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困知记 续录卷上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a 页 WYG0714-031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困知记续录卷上    明 罗钦顺 撰
  凡八十章
异端之说自古有之考其为害莫有过于佛氏者矣佛
 法初入中国惟以生死轮回之说动人人之情莫不
 贪生而恶死苟可以免轮回出生死安得不惟其言
 之听既有求于彼则彼之遗君亲灭种类凡得罪于
 名教者势不得不姑置之然吾儒之信之者犹鲜也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b 页 WYG0714-0318b.png
 其后有达磨者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为一闻千
 悟神通自在不可思议则其说之玄妙迥非前日比
 矣于是高明者亦往往惑焉惑及于高明则其害有
 不可胜救者矣何哉盖高明之士其精神意气足以
 建立门户其聪明才辨足以张大说辞既以其道为
 至则取自古帝王精一执中之传孔门一贯忠恕之
 旨克己为仁之训大学致知格物之教中庸性道中
 和之义孟子知言养气尽心知性之说一切皆以其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a 页 WYG0714-0318c.png
 说乱之真妄混淆学者茫然莫知所适一入其陷阱
 鲜复能有以自拔者故内之无以立大中至正之本
 外之无以达经世宰物之用教衰而俗败不但可为
 长太息而已向非两程子张子朱子身任斯道恊心
 并力以排斥之吾人之不变于夷者能几何哉惟数
 君子道德之充备学术之纯深辨论之明确自孟子
 而后莫或过之故其言一出聪明豪杰之士靡不心
 服近者亲而炙之远者闻风而起相与为之羽翼以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b 页 WYG0714-0318d.png
 推行其说于天下者绳绳不乏迨我圣祖出位隆君
 师兴学育才一以五经四书及数君子之说为教则
 主张斯道者又诚有所赖矣故自朱子没迄今三四
 百年天下之士非圣贤之学不讲而所谓禅学者以
 之灭息是岂一人一日之力哉夫何近世以来乃复
 潜有衣钵之传而外假于道学以文其说初学之士
 既莫能明乎心性之辨世之老师宿儒又往往不屑
 究心于所谓禅者故其说之兴能救正者殊鲜而从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a 页 WYG0714-0319a.png
 之者实繁有徒其志将以求道也曾不知其所求之
 非道也岂不误哉愚也才质凡下于数君子无能为
 役但以初未学禅而偶尝有悟从事于吾儒之学也
 久而性命之理亦粗若有见焉故于异同之际颇能
 辨别虽尝著之于策傅之吾党庶几爱助之万一时
 复披阅则犹病其说之未详惧无以解夫人之惑也
 记于是乎有续云
佛氏之所谓性觉而已矣其所谓觉不出乎见闻知觉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b 页 WYG0714-0319b.png
 而已矣然又有谓法离见闻觉知者岂见闻知觉之
 外别有所谓觉邪良由迷悟之不同尔后来其徒之
 桀黠者因而造妖捏怪百般作弄神出鬼没以逞其
 伎俩而耸动人之听闻祗为众人皆在迷中不妨东
 说西说谓莫能与之明辨也今须据他策子上言语
 反覆异同处一一穷究以见其所谓性者果不出于
 见闻知觉别无妙理然后吾儒之性理可得而明有
 如士师之折狱两造具备精加研覈必无以隐其情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a 页 WYG0714-0319c.png
 矣其情既得则是非之判有如黑白至此而犹以非
 为是不几于无是非之心者乎
达磨者禅家之初祖也其傅法二祖时尝谓之曰吾观
 震旦所有经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遂并授之自
 后其徒皆尊信此经以为秘典则今所宜按据以穷
 究其所谓性者无出此经此经凡四译四卷者乃刘
 宋时译本其文颇奥涩难读当出自佛口无疑迨国
 初高僧宗泐如玘尝奉诏注释参以唐本亦颇明白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b 页 WYG0714-0319d.png
 但经中言语初无次第散漫不一观者猝难理会今
 辄联比而贯通之以究极其归趣遇奥涩处间亦附
 入注语以畅其义高明之士有深于其说者当知余
 言之不妄也
楞伽大旨有四曰五法曰三自性曰八识曰二无我一
 切佛法悉入其中经中明言之矣五法者名也相也
 妄想也正智也如如也三自性者妄想自性缘起自
 性成自性也八识者识藏也意根意识眼识耳识鼻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a 页 WYG0714-0320a.png
 识舌识身识也二无我者人无我法无我也凡此诸
 法不出迷悟两途盖迷则为名为相为妄想为妄想
 缘起自性为人法二执而识藏转为诸识悟则为正
 智为如如为成自性为人法无我而诸识转为真识
 所谓人法则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是已五阴者色受
 想行识也十二入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
 味触法六尘也加之六识是为十八界合而言之人
 也析而言之法也有所觉之谓悟无所觉之谓迷佛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b 页 WYG0714-0320b.png
 者觉也而觉有二义有始觉有本觉始觉者目前悟
 入之觉即所谓正智也即人而言之也本觉者常住
 不动之觉即所谓如如也离人而言之也因始觉而
 合本觉所以成佛之道也及其至也始觉正智亦泯
 而本觉朗然独存则佛果成矣故佛有十号其一曰
 等正觉此之谓也本觉乃见闻知觉之体五阴之识
 属焉见闻知觉乃本觉之用十八界之识属焉非本
 觉即无以为见闻知觉舍见闻知觉则亦无本觉矣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6a 页 WYG0714-0320c.png
 故曰如来于阴界入非异非不异其谓法离见闻觉
 知者何惧其着也佛以离情遣著然后可以入道故
 欲人于见闻知觉一切离之离之云者非不见不闻
 无知无觉也不著于见闻知觉而已矣金刚经所谓
 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应无所住而生清净心即其义
 也然则佛氏之所谓性不亦明甚矣乎彼明以知觉
 为性始终不知性之为理乃欲强合于吾儒以为一
 道如之何其可合也昔达磨弟子波罗提尝言作用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6b 页 WYG0714-0320d.png
 是性有偈云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曰
 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
 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
 魂识与不识即迷悟之谓也知是佛性即所谓正智
 如如唤作精魂即所谓名相妄想此偈自是真实语
 后来桀黠者出嫌其浅近乃人人捏出一般鬼怪说
 话直是玄妙直是奇特以利心求者安得不为其所
 动乎张子所谓诐淫邪遁之辞翕然并兴一出于佛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7a 页 WYG0714-0321a.png
 氏之门诚知言矣然造妖捏怪不止其徒但尝略中
 其毒者往往便能如此吾党尤不可不知
楞伽四卷卷首皆云一切佛语心品良以万法唯识诸
 识唯心种种差别不出心识而已故经中之言识也
 特详第一卷首言诸识有二种生住灭谓流注生住
 灭相生住灭次言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又云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
 现识及分别事识又云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7b 页 WYG0714-0321b.png
 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又云转识藏识真相
 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
 自真实相不灭非自真实相灭但业相灭若自真实
 相灭者藏识则灭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又
 破外道断见云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又云
 水流处藏识转识浪生又云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
 浪不断又偈云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
 浪腾跃而转生又偈云凡夫无智慧藏识如巨海业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8a 页 WYG0714-0321c.png
 相犹波浪依彼譬类通第二卷有云一切自性习气
 藏意意识习见转变名为涅槃注云自性习气谓众
 生心识性执熏习气分藏意意识者即藏识与事识
 由爱见妄想之所熏习转变者谓转藏识事识为自
 觉圣智境界也有云识者因乐种种迹境界故馀趣
 相续有云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说法我所说者妄
 想识灭名为涅槃有云意识者境界分段计着生习
 气长养藏识意俱我我所计着思惟因缘生不坏身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8b 页 WYG0714-0321d.png
 相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计着心聚生展转相因
 譬如海浪自心现境界风吹若生若灭亦如是是故
 意识灭七识亦灭注云境界分段者六识从六尘生
 也习气长养者言六识不离七识八识也我我所计
 着者言七识我执从思惟彼因彼缘而生不坏身相
 藏识即第八识谓此八识因于六识能缘还缘自心
 所现境界以计着故而生六识能总诸心故云心聚
 生也展转相因者八识转生诸识六识起善起恶七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9a 页 WYG0714-0322a.png
 识则传送其间海喻八识浪喻六识以六尘为境界
 风境界乃自心所现还吹八识心海转生诸识若生
 若灭亦犹依海而有风因风而鼓浪风息则浪灭故
 云意识灭七识亦灭也又偈云心縳于境界觉想智
 随转无所有及胜平等智慧生注云现前一念为尘
 境所转故有业縳而本有觉智亦随妄而转若了妄
 即真离诸有相及至佛地则复平等大慧矣第三卷
 有云彼生灭者是识不生不灭者是智堕相无相及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9b 页 WYG0714-0322b.png
 堕有无种种相因是识超有无相是智长养相是识
 非长养相是智又云无碍相是智境界种种碍相是
 识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识无事方便自性相是智
 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自得圣智境界不出不入如
 水中月注云根尘及我和合相应而生是识此不知
 自性相故若知性相则一念灵知不假缘生故云无
 事方便自性相是智相惟是一而有离不离之异故
 云得不得也又偈云心意及与识远离思惟想得无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0a 页 WYG0714-0322c.png
 思想法佛子非声闻寂静胜进忍如来清净智生于
 善胜义所行悉远离注云得无思想法则转识为智
 此是菩萨而非声闻智之始也寂静胜进忍即如来
 清净忍智智之终也第四卷有云如来之藏是善不
 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
 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着
 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
 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0b 页 WYG0714-0322d.png
 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常生不断以上注云此随染缘
 从细至粗也若能一念回光能随净缘则离无常之
 过二我之执自性清净所谓性德如来则究显矣有
 云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
 若无识藏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注云识藏以名言
 者由迷如来藏转成妄识无有别体故但有名若无
 识藏之名则转妄识为如来藏也有云彼相者眼识
 所照名为色耳鼻舌身意意识所照名为声香味触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1a 页 WYG0714-0323a.png
 法是名为相妄想者施设众名显示诸相如此不异
 象马车步男女等名是名妄想正智者彼名相不可
 得犹如过客诸识不生不断不常不堕一切外道声
 闻缘觉之地以此正智不立名相非不立名相离二
 见建立及诽谤知名相不生是名如如有云善不善
 者谓八识何等谓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及
 五识身非外道所说五识身者心意意识俱善不善
 相展转变坏相续流注不坏身生亦生亦灭不觉自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1b 页 WYG0714-0323b.png
 心现次第灭馀识生形相差别摄受意识五识俱相
 应生刹那时不住注云不坏者不断也摄受意识者
 以五根揽五尘摄归意识起善起恶有云愚夫依七
 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自妄想故不知
 本际自妄想慧灭故解脱注云愚夫所知极于七识
 七识之外无所知故因起断见而不觉识藏无尽见
 其念念相续故起常见由其自妄想内而不及外故
 不能知本际然妄不自灭必由慧而灭也又偈云意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2a 页 WYG0714-0323c.png
 识之所起识宅意所住意及眼识等断灭说无常或
 作涅槃见而为说常住注云意由八识而起而八识
 意之所住故谓之为宅以是言之自不容以七识身
 灭而起断见彼又于意及眼识等断灭处说无常或
 作涅槃见者此皆凡外自妄想见故不知本际如来
 为是说常住也经中言识首尾具于此矣间有牵涉
 他文者不暇尽录然已不胜其多亦无庸尽录为也
 其首之以诸识有二种生住灭乃其所谓生死根也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2b 页 WYG0714-0323d.png
 终之以识宅常住乃其所谓涅槃相也然而生死即
 涅槃涅槃即生死(此是佛/家本语)初无二相故诸识虽有种
 种名色实无二体但迷之则为妄悟之则为真苟能
 灭妄识而契真识则有以超生死而證涅槃矣真识
 即本觉也涅槃即所觉之境界也由此观之佛氏之
 所谓性有出于知觉之外邪虽其言反覆多端穷其
 本末不过如此然骤而观之者或恐犹有所未达也
 辄以藏识为主而分为数类以尽其义藏即所谓如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3a 页 WYG0714-0324a.png
 来藏也以其含藏善恶种子故谓之藏其所以为善
 为恶识而已矣故曰藏识藏识一尔而有本有末曰
 真相曰真识曰真实相曰无始流注曰藏识海曰涅
 槃曰平等智慧曰不生不灭等是智曰如来清净智
 曰自性无垢毕竟清净曰识宅曰常住此为一类皆
 言乎其本体也曰流注生住灭相生住灭曰业相曰
 分别事识曰识浪曰乐种种迹境界曰意识曰生灭
 等是识曰识藏生住地无明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3b 页 WYG0714-0324b.png
 生不断曰识藏名曰心意意识及五识身曰意及眼
 识等此为一类皆言乎其末流也曰转相曰现识曰
 转识曰觉想智随转此为一类言乎本末之所由分
 也其言及脩行处又当自为一类如曰诸虚妄灭则
 一切根识灭曰见习转变名为涅槃曰妄想识灭名
 为涅槃曰意识灭七识亦灭曰无所有及胜曰远离
 思惟想曰离无常过离于我论曰欲求胜进者当净
 如来藏及识藏名若无识藏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4a 页 WYG0714-0324c.png
 曰自妄想慧灭故解脱凡此皆言其脩行之法也欲
 穷其说者合此数类而详玩之则知余所谓灭妄识
 而契真识诚有以得其要领矣夫识者人心之神明
 耳而可认为性乎且其以本体为真末流为妄既分
 本末为两截谓迷则真成妄悟则妄即真又混真妄
 为一途盖所见既差故其言七颠八倒更无是处吾
 党之号为聪明特达者顾不免为其所惑岂不深可
 惜哉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4b 页 WYG0714-0324d.png
佛氏分本末为两截混真妄为一途害道之甚无过于
 此不可但如此说过须究言之夫以心识为本六识
 为末固其名之不可易者然求其实初非心识之外
 别有所谓六识也又非以其本之一分而为末之六
 也盖凡有所视则全体在目有所听则全体在耳有
 所言则全体在口有所动则全体在身(只就此四件/说取简而易)
 (见/尔)所谓感而遂通便是此理以此观之本末明是一
 物岂可分而为二而以其半为真半为妄哉若夫真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5a 页 WYG0714-0325a.png
 妄之不可混则又可得而言矣夫目之视耳之听口
 之言身之动物虽未交而其理已具是皆天命之自
 然无假于安排造作莫非真也及乎感物而动则有
 当视者有不当视者有当听者有不当听者有当言
 者有不当言者有当动者有不当动者凡其所当然
 者即其自然之不可违者故曰真也所不当然者则
 往往出于情欲之使然故曰妄也真者存之妄者去
 之以此治其身心以此达诸家国天下此吾儒所以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5b 页 WYG0714-0325b.png
 立人极之道而内外本末无非一贯也若如佛氏之
 说则方其未悟之先凡视听言动不问其当然与不
 当然一切皆谓之妄及其既悟又不问其当然与不当
 然一切皆谓之真不知何者在所当存何者在所当去
 当去者不去当存者不存人欲肆而天理灭矣使其说
 肆行而莫之禁中国之为中国人类之为人类将非幸欤
楞伽四卷并无一理字注中却多用理字训释其说盖
 本他经之文尔尝见楞严有云理则䪺悟乘悟并销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6a 页 WYG0714-0325c.png
 圆觉有云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事理二障在楞伽但谓之惑障智障尔非逃儒归佛
 者谁能易之虽其所用理字不过指知觉而言初非
 吾儒所谓性命之理然言之便足以乱真不可不辨
傅习录有云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又云道心者
 良知之谓也又云良知即是未发之中雍语有云学
 问思辨笃行所以存养其知觉又有问仁者以天地
 万物为一体答曰人能存得这一点生意便是与天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6b 页 WYG0714-0325d.png
 地万物为一体又问所谓生者即活动之意否即所
 谓虚灵知觉否曰然又曰性即人之生意此皆以知
 觉为性之明验也
达磨所尊信者惟楞伽凡其切要之言余既联比而贯
 通之颇为论断以究极其归趣其所以异于吾儒者
 彰彰明矣自达磨而下其言之乱真者不少欲一一
 与之辨明未免失于繁冗将一切置而不辨又恐吾
 人尝误持其说以为是者其惑终莫之解也乃杂取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7a 页 WYG0714-0326a.png
 其一二尤近似者别白而究言之
达磨告梁武帝有云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只此八字已
 尽佛性之形容矣其后有神会者尝著显宗记反覆
 数百语说得他家道理亦自分明其中有云湛然常
 寂应用无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
 空空而不无便成妙有妙有即摩诃般若真空即清
 净涅槃此言又足以发尽达磨妙圆空寂之旨余尝
 合而观之与系辞傅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7b 页 WYG0714-0326b.png
 之故殆无异也然孰知其所甚异者正惟在于此乎
 夫易之神即人之心程子尝言心一也有指体而言
 者寂然不动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感而遂通是也盖
 吾儒以寂感言心而佛氏以寂感为性此其所为甚
 异也良由彼不知性为至精之理而以所谓神者当
 之故其应用无方虽不失圆通之妙而高下无所准
 轻重无所权卒归于冥行妄作而已矣与吾儒之道
 安可同年而语哉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8a 页 WYG0714-0326c.png
程子尝言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佛家亦有心佛众生浑
 然齐致之语何其相似也究而言之其相远奚啻燕
 越哉唐相裴休深于禅学者也尝序圆觉经疏首两
 句云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此即心
 佛众生浑然齐致之谓也盖其所谓齐同不出乎知
 觉而已矣且天地之间万物之众有有知者有无知
 者谓有知者为同体则无知者非异体乎有同有异
 是二本也盖以知觉为性其窒碍必至于此若吾儒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8b 页 WYG0714-0326d.png
 所见则凡赋形于两间者同一阴阳之气以成形同
 一阴阳之理以为性有知无知无非出于一本故此
 身虽小万物虽多其血气之流通脉络之联属元无
 丝毫空阙之处无须臾间断之时此其所以为浑然
 也然则所谓同体者亦岂待于采揽牵合以为同哉
 夫程子之言至言也但恐读者看得不子细或认从
 知觉上去则是援儒以助佛非吾道之幸矣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此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9a 页 WYG0714-0327a.png
 诗乃高禅所作也自吾儒观之昭然太极之义夫复
 何言然彼初未尝知有阴阳安知有所谓太极哉此
 其所以大乱真也今先据佛家言语解释一番使彼
 意既明且尽再以吾儒言语解释一番然后明指其
 异同之实则似是之非有不难见者矣以佛家之言
 为据则无始菩提所谓有物先天地也湛然常寂所
 谓无形本寂寥也心生万法所谓能为万象主也常
 住不灭所谓不逐四时凋也作者之意不亦明且尽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19b 页 WYG0714-0327b.png
 乎求之吾儒之书太极生两仪是固先天地而立矣
 无声无臭则无形不足言矣富有之谓大业万物皆
 一体也日新之谓盛德万古犹一时也太极之义不
 亦明且尽乎诗凡二十字其十七字彼此意义无甚
 异同不足深辨所当辨者三字尔物也万象也以物
 言之菩提不可为太极明矣以万象言之在彼经教
 中即万法尔以其皆生于心故谓之能主然所主者
 实不过阴界入自此之外仰而日月星辰俯而山河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0a 页 WYG0714-0327c.png
 大地近而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远而飞潜动植
 水火金石一切视以为幻而空之矣彼安得复有所
 谓万象乎哉为此诗者盖尝窥见儒书遂窃取而用
 之尔余于前记尝有一说正为此等处请复详之所
 谓天地间非太极不神然遂以太极为神则不可此
 言殊未敢易诚以太极之本体动亦定静亦定神则
 动而能静静而能动者也以此分明见得是二物不
 可混而为一故系辞传既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矣而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0b 页 WYG0714-0327d.png
 又曰阴阳不测之谓神由其实不同故其名不得不
 异不然圣人何用两言之哉然其体则同一阴阳所
 以难于领会也佛氏初不识阴阳为何物固无由知
 所谓道所谓神但见得此心有一点之灵求其体而
 不可得则以为空寂推其用而偏于阴界入则以为
 神通所谓有物者此尔以此为性万无是处而其言
 之乱真乃有如此诗者可无辨乎然人心之神即阴
 阳不测之神初无二致但神之在阴阳者则万古如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1a 页 WYG0714-0328a.png
 一在人心者则与生死相为存亡所谓理一而分殊
 也佛氏不足以及此矣吾党之士盍相与精察之
南阳慧忠破南方宗旨云若以见闻觉知是佛性者净
 名不应云法离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
 觉知非求法也南僧因问法华了义开佛知见此复
 何为忠曰他云开佛知见尚不言菩萨二乘岂以众
 生痴倒便成佛之知见邪汾州无业有云见闻觉知
 之性与太虚齐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1b 页 WYG0714-0328b.png
 一法可得迷者不了便为境惑一为境惑流转无穷
 此二人皆禅林之杰出者其言皆见于傅灯录何若
 是之不同邪盖无业是本分人说本分话慧忠则所
 谓神出鬼没以逞其伎俩者也彼见南方以见闻觉
 知为性便对其人捏出一般说话务要高他一着使
 之莫测盖桀黠者之情状每每如此尝见金刚经明
 有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之语佛与众生固然迷悟不
 同其知见之体即是平等岂容有二又尝见楞严中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2a 页 WYG0714-0328c.png
 有两段语其一佛告波斯匿王云颜猊有变见精不
 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其二因与阿难论
 声闻有云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
 此性云何为汝销灭此皆明以见闻为性与波罗提
 说相合若净名则𦂳要在一离宇余前章论之悉矣
 先儒尝言佛氏之辞善遁便是此等处傅灯录中似
 此尽多究其渊源则固出于瞿昙也盖瞿昙说法常
 欲离四句谓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无非常无常然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2b 页 WYG0714-0328d.png
 而终有不能离者如云非异非不异非有非无非常
 非无常只楞伽一经累累见之此便是遁辞之根若
 将异处穷着他他便有非异一说将无常穷着他他
 便有非无常一说自非灼然看得他破只得听他愚
 弄尔
大慧禅师宗杲者当宋南渡初为禅林之冠有语录三
 十卷顷尝遍阅之直是会说左来右去神出鬼没所
 以能耸动一世渠尝拈出一段说话正余所欲辨者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3a 页 WYG0714-0329a.png
 今具于左僧问忠国师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华无非般若有人不许云是邪说亦有信者
 云不思议不知若为国师曰此是普贤文殊境界非
 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合故华严经云
 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
 周而恒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
 乎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华既不越
 于色岂非般若乎深远之言不省者难为措意又华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3b 页 WYG0714-0329b.png
 严座主问大珠和尚云襌师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
 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珠曰法身无像应翠竹
 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华而显相非被黄华翠竹而
 有般若法身故经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
 如水中月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
 法身翠竹还能应用座主会么曰不了此意珠曰若
 见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随用而说不滞是非
 若不见性人说翠竹着翠竹说黄华着黄华说法身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4a 页 WYG0714-0329c.png
 滞法身说般若不识般若所以皆成诤论宗杲云国
 师主张翠竹是法身直主张到底大珠破翠竹不是
 法身直破到底老汉将一个主张底一个破底收作
 一处更无拈提不敢动著他一丝毫要你学者具眼
 余于前记尝举翠竹黄华二语以为与鸢飞鱼跃之
 言绝相似只是不同欲吾人识其所以不同处盖引
 而未发之意今偶为此异同之论所激有不容不尽
 其言者矣据慧忠分析语与大珠成形显相二言便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4b 页 WYG0714-0329d.png
 是古德立言本旨大珠所以不许之意但以黄华翠
 竹非有般若法身尔其曰道是亦得即前成形显相
 二言曰道不是亦得即后非彼有般若法身一言也
 慧忠所引经语与大珠所引经语皆合直是明白更
 无馀蕴然则其与吾儒鸢飞鱼跃之义所以不同者
 果何在邪诚以鸢鱼虽微其性同一天命也飞跃虽
 殊其道同一率性也彼所谓般若法身在花竹之身
 之外吾所谓天命率性在鸢鱼之身之内在内则是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5a 页 WYG0714-0330a.png
 一物在外便成二物二则二本一则一本讵可同年
 而语哉且天命之性不独鸢鱼有之花竹亦有之程
 子所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者正惟有见
 乎此也佛氏秪缘认知觉为性所以于花竹上便通
 不去只得以为法界中所现之物尔楞伽以四大种
 色为虚空所持楞严以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
 物其义亦犹是也宗杲于两家之说更不拈动总是
 占便宜却要学者具眼殊不失为人之意余也向虽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5b 页 WYG0714-0330b.png
 引而不发今则舍矢如破矣吾党之士夫岂无具眼
 者乎
宗杲尝谓士人郑尚明曰你只今这听法说法一段历
 历孤明底未生已前毕竟在甚么处曰不知杲曰你
 若不知便是生大你百岁后四大五蕴一时解散到
 这里历历孤明底却向甚么处去曰也不知杲曰你
 既不知便是死大又尝示吕机宜云现今历历孤明
 与人分是非别好丑底决定是有是无是真实是虚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6a 页 WYG0714-0330c.png
 妄前此临济亦尝语其徒曰四大身不解说法听法
 虚空不解说法听法是汝目前历历孤明勿形段者
 解说法听法观此数节则佛氏之所谓性亦何难见
 之有渠道理只是如此本不须苦求解悟然而必以
 悟为则者只是要见得此历历孤明境界更亲切尔
 纵使见得亲切夫安知历历孤明者之非性而性自
 有真邪
杲答曾天游侍郎第二书说得他家道理直是明尽渠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6b 页 WYG0714-0330d.png
 最善捏怪却有此等说话又不失为本分人也书云
 寻常计较安排底是识情随生死迁流底亦是识情
 怕怖慞惶底亦是识情而今参学之人不知是病只
 管在里许头出头没教中所谓随识而不随智以故
 昧却本地风光本来面目若或一时放下百不思量
 计较忽然夫脚蹋著鼻孔即此识情便是真空妙智
 更无别智可得若别有所得有所證则又却不是也
 如人迷时唤东作西及至悟时即西便是东无别有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7a 页 WYG0714-0331a.png
 东此真空妙智与太虚空齐寿只这太虚空中还有
 一物碍得他否虽不受一物碍而不妨诸物于空中
 往来此真空妙智亦然凡圣垢染着一点不得虽着
 不得而不碍生死凡圣于中往来如此信得及见得
 彻方是个出生入死得大自在底汉细观此书佛氏
 之所谓性无馀蕴矣忽然失脚蹋着鼻孔便是顿悟
 之说
杲示真如道人有云今生虽未悟亦种得般若种子在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7b 页 WYG0714-0331b.png
 性地上世世不落恶趣生生不失人身不生邪见家
 不入魔军类又答吕舍人书有云若依此做工夫虽
 不悟彻亦能分别邪正不为邪魔所障亦种得般若
 种子深纵今生不了来生出头现成受用亦不费力
 亦不被恶念夺将去临命终时亦能转业况一念相
 应邪又答汤丞相书有云若存心在上面纵今生未
 了亦种得种子深临命终时亦不被恶业所牵堕诸
 恶趣换却壳漏子转头来亦昧我底不得此等说话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8a 页 WYG0714-0331c.png
 只是诱人信向岂可为凭人情大抵多贪都不曾见
 个道理贪今生受用未了又要贪来生受用安得不
 为其所惑也易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生死轮
 回决无此理万有一焉只是妖妄为学而不能无疑
 于此则亦何以穷理为哉
杲答吕舍人书有云心无所之老鼠入牛角便见倒断
 也倒断即是悟处心无所之是做工夫处其做工夫
 只看话头便是如狗子无佛性锯解秤锤柏树子竹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8b 页 WYG0714-0331d.png
 篦子麻三斤乾屎橛之类皆所谓话头也余于柏树
 子话偶尝验过是以知之然向者一悟之后佛家书
 但过目便迎刃而解若吾圣贤之微词奥旨竟不能
 通后来用工久之始知其所以然者盖佛氏以知觉
 为性所以一悟便见得个虚空境界證道歌所谓了
 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是也渠千言万语只是
 说这个境界悟者安有不省若吾儒之所谓性乃帝
 降之衷至精之理细入于丝毫杪忽无一非实与彼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9a 页 WYG0714-0332a.png
 虚空境界判然不同所以决无顿悟之理世有学襌
 而未至者略见些光影便要将两家之说和合而为
 一弥缝虽巧败阙处不可胜言弄得来儒不儒佛不
 佛心劳日拙毕竟何益之有
梁武帝问达磨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
 纪有何功德答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答曰
 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又宗
 杲答曾侍郎书有云今时学道之士只求速效不知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29b 页 WYG0714-0332b.png
 错了也却谓无事省缘静坐体究为空过时光不如
 看几卷经念几声佛佛前多礼几拜忏悔平生所作
 罪过要免阎家老子手中铁棒此是愚人所为呜呼
 自佛法入中国所谓造寺写经供佛饭僧看经念佛
 种种糜费之事日新而月盛但其力稍可为者靡不
 争先为之导之者固其徒向非人心之贪则其说亦
 无缘而入也柰何世之謟佛以求福利者其贪心惑
 志缠绵固结而不可解虽以吾儒正色昌言恳切详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0a 页 WYG0714-0332c.png
 尽一切闻如不闻彼盖以吾儒未谙佛教所言无足
 信也达磨在西域称二十八祖入中国则为禅家初
 祖宗杲擅名一代为禅林之冠所以保护佛法者皆
 无所不用其心其不肯失言决矣乃至如上所云种
 种造作以为无益者前后如出一口此又不足信邪
 且夫贪嗔痴三者乃佛氏之所深戒也谓之三毒凡
 世之造寺写经供佛饭僧看经念佛以为有益而为
 之是贪也不知其无益而为之是痴也三毒而犯其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0b 页 WYG0714-0332d.png
 二虽活佛在世亦不能为之解脱乃欲謟事土佛木
 佛以侥倖于万一非天下之至愚至愚者乎凡吾儒
 解惑之言不可胜述孰意佛书中乃有此等本分说
 话人心天理诚有不可得而泯灭者矣余是用表而
 出之有丹霞烧木佛一事亦可以解愚夫之惑
儒书有五行佛家便言四大儒书有五事佛家则言六
 根其蹈袭邪抑偶同邪是不可得而知也然名物虽
 相似其义理则相辽绝矣四大有风而无金木楞严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1a 页 WYG0714-0333a.png
 又从而附益之揣摩凑合都无义理只被他妆点得
 好故足以惑人朱子尝言佛书中惟楞严最巧颇疑
 房融窜入其说看来此事灼然无足疑者且如楞伽
 四卷达磨最所尊信其言大抵质实而近乎拙有若
 欲尽其意而未能者佛一人尔人一口尔以二经较
 之不应其言之工拙顿异如此此本无足深辨但既
 攻其失则亦不可不知又以见佛学溺人之深有如
 是之才而甘心为之役殊可叹也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1b 页 WYG0714-0333b.png
昔有儒生悟襌者尝作一颂云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
 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是空华宗
 杲取之尝见杲示人有水上葫芦一言凡屡出此颂
 第三句即水上葫芦之谓也佛家道理真是如此论
 语有云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使吾夫子当时若欠却义之与比一语则所谓无适
 无莫者何以异于水上葫芦也哉
韩子之辟佛老有云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2a 页 WYG0714-0333c.png
 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
 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善哉言乎自
 今观之其幸也未若其不幸之甚景德傅灯录所载
 旧云千七百人其琐琐者姑未论若夫戒行之清苦
 建立之精勤论辨之通明语句之超迈记览之该博
 亦何下百十人此其人亦皆有过人之才要为难得
 向使获及吾圣人之门而取正焉所成就当何如也
 而皆毕竟落空以死鸣呼兹非其不幸之甚而何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2b 页 WYG0714-0333d.png
吾儒之辟佛氏有三有真知其说之非而痛辟之者两
 程子张子朱子是也有未能深知其说而常喜辟之
 者笃信程张数子者也有阴实尊用其说而阳辟之
 者盖用禅家诃佛骂祖之机者也夫佛氏似是之非
 固为难辨至于诃佛骂祖之机作则其辨之也愈难
 吁可畏哉
程子之辟佛氏有云自谓之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物
 成务言为无不周遍实则外于伦理穷深极微而不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3a 页 WYG0714-0334a.png
 可与入尧舜之道即其所言所造而明指其罪过诛
 绝之意凛然辞气之表矣夫既不足以开物成务则
 不得谓之神化伦理且弃而不顾尚何周遍之有尧
 舜之道既不可入又何有于深微盖神化周遍深微
 之云皆彼之所自谓非吾圣人所谓神化周遍深微
 者也韩子云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德其所德非
 吾所谓德也此之谓也他日程子又尝有言佛氏不
 识阴阳书夜死生古今安得谓形而上者与圣人同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3b 页 WYG0714-0334b.png
 乎夫阴阳昼夜死生古今易之体也深微者易之理
 神化者易之用也圣人全体皆易故能范围天地之
 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佛氏昧焉一切冥行妄
 作至于灭绝彝伦而不知悔此其所以获罪于天有
 不可得而赎者吾儒之诛绝之亦惟顺天而已岂容
 一毫私意于其间哉
程子曰佛有个觉之理可以敬以直内矣然无义以方
 外其直内者要之其本亦不是此言虽简而意极圆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4a 页 WYG0714-0334c.png
 备其本不是正斥其认知觉以为性尔故非但无以
 方外内亦未尝直也当详味可以二字非许其能直
 内之辞
程子尝言圣人本天释氏本心直是见得透断得明也
 本既不同所以其说虽有相似处毕竟和合不得吕
 原明一生问学欲直造圣人且尝从二程游亦稔闻
 其议论矣及其晚年乃见得佛之道与吾圣人合反
 谓二程所见太近得非误以妙圆空寂为形而上者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4b 页 WYG0714-0334d.png
 邪以此希圣无异适燕而南其辕蔑由至矣
张子曰释氏不知天命而以心法起灭天地以小缘大
 以末缘本其不能穷而谓之幻妄真所谓疑冰者欤
 此言与程子本心之见相合又推到释氏穷处非深
 知其学之本末安能及此
程张辟佛氏之言见于遗书及正蒙者多矣今但举其
 尤切要者著于篇以明吾说之有所据其他皆吾人
 之所通习无庸尽述也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5a 页 WYG0714-0335a.png
朱子辟佛氏之言比之二程子张子尤为不少今亦无
 庸尽述录其尤著明者一章凡今之谤朱子者无他
 恐只是此等处不合说得太分晓未免有所妨碍尔
 朱子尝语学者云佛家都从头不识只是认知觉运
 动做性所以鼓舞得许多聪明豪杰之士缘他是高
 于世俗世俗一副当污浊底事他是无了所以人竞
 趋他之学或曰彼以知觉运动为形而下者空寂为
 形而上者如何曰便只是形而下者他只是将知觉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5b 页 WYG0714-0335b.png
 运动做玄妙说或曰如此则安能动人必更有玄妙
 处曰便只是这个他那妙处离这知觉运动不得无
 这个便说不行只是被他作弄得来精所以横渠有
 释氏两末之论只说得两边末梢头中间真实道理
 却不曾识如知觉运动是其上一稍也因果报应是
 其下一梢也或曰因果报应他那边有见识者亦自
 不信曰虽有不信底依旧离这个不得如他几个高
 禅纵说高煞也依旧掉舍这个不下将去愚人他那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6a 页 WYG0714-0335c.png
 个物事没理会捉摸他不得你道他如此说又说不
 如此你道他是知觉运动他又有时掉翻了都不说
 时虽是掉翻依旧离这个不得或曰今也不消学他
 那一层只认依着自家底做便了曰固是岂可学他
 只是依自家底做少间自见得他底低观此一章则
 知愚前所谓洞见其肺腑而深中其膏盲之病诚有
 据矣
朱子语类有云道谦言大藏经中言襌子病脾时只坐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6b 页 WYG0714-0335d.png
 禅六七日减食便安谦言渠曾病坐得三四日便无
 事李延平所称谦开善者必此人也谓朱子尝从渠
 用工夫来于此可见然朱子后来尽弃前习以归于
 正非全具知仁勇三德不能其为百世师也殆无愧
 矣
今之道家盖源于古之巫祝与老子殊不相干老子诚
 亦异端然其为道主于深根固蒂长生久视而已道
 德五千言具在于凡祈禳禜祷经咒符箓等事初未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7a 页 WYG0714-0336a.png
 有一言及之而道家立教乃推尊老子置之三清之
 列以为其教之所从出不亦妄乎古者用巫祝以事
 神建其官正其名辨其物盖诚有以通乎幽明之故
 故专其职掌俾常一其心志以𨗳迎二气之和其义
 精矣去古既远精义浸失而淫邪妖诞之说起所谓
 经咒符箓大抵皆秦汉间方士所为其泯灭而不傅
 者计亦多矣而终莫之能绝也今之所傅分明远祖
 张道陵近宗林灵素辈虽其为用不出乎祈禳禜祷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7b 页 WYG0714-0336b.png
 然既已失其精义则所以交神明者率非其道徒滋
 益人心之惑而重为世道之害尔望其消灾而致福
 不亦远乎盖老子之善成其私固圣门所不取道陵
 辈之诪张为幻又老子之所不屑为也欲攻老氏者
 须分为二端而各明辨其失则吾之说为有据而彼
 虽桀黠亦无所措其辞矣
老子外仁义礼而言道德徒言道德而不及性与圣门
 绝不相似自不足以乱真所谓弥近理而大乱真惟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8a 页 WYG0714-0336c.png
 佛氏尔
列子庄子出入老佛之间其时佛法未入中国也而其
 言之相合者已自不少易大傅曰仁者见之谓之仁
 知者见之谓之知是安有华夷之别古今之异邪理
 固然矣圣人所见无非极致则虽或生于千百世之
 上或生于千百世之下或相去千万里之远其道安
 有不同故凡谓佛为圣人者皆非真知圣道者也
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韩子之言是也然佛学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8b 页 WYG0714-0336d.png
 在唐尤盛在宋亦盛夷狄之祸所以相寻不绝何足
 怪哉程朱数君子相继而出相与推明孔孟之正学
 以救当世之沦胥者亦既谆谆恳恳而世莫之能用
 也直至我朝其说方盛行于天下孔孟之道于是复
 明虽学者之所得不必皆深所行不必皆力然譬诸
 梓匠轮舆必以规矩巧或不足终不失为方员亦足
 以成器而适用矣近来异说纷起直欲超然于规矩
 准绳之外方员平直惟其意之所裁觚哉觚哉此言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9a 页 WYG0714-0337a.png
 殊可念也有世道之责者不远为之虑可乎
朱子尝言伊川性即理也一语便是千万世说性之根
 基愚初发愤时常将此语体认认来认去有处通有
 处不通如此累年竟不能归一却疑伊川此语有所
 未尽朱子亦恐说得太过难为必信也遂姑置之乃
 将理气二字参互体认认来认去一般有处通有处
 不通如此又累年亦竟不能归一心中甚不快以谓
 识见有限终恐无能上达也意欲已之忽记起虽愚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39b 页 WYG0714-0337b.png
 必明之言又不能已乃复从事于伊川之语反覆不
 置一旦于理一分殊四字有个悟处反而验之身心
 推而验之人人又验之阴阳五行又验之鸟兽草木
 头头皆合于是始涣然自信而知二君子之言断乎
 不我欺也愚言及此非以自多盖尝屡见吾党所著
 书有以性即理为不然者只为理字难明往往为气
 字之所妨碍才见得不合便以先儒言说为不足信
 殊不知工夫到后虽欲添一个字自是添不得也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0a 页 WYG0714-0337c.png
理无往而不定不定即非所以为理然学者穷理须是
 看得活不可滞泥先儒多以善观为言即此意也若
 看得活时此理便活泼泼地常在面前虽然如此要
 添一毫亦不得减一毫亦不得要抬高一分亦不得
 放下一分亦不得以此见理无往而不定也然见处
 固是如此向使存养之功未至则此理终非已有亦
 无缘得他受用故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
 失之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0b 页 WYG0714-0337d.png
穷理譬则观山山体自定观者移步其形便不同故自
 四方观之便是四般面目自四隅观之又各是一般
 面目面目虽种种各别其实只是此一山山之本体
 则理一之譬也种种面目则分殊之譬也在人所观
 之处便是日用间应接之实地也
理只是气之理当于气之转折处观之往而来来而往
 便是转折处也夫往而不能不来来而不能不往有
 莫知其所以然而然若有一物主宰乎其间而使之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1a 页 WYG0714-0338a.png
 然者此理之所以名也易有太极此之谓也若于转
 折处看得分明自然头头皆合程子尝言天地间只
 有一个感应而已更有甚事夫往者感则来者应来
 者感则往者应一感一应循环无已理无往而不存
 焉在天在人一也天道惟是至公故感应有常而不
 忒人情不能无私欲之累故感应易忒而靡常夫感
 应者气也如是而感则如是而应有不容以毫发差
 者理也适当其可则吉反而去之则凶或过焉或不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1b 页 WYG0714-0338b.png
 及焉则悔且吝故理无往而不定也然此多是就感
 通处说须知此心虽寂然不动其冲和之气自为感
 应者未始有一息之停故所谓亭亭当当直上直下
 之正理自不容有须臾之间此则天之所命而人物
 之所以为性者也愚故尝曰理须就气上认取然认
 气为理便不是此言殆不可易哉
余自入官后尝见近时十数种书于宋诸大儒言论有
 明诋者有暗诋者直是可怪既而思之亦可怜也坐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2a 页 WYG0714-0338c.png
 井观天而曰天小不自知其身在井中尔然或往告
 之曰天非小也子盍从井外观之彼方溺于坐井之
 安坚不肯出亦将如之何哉呜呼斯固终归于愚而
 已矣
诸大儒言语文字岂无小小出入处只是大本大原上
 见得端的故能有以发明孔孟之微旨使后学知所
 用力之方不为异说之所迷惑所以不免小有出入
 者盖义理真是无穷其间细微曲折如何一时便见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2b 页 WYG0714-0338d.png
 得尽后儒果有所见自当信得及于其小小出入处
 不妨为之申明亦先儒以俟后之君子之本意也
心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
 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每尝玩味
 此章所谓不得其正者似只指心体而言章句以为
 用之所行不能不失其正乃第二节事似于心体上
 欠却数语盖心不在焉以下方是说应用之失视听
 饮食一切当面蹉过则喜怒忧惧之发鲜能中节也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3a 页 WYG0714-0339a.png
 可知故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其义明矣又详有
 所二字只是说人情偏处盖人之常情有多喜者有
 多怒者有多惧者有多忧者但一处偏重便常有此
 一物横在胸中未免碍却正当道理此存养省察之
 功所以不可须臾忽也大抵大学正心工夫与中庸
 致中无异中庸章句所谓至静之中无少偏倚便是
 心得其正之状也蔡介夫尝述王端毅公语谓经筵
 进讲此章每句贴一先字以为未当看来情既有偏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3b 页 WYG0714-0339b.png
 则或先或后皆能为病但不可指杀一处说尔公所
 著有石渠意见一编与朱子颇有未合处旧尝一见
 之惜未及详读也
近时格物之说亦未必故欲求异于先儒也秪缘误认
 知觉为性才干涉事物便说不行既以道学名置格
 物而不讲又不可而致知二字略与其所见相似难
 得来做个题目所以别造一般说话要将物字牵拽
 向里来然而毕竟牵拽不得分定故也向里既不得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4a 页 WYG0714-0339c.png
 向外又不通明是两无归着盍于此反而思之苟能
 姑舍其所已见者虚心一意恳求其所未见者性与
 天道未必终不可见何苦费尽许多气力左笼右罩
 以重为诚意正心之累哉
论语首篇首以学为言然未尝明言所学者何事盖当
 时门弟子皆已知所从事不待言也但要加时习之
 功尔自今观之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夫子之所以教
 非学者之所学乎是知学文脩行皆要时时习之而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4b 页 WYG0714-0339d.png
 忠信其本尤不可须臾失焉者也注所谓效先觉之
 所为亦不出四者之外若如陆象山之说只一个求
 放心便了然则圣门之学与释氏又何异乎
中庸首言戒惧慎独即大学正心诚意工夫似少格物
 致知之意何也盖篇首即分明指出道体正欲学者
 于言下领会虽不言知而知在其中矣末章复就下
 学立心之始说起却少知字不得所以说知远之近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曰近曰自曰微皆言乎其本体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5a 页 WYG0714-0340a.png
 也性也曰远曰风曰显皆言乎其发用也道也知此
 则有以见夫内外本末初无二理戒惧慎独方有着
 力处故曰可与入德矣大学所谓知至而后意诚心
 正其致一也
孟子曰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
 敬其兄也以此实良知良能之说其义甚明盖知能
 乃人心之妙用爱敬乃人心之天理也以其不待思
 虑而自知此故谓之良近时有以良知为天理者然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5b 页 WYG0714-0340b.png
 则爱敬果何物乎程子尝释知觉二字之义云知是
 知此事觉是觉此理又言佛氏之云觉甚底是觉斯
 道甚底是觉斯民正斥其认知觉为性之谬尔夫以
 二子之言明白精切如此而近时异说之兴听者曾
 莫之能辨则亦何以讲学为哉
性之理一而已矣名其德则有四焉以其浑然无间也
 名之曰仁以其灿然有条也名之曰礼以其截然有
 止也名之曰义以其判然有别也名之曰智凡其灿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6a 页 WYG0714-0340c.png
 然截然判然者皆不出于浑然之中此仁之所以包
 四德而为性之全体也截然者即其灿然之不可移
 者也判然者即其截然之不可乱者也名虽有四其
 实一也然其所以如是之浑然灿然截然判然莫非
 自然而然不假纤毫安排布置之力此其所以为性
 命之理也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又安有形体可觅邪然自知道者
 观之即事即物此理便昭昭然在心目之间非自外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6b 页 WYG0714-0340d.png
 来非由内出自然一定而不可易所谓如有所立卓
 尔非想像之辞也佛氏以寂灭为极致与圣门卓尔
 之见绝不相同彼旷而虚此约而实也果然见到卓
 尔处异说如何动得
以觉言仁固非以觉言智亦非也盖仁智皆吾心之定
 理而觉乃其妙用如以妙用为定理则大传所谓一
 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果何别邪
朱子尝言神亦形而下者又云神乃气之精英须曾实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7a 页 WYG0714-0341a.png
 下工夫体究来方信此言确乎其不可易不然则误
 以神为形而上者有之矣黄直卿尝疑中庸论鬼神
 有诚之不可掩一语则是形而上者朱子答以只是
 实理处发见其义愈明
先天图最宜潜玩性命之理直是分明分阴分阳太极
 之体以立一阴一阳太极之用以行若玩得熟时便
 见得一本之散为万殊万殊之原于一本无非自然
 之妙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矣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7b 页 WYG0714-0341b.png
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发明此理有志于学者必须熟读
 精思将一个身心入在圣贤言语中翻来覆去体认
 穷究方寻得道理出从上诸儒先君子皆是如此用
 工其所得之浅深则由其资禀有高下尔自陆象山
 有六经皆我注脚之言流及近世士之好高欲速者
 将圣贤经书都作没𦂳要看了以为道理但当求之
 于心书可不必读读亦不必记亦不必苦苦求解看
 来若非要作应举用相将坐襌入定去无复以读书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8a 页 WYG0714-0341c.png
 为矣一言而贻后学无穷之祸象山其罪首哉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
 之看来说得道理分明自是难事见之不真者不待
 论亦有心下了了而发脱不出者却是口才短也此
 则须要涵养涵养得熟终久说出来亦无病痛若本
 无实见而揣摩想像以为言言语虽工文字虽妙其
 病痛必不能免
卲子观物外篇有云气一而已主之者乾也朱子易本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8b 页 WYG0714-0341d.png
 义所谓天地间本一气之流行而有动静尔以其流
 行之统体而言则但谓之乾而无所不包与卲说合
 又云神亦一而已乘气而变化能出入于有无生死
 之间无方而不测者也如此则神别是一物与朱子
 所谓气之精英不合异同之际学者不可不致思也
即子有神无方而性有质一言亦见得好但质字未善
 欲作定字亦未知如何大抵理最难言得失只在一
 两字上故易文言有脩辞之训只要说得端的便是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9a 页 WYG0714-0342a.png
 立其诚也
先儒言情是性之动意是心之发发动二字亦不相远
 却说得情意二字分明盖情是不待主张而自然发
 动者意是主张如此发动者不待主张者须是与他
 做主张方能中节由此心主张而发者便有公私义
 利两途须要详审二者皆是慎独工夫
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凡为长者粪之礼
 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49b 页 WYG0714-0342b.png
 向而扱之并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上于东
 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此等皆是粗迹感
 应之理便在其中只要人识得故程子曰洒扫应对
 便是形而上者理无大小故也若于事物上无所见
 谈玄说妙有何交涉
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至便是天理程子此言最尽最
 好寻思若读书不精此等切至之言都当面蹉过矣
天地人物止是一理然而语天道则曰阴阳语地道则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0a 页 WYG0714-0342c.png
 曰刚柔语人道则曰仁义何也盖其分既殊其为道
 也自不容于无别然则鸟兽草木之为物亦云庶矣
 欲名其道夫岂可以一言尽乎大抵性以命同道以
 形异必明乎异同之际斯可以尽天地人物之理
洪范之五行在大禹谟则谓之六府皆以其质言之人
 之所赖以生者也盖五行之质惟人有以兼而用之
 其他有知之物或用其二或用其三更无能用火金
 者此人之所以灵于万物也欤若夫创制之始裁成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0b 页 WYG0714-0342d.png
 之妙圣人之功诚所谓万世永赖者矣
一动一静之间天地人之至妙至妙者本卲子第一亲
 切之言其子伯温解注却说得胡涂了
李习之虽尝辟佛然陷于其说而不自知复性书有云
 情者妄也邪也曰邪与妄则无所因矣妄情灭息本
 性清明周流六虚所以谓之能复其性也观乎此言
 何以异于佛氏其亦尝从襌师问道得非有取其微
 旨而姑辟其粗迹以无失为圣人之徒邪且其书三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1a 页 WYG0714-0343a.png
 篇皆及死生之说尤可见其意之所主
陆象山与詹子南书有云日享事实之乐即语录中所
 谓此理已显者也其与晦翁辨无极书所谓言论未
 详事实先著余尝意其指识此心为事实今始验得
 分明
包显道所录象山语有云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
 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按傅灯录智通禅师临终有
 偈云举手攀南斗回身倚北辰出头天外见谁是我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1b 页 WYG0714-0343b.png
 般人不知象山之言其偶同邪抑真有取于智通之
 说也
元之大儒称许鲁斋吴草庐二人鲁斋始终尊信朱子
 其学行皆平正䔍实遭逢世祖致位通显虽未得尽
 行其志然当其时而儒者之道不废虞伯生谓鲁斋
 实启之可谓有功于斯文矣草庐初年䔍信朱子其
 进甚锐晚年所见乃与陆象山合其出处一节自难
 例之鲁斋若夫一生惓惓焉羽翼圣经终老不倦其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2a 页 WYG0714-0343c.png
 志亦可尚矣
刘静修天分甚高学博才雄议论英发当时推重殆与
 许鲁斋吴草庐等然以愚观之谓之有志于圣人之
 道则可谓其有得乎圣人之道恐未然也姑举所疑
 之一二以俟知言者断焉退斋记有云凡事物之肖
 夫道之体者皆洒然而无所累变通不可穷也即如
 其言则是所谓道体者当别为一物而立乎事物之
 外而所谓事物者不容不与道体为二苟有肖焉亦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2b 页 WYG0714-0343d.png
 必有弗肖者矣夫器外无道道外无器所谓器亦道
 道亦器是也而顾可二之乎又叙学一篇似乎枝叶
 盛于根本其欲令学者先六经而后语孟与程朱之
 训既不相合又令以诗书礼为学之体春秋为学之
 用一贯本末具举天下之理理穷而性尽矣穷理尽
 性以至于命而后学夫易此言殊为可疑夫易之为
 书所以教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也苟能穷理尽性
 以至于命则学易之能事毕矣而又何学焉性命之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3a 页 WYG0714-0344a.png
 理他经固无不具然未有专言之如易之明且尽者
 易苟未明他经虽有所得其于尽性至命窃恐未易
 言也而静修言之乃尔其易语曰为之难言之得无
 讱乎苟尝实用其工不应若是之易其言也得非所
 取者博而勇于自信之过欤又尝评宋诸儒谓卲至
 大周至精程至正朱极其大尽其精而贯之以正初
 闻其言殊若可喜徐而绎之未为当也孰有精而不
 正正而不大者乎若夫出处之际议者或以其不仕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3b 页 WYG0714-0344b.png
 为高亦未为知静修者尝观其渡江一赋其心惟知
 有元而已所以为元计者如是其悉不仕果何义乎
 其不赴集贤之召实以病阻盖踰年而遂卒矣使其
 尚在固将相时而动以行其所求之志必不肯自安
 于隐逸之流也然则静修之所为可重者岂非以其
 有志于圣人之道乎哉
刘静修之讥许鲁斋颇伤于刻苟能无失其正虽进退
 无恒未为过也窃谓鲁斋似曾子静修似子路其气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4a 页 WYG0714-0344c.png
 象既别所见容有不同
不仕固无义然事之可否身之去就莫不有义存焉先
 儒之论可谓明且尽矣矧求之圣门具有成法为其
 学者或乃忽焉而不顾将别有所见邪
凡事皆有渐其渐方萌是即所谓几也易曰知几其神
 乎难其人矣
卲国贤简端录近始见之于文义多所发明性命之理
 视近时道学诸君子较有说得亲切处春秋论断其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4b 页 WYG0714-0344d.png
 辞尤确独未知尽合圣人之意否也然其博而不杂
 如此可敬也夫
因时制宜一语最好即所谓义之与比也动皆合义则
 天理周流而无间而仁亦在是矣是故君子之用不
 偏于刚不偏于柔惟其时而已矣
时宜用刚而刚时宜用柔而柔只是大体如此须知刚
 之用不可无柔柔之用不可无刚无柔以济其刚或
 足以致悔无刚以制其柔或足以取吝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5a 页 WYG0714-0345a.png
阳动阴静其大分固然然自其流行处观之静亦动也
 自其主宰处观之动亦静也此可为知者道尔
规模宽大条理精详最为难得为学如此为政亦如此
 斯可谓真儒矣
所谓无意者无私意尔自日用应酬之常以至弥纶参
 赞之大凡其设施运用斟酌裁制莫非意也胡可云
 无惟一切循其理之当然而已无预焉斯则所谓无
 意也已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5b 页 WYG0714-0345b.png
凡经书文义有解说不通处只宜阙之盖年代悠邈编
 简错乱字画差讹势不能免必欲多方牵补强解求
 通则凿矣自昔聪明博辨之士多喜做此等工夫似
 乎枉费心力若真欲求道断不在此
忠信二字吾夫子屡以为言此实人道之本也常人无
 此犹不可以自立于乡党况君子之学期于成已成
 物者乎若于忠信有所不足则终身之所成就从可
 知矣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6a 页 WYG0714-0345c.png
成已成物便是感应之理理惟一尔得其理则物我俱
 成故曰合内外之道也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曰君子上达小人下
 达喻于义斯上达矣喻于利斯下达矣上达则进于
 圣贤下达则其违禽兽也不远矣有人于此或以禽
 兽斥之未有能甘心受之者至于义利之际乃或不
 知所择果何说邪
富贵贫贱死生寿夭之命与性命之命只是一个命皆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6b 页 WYG0714-0345d.png
 定理也明乎理之一则有以知夫命之一矣诚知夫
 命之一则修身以俟之一语岂不简而易守乎
程子论大学则曰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
 矣论语孟则曰人只看得此二书切已终身尽多也
 论中庸则曰善学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
 不能尽者矣为人之意何其惓惓若是哉愚于此四
 书童而习之今皓首矣差则幸而免至求其切已受
 用处殊觉空疏庸书以识吾愧且以申告吾徒之读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7a 页 WYG0714-0346a.png
 四书者
 
 
 
 
 
 
 
困知记 续录卷上 第 57b 页 WYG0714-0346b.png
 
 
 
 
 
 
 
 困知记续录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