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704-027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十一
宋 滕珙 撰
论语类
论语课会说
大全文
此段专一发明师弟子之义
古之学者?心乎六艺之文退而考诸日用有疑焉则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十一
宋 滕珙 撰
论语类
论语课会说
大全文
此段专一发明师弟子之义
古之学者?心乎六艺之文退而考诸日用有疑焉则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704-0277b.png
问问之弗得弗措也古之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如此
而已后世设师弟子员立学校以群之师之所讲有不
待弟子之问而弟子之听于师又非其心之所疑也汎
然相与以具一时之文耳学问之道岂止于此哉自秦
汉以迄今盖千有馀年所谓师弟子者皆不过如此此
圣人之绪言馀旨所以不白于后世而后世之风流习
尚所以不及于古人也然则学者欲求古人之所至其
可以不务古人之所为乎今将以论语之书与诸君相
而已后世设师弟子员立学校以群之师之所讲有不
待弟子之问而弟子之听于师又非其心之所疑也汎
然相与以具一时之文耳学问之道岂止于此哉自秦
汉以迄今盖千有馀年所谓师弟子者皆不过如此此
圣人之绪言馀旨所以不白于后世而后世之风流习
尚所以不及于古人也然则学者欲求古人之所至其
可以不务古人之所为乎今将以论语之书与诸君相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704-0278a.png
从学而惟今之所谓讲者不足事也是以不敢以区区
薄陋所闻告诸君诸君第因先儒之说以逆圣人之所
志孜孜焉蚤夜以精思退而考诸日用必将有以自得
之而以幸教某也其有不合某请得为诸君言之诸君
其无势利之急而尽心于此一有得焉守之以善其身
不为有馀推之以及一乡一国而至于天下不为不足
某不肖不敢以是欺诸君也
癸巳论语说
薄陋所闻告诸君诸君第因先儒之说以逆圣人之所
志孜孜焉蚤夜以精思退而考诸日用必将有以自得
之而以幸教某也其有不合某请得为诸君言之诸君
其无势利之急而尽心于此一有得焉守之以善其身
不为有馀推之以及一乡一国而至于天下不为不足
某不肖不敢以是欺诸君也
癸巳论语说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704-0278b.png
答南轩
此段条目各见逐条
学而时习之
南轩云程子曰时复䌷绎(本文作思绎今此所引/改思为䌷不知何说)学
者之于义理常时䌷绎其端绪而涵泳之也先生曰
学而时习之此是论语第一句句中五字虽有虚实
轻重之不同然字字皆有意味无一字无下落读者
不可以不详而说者尤不可以有所略也学之为言
此段条目各见逐条
学而时习之
南轩云程子曰时复䌷绎(本文作思绎今此所引/改思为䌷不知何说)学
者之于义理常时䌷绎其端绪而涵泳之也先生曰
学而时习之此是论语第一句句中五字虽有虚实
轻重之不同然字字皆有意味无一字无下落读者
不可以不详而说者尤不可以有所略也学之为言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704-0278c.png
效也以已有所未知而效夫知者以求其知以已有
所未能而效夫能者以求其能之谓也而者承上起
下之辞也时者无时而不然也习者重复温习也之
者指其所知之理所能之事而言也言人既学矣而
又时时温习其所知之理所能之事也盖人而不学
则无以知其所当知之理无以能其所当为之事学
而不习则虽知其理能其事然亦生涩危殆而不能
以自安习而不时则虽曰习之而其工夫间断一暴
所未能而效夫能者以求其能之谓也而者承上起
下之辞也时者无时而不然也习者重复温习也之
者指其所知之理所能之事而言也言人既学矣而
又时时温习其所知之理所能之事也盖人而不学
则无以知其所当知之理无以能其所当为之事学
而不习则虽知其理能其事然亦生涩危殆而不能
以自安习而不时则虽曰习之而其工夫间断一暴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704-0278d.png
十寒终不足以成其习之之功矣圣言虽约而其指
意曲折深密而无穷盖如此凡为解者虽不必如此
琐细剖析然亦须包含得许多意思方为完备今详
所解于学而两字全然阔略而但言䌷绎义理以解
时习之意夫人不知学其将何以知义理之所在而
䌷绎之乎且必曰䌷绎义理之端绪而涵泳之又似
义理之中别有一物为之端绪若茧之有丝既䌷绎
出来又从而涵泳之也语意烦扰徒使学者胸中扰
意曲折深密而无穷盖如此凡为解者虽不必如此
琐细剖析然亦须包含得许多意思方为完备今详
所解于学而两字全然阔略而但言䌷绎义理以解
时习之意夫人不知学其将何以知义理之所在而
䌷绎之乎且必曰䌷绎义理之端绪而涵泳之又似
义理之中别有一物为之端绪若茧之有丝既䌷绎
出来又从而涵泳之也语意烦扰徒使学者胸中扰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704-0279a.png
扰一拈一放将有揠苗助长之患非所以示人入德
之方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按有子之意程子之说正谓事亲从兄爱人利物莫
非为仁之道但事亲从兄者本也爱人利物者末也
本立然后末有所从出故孝弟立而为仁之道生也
又此章仁字正指爱之理而言耳易传所谓偏言则
一事者是也故程子于此但言孝弟行于家而后仁
之方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按有子之意程子之说正谓事亲从兄爱人利物莫
非为仁之道但事亲从兄者本也爱人利物者末也
本立然后末有所从出故孝弟立而为仁之道生也
又此章仁字正指爱之理而言耳易传所谓偏言则
一事者是也故程子于此但言孝弟行于家而后仁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704-0279b.png
爱及于物乃著实指事而言其言虽近而指则远也
今以心无不溥形容所包虽广然恐非本旨殊觉意
味之浮浅也
慎终追远
慎终追远自是天理之所当然人心之所不能已者
人能如此则其德自厚而民化之矣今下一养字则
是所以为此者乃是欲以养德而其意不专于慎终
追远矣
今以心无不溥形容所包虽广然恐非本旨殊觉意
味之浮浅也
慎终追远
慎终追远自是天理之所当然人心之所不能已者
人能如此则其德自厚而民化之矣今下一养字则
是所以为此者乃是欲以养德而其意不专于慎终
追远矣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704-0279c.png
父在观其志
此章旧有两说一说以为为人子者父在则能观其
父之志而承顺之父殁则能观其父之行而继述之
又能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则可谓孝矣一说则以为
欲观人子之贤否者父在之时未见其行事之得失
则但观其志之邪正父殁之后身任承家嗣事之责
则当观其行事之得失若其志与行皆合于理而三
年之间又能无改于父之道则可谓孝矣此两说不
此章旧有两说一说以为为人子者父在则能观其
父之志而承顺之父殁则能观其父之行而继述之
又能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则可谓孝矣一说则以为
欲观人子之贤否者父在之时未见其行事之得失
则但观其志之邪正父殁之后身任承家嗣事之责
则当观其行事之得失若其志与行皆合于理而三
年之间又能无改于父之道则可谓孝矣此两说不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704-0279d.png
同愚意窃谓当从前说文势为顺若如后说则上文
未见志行之是非不应末句便以可谓孝矣结之也
今详此解盖用后说然谓父在而志不得行可以见
其深爱则又非先儒旧说之意矣经文但有一志字
乃是通邪正得失而言如何便见得独为志欲为之
而不得行又何以见夫致其深爱之意耶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此句之说惟尹氏所谓孝子之心有所不忍者最为
未见志行之是非不应末句便以可谓孝矣结之也
今详此解盖用后说然谓父在而志不得行可以见
其深爱则又非先儒旧说之意矣经文但有一志字
乃是通邪正得失而言如何便见得独为志欲为之
而不得行又何以见夫致其深爱之意耶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此句之说惟尹氏所谓孝子之心有所不忍者最为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704-0280a.png
悫实而游氏所谓在所当改而可以未改者斟酌事
理尤得其当此解所云志哀而不暇他之问者盖出
谢氏之说其意非不甚美然恐立说过高而无可行
之实也盖事之是非可否日接于耳目有不容不问
者君子居丧哀戚虽甚然视不明听不聪行不正不
知哀者君子病之则亦不应如是之迷昩也所谓可
以改而可以未改者则出于游氏之说然又失其本
指盖彼曰在所当改则迫于理而不得不然之辞也
理尤得其当此解所云志哀而不暇他之问者盖出
谢氏之说其意非不甚美然恐立说过高而无可行
之实也盖事之是非可否日接于耳目有不容不问
者君子居丧哀戚虽甚然视不明听不聪行不正不
知哀者君子病之则亦不应如是之迷昩也所谓可
以改而可以未改者则出于游氏之说然又失其本
指盖彼曰在所当改则迫于理而不得不然之辞也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704-0280b.png
今曰可以改则意所欲而冀其或可之辞也二者之
间其意味之厚薄相去远矣又此经所言亦为人之
父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通上下而言以中人为
法耳今解又云三年无改者言其常也似亦非是若
言其常则父之所行子当终身守之可也岂但以三
年无改为孝哉
十世可知
尝究此章之指惟古注马氏得之何晏虽取其说而
间其意味之厚薄相去远矣又此经所言亦为人之
父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通上下而言以中人为
法耳今解又云三年无改者言其常也似亦非是若
言其常则父之所行子当终身守之可也岂但以三
年无改为孝哉
十世可知
尝究此章之指惟古注马氏得之何晏虽取其说而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704-0280c.png
复乱以己意以故后来诸家祖习其言展转谬误失
之愈远至近世吴才老胡致堂始得其说最为精当
吴说有续解考异二书而考异中此章之说为尤详
愿试一观或有取焉大抵此二家说其他好处亦多
不可以其后出而忽之也
韶武
南轩曰圣人之心初无二致揖逊征伐时焉而已先
生曰此理固然但此处解美善两字而为此说似以
之愈远至近世吴才老胡致堂始得其说最为精当
吴说有续解考异二书而考异中此章之说为尤详
愿试一观或有取焉大抵此二家说其他好处亦多
不可以其后出而忽之也
韶武
南轩曰圣人之心初无二致揖逊征伐时焉而已先
生曰此理固然但此处解美善两字而为此说似以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704-0280d.png
舜武心皆尽美而武王之事有未尽善则美字反重
而善字反轻为不伦耳盖美者声容之盛以其致治
之功而言也善者致美之实以其德与事而言也然
以德而言则性之反之虽有不同而成功则一以事
而言则揖逊征伐虽有不同而各当其可则圣人之
心亦未尝不同也
一以贯之
此意甚善然其辞发之无端若曰圣人之心于天下
而善字反轻为不伦耳盖美者声容之盛以其致治
之功而言也善者致美之实以其德与事而言也然
以德而言则性之反之虽有不同而成功则一以事
而言则揖逊征伐虽有不同而各当其可则圣人之
心亦未尝不同也
一以贯之
此意甚善然其辞发之无端若曰圣人之心于天下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704-0281a.png
事物之理无所不该虽有内外本末隐显之殊而未
尝不一以贯之也则言顺而理得矣
中人以下
孟子言不屑之教诲是亦教诲之盖为不屑之教诲
已是绝之而不复教诲然其所以警之者亦不为不
至故曰是亦教诲之而已矣所谓亦者非其正意之
辞也若孔子所言中人以下不可语上而不骤语之
性与天道之极致但就其地位告之以切已著实之
尝不一以贯之也则言顺而理得矣
中人以下
孟子言不屑之教诲是亦教诲之盖为不屑之教诲
已是绝之而不复教诲然其所以警之者亦不为不
至故曰是亦教诲之而已矣所谓亦者非其正意之
辞也若孔子所言中人以下不可语上而不骤语之
性与天道之极致但就其地位告之以切已著实之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704-0281b.png
事乃是教之道正合如此非若不屑之教诲全不告
语而但弃绝以警之也今曰是亦教诲之也则似教
人者不问其人品之高下必尽告以性与天道之极
致然后始可谓之教诲才不如此便与绝而不教者
无异此极害理非圣人教人之法也且著此一句非
惟有害上文之意觉得下文意思亦成躐等气象不
佳试思之若但改云不骤而语之以上是乃所以渐
而进之使其切问近思而自得之也则上下文意接
语而但弃绝以警之也今曰是亦教诲之也则似教
人者不问其人品之高下必尽告以性与天道之极
致然后始可谓之教诲才不如此便与绝而不教者
无异此极害理非圣人教人之法也且著此一句非
惟有害上文之意觉得下文意思亦成躐等气象不
佳试思之若但改云不骤而语之以上是乃所以渐
而进之使其切问近思而自得之也则上下文意接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704-0281c.png
续贯通而气象无病矣此于撰集注已依此文写入
矣
窃比于我老彭
孔子贤于尧舜非老彭之所及人皆知之自不须说
但其谦退不居而反自比焉且其辞气极于逊让而
又出于诚实如此此其所以为盛德之至也为之说
者正当于此发其深微之意使学者反复?玩识得
圣人气象而因以消其虚骄傲诞之习乃为有力
矣
窃比于我老彭
孔子贤于尧舜非老彭之所及人皆知之自不须说
但其谦退不居而反自比焉且其辞气极于逊让而
又出于诚实如此此其所以为盛德之至也为之说
者正当于此发其深微之意使学者反复?玩识得
圣人气象而因以消其虚骄傲诞之习乃为有力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704-0281d.png
游于艺
艺虽末节然亦事理之当然莫不各有自然之则焉
曰游于艺者特欲其随事应物各不悖于其理而已
不悖于理则吾之德性固得其养然初非期于为是
以养之也又按张子曰艺者日为之分义也详味此
句便见得艺是合有之物非必以其可养德而后游
之也
子行三军则谁与
艺虽末节然亦事理之当然莫不各有自然之则焉
曰游于艺者特欲其随事应物各不悖于其理而已
不悖于理则吾之德性固得其养然初非期于为是
以养之也又按张子曰艺者日为之分义也详味此
句便见得艺是合有之物非必以其可养德而后游
之也
子行三军则谁与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704-0282a.png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本为行三军而发故就行三军
上观之尤见精密盖圣人之言虽曰无所不通而即
事即物毫釐之间又自有不可易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详此文意但谓君子之所贵乎道者有此三事动容
貌而必中礼也正颜色而非色庄也出辞气而能合
理也盖必平日庄敬诚实涵养有素方能如此若其
不然则动容貌而不能远暴慢矣正颜色而不能近
上观之尤见精密盖圣人之言虽曰无所不通而即
事即物毫釐之间又自有不可易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详此文意但谓君子之所贵乎道者有此三事动容
貌而必中礼也正颜色而非色庄也出辞气而能合
理也盖必平日庄敬诚实涵养有素方能如此若其
不然则动容貌而不能远暴慢矣正颜色而不能近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704-0282b.png
信矣出辞气而不能远鄙倍矣文势如此极为顺便
又其用功在于平日积累深厚而其效验乃见于此
意味尤觉深长明道尹氏说盖如此推谢氏之说以
动正出为下功处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圣人固无意必然亦谓无私意期必之心耳若其救
时及物之意皇皇不舍岂可谓无意于行之哉至于
舍之而藏则虽非其所欲谓舍之而犹无意于藏则
又其用功在于平日积累深厚而其效验乃见于此
意味尤觉深长明道尹氏说盖如此推谢氏之说以
动正出为下功处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圣人固无意必然亦谓无私意期必之心耳若其救
时及物之意皇皇不舍岂可谓无意于行之哉至于
舍之而藏则虽非其所欲谓舍之而犹无意于藏则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704-0282c.png
亦过矣若果如此则是孔颜之心漠然无意于应物
推而行之曳而后往如佛老之为也圣人与异端不
同处正在于此不可不察也程子于此但言用舍无
与于已行藏安于所遇者也详味其言中正微密不
为矫激过高之说而语意卓然自不可及其所由来
者远矣程子又云乐行忧违忧与乐皆道也非己之
私也与此相似亦可玩味
点尔何如
推而行之曳而后往如佛老之为也圣人与异端不
同处正在于此不可不察也程子于此但言用舍无
与于已行藏安于所遇者也详味其言中正微密不
为矫激过高之说而语意卓然自不可及其所由来
者远矣程子又云乐行忧违忧与乐皆道也非己之
私也与此相似亦可玩味
点尔何如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704-0282d.png
来教此论甚高然反复玩之且如所谓曾子非有乐
乎此也盖以见夫无不得其乐之意耳只此一句便
自有两重病痛夫谓曾子非有乐乎此此本于明道
先生箪瓢陋巷非有可乐之说也然颜曾之乐虽同
而所从言之则异不可不察也盖箪瓢陋巷实非可
乐之事颜子不幸遭之而能不以人之所忧改其乐
耳若其所乐则固在夫箪瓢陋巷之外也故学者欲
求颜子之乐而即其事以求之则其有没世而不可
乎此也盖以见夫无不得其乐之意耳只此一句便
自有两重病痛夫谓曾子非有乐乎此此本于明道
先生箪瓢陋巷非有可乐之说也然颜曾之乐虽同
而所从言之则异不可不察也盖箪瓢陋巷实非可
乐之事颜子不幸遭之而能不以人之所忧改其乐
耳若其所乐则固在夫箪瓢陋巷之外也故学者欲
求颜子之乐而即其事以求之则其有没世而不可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704-0283a.png
得者此明道之说所以为有功也若夫曾晰言志乃
其中心之所愿而可乐之事也盖其见道分明无所
系累从容和说欲与万物各得其所之意莫不蔼然
见于词气之间明道所谓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
气象者正指此而言之也学者欲求曾晰之胸怀气
象舍此而求之则亦有没世而不可得者矣夫二子
之乐虽同而所从言则其异有如此者今乃以彼之
意为此之说岂不误哉且夫子之问欲知四子之所
其中心之所愿而可乐之事也盖其见道分明无所
系累从容和说欲与万物各得其所之意莫不蔼然
见于词气之间明道所谓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
气象者正指此而言之也学者欲求曾晰之胸怀气
象舍此而求之则亦有没世而不可得者矣夫二子
之乐虽同而所从言则其异有如此者今乃以彼之
意为此之说岂不误哉且夫子之问欲知四子之所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704-0283b.png
志也四子之对皆以其平日所志而言也今于曾晰
之言独谓其特以见夫无所不得其乐之意则是曾晰于
夫子之问独不言其平日之所志而临时信口撰成
数句无当之大者以誇其无所不乐之高也如此则
与禅家之拈槌竖佛指东盖西者何以异其不得罪
于圣人幸矣又何喟然见与之可望乎
志士仁人
志士仁人所以不求生以害仁者乃其心中自有打
之言独谓其特以见夫无所不得其乐之意则是曾晰于
夫子之问独不言其平日之所志而临时信口撰成
数句无当之大者以誇其无所不乐之高也如此则
与禅家之拈槌竖佛指东盖西者何以异其不得罪
于圣人幸矣又何喟然见与之可望乎
志士仁人
志士仁人所以不求生以害仁者乃其心中自有打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704-0283c.png
不过处不忍就彼以害此且非为恐亏其所以生者
而后杀身以成仁也所谓成仁者亦但以遂其良心
之所安而已非欲全其所以生而后为之也此解中
常有一种意思不以仁义忠孝为吾心之不能己者
而以为畏天命谨天职欲全其所以生者而后为之
则是本心之外别有一念计及此等利害重轻而后
为之也诚使真能舍生取义亦出于计较之私而无
悫实自尽之意矣大率全所以生等说自他人旁观
而后杀身以成仁也所谓成仁者亦但以遂其良心
之所安而已非欲全其所以生而后为之也此解中
常有一种意思不以仁义忠孝为吾心之不能己者
而以为畏天命谨天职欲全其所以生者而后为之
则是本心之外别有一念计及此等利害重轻而后
为之也诚使真能舍生取义亦出于计较之私而无
悫实自尽之意矣大率全所以生等说自他人旁观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704-0283d.png
者言之以为我能如此则可若挟是心以为善则已
不妥帖况自言之岂不益可笑乎吕览所载直躬證
父一事而载取名事正类此尔
子夏之门人
详本文之意正谓君子之道本末一致岂有以为先
而传之岂有以为后而倦教者但学者地位高下不
同如草木之小大自有区别故其为教不得不殊耳
初无大小之分而生意皆足本末虽殊而道无不存
不妥帖况自言之岂不益可笑乎吕览所载直躬證
父一事而载取名事正类此尔
子夏之门人
详本文之意正谓君子之道本末一致岂有以为先
而传之岂有以为后而倦教者但学者地位高下不
同如草木之小大自有区别故其为教不得不殊耳
初无大小之分而生意皆足本末虽殊而道无不存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704-0284a.png
之意焉可诬也苏氏得之有始有卒尹氏得之此章
文义如此而已但近年以来为诸先生发明本末一
致之理而不甚解其文义故失其指归然考之程书
明道尝言先传后倦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近者小
者而后教以远者大者非是先传以近小而后不教
以远大也此解最为得之然以其言缓而无奇故读
者忽之而不深考耳
文义如此而已但近年以来为诸先生发明本末一
致之理而不甚解其文义故失其指归然考之程书
明道尝言先传后倦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近者小
者而后教以远者大者非是先传以近小而后不教
以远大也此解最为得之然以其言缓而无奇故读
者忽之而不深考耳
经济文衡 后集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704-0284b.png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