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三略直解 卷中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1a 页 WYG0726-011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三略直解卷中
             明 刘寅 撰
  中略
夫三皇无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
 夫上古之世三皇为君无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之
 人无所归功三皇者伏羲神农轩辕也此时风气方
 开太朴未散其民易治故人君无用多言而化自行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1b 页 WYG0726-0114d.png
 也
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让功四海
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待礼赏有功美而
无害
 帝者体天之道法地之理有言有令施于兆民而致
 天下太平君臣相让其功而教化行乎四海百姓亦
 不知其所以然所谓其民皞皞而不知为之者故使
 臣不待礼赏有功尽美而无害帝五帝少昊颛顼高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2a 页 WYG0726-0115a.png
 辛唐尧虞舜也言令让功之事载在典籍皆可考焉
 言出于口者也令施于竹帛者也
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会同王职不
废虽甲兵之备而无斗战之患君无疑于臣臣无疑于
主国定主安臣以义退亦能美而无害
 王者制人以道道谓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道
 制者制为礼节等级使上下不乱如此则能降人之
 心服人之志又设立规矩法度以备衰世使四海诸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2b 页 WYG0726-0115b.png
 侯皆来会同而王职不废也矩法度之器所以为方
 者也众见曰会殷见曰同虽甲兵备具而无斗战之
 患为君者无疑于臣为臣者无疑于君国家人主皆
 安定而臣告老致仕以义而退亦能尽美而无害王
 三王夏禹商汤周之文武也君臣无所相疑如禹之
 于伯益汤之于伊尹文武之于周召太公同心一德
 岂有所疑哉
霸者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信衰则士疏赏亏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3a 页 WYG0726-0115c.png
则士不用命
 霸者制士用权道结士用信实使士用赏赐若上之
 信衰则士亦疏上之赏亏则士亦不肯用命霸若以
 太公之时论之即夏昆吾商大彭豕韦之类为是若
 以黄石公之时言之则齐桓晋文之类为是
军势曰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
 军势论兵家之形势也其书有曰凡出军行师为将
 者在自专其任若进若退而君自内御之则功勋难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3b 页 WYG0726-0115d.png
 得而成矣
军势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
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
此军之微权也
 军势有曰为主将者当使有智谋之士使有勇敢之
 士使贪财之人使愚昧之人有智谋之士喜乐建立
 其功有勇敢之士好爱行其所志贪财之人专务邀
 趋货利愚昧之人进战不顾其死能因其至情而用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4a 页 WYG0726-0116a.png
 之此行军之微权也微权权之微妙者也
军势曰无使辩士谈说敌美为其惑众无使仁者主财
为其多施而附于下
 军势有曰无使辩给之士谈说敌国之美为其惑乱
 于众无使仁者主掌财用为其多惠施而亲附于下
军势曰禁巫祝不得为吏士卜问军之吉凶
 军势有曰禁止巫祝之人不得与吏士卜问军中之
 吉凶亦恐其惑众也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4b 页 WYG0726-0116b.png
军势曰使义士不以财故义者不为不仁者死智者不
为闇主谋
 军势有曰使有义之士当以礼不以财故有义之士
 不为不仁者效死言不仁者不能使人以礼虽有财
 义士亦不为之死有智之士不为昏闇之主谋言闇
 主不能使人以礼虽有财智士亦不与之谋也
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失权
 人主治国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下皆离叛临民不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5a 页 WYG0726-0116c.png
 可以无威无威则失人主之权行道而有得于心谓
 之德有威而可畏谓之威德以附之威以临之无德
 无威则无以治国而君临兆民矣
臣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以事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
国弱威多则身蹶
 臣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以事奉人君臣不可以无
 威无威则国势衰弱夫人臣之威当行于敌国施于
 士众则国势盛强若威多震主则身反颠蹶矣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5b 页 WYG0726-0116d.png
故圣王御世观盛衰度得失而为之制故诸侯二师方
伯三师天子六师世乱则叛逆生王泽竭则盟誓相诛

 故圣王御世观望气化之盛衰量度人事之得失而
 为之法制故诸侯之国二师二师二军也方伯之国
 三师三师三军也天子之国六师六师六军也此师
 字与六师移之之义同非五旅为师万二千五百人
 耳世乱是无圣王在上则叛逆之人生王泽竭是御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6a 页 WYG0726-0117a.png
 世之道衰则诸侯盟誓以相征伐
德同势敌无以相倾乃揽英雄之心与众同好恶然后
加之以权变故非计策无以决嫌定疑非谲奇无以破
奸息寇非阴计无以成功
 德与之同势与之敌无得以相倾乃延揽英雄之心
 与士众同好同恶然后加之以权变之术故非筹策
 无以决嫌而定疑如薛公之策英布于谨之策萧绎
 是也非谲奇无以破奸而息寇谲奇谓谋之谲诈奇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6b 页 WYG0726-0117b.png
 异者如陈平六出奇计之类是也非阴密之计无以
 成就事功阴计谓谋之秘密者机事不密则害成故
 阴计可以成功也
圣人体天贤人法地智者师古
 上古圣人体天而行天道无为而成化圣人无为而
 成治贤人法地而行地道有为方成生长之功贤人
 亦有为方成安民之治若春不种地何以生夏不耘
 地何以长是以必待有为而成功也贤人非圣人比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7a 页 WYG0726-0117c.png
 也安能以无为而成治哉智者必师古人书曰事不
 师古匪说攸闻诗曰古训是式盖法古而行惟智者
 能之
是故三略为衰世作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
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
 是故三略之书为衰世而作也上略一卷陈说礼赏
 之事区别奸雄之人著显成败之迹中略一卷差别
 德行审度权变下略一卷敷陈道德审察安危明贼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7b 页 WYG0726-0117d.png
 臣与贤士之殃咎按此节以下至中卷末疑是黄石
 公推演之言学者详之
故人主深晓上略则能任贤擒敌深晓中略则能御将
统众深晓下略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
 故人主深晓上略则能任贤用人擒取敌将上略设
 礼赏所以能任贤也著成败所以能擒敌也人主深
 晓中略则能御治将帅统属士众中略差德行审权
 变所以能御将统众也人主深晓下略则能明辨盛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8a 页 WYG0726-0118a.png
 衰之根审察治国之纲纪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
 贤之咎所以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也
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功保身
 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功而保身中略审权变人臣
 知权变之道所以能全功保身也不言上略下略者
 但论人臣全功保身之事也
夫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亡者非丧其身也谓
夺其威废其权也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8b 页 WYG0726-0118b.png
 夫高鸟之死则良弓藏之于府库敌国既破灭则谋
 臣皆亡去亡者非丧亡其身也谓人君夺其威废其
 权不令总兵柄也此下又言人主保全功臣之道
封之于朝极人臣之位以显其功中州善国以富其家
美色珍玩以悦其心
 封之于朝使极人臣之位以彰显其功与之中州善
 国使纳贡赋以富其家赐之美女珍玩以娱悦其心
 此汉光武宋太祖保全功臣之术非上古圣帝明王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9a 页 WYG0726-0118c.png
 所以保全功臣之道
夫人众一合而不可卒离权威一与而不可卒移还师
罢军存亡之阶故弱之以位夺之以国是谓霸者之略
故霸者之作其论驳也
 夫人众一合而不可仓卒以离之权威一与而不可
 仓卒以移之还师罢军之日存亡之阶梯也故弱之
 以位不使执大权夺之以国不使居要地此谓霸者
 之谋略故霸者之作其论驳杂也弱之以位夺之以
三略直解 卷中 第 9b 页 WYG0726-0118d.png
 国此汉高所以伪游云梦擒楚王信夺其国而降封
 为淮阴侯也论者以为汉杂霸道于此亦可见矣
存社稷罗英雄者中略之势也故势主秘焉
 存守社稷搜罗英雄者乃中略之权势也故权势之
 主秘密而不肯泄焉
 
 
 三略直解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