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孙子集注卷之九
   行军篇(曹操曰择便利而行也○王晰曰行/军当据地便察敌情也〇张预曰知)
(九地之变然后可以择/利而行军故次九变)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
王晰曰处军凡有四相敌凡三十有一○张预曰
 自绝山依谷至伏奸之所处则处军之事也自敌
 近而静至必谨察之则相敌之事也相犹察也料

绝山依谷
 曹操曰近水草利便也○李筌曰军我敌彼也相
卷九 第 1b 页
 其依止则胜败之数彼我之势可知也绝山守险
 也谷近水草夫列营垒必先分卒守隘纵畜牧收
 樵采而后宁○杜牧曰绝过也依近也言行军经
 过山险须近谷而有水草之利也吴子曰无当天
 灶大谷之口言不可当谷但近谷而处可也○贾
 林曰两军相当敌宜择利而动绝山跨山依谷傍
 谷也跨山无后患依谷有水草也○梅尧臣曰前
 为山所隔则依谷以为固○王晰曰绝度也依谓
 附近耳曹公曰近水草便利也○张预曰绝犹越
 也凡行军越过山险必依附溪谷而居一则利水
卷九 第 2a 页
 草一则负险固后汉武都羌为寇马援讨之羌在
 山上援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穷困悉降羌
 不知依谷之利也
视生处高
 曹操曰生者阳也○李筌曰向阳曰生在山曰高
 生高之地可居也○杜牧曰言须处高而面南也
 ○陈皞曰若地有东西其法何如答曰然则面东
 也○贾林曰居阳曰生视生为无蔽冒物色处军
 当在高○杜佑曰高阳也视谓目前生地处军当
 在高○梅尧臣曰若在陵之上必向阳而居处高
卷九 第 2b 页
 乘便也○张预曰视生谓面阳也处军当在高阜
战隆无登
 曹操曰无迎高也○李筌曰敌自高而下我无登
 而取之○杜牧曰隆高也言敌人在高我不可自
 下往高迎敌人而接战也一作战降无登降下也
 ○贾林曰战宜乘下不可迎高也○杜佑曰无迎
高也谓山下也战于山下敌引之上山无登逐也
 ○梅尧臣曰敌处地之高不可登而战○张预曰
 敌处隆高之地不可登迎与战一本作战降无登
迎谓敌下山来战引我上山则不可登迎
卷九 第 3a 页
此处山之军也
 梅尧臣曰处山当知此三者○张预曰凡高而崇
 者皆谓之山处山拒敌以上三事为法
绝水必远水
 曹操李筌曰引敌使渡○杜牧曰魏将郭淮在汉
 中蜀主刘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欲
 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不如
 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列
 陈备疑不敢渡○梅尧臣曰前为水所隔则远水
 以引敌○王晰曰我绝水也曹说是也○张预曰
卷九 第 3b 页
 凡行军过水欲舍止者必去水稍远一则引敌使
 渡一则进退无碍郭淮远水为陈刘备悟之而不
 渡是也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
 李筌曰韩信杀龙沮于潍水夫槩败楚子于清发
 是也○杜牧曰楚汉相持项羽自击彭越令其大
 司马曹咎守成皋汉军挑战咎涉汜水战汉军候
 半涉击大破之水内乃汭也误为内耳○梅尧臣
 曰敌之方来迎于水滨则不渡○王晰曰内当作
 汭迎于水汭则敌不敢济远则趋利不及当得其
卷九 第 4a 页
 宜也○何氏曰如春秋时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
 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
 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
 歼焉宋公违之故败也吴伐楚楚师败及清发将
 击之夫槩王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
 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斗心
 矣半济而后可击也从之又败之魏将郭淮在汉
 中蜀主刘备欲渡汉水来攻时诸将等议曰众寡
 不敌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则示弱而不足
卷九 第 4b 页
 以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
 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敢渡唐武德中薛万
 均与罗艺守幽燕窦建德率众十万寇范阳万均
 谓艺曰众寡不敌今若出斗百战百败当以计取
 之可令羸兵弱马阻水背城为陈以诱之贼若渡
 水交兵请公精骑百人伏于城侧待其半渡而击
 之从之建德渡水万均击破之○张预曰敌若引
 兵渡水来战不可迎之于水边俟其半济行列未
 定首尾不接击之必胜公孙瓒败黄巾贼于东光
 薛万均破窦建德于范阳皆用此术也
卷九 第 5a 页
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
曹操曰附近也○李筌曰附水迎客敌必不得渡
 而与我战○杜牧曰言我欲用战不可近水迎敌
 恐敌人疑我不渡也义与上同但客主词异耳○
 杜佑曰附近也近水待敌不得渡也○梅尧臣曰
 必欲战亦莫若远水○王晰曰我利在战则当差
远使敌必渡而与之战也○张预曰我欲必战勿
 近水迎敌恐其不得渡我不欲战则阻水拒之使
 不能济晋将阳处父与楚将子上夹坻水而军阳
 子退舍欲使楚人渡子上亦退舍欲令晋师渡遂
卷九 第 5b 页
 皆不战而归
视生处高
曹操曰水上亦当处其高也前向水后当依高而
处之○梅尧臣曰水上亦据高而向阳○王晰曰
曹公曰水上亦当处其高晰谓 谓近水之地下
曹注云恐溉我也疑当在此下○何氏曰视生向
阳远视也军处高远见敌势则敌人不得潜来出
我不意也○张预曰或岸边为陈或水上泊舟皆
须面阳而居高
无迎水流
卷九 第 6a 页
 曹操曰恐溉我也○李筌曰恐溉我也智伯灌赵
 襄子光武溃王寻迎水处高乃败之○杜牧曰水
 流就下不可于卑下处军也恐敌人开决灌浸我
 也上文云视生处高也诸葛武侯曰水上之陈不
 逆其流此言我军舟船亦不可泊于下流言敌人
 得以乘流而薄我也○贾林曰水流之地可以溉
 吾军可以流毒药迎逆也一云逆流而营军兵家
 所忌○梅尧臣曰无军下流防其决灌舳舻之战
 逆亦非便○王晰曰当乘上流魏曹仁征吴欲攻
 濡须洲中蒋济曰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
卷九 第 6b 页
 中是谓自内地狱危亡之道也仁不从而败○何
 氏曰顺流而战则易为力○张预曰卑地勿居恐
 决水溉我舟战亦不可处下流以彼沿我溯战不
 便也兼虑敌人投毒于上流楚令尹拒吴卜战不
吉司马子鱼曰我得上流何故不吉遂决战果胜
是军须居上流也
此处水上之军也
 梅尧臣曰处水上当知此五者○张预曰凡近水
为陈皆谓水上之军水上拒敌以上五事为法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
卷九 第 7a 页
 陈皞曰斥咸卤之地水草恶渐洳不可处军新训
 曰地固斥泽不生五榖者是也○贾林曰咸卤之
 地多无水草不可久留○梅尧臣曰斥远也旷荡
 难守故不可留○王晰曰斥卤也地广且下而无
所依○张预曰刑法志云山川沈斥颜师古注曰
沈深水之下斥咸卤之地然则斥泽谓瘠卤渐洳
之所也以其地气湿润水草薄恶故宜急过
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
辽中陈而立有顷即定此则能持重也
旌旗动者乱也
卷九 第 7b 页
 杜牧曰鲁庄公败齐于长勺曹刿请逐之公曰若
 何对曰视其辙乱而旗靡故逐之○杜佑曰旌旗
 谬动扺东触西倾倚者乱也○梅尧臣曰旌旗辄
动偃亚不次无纪律也○张预曰旌旗所以齐众
 也而动摇无定是部伍杂乱也
吏怒者倦也
 杜牧曰众悉倦弊故吏不畏而忿怒也○陈皞曰
 将兴不急之役故人人倦弊也○贾林曰人困则
多怒○梅尧臣曰吏士倦烦怒不畏避也○张预
 曰政令不一则人情倦故吏多怒也晋楚相攻晋
卷九 第 8a 页
 裨将赵旃魏锜怒而欲败晋军皆奉命于楚却克
 曰二憾往矣弗备必败是也
粟马肉食军无悬缶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一云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军无悬缶不返其舍
 者穷寇也○李筌曰杀其马而食肉故曰军无粮
 也不返舍者穷迫不及灶也○杜牧曰粟马言以
粮榖秣马也肉食者杀牛马飨士也军无悬缶者
 悉破之示不复炊也不返其舍者昼夜结部伍也
 如此皆是穷寇必欲决一战尔缶音府炊器也○
 梅尧臣曰给粮以秣乎马杀畜以飨乎士弃缶不
卷九 第 8b 页
 复炊暴露不返舍是欲决战而求胜也○王晰曰
 粟马肉食所以为力且久也军无缶不复饮食也
 不返舍无回心也皆谓以死决战耳敌如此者当
 坚守以待其弊也○张预曰捐粮榖以秣马杀牛
 畜以飨士破釜及缶不复炊爨暴露兵众不复反
舍玆穷寇也孟明焚舟楚军破釜之类是也
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
曹操曰谆谆语貌翕翕失志貌○李筌曰谆谆翕
翕窃语貌士卒之心恐上则私语而言是失众也
 ○杜牧曰谆谆者乏气声促也翕翕者颠倒失次
卷九 第 9a 页
 貌如此者忧在内是自失其众心也○贾林曰谆
 谆窃议貌翕翕不安貌徐与人言递相问貌如此
者必散失部曲也○梅尧臣曰谆谆吐诚恳也翕
 翕旷职事也缓言彊安恐众离也○王晰曰谆谆
 语诚恳之貌翕翕者患其上也将失人心则众相
 与语诚恳而患其上也○何氏曰两人窃语诽议
 主将者也○张预曰谆谆语也翕翕聚也徐缓也
 言士卒相聚私语低缓而言以非其上是不得众
 心也
数赏者窘也
卷九 第 9b 页
 李筌曰窘则数赏以劝进○杜牧曰势力穷窘恐
 众为叛数赏以悦之○孟氏曰军实窘也恐士卒
 心怠故别行小惠也○梅尧臣曰势穷忧叛离屡
 赏以悦众○王晰曰众窘而不和𥙿则数赏以悦
 之○张预曰势窘则易离故屡赏以抚士
数罚者困也
 李筌曰困则数罚以励士○杜牧曰人力困弊不
 畏刑罚故数罚以惧之○梅尧臣曰人弊不堪命
 屡罚以立威○王晰曰众困而不精勤则数罚以
胁之也○张预曰力困则难用故 罚以畏众
卷九 第 10a 页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曹操曰先轻敌后闻其众则心恶之也○李筌曰
先轻后畏是勇而无战者不精之甚也○杜牧曰
料敌不精之甚○贾林曰教令不能分明士卒又
 非精练如此之将先欲彊暴伐人众悖则惧也至
 懦之极也○梅尧臣曰先行乎严暴后畏其众离
训罚不精之极也○王晰曰敌先行列暴后畏其
 众离为将不精之甚也○何氏曰宽猛相济精于
将事也○张预曰先轻敌后畏人或曰先刻暴御
 下后畏众叛巳是用威行爱不精之甚故上文以
卷九 第 10b 页
 数赏数罚而言也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李筌曰徐前而疾后曰委谢○杜牧曰所以委质
来谢此乃势巳穷或有他故必欲休息也○贾林
 曰气委而言谢者欲求两解○杜佑曰战未相伏
 而下意气相委谢者欲休息也○梅尧臣曰力屈
欲休兵委质以来谢○王晰曰势不能久张预曰
 以所亲爱委质来谢是势力穷极欲休兵息战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曹操曰备奇伏也○李筌曰是军必有奇伏须谨
卷九 第 11a 页
察之○杜牧曰盛怒出陈久不交刃复不解去有
所待也当谨伺察之恐有奇伏旁起也○孟氏曰
备有别应○梅尧臣曰怒而来逆我久而不接战
 且又不解去必有奇伏以待我此以上论敌情○
张预曰勇怒而来既不合战又不引退当密伺之
 必有奇伏也
兵非益多也
曹操曰权力均一云兵非贵益多○贾林曰不贵
众击寡所贵寡击众○王晰曰晰谓权力均足矣
 不以多为益○张预曰兵非增多于敌谓权力均
卷九 第 11b 页
 也
惟无武进
曹操曰未见便也○贾林曰武不足专进专进则
暴○王晰曰不可但恃武也当以牧曰贞元三年
吐蕃首领尚结赞因侵掠河曲遇疫疠人马死者
太半恐不得回乃诈与侍中马燧款恳因奏请盟
会燧乃盟之时河中节度使浑瑊奏曰若国家勒
兵境上以谋伐为计蕃戎请盟亦听信之今吐蕃
无所求于国家遽请盟会必恐不实上不纳浑瑊
率众二万屯泾州平凉县盟坛在县西三十里五
卷九 第 12a 页
 月十三日瑊率三千人会坛所吐蕃果衷甲劫盟
 焉○陈皞曰因盟相劫不独国朝晋楚会于宋楚
 人衷甲欲袭晋晋人知之是以失信也今言无约
 而请和盖总论两国之师或侵或伐彼我皆未屈
 弱而无故请和好者此必敌人国内有忧危之事
 欲为苟且暂安之计不然则知我有可图之势欲
 使不疑先求和好然后乘我不备而来取也石勒
 之破王浚也先密为和好又臣服于浚知浚不疑
 乃请修朝觐之礼浚许之及入因诛浚而灭之○
 杜佑曰未有要约而便来请和有间谍也○梅尧
卷九 第 12b 页
 臣曰无约请和必有奸谋○王晰曰无故骤请和
 者宜防他谋也○张预曰无故请和必有奸谋汉
 高祖欲击秦军使郦食其持重宝啖其将贾竖秦
 将果欲连和高祖因其怠而击之秦师大败又晋
 将李矩守荣阳刘畅以三万人讨之矩遣使奉牛
 酒请降潜匿精兵见其弱卒畅大飨士卒人皆醉
饱矩夜袭之畅仅以身免
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
李筌曰战有期及将用是以奔走之○杜牧曰上
文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盖先出车定战场界
卷九 第 13a 页
 立旗为表奔走赴表以为陈也旗者期也与民期
 于下也周礼大蒐曰车骤徒趋及表乃止是也○
贾林曰寻常之期不合奔走必有远兵相应有晷
 刻之期必欲合势同来攻我宜速备之○梅尧臣
 曰立旗为表奔以赴列○王晰曰陈而期民将求
战也○张预曰立旗为表与民期于下故奔走以
赴之周礼曰车骤徒趋及表乃止是也
半进半退者诱也
李筌曰散于前○杜牧曰伪为杂乱不整之状诱
我使进也○梅尧臣曰进退不一欲以诱我○王
卷九 第 13b 页
 晰曰诡乱形也○张预曰诈为乱形是诱我也若
 吴子以囚徒示不整以诱楚师之类也
杖而立者饥也
 李筌曰困不能齐○杜牧曰不食必困故杖也一
 本从此仗字○杜佑曰倚仗矛戟而立者饥之意
 ○梅尧臣曰倚兵而立者足见饥弊之色○王晰
 曰倚杖者困馁之相○张预曰凡人不食则困故
 倚兵器而立三军饮食上下同时故一人饥则三
 军皆然
汲而先饮者渴也
卷九 第 14a 页
 李筌曰汲未至先饮者士卒之渴○杜牧曰命之
 汲水未汲而先取者渴也睹一人三军可知也○
梅尧臣同杜牧注○王晰曰以此见其众行驱饥
 渴也○张预曰汲者未及归营而先饮水是三军
 渴也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曹操曰士卒之疲劳也○李筌曰士卒难用也○
杜佑曰士疲倦也敌人来见我利而不能击进者
疲劳也○梅尧臣曰人其困乏何利之趋○张预
 曰士卒疲劳不可使战故虽见利将不敢进也
卷九 第 14b 页
乌集者虚也
 李筌曰城上有乌师其遁也○杜牧曰设留形而
 遁齐与晋相持叔向曰乌鸟之声乐齐师其遁后
 周齐王宪伐高齐将班师乃以柏叶为幕烧粪壤
 去高齐视之二日乃知其空营追之不及此乃设
 留形而遁走也○陈皞曰此言敌人若去营幕必
 空禽鸟既无畏乃鸣集其上楚子元伐郑将奔谍
者告曰楚幕有乌乃止则知其是设留形而遁也
 此篇盖孙子辩敌之情伪也○杜佑曰敌大作营
 垒示我众而乌集止其中者虚也○梅尧臣曰敌
卷九 第 15a 页
 人既去营垒空虚鸟乌无猜来集其上○张预曰
 凡敌潜退必奔营幕禽鸟见空鸣集其上楚伐郑
 郑人将奔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又晋伐齐叔向
 曰城上有乌齐师其遁此乃设留形而遁也
夜呼者恐也
曹操曰军士夜呼将不勇也○李筌曰士卒怯而
 将懦故惊恐相呼○杜牧曰恐惧不安故夜呼以
自壮也○陈皞曰十人中一人有勇虽九人怯懦
恃一人之勇亦可自安今军士夜呼盖是将无勇
曹说是也○孟氏同陈皞注○张预曰三军以将
卷九 第 15b 页
为主将无胆勇不能安众故士卒恐惧而夜呼若
 晋军终夜有声是也
军扰者将不重也
李筌曰将无威重则军扰○杜牧曰言进退举止
 轻佻率易无威重军士亦扰乱也○陈皞曰将法
 令不严威容不重士因以扰乱也○梅尧臣同陈
皞注○张预曰军中多惊扰者将不持重也张辽
 屯长社夜军中忽乱一军尽扰辽谓左右勿动是
 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士安坐曹操
 曰结草为障欲使我疑也○杜牧曰言敌人或营
卷九 第 16a 页
 垒未成或拔军潜去恐我来追或为掩袭故结草
使往往相聚如有人伏藏之状使我疑而不敢进
 也贾林曰结草多为障蔽者欲使我疑之于中兵
 必不实欲别为攻袭宜审备之○杜佑曰结草多
障欲使我度稠草中多障蔽者敌必避去恐追及
 多作障蔽使人疑有㐲焉○张预曰或敌欲追我
多为障蔽设留形而遁以避其追或欲袭我丛聚
草木以为人屯使我备东而击西皆所以为疑也
鸟起者伏也
 曹操曰鸟起其上下有伏兵○李筌曰藏兵曰伏
卷九 第 16b 页
 ○杜佑曰下有伏兵往藏触鸟而惊起也○张预
 曰鸟适平飞至彼忽高起者下有伏兵也
兽骇者覆也
曹操曰敌广陈张翼来覆我也○李筌曰不意而
 至曰覆○杜牧曰凡敌欲覆我必由他道险阻林
木之中故驱起伏兽骇逸也覆者来袭我也○陈
皞曰覆者谓隐于林木之内潜来掩我候两军战
酣或出其左右或出其前后若惊骇伏兽也○梅
尧臣曰兽惊而奔旁有覆○张预曰凡欲掩覆人
者必由险阻草木中来故惊起伏兽奔骇也
卷九 第 17a 页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
 杜牧曰车马行疾仍须鱼贯故尘高而尖○杜佑
 曰车马行疾尘相冲故高也○梅尧臣曰蹄轮势
 重尘必高锐○张预曰车马行疾而势重又辙迹
 相次而进故尘埃高起而锐直也凡军行须有探
 候之人在前若见敌尘必驰报主将如潘党望晋
 尘使骋而告是也
卑而广者徒来也
 杜牧曰步人行迟可以并列故尘低而阔也○梅
 尧臣曰人步低轻尘必卑广○王晰曰车马起尘
卷九 第 17b 页
 猛步人则差缓也○张预曰徒步行缓而迹轻又
行列疏远故尘低而来
散而条达者樵采也
 李筌曰烟尘之候晋师伐齐曳柴从之齐人登山
望而畏其众乃夜遁薪来即其义也此筌以樵采
 二字为薪来字○杜牧曰樵采者各随所向故尘
埃散衍条达纵横断绝貌也○梅尧臣曰樵采随
处尘必纵横○王晰曰条达纤微断续之貌○张
预曰分遣厮役随处樵采故尘埃散乱而成遂道
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卷九 第 18a 页
 杜牧曰欲立营垒以轻兵往来为斥候故尘少也
 ○梅尧臣曰轻兵定营往来尘少○张预曰凡分
 栅营者必遣轻骑四面近视其地欲周知俭易广
 狭之形故尘微而来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
 曹操曰其使来卑辞使间视之敌人增备也○杜
 牧曰言敌人使来言辞卑逊复增垒涂壁若惧我
 者是欲骄我使懈怠必来攻我也赵奢救阏与去
 邯郸三十里增垒不进秦间来必善食遣之间以
 报秦将秦将果大喜曰阏与非赵所有矣奢既遣
卷九 第 18b 页
秦间乃倍道兼行掩秦不备击之遂大破秦军也
 ○梅尧臣曰欲进者外则卑辞内则益备款我也
 ○张预曰使来辞逊敌复增备欲骄我而后进也
 田单守即墨燕将骑劫围之单身操版插与士卒
分功使妻妾编行伍之间散食飨士乃使女子乘
城约降燕大喜又收民金千镒令富豪遣使遗燕
将书曰城即降愿无虏妻妾燕人益懈乃出兵击
 大破之
辞彊而进驱者退也
曹操曰诡诈也○杜牧曰吴王夫差北征会晋定
卷九 第 19a 页
 公于黄池越王句践伐吴吴晋方争长未定吴王
 惧乃合大夫而谋曰无会而归与会而先晋孰利
 王孙雒曰必会而先之吴王曰先之若何雒曰今
 夕必挑战以广民心乃能至也于是吴王以带甲
 三万人去晋军一里声动天地晋使董褐视之吴
 王亲对曰孤之事君在今日不得事君亦在今日
 董褐曰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吴将毒我不可
 与战乃许先歃吴王既会遂还焉○杜佑曰诡诈
 驱驰示无所畏是知欲退也○梅尧臣曰欲退者
 使既词壮兵又彊进胁我也○王晰曰辞彊示进
卷九 第 19b 页
 形欲我不虞其去也○张预曰使来辞壮军又前
进欲胁我而求退也秦行人夜戒晋师曰两军之
士皆未慭也来日请相见晋臾骈曰使者目动而
言肆惧我也秦果宵遁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
曹操曰陈兵欲战也○杜牧曰出轻车先定战陈
疆界也○贾林曰轻车前禦欲结陈而来也○张
预曰轻车战车也出军其旁陈兵欲战也按鱼丽
之陈先偏后伍言以车居前以伍次之然则是欲
战者车先出其侧也
卷九 第 20a 页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李筌曰无质盟之约请和者必有谋于人田单诈
 骑劫纪信诳项羽即其义也○杜水欲涨沫先至
 皆为绝军当待其定也○梅尧臣曰流沫未定恐
 有暴涨○王晰曰水涨则沬涉步济也曹说是也
 ○张预曰渡未及毕济而大水忽至也沬谓水上
 泡沤
凡地有绝涧
 前后崄峻水横其中
天井
卷九 第 20b 页
 四面峻坂涧壑所归
天牢
 三面环绝易入难出
天罗
草木蒙密锋镝莫施
天陷
 卑下污泞车骑不通
天隙
 两山相向洞道狭恶六害皆梅尧臣注
必亟去之勿近也
卷九 第 21a 页
 曹操曰山深水大者为绝涧中方高中央下为天
 井深山所过若蒙笼者为天牢可以罗绝人者为
 天罗地形陷者为天陷山涧道迫狭地形深数尺
 长数丈者为天隙○杜牧曰军谶曰地形拗下大
 水所及谓之天井山涧迫狭可以绝人谓之天牢
 涧水澄阔不测浅深道路泥泞人马不通谓之天
 陷地多沟坑坎陷木石谓之天隙林木隐蔽蒹葭
 深远谓之天罗○贾林曰两岸深阔断人行为绝
 涧下中之下为天井四边涧险水草相兼中央倾
 侧出入皆难为天牢道路崎岖或宽或狭细涩难
卷九 第 21b 页
 行为天罗地多沮洳为天陷两边险绝形狭长而
 数里中间难通人行可以绝塞出入为天隙此六
 害之地不可近背也○梅尧臣曰六害尚不可近
 况可留乎○王晰曰晰谓绝涧当作绝天涧脱天
 字耳此六者皆自然之形也牢谓如狱牢罗谓如
 网罗也陷谓沟坑淤泞之属隙谓木石若隙罅之
 地军行过此勿近不然则脱有不虞智力无所施
 也○张预曰溪谷深峻莫可过者为绝涧外高中
 下众水所归者为天井山险环绕所入者隘为天
 牢林木纵横葭苇隐蔽者为天罗陂池泥泞渐车
卷九 第 22a 页
 凝骑者为天陷道路迫㣣地多坑坎者为天隙凡
 遇此地宜远过不可近之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曹操曰用兵常远六害今敌近背之则我利敌凶
 ○李筌曰善用兵者致敌之受害之地也○杜牧
 曰迎向也背倚也言遇此六害之地吾远之向之
 则进止自由敌人近之倚之则举动有阻故我利
 而敌凶也○梅尧臣曰言六害当使我远而敌附
我向而敌倚则我利敌凶○张预曰六害之地我
 既远之向之敌自近之倚之我则行止有利彼则
卷九 第 22b 页
 进退多凶也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
伏奸之所处也
 曹操曰险者一高一下之地阻者多水也潢者池
 也井者下也葭苇者众草所聚山林者众木所居
 也蘙荟者可屏蔽之处也此以上论地形也以下
 相敌情也○李筌曰以下恐敌之奇伏诱诈也○
 梅尧臣曰险阻隘也山林之所产潢井下也葭苇
 之所生皆蘙荟足以蒙蔽当掩搜恐有伏兵○张
 预曰险阻丘阜之地多生山林潢井卑下之处多
卷九 第 23a 页
 产葭苇皆蘙荟可以蒙蔽必降索之恐兵伏其中
 又虑奸细潜隐觇我虚实听我号令伏奸当为两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
 梅尧臣曰近而不动倚险故也○王晰曰恃险故
 不恐也
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杜牧曰若近以挑我则有相薄之势恐我不进故
远也○陈皞曰敌人相近而不挑战恃其守险也
 若远而挑战者欲诱我使进然后乘利而奋击也
卷九 第 23b 页
 ○梅尧臣同陈皞注○王晰曰欲致人也挑谓擿
骁敌求战○张预曰两军相近而终不动者倚恃
险固也两军相远而数挑战者欲诱我之进也尉
缭子曰分险者无战心言敌人先分得险地则我
勿与之战也又曰挑战者无全气言相去远则挑
战而延诱我进即不可以全气击之与此法同也
其所居易者利也
曹操曰所居利也○李筌曰居易之地致人之利
○杜牧曰言敌不居险阻而居平易必有以便利
于事也一本云士争其所居者易利也○陈皞曰
卷九 第 24a 页
 言敌人得其地利则将士争以居之也○贾林曰
 敌之所居地多便利故挑我使前就已之便战则
 易获其利慎勿从之也○梅尧臣曰所居易利故
 来挑战○王晰同曹操注○张预曰敌人舍险而
 居易者必有利也或曰敌欲人之进故处于平易
 以示利而诱我也
众树动者来也
曹操曰斩伐树木除道进来故动○梅尧臣同曹
 操注○张预曰凡军必遣善视者登高觇敌若见
 林木动摇者是斩木除道而来也或曰不止除道
卷九 第 24b 页
 亦将为兵器也若晋人伐木益兵是也
众草多障者疑也
曹操曰不得巳与敌会于斥泽中○李筌曰急过
 不得战必依水背树夫有水树其地无陷溺也○
 杜牧曰斥卤之地草木不生谓之飞锋言于此忽
遇敌即须择有水草林木而止之○杜佑曰一本
 作背众木言不得巳与敌战而会斥泽之中当背
 稠树以为固守盖地利兵之助也○梅尧臣曰不
 得巳而会敌则依近水草背倚众木○王晰曰猝
 与敌遇于此亦必就利而背固也○张预曰不得
卷九 第 25a 页
 巳而会兵于此地必依近水草以便樵汲背倚林
 木以为险阻
此处斥泽之军也
 梅尧臣曰处斥泽当知此二者○张预曰处斥泽
 之地以上二事为法
平陆处易
曹操曰车骑之利也○杜牧曰言于平陆必择就
 其中坦易平稳之处以处军使我车骑得以驰逐
 ○王晰同曹操注○何氏同杜牧注○张预曰平
 原广野车骑之地必择其坦易无坎陷之处以居
卷九 第 25b 页
 军所以利于驰突也
而右背高前死后生
曹操曰战便也○李筌曰夫人利用皆便于右是
以背之前死致敌之地后生我自处○杜牧曰太
公曰军必左川泽而右丘陵死者下也生者高也
 下不可以禦高故战便于军马也○贾林曰冈阜
曰生战地曰死后冈阜处军稳前临地用兵便高
在右回转顺也○梅尧臣曰择其坦易车骑便利
右背丘陵势则有凭前低后隆战者所便○王晰
曰凡兵皆宜向阳既后背山即前生后死疑文误
卷九 第 26a 页
 也○张预曰虽是平陆须有高阜必右皆之所以
恃为形势者也前低后高所以便乎奔击也
此处平陆之军也
梅尧臣曰处平陆当知此二者○张预曰居平陆
 之地以上二事为法
凡此四军之利
李筌曰四者山水斥泽平陆也○张预曰山水斥
 泽平陆之四军也诸葛亮曰山陆之战不升其高
 水上之战不逆其流草上之战不涉其深平地之
战不逆其虚此兵之利也
卷九 第 26b 页
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曹操曰黄帝始立四方诸侯无不称帝以此四地
胜之也○李筌曰黄帝始受兵法于风后而灭四
方故曰胜四帝也○梅尧臣曰四帝当为四军字
之误欤言黄帝得四者之利处山则胜山处水上
 则胜水上处斥泽则胜斥泽处平陆则胜平陆也
 ○王晰曰四帝或曰当作四军曹公曰黄帝始立
 四方诸侯无不称帝以此四地胜之也一本无作
亦○何氏曰梅氏之说得之○张预曰黄帝始立
 四方诸侯亦称帝以此四地胜之按史记黄帝纪
卷九 第 27a 页
 云与炎帝战于阪泉与蚩尤战于涿鹿北逐荤粥
 又太公六韬言黄帝七十战而定天下此即是有
 四方诸侯战也兵家之法皆始于黄帝故云然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
 梅尧臣曰高则爽恺所以安和亦以便势下则卑
 湿所以生疾亦以难战○王晰曰有降无登且远
 水患也○张预曰居高则便于觇望利于驰逐处
 下则难以为固易以生疾
贵阳而贱阴
 梅尧臣曰处阳则明顺处阴则晦逆○王晰曰久
卷九 第 27b 页
 处阴湿之地则生忧疾且弊军器也○张预曰东
 南为阳西北为阴
养生而处实
 曹操曰恃满实也养生向水草可放牧养畜乘实
 犹高也○梅尧臣曰养生便水草处实利粮道○
 王晰曰养生谓水草粮糒之属处实者倚固之谓
 ○张预曰养生谓就善水草放牧也处实谓倚隆
 高之地以居也
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李筌曰夫人处卑下必疠疾惟高阳之地可居也
卷九 第 28a 页
 ○杜牧曰生者阳也实者高也言养之于高则无
 卑湿阴翳故百疾不生然后必可胜也○梅尧臣
 曰能知上三者则势胜可必疾气不生○张预曰
居高面阳养生处厚可以必胜地气乾熯故疾疠
 不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
杜牧曰凡遇丘陵堤防之地常居其东南也○梅
尧臣曰虽非至高亦当前向明而右依实○王晰
 曰处阳则人舒以和器健以利也○张预曰面阳
所以贵明显背高所以为险固
卷九 第 28b 页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梅尧臣曰兵所利者得形势以为助○张预曰用
 兵之利得地之助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曹操曰恐半涉而水遽涨也○李筌曰恐水暴涨
○杜牧曰言过溪涧见上流有沫此乃上源有雨
 待其沫尽水定乃可涉不尔半涉恐有暴水卒至
 也○杜佑曰恐半渡水而遂涨上雨水当清而反
 浊沫至此敌人权遏水之占也欲以中绝军凡地
 有计智料敌而行○张预曰武刚也未能用刚武
卷九 第 29a 页
 以轻进谓未见利也
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巳
曹操曰厮养足也○李筌曰兵众武用力均惟得
 人者胜也○杜牧曰言我与敌人兵力皆均惟未
能用武前进者盖未得见其人也但能于厮养之
中㨂择其材亦足并力料敌而取胜不假求于他
 也○陈皞曰言我兵力不多于敌又无利便可进
 不必他国乞师但于厮养中并力取人亦可破敌
也○贾林曰虽无武勇之力而轻进足以智谋料
敌并力而取敌人也○梅尧臣曰武继也兵虽不
卷九 第 29b 页
足以继进足以并给役厮养之力量敌而取胜也
○王晰曰晰谓善分合之变者足以并力乘敌间
取胜人而巳故虽厮养之辈可也况精兵乎曹说
是也○张预曰兵力既均又未见便虽未足刚进
足以取人于厮养之中以并兵合力察敌而取胜
不必假他兵以助巳故尉缭子曰天下助卒名为
十万其实不过数万其兵来者无不谓其将曰无
为天下先战此言助卒无益不如已有兵法也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杜牧曰无有深谋远虑但侍一夫之勇轻易不顾
卷九 第 30a 页
 者必为敌人所擒也○陈皞曰惟犹独也此言殊
 无远虑但轻敌者必为其所擒不独言其勇也左
 传曰蜂虿有毒而况国乎则小敌亦不可轻○王
 晰曰唯不能料敌但以武进则必为敌所擒明患
 不在于不多也○张预曰不能料人反轻敌以武
 进必为人所擒也齐晋相攻齐侯曰吾姑灭此而
朝食不介马而驰之为晋所败是也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杜牧曰恩信未洽不可以刑罚齐之○梅尧臣曰
传上世德以至之恩以亲之恩德未敷罚则不服
卷九 第 30b 页
故怨而难使○王晰曰恩信非素浃洽于人心未
 附也○张预曰骤居将帅之位恩信未加于民而
遽以刑法齐之则怒恚而难用故田穰苴曰臣素
 卑贱士卒未附百姓不信又伍参曰晋之从政者
新未能行令是也
卒巳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曹操曰恩信巳洽若无刑罚则骄情难用也○梅
尧臣曰恩德既洽刑罚不行则骄不可用○王晰
 曰所谓若骄子也○张预曰恩信素洽士心巳附
刑罚宽缓则骄不可用也
卷九 第 31a 页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曹操曰文仁也武法也○李筌曰文仁恩武威罚
 ○杜牧曰晏子举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也○王晰曰吴起云总文武者军之将兼刚柔者
 兵之事也
是谓必取
 杜牧曰文武既行必也取胜○梅尧臣曰令以仁
恩齐以威刑恩威并著则能必胜○张预曰文恩
 以悦之武威以肃之畏爱相兼故战必胜攻必取
 或问曰书云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言
卷九 第 31b 页
先威也孙武先爱何也曰书之所称仁人之兵也
 王者之于民恩德素厚人心巳附及其用之惟患
 乎寡威也武之所陈战国之兵也霸者之于民法
 令素酷人心易离及其用之惟患乎少恩也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
梅尧臣曰素旧也威令旧立教乃听服○张预曰
 将令素行其民巳信教而用之人人听服
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王晰曰民不素教难卒为用○何氏曰人既失训
 安得服教
卷九 第 32a 页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杜牧曰素先也言为将居常无事之时须恩信威
 令先著于人然后对敌之时行令立法人人信伏
韩信曰我非素得拊循士大夫所谓驱市人而战
 也所以使之背水令其人人自战以其非素受恩
 信威令之从也○陈皞曰晋文公始入国教其民
 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此言欲
 令民不苟其生也于是出定襄王此言示以事君
 之大义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又将用之子犯曰民
未知信未宣其用于是伐原以示之信此言在往
卷九 第 32b 页
 年伐原不贪其利而守其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
 此言人无贪诈也明徵其辞公曰可矣子犯曰民
 未知礼未生其恭于是大蒐以示之礼及战之时
 少长有礼其可用也此五者教人之本也夫令要
 在先申使人听之不惑法要在必行使人守之无
 轻信者也三令五申示人不惑也法令简当议在
 必行然后可以与众相得也○梅尧臣曰信服巳
 久何事不从○王晰曰知此者始可言其并力胜
 敌矣○张预曰上以信使民民以信服上是上下
 相得也尉缭子曰令之之法小过无更小疑无申
卷九 第 33a 页
言号令一出不可反易自非大过大疑则不须更
改申明所以使民信也诸葛亮与魏军战以寡对
众卒有当代者不留而遣之曰信不可失于是人
人愿留一战遂大败魏兵是也
孙子集注卷之九
卷九 第 3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