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人谱类记卷上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a 页 WYG0717-018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人谱类记卷上     明 刘宗周 撰

  体独篇

  ○大学云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
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
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述

  体独第一

  程子曰学始于不欺闇室又曰无妄之谓诚不欺其次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b 页 WYG0717-0186b.png
矣一诚立而万善从之

  杨龟山先生曰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于诚意
而已诗书所称莫非明此者但人自信不及故无其效
圣人知其效必本于此故于观曰观盥而不荐有孚颙


  或问周子曰圣可学乎曰可有要乎曰一为要一者无
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
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又曰主静立人极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a 页 WYG0717-0186c.png
  程子曰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又曰敬胜百邪无不
敬可以对越上帝又曰心有所向便是欲

  王心斋曰才有所向便是欲才有所见便是妄既无所
向又无所见便是无极而太极

  伊川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一日谓门人曰尔辈相
从只是学得某言语所以不进盍行之因请问力行之
要曰且静坐

  朱子曰凡学须先明得一个心然后方可言学譬如烧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b 页 WYG0717-0186d.png
火相似必先吹发了火然后加薪则火明矣若先加薪
而后吹火则火灭矣

  张敬夫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凡有所为而为之谓利
无所为而为之谓义

  邵康节曰人之善恶形于言发于行人始得而知之但
萌诸心发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矣此君子所以慎独


  蔡元定贻书诸子曰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勿以吾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a 页 WYG0717-0187a.png
得罪故遂自懈弛也

  薛文清公曰一念之善景星庆云一念之恶烈风疾雨
又曰予每夜就寝必思一日所行之事所行合理则恬
然安寝若有不合则辗转不能寝必思所以更其失又
虑始勤终怠也

  司马温公尝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无事不可对
人言者耳

  陈了翁先生虽閒居容止常自庄敬言不苟发一日与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b 页 WYG0717-0187b.png
家人语家人戏问是实否公退自责者累日曰吾岂尝
有欺于人耶何为有此问也

  程明道在澶州修桥少一长梁曾博求之民间后因入
山见林木之佳者便起计度之心因语以戒学者心中
不可著一事

  张子韶先生年十四游胶庠闭阁终日寒折胶暑铄金
不启户限比舍生穴隙视之则敛容危坐对简编若与
神明伍乃相与惊服而尊师之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a 页 WYG0717-0187c.png
  胡敬斋先生处家庭如在朝堂对妻孥如对大宾造次
颠沛未尝少违几微隐约之地则愈严愈密尝有诗云
谨独功深切防微意最元交争真在此要不愧皇天
刘琎尝与兄瓛连栋隔壁瓛于夜间呼之数声不应良
久方答瓛怪问之乃云向未著衣帽故也

  赵轨少有行检东邻有桑椹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
主诫诸子曰机杼之物不愿侵人后为齐州别驾徵入
朝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践踏人禾驻马待明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b 页 WYG0717-0187d.png
访禾主酬直而去

  夏公原吉使吴中馆于范文正公书院之偏室夜三鼓
适范氏子孙有事中堂公闻之先期起衣冠独坐俟赞
者至礼毕方就寝前辈之用心如此

  右记体独录古人谨独之说而并及行事之最近者
独不可名即言之已成逗漏况行事之著乎此所谓
近似者也举似以求真善学者幸反身而自得之

  知几篇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a 页 WYG0717-0188a.png
  ○子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
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
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述知几第二

  周子曰诚无为几善恶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知曰
智守曰信又曰几微故幽(此微字即道心惟微之微幽莫过于见神知几其神之谓)
朱子曰天理人欲之分只争些子故濂溪只说几字然
辨之不可不早故横渠每说豫字

  又曰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b 页 WYG0717-0188b.png
中立不进退之理譬如刘项相拒荥阳成皋之间我进
一步则彼退一步初学要牢劄定脚逐渐挨将去此心
莫退终须有胜时胜时甚气象

  薛文清公曰万起万灭之私乱吾心久矣今当一切扫
除以全吾湛然之性

  周子曰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而后至

  朱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若是不好底欲不当言寡只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a 页 WYG0717-0188c.png
是眼前事才多欲便将本心都纷杂了如读书要读这
一件又要读那一件又要学写字又要做诗人只有一
个心如何分做许多到得合用处都不著力

  或问气质之偏如何救得朱子曰才说偏了又著一个
物事去救他偏越见不平正了越讨头不见要𦂳只是
看教大底道理分明偏处自见得如闇室求物把火来
照便见若只管去摸索费尽心力只是摸索不见若见
得大底道理分明有病痛处也不知不觉自会变不消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b 页 WYG0717-0188d.png
得费力

  朱子又曰人性褊急发不中节者当于平日言语作止
间以缓持之持之久则所发自有条理

  龟山门人相传指诀常令学者看喜怒哀乐未发时作
何气象

  王阳明先生曰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
故遭屈辱平时忿怒者到此能不忿怒忧惶失措者到
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亦便是用力处天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a 页 WYG0717-0189a.png
下事虽万变吾所以应之不出乎喜怒哀乐四者此为
学之要而为政亦在其中矣

  又曰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
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故君子无入而
不自得正以其无入而非学也若闻誉而喜见毁而戚
则将皇皇于外惟日之不足矣其何以为君子

  又曰君子之所谓敬畏者非有所恐惧忧患之谓也乃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之谓耳君子之所谓洒落者非旷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b 页 WYG0717-0189b.png
荡放逸纵情肆意之谓也乃其心体不累于欲无入而
不自得之谓耳是洒落生于天理之常存天理常存生
于戒慎恐惧之无间

  邵康节先生性喜饮酒尝命之曰太和汤所饮不多微
醺而罢不喜过饮故其诗曰性喜饮酒饮酒微酡饮未
微酡口先吟哦吟哦不足遂及浩歌浩歌不足无可奈
(无可奈何四字内有形容不尽之妙读者当意会之)

  程伯子少好猎既见周茂叔自谓已无此好矣茂叔曰
人谱类记卷上 第 8a 页 WYG0717-0189c.png
何言之易也但此心潜隐未发耳一日萌动复如初矣
后十二年偶自外暮归途中见猎者不觉心喜乃知前
此果未也(举此两则以见喜字之意)

  程子曰治怒难治惧尤难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


  薛文清公尝自言二十年治一怒字不尽以是知克己
之难

  子夏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不和弹之而不成声
人谱类记卷上 第 8b 页 WYG0717-0189d.png
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礼而弗敢过也子张既除丧
而见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声作而曰先王制礼
不敢不至焉

  伊川先生赴涪渡江舟几覆舟中皆号泣先生独正襟
危坐如常已而及岸同舟人问曰当危时君独无怖色
何也曰心存诚敬故耳

  谢上蔡多恐怖每于危阶上蹈险以习之(恐怖有根危阶之习且从
方寸识取语云世上无如人欲险)

人谱类记卷上 第 9a 页 WYG0717-0190a.png
  吕原明晚年习静虽惊恐颠沛未尝少动自赴单守过
山阳渡桥桥坏轿人俱坠浮于水而先生安坐轿上神
色不动

  第五伦常自言兄子病一夜十起退而辄熟寝子病则
不起然终夜为之不寝孰谓人果无私乎朱文公曰知
十起与不起便是私这便是避嫌只是他见得这意思
已是大段会省察了

  陆澄在官忽家信至言儿病危心忧闷不能堪阳明先
人谱类记卷上 第 9b 页 WYG0717-0190b.png
生曰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閒时讲学何用父之
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
于此多认做天理不知已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以上两则
是说爱不是说忧患不可误看)

  周茂叔先生爱莲说有曰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0a 页 WYG0717-0190c.png
丹之爱宜乎众矣(举此以为用爱之准会心人当不远也)

  张思叔诟仆夫伊川先生曰何不动心忍性

  一友每易动气责人阳明先生曰学须反已若徒责人
只见人不是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
责人(解大绅曰处其心常在熙春丽日之间则天下无可恶之人)

  伊川先生尝自言吾受气甚薄早年多病晚乃愈康年
七十二不减壮盛时门人问曰先生岂以受气之薄而
过为摄持欤先生曰吾深以忘生徇欲为耻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0b 页 WYG0717-0190d.png
  元城刘先生云安世寻常未尝服药方迁谪时年四十
有四先妣必欲与俱百端恳罢不许安世念不幸使老
亲入于炎瘴之地已是不孝父母惟其疾之忧如何得
无疾祇有绝欲一事可以自主遂举意绝之自是逮今
未尝有一日之疾亦无宵寐之变又曰安世自绝欲来
三十年气血意思只如当时终日接士大夫剧谈虽夜
不寐翌朝精神如故平居坐必端正未尝倾侧靠倚每
日行千步燕坐调息复起观书未尝昼寝终身未尝草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1a 页 WYG0717-0191a.png
书岁时家庙祭享拜跽七十有二未尝废缺此祖先相
傅安世终身由之以励子孙

  谢上蔡云某色欲已断二十年矣盖欲有为必须强盛
方胜任故断之也问于势利何如曰打透此关十馀年


  陆澄问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閒思杂虑如
何亦谓之私欲阳明先生曰毕竟从好色好利好名等
根上起自寻其根便见如汝心中决知无做劫盗的閒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1b 页 WYG0717-0191b.png
思杂虑以汝原无是心也汝若于货色利名等心一切
皆如不做劫盗之心光光都消灭了只是心之本体看
有甚閒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
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右记知几后儒论学都认不得几字但就动念上讨
分晓便谓之知几其实后人所谓几非周子几善恶
之几亦非圣人知几之几也 学者终身造诣只了
得念起念灭工夫便谓儒门极则此个工夫以前则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2a 页 WYG0717-0191c.png
委之佛氏而不敢言此个工夫以外则归之霸图而
不屑言遂使儒门淡薄为二家所笑而吾儒遂不能
舍二家以立脚以故往往阳辟佛而阴逃禅名圣真
而杂伯术虚无功利之说纵横以乱天下圣学不傅
悲夫

  定命篇

  □刘康公云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
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2b 页 WYG0717-0191d.png
败以取祸述定命第三

  程子曰孔子言仁只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看其气象便须心广体胖动容周旋中礼惟慎独便是
守之之法

  张子曰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凡未成
性须礼以持之能守礼已不叛道矣礼即天地之德也
如颜子者方勉勉于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勉勉者勉勉
以成性也礼非止著见于外亦有无体之礼盖礼之原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3a 页 WYG0717-0192a.png
在心礼者圣人之成法也除了礼天下更无道矣
吕原明尝言后生初学且须理会气象气象好时百事
自当气象者辞令容止轻重疾徐足以见之矣不惟君
子小人于此焉分亦贵贱寿夭之所由定也

  朱子曰九容九思便是涵养

  周海门曰容貌辞气德之符一切容仪皆能淑慎使人
望而知为我辈人方见实学

  万思默曰人心惟危故易动易动故有一种躁率粗犷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3b 页 WYG0717-0192b.png
之气不觉发来与物相忤所以虽向好事动多凶悔吝
道心惟微微便细腻圣贤兢兢在微处用功所以气平
色和动必安详而吉(以上统言九容)

  问人之燕居形体怠惰心不慢可否程子曰安有箕踞
而心不慢者

  朱文公每徒行报谒步速而意专不左右顾及无事则
徘徊瞻顾缓步微吟

  乡先辈陶庸斋笃尚理学每见门弟子有交股时辄正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4a 页 WYG0717-0192c.png
色让之曰小交则小不敬大交则大不敬(以上足容)

  陈才卿见朱晦翁以右手拽凉衫袖口偏于一边晦翁
曰夜来说手容恭公却如此才卿赧然急入手鞠躬曰
忘了晦翁笑曰为己之学有忘耶

  有学者每相揖毕则缩左手袖中晦翁曰公常缩著一
只手便不是举止模样(以上手容)

  记曰凡视上于面则傲下于带则忧倾则奸

  万思默曰凡物诱人色为甚人为诱所入目为甚故养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4b 页 WYG0717-0192d.png
神之道全在收视收视者非瞑目不视盖常不欲尽视
也如所谓平视含光之意此养德养身之至要语云平
视则心柔甚有味(以上目容)

  孔子至周观礼见太庙有金人三缄其口因铭其背曰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毋多言多言多败毋多动多动
多患

  贺钦学于陈白沙先生之门与人言论侃侃白沙曰得
无锋芒太露乎须涵养令深沈和平于是作书室于后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5a 页 WYG0717-0193a.png
圃扁书深沈和平四字以自警(以上口容)

  程子曰戏谑甚害事不戏谑亦存心养性之一端
苏子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生平颇好诙谐范祖禹每
戒之子瞻后与人谑必嘱曰勿令范十三知之士大夫
仓卒间不能自扪其舌赖有畏友亦可补救于万一也
王阳明先生少好谑自见娄一斋告以圣人可学而至
深契之自是常端坐省言同业者未信先生正色曰吾
昔放逸今知过当改也(以上声容)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5b 页 WYG0717-0193b.png
  徐积初见胡安定公头容稍偏安定厉声曰头容要直
徐惊起自思不特头容要直心亦要直自此不敢有邪
(以上头容)

  程明道尝言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
点也之意

  张横渠先生自言十五年学个恭而安不成程子曰可
知是学不成有多少病在

  李延平初喜驰马乘醉即驰至一二十里后来涵养到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6a 页 WYG0717-0193c.png
时行路起初如此将到亦是如此如呼一使一声如此
声声都如此皆是涵养得力变化气质处(以上气容)

  程伊川入侍经筵容貌极庄时文潞公以太师平章重
事终日侍立不懈上虽谕以少休不去也人问先生曰
君之严视潞公之恭孰为得失先生曰潞公四朝大臣
事幼主不得不恭某以布衣职辅导亦不敢不自重也
(以上立容)

  二程先生在伊川极峻整然迹于峭刻不可近惟明道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6b 页 WYG0717-0193d.png
和易而不失其正甚得孔氏家法一日明道与弟同赴
一寺兄由左门弟由右门左门之人随明道者以数百
计右乃寥寥伊川见之叹曰此是颐不及家兄处
刘立之谓从明道久未尝见其有暴厉之容宜观明道
气象

  或问色容庄甚难朱子曰心肃则容庄非是外面做那
庄出来(以上色容)

  右记九容九容便有九思若只言九容便是伪也君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7a 页 WYG0717-0194a.png
子者乎色庄者乎以上诸君子都从此得力过来然
犹不可不辨也昔曾子寝疾而发叹于孟敬子惓惓
于三者之道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凝道篇

  □中庸云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
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
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述

  凝道第四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7b 页 WYG0717-0194b.png
  程子曰凡不能动人只是诚未至于事厌倦亦是无诚
处又曰天地生物各无不足之理尝思天下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有多少不尽分处

  朱子曰日用之间常切检点气质偏处意欲萌处与平
常所讲相似不相似就此痛著工夫庶几有益不谓末
流之弊只成说话至于人伦最切近处亦都不得丝毫
气力此不可不深惩而痛警也

  罗豫章曰君明君之福臣忠臣之福君明臣忠则朝廷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8a 页 WYG0717-0194c.png
治安得不谓之福乎父慈父之福子孝子之福父慈子
孝则家道隆盛得不谓之福乎俗人以富贵为福陋哉
王阳明曰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
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
之事君便是忠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右总记

  淮南子曰周公之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
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属属如将不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8b 页 WYG0717-0194d.png
胜如恐失之可谓能子矣

  司马温公曰某事亲无以踰于人能不欺而已矣至于
事君亦然又曰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习
而速行之事毕则反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则和色
柔声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然后改之若不
许苟于事无大害者亦当曲从若以父母之命为非而
直行己志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况未必是乎
曾子尝芸瓜误斩其根曾晰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9a 页 WYG0717-0195a.png
有顷而苏蹙然而起进曰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
鼓琴而歌欲父听其歌而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
曰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
夫安得为孝乎曾子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谢过
薛包好学笃行父娶继母憎包逐出包不得已庐舍外
旦入洒扫父母又逐之乃庐里门晨昏问安岁馀父母
感悟命还及父母亡哀痛成疾诸弟求异居包不能止
任弟所欲奴婢引其老弱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
人谱类记卷上 第 19b 页 WYG0717-0195b.png
也器物取其朽败者曰吾素所服习身口所安也田庐
取其荒顿者曰吾少时所治意所恋也后诸弟不能自
立包复赈给之

  王祥性至孝因继母朱失爱于父及父母有疾祥衣不
解带汤药必躬尝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
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母又思黄雀炙复有
黄雀数十飞入其幕乡里惊叹以为诚孝所感

  罗仲素读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云只为天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0a 页 WYG0717-0195c.png
下无不是底父母了翁闻而善之曰惟如此而后天下
之为父子者定彼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皆始于见得有
不是处耳

  吕原明事正献公虽祁寒暑雨侍立终日不命之坐不
敢坐也日必冠带以见长者平居虽天甚热在父母长
者之侧不得去巾袜缚裤衣服惟谨出入必告于亲
赵居先父年九十一岁母年九十四岁性皆严急居先
夫妇奉侍勤谨孝行克谐每日焚香为父母祈祷百计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0b 页 WYG0717-0195d.png
娱乐暮景

  崔沔有至性母失明倾家求医不脱衣而奉者三十年
每美景良辰必扶持晏笑令母忘其所苦母卒毁形吐
血茹素终身爱兄姊几于母慈甥侄甚于子所得俸悉
以分惠曰风木既悲无由展我孝思计亲所垂念者惟
此四五人吾厚待之庶几九原慰安也

  杨乙行乞养父母所得食虽极饥不敢尝必先以奉亲
有酒则跪进跳跃起舞唱山歌以悦之如是者十年乡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1a 页 WYG0717-0196a.png
人感其孝与之金雇为佣不受曰吾亲乌可一日离也
父母相继死乞得棺脱己衣敛之虽严寒赤身弗恤葬
于野即露宿棺旁日夜哀号岁时拜献未尝缺失
李步行卖菜佣也父嗜酒步行鬻菜必市酒归饮父又
间致时物体无完衣而父便身之物尝给里中有不顺
之子必曰何不学李步行

  永乐改元徙江南富民实北京黄润时年十岁其父当
行乃诣官请代官不许对曰父去日益老儿去日益长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1b 页 WYG0717-0196b.png
官异而从之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
曰夫子之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
曰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
惟人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
其体不辱其亲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而不敢忘孝也
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忧色也

  任尽言事母至孝母老多疾未尝离左右思母得疾之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2a 页 WYG0717-0196c.png
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言语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于是朝暮候视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
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张魏公欲辟之力辞
曰尽言假使得一神丹可以长生必持以遗母不以献
公也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

  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父易在家遘疾黔娄忽心
惊举身流汗即日弃官归家家人惊其忽至时易疾方
一日医云欲知差剧但尝粪甜苦便明易泄利黔娄辄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2b 页 WYG0717-0196d.png
取尝之味转甜滑心愈忧苦每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
徐积父卒时方三岁晨昏匍匐求其父甚哀稍长读孝
经辄流涕不能止既冠从安定胡先生受学事母谨严
非有大故未尝去侧每见衣冠问候备物尽志惟恐有
失应举入都载母与俱比登第年已过壮未娶或问之
曰娶非其人必为母患固有待也母亡庐墓三年雪夜
伏墓侧哭不绝声神宗元丰八年诏赐帛米卒谥节孝
先生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3a 页 WYG0717-0197a.png
  胡敬斋执亲丧水浆不入口哭踊每夕方苏久则柴毁
骨立非杖不能起三年不入寝室

  伊川丧父使周恭叔主客客欲饮酒恭叔以告先生曰
勿陷人于恶

  何子平以母丧去官哀毁踰礼属东土饥荒继以师旅
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哭常如袒括之日冬不衣絮暑
不就凉一日以数合米为粥不进盐菜所居屋败不蔽
风日兄子欲为葺理子平不许曰我天地间一罪人耳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3b 页 WYG0717-0197b.png
屋何宜覆太守闻而矜之为营冢圹

  王裒痛父死非命隐居教授庐于墓侧旦夕至墓拜跪
攀柏哀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每读诗至哀哀父母生
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为之废蓼莪之


  邱铎葬母凤鸣山原哭曰铎生也咫尺不离吾母膝下
今逝矣可委体魄于无人之墟乎乃结庐墓侧朝夕上
食如生时当寒夜月黑悲风萧飕铎恐母岑寂也辄巡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4a 页 WYG0717-0197c.png
墓号曰铎在斯其地多虎闻铎哭声即避去会稽人异
之称为真孝子

  李郸年七十馀享祖考犹亲涤器人或请代之不从以
为无以达追慕之思也此可谓祭则致其严矣

  许文正公疾革家人有祀事公曰吾一日未死宁不有
事于祖考起奠献如仪既彻而卒

  柳公绰天性仁孝丁母丧三年不沐浴事后母薛甚谨
其有外婚姻者一不知非薛所生也在公卿间最有家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4b 页 WYG0717-0197d.png
法子仲郢端严好礼起居一遵父教事叔公权如事父
非甚病见公权未尝不束带出遇于路必下马端笏立
候过乃敢上公权暮归必束带迎马前公权屡辞焉仲
郢终不以达官故少改也(以上记父子有亲)

  韩魏公临大节处危疑苟利国家知无不为若湍水之
赴深壑无所畏避或諌曰公所为诚善然万一蹉跌岂
惟身不自保恐家亦无处所公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当
尽力事君死生以之顾事之是非何如耳至于成败天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5a 页 WYG0717-0198a.png
也岂可预忧其不成遂辍不为哉

  司马温公为相以身殉国勤励庶政时已得疾宾客见
其瘦引诸葛食少事烦为戒公曰生死命也为之益力
疾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皆朝廷天下事也
孝宗隆兴中除朱子提点江西刑狱促赴召有要之路
者曰正心诚意之说上所厌闻即入对无及也先生曰
吾生平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逆探上意为面谩乎及奏
对反复于天理人欲之际甚力帝称善焉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5b 页 WYG0717-0198b.png
  刘器之为谏官正色立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以辨
是非邪正为先进君子退小人为急其面折廷争至雷
霆之怒赫然则执简却立俟天威稍霁复前极论殿廷
观者皆汗流缩颈目之为殿上虎

  山阴汪公应轸以庶常出守泗州泗民惰弗耕桑公首
劝耕买桑千本植之募妇女善治蚕者教蚕事会武宗
驾驻南都诏泗州进美人善歌吹者公奏言泗州地瘠
民贫流亡载道其妇女存者跣足蓬首不堪见闻万无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6a 页 WYG0717-0198c.png
以应明诏臣向募桑妇若干人倘许纳宫中俾授蚕事
有裨圣治不浅诏乃止

  蒋司空瑶守扬州时会武宗南巡诸省骚动凡乘舆供
御及宦寺赂遗莫可赀算公曰备亦罪不备亦罪备则
患及于民不备则患止于身乃仅鸠供应之具不为媚
悦自衣青布袍束黄金带奔走周旋江彬辈横加折辱
不为动一日上捕得大鲤谋所鬻主左右正欲中公曰
莫如扬州知府宜上呼而属之公归括女衣并首饰数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6b 页 WYG0717-0198d.png
事蒲伏进曰鱼有值矣他无所取惟妻女衣装在焉臣
死罪上熟视之曰真酸子耶吾无须此亟持以归公叩
首谢而去

  张横浦先生以不附和议为秦桧所恶尝使人谕先生
曰大凡立朝须优游委曲先生曰未有枉己而能直人


  郑端简公晓将廷试董学士玘荐之政府一日来顾出
拟彭泽父老送渊明致仕文令为之曰此元老石斋杨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7a 页 WYG0717-0199a.png
公意也其尊人闻之艴然不悦曰后学初入仕当患所
以立若通谒相门他日何所不至独不闻张师德刘元
城事乎端简遂往董辞焉

  司马温公与侄书云近蒙圣恩除门下侍郎举朝忌者
无数而以愚直处其间如黄叶在烈风中几何不坠是
以受命以来有惧无喜汝辈当识此意

  太傅金文通公诫子弟云我在官日汝辈少做一件得
意事则我休官日汝辈便省一件失意事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7b 页 WYG0717-0199b.png
  程明道先生尝云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
所济令晋城时民以事至邑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度乡
村远近为保伍使之力役相恤孤寡者责之亲戚乡党
使之无失所乡必有校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乡民
为社会为立科条旌别善恶使有劝有耻在任三年民
爱之如父母每于坐处书视民如伤四字曰颢常愧此
四字

  张横渠先生为云岩令大抵以敦本善俗为先每于月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8a 页 WYG0717-0199c.png
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
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
黄勉斋知安庆至则金人已破光山民情震恐议修城
以备为请于朝公不俟报即日兴工分十二料先自筑
计其工费若干然后委官吏寓公所督工分料主之城
成会金人破黄州东西皆陷独安庆如故继而霖潦巨
浸暴至城屹然无损郡人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兵不蹈
于水生我者黄父也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8b 页 WYG0717-0199d.png
  王端毅公恕为太宰尝语人曰宋人有言凡仕于朝者
以馈遗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耻今动辄
曰贽仪贽仪而不羞于人我宁不自耻哉

  章拯者枫山先生侄也官至司空清操淳朴与枫山等
致政归有俸馀四五百金枫山知之大不乐曰汝此行
做一场买卖回大有生息拯有惭色

  成祖入继统陈迪不屈与子丹山凤山同磔于市上命
割其肉塞迪口因问卿肉气味何如对曰忠臣孝子肉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9a 页 WYG0717-0200a.png
岂腥膻臣尝其美人闻其香殿下岂不闻乎

  储福洪武初隶燕山卫籍生平慕颜鲁公文文山之为
人建文末挈母妻逃去文皇即位诏勾戍卒入伍福仰
天泣曰吾虽贱卒义不为叛日夜号呼不食而死妻范
氏年二十奉姑甚谨每哭其夫走山谷中不欲闻之姑
也然贫无以存一日往涧水浣衣见旁有席草因织席
易米奉姑姑没庐于墓侧年八十馀方卒自后草不复
生土人傅为异事

人谱类记卷上 第 29b 页 WYG0717-0200b.png
  薛西原尝言虽小事不可为人嘱托纵能免人于患难
而损自己之廉耻多矣已之德与他人之事孰轻孰重
此事当铭之于心不可忘也誓之于死不可改也
高继成先生有田百亩租入必先输赋曰草莽中惟此
为君臣之义

  司马温公自辞枢密归洛绝口不言时政乡人钦重之
曰此真相公也

  傅献简公以言事谪知和州通判杨洙问曰公以直言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0a 页 WYG0717-0200c.png
斥居此位何为未尝言及御史时事公曰前日言职也
岂得已哉今日为郡守当宣朝廷美意而顾沾沾言前
日之阙政与诽谤何异(以上记君臣有义)

  梁鸿娶妻孟光夫妇相敬如宾尝避地吴中依大家皋
伯通家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
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
如此非凡人也乃舍之于家

  山涛为布衣时家贫谓其妻韩氏曰忍饥寒我后当作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0b 页 WYG0717-0200d.png
三公但不知卿堪作夫人否耳韩贞静俭约不改后涛
果大贵爵及千乘而无妫婘

  房玄龄妻卢氏有贤德玄龄微时病欲死谓妻曰吾病
革君年少不可寡居须善事后人卢泣入帷中剔一目
示玄龄以明无他后玄龄病愈自微至贵礼之终身
吴康斋从父官京师奉父命归娶既娶共往谒父然后
敢同室

  许氏家则曰妇女日守闺门躬习织纺至老勿踰内门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1a 页 WYG0717-0201a.png
如有恣性越礼游山上冢赛神烧香衒露体面殊非士
族家法子孙泣谏之父兄丈夫必痛遏之

  周恭叔未三十见伊川持身严苦块然一室未尝窥牖
约婚母党之女登科后其女双瞽遂娶焉爱过常人伊
川曰颐未三十时亦不能做此事

  刘廷式既定婚越五年登第其所聘女已双瞽矣女家
力辞不可以配贵人刘曰失明于定婚之后义不可弃
若此女某不娶将何所归爰择吉成礼夫妻相敬如宾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1b 页 WYG0717-0201b.png
每携手而行生二子后瞽女以疾卒廷式哀哭不已时
东坡为太守慰谕之曰哀生于爱爱生于色君娶盲女
爱何从生廷式曰某知亡妻哭妻不知其有目与无目
也东坡抚其背曰真丈夫也瞽女所生二子皆登第
司马温公中年无子夫人为置一妾公殊不顾夫人疑
有所忌一日夫人归宁令妾捧茶以进适公方读书妾
乘间请曰此何书也公拱手正色曰尚书而读书自若
妾逡巡而退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2a 页 WYG0717-0201c.png
  韩魏公在政府时家有女乐二十馀辈及崔夫人亡一
日尽厚遣之同列多劝其且留为暮年欢公曰所乐几
何而常令人心劳孰若吾简静之乐也

  曾子丧偶终身不娶子元请焉曾子曰高宗以后妻杀
孝已尹吉甫以后妻杀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
甫庸知其得免于非乎

  韩文公年五十丧其阃夫人子辈数以再娶并纳妾为
劝言及辄怒曰我年已半百复何为哉卒独处一室虽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2b 页 WYG0717-0201d.png
使婢亦不容入遇冬寒命小孙温足教其念书作对句
其清心寡欲如此

  或问妻可出乎程子曰妻不贤出之何害又问古人有
以对姑叱狗蒸梨不熟而遽出其妻者似此亦无甚害
曰此古人忠厚之道君子不忍以大故出其妻而以微
罪去之语有之出妻令其可嫁绝友令其可交

  或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娶程子曰然凡娶以配身也若
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已失节也又问或有孀妇贫穷无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3a 页 WYG0717-0202a.png
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
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以上记夫妇有别)

  汉郑均兄为县吏颇受馈遗均谏不听乃脱身为佣岁
馀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以复得为吏受赃终身
捐弃兄感其言遂为廉洁

  北魏杨椿杨津兄弟义让相事有如父子旦则聚于厅
堂终日相对未尝入内椿年老他处醉归津扶持还室
仍假寐阁前承候安否椿不命坐津不敢坐椿每近出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3b 页 WYG0717-0202b.png
或日斜不至津不先饭椿还然后共食初津为肆州刺
史椿在京每四时佳味辄因使次附之若或未寄不先入口
男女百口同爨庭无间言

  崔孝芬仁慈长厚弟孝炜等奉孝芬尽恭顺之礼坐食
进退孝芬不命则不敢也鸡鸣而起侍候颜色一钱尺
帛不入私房吉凶有需聚对分给诸妇亦相亲爱有无
共之始父挺与叔振兄弟同居振亡后孝芬等奉叔母
李氏若事所生旦夕温凊出入启觐家事巨细一以咨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4a 页 WYG0717-0202c.png
决每兄弟出行有获则尺寸以上皆纳李氏之库四时
分赉李自裁之如此者二十馀岁

  孙棘家世孝友时发民丁戍边弟萨应行棘妻许氏嘱
夫曰君当门户岂可诿役小郎姑临亡时以小郎嘱君
今未婚娶家道不立君今有三子死复何恨棘遂诣郡
愿代萨行萨辞自引不愿兄代太守张岱疑其不实分
置二人令吏私察之各报以从其所请颜色共悦甘心
就戍岱表上之诏特原免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4b 页 WYG0717-0202d.png
  晋咸宁中大疫庾衮两兄俱亡次兄毗复危殆疠气方
盛父母诸兄皆出次于外衮独留不去父母强之乃曰
衮性不畏病遂亲自扶持昼夜不眠其间复抚两兄柩
哀临不辍如此十有馀旬疫气既歇家人乃返毗病得
瘥衮亦无恙

  黄士俊敦笃孝弟赴公车途闻兄病笃叹曰焉有急功
名而缓视胞兄之死耶半途归后一科会试大魁天下
或问人不幸处继母异兄弟不相容当如何朱子曰从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5a 页 WYG0717-0203a.png
古来有这样子只看舜如何后来此样本多有只是为
人子止于孝而已

  王阳明先生曰舜能化象其机括只在不见象的不是
王览母朱遇祥无道以祥前母所生也览方数岁见母
挞兄辄涕泣抱持至成童时每谏其母母虐少止惧母
置毒饮食予祥日夕必与共膳母以非礼使兄览辄身
为分劳又虐祥妻则览妻亦趋而共母因以悔悟待祥
如己子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5b 页 WYG0717-0203b.png
  周文灿性敦友爱其兄嗜酒仰灿为生一日乘醉殴灿
邻人不平而詈之灿怒曰兄未殴我如何离间我骨肉
也司马温公尝书其事以示人

  谢述字景先少有至行事兄尽诚敬次兄景仁素憎述
遇之无礼及景仁病述尽心事汤药饮食必尝而后进
衣不解带不盥栉者累旬景仁深感愧友爱遂笃
缪肜少孤兄弟四人皆同财业及各娶妻诸妇遂求分
异又数有斗争之言肜深怀忿叹乃掩户自挝曰缪肜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6a 页 WYG0717-0203c.png
汝修身谨行学圣人之法将以齐整风俗奈何不能正
其家乎弟及诸妇闻之悉叩头谢罪更为敦睦之行
梁蔡廓奉兄轨如父家事大小皆咨而后行公禄赏赐
一皆入轨有所资用悉就典者请焉后仕于外妻郗氏
书求夏服时轨为给事中廓答书云知须夏服计给事
自相供无烦别寄向使廓从妻言乃乖离之渐也
司马温公与其兄伯康友爱伯康年八旬公奉之如严
父保之如婴儿每食少顷则问曰得无饥乎天少冷则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6b 页 WYG0717-0203d.png
拊其背曰衣得无薄乎

  章三益与从子存仁避乱山中存仁为寇所执公曰吾
兄止此一息不可使无后挺身出谓贼曰幼儿无所知
我愿代之贼闻公名胁之不屈不加害而去(以上记长幼有序)
陈师道律已甚严居京师踰年未尝一至贵人之门傅
公钦之欲与相见先以问秦观观曰师道非俛颜色伺
候乎公卿之门者殆难致也公曰非敢望其来吾将见
之恐其不吾见也子能介于陈君乎公知其贫怀金馈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7a 页 WYG0717-0204a.png
之听其议论竟不敢出口一日章惇欲交师道亦令观
以书通之师道答书云先王之制士不傅贽为臣则不
见于王公师道于章公前有贵贱之嫌后无平生之素
公虽可见礼可去乎且公之见招盖以能守区区之礼
也若昧冒名义闻命走门失其所以见招之意公又何
取焉卒不往

  白敏中在长庆年间王启再秉文衡意欲以第一人处
之嫌其与贺拔惎为友因密令亲知导意敏中如教既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7b 页 WYG0717-0204b.png
而惎造门左右辞以他适敏中闻之跃出见惎悉以实
告且曰一第何足为荣乃至轻负至交相与欢醉或以
语启启曰吾比只得敏中今当更取惎矣遂以第一人

  处惎而敏中居三

  程子曰朋友讲习更莫如相观而善工夫多人之于朋
友修身诚意以待之疏戚在人而已不巧言令色曲从
苟合以求人之与已也朱子曰朋友之间责善所以尽
吾诚取善所以益吾德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8a 页 WYG0717-0204c.png
  王阳明曰交友以相下为主故相会之时须虚心逊志
相亲相敬或议论未合要在从容涵养相感以诚不得
动气求胜长傲遂非又曰大凡交友须箴规指摘处少
诱掖奖劝意多

  阳明先生客座私嘱曰但愿温恭直谅之友来此讲学
论道示以孝友谦和之行德业相劝过失相规以教训
我子弟使毋陷于匪僻不愿狂躁惰慢之徒来此博弈
饮酒长傲饰非导以骄奢淫荡之事诱以贪财黩货之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8b 页 WYG0717-0204d.png
谋冥顽无耻煽惑鼓动以益我子弟之不肖呜呼由前
之说是为良士由后之说是为凶人我子弟苟远良士
而近凶人是为逆子戒之戒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寇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
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我去败义以求生
岂荀巨伯所为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
汝何人而敢独留巨伯曰友人有病不忍委之宁以我
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不可以入有义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9a 页 WYG0717-0205a.png
之国遂率师而还一郡获全

  吴廷举平生笃友谊游太学与罗玘交厚会玘病痢从
者亦死吴为煮粥饷之负之登厕一昼夜十数次不为
劳玘语人曰某四十年前生我者父母四十年后生我
者吴公也后同登进士

  潘叔度与吕伯恭同年进士潘年长自视其学非伯恭
比即俯首执弟子礼而师事之略无难色朱子甚称叹


人谱类记卷上 第 39b 页 WYG0717-0205b.png
  储柴墟于阳明先生前辈也先生登第时柴墟已官太
仆少卿其后往来问学若弟子方叔贤在吏部与先生
同官而叔贤位正郎在先生上一日论学有契即执弟
子礼人皆以为不可及(以上记朋友有信)

  右记五伦学问随人大做大是小做小是总之不远
于一诚者皆是而品地之高下有不必尽论者君子
亦诚而已矣记及杨乙李步行等正以愧一辈读书
识道理者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0a 页 WYG0717-0205c.png
  考旋篇

  □书云细行不矜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述考

  旋第五

  程子曰人于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家一个身
与心却不要好苟得外物好时却不知自家身与心却
已先不好了也

  朱子曰为学工夫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动静语默居
家则事亲从兄穷理则读书讲义大抵分别一个是与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0b 页 WYG0717-0205d.png
非而去彼取此无他元妙之可言也论其至近至易则
即今便可用力论其至急至切则即今便当用力
吕正献公自少讲学即以治心养性为本寡嗜欲薄滋
味无疾言遽色无窘步无惰容凡嬉笑俚近之语未尝
出诸口于势利纷华声伎游宴以至于博奕奇玩淡然
无所好

  右总记

  魏傅嘏弱冠知名不轻与人交是时何晏以才辨显于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1a 页 WYG0717-0206a.png
贵戚之间邓飏好徒党鬻声名于闾阎而夏侯元以贵
臣子有重望为之宗主咸欲求交于嘏嘏辄避之嘏友
人荀粲谓之曰夏侯太初与何邓皆一时之杰虚心交
子合则好成不合则怨至嘏曰太初志过其量能合虚
誉而无实才何平叔言远而情近好辨而无成所谓利
口覆邦家之人也邓元茂有为而无终外要名誉而无
关钥此三人者以吾观之皆败德也远之犹恐及祸况
昵之乎未几三人相次诛灭亲友连坐者甚众而嘏历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1b 页 WYG0717-0206b.png
显位以功名终

  晋颜含笃于孝友为朝野所推重尝与子弟论中朝人
物必推重行实而抑绝浮华人问少正卯与盗蹠其恶
孰深或曰正卯虽奸不至剖人为膳盗蹠为甚含曰为
恶彰露人思加僇隐伏之奸非圣不诛由此言之少正
卯为甚人咸服焉

  伊川先生言人有三不幸少年登高科一不幸席父兄
之势为美官二不幸有高才能文章三不幸也(此先生过激之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2a 页 WYG0717-0206c.png
论人若能勤学敬身兢兢自持未始非不幸中之幸也)

  刘挚质直敦厚于书无所不读而其教子孙必先孝悌
而后文艺每曰士无实德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
郑奕尝以六朝文选教子奕兄见之曰何不教他读孝
经论语免他学沈谢嘲风弄月污人行止夫教子文选
犹谓不可古人敦崇实德如此

  近见童蒙须知一帖最于蒙养之功说得亲切末云
童子亦趋时人心何由得古不急以庄严格语薰育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2b 页 WYG0717-0206d.png
初心徒以华饰丽句发其风藻吾恐巧慧日开淳庞
日薄也父兄但思荣其身不思葆其心盖心者箕裘
万叶之根本聪明泄心则所延必促朴茂维心则所
祚必长果能培养此心以迄老成则递相告诫绵延
有不可胜言者嗟夫聪明泄心所延必促此论后生
极当体会

  世人称风流才子必推王谢然见王谢子弟鲜有年
至五十者惟王导年六十四羲之年五十九谢安年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3a 页 WYG0717-0207a.png
六十六耳其后子孙名德不及祖父而爱尚虚元竞
斗辞章浮华盛而根本衰本衰者先仆自然之理不
信浮华之害熟读王谢家傅自知(以上记警浮华)

  吴陆逊讨山寇还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人民所
在愁扰后逊见吴主语次及式称为佳吏吴主曰式毁
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爱民是以白逊若逊
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吴主叹曰此诚长者之事
顾人所难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3b 页 WYG0717-0207b.png
  王氏自昙首以来世居建康之马粪巷僧绰僧虔以忠
厚傅家门风宽恕虔子志尤为惇实门下客尝盗其车
幰志知而不问待之如初宾客游其门者专盖其过而
称其美兄弟子侄皆敦厚谦和时人称马粪诸王多长


  敦厚固本于天性尤要在祖父之教育彼乌衣巷中
风味不及马粪巷远矣故乌衣子弟鲜有得寿考者

  韩魏公在中书见文字有攻人隐恶者必手自封识不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4a 页 WYG0717-0207c.png
令人见尝有僚属路拯者就案呈有司事而状尾忘书
名公即以袖覆之仰首与语稍稍潜卷语定从容以授
之拯退而自见且愧且叹曰韩公真盛德也

  王阳明先生父海日公有以附刘瑾事诬之者或劝之
辨白曰此吾同年友事若白之是我讦友也竟不辨后
阳明官京师闻士论犹为此事纷纭阳明欲具疏奏辨
公驰书止之曰汝以此事为父耻倘攻发吾友反为吾
一大耻遂止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4b 页 WYG0717-0207d.png
  金诚好读书家本卫籍指挥使麻张素无赖诟曰军馀
乃敢效儒生耶褫其衣使薙草烈日中稍缓挞之诚泣
曰读书求显扬今亏体辱亲矣张愈怒逮其父窘辱之
父子相视不敢言永乐丁酉诚领乡荐第一明年成进
士为刑部主事张坐杀人逮诣刑部望见诚一步九顿
诚笑迎之言于大司寇释其罪张感泣时人莫不叹其
惇厚

  馀姚赵锦为南御史清军云南上疏忤严嵩意被逮械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5a 页 WYG0717-0208a.png
行万里途中坠车陷堑濒死者再既至下狱杖之百锦
自分必死幸而削籍归后严嵩败起锦巡抚贵州过江
右见嵩藁厝道旁恻然言于监司加守护焉后又以忤
张居正黜归及张死籍没锦起大司寇力请宽恤乃得
少解其厚德如此跻大位享高寿固其宜矣

  徐文贞公阶宴客一客取金杯置帽中公见之席罢左
右告公少杯公曰已收矣其人酒酣潦倒帽杯落地公
佯不知使得仍取置帽中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5b 页 WYG0717-0208b.png
  自古厚德人未有不受天厚报者也今人贫穷孤苦
只怨上天薄待己不知自家先薄待自家如何天反
于汝独厚陈眉公曰吾本薄福人宜行厚德事吾本
薄德人宜行惜福事数语使人寻味不尽

  厚德不徒一事上见须积而后厚其忘恩雠化尔我
固德之大者即如见人议论人短长有可掩覆处为
之掩覆见人作事愚钝有可提醒处为之提醒见人
狠结冤仇有可解救处为之解救积之既久自然高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6a 页 WYG0717-0208c.png
厚又昔人云譬如我穿缞衣凶服道遇吉祥善事相
与引而避之其事虽小其心则厚易所谓勿以小善
为无益而勿为者此类是也(以上记警刻薄)

  晋卞壸方正质实以绳简自持时贵游子弟多慕王澄
谢鲲为达壸厉色于朝曰悖礼伤教莫斯为甚中朝倾
覆实由于此欲推奏之丞相王导不从乃止然闻者莫
不严惮高座上人于王丞相前恒偃卧其侧见卞令肃
然改容云彼是礼法人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6b 页 WYG0717-0208d.png
  陶侃恭而近礼爱好人伦职事之暇终日敛膝危坐尝
诫子弟曰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
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以为宏达耶
唐张九龄风仪秀整异于众流玄宗于朝班望见之谓
左右曰朕每见九龄使我精神顿生后用人必问曰风
度得如张九龄否

  宋王曾质厚寡言笑望之端凝若神少与杨亿同在侍
从之列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曰吾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7a 页 WYG0717-0209a.png
不敢以戏也(以上记警轻佻)

  公孙弘起家徒步至为丞相性诈善欺每示俭约以钓
名誉有故人高贺诣之弘食以脱粟饭覆以布被贺怨
曰何用故人富贵为脱粟布被吾自有之弘大惭贺告
人曰丞相内服貂蝉外服麻枲内厨五鼎外膳一肴岂
可以示天下于是朝廷始疑其矫汲长孺曾面斥之弘
尝叹曰宁逢恶宾勿逢故人

  殷浩被黜后徙于东阳有甥韩伯随于徙所浩特爱之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7b 页 WYG0717-0209b.png
浩虽终日书空然口无怨言怡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
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岁馀韩伯欲还都浩送至渚侧
咏古诗云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乃不觉泣下始知
其前此之矫饰

  夏侯胜以经术知名而性质朴守正简易无威仪宣帝
召为谏议大夫胜入谒或呼帝为君或误相字于前帝
以是益信之

  鲁宗道天性敦朴言无矫饰一日易服与故人入酒肆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8a 页 WYG0717-0209c.png
饮真宗命中使急召遍觅始得之中使语宗道曰上怪
公来迟当以何事对宗道曰当以实告曰然则当得罪
宗道曰饮酒常情欺君大罪中使入如所对真宗问何
故私入酒家对曰臣贫无器皿酒肆具备适有亲客至
遂邀之入耳真宗益嘉其真朴(以上记警饰伪)

  管幼安常坐一木榻积五十馀年未尝箕股其榻上当
膝处皆穿

  刘忠定公见宾客谈论踰时体无欹侧肩背竦直身不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8b 页 WYG0717-0209d.png
少动至手足亦不移

  陆象山先生曰规矩严整为助不少入儒者之门自当
从言规行矩始

  吕舍人曰大抵后生为学先须理会所以为学者何事
一行一住一语一默须要尽合道理

  胡文定公少时桀骜不可制其父锁之空室先有小木
数百段尽取刻为人形父乃置书万卷其中三月览尽
后遂为世大儒(以上记警戏动)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9a 页 WYG0717-0210a.png
  伊川先生非礼勿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
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
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已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
哉训辞

  何远言不虚妄盖其天性每语人曰卿若得我一妄语
则谢卿一缣众共伺之终莫能得

  司马温公曰光幼时弄青胡桃女兄欲脱其皮不得女
兄去一婢以汤脱之女兄来问光曰自脱也先公适见
人谱类记卷上 第 49b 页 WYG0717-0210b.png
之呵曰小子何得谩语光自是不敢谩语

  刘元城先生见温公问尽心行已之要可以终身行之
者公曰其诚乎刘问行之何先公曰自不妄语始
蔡虚斋先生曰有道德者必不多言有信义者必不多
言有才谋者必不多言惟见夫细人狂人妄人乃多言
耳明道先生曰德进则言自简

  昔人云造物生人两其耳目两其手足而独一其舌
意欲使之多闻多见多为而少言也其舌又置之口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0a 页 WYG0717-0210c.png
中奥深而以齿如城唇如郭须如戟三重围之若恐
其藏之不固而轻出者故圣贤教人惟以谨言为兢
兢四书五经中所以戒饬之者至矣言之不谨获祸
最酷试举世俗所易犯者敬录数条于左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实见实闻不可著口凡一语
而伤我长厚虽闺谈酒谑慎勿形言

  喜极勿多言怒极勿多言醉极勿多言 又曰喜时
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0b 页 WYG0717-0210d.png
  对人无可说话慎勿强寻閒话来说不是承迎世人
求为欢悦便是自家无著落消遣不过

  言语之当慎正在当快意时遇快意人说快意事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感背后之议衔之者尝至刻


  人情厚密时不可尽以密私之事语之恐一旦失欢
则前言得凭为口实至失欢之时亦不可尽以切实
之语加之恐忿平复好则前言可愧大抵忿怒时最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1a 页 WYG0717-0211a.png
不可指人隐讳及暴其祖父之愆盖一时怒气所激
惟恐语之不深事之不切而不知彼之怨恨已深入
于骨髓俗语所谓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是也
不妄语不多语不道人隐事不摘人微过不言已无
干涉事不言人有关系事论人无拾短而弃长论已
无登枝而忘本交浅者毋与轻言调别者无与强言
阴刻者毋与言衷情轻疏者无与言密事语财不及
非分语色不及邪缘勿弹射官箴勿月旦人品不偏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1b 页 WYG0717-0211b.png
爱憎不信风闻谈经济外宁谈艺术可以给用谈日
用外宁谈山水可以息机谈心性外宁谈因果可以
劝善

  闻人谈一善事谈一善人必巧为无端不可解之语
逆夺之使满座哄然而谈者色沮然后为快既造口
业亦增意业此真小人之尤者也

  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刋刻善本广为流布
亦与人为善之一端也(以上记警妄语)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2a 页 WYG0717-0211c.png
  谢弘微性沈密不妄言议每献替及陈事必手书焚草
人莫之知

  范蜀公与司马温公相友善且约生则互为傅死则作
墓铭后光先死镇作铭其词峭峻光子康属苏子瞻书
之苏曰吾不辞书但恐非三家福耳乃易他铭

  张咏性刚毅忽于小节其所善友萧楚见咏几案上有
一绝末二句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閒杀老尚书楚
取笔改恨作幸咏归见之云谁改吾诗左右以实对楚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2b 页 WYG0717-0211d.png
曰公功高位重奸人侧目笔墨之间未可轻忽且天下
一统而公独恨可乎咏叹曰君真吾一字师也

  朱子尝教人云凡事须思量到人所思量不到处防备
到人所防备不到处方得无患

  韩非子曰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昔韩昭侯恐漏梦中
之词孔光不对宣室之树非过为此鳃鳃盖见事熟
则虑患周积思深则发言简与其逞智以先人毋宁
缄舌而处拙(以上记警疏诞)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3a 页 WYG0717-0212a.png
  晋卫玠风神閒远尝言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
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色

  范忠宣公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
己则昏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道恕人不患不
到圣贤地位也

  程明道先生终日端坐如泥塑人及至接人则浑是一
团和气朱公掞尝见明道于汝归谓人曰光庭在春风
中坐了一个月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3b 页 WYG0717-0212b.png
  吕东莱少时性褊急一日诵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忽觉平日忿懥涣然冰释朱子尝言学如伯恭方是能
变化气质

  世间大福德人必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
若器小福薄人便蹶然而动矣(以上记警乖戾)

  董遇少孤贫性质讷而好学汉末关中扰乱与兄采梠
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閒习读建安初以文学辟召遂
为儒宗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4a 页 WYG0717-0212c.png
  邴原年十一丧父既孤且贫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
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少失所恃
未尝知学中心恻然不觉涕零师甚哀之曰何不读书
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果有志我当教尔不须资也于
是一冬之间遂通孝经论语及长更思游学单步负笈
不惮千里至安邱则师孙崧陈留则师韩子助颍川则
宗陈仲弓汝南则师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时北海
郑元有盛名为学者宗师原以单寒后辈数年之间名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4b 页 WYG0717-0212d.png
与相埒

  王育少孤贫为人牧羊每过小学必欷歔流涕有暇即
折蒲学书忘而失羊为羊主所责育将鬻身以偿同郡
许子章闻而嘉之代育偿羊给其衣食

  皇甫谧少不好学游荡无度人以为痴出后叔父其叔
母任氏责之至流涕谧素孝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
勤力不懈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锄博综典籍百家之
言遂成大儒学者号为元晏先生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5a 页 WYG0717-0213a.png
  刘孝标家贫好学自以少时未能早悟晚更厉精从夕
达旦或时昏睡爇其须发及觉复读以是明慧过人博
极群书文藻秀出南北学者莫与为匹

  祖莹八岁即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莹于灰中藏火
候父母寝后夜读仍以衣被塞窗恐为家人所觉内外
亲属呼为小圣儿孝文帝召入令读五经章句并陈大
义后长名位显达

  范文正公少时食贫力学有读书帐为灯烟所熏顶色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5b 页 WYG0717-0213b.png
如墨及显达后夫人常持此以示子孙

  邵尧夫读书于百原山中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就枕者
三年

  横渠先生谒告西归终日危坐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
思有得则识之或终夜起坐取烛以书

  杨龟山先生积学尝举两肘示人曰吾此肘不离案三
十年矣

  张无垢老来目病持卷就明倚立窗下年岁积久双趺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6a 页 WYG0717-0213c.png
依然

  古人当困窘之日又际离乱之乡谋生且不暇犹然
矢志不辍今世胄之子父兄在上师傅在前春秋方
富日月正閒无杂务以经其虑无衣食以累其心而
偏不好学真天地间大罪人也仰负日月内负父师
清夜自思能无愧悔(以上记警不力学)

  颍川荀淑遇汝南黄宪于逆旅宪时年十四淑竦然异
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6b 页 WYG0717-0213d.png
至袁阆所未及劳问遽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阆曰
见吾叔度耶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
正容及归惘然若有失也陈蕃周举尝相谓曰时月之
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于心郭林宗少游汝南
先过袁阆不宿而去进往从宪累日方还或以问林宗
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泛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
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张横渠先生在京坐虎皮讲周易听从者甚众一夕二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7a 页 WYG0717-0214a.png
程先生至横渠与论易次日撤去虎皮语弟子曰吾平
日与诸公说者皆乱道比见二程深明易理吾所弗及
汝辈宜往师之乃归陜西

  明道兄弟初侍其父识邵尧夫后访尧夫于天津之庐
尧夫携酒饮月陂上欢甚论议终夕明日二程谓周纯
明曰昨从尧夫先生游听其议论振古之豪杰也周曰
所言何如曰内圣外王之道又曰尧夫襟怀放旷如空
中楼阁四通八达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7b 页 WYG0717-0214b.png
  罗仲素笃志求道闻同郡龟山先生得河南程氏学慨
然慕之及龟山为萧山令遂徒步往学焉仲素初见龟
山三日即惊汗浃背曰不至是几虚过一生

  朱晦庵为南康守春日陆子静往访晦庵与泛舟而乐
曰自有宇宙以来已有此溪山还有此佳客否乃登白
鹿洞书院讲席请子静讲君子喻义章听者如堵当时
说得痛快座中至有流涕者晦庵深感动天气微冷而
汗出挥扇(阙)有学者因无极之辨贻书晦翁诋子静朱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8a 页 WYG0717-0214c.png
复书云南渡以来八字著脚理会著实工夫者惟熹与
子静二人而已熹实敬其为人老兄未可以轻议也
王心斋谒阳明先生于江右时阳明巡抚南赣心斋由
中门入阳明降阶迎之时心斋服古冠服手持木简踞
上坐坐定问何冠曰有虞氏冠何服曰老莱子服曰学
老莱子乎曰然曰将止学其服抑学其上堂诈跌掩面
啼哭也心斋色动坐渐侧反覆论致知格物心斋大叹
服曰简易直截某所不及乃下拜执弟子礼辞出就馆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8b 页 WYG0717-0214d.png
舍绎思所闻间有不合明日复入见曰某昨轻易拜也
请与再论复上坐阳明喜曰有疑便疑有信便信不可
苟从又反覆论难曲尽端委竟大服再下拜执弟子礼
如初心斋初名银是日阳明易银为艮阳明退谓门人
曰吾擒宸濠无少动心今却为斯人动此真学圣人者
(以上记警不服善)

  西汉司隶校尉鲍宣以亢直被祸下狱当死博士弟子
咸举幡太学前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诸生会者千馀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9a 页 WYG0717-0215a.png
人明日遮丞相孔光陈说丞相车不得行又伏阙上书
帝乃减宣罪髡钳徙之上党

  平陵云敞师事同郡吴章章当世名儒教授尤盛弟子
千馀人以不附王莽被诛其弟子皆禁锢不得仕宦敞
时为大司徒掾自劾吴章弟子收抱章尸归殓葬之
东汉魏昭者陈国童子也见郭林宗以为经师易遇人
师难逢因请侍左右供给洒扫林宗许之林宗尝有疾
命昭作粥粥成进食林宗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
人谱类记卷上 第 59b 页 WYG0717-0215b.png
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复进又呵之如是者
三昭容色无变林宗曰吾始见子之面今而知子之心
矣深善之

  宋游酢杨时事程伊川先生先生一夕偶暝坐二子侍
立夜深不去伊川既觉谓曰二君尚在此乎既晚且休
矣及出门外雪深已尺许二子俱传濂洛之学

  明方正学在宋景濂门为高弟濂卒于贬所每私居念
及或见其手迹或谈及濂事辄涕泣既官汉中其家不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0a 页 WYG0717-0215c.png
能存言于蜀王厚抚恤之每舟次夔必往祭墓下恸哭
移时方去

  唐彬初从章瑄学尝令课经义瑄以其不经意作色令
改彬重进复拒如是者三至见掷于地而彬色自若瑄
乃曰是子可教也徐取稿点缀数字未几与瑄同榜成
进士

  民生于三事之如一君父而外于师为重师友皆以
人合者也惟道同故四海可以乐群惟义至则异姓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0b 页 WYG0717-0215d.png
可为骨肉考自来风义之敦莫如东汉其次渊源之
接表自宋儒故或生笃其欢或死尽其谊有急则忘
身以拯之既殁则存孤以报之皆道义之显著者也
吾为表章前哲以式来学(以上记警不敬师)

  宋邓至为塾师教人以诚熙宁九年神宗御集英殿第
进士至长子绾为翰林学士侍立上侧迨唱名及其弟
绩绾下殿谢又唱名及其二孙绾又下殿谢上顾而笑
王恭公从旁赞曰此其父邓至尽诚教人所致也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1a 页 WYG0717-0216a.png
王文康公父训诲童蒙必尽心力脩脯不计每与同辈
论师道曰天地君亲师五者并列师位何等尊重后生
以师事我则终身成败荣辱俱我任之若不尽心竭力
误人子弟与庸医杀人等罪又喜为童子讲孝弟故事
曰学者先心术而后文艺先敦本而后施仁如孝弟有
亏虽才华震世不足重也晚年生文康公人谓为善之


  闽士某省试不遇叩一相者曰如君骨格纵才高班马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1b 页 WYG0717-0216b.png
难许成名惟勤种阴德庶可挽回造化士揣家贫无财
种德又思近日为师者多误人子弟我当尽心训诲以
作阴德或我不负人天亦不负我数年后复省试相者
遇之贺曰君即当荣达矣士曰何前拒我之峻而今许
我之确耶相者曰君丰神与前大异定有阴德士曰无
他惟数年来尽心竭力以诲人子弟耳相者曰成就后
学种德最大宜形骨之顿换也榜发果高列

  沈千秋尝与同社论曰居官尽职与否于处馆时可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2a 页 WYG0717-0216c.png
预卜主家脩膳朝廷俸禄俱非悠悠忽忽可以消受
者近来师道凌夷真可痛哭长叹不思误人子弟于
心何安必须尽心竭力循循善诱使得有所进益大
以成大小以成小勿可诿之子弟不率教而自为宽
解也(以上记警旷馆职)

  严彭祖宣帝时以东郡太守高第入为左冯翊廉直不
事权贵或说曰天时不胜人事君以不修小礼无贵人
左右之助经谊虽高不至宰相愿少自勉强彭祖曰凡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2b 页 WYG0717-0216d.png
通经术固当修行先王之道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


  时人或劝伊川加礼贵近先生曰何不见责以尽礼而
责之以加礼礼尽则已岂有加也

  薛文清公在南都与守备中官抗礼中官以午节馈扇
公曰此朝廷礼不敢当也中官金英过南京公卿饯之
江上公独不往英还朝曰南京好官惟薛卿耳

  陈选督学山东清介绝俗会倖阉汪直巡郡国都御史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3a 页 WYG0717-0217a.png
以下咸匍匐拜谒选独长揖直怒曰尔何官敢尔选曰
提学直愈怒曰即提学宁尊于都御史耶选曰提学固
非御史比但宗主斯文为世表率不可屈节直见选词
气抗厉而诸生群集署外不可犯遂从容曰先生既无
公务相关自后不必来见选徐步而出(选字士贤浙江临海人)
李梦阳为江西提学时中丞俞諌督兵平寇诸监司皆
长跽以见梦阳独直立谏怪之问曰足下何官耶梦阳
曰公奉天子诏督诸军吾奉天子诏督诸生语毕竟出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3b 页 WYG0717-0217b.png
以是名重天下

  陈敬宗为南京祭酒考绩至北京王振素慕其名欲致
之适南畿巡抚周忱时在京谒振振知忱与公同年示
之以意忱言之公公曰敬宗忝为人师表而求谒中官
他日何以见诸生忱因讽振曰陈祭酒书法极高以求
书为名先之以礼币彼将谒谢矣振然之乃遗文绮羊
酒求书程子四箴公走笔书之而返其礼币竟不往
严嵩诞日诸翰林称寿争足恭求近时菊花满堂陆平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4a 页 WYG0717-0217c.png
泉独退处后同列问曰何更退为陆答曰此处怕见陶
渊明(以上记警趋附)

  寇莱公年十九举进士时太宗取人年少者往往罢退
或劝公增年公曰吾初进可欺君耶

  伊川门人欲归应举甚迫问之曰蔡人习戴记者少决
科之利也伊川责之曰汝是心已不可入尧舜之道矣
夫子贡之高识曷尝规规于货利哉特以丰约之间不
能无留情故圣人谓之不受命有志于道者要当去此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4b 页 WYG0717-0217d.png
心而后可与语也

  尹和靖应进士举策问议诛元祐党人尹曰此尚可以
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于伊川曰吾不复应进士举矣
伊川曰子有母在未可自专也尹归告其母母曰吾知
汝以善养不知以禄养遂不复就举伊川闻之曰贤哉
母也

  杨慈湖尝谓真西山曰希元有志于学顾未能忘富贵
利达何也希元恍然莫知所谓慈湖曰子尝以命讯日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5a 页 WYG0717-0218a.png
者故知之夫必去是心而后可以语道希元曰先生于
某可谓爱之深而教之笃矣

  王龙溪尝谓人曰吾人讲学去做举业不惟不相妨原
是有助不惟有助原只是一件事言不可以伪为言之
精者为文若时时打叠心地洁净不以世间鄙俗尘土
入于肺肝以圣贤之心发明圣贤之言自然平正通达
纡徐操纵沈著痛快所谓本色文字尽去陈言不落些
子格数万选青钱上等举业也若不自出聪明只管傍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5b 页 WYG0717-0218b.png
人学人为诡遇之计非其本色精神纵然发了科第亦
只是落套数低举业有志者所不屑也明道十五六时
闻濂溪之学便弃举业及至弱冠又发了科第此是上
等举业榜样所谓深山之宝得于无心也明道尝云吾
于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予亦曰吾于举
业时甚敬非是要举业好只此是学(以上记警躁进)

  柳公绰居外藩其子每入境郡邑未尝知既至每出入
常于戟门外下马呼幕宾为丈皆许纳拜未尝笑语款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6a 页 WYG0717-0218c.png


  李廷机有仲弟布衣也大拜后其弟自家候公方巾鲜
衣以见公询家事及寒温慰劳后讶其巾服因诘以所
自曰游泮乎纳粟乎抑九载乎弟皆曰否否公曰既不
出此则谁不知李九我弟为布衣而顾易冠服乎诘以
原帽所在曰尚在袖中公曰仍冠此无徇俗也弟奉命
唯谨夫以元老之弟即属布衣何嫌儒服而公绳以本
等巾服其弟了无难色公之醇谨弟之恭逊正两相成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6b 页 WYG0717-0218d.png


  罗念庵先生尝自言二十年苦功方磨得状元两字此
两字去然后可以用世可以出世以公天性之笃亦须
二十年功夫始得则知骄吝在常人何可易言无也(以上
记警恃势)

  薛文清公曰英气最害事浑涵不露圭角最好第一要
浑厚包含从容广大之气象只观其气象便知涵养之
深浅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7a 页 WYG0717-0219a.png
  王阳明先生曰后生美质须令晦养深厚天道不翕聚
则不能发散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英华太露耳 又
曰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万恶皆从傲生傲之反
为谦谦字便是对症之药然非徒外貌卑逊须是中心
谦让常见自己不是真能虚己受人尧舜之圣只是谦
到至诚处

  唐初王杨卢骆皆以文章有盛名人皆期许其贵显裴
行俭见之曰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7b 页 WYG0717-0219b.png
有文章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稍沈静应
得令长馀得善终幸矣后果如所言

  李邺侯泌少极聪敏年方七岁即能为文尝有长歌行
云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粒升天衢
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意气多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
业就扁舟泛五湖歌成莫不称赏独张九龄戒之曰藏
器于身古人所重今君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韬晦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8a 页 WYG0717-0219c.png
庶几成德况童子乎泌因有悟泣谢再三从此不复矜


  欧阳公修长于文章每对客多谈政事不及文章蔡端
明襄长于政事每对客多谈文章不及政事二公善自
晦然卒享盛名极贵显

  谢上蔡别伊川一年后相见伊川问曰别后一年做得
甚工夫答曰才去得一矜字盖仔细检点得来病痛尽
在这里伊川因语同坐曰此人为学切问近思者也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8b 页 WYG0717-0219d.png
许鲁斋曰凡在朋侪中切戒自满惟虚故能受满则无
所容人不我告则止于此耳不能日益也

  罗念庵二十五举南宫廷试第一时外舅曾太仆趋贺
曰喜吾婿干此大事念庵面项发赤徐对曰丈夫事业
更有许大在若此三年一人奚足为大事也是日犹袖
米偕友人联榻萧寺中商学焉(以上记警恃才)

  昔人云处事须耐烦居官尤甚能耐便有识量著一急
性不得盖事多在忙中错也至读书交友当户涉世无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9a 页 WYG0717-0220a.png
不皆然不惟涵养德性亦足占后来造就使憧憧往来
卤莽灭裂即读书亦不能咀嚼作事交友必有始无终
此无恒之人也况于居官不如意事举目皆是若以忿
悁躁竞处之惟有投河赴海而已故士必知命而后能
乐天

  刘宽虽居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
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
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乎其性度如此

人谱类记卷上 第 69b 页 WYG0717-0220b.png
  费袆当魏军次兴平袆督师往禦光禄大夫来敏至就
求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严驾已趣袆从容对奕无厌倦
意敏曰聊试卿耳信自可人必能办贼

  刘器之初登第与二同年谒张观参政三人同起身请
教张曰某自守官以来常持四字勤谨和缓中间一后
生应声曰勤谨和既闻命矣缓之一字某所未解张正
色曰何尝教贤缓不及事且道世间甚事不从忙后错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0a 页 WYG0717-0220c.png
  许鲁斋尝暑中过河南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鲁斋
独危坐树下不顾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或
曰世乱梨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薛文清公曰应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
则得其当事最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
处之(以上记警造次)

  宋末时潭州夜破进士尹谷为二子行冠礼人讥其迂
谷曰正欲令儿曹冠带见先人于地下耳礼毕令人尽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0b 页 WYG0717-0220d.png
杀其家而自杀

  明末李贼之变京城破翰林汪伟夫妇并悬梁自尽夫
偶居右妇居左伟曰是阴阳易位也不可乃下而互易
之始就缢而绝

  靖难兵破南都卓敬不屈临刑叹曰变起宗亲略无经
画死有馀罪神色凛然

  宋高宗航海时金将巴拜追蹑至越越守李邺举城降
与巴拜并马驰卫士唐琦见之愤甚于途中拾一大甓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1a 页 WYG0717-0221a.png
呼天祝曰愿一击杀二人仓卒间从马后掷之不中被
执巴拜将杀之琦曰死吾分耳吾为天下奇男子当出
一奇以死唐时有颜杲卿者为贼锯解若能以革囊灌
油置我其中纵火焚之使光燄烛天斯大快也巴拜曰
若真义士当从若言以成若名遂如言焚之琦意恐巴
拜追及高宗为此以缓其程也见者惊骇拾其骨葬焉
后绍兴郡守傅公崧卿请于朝为建祠诏赠将军赐庙
额曰旌忠春秋致祭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1b 页 WYG0717-0221b.png
  西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王莽之乱盗贼并起革
负母逃难备经险阻常采拾以为养数遇贼或劫欲将
去革辄涕泣求哀言有老母词气愿款有足动人贼不
忍杀或指以避兵之处母子俱全于难

  东汉杨政少好学从代郡范升受经后范升为事系狱
政乃肉袒以箭贯耳抱升子潜伏道旁候车驾持章叩
头大言曰范升三娶惟有一子今适三岁孤独可哀武
骑虎贲惧惊乘舆引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政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2a 页 WYG0717-0221c.png
伤胸政犹不退哀泣词请有感帝心乃诏出升狱政由
是显名(以上记警颠沛)

  刘忠定公年既老名益重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
其贤使人啖以大用因劝为子孙计公曰吾为子孙不
至是矣废斥三十年未尝有点墨与权贵正欲为元祐
完人见司马君实于地下不可破戒也还其书不答
吕荣公自少守官处未尝干人举荐其子舜从守官会
稽人或讥其不求知者舜从对曰勤于职事其他不敢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2b 页 WYG0717-0221d.png
不慎乃所以求知也

  薛文清公为御史时中官王振用事一日问内阁三杨
吾乡谁可大用者因皆荐公即召为大理寺少卿三杨
以用公出振意欲邀公一见振公正色曰安有受爵公
朝拜恩私门耶卒不往

  文衡山素不到河干拜客严嵩语顾东桥曰不拜他人
犹可我过苏亦不答拜殊可怪东桥曰此所以为衡山
也若不拜他人独拜公成得文衡山乎(以上记警由径)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3a 页 WYG0717-0222a.png
  古语云君子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蔡虚斋曰居今之世亦有许多当避嫌疑处未可便以
圣贤自拟

  杨伯起迁东莱太守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
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杨杨曰故人知君
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杨曰天知地知子
知我知何为无知密愧而止

  关忠义公与昭烈帝之后为曹操所虏操欲离其君臣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3b 页 WYG0717-0222b.png
之义使公与后共居一室公秉烛侍后至达旦

  何文肃公乔新使淮西巢令阎徽以尝师其尊公赠以
白金文肃却之徽曰吾以寿吾师曰子欲寿吾父因他
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以上记警嫌疑)

  庞统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称述多过其才人怪问之
统答曰当今雅道陵迟善人少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
善道不美其谭将为善者少矣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
使有志者自厉不亦可乎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4a 页 WYG0717-0222c.png
  蔡中郎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及
闻王粲到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貌又短陋一坐
尽惊蔡曰此子有异才吾所不及吾家书籍当尽与之
粲由是知名

  谢朓好奖人才会稽孔觊粗有才华未为时知尝以所
作呈朓朓嗟吟良久手自折简写之曰是子声名未立
应共奖成无惜齿牙馀论

  欧阳永叔为一代文宗于后进有片言只字可采者必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4b 页 WYG0717-0222d.png
加称扬又尽录之别为一册名曰文林(以上记警蔽善)

  昔时注庄子者数十家皆莫究其旨独向秀于旧注外
另有解义妙演奇致大畅元风惟秋水至乐二篇未竟
而卒时郭象为人行薄以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之以为
己注誇衒于世时秀门人亦有得其稿者出与比勘则
象所注止秋水至乐二篇而已象为惭愧欲死

  唐时隐者谭峭著有谭子化书师嵩山道士十馀年得
辟谷养气之术卧风雪中经日人谓已死视之则其气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5a 页 WYG0717-0223a.png
蒸蒸然其后游建康见宋齐邱有神仙风格出其化书
六卷授之曰是书之化其道无穷愿子序之流于后世
齐邱因夺为己有而傅之后竟不得其死(以上记警窃能)
齐伐鲁取岑鼎鲁人以赝应之齐人知其诳也曰必以
柳下惠之言为信鲁人以告柳下惠曰奚不以真者与
之曰吾所爱也柳下惠辞曰吾亦爱吾鼎

  小邾射以句绎来奔曰使季路要我我无盟矣使子路
子路辞季康子使冉有谓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5b 页 WYG0717-0223b.png
子之一言子何辱焉对曰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义之也
由不能

  庐陵张千载字毅夫宋文丞相天祥之友也丞相贵显
时屡以官辟之不就及丞相为元所执过吉州城下毅
夫来见曰今日丞相赴北某当偕行既至燕丞相囚于
小楼毅夫即僦居于楼之旁日以美馔供之凡三载如
一日又密制一椟丞相被杀即以藏其首复访丞相夫
人欧阳氏于俘虏中俾出焚其尸毅夫收其骸骨以归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6a 页 WYG0717-0223c.png
庐陵择地葬焉

  薛文清公尝言为士大夫者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
可轻许人方登第时学士杨文贞公欲馆之训子公固
辞后擢云南道御史时相三杨欲识其面令人要之公
辞云职在纠劾无相见礼三杨嗟叹焉(以上记警轻诺)

  延陵季子使过徐徐君好季子剑口弗敢言季子心许
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解其剑系之
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与乎季子曰不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6b 页 WYG0717-0223d.png
然始吾己心许之岂以生死倍吾心哉

  范式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并告归乡里式谓劭曰
后三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尅期日后期
将至劭白母请为馔待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
相信之审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
酝酒至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朱晖与张堪同县堪于太学中见晖接以友道把其臂
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不敢对自后不复相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7a 页 WYG0717-0224a.png
见张亡后朱闻其妻子贫困自往候视分居食给之晖
子怪问曰大人不与张君为友何忽如此晖曰堪尝有
知己之言吾已信于心也故不忍负之(以上记警爽约)

  吕蒙正初拜参知政事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此子亦
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同列不平欲诘其姓名蒙正曰
一知其人则终身不能忘不如弗问也

  李沆为相有狂生叩马献书历诋其短李逊谢曰俟归
当得详览狂生遂发讪怒肆言曰居大位不能康济天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7b 页 WYG0717-0224b.png
下又不能隐退久妨贤路宁不愧心乎公于马上踧踖
曰屡求退以主上未允故未敢擅耳终无怒色

  富郑公弼训子弟曰忍之一字众妙之门若清俭之外
更加一忍何事不办少时人有诟骂之者弼佯为不闻
或告之弼曰恐是骂他人曰明呼公名曰天下岂无同
名者乎骂者闻之大惭

  尹和靖曰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有学者受横逆事欲忍则不能堪欲讼又知不可请问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8a 页 WYG0717-0224c.png
于阳明先生曰圣贤处此有道乎先生曰圣贤岂无善
处之道但子心未平气未和未可以语数日后复见曰
觉得迩日心气渐和平敢请教先生曰既心平气和矣
又何待问耶

  陈白沙访庄定山庄携舟送之中有士人滑稽肆谈定
山怒不能忍白沙则当谈时若不闻其声既去若不识
其人定山大服

  吕文懿公辞相归里有邻人醉詈之吕不为动但诫仆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8b 页 WYG0717-0224d.png
曰醉者勿与较逾年其人犯辟禁狱公闻之悔曰吾存
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也(以上记警不忍辱)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虽同席
不交言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诡请曰死
所甘心但乞贷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
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
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赵抃为御史时与范镇论事有隙及王安石为相镇屡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9a 页 WYG0717-0225a.png
讦其短于上安石恨之一日上问镇于安石对曰问赵
抃便知镇之为人上问抃抃曰忠臣也上曰何以知之
抃曰昔仁宗违豫镇首请建立皇嗣以安社稷疏十九
上候命百日须发皆白非忠臣而何上然之既退安石
曰公不与镇有隙乎抃曰何敢以私隙而废公道安石
大惭

  韩魏公平生不识有恩怨说到小人忘恩负义欲倾害
正人处词气和平如道常事

人谱类记卷上 第 79b 页 WYG0717-0225b.png
  吕荣公尝言恩雠分明四字非有道者之言也无好人
三字非有德者之言也后生戒之(以上记警不释怨)






  人谱类记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