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石经考异 提要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1a 页 WYG0684-07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四
 石经考异       目录类二(金石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石经考异二卷
   国朝杭世骏撰世骏字大宗号堇浦仁和人乾
    隆丙辰
  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是编因顾炎武石
    经考有采摭未备辨正未明者乃为纠讹补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1b 页 WYG0684-0765b.png
    缺勒为二卷上卷标十五目曰延熹五经曰
    书碑姓氏曰书丹不止蔡邕曰三字一字曰
    正始石经非邯郸淳书曰魏文帝典论曰汉
    魏碑目曰隋书经籍志正误曰鸿都学非太
    学曰魏太武无刻石经事曰顾考脱落北齐
    二条曰唐艺文志所载石经与隋志不同曰
    唐石台孝经曰唐石经曰张参五经文字下
    卷标三目曰蜀石经曰宋开封石经曰宋高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2a 页 WYG0684-0766a.png
    宗御书石经考證皆极精核前有厉鹗全祖
    望符元嘉三序鹗序称其五经六经七经之
    核其实一字三字之定其归二十五碑四十
    八碑之析其数堂东堂西之殊其列自洛入
    邺自汴入燕之分其地驳鸿都门学非太学
    魏石经非邯郸淳书直发千古之蒙滞而又
    引何休公羊传注證汉石经为一字引孔颖
    达左传疏證魏石经为三字以补世骏所未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2b 页 WYG0684-0766b.png
    及祖望序亦引魏略晋书隋志證邯郸淳非
    无功于石经引魏书崔浩高允传證魏太武
    时未尝无立石经事与世骏之说互存参考
    而汪祚赵信符曾诸人复各抒所见互相订
    正今并列于书中盖集数人之力参合成编
    非但据一人之闻见其视顾炎武之所考较
    为完密亦有由也然尤袤遂初堂书目所载
    成都石刻称论语九经孟子尔雅较晁公武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3a 页 WYG0684-0766c.png
    曾惇所纪少一经是亦当为辨正世骏乃偶
    遗不载是则失之眉睫之前者亦足见考證
    之难矣乾隆四十六年正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4a 页 WYG0684-0767a.png
石经考异原序
六经自遘秦火或藏屋壁或寘山崖大义微言几乎中
绝汉兴摭拾散佚绝而复续脱漏舛讹往往而有向歆
父子校之于前伏无忌刘騊駼马融班固诸人校之于
后乃博士试甲乙科争第高下至有行赂定兰台漆书
经字以合私文者于是熹平四年诏诸儒正五经文字
中郎蔡邕书丹刻石立于太学门外此石经之所自昉
也厥后魏正始唐开成孟蜀广政宋至和嘉祐绍兴俱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4b 页 WYG0684-0767b.png
仿前规以示模式欧阳子集古录所收金石文字最广
独遗唐石经不载赵德甫金石录洪景伯隶续所载汉
石经仅残缺遗字晁子止取唐蜀石本与后唐长兴板
本参校著石经考异其书不传
本朝昆山亭林顾氏著石经考一编自汉以后异同始
末该而存之可谓补前人之遗者也吾友杭君堇浦补
顾氏之遗而加详中参之以辨论如五经六经七经之
核其实一字三字之定其归二十五碑四十八碑之析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5a 页 WYG0684-0767c.png
其数堂东堂西之殊其列自洛入邺自汴入燕之分其
地驳鸿都门学非太学魏石经非邯郸淳书直发千古
之蒙滞皎然如揭白日涣然如释春冰盖缀缉既力用
思复精足以剖芒釐审同异不独为顾氏之诤友兼可
上溯晁氏大裨来学者已书成堇浦属序于鹗读竟而
叹曰甚哉著书之难也范晔杨衒之魏收魏徵诸家皆
误以汉石经为三字堇浦援据诸书而知一字之为汉
三字之为魏请为堇浦立一佐證可乎公羊昭二十五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5b 页 WYG0684-0767d.png
年齐侯唁公于野井既哭以人为菑何休注云菑周埒
垣也今太学辟雍作侧字儒林传休精研六经世儒无
及者太尉陈蕃辟之与参政事蕃败乃作公羊解诂覃
思不窥门十有七年按蕃诛于灵帝建宁元年又七年
为熹平四年始立石经尔时休诂公羊未卒业则辟雍
所作侧字其为石经隶字无疑赵氏金石录亦云世所
传经书与汉石经不同者数百言此蔡邕石经一字之
佐證也左氏隐元年传仲子手文为鲁夫人孔颖达正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6a 页 WYG0684-0768a.png
义云唐叔亦有文在手曰虞隶书起于秦末手文必非
隶书石经古文鲁作虞作手文容或似之按晋书
卫恒传言魏正始中立古篆隶三字石经唐书艺文志
有三字石经左传古篆书十二卷正义所引是古文一
体此正始石经三字之佐證也鹗不敏不足与于校雠
之役聊以斯言复堇浦或者希左袒于斯编云尔雍正
十三年岁在旃蒙单阏相月二十五日钱唐厉鹗序
吾友杭君堇浦葺石经考异一卷盖惜昭德晁氏之书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6b 页 WYG0684-0768b.png
之佚而为亭林顾氏拾遗者也自六朝以迄今古文之
日剥日落不必水火盗贼盖有坐消于风尘俗吏之手
如冯熙常伯夫之徒而一二好古儒者旁皇委曲求之
片文只字间岂不重可悲夫其中尚有与堇浦讨论者
窃尝考熹平石经始于蔡邕诸公而邯郸淳修之正始
石经亦出于淳而嵇康等祖之鱼豢魏儒宗传序曰黄
初元年之后新王乃始埽除太学灰炭补旧石碑之缺
坏时淳方以博士给事中是补正熹平隶字旧刻者淳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7a 页 WYG0684-0768c.png
也卫恒四体书势谓魏初传古文者皆出于淳正始所
立转失淳法则淳于补正熹平隶字之外别用壁中书
写一本为正始之祖晋书赵至传曰诣洛阳游太学遇
嵇康写石经嵇绍亦曰先君在太学写石经古文是即
正始间事然则邯郸石经之上接熹平者是隋志以一
字为魏刻之误所自也其下开正始者是范书以三字
为汉刻之误所自也杨衒之江式所言大抵皆因此而
误况黄初所补非仅旧碑之缺坏尚有增多于熹平之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7b 页 WYG0684-0768d.png
外者隋书五代史志一字石经周易一卷尚书六卷鲁
诗六卷仪礼九卷春秋一卷公羊传九卷论语一卷又
引梁有一字郑氏尚书八卷毛诗六卷以较熹平五经
之目不合其增多者更出谁人之手然则邯郸氏石经
之功亦誃矣若魏明帝刋典论事在太和四年隋志亦
称为一字石经典论又属黄初之后正始之前而郦元
谓六碑附于正始四十八枚之次不又舛欤至南齐书
魏传佛狸于城西三里刻石写五经及其国记则不必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8a 页 WYG0684-0769a.png
以魏本纪不载为疑是时崔浩方领秘书与高允等共
撰国记陈留江强(即江/式祖)以进所缉经史文字授中书博
士而著作令史闵湛辈谄浩请取浩所注易论语书诗
颁之国中以易先儒笺故并敕浩注礼传又劝浩以国
记及五经并勒之石浩遂自邺取石虎文石屋基六十
枚充用树碑平城之郊坛东用工三百万其后国记既
毁而石经亦不卒业斯本纪所以不载而仅见之浩及
高允两传然观浩奉诏书急就章而改写汉彊为代彊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8b 页 WYG0684-0769b.png
以媚其主则石经之为所改乱者亦必不可数计谓其
能存古文而传坠学未必然矣堇浦之书所以发摘前
人之讹者覈矣如愚所言或亦附而存之以备考索之
馀则未必非负暄之一得也雍正十三年四月既望甬
勾东全祖望序
顾高士亭林作石经考其于胡身之通鉴注所辨汉魏
石经一条失而不载逮作金石文字记遂谓汉魏皆有
三体甚哉考据之难也吾友杭君堇浦参稽群籍与同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9a 页 WYG0684-0769c.png
志诸君质论之不特前史之疑而未定者皆得其说其
中亦有前人未发之蒙一一抉出如洪文惠公隶释并
娄氏汉隶释源皆以残碑之字尽属熹平而不知鲁诗
乃黄初所补北魏石经则困学记闻之所失录开成碑
避朱梁庙讳当是尹玉羽私修嘉祐石经亡折元末可
谓纵横贯穿毫发无遗者也向尝读韩李两文公论语
笔记其中多异字如舜有五臣章有妇人焉作殷人子
路言志章浴乎沂作沿此类甚多未能知其所出至植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9b 页 WYG0684-0769d.png
其杖而芸作置则石经实有之以是知前人说经异同
参错大抵别有依据未可以寡陋之胸擅置喙也唐人
不甚崇尚经术然明经试士尚用石经以今日之尊经
而使列代太学所以为同文之治者漫漶靡所折衷恶
乎可欤往者秀水朱检讨考经义存亡其末亦及累朝
刋石之略其书开雕及三礼而止春秋以下皆藏弆于
家刋石五卷世莫得见堇浦之书一以补高士之漏遗
一以发检讨之秘宝于学者离经不无小补而后世有
石经考异 提要 第 10a 页 WYG0684-0770a.png
作伪如丰考功其人者且明白而知所惧也夫乾隆改
元岁在丙辰七月望后一日钱塘符元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