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602-066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百官箴卷二      宋 许月卿 撰
  百官箴缘起
春秋左氏传曰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
 阙(杜氏解辛甲/周武王太史)于虞人之箴曰(虞人掌/田猎)芒芒禹迹画
 为九州(芒芒远貌/画分也)经启九道(开启九/州之)民有寝庙兽有
 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人神各有所归故德不乱/臣按杜氏以寝为人居庙)
 (为神居故言人神各有所归今观寝庙对茂草而言/与诗奕奕寝庙对秩秩大猷而言恐寝庙不是两事)
卷二 第 1b 页 WYG0602-0664b.png
 (尔雅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未尝以/寝为人居庙为神居也故诗公侯之宫说者曰宫庙)
 (也宗室牖下说者曰宗室大宗之庙也观尔雅则知/人居可以庙言观诗则知神居亦可以宫室言虞箴)
 (本意谓禹未治水人兽固扰禹既治水九州以宁人/则有寝处之庙而兽则有茂盛之草兽不扰人而人)
 (何必扰兽主意在戒猎也古者民与人通庙与宫通/此类甚众又据易入于其宫诗上入执宫功孟子取)
 (诸其宫中而用之闾阎亦称宫非若后世必帝王之/居而后为宫必神灵之居而后为庙也今人言庙朝)
 (庙堂庙谟庙算岂亦神灵之居乎就使如杜氏之说/分寝庙为人神则虞箴本意亦不在人神不扰在人)
 (兽不扰耳大凡读书当寻语脉且如上言民有寝/庙而下言在帝夷羿又岂可以此民字为百姓乎)
 帝夷羿冒于原兽(冒贪/也)忘其国恤而思麀牡(言但/念猎)
卷二 第 2a 页 WYG0602-0664c.png
 不可重(重犹数也/重宣用反)用不恢于夏家(羿以好武虽有夏/家而不能恢大之)
 (吕祖谦曰盖用羿代夏政其/号不改故亦止曰夏家也)兽臣思原敢告仆夫(兽/臣)
 (虞人告仆夫/不敢斥尊)
 臣按武王不世出之主也访洪范于箕子问丹书于
 太公惕若恐惧退为戒书机席鉴盘楹杖带屦觞豆
 户牖弓剑矛戟无往而不铭则亦无往而不敬其视
 汤之日新又新文王之亦临亦保同此传心之要也
 观其为太子一鲍鱼之嗜若未害也而太公禁之及
卷二 第 2b 页 WYG0602-0664d.png
 其为天子一旅獒之贡若未害也而召公戒之辛甲
 于是为百官箴以献盖百官修辅执事以谏三代以
 前之所同如伊尹所谓臣下不匡其刑墨是也古者
 导人使谏其不谏者有刑后世导人勿谏其谏者有
 刑此圣愚之所以异治乱之所以分乎辛甲虞箴以
 夷羿戒武王与禹之戒舜曰无若丹朱傲同一意也
 武王之自警如此群臣之交警如此是其所以圣益
 圣与惜百官箴之不尽传也
卷二 第 3a 页 WYG0602-0665a.png
汉书扬雄传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
后汉书胡广传初扬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
 其九箴亡阙后涿郡崔四及其子瑗又临邑侯刘騊
 駼
增补十六篇广复继作四篇文甚典美乃悉撰次
 首目为之解释名百官箴凡四十八篇(臣按瑗子实/作諌大夫箴)
 (盖又在四十/八篇之外也)
  百官箴指归
书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
卷二 第 3b 页 WYG0602-0665b.png
 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
 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
春秋左氏传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
 公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
 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
 皂𨽻牧圉皆有亲䁥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
 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
 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谏士传
卷二 第 4a 页 WYG0602-0665c.png
 言庶人谤商旅议于市百工献艺故夏书曰遒人以
 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于
 是乎有之谏失常也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
 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国语邵公曰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
 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
 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
 事行而不悖
卷二 第 4b 页 WYG0602-0665d.png
又楚左史倚相曰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
 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
 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
 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
 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𥊍御之箴临事有
 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矇不失诵以
 训御之于是作懿戒以自儆也及其没也谓之睿圣
 武公(臣谓武公诸侯也耄也犹若是其所/以圣也况天子乎况富于春秋乎)
卷二 第 5a 页 WYG0602-0666a.png
贾谊曰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
 史彻膳之宰进膳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瞽史诵
 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
 不愧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
贾山至言曰古者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工诵箴谏
 瞽诵诗谏公卿比谏士传言谏过庶人谤于道商旅
 议于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闻其过失而改
 之见义而从之所以永有天下也
卷二 第 5b 页 WYG0602-0666b.png
淮南鸿烈解曰古者天子听朝公卿正谏博士诵诗瞽
 箴师诵庶人传语史书其过宰彻其膳犹以为未足
 也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
 武王立戒慎之轺过若毫釐而既已备之也夫圣人
 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尧舜
 禹汤武王皆坦然天下而南面焉
大戴礼记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司过
 之史有彻膳之宰太子有过史必书之史之义不得
卷二 第 6a 页 WYG0602-0666c.png
 不书过不书过则死过书而宰彻去膳夫膳宰之义
 不得不彻膳不彻膳则死于是有进膳之旌有诽谤
 之木有敢谏之鼓瞽史诵诗工诵正谏士传民语习
 与智长故切而不攘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又曰食
 以礼彻以乐失度则史书之工诵之三公进而读之
 宰夫减其膳是天子不得为非也(臣窃意此等语必/有三代遗书存焉)
 (故诸书所载不谋而同也汉去三代未远/是以有此今安得有之故抚卷三叹而已)
  百官箴施用
卷二 第 6b 页 WYG0602-0666d.png
侯包曰卫武公行年九十有五犹使人日诵抑戒之诗
 而不离于其侧
朱熹叙楚辞后语曰若其义则首篇所著荀卿子之言
 指意深切词调铿锵君人者诚能使人朝夕讽诵不
 离于其侧如卫武公之抑戒则所以入耳而著心者
 岂但广厦细旃明师劝诵之益而已哉此固余之所
 为眷眷而不忘者
又叙成相第一曰成相者荀卿子之所作也在汉志号
卷二 第 7a 页 WYG0602-0667a.png
 成相杂辞凡三章杂陈古今治乱兴亡之效托声诗
 以风其君若将以为工师之诵旅贲之规者其尊主
 爱民之意亦深切矣
文中子诫其至矣乎古之明王敬慎所未见悚惧所未
 闻刻于盘盂勒于几杖居有常念动无过事其诫之
 功乎
  百官箴用韵
虞箴家字与夫字叶
卷二 第 7b 页 WYG0602-0667b.png
诗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
 室家又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又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又我行其
 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蓄复我邦
 家又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又乃召司空乃
 召司徒俾立室家又皇皇者华(此亦隔句/用韵之法)于彼原隰
 駪駪征夫每怀靡及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
 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卷二 第 8a 页 WYG0602-0667c.png
离骚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
 兮浞又贪夫厥家(浞食角反○臣先/以诗骚主箴)
易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枯杨生花老妇得其士夫
书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
春秋左氏传归妹暌孤寇张之弧侄从其姑六年其逋
 逃归其国而弃其家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虚又登此
 昆吾之虚绵绵生之瓜余为浑良夫叫天无辜
老子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有馀修之于
卷二 第 8b 页 WYG0602-0667d.png
 乡其德乃长
庄子然其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
 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
 义徒默默乎河伯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又故三
 岁徙都于邓之墟而十有万家
荀子省工贾众农夫禁盗贼除奸邪又上以节贤良而
 明贵贱下以饬长幼而明亲疏上在王公之朝下在
 百姓之家
卷二 第 9a 页 WYG0602-0668a.png
战国策长颊归来乎食无鱼长颊归来乎出无车长颊
 归来乎无以为家
史记所载亦同但颊作铗车作舆
又泉阳令乃使吏案籍视图水上渔者五十五家上流
 之庐名为豫且
淮南鸿烈解夫待騕袅飞兔而驾之则世莫来车待西
 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
东方朔答客难连四海之外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
卷二 第 9b 页 WYG0602-0668b.png
 合为一家
列女传独泣始怒送厥母家答子逢祸复归养姑
扬雄徐州牧箴祚降周任姜锥乎琅琊姜姓绝苗田氏
 攸都事由细微不虑不图祸如丘山本在萌芽牧臣
 司牧敢告仆夫
太玄经夫牵于车妻为剥荼利于王姑不利公家老夫
 擐车少女提壶利考家
班彪北征赋惟太宗之荡荡兮岂曩秦之所图野潇条
卷二 第 10a 页 WYG0602-0668c.png
 以奔荡兮迥千里而无家
班固十八侯铭入军讨敌顷定天都佩雀双印百里为
 家
汉书鸱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
 器托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父家繇是言之酒何过
 乎
又爰及沟渠利我国家
后汉书曹世叔妻和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
卷二 第 10b 页 WYG0602-0668d.png
 焉号曰大家(音姑/)
晋书魏鼓吹曲嗟城中如流鱼谁能复顾室家
蔡宽夫诗话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
 切平仄皆通用如庆云卿云皋陶咎繇之类大率如
 此诗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燕燕
 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皆以为恊声魏
 晋间此体犹在刘越石握中有白璧本自荆山璆惟
 彼太公望共此渭滨叟潘安仁位同单父邑愧无子
卷二 第 11a 页 WYG0602-0669a.png
 贱歌岂敢陋微官但恐忝所荷是自齐梁后既拘以
 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大率以偶俪声病为工文气安
 得不卑弱乎惟陶渊明韩退之时时摆脱俗拘忌故
 栖字与乖字阳字与清字皆取其傍韵用盖笔力自
 足以胜之也
臣月卿曰韵本于声声本于气气本于理自太极之动
 静而有阴阳自阴阳之阖辟而有人物得其偏且塞
 者为物得其正且通者为人人得阴阳之气正而且
卷二 第 11b 页 WYG0602-0669b.png
 通故有自然之声韵有自然之律吕初非勉强矫拂
 而为之也勉强矫拂则非自然之韵非自然之韵则
 非自然之声非自然之声则非自然之气非自然之
 气则非自然之理自谢庄沈约周颙以浮声切响创
 为声律之制而古韵亡矣古韵虽亡而其在人声者
 不可泯也生于后世而欲求古人之音韵者不于自
 然之人声求之将于何而求之故人声之自然非勉
 强非矫拂而有自然之节制有自然之疆域秩乎其
卷二 第 12a 页 WYG0602-0669c.png
 不可乱确乎其不可移此人声之天也人声之天即
 人心之天也自然即天天即理韵书可泯此不可泯
 故臣得操以为验稽以为决也人之读古书者见用
 韵之不今也意其无所限制肆口而言之也岂知其自
 然者凛有限制若宽而实严已哉以虞箴家夫之韵
 言之非臆说也验之而无不合也真可以见古人于
 千载之上真可以俟圣人于百世之下也
诗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
卷二 第 12b 页 WYG0602-0669d.png
 洵美且都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昔我往矣黍稷方华
 今我来思雨雪载涂王事多艰不遑启居岂不怀归
 畏此简书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
 车袪袪思无邪思马斯徂
楚辞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
卷二 第 13a 页 WYG0602-0670a.png
 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
春秋左氏传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猳
管子外之有徒祸乃始芽众之所忿置不能图
荀子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
准南鸿烈解审用法诛必辜备盗贼禁奸邪
史记神龟知吉凶而骨直空枯日为德而君于天下辱
 于三足之乌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猬辱于雀
 螣蛇之神而始于即且
卷二 第 13b 页 WYG0602-0670b.png
王褒僮约出入不得□马载车踑坐大呶下床振头垂
 钓刈刍
扬雄豫州牧箴陪臣执命不虑不图王室陵迟丧其瓜
 牙
少府箴嗜不可不察欲不可不图未失之于约尝失之
 于奢
剧秦美新权舆天地未祛睢睢盱盱或玄而萌或黄而
 牙玄黄剖判上下相呕
卷二 第 14a 页 WYG0602-0670c.png
大玄经是其牙或饫之徒又豨毅其牙发以张弧又军
 或累车文人摧孥内蹈之瑕又正被有辜格我无邪
反离骚横江湘以南淮兮云走虖彼苍梧驰江潭之汎
 溢兮吾将折衷虖重华
汉书玄气之清回复此都蔓蔓日茂芝成灵华后汉书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韩愈毛颖传今日之获不自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
 须八窍而跌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
卷二 第 14b 页 WYG0602-0670d.png
仪礼之胡寿保建家室永受胡福即诗之遐不眉寿遐
 不作人遐不谓矣盖胡即遐遐胡即二韵相通也皆
 人声之自然不可得而乱不可得而移非私见臆说也
 诗骚之韵不待言矣如易之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飞
 龙在天利见大人而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至后
 汉犹然也书之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
 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
 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而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殿
卷二 第 15a 页 WYG0602-0671a.png
 中无双包孝公荀氏八龙慈明无双辞亲向长路安
 知存与亡穷达固有分志士思立功五马浮渡江一
 马化为龙沈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念与君生别各
 在天一方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不聊忧餐食慊
 慊常饥空端坐论无为髣髴君容光停云霭霭时雨
 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世爵虚礼州壤推风寻惟
 义养道必怀邦人之秉彝不隘不恭我友二三子宦
 游在西京东野窥禹冗李翱观涛江萧条千万里会
卷二 第 15b 页 WYG0602-0671b.png
 合安可逢至汉魏吴晋宋唐犹然也书之夔夔齐慄
 瞽瞍亦允若贲若草木兆民允殖而牢邪石邪五鹿
 客邪印何累累绶若若耶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
 夜长风气萧索前尹赫赫具瞻允若至汉晋唐犹然
 也大戴礼之无养乳虎将伤天下小戴记之春秋冬
 夏风雨霜露而章子角马不今不古摅武师新黄祖
 捕夷凶族革平西夏至汉吴犹然也左氏传之于思
 于思弃甲复来而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显
卷二 第 16a 页 WYG0602-0671c.png
 高门启皇基统罔极垂将来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
 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
 诒既定淮蔡四夷毕来遂开明堂坐以治之阿婆三
 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至汉吴晋唐犹然也谓
 非人声之自然可乎是故有四声通用之法不必改
 仄声以为平声而后与上下句叶也有隔句用韵之
 法不必曰应句有韵而呼句无韵也皆自然而然非
 有安排也后之为学者固未足与议老师宿儒则知
卷二 第 16b 页 WYG0602-0671d.png
 之矣而未知其所以然也故不能极本穷源以出之
 终无以解天下后世之惑臣窃悼焉嗟乎天下事类
 此者多矣岂特韵哉悲夫臣特录蔡宽夫之言以其
 有得有失非彼无以明此也宽夫盖犹未能如老师
 宿儒之知故其言一出焉一入焉曰皆以为恊声曰
 皆取其傍韵用盖笔力自足以胜之此可见其知之
 未真也宽夫曰某与某叶者验之而无不合故曰秩
 乎其不可乱确乎其不可移请尝试之有不合者坐
卷二 第 17a 页 WYG0602-0672a.png
 臣以罔上之罪今曰以为恊声似谓出于诗人之臆
 见而不知其出于自然也苟曰以为恊声则诗人之
 用此数韵也何为舍此数韵之外略不肯他有所取
 乎宽夫盖未知而想像言之耳因宽夫所举姑以莫
 之知者观之思过半矣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
 远曷云能来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
 勿思之类是也燕燕于飞(此亦隔句/用韵之法)下上其音之子
 于归远送于南即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
卷二 第 17b 页 WYG0602-0672b.png
 雅以南以籥不僣(此亦四声/通用之法)之类是也何尝乱以他
 韵移以他韵哉其曰傍韵盖唐韵十二齐与十三佳
 相邻十一唐与十二庚相邻故宽夫云尔不知此乃
 唐韵耳渊明之时安得有此书乎五支与十八尤十
 七真与一先岂亦傍韵乎故臣得此以见其不知也
 陶韩笔力虽足以胜之然其用韵乃验之人声验之
 古书非不知而作之者宽夫以为取之傍韵何其谬
 哉圣门之学物贵于格知贵于致故臣不敢苟惟陛
卷二 第 18a 页 WYG0602-0672c.png
  下裁择
   百官箴讳例
 胡安国绍兴六年劄子臣昨列职经筵专以春秋进读
 缘春秋正文有渊圣御名方具奏(阙/)未及进禀得罪去
 国后闻礼官建议以他字易之定读为式其经传本字
 则不改易事已施行臣今奉旨纂修于经传本字既有
 诏令可遵则未委臣所纂修出于已见援引他经子史
 有犯渊圣御名者亦许依本字书写或当迁避有此疑
卷二 第 18b 页 WYG0602-0672d.png
 惑臣闻古者不以名为讳尧典称鳏在下曰虞舜则尧
 舜者固二帝之名而尧典乃虞氏史官所作直载其君
 之名而不避也周人以谥易名于是有讳礼然临文不
 讳嫌名不讳二名不偏讳载在礼律其义明白孔子作
 春秋凡书周鲁事虽婉其文至于名讳并依本字若襄
 王名郑而书卫侯郑匡王名班而书曹伯班简王名夷
 而书晋侯夷恭王名丐而书晋士丐庄公名同而书同
 盟于幽僖公名申而书戊申朔襄公名午而书陈侯午
卷二 第 19a 页 WYG0602-0673a.png
定公名宋而书宋仲几是也按春秋书成当恭王之朝
哀公之世丐乃恭王之名也夷则三世之穆也宋则哀
公之考也午则皇考之庙讳也而笔削之际并无固避
春秋为尊君父而作仲尼岂不恭也书法如此义不可
知自汉以来此义不行臣子习为谄䛕而不知恭顺之
实则有易人之名以彻为通者易人之姓以庄为严者
易甲乙之纪以丙为景者易郡县之号以还淳为清溪
者又甚则有父名晋肃而子不敢应进士举者忌讳既
卷二 第 19b 页 WYG0602-0673b.png
繁名实愈乱本朝沿袭汉唐故事未暇尽革恭惟陛下
天纵聪明既尊春秋之书以新圣德宜用春秋之法以
断政事凡所施设动以春秋从事即有拨乱反正之功
臣所纂修缮写进本援以他经子史之类欲乞应犯圣
朝庙讳不可迁避者依太常博士王晰所进春秋解例
并依监本空缺点画于渊圣御名亦不改易本字覆以
黄纸庶几名实上遵春秋之法亦以消臣子謟䛕之端
向孟轲氏钦王之义明恭顺之实取进止十一月二十
卷二 第 20a 页 WYG0602-0673c.png
七日三省同奉圣旨依臣月卿曰安国之言善矣然臣
之于君子之于父天也见庙讳家讳而有不忍之心读
将及焉而若有碍于予口者此人心之天也仁也圣人
裁之以义立为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之礼人
得以准则焉臣尝以唐韩柳氏之文观之韩愈氏为文
至庙讳未尝易以他字柳宗元氏则易之故易世以代
易民以人易治以理自常情观之韩若木强柳若恭顺
者岂知恭顺之实顾有在哉万世之下韩为君子柳为
卷二 第 20b 页 WYG0602-0673d.png
小人人徒见诸效验暴白之后而不察几微积累之先
言心声也臣固有以烛之矣是以臣平日为文苟遇庙
讳未尝易以他字惟空缺点画读以他字例安国也人
亦有言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道臣亦云手可
得书口不可得道也今于庙讳臣之手可得书陛下之
耳可得闻而陛下与臣等皆不忍道也况臣所进百官
箴陛下万有一焉幸而使人日诵之而不离于侧尤当
便于吟讽不宜临诵之际然后遽思他字而改之也故
卷二 第 21a 页 WYG0602-0674a.png
臣于庙讳之字皆注一字于下以代之俾诵者不至临
时之迫遽也不违不讳之礼不失不忍之心虽不敢谓
仁之至义之尽盖亦庶几云
 
 
 
 
 
卷二 第 21b 页 WYG0602-0674b.png
 
 
 
 
 
 
 
 百官箴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