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虞东学诗 目录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a 页 WYG0089-037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虞东学诗目录    诗类
  卷一
   国风一(周南召南/)
  卷二
   国风二(邶鄘卫/)
  卷三
   国风三(王郑/)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b 页 WYG0089-0371b.png
  卷四
   国风四(齐魏唐/)
  卷五
   国风五(秦陈桧曹豳/)
  卷六
   小雅一(鹿鸣至鹤鸣/)
  卷七
   小雅二(祈父至四月/)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2a 页 WYG0089-0372a.png
  卷八
   小雅三(北山至何草不黄/)
  卷九
   大雅一(文王至板/)
  卷十
   大雅二(荡至召旻/)
  卷十一
   颂一(周颂清庙至武/)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2b 页 WYG0089-0372b.png
  卷十二
   颂二(周颂闵予小子至般/鲁颂商颂)
    (臣/)等谨案虞东学诗十二卷
   国朝顾镇撰镇字备九号古湫常熟人常熟古
    海虞地镇居城东故亦自号曰虞东乾隆甲
    戌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是书大旨以讲学
    诸家尊集传而抑小序博古诸家又申小序
    而疑集传集传既不敢不从小序又不可竟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3a 页 WYG0089-0372c.png
    废于是委曲调停驿骑于两家之间谓其说
    本无大异是亦解纷之一术也徵引者凡数
    十家而欧阳修苏辙吕祖谦严粲四家所取
    为多虽镕铸群言自为疏解而某义本之某
    人必于句下注其所出又集传主于义理于
    名物训诂声音之学皆在所略镇于是数端
    皆精心考證具有根柢不徒以空谈说经在
    汉学宋学之间可谓能持其平者矣书虽晚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3b 页 WYG0089-0372d.png
    出于读诗者不为无裨也乾隆四十四年十
    一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4a 页 WYG0089-0373a.png
 例言
  一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备录古义是书一遵汇纂引据经
   传及诸家义疏以證明之
  一序说惟首句为古序馀则经师各录所闻以缀
   其下先儒论之已详今惟以序首一句为主序
   下之言则择其合者取焉
  一毛传持义正而语未详郑笺引据博而择未精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4b 页 WYG0089-0373b.png
   今惟取其详且精者不敢曲徇也
  一集传采辑诸家归于一绪大撤诗之障蔀为功
   后学不浅说者谓其尽弃古说独以已意行之
   此殊不然详求朱子说诗大旨与序首不合者
   特十之二三耳至其训释辞义取之传笺疏者
   尤多固未尝尽弃古说也今于古序及集传不
   同之处必求禀据明确者从之其有别义可通
   者则列之圈外亦窃取朱子之义云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5a 页 WYG0089-0373c.png
  一朱子序辨大都驳斥经师傅会之说而于序首
   一句指驳殊少除国风刺忽刺僖刺淫外惟小
   雅刺幽及颂中郊禘等篇耳书中颇费考核
  一考證诗义当引他经之明切者为据而史汉之
   与经合者亦参订焉一切竹书吕览管韩诸子
   之书义难信据槩不敢及
  一三家之说见于薛君章句及崔灵恩集注者閒
   亦及之以存旧说之一二其子贡诗传申公诗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5b 页 WYG0089-0373d.png
   说显属后人伪撰并不采登
  一古今诗说最繁钱氏诗牖序所载有书可考者
   一百一十八部其见于汉志隋志唐志宋三朝
   志四朝志中兴志不可更仆数而其中卓然可
   传者推欧苏吕严四家而王景文之总闻钱文
   子之诗传曹粹中之诗说陈少南李迂仲之诗
   解亦如骖有靳元明迄今笃学稽古之士勃焉
   有作所愧耳目短浅无以尽睹前人述作之美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6a 页 WYG0089-0374a.png
   今所采者不出数十部而取裁于欧苏吕严居
   多云
  一采用成说或于文内指明或于句下注出不敢
   掠前人之美也其有无关大义顺文写过或未
   见本书暗与之合不能保其必无惟知言者谅
   之
  一音韵之学本非所习今用严氏质疑本以通韵
   为主其不可通者则以转通之盖五音得二变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6b 页 WYG0089-0374b.png
   以为之旋转而无不可通之音矣又古人一字
   恒有数音音随义变而诗中亦有用此音不用
   此义者如关雎卒章钟鼓乐之徐音五教反板
   六章牖民孔易郑音亦之类又不在通转之例
   并为添注以备考尚冀审音君子加订正焉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7a 页 WYG0089-037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虞东学诗诗说
           宗人府主事顾镇撰
  序说(上/)
诗之有序如头面之着眉目非是即不复省释为何人
故曰学诗而不求序犹入室而不由户也顾本书既不
著作者姓氏史传所述又言人人殊大约信序者必欲
推之卜氏而疑序者必欲斥为卫宏二者亦皆有之而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7b 页 WYG0089-0374d.png
皆非也子夏之生去诗亡甚远安能臆度而为之序韩
愈氏谓智不及者笃论也卫宏后子夏千数百年顾以
子夏之智所不及者而凿空为之其又安能乎二者之
失可一言蔽已盖序之由来本于国史序中已明言之
惟采诗之官本其得于何地审其出于何人究其主于
何事上之国史国史于是采案所以缀词其端以授太
师而登之弦歌藉非当日随事纪实则虽孔子之圣无
以知之而况于子夏况于卫宏乎程纯公所以深信小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8a 页 WYG0089-0375a.png
序而断其为国史所作无疑也然以为二者亦皆有之
何班固之传毛也曰毛公之学自谓出于子夏而家语
称子夏习于诗而通其义注家举毛诗序实之而萧统
信焉遂取关雎一序编之文选而题为子夏隋志所谓
先儒相承者也不知子夏特习之而传其说耳即使子
夏为之亦必据乎国史而不能自以其察言经师推崇
所学欲援子夏以为重后儒沿而成讹此其实也若敬
仲学于谢曼卿曼卿之学出于毛公其渊源盖有所自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8b 页 WYG0089-0375b.png
传习之馀纂述所闻以相證验理宜有之隋志谓更加
润溢者是已而范史直以为宏作诗序则不察之过也
程泰之曰发序两语古序也两语以外续而申之者宏
序也古序与宏序混并无别耳今读其词往往反覆烦
重非出一人之手其为卫宏等之集录殆非臆论颍滨
苏氏欲止存其首之一言庶几得其体要者矣要之序
不必为子夏作而终不可废不必尽出于卫宏而亦有
附会牵合者求之本经参诸群籍择其义炳事白者而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9a 页 WYG0089-0375c.png
从焉可也
  序说(下/)
有问于予者曰序之本于国史子既信之笃矣然子朱
子谓周礼太史之属掌书而不掌诗其说云何曰古者
联事通职更相参佐故瞽矇职讽诵而小史主定之若
内史受纳访以诏王听治则诗亦纳访之一也外史掌
四方之志及三皇五帝之书则序之所陈亦志记之属
而前朝之典在焉国家图籍𨽻于史氏自古及今未之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9b 页 WYG0089-0375d.png
或改言书则群籍皆在未必诗之不在所掌也问者曰
子之说谠已而六诗之教掌于太师则掌诗自有其人
于国史乎何居曰太卜实掌三易而韩宣子观书于太
史见易象与春秋岂非太师太卜特掌其教与法而书
则藏之太史者乎曰国史既作诗序而序中复言国史
明乎得失之迹岂自为之而自赞之欤曰此汉儒所附
益也国史所题者发端两言所谓古序者也馀则毛公
卫宏随所见闻而加之润溢者前之说著已子何疑于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0a 页 WYG0089-0376a.png
是曰然则程子谓大序非圣人不能作者何复与前说
相戾也曰是篇所引多圣人之遗言故程子尊之而非
谓序果圣人作也若夫大序之名原于皇甫谧沈重而
成于萧统之文选于义无取孔氏正义云诸序皆一篇
之义而此为篇端故特以诗之大纲总举于此范氏明
序篇云关雎为一经之首并论三百篇之大指犹易乾
坤之有文言故特详焉而程子沿于旧名目为大序则
亦以无关要义而不加察尔朱子割其首尾以为小序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0b 页 WYG0089-0376b.png
而自诗者志之所之以下为大序亦似于诸序中多添
一序不若尽去大小之名而但别白古序经师之说则
得失判然无庸费辞矣今观朱子所辨多序下附益之
言经师训诂之谬非尽序之失也序之失者间亦有之
盖经师流传历年久远断文错简未免沿讹口授耳承
岂无乖舛一二之违不掩八九之合故愚于序说固不
敢迂词曲说以徇其失亦不敢以偶然纬繣遂因噎而
废食也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1a 页 WYG0089-0376c.png
  谱说
诗之所不可废者序也而其所不可泥者谱也郑之作
谱以表序也而转以累序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
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论世知人诵读之要务而于
诗为甚何者书之时世易见而诗之时世难详幸有古
序以粗陈其略而附益其下者又或勉强牵合以离其
本而谱且凿焉何彼秾矣之序曰美王姬也而谱必系
之文王则平王齐侯不得不改训以从之矣常棣之序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1b 页 WYG0089-0376d.png
曰燕兄弟申之者曰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而谱
亦系之文王则不得不谓推而上之矣至若序之刺幽
王者谱复移而刺厉王而情事不相应合纬繣弥甚为
郑学者墨守其说而不变复迂曲其词以就之而谱之
时世遂为经之障蔀序之疻痏焉故曰谱不可泥也虽
然谱之失者数端而已馀固非有大失也后儒病其阂
隔并序而弃之务为以意逆志之法而伥伥于去圣千
年之后将何所据以论其世而知其人乎夫四牡北山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2a 页 WYG0089-0377a.png
并陈劳苦殷雷采绿悉属怀思同一鼓钟而辟雍之与
淮水何分同一燕饮而伐木之与頍弁何别使非得其
时世其不至害辞害志者几希昔欧阳子作毛诗时世
论极诋康成之谬然犹搜其遗谱为之补缀阙亡序而
存之以垂于后将使后之学者择其是而去其非不敢
凭恃胸臆秕糠一切呜呼何其慎也近世何黄如滥引
伪书妄更世次目为世本安溪李文贞又强分鹿鸣以
下为西都雅楚茨以下为东都雅求之本诗皆无證验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2b 页 WYG0089-0377b.png
何以折前人之角乎郑谱果于限断致滋掊击而又强
生枝节正欧阳子所谓笑奔车之失而疾驱以驰之者
也如斯之类皆当阙疑以毋失寡尤之义斯可尔
  韵说
韵非古也古有音而已而动于喉齿牙舌唇之间吐纳
有轻重其势不能无转而非所谓叶也至于馀声剩语
杂以方言如且胥思忌之类并由天籁非假人为自四
声之谱作而叶韵之说兴承学之士遂以为一成不易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3a 页 WYG0089-0377c.png
虽矫强缪戾必不可通者亦委曲迁就以从之而古音
亡矣所幸三百篇具存犹可反覆推求以庶几得其万
一而又一归之叶更何望哉夫诗者商周之作也韵者
齐梁之学也以齐梁人所定之韵上律商周时所作之
诗虽浅夫小儒知其不可而高贤硕士乃信之不疑者
今韵熟复于口而古音不闻于耳不出于叶将舌挢不
可下以为是不可以读诗也而于古人声应生变以成
其音者不能悉究之以尽其理于是有不可叶不必叶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3b 页 WYG0089-0377d.png
不当叶者而一一叶之其叶之而适得其本音欤叶者
不知也叶之而大悖其本音欤叶者亦不顾也夫如是
则东可叶西南可叶北而字无正呼诗无正字矣岂理
也哉唐陆德明氏谓古人韵缓不烦改字所著释文广
备音义欲以推求古音而大指所归犹不离乎齐梁区
域至宋郑庠作古音辨约繁就简综为六部又引沙门
神珙反纽旁正之例以通其滞而古音始有可求同时
吴棫韵补先成而郑辨出于诗传既成之后故朱子未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4a 页 WYG0089-0378a.png
见其书止据吴氏叶音补其漏略以为定本良可惜也
郑书既简要可遵而字不在一纽之内者兼采旁声尚
滋疑惑明陈季立益加搜讨作毛诗古音考上参易书
下及楚辞参同太玄凡汉魏以来有韵之文胪列为證
其说可据本朝顾炎武复为四声一贯之说而三百篇
之诘屈可通叶韵之说真成疣赘矣近日东川龙为霖
著本韵一得谓六书谐声转注即言韵之祖谐声即虞
书所谓和声转注即乐记所谓旋宫发挥蔡氏五音二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4b 页 WYG0089-0378b.png
变之旨于诗乐得其通贯盖字有四声古相通用惟是
四声之中各有远近相隔过远皆须转读以和之大抵
通者皆可转而转者不必皆通不可通而可转即二变
和五音之妙也后世锢于韵书谓古音已不可求而辗
转矫拂违其自然岂生变成方之义哉故因前人之说
而备论之
 龙雨苍本韵一得曾于友人处借阅一过其书分平
 声十二韵以合十二律分入声七韵以合七音而以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5a 页 WYG0089-0378c.png
 七音收纳十二律准古七均之法以明四声一贯之
 理毷氉者或斥为臆撰不知其本于横渠张子及蔡
 氏新书黄氏乐典而加务善之今其书远不可致录
 其可忆者数条以公同好其书曰人但知于通处寻
 踪而不知于转处察脉岂可与言韵哉记曰声相应
 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故徵与角羽与宫各相去二
 律绝不相通以变徵变宫和之而后通此论韵之大
 略音律之定理也又曰或以支微齐佳灰无入而以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5b 页 WYG0089-0378d.png
 质锡职缉为真青蒸之入(毛西河本章/氏韵学集成)不知支纸寘
 质四声天然有口者皆能辨之如鸱鸮章既取我子
 无毁我室则子上而室入东山章鹳鸣于垤妇叹于
 室洒埽穹窒我征聿至则窒至去而垤室入采芑章
 以基韵上去入为韵尤属显然(支微灰皆林钟徵/音基韵统之矣)
 入者声之会归平多入少正以由博返约天下岂有
 无入声之字乎又曰或谓侵盐闭口不通东蒸(顾亭/林本)
 (郑氏古/音辨)不知公弓庚青蒸诗中同押者甚多如无羊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6a 页 WYG0089-0379a.png
 篇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则东蒸同押矣小戎篇骐骝
 是中騧骊是骖则东覃同押矣(覃通/侵盐)载寝载兴秩秩
 德音则侵蒸同押矣如斯之类不胜枚举愚按乐典
 言东冬清青固当合一虞模麻遮亦不可分所以备
 二变也以谐声转注为主使七音一呼而聚四声不
 召自来则一贯之道已此即张子蔡氏以二变通五
 音之义龙氏盖本诸此
  辨体说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6b 页 WYG0089-0379b.png
风雅颂之名定于周初作乐之时各有体格音节虽代
远年湮古乐流散而读者可以循环讽咏而得之何者
音节亡而体格具也传笺依文解义明而未融马迁述
赞离骚区别风雅得其神理而其言祗为屈子著评非
为本书宏义故略而未详季子闻歌颂声但云盛德所
同则其论宽而不切经生墨守曩闻罔知界别于是王
雅降风豳诗析段鲁升为颂卫进于雅种种缪悠纷纶
而莫能究正矣后儒惑于其说遂谓风非无雅雅非无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7a 页 WYG0089-0379c.png
颂一唱百和六义混淆不知三百旧编部居久定中经
散乱夫子重加釐订自言雅颂得所则风之无所窜入
可知学者不奉夫子之言以为论断而好为新说非所
安也朱子集传出而区明其义皦若日星顾风诗但主
国名而周召独加标目斯义犹晦昔杜预释左知以南
为文乐而未及此诗刘炫释鼓钟谓南如周南之意而
犹作疑词宋程泰之始据左传之文指为南乐实与吕
氏春秋之说相应至谓诗题旧无国风则卤莽而自呈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7b 页 WYG0089-0379d.png
败阙矣亭林顾氏以南豳雅颂为四诗而列国之风附
焉其说较圆而义实支赘盖南虽乐名不离风部以风
附南是风之外别有南而周礼六诗何以不列其名耶
若籥章吹豳止于七月一篇岂得与二雅三颂同标名
目虽顾氏之意兼及雅颂诸章而数诗体格既殊用亦
止于田野非如南之制体纯而为用广也惟是风雅颂
虽成三部而部各分体如小雅之声飘摇和动大雅之
奏典则庄严颂则周为肃穆商实简古鲁近铺张窃尝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8a 页 WYG0089-0380a.png
循其义例求之于风觉二南节短韵长别具深醇之气
迥非列国之风可拟此则所当区论者也
  标兴说
赋比兴居六义之三而传家独标兴体亮哉毛氏之深
于诗也夫六诗先风风之入物也微故史迁谓诗长于
风而孔子删诗托始焉兴之为义近于风故风人之作
兴居八九当其触物起情连类写状初无指切而拟议
环生若近若远之间其志可观其言可味也东坡氏之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8b 页 WYG0089-0380b.png
言曰兴之为言犹曰其意云尔意触于当时时去而不
可知故类可以意推不可以言解也三者之中兴为微
妙而与比相邻易滋回惑故毛氏首标之其专言兴者
或比或赋文义灿如无容著别康成求义太迫以兴为
喻往往于传所不言亦意为兴致使比兴混淆不分区
宇其昧风人之义而失毛氏之指远矣朱子病其淆也
遂谓兴有全不取义但取一二字相应者则又矫枉而
过之又谓关雎兼比绿衣兼兴氓蚩三义错陈简兮两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9a 页 WYG0089-0380c.png
端并设如斯之类不可枚举似与风非无雅雅非无颂
之说同其阻碍窃尝揆之本经参之毛传诗之取兴全
以发端两言为主所谓感物而起也若随章逐句枝枝
节节以求之则义例转烦难于指说矣先君子之言曰
风人之致莫妙于兴比赋之篇皆涵兴意特其区宇有
定全在开端求剑刻舟转淆其意耳西汉诗人犹存遗
意东京而降雕绘弥工而兴道消亡矣余览束氏补笙
皮氏补夏摹古文辞非不烂然可观而寻其义趣阒尔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19b 页 WYG0089-0380d.png
神凋失兴故也是以重叹毛氏之深于诗也
  正变说
风雅正变之说原于诗序朱子从之而夹漈郑氏山堂
章氏力诋其妄盖泥于美刺以为正变而觉其难通也
故欲排而去之不知其暗于世运文章相为升降之故
而未尝虚心涵泳以求之也夫所谓正变者亦从乎时
世之大凡及乎词气音调之间以得之耳文武成康之
盛风俗茂美民气和乐不必亟亟于颂美其君而主治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20a 页 WYG0089-0381a.png
之清明皇躬之敛锡无不见焉其士大夫雍容乐易言
近指远所谓乐之隆非极音也昭穆而后淳风渐漓夷
厉以来弥滋急刻虽间有令辟而风俗颓敝靡由进于
大同缁衣淇澳之思正所谓饥者易食渴者易饮其去
二南远矣采芑六月扬厉军威嵩高蒸民铺陈功伐岂
复有采薇杕杜下武有声之遗意乎正变之区盖在于
此而沾沾于美刺之云动成隔碍亦固哉高叟之为诗
矣朱子谓先儒本以周公制作时所定者为正风雅固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20b 页 WYG0089-0381b.png
不谓变者皆非美诗其论得之抑商周二颂皆肃穆近
古而鲁颂辞多夸饰已开勒石纪功之渐无复昔人形
容盛德之美成伯瑜氏谓颂亦有变实补序说所未备
盖必正变备陈然后盛衰之迹著学者于以观世焉而
乌乎去之
  诗乐说
凡诗皆乐也乐之八物所以节诗而从律也周礼大司
乐以乐语教国子乐语者诗也荀卿曰诗者中声之所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21a 页 WYG0089-0381c.png
止也盖以诗为本以声为用离诗以言乐则钟鼓之徒
乐而非乐也故谓笙诗无辞者(郑夹/漈)非也离乐以言诗
则后世之徒诗而非诗也故谓诗有不入乐者(顾亭/林)
也世徒知雅之用于朝颂之用于庙南之用于乡人邦
国而馀诗者未详所用遂以为不可入乐而徒陈美刺
转疑司马氏三百皆弦歌之说为不可信而兴诗成乐
竟为截然不相侔之事矣昔季子请观周乐而太师所
歌变风变雅皆在焉令非中声所止则鲁之乐工何能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21b 页 WYG0089-0381d.png
强叶诸律以次第歌之朱子斥郑卫诸诗为里巷狭邪
所歌不可用之鬼神宾客夫用之鬼神未闻也用之宾
客则郑伯之享赵孟六卿之饯韩宣叔孙豹之食庆封
固有用之者矣至秦穆公之赋六月叔孙穆叔之赋鸿
雁中行献子之赋圻父戎子驹支之赋青蝇皆变雅也
而谓有不入乐之诗乎说者谓赋也非歌也若卫献公
使太师歌巧言之卒章非歌乎且乐有不必尽用之鬼
神宾客者诗序云风者主文而谲谏虞书曰工以纳言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22a 页 WYG0089-0382a.png
时而飏之注家言乐官诵诗以纳谏也又国语称师箴
瞍赋矇诵则美刺之诗谱而歌之以朝夕献善败于君
非即所以用之者欤奚必鬼神宾客之用之始为乐也
刘舍人有言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
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可谓达于其旨者矣
  思无邪说
诗者思也发虑在心而形之于言以摅其怀抱系于作
诗之人而不系于读诗之人坦然明矣论语之言诗独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22b 页 WYG0089-0382b.png
详曰诵曰学曰为皆主于诵诗者也今直曰诗三百一
言以蔽之而已是论诗非论读诗也盖当巡狩采诗兼
陈美刺而时俗之贞淫见焉及其比音入乐诵自瞽矇
而后王之法戒昭焉故俗有淳漓词有正变而原夫作
者之初则发于感发惩创之苦心故曰思无邪也郑卫
诸篇古序久著定说惟敬仲等缀词庞杂笺疏附会间
有穿凿转使后贤疑而不信夹漈力肆诋排朱子因之
作诗序辨悉取刺淫之篇改为淫者自作而于其词之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23a 页 WYG0089-0382c.png
似涉男女者概目之淫揆之此章之义不无捍格因以
思之一字移而属之读诗之人窃有未敢即安者夫使
诗本有邪而我以无邪之思读之则必志气清明执守
纯固者能然非可概望之人人也且果如是即何藉于
诗之观感乎古之贤人君子不得志于君臣朋友之间
而未可以颂言也往往托悰闺阃寄语蹇修以致其缠
绵悱恻之意如不知作者之志本出于正而徒泥其辞
则屈子九歌真若有目成之事而陈思赋洛必难解于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23b 页 WYG0089-0382d.png
感甄之诬矣岂不枉其情事哉余于朱子之书笃信服
膺而学庸章句论孟集注尤夙加研究颇尝泳其义趣
为之申明辨说而此章所陈未敢曲徇者关于说诗大
义得则俱得失则俱失也若夫郑声之未必即为郑诗
淫之为义未必定属淫奔则别具郑篇兹不具论云
  迹熄诗亡说
孟子历叙群圣之事而以孔子作春秋继之迹熄诗亡
著明所以作春秋之义实千古道脉所关而诸儒相仍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24a 页 WYG0089-0383a.png
旧说未闻卓论盖自成康有不能复雅之云而范宁序
榖梁遂谓列黍离于国风齐王德于邦君此龟山所据
以雅亡为诗亡者也然考赵岐注孟则曰太平道衰王
迹止熄颂声不作故诗亡是汉儒原立两义后世郑学
盛行遂遗赵说李迂仲兼而存之古义略具王鲁斋则
谓风雅颂俱亡而安溪诗所又特举风雅为说论莫能
一愚窃以为都非要义所欲究者王迹耳王者之迹何
预于诗春秋之作何与于迹此义不明则不独黍离降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24b 页 WYG0089-0383b.png
风支离难据即迂仲鲁斋安溪诸说亦可存而不论盖
王者之政莫大于巡狩述职巡狩则天子采风述职则
诸侯贡俗太师陈之以考其得失而庆让行焉所谓迹
也夷厉以来虽经板荡而甫田东狩舄芾来同挞伐震
于徐方疆理及乎南海中兴之迹烂然著明二雅之篇
可考焉洎乎东迁而天子不省方诸侯不入觐庆让不
行而陈诗之典废所谓迹熄而诗亡也孔子伤之不得
已而托春秋以彰衮钺所以存王迹于笔削之文而非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25a 页 WYG0089-0383c.png
进春秋于风雅之后今即诸儒所论诗亡者而衷之则
鲁斋为近盖诗者风雅颂之总名无容举彼遗此若疑
国风多录东周鲁颂亦当僖世则愚谓诗之存亡系于
王迹之熄与不熄不系于本书之有与无也好学深思
之君子尚有以诲予不逮焉
  以意逆志说
书曰诗言志歌永言而孟子之诏咸丘蒙曰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后儒因谓吟哦上下便使人有得又谓少间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25b 页 WYG0089-0383d.png
推来推去自然推出那道理此论读书穷理之义则可
耳诗则当知其事实而后志可见志见而后得失可判
也说者又引子贡之知来子夏之起予以为圣门之可
与言诗者如是而后世必求其人凿其事此孟子所谓
固哉高叟者而非圣贤相与言诗之法也不知学者引
伸触类六通四辟无所不可而考其本旨义各有归如
切磋本言学问之事则凡言学问者无不可推而谓诗
论贫富可乎素绚本有先后之序则凡有先后者无不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26a 页 WYG0089-0384a.png
可推而谓诗论礼后可乎断章取义当用之论理论事
不可用以释诗也然则所谓逆志者何他日谓万章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正惟有
世可论有人可求故吾之意有所措而彼之志有可通
今不问其世为何世人为何人而徒唫哦上下去来推
之则其所逆者乃在文辞而非志也此正孟子所谓害
志者而乌乎逆之而又乌乎得之孟子之论北山也惟
知为行役者之刺王故逆之而得其叹贤劳之志其论
虞东学诗 目录 第 26b 页 WYG0089-0384b.png
凯风也惟知七子之母未尝去其室故逆之而得其过
小不怨之志不然则普天率土特悉主悉臣之恒谈耳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亦蓼蓼者莪匪莪伊蒿之同类耳
何由于去古茫茫之后核事考情而得其所指哉夫不
论其世欲知其人不得也不知其人欲逆其志亦不得
也孟子若预忧后世将秕糠一切而自以其察言也特
著其说以防之故必论世知人而后逆志之说可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