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困知记 附录
困知记 附录 第 1a 页 WYG0714-035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困知记附录      明 罗钦顺 撰
  与王阳明书(庚辰夏/)
昨拜书后一日始获奉领所惠大学古本朱子晚年定
论二编珍感珍感某无似往在南都尝蒙诲益第苦多
病怯于话言未克倾吐所怀以求归于一是恒用为歉
去年夏士友有以传习录见示者亟读一过则凡向日
所闻往往具在而他所未闻者尚多乃今又获并读二
困知记 附录 第 1b 页 WYG0714-0358b.png
书何其幸也顾惟不敏再三寻绎终未能得其指归而
向日有疑尝以面请而未决者复丛集而不可解深惟
执事所以惠教之意将不徒然辄敢一二条陈仰烦开
示率尔之罪度弘度之能容也切详大学古本之复盖
以人之为学但当求之于内而程朱格物之说不免求
之于外圣人之意殆不其然于是遂去朱子之分章而
削其所补之传直以支离目之曾无所用夫当仁之让
可谓勇矣窃惟圣门设教文行兼资博学于文厥有明
困知记 附录 第 2a 页 WYG0714-0358c.png
训颜渊称夫子之善诱亦曰博我以文文果内邪外邪
是固无难辨者凡程朱之所为说有戾于此者乎如必
以学不资于外求但当反观内省以为务则正心诚意
四字亦何不尽之有何必于入门之际便困以格物一
段工夫也顾经既有此文理当尊信又不容不有以处
之则从而为之训曰物者意之用也格者正也正其不
正以归于正也其为训如此要使之内而不外以会归
一处亦尝就以此训推之如曰意用于事亲即事亲之
困知记 附录 第 2b 页 WYG0714-0358d.png
事而格之正其事亲之事之不正者以归于正而必尽
夫天理盖犹未及知字已见其缴绕迂曲而难明矣审
如所训兹惟大学之始苟能即事即物正其不正以归
于正而皆尽夫天理则心亦既正矣意亦既诚矣继此
诚意正心之目无乃重复堆叠而无用乎大哉乾元万
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凡吾之有此身与夫万物
之为万物孰非出于乾坤其理固皆乾坤之理也自我
而观物固物也以理观之我亦物也浑然一致而已夫
困知记 附录 第 3a 页 WYG0714-0359a.png
何分于内外乎所贵乎格物者正欲即其分之殊而有
见乎理之一无彼无此无欠无馀而实有所统会夫然
后谓之知至亦即所谓知止而大本于是乎可立达道
于是乎可行自诚正以至于治平庶乎可以一以贯之
而无遗矣然学者之资禀不齐工夫不等其能格与否
或浅或深或迟或速讵容以一言尽哉惟是圣门大学
之教其道则无以易此学者所当由之以入不可诬也
外此或誇多而斗靡则溺于外而遗其内或厌繁而喜
困知记 附录 第 3b 页 WYG0714-0359b.png
径则局于内而遗其外溺于外而遗其内俗学是已局
于内而遗其外禅学是已凡为禅学之至者必自以为
明心见性然于天人物我未有不二之者是可谓之有
真见乎使其见之果真则极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一
毛一发皆吾体也又安肯叛君父捐妻子以自陷于禽
兽之域哉今欲援俗学之溺而未有以深杜禅学之萌
使夫有志于学圣贤者将或昧于所从恐不可不过为
之虑也又详朱子定论之编盖以其中岁以前所见未
困知记 附录 第 4a 页 WYG0714-0359c.png
真爰及晚年始克有悟乃于其论学书尺三数十卷之
内摘此三十馀条其意皆主于向里者以为得于既悟
之馀而断其为定论斯其所择宜亦精矣第不知所谓
晚年者断以何年为定羸躯病暑未暇详考偶考得何
叔京氏卒于淳熙乙未时朱子年方四十有六尔后二
年丁酉而论孟集注或问始成今有取于答何书者四
通以为晚年定论至于集注或问则以为中年未定之
说窃恐考之欠详而立论之太果也又所取答黄直卿
困知记 附录 第 4b 页 WYG0714-0359d.png
一书监本止云此是向来差误别无定本二字今所编
刻增此二字当别有据而序中又变定字为旧字却未
详本字同所指否朱子有答吕东莱一书尝及定本之
说然非指集注或问也凡此愚皆不能无疑顾犹未足
深论窃以执事天资绝出而日新不已向来恍若有悟
之后自以为證诸五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
又以为精明的确洞然无复可疑某固信其非虚语也
然又以为独于朱子之说有相牴牾揆之于理容有是
困知记 附录 第 5a 页 WYG0714-0360a.png
邪他说姑未敢请尝读朱子文集其第三十二卷皆与
张南轩答问书内第四书亦自以为其于实体似益精
明因复取凡圣贤之书以及近世诸老先生之遗语读
而验之则又无一不合盖平日所疑而未白者今皆不
待安排往往自见洒落处与执事之所以自序者无一
语不相似也书中发其所见不为不明而卷末一书提
纲振领尤为详尽窃以为千圣相传之心学殆无以出
此矣不知何故独不为执事所取无亦偶然也邪若以
困知记 附录 第 5b 页 WYG0714-0360b.png
此二书为然则论孟集注学庸章句或问不容别有一
般道理虽或其间小有出入自不妨随处明辨也如其
以为未合则是执事精明之见决与朱子异矣凡此三
十馀条者不过姑取之以證成高论而所谓先得我心
之所同然者安知不有毫釐之不同者为祟于其间以
成牴牾之大隙哉恐不可不详推其所以然也又执事
于朱子之后特推草庐吴氏以为见之尤真而取其一
说以附于三十馀条之后窃以草庐晚年所见端的与
困知记 附录 第 6a 页 WYG0714-0360c.png
否良未易知盖吾儒昭昭之云释氏亦每言之毫釐之
差正在于此即草庐所见果有合于吾之所谓昭昭者
安知非其四十年间钻研文义之效殆所谓真积力久
而豁然贯通者也盖虽以明道先生之高明纯粹又早
获亲炙于濂溪以发其吟风弄月之趣亦必反求诸六
经而后得之但其所禀邻于生知闻一以知十与他人
极力于钻研者不同耳又安得以前日之钻研文义为
非而以堕此科臼为悔夫得鱼忘筌得兔忘蹄可也矜
困知记 附录 第 6b 页 WYG0714-0360d.png
鱼兔之获而反追咎筌蹄以为多事其可乎哉然世之
徒事钻研而不知反说约者则不可不深有儆于斯言
也抑草庐既有见夫所谓昭昭者又以不使有须臾之
间断为庶几乎尊之之道其亦然矣而下文乃云于此
有未能则问于人学于已而必欲其至夫其须臾之间
间断与否岂他人之所能与且既知所以尊之之道在
此一有间断则继续之而已又安得以为未能而别有
所谓学哉是则见道固难而体道尤难道诚未易明而
困知记 附录 第 7a 页 WYG0714-0361a.png
学诚不可不讲恐未可安于所见而遂以为极则也某
非知道者然黾勉以求之亦有年矣骎寻衰晚茫无所
得乃欲与一代之英论学多见其不知量也虽然执事
平日相与之意良不薄矣虽则驽钝心诚感慕而乐求
教焉一得之愚用悉陈之而不敢隐其他节目所欲言
者颇多笔砚久疏收拾不上然其大要亦略可睹矣伏
惟经略之暇试一观焉还赐一言以决其可否幸甚
  又(戊子冬/)
困知记 附录 第 7b 页 WYG0714-0361b.png
侧闻旌麾伊迩计不日当临弊邑甚欲一瞻德范以慰
多年渴仰之怀柰病骨支离艰于远出咫尺千里怅惘
曷胜伏惟亮察去年尝辱手书预订文会殆有意乎左
提右挈相与偕之大道为爱良厚感戢无已但无若区
区之固滞何夫固滞者未免于循常而高明者恒妙于
独得窃恐异同之论有非一会晤间之所能决也然病
既有妨盛意何可虚辱辄以近来鄙说数段奉呈尊览
及尝反覆高论有不能无疑者亦条为一段具如别幅
困知记 附录 第 8a 页 WYG0714-0361c.png
固知未能仰契尊旨将不免为覆瓿之具亦姑效其愚
而已虽然愚者千虑容有一得先暌后合尚不能无望
于高明伏希裁择幸甚
 物者意之用也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此
 执事格物之训也向蒙惠教有云格物者格其心之
 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正心者正其物
 之心也诚意者诚其物之意也致知者致其物之知
 也自有大学以来无此议论此高明独得之妙夫岂
困知记 附录 第 8b 页 WYG0714-0361d.png
 浅陋之所能窥也邪然诲谕之勤两端既竭固尝反
 覆推寻不敢忽也夫谓格其心之物格其意之物格
 其知之物凡其为物也三谓正其物之心诚其物之
 意致其物之知其为物也一而已矣就三物而论以
 程子格物之训推之犹可通也以执事格物之训推
 之不可通也就一物而论则所谓物者果何物邪如
 必以为意之用虽极安排之巧终无可通之日此愚
 之所不能无疑者一也又执事尝谓意在于事亲即
困知记 附录 第 9a 页 WYG0714-0362a.png
 事亲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是一物诸如此类
 不妨说得行矣有如论语川上之叹中庸鸢飞鱼跃
 之旨皆圣贤吃𦂳为人处学者如未能深达其义未
 可谓之知学也试以吾意著于川之流鸢之飞鱼之
 跃若之何正其不正以归于正邪此愚之所不能无
 疑者二也又执事答人论学书有云吾心之良知即
 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
 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
困知记 附录 第 9b 页 WYG0714-0362b.png
 物物各得其理者格物也审如所言则大学当云格
 物在致知不当云致知在格物当云知至而后物格
 不当云物格而后知至矣且既言精察此心之天理
 以致其本然之良知又言正惟致其良知以精察此
 心之天理然则天理也良知也果一乎果非一乎察
 也致也果孰先乎孰后乎此愚之所不能无疑者三
 也
  初作此书将以复阳明往年讲学之约书未及寄
困知记 附录 第 10a 页 WYG0714-0362c.png
  而阳明下世矣惜哉鄙说数段皆记中语也念非
  一家私议因录之
  答允恕弟(己丑夏/)
昨得手简知尝细读拙记心性理气诸说凡记中大节
目吾弟所见皆合何慰如之然心性之辨既明则象山
之学术居然可见顾乃疑吾言为已甚何也象山之学
吾见得分明是禅弟则以为似襌似之为言彷佛之谓
也以余观之佛氏有见于心无见于性象山亦然其所
困知记 附录 第 10b 页 WYG0714-0362d.png
谓至道皆不出乎灵觉之妙初不见其有少异也岂直
彷佛云乎据象山所见自不合攻禅缘当时多以禅学
目之不容不自解尔释氏之自私自利固与吾儒不同
然此只是就形迹上断他病根所在不曾说得盖以灵
觉为至道乃其病根所以异于吾儒者实在于此而此
二字正是象山受用处如何自肯拈出余所谓阳避其
名而阴用其实诚有见乎此也格物之义程朱之训明
且尽矣当为万物无疑人之有心固然亦是一物然专
困知记 附录 第 11a 页 WYG0714-0363a.png
以格物为格此心则不可说卦传曰观变于阴阳而立
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
性以至于命后两句皆主卦爻而言穷理云者即卦爻
而穷之也盖一卦有一卦之理一爻有一爻之理皆所
当穷穷到极处却止是一理此理在人则谓之性在天
则谓之命心也者人之神明而理之存主处也岂可谓
心即理而以穷理为穷此心哉良心发见乃感应自然
之机所谓天下之至神者固无待于思也然欲其一一
困知记 附录 第 11b 页 WYG0714-0363b.png
中节非思不可研几工夫正在此处故大学之教虽已
知止有定必虑而后能得之其工夫之详密可知矣若
此心粗立犹未及于知止感应之际乃一切任其自然
遂以为即此是道其不至于猖狂妄行者几希凡象山
之为此言误人多矣其流祸迄今益甚士之好高欲速
者更倡迭和骎骎乎有丕变于夷之势世道升降将必
由之余惟恐攻之之不力而无以塞其源殊不觉其言
之已甚也来简有云若阳避阴用则象山乃反覆作伪
困知记 附录 第 12a 页 WYG0714-0363c.png
之人此固君子之言而亦可谓善辨矣余敢忽哉夫以
象山之高明固宜不肯作伪但其见性不的而主张所
学太过未免颇有饰辞如辨无极书中一阴一阳已是
形而上者况太极乎两语明是疏脱却须要遮饰又如
答李敏求心性材情之问始终不见分晓只是支吾恐
非所谓修辞立其诚也弟尝遍读其书试寻得几句言
性分明处来安有不服阳避阴用之说当不俟终日而
改之矣赵东山之赞要在超然独契本心一语意欲为
困知记 附录 第 12b 页 WYG0714-0363d.png
象山出脱禅学余固谓象山有见于心但无见于性尔
赞词得无尚费分说邪湛元明议论多持两端余尝儗
之杨子云矣况渠乃象山𣲖下真法嗣乎容有回护言
及于此弟将又以为甚顾不直则道不见尔倘犹未合
不妨更熟讲之余固尝言辨之弗明而弗措焉必有时
而明矣
  附允恕原简
 承示劄记反覆数过词意俱到心性理气诸说鄙见
困知记 附录 第 13a 页 WYG0714-0364a.png
 皆同独象山条下终未尽合心性虽微有分原只一
 理象山想是合下心地清明故所见过高不再细究
 遂谓心即理也又云格此物穷此理此字皆指心言
 人诚能穷得此心之理亦何性不了记云圣经格物
 穷理果指心乎然则物理果皆非心乎当恻隐处自
 恻隐等语此良心发见处恐亦无待乎思又与王顺
 伯书言儒者以人生与天理并而为三极不尽人道
 不足与天地并释氏止见生死事大此即其道之有
困知记 附录 第 13b 页 WYG0714-0364b.png
 异尔后一书尤恳切若谓阳避其名而阴用其实则
 象山乃反覆作伪之小人非惟朱子得以攻之顺伯
 老兄亦将攘臂而驱之矣阴实祖用其说而阳讳其
 所自来此亦朱之攻陆未知能得其服辨否与顺百
 书朱子亦议其不是今不及捡阅尝爱赵东山之赞
 及近日湛元明之语云谓之禅吾不敢也谓流而非
 禅吾不信也可谓平正之论兄再思之记得无已甚
 乎无令后人之议今也今专此申请便中示正病暑
困知记 附录 第 14a 页 WYG0714-0364c.png
 不能详悉
  答黄筠溪亚卿
道心性也性者道之体人心情也情者道之用其体一
而已矣用则有千变万化之殊然而莫非道也此理甚
明此说从来不易来书乃有用非道乎之难殊莫详所
以反覆思之得非人心道心之辨有未合乎夫危微精
一四语乃心学之源仆于此煞曾下工夫体究来直穷
到无可穷处方敢立论万一未合愿相与熟讲之此处
困知记 附录 第 14b 页 WYG0714-0364d.png
合则无往而不合矣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高见谓非圣
人不能是以不能无疑于鄙说愚则以谓常人之心亦
有时而寂但茫无主宰而大本有所不立常人之心亦
无时不感但应物多谬而达道有所不行此其所以善
恶杂出而常危也此亦不须执纸上言语验之于心便
自可见既是人心动静如此即不容独归之圣人矣请
更详之 静无形而动有象只是就已发未发上立论
非谓人伦庶物皆不必留意也盖格物穷理工夫记中
困知记 附录 第 15a 页 WYG0714-0365a.png
第六第七章尝推明程子之意其说亦既详矣试求其
下手处惟性情最为切近故此章粗举其端至第二十
一章方能尽其说也果于性情上有见则天下之理皆
不外此然亦须于事物上一一验过或先于事物有见
亦须就性情上验过盖内外只是一理但有纤毫不合
便成窒碍所见终未为的也且吾心之理与人伦庶物
之理皆所谓无声无臭者也既曰穷理孰非明其所难
明者乎 知行尝并进而知常在先先儒有定论矣南
困知记 附录 第 15b 页 WYG0714-0365b.png
轩之说未见全文所谓知有浅深理固如此阳明学术
大本已自不同其馀要不足深辨知万物同出一理为
知至此言未为不是但不知吕氏于格物处若何用工
乃自为四说之异据其所说与同出一理之言自不相
应朱子以牵合二字断之可谓切中其病矣余所云物
格则无物者诚以工深力到而豁然贯通则凡屈伸消
长之变始终聚散之状哀乐好恶之情虽千绪万端而
卓然心目间者无非此理一切形器之粗迹举不能碍
困知记 附录 第 16a 页 WYG0714-0365c.png
吾廓然之本体夫是之谓无物孟子所谓尽心知性而
知天即斯义也天人物我其理本一不容私意安排若
有意于合物我而一之即是牵合之私非自然之谓矣
勉强牵合此处或通他处复碍何由得到尽心地位邪
来书所举无物之句格字在物字上恐一时笔误也
六十五章重添注脚之烦诚如来谕但于理一分殊之
义似乎稍有发明不知观者缘何反惑继之者善即所
谓感于物而动直缘程子之意而申明之耳非以化育
困知记 附录 第 16b 页 WYG0714-0365d.png
形容人心也盖程子继善之云是就人性发用处说感
物而动正是人性发用处也以感动释继善程子本意
较似分明似亦无可疑者惟浊其感动之物欲以下三
语原本倒却正意后尝改正所以致惑或恐在此更希
指示也 指擿之谕盛德之言也感佩感佩初间遇有
所见即记之于册似此类多矣及写净本亦颇自觉伤
直多已削之所未果尽削者诚虑道之不见也然直有
馀而礼不足仆诚过矣将何以补之乎
困知记 附录 第 17a 页 WYG0714-0366a.png
  答欧阳少司成(甲午秋/)
得六月望日书披阅再四承不以老朽见弃为之欣然
倾倒多至累幅厚意何可当夫道之不明久矣所幸圣
贤之遗书尚存有志于学者诵其言而咀其味探其归
趣反而验之吾心庶或窥见其一二以为持循之地顾
有道之君子世不多得是非得失莫或正之其所取證
终亦不出乎圣贤之书而已仆之从事于此盖亦有年
齿发既凋自度无能复进乃笔其区区之见以与朋友
困知记 附录 第 17b 页 WYG0714-0366b.png
讲之然视为老生常谈一览而遂置之者多矣异同之
论邈乎其未有闻顷辱贻书见需拙稿夙钦高谊因辄
以奉寄意者将有合焉诲札遄来则枘方凿圆殊不相
入高见已定殆亦无复可言者矣而书词丁宁不容自
己勉罄所闻以复请更详之来书凡三段第一段申明
良知即天理之说甚悉首云知觉与良知名同而实异
末云考之孔曾思孟濂溪明道之言质之楞伽楞严圆
觉涅槃诸经其宗旨异同颇觉判别足知贤契不肯以
困知记 附录 第 18a 页 WYG0714-0366c.png
襌学自居也然人之知识不容有二孟子本意但以不
虑而知者名之曰良非谓别有一知也今以知恻隐知
羞恶知恭敬知是非为良知知视知听知言知动为知
觉是果有二知乎夫人之视听言动不待思虑而知者
亦多矣感通之妙捷于桴鼓何以异于恻隐羞恶恭敬
是非之发乎且四端之发未有不关于视听言动者是
非必自其口出恭敬必形于容貌恶恶臭辄掩其鼻见
孺子将入于井辄匍匐而往救之果何从而见其异乎
困知记 附录 第 18b 页 WYG0714-0366d.png
知惟一尔而强生分别吾圣贤之书未尝有也惟楞伽
有所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三种之别必如高论则
良知乃真识而知觉当为分别事识无疑矣夫不以襌
学自居志之正也而所以自解者终不免堕于其说无
乃未之思乎天性之真明觉自然随感而通自有条理
是以谓之良知亦谓之天理仆虽耄固知贤契所得在
此数语然其误处亦在此数语此正是讲学切要处不
得无言第恐定力难移言之苦无益尔虽然吾心其可
困知记 附录 第 19a 页 WYG0714-0367a.png
以不尽乎夫谓良知即天理则天性明觉只是一事区
区之见要不免于二之盖天性之真乃其本体明觉自
然乃其妙用天性正于受生之初明觉发于既生之后
有体必有用而用不可以为体也此非仆之臆说其在
乐记则所谓人生而静天之性即天性之真也感物而
动性之欲即明觉之自然也在易大传则所谓天下之
至精即天性之真也天下之至神即明觉之自然也在
诗大雅则所谓有物有则即天性之真也好是懿德即
困知记 附录 第 19b 页 WYG0714-0367b.png
明觉之自然也诸如此类其證甚明曾有一言谓良知
为天理者乎然孔曾思孟濂溪明道之言贤契尝考之
矣或恐别有可證高论者惜乎略未举及仆请再以所
闻于数子者證之孔子尝言知道知德矣曾子尝言知
止矣子思尝言知天知人矣孟子尝言知性知天矣凡
知字皆虚下一字皆实虚实既判体用自明以用为体
未之前闻也况明道先生尝释知觉二字之义云知是
知此事觉是觉此理尤为明白易见上下千数百年其
困知记 附录 第 20a 页 WYG0714-0367c.png
言如出一口吾辈但当䔍信而固守之岂容立异若前
无所受而欲自我作古徒滋后学之惑而已非惟不足
以明道且将获罪于圣门可不慎乎且仆又尝闻之伊
川之道与明道无异晦庵之学以二程为宗来书所举
竟不及二先生何也得无以其格物之训于良知之说
有碍乎夫天人物我其理无二来书格物工夫惟是随
其位分修其日履虽云与佛氏异然于天地万物之理
一切置之度外更不复讲则无以达夫一贯之妙又安
困知记 附录 第 20b 页 WYG0714-0367d.png
能尽已之性以尽人物之性赞化育而参天地哉此无
他只缘误认良知为天理于天地万物上良知二字自
是安著不得不容不置之度外尔圣人本天释氏本心
天地万物之理既皆置之度外其所本从可知矣若非
随其位分修其日履则自顶至踵宁复少有分别乎二
先生所见之理洞彻无间凡其格物之训诚有所谓百
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其孰能易之世儒妄加诋訾以
自陷于浮薄谅贤契之所不取然于二先生之学似宜
困知记 附录 第 21a 页 WYG0714-0368a.png
更加之意不以所见偶未之合而遂置之斯文之幸也
第二段所论学问思辨工夫与仆所闻亦无甚异但本
领既别则虽同此进为之方先后缓急自有不可得而
同者盖以良知为天理则易简在先工夫居后后则可
缓陈白沙所谓得此把柄入手更有何事自兹以往但
有分殊处合要理会是也谓天理非良知则易简居后
工夫在先先则当急中庸所谓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是也此说颇长姑举其槩以贤契之明悟宜
困知记 附录 第 21b 页 WYG0714-0368b.png
亦不待余词之毕也圣贤经书人心善恶是非之迹固
无不纪然其大要无非发明天理以垂训万世世之学
者既不得圣贤以为之师始之开发聪明终之磨砻入
细所赖者经书而已舍是则贸贸焉莫知所之若师心
自用有能免于千里之谬者鲜矣善读书者莫非切已
工深力到内外自然合一易简之妙于是乎存岐而二
之不善读书者也夫天下之士亦多矣岂可谓凡读书
者皆远人以为道惟尊奉其良知以从事于易简者乃
困知记 附录 第 22a 页 WYG0714-0368c.png
为不远人以为道乎第三段所论教学本原与夫后世
学术之弊亦可谓句句合矣但微意所在乃专以尊奉
良知从事于易简者为是穷究物理博通于典训者为
非只缘本领不同故其去取若是夫孔孟之绝学至二
程兄弟始明二程未尝认良知为天理也以谓有物必
有则故学必先于格物今以良知为天理乃欲致吾心
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此语见传习录来书亦云致其/良知于日履之间以达之天下)
是道理全在人安排出事物无复本然之则矣无乃不
困知记 附录 第 22b 页 WYG0714-0368d.png
得于言乎(雍语亦云天理只是吾心本体/岂可于事物上寻讨总是此见)不得于言而
勿求诸心此是告子大病凡为孔孟之学者或偶沾斯
疾不早进暝眩之药以除其根是无勇也古者大学之
教非秀民不预农贾罝兔诚有所不能及者故曰民可
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公侯腹心天资之忠厚者亦云可
矣岂真见而知之与太公望散宜生等乎古人自幼而
学至四十始仕三十年间无非为学之日既专且久道
明而德立及为公卿大夫直行其所学而已不暇为学
困知记 附录 第 23a 页 WYG0714-0369a.png
又奚病焉来书不能及不暇为之说殆以广招徕之路
使人竞趋于易简尔岂通论乎格致与博物洽闻不同
先儒已自说破彼徒博而不知反诸约者望其入道诚
亦难矣若夫讲之精辩之悉知之明而学之果不差焉
斯固吾夫子之所谓好学者岂易得哉学既不差安有
源远本披之患本披源远皆差之毫釐而不自觉者也
嗟乎安得先觉之君子特起于今之世以尽觉夫未觉
者哉累幅之书中间尽有合商量处第年老精神短照
困知记 附录 第 23b 页 WYG0714-0369b.png
管不及又恐乱却正意是以但即其切要者论之然体
用两字果明则凡未经商量者虽欲不归于一不可得
也未审高见毕竟以为何如言有尽而意无穷千万详

  又
二月十一日得去年十月晦日所惠书往复间不觉遂
半年矣披览之既欣慰可知仆独学无朋见闻甚少向
来奉复诚欲资丽泽之益故词繁而不杀兹承逐条开
困知记 附录 第 24a 页 WYG0714-0369c.png
剥俾得闻所未闻幸甚幸甚夫良知之说贤契讲之久
矣其义皆先儒所未及仆之所守不过先儒成说其不
合也固宜详味来书词虽若谦而所执弥固固以凝道
谦以全交可谓两得之矣老拙于此尚何言哉然而琼
玖之投木瓜之报又礼之所不容废者敬就来书再举
一二以见枘凿之不相入处刓方为圆老拙固所不能
斲圆就方贤契亦或未肯姑以奉酬雅意焉尔来书谓
立言各有所当此语固然乐记亦云物至知知不妨自
困知记 附录 第 24b 页 WYG0714-0369d.png
为体用也但以理言即恐良知难作实体看果认为实
体即与道德性天字无异若曰知此良知是成何等说
话邪明道学者须先识仁一章首尾甚是分明未尝指
良知为实体也首云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
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中间又云订顽意思
乃备言此体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初未尝语及良知
已自分明指出实体了不然则所谓存之者果何物邪
且订顽之书具存并无一言与良知略相似者此理殆
困知记 附录 第 25a 页 WYG0714-0370a.png
不难见也其良知良能以下数语乃申言存得便合有
得之意盖虽识得此理若欠却存养工夫则犹是二物
有对以已合彼终未有之惟是存养深厚自然良知日
明良能日充旧习日消此理与心渐次打成一片便为
已有夫是之谓有得其语脉一一可寻也此章之言陈
白沙尝吃𦂳拈出近时有志于学者率喜谈之然非虚
心潜玩毫釐之差或未能免无乃上累先贤已乎又来
书力辨置之度外一言仆固知此言之逆耳然窃有所
困知记 附录 第 25b 页 WYG0714-0370b.png
见非敢厚诬君子也尝读文言有云大哉乾乎刚健中
正纯粹精也此天理之本然也(象传/有云)乾道变化各正性
命此天理之在万物者也吾夫子赞易明言天地万物
之理以示人故有志于学者须就天地万物上讲求其
理若何谓之纯粹精若何谓之各正人固万物中之一
物尔须灼然见得此理之在天地者与其在人心者无
二在人心者与其在鸟兽草木金石者无二在鸟兽草
木金石者与其在天地者无二方可谓之物格知至方
困知记 附录 第 26a 页 WYG0714-0370c.png
可谓之知性知天不然只是揣摩臆度而已盖此理在
天地则宰天地在万物则宰万物在吾心则宰吾身其
分固森然万殊然止是一理皆所谓纯粹精也以其分
之殊故天之所为有非人所能为者人之所为有非物
所能为者以其理之一故能致中和则天地以位万物
以育中即纯粹精之隐于人心者也和即纯粹精之显
于人事者也自源徂流明如指掌故曰圣人本天仆之
所闻盖如此今以良知为天理即不知天地万物皆有
困知记 附录 第 26b 页 WYG0714-0370d.png
此良知否乎天之高也未易骤窥山河大地吾未见其
有良知也万物众多未易遍举草木金石吾未见其有
良知也求其良知而不得安得不置之度外邪殊不知
万物之所得以为性者无非纯粹精之理虽顽然无知
之物而此理无一不具不然即不得谓之各正即是天
地间有无性之物矣以此观之良知之非天理岂不明
甚矣乎来书所云视听思虑必交于天地万物无有一
处安着不得而置之度外者只是认取此心之灵感通
困知记 附录 第 27a 页 WYG0714-0371a.png
之妙原不曾透到万物各正处未免昏却理字终无以
自别于弄精魂者尔颇记佛书有云佛身充满于法界
普见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非所谓视听思虑必交于天地万物者邪此之暌而彼
之合无他良由纯粹精之未易识不肯虚心易气以求
之尔率意尽言似乎伤直然非以求胜也盖讲论道理
自不容于不尽是非取舍则在明者择焉倘犹未亮姑
置之可也因风时寄数字以慰岑寂足见久要之义乡
困知记 附录 第 27b 页 WYG0714-0371b.png
书已祇受珍感珍感不宣
 
 
 
 
 
 
 困知记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