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第 1a 页 WYG0651-01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頖宫礼乐疏卷五
明 李之藻 撰
丝音疏(其器/琴瑟)
八音以丝为君丝以琴为君琴出乎器入乎觉而瑟亦
类之琴者禁也禁止其邪以正人心瑟者闭也所以惩
忿窒欲正德也朱襄之世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痁枯乃
命士达作五弦之琴以来阴气伏羲氏斲桐为七尺二
頖宫礼乐疏卷五
明 李之藻 撰
丝音疏(其器/琴瑟)
八音以丝为君丝以琴为君琴出乎器入乎觉而瑟亦
类之琴者禁也禁止其邪以正人心瑟者闭也所以惩
忿窒欲正德也朱襄之世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痁枯乃
命士达作五弦之琴以来阴气伏羲氏斲桐为七尺二
卷五 第 1b 页 WYG0651-0168b.png
寸之琴其弦二十有七命之曰离以操辩驾之曲絙桑
为三十六弦之瑟以修身理性以合天人之和女皇氏
用五弦之瑟于泽丘动阴声极其数为五十弦听之极
悲乃破为二十五弦而或谓神农制洞越练朱五弦之
瑟或谓瞽瞍有十五弦之瑟而舜益之为二十三弦至
郭璞又有二十七弦之说陈𤾉论琴专取五弦以为倍
之则十弦四之则二十弦而其论瑟也又以五弦十五
弦为小瑟二十五弦为中瑟五十弦为大瑟大传亦曰
为三十六弦之瑟以修身理性以合天人之和女皇氏
用五弦之瑟于泽丘动阴声极其数为五十弦听之极
悲乃破为二十五弦而或谓神农制洞越练朱五弦之
瑟或谓瞽瞍有十五弦之瑟而舜益之为二十三弦至
郭璞又有二十七弦之说陈𤾉论琴专取五弦以为倍
之则十弦四之则二十弦而其论瑟也又以五弦十五
弦为小瑟二十五弦为中瑟五十弦为大瑟大传亦曰
卷五 第 2a 页 WYG0651-0169a.png
大琴练弦达越大瑟朱弦达越尔雅大琴谓之离大瑟
谓之洒明堂位曰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乐器也
然则琴瑟之有大小也自古记之大都琴音易良瑟音
静好两者必相须而为用亦异制而同音而声应欲其
相保细大欲其不踰是故大琴必以大瑟配之中琴必
以小瑟配之所以使大不陵细不抑而和平之韵从是
乎出也乐有五声七始十二律正变倍半备乐备制取
数参差非特琴瑟为然钟磬之县笙竽之管多寡亦各
谓之洒明堂位曰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乐器也
然则琴瑟之有大小也自古记之大都琴音易良瑟音
静好两者必相须而为用亦异制而同音而声应欲其
相保细大欲其不踰是故大琴必以大瑟配之中琴必
以小瑟配之所以使大不陵细不抑而和平之韵从是
乎出也乐有五声七始十二律正变倍半备乐备制取
数参差非特琴瑟为然钟磬之县笙竽之管多寡亦各
卷五 第 2b 页 WYG0651-0169b.png
不等要于中正之道和平之音则大琴小琴总之不过
七弦大瑟小瑟总之不过二十五弦然而律度理数无
不具备少固不可多亦奚为即所谓雅琴颂琴雅瑟颂
瑟者以义揆之雅以用之燕享或从简便颂以用之郊
庙制取靓严岂必以弦之多寡定琴瑟大小之等乎雅
乐失传赖有琴笙二者尚在虽于古律有间然以歌声
高下协之则人声即是律准虽百世可知也以笙定琴
以琴定瑟以琴瑟协歌咏则八音俱定而雅乐可兴是
七弦大瑟小瑟总之不过二十五弦然而律度理数无
不具备少固不可多亦奚为即所谓雅琴颂琴雅瑟颂
瑟者以义揆之雅以用之燕享或从简便颂以用之郊
庙制取靓严岂必以弦之多寡定琴瑟大小之等乎雅
乐失传赖有琴笙二者尚在虽于古律有间然以歌声
高下协之则人声即是律准虽百世可知也以笙定琴
以琴定瑟以琴瑟协歌咏则八音俱定而雅乐可兴是
卷五 第 3a 页 WYG0651-0169c.png
故琴必配瑟君子鼓琴鼓瑟必以配歌虞书琴瑟以咏
周礼瞽矇掌教琴瑟用以养性情美教化动天地格鬼
神端必由之风雨动于师旷寒暑变于师襄伯牙鼓而
六马仰秣贺令鼓而防风夜舞非其验欤声之灵变神
与之协心之精微声亦与之通孔子鼓瑟于室而声变
于狸之抟鼠闵子知之邻客弹琴于屏而声动于螳之
向蝉蔡邕讶之入耳而会心聆音而彻理有其理斯涉
其境豋圣师之庭回琴点瑟形而上者夫固有所待也
周礼瞽矇掌教琴瑟用以养性情美教化动天地格鬼
神端必由之风雨动于师旷寒暑变于师襄伯牙鼓而
六马仰秣贺令鼓而防风夜舞非其验欤声之灵变神
与之协心之精微声亦与之通孔子鼓瑟于室而声变
于狸之抟鼠闵子知之邻客弹琴于屏而声动于螳之
向蝉蔡邕讶之入耳而会心聆音而彻理有其理斯涉
其境豋圣师之庭回琴点瑟形而上者夫固有所待也
卷五 第 3b 页 WYG0651-0169d.png
音律之数乐其可知穷乐之趣莫妙于琴瑟是故入庙
思问弦歌六奏不可不绎其旨为作琴瑟谱
琴诂
古者造琴削以峄阳之桐絙以檿桑之丝徽以丽水之
金轸以昆山之玉其名则有临岳承露龙池龙龈凤沼
凤翅咮舌雁足其品则有绿绮焦尾玉床响泉韵磬清
音其调则有缦角清商正调缦宫𦂳羽其曲则尧有神
人畅舜有思亲操禹有襄阳汤有训佃文有拘幽周公
思问弦歌六奏不可不绎其旨为作琴瑟谱
琴诂
古者造琴削以峄阳之桐絙以檿桑之丝徽以丽水之
金轸以昆山之玉其名则有临岳承露龙池龙龈凤沼
凤翅咮舌雁足其品则有绿绮焦尾玉床响泉韵磬清
音其调则有缦角清商正调缦宫𦂳羽其曲则尧有神
人畅舜有思亲操禹有襄阳汤有训佃文有拘幽周公
卷五 第 4a 页 WYG0651-0170a.png
越裳成王仪凤孔子之将归猗兰曾子之归耕残形以
至诗三百篇大抵皆可弦可歌之诗也其制以律为尺
通长五尺五寸合于河图全数龈岳中间五尺以当大
衍首广九寸为太阳数尾广六寸为太阴数肩广一尺
为中央全数刳其中则太虚之理具弦其外则妙应之
用该而陈𤾉乐书谓长三尺六寸六分象期日也广六
寸象六合也弦有五象五行也腰广四寸象四时也前
广后狭象尊卑也上圆下方象天地也徽十有三象十
至诗三百篇大抵皆可弦可歌之诗也其制以律为尺
通长五尺五寸合于河图全数龈岳中间五尺以当大
衍首广九寸为太阳数尾广六寸为太阴数肩广一尺
为中央全数刳其中则太虚之理具弦其外则妙应之
用该而陈𤾉乐书谓长三尺六寸六分象期日也广六
寸象六合也弦有五象五行也腰广四寸象四时也前
广后狭象尊卑也上圆下方象天地也徽十有三象十
卷五 第 4b 页 WYG0651-0170b.png
二律也馀一以象闰也其形象凤天文朱鸟南方之禽
乐之主也五分其身以三为上二为下参天二地之义
也盖圣人之制其义广大无所不可附而合焉至谓中
琴三尺六寸六分大琴八尺一寸然则前所比象谓何
况中琴不及大琴之半而音律安协耶彼盖不知大者
黄钟之尺中者大蔟之尺小者姑洗之尺各用正律之
管为度周礼所谓以十二律为之度数是也维瑟亦然
明乎律度之尺而三等琴制大抵不甚相远是故中声
乐之主也五分其身以三为上二为下参天二地之义
也盖圣人之制其义广大无所不可附而合焉至谓中
琴三尺六寸六分大琴八尺一寸然则前所比象谓何
况中琴不及大琴之半而音律安协耶彼盖不知大者
黄钟之尺中者大蔟之尺小者姑洗之尺各用正律之
管为度周礼所谓以十二律为之度数是也维瑟亦然
明乎律度之尺而三等琴制大抵不甚相远是故中声
卷五 第 5a 页 WYG0651-0170c.png
可求而诸调皆可和也弦有七以五音兼二少肇自太
古而扬雄谓陶唐氏始加二弦以会君臣之恩桓谭谓
文王加少宫少商释知匠谓文武各加一弦为文武弦
又有谓颂琴十弦蔡邕九弦孙登一弦郭璞二十七弦
乃至有宋郊庙燕享增以两仪弦十二律弦益复樊然
异制总之非诞则迂不足具论惟是舜歌南风琴取五
弦太音希声亦自一时之制而李照陈𤾉遂欲去二弦
只存五弦然则七音八十四声将安寄乎有七弦故有
古而扬雄谓陶唐氏始加二弦以会君臣之恩桓谭谓
文王加少宫少商释知匠谓文武各加一弦为文武弦
又有谓颂琴十弦蔡邕九弦孙登一弦郭璞二十七弦
乃至有宋郊庙燕享增以两仪弦十二律弦益复樊然
异制总之非诞则迂不足具论惟是舜歌南风琴取五
弦太音希声亦自一时之制而李照陈𤾉遂欲去二弦
只存五弦然则七音八十四声将安寄乎有七弦故有
卷五 第 5b 页 WYG0651-0170d.png
七音七乘十二故有八十四声理数自然未可摈为塞
曲辄弃不用至于七弦宫位迁史谓居中央世俗则谓
一弦为宫次弦为商三弦为角而徵而羽而少宫少商
以次序列五音清浊大抵其序如是然而旋宫之法固
不可以若是拘也音以弦分律随徽定虽体无陵犯大
律常在大弦小律常在小弦然而旋宫无定位则黄钟
亦无定在俗谓一弦黄钟二弦太蔟三弦姑洗而蕤林
南应以次列之又不可以若是拘也琴有大中小三等
曲辄弃不用至于七弦宫位迁史谓居中央世俗则谓
一弦为宫次弦为商三弦为角而徵而羽而少宫少商
以次序列五音清浊大抵其序如是然而旋宫之法固
不可以若是拘也音以弦分律随徽定虽体无陵犯大
律常在大弦小律常在小弦然而旋宫无定位则黄钟
亦无定在俗谓一弦黄钟二弦太蔟三弦姑洗而蕤林
南应以次列之又不可以若是拘也琴有大中小三等
卷五 第 6a 页 WYG0651-0171a.png
律有正倍半三律调有正平清瑟四调虽改弦而调可
换顾宫旋而律不旋黄钟者万事之根本亦诸调清浊
高下之权衡也故定律正调先求黄钟为本转弦缓急
审定其声汉志有之弦以缓急清浊然而清浊之序协
律最难吹律以定弦古人之本法也按笙以定弦今人
之捷法也虽有八十四音而笙之七簧足以定之此执
简驭繁之道也律有十二当用惟七是为七始不用有
五是为五降孰为均主而以相生之法推之其数可得
换顾宫旋而律不旋黄钟者万事之根本亦诸调清浊
高下之权衡也故定律正调先求黄钟为本转弦缓急
审定其声汉志有之弦以缓急清浊然而清浊之序协
律最难吹律以定弦古人之本法也按笙以定弦今人
之捷法也虽有八十四音而笙之七簧足以定之此执
简驭繁之道也律有十二当用惟七是为七始不用有
五是为五降孰为均主而以相生之法推之其数可得
卷五 第 6b 页 WYG0651-0171b.png
此正雅者所必究也乃徽则更有可论者矣自宋以来
以自龈至中徽为浊声中徽至四徽为中声上至一徽
为清声故姜夔有上中下准之说以配黄钟正倍半律
之度而每准各具十二律声按弦附木取之求中声于
七徽以为一弦七徽中声之始以定黄钟不知丝音尚
宫古乐和缓所谓中声乃在十徽九徽之间盖有说焉
十徽于琴体得四之一九徽得三之一黄钟损益上下
相生此其正位是以琴道尚之必求黄钟于此七徽以
以自龈至中徽为浊声中徽至四徽为中声上至一徽
为清声故姜夔有上中下准之说以配黄钟正倍半律
之度而每准各具十二律声按弦附木取之求中声于
七徽以为一弦七徽中声之始以定黄钟不知丝音尚
宫古乐和缓所谓中声乃在十徽九徽之间盖有说焉
十徽于琴体得四之一九徽得三之一黄钟损益上下
相生此其正位是以琴道尚之必求黄钟于此七徽以
卷五 第 7a 页 WYG0651-0171c.png
左正合正律七徽以右乃合半律七徽者正半之中非
黄钟之所寓也左氏曰先王之乐以节百事故有五节
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琴从
十徽至五徽凡五节亦曰五降降也者自浊渐清之谓
也十而九九而八八而七七而六六而五此谓五节五
节而外浊益浊清益清中声不寓焉虽有馀徽非雅乐
之所用也唐人纪琴先以管色合字定宫弦乃以宫弦
下生徵徵上生商上下相生终于少商下生隔二上生
黄钟之所寓也左氏曰先王之乐以节百事故有五节
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琴从
十徽至五徽凡五节亦曰五降降也者自浊渐清之谓
也十而九九而八八而七七而六六而五此谓五节五
节而外浊益浊清益清中声不寓焉虽有馀徽非雅乐
之所用也唐人纪琴先以管色合字定宫弦乃以宫弦
下生徵徵上生商上下相生终于少商下生隔二上生
卷五 第 7b 页 WYG0651-0171d.png
隔一而朱子亦取其说分定十二律五声之位吹管传
琴先吹黄钟以琴合之声合无差以次遍合诸声又谓
七弦隔一调之六弦皆应于第十徽惟第三弦独应于
十一徽备论其理今以相生位置依法推求有瞭然于
指下者按十徽弹一弦吹笙以求黄钟之律而得焉其
散音即林钟是黄钟之子也按九徽则林钟之子所谓
太簇者也而黄钟之本位固在第三弦之散声是故三
弦散声尝与初弦十徽实音应三弦当五音琴中为君
琴先吹黄钟以琴合之声合无差以次遍合诸声又谓
七弦隔一调之六弦皆应于第十徽惟第三弦独应于
十一徽备论其理今以相生位置依法推求有瞭然于
指下者按十徽弹一弦吹笙以求黄钟之律而得焉其
散音即林钟是黄钟之子也按九徽则林钟之子所谓
太簇者也而黄钟之本位固在第三弦之散声是故三
弦散声尝与初弦十徽实音应三弦当五音琴中为君
卷五 第 8a 页 WYG0651-0172a.png
弦故七弦之音不易焉三弦按十徽吹上字即仲吕是
为黄钟母按九而得所生之林钟故黄林二律一弦与
三弦相应也二四之相应亦然三弦按十为太簇按九
为姑洗散声为南吕四弦散声为太簇按十为林钟按
九为南吕故求太南者多于三四之间鼓之皆应而三
与五则不相应五弦散音姑洗也二弦按九亦姑洗也
弦改三而用二徽改十而用九一为宫二为商三为角
凡角音必按九而后叶也而姑洗之母南吕则五弦按
为黄钟母按九而得所生之林钟故黄林二律一弦与
三弦相应也二四之相应亦然三弦按十为太簇按九
为姑洗散声为南吕四弦散声为太簇按十为林钟按
九为南吕故求太南者多于三四之间鼓之皆应而三
与五则不相应五弦散音姑洗也二弦按九亦姑洗也
弦改三而用二徽改十而用九一为宫二为商三为角
凡角音必按九而后叶也而姑洗之母南吕则五弦按
卷五 第 8b 页 WYG0651-0172b.png
十姑洗之子应钟则五弦按九故姑洗南吕皆于二五
求之至于太夹蕤夷无五律则又在十九两徽之间一
大吕二夹钟三蕤宾四夷则五无射而其散音则大吕
三(应钟/同)夹钟四蕤宾五(仲吕/同)夷则六无射七皆相应也
而又有紧其弦以十一徽定者一弦实黄散夷(二弦/同)二
弦实太散无三弦实仲散大(四弦/同)四弦实林散夹五弦
实南散仲皆下一律而六与一七与二同焉所谓一合
二四三上四尺五工六合七四者皆吹笙可定者也而
求之至于太夹蕤夷无五律则又在十九两徽之间一
大吕二夹钟三蕤宾四夷则五无射而其散音则大吕
三(应钟/同)夹钟四蕤宾五(仲吕/同)夷则六无射七皆相应也
而又有紧其弦以十一徽定者一弦实黄散夷(二弦/同)二
弦实太散无三弦实仲散大(四弦/同)四弦实林散夹五弦
实南散仲皆下一律而六与一七与二同焉所谓一合
二四三上四尺五工六合七四者皆吹笙可定者也而
卷五 第 9a 页 WYG0651-0172c.png
又有仍取十徽第更吹管色定之者一五吹凡皆实应
而散蕤二三吹一皆实姑而散应调有高下故弦有𦂳
缦而协律者因焉总其大端以自一至七次第定之则
十徽之序黄太仲林南黄太也九徽之序太姑林南应
太姑也十九之间大夹蕤夷无大夹也小弦中则大弦
倍大弦中则小弦清其大较也八徽以下十二徽以上
仿此皆可推定而十二以上过浊歌则声咽七徽以下
过清歌则渐焦是故雅音不用焉谱色有十六然太常
而散蕤二三吹一皆实姑而散应调有高下故弦有𦂳
缦而协律者因焉总其大端以自一至七次第定之则
十徽之序黄太仲林南黄太也九徽之序太姑林南应
太姑也十九之间大夹蕤夷无大夹也小弦中则大弦
倍大弦中则小弦清其大较也八徽以下十二徽以上
仿此皆可推定而十二以上过浊歌则声咽七徽以下
过清歌则渐焦是故雅音不用焉谱色有十六然太常
卷五 第 9b 页 WYG0651-0172d.png
所恒用者则黄钟之合太蔟之四姑洗之一仲吕之上
蕤宾之勾林钟之尺南吕之工应钟之凡清黄之六清
太之五而已其馀设而不用犹隋之所谓哑钟也然而
太古琴音并勾六五鲜用絙而尚清繁而有节大声不
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其要归于雅澹平中
使人听之而欲心平躁心释故足术也黄钟大吕之均
正调也三弦十一徽实音与五弦之散音应者也(取琴/二张)
(一按十徽一按十一徽每弦依前吹/笙定之下者即黄钟高者即大吕)林钟夷则之均缦
蕤宾之勾林钟之尺南吕之工应钟之凡清黄之六清
太之五而已其馀设而不用犹隋之所谓哑钟也然而
太古琴音并勾六五鲜用絙而尚清繁而有节大声不
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其要归于雅澹平中
使人听之而欲心平躁心释故足术也黄钟大吕之均
正调也三弦十一徽实音与五弦之散音应者也(取琴/二张)
(一按十徽一按十一徽每弦依前吹/笙定之下者即黄钟高者即大吕)林钟夷则之均缦
卷五 第 10a 页 WYG0651-0173a.png
角调也一六按十一徽与三散应三为角也(黄钟调缦/三弦即林)
(钟调大吕调缦/三弦即夷则调)太蔟夹钟之均缦宫调也四弦按十一
徽与一六散声应一六为宫也(林钟调缦一六即太蔟/调夷则调缦一六即夹)
(钟/调)姑仲蕤三均𦂳羽调也五弦按十一徽与二七散声
应五为羽也(黄钟调𦂳五即仲吕调大吕调𦂳五即蕤/宾调别定一琴每弦九徽实音与蕤宾十)
(徽实音同/即姑洗调)南无应三均清商调也二七按十一徽与散
四应二七为商也(姑洗调𦂳二七即南吕调仲吕调𦂳/二七即无射调蕤宾调𦂳二七即应)
(钟/调)而黄大二均宫在三弦散声太夹二均宫在四弦散
(钟调大吕调缦/三弦即夷则调)太蔟夹钟之均缦宫调也四弦按十一
徽与一六散声应一六为宫也(林钟调缦一六即太蔟/调夷则调缦一六即夹)
(钟/调)姑仲蕤三均𦂳羽调也五弦按十一徽与二七散声
应五为羽也(黄钟调𦂳五即仲吕调大吕调𦂳五即蕤/宾调别定一琴每弦九徽实音与蕤宾十)
(徽实音同/即姑洗调)南无应三均清商调也二七按十一徽与散
四应二七为商也(姑洗调𦂳二七即南吕调仲吕调𦂳/二七即无射调蕤宾调𦂳二七即应)
(钟/调)而黄大二均宫在三弦散声太夹二均宫在四弦散
卷五 第 10b 页 WYG0651-0173b.png
声姑仲蕤之宫在五弦林夷之宫在六弦南无应之宫
在七弦皆取散声以为均主而一弦二弦则第取实音
应和而已不取散声故不名为均主也大抵琴主散声
实音次之泛音郑声君子弗贵是以左手绰注吟猱右
手疾徐轻重雅乐禁焉琴理虽渊雅音尚简指法大略
可得而论右中指向内为勾向外为剔食指向内为抹
向外为挑大指向内为托向外为擘一勾一挑同声为
撮抹擘同声亦为撮上生者撮三弦中隔一弦名小间
在七弦皆取散声以为均主而一弦二弦则第取实音
应和而已不取散声故不名为均主也大抵琴主散声
实音次之泛音郑声君子弗贵是以左手绰注吟猱右
手疾徐轻重雅乐禁焉琴理虽渊雅音尚简指法大略
可得而论右中指向内为勾向外为剔食指向内为抹
向外为挑大指向内为托向外为擘一勾一挑同声为
撮抹擘同声亦为撮上生者撮三弦中隔一弦名小间
卷五 第 11a 页 WYG0651-0173c.png
勾下生者撮四弦中隔二弦名大间勾递互鼓之散实
相应若散声在大弦按声在小弦则左大指按之散声
在小弦按声在大弦则左中指按之而其要在于习操
缦学记曰不学操缦不能安弦操缦者操持歌声令极
缓缦歌永言声依永是也声不依琴瑟则不永丝音短
促无操缦之法以为之节且不能逐匏竹何以永歌声
永歌声则未有不寻操缦者矣古操缦法有十六字者
有十三字者皆以二段为之章以一章为歌声之准每
相应若散声在大弦按声在小弦则左大指按之散声
在小弦按声在大弦则左中指按之而其要在于习操
缦学记曰不学操缦不能安弦操缦者操持歌声令极
缓缦歌永言声依永是也声不依琴瑟则不永丝音短
促无操缦之法以为之节且不能逐匏竹何以永歌声
永歌声则未有不寻操缦者矣古操缦法有十六字者
有十三字者皆以二段为之章以一章为歌声之准每
卷五 第 11b 页 WYG0651-0173d.png
段以首字为金声为玉振以提其纲又间字而为之节
节有八象八卦也段有二象两仪也总为一章阴阳一
太极也金以钟玉以磬节以抟拊抟拊不欲其有声是
故韦表而糠裹凡十六字者倍之三十二凡十三字者
倍之二十六而八节无改焉歌于是乎永矣依也者依
此节也操缦二段配歌一声众乐从之记所谓啴谐缦
易之音其法如是而俗琴乃一字为一弹吟揉擽擘伦
龊绰璅之音出而雅道远矣此可登歌清庙与金石并
节有八象八卦也段有二象两仪也总为一章阴阳一
太极也金以钟玉以磬节以抟拊抟拊不欲其有声是
故韦表而糠裹凡十六字者倍之三十二凡十三字者
倍之二十六而八节无改焉歌于是乎永矣依也者依
此节也操缦二段配歌一声众乐从之记所谓啴谐缦
易之音其法如是而俗琴乃一字为一弹吟揉擽擘伦
龊绰璅之音出而雅道远矣此可登歌清庙与金石并
卷五 第 12a 页 WYG0651-0174a.png
奏乎哉今取十三字谱著于篇俟初学者习焉张鹗乐
谱乃谓按徽声短莫若散弹则声洪而长夫散音之长
也与有几不与按徽实音相应则意味索然况所谓散
音亦似是而非者乎
谱乃谓按徽声短莫若散弹则声洪而长夫散音之长
也与有几不与按徽实音相应则意味索然况所谓散
音亦似是而非者乎
卷五 第 13a 页 WYG0651-0174c.png
卷五 第 13b 页 WYG0651-0174d.png
桐木为之唇以梓髹以朱漆古称冰弦玉轸漆质金徽
身通长五尺五寸首广九寸尾广六寸肩广一尺龈岳
中间五尺首通足中高二寸七分傍高二寸尾通足中
高二寸傍高一寸五分岳以枣雁足以黄杨腹下龙池
八寸凤沼四寸中藏天地二柱天柱圆厚七分居四五
徽界地柱方厚六分居八九徽界若定位小差近上则
损上声近下则损下声
身通长五尺五寸首广九寸尾广六寸肩广一尺龈岳
中间五尺首通足中高二寸七分傍高二寸尾通足中
高二寸傍高一寸五分岳以枣雁足以黄杨腹下龙池
八寸凤沼四寸中藏天地二柱天柱圆厚七分居四五
徽界地柱方厚六分居八九徽界若定位小差近上则
损上声近下则损下声
卷五 第 14a 页 WYG0651-0175a.png
卷五 第 14b 页 WYG0651-0175b.png
初学琴依此法用纸三条第一条黄太仲林南对十徽
下诸弦贴之第二条太姑林南应对九徽下第三条太
夹蕤夷无对十徽九徽之间各贴之按弦弹之其第六
弦与第一弦同第七弦与第二弦同
鼓琴定弦法
郑世子论琴专以十徽九徽为主其说曰凡各弦散声
为本律之正音第十徽为散声之母能生本律第九徽
实音为散声之子本律所生也惟此两徽雅乐尚之不
下诸弦贴之第二条太姑林南应对九徽下第三条太
夹蕤夷无对十徽九徽之间各贴之按弦弹之其第六
弦与第一弦同第七弦与第二弦同
鼓琴定弦法
郑世子论琴专以十徽九徽为主其说曰凡各弦散声
为本律之正音第十徽为散声之母能生本律第九徽
实音为散声之子本律所生也惟此两徽雅乐尚之不
卷五 第 15a 页 WYG0651-0175c.png
用馀徽者恶其乱雅也一弦十徽实音为宫二弦十徽
实音为商三弦十一徽实音为角四弦十徽实音为徵
五弦十徽实音为羽六弦十徽实音为少宫七弦十徽
实音为少商此古所谓正调也俗以散声为正调非也
解弦更张吹律定之不能得合律之管当以笙代俗笙
取新点者亦可拔出笙簧而单吹之(朱子曰每疑七弦/隔一调之六弦皆)
(应于第十徽而第三弦独应于第十一徽调之乃应及/思而得之七弦散声为五声之正而大弦十二律之位)
(又众弦散声之所取正也故逐弦之五声皆自东而西/相为次第其大弦会于十徽则一与三者角与散角应)
实音为商三弦十一徽实音为角四弦十徽实音为徵
五弦十徽实音为羽六弦十徽实音为少宫七弦十徽
实音为少商此古所谓正调也俗以散声为正调非也
解弦更张吹律定之不能得合律之管当以笙代俗笙
取新点者亦可拔出笙簧而单吹之(朱子曰每疑七弦/隔一调之六弦皆)
(应于第十徽而第三弦独应于第十一徽调之乃应及/思而得之七弦散声为五声之正而大弦十二律之位)
(又众弦散声之所取正也故逐弦之五声皆自东而西/相为次第其大弦会于十徽则一与三者角与散角应)
卷五 第 15b 页 WYG0651-0175d.png
(也二与四者徵与散徵应也四与六者宫与散少宫应/也五与七者商与散少商应也其第三第五弦会于十)
(一徽则羽与散羽应也义各有当初不相须故不同会/于一徽也旋宫诸调之法古人随月用律今乃谓不必)
(转轸促弦但依旋宫法抑按之恐难如此泛论当每宫/指定各以何声取何弦为倡各以何弦取何律为均乃)
(见详实又以礼运正义推之则每律各为一宫每宫各/有五调而其每调用律取声亦各有法此为琴之纲领)
(而说者罕及乃阙典也按此所论十徽十一徽与旋宫/转弦最切琴理特以四弦为宫则取七弦之中然七弦)
(琴之宫即是五弦之宫当在三弦也蔡元定之律亦取/第四弦为宫此古夹钟调俗呼清徵调者也老者歌之)
(则揭不起失之太高冷谦改用第二弦为宫音乃古无/射调俗呼清商调者也童子歌之则拽不出失之太下)
(今以第三弦为宫音比冷高一律比蔡低一律古之正/调俗呼清角调欲求轩辕之乐当必由此不拘老幼皆)
(一徽则羽与散羽应也义各有当初不相须故不同会/于一徽也旋宫诸调之法古人随月用律今乃谓不必)
(转轸促弦但依旋宫法抑按之恐难如此泛论当每宫/指定各以何声取何弦为倡各以何弦取何律为均乃)
(见详实又以礼运正义推之则每律各为一宫每宫各/有五调而其每调用律取声亦各有法此为琴之纲领)
(而说者罕及乃阙典也按此所论十徽十一徽与旋宫/转弦最切琴理特以四弦为宫则取七弦之中然七弦)
(琴之宫即是五弦之宫当在三弦也蔡元定之律亦取/第四弦为宫此古夹钟调俗呼清徵调者也老者歌之)
(则揭不起失之太高冷谦改用第二弦为宫音乃古无/射调俗呼清商调者也童子歌之则拽不出失之太下)
(今以第三弦为宫音比冷高一律比蔡低一律古之正/调俗呼清角调欲求轩辕之乐当必由此不拘老幼皆)
卷五 第 16a 页 WYG0651-0176a.png
(可歌也试/之自见)
吹合字上第一弦按第十徽弹之令与笙音同是为黄
钟其散音即林钟
次吹四字上第二弦按第十徽弹之令与笙音同是为
太簇其散音即南吕
次吹上字上第三弦按第十徽弹之令与笙音同是为
仲吕散音即黄钟
次吹尺字上第四弦按第十徽弹之令与笙音同是为
吹合字上第一弦按第十徽弹之令与笙音同是为黄
钟其散音即林钟
次吹四字上第二弦按第十徽弹之令与笙音同是为
太簇其散音即南吕
次吹上字上第三弦按第十徽弹之令与笙音同是为
仲吕散音即黄钟
次吹尺字上第四弦按第十徽弹之令与笙音同是为
卷五 第 16b 页 WYG0651-0176b.png
林钟散音即太蔟
次吹工字上第五弦按第十徽弹之令与笙音同是为
南吕散音即姑洗若按十一徽弹之与笙音同实音
为南吕散音为仲吕今大成乐皆以仲吕为角此弦
宜按十一徽求之
其第六弦散声与第一弦散声相应第七弦散声与第
二弦散声相应此五声为均之琴也吹笙定位毕复
照调弦法再详定之
次吹工字上第五弦按第十徽弹之令与笙音同是为
南吕散音即姑洗若按十一徽弹之与笙音同实音
为南吕散音为仲吕今大成乐皆以仲吕为角此弦
宜按十一徽求之
其第六弦散声与第一弦散声相应第七弦散声与第
二弦散声相应此五声为均之琴也吹笙定位毕复
照调弦法再详定之
卷五 第 17a 页 WYG0651-0176c.png
操缦谱
周礼钟师掌金奏磬师教缦乐缦乐即操缦也操缦引
乃古曲名操之为言持也缦之为言缓也其谱拟弦音
而作然有其义定当达理定者言定弦之人当达定弦
之理而后弦可定也下二句咏叹之前后二段合此二
段方成歌之一声歌之所由永也
十三字操缦
前段名曰金声 定当达理定 达理定 定当达理定
周礼钟师掌金奏磬师教缦乐缦乐即操缦也操缦引
乃古曲名操之为言持也缦之为言缓也其谱拟弦音
而作然有其义定当达理定者言定弦之人当达定弦
之理而后弦可定也下二句咏叹之前后二段合此二
段方成歌之一声歌之所由永也
十三字操缦
前段名曰金声 定当达理定 达理定 定当达理定
卷五 第 17b 页 WYG0651-0176d.png
后段名曰玉振 定当达理定 达理定 定当达理定
正应正和同 正和同 正应正和同
学操缦者学节奏为至要每段句首有圈是其总节每句
字傍有点是其细节总节前段击钟为金声后段击磬
为玉振此谓始终条理其细节不欲有声只以抟拊节
之或点识亦可也二段一章配歌一声歌彼一字弦此
二段二段既毕一字方终勿令歌声先尽而弦声未尽
勿令弦声先终而歌声未终弦与歌相依以永此操缦
正应正和同 正和同 正应正和同
学操缦者学节奏为至要每段句首有圈是其总节每句
字傍有点是其细节总节前段击钟为金声后段击磬
为玉振此谓始终条理其细节不欲有声只以抟拊节
之或点识亦可也二段一章配歌一声歌彼一字弦此
二段二段既毕一字方终勿令歌声先尽而弦声未尽
勿令弦声先终而歌声未终弦与歌相依以永此操缦
卷五 第 18a 页 WYG0651-0177a.png
安弦博依安诗之旨也朱子曰古乐有倡有叹倡者发
歌句也叹者继其声也诗辞之外应更有叠字散声以
叹发其趣曰弄曰引曰叠字曰散声皆操缦之别名也
此操缦古引有四义曰正曰应曰和曰同正者本弦散
声定达二字是也应者别弦实音与本弦同声相应者
当字是也和者散声相生理字是也同者齐撮两弦成
音句尾定字是也定当二声为同达理二字为和相生
者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黄生林林生太太生
歌句也叹者继其声也诗辞之外应更有叠字散声以
叹发其趣曰弄曰引曰叠字曰散声皆操缦之别名也
此操缦古引有四义曰正曰应曰和曰同正者本弦散
声定达二字是也应者别弦实音与本弦同声相应者
当字是也和者散声相生理字是也同者齐撮两弦成
音句尾定字是也定当二声为同达理二字为和相生
者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黄生林林生太太生
卷五 第 18b 页 WYG0651-0177b.png
南南生姑姑生应应生蕤蕤生大大生夷夷生夹夹生
无无生仲仲又生黄阳律阴吕互相倡和者是也以律
应律以吕应吕曰应以律和吕以吕和律曰和两阳两
阴同而不和阴阳倡和和而不同琴瑟谱中皆有正应
和同四义具此四义谓之操缦其定律之法只取十徽
为母十徽寻不见方去九徽寻假如正调十徽按一而
散三应为宫按二而散四应为商至按三则不与散五
相应须按二弦九徽乃与五应至四与六五与七则仍
无无生仲仲又生黄阳律阴吕互相倡和者是也以律
应律以吕应吕曰应以律和吕以吕和律曰和两阳两
阴同而不和阴阳倡和和而不同琴瑟谱中皆有正应
和同四义具此四义谓之操缦其定律之法只取十徽
为母十徽寻不见方去九徽寻假如正调十徽按一而
散三应为宫按二而散四应为商至按三则不与散五
相应须按二弦九徽乃与五应至四与六五与七则仍
卷五 第 19a 页 WYG0651-0177c.png
按十徽矣上生者用小间勾下生者用大间勾递互而
弹散实相应散声在大弦按声在小弦则大指按之散
声在小弦按声在大弦则中指按之俗惟禁小指古亦
禁无名指法从简以省繁声盖郑卫之声贵泛音而尚
吟猱雅颂之声贵实音而尚齐撮是以古乐用撮十居
其三笙不能以独簧成音必合三两簧琴不能以独弦
成音必撮两弦先王之乐琴瑟笙簧未有不相合者杂
比曰音单出曰声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是所以尚
弹散实相应散声在大弦按声在小弦则大指按之散
声在小弦按声在大弦则中指按之俗惟禁小指古亦
禁无名指法从简以省繁声盖郑卫之声贵泛音而尚
吟猱雅颂之声贵实音而尚齐撮是以古乐用撮十居
其三笙不能以独簧成音必合三两簧琴不能以独弦
成音必撮两弦先王之乐琴瑟笙簧未有不相合者杂
比曰音单出曰声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是所以尚
卷五 第 19b 页 WYG0651-0177d.png
和同也俗曲则不然吟猱多齐撮少繁弦凄急衰世之
音切宜忌之
操缦二谱之节
十三字 正应正和同 正和同 正应正和同
十六字 正应正和正应正和正应正应正和正应
右操缦二谱后谱增三字然每段俱只八节字可增
节不可增其十三字者有正应和同十六字者只正
应和盖十三字者弦声有间断故用齐撮十六字者
音切宜忌之
操缦二谱之节
十三字 正应正和同 正和同 正应正和同
十六字 正应正和正应正和正应正应正和正应
右操缦二谱后谱增三字然每段俱只八节字可增
节不可增其十三字者有正应和同十六字者只正
应和盖十三字者弦声有间断故用齐撮十六字者
卷五 第 20a 页 WYG0651-0178a.png
弦声无间断不暇齐撮也今取十三字操缦为谱如
左
琴乐章谱
迎神乐奏咸和之曲(仲吕之羽太蔟/起调太蔟毕曲)
左
琴乐章谱
迎神乐奏咸和之曲(仲吕之羽太蔟/起调太蔟毕曲)
卷五 第 21a 页 WYG0651-0178c.png
卷五 第 22a 页 WYG0651-0179a.png
奠帛初献乐奏宁和之曲(仲吕之羽太蔟/起调太蔟毕曲)
卷五 第 23a 页 WYG0651-0179c.png
卷五 第 24a 页 WYG0651-0180a.png
亚献乐奏安和之曲(仲吕之羽太蔟/起调太蔟毕曲)
卷五 第 25a 页 WYG0651-0180c.png
卷五 第 26a 页 WYG0651-0181a.png
终献乐奏景和之曲(仲吕之宫仲吕/起调仲吕毕曲)
卷五 第 27a 页 WYG0651-0181c.png
卷五 第 28a 页 WYG0651-0182a.png
彻馔乐奏咸和之曲(仲吕之宫仲吕/起调仲吕毕曲)
卷五 第 29a 页 WYG0651-0182c.png
卷五 第 30a 页 WYG0651-0183a.png
卷五 第 30b 页 WYG0651-0183b.png
送神乐奏咸和之曲(仲吕之羽太蔟/起调太蔟毕曲)
卷五 第 31a 页 WYG0651-0183c.png
宗(太蔟/为羽)□ □ □
恪(黄钟/清澄)□ □ □
恭(南吕/为角)□ □ □
祀(林钟/为商)□ □ □
事(仲吕/为宫)□ □ □
威(南吕/为角)□ □ □
仪(林钟/为商)□ □ □
雍(仲吕/为宫)□ □ □
恪(黄钟/清澄)□ □ □
恭(南吕/为角)□ □ □
祀(林钟/为商)□ □ □
事(仲吕/为宫)□ □ □
威(南吕/为角)□ □ □
仪(林钟/为商)□ □ □
雍(仲吕/为宫)□ □ □
卷五 第 31b 页 WYG0651-0183d.png
雍(太蔟/为羽)□ □ □
歆(仲吕/为宫)□ □ □
兹(林钟/为商)□ □ □
维(南吕/为角)□ □ □
馨(林钟/为商)□ □ □
神(仲吕/为宫)□ □ □
驭(太蔟/为羽)□ □ □
还(林钟/为商)□ □ □
歆(仲吕/为宫)□ □ □
兹(林钟/为商)□ □ □
维(南吕/为角)□ □ □
馨(林钟/为商)□ □ □
神(仲吕/为宫)□ □ □
驭(太蔟/为羽)□ □ □
还(林钟/为商)□ □ □
卷五 第 32a 页 WYG0651-0184a.png
卷五 第 32b 页 WYG0651-0184b.png
以上六奏皆仲吕调也俗呼紧羽调之平者以旋
宫论之大成乐一弦林钟为商二弦南吕为角三
弦黄钟为徵四弦太蔟为羽五弦仲吕为宫六弦
林钟为商七弦南吕为角当以此法和弦
右依操缦为谱其论备于律吕精义务以歌声按弦令
弦歌按节而众乐随以和鸣其声若一如吹笙者必以
笙配琴琴弹前段总呼一声琴弹后段总吸一声其成
卷五 第 33a 页 WYG0651-0184c.png
一章配歌一字和平其气操演啴缓勿得乍呼乍吸及
弹舌弄声淫哇乱听其箫篴埙篪皆然古所谓雅颂之
音如是也古琴以三弦散声及一弦十徽实音为黄钟
今俗所传琴谱却以一弦七徽寻黄钟然亦沿袭自宋
故陈旸姜夔之俦皆主其说今姑存其谱然僻郡穷乡
羽流绵蕞暂以之备数或可耳弦诵之士固不必庸心
于此也
附旧谱
弹舌弄声淫哇乱听其箫篴埙篪皆然古所谓雅颂之
音如是也古琴以三弦散声及一弦十徽实音为黄钟
今俗所传琴谱却以一弦七徽寻黄钟然亦沿袭自宋
故陈旸姜夔之俦皆主其说今姑存其谱然僻郡穷乡
羽流绵蕞暂以之备数或可耳弦诵之士固不必庸心
于此也
附旧谱
卷五 第 33b 页 WYG0651-0184d.png
其法俱按七徽以取实音一弦为黄钟吹合字应
七徽微下为大吕二弦为太蔟吹四字应七徽微
下为夹钟三弦为仲吕一字应七徽下之半为姑
洗四弦为蕤宾尺字应七徽下之半为林钟五弦
为夷则工字应七徽下之半为南吕七弦为清黄
六字应七徽下之半为应钟凡字应微下为无射
七弦为清太蔟五字应较前谱声高似紧羽调也
大哉孔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纯
七徽微下为大吕二弦为太蔟吹四字应七徽微
下为夹钟三弦为仲吕一字应七徽下之半为姑
洗四弦为蕤宾尺字应七徽下之半为林钟五弦
为夷则工字应七徽下之半为南吕七弦为清黄
六字应七徽下之半为应钟凡字应微下为无射
七弦为清太蔟五字应较前谱声高似紧羽调也
大哉孔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纯
卷五 第 34a 页 WYG0651-0185a.png
并隆神其来格于昭圣容
自生民来谁底其盛维师神明度越前圣粢帛具成礼容
斯称黍稷非馨维神之听
大哉圣师实天生德作乐以崇时祀无斁清酤维馨嘉牲
卷五 第 34b 页 WYG0651-0185b.png
孔硕荐修神明庶几昭格
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宁止酌彼金罍维清
且旨登献维三于嘻成礼
牺象在前豆笾在列以享以荐既芬既洁礼成乐备人和
卷五 第 35a 页 WYG0651-0185c.png
神悦祭则受福率遵无越
有严学宫四方来宗恪恭祀事威仪雍雍歆兹维馨神驭
还复明禋斯毕咸膺百福
减字谱法
卷五 第 35b 页 WYG0651-0185d.png
(右/手)廿(散也左手不按弦惟以右/手弹之故曰散谱减作廿)
尸(擘也右大/指向外) 乇(托也大指向内/凡向身曰内)
木(抹也右食/指向内) 乚(挑也食/指向外)
包(□也右中/指向内) □(剔也中/指向外)
早(撮也中指勾四弦食指挑七弦齐/作一声或大指擘食指抹亦同)
此外有打摘滚拂历度等四十六法雅乐不用今操
缦谱惟挑勾散撮
(左/手)大(大指也左第一指凡散声/在大弦按在小弦用此)人(食指也左第二/指谱减作人)
尸(擘也右大/指向外) 乇(托也大指向内/凡向身曰内)
木(抹也右食/指向内) 乚(挑也食/指向外)
包(□也右中/指向内) □(剔也中/指向外)
早(撮也中指勾四弦食指挑七弦齐/作一声或大指擘食指抹亦同)
此外有打摘滚拂历度等四十六法雅乐不用今操
缦谱惟挑勾散撮
(左/手)大(大指也左第一指凡散声/在大弦按在小弦用此)人(食指也左第二/指谱减作人)
卷五 第 36a 页 WYG0651-0186a.png
中(中指也左第三指凡散声/在小弦按在大弦用此)夕(名指左手第四指谱/减作夕雅音不用)
(从头再作也前段已毕又/鼓后段共成操缦一章)
此外有吟猱掉撞等四十六法雅乐不用今操缦谱
惟中大二指按之
附上弦和弦旧法
习箫篴者能吹之成音习琴瑟者能知上弦之法则
途径近矣故述之以便弦诵者凡上弦以绒系蝇
头(绒与弦/相结处)临岳之半展第一弦过龙龈君位(焦尾/当中)历
(从头再作也前段已毕又/鼓后段共成操缦一章)
此外有吟猱掉撞等四十六法雅乐不用今操缦谱
惟中大二指按之
附上弦和弦旧法
习箫篴者能吹之成音习琴瑟者能知上弦之法则
途径近矣故述之以便弦诵者凡上弦以绒系蝇
头(绒与弦/相结处)临岳之半展第一弦过龙龈君位(焦尾/当中)历
卷五 第 36b 页 WYG0651-0186b.png
凤沼(近尾/方穴)以盘雁足将长馀之弦缠于左手食指自
内绕小指外转入名指裹由中而上复以食指的住
贴琴着力微抽量其紧缦之中就以右手中指按住
七徽而以大指勾弦取声审定黄钟中声相合即以
弦尾紧缠雁趾使不动移次上第二弦亦如之惟略
加紧而以右手中指按十三徽其声与二弦散声相
合即是也其馀诸弦俱如前法以次渐紧大小间勾
和之其紧缦全在于轸右手调之欲紧则以大指转
内绕小指外转入名指裹由中而上复以食指的住
贴琴着力微抽量其紧缦之中就以右手中指按住
七徽而以大指勾弦取声审定黄钟中声相合即以
弦尾紧缠雁趾使不动移次上第二弦亦如之惟略
加紧而以右手中指按十三徽其声与二弦散声相
合即是也其馀诸弦俱如前法以次渐紧大小间勾
和之其紧缦全在于轸右手调之欲紧则以大指转
卷五 第 37a 页 WYG0651-0186c.png
出为进欲缦则以大指内转为却
(先以右食指散挑七弦后以左中指按九徽右/中指勾第四弦相应如未相应听其声如在徽)
(右则缦七弦若在徽下则/紧七弦俗用大指按九徽)
(第四弦和定勿动依前法又作小间勾调/紧缦第六弦以应之俗用名指按十徽)
(第七弦和定勿动/惟紧缦第五弦)
(第六弦已和定/惟紧缦第三弦)
(此宜紧/缦二弦)
(此宜紧缦一弦/俱自小弦和起)
(先以右食指散挑七弦后以左中指按九徽右/中指勾第四弦相应如未相应听其声如在徽)
(右则缦七弦若在徽下则/紧七弦俗用大指按九徽)
(第四弦和定勿动依前法又作小间勾调/紧缦第六弦以应之俗用名指按十徽)
(第七弦和定勿动/惟紧缦第五弦)
(第六弦已和定/惟紧缦第三弦)
(此宜紧/缦二弦)
(此宜紧缦一弦/俱自小弦和起)
卷五 第 37b 页 WYG0651-0186d.png
七弦俱和未复成文以结之
瑟诂
古者歌则有瑟故登歌在堂琴瑟侑焉乡饮酒礼二人
皆左何瑟后首挎越燕礼小臣左何瑟面执越诗言并
坐鼓瑟何不日鼓瑟瑟者乐之弘其音静好静胜欲好
瑟诂
古者歌则有瑟故登歌在堂琴瑟侑焉乡饮酒礼二人
皆左何瑟后首挎越燕礼小臣左何瑟面执越诗言并
坐鼓瑟何不日鼓瑟瑟者乐之弘其音静好静胜欲好
卷五 第 38a 页 WYG0651-0187a.png
胜恶静好在德欲恶在色古者好德而禁色故燕有房
中之弦乐学有宵雅之肄教极其道能使君父有节臣
子有义四时和万物生则三才之道而瑟具焉二十五
弦具中清二均庄子曰鼓之二十五弦皆动淮南子曰
调瑟者鼓之而二十五弦皆应后世乃有五弦十五弦
二十三弦二十七弦之说聂崇义礼图祖用二十三弦
而又谓其常用者十有九则雅乐之失传非一日也雅
瑟长八尺一寸广一尺八寸颂瑟长七尺二寸吴良辅
中之弦乐学有宵雅之肄教极其道能使君父有节臣
子有义四时和万物生则三才之道而瑟具焉二十五
弦具中清二均庄子曰鼓之二十五弦皆动淮南子曰
调瑟者鼓之而二十五弦皆应后世乃有五弦十五弦
二十三弦二十七弦之说聂崇义礼图祖用二十三弦
而又谓其常用者十有九则雅乐之失传非一日也雅
瑟长八尺一寸广一尺八寸颂瑟长七尺二寸吴良辅
卷五 第 38b 页 WYG0651-0187b.png
乐书曰八尺一寸宫数也七尺二寸商数也姜夔乐议
曰八尺一寸者九黄钟之长也一尺八寸者倍黄钟律
之广也七尺二寸者八黄钟律之长也此皆黄钟九寸
之算也而大中小三等之制无传焉要于其当则黄钟
太蔟姑洗三尺之论或近之易通卦验冬至鼓黄钟之
瑟用槐八尺一寸夏至琴用桑五尺七寸夫五尺七寸
不知所中何律而槐桑中实又未必能中琴瑟必也如
诗称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者乎故其制桐面梓腹九梁
曰八尺一寸者九黄钟之长也一尺八寸者倍黄钟律
之广也七尺二寸者八黄钟律之长也此皆黄钟九寸
之算也而大中小三等之制无传焉要于其当则黄钟
太蔟姑洗三尺之论或近之易通卦验冬至鼓黄钟之
瑟用槐八尺一寸夏至琴用桑五尺七寸夫五尺七寸
不知所中何律而槐桑中实又未必能中琴瑟必也如
诗称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者乎故其制桐面梓腹九梁
卷五 第 39a 页 WYG0651-0187c.png
二越越者瑟两头底下穴也仪礼正义云瑟首宽尾狭
近首鼓处故宽近尾不鼓故狭首越上当鼓处宜衡尾
越馀弦所归宜纵武崇寸有八分四隅刻云以缘其武
盖取诸云和也弦有柱游移以调清浊雁行列之前其
柱则清后其柱则浊其边弦之去前后山岳也大约一
肘勿太远勿太近裁取当律而止柱崇二寸七分十分
其瑟之长以其一为首之长而尾倍之四分其尺有八
之广去一以为尾之广首广容弦令其可鼓尾弦缩狭
近首鼓处故宽近尾不鼓故狭首越上当鼓处宜衡尾
越馀弦所归宜纵武崇寸有八分四隅刻云以缘其武
盖取诸云和也弦有柱游移以调清浊雁行列之前其
柱则清后其柱则浊其边弦之去前后山岳也大约一
肘勿太远勿太近裁取当律而止柱崇二寸七分十分
其瑟之长以其一为首之长而尾倍之四分其尺有八
之广去一以为尾之广首广容弦令其可鼓尾弦缩狭
卷五 第 39b 页 WYG0651-0187d.png
而尾底有越广不及而长则倍之以容越也五十弦者
大衍之数也裁为二十有五者天数也五五者旋宫也
一均七律诸调悉具隔八相生不舍瑟而道存焉大弦
之缕八十一小弦之缕七十二大弦者十二中声小弦
者十二清声益一弦以为黄钟半声边弦二中弦一皆
黄钟也十二律各具二均而黄钟则正倍半有三焉黄
钟君也星有三帝座历有履端举正归馀鼓中则清应
鼓清则半应不与众律若是班也尊君也小笙十三簧
大衍之数也裁为二十有五者天数也五五者旋宫也
一均七律诸调悉具隔八相生不舍瑟而道存焉大弦
之缕八十一小弦之缕七十二大弦者十二中声小弦
者十二清声益一弦以为黄钟半声边弦二中弦一皆
黄钟也十二律各具二均而黄钟则正倍半有三焉黄
钟君也星有三帝座历有履端举正归馀鼓中则清应
鼓清则半应不与众律若是班也尊君也小笙十三簧
卷五 第 40a 页 WYG0651-0188a.png
律准十三弦皆于十二律外闰一焉以为黄钟清声瑟
之末弦犹是也而俗乐黄其中弦虚而不用而以内外
二十四弦分十二律之中清夫既以中为君又设而不
作是无君也不祥莫大乎是杜氏通典曰二十五弦尽
用之陈𤾉乐书马氏通考皆以第一弦为黄钟中声第
十三弦为黄钟清声十三弦即中弦也第二第十四弦
为大吕三与十五为太蔟四与十六为夹钟五与十七
为姑洗六与十八为仲吕七与十九为蕤宾八与二十
之末弦犹是也而俗乐黄其中弦虚而不用而以内外
二十四弦分十二律之中清夫既以中为君又设而不
作是无君也不祥莫大乎是杜氏通典曰二十五弦尽
用之陈𤾉乐书马氏通考皆以第一弦为黄钟中声第
十三弦为黄钟清声十三弦即中弦也第二第十四弦
为大吕三与十五为太蔟四与十六为夹钟五与十七
为姑洗六与十八为仲吕七与十九为蕤宾八与二十
卷五 第 40b 页 WYG0651-0188b.png
为林钟九与二十一为夷则十与二十二为南吕十一
与二十三为无射十二与二十四为应钟其第二十五
弦虽不明言何律然贞下起元当属黄钟无疑以管色
定之黄钟中律为合清律为六半律则取其子声为四
大吕为背四太蔟为正四夹钟为背一姑洗为正一仲
吕为上蕤宾为勾林钟为尺夷则为哑工南吕为工无
射为哑凡应钟为凡一弦各具一律不相假借只以清
中互应今太常以合上尺单弹单应而大太之四夹姑
与二十三为无射十二与二十四为应钟其第二十五
弦虽不明言何律然贞下起元当属黄钟无疑以管色
定之黄钟中律为合清律为六半律则取其子声为四
大吕为背四太蔟为正四夹钟为背一姑洗为正一仲
吕为上蕤宾为勾林钟为尺夷则为哑工南吕为工无
射为哑凡应钟为凡一弦各具一律不相假借只以清
中互应今太常以合上尺单弹单应而大太之四夹姑
卷五 第 41a 页 WYG0651-0188c.png
之一南夷之工无应之凡皆双弹双应潘峦又以林钟
之尺配蕤宾之勾为双弹以义揆之夫其中清相应有
合之义双声相叶相得之义分别七音第取谐适亦何
不可但四弦并鼓未免繁声乱雅断非古法至其分别
单双之义以单鼓黄钟为尊君似也以仲吕之实为黄
钟之实所自出而亦单鼓以尊之牵合无谓惟谓六五
变音借用右手以严正变其说近理盖鼓合而六应则
右合而左六若鼓六应四自不得不右六而左四以至
之尺配蕤宾之勾为双弹以义揆之夫其中清相应有
合之义双声相叶相得之义分别七音第取谐适亦何
不可但四弦并鼓未免繁声乱雅断非古法至其分别
单双之义以单鼓黄钟为尊君似也以仲吕之实为黄
钟之实所自出而亦单鼓以尊之牵合无谓惟谓六五
变音借用右手以严正变其说近理盖鼓合而六应则
右合而左六若鼓六应四自不得不右六而左四以至
卷五 第 41b 页 WYG0651-0188d.png
清大太之五原不与中声之四相应暂借右手别之自
无不可柱非可胶指亦可换固不得谓右手专鼓中声
左手专鼓清声而为是拘拘者也瑟音最雅而世鲜习
之浸成绝响独使蒙筝阮筑箜篌之属啁哳喧豗以导
欲增悲于世良可深悼幸而孔庭侑食饩典犹存胶庠
士子尚或可以讲求故具述其大凡其弦虽繁指法甚
简较琴更易衿佩雅士固不可以不时习也(姜夔瑟柱/别以五色)
(五五相次苍为上朱次之黄次之素与黝又次之使肄/习者便于择弦弦八十一丝而朱之是为朱弦尺用汉)
无不可柱非可胶指亦可换固不得谓右手专鼓中声
左手专鼓清声而为是拘拘者也瑟音最雅而世鲜习
之浸成绝响独使蒙筝阮筑箜篌之属啁哳喧豗以导
欲增悲于世良可深悼幸而孔庭侑食饩典犹存胶庠
士子尚或可以讲求故具述其大凡其弦虽繁指法甚
简较琴更易衿佩雅士固不可以不时习也(姜夔瑟柱/别以五色)
(五五相次苍为上朱次之黄次之素与黝又次之使肄/习者便于择弦弦八十一丝而朱之是为朱弦尺用汉)
卷五 第 42a 页 WYG0651-0189a.png
(尺凡琴弦具五声五声为均凡五均其二变之声则柱/后抑角羽而取之五均凡三十五声十二律六十均四)
(百二十声瑟/之能事毕矣)
(百二十声瑟/之能事毕矣)
卷五 第 43a 页 WYG0651-0189c.png
卷五 第 43b 页 WYG0651-0189d.png
以黄钟全律算瑟身通长九尺首长九寸广二尺尾长
一尺八寸广一尺六寸两岳中间六尺三寸岳崇一寸
七分腹下迎首对岳圆越一径三寸横四寸尾对岳方
越一径四寸长五寸首尾两越使其音条达腹中贴施
九梁梁下相通使其声冲融首通足中高四寸傍高三
寸尾通足中高五寸傍高二寸五分尾下两傍垂云各
六两岳外小孔各二十五以系弦弦长一丈色用朱每
弦一柱柱崇二寸七分其制面桐背梓紫漆饰之绘云
一尺八寸广一尺六寸两岳中间六尺三寸岳崇一寸
七分腹下迎首对岳圆越一径三寸横四寸尾对岳方
越一径四寸长五寸首尾两越使其音条达腹中贴施
九梁梁下相通使其声冲融首通足中高四寸傍高三
寸尾通足中高五寸傍高二寸五分尾下两傍垂云各
六两岳外小孔各二十五以系弦弦长一丈色用朱每
弦一柱柱崇二寸七分其制面桐背梓紫漆饰之绘云
卷五 第 44a 页 WYG0651-0190a.png
气以象云和两端绘锦承以架
用琴音定瑟弦法
将弦通解毕新布拂拭尾端用锦一幅衬之先上中弦
空弹散声令与琴第三弦散声相同就从中挨次上之
上弦听音俱用散声不须设柱第一弦第二弦散声比
琴第一弦散声微低第三第四弦散声与琴第一弦散
声同第五弦第六弦散声比琴第二弦散声微低第七
弦第八弦与琴第二弦散声同第九弦第十弦比琴第
用琴音定瑟弦法
将弦通解毕新布拂拭尾端用锦一幅衬之先上中弦
空弹散声令与琴第三弦散声相同就从中挨次上之
上弦听音俱用散声不须设柱第一弦第二弦散声比
琴第一弦散声微低第三第四弦散声与琴第一弦散
声同第五弦第六弦散声比琴第二弦散声微低第七
弦第八弦与琴第二弦散声同第九弦第十弦比琴第
卷五 第 44b 页 WYG0651-0190b.png
二弦散声微高第十一十二弦比琴第三弦散声微低
自第十三弦起至第二十五弦散声皆与琴第三弦散
声相同如是听毕然后安柱里外两近边之弦皆去岳
山一肘馀弦斜排如雁阵只作一行勿作两行
吹笙定瑟弦法
排箫及笙俱可用之定瑟而笙为更近即俗笙亦可也
用新点合律者先吹合字定第一弦为黄钟中声又吹
合字定第十三弦即中弦为黄钟之清声复吹六字定
自第十三弦起至第二十五弦散声皆与琴第三弦散
声相同如是听毕然后安柱里外两近边之弦皆去岳
山一肘馀弦斜排如雁阵只作一行勿作两行
吹笙定瑟弦法
排箫及笙俱可用之定瑟而笙为更近即俗笙亦可也
用新点合律者先吹合字定第一弦为黄钟中声又吹
合字定第十三弦即中弦为黄钟之清声复吹六字定
卷五 第 45a 页 WYG0651-0190c.png
第二十五弦为黄钟之子声次吹四字定第三弦及第
十五弦是为太蔟其隔第二弦不先定者以俗笙无背
四故也次吹一字定第五弦及第十七弦为姑洗隔第
四弦不先定者以俗笙无背一故也次吹上字定第六
弦及第十八弦为仲吕次吹勾字定第七弦及十九弦
为蕤宾次吹尺字定第八弦及廿弦为林钟次吹工字
定第十弦及廿二弦为南吕次吹凡字定十二弦及廿
四弦为应钟隔夷则无射而不先定者恐俗笙无哑工
十五弦是为太蔟其隔第二弦不先定者以俗笙无背
四故也次吹一字定第五弦及第十七弦为姑洗隔第
四弦不先定者以俗笙无背一故也次吹上字定第六
弦及第十八弦为仲吕次吹勾字定第七弦及十九弦
为蕤宾次吹尺字定第八弦及廿弦为林钟次吹工字
定第十弦及廿二弦为南吕次吹凡字定十二弦及廿
四弦为应钟隔夷则无射而不先定者恐俗笙无哑工
卷五 第 45b 页 WYG0651-0190d.png
哑凡二音故也俗笙虽无此音但先定所有者而无者
可推故求大吕在于合四两音之间比合微清比四微
浊求夹钟在于四一两音之间比四微清比一微浊求
夷则在于尺工两音之间比尺微清比工微浊求无射
在于工凡二音之间比工微清比凡微浊俗呼背四背
一哑凡哑工是也俗乐不用此音古乐旋宫有之今太
常瑟无此四律者旋宫法久废故也是以合字上字尺
字独弹独应四字一字工字双弹双应总之非古法也
可推故求大吕在于合四两音之间比合微清比四微
浊求夹钟在于四一两音之间比四微清比一微浊求
夷则在于尺工两音之间比尺微清比工微浊求无射
在于工凡二音之间比工微清比凡微浊俗呼背四背
一哑凡哑工是也俗乐不用此音古乐旋宫有之今太
常瑟无此四律者旋宫法久废故也是以合字上字尺
字独弹独应四字一字工字双弹双应总之非古法也
卷五 第 46a 页 WYG0651-0191a.png
一弦黄中(以下用/琴定之)对十徽按一弦实音定(用/笙)吹合字定
二弦大中 九十两徽间按一弦实音定 背四
三弦太中 对十徽按二弦实音定 吹四字定
四弦夹中 两徽间按二弦实音定 背一
五弦姑中 对九徽按二弦实音定 吹一字定
六弦仲中 对十徽按三弦实音定 吹上字定
七弦蕤中 两徽间按三弦实音定 吹勾字定
八弦林中 对十徽按四弦实音定 吹尺字定
二弦大中 九十两徽间按一弦实音定 背四
三弦太中 对十徽按二弦实音定 吹四字定
四弦夹中 两徽间按二弦实音定 背一
五弦姑中 对九徽按二弦实音定 吹一字定
六弦仲中 对十徽按三弦实音定 吹上字定
七弦蕤中 两徽间按三弦实音定 吹勾字定
八弦林中 对十徽按四弦实音定 吹尺字定
卷五 第 46b 页 WYG0651-0191b.png
九弦夷中 两徽间按四弦实音定 哑工
十弦南中 对十徽按五弦实音定 吹工字定
十一弦无中 两徽间按五弦实音定 哑凡
十二弦应中 对九徽按五弦实音定 吹凡字定
十三弦黄清(以下即用/瑟定之)弹第一弦黄中定 吹合字定
十四弦大清 弹第二弦大中定 背四
十五弦太清 弹第三弦太中定 吹四字定
十六弦夹清 弹第四弦夹中定 背一
十弦南中 对十徽按五弦实音定 吹工字定
十一弦无中 两徽间按五弦实音定 哑凡
十二弦应中 对九徽按五弦实音定 吹凡字定
十三弦黄清(以下即用/瑟定之)弹第一弦黄中定 吹合字定
十四弦大清 弹第二弦大中定 背四
十五弦太清 弹第三弦太中定 吹四字定
十六弦夹清 弹第四弦夹中定 背一
卷五 第 47a 页 WYG0651-0191c.png
十七弦姑清 弹第五弦姑中定 吹一字定
十八弦仲清 弹第六弦仲中定 吹上字定
十九弦蕤清 弹第七弦蕤中定 吹勾字定
二十弦林清 弹第八弦林中定 吹尺字定
二十一弦夷清 弹第九弦夷中定 哑工
二十二弦南清 弹第十弦南中定 吹工字定
二十三弦无清 弹第十一弦无中定 哑凡
二十四弦应清 弹第十二弦应中定 吹凡字定
十八弦仲清 弹第六弦仲中定 吹上字定
十九弦蕤清 弹第七弦蕤中定 吹勾字定
二十弦林清 弹第八弦林中定 吹尺字定
二十一弦夷清 弹第九弦夷中定 哑工
二十二弦南清 弹第十弦南中定 吹工字定
二十三弦无清 弹第十一弦无中定 哑凡
二十四弦应清 弹第十二弦应中定 吹凡字定
卷五 第 47b 页 WYG0651-0191d.png
二十五弦小黄清 弹第十三弦黄清定 吹六字定
上弦法
先将弦穿入岳傍窍内以手探越取出将弦头系以
绒条令抵窍隙紧抽贴岳即以弦尾穿入尾岳傍窍
又以手探越取出缠于食指之端自掌内绕小指外
著力紧拽绕瑟尾而上以止机按定然后将馀弦缠
绕本弦或三缠五缠大多不过七缠以不动为度止
机之形如阮首瑶簪觚棱锐表其端平方用面漆粘薄
上弦法
先将弦穿入岳傍窍内以手探越取出将弦头系以
绒条令抵窍隙紧抽贴岳即以弦尾穿入尾岳傍窍
又以手探越取出缠于食指之端自掌内绕小指外
著力紧拽绕瑟尾而上以止机按定然后将馀弦缠
绕本弦或三缠五缠大多不过七缠以不动为度止
机之形如阮首瑶簪觚棱锐表其端平方用面漆粘薄
卷五 第 48a 页 WYG0651-0192a.png
软皮于端取其涩滞上弦之际用以顶之则弦止而
不走以便煞尾故曰止机
鼓瑟操缦法
凡学瑟者两手十指皆伸切忌屈其小指与筝手不同
也其指法擘托抹挑勾剔打摘俱与琴同而雅音惟用
擘抹勾三法此外尚有历撮轮带等三十法俱出淫声
非雅颂之音所有
十三字正应正和同 正和同 正应正和同
不走以便煞尾故曰止机
鼓瑟操缦法
凡学瑟者两手十指皆伸切忌屈其小指与筝手不同
也其指法擘托抹挑勾剔打摘俱与琴同而雅音惟用
擘抹勾三法此外尚有历撮轮带等三十法俱出淫声
非雅颂之音所有
十三字正应正和同 正和同 正应正和同
卷五 第 48b 页 WYG0651-0192b.png
十六字正应正和正应正和正应正应正和正应
正者中声右手中指鼓(圆印/朱书)应者清声左手中指弹(方印/朱书)
和者隔八右手大指擘(方印/朱书)同者专壹两手声一般(圆印/墨书)
黄中隔八下生林中(勾黄/擘林) 林中隔六上生太中(擘林/抹太)
太中隔八下生南中(勾太/擘南) 南中隔六上生姑中(擘南/抹姑)
姑中隔八下生应中(勾姑/擘应) 应中隔六上生蕤中(擘应/抹蕤)
蕤中隔六上生大中(擘蕤/抹大) 大中隔八下生夷中(勾大/擘夷)
夷中隔六上生夹中(擘夷/抹夹) 夹中隔八下生无中(勾夹/擘无)
正者中声右手中指鼓(圆印/朱书)应者清声左手中指弹(方印/朱书)
和者隔八右手大指擘(方印/朱书)同者专壹两手声一般(圆印/墨书)
黄中隔八下生林中(勾黄/擘林) 林中隔六上生太中(擘林/抹太)
太中隔八下生南中(勾太/擘南) 南中隔六上生姑中(擘南/抹姑)
姑中隔八下生应中(勾姑/擘应) 应中隔六上生蕤中(擘应/抹蕤)
蕤中隔六上生大中(擘蕤/抹大) 大中隔八下生夷中(勾大/擘夷)
夷中隔六上生夹中(擘夷/抹夹) 夹中隔八下生无中(勾夹/擘无)
卷五 第 49a 页 WYG0651-0192c.png
无中隔六上生仲中(擘无/抹仲) 仲中隔八下生黄清(勾仲/擘黄)
黄清隔八下生林清(勾黄/擘林) 林清隔六上生太清(擘林/抹太)
太清隔八下生南清(勾太/擘南) 南清隔六上生姑清(擘南/抹姑)
姑清隔八下生应清(勾姑/擘应) 应清隔六上生蕤清(擘应/抹蕤)
蕤清隔六上生大清(擘蕤/抹大) 大清隔八下生夷清(勾大/抹夷)
夷清隔六上生夹清(擘夷/抹夹) 夹清隔八下生无清(勾夹/擘无)
无清隔六上生仲清(擘无/抹仲) 仲清隔八下生小黄清(勾仲擘/小黄)
下生顺行隔八相和以右手中指勾大指擘上生逆行
黄清隔八下生林清(勾黄/擘林) 林清隔六上生太清(擘林/抹太)
太清隔八下生南清(勾太/擘南) 南清隔六上生姑清(擘南/抹姑)
姑清隔八下生应清(勾姑/擘应) 应清隔六上生蕤清(擘应/抹蕤)
蕤清隔六上生大清(擘蕤/抹大) 大清隔八下生夷清(勾大/抹夷)
夷清隔六上生夹清(擘夷/抹夹) 夹清隔八下生无清(勾夹/擘无)
无清隔六上生仲清(擘无/抹仲) 仲清隔八下生小黄清(勾仲擘/小黄)
下生顺行隔八相和以右手中指勾大指擘上生逆行
卷五 第 49b 页 WYG0651-0192d.png
隔六相和以右手食指抹大指擘勾抹以大弦为正者
则必以小弦为应和擘托以小弦为正者则必以大弦
为应和今太常之瑟右手不鼓小弦左手不鼓大弦则
专以大弦为正小弦为应矣
操缦琴瑟合谱上(瑟必合琴故并/谱以便肄习)
迎神乐奏咸和之曲
则必以小弦为应和擘托以小弦为正者则必以大弦
为应和今太常之瑟右手不鼓小弦左手不鼓大弦则
专以大弦为正小弦为应矣
操缦琴瑟合谱上(瑟必合琴故并/谱以便肄习)
迎神乐奏咸和之曲
卷五 第 50a 页 WYG0651-0193a.png
卷五 第 51a 页 WYG0651-0193c.png
卷五 第 52a 页 WYG0651-0194a.png
卷五 第 53a 页 WYG0651-0194c.png
卷五 第 53b 页 WYG0651-0194d.png
右仲吕之羽太蔟起调太蔟毕曲
奠帛初献乐奏宁和之曲
卷五 第 54a 页 WYG0651-0195a.png
卷五 第 55a 页 WYG0651-0195c.png
卷五 第 56a 页 WYG0651-0196a.png
卷五 第 57a 页 WYG0651-0196c.png
卷五 第 58a 页 WYG0651-0197a.png
右仲吕之羽太蔟起调太蔟毕曲
亚献乐奏安和之曲
亚献乐奏安和之曲
卷五 第 59a 页 WYG0651-0197c.png
卷五 第 60a 页 WYG0651-0198a.png
卷五 第 61a 页 WYG0651-0198c.png
卷五 第 62a 页 WYG0651-0199a.png
右仲吕之羽太蔟起调太蔟毕曲
卷五 第 62b 页 WYG0651-0199b.png
頖宫礼乐疏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