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704-026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九
             宋 滕珙 撰
 礼记类
  礼记序说
 大全文
   此段谓古者皆以礼为践履之实功不待简策
   而后行其后礼废始论著以传于世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704-0262d.png
某闻之学者博学乎先王六艺之文诵焉以识其辞讲
焉以通其意而无以约之则非学也故曰博学而详说
之将以反说约也何谓约礼是已礼者履也谓昔之诵
而说者至是可践而履也故夫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
之以礼颜子之称夫子亦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礼之
为义不其大哉然古礼非必有经盖先王之世上自朝
廷下达闾巷其仪品有章动作有节所谓礼之实者皆
践而履之矣故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704-0263a.png
则岂必简策而后传哉其后礼废儒者惜之乃始论著
为书以传于世今礼记四十九篇则其遗说己学而求
所以约之者不可以莫之习也今柯君直学将为诸君
诵其说而讲明之诸君其听之毋忽
  论乐记动静欲说
 大全文
   此段谓人性生而静感于物而动则情诱于外
   物而善恶于是乎分矣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704-0263b.png
乐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何
也曰此言性情之妙人之所生而有者也盖人受天地
之中以生其未感也纯粹至善万理具焉所谓性也然
人有是性则即有是形有是形则即有是心而不能无
感于物感于物而动则性之欲者出焉而善恶于是乎
分矣性之欲即所谓情也又曰物至而知知而后好恶
形焉何也曰上言性情之别此指情之动处为言而性
在其中也物至而知知之者心之感也好之恶之者情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704-0263c.png
也形焉者其动也所以好恶而有自然之节者性也好
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何也曰此
言情之所以流而性之所以失也情之好恶本有自然
之节惟其不自知觉无所涵养而大本不立是以天则
不明于内外物又从而诱之此所以流滥放逸而不自
知也苟能于此觉其所以然者而反躬以求之则其流
也庶乎其可制矣不能如是而惟情是徇则人欲炽盛
而天理灭息尚何难之有哉此一节正天理人欲之机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704-0263d.png
间不容息处惟其反躬自省念念不忘则天理益明存
养自固而外诱不能夺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
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
穷人欲何也曰上言情之所以流此以其流之甚而不
反者言之也好恶之节天之所以与我也而至于无节
宰制万物人之所以为贵也而反化于物焉天理惟恐
其存之不至也而反灭之人欲惟恐其制之不力也而
反穷之则人之所以为人者至是尽矣然天理秉彝终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704-0264a.png
非可殄灭者虽化物穷欲至于此极苟能反躬以求天
理之本然者则初未尝灭也但染习之深难觉而易昩
难反而易流非厉知耻之勇而致百倍之功则不足以
复其初尔
  论礼运五帝三代之说
 答吕伯恭
   此段谓记中以二帝三王为有二道分裂太甚
   似亦有病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704-0264b.png
礼运以五帝之世为大道之行三代以下为小康之世
亦略有些意思此必粗有来历而传者附益失其正意
耳如程子论尧舜事业非圣人不能三王之事大贤可
为也恐亦微有此意但记中分裂太甚几以二帝三王
为有二道此则有病耳胡公援引太深诚似未察也
 周礼类
  论周礼三德之说
 大全文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704-0264c.png
   此段谓周之教人三德三行不可偏废
或问师氏之官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
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何也曰至德云
者诚意正心端本清原之事道则天人性命之理事物
当然之则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术也敏德云者强
志力行畜德广业之事行则理之所当为日可见之迹
也孝德云者尊祖爱亲不忘其所由生之事知逆恶则
以得于己者笃实深固有以真知彼之逆恶而自不忍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704-0264d.png
为者也(至德以为道本明道先生以之敏德以为行本/司马温公以之孝德以知逆恶则赵无愧徐仲)
(车之徒/是也)凡此三者虽曰各以其材品之高下资质之所
宜而教之然亦未有专务其一而可以为成人者也是
以列而言之以见其相须为用而不可偏废之意盖不
知至德则敏德者散漫无统固不免乎笃学力行而不
知道之讥然不务敏德而一于至则无以广业而有空
虚之弊不知敏德则孝德者仅为匹夫之行而不足以
通于神明然不务孝德而一于敏则又无以立本而有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704-0265a.png
悖德之累是以兼陈备举而无所遗此先王之教所以
本末相资精粗兼尽而不倚于一偏也其又曰教三行
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
事师长何也曰德也者得于心而无所勉者也行则所
行之法而已盖不本之以其德则无所自得而行不能
以自脩不实之以其行则无所持循而德不能以自进
是以既教之以三德而必以三行继之则虽其至末至
粗亦无不尽而德之脩也不自觉矣然是三者似皆孝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704-0265b.png
德之行而已至于至德敏德则无与焉盖二者之行本
无常师必恊于一然后有以独见而自得之固非教者
所得而预言也唯孝德则其事为可指故又推其类而
兼为友顺之目以详教之以为学者虽或未得于心而
事亦可得而勉使其行之不已而得于心焉则进乎德
而无待于勉矣况其又能即是而充之以周于事而溯
其原则孰谓至德敏德之不可至哉或曰三德之教大
学之学也三行之教小学之学也乡三物之为教也亦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704-0265c.png
然而已详
  论周礼冢官之职
 答潘恭叔
   此段谓冢宰兼领膳服嫔御此最是设官之深
   意
周礼恐五峰之论太偏只如冢宰一官兼领王之膳服
嫔御此最是设官者之深意盖天下之事无重于此而
胡氏乃痛诋之以为周公不当治成王燕私之事其误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704-0265d.png
甚矣胡氏大纪所论井田之属亦多出臆断不及注疏
之精密常恨不曾得见薛陈诸人不知其说又如何也
 又按李方子录云周礼一书好看广大精密周家法
 度在里但未敢令初学看
 春秋类
  论春秋正朔
 与南轩书(己丑四月一日/)
   此段谓古史皆不著时孔子作春秋然后以时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8a 页 WYG0704-0266a.png
   加正月之上以明上奉天时下正王朔之义伊
   川刘质夫之意亦是如此
春秋正朔事比以书考之凡书月皆不著时疑古史记
事例只如此至孔子作春秋然后以天时加正月以明
上奉天时下正王朔之义而加春于建子之月则行夏
时之意亦在其中观伊川先生刘质夫之意似是如此
但春秋两字乃鲁史之旧名又似有所未通幸更与晦
叔订之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8b 页 WYG0704-0266b.png
  论伊川春秋之传
 答韩无咎
   此段谓传为按经为断以传考经之事迹以经
   别传之真伪
和靖两书昔尝见之其谨于传疑之意则是而遂欲禁
绝学者使不复观则恐过矣如以春秋改用夏时为无
此说以传为案经为断为背于理则疑其考之未精或
未尽闻他人所闻而欲一以己所闻者槩之之失也春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9a 页 WYG0704-0266c.png
秋传乃伊川所自著其词有曰周正月非春也假天时
以立义耳若果无改用夏时之意则此说复何谓乎况
序文所引论语之言尤为明白不可谓初未尝有意也
又门人所记有答黄聱隅之语谓以传考经之事迹以
经别传之真伪者盖见于两家之书是亦犹所谓传为
案经为断之意而岂三人所记不期而皆误乎推此两
条则凡和靖所谓非先生语者恐特他人闻之而和靖
亦未闻耳今疑信未及而不复思绎遽以一偏之说尽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9b 页 WYG0704-0266d.png
废众人所传之书似不若尽存其说而深思熟讲以考
其真伪得失之为善也况明道行状云其辨析精微稍
见于世者学者之所传耳观此则伊川之意亦非全不
令学者看语录在人自著眼看耳如论语之书亦是七
十子之门人纂录成书今未有以为非孔子自作而弃
不读者
  论小国自贬其爵之义
 答程可久(迥/)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0704-0267a.png
   此段专以程言为最得春秋小国之情
春秋列目拜贶甚厚其间议论小国自贬其爵以从杀
礼最为得其情者顷年每疑胡氏滕子朝桓之说非春
秋恶恶短之义今已释然盖后来郑大夫亦有郑伯男
也而使从诸侯之赋之说则当时诸侯之愿自贬者固
多但霸主必以此礼责之故有不得而自遂尔然其他
尚有欲请教者便遽未暇大抵此经简奥立说虽易而
贯通为难以故平日不敢措意其间假以数年未知其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0704-0267b.png
可学否尔
  论春秋先后之学
 答魏元履
   此段谓春秋乃学者最后一段事若先看论语
   则馀经可迎刃而解
欲为春秋学甚善但前辈以为此乃学者最后一段事
盖自非理明义精则止是较得失考同异心绪转离与
读史传摭故实无以异况如老兄心中本闹恐非所以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0704-0267c.png
矫失而趋中也愚意以为不若只看论语用年岁工夫
却看證候浅深别作道理然但论语中看得有味馀经
亦迎刅而解矣圣人之言平易中有精深处不可穿凿
求速成又不可苟且闲看过直须是置心平淡悫实之
地玩味探索而虚恬省事以养之迟久不懈当自觉其
益切不可轻易急迫之心求旦暮之功又不可因循偷
惰虚度光阴也语录中一两段说此事处别纸上呈可
见此非臆说亦见春秋之未易学也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0704-0267d.png
  论春秋讲贯之旨
 答黄仁卿(东/)
   此段谓看春秋当随事观理反复涵泳方有意
   味
所示春秋大旨甚善此经固当以类例相通然亦先须
随事观理反复涵泳令胸次开阔义理通贯方有意味
若便一向如此安排说杀正使在彼分上断得十分的
当却于自已分上都不见得个从容活络受用则何益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0704-0268a.png
于事耶大抵不论看书与日用功夫皆要放开心胸令
其平易广阔方可徐徐旋看道理浸灌培养切忌合下
便立己意把捉得太𦂳了即气象急迫田地狭隘无处
著功夫也此非独是读书法亦是仁卿分上变化气质
底道理也然看春秋外更诵论语及看近思录等书以
助其趣乃佳若只如此实恐枯燥难见功耳
 仪礼类
  论刋弟子职女诫传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0704-0268b.png
 答建守傅尚书
   此段谓弟子职女诫皆当以温公杂仪附其后
前日所禀弟子职温公杂仪谨纳上字已不小似可便
刋女诫本传中有一序恐可并刋此印行纸内上数幅
字数疏密须令作一样写乃佳仍乞早赐台旨当不日
而就也刻成之日当以弟子职女诫各为一帙而皆以
杂仪附其后盖男女之教虽殊此则当通知者使其流
行亦辅成世教之一事也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0704-0268c.png
  论脩正仪礼之书
 答李季章
   此段谓仪礼一书有助世教
累年欲脩仪礼一书釐析章句而附以传记近方了得
十许篇似颇可观其馀度亦岁前可了若得前此别无
魔障即自此之后便可块然兀坐以毕馀生不复有世
间念矣元来典礼淆讹处古人都已说了只是其书滚
作一片不成段落使人难看故人不曾看便为憸人舞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0704-0268d.png
文弄法迷国误朝若梳洗得此书头面出来令人易看
则此辈无所匿其奸矣于世亦非少助也
  论仪礼附记之义
 答潘恭叔
   此段谓礼记须与仪礼相参通作一书乃可观
仪礼附记似合只依德章本子盖免得拆碎记文本篇
如要逐段参照即于章末结云右第几章仪礼即云记
某第几篇章当附此(不必载其全文只如/此亦自便于检阅)礼记即云当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0704-0269a.png
附仪礼某篇第几章又如此大戴礼亦合收入可附仪
礼者附之不可者分入五类如管子弟子职篇亦合附
入曲礼类其他经传类书说礼文者并合编集别为一
书周礼即以祭礼宾客师田丧纪之属事别为门自为
一书如此即礼书大备但功力不少须得数人分手乃
可成耳
 分为五类先儒未有此说第一类皆上下大小通用
 之礼第二类即国家之大制度第三类乃礼乐之说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0704-0269b.png
 第四类皆论学之精语第五类论学之粗者也(大戴/礼亦)
 (可依此/分之)
 孝经类
  论孝经疑误之多
 大全文(淳熙丙午八月/)
   此段谓前辈读书精审疑皆可信
某旧见衡山胡侍郎论语说疑孝经引诗非经本文初
甚骇焉徐而察之始悟胡公之言为信而孝经之可疑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0704-0269c.png
者不但此也因以书质之沙随程可久丈程答书曰顷
见玉山汪端明亦以为此书多出后人傅会于是乃知
前辈读书精审其论固已及此又窃自幸有所因述而
得免于凿空妄言之罪也因欲掇取他书之言可发此
经之旨者别为外传(如冬温夏清昏定晨省之/类即附始于事亲之传)顾未敢

 孔丛子亦伪书而多用左氏语者但孝经相传已久
 盖出于汉初左氏未盛行之时不知何世何人为之
经济文衡 后集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0704-0269d.png
 也孔丛子叙事至东汉然其词气甚卑近亦非东汉
 人作所载孔臧兄弟往还书疏正类西京杂记中伪
 造汉人文章(西京杂记之缪匡衡传注/中颜氏已辨之可考)皆甚可笑所
 言不肯为三公等事以前书考之亦无其实而通鉴
 皆误信之其他此类不一欲作一书论之而未暇也
 姑记于此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