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矣或疑其间所载生出郡县有后汉地名者以为似张仲景
华佗辈所为是又不然也淮南子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
日而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盖上世未著文字师学相传谓
之本草两汉以来名医益众张机华佗辈始因古学附以新
说通为编述本草繇是见于经录然旧经才三卷药止三百
六十五种至梁陶隐居又进名医别录亦三百六十五种因
而注释分为七卷唐显庆中监门卫长史苏恭又摭其差谬
表请刋定乃命司空英国公李世绩等与恭参考得失又增
一百一十四种分门部类广为二十卷世谓之唐本草国朝
开宝中两诏医工刘翰道士马志等相与撰集又取医家尝
用有效者一百三十三种而附益之仍命翰林学士卢多逊
李昉王祐扈蒙等重为刋定乃有详定重定之目并镂板摹
卷一 第 1b 页
行由此医者用药遂知适从而伪蜀孟昶亦尝命其学士韩
保升等以唐本图经参比为书稍或增广世谓之蜀本草今
亦传行是书自汉迄今甫千岁其间三经撰著所增药六百
馀种收采弥广可谓大备而知医者犹以为传行既久后来
讲求浸多参校近之所用颇亦漏略宜有篹录以备颐生殴
疾之用嘉祐二年八月有诏(臣)禹锡臣亿臣颂臣洞等再加
校正(臣)等亦既被命遂更研覈窃谓前世医工原诊用药随
效辄记遂至增多槩见诸书浩博难䆒虽屡加删定而去取
非一或本经巳载而所述粗略或俚俗尝用而大医未闻向
非因事详著则遗散多矣乃请因其疏梧更为补注应诸家
医书药谱所载物品功用并从采掇惟名近迂僻类乎怪诞
则所不取自馀经史百家虽非方饵之急其间或有参说药
卷一 第 2a 页
验较然可据者亦粗收载务从该洽以副诏意凡名本草者
非一家今以开宝重定本为正其分布卷类经注杂糅间以
朱墨并从旧例不复釐改凡补注并据诸书所说其意义与
旧文相参者则从删削以避重复其旧巳著见而意有未完
后书复言亦具存之𣣔详而易晓仍每条并以朱书其端云
(臣)等谨按某书云某事其别立条者则解于其末云见某书
凡所引书以唐蜀二本草为先他书则以所著先后为次第
凡书旧名本草者今所引用但著其所作人名曰某人惟唐
蜀本则曰唐本云蜀本云凡字朱墨之别所谓神农本经者
以朱字名医因神农旧条而有增补者以墨字间于朱字馀
所增者皆别立条并以墨字凡陶隐居所进者谓之名医别
录并以其注附于末凡显庆所增者亦注其末曰唐本先附
卷一 第 2b 页
凡开宝所增者亦注其末曰今附凡今所增补旧经未有者
于逐条后开列云新补凡药旧分上中下三品今之新补难
于详辩但以类附见如绿矾次于矾石山姜花次于豆蔻扶
栘次于水杨之类是也凡药有功用本经未见而旧注巳曾
引据今之所增但涉相类更不立条并附本注之末曰续注
如地衣附于垣衣燕覆附于通草马藻附于海藻之类是也
凡旧注出于陶氏者曰陶隐居云出于显庆者曰唐本注出
于开宝者曰今注其开宝考据传记者别曰今按今详又按
皆以朱字别于其端凡药名本经巳见而功用未备今有所
益者亦附于本注之末凡药有今世巳尝用而诸书未见无
所辩證者如葫芦巴海带之类则请从太医众论参议别立
为条曰新定旧药九百八十三种新补八十二种附于注者
卷一 第 3a 页
不预焉新定一十七种总新旧一千八十二条皆随类粗释
推以十五凡则补注之意可见矣旧著开宝英公陶氏三序
皆有义例所不可去仍载于首篇云
 新旧药合一千八十二种
  三百六十种神农本经
  一百八十二种名医别录
  一百一十四种唐本先附
  一百三十三种今附
  一百九十四种有名未用
  八十二种新补
  一十七种新定
    本草图经序
卷一 第 3b 页
昔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以救万民之疾苦后世师祖由是本
草之学兴焉汉魏以来名医相继传其书者则有吴普李当
之药录陶隐居苏恭等注解国初两诏近(臣)总领上医兼集
诸家之说则有开宝重定本草其言药之良毒性之寒温味
之甘苦可谓备且详矣然而五方物产风气异宜名类既多
赝伪难别以虺床当蘼芜以荠苨乱人参古人犹且患之况
今医师所用皆出于市贾市贾所得盖自山野之人随时采
获无复䆒其所从来以此为疗欲其中病不亦远乎昔唐永
徽中删定本草之外复有图经相辅而行图以载其形色经
以释其同异而明皇御制又有天宝单方药图皆所以叙物
真滥使人易知原诊处方有所依据二书失传且久散落殆
尽虽鸿都袐府亦无其本天宝方书但存一卷类例粗见本
卷一 第 4a 页
末可寻宜乎圣君哲辅留意于蒐辑也先是诏命儒臣重校
神农本草等凡八书光禄卿直秘阁(臣)禹锡尚书祠部郎中
秘阁校理(臣)亿太常博士集贤校理(臣)颂殿中丞(臣)检光禄
寺丞(臣)保衡相次被选仍领医官秦宗古朱有章等编绎累
年既而补注本草成书奏御又诏天下郡县图上所产药本
用永徽故事重命编述(臣)禹锡以谓考正群书资众见则其
功易就论著文字出异手则其体不一今天下所上绘事千
名其解说物类皆据世医之所闻见事有详略言多鄙俚向
非专一整此缘饰以文则前后不伦披寻难晓乃以(臣)颂向
尝刻意此书于是建言奏请俾专撰述臣颂既被旨则裒集
众说类聚诠次粗有条目其间玉石金土之名草木虫鱼之
别有一物而杂出诸郡者有同名而形类全别者则参用古
卷一 第 4b 页
今之说互相发明其荄梗之细大华实之荣落虽与旧说相
戾并兼存之崖略不备则稍援旧注以足成文意注又不足
乃更旁引经史及方书小说以条悉其本原若陆英为蒴藋
花则据尔雅之训以言之诸香本同则用岭表录异以證之
之类是也生出郡县则以本经为先今时所宜次之若莬丝
生于朝鲜今则出于冤句奚独生于少室今乃来自三蜀之
类是也收采时月有不同者亦两存其说若赤箭本经但著
采根今乃并取茎苗之类是也生于外夷者则据今传闻或
用书传所载若玉屑玉泉今人但云玉出于于阗不䆒所得
之因乃用平居诲行程记为质之类是也药有上中下品皆
用本经为次第其性类相近而人未的识或出于远方莫能
形似者但于前条附之若溲疏附于枸𣏌琥珀附于茯苓之
卷一 第 5a 页
类是也又古方书所载简而要者昔人巳述其明验今世亦
常用之及今诸郡医工所陈经效之药皆并载其方用天宝
之例也自馀书传所无今医又不能解则不敢以臆说浅见
传会其文故但阙而不录又有今医所用而旧经不载者并
以类次系于末卷曰本经外类其间功用尤著与旧名附近
者则次于逐条载之若通脱次于木通石蛇次于石蟹之类
是也总二十卷目录一卷撰次甫就将备亲览恭惟主上以
至仁厚德函养生类一物失所则为之恻然且谓札瘥荐臻
四时代有救恤之惠无先医术蚤岁屡敕近臣酬校𡵨黄内
经重定针艾俞穴或范金揭石或镂板联编悯南方蛊惑之
妖于是作庆历善救方以赐之思下民资用之阙于是作简
要济众方以示之今复广药谱之未备图地产之所宜物色
卷一 第 5b 页
万殊指掌斯见将使合和者得十全之效饮饵者无未达之
疑纳斯民于寿康召和气于穹壤太平之致兹有助焉(臣)
不该通职预编述仰奉宸旨深愧寡闻嘉祐六年九月日朝
奉郎太常博士充集贤校理新差知颖州军州兼管内劝农
及管句开治沟洫河道事骑都尉借紫臣苏颂谨上
    开宝重定序
三坟之书神农预其一百药既辩本草存其录旧经三卷世
所流传名医别录互为编纂至梁正白先生陶景乃以别录
参其本经朱墨杂书时谓明白而又考彼功用为之注释列
为七卷南国行焉逮乎有唐别加参校增药馀八百味添注
为二十一卷本经漏功则补之陶氏误说则證之然而载历
年祀又踰四百朱字墨字无本得同旧注新注其文互阙非
卷一 第 6a 页
圣主抚大同之运永无疆之休其何以改而正之哉乃命尽
考传误刋为定本类例非允从而革焉至如笔头灰兔毫也
而在草部今移附兔头骨之下半天河地浆皆水也亦在草
部今移附土石类之间败鼓皮移附于兽皮胡桐泪改从于
木类紫矿亦木也自玉石品而取焉伏翼实禽也由虫鱼部
而移焉橘柚附于果实食盐附于光盐生姜乾姜同归一说
至于鸡肠蘩蒌陆英蒴藋以类相似从而附之仍采陈藏器
拾遗李含光音义或讨源于别本或传效于医家参而较之
辩其藏否至如突屈白旧说灰类今是本根天麻根解似赤
箭今又全异去非取是特立新条自馀刋正不可悉数下采
众议定为印板乃以白字为神农所说墨字为名医所传唐
附今附各加显注详其解释审其形性證谬误而辩之者署
卷一 第 6b 页
为今注考文记而述之者又为今按义既刋定理亦详明今
以新旧药合九百八十三种并目录二十一卷广颁天下传
而行焉
    唐本序(礼部郎中/孔志约撰)
盖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运阴阳以播物含灵之所保曰命资
亭育以尽年蛰穴栖巢感物之情盖寡范金揉木逐欲之道
方滋而五味或爽时昧甘辛之节六气斯沴易愆寒燠之宜
中外交侵形神分战饮食伺舋成肠胃之眚风湿候隙构手
足之灾机(当作/几)缠肤腠莫知救止渐固膏盲期于夭折暨炎
晖纪物识药石之功云瑞名官穷诊候之术草木咸得其性
鬼神无所遁情刳麝剸犀驱泄邪恶飞丹炼石引纳清和大
庇苍生普济黔首功侔造化恩迈裁成日用不知于今是赖
卷一 第 7a 页
歧和彭缓腾绝轨于前李华张吴振英声于后昔秦政煨燔
兹经不预永嘉丧乱斯道尚存梁陶景雅好摄生研精药术
以为本草经者神农之所作不刋之书也惜其年代浸远简
编残蠹与桐雷众记颇或舛駮兴言撰缉勒成一家亦以雕
琢经方润色医业然而时钟鼎峙闻见阙于殊方事非佥议
诠释拘于独学至如重建平之防已弃槐里之半夏秋采榆
仁冬收云实谬梁米之黄白混荆子之牡蔓异蘩蒌于鸡肠
合由跋于鸢尾防葵狼毒妄曰同根钩吻黄精引为连类铅
锡莫辩橙柚不分凡此比例盖亦多矣自时厥后以迄于今
虽方技分镳名医继轨更相祖述罕能釐正乃复采杜蘅于
及巳求忍冬于络石舍陟釐而取莂藤退飞廉而用马蓟承
疑行妄曾无有觉疾瘵多殆良深慨叹既而朝议郎行右监
卷一 第 7b 页
门府长史骑都尉(臣)苏恭摭陶氏之乖违辩俗用之纰紊遂
表请修定深副圣怀乃诏大尉杨州都督监修国史上柱国
赵国公臣无忌太中大夫行尚药奉御(臣)许孝崇等二十二
人与苏恭详撰窃以动植形生因方舛性春秋节变感气殊
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而时非名实
既爽寒温多谬用之凡庶其欺巳甚施之君父逆莫大焉于
是上禀神规下询众议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
不臻根茎花实有名咸萃遂乃详探秘要博综方术本经虽
阙有验必书别录虽存无稽必正考其同异择其去取铅翰
昭章定群言之得失丹青绮燠备庶物之形容撰本草并图
经目录等凡成五十四卷(臣禹锡等谨按蜀本草序作五十/三卷及唐英公进本草表云勒成)
(本草二十卷目录一卷药图二十五卷图经七卷凡五十三/卷又英公序云撰本草并图经目录等凡成五十三卷据此)
卷一 第 8a 页
(三者合作五十三卷又据李含光本草音义云正经二十卷/目录一卷又别立图二十五卷目录一卷图经七卷凡五十)
(四卷二说不/同今并注之)庶以网罗今古开涤耳目尽医方之妙极拯生
灵之性命传万祀而无昧悬百王而不朽
    梁陶隐居序
隐居先生在乎茅山岩岭之上以吐纳馀暇颇游意方技览
本草药性以为尽圣人之心故撰而论之旧说皆称神农本
经余以为信然昔神农氏之王天下也画八卦以通鬼神之
情造耕种以省杀生之弊宣药疗疾以拯夭伤之命此三道
者历众圣而滋彰文王孔子彖象繇辞幽赞人天后稷伊尹
播厥百谷惠被群生𡵨黄彭扁振扬辅导恩流含气并岁踰
三千民到于今赖之但轩辕以前文字未传如六爻指垂画
象稼穑即事成迹至于药性所主当以识识相因不尔何由
卷一 第 8b 页
得闻至于桐雷乃著在于编简此书应与素问同类但后人
多更修饰之尔秦皇所焚医方卜术不预故犹得全录而遭
汉献迁徙晋怀奔迸文籍焚靡(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作/音糜)千不遗一今
之所存有此四卷(臣禹锡等谨按唐本亦作四卷韩保升又/云神农本草上中下并序录合四卷今按)
(四字当作三传写之误也何则按梁七录云神农本草三卷/又据今本经陶序后朱书云本草经卷上卷中卷下卷上注)
(云序药性之源本论病名之形诊卷中云玉石草木三品卷/下云虫兽果菜米食三品即不云三卷外别有序录明如韩)
(保升所云又据误本妄生/曲说今当从三卷为正)是其本经所出郡县乃后汉时制
疑仲景元化等所记又有桐君采药录说其花叶形色药对
四卷论其佐使相须魏晋巳来吴普(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云普广陵人也华佗弟)
(子撰本/草一卷)李当之(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云华佗/弟子修神农本经而世少行用)等更复损益
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四十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糅
冷热舛错草石不分虫兽无辩且所主治互有得失医家不
卷一 第 9a 页
能备见则识智有浅深今辄苞综诸经研括烦省以神农本
经三品合三百六十五为主又进名医别品亦三百六十五
合七百三十种精粗皆取无复遗落分副科条区畛(音/轸)物类
兼注詺(音/明)时用土地所出及仙经道术所须并此序录合为
七卷虽未足追踵前良盖亦一家撰制吾去世之后可贻诸
知音尔
   本草经卷上(序药性之源本论病名之/形诊题记品录详览施用)
   本草经卷中(玉石草/木三品)
   本草经卷下(虫兽果菜米食三/品有名未用三品)
右三卷其中下二卷药合七百三十种各别有目录并朱墨
杂书并子注今大书分为七卷(唐本注汉书艺文志有黄帝/内外经班固论云经方者本)
(草石之寒温原疾病之深浅乃班固论经方之语而无本草/之名惟梁七录有神农本草三卷陶据此以别录加之为七)
卷一 第 9b 页
(卷序云三品混糅冷热外错草石不分虫兽无辩岂使草木/同品虫兽共条披览既难图绘非易今以序为一卷例为一)
(卷玉石三品为三卷草三品为六卷木三品为三卷禽兽为/一卷虫鱼为一卷果为一卷菜为一卷米榖为一卷有名未)
(用为一卷合二十卷其十八卷中药合八百五十种二百六/十一种本经一百八十一种别录一百一十五种新附一百)
(九十三种/有名未用)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
人欲䡖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
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
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
一岁倍其数合七百三十名也(臣禹锡等谨按本草例神农/本经以朱书名医别录以墨)
卷一 第 10a 页
(书神农本经药三百六十五种今此言倍其数合七百三十/名是并名医别录副品而言也则此一节别录之文也当作)
(墨书矣盖传写浸久朱墨错乱之所致耳遂令后世览之者/捃摭此类以谓非神农之书乃后人附记之文者率以此故)
(也)
右本说如此今按上品药性亦皆能遣疾但其势力和厚不
为仓卒之效然而岁月常服必获大益病既愈矣命亦兼申
天道仁育故云应天一百二十种者当谓寅卯辰巳之月法
万物生荣时也
中品药性疗病之辞渐深轻身之说稍薄于服之者祛患当
速而延龄为缓人怀性情故云应人一百二十种者当谓午
未申酉之月法万物成熟时也
下品药性专主攻击毒烈之气倾损中和不可常服疾愈即
止地体收杀故云应地一百二十五种者当谓刖戌亥子丑之
卷一 第 10b 页
月法万物枯藏时也兼以闰之盈数加之凡合和之体不必
偏用之自随人患参而共行但君臣配隶依后所说若单服
之者所不论尔
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
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右本说如此今按用药犹如立人之制若多君少臣多臣少
佐则气力不周也而检仙经世俗诸方亦不必皆尔大抵养
命之药则多君养性之药则多臣疗病之药则多佐犹依本
性所主而兼复斟酌详用此者益当为善又恐上品君中复
各有贵贱譬如列国诸侯虽并得称制而犹归宗周臣佐之
中亦当如此所以门冬远志别有君臣甘草国老大黄将军
明其优劣皆不同秩自非农𡵨之徒孰敢诠正正应领略䡖
卷一 第 11a 页
重为其分剂也
药有阴阳配合(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云凡天地万物皆有/阴阳大小各有色类寻究其理并有法象故)
(毛羽之类皆生于阳而属于阴鳞介之类皆生于阴而属于/阳所以空青法木故色青而主肝丹砂法大故色赤而主心)
(云母法金故色白而主肺雌黄法土故色黄而主脾/磁石法水故色黑而主肾馀皆以此推之例可知也)子母兄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云若榆/皮为母厚朴为子之类是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单
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
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
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臣禹/锡等)
(谨按蜀本注云凡三百六十五种有单行者匕十一种相须/者十二种相使者九十种相畏者七十八种相恶者六十种)
(相反者十八种相杀者三十/六种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右本说如此今按其主疗虽同而性理不和更以成患今检
旧方用药亦有相恶相反者服之乃不为害或能有制持之
卷一 第 11b 页
者犹如寇贾辅汉程周佐吴大体既正不得以私情为害虽
尔恐不如不用今仙方甘草丸有防已细辛俗方玉石散用
栝楼乾姜略举大体如此其馀复有数十条别注在后半夏
有毒用之必须生姜此是取其所畏以相制尔其相须相使
者不必同类犹如和羹调食鱼肉葱䜴各有所宜共相宣发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
乾暴乾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右本说如此又有分剂秤两䡖重多少皆须甄别若用得其
宜与病相会入口必愈身安寿延若冷热乖衷真假非类分
两违舛汤丸失度当差反剧以至殒命医者意也古之所谓
良医者盖善以意量得其节也谚云俗无良医枉死者半拙
卷一 第 12a 页
医疗病不如不疗喻如宰夫以鳝(音/善)鳖为莼羹食之更足成
病岂充饥之可望乎故仲景云如此死者愚医杀之也
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
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右本说如此又按病有宜服丸服散者服汤者服酒者服膏
煎者亦兼参用察病之源以为其制也
欲疗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
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巳成可得半愈病势巳过命将
难全
右本说如此按今自非明医听声察色至乎诊脉熟能知未
病之病乎且未病之人亦无肯自疗故桓侯怠于皮肤之微
以致骨髓之痼今非但识悟之为难亦乃信受之弗昜仓公
卷一 第 12b 页
有言曰病不肯服药一死也信巫不信医二死也䡖身薄命
不能将慎三死也夫病之所由来虽多端而皆关于邪邪者
不正之因谓非人身之常理风寒暑湿饥饱劳逸皆各是邪
非独鬼气疫疠者矣人生气中如鱼在水水浊则鱼瘦气昏
则人病邪气之伤人最为深重经络既受此气传入脏腑随
其虚实冷热结以成病病又相生故流变遂广精神者本宅
身以为用身既受邪精神亦乱神既乱矣则鬼灵斯入鬼力
渐强神守稍弱岂得不致于死乎古人譬之植杨斯理当矣
但病亦别有先从鬼神来者则宜以祈祷祛之虽曰可祛犹
因药疗致愈昔李子豫有赤丸之例是也其药疗无益者是
则不可祛晋景公膏盲之例是也大都鬼神之害则多端疾
病之源惟一种盖有轻重者尔真诰中有言曰常不能慎事
卷一 第 13a 页
上者自致百病之本而怨咎于神灵乎当风卧湿反责佗人
于失覆皆痴人也夫慎事上者谓举动之事必皆慎思若饮
食恣情阴阳不节最为百痾之本致使虚损内起风湿外侵
所以共成其害如此者岂得关于神明乎惟当勤于药术疗
理尔
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
取去为度
右本说如此按今药中单行一两种有毒物只如巴豆甘遂
之辈不可便令至剂尔如经所言一物一毒服一丸如细麻
二物一毒服二丸如大麻三物一毒服三丸如胡豆四物一
毒服四丸如小豆五物一毒服五丸如大豆六物一毒服六
丸如梧子从此至十皆如梧子以数为丸而毒中又有轻重
卷一 第 13b 页
且如狼毒钩吻岂同附子芫花辈邪凡此之类皆须量宜(臣/禹)
(锡等谨按唐本旧云三物一毒服三丸如小豆四物一毒服/四丸如大豆五物一毒服五丸如兔屎注云谨按兔屎大于)
(梧子等差不类今以胡豆替小豆小/豆替大豆大豆替兔屎以为折衷)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
毒药痈肿疮瘤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
右本说如此又按药性一物兼主十馀病者取其偏长为本
复应观人之虚实补泻男女老少苦药荣悴乡壤风俗并各
不同褚澄疗寡妇尼僧异乎妻妾此是达其性怀之所致也
病在匈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
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
而在夜
右本说如此按其非但药性之多方其节适早晚复须条理
卷一 第 14a 页
今方家所云先食后食盖此义也又有须酒服者饮服者冷
服者煖服者服汤则有疏有数煮汤则有生有熟各有法用
并宜审详尔
夫大病之主有中风伤寒寒热温疟中恶霍乱大腹水肿肠
澼下痢大小便不通贲豚上气欬逆呕吐黄疸消渴留饮廦
食坚积症瘕惊邪癫痫鬼疰喉痹齿痛耳聋目盲金疮踒(乌卧/切)
折痈肿恶疮痔瘘瘿瘤男子五劳七伤虚乏羸瘦女子带下
崩中血闭阴蚀虫蛇蛊毒所伤此大略宗兆其间变动枝叶
各宜依端绪以取之
右本说如此按今药之所主止说病之一名假令中风乃有
数十种伤寒證候亦有二十馀条更复就中求其类例大体
归其始终以本性为根宗然后配合證以合药尔病之变状
卷一 第 14b 页
不可一槩言之所以医方千卷犹未尽其理春秋巳前及和
缓之书蔑闻而道经略载扁鹊数法其用药犹是本草家意
至汉淳于意及华佗等方今时有存者亦皆条理药性惟张
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又悉依本草但其善诊脉明气候
以意消息之尔至于刳肠剖臆刮骨续筋之法乃别术所得
非神农家事自晋代巳来有张苗宫泰刘德史脱靳邵赵泉
李子豫等一代良医其贵胜阮德如张茂先辈逸民皇甫士
安及江左葛洪蔡谟商仲堪诸名人等并研精药术宋有羊
斦元徽胡洽秦承祖齐有尚书褚澄徐文伯嗣伯群从兄弟
疗病亦十愈其八九凡此诸人各有所撰用方观其指趣莫
非本草者乎或时用别药亦循其性度非相踰越范汪方百
馀卷及葛洪肘后其中有细碎单行经用者或田舍试验之
卷一 第 15a 页
法或殊域异识之术如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牵牛逐水近出
野老面店蒜齑乃是下蛇之药路边地菘而为金疮所袐此
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颜光
禄亦云诠三品药性以本草为主道经仙方服食断谷延年
却老乃至飞丹鍊石之奇云腾羽化之妙莫不以药道为先
用药之理一同本草但制御之途小异世法犹如梁肉主于
济命华夷禽兽皆共仰资其为主理即同其为性灵则异尔
大略所用不多远至二十馀物或单行数种便致大益是其
服食岁月深积即本草所云久服之效不如俗人微觉便止
故能臻其所极以致遐龄岂但充体愈疾而巳哉今庸医处
疗皆耻看本草或倚约旧方或闻人传说或遇其所忆便揽
笔疏之俄然戴面以此表奇其畏恶相反故自寡昧而药类
卷一 第 15b 页
违僻分两参差亦不以为疑脱或偶尔值差则自信方验若
旬月未瘳则言病源深结了不反求诸已详思得失虚搆声
称多纳金帛非惟在显宜责固将居幽贻谴矣其五经四部
军国礼服若详用乖越者犹可矣止于事迹非宜尔至于汤
药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千乘之君百金之长何不深思戒
慎邪昔许太子侍药不尝招弑君之恶季孙馈药仲尼有未
达之辞知其药性之不可䡖信也晋时有一才人欲刋正周
易及诸药方先与祖讷共论祖云辩释经典纵有异同不足
以伤风教至于汤药小小不达便致寿夭所由则后人受弊
不少何可䡖以裁断祖之此言可为仁识足为龟镜矣按论
语云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明此二法不可以权饰妄造
所以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九折臂者乃成良医盖谓学功须
卷一 第 16a 页
深故也复患今之承籍者多恃衒名价亦不能精心研习实
为可惜虚传声美闻风竞往自有新学该明而名称未播贵
胜以为始习多不信用委命虚名谅可惜也京邑诸人皆尚
声誉不取实事余祖世巳来务御讳方药本有范汪方一部
斟酌详用多获其效内护家门傍及亲族其有虚心告请者
不限贵贱皆摩踵救之凡所救活数百千人自余投缨宅岭
犹不忘此日夜玩味常觉欣欣人亦撰方三卷并效验方五
卷又补葛氏肘后方三卷盖欲承嗣善业令诸子侄不敢失
坠可以辅身济物者也
今按诸药采造之法既并用见成非能自采不复具论其事
惟合药须解节度例之如左
按诸药所生皆的有境界秦汉巳前当言列国今郡县之名
卷一 第 16b 页
后人所改尔江东巳来小小杂药多出近道气力性理不及
本邦假令荆益不通则全用历阳当归钱塘三建岂得相似
所以疗病不及往人亦当缘此故也属药及此药虽有去来
亦非复精者且市人不解药性惟问形饰上党人参世不复
售华阴细辛弃之如芥且各随俗相竞不能多备诸族故往
往遗漏今之所存二百许种尔众医都不识药惟听市人市
人又不辩䆒皆委采送之家采送之家传习造作真伪好恶
并皆莫测所以钟乳醋煮令白细辛水渍使直黄耆蜜蒸为
甜当归酒洒取润螵蛸胶著桑枝蜈蚣朱足令赤诸有此等
皆非事实俗用既久转以成法非复可改末如之何又依方
分药不量剥除只如远志牡丹才不收半地黄门冬三分耗
一凡去皮除心之属分两皆不复相应病家惟依此用不知
卷一 第 17a 页
更秤取足又王公贵胜合药之日悉付群下其中好药贵石
无不窃换乃有紫石英丹砂吞出洗取一片动经十数过卖
诸有此例巧伪百端虽复监检终不能觉以此疗病固难即
效如斯并是药家之盈虚不得咎医人之浅拙也
凡采药时月皆是建寅岁首则从汉太初后所记也其根物
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润始萌未冲枝叶势力淳浓
故也至秋枝叶乾枯津润归流于下今即事验之春宁宜早
秋宁宜晚华实茎叶乃各随其成熟尔岁月亦有早晏不必
都依本文也经说阴乾者谓就六甲阴中乾之又依遁甲法
甲子旬阴中在癸酉以药著酉地也实谓不必然正是不露
日暴于阴影处乾之尔所以亦有云暴乾故也若幸可两用
益当为善(今按本草采药阴乾者皆多恶至如鹿茸经称阴/乾皆悉烂令坏今火乾易得且良草木根苗阴之)
卷一 第 17b 页
(皆恶九月巳前采者悉宜日/乾十月巳后采者阴乾乃好)古秤惟有铢两而无分名今则
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成一两十六两为一斤虽
有子榖秬黍之制从来均之巳久正尔依此用之(臣禹锡等/谨按唐本)
(又云但古秤皆复今南秤是也晋秤始后汉末巳来分一斤/为二斤一两为二两耳金银丝绵并与药同无䡖重矣古方)
(唯有仲景而巳涉今秤若用古秤作汤/则水为殊少故知非复秤悉用今者耳)今方家所云等分者
非分两之分谓诸药斤两多少皆同尔先视病之大小䡖重
所须乃以意裁之凡此之类皆是丸散丸散竟依节度用之
汤酒之中无等分也
凡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方
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钱五匕者今五铢
钱边五字者以抄之亦令不落为度一撮者四刀圭也十撮
为一勺十勺为一合以药升分之者谓药有虚实轻重不得
卷一 第 18a 页
用斤两则以升平之药升方作上径一寸下径六分深八分
内散药勿按抑之正尔微动令平调尔今人分药不复用此
凡丸药有云如细麻者即胡麻也不必扁扁但令较略大小
相称尔如黍粟亦然以十六黍为一大豆也如大麻子者准
三细麻也如胡豆者即今青斑豆是也以二大麻子准之如
小豆者今赤小豆也粒有大小以三大麻子准之如大豆者
以二小豆准之如梧子者以二大豆准之一方寸匕散蜜和
得如梧子准十丸为度如弹丸及鸡子黄者以十梧子准之
(唐本注云方寸匕散为丸如梧子得十六丸如弹丸一/枚若鸡子黄者准四十丸今弹丸同鸡子黄此其不等)
凡汤酒膏药旧方皆云㕮(方汝/切)(子与/切)者谓秤毕捣之如大
豆又使吹去细末此于事殊不允当药有易碎难碎多末少
末秤两则不复均平今皆细切之较略令如㕮咀者乃得无
卷一 第 18b 页
末而又片粒调和也(唐本注云㕮咀正谓商量斟酌之馀解/皆理外生情尔臣禹锡等看详㕮咀即)
(上文细切之义/非商量斟酌也)
凡丸散药亦先切细暴燥乃捣之有各捣者有合捣者并随
方所言其润湿药如天门冬乾地黄辈皆先切暴独捣令偏
碎更出细擘暴乾若逢阴雨亦以微火烘(火工/切)之既燥少停
冷乃捣之
凡湿药燥皆大耗当先增分两须得屑乃秤之为正其汤酒
中不须如此也
凡筛丸药用重密绢令细于蜜丸易熟若筛散草药用䡖疏
绢于酒中服即不泥其石药亦用细绢筛令如丸者
凡筛丸散药毕皆更合于臼中以杵捣之数百过视其色理
和同为佳也
卷一 第 19a 页
凡汤酒膏中用诸石皆细捣之如粟米亦可以葛布筛令调
并以新绵别裹内中其雄黄朱砂辈细末如粉
凡煮汤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数依方多少大略二十两药用
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为准然则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汁
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汁好详视之不得令水多少用新布
两人以尺木绞之澄去垽(鱼靳/切)浊𥿄覆令密温汤勿令铁器
中有水气于熟汤上煮令煖亦好服汤宁令小沸热易下冷
则呕涌
凡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势力相及并视人之强羸病之轻
重以为进退增减之不必悉依方说也
凡渍药酒皆须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
视其浓烈便可漉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暴燥微捣更渍
卷一 第 19b 页
饮之亦可散服
凡建中肾沥诸补汤滓合两剂加水煮竭饮之亦敌一剂新
药贫人可当依此用皆应先暴令燥
凡合膏初以苦酒渍令淹浃不用多汁密覆勿泄云晬(祖对/切)
时者周时也从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者煮膏当三上三
下以泄其热势令药味得出上之使匝匝沸乃下之使沸静
良久乃止宁欲小小生其中有薤白者以两头微焦黄为候
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黄色为度猪肪皆勿令经水腊月者
弥佳绞膏亦以新布绞之若是可服之膏膏滓亦可酒煮饮
之可摩之膏膏滓则宜以传病上此盖欲兼尽其药力故也
凡膏中有雄黄朱砂辈皆别捣细研如面须绞膏毕乃投中
以物疾搅至于凝强勿使沉聚在下不调也有水银者于凝
卷一 第 20a 页
膏中研令消散胡粉亦尔
凡汤酒中用大黄不须细剉作汤者先以水浸令淹浃密覆
一宿明旦煮汤临熟乃内汤中又煮两三沸便绞出则势力
猛易得快利丸散中用大黄旧皆蒸之今不须尔
凡汤中用麻黄皆先别煮两三沸掠去其沫更益水如本数
乃内馀药不尔令人烦麻黄皆折去节令理通寸剉之小草
瞿麦五分剉之细辛白前三分剉之丸散膏中则细剉也
凡汤中用完物皆擘破乾枣栀子括搂之类是也用细核物
亦打破山茱萸五味子蕤核决明子之类是也细花子物正
尔完用之旋复花菊花地肤子葵子之类是也米麦豆辈亦
完用之诸虫先微灸之惟螵蛸当中破灸之生姜射干皆薄
切之芒消饴糖阿胶皆须绞汤毕内汁中更上火两三沸烊
卷一 第 20b 页
尽乃服之
凡用麦门冬皆微润抽去心杏仁桃仁汤柔挞去皮巴豆打
破剥去皮刮去心不尔令人闷石韦刮去毛辛夷去毛及心
鬼箭削取羽皮藜芦剔取根微炙枳实去其瓤亦灸之椒去
实于铛中微熬令汗出则有势力矾石于瓦上若铁物中熬
令沸汁尽即止矾石皆以黄土泥苞使燥烧之半日令熟而
解散犀角羚羊角皆镑刮作屑诸齿骨并灸捣碎之皂荚
去皮子灸之
凡汤并丸散用天雄附子乌头乌喙侧子皆煻灰中炮令微
圻削去黑皮乃秤之惟姜附汤及膏酒中生用亦削皮乃秤
之直理破作七八片随其大小但削除外黑尖处令尽
凡汤酒丸散膏中用半夏皆且完用热汤洗去上滑以手挼
卷一 第 21a 页
之皮释随剥去更复易汤洗令滑尽不尔戟人咽喉旧方云
二十许过今六七过便足亦可煮之一两沸一易水如此三
四过仍按洗毕便暴乾随其大小破为细片乃秤之以入汤
若膏酒丸散皆须暴燥乃秤之
凡丸散用阿胶皆先灸使通体沸起燥乃可捣有不沸处更
灸之
凡丸中用蜡皆烊投少蜜中搅调以和药若用熟艾先细擘
合诸药捣令散不可筛者别捣内散中和之
凡用蜜皆先火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黄则丸经久不壤掠之
多少随蜜精粗
凡丸散用巴豆去皮心膜杏仁桃仁葶苈胡麻诸有膏腻药
皆先熬黄黑别捣令如膏指㩢(莫结/功)视泯泯尔乃以向成散
卷一 第 21b 页
稍稍下臼中合研捣令消散仍复都以䡖疏绢筛度之须尽
又内臼中依法捣数百杵也汤膏中用亦有熬之者虽生并
捣破之
凡用桂心厚朴杜仲秦皮木兰之辈皆削去上虚软甲错处
取裹有味者秤之茯苓猪苓削除黑皮牡丹巴戟天远志野
葛等皆搥破去心紫苑洗去土皆毕乃秤之薤白葱白除青
令尽莽草石南茵芋泽兰皆剔取叶及嫩茎去大枝鬼臼黄
连皆除根毛属椒去闭口者及目熬之
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欲得陈久者良其馀
须精新也
凡方云巴豆若干枚者粒有大小当先去心皮乃秤之以一
分准十六枚附子乌头若干枚者去皮毕以半两准一枚枳
卷一 第 22a 页
实若干枚者去穰毕以一分准二枚橘皮一分准三枚枣有
大小三枚准一两云乾姜一累者以重一两为正
凡方云半夏一升者洗毕秤五两为正属椒一升者三两为
正吴茱萸一升者五两为正菟丝子一升九两为正庵䕡子
一升四两为正蛇床子一升三两半为正地肤子一升四两
为正此其不同也云某子一升者其子各有虚实䡖重不可
通以秤准昔取平升为正
凡方云用桂一尺者削去皮毕重半两为正甘草一尺者重
二两为正云某草一束者以重三两为正云一把者重二两
为正云蜜一斤者有七合猪膏一斤者有一升二合也
   右合药分剂料理法则
    臣禹锡等谨按徐之才药对孙思邈千金方陈藏
卷一 第 22b 页
    器本草拾遗序例如后
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也虚生百病积者五脏之所积聚者
六腑之所聚如斯等疾多从旧方不假增损虚而劳者其弊
万端宜应随病增减古之善为医者皆自采药审其体性所
主取其时节旱晚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势巳欺今之为医
不自采药且不委节气早晚又不知冷热消息分两多少徒
有疗病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此实浮惑聊复审其冷热记增
损之主尔虚劳而头痛复热加枸𣏌萎蕤虚而欲吐加人参
虚而不安亦加人参虚而多梦纷纭加龙骨虚而多热加地
黄牡砺地肤子甘草虚而冷加当归芎藭乾姜虚而损加钟
乳棘刺苁蓉巴戟天虚而大热加黄芩天门冬虚而多忘加
茯神远志虚而惊悸不安加龙齿沙参紫石英小草若冷则
卷一 第 23a 页
用紫石英小草若客热即用沙参龙齿不冷不热皆用之虚
而口乾加麦门冬知母虚而吸吸加胡麻覆盆子柏子仁虚
而多气兼微欬加五味子大枣虚而身强腰中不利加磁石
杜仲虚而多冷加桂心吴茱萸附子乌头虚而劳小便赤加
黄芩虚而客热加地骨皮白水黄耆(白水/地名)虚而冷用陇西黄
耆虚而痰复有气用生姜半夏枳实虚而小肠利加桑螵蛸
龙骨鸡䏶胵虚而小肠不利加茯苓泽泻虚而损溺白加厚
朴诸药无有一一历而用之但据体性冷热的相主对聊叙
增损之一隅夫处方者宜准此
凡诸药子仁皆去皮尖及双仁者仍切之
凡乌梅皆去核入丸散熬之大枣擘去核
凡用麦蘖曲大豆黄卷泽兰芜荑僵蚕乾漆蜂房皆微炒
卷一 第 23b 页
凡汤中用麝香犀角鹿角羚羊角牛黄蒲黄丹砂须熟末如
粉临服内汤中搅令调和服之
凡茯苓芍药补药须白者泻药惟赤者
凡石蟹皆以槌极打令碎乃入臼不尔捣不可熟牛膝石斛
等入汤酒拍碎用之
凡菟丝子煖汤淘汰去沙土乾漉暖酒渍经一宿漉出暴微
白捣之不尽者更以酒渍经一宿漉出暴微白捣之不尽者
更以酒渍经三五日乃出更晒微乾捣之须臾悉尽极易碎
凡斑猫等诸虫皆去足翅微熬用牡蛎熬令黄
凡诸汤用酒者皆临熟下之
凡用银屑以水银和成泥
凡用钟乳等诸石以玉槌水研三日三夜漂鍊务令极细诸
卷一 第 24a 页
药有宣通补泄䡖重洒滑燥湿此十种者是药之大体而本
经都不言之后人亦所未述遂令调合汤丸有昧于此者至
如宣可去壅即姜橘之属是也通可去滞即通草防巳之属
是也补可去弱即人参羊肉之属是也泄可去闭即葶苈大
黄之属是也䡖可去实即麻黄葛根之属是也重可去怯即
磁石铁粉之属是也涩可去脱即牡砺龙骨之属是也滑可
去著即冬葵榆皮之属是也燥可去湿即桑白皮赤小豆之
属是也湿可去枯即紫石英白石英之属是也只如此体皆
有所属凡用药者审而详之则靡所遗失矣
凡五方之气俱能损人人生其中即随气受疾虽习成其性
亦各有所资乃天生万物以与人亦人穷急以致物今岭南
多毒足解毒药之物即金蛇白药之属是也江湖多气足破
卷一 第 24b 页
气之物即姜橘吴茱萸之属是也寒温不节足疗温之药即
柴胡麻黄之属是也凉气多风足理风之药即防风独活之
属是也湿气多痹足主痹之物即鱼鳖螺蚬之属是也阴气
多血足主血之物即地锦石血之属是也岭气多瘴足主瘴
之物即常山盐麸涪醋之属是也石气多毒足主毒之物即
犀角麝香羚羊角之属是也水气多痢足主痢之物即黄连
黄蘖之属是也野气多蛊足主蛊之物即蘘荷茜根之属是
也沙气多狐足主短狐之物即鸀鳿鸂䳵之属是也大略如
此各随所生中央气交兼有诸病故医人之疗亦随方之能
若易地而居即致乖舛矣故古方或多补养或多导泄或众
味或单行补养即去风导泄即去气众味则贵要单行乃贫
下岂前贤之偏有所好或复用不遂其宜耳
卷一 第 25a 页
    补注所引书传
补注本草所引书传内医书十六家援据最多今取撰人名
氏及略述义例附于末卷庶使览之者知所从来馀非医家
所切不复存此具列如左
开宝新详定本草(开宝六年诏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张素王从蕴吴复圭王光祐)
(陈昭遇安自良等九人详校诸本仍取陈藏器拾遗诸/书相参颇有刋正别名及增益品自马志为之注解仍)
(命左司员外郎知制诰扈蒙翰林学士卢多/逊等刋定凡二十卷御制序镂板于国子监)
开宝重定本草(开宝七年诏以新定本草所释药类或有未/允又命刘翰马志等重详定颇有增损仍命)
(翰林学士李昉知制诰王祐扈蒙等重看详凡神农所/说以白字别之名医所传即以墨字并目录共二十一)
(卷)
唐新脩本草(唐司空英国公李绩等奉敕脩初陶隐居因神/农本经三卷增脩为七卷显庆中监门有长史)
(苏恭表请脩定因命大尉赵国公长孙无忌尚药奉御/许孝宗与恭等二十二人重广定为二十卷今谓之唐)
卷一 第 25b 页
(本/草)
蜀重广英公本草(伪蜀翰林学士韩保升等与诸医土取唐/本草并图经相参校更加则定稍增注释)
(孟昶自为序几十/卷今谓之蜀本草)
吴氏本草(魏广陵人吴普撰普华佗弟子脩神农本草成四/百四十一种唐经籍志尚存六卷今广内不复有)
(惟诸子书多见引据其说/药性寒温五味最为详悉)
药总诀(梁陶隐居撰论夫药品五味寒热之性主疗疾病及/采畜时月之法凡二卷一本题云药像口诀不著撰)
(人名氏文/字并相类)
药性论(不著撰人名氏集众药品类分其性味君臣主病之/效凡四卷一本题曰陶隐居撰然所记药性功状与)
(本草有相戾者/疑非隐居所为)
药对(北济尚书令西阳王徐之才撰以众药名品君臣作药/性毒相反及所主疾病分类而记之凡二卷旧本草多)
(引以为据其言/治病用药最详)
食疗本草(唐同州刺史孟诜撰张鼎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旧为二百二十七条凡三卷)
卷一 第 26a 页
本草拾遗(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尉陈藏器撰以神农本/经虽有陶苏补集之说然遗漏尚多故别为序例)
(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总曰本草拾遗共十卷)
四声本草(唐兰陵处士萧炳撰取本草药名每上一字以/四声相从以便计阅凡五卷前进士王收撰序)
删繁本草(唐润州医博士兼节度随军杨损之撰以本草诸/书所载药类颇繁难于看检删去其不急并有名)
(未用之类为五卷不/著年代疑开元后人)
本草性事类(京兆医工杜善方撰不详何代人以本草药名/随类解释删去重复又附以诸药制使畏恶解)
(毒相反相宜者/为一类共一卷)
南海药谱(不著撰人名氏杂记南方药所产郡县及疗/疾之验颇无伦次似唐本人所作几二卷)
食性本草(伪唐陪戎副尉剑州医学助教陈士良撰以古有/食医之官因食养以治百病故取神农本经洎陶)
(隐居苏恭孟诜陈藏器诣药关于饮食者类之附以巳/载食医诸方及五时调养脏腑之术集贤殿学士徐错)
(为之/序)
日华子诸家本草(国初开宝中明人撰不著姓氏但云日华/子大明序集诸家本草近也所用药各以)
卷一 第 26b 页
(寒温性味华实虫藏为类其/言近用功状其悉凡二十卷)
    林枢密重广本草图经序
良医之不能以无药愈疾犹良将不能以无兵胜敌也兵之
形易见善用者能以其所以杀有生人药之性难穷不善用
者返以其所以生者杀人吁可畏哉寒热温凉辛甘缓急品
类万殊非一日而七十毒者孰能辩之彼玉函金匮肘后囊
中千金之所传外台之所秘其为方不知其几何由是言之
则非独察脉用方之为难而辩药最其难者金石之珍草木
之怪飞潜动植之广且众也风气不同南北不通或非中国
之所有或人力之所不可到乃欲真伪无逃于指掌之间则
本草图经二者何可须臾离也世所传曰神农氏本草三卷
梁陶隐居离以为七唐苏恭李绩之徒又附益为二十卷别
卷一 第 27a 页
图药形以为经其书略备矣开宝中太祖皇帝命卢多逊等
考验得失增药尤多号为开宝本草仁宗皇帝嘉祐初又使
刘禹锡林亿苏颂张洞为之补注因唐图经别为绘画复增
药至千有馀种于是收拾遗逸订正讹谬刋在有司布之天
下其为寿养生人之术无一不具然世之医者习故守陋妄
意穿凿操数汤剂幸而数中自谓足以应无穷之病诘其论
说则漠然不知顾本草与图经殆虚文耳况偏州下邑虽有
愿见者何所售之阆中陈氏子承少好学尤喜于医该通诸
家之说尝患二书传者不博而学者不兼有也乃合为一又
附以古今论说与已所见闻列为二十三卷名曰重广补注
神农本草并图经书著其说图见其形一启秩而两得之不
待至乎殊方绝域山巅水涯而品类万殊者森在目前譬夫
卷一 第 27b 页
谈舆地者观于职方阅战具者之入武库也承之先世为将
相欧阳子所谓四世六公者承其曾孙少孤奉其母江淮间
闭门蔬食以为养君子称其孝间有奇疾众医𥈭眙不知所
出承徐察其脉曰当投某剂某刻良愈无不然者然则承之
学虽出于图书而精识超绝兹二者又安能域之哉鬼臾区
𡵨伯远矣吾不得而知也其视秦越人淳于仓公华它辈为
何如识者当能知之元祐七年四月朔左朝请大夫充天章
阁待制知杭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事充两浙西路兵马钤
辖兼提举本路兵马巡检公事上䡖车都尉赐紫金鱼袋长
乐林希序
    雷公炮灸论序
若夫世人使药岂知自有君臣既辩君臣宁分相制秖如栨
卷一 第 28a 页
(今盐/草也)沾溺立销班肿之毒象胆挥黏乃知药有情异鲑鱼
插树立便乾枯用狗涂之(以犬胆灌之插/鱼处立如故也)却当荣盛无名(无/名)
(异形似玉柳面/又如石灰味别)止楚截指而似去甲毛圣石开盲明目而如
云离日当归止血破血头尾效各不同(头止血/尾破血)蕤子熟生足
睡不眠立据弊箄淡卤(常使者甑中/箄能淡盐味)如酒沾交(今蜜枳缴枝/又云交加枝)
铁遇神砂如泥似粉石经鹤粪化作尘飞栨见橘花似髓断
弦折剑遇鸾血而如初(以鸾血炼作胶粘/折处铁物永不断)海竭江枯投游波
(鸾子/是也)而立泛令铅拒火须仗修天(今呼为/补天石)如要形坚岂忘紫
(有紫背天葵如常食葵菜/祇是背紫面青能坚铅形)留砒住鼎全赖宗心(别有宗心/草今呼石)
(竹不是食者棕恐误其/草出欻州生处多虫兽)雌得芹花(其草名为立起其形如芍/药花色青可长三尺巳来)
(叶上黄班色味苦涩/堪用煮雌黄立住火)立便成庾遇赤须(其草名赤须今呼/为虎须草是用煮)
(砂即/生火验)水留金鼎水中生火非猾髓而莫能(海中有兽名日/猾以髓入在油)
卷一 第 28b 页
(中其油沾水水中火生不可救/之用酒喷之即涎勿于屋下收)长齿生牙赖雄鼠之骨末(其/齿)
(若折年多不生者取雄鼠脊/骨作末揩折处齿立生如故)发眉堕落涂半夏而立生(眉发/堕落)
(者以生半夏茎炼之/取涎涂发落处立生)目辟眼 有五花而自正(五加皮是也/其叶有雄雌)
(三叶为雄五叶为雌须使五叶/者作末酒浸饮之其目/者正)脚生肉栨裈系菪根(脚有肉/栨者取)
(莨菪根于棍带上/系之感应永不痛)囊皱旋多夜煎竹木(多小便者夜煎蓖薢/一件服之永不夜起)
(也)体寒腹大全赖鸬鹚(若患腹大如鼓米饮调/鸬鹚末服立枯如故也)血泛经过饮
调瓜子(甜菰子内仁摇杵末/去油饮调服之立绝)咳逆数数酒服熟雄(天雄炮过/以酒调一)
(钱匕服/立定也)遍体疹风冷调生侧(附子傍生者曰侧了/作末冷酒服立差也)肠虚泻痢
须假草零(捣五倍子作末以/熟水下之立止也)久渴心烦宜投竹沥除症去块
全仗硝(硝砂硝石二味于乳钵/中研作粉同锻了酒服神效也)益食加觞须煎芦
(不食者并饮酒少者煎逆/水芦根并厚朴二味汤服)强筋健骨须是苁鳝(苁蓉并鳝/鱼二味作)
(末以黄精汁丸服之可力/倍常十也出乾宁记宰)驻色延年精蒸神锦(出颜色服黄/精自然汁拌)
卷一 第 29a 页
(细研神锦于柳木甑中蒸七日了以/木蜜丸服颜貌可如糿女之容色也)知疮所在口点阴胶(阴/胶)
(即是甑中气垢少许于口中即知藏/腑所起直彻至住处知痛足可医也)产后肌浮甘皮酒服(产/后)
(肌浮酒服/甘皮立愈)口疮舌拆立愈黄苏(口疮舌拆以根黄涂/苏炙作末含之立差)脑痛欲
亡鼻投硝末(头痛者以硝石作/末内鼻中立止)心痛欲死速觅延胡(以延胡/索作散)
(酒服之/立愈也)如斯百种是药之功某忝遇明时谬看医理虽寻圣
法难可穷微略陈药饵之功能岂溺仙人之要术其制药炮
熬煮灸不能记年月哉欲审元由须看海集某不量短见直
录炮熬煮灸列药制方分为上中下三卷有三百件名具陈
于后
 凡方云丸如细麻子许者取重四两鲤鱼目比之
 云如大麻子许者取重六两鲤鱼目比之
 云如小豆许者取重八两鲤鱼目比之
卷一 第 29b 页
 云如大豆许者取重十两鲤鱼目比之
 云如兔蕈(俗云/兔屎)许者取重十二两鲤鱼目比之
 云如梧桐子许者取重十四两鲤鱼目比之
 云如弹子许者取重十六两鲤鱼目比之
  一十五个白珠为准是一弹丸也
 凡方中云以水一镒至二镒至十镒者每镒秤之重十二
   两为度
 凡云一两一分一铢者正用今丝绵秤也勿得将四铢为
   一分有误必所损兼伤药力也
 凡云散只作散丸只作丸或酒煮或用醋或乳煎一如法
   则
 凡方炼蜜每一斤秖炼得十二两半或一分是数若火少
卷一 第 30a 页
   若火过并用不得也
 凡膏煎中用脂先须炼去革膜了方可用也
 凡修事诸药物等一一并须专心勿令交杂或先熬后煮
   或先煮后熬不得改移一依法则也
 凡修合丸药用蜜秖用蜜用饧止用饧用糖秪用糖勿交
   杂用必宜泻人也
重修政和经史證类备用本草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