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642-034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二十六
 职官(四/)
  理藩院(尚书堂侍郎/事 主事) (六司郎中帖员外郎库主/司务 笔 式 银 郎)
  (中业员外郎/司 助教) (蒙古翻译房员外郎外唐古特学/笔帖式 稽察内馆 馆监督)
  (乌兰哈达等处司官围察哈尔理事官/等处驿站员外郎 场总管) (张家口/)
  理藩院尚书一人 左右侍郎各一人(均以满洲/蒙古补授)
   额外侍郎一人(特简蒙古贝勒贝/子之贤能者任之)掌内外藩蒙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642-0342b.png
  古回部及诸番部封授朝觐疆索贡献黜陟徵发
  之政令控驭抚绥以固邦翰所属有旗籍王会典
  属柔远徕远理刑六清吏司自
 国初设蒙古衙门有承政参政等官崇德三年六月
  定蒙古衙门为理藩院七月定置承政一员左右
  参政各一员顺治元年改承政为尚书左右参政
  为左右侍郎十五年以礼部尚书衔掌理藩院事
  以礼部侍郎衔协理理藩院事十八年仍为理藩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642-0343a.png
  院尚书侍郎雍正元年以王公大学士兼理院事
  (又初设满汉启心/郎顺治十五年裁) 旗籍清吏司郎中满洲二人
  蒙古一人 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二人 主事
  满洲一人掌漠南诸藩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
  郭尔罗斯敖汉奈曼翁牛特巴林扎噜特喀尔喀
  左翼阿噜科尔沁克什克腾土默特喀喇沁乌珠
  穆沁阿巴噶浩齐特苏尼特阿巴哈纳尔四子
  部落喀尔喀右翼乌喇特茂明安鄂尔多斯归化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642-0343b.png
  城土默特二十五部落五十一旗之礼籍畴其封
  爵正其等次辨其世系三岁会盟则
遣大臣奉
敇往莅之以同好恶而颁禁令焉若归化城土默特及
  索伦除授官校则叙而正之如岁有不登则辨其
  轻重而赒恤之 王会清吏司郎中满洲一人蒙
  古二人 员外郎满洲二人蒙古三人 主事蒙
  古二人掌科尔沁等诸部落每岁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642-0343c.png
 朝觐之仪贡献之式燕飨
赐予舍馆飨饩皆视其等次以礼之 典属清吏司郎
  中满洲蒙古各一人 员外郎满洲五人蒙古四
  人 主事满洲蒙古各一人掌蒙古北部喀尔喀
  后路图谢图汗喀尔喀东路车臣汗喀尔喀西路
  扎萨克图汗喀尔喀赛音诺颜扎萨克亲王等列
  爵之位盟会之制其青海四部落贺兰山厄鲁特
  乌兰乌苏厄鲁特推河厄鲁特额济讷土尔扈特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642-0343d.png
  杜尔伯特土尔扈特等部胙土锡命亦如之诸喇嘛
  番僧之受号者则辨其名数授以印劄有差凡乌
  噜木齐伊犁防守屯田之政库抡恰克图互市之
  事咸综其法式以颁布焉 柔远清吏司郎中满
  洲一人 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三人 主事蒙
  古一人掌喀尔喀等部落及喇嘛番僧朝贡禄赐
  之事 徕远清吏司郎中满洲一人 员外郎满
  洲三人蒙古二人 主事满洲蒙古各一人掌嘉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642-0344a.png
  峪关以西回部回城及四川诸土司之政令凡诸
  回旧若哈密辟展吐鲁番则爵其长而领以扎萨
  克如蒙古之制新疆若哈喇沙尔库车沙雅尔赛
  哩木拜阿克苏乌什喀什噶尔叶尔𦍑和阗诸城
  则因俗设官皆辨其等秩而禄命之田赋征榷则
  准式定制而颁布焉四川诸土司奉岁事以入
 觐于廷釐其班位而诏之仪节凡哈萨克左右部布
  噜特东西部安集延玛尔噶朗霍罕那木干四城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642-0344b.png
  塔什罕拔达克山博罗尔爱乌罕齐齐玉斯乌尔
  根齐诸部落汗长重译以时朝贡者各以其国之
  籍礼之 理刑清吏司郎中满洲蒙古各一人
  员外郎满洲二人蒙古三人 主事满洲一人掌
  蒙古及番部刑罚之事 堂主事满洲二人蒙古
  三人汉军一人掌校缮章疏又有校正汉文官二
  人于内阁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读内奏委三岁而
  代初制顺治十八年置满洲蒙古郎中十有一人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642-0344c.png
  员外郎二十七人其后增减不一今定满洲蒙古
  郎中十三人员外郎五十九人至主事分录勋宾
  客柔远理刑四司初设满洲主事四人汉人主事
  四人其后增减不一康熙三十八年裁汉人主事
  员额后又析柔远司为二曰前司后司乾隆二十二
  年改录勋司为典属宾客司为王会柔远后司为
  旗籍柔远前司仍为柔远二十六年并旗籍柔远
  为一司增设徕远司二十七年旗籍柔远仍分为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642-0344d.png
  二司二十九年复改典属司为旗籍司其旧旗籍
  司仍改为典属司旗籍司满洲主事一人王会司
  蒙古主事二人典属司主事满洲蒙古各一人柔
  远司蒙古主事一人徕远司主事满洲蒙古各一
  人理刑司满洲主事一人堂主事满洲二人蒙古
  三人 司务厅司务满洲蒙古各一人(顺治元年/置司务二)
  (人为满洲蒙古员额院判一人知事一人副使一/人为汉人员额康熙三十八年俱省雍正十年复)
  (设满洲司务一人/蒙古司务一人) 题署主事满洲三人蒙古五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642-0345a.png
  人乾隆三十六年置由笔帖式内题补 笔帖式
  满洲三十六人蒙古五十五人汉军六人初制满
  洲十有一人蒙古四十一人汉军二人康熙二十
  八年增设汉文笔帖式每旗各一人汉军笔帖式
  每翼各二人雍正十一年复增满洲笔帖式十七
  人蒙古笔帖式十四人分𨽻各司随事之繁简以
  为额 银库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俱于本院/司官内奏)
  (委/) 司库满洲一人 笔帖式满洲二人 库使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642-0345b.png
  满洲二人掌帑金出纳初制蒙古王台吉等入
 朝由户工二部及光禄寺庀器用具廪饩康熙四十
  六年始立银库设官如今额计宾馆所需按直给
  赀以惠远人焉 蒙古翻译房员外郎一人 主
  事一人(均于本院司属/内抡选简委)掌翻译章奏文书 唐古
  特学司业一人 助教一人 笔帖式蒙古四人
  掌学习唐古特字以译西藏章疏文移顺治十四
  年初设唐古特学给教习人六品俸后改为司业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642-0345c.png
  其助教初以他官兼乾隆五年始定为额设之官
   稽察内馆外馆监督二人(由科道及各部司/官内抡选奏委)
  致馆于宾缮完涤除以待行李 乌兰哈达驻劄
  司官一人 三座塔驻劄司官一人 八沟驻劄
  司官一人 笔帖式一人(分驻塔/子沟)分掌诸蒙古部
  落与民人交涉之事则听其讼而平之岁则遍巡
  所属以周知其风俗兼掌𣙜百物之税以待蒙古
  赡恤岁周而代 察哈尔游牧处理事员外郎蒙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642-0345d.png
  古十有六人掌治游牧察哈尔狱讼之事以在京
  蒙古各旗与察哈尔各旗官员内抡选由院引
见除授自护军校骁骑校选用者即授员外郎自中书
  笔帖式选用者先授主事三年称职乃授员外郎
  又雍正七年置巡察游牧御史或部院司官一人
  每岁更替今改定五年抡遣一次 张家口喜峰
  口独石口杀虎口古北口管理驿站员外郎各一
  人掌蒙古各处邮驿之政令以宣传命令通达文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642-0346a.png
   移凡百里为一传自喜峰口至扎赉特置邮十有
   六自古北口至乌珠穆沁置邮九自独石口至浩
   齐特置邮六自张家口至四子部落置邮五自杀
   虎口至乌喇特置邮九又自归化城至鄂尔多斯
   置邮八(仍为杀/虎口路)均于水泉形势之地安设五路各
   设员外郎一人由本院司官内奏委司其事笔帖
   式一人佐之三岁而代 围场总管一人 左右
   翼长各一人 章京八人 骁骑校八人木兰围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642-0346b.png
   场在蒙古各部落中周一千四百馀里国语谓哨
   鹿为木兰故以得名
圣祖仁皇帝因喀喇沁敖汉翁牛特等诸部落所献牧地
   置岁行秋狝康熙四十五年设围场总管一员六
   品官八员率官兵驻守以司讥察巡防之禁令
 皇上式遵前制每以八月行围肄武凡内扎萨克蒙古
   王公台吉及喀尔喀青海尼鲁特并轮年入
  觐之都尔伯特土尔扈特回部伯克等咸会朝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642-0346c.png
行在所櫜鞬执役岁以为常乾隆十四年始以围场总
  管属理藩院统辖十八年升总管等品秩增设
  翼长二人骁骑校每旗各一人
  (臣/)等谨按我
 朝威德广被其内扎萨克诸蒙古久受疆索比于内
  臣而
圣武所昭无思不服北踰瀚海西越流沙亦莫不棋布
  星罗咸归版籍设官置吏多因其俗以治之臂指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642-0346d.png
  相维不殊郡县如蒙古诸旗之扎萨克官及新疆
  回城之伯克等官皆领属于理藩院今以其本由
  各部落选置与内地注授者不同故别系之藩属
  诸官篇内云
  都察院(左都御史监左副都御史历六科给事中/ 十五道 察御史 经 都事 笔)
  (帖式城巡仓科道城巡漕科道挥巡察科道吏巡/视五 御史 五 兵马司指 副指挥 目)
  都察院左都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 左副都
  御史满洲汉人各二人掌察覈官常整饬纲纪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642-0347a.png
 国初都察院置承政一员左右参政各二员顺治元
  年改承政为左都御史参政为左副都御史员数
  增减不一三年定设左副都御史满洲汉人各二
  人五年定设左都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旧有满
  洲启心郎一员汉军启心郎二员顺治十五年省
  又有汉人左佥都御史一员乾隆十年省其右都
  御史为总督坐衔右副都御史为巡抚坐衔俱无
  京员故都察院长官皆以左系衔焉 吏科户科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642-0347b.png
  礼科兵科刑科工科掌印给事中满洲汉人各一
  人 给事中满洲汉人各一人掌传达
纶音稽考庶政吏科分稽铨衡注销吏部顺天府文卷
  户科分稽财赋注销户部文卷礼科分稽典礼注
  销礼部宗人府理藩院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国
  子监钦天监文卷兵科分稽戎政注销兵部太仆
  寺銮仪卫文卷刑科分稽刑名注销刑部通政使
  司大理寺文卷工科分稽工程注销工部文卷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642-0347c.png
  国初沿明制六科自为一署顺治十八年设满洲汉
   人都给事中各一人满洲汉人左右给事中各一
   人汉人给事中二人康熙四年六科止留满洲汉
   人给事中各一人馀俱省五年复增设掌印给事
   中满洲汉人各一人雍正元年始奉
诏以六科𨽻都察院听都御史考核焉 京畿道掌印监
   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
   一人分理本院事及直𨽻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642-0347d.png
  盛京刑名稽察内阁顺天府大兴宛平县 河南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
   汉人各一人分理河南刑名照刷部院诸司卷宗
   稽察吏部詹事府步军统领五城 江南道掌印
   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
   各三人分理江南刑名稽察户部宝泉局左右翼
   监督在京十有二仓总督漕运磨勘三库月终奏
   销之籍 浙江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642-0348a.png
  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浙江刑名稽
  察礼部都察院 山西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
  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山西
  刑名稽察兵部翰林院六科中书科总督仓场坐
  粮厅大通桥监督通州二仓 山东道掌印监察
  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二
  人分理山东刑名稽察刑部太医院总督河道催
  比五城命盗案牍缉捕之事 陜西道掌印监察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642-0348b.png
  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
  分理陜西刑名稽察工部宝源局覆勘在京工程
   湖广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
  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湖广刑名稽察通政
  使司国子监 江西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
  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江西刑
  名稽察光禄寺 福建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
  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福建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642-0348c.png
  刑名稽察太常寺 四川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
  汉人各一人分理四川刑名稽察銮仪卫 广东
  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广东刑
  名稽察大理寺 广西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
  人各一人分理广西刑名稽察太仆寺 云南道
  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云南刑名
  稽察理藩院钦天监 贵州道掌印监察御史满
  洲汉人各一人分理贵州刑名稽察鸿胪寺又八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642-0348d.png
  旗事务每岁以满洲科道四员专司稽察一年又
  宗人府事务以宗室御史稽察内务府事务初设
  御史四员稽察后省今以协理陜西道掌贵州道
  满洲御史二员兼管皆不为专缺焉
 国初设满洲御史二人顺治五年增置十七人康熙
  二十八年又增一人雍正五年始置宗室御史二
  人蒙古初置章京二人康熙元年省五十七年增
  置蒙古御史二人汉军御史初置八人康熙三十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642-0349a.png
  九年省三人雍正初俱省统归汉人额缺内补用
  汉人御史顺治初置六十九人旋省二十九人康
  熙初又省十六人雍正四年增置八人乾隆十三
  年又省九人十四年定设满洲汉人员额如今制
  宗室蒙古御史俱统于满洲员额之数四十六年
  复增置宗室御史二人而省满洲员额二人又旧
  制御史分设十四道而以河南江南浙江山西山
  东陜西为六掌道分稽在京诸司及各直省刑名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642-0349b.png
  河南道仍参治院事京畿道惟司照刷卷宗六掌
  道或以二员或一员协理依次递迁其他则谓之
  坐道皆不理本道之事惟存空衔而已乾隆十四
  年
特诏釐正按道定额各给印信而以职事分𨽻之二十
  年复
命以京畿道改列河南道之前俾互易所掌而官署亦
  从对换至京畿河南二道员阙皆由长官抡选疏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642-0349c.png
  请
简调各道掌印则以资深者递转其四川广东广西云
  南贵州五道满汉员额本各一人今制即以新授
  者掌印不复由他道转补 经历满洲汉人各一
  人初设司务后改为经历员额顺治元年定 都
  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分掌董察胥吏缮写章疏而
  行遣文书之事则两厅分理之初制满洲二人汉
  军一人康熙三十九年省汉军员额乾隆十七年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642-0349d.png
  省满洲都事一人改为满洲汉人各一人 笔帖
  式满洲三十五人蒙古二人汉军五人 六科笔
  帖式满洲八十人初制满洲五十一人汉军七人
  康熙三十八年省满洲十有六人汉军二人雍正
  十二年增设蒙古笔帖式二人六科笔帖式初制
  百有七人乾隆二年省二十七人其分𨽻之制堂
  笔帖式十人京畿道江南道各三人河南浙江山
  西山东陜西湖广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642-0350a.png
  贵州道各二人吏科户科兵科刑科各十有五人
  礼科工科各十人 巡察京通各仓科道十有四
  人掌稽察在京禄米等十有二仓通州中西二仓
  覈其出纳而禁其盗窃以釐剔弊端岁以十月引
见派往一年而代 巡视淮安漕务科道一人(旧驻淮/安今移)
  (扬/州) 巡视济宁漕务科道一人(驻济/宁) 巡视天津
  漕务科道一人(旧驻天津/今移扬村) 巡视通州漕务科道
  一人(驻通/州)掌催督粮运凡官吏需索稽留及旗丁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642-0350b.png
  私挟禁物者咸纠治之济宁巡漕兼掌运河水道
  董察有司以时其疏浚焉每岁以次奏请
简派给
钦差官员关防以行事竣而纳之 巡察
 盛京科道满洲一人(雍正三/年置) 巡察吉林黑龙江科
  道满洲二人(雍正元/年置) 巡察台湾科道满洲汉人
  各一人(康熙六十/一年置)掌巡省风俗釐察奸弊考覈
  稽违凡地方兴革事宜及吏治民情皆以实采访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642-0350c.png
  而入
告焉初制
 盛京巡察吉林黑龙江巡察每岁更代后改定俱五
  年抡遣一次台湾巡察初制亦每岁更代雍正五
  年以汉人巡察兼理台湾学政乾隆十七年改定
  三年抡遣一次三十年复
命届期奏请应否派往均候
旨以行(按各省巡按御史任国初因明旧制凡自郎中/以下各官皆得选 兼宪衔以行顺治十八年)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642-0350d.png
  (定议永行停止又有巡江御史巡视屯田御史俱/顺治初停止督理茶马御史康熙初停止又雍正)
  (三年设各省巡察以督捕盗贼由科道及小京堂/部属各官抡遣江宁安徽共一人湖北湖南共一)
  (人山东河南共一人又四年设直𨽻巡查御史顺/天永平宣化二人保定正定河间二人顺德广平)
  (大名二人又有巡视山东河湖工务御史一员雍/正元年置直𨽻巡农御史一员雍正七年置又顺)
  (治十一年设直省恤刑同巡察御史审录罪囚刑/部差郎中员外郎大理寺差寺正寺副雍正四年)
  (设观风整俗使乾隆八年设宣谕/化导使嗣俱先后停止谨附识) 巡视五城科
  道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弹压地方釐剔奸弊凡中
  东南西北五城分莅而治之中城辖中西中东二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642-0351a.png
  坊东城辖崇南朝阳二坊南城辖东南正东二坊
  西城辖宣南关外二坊北城辖日南灵中二坊皆
  布其禁令而听其狱讼大事
奏闻小事则牒刑部结正而月具事目上都察院堂官
  考覈焉有缺则以六科给事中十五道御史引

简用二年而代初制以新资御史巡城后改用满洲汉
  军汉人御史每城各一人雍正元年改定每城二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642-0351b.png
  人以汉军归并汉人班内又初制有五城笔帖式
  后裁 五城兵马司指挥汉人各一人 副指挥
  汉人各一人 吏目汉人各一人掌缉捕逃盗纠
  诘奸宄初制指挥吏目分治各坊乾隆三十一年
  移东南西北四城副指挥于朝阳永定阜成德胜
  诸门外钤辖关厢而城内事则以吏目专治各铸
  关防条记以授之惟中城如旧副指挥每城初设
  二员顺治十五年各省一员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642-0351c.png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642-0351d.png
 
 
 
 
 
 
 
皇朝通典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