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608-03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建炎杂记甲集卷十
            宋 李心传 撰
  官制一
   丞相(总论建隆至乾道相名更易/)
丞相秦官也自汉末改为大司徒历代不能正国初循
唐制以三公至曹侍郎同平章事为宰相首相带昭文
馆大学士亚相带监修国史末相带集贤殿大学士神
卷十 第 1b 页 WYG0608-0309b.png
宗新官制于三省置侍中中书二令虚而不除以尚书
左右仆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两相然中书揆而议之
门下审而复之尚书承而行之则是首相不复与朝廷
议论矣庆元初司马公相乃请令三省合班奏事分省
治事自绍圣以后皆因之时议者谓门下相凡事既同
进呈则不应自驳已行之命是省审之职可废也政和
时蔡京以太师总领三省号公相乃废尚书令改侍中
中书令为左辅右弼亦虚而不除改左右仆射为太宰
卷十 第 2a 页 WYG0608-0309c.png
少宰仍兼两省侍郎靖康中何文缜将拜相夜梦神持
弓矢射中其仆乃先乞复太少宰为仆射吴正仲当制
请更为丞相不从建炎三年吕元直初相议者请三省
为一于是元直解中书侍郎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
道八年孝宗稽古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去侍中两
令之名遂为定制云
   御营使(御营宿卫使/)
御营使者建炎元年六月始命宰相李伯纪为之本以
卷十 第 2b 页 WYG0608-0309d.png
行幸总齐军中之政其后遂专兵柄枢密院几无所预
吕元直在位专恣尤甚台官赵元镇等以为言元直遂
免时议者以为宰相之职无所不统本朝沿五代之制
政事分为两府兵权付于枢密本年又置御营使是政
出于三也请罢御营司以兵权付之枢密院而以宰相
兼知庶几可以收兵柄一赏罚节财用四年六月甲戌
遂以宰相范觉民兼知枢密院事罢御营使及官属以
其事归密院为机速房焉(御营使一员或二人以宰相/兼副使一员以执政官兼参)
卷十 第 3a 页 WYG0608-0310a.png
(赞军事以从官兼提举一行事务以大将兼/其将佐有都统制一员及五军统制已下官)绍兴三十
一年金海陵入寇上将临江视师其冬以和义郡王杨
存中为御营宿卫使寇平复免明年孝宗即位又以御营
使命之然但自名一司掌殿前忠勇等军非复建炎之
比矣
   都督军马(同都督/)
都督古官也晋宋间有之唐以后不置绍兴初吕元直
复相谋进取秦桧亦欲夺其权乃共议令元直以左仆
卷十 第 3b 页 WYG0608-0310b.png
射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置司镇江元直觉之遽归而
命孟富文以参知政事权同都督已而落权字四年赵
元镇自知枢密院事为川陜宣抚处置使元镇以与吴
玠共事为嫌乃改都督川陜荆襄诸军事五年春元镇
与张德远并相遂带兼都督诸军马入卫七年秋德远
将罢先废都督府隆兴初德远再入乃命以枢密使都
督江淮军马焉二年德远去位都督府复废其秋赫舍
哩志宁入寇诏汤进之以左仆射为之进之逗遛不行
卷十 第 4a 页 WYG0608-0310c.png
乃命王瞻叔以参知政事为同都督瞻叔亦乞免于是
遂命和义王杨存中代为都督府非宰相而为都督自
存中始
   都督行府
张魏公之初为都督也以行府为名凡事干朝廷则关
三省枢密院孟富文时在政府大不平曰三省密院乃
奉行行府文书耶因称疾求去隆兴初魏公再为都督
时宰相陈鲁公汤庆公皆主和议故朝廷所行多与都
卷十 第 4b 页 WYG0608-0310d.png
督府异魏公乃言臣节制江淮军马其进退调发当从
督府取旨施行近日主兵官及师守监司辄以军期事
务径申朝廷已而劄下依本府指挥仍取责当行人军
令状外谨具奏知上曰岂有不申朝廷之理十月辛巳
乃诏江淮军马调发应援都督府取旨施行其馀事务并
令申奏如旧
   督视军马
督视军马者绍兴三十一年冬十一月叶审言始以知
卷十 第 5a 页 WYG0608-0311a.png
枢密院事为之朝议以审言非相臣故其名下都督一
等盖不考赵丰公故事失之也隆兴初张魏公既为江
淮都督乃命汪明远澈以参知政事督视湖北京西军
马焉其方城失守汪谪台州遂拜令魏公督之
   制国用使(同知国用事/)
制国用使旧未有隆兴初言者请法有唐之制命宰相兼
领三司使职事财榖出纳之大纲宰相领之于上而户
部治其详上是之命秘省讨论来上乾道二年冬遂命
卷十 第 5b 页 WYG0608-0311b.png
宰相兼制国用使参知政事同知国用事五年二月戊申
罢国用司八年正丞相官名夏四月诏丞相事无不统
所有兼制国用事与参知政更不入衔云
   参知政事
参知政事自太祖朝始置元丰官制改为门下中书侍
郎尚书左右丞建炎三年合三省之政于是李汉老自
尚书右丞改除参知政事复旧制也故事丞相谒告则
参预政事之臣例不得进拟差除惟丞相梦锡罢上未
卷十 第 6a 页 WYG0608-0311c.png
得人则参知政事行相事多不踰年少者才旬月独淳
熙初叶梦锡罢相龚寔之行丞相事近三年言者以为
怀私擅政遂有英州之祸焉
   枢密使
枢密使自唐以来率二员并用魏仁浦吴延祚并为之
国初仁浦拜集贤相自是止除一使至太平兴国初曹
武惠(彬/)楚景襄(昭辅/)始复并用后未有继之者及真宗
时以王文穆陈文忠并为枢密使由是遂为故事迄仁
卷十 第 6b 页 WYG0608-0311d.png
宗不改英宗地平四年文忠烈吕惠穆并用神宗熙宁
五年文忠烈陈秀公并使枢庭用此故事高宗绍兴十年
张循王(俊/)韩蕲王(世忠/)既罢兵乃并除枢密使十二年
张循王犹在位时以孟信安王(忠厚/)为山陵使乃亦暂
拜枢密使焉渡江后元枢并除盖有所为也
   知枢密院事
知枢密院事太宗淳化二年始置以张逊为之然使与
知院未尝并除熙宁元年文潞公吕宣徽为使陈秀公
卷十 第 7a 页 WYG0608-0312a.png
自会稽召为知院非故事也元丰官制行废枢密使故
政和末邓萃公官至少保犹止为知院焉其后郑居中
蔡攸童贯之徒既位三公乃更领枢密院事绍兴七年
秦申王为使沈忠敏自同知迁知院事盖张魏公既荐
秦相未欲其与已并又以故相不可除他官乃先白高
宗降旨以本兵之地事权宜重依祖宗故事置枢密使
而知院同知院亦皆仍旧由是并除自后则否
   枢密副使
卷十 第 7b 页 WYG0608-0312b.png
祖宗故事枢府置使则除副使置知院则除同知院淳
化二年太宗既以张逊知密院于是寇忠悯温恭肃皆
自副使改同知院事康定元年仁宗用晏元献公为枢
密院使于是王邓公杜正献郑天休皆自同知改除副
使自后皆然元丰末废副使渡江后秦申王首复除枢
密使王敏节副之既而张韩二大将并除枢密使岳武
穆副之合故典矣近岁张魏公汪明远虞并父王公明
王季海周洪道王谦仲赵子直继除枢密使而其副止
卷十 第 8a 页 WYG0608-0312c.png
称同知盖相承之误
   签书枢密院事
签书枢密院事太平兴国四年置是时石元懿公以兵
部员外郎充枢密直学士止用本官职签自是初除皆
带密直及罢乃拜端明殿学士焉(太宗至真宗朝文臣/签枢才五人其四人)
(还枢副张文定以本官罢至神宗时曾令绅以忧去免/丧乃除端明元祐后王彦霜刘仲逢皆以端明罢遂为)
(故/事)元丰官制废签枢其后童贯以使相为之以贯官至
三司乃更为领院事靖康初李参政(回/)首拜延康殿学
卷十 第 8b 页 WYG0608-0312d.png
士签书延康今为端明自是遂为故事
   同签书枢密院事
同签书枢密院事自郭宣徽后不置明受末李汉老郑
致刚尝并拜未及谢而上反正李迁右丞郑落同事绍兴
九年王伦交割地界亦命带焉其后不复置隆兴末虞
雍公一为之
   升朝官除签枢
签书枢密故事有以员外郎为之而无三丞以下为之者
卷十 第 9a 页 WYG0608-0313a.png
元祐初王彦霖以承议郎龙图阁待制除受乃除迁朝
奉郎建炎初张全真富季申皆自奉议郎御史中丞除
签枢亦用此制靖康二年曹忠达(辅/)绍兴十四年李资
(文会/)皆以升朝官为之(曹承议郎/李奉议郎)盖中书失之而舍
人无正之者
   枢密参用文武(张说本末/)
自建炎以来枢密使副参用文武仁宗亲政以后但除
夏守斌王贻永王德用狄青数人英宗朝郭逵一人而
卷十 第 9b 页 WYG0608-0313b.png
已元丰改官制武臣不为二府政和末始命童贯签书
河西北面两房事后遂领院事焉靖康用兵乃除种忠
宪师道建炎中复除王襄悯渊时苗傅等不平遂有明
受之变自是武臣不复典枢密矣绍兴九年秦丞相将
罢三大将兵柄乃以枢密使副授之盖自童贯后皆因
事用人非常典也乾道七年张说为明州观察使枢密
都承旨说娶寿圣皇后女弟上厚眷之时为政乃除说
签书枢密院事制下朝论閧然说辞不果拜遂以安庆
卷十 第 10a 页 WYG0608-0313c.png
军节度使还第焉踰时复以是命之说亦不辞又踰年
遂进知枢密院事淳熙元年秋罢为太尉寻降观察使
居抚州三年冬许自便七年秋卒上念之诏复承宣使
陈给事(岘/)封还录黄乃止说子荐文州刺史说败亦贬
彬州葭明观察使
   外戚典枢密
祖宗盛时率用外戚典兵马而无枢使者惟庆历中王
邓公贻永以主婿为之然议者不以为忝元祐中韩文
卷十 第 10b 页 WYG0608-0313d.png
定在枢筦其弟端节既选尚为台谏所攻旋亦罢去绍
兴初枢密都承旨阙执政请以保静军承宣使谢焕为
之焕懿节后父也旨朕不欲戚里任朝廷官乃不许
上受禅韩平原侂胄自知閤门事除承旨亦固辞自请
奉祠云(绍兴中孟仁仲使枢密盖/以典山陵故事已即罢)
   枢密院属
枢密院属官旧有都副承旨以武臣为之编修官二员
以文臣为之熙宁中始以文臣为都承旨元祐后又诏
卷十 第 11a 页 WYG0608-0314a.png
恩数如权侍郎绍圣初废高宗在会稽武臣辛道宗为
都承旨颇用事绍兴初道宗既免乃诏用两制为之(元/年)
(十二月/丙寅)然但闻用一二人而已淳熙中王抃用事久孝
宗恶焉遂复士人今上初立薛象先以户部侍郎兼都
承旨何自然以为非祖宗成宪斥去之建炎中又用元
丰故事置检详一员禄赐与都司外郎等(三年六/月庚午)时御
营司既废密院置干办官四员既而以其名不雅驯改
为计议官在编修官之上(建炎四年十/一月乙卯)绍兴十一年始
卷十 第 11b 页 WYG0608-0314b.png
(四月/庚寅)
   三省枢密院赏考司
建炎初李伯纪为政始于三省枢密院置赏功司吕元直
初相遂省之及范觉民以宰相兼枢密院乃于枢密置
机速房绍兴二十九年又罢辛巳用兵复置乾道六年
始罢凡钱粮事归三省边防兵政归密院焉
   拾遗补阙
拾遗唐官也太宗以正言司谏易之淳熙十五年正月
卷十 第 12a 页 WYG0608-0314c.png
兵部侍郎林栗言国家累年以来宰执百寮职无虚位
御史三院亦不乏人独谏诤之官尚有阙员居其位者
往往分其御史之职至于箴规阙失寂无闻焉原依唐
制置拾遗补阙左右各一员皆三年为任仍加训谕官
以遗补为名不任纠弹之职孝宗从之以许深夫薛象
先充其职班着监察御史上请给之人从依监察御史
例光宗立复省
   直学士院(权直学士院权行宫直院/直院 翰林 直) (学士权/)
卷十 第 12b 页 WYG0608-0314d.png
直学士院自开宝二年卢丞相(多逊/)始权直学士院自
开宝六年张舍人(澹/)始翰林权直自乾道九年崔舍人
(敦诗/)始学士院权直自淳熙五年崔舍人(敦诗/)始国朝
故事率以从官兼直院若左右史少卿监之类则止称
权直院焉近岁崔大雅以枢密院编修官赵大本以校
书郎陈内翰宗召以著作佐郎兼直盖特命也绍兴末
高宗视师建康时何内翰(溥/)属疾不能从而直院虞并
父使两淮乃命唐立夫以起居郎兼行宫直院车驾还
卷十 第 13a 页 WYG0608-0315a.png
复省
   庶官兼侍读
故事经筵官自两省台端以上兼侍讲若大卿监以下
则止兼崇政殿说书元祐中司马公休以著作佐郎兼
侍读时朝议以文正公之贤故有此命乾道末张敬夫
以吏部员外入侍经幄用公休故事亦兼侍讲焉自改
官制后庶官非二史而兼侍讲者才数人范纯甫司马
公休张敬夫是(国朝经筵非进士出身者三/人吴传正吕源明张敬夫)
卷十 第 13b 页 WYG0608-0315b.png
   翰林讲读学士
翰林讲读学士真宗朝始置元丰官制去翰字及学士
名元祐复之以命苏子瞻赵元考而已渡江后独范元
长常一为之
   史馆专官(陆务观本末/)
自真庙以来史馆无专官神宗尝欲付曾子固以五朝
史事乃命为史馆修撰使专典领其事子固所草俱不
当神宗意书不克成孝宗修五朝史而列传久未毕遂
卷十 第 14a 页 WYG0608-0315c.png
召李仁父洪景卢踵为之皆奉京祠不兼他职者数年
而史始毕乃自开院至成书凡二十有八年秉笔者百
有馀人时景卢请通修九朝正史上许之景卢复言
制作之事已经先正名臣之手是非褒贬皆有据依乞
命后来史官无得辄将成书擅行删改然书未就而景
卢去国淳熙末修高宗实录但以他官兼之至绍熙末
年而功未及半陈君举直学士院建请以右文殿秘阁
二修撰并旧史馆校勘三等为史官自校勘供职稍迁
卷十 第 14b 页 WYG0608-0315d.png
秘阁修撰又迁右文殿修撰在院三五年如有劳绩就
对庶几有专官之效无冷局之嫌然亦不克行明年但
增检官三员而限一年毕其后又七年而高录始成时
当修高宗正史孝宗光宗实录朝论觉无专官始外召
傅景仁陆务观为在京宫观免奉朝请令修史于是务
观还政久矣乃落致仕以为同修国史兼实录院同修
撰焉务观山阴人时年七十有八
   提举秘书省
卷十 第 15a 页 WYG0608-0316a.png
提举秘书省者官制以来无之政和初制以命蔡攸其
后秦伯阳继居是任绍兴末高宗召信安孟王忠厚为
醴泉观察使乃命提举秘书省以宠之月过局如宰执
例孟王薨亦省
   提举太史局
提举太史局者旧率以近臣兼之熙丰间司马公王和
甫继居是任后不复置绍熙五年十月复置以命薛象
先明年何自然以非旧典为言遂罢去盖务反赵子直
卷十 第 15b 页 WYG0608-0316b.png
之政而详考也太史局日官旧止于五官正孝宗时始
增春夏秋冬中五官大夫
   六院官
六院官检鼓粮审官告奏进也例以京官知县有政绩
者为之亦有自郡守除者则继即除郎如鹿伯可是也
故恩数略视职事官而不入杂压绍兴十一年胡如明
以料院除监察御史遂迁副端乾道后相继入台者有
宋敦书萧之敏陈升卿傅淇等数人而六院弥重号为
卷十 第 16a 页 WYG0608-0316c.png
察官之储矣淳熙初龚实之秉政其内弟林宓干办审
计司遇郊恩而林上京秩乃白上以六院官班寺监承
之林用事得封赠父母龚后为谢朗然所紏而南窜此
其一事也绍兴二年夏六院官始复入杂压在九寺簿
之下焉(五月庚/戌降旨)
   环卫官
环卫官者唐有之领宿卫兵若今之三衙祖宗时其官
不废然无职事但以处藩师代还及宗室除拜而已元
卷十 第 16b 页 WYG0608-0316d.png
丰官制改外臣皆不除惟宗室则如故隆兴中孝宗始
命学士洪景严等讨论故事因复制以授武臣其法正
任除上将军(承宣使至刺/史为正任)遥郡大将军(皆以官领刺史/至承宣使为遥)
(郡/)正使除将军(武翼大夫/以上是也)使臣以下左右郎将(训武郎/以下)
皆有添给及从人而无职事若除𬋩军则解或领閤门
皇城司之类则仍带焉惟戚里子弟不除是时李太尉
显忠首除左金吾卫上将军上谕汤庆公曰此文臣馆
阁耳平时在环卫中庶见得人才近岁郭太尉果自右
卷十 第 17a 页 WYG0608-0317a.png
骁卫郎将受知孝宗以本官职事不二三年遂至边帅
矣迄至环卫官皆为戎师之储云
   内侍两省
入内内侍省皆宦官之职也旧号前后省绍兴三十年
九月以前省无职事废之今入内内侍省此旧后省也
吏额三十五人分五房所掌内殿引对群臣发金字递
收接边奏赐臣寮到阙茶药新除执政御史中丞支赐
宗室节度使以下夏葛药春幡胜新火喜雪御筵每月
卷十 第 17b 页 WYG0608-0317b.png
奉香表往𣪁宫忌辰酌献看经设狱太庙荐新并奏告
差宫闱令太礼执事并王进衮冕祈祷降御封香车驾
行幸差官应奉人使在道及到阙燕赐宣召学士及试
一行事务圣节宰臣以下斋筵皇太子等乳香执政官
酒果辨验迎奉到御容赐蕃夷晏大朝会差应等官皆
其职也其官有都知副都知押班等名渡江后又掌藏
金国誓书及八宝内东门司内侍省属也掌机密门户
合同凭由司掌御前及宫禁取索金帛御药院掌应奉
卷十 第 18a 页 WYG0608-0317c.png
礼仪衣服汤药旧制内侍御诞节许进子十二试以墨
义即中程者候三年引见供职绍兴三十三年冬张真
为殿中侍御史以宦者员众为上言之孝宗曰朕有
此意久矣祖宗时止许一人进一子朕意欲依祖宗法
真甫奏事毕旨言此曹人多则党盛今人数已不少若
平时无事犹可设使当母后少主之时岂不能为祸汉
唐之事是已遂命内使省开具见在人数闻奏元年会
庆节权免进子于是定以二百人为额焉
卷十 第 18b 页 WYG0608-0317d.png
   閤门
閤门者左列之清选也旧时有知阁门事同知閤门事
多以外戚勋贵人为之其下又有閤门宣赞舍人乃
掌赞唱书命閤门祇候掌侍卫班列于乾道间孝宗
始访昔时儒臣馆閤之制度乃增置閤门舍人以待武
举之入官者先召试而后有命又许转对如职事官供
职满二年者与其边郡遂为戎帅部刺之选云近岁熊
提刑飞谯知閤门熙载姜节使特立之进皆自此阶故
卷十 第 19a 页 WYG0608-0318a.png
武臣以舍人为清要绍熙之初蒋介有召试之命葛楚
辅丞相言介武举第一人乞免试上从之(二月九日/丁卯降旨)
 
 
 
 
 
 
卷十 第 19b 页 WYG0608-0318b.png
 
 
 
 
 
 
 
 建炎杂记甲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