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五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0642-042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三十五
 职官(十三/)
  学政(府学教授府州学学正导县/学教谕 州县学训)
  提督学政顺天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
  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
  人陜西甘肃一人(以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属等/官由进士出身者充各带原衔)
  (品/级)奉天府一人(以奉天府/府丞充)福建台湾府一人(以台/湾道)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0642-0420b.png
  (充/)掌直省学校生徒考课黜陟之事以岁科二试
  巡历所属府州进诸生而论文艺程品行升其贤
  者能者斥其不率教者凡兴革事宜皆会督抚以
  行之三年而代
 国初各省并设督学道带按察司佥事衔以各部郎
  中由进士出身者循资擢用康熙二十三年御史
  张集疏请慎学政之选
诏下九卿詹事科道会议停论俸补授之例凡顺天学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0642-0420c.png
  政缺以侍读侍讲谕德洗马等官简用江南浙江
  学政以侍读侍讲谕德洗马中允赞善等官简用
  其馀各省学道将应升之五部郎中及参议道知
  府等官选择开列请用嗣后不拘省分凡由翰林
  科道出身者即为学院由部属等官者则为学道
  雍正四年定制各省督学皆改为学院其以部属
  简任者依出身甲第各加翰林院编修检讨衔
  各府𠫇等儒学教授直𨽻十人奉天二人山东十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0642-0420d.png
  人山西十人河南九人江苏八人安徽八人江西
  十有三人福建十人浙江十有一人湖北九人湖
  南九人陜甘十有六人四川十有二人广东十人
  广西十有一人云南十有五人贵州十有三人各
  州儒学学正直𨽻二十有二人奉天四人山东十
  有一人山西十有六人河南十人江苏六人安徽
  九人江西二人福建二人浙江一人湖北七人湖
  南七人陜甘二十有三人四川十有八人广东十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0642-0421a.png
  人广西十有六人云南三十人贵州十有四人各
  𠫇县儒学教谕直𨽻一百十有五人奉天一人山
  东九十有一人山西六十有一人河南九十有八
  人江苏四十有六人安徽四十有八人江西七十
  有五人福建五十有八人浙江七十有六人湖北
  五十有四人湖南五十有七人陜甘六十有四人
  四川八十有六人广东七十有三人广西四十有
  二人云南三十有二人贵州三十有三人各府𠫇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0642-0421b.png
  州县等儒学训导直𨽻一百四十人奉天五人山
  东一百十人山西九十有五人河南一百五人江
  苏五十有九人安徽六十有四人江西九十有一
  人福建七十有二人浙江八十有八人湖北七十
  人湖南七十有七人陜甘一百三十有四人四川
  一百二十人广东九十有四人广西六十有三人
  云南七十有三人贵州六十人各掌其学校生徒
  训迪之事凡儒学官除江苏安徽两省通用外其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0642-0421c.png
  馀例用本省人惟同府州者避不用(初康熙三年/裁各府州训)
  (导又大县裁训导小县裁教谕十五年均复设其/后县有折置者则训导每移置所析县而裁省之)
  (县亦间存乡学教谕或训导焉又初设有各卫武/学训导康熙三十二年裁都司儒学教授雍正三)
  (年/裁)
  盐政(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提盐法道课运同使运/副 运判 盐课司 举 盐 司大)
  (批验所大使事库大使/ 经历 知 巡检)
  盐政长芦两淮各一人(由奏差特旨简用或都察/院 各带原衔品级)
  福建甘肃四川两广以总督兼理两浙云南贵州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0642-0421d.png
  均以巡抚管理河东以山西巡抚管理掌理盐政
  而纠其属吏徵收督催之不如法者以时审其价
  而酌剂之凡盐赋之奏课与盐法之宜更者以
闻总督巡抚兼盐政者亦如之
 国初各省置巡盐御史后定为盐政由
特旨简充其由都察院奏差者亦以盐政名之由内务
  府官员
简充者仍带御史衔各省以督抚兼管者皆因地制宜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0642-0422a.png
  永为恒式焉 都转盐运使司运使长芦山东河
  东两淮两广各一人 盐道两浙福建陜西四川
  云南各一人其馀各直省行销地方盐法多由驻
  劄省城守巡道兼理掌督察场民之生计与商之
  行息而平其盐价水陆挽运必计其道里时其往
  来平其贵贱俾商无滞引民免澹食以听于盐政
  及监理盐政之督抚焉
 国初定两浙福建运使各一人康熙四十九年改两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0642-0422b.png
  浙运使为驿盐道雍正四年改福建运使为盐法
  道 分司运同长芦山东河东两广各一人运副
  两浙一人运判长芦二人山东两浙各一人两淮
  三人掌分司产盐之地而纠察之辅运使盐道以
  分治其事长芦分司天津运同蓟永运判各治场
  四沧州运判治场二山东分司滨乐运同胶莱运
  判各治场五两淮分司泰州运判治场十有一通
  州运判治场九海州运判治场三河东运同治山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0642-0422c.png
  西解州安邑县盐池一场三两浙分司宁绍运副
  治场二十嘉松运判治场十有二广东分司惠潮
  汀赣运同治场十有三
 国初定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两广运同各一人
  副使一人两淮运判四人两浙长芦山东河东运
  判各一人康熙十六年裁各盐运同副使十七年
  复设长芦山东两浙福建盐运同知各一人两浙
  副使一人三十八年裁两淮运判一人四十三年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0642-0422d.png
  裁两浙福建运同雍正二年增设河东两广运同
  各一人 监掣同知两淮二人掌掣盐之政令
  盐课提举司提举云南三人分辖盐井之政职掌
  与运使所属分司同
 国初定云南提举司三人广东提举司一人云南广
  东吏目各一人康熙三十二年裁广东提举一人
  吏目并裁盐课司大使长芦山东各十人河东
  三人两淮二十三人两浙三十二人陜西一人广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0642-0423a.png
  东十三人福建十八人四川七人云南九人(初设副使康/熙五十年裁)掌盐
  场及池井之务凡直省有沿海及有池之地听民
  辟地为场置灶开畦为盐而授之商或官出帑收
  盐授之商而行之以盐课大使掌其池场之政令
  与场地之徵收其有井者分掌其政令皆治其交
  易审其权衡而平准之日稽其所出之数以杜私
  贩之源(按国初设有卫税课司大/使雍正二年裁谨附识)
 国初设大使之职酌场地池井之多寡而为之额嗣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0642-0423b.png
  后因时分并增设如今额焉 盐引批验所大使
  长芦山东两淮各二人两浙四人两广一人掌批
  验盐引之出入 库大使长芦山东两淮两浙福
  建两广四川云南各一人掌盐课之收纳而监理
  其库贮 经历长芦山东河东两淮两浙两广各
   一人知事长芦河东两淮两浙各一人掌稽核文
  书 巡检两淮二人掌巡察盐场以上员额康熙
   以来陆续定设因其事之繁简而置员其缺者则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0642-0423c.png
  以运副运判及课大使兼理其事焉(按有国初别/设 市舶提)
  (举其属有吏目康/熙五年裁谨附识)
  关税各差(崇文门监督直左右翼监督县各直/省关税 各 省委道府州 监收)
  关税各监督京师崇文门正监督一人(以大臣/简充)
  监督一人(由总管内务府/大臣抡选奏充)左翼右翼各一人(以大/臣简)
  (充/)直𨽻天津关一人(以长芦盐/政兼管)通州二人(以满汉/坐粮𠫇)
  (兼/管)山海关一人(以四五品满京堂及各/部院内务府司员差充)张家口杀
  虎口各一人(以部院司/员差充)潘桃口一人(以多伦诺尔/同知管理)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0642-0423d.png
  龙泉紫荆奇峰五虎固关白石倒马茨沟插箭岭
  马水口各一人(以提督兼管委参将/都司守备把总监收)三座塔八沟
  乌兰哈达各一人(以理藩院/司员差充)奉天牛马税一人(以/部)
  (院司员/差充)中江一人(以及盛京将军衙门章/京 五部司员差充)山西武
  元城一人(以巡抚兼管委交/城县知县监收)归化城一人(亦以巡/抚兼管)
  (委道员/监收)山东临清关一人(以山东巡抚兼管委/临清州知州监收)
  南海关一人(以江苏巡抚兼管/委松太道监收)浒墅关一人(以苏/州织)
  (造兼/管)淮安宿迁关一人(以内务府/官员简充)剔关一人(以江/苏巡)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0642-0424a.png
  (抚兼管委常镇/扬通道监收)龙江西新关一人(以江宁织/造兼管)凤阳
  关一人(以庐凤/道管理)芜湖关一人(以安徽巡抚兼管委/安徽宁池太道监收)
  江西九江关一人(以广饶南/九道管理)赣关一人(以江西巡/抚兼管委)
  (吉南赣/道监收)福建海关一人(以福州将/军兼管)闽安关一人(以/巡)
  (抚兼管委福州/府同知监收)浙江海关一人(以巡抚兼管委/宁绍台道监收)
  北新关一人(以杭州织/造兼管)湖北武昌厂一人荆关一
  人(以巡抚兼管/委员监收)湖南辰关一人(以巡抚兼管委辰/州府知府监收)
  四川夔关一人(以总督兼管委夔/州府知府监收)打箭炉一人(以/同)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0642-0424b.png
  (知兼/管)广东海关一人(以内务府/官员简充)太平关一人(以巡/抚兼)
  (管委南韶/连道监收)广西梧厂浔厂各一人(以巡抚兼管委/梧州浔州各知)
  (府监/收)掌于水陆会冲之地设官置吏颁其治禁以
  安行旅以通财贿爰系之税以便诇几以佐
 国家经费凡𣙜百贷者为户部分司𣙜竹木及船钞
  者为工部分司必行商大贾挟赀货殖以牟利者
  乃讥而徵之物有精粗直有贵贱利有厚薄各按
  其时地以定应徵之数遵部颁科条刋示木榜俾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0642-0424c.png
  商贾咸知而吏不能欺其有藏匿奸匪私冒越渡
  及漏应税之物者俱论如法监督以一岁报满则
  条析经徵之数具疏专达其𨽻督抚经理者岁周
  疏报亦如之皆以册达部部受其要而会之定其
  殿最以
闻初制关税各差皆以户工二部司员充之寻改差六
  部司员又改归地方官管理嗣后随时斟酌改定
  或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0642-0424d.png
特简京员或由部院司员抡选引
见除授或归督抚总理或以将军织造盐政兼理京差
  由部疏请或更代或留任候
旨遵行由督抚等兼管者期满奏明接管皆因地制宜
  永为恒式焉
 
 
皇朝通典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