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涉史随笔 提要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a 页 WYG0686-007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五
 涉史随笔       史评类
  提要
    (臣/)等谨案涉史随笔一卷宋葛洪撰洪字容
    甫自号蟠室老人婺州东阳人淳熙十一年
    进士嘉定间官至参知政事观文殿学士卒
    谥端简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前有自序大
    略谓微官洎布衣求进谒于庙堂者自丐进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b 页 WYG0686-0075b.png
    乞怜外往往讫无他说是直相与为欺而已
    洪不敢为欺比以忧居取历代史温绎间有
    所见随而笔之因择其可裨庙论者二十六
    篇以献则是编乃洪官未达时献于时相之
    作故所论皆古大臣之事其中论田歆一条
    谓歆果介然自立人自不敢干之以私贵戚
    敢于请托仍歆之罪论韦澳一条谓是非虽
    当顺乎人情亦当断以已见所言殊凿然有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a 页 WYG0686-0076a.png
    理其他多因势立论亦胡寅读史管见之流
    而持论和平不似寅之苛刻偏驳惟论申屠
    嘉一条反覆明相权之宜重然宋之宰执实
    无奄竖擅权以掣其肘与汉唐事势截然不
    同如王安石如蔡京章惇如秦桧韩侂胄史
    弥远贾似道皆患其事权太重故至于尽锄
    善类斲丧国家洪所云云是徒知防宦官之
    弊而不知防奸臣之弊未免失之一偏矣乾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b 页 WYG0686-0076b.png
    隆四十二年三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a 页 WYG0686-0076c.png
涉史随笔原序
凡令微官洎布衣求进谒于庙朝者惧其无因至前必
托曰有已见以为之先而觊倖一日之呼召庙朝不逆
其情呼而前叩其所言自蕲进丐怜外往往讫无他说
习常成俗上下恬不以为怪是直相与从事于欺而已
而洪固不敢为欺也比以忧居取历代史温绎以自遣
间有所见与夫或得于前脩之说师友之传则随而笔
之因择其可裨庙论之万一者二十六篇以献名曰涉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b 页 WYG0686-0076d.png
史随笔特欲借是以盖已见之欺非敢自诡有助涓尘
云也虽然昔人有言郢人遗书燕相者以夜作书而命
左右举烛因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得书省之
而喜曰夫烛在下则翳翳则不能以分白黑在上则显
显则十步而见须眉贤士大夫固亦朝廷之烛也不可
以不举也是直教我以举贤也入言之王王以其言举
贤而用之燕国大治夫以举贤而国治则固燕相之功
以举烛为进贤则非郢人之意郢人略于笔而燕相精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4a 页 WYG0686-0077a.png
于说耳洪今所笔者诚略矣若夫因其略而精之则又
惟融明是赖洪谨序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5a 页 WYG0686-007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涉史随笔        宋 葛洪 撰
  赵公仲连止烈侯赐郑歌者田
赵烈侯好音谓相国公仲连曰郑歌者抢石二人赐之
田人万亩公仲曰诺不与烈侯累问公仲称疾不朝番
吾君谓公仲曰君实好善而未知所持君相赵于今四
年亦有进士乎曰未也番吾君曰牛畜荀欣徐越皆可
公仲乃进三人及朝复问歌者田公仲曰方使择其善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5b 页 WYG0686-0077d.png
者牛畜侍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明日荀欣侍以选练
举贤任官使能明日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所
与无不充君说使使谓相国曰歌者之田且止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
 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
 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
 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
 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是以古之善相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6a 页 WYG0686-0078a.png
 其君者必欲朝廷之上蔼蔼然无非吉士使其君闻
 正言见正行故能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
 有不臧彼小人者虽欲逢君之恶自无所容其技矣
 公仲之相烈侯也其于士虽待番吾君谕之而后进
 而歌者之田遂止正人俄顷转移之功如此哉人不
 足与适也政不足与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孟子之言岂欺我哉
  齐邹忌讽威王求谏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6b 页 WYG0686-0078b.png
战国策曰邹忌脩八尺有馀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
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
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
问其妾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至与坐谈
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
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
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7a 页 WYG0686-0078c.png
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
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
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善之乃下令求谏
 忌言虽小可以喻大为人上者而与谗谄面谀之人
 居国欲治可得乎是以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工
 诵箴谏瞽诵诗谏公卿比谏士传言谏过庶人谤于
 道商旅议于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闻其过失而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7b 页 WYG0686-0078d.png
 改之所以永有天下也后世此风既衰谏有常职而
 言路始狭矣又况人君与宦官宫妾相处之时多与
 士大夫相接之时少十寒一暴其能自免于过耶昔
 宋昭公尝出亡谓其御曰吾被服而立侍御数十人
 无不曰吾君丽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
 吾君圣也内外不见吾过是以亡也乃改操易行二
 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若昭公者虽得之于
 颠踬心困虑衡之馀其视终于此者盖有间矣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8a 页 WYG0686-0079a.png
  孔子顺言为政不能无谤
孔子顺相魏改嬖宠之官以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
有功诸丧职秩者不悦乃造为谤言文咨以告且曰夫
不害前政而有成孰与变之而起谤哉子顺曰民不可
与虑始久矣古之善为政者其初不能无谤子产相郑
三年而后谤止吾先君相鲁三月而后谤止今吾为政
虽不能及圣贤庸加谤止独无时乎文咨曰子产之谤
尝以闻之未识先君之谤何也子顺曰先君初相鲁鲁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8b 页 WYG0686-0079b.png
人谤诵曰麛裘而芾投之无戾芾之麛裘投之无邮及
三月政成民又作诵曰衮衣章甫实获我所章甫衮衣
惠我无私文咨喜曰乃今知先生亦不异于圣贤矣
 昔周公相成王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而公之
 圣德曾不少损今狼跋之诗是也其诗曰狼跋其胡
 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说者谓狼兽之贪者
 猛于求欲故陷于机阱而不能脱前跋后疐进退困
 险若周公者忠诚在于王室以逊自处而无贪欲之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9a 页 WYG0686-0079c.png
 私心故虽在危疑之地安步舒泰赤舄几几然此公
 之所以不失其圣也子产之相郑孔子之相鲁其无
 利欲之私者欤后之相天下者惟本朝忠献韩公似
 之公之言曰凡为人臣者尽力以事君死生以之顾
 事之是非何如尔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成
 遂辍而不为哉惟其忠勇如此用能光辅三后弘济
 艰难跻天下于太宁而无骇视倾听之虞也故欧阳
 公赞之曰进退之际从容有馀德业两全谤谗自止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9b 页 WYG0686-0079d.png
 过周公远矣
  汉高帝诏免奴婢自卖者为庶人
汉高帝五年诏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

 古称良贱皆有定品良者即是良民贱者率皆罪𨽻
 今之所谓奴婢者槩本良家既非气类之本卑又非
 刑辟之收坐不幸迫于兵荒陷身于此非上之人有
 以荡涤之虽欲还齿平民殆将百世而不可得高帝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0a 页 WYG0686-0080a.png
 之诏真知君道矣意者萧何有以辅之欤
  汉高帝诏郡国举贤
汉高帝十一年诏曰盖闻王者莫大于周文霸者莫高
于齐威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
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
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
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我共安利之可乎
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0b 页 WYG0686-0080b.png
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
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
相国府书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贾山至言曰天下未尝无士也然而文王独言以宁
 者何也文王好仁则仁兴得士而敬之则士用用之
 有礼义故不致其爱敬则不能尽其心不能尽其心
 故不能尽其力不能尽其力故不能成其功高帝此
 举其于士亦可谓知所敬矣详味患在人主不交与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1a 页 WYG0686-0080c.png
 夫有肯从我游之语宛然三代盛王体士之意其崛
 起丰沛卒建四百年之基业者良以是夫或谓帝慢
 而少礼求贤之诏未免文浮于实愚谓不然帝所慢
 者特腐儒耳其于贤士未尝不敬也观留侯与吕后
 画安太子之策其言曰顾上所不能致者天下有四
 人四人年老矣义不为汉臣然上常高此四人今太
 子诚能卑词固请来以为客上必异而问之上知此
 四人贤则一助也及四人来从太子侍燕上怪问之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1b 页 WYG0686-0080d.png
 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
 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避逃我今何自从
 吾儿游乎烦公幸调护太子四人为寿毕趋去上目
 送之竟不易太子者本留侯招此四人之力也孰谓
 高帝慢而少礼乎故曰帝所慢者特腐儒尔
  绛灌为窦氏择师傅
汉文帝元年三月立太子母窦氏为皇后君有弟广国
字幼君与兄长君家于长安绛侯灌将军等曰两人所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2a 页 WYG0686-0081a.png
出微不可不择师傅宾客于是选士之有节行者与居
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避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
 闻之于师古者天子诸侯不内娶故教养外戚之法
 无传焉封建既废外戚未必世族尤不可不教养也
 孰谓绛灌而能为此哉长君少君由是为退避君子
 张苍免相文帝以广国贤有行至欲相之方其幼为
 人所略卖晚节其贤乃如此岂非与之居者皆士之
 有节行者之力乎使文帝之初能为母舅薄昭择贤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2b 页 WYG0686-0081b.png
 师傅而置之昭决不至犯法杀汉使者此不防闲于
 其始魏文因是得以讥帝也
  申屠嘉召责邓通
汉文帝时申屠嘉为丞相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
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
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
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嘉坐府中为檄召邓通诣丞相
府不来且斩通恐入言文帝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使召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3a 页 WYG0686-0081c.png
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
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
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
相已困通使使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
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按嘉本传嘉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不过军行
 间勇健有材力人耳及其为相而风采号令威重乃
 如此然则宰相之职业其所关系顾不重耶汉置丞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3b 页 WYG0686-0081d.png
 相仍秦之旧其职号为无所不统自高帝至于景帝
 自萧何至于嘉阅四世而相继为相者无非高帝之
 旧臣其人望之重皆识权柄之所归故其主亦不敢
 以庸常视之而使得伸其威帝虽不能因嘉之言以
 远通终帝之世嘉为相而通不敢辄启谗慝之口其
 潜销密移于冥冥之中者盖亦多矣其后公孙弘相
 武帝遇事往往退逊于帝左右之臣严安枚乘之徒
 发言盈庭弘未尝不屈遂以给事谒者为帝私人而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4a 页 WYG0686-0082a.png
 以外朝之臣自处丞相之职自是分而权亦轻矣弘
 以儒得政其风采反不及一申屠嘉宜其见轻于淮
 南而以发蒙振落视之也继嘉者其惟本朝忠献韩
 公乎然其坐政事堂以头子勾任守忠者立庭下数
 其罪而竟逐之则又过于嘉一等矣然则相权之轻
 重顾不以其人哉
  张释之谏超迁啬夫
汉文帝时谒者仆射张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4b 页 WYG0686-0082b.png
诸禽兽簿十馀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
代尉对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
不当如是耶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
反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
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也释之曰
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出口岂效
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且秦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
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5a 页 WYG0686-0082c.png
夷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辨而超迁之
臣恐天下从风靡争口辨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影
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不拜啬夫
 昔孔子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而答颜渊为邦之问亦
 终戒之以远佞人彼其词色巧令而无情实应对捷
 给而矜小慧顾惧疾之不深去之不亟讵可以是而
 超迁之乎当是时从帝行者使无释之之高见绝议
 则帝于是举谁其正之下之化上甚于影响之应形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5b 页 WYG0686-0082d.png
 声其为害可胜道哉古之君子所以于侍御仆从之
 臣不使一憸人厕于其间者政复虑此吾观唐高
 宗濮阳之行对窦德玄有帝丘之问许敬宗从旁代
 对甚悉方其跃马而前退有矜色下视德玄以不强
 对为能之语真足扼其吭而夺之气由今观之首奸
 臣之传者非德玄乃敬宗也然则利口捷给者果何
 益于人之国哉
  周亚夫从赵涉计定七国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6a 页 WYG0686-0083a.png
汉景帝时七国反书闻天子乃遣太尉条侯周亚夫将
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亚夫既发至霸上赵涉遮说亚
夫曰吴王素富怀辑死士久矣此知将军且行必置间
人于殽黾阨阻之间耳兵事尚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
去走蓝田出武关抵雒阳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
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
至雒阳使吏搜殽黾间果得吴伏兵乃请涉为护军
 赵涉之遮说亚夫即三老董公之遮说汉王也惟其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6b 页 WYG0686-0083b.png
 贱而无因至前故遮道以说之耳孰谓灭项籍定七
 国乃皆出于道旁贱夫之一言然则天下之才岂有
 穷哉此众不可盖所以发齐人王先生之叹也是以
 古之明君贤臣智虽落天地而不自虑也辨虽彫万
 物而不自悦也能虽穷海内而不自为也片善可取
 不间刍荛一言有闻狂夫亦择故能并天下之谋尽
 天下之智而事无遗策矣
  孔臧辞御史大夫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7a 页 WYG0686-0083c.png
汉武帝以孔臧为御史大夫臧辞曰臣以经学为业乞
为太常典臣家学与从弟安国纲纪古训使永垂来嗣
上乃以臧为太常礼赐如三公
 时上方乡儒学尊孔氏表章六经臧亲圣人后以常
 情论之得君如此可谓遭时矣而臧乃逡巡辞避大
 位方欲自典家学纲纪古训其必有以也唐宣宗时
 吏部侍郎孔温业白执政求外官白敏中谓同列曰
 我辈须自点检孔吏部不肯居朝廷矣然臧之不就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7b 页 WYG0686-0083d.png
 大位上之人可不深省乎
  王吉言谨择左右所使
汉宣帝时王吉上疏曰陛下惟思世务将兴太平诏书
每下民欣然若更生臣伏而思之可谓至恩未可谓本
务也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幸得遭遇其时言听谏从
然未有建万世之长策举明主于三代之隆也其务在
期会簿书断狱听讼而已此非太平之基也臣闻民者
弱而不可胜愚而不可欺也圣主独行于深宫得则天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8a 页 WYG0686-0084a.png
下称颂之失则天下咸言之故宜谨选左右审择所使
左右所以正身所使所以宣德此其本也
 昔尝考之于书周公之所以告成王者悉矣而立政
 之作其于为治体统尤为谆切曰常伯常任准人者
 议政而在王左右之臣也曰缀衣虎贲者王之所使
 共役而亲近之人也其官之尊卑职之大小相去盖
 甚辽绝而公例言之而无所轻重于其间何耶政以
 议政而在左右者有辅正之倚所使而亲近者有染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8b 页 WYG0686-0084b.png
 习之移其系天下之本一也三宅三俊其选固所当
 谨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则俱受其败虽仆御之贱亦
 不可忽也特自古人君能于是知忧恤审择之者鲜
 耳文王武王惟克灼知厥若故小大之臣咸怀忠良
 卒并受此丕丕基以建八百年盛大之业成王亦能
 嗣守大训无敢昏逾以保三十六王盈成之治其明
 效大验固已彰灼如此周衰以来此意泯矣而人主
 独行于深宫者亦惟自贤自圣耳所以善其心养其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9a 页 WYG0686-0084c.png
 德者将谁责而可哉故其君之贤者不过谨期会于
 簿书之间审听断于狱讼之际而非所谓本务也是
 以治常少而乱常多然则谨选左右审择所使王吉
 之论可谓真知万化之本原者欤
  王嘉言人才宜豫蓄养
汉王嘉言前苏令发欲遣大夫使逐问状时见大夫无
可使者召盩厔令尹逄拜为谏大夫遣之今诸大夫有
才能者甚少宜豫蓄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不爱其死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19b 页 WYG0686-0084d.png
临事仓卒乃求非所以明朝廷也
 一世之才自足一世之用常患上之人养之无其素
 耳豫章之木岂一朝夕所能致哉惟其自拱把而封
 植之而无戕贼之患故他日栋梁之用随取随足古
 者士养于党庠术序国学之中所养者仁义礼乐所
 习者射御书数所兴者德行道艺而士朝夕之所闻
 见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一日取以备公卿大
 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才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0a 页 WYG0686-0085a.png
 其所设张类不待门习而后能微而至于中材武夫
 亦皆可备公侯腹心干城之用故三代而上人主未
 尝有乏才之叹者良以此夫后世学校废士无素养
 往往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识之士
 十无一二此王嘉所以起宜豫蓄养之请虽然蓄养
 之法舍三代庠序之教皆苟道也汉犹近古惜嘉徒
 发其端而不能为汉精言推广而行之为可恨焉耳
  田歆欲自求一名士报国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0b 页 WYG0686-0085b.png
河南尹田歆外甥王湛名知人歆谓之曰今当举六孝
廉多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求一名士以报国家尔
助我求之
 歆之意亦可怜矣虽然歆亦有罪焉伐国不问仁人
 使歆能为尹翁归于廷尉虽贵其敢干之以私耶晋
 颜含有言曰冯祖思问佞于我我岂有邪德乎歆自
 反焉可也纵未及此贵戚有命如其所托之非人以
 情却之政复何害何至咈吾之情以强从人欲哉昔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1a 页 WYG0686-0085c.png
 东汉吴植为宛令梁冀以宾客托之植曰明将军处
 上将之位宜崇贤善以补朝阙自侍坐以来未闻称
 一长者而多托非人诚非敢闻当是时冀以贵戚用
 事可谓有权而植却之无难色今歆顾以贵戚之命
 重于相违乌得无罪虽然朝廷欲天下荐举之公而
 使所举者皆得其人以报国惟申严嘱托之禁而后
 可望其至焉耳不然缘情徇私徒长奔竞未见其可
 也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1b 页 WYG0686-0085d.png
  魏辛雄言用兵宜明赏罚
魏司空长史辛雄上疏曰凡人所以临陈忘身触白刃
而不惮者一求荣名二贪重赏三畏刑罚四避祸难非
此四者虽圣主不能使其臣慈父不能厉其子明主知
其情故赏必行罚必信使亲疏贵贱勇怯贤愚闻钟鼓
之声见旌旗之列莫不奋激竞赴敌场岂厌久生而乐
速死哉利害交于前欲罢不能耳自秦陇逆节蛮左乱
常陛下虽降明诏赏不移时然将士之勋历稔不决亡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2a 页 WYG0686-0086a.png
军之卒晏然在家是使节士无所劝慕庸人无所畏慑
进而击贼死交而尝赊退而逃散身全而无罪此其所
以望敌奔沮不肯尽力者也陛下诚能号令必信赏罚
必行则军威必张盗贼必息矣
 号令不信赏罚不明虽平居无事且不能以使其众
 况欲驱之于锋镝之下使之临陈而忘身者耶求其
 无败讵可得哉昔唐刘巨容破黄巢于荆门或劝巨
 容穷追贼可尽也巨容曰国家喜负人有急则抚存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2b 页 WYG0686-0086b.png
 不爱官赏事宁则弃之或更得罪不若留贼以为富
 贵之资由是贼势复振此虽悍夫跋扈之语然人情
 所在为国者所当深察也夫赏罚号令国家之纲纪
 在焉惟信而明故能服人之心服人之心故能尽其
 心尽其心故能尽其力尽其力故能成其功如此则
 军威何患其不张盗贼何患其不息哉辛雄之论可
 谓深切著明矣
  崔亮创停年格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3a 页 WYG0686-0086c.png
魏崔亮为吏部尚书亮奏为格制不问士之贤愚专以
停解月日为断沉滞者皆称其能亮甥司空咨议刘景
安与亮书曰殷周以乡塾贡士两汉由州郡荐才魏晋
因循又置中正虽未尽善应什收六七而朝廷贡才止
求其文不究其理察孝廉唯论章句不及治道立中正
不考才行空辨姓氏取士之涂不博沙汰之理未精舅
属当铨衡宜须改弦易调如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天
下士子谁复修厉名行哉亮复书曰汝所言乃有深致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3b 页 WYG0686-0086d.png
吾昨为此格有由而然古今不同时宜须异昔子产铸
刑书以救弊叔向讥之以正法何畏汝以古礼难权宜
哉洛阳令代人薛琡上书言黎元之命系于长吏若乃
选曹唯取年劳不简贤否义均行雁次若贯鱼执簿呼
名一吏足矣数人而用何谓铨衡书奏不报后因陛见
复奏乞令王公贵臣荐贤以补郡县诏公卿议之事亦
寝其后甄琛等为吏部尚书利其便已踵而行之魏之
选举失人自亮始也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4a 页 WYG0686-0087a.png
 自停年之格行积常成俗流弊至今能否并进贤愚
 无别人往往得以归咎于亮而不思所以致此者夫
 以天下之大士人之众选用之法一委诸吏部数人
 之手借使平如权衡明如水鉴犹将力有所穷照有
 所极如唐魏元同云云者此崔亮所以求为简便之
 法而一以士之停解月日为断也何则人物实繁不
 可得知法使之然非主司之罪也古者士选于学校
 论之州里告诸大事而后贡于王庭一人之身所阅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4b 页 WYG0686-0087b.png
 者既已众矣而授任之际又俾群司各自选其僚属
 而朝廷止命其大者如穆王之命伯囧者是也夫所
 阅者众则滥进之士少所任者简则选用之法精是
 以官得其人鲜有败事魏晋以来小大之官悉委吏
 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察言于簿书之微量才于刀
 笔之细尚欲责其贤愚有别能否之不并进乎重其
 任而罚不胜远其涂而诛不至民知力竭而以伪继
 之此庄周之所以叹也后世必欲善选举之法独唐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5a 页 WYG0686-0087c.png
 沈既济之说尚或可行其言谓鉴不独明不可专于
 吏部欲使五品以下群司长官各令宰臣进叙吏部
 兵部得以参议焉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属则许州府
 辟用其牧守将帅或选用非公则吏部兵部得以察
 举焉如此则贤愚能否可别而天下之士子亦将争
 自磨厉以副上之选择矣或谓古今异宜今若舍一
 定之法而行既济之言则操进退之柄者得以行其
 私而请托之风炽矣愚曰不然夫牧守而上使非其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5b 页 WYG0686-0087d.png
 人则已诚得其人其可以私干之耶又况进叙之际
 吏部兵部皆得以参议于其间而州府之辟或非其
 公而吏部兵部又得察举而加之以私冒不审举之
 罪小则谴黜大正典刑人非木石谁敢不厉特其于
 端本澄源之地不得尽如古者选士之法容有可议
 者耳愚故曰后世欲善选举之法既济之论尚或可
 行也
  隋文帝褒擢守令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6a 页 WYG0686-0088a.png
隋主如岐州刺史梁彦光有惠政下诏褒美赐粟帛及
御伞以厉天下之吏又有相州刺史樊叔略有异政帝
以玺书褒美班示天下召拜司农新丰令房恭懿政为
三辅之最帝赐以束帛雍州诸县令朝谒帝见恭懿必
呼至榻前访以治民之术累迁德州司马帝谓诸州朝
集使曰房恭懿志存体国爱养我民此乃上天宗庙之
所祐朕若置而不赏上天宗庙必当责我卿等宜师范
之因擢为海州刺史由是州县多称职百姓富庶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6b 页 WYG0686-0088b.png
 隋文帝爱民之意可谓勤矣而非所谓本务也天下
 之广郡邑之众牧民之责萃于守令帝不知谨择之
 于未授任之初而顾欲以耳目之所及奖劝之于已
 亲民之后其遗者抑多矣又况人之常情虽不能不
 竦动于一时之暂而他日之变迁类不可保此谨择
 牧宰之说本朝忠献韩公文正范公所以力言于我
 仁庙也其说谓承平以来敕宰之任因举荐擢任者
 少以资考序进者多才与不才一涂并进故能政者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7a 页 WYG0686-0088c.png
 十无一二缪政者十有七八以致赋役不均刑罪不
 当科率无度疲乏不恤上下相怨乱所由生自来虽
 诏臣僚各举所知或举主非贤则多谬荐乞委中书
 密院各先择堪充举主者以举其人所举之人若将
 来显有善政举主当议旌赏若贼污不理苛刻害民
 并与同罪为国者诚能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
 令信如四时则举主谁敢不谨而受举者谁敢不厉
 又何待屑屑躬自褒擢于耳目之所及哉故曰文帝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7b 页 WYG0686-0088d.png
 爱民之意则勤矣而非所谓本务也
  唐太宗不欲数赦
唐太宗谓侍臣曰古语有之赦者小人之幸君子之不
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夫养稂莠者害嘉谷赦有罪者
贼良民故朕即位以来不欲数赦恐小人恃之轻犯宪
章故也
 汉丞相亮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
 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有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8a 页 WYG0686-0089a.png
 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
 也若景升李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以此言之
 赦者诚偏枯之物也良民不被其泽而奸恶之徒获
 宥是岂明世所宜有哉此孟光所以深责于费祎也
 或谓赦者帝王之世所不废载之虞书吕刑可覆也
 愚曰不然虞书所谓肆赦者为过误而丽于刑者设
 也吕刑所谓有赦者为刑罚之入于疑者设也未始
 有罪无轻重普赦之文也太宗之见固卓矣然其意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8b 页 WYG0686-0089b.png
 特不欲数耳而仍未免于或赦安得武侯者与之上
 下其论哉
  太宗责房玄龄等问营缮
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
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责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政事北
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等拜谢魏徵进曰臣不知陛
下何以责玄龄等而玄龄等亦安所谢玄龄等为陛下
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9a 页 WYG0686-0089c.png
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
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
 宰相之职其略见于虞夏之书其详见于周官今观
 股肱耳目之言使宅百揆之语则知其职无所不统
 宫伯属之冢宰则环卫之事宰相得以统之内宰属
 之冢宰则宫中之事宰相得以统之太府属之冢宰
 则财利之事宰相又得以统之其他如饮膳酒浆次
 舍缝染之细凡关于天子者无一不统于宰相政以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29b 页 WYG0686-0089d.png
 典式法则皆当由此而出所谓以道佐王者固如此
 耳北门营缮玄龄问之职也太宗顾起何预君事之
 怒夫必多有是说而后及是不然玄龄等何为俯伏
 退谢之不暇而无一语以自疏耶魏徵之辩真足以
 救太宗之失伸宰相之职也谏官随宰相入阁之制
 其交脩不逮至是始知其益如此哉
  张九龄劝姚崇远谄躁进纯厚
右拾遗张九龄以姚元之重望为上所信任奏记劝其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0a 页 WYG0686-0090a.png
远谄躁进纯厚其略曰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
无出此涂而卿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
缘情之举又曰自君侯职相国之重持用人之权而浅
中弱植之徒已延颈企踵而至谄亲戚以求誉媚宾客
以取容其间岂有不才所失在于无耻元之嘉纳其言
 周公立政一书反覆于君子小人之际详矣一则曰
 其惟吉士二则曰其惟吉士一则曰勿以憸人二则
 曰勿以憸人至于终篇则又曰其惟克用常人且慨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0b 页 WYG0686-0090b.png
 叹而深致意焉常人者吉士之通称其于国也犹食
 之谷粟衣之布帛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不可一日而
 无者也然多纯厚质实类不能与谄䛕憸躁者争长
 于颊舌之间故上之人易惑于取舍取舍一惑政之
 治乱于此焉分此周公所以尤拳拳而不能自己也
 九龄之所以劝崇者意其有得于此乎大抵纯厚有
 常之人进则天下之君子欣慕而愿立于朝以直道
 辅其上行其所学而致太平矣谄䛕憸躁之人进则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1a 页 WYG0686-0090c.png
 天下之小人皆动其心欲立于朝以邪谄事其上窃
 取富贵而专权利矣用纯厚之人则治用谄躁之人
 则乱为政大体无出此涂九龄之贤能为崇言之而
 崇之贤又能嘉纳之开元之政安得而不治哉
  宋璟随才录用
宋璟奏括州员外司马李邕仪州司马郑勉并有才略
文词但多异端若全引进则悔咎必至若长弃捐则才
用可惜请除渝硖二州刺史又奏大理卿元行冲素称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1b 页 WYG0686-0090d.png
才行初用之时实允命议当事之后颇非称职请复以
为左散骑常侍以李朝隐代之陆象先娴于政体宽不
容非请以为河南尹
 陆贽有言中人以上迭有所长苟区别得宜付授当
 器各适其性各宣其能及乎合以成功亦与全才无
 异但在明鉴大度御之有道而已故善官人者犹良
 工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使璟无翕受敷施
 之度则李邕郑勉之徒长为弃人矣昔齐桓公问可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2a 页 WYG0686-0091a.png
 为相者于管仲仲以隰朋为可而不与鲍叔盖以叔
 牙之为人也于不已若者不比之闻人之过终身不
 忘而隰朋之为人愧不若人而哀不已若者惟其不
 忘人过故不能弃人之短而用其长惟其哀人之不
 已若故能舍人之短而取其长秦誓曰如有一介臣
 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然则相天下
 者惟宅心广大者而后能胜其任也若璟者其亦庶
 几于此乎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2b 页 WYG0686-0091b.png
  玄宗用韩休为社稷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不
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
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
临镜默然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
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
耳非为身也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3a 页 WYG0686-0091c.png
 昔楚恭王有疾召令尹曰常侍筦苏与我处忠我以
 道正我以义与处不安不见不思然则有得焉其功
 不细必厚爵之申侯伯顺吾所欲行吾所乐与处则
 安不见则思然未尝有得焉其过不细必速遣之恭
 王之筦苏即玄宗之韩休也恭王之申侯即玄宗之
 萧嵩也记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若二君者真
 可谓能改之以义而必求诸道者也方申侯萧嵩之
 委曲从顺也自以为得保位固宠之术矣而卒不免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3b 页 WYG0686-0091d.png
 以是见黜蒙讪当时遗臭后世然则䛕悦者果何益
 哉
  杨绾请更贡举之制
礼部侍郎杨绾上疏以为古之选士必取行实近世专
尚文辞自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犹策试而已至高宗时
考功员外郎刘思之始奏进士加杂文明经加帖括从
此积弊转而成俗朝之公卿以此待士家之长老以此
训子其明经则诵帖括以求侥倖又举人皆令投牒自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4a 页 WYG0686-0092a.png
应如此欲其返淳朴崇廉逊何可得也请令县令察孝
廉取行著乡闾学通经术荐之于州刺史考试升之于
省任各占一经朝廷择儒学之士问经义二十条对策
三道上第即注官中第得出身下第罢归又道举亦非
理国所资与明经进士并停上命诸司通议给事中李
栖筠右丞贾至京兆尹严武并与绾同至议以为今试
学者以帖经为精通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风流颓弊
诚当釐改然自东晋以来人多侨寓士居乡土者百无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4b 页 WYG0686-0092b.png
一二请兼广学校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
推焉敕礼部具条目以闻
 举人投牒自应之制盖昉于唐谨按周礼卿大夫之
 职各教其所治三年一大比考其德行道艺乃献贤
 能之书于王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天府者太庙之
 宝藏也盖言王者举贤能所以安宗社故拜受其名
 藏于庙中其所以贵重之者如此至汉犹有劝驾尊
 显之意贤良如公孙弘亦必待国人固推而后出未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5a 页 WYG0686-0092c.png
 闻有投牒自应之举然则士之贱亦甚矣积弊成俗
 流毒至今士拘一日之长偶乖程式虽生平力学不
 免摈弃程度苟合虽末学肤浅俯拾科级以此士之
 进退多言命运而不言行业本朝文正范公有言明
 君在上固当使人以行业而进而乃云命运者是善
 恶不辨而归诸天也岂国家之美事哉杨绾之请有
 志复古者所宜深绎也
  崔祐甫荐引无虚日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5b 页 WYG0686-0092d.png
崔祐甫为相欲收时望推荐引拔常无虚日作相未二
百日除官八百人德宗谓祐甫曰人或谤卿所用多涉
亲故何也对曰臣为陛下选择百官不敢不详苟平生
未之识何以谙其才行而用之上以为然
 天下大物也非一手一足所能运转非私意小智所
 能维持书曰惟说式克钦承旁招俊乂列于庶位宰
 相之职固宜若此也祐甫之荐拔无虚日彼盖欲尽
 其职分耳何暇以亲疏为问哉而德宗疑之过矣昔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6a 页 WYG0686-0093a.png
 者舜臣尧官才任士尧一从之左右曰人君用士当
 自任耳目而取信于人无乃不可乎尧曰吾之举舜
 已耳目之矣今舜所举人吾又耳目之是则耳目于
 人终无已也人主之职惟知论相而已既得所付则
 庶官列位随才授任盖有司存又何疑焉惜乎德宗
 猜忌之君未足以进此也
  刘晏应民之急未尝失时
刘晏为转运使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雷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6b 页 WYG0686-0093b.png
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以谷易货供官
用及于丰处卖之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
须如干蠲免某月须如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
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敝流亡饿殍
然后赈之也
 子夏问于孔子曰敢问诗云岂弟君子民之父母何
 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子曰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
 之谓民之父母矣晏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7a 页 WYG0686-0093c.png
 敝流亡饿殍然后赈之谓非有见于此不可也先王
 盛时荒政十有二皆有司之所掌间有札瘥荒歉有
 司不过闻于上举而行之耳后世此政不举遇时艰
 歉小民剪焉倾覆无所赴愬人情亡聊则求全之意
 薄往往轻动等死之念相聚而为盗贼咎当谁任耶
 唐开元二十九年制自今委州县长官与采访使董
 事给讫奏闻政惩前诸州饥馑皆待奏报无救于垂
 绝故也为人上者可无念哉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7b 页 WYG0686-0093d.png
  韦澳愿周墀无权
周墀为相谓韦澳曰力小任重何以相助澳曰愿相公
无权墀愕然不知所谓澳曰官赏刑罚与天下共其可
否勿以己之爱憎喜怒移之天下自理何权之有墀深
然之
 传曰爵人于朝与众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澳之
 说盖本诸此是非以天下之心为心者不能其说亦
 既善矣然而容有所未尽者焉何则众以为可用而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8a 页 WYG0686-0094a.png
 用之众以为可弃而弃之公则公矣而与愦愦者何
 以异哉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洪范
 之于稽疑虽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而乃心未尝不及
 孟子之于进贤虽诸大夫国人皆曰贤皆曰不可而
 其察亦所不废天下之事谋之贵众断之在独谋之
 众所以示其公断之独所以裁其当官赏刑罚其可
 否固当与天下共之又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
 从之可也吾之说非求多于澳也澳之言未尽故因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8b 页 WYG0686-0094b.png
 其说而究其义焉耳
  仇士良教其党固宠之术
仇士良以左卫上将军内侍监致仕其党送归私第士
良教以固权宠之术曰天子不可令閒常宜以奢靡娱
其耳目使日新月盛然后吾辈可以得志谨勿使之读
书亲近儒生彼见前代兴亡心知忧惧则吾辈疏斥矣
其党拜谢而去
 甚矣人君之不可不学也国家之隆替社稷之安危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9a 页 WYG0686-0094c.png
 天下之治乱生民之休戚君子小人之消长进退天
 命人心之去就离合其端皆基于人君之学与否耳
 君诚有志于学则所闻者正言所讲者正理所亲者
 正人所履者正行知古今成败之所由来而常有惧
 心审忠邪关系之不可忽而常有戒心制其治于未
 乱保其邦于未危日就月将以至于缉熙光明之地
 彼觇喜怒候惨舒动中主情举无谬旨如仇士良之
 徒自无所投其隙如此则臧否毁誉皆可得其真功
涉史随笔 提要 第 39b 页 WYG0686-0094d.png
 负赏罚皆可得其当而跻斯世于太宁之域矣不然
 则本心不正而脉理皆邪岂独此曹得以固其权宠
 而已哉说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厥德脩罔觉监于先
 王成宪其永无愆其是之谓乎
 
 
 
 涉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