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新编金匮要略方论卷之上
     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臣林亿等诠次
              晋 王叔和集
              汉 张仲景述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證第一
      论十三首 脉證二条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
  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
  病补用醋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
卷一 第 1b 页
  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
  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
  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
  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
  虚实实补不足损有馀是其义也馀藏准此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
  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
  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
  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
  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
卷一 第 2a 页
 虫兽所伤以凡详之病由都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
 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脏即医治之四肢
 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炙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
 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
  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
  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
 脏腑之文理也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
 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
  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
卷一 第 2b 页
  死其目正圆者痊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
  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
  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一作/痛)
  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欬息张口
  短气者肺痿唾沬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
  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
  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卷一 第 3a 页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
  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
  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
  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
  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
  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
  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
  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卷一 第 3b 页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
  称厥阳
 问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传血
  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
  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
 问曰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
  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
  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
  即死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
卷一 第 4a 页
  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欬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
  心痛拘急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
  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
  三十六病不在其中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
  小邪中里䅽饦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
  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
  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
  寒伤经极热伤络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
 续得下利清榖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
卷一 第 4b 页
  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夫病痼疾加以卒
 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师曰五脏病各有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
  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
  也○夫诸病在脏𣣔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
  者与猪苓汤馀皆仿此
  ○痓湿暍病脉證治第二
      论一首 脉證十二条 方十一首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痓(一作痓/馀同)○太阳
 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痓○太阳病发热脉沉
卷一 第 5a 页
 而细者名曰痓为难治○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痓○
 夫风病下之则痓复发汗必拘急○疮家虽身疼痛不
 可发汗汗出则痓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
 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痓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
 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巳其脉如蛇(一云其/脉沧沧)○暴
 腹胀大者为𣣔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痓○夫痓脉按之
 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痓家其脉伏坚直上下)○痓病有炙
 疮难治○脉经云痓家其脉伏坚直上下
 太阳病其證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痓括楼
卷一 第 5b 页
 桂枝汤主之
     括蒌桂枝汤方
      括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
    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𣣔作
 刚痓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二两/去皮)
卷一 第 6a 页
      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㕮咀以水一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
    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乙升覆取微
    似汗不须啜粥馀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痓为病(一本痓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
 可与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卷一 第 6b 页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
    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弗分
    温再服得下止服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玉/函)
(云中/湿)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一云/疼烦)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
 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𣣔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
 或胸满小便不利(一云/利)舌上如胎者以丹曰有热胸上
 有寒渴𣣔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湿家下之额
 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卷一 第 7a 页
 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
 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
 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
 但微(微)似𣣔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湿家病身疼发热
 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
 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寒内药鼻中则愈(脉经云病人/喘而无湿家)
(病以下至而/喘十三字)○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木汤发其汗
 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卷一 第 7b 页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
    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
 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
 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火炒)
    右剉麻豆大每服四钱七水盏半煮八分去滓
卷一 第 8a 页
    温服有微汗避风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巳黄耆汤主之
     防巳黄耆汤方
      防巳(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
      黄耆(一两一/分去芦)
    右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
    水尽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
    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
    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
    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久以一被
卷一 第 8b 页
    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
 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
 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生姜(三两/切)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二/两)附子(一放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
卷一 第 9a 页
      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
    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
    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风湿相抟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
 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𣣔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
 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去皮)
卷一 第 9b 页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
    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
    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
 巳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前开板齿
 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
 淋甚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
 汤主之
     白虎人参汤方
卷一 第 10a 页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热汤成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
 皮中所致也一物菰蒂汤主之
     一物菰蒂汤方
      菰蒂(二七/个)
    右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證治第三
卷一 第 10b 页
      论一首 脉證三条 方十一首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𣣔食复不能
 食常默然𣣔卧不能卧𣣔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
 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
 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
 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浙然
 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
 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
 者各随證治之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卷一 第 11a 页
     百合知毋汤方
      百合(七枚/擘)知毋(三两/切)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
    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
    知毋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
    再服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擘)滑石(三两碎/绵囊)代赭石(弹大一/枚绵裹)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
卷一 第 11b 页
    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
    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
    合分温服
 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擘)鸡子黄(一/枚)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沬出去其水更
    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
    五分温服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卷一 第 12a 页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
    右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沬出去其水更以
    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
    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常如漆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煮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洗方
    右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
    巳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百合病渴不差者用后方主之
卷一 第 12b 页
     括蒌牡蛎散方
      括蒌根 牡蛎(熬等/分)
    右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百合病变发热者(二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两/炙)滑石(三/两)
    右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
    则除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
 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
卷一 第 13a 页
 为逆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热默𣣔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𣣔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
 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
 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黄芩 人参
      乾姜(各三/两)黄连(九/两)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斤)
    右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
卷一 第 13b 页
    日三服蚀于下部则咽乾苦参汤洗之
    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雄黄熏方
    右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方
(脉经云病人或从呼吸上蚀其咽或从下焦饮/其肛阴蚀上为惑饮下为狐狐惑病者猪苓散)
(主/之)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𣣔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
 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一本此/有黄字)黑若能食者脓巳
 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赤小豆当归散方
卷一 第 14a 页
      赤小豆(三升浸令/牙出曝乾)当归
    右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阳毒之为病面赤班班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
 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冶七
 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升麻鳖甲汤方
      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汁/两)
      甘草(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黄(半两/研)
    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
卷一 第 14b 页
    取汗
(肘后千金方阳毒用升麻汤无鳖/甲有桂阴毒用甘草汤无雄黄)
   疟病脉證并治第四
      證二条 方六首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
 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
 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
 其不差当去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
 鳖甲煎丸
卷一 第 15a 页
      鳖甲煎丸方
       鳖甲(十二/分炙)乌扇(三分/烧)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乾姜(二/分)
       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
       葶苈(一分/熬)石韦(三分/去毛)厚朴(三/分)
       牡丹(五分/去心)瞿麦(二/分)紫盛(三/分)
       半夏(一/分)人参(一/分)(五分/熬)
       附胶(三分/炙)蜂巢(四分/炙)赤消(十二/分)
       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
     右二十三味为末取锻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
卷一 第 15b 页
    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
    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
    服七丸日三服
(千金方用鳖甲十二片又以海藻三分大戟一/分/虫五分无鼠妇赤消二味以鳖甲煎和诸)
(药为/丸)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
 𣣔呕名曰 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
 肉之间令人消铄脱肉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
 桂枝汤主之
卷一 第 16a 页
     白虎加桂枝汤方
      知毋(六/两)甘草(二/两炙)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去皮/三两)
    右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
    出即愈
 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蜀漆散方
      蜀漆(烧去/腥)云毋(烧二/日夜)龙骨(等/分)
    右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温疟
    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匙(一方云母/作云实)
卷一 第 16b 页
    附外台秘要方
      牡蛎汤治牡疟
       牡蛎(四两/熬)麻黄(去节/四两)甘草(二/两)
       蜀漆(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沬得六
    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服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柴胡去半夏加括蒌汤治疟病发渴者亦冶
      劳疟
       柴胡(八/两)人参 黄芩
       甘草(各三/两)括蒌根(四/两)生姜(二/两)
卷一 第 17a 页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
     三升温服一升日二服
      柴胡桂蒌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服一剂/如神)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乾姜(二/两)
       括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三两/熬)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
     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
卷一 第 17b 页
    愈
  ○中风历节病脉證并治第五
      论一首 脉證三条 方十二首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
 而数中风使然○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
 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
 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
 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
 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
卷一 第 18a 页
      者(外台治/风癫)
       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
       黄芩(五/分)当归(三/分)乾姜(三/分)
       芎藭(三/分)桂枝(三/分)
     右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一日一服初服二
     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
     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
     食自能助药力
卷一 第 18b 页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
 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𤻘]疹心气不足邪气
 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风引汤除热瘫痫
      大黄 乾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右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
    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瘈疭日数十后医)
卷一 第 19a 页
(所不疗除热方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
      防巳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
      寒热其脉浮
       防已(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
       甘草(一/钱)
     右四味以酒一杯渍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
     斤㕮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
     地黄汁和分再服
      头风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炮)(等/分)
卷一 第 19b 页
    右二味为散沭了以方寸匕已摩疾上令药力
    行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
 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跌阳脉浮而滑滑则榖气实浮则汗自出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抟即疼
 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血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
 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
 脱头眩短气温温𣣔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卷一 第 20a 页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两/炮)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
 曰枯枯泄相抟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
 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
 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痛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卷一 第 20b 页
      麻黄 芍药 黄氐(各三/两)
      甘草 川乌(五枚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豆)
    右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
    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矾石汤治脚气冲心
      矾石(二/两)
    右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附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
     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卷一 第 21a 页
(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乾姜
      甘草(各三/两)芎藭 杏仁(四十/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当小汗薄覆脊凭
    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
    但伏不得卧欬逆上气面目浮肿
     千金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
     热心乱恶寒经日不𣣔饮食
      麻黄(五/钱)独活(四/钱)细辛(二/钱)
卷一 第 21b 页
      黄菧(二/钱)黄芩(三/钱)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三服一服小汗
    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钱腹痛加枳实一枚
    气逆加人参三钱悸加牡蛎三钱渴加括蒌根
    三钱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近效方
     术附汤治风虚头重胘苦极不知食味暖肌
     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
    右三味剉每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
卷一 第 22a 页
     七分去滓温服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小腹不仁
       乾地黄(八/两)山茱萸 署蓣(各四/两)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
     再服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治内极热则身体津脱
      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
卷一 第 22b 页
      甘草(二/两)白术(四/两)大枣(十五/枚)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
    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血痹虚劳病脉證并治第六
      论一首 脉證九条 方九首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
 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
 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證身体不仁
 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
卷一 第 23a 页
     黄耆桂枝五物汤方
      黄耆(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一方有/人参)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男子面色薄者
 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男子脉虚沉弦
 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小腹
 满此为劳使之然○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
 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男子脉浮弱而
卷一 第 23b 页
 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一作/冷)○夫失精家小腹弦急阴头
 寒目眩(一作目/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榖亡血失精脉
 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
 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微附)
(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
      牡蛎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卷一 第 24a 页
     天雄散方
      天雄(三两/炮)白术(八/两)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
    之
 男子平人脉虚弱经微者善盗汗也○人年五六十其
 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
 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
 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为革妇人则半
卷一 第 24b 页
 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
 乾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
      芍药(八/两)生姜(二/两)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
    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千金疗男女因积冷气滞或大病后不服常苦/四肢沉重骨肉酸疼两两少气行动喘乏匈满)
(气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浮咽乾唇燥而体少色/或饮食无味胁肋腹胀头重不举多卧少起甚)
卷一 第 25a 页
(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致瘦弱五藏气竭则难可/复当六脉俱不足虚寒乏气少腹拘急羸瘠百)
(病名曰黄耆建中/汤又有人参二两)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耆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耆一两半馀依)
(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腰痛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方/见)
(脚气/中)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薯蓣丸方
      薯蓣(三十/分)当归 桂枝
      曲 乾地黄 豆黄卷(各十/分)
卷一 第 25b 页
      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芎藭
       芍药 白术 麦门冬
       杏仁(各六/分)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乾姜(三/分)
      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
    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
    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酸枣汤方
      酸枣仁(一/升)甘草(一/两)知毋(二/两)
卷一 第 26a 页
      茯苓(二/两)芎藭(二/两)(深师有生/姜二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
    取三升分温三服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
 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乾血肌肤甲错两目黯
 黑缓中补虚大黄䗪虫丸主之
     大黄䗪虫丸方
      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
      乾地黄(十/两)乾漆(一/两)虻虫(一/升)
卷一 第 26b 页
      水蛭(百/枚)蛴螬(一/升)䗪虫(半/升)
    右十二味末之炼蜜为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
    日三服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
     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
     一日死
      甘草(四两/炙)桂枝 生姜(各三/两)
      麦门冬(半/斤)麻仁(半/斤)人参
      阿胶(各二/两)大枣(三十/枚)生地黄(一/斤)
卷一 第 27a 页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
    滓内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肘后獭肝散治冷劳又主鬼症一门相染
      獭肝一具炙乾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肺痿肺痈欬嗽上气病脉證治第七
      论三首 脉證四条 方十五首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欬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
 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
 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欬
 口中反有浊唾涎沬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
卷一 第 27b 页
 辟燥欬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欬唾浓血
 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问曰病欬逆脉之
 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
 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
 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
 热伤血肺风舍于肺其人则欬口乾喘满咽燥不渴时
 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畜结廱脓吐
 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
 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𣣔作
 风水发汗则愈
卷一 第 28a 页
 肺痿吐涎沬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
 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
 甘草乾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巳渴者属消渴
     甘草乾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乾姜(二两/炮)
    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
    服
 欬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
卷一 第 28b 页
      细辛 紫苑 款冬花(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斤)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
    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欬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服皂荚丸主之
     皂荚丸方
      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
    右一味未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
    日三夜一服
 欬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卷一 第 29a 页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半夏(半/升)乾姜(二/两)
       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热去滓内诸
    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方
       半夏(半/升)紫参(五两一/作紫苑)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斗五)
      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
卷一 第 29b 页
      黄芩 人参 桂枝(各三/两)
    右九味㕮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
    至夜尽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
    三夜一服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卷一 第 30a 页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炙令黄色捣/丸如弹丸大)大枣(十二/枚)
    右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
    一升顿服
 欬而胸满振脉寒数咽乾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
 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便汤主之
     桔梗汤方(亦治/血痹)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
    血色
卷一 第 30b 页
 欬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
 加半夏汤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沬内诸药煮
    取一升分温三服
 肺胀欬而上气烦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
 石膏汤主之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千金證治同外台/加胁下痛引缺盆)
卷一 第 31a 页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乾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沬内诸药煮
    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
    四合
   附方
     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
     液者 睹千金甘草汤
      甘草
卷一 第 31b 页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千金生姜甘草汤治肺痿欬唾涎沫不止咽
     燥而渴
      生姜(五/两)人参(二/两)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 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
      大枣(十/枚)皂荚(二枚去皮/子炙焦)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微大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卷一 第 32a 页
      外台桔梗白散治欬而胸满振寒脉数咽乾
      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
      肺痈
       桔梗 贝毋(各三/分)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右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
     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
     水一杯
      千金苇茎汤治欬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
      为肺痈
       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
卷一 第 32b 页
      瓜办(半/升)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
    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
 辛欬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
(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方见欬嗽门中)
  ○奔豚气病脉證治第八
      论二首 方三首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
 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小腹起上冲咽喉发作𣣔死
卷一 第 33a 页
 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
      甘草 芎藭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
    一服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贲豚
 气从小腹上至心炙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
卷一 第 33b 页
 之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升
 发汗后脐下悸者𣣔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
 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卷一 第 34a 页
    右四味以甘烂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
    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烂水法/取水二斗)
(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十颗相逐取用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證治第九
      论一首 脉證一条 方十首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
 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
 以其阴弦故也○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之病喘息欬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
 上小紧数用后方主之
卷一 第 34b 页
     括蒌薤白白酒汤方
      括蒌实(一枚/捣)薤白(半/升)白酒(七/升)
    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括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括蒌薤白半夏汤方
      括蒌实(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
    右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满胁下逆枪心枳实薤白
 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卷一 第 35a 页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括蒌(一枚/捣)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一升去滓
    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
      人参 甘草 乾姜
      白术(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胸中气寒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
 亦主之
卷一 第 35b 页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不差更服
     橘枳姜汤方
      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肘后千/金云治)
(胸痹胸中福海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唾燥沬)
 胸痹缓急者用后方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
卷一 第 36a 页
      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炮)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匙日三服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姜枳实汤方
      桂枝 生姜(各三/两)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赤石脂丸方
      蜀椒(一两一/法二分)乌头(一分/炮)附子(半两炮一/法一分)
      乾姜(一两一/法一分)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
卷一 第 36b 页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
    服
     九痛丸治九种心痛
      附子(三两/炮)生狼牙(一两/炙香)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
      人参 乾姜 吴茱萸(各一/两)
    右六味沬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强人初服
    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痛
    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肿
    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證治第十
卷一 第 37a 页
      论一首 脉證十六条 方十五首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
 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
 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腹满
 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病者痿黄躁而不渴
 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
 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
 发热色和者善嚏○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𣣔嚏不
 能此人肚中寒(一云/痛)○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榖气
 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
卷一 第 37b 页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
 之
     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
    ○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
    加生姜至半斤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卷一 第 38a 页
     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粳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痛而闭者用后汤主之
     厚朴三物汤方
       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
    黄煮取三升温分一升以利为度
卷一 第 38b 页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主之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
      半夏(半升/洗)枳实(四/枚)大枣(二/两)
      大枣(十二/枚)生姜(五/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
    服一升日三服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去/皮炙)枳实(五枚/炙)
卷一 第 39a 页
      芒硝(二/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
    黄煮取二升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
    服得下馀勿服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
 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宜用后汤
     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汁)乾姜(四两)人参(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
    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
卷一 第 39b 页
    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用后
 汤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
    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
    一服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
     赤丸方
卷一 第 40a 页
      茯苓(四/两)半夏(四两洗/方用桂)乌头(二两/炮)
      细辛(一两千金/作人参)
    右六味末之内真珠为色蜜炼丸如麻子大先
    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
    为度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𣣔食邪
 正相抟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苦发则白汗出手足厥
 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㕮咀)
卷一 第 40b 页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
    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
    日更服不可日再服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宜用后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
    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
   升二合服之
卷一 第 41a 页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炙刺诸药不能
 治抵当用后方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
    右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
    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
    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卷一 第 41b 页
    右五味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
 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
 可下之
   附方
     外台乌头汤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
     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瘦人阴缩手足
     厥逆(方见/上)
     外台柴胡桂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胡(四/两)黄芩 人参
卷一 第 42a 页
      芍药 桂枝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半夏(二/合)大枣(六/枚)
    右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外台走马汤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杏仁(二/枚)
    右二味以绵缠搥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
    之当下老小量之通冶飞尸鬼击病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
 及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脉
 数而滑者实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下利不
卷一 第 42b 页
 饮食者有宿食也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见前痓/病中)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煮)
    右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匙
    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亡血及虚者/不可与之)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〇脉紧头痛风寒腹中
有宿食不化也(一云寸/口脉紧)
新编金匮要略方论卷上
卷一 第 4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