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686-00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幄管见卷四     宋 曹彦约 撰
九月初一日入讲筵同侍讲范楷待对是日仍读论贡
举篇 大中祥符八年上览礼部所奏进士名顾近臣
曰今岁举场似少谤议适赵安仁等对亦以此语之矣
王旦曰条制该备可守而行至公无私尽在于此上曰
举人久留京师速当廷试旦曰今岁人数虽多未知几
何能中精选上曰为国求人无出此道然程试之际亦
卷四 第 1b 页 WYG0686-0060b.png
不可料有大手笔偶不得意者有素无才称卓然特异
者信知一名一第固非偶然臣读毕口奏进士大手笔
却场屋间有偶不得意者有素无才称却卓然特异者
诚如真宗皇帝圣谕大凡科举取士全在主司得人盖
诗赋之与经义在场屋之士何人不作得一篇但须观
其器识异时可以远到乃为得人若诗赋只论声病经
义只看破头则拘拘谫谫者常得志而魁伟磊落之士
常不中选惟主司得人气类相感然后拔茅连茹可以
卷四 第 2a 页 WYG0686-0060c.png
致君泽民选择之初不可不察也 大中祥符九年上
与宰相议贡举因曰举子大不易寒畯之士非主司尽
公则何由得进至于经学望进场第尤更艰难陈恕知
举咸言至公朕熟察之颇得文学之士然不与五科进
场第大招怨谤王旦曰恕本洪州人是岁江南举子以
乡里避嫌多不为解甚招萋斐大约持心平允无所不
可何必于父母之邦故为不足耶臣读毕口奏当大中
祥符九年时已有糊名封卷首之法矣陈恕知举何为
卷四 第 2b 页 WYG0686-0060d.png
不解江南人若不许收试则是已取者犹拆卷而黜之
也古人举子举雠皆所以为国若乃避嫌不解乡人将
以示公乃所以为私也欲避一己之谤而使江南之士
皆不与选上以孤人主爱贤之意下以阻寒畯致君之
路岂不谓之以私害公耶
是日又读论科试篇 咸平二年殿中丞皇甫选请复
制科真宗曰今之诗赋俊秀事业若取时才政事当在
策论俟商𣙜行之臣读毕口奏祖宗以制科取士最为
卷四 第 3a 页 WYG0686-0061a.png
得人如富弼吴育张方平苏轼兄弟皆由此选近来少
有应者遂不复降诏外间不知妄谓朝廷无意于此不
知乃主司之过也制科取士固欲其博洽然经史明文
有所不知乃可责其肤浅若主司撰造题目多方以误
之则爱贤之意果安在哉闻往岁试过阁六论有以尧
舜汤禹如何为题者取西汉魏相传内所载赵尧李舜
儿汤贡禹之序以乱尧舜禹汤之名欲其不通报罢是
以古圣人之名为戏其为失体莫甚于此今若修祖宗
卷四 第 3b 页 WYG0686-0061b.png
故事复举制科必须出当道正大题目取其四通俟其
对策疏谬报罢可也若虽对策可取异时履行不称则
擢用不擢用却在君相造命矣
十七日便殿聚讲同侍讲范楷待对是日读论选集篇
 景德二年有司以常选人奏御上谓王旦曰比年审
官流内铨引对官吏皆积留多日方一引对且旅寓辇
毂淹久可念又于所司颇有所费用若主判者不能振
举即选士愈为不易朝廷既责其廉岂得更容邀滞自
卷四 第 4a 页 WYG0686-0061c.png
今当为定制不得复然臣读毕口奏国初铨选之法承
袭五代之弊未能尽革祖宗随时制宜多所是正今铨
选法密虽未能有所甄别然守之而行亦可以示公若
真宗皇帝论审官流内铨之弊一则虑积留多日有旅
寓之费二则虑主判者不能振职有所司之费且谓朝
廷既责其廉岂可更容邀滞大哉圣训此所谓明照四
海而不遗微小者也不恤之于其初使之浪有所费贤
而廉者固不应改节中人以下之性未有不责偿于此
卷四 第 4b 页 WYG0686-0061d.png
者岂不为大可虑昔之审官院乃今之尚左昔之流内
铨乃今之侍左果能体真宗皇帝之训关会急速不使
之有所积留检柅吏奸又不使之有所观望然后可以
责其廉矣
二十日入讲筵同侍讲陈贵谊待对是日读择官篇
至道元年广南官年满未代者有司请先次差官上曰
岭南服从王化夷俗丕变尤须择平允识事体者任之
则远人受赐若虑浅常材闇于理道徒益生事耳益州
卷四 第 5a 页 WYG0686-0062a.png
张咏上言所部知县三人欲以他官对易之上曰任官
之道各有所宜蜀民轻浮好为游乐官吏政宽能与之
浮沉民即便安若稍执纲纪动即怨怼朕每命一官无
非慎选咏之所奏未可许也臣读毕口奏祖宗时广南
川蜀向化未久择平允识事体及政宽与之浮沉者治
之乃其宜也今日之患又不在此但虑官吏贪求扰及
远民耳盖广南与蛮猺黎洞接境川蜀除北边之外又
与吐蕃六诏接境仕于其间者不问中外之事体朝廷
卷四 第 5b 页 WYG0686-0062b.png
之委任以其地产金珠又多物货享厚禄者更欲商贩
恃威力者遂至白攫边衅之起常必由此未有推究病
端削平祸本者今下州小县时取一小吏按发之不足
以变贪俗著治效其要切不在此也若朝廷遴选监司
帅守以刺举切责之不过数人而六路治矣此今日最
急之务也 至道二年上谓近臣曰国家取士必历级
而升下位之人韬晦才行诚亦有之当勿以此为限成
朕急贤之意因言为臣之道治平之代难见功效乱世
卷四 第 6a 页 WYG0686-0062c.png
止用其才如陈平韩信顷刻可立功业治平之世即此
辈无以施其谋略故孔子四科以德行为首咸平二年
真宗令宰相选官堪三司职事者数人因谓之曰庶官
中求才干则不乏询德行则罕见其人夫德为百行之
先德行之门必有忠臣孝子岂无德者能全其忠孝乎
臣读毕口奏太宗皇帝取士以德行为首真宗皇帝选
官亦以德行为先此万世不易之论也古人以德行为
才故高阳氏高辛氏之才子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忠肃
卷四 第 6b 页 WYG0686-0062d.png
恭懿宣慈惠和此十六字者无非德行之所发见后世
以欺诈暴虐为才如狄之酆舒晋之知伯齐之盆成括
皆以才称至于败事故有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
人之论其实本非才也韩信彭越之徒以术数事高祖
高祖亦以术数待之君臣之间以势利相持至菹醢而
后止人徒见小人之术数粗若可喜引而用之谓且使
之集事不知人无忠信不保其往如王安石之用吕惠
卿韩忠彦之用蔡京不独误国又从而挤之然后知取
卷四 第 7a 页 WYG0686-0063a.png
士选官非德行不可易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
用又曰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圣人之示戒其严如此可
不深鉴
二十四日入讲筵同侍讲章待对是日仍读择官篇
 景德元年内出京朝官二十四人名付阁门召对崇
政殿(案真宗朝察群臣有闻望者得刑部郎中边肃等/二十四人令阁门引对观其辞气文义并得优升)
(见宋史/选举)在外者乘传代归上采于朝论皆以廉干称者
及对或试其辞业或观其言论多寘于台省馆殿迁秩
卷四 第 7b 页 WYG0686-0063b.png
任之是冬契丹请和上以河朔诸州易置牧守召近臣
对资政殿御笔题李允则等十二人示之曰朕酌庶官
能否以边城远近要害分命治之庶保宁静卿等当更
详议毕士安曰陛下所择皆才适于用望付外施行从
之臣读毕口奏真宗皇帝欲选台省官则内出京朝官
二十四人欲选边城官则内出李允则等十二人自常
情论之人才天下公器何必以内出姓名为重盖真宗
皇帝励志求贤或取之荐举或考之奏对既听其言又
卷四 第 8a 页 WYG0686-0063c.png
观其行既信其人又观其所主非如自古人主得之于
宦官宫妾创为内降以害朝政也公莫甚焉所谓二十
四人与夫十二人者虽不尽见姓名只以李允则推之
则真宗在潜邸时固已识其名矣时允则行事未有功
业者至此题其姓名而用之明效大验昭不可掩论本
朝守边之臣未有出于允则之右者人主留意人才如
此安得而不致治
二十七日入讲筵同侍讲范楷待对是日仍读择官篇
卷四 第 8b 页 WYG0686-0063d.png
 大中祥符八年上尝阅两省班簿谓王旦等曰近侍
之列各有所长然求文武适用可委方面者亦鲜每念
唐贤比肩而出何当时得人之多也旦曰方今下位岂
无才俊或恐拔擢未至然观前古进贤乐善者甚众故
人不求备不以小疵累大德是以人得足用今立朝之
士谁则无过陛下无不保庇然流言稍多终亦梗于任
使大都迭相推誉近乎党纠讦乖谬近乎公鉴其爱憎
惟托圣明则庶无弃人矣臣读毕口奏唐贤比肩而出
卷四 第 9a 页 WYG0686-0064a.png
得人最多实如真宗皇帝圣谕王旦之对虽合事情然
亦似有为而发臣尝论唐朝取士与今日事体不同名
为科举实采誉望其不由科举进者又有藩镇辟召或
以白丁命官或自下僚选擢考其平素取其行实故为
士者知自爱重其始也莫不学为有用之才其出也莫
不重于所事士类歆艳以为美谈及其久于幕府习熟
事机一旦朝廷用之便为显官在内则论思献纳在外
则仗钺守边惟其所用无施不可今日诸大帅虽皆有
卷四 第 9b 页 WYG0686-0064b.png
辟召之权然或压于势要惑于亲旧凡所汲引未必皆
是当才不得如唐藩镇遴选之公至使缓急差除无以
应手今欲慕唐朝得人之多必须略加警策取其得人
多者有以旌异之得人少者小小戒敕之则自今以往
每有所荐必深加思虑不敢泛然应故事矣
十月初四日入讲筵同侍讲范楷待对是日读论荐举
篇 淳化五年上尝语宰相曰君子与小人趣向不同
君子畏慎矜庄不欺闇室执持名节造次靡踰小人内
卷四 第 10a 页 WYG0686-0064c.png
荏外刚见人亦能卑谦有礼但发言则似忠信履行则
多颇僻此所以难辨然亦不能常久其始仕宦也惟利
是视徇私黩货罔畏宪章苟暂时获免终亦彰露当未
败之际日怀忧惧故不自安薛智周为侍御史知婺州
政以贿成土俗多以罗帛为献州民谓之罗端公则其
治可知卿等居庙堂之上以审官求贤为职今来择人
举官以是逐末若更不择举主则何由得人臣读毕口
奏太宗皇帝论君子小人趣向情状可谓详且明矣今
卷四 第 10b 页 WYG0686-0064d.png
欲遵而行之则黜陟之际尤当有所执守任贤在于勿
贰去邪在于勿疑祖宗时小人徇私黩货虽曰罔畏宪
章然犹日怀忧惧故不自安今州县间小人恣为贪墨
捆载席卷殊无忌惮推求其故或者施行之际任贤犹
有贰而去邪犹有疑也任贤而贰则监司帅守无举刺
之权去邪而疑则赃吏无警惧之意不可忽也窃怪今
日士大夫敢于害物至所以待赃吏酷吏者何其恕也
且如监司帅守按发一知县不法历数其罪至于永不
卷四 第 11a 页 WYG0686-0065a.png
得与亲民差遣其为人可想见矣顾乃厚赂胥吏极意
结托不过一二年间行下保明便与无过人一等士大
夫明知其不可不敢任怨放行参部便受一县此等习
惯成风视贪虐为当然扬扬得志少有变其旧习者则
斯民受苦何时而已耶今欲任贤去邪必须明降指挥
今后监司帅守按发赃吏酷吏已降指挥永不得与亲
民差遣者如遇改正必须得两省侍从台谏三人以上
列衔保举见得前奏委是冤滥方与放行若前奏装饰
卷四 第 11b 页 WYG0686-0065b.png
太甚别无事迹亦可以證监司帅守欺罔之过如或不
然何忍使无辜赤子受祸于此辈之手也
初九日入讲筵同侍讲范楷待对是日读论甄叙篇
真宗皇帝即位诏俟易月公除始行恩命吕端曰今亡
官失爵之人翘望甄录不可稽也上勉从之臣读毕口
奏国初丧礼行前代以日易月之制故以二十七日为
公除自孝宗皇帝以来行古道三年之丧故以二十七
月为公除今陛下行三年之丧礼无违者既御正殿观
卷四 第 12a 页 WYG0686-0065c.png
瞻一新行庆施惠乃其时也前者登极之初虽已赦过
宥罪然二年以来犯法者众士大夫自蹈宪网官职且
不必问惟是迁谪遐方使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甚者不服水土有性命之忧圣明之世不宜有此不于
此时行一次宽典恐未有可生之路也本朝自元祐以
前爱惜士大夫赏重罚轻以为家法唐介论事失当仁
宗震怒责授春州别驾越明日即改英州不数月又改
郴州酒税复以潭州通判用之愿陛下于正殿未御之
卷四 第 12b 页 WYG0686-0065d.png
前体仁宗所以闵唐介之意与大臣熟议行之不胜幸

十四日入讲筵同侍讲范楷待对是日读奖干臣篇
景德元年引进使何承矩再任雄州上曰承矩将家子
知书好名练习军旅边防之事今命领郡当择美名授
之即命为英州团练使三年上览太常博士李及奏议
顾宰相曰及昨日对来为人详审臣僚居下位怀才守
道固亦有之王旦曰及与父准并登进士第在官有治
卷四 第 13a 页 WYG0686-0066a.png
迹群臣之中晦能韬光诚亦有之惟陛下精择上又谓
王旦等曰藩城长吏尤赖循良之士永兴孙全照驭下
峻整当择其代如边宿孙仅皆可此授冯拯曰仅尝佐
京府熟于民政上然之大中祥符元年亳州李迪上言
州卒亡命聚众近境为盗乡邑惮其凶悍已遣使臣有
武干者分领戍兵各处要路捕逐至宿州就擒上曰迪
有才力谦下和众若非临时有断岂能如此集事甚可
嘉也臣读毕口奏今日所读皆真宗皇帝奖干臣圣语
卷四 第 13b 页 WYG0686-0066b.png
仰惟真宗皇帝好善而忘势恭俭而礼下询学问于刍
荛受诽谤于民庶故能知民疾苦使士大夫心术瞭然
无隐于黼座之前则贤且能者莫不勉力自慰愚不肖
者亦能恐惧修省如此而天下不治未之有也今陛下
守祖宗成宪日对群臣自宰执奏事之外台谏则有论
疏讲筵则有诵说职事官皆有轮对监司郡守到罢则
有奏事博采而广求之则士大夫心术无不尽知矣古
人明见万里之外不过如此
卷四 第 14a 页 WYG0686-0066c.png
二十二日入讲筵同侍讲范楷待对是日读戒官吏篇
 淳化四年上尝语宰相曰今天下至广勿谓好人少
盖设官分职在外者众傥若聚之则多矣朕每逢一尽
公有操检者恨不能分而用之苟尽心于国不惟爵赏
并至神明亦当拥护臣僚每授使外州卿以此言谕之
以表朕意臣读毕口奏自古天下有君子有小人世治
则好人常多世乱则好人常少其故何也盖人才有三
等上焉者所谓上智不移不能为不善下焉者所谓下
卷四 第 14b 页 WYG0686-0066d.png
愚不移亦不能为善惟中人之性可以语上亦可以语
下时乎清明必能勉强振作求为君子之归故世治则
好人常多时乎混淆亦能狐媚苟合沦入于小人之党
故世乱则好人常少然则好人之多少系乎中人可上
可下者之所为在人主作成之耳本朝太宗盛时人才
辈出赵普李昉吕蒙正张齐贤吕端为宰相李穆李至
寇准向敏中为执政田锡王旦毕士安王禹偁之徒为
两制在上位者如此则在下者可知矣方以类聚物以
卷四 第 15a 页 WYG0686-0067a.png
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举直错诸枉则枉者自直在
人主加意焉
十一月初三日入讲筵同侍讲范楷待对是日仍读戒
官吏篇 大中祥符元年上尝语近臣曰有司临事惟
在执守不当曲徇物情以沽时誉若使怨讟归于上美
声萃其身非良吏也臣读毕口奏人臣善则称君过则
称已若使怨讟归于上美声萃其身可谓非良吏也然
而徇物情以沽时誉与咈物情以徇已私者每相反对
卷四 第 15b 页 WYG0686-0067b.png
故尧舜之时以违道以干百姓之誉与咈百姓以从已
之欲者明为儆戒谓其皆足以害治也本朝盛时恤民
者有赏而虐民者有罚咈百姓以从已之欲者固所不
敢而违道以干誉者容或有之故真宗皇帝以徇物情
沽时誉为戒然二者常相倚伏习尚变迁时移事异所
当深察近时掊克聚敛咈百姓以从已欲者常多违道
以干誉者常少则二者皆当示戒也 二年谓近臣曰
臣僚赴外任有升殿者朕皆喻以所行之事期于振举
卷四 第 16a 页 WYG0686-0067c.png
若不升殿者今当各以其事为戒励词摹印赐之先帝
尝以儒行篇赐臣下今当复印分赐文臣仍于戒励敇
中申谕先帝之旨且汉制刺史以六条问事齐有五条
晋有六条但汉世令长未睹训勉之词令长亦亲人之
官今当喻以举政经急民病为本乃御制文臣武臣七
条文臣一曰清心谓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
二曰奉公谓公直洁己则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谓以德
化人不必专尚威猛四曰责实谓专求实效勿竞虚誉
卷四 第 16b 页 WYG0686-0067d.png
五曰明察谓明察民情勿使职役不均刑罚不中六曰
劝课谓劝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七曰革弊
谓求民疾苦而釐革之武臣一曰修身谓修饬其身使
士卒有所法则二曰守职谓不越其职侵扰州县民政
三曰公平谓均抚士卒无有偏党四曰训习谓教训士
卒勤习武艺五曰简阅谓阅视士卒识其勤惰勇怯六
曰存恤谓安抚士卒甘苦皆同常使齐心无令失所七
曰威严谓制驭士卒无使犯禁分赐文武授外任者仍
卷四 第 17a 页 WYG0686-0068a.png
许刋石图壁奉以为法臣读毕口奏真宗作文武七条
传之后世与宋无极但当时所分赐与所刋石图壁今
少有存者人情积久易以弛玩愿陛下清闲之燕亲洒
宸翰勒之金石摹赐内外文武臣僚庶几一新观瞻知
所自警也
初九日入讲筵同侍讲范楷待对是日读论道教篇
开宝二年车驾幸华州召道士苏澄隐对行宫使掖升
殿谓之曰朕于京师起建隆观思得有道之士居之闻
卷四 第 17b 页 WYG0686-0068b.png
师自前朝不应聘召岂尚恋乡土耶澄隐曰梁园帝里
天下繁会林泉之士非可寄迹又幸所居问之曰师年
馀八十容貌甚少是能养生也宜以其术教朕澄隐曰
臣所养生不过精思鍊气若帝王养生则异于是老子
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正无为无欲凝神
太和轩辕黄帝享国永年者得此道也上大悦太平兴
国九年华山道士陈抟至京师上谓宰相曰抟独善其
身不干名利信乎方外之士常言三教之理其归一揆
卷四 第 18a 页 WYG0686-0068c.png
释氏以慈悲老子以清净宣尼序五常俱化民之要道
若安民治世舍五常之教固亦不可尝问修养之术自
云不知烧炼亦无吐纳之理但存神养气意行则行意
卧则卧直如白日上升亦何益人间事曷若圣贤治世
天下安乐如此功德岂不大哉宋琪曰抟服气修身肥
遁不仕周世宗以厚礼聘召暂到阙廷今兹不召而至
盖帝德光被故异人自出臣读毕口奏释老二教本皆
所以独善其身依圣世而后能立人以其寡欲无求特
卷四 第 18b 页 WYG0686-0068d.png
礼待之又以其洁身无秽可以奉行斋醮其中有出群
拔萃者亦能通知义理粗识时务非实有保国祚延寿
之术也后世张大其说乃欲下视尧舜鄙薄孔孟背理
伤道不可以为训时君世主有轻用其说者大兴土木
以为功舍身践法以为敬反与其教大相背戾惟圣明
之君乃不如此彼稍知道者亦不如此今苏澄隐能精
思鍊气又能以无为无欲为享国永年之道陈抟能存
神养气又能以天下安乐为治世功德可谓知道之言
卷四 第 19a 页 WYG0686-0069a.png
不欺于君上矣非太祖太宗之圣无以致其言也
十四日入讲筵同侍讲范楷待对是日读论释教篇
太平兴国八年译经院上新译经太宗出示宰相曰此
胡僧新献贝叶今以华言译之无所增减朕于此教深
悟宗旨凡为君治人却是修行之地行一好事天下获
利即释氏所谓利他者也凡庶之人无权无位纵或修
行自苦不过独善一身如梁武舍身为寺家奴此真大
惑书之史册为后代笑为君抚育万类皆如赤子无党
卷四 第 19b 页 WYG0686-0069b.png
无偏各得其所岂非修行之道乎方外之说亦有可观
者盖行其教非溺于释氏也赵普曰陛下以尧舜之道
治世以如来之行修心圣智高远洞悟真理固非臣下
所及雍熙二年上闻京城外有僧积薪将自焚谓左右
曰此辈幻惑众庶不可长也当配𨽻远州仍毁所住院
因思比来奏请建寺甚众屋无数间便乞名额多是不
逞之辈诳惑闾阎藏隐奸弊不惟干挠国法抑亦玷辱
梵教自今非大寺院无得奏请赐额臣读毕口奏太宗
卷四 第 20a 页 WYG0686-0069c.png
皇帝论及佛教以为人君抚育万类皆如赤子无党无
偏各得其所即是修行之道可谓深察浮屠氏之要旨
至庸僧欲积薪自焚虑其幻惑众庶即配𨽻远州毁所
住院不为异端所诳如此惟公于道者乃能行之
十二月初三日入讲筵同侍讲范楷待对是日读重牧
宰篇 咸平初直史馆乐黄目请自今差拟知州县令
俟及三十人引对御前试时务策取其材识明于吏理
达于政教者真宗曰黄目词理颇精然历代沿革有异
卷四 第 20b 页 WYG0686-0069d.png
难遽行也今之求人莫若择人使其外举闻州县官阙
员甚多当选清望官勿限员数各令举其所知庶得良
吏以亲吾民知杂御史范正辞上言牧宰之官最为急
务今举屯田员外郎吴茜等五人堪知大郡望令茜等
于京官选人内各举县令三人上曰县令于民最亲尤
当慎选臣读毕口奏人主以论相为职必须委任大臣
大臣以抡材为职必须择监司郡守郡守之不职者监
司得以按察之知县县令之有阙额者郡守得以举辟
卷四 第 21a 页 WYG0686-0070a.png
之则天下自治矣今三边郡守黜陟付之制帅县令有
阙亦得举辟虽未必一一皆公然而要害去处亦不敢
轻于用人但内地知县县令注阙铨曹惟意所向能与
不能初无分别为郡守者常恨知县县令之不相佐助
为知县县令者常恨郡守之不相体察今若使知县县
令有阙许郡守于待阙任满或参部人中选而用之但
不可改差在任人又不可冲他人窠阙既州县事体相
关必不至冒昧妄有举辟若其不恤事体妄举非才则
卷四 第 21b 页 WYG0686-0070b.png
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列监司得以按劾然须先
择监司郡守乃可行此真宗皇帝所谓求人莫若择人
范正辞先举知大郡五人令各举京官选人县令三人
即此意也
十四日入讲筵同侍讲范楷待对是日读议将帅篇
国初诸僭国未下西北未宾服太祖留心将帅命李汉
超屯关南马仁瑀守瀛州韩令坤守常山贺惟忠守易
州何继筠领棣州以拒虏郭进控西山武守琪戍晋州
卷四 第 22a 页 WYG0686-0070c.png
李谦溥守隰州李继勋镇昭义以禦太原赵赞屯延州
姚内斌守庆州董遵诲屯环州王彦升守原州冯继业
镇灵武以备西戎其家族在京师者抚之甚厚州县管
𣙜之利悉以与之恣其回涂贸易免所过征税许令召
募骁勇以为爪牙凡军中事许便宜每来朝觐必召对
命坐赐以饮食锡赉殊异以遣之由是边臣富于财得
以养敢死士使为间谍洞知蕃夷情状每敌兵入寇必
能先知预为之备设伏掩击多致克捷二十年间无西
卷四 第 22b 页 WYG0686-0070d.png
北之忧尽平诸国盖推赤心善御将之所致也臣读毕
口奏任将之道不过有三说考其素以观其能久其任
以责其效宽其财以重其权是三者不可废一也古人
任将常必由此后世择之不审固已不得其人得其人
而用之又不能久其任不能宽其财纵有能者亦不肯
尽其技也近日朝廷用人固已重于选择使其未有过
失亦不致轻于改易惟是财赋一节尚合区处盖自十
年防边以来诸军出戍少有在寨者平时回易酒课等
卷四 第 23a 页 WYG0686-0071a.png
利源尽皆废弛至军用钱每每不给无以旌别骁勇收
召豪杰广布间探甚至军中器械不复修葺缓急赴敌
惟见败事今纵未能尽如太祖之制筦𣙜之利悉以与
之亦必与之区处使之不至穷陋亦太祖御将之本意

二十五日聚讲同侍讲范楷待对是日仍读议将帅篇
 淳化二年上尝谓近臣曰古之烈士誓以死节许人
未逢知己或隐屠肆或匿抱关朱亥侯嬴之辈是也俟
卷四 第 23b 页 WYG0686-0071b.png
逢知己一言道合必死节报之今见凶豪之辈逢人必
许以死但恐临事之时心口难副近臣曰古之烈士如
蔺相如樊哙者虽志雄毅而相如能引车避廉颇樊哙
说高祖不取秦中宝货而军灞上此所谓屈伸有礼者
也任气之士固不足取臣读毕口奏勇者出于天资义
必出于学力勇而不知义则盗蹠之徒耳固不足道知
义而不知讲学则朱亥侯嬴之徒耳遇知己道合则以
死节报之亦所以为义惜乎其不大也义之大者必尊
卷四 第 24a 页 WYG0686-0071c.png
君亲上必爱人利物可以安国家可以惠后世见义而
为则其勇为达德蔺相如勇于秦而引车避怨非畏廉
颇也知国事大于私争而欲协力以强赵也樊哙勇于
战而说高祖退军灞上非不爱宝货也知天下大于宝
货而欲胚浑汉业也非素有讲明何以知此但古人为
学得于胸臆非如后世词章之富故不可以相如樊哙
之徒为知学耳太宗皇帝论烈士之勇而近臣之论有
取于相如樊哙盖以义为主者故得以推广之
卷四 第 24b 页 WYG0686-0071d.png
宝庆三年正月十一日入讲筵同侍讲章待对是日
仍读议将帅篇 大中祥符二年上语近臣曰尝闻臣
僚中有以丑言詈军士者苟有罪杖之可也何须面辱
李继和在边郡虐使军士无事具介胄分部伍坐公宇
中稍或不整则挝击之不下三十数且安静之时虚使
劳苦岂能乐用朕屡申戒之然其禀性未革镇戎僻在
一隅屯兵不少军中皆有流言每代还者畏其复去观
此固非驭众之材王旦曰伤于严急则亦生患或者自
卷四 第 25a 页 WYG0686-0072a.png
恃清洁故也上因论将帅材难今文武中固亦有人盖
不经战阵无由而知虽边鄙无事然兵不可去战不可
忘古之道也或有请用儒将者王旦曰朝廷文武中贤
才俊彦固亦不乏望历试之以观能否臣读毕口奏择
将之道难得全才事姑息者易玩狎好严急者难亲附
恃廉洁者多陵忽甘秽浊者尚交结有一于此皆足以
败事惟人主明见至隐必试而后用之然后可以得人
若冒昧用将非国家之利上又曰边城常整葺积谷聚
卷四 第 25b 页 WYG0686-0072b.png
人不可弛也选练将帅固须用心马知节曰将帅之才
非坐而知之顾临事机变如何耳如咸平中将帅方略
无闻措置未便不能擒剪敌寇盖未得其人今朝廷士
马雄盛夐越前古器甲犀利边城坚固苟契丹渝盟边
防有警陛下得人授之成算可无噍类臣今未老五七
年间尚堪驱策但得一副部署及名马五七匹轻甲一
联足矣上曰诚知卿可属此任但四方无事耳因命制
铜铁锁子甲赐之上又曰知节久在边防以为禦敌之
卷四 第 26a 页 WYG0686-0072c.png
策何者为善知节曰边防之地横亘虽长然据要以扼
其来路惟顺安军至西山不过二百里若列阵于此多
设应兵使其久莫得进众将疲弊时以奇兵轻骑逼而
扰之如敢来犯即深入力战彼必颠覆不暇今之将帅
喜用骑兵以多为胜且骑兵之多者布满川谷用之有
限苟墙进而前小有不利则莫之能止非所谓节制之
师也臣尝谓善用骑兵者不以多为贵但能设伏观敌
兵之多少度地形之险易敌少则邀而击之众则聚而
卷四 第 26b 页 WYG0686-0072d.png
攻之多依城邑为旋师之所无不捷矣臣读毕口奏中
国夷狄皆有长技人所共知少有能兼收之者夷狄之
长技惟弓与马弃马而行不能进一步持一弱矢必命
中一人人以此畏之不知一马之地可以容十卒十马
之地可以容百卒弓以近取中弩以远得力马无常性
人有定向如此则步胜于马弩胜于弓中国之长技胜
于彼长技者多矣又中国多水乡江淮荆鄂之间多有
湖泊尤非骑兵之便我之舟师非彼所敢望也今人但
卷四 第 27a 页 WYG0686-0073a.png
见彼以马来亦欲以多马敌之非善计也马知节谓骑
兵布满川谷用之有限小有不利莫之能止但欲以骑
兵设伏邀击非深于知兵者不能语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