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张子语录上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
 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贡曾闻夫子言性
 与天道但子贡自不晓故曰不可得而闻也
 若夫子之文章则子贡自晓圣人语动皆示
 人以道但人不求耳
不可使知之以其愚无如之何不能使知之耳
 圣人设学校以教育之岂不欲使知善道其
 不知愚也后世以为民使由之而不使知之
 则其待圣人也浅
卷首 第 1b 页
上智下愚不移充其德性则为上智安于见闻
 则为下愚不移者安于所执而不移也
母固者不变于后母必者不变于前母四者则
 心虚虚者止善之夲也若实则无由纳善矣
先之劳之身先之必劳之爱之能勿劳乎爱之
 则已须勤劳以求其养之之道
子贡谓夫子所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既云
夫子之言则是居常语之矣圣门学者以仁
 为已任不以苟知为得必以了悟为闻因有
是说明贤思之
卷首 第 2a 页
生知有小大之殊如贤不肖莫不有文武之道
 也忠信如丘生知也克念作圣学知也仲尼
 谓我非生知岂学而知之者欤以其尽学之
奥同生知之归此其所以过尧舜之远也
舜好问仲尼每事问德同矣学亦同否
仲尼发愤而化至于圣耶抑每有悟而忘食(一作/饥)
 遗老耶
仁者寿安静而久长寿之象也
信近于义犹言言近于义则信可复也复践也
仲尼自志学至老德进何晚窃意仲尼自志学
卷首 第 2b 页
固巳明道其立固巳成性就上益进盖由天
 之不巳为天巳定而所以为天不穷如有成
 性则止则舜何必孜孜仲尼何必不知老之
 将至且叹其襄不复梦见周公由此观之学
 之进德可知矣
择不处仁焉得智是择善也孔子所择亦不过
 乎(仁/然)而仁也又有守得处在求之
舜非致曲而至于圣人何以以孝闻曰不幸舜
 之父母异于人之父母故以孝著也
夫子之门父子共学而贤者点与参也点好学
卷首 第 3a 页
乐道
禹吾无间然无间隙也故其下所举之事皆善
 也圣人犹看之无隙众人则可知
颜子问为邦(云云)三代之文章颜渊固皆知之
故于其所知而去取之曰行夏之时乘啇之
辂服周之冕又曰放郑声远佞人此则法外
意如道千乘之国之意不与巳举行者故事
 相干郑声佞人最为治之害亦人之所难
论语问同而荅异者至多或因人才性或观人
 之所问意思言语及所居之位
卷首 第 3b 页
诵诗三百止亦奚以为诵诗虽多若不心解而
 行之虽授之以政则不达使于四方言语亦
 不能如此则虽诵之多奚以为
大武可以为也尽见武王之事便可为看了武
特地知虞舜舜之时又好德性又备礼文又

文而静孔子言弗可及也更不说可知
揖逊而升下或以为绝句谓揖逊而升降也及
 以射礼不胜者亦饮之堂上故不言下而饮
非也升而逊可也下而逊无此理也礼文虽
卷首 第 4a 页
 不说下而饮不胜者自下而请饮胜者又不
 可(饮/之)于下故升饮也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止)试矣言于人之毁誉
 谁为毁谁为誉若有所来誉者则我将有所
 试矣不言试所毁此义正与采苓问人之为
言者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惟下言
 人之为言胡得焉亦不考其舍旃之言独于
 人之为言者考其实仲尼未尝见毁人其于
 弟子有所进退者止是言其实耳
圣之时当其可之谓时取时中也可以行可以
卷首 第 4b 页
 止此出处之时也至于言语动作皆有时也
颜孟有无优劣同异
颜子用舍与圣人同孟子辨伯夷伊尹而愿学
 孔子较其趋固无异矣考孟子之言其出处
 固巳立于无过之地颜子于仁三月不违于
 过不贰如有望而未至者由不幸短命故欤
时雨化之春诵夏弦又言当其可之谓时成德
 因人之有心当成说之如好货好勇因为其
 说以教之私淑艾大人正已而物正
形色如生色也睟然见于面(云云)
卷首 第 5a 页
舜三十而徵庸是有闻于朝也成圣之速自古
 无如舜也舜为仁之大端也
学者至于与孟子之心同然后能尽其义而不
 疑
告子不动心必未有以取材也
必有事焉四字更求之
四词以溢侈偏妄四字推之
贤人当为天下知圣人尚受命虽不受知不受
 命然为圣为贤乃吾性分当勉耳
事实到如此则更何须言天何言哉
卷首 第 5b 页
成德者如孟子语宋牼之言是也本有是善意
 因而成之荅问者必问而后荅也
古之人亦有仕而不受禄者仕者未尝遽受其
 禄以观可否在上者亦不欲便臣使之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不为不为不义也不
 为不义则可以为义
孟子于圣人犹是粗者
以善服人者要得以善胜人也然其术未至者
 又乌能服人以善养之者凡教之养之皆养
 人也
卷首 第 6a 页
夷子谓爱无差等非也谓施由亲始则施爱固
 由亲始矣孟子之说辟其无差等也无差等
 即夷子之二本也彼有取焉耳谓赤子匍匐
 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所取者在此
存心养性以事天尽人道则可以事天
忘势之人不资其力而利其有则能忘人之势
若资仰其富贵而欲有所取则不能忘人之
 势五人者能忘献子之家也不能忘献子之
 家则为所轻献子亦不肯与之为友矣
尽天之物且未须道穷理只是人寻常据所闻
卷首 第 6b 页
有拘管局杀心便以此为心如此则耳目安
能尽天下之物尽耳目之才如是而巳须知
耳目外更有物尽得物方去穷理尽心了性
 又大于心方知得性便未说尽性须有次叙
 便去知得性性即天也
富贵者贫贱(者/皆)命也今有人均为勤苦有富贵
 者有终身穷饿者其富贵者只是幸会也求
 而有不得则是求无益于得也道义则不可
 言命是求在我者也
贤者在尧舜之世亦有不得遇者否亦有甚不
卷首 第 7a 页
 幸者亦有命也临时却智之于贤者则不获
 知也
学者须要识所恶
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
 性
不常者与常者处则十事必十次怒为他常是
 过九次未怒巳是大段包忍十次则须怒
观虞书礼大乐备然则礼乐之盛直自虞以来
 古者虽有崩坏之时然不直至于泯绝天下
 或得之于此国或得之于彼国互相见也
卷首 第 7b 页
假令宫县虽钟鼓四面同设其四隅必别各有

人有阴疾者先雨必有验斯可候雨此动乎四
体也
天地之道可以一言而尽也凡言是皆能尽天
地但不得其理至如可欲皆可以至圣神但
 不尝得圣神滋味天地之道以术知者却是

又有人语怪为人所难理不胜则就上更说将
去是质疑事如此则过益过非可遂非也
卷首 第 8a 页
祭用分至启闭取其阴阳往来又得其气之中
 又贵时之均也
大凡礼不可大段骇俗不知者以为怪且难之
甚者至于怒之疾之故礼亦当有渐于不可
 知者少行之巳为多矣但不出户庭亲行之
 可也母强其人为之已德性充实人自化矣
 正已而物正也
食则遇毒不悟凡食不义便是遇毒
其出处则出而足以利天下亦可出为免死之
 仕亦可出
卷首 第 8b 页
今人过忧盗贼祸难妄动避之多致自伤者又
 祸未必然而自祸者此恶溺而投河之类也
古之衣服器皿之类必要知者以其作之者
古人道古物故尽物之象然后经义可说也无
 證不言
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何所感
若以闻见为心则止是感得所闻见亦有不闻
 不见自然静生感者亦缘自昔闻见无有勿
事空感者
闻见不足以尽物然又须要他耳目不得则是
卷首 第 9a 页
木石要他便合得内外之道若不闻不见又
 何验
订顽之作只为学者而言是所以订顽天地更
分甚父母只欲学者忠于天道若语道则不
 须如是言
理不在人皆在物人但物中之一物耳如此观
 之方均故人有见一物而悟者有终身而悟
 之者
以巳孝友施于有政之人是亦已为政之道如
 以温良恭俭逊化于国君犹国君重信之是
卷首 第 9b 页
 以温良恭俭逊施于有政也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言泰山之神不歆享也
路鼓鼓鬼享必在北近堂天子五门路正在北
 路大也路门路寝皆特大路鼓之名恐由此
 得之
击石拊石独击谓之击若编磬则声有高下击
 之不齐故谓之拊今谓之拊响然也琴瑟亦
 谓之拊以其声不同也
物怪众见之即是理也神也偏见之者非病即
伪岂有有一物有不见者有见者偏见者即
卷首 第 10a 页
 病也人心病则耳目亦病今日月之明神也
 谁有不见者又如殒石于宋是昔无今有分
 明在地上皆见之此是理也
人言不信怪须是于实事上不信又晓其理方
 是了当苟不然者才劫之不测又早是信也
质疑非遁辞之比也遁辞者无情只是他自信
 元无所执守见人说有已即说无反入于太
 无见人说无巳则说有反入于至下或太高
 或太下只在外面走元不曾入中道此释老
 之类故遁辞者本无情自信如此而巳若质
卷首 第 10b 页
疑者则有情实遂其非也
凡言自信与不动心同亦有差等告子不动心
 孟子亦不动心勇亦然
孔子所不语怪者只谓人难信所以不语也
十诗之作信知不济事然不敢决道不济事若
 孔子于石门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然且为之
者何也仁术也如周礼救日之弓救月之矢
岂不知无益于救但不可坐视其薄蚀而不
救意不安也救之不过失数矢而巳故此诗
 但可免不言之失今同者固不言不同者又
卷首 第 11a 页
 一向不言不言且多故识言之亦使知不同
 者不徒闲过而巳极只是有一不同耳
礼但去其不可者其他取力能为之者
寒食周礼禁火惟季春最严以其大火心星高
 其时禁之以防其太盛野人乡里尤甚既禁
 火须为数日粮既有食因重其祭祀十月一
 展墓亦可用以其草木初生初死
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是也圣人
 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则非也圣人岂有不
 仁所患者不患也天地则何意于仁鼓舞万
卷首 第 11b 页
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圣人则仁此其为能洪
道也
人则可以管摄于道道则管摄人此人能洪道
非道洪人也人则可以推洪于道道则何情
岂能洪人也
勿谓小儿无记性隔日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
 者必自婴孩始鞠之使得所养令其和气乃
 至长性美教之便示以好恶有常至如不欲
 犬之上堂则时其上堂而扑之若或不常既
 挞其上堂又食之于堂则使孰适从虽曰挞
卷首 第 12a 页
而求不升堂不可得也是施之妄庄生有言
养虎者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有)杀之之怒不
敢以全物与之为其有决之之怒养异类尚
尔况于人乎故养正者圣人也
人言四月一日为麦受胎殆不知受胎也久矣
 草木之实自其初结时巳受胎也
教之而不受则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
 不纳也今石田虽水润之不纳其乾可立而
 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庄子谓内无受者不入
 外无正者不行
卷首 第 12b 页
知之为用甚大若知则以下来都了只为知包
着心性识知者一如心性之关辖然也今学
 者正惟知心性识不知如何安可言知知及
 仁守只是心到处便谓之知守者守其所知
 知有所极而人知则有限故所谓知及只言
 心到处
狎大人大人宽容有德度者以其有德度容人
 故狎狎侮之也侮圣人之言圣人之言直是
 可畏少犯之便有君子小人之别
张子语录上
卷首 第 13a 页
张子语录中
温良恭俭逊何以尽夫子之德人只为少他名
 道德之字不推广见得小温良恭俭逊圣人
 惟恐不能尽此五德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巳
 圣人惟忧不能尽忠恕圣人岂敢自谓尽忠
 恕也所求乎君子之道四是实未能道何尝
 有尽圣人人也人则有限是诚不能尽道也
 圣人之心则直欲尽道事则安能得尽如博
 施济众尧舜实病诸尧舜之心其施直欲至
 于无穷方为博施言朔南暨声教西被于流
卷首 第 13b 页
沙是犹有限此外更有去处亦未可以言众
然安得若是修巳以安百姓是亦尧舜实病
之欲得人人如已然安得如此
某比来所得义理尽弥久而不能变必是屡中
于其间只是昔日所难今日所易昔日见得
 心烦今日见得心约到近上更约必是精处
尤更约也(尤一/作必)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于礼庶人之礼至略
直是不责之难责也盖财不足用智不能及
若学者则不在此限为已之所得所(一作/为)行己
卷首 第 14a 页
之所识也某以为先进之说只是行巳之志
不愿乎其外诚尽而止若孔子必要行大夫
之祭当其退时直是不可为也故须为野人
无奈何又不可不为故以礼乐为急刑不上
大夫虽在礼有之然而是刑不上大夫官有
士师而巳
有虞氏止以其身而得天下自庶人言尧舜只
是纳于大麓元不曾有封大麓如后世尚书
之任夏后氏谓以君而得天下商人周人谓
以众而得天下以君者止以其君之身以众
卷首 第 14b 页
者谓以其国之众有此分别各以其所以得
 天下名之
昔谓颜子不迁怒为以此加彼恐颜子未至此
地处之太高此则直是天神颜子未必能寂
然而感故后复以为不迁他人之怒于已不
贰过不贰已之过然则容有过但不贰也圣
人则无过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圣人取善颜子亦
在此术中然犹着心以取益比圣人差别圣
人则所见是益
卷首 第 15a 页
母意母常心也无常心无所倚也倚者有所偏
 而系着处也率性之谓道则无意也性何尝
有意无意乃天下之良心也圣人则直是无
意求斯良心也颜子之心直欲求为圣人学
者亦须无心故孔子教人绝四自始学至成
 圣皆须无此非是圣人独无此四者故言母
禁止之辞也所谓倚者如夷清惠和犹有倚
也夷惠亦未变其气然而不害成性者于其
 气上成性也清和为德亦圣人之节于圣人
 之道收得最近上直邻近圣人之德也圣人
卷首 第 15b 页
之清直如伯夷之清圣人之和直如下惠之
和但圣人不倚着于此只是临时应变用清
和取其宜若言圣人不清圣人焉有浊圣人
 不和圣人焉有恶
禹稷颜回易地皆然颜固可以为禹稷之事颜
子不伐善不施劳是禹稷之事也颜子勿用
者也颜子当禹稷之世禹稷当颜子之世处
与不处此则更观人临时志如何也虽同时
人出处有不同然当平世贤者自显夫子岂
有弃颜子而不用同室乡邻之别有责无责
卷首 第 16a 页
之异耳孔颜出处自异当乱世德性未成则
人亦尚未信苟出则妄动也孔子其时德望
天下巳信之矣
作者七人伏羲也神农也黄帝也尧也舜也禹
也汤也所谓作者上世未有作而作之者也
伏羲始服牛乘马者也神农始教民稼穑者
也黄帝始正名百物者也尧始推位者也舜
始封禅者也尧以德禹以功故别数之汤始
革命者也若谓武王为作则巳是述汤事也
若以伊尹为作则当数周公恐不肯以人臣
卷首 第 16b 页
 谓之作若孔子自数为作则自古以来实未
 有如孔子者然孔子巳是言述而不作也
果哉末之难矣言为言之果容易发言也无所
 难是易其言也彼之有心哉亦未必知音如
 此盖素知孔子德望故往来云耳(又作来/往言耳)
为命(云云)犹成人之为我为命则须是讨论修
 饰润色乃善取此众人之长方尽其善郑介
 于大国之间其时得以不屈辱特由为命之
 善也言此时未有能兼备此众善以为命者
 成人之义亦谓兼此众善可以为成人孟公
卷首 第 17a 页
绰赵魏虽大家然令不出家事不至大滕薛
 虽小国盖具国体有礼乐征伐之事其事亦
 大须才足以治之此评人品也
林放问礼之夲礼之夲所以制奢也凡礼皆所
 以致奢独丧则情异故特举之丧只为人易
 忘所以勉人之难孔子犹曰丧事不敢不勉
二十博学内而不出不敢遽为成人之事也三
 十博学无方犹智虑通达也
哀公问社于宰我言战栗孔子罪其穿凿也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若以不知为知则所知亦
卷首 第 17b 页
 不知也成事不说遂事不諌既往不咎此皆
 言其不可救且言有浅深事巳成何须说事
 巳遂不可复諌止既往何必咎之
近臣守和和平也和其心以备顾对不可徇其
喜怒好恶
红紫不以为亵服近身衣也以红紫为之不宜
 也非为以间色而贱之虽亵服不用也礼服
 非止用五色之正虽间色亦有为之者
宁武子其愚不可及也言非所取也无道则愚
 近于诈不可学也
卷首 第 18a 页
攻乎异端攻难辟之义也观孔子未尝攻异端
 也道不同谓之异端若孟子自有攻异端之
 事故时人以为好辨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小道道之小成者也若
 言必信行必果是也小人反中庸亦是也此
 类甚多小道非为恶但致远恐泥信果者亦
 谓士之次反中庸而无忌惮者自以为是然
 而非中庸所谓小道但道之小耳非直谓恶
笙镛以间谓东西镛磬间作也
乐言拊者大凡杂音谓之拊独者为击笙镛钟
卷首 第 18b 页
 磬皆可言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
所思所存益以坚莹
万物生死成坏均为有知
不碍于物而物亦不能碍
学者当须立人之性仁者人也当辨其人之所
 谓人学者学所以为人
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不尔皆为人之弊
 卒无所发明不得见圣人之奥
卷首 第 19a 页
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
义理有碍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权量宜而行义之精道之极者故非常人所及
 取名则近取材则难即道也不可妄分
多求新意以开昏蒙吾学不振非强有力者不
 能自奋足下信笃持谨何患不至正惟求(一作/来)
 自粹美得之最近
万物皆有理若不知穷理如梦过一生释氏便
 不穷理皆以为见病所致庄生尽能明理反
 至穷极亦以为梦故称孔子与颜渊语曰吾
卷首 第 19b 页
与尔皆梦也盖不知易之穷理也
有志于学者都更不论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
 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学者不能坚勇
学须以三年为期孔子曰期月可也三年有成
 大凡事如此亦是一时节期月是一岁之事
 举偏也至三年事大纲惯说学者又且须以
 自朝及昼至夜为三节积累功夫更有勤学
 则于时又以为恨
义理无形体要说则且说得去其行持则索人
 工夫故下学者所以鞭后而趋齐也
卷首 第 20a 页
人与动植之类巳是大分不齐于其类中又极
 有不齐某尝谓天下之物无两个有相似者
 虽则一件物亦有阴阳左右譬之人一身中
 两手为相似然而有左右一手之中五指而
 复有长短直至于毛发之类亦无有一相似
 至如同父母之兄弟不惟其心之不相似以
 至声音形状亦莫有同者以此见直无一同
 者
人一巳百人十巳千如此不至者犹难罪性语
 气可也同行报异犹难语命语遇可也气与
卷首 第 20b 页
 遇性与命切近矣犹未易言也
君子之道费而隐费日用隐不知也匹夫匹妇
 可以与知与行是人所常用故曰费及其至
 也虽圣人有所不知不能是隐也圣人若夷
 惠之徒亦未知君子之道若知君子之道亦
 不入于偏
望道而未之见望太平也
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言其
体也言其大则天下莫能载言其小则天下
莫能破此所以见其虚之大也
卷首 第 21a 页
凡观书不可以相类泥其义不尔则字字相梗
 当观其文势上下之意如充实之谓美与诗
 之言美轻重不同(近思作程语)
乡原徇欲而畏人其心乃穿窬之心也苟徇欲
 而不畏人乃明道耳遁辞乃乡原之辞也无
 执守故其辞妄
当自立说以明性不可以遗言附会解之若孟
 子言不成章不达及所性四体不言而喻此
 非孔子曾言而孟子言之此是心解也
世学不明千五百年大丞相言之于书吾辈治
卷首 第 21b 页
 之于巳圣人之言庶可期乎顾所忧谋之太
迫则心劳而不虚质之太烦则泥文而滋弊
此仆所以未置怀于学者也
凡可状皆有也凡象皆气也气之性本虚而神
 则神与性乃气所固有此鬼神体物而不可
遗也
志于道道者无穷志之而巳据于德据守也得
寸守寸得尺守尺依于仁者居仁也游于艺
藏脩息游
利利于民则可谓利利于身利于国皆非利也
卷首 第 22a 页
 利之言利犹言美之为美利诚难言不可以
 槩而言
乐山乐水言其成德之 仁者如山之安静智
者如水之不穷非谓仁智之必有所乐言其
性相类
诐淫邪遁之辞古语熟近诐辞徇难近于并耕
为我淫辞放侈近于兼爱齐物邪辞离正近
 于隘与不恭遁辞无守近于揣摩说难四者
 可以尽天下之狂言
孟子之言性情皆一也亦观其文势如何情未
卷首 第 22b 页
必为恶哀乐喜怒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不中
节则为恶
可欲之谓善凡世俗之所谓善事可欲者未尽
 可欲之理圣贤之所愿乃为可欲也若夷惠
 尚不愿言君子不由也清和亦可言善然圣
贤犹以为未足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释氏之说所以陷为小人者以其待天下万物
 之性为一犹告子生之谓性今之言性者污
漫无所执守所以临事不精学者先须立本
阴阳者天之气也(亦可/谓道)刚柔缓速人之气也(亦可/谓性)
卷首 第 23a 页
生成覆露天之道也(亦可/谓理)仁义礼智人之道
(亦可/谓性)损益盈虚天之理也(亦可/谓道)寿夭贵贱
 人之理也(亦可/谓命)天授于人则为命(亦可/谓性)人受
于天则为性(亦可/谓命)形得之备(不必/尽然)气得之偏
(不必/尽然)道得之同理得之异(亦可/互见)此非学造至
约不能区别故互相发明贵不碌碌也
大率玩心未熟可求之平易勿迂也若始求太
 深恐自兹愈远
子夏未尽反身处可更求之(题不动/心章)告子所止到
 己言所不及处孟子所止到己所难名处然
卷首 第 23b 页
 则告子所见所言与孟子所守所见可知矣
(同/上)不知命则大无信故命立而后心诚(题尽/心章)
 诚则实也太虚者天之实也万物取足于太
 虚人亦出于太虚太虚者心之实也
诚者虚中求出实
虚者仁之原忠恕者与仁俱生礼义者仁之用
敦厚虚静仁之本敬和接物仁之用
太虚者自然之道行之要在思故又曰思诚
虚心然后能尽心
虚则生仁仁在理以成之
卷首 第 24a 页
虚心则无外以为累
人生固有天道人之事在行不行则无诚不诚
 则无物故须行实事惟圣人践形为实之至
 得人之形可离非道也
与天同原谓之虚须事实故谓之实此叩其两
 端而竭焉更无去处
天地之道无非以至虚为实人须于虚中求出
 实圣人虚之至故择善自精心之不能虚由
 有物榛碍金铁有时而腐山岳有时而摧凡
 有形之物即易坏惟太虚处无动摇故为至
卷首 第 24b 页
 实诗云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
 无臭至矣
言虚者未论阴阳之道
静者善之本虚者静之本静犹对动虚则至一
气之苍苍目之所止也日月星辰象之著也当
 以心求天之虚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赤子
 之心今不可知也以其虚也
天地以虚为德至善者虚也虚者天地之祖天
地从虚中来
卷首 第 25a 页
张子语录下
中央土寄王之说于理非也大率五行之气分
 王四时土固多于四者然其运行之气则均
 同诸见金木水火皆分主四时独不见土之
 所主是以有寄王之说然于中央在季夏之
 末者且以易言之八卦之作坤在西南西南
 致养之地在离兑之间离兑即金火也是以
 在季夏之末
五纬五行之精气也所以知者以天之星辰独
 此五星动以色言之又有验以心取之亦有
卷首 第 25b 页
 此理
谓五帝皆黄帝子孙于理亦无黄帝以上岂无
 帝王
大雩龙见而雩是也当以孟夏为百谷祈甘雨
 有水旱则别为雩
礼文参校是非去取不待己自了当盖礼者理
 也须是学穷理礼则所以行其义知理则能
 制礼然则礼出于理之后今在上者未能穷
 则在后者乌能尽今礼文残缺须是先求得
 礼之意然后观礼合此理者即是圣人之制
卷首 第 26a 页
不合者即是诸儒添入可以去取今学者所
 以宜先观礼者类聚一处他日得理以意参

八蜡以记四方八者先啬一也先啬是始治稼
者据易是神农也司稼是修此职者二也农
 三也邮表缀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
 也百种八也百种百谷之种祭之以民食之
 重亦报其穑所成旧说以昆虫为百种昆虫
是为害者不当为百种或至此百种而祭之
或只祭穑而巳此蜡是报成之祭故所祭甚
卷首 第 26b 页
 有重祭之者
知之于贤者知人之谓知贤者当能知人有于
 此而不受知于贤者知不施于贤者也晏婴
 之贤亦不知仲尼于仲尼犹吹毛直欲陷害
 孔子如归女乐之事
隐居以求其志求志欲尽道也问学求放心于
 其失而巳
时雨化之者如春诵夏弦亦是时反而教之亦
 是时当其可之谓言及而言亦是时言及而
 言非谓荅问也亦有不待问而告之当其可
卷首 第 27a 页
 告而告之也如天之雨岂待望而后雨但时
 可雨而雨
私淑艾者自修使人观巳以化也如颜子大率
 私艾也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
 实若虚但修此以教人颜子尝以己德未成
 而不用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故也至于圣人
 神道设教正巳而物正皆是私淑艾作于此
 化于彼如祭祀之类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但非时中者皆是也大率
时措之宜者即时中也时中非易得谓非时
卷首 第 27b 页
 中而行礼义为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又不可
 一槩如此如孔子丧出母子思不丧出母不
 可以子思为非也又如制礼者小功不税使
 曾子制礼又不知如何以此不可易言时中
 之宜甚大须精义入神始得观其会通行其
 典礼此方是真义理也行其典礼而不达会
 通则有非时中者矣今学者则须是执礼盖
 礼亦是自会通制之者然言不足以尽天下
 之事守礼亦未为失但大人见之则为非礼
 非义不时中也君子要多识前言往行以畜
卷首 第 28a 页
 其德者以其看前言往行熟则自能比物丑
 类亦能见得时中
礼亦有不须变者如天叙天秩之类时中者不
 谓此
时中之义甚大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蒙何以有
 亨以九二之亨行蒙者之时中此所以蒙得
 亨也蒙无遽亨之理以九二循循行时中之
 亨也蒙卦之义主者全在九二彖之所论皆
 二之义教者但只看蒙者时之所及则导之
 是以亨行时中也此时也正所谓如时雨化
卷首 第 28b 页
 之若既引之中道而不使之通教者之过也
当时而引之使不失其正此教者之功也蒙
 以养正圣功也是养其蒙以正圣人之功也
孟子言水之有夲无夲者况学者有所止也大
 学之道在止于至善此是有本也思天下之
善无不自此始然后定止于此发源立本乐
 正子有本者也日月而为至焉是亦有本者
 也声闻过情是无本而有声闻者也向后伪
 迹俱辨则都无也
明庶物察人伦庶物庶事也明庶物须要旁用
卷首 第 29a 页
人伦道之大原也明察之言不甚异明庶物
察人伦皆穷理也既知明理但知顺理而行
而未尝以为有意仁义仁义之名但人名其
 行耳如天春夏秋冬何尝有此名亦人名之
 尔
某比年所思虑事渐不可易动岁年间只得变
 得些文字亦未可谓辞有巧拙其实是有过
 若果是达者其言自然别宽而约没病痛有
 不是到了是不知知一物则说得子细必实
 圣人之道以言者尚其辞辞不容易只为到
卷首 第 29b 页
 其间知得详然后言得不错譬之到长安极
 有知长安子细者然某近来思虑义理大率
 亿度屡中可用既是亿度屡中可用则可以
 大受某唱此绝学亦辄欲成一次第但患学
 者寡少故贪于学者今之学者大率为应举
 坏之入仕则事官业无暇及此由此观之则
 吕范过人远矣吕与叔资美但向学差缓惜
 乎求思也求思虽似𥚹隘然𥚹不害于明𥚹
 何以不害于明𥚹是气也明者所学也明何
 以谓之学明者言所见也大凡宽𥚹者是所
卷首 第 30a 页
 禀之气也气者自万物散殊时各有所得之
 气习者自胎胞中以至于婴孩时皆是习也
 及其长而有所立自所学者方谓之学性则
 分明在外故曰气其一物尔气者在性习之
 间性犹有气之恶者为病气又有习以害之
 此所以要鞭后至于齐强学以胜其气习其
 间则更有缓急精粗则是人之性则同气则
 天理无两物一般是以不同孔子曰性相近
 也习相远也性则宽𥚹昏明名不得是性莫
 不同也至于习之异斯远矣虽则气之禀𥚹
卷首 第 30b 页
 者未至于成性时则暂或有暴发然而所学
 则却是正当其如此(其一/作不)则渐宽容苟志于
 学则可以胜其气与习此所以𥚹不害于明
 也须知自诚明与明诚者有异自诚明者先
 尽性以至于穷理也谓先自其性理会来以
 至穷理自明诚者先穷理以至于尽性也谓
 先从学问(理/会)以推达于天性也某自是以仲
 尼为学而知者某今亦窃希于明诚所以勉
 勉安于不退孔子称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
 也未见其止也苟惟未止则可以窃冀一成
卷首 第 31a 页
 就自明诚者须是要穷理穷理即是学也所
 观所求皆学也长而学固所谓之学其幼时
 岂可不谓之学直自在胞胎保母之教已虽
 不知谓之学然人作之而巳变以化于其教
 则岂可不谓之学学与教皆学也惟其受教
 即是学也只是长而学庸有不待教习便谓
 之学只习有善恶(只一/作但)某所以使学者先学礼
 者只为学礼则便除去了世俗一副当习熟缠
 绕譬之延蔓之物解缠绕即上去上去即是
 理明矣又何求苟能除去了一副当世习便
卷首 第 31b 页
自然脱洒也又学礼则可以守得定所谓长
而学谓之学者谓有所立自能知向学如孔
子十五而志于学是学也如谓有所成立则
十五以前庸有不志于学时(一本云如孔子/五十而学是学)
(也如谓有所成立则五/十以前庸有不至于学)若夫今学者所欲富
贵声誉博闻继承是志也某只为少小时不
学至今日勉强有太甚则反有害欲速不达
亦须待岁月至始得
音训虽真伪未可知然从之不害为经义理所
 主义则音使不动如地名名从中国号从主
卷首 第 32a 页
 人名者文字号称呼也
鸡鸣雏不能如时必老鸡乃能如时蚁斗必有
 大者将领之恐小者不知斗然风雨阴晦人
 尚不知早晚鸡则知之必气使之然如蚁之
 斗不知何缘而发
言不下带是不大声也人发声太高则直自内
出声小则在胸臆之间不下带者气自带以
 上也
汤征而未至怨者非言史之溢辞是实怨今郡
 县素困弊政亦望一良吏莫非至诚平居亦
卷首 第 32b 页
 不至甚有事当其时则倾望其上之来是其
 心若解倒悬也天下之望汤是实如父母愿
 耕愿出莫非实如此至如朋来而乐方讲道
义有朋来悦尽是实可乐也
武成取二三策言有取则是有不取也孟子只
 谓是知武王故不信漂杵之说知德斯知言
 故言使不动
纵心莫如梦梦见周公志也不见周公不踰矩
 也
问智愚之识殊疑于有性善恶之报差疑于有
卷首 第 33a 页
命荅曰性通极于无气其一物尔命禀同于
性遇乃适然尔
颜子知当至而至焉故见其进也不极善则不
 处焉故未见其止也知必至者如志于道致
 广大极高明此则尽远大所处则直是精约
 颜子方求而未得故未见其止也极善者须
 以中道方谓极善故大中谓之皇极盖过则
 便非善不及亦非善此极善是颜子所求也
 所以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高远处又要
 求精约处又要至颜子之分必是入神处又
卷首 第 33b 页
未能精义处又未至然颜子雅意则直要做
圣人学者须是学颜子发意便要至圣人犹
不得况便自谓不能雅意则然非宜见于议

性美而不好学者无之好学而性不美者有之
盖向善急便是性美也性不美则学得亦转
 了故孔子要好仁而恶不仁者只好仁则忽
 小者只恶不仁则免过而巳故好恶两端并
 进好仁则难遽见功恶不仁则有近效日见
 功若颜子是好仁而恶不仁者也云未见者
卷首 第 34a 页
或此道近或颜子后言见不善如探汤此恶
 不仁者也无欲而好仁无畏而恶不仁同此

尽得天下之物方要穷理穷得理又须要实到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
 焉实到其间方可言知未知者方且言识之
 而巳既知之又行之惟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又却要强恕而行求仁为近礼自外作故文
 与孟子义内之说如相违孟子方辨道故言
 得造深作记者必不知内且据掠浅知
卷首 第 34b 页
知之于贤者彼此均贤也我不知彼是我所患
彼不知我是命也钧圣人也舜禹受命受禄
舜禹亦无患焉
颜子乐正子皆到可欲之地但一人向学紧一
 人向学慢
言尽物者据其大揔也今言尽物且未说到穷
 理但恐以闻见为心则不足以尽心人本无
 心因物为心若只以闻见为心但恐小却心
 今盈天地之间者皆物也如只据己之闻见
 所接几何安能尽天下之物所以欲尽其心
卷首 第 35a 页
也穷理则其间细微甚(有/分)别至如遍乐其始
亦但知其大揔更去其间比较方尽其细理
若便谓推类以穷理为尽物则是亦但据闻
见上推类却闻见安能尽物今所言尽物盖
欲尽心耳
巧笑倩兮美目盻兮素以为绚兮孔子曰绘事
后素子夏曰礼后乎礼物因物取称或物之
后而不可常也他人之才未善故宜饰之以
文庄姜才甚美故宜素以为绚二素字用不
同而义不相害倩盻者言其质美也妇人生
卷首 第 35b 页
而天才有甚美者若又饰之以文未宜故复
当以素为绚礼之用不必只以文为饰但各
物上各取其称文太盛则反素若衣锦尚褧
礼太盛则尚质如祭天扫地绘事以言其饰
也素以言其质也素不必白但五色未有文
者皆曰素犹人言素地也素地所以施绘子
 夏便解夫子之意曰礼后乎礼所以为饰者
也素字使处虽别但害他子夏之意不得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
卷首 第 36a 页
 恒不可以作巫医子曰不占而巳矣此当通
 为一段中有子曰隔不得论语中若此者多
 中行固善也狂狷亦是有恒德若无恒不可
 以测度(乡原是/其一)故曰不占而巳矣
卷首 第 36b 页

张子语录下
    后学天台吴坚
    刋于福建漕治
卷首 第 37a 页
张子语录后录上
   遗事
伯淳尝与子厚在兴国寺讲论终日而曰不知
 旧日曾有甚人于此处讲此事(以下并见/程氏遗书)
子厚则高才其学更先从杂博中过来
子厚以礼教学者最善使学者先有所据守
子厚闻皇子生甚喜见饿莩者食便不美
横渠言气自是撗渠作用立标以明道
订顽之言极纯无杂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到
西铭颢得此意只是须得子厚如此笔力他人无
卷首 第 37b 页
 缘做得孟子巳后未有人及此文字省多少言
 语要之仁孝之理备于此须臾而不于此则便
 不仁不孝也
孟子之后只有原道一篇其间言语固多病然大
 要尽近理若西铭则是原道之宗祖也
问西铭如何伊川先生曰此横渠文之粹者也曰
 充得尽时如何曰圣人也横渠能充尽否曰言
 有多端有有德之言有造道之言有德之言说
 自己事如圣人言圣人事也造道之言则智足
 以知此如贤人说圣人事也横渠道尽高言尽
卷首 第 38a 页
 醇自孟子后儒者都无他见识
杨时致书伊川曰西铭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则
 二夲而无分子比而同之过矣且彼欲使人
 推而行之本为用也反谓不及不亦异乎(见)
(程氏文集)
问横渠言由明以至诚由诚以至明如何伊川曰
 由明至诚此句却是由诚至明则不然诚即明
 也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只我知
 言一句巳尽横渠之言不能无失类若此若西
 铭一篇谁说得到此今以管窥天固是见北斗
卷首 第 38b 页
 别处虽不得见然见北斗不可谓不是也(程氏)
(遗书)
子厚言关中学者用礼渐成俗正叔言自是关
 中人刚劲敢为子厚言亦是自家规矩太宽
子厚言十诗之作止是欲验天心于语默间耳
正叔谓若有佗言语又乌得巳也子厚言十篇
 次叙固自有先后
子厚言今日之往来俱无益不如间居与学者
 讲论资养后生却成得事正叔言何必然义
 当来则来当往则往尔
卷首 第 39a 页
张子厚罢礼官归过洛阳相见某问云在礼院
 有甚职事曰多为礼房检正所夺只定得数
 个谥并龙女衣冠问如何定龙女衣冠曰请
 依品秩曰若使某当是事必不如此处置曰
 如之何曰某当辨云大河之塞天地之灵宗
 庙之祐社稷之福吏士之力不当归功水兽
 龙兽也不可衣人衣冠子厚以为然(见程氏/遗书)
吕与叔作横渠行状有见二程尽弃其学之语
 尹子言之伊川曰表叔平生议论谓颐兄弟
 有同处则可若谓学于颐兄弟则无是事属
卷首 第 39b 页
 与叔删去不谓尚存斯言几于无忌惮矣(遗/书)
问横渠之书有迫切处否伊川曰子厚谨严才
 谨严便有迫切气象无宽舒之气(同上)
横渠尝言吾十五年学个恭而安不成明道曰
 可知是学不成有多少病在(见上蔡语录)
叹息斯文约共修如何夫子便长休东山无复苍
 生望西土谁供后学求千古声名联棣萼二年
 零落去山丘寝门恸哭知何限岂独交亲念旧
 游(明道哭子厚诗)
张子语录后录上
卷首 第 40a 页
张子语录后录下
心妙性情之德妙是主宰运用之意(朱子语录)
伊川性即理也横渠心统性情二句攧扑不破
惟心无对心统性情二程却无一句似此切
心统性情统犹兼也
性对情言心对性情言今如此是性动处是情
 主宰是心横渠云心统性情者也此语极佳
 大抵心与性情似一而二似二而一此处最
 当体认
心统性情者也寂然不动而仁义礼智之理具
卷首 第 40b 页
 焉动处便是情有言静处便是性动处是心
 如此则是将一物分作两处了心与性不可
 以动静言凡物有心而其中必虚如饮食中
 鸡心猪心之属切开可见人心亦然只这些
 虚处便包藏许多道理弥纶天地该括古今
 推广得来盖天盖地莫不由此此所以为人
 心之妙欤理在人心是之谓性性如心之田
 地充此中虚莫非是理而巳心是神明之舍
 为一身之主宰性便是许多道理得之于天
 而具于心者发于智识念虑处皆是情故曰
卷首 第 41a 页
 心统性情者也
性情心惟孟子横渠说得好仁是性恻隐是情
 须从心上发出来横渠曰心统性情者也性
 只是合如此底又曰性只是理非是有这个
 物事若性是有底物事则既有善亦必有恶
 惟其无此物只是理故无不善
心统性情性情皆因心而后见心是体发于外
 谓之用孟子曰仁人心也又曰恻隐之心性
 情上都下个心字仁人心也是说体恻隐之
 心是说用必有体而后有用可见心统性情
卷首 第 41b 页
 之义
问心统性情先生云性者理也性是体情是用
 性情皆出于心故心能统之统如统兵之统
 言有以主之也且如仁义礼智是性也孟子
 曰仁义礼智根于心恻隐羞恶辞逊是非夲
 是情也孟子曰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逊之
 心是非之心以此言之则见得心可以统(性/情)
 一心之中自有动静静者性也动者情也
问心统性情统如何曰统是主宰如统百万军
 心是浑然底物性是有此理情是动处又曰
卷首 第 42a 页
 人受天地之中只有个心性安然不动情则
 因物而感性是理情是用性静而情动且如
 仁义礼智信是性然又有说仁心义心这是
 性亦与心通说恻隐羞恶辞逊是非是情然
 又说道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这是
 情亦与心通说这是情性皆主于心故恁地
 通说问意者心之所发与情性如何曰意也
 与情相近问志如何曰志也与性相近只是
 心寂然不动方发出便唤做意横渠云志公
 而意私看这自说得好志便清意便浊志便
卷首 第 42b 页
 刚意便柔志便有立作意思意便有潜窃意
 思公自子细看自见得意多是说私意志便
 说匹夫不可夺志
横渠云心统性情盖好善而恶恶情也而其所
 以好善而恶恶性之节也且如见恶而怒见
 善而喜这便是情之所发至于喜其所当喜
 而喜不过(谓知人有三分合喜底事/我却喜至七分便不是)怒其所
 当怒而怒不迁(谓如人有一分合怒底事/我却怒至三四分便不是)
 至哀乐爱恶欲皆能中节而无过这便是性
先生取近思录指横渠心统性情之语以示学
卷首 第 43a 页
 者力行问曰心之未发则属乎性既发则情
 也先生曰是此意因再指伊川之言曰心一
 也有指体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
或问通蔽开塞张横渠吕芸阁说孰为亲切先
 生曰与叔倒分明似横渠之说看来塞中也
 有通处如猿狙之性即灵猪则全然蠢了便
 是通蔽不同处夲乎天者亲上夲乎地者亲
 下如人头向上所以最灵草木头向下所以
 最无知禽兽之头横了所以无知猿狙稍灵
 为他头有时也似人故稍向得上
卷首 第 43b 页
横渠先生曰凡物莫不有是性由通闭开塞所
 以有人物之别由蔽有厚薄故有智愚之别
 塞者牢不可开厚者可以开而开之也难薄
 者开之也易开则达于天道与圣人一先生
 曰此段不如吕与叔分别得分晓吕曰蔽有
 浅深故为昏明蔽有开塞故为人物云云程
 子曰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时便巳
 不是性也凡人说性只是说继之者善也孟
 子言人性善是也夫所谓之继之者善也者
 犹水流而就下也(云云)先生曰此继之者善
卷首 第 44a 页
 也指发处而言之也性之在人犹水之在山
 其清不可得而见也流出而见其清然后知
 其本清也所以孟子只就见孺子入井皆有
 怵惕恻隐之心处指以示人使知性之夲善
 者也易所谓继之者善也在性之先此所以
 引继之者善也在性之后盖易以天道之流
 行者言此以人性之发见者言唯天道流行
 如此所以人性发见亦如此如后段所谓其
 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
 某尝谓易在人便是心道在人便是性神在
卷首 第 44b 页
 人便是情缘他夲原如此所以生出来个个
 亦如此一本故也
问张子云以心克已即是复性复性便是行仁
义切谓克己便是克去私心却云以心克己
 莫剩却以心两字否曰克己便是此心克之
 公但看为仁由巳而由人乎哉非心而何言
 忠信行笃敬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
 倚于衡这不是心是甚么凡此等皆心所为
 但不必更看心字所以夫子不言心但只说
 在里教人做如吃饭须是口写字须是手更
卷首 第 45a 页
不用说口吃手写又问复性便是行仁义复
是方复得此性如何便说行得曰既复得此
 性便恁地行才去得不仁不义则所行便是
 仁义那得一个在不仁不义与仁义之中底
 物事不是人欲便是天理不是天理便是人
 欲所以谓欲知舜与蹠之分者无他利与善
 之间也所隔甚不多但圣贤把得这界定尔
问横渠说以道体身等处曰只是有义理直把
 自家作无物看伊川亦云除却身只是理悬
空只有个义理
卷首 第 45b 页
问未知立心恶思多之致疑既知所立恶讲治
 之不精一章先生曰未知立心则或善或恶
 故胡乱思量惹得许多疑起既知所立则是
 此心巳立于善而无恶了便又恶讲治之不
 精又却用思讲治之思莫非在我这道理之
 内如此则虽勤而何厌所以急于可欲者盖
 急于可欲之善则便是无善恶之杂便是立
 吾心于不疑之地人之所以有疑而不果于
 为善也以有善恶之杂今既有善而无恶则
 若决江河以利吾往矣逊此志务时敏须是
卷首 第 46a 页
 低下着这心以顺他道理又却抖擞起那精
 神敏速以求之则厥脩乃来矣这下面(云云)
 只是说一敏字
横渠云学者识得仁体后如读书讲明义理皆
 是培壅且只于仁体上求得一个真实却尽
 有下工夫处也
问横渠观驴鸣如何先生笑曰不知他抵死着
 许多气力鸣做甚良久复云也只是天理流
 行不能自巳
先生云横渠说道止于形器中拣个好底说耳
卷首 第 46b 页
 谓清为道则浊之中果非道乎客感客形与
 无感无形未免有两截之病圣人不如此说
 如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
 道
或者别立一天疑即是横渠
清虚一大形容道体如此道兼虚实 言
 虚只说得一边
横渠清虚一大却是偏他后来又要兼清浊虚
 实言然皆是形而下盖有此理则清浊虚实
 皆在其中
卷首 第 47a 页
问横渠清虚一大恐入空去否曰也不是入空
 他都向一边了这道理夲平正清也有是理
 浊也有是理虚也有是理实也有是理皆此
 之所为也他说成这一边有那一边无要将
 这一边去管那一边
问横渠有清虚一大之说又要兼清浊虚实曰渠
 初云清虚一大为伊川诘难乃云清兼浊虚
 兼实一兼二大兼小渠夲要说形而上反成
 形而下最是于此处不分明如参两云以参
 为阳两为阴阳有太极阴无太极他要强索
卷首 第 47b 页
 精思必得于已而其差如此又问横渠云太
 虚即气乃是指理为虚似非形而下曰纵指
 理为虚亦如何夹气作一处问西铭所见又
 的当何故却于此差曰伊川云譬如以管窥
 天四旁虽不见而其见处甚分明渠他处见
 错独于西铭见得好
问横渠言十五学恭而安不成明道曰可知是
 学不成有多少病在莫是如伊川说若不知
 得只是觑却尧学他行事无尧许多聪明睿
 知怎生得似他动容周旋中礼曰也是如此
卷首 第 48a 页
 更有多少病良久曰人便是被一个气质局
 定变得些子了又更有些子变得些子又更
 有些子又云圣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发愤
 便忘食乐便忘忧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
 圣人固不在说但颜子得圣人说一句直是
 倾肠倒肚便都了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
线去问横渠只是硬把捉故不安否曰他只
 是学个恭自验见不曾熟不是学个恭又学
 个安
问横渠说遇曰他便说命就理说曰此遇乃是
卷首 第 48b 页
 命曰然命有二有理有气曰子思天命之谓
 性是理孟子是带气曰然
横渠言遇命是天命遇是人事但说得亦不甚
 好不如孟子某又问曰但不知他说命如何
问近思录横渠语范巽之一段如何先生曰惟
 是个人不能脱然如大寐之得醒只是捉道
 理说要之也说得去只是不透彻又曰正要
 常存意使不忘他释氏只是如此然他逼拶
 得又紧直卿曰张子语比释氏更有穷理工
 夫在曰工夫固自在也须用存意问直卿如
卷首 第 49a 页
 何说存意不忘曰只是常存不及古人意曰
 设此语者只不要放倒此意尔
问横渠物怪神奸书先生提出守之不失一句
 曰且要守那定底如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此
 是鬼神定说又如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謟
 也敬鬼神而远之等语皆是定底其他变处
 如未晓得且当守此定底如前晚说怪便是
 变处
横渠所谓物怪神奸不必辨且只守之不失如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此是理之常也守之勿
卷首 第 49b 页
 失者以此为正且恁地去他日当自见也若
 要之无穷求之不可知此又溺于茫昧不能
 以常理为主者也伯有为厉别是一种道理
 此言其变如世之妖妄者也(文集)
问横渠说敦笃虚静者仁之夲曰敦笃虚静是
 为仁之夲
胡叔器问横渠似孟子否先生曰一人是一样
 规模各不同横渠严密孟子宏阔孟子是个
 有规矩底康节
横渠工夫最亲切程氏规模广大
卷首 第 50a 页

张子语录后录下
    后学天台吴坚
    刋于福建漕治
卷首 第 5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