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1a 页 WYG0674-0493a.png

子略卷一
宋 高似孙 撰
黄帝阴符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
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
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日月星辰地发
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
卷一 第 1b 页 WYG0674-0493b.png

火生于木祸发必尅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练谓
之圣人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
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
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
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不见莫能知君子
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
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
卷一 第 2a 页 WYG0674-0493c.png

馀至静则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
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
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
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至静之道
律吕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
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右阴符经文
卷一 第 2b 页 WYG0674-0493d.png

太公等注(一卷十/七家) 七家注(一卷/)
李靖注(一卷/李筌) 张杲注(一卷/)
袁淑真注(一卷/) 萧真宰注(一卷/)
黄居真注(一卷/) 沈亚夫注(一卷/)
任照一注(一卷/) 蹇昌辰注
杜光庭注(一卷/) 陆佃注(一卷/)
李靖阴符机(一卷/) 阴符太无传(一卷张杲传/得于道藏)
卷一 第 3a 页 WYG0674-0494a.png

李筌妙义(骊山母/传一卷) 阴符辨命论(张果/一卷)
阴符玄谈(玄解先/生一卷) 阴符经(一卷杜/光庭)
阴符十德经(一卷/葛洪) 阴符经疏(一卷袁/淑真)
阴符经颂(一卷大/元子) 阴符经(一卷无/为子撰)
阴符颂(三卷张/彬卿撰) 阴符玄义(一卷唐/张鲁)
阴符丹经(一卷防/山长) 阴符丹经(一卷骊/山母注)
阴符序(一卷/李筌) 阴符经诀(一卷/)
卷一 第 3b 页 WYG0674-0494b.png

阴符小解(一卷/) 阴符天机经(一卷/)
阴符解题(一卷/) 阴符丹经解(一卷/)
陆龟蒙读阴符经诗
清辰整冠坐朗咏三百言备识天地意献词犯乾坤何
事不隐德降灵生轩辕口衔造化斧凿破机关门五贼
忽迸逸万物争崩奔虚施神仙要莫救华池源但学战
胜术相高甲兵屯龙蛇竞起陆斗血浮中原成汤与周
卷一 第 4a 页 WYG0674-0494c.png

仁弱无枝蹲狂喉恣吞噬逆翼争飞翻家家伺天发不
肯匡淫昏生民坠涂炭比屋为冤魂秪为读此书大朴
难久存微臣与轩辕亦是万世孙未能穷意义岂敢求
瑕痕曾亦爱两句可与贤达论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
根方寸了十字万化皆胚腪身外更何事眼前徒自喧
黄河但东注不见归昆崙昼短苦夜永劝君倾一樽
皮日休读阴符经诗
卷一 第 4b 页 WYG0674-0494d.png

机一以发五贼纷然起结为日月精融作天地髓不测
似阴阳难名若神鬼得之升高天失之沈厚地具茨云
木老大隗烟霞委自颛顼以降贼为圣人轨尧乃一庶
人得之贼帝挚挚见其德尊脱身授其位舜惟一鳏民
冗冗作什器得之贼帝尧白丁作天子禹本刑人后以
功继其嗣得之贼帝舜用以平洚水自禹及文武天机

卷一 第 5a 页 WYG0674-0495a.png

兕五星合其耀白日下阙里由是生圣人于焉当乱纪
黄帝之五贼拾之若青紫高挥春秋笔不可刋一字贼
子虐甚斨奸臣痛于箠至今千馀年蚩蚩受其赐时代
更复改刑政崩且陊余将贼其道所动多訾毁叔孙与
臧仓贤圣多如此如何黄帝机吾得多坎踬纵失生前
禄亦多身后利吾欲贼其名垂之千万祀
似孙曰轩辕氏凿天之奥泄神之谋著书曰阴符虽与
卷一 第 5b 页 WYG0674-0495b.png

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通天下之颐唯神也故不疾
而速不行而至轩辕氏皆有得于此者尧舜禹以来皆
精一危微行所无事之时阴符之学无所著见岂非行
之于心仁于天下者乎汤武有誓韬匮有兵八阵有图
遂皆用此以神其武而况有风后握奇一书又为之经
纬乎此黄帝心法而后世以为兵法者是以此书见之
兵家者流殆未曾读阴符矣呜呼若符之学一乎兵则
卷一 第 6a 页 WYG0674-0495c.png

知神武而不杀故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
之此为阴符之机矣其曰天有五贼见之者昌此又出
于羲画之表人固有五贼特莫之见耳若能见之何止
乎昌耶夫子曰老而不死是为贼此之谓也皮日休之
言奇矣皮日休和陆龟蒙读阴符诗有曰三百八十言
出自伊耆氏皮氏所见亦今本耳
风后握奇经
卷一 第 6b 页 WYG0674-0495d.png

(诸子总有三本其一本三百六十字一本三百/八十字盖吕尚增字以发明之其一行间有公)
(孙弘等语或云武帝令霍光等习之于平乐/馆以辅少主备天下之不虞令本衍四字)
八阵四为正四为奇(旧注奇读如字后人说天地风云/为四正龙虎鸟蛇为四奇公孙弘)
(曰世有八卦阵法其既不用奇/正似非风后所传未可参用)馀奇为握奇(旧注奇读/如奇耦之)
(奇解云说奇正者多矣而握奇云者四为正四为奇馀/奇为握奇阵数有九中心奇零者大将握之以应赴八)
(阵之/急处)或总称之先出游军定两端天有冲圆地有轴前
后有冲(一作有/风云)风附于天云附于地冲有重列各四队
卷一 第 7a 页 WYG0674-0496a.png

后之冲各三队风居四角故以方天居两端地居中间
总为八阵阵讫游军从后蹑敌或惊其左或惊其右(惊/一)
(作/警)听音望麾以出四奇
天地之前冲为虎翼风为蛇蟠围绕之义也虎居于中
张翼以进蛇居两端向敌而蟠以应之天地之后冲为
飞龙云为鸟翔突击之义也龙居其中张翼以进鸟掖
两端向敌而翔以应之虚实二垒(一作/三军)皆逐天文气候
卷一 第 7b 页 WYG0674-0496b.png

重以列或曰握机望敌即引其后以掎角前列不动而
前列先进以次之(公孙弘曰传项氏阵法依此今按而/前列等八字旧文在依此注下误也)
(故迁次/以成文)或合而为一因离而为八各随师之多少触类
而长
天或圆而不动(一作天或/圆而不布)前为左后为右天地四望之
属是也(一本下有/风象二字)天居两端其次风其次云(一作其次/天冲其次)
(地冲其次风/冲其次云冲)左右相向是也地方布风云各在后冲之
卷一 第 8a 页 WYG0674-0496c.png

也(公孙弘曰比为地为从天阵变为地阵或即张缺布/挚破敌攻围不定其形故为动也一本自公孙弘曰)
(动静二义皆/杂出经文中)纵布天一(一作两天一无两字而纵字上/有云象龙一句一作龙缺象龙)
天二次之(天二一/作两天)纵布地四次于天后(一作纵布四地/四地次之一无)
(下四/地字)纵布四风挟天地之左右(一无/地字)天地前冲居其右
后冲居其左(一无二句一无天地字/一无居其右后冲五字)云居两端虚实二
垒则此是也(一本下有比为动也四字一无虚实以下/公孙弘曰人多传韩信注释天或圆布以)
(下与此微有差异而范蠡乐毅之说相杂今亦错综于/其中其部队或三五或三十或五十变通之理寄之明)
卷一 第 8b 页 WYG0674-0496d.png

(五十云阵图如此变通由人以为经文误也按公孙氏/称与此异者天或圆布次游军定两端下以为正经而)
(以天有冲至触类而长列于续图/云为翔鸟之下今马本尚如此)
握奇经续图
角音二
初警众 末收众
革音五
一持兵 二结阵 三行
卷一 第 9a 页 WYG0674-0497a.png

金音五
一缓斗 二止斗 三退
四背 五急背(背一本/作趋)
麾法五
一玄 二黄 三白
四青(一作/赤) 五赤(一作/青)
旗法八
卷一 第 9b 页 WYG0674-0497b.png

三风赤 四云白
五天前上玄下赤
六天后上玄下白
七地前上玄下青(一作/赤)
八地后上黄下赤(一作/青)
阵势八
天 地 风
卷一 第 10a 页 WYG0674-0497c.png

虎翼 蛇蟠
二革二金为天 三革三金为地
二革三金为风 三革二金为云
四革三金为龙 三革四金为虎
四革五金为鸟 五革四金为蛇(旧注此八/阵名用金)
(鼓之/制)
其金革之间加一角音者在天为兼风在地为兼云
卷一 第 10b 页 WYG0674-0497d.png

三角音者全师进南(一作/西)加四角音者全师进西(一/作)
(南/)加五角音者全师进北鼗音不止者行伍不整金
革既息而角音不止者师并旋
三十二队天冲 十六队风
八队天前冲 十二队地前冲
十二队地轴(合作二/十四队)八队天后冲
十二轴地后冲 十六队云
卷一 第 11a 页 WYG0674-0498a.png

为翔鸟
马隆总述
治兵以信求胜以奇信不可易战无常规可握则握可
施则施千变万化敌莫能知
匹陈赞
动则为奇静则为陈陈者陈列战则不尽分苦均劳佚
轮辙(缺/) 有兵前守后队勿进
卷一 第 11b 页 WYG0674-0498b.png

天陈十六内方外圆四面风冲其形象天为陈之主为
兵之先潜用三军其形不偏
地陈赞
地陈十二其形正方云生四角冲轴相当其体莫测动
用无疆独立不可配之于阳
风陈赞
风无正形附之于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动万
卷一 第 12a 页 WYG0674-0498c.png

云陈赞(自太公范蠡以来风云/无正形所以附天地)
云附于地则知无形变为翔鸟其状乃成鸟能突击云
能晦冥千变万化金革之声
飞龙
天地后冲龙变其中有手有足有背有胸潜则不测动
则无穷陈形亦然象名其龙
翔鸟
卷一 第 12b 页 WYG0674-0498d.png

必有伤一夫突击三军莫当
蛇蟠
风为蛇蟠蛇吞天真势欲围绕性能屈伸四季之中与
虎为邻后变常山首尾相因
虎翼
天地前冲变为虎翼伏虎将搏盛其威力淮阴用之变
化无极垓下之会鲁公莫测
卷一 第 13a 页 WYG0674-0499a.png

古之奇兵兵在陈内今人奇兵兵在陈外兵体无形形
露必溃审而为之百战不昧
合而为一离而为八
合而为一平川如城散而为八逐地之形混混沌沌如
环无穷纷纷纭纭莫知所终合则天居两端地居其中
散则一阴一阳两两相冲勿为事先动而辄从
游军
卷一 第 13b 页 WYG0674-0499b.png

绕四径后贤审之势无常定
金革
金有五革有五退则听金进则听鼓鼓以增气金以抑
怒握其机关战不失度
鼗鼓
红尘战深白刃相临胜负未决人怀惧心乍奔乍背或
纵或擒行伍交错整在鼗音
卷一 第 14a 页 WYG0674-0499c.png

麾法有五光目条流角音有五初惊末收麾者指挥角
者惊觉临机变化慎勿交错(光目一/作光自)
兵体
上兵伐谋其下用师弃本逐末圣人不为利物禁暴随
时禁衰盖不得已圣人用之英雄为将夕惕乾乾(旧阙/四字)
其形不偏乐与身后劳与身先小人偏胜君子两全争
者逆德不有破军必有亡国握机为陈动则为贼后贤
卷一 第 14b 页 WYG0674-0499d.png

以戒来者(一作/天下)
似孙曰风后握奇经三百八十四字其妙本乎奇正相
生变化不测盖潜乎伏羲氏之画所谓天地风云龙鸟
蛇虎则其为八卦之象明矣盖注奇读如奇耦之奇则
尤可与易准诸儒多称诸葛武侯八阵唐李卫公六花
皆出乎此唐裴绪之论又以为六十四阵之变其出也
无穷若此则所谓八阵者特八卦之统尔焦氏易学卦
卷一 第 15a 页 WYG0674-0500a.png

数该之乎然观太公武韬且言牧野之师有天阵有地
阵此固出于握奇而又有人阵焉此又出于天地阵之
外者非八阵六花所能尽也独孤及作风后八阵图记
有曰黄帝顺杀气以作兵法文昌以命将风后握机制
胜作为阵图故八其阵所以定位冲抗于外轴布于内
风云负其四维所以备物也虎张翼以进蛇向敌而蟠
飞龙翔鸟上下其势所以致用也至若疑兵以固其馀
卷一 第 15b 页 WYG0674-0500b.png

迭举掎角则四奇皆出图成樽俎帝用经略北逐獯鬻
南平蚩尤遗风冥冥神机未昧项籍得之霸西楚黥布
得之奄九江孝武得之攘匈奴唐天宝中客有得其遗
制于黄帝书之外篇裂素而图之按鱼复之图全本于
握机赜其妙穷其神者武侯而已独孤乃以为项黥武
帝得之未之思欤
武侯八阵图(附/)
卷一 第 16a 页 WYG0674-0500c.png

卷一 第 16b 页 WYG0674-0500d.png

阳高平故垒郦道元水经以为倾而难识矣其一图在
新都八阵乡峙土为魁植以江石四门二首六十四魁
八八成行两阵并峙周凡四百七十二步魁百有三十
其一图在鱼复者随江布势填石为规前障壁门后倚
却月纵八横八魁容二丈内面偃月九六鳞差江自岷
来奔怒湍激惊雷迅马不足以敌其雄也徙华变沧不
足穷其力也磊磊斯石载轰载桩知几何年曾不一仄
卷一 第 17a 页 WYG0674-0501a.png

蚩尤若变与神盖出于握奇经者也所谓经者本乎先
天赜乎八卦错以九畴也武侯窥其几泄其用四头八
尾脉络相联仗队相容随形可首虽曰奇正迭变未有不
出于正者故曰黄帝之师百战百胜者此其得之桓温
固尝惊叹以为常山蛇杜甫又切感嗟称其石不转武
侯之心则二子所未深知也惟王通氏以为亮而无死
礼乐可兴吁知武侯者通乎昔者先王处民以井寄兵
卷一 第 17b 页 WYG0674-0501b.png

兵者使武侯昌诸用勒诸功甘誓牧誓可也天不寿汉
图石如泣悲夫武侯又有将苑一卷十六策一卷
鬻子
魏相奏记载霍光曰文王见鬻子年九十馀文王曰噫
老矣鬻子曰君若使臣捕虎逐麛臣已老矣若使坐策
国事臣年尚少文王善之遂以为师今观其书则曰发
政施仁谓之道上下相亲谓之和不求而得谓之信除
卷一 第 18a 页 WYG0674-0501c.png

遇文王有相合者太公之言曰君有六守仁义忠信勇
谋又曰鸷鸟将击卑飞翩翼虎狼将击弭耳俯伏圣人
将动必有愚色尤决于启文王者矣盖二公之言实相
经纬然其书辞意大略淆杂若大诰洛诰之所以为书
者是亦汉儒之所缀辑者乎太公又曰天下非一人之
天下天下之天下也奇矣艺文志叙鬻子名熊著书二
十二篇今一卷六篇唐贞元间柳伯存尝言子书起于
卷一 第 18b 页 WYG0674-0501d.png

所载六篇此本凡十四篇予家所传乃篇十有二
太公金匮六韬
诗曰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谅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
明郑康成称其天期已至兵甲之彊师率之武故今伐
商合兵以清明也牧誓曰时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
郊牧野与诗合也武王之问太公曰何以知人心王时
寝疾太公负而起之曰行迫矣勉之武王乃驾骛冥之
卷一 第 19a 页 WYG0674-0502a.png

飞凫(赤茎白羽/以铜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铜为首副/也昼则为光夜则为星)方头铁锤
(重六斤/名铁钺)一行马(广二丈/二十具)渡沟飞桥(广五丈转/开鹿卢)鹰爪方凶
铁把(柄长/七尺)天阵(日月斗杓杓一左一右/一仰一背此为天阵)地阵(丘陵水泉/有左右前)
(后之/利)人阵(车马/文武)积楹临冲(攻/具)云梯飞楼(视城/中也)武衡大橹
(三军/所须)云火万炬(火/具)吹鸣箛审此则康成所曰兵甲之彊
师率之武为可考欤亦诗所谓檀车煌煌驷騵彭彭者
也又考诸武王曰殷可伐乎太公曰天与不取反受其
卷一 第 19b 页 WYG0674-0502b.png

急于元士武王又曰民吏未安贤者未亲何如太公曰
无故无新如天如地其言若有合于书者诗之上章曰
保右命尔燮伐大商上帝临汝无贰尔心此之谓欤
孔丛子
汉艺文志无孔丛子而孔甲盘盂二十六篇出于杂家
而又益以连丛其独治篇称孔鲋一名甲世因曰孔丛
子盘盂者其事杂也汉书注又以孔甲为黄帝之史或
卷一 第 20a 页 WYG0674-0502c.png

思与孔子问答如此则孔子时子思其已长矣然孔子
家语后叙及孔子世家皆言子思年止六十二孟子以
子思在鲁穆公时固常师之是为的然矣按孔子没于
哀公十六年后十六年哀公卒又悼公立三十七年元
公立二十一年穆公既立距孔子之没七十年矣当是
时子思犹未生则问答之事安得有之耶此又出于后
人缀集之言何其无所据若此好古之癖每有悦乎异
卷一 第 20b 页 WYG0674-0502d.png

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皆苟简于一时而增
疑于来世也故为学者舍六经何师焉
曾子
曾子者曾参与其弟子公明仪乐正子春单居离曾元
曾华之徒讲论孝行之道天地事物之原凡十篇自修
身至于天圆已见于大戴礼篇为四十九为五十八他
又杂见于小戴礼略无少异是固后人掇拾以为之者
卷一 第 21a 页 WYG0674-0503a.png

然董仲舒对策已引其言有曰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
所知则光大则书固在董氏之先乎又其言曰君子爱
日及时而成难者不避易者不从旦就业夕自省可谓
守业年三十四十无艺则无艺矣五十不以善闻则无
闻矣质诸吾日三省吾身何其辞费耶予读先太史史
记注七十二弟子传参字子舆晋灼读音如宋昌骖乘
之参因并及之
卷一 第 21b 页 WYG0674-0503b.png

仲连生战国间可谓大不幸者矣有其材即无其时有
其时无其事业此志士之所共嗟也若其辞气隽放倜
傥磊落琅琅乎誓诰之风遗燕将一书有曰智者不背
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以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辞
旨激亮隐然出乎战国之表其义高矣史记传仲连言
其莫肯干仕呜呼当是时士掉三寸舌得意天下一言
捭阖取富贵如拾芥往往挟诈尚谋蹂轥于名利之场
卷一 第 22a 页 WYG0674-0503c.png

议切中事机排难解纷迎刃而破心畏爵赏如逝鸿避
弋连之意沉冥斯世久矣使连可縻不过相齐耳天下
诸侯方仄足惴惴将一于秦亦岂一齐所可亡秦者逃
归海上瞭焉蓍龟兹其所以大过人欤战国以来一人
而已
晏子春秋
孔子删诗而鲁颂居周商之中孔子定书而费誓秦誓
卷一 第 22b 页 WYG0674-0503d.png

无所施其正救而犹惓惓于诗书至于世日益乱分日益
陵三纲五常斲丧乖紊天地之变有不可胜言者而春
秋作矣春秋所书莫大于齐晋之霸齐晋之霸莫雄于
管仲之谋周室法度为之荡然其为术至惨也至无道
也其遗患天下后世者仲也三归反坫仲于礼也何有
以此谋国国安得正而况背义违礼桓公唯甚君臣之
际不亦陋乎不特是也自太公彊于齐至于宣公盖二
卷一 第 23a 页 WYG0674-0504a.png

兄襄公淫其妹懿公宣公皆以淫恶而见弑当是时礼
亡义隳岂复知有君臣上下之分哉在景公时齐之为
齐趋于弱入于危矣公燕群臣请无为礼是何其言之
谬法之荡也晏子蹴然进曰君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
弃礼也力强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杀其君而礼不使
也战国之污有臣如此亦庶几焉然而田氏之宗世世
齐政卖恩敛惠以怀其民民亦忘齐而归田氏礼之素
卷一 第 23b 页 WYG0674-0504b.png

之心岂不哀哉孟子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此之
谓也
子略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