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a 页 WYG0589-006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桂林风土记       唐 莫休符 撰
  古今事迹
   桂林
按地里志桂州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时越七国时服于
楚秦始皇三十三年发逋亡赘婿(古者未有年号至汉武/帝方纪年名故云始皇)
(三十/三年)贾人掠取陆梁之地为桂林吴时文士薛综言昔
帝舜南巡苍梧秦置桂林南海象郡南越志汉武改为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b 页 WYG0589-0065d.png
郁林郡以桂林为县吴书孙皓凤凰三年分郁林象郡
为桂林又按图经云吴甘露年分郁林象郡为桂林今
以魏书證之甘露乃高贵乡公曹髦所纪年号非吴书
也古有名人张衡诗云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
水深是则桂林为郡久矣汉祖命周电击南越南越王
赵佗据险为城电不能踰今灵川全义岭有越城汉纪
有周电为泗水侯是吕后时非高祖也地里志云周电
未知其实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2a 页 WYG0589-0066a.png
   舜祠
舜祠在虞山之下有澄潭号皇潭古老相承言舜南巡
曾游此潭今每遇岁旱张旗震鼓请雨多应中有大鱼
遇洪水泛下至府东门河际有停客巨舫往往载起然
终不为人之害旧传舜葬苍梧丘在道州江华县九疑
山也
   双女冢
在府城北十里俗传舜妃寻帝卒而葬于此冢高十馀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2b 页 WYG0589-0066b.png
丈周回二里馀
   伏波庙
伏波庙在郭中之东北二里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
祠也
   东观
观在府郭三里隔长河其东南皆崇山巨壑绿竹青松
崆峒幽奇登临险易不可名状有石门似公府之状而
隘秉烛行五十步有洞穴坦平如毬场可容千百人如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3a 页 WYG0589-0066c.png
此者八九所约略相似皆有清泉渌水乳液葩浆怪石
嵌空龙盘虎踞引烛缘涉竟日而还终莫能际相传云
昔有人好泉石多束花果裹粮深涉而行还计其所行
已及东河之下如闻棹楫湍湍之声在其上又有山外
高峰旧有亭台近巳摧坏前政张侍郎名固大中年重
阳节宴于此从事卢顺之赠固诗曰渡江旌旆动鱼龙
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好是谢公高兴处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3b 页 WYG0589-0066d.png
夕阳归骑出疏松张侍郎和诗曰乱山青翠郡城东爽
节冯高一望通交友会时丝管合羽觞飞处笑言同金
英耀彩晴云外玉树凝霜暮雨中高咏巳劳潘岳思醉
欢惭道自车公咸通年前政张大夫丛游东观诗曰岩
岫碧孱颜灵踪若可攀楼台烟霭外松竹翠微间玉液
寒深洞秋光秀远山凭君指归路何处是人寰
   越亭
在府城北与圣寿寺接连有岩洞亭台高对碧峰山穴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4a 页 WYG0589-0067a.png
透出北面因名北牖洞远眺长江极目烟水北人至此
多轸乡思会昌初前使元常侍名晦搜达金貂翱翔翰
林扬历台省性好岩沼时恣盘游建大八角亭写其真
院砌台钓榭石室莲池流杯亭花药院时为绝景于时
潞寇初平四郊无垒公私宴聚较胜事先美节良辰寻
芳选胜管弦车马阗溢路隅金貂从此府除浙东留题
曰紫泥远自金銮降朱旆翻驰镜水头陶令风光偏畏
夜子牟衰鬓暗惊秋西邻月色何时见南国春光岂再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4b 页 WYG0589-0067b.png
游莫遣艳歌催客醉不堪回首翠娥愁副使路贯与金
貂同年及第和诗一首谢安致理逾三载黄霸清声彻
九重犹辍佩环归凤阙且将仁政到稽峰林间立马罗
千骑池上开筵醉一钟共喜甘棠有新咏独惭霜鬓又
攀龙越亭初成金貂有六十韵长诗曰乏才叨八使徇
禄非三顾北阙颁诏条东邻證迷误未闻述职效已见
脱烦趣灏气爽衣巾岚飔轻杖屦(其馀不/省记)
   岩光亭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5a 页 WYG0589-0067c.png
在北罗门外台亭岩洞亚于越亭亦是元常侍新置有
石棋局烂柯石嶂金貂有五十韵诗云石静如开镜山
高若耸莲笋竿抽玉管花蔓缀金钿(馀不/省记)
   訾家洲
在子城东南百馀步长河中先是訾家所居因以名焉
洲每经大水不曾淹浸相承言其浮也元和中裴大夫
(名行立四子归之归阙归/闻归礼庶因获朝奖也)创造亭宇种植花朩迄今繁
盛东风融和众卉争妍有大儒柳宗元员外撰碑千馀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5b 页 WYG0589-0067d.png
言犹在前汴州杨尚书宴游题诗云桂林云物尽漫漫
雨里花开雨里残唯有今朝好风景樱桃含笑柳眉攒
前政从事陆宏休诗云新春蕊绽訾家洲信是南方最
胜游酒满百分殊不怕人添一岁更堪愁莺声暗逐歌
声艳花态还随舞态羞莫惜今朝同酩酊任他龟鹤与
蜉蝣
   漓山
在訾家洲西一名沈水山以其山在水中遂名之古老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6a 页 WYG0589-0068a.png
相传龙朔中曾降天使投龙于此今每岁旱请雨潭中
多有应前政元常侍以其名与昭应骊山音同故遂改
为仪山近岁于此置温灵庙庙中时产青蛇号为龙驹
翠色或缘人头顶手中终无患害
   尧山庙
在府之东北隔大江与舜祠相望遂名尧山山有庙极
灵四时公私飨奠不绝北接湖山连亘千馀里天将降
雨则云雾四起逡巡风雨立至每岁农耕候雨辄以尧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6b 页 WYG0589-0068b.png
山云卜期
   东山亭
府之东门有大亭枕江与望月楼接连近子城建竖多
年不记岁月
   碧浔亭(去思/馆附)
亭馆大中初前韦舍人瓘创造在子城东北隅十馀步
接近逍遥楼俯近大江馆宇宏丽制作精致高下敞豁
冠诸亭院去思馆旧名青桂馆前政吏部张侍郎鷟除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7a 页 WYG0589-0068c.png
替饰装于此遂改为去思馆韦舍人年十九入阙应进
士举二十一进士状头榜下除左拾遗于时名重缙绅
指期直上马相为长安令二十八度候谒不蒙一见后
任廉察桂林才半岁而马相执大政寻追怀旧事非时
除宾客分司怅望留诗于碧浔亭曰半年领郡固无劳
一日为心素所操轮奂未成绳墨在规模巳壮闶闳高
理人虽切才常短薄宦都缘命不遭从此归耕洛川上
大千江路任风涛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7b 页 WYG0589-0068d.png
   拜表亭
北接碧浔南连望月东界长河西邻雉堞前政山北卢
尚书匡添建置
   夹城
从子城西北角二百步北上抵伏波山缘江南下抵子
城逍遥楼周回六七里光启年中前政陈太保可环创
造三分之二于是诸营展力日役万人不时而就增崇气
色殿若长城南北行旅莫不叹美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8a 页 WYG0589-0069a.png
   独秀山
在郭中居子城正北百馀步高耸直上周回一里馀迥
出郭中下有岩洞旧有宋朝名儒颜延之宅读书亭后
为从事所居往往见灵精居者少宁前政张侍郎废毁

   欧阳都护冢
府北郭松径尽处有国初安南都护名普赞冢墓普赞
灵川人其宅今为圣寿寺有庙在寺之北下殁后殡于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8b 页 WYG0589-0069b.png
北郭时有识地势者言葬所有天子气由是官掘断至
夜又有阴兵填平如旧既而再掘复平不已时有效役
者人偶宿其所夜闻鬼兵相语曰能以青布运土投江
则我等无能为也及明主吏闻宿者言遂用青布辇运
土投河竟免阴兵填筑今坟所掘处犹存有石人石柱
皆在松楸百馀株近为樵者斫伐无馀子孙自千数年
湮没无闻或云訾家洲因运此土流下成洲有欧阳膑
者题绝句曰旧业分明桂水头人间业尽水空流春风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9a 页 WYG0589-0069c.png
日暮江头立不及渔翁有钓舟
   海阳山
在全义县北及漓湘二水源也流至全义北三百步分
流北去作为湘南下为漓山下有庙前政陈太保奏录
诏封广润侯
   会仙里
南去府五十里旧有群仙于此辎軿羽驾遍于碧空竟
日而去里人聚观状闻因名会仙里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9b 页 WYG0589-0069d.png
   隐仙亭
本名盘龙冈在府西郭三里与延龄寺相近宝历年前
使李给事名渤开置亭台种植花朩有池沼巨岩水深
无际有嘉莲洞白雀峒石盆大亭有庆云亭在山顶有
朝阳亭夕阳亭连理橘秉烛巡游时见龙迹大如碗水
有灵鱼龙腹四足人或误捕风雨立至山河秀异皆入
画图作屏障为信好之珍有从事皇甫湜吴武陵撰碑
碣三所给事徵起山中一表荐九贤皆居显贯给事为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0a 页 WYG0589-0070a.png
考功郎宰相皆书下考以天子巡游蹂禾稼无所献替
故也除桂林有叹雁诗曰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
万里程尔解分飞却北去我方从此向南行又题隐仙
诗二首常叹源泉去不回我今自去更难来欲知一一
留心处手种岩花次第开随云不厌苍梧远似雁逢春
又北飞惟有隐仙溪上月他时相望两依依
   灵渠
在全义县漓湘二水分流处相传曰后汉伏波将军马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0b 页 WYG0589-0070b.png
援开川浚济水急曲行回互用遏其冲节节斗门以驻其
势有伏波庙在县侧又按后汉郑弘奏交趾七郡贡钱
从东泛海多没溺请开桂岭灵渠后御史史禄重开辟
又按前汉武帝元鼎五年命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
军杨仆戈船将军严助击南越吕嘉戈船出零陵下漓
水此则前汉岭首巳通舟楫明矣焉得至后汉马援郑
弘始开灵渠于理未尽言马郑重修则可云创辟于义
有乖(休符/驳)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1a 页 WYG0589-0070c.png
   甘岩
在府南八十里大江傍其源出灵川县界思磨山自水
下涌出岩方十馀丈大如屋室莫究其深浅盛暑到彼
凛冽增寒
   张天师道陵宅
天师旧宅在贺州道箓以为玄中大法师今以宅为庙
庙中有美异果实有人食之无患唯不可采取必致祸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1b 页 WYG0589-0070d.png
   严州牂牁水
在严州州门长河其源从牂牁流下八十馀丈本州图
经所载
   如锦潭
縻郡述昆州有如锦潭水深无际近岁有人伐潭边巨
朩树倒入潭中逡巡沈没莫知所在潭中时闻音乐如
大府广筵移时而止
   象州仙人山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2a 页 WYG0589-0071a.png
象州武仙县多有神仙聚集聚高山羽驾时见如建州
武夷山皆有仙人换骨函榇之迹
   迁莺坊(进贤/坊附)
迁莺坊本名阜财在市西门因曹邺中丞进士及第前
政令狐大夫改为迁莺坊进贤坊本名长街在府西门
因赵观文状头及第前陈太保改坊名
   菩提寺道林和尚
往年中桂州人薛公元常供养一僧法号道林如是精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2b 页 WYG0589-0071b.png
心供养十有馀年忽一日其僧辞去云贫道归去挠渎
多年更无可酬今只有旧转经一函且寄宅中如至过
岁不回即可开转读如此经一岁开锁有金满函可数
千两后卖一半买地造菩提寺并建道林真身供养今
仪像见存薛今见有孙禹宾在桂林效职
   开元寺震井
隋曰缘化寺后因纱灯延火烧燬重建玄宗朝改名开
元寺有前使褚公亲笔写金刚经碑在舍利塔前西有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3a 页 WYG0589-0071c.png
观音寺井贞元中有李氏因左迁寓居僧院属暑月以
食馀熟羊脾悬井中逡巡雷震暴作羊肉置于隙地而
烟气薰灼犬不食蚁不附至今僧俗中言井有龙致之
愚以理裁有异于此夫龙嗜血食肉重牢醴人有享祭
必选良肉醇酒洁馔珍羞敬事精礼宁有一羊脾而迅
雷震盖以伽蓝井水奉献诸佛众僧而遽以肉味膻污
神祗之所是以不容乃致雷击去理必然矣其井终亦
坍坏先令狐相从事当府因撰震井记然以羊微事曾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3b 页 WYG0589-0071d.png
未移时天鉴巳知则人之善恶或愈于此又岂纤遗于
阴报乎昔董卓纵暴为吕布杀而焚尸扬灰后有故吏
收其灰以小棺殡于郡城又遭风雨漂流失其所在杨
国忠以贵妃因椒房承宠绾三十二使印绶天宝十二
载二月拜司空册命之日天雨土沾朝服未几族灭于
马嵬关西杨氏远四知去三惑历千载而庆延子孙则
祸福无门唯所召矣故孔明有言勿以恶小而故为勿
以善小而不为苟能佩服斯言以神祇为證则终身不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4a 页 WYG0589-0072a.png
居有过之地
   延龄寺圣像
寺在府之西郭郊三里附近隐山旧号西庆林寺武宗
废毁宣宗再崇峰峦牙张云朩交映为一府胜游之所
寺有古像徵于碑碣盖卢舍那佛之所报身也此地元
本荆榛先无寺宇因大水漂流巨材至时有工人操斧
斤斫伐将欲下斫忽见一梵僧立在朩傍谓曰此朩有
灵尔宜勿伐既而罢去又有洗蔬者于其上则浮濯荤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4b 页 WYG0589-0072b.png
辛于其上又沉雅契梵僧之言由是咸知有灵遂刻削
为僧佛当则天后临朝之日梦金人长一丈六尺乞袈
裟及诏大臣问其事皆莫能解旋奏陛下既有此梦乞
依梦中造袈裟悬于国门以俟符验明早大臣奏悬袈
裟忘收已失遂诏天下求之巳在桂州卢舍那佛身至
今尊卑归敬遐迩钦崇时旱请雨皆有响应如意
   宜州龙开江事(此下阙苍梧火山宜州龙采朩二条/)
桂之縻郡有宜州其河如桂州杨江水岸深斗形势异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5a 页 WYG0589-0072c.png
于众水古老流侧近冈上俄顷夫还妻以告之夫疑是
恶人寻至冈所求不见但见百牛既夜乃还家至明遂
遇水涨流水蔽江合苍梧耆老尽知之
   徐氏还魂
昔西汉武帝有神通之异南朝有干宝述幽府冥秘之
言泉苏韶崔亦纪灵怪牛丞相著三卷妖录及徐氏还
魂皆鄙夫邻居在咸通末莫非目验方證不诬阳朔居
人苏太元妻产三子徐巳疾终既殡忽一日还家但闻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5b 页 WYG0589-0072d.png
语而不见形云某年命未终冥司不录今且暂归怜抚
其子补绽其衣一切如在稍经旬月邻伍旋知占卜吉
凶述善恶一一符验有乡人在府充职染疾其眷属请
卜之俄顷云去至凉风馆南地名柘木林遇虎当道
不敢过遂却回卜者情迫坚请再往俄顷曰至府见疾
者巳瘥疑其不实遂问其所居曲折疾人形貌徐氏不
曾至府又未识病者一一言之无差异方明其实又有
人求卜了谢曰无物奉酬深为不足徐氏曰汝家有三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6a 页 WYG0589-0073a.png
斗粟子在西房何得称为无卜者请取之逡巡负粟子
至其前众皆愕然卜者尤所惭耻如此不一难备书述
一日言舜帝差人讨蛮有人求至近驿助备熟食更一
两日当还如期而归将得冥司一分细饭致夫前曰此
饭曷若人间造者夫视之品馔则倍珍于他食又一旦
泣告曰无端泄阴间事获罪蒙追此去难再还好看儿
女又泣别遂绝音响太元尚在
   石氏射樟木灯檠祟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6b 页 WYG0589-0073b.png
开成中桂林裨将石从武居在子城西壕侧从武早习
弓矢忽一年家内染患疾长幼罕有安者每至深夜常
见一人从室出来体有光燄居常令疾者痛苦稍间若
此物至则呻吟声加甚医巫醮谢皆莫能效从武心疑
精邪为祟至夜操弓挟箭隐户潜形候其来俄闻精复
至稍近遂彀弓引满一发中焉见彼焰光星散而灭遂
命烛而看视之乃是家中旧使樟朩灯檠中箭而倒乃
擘为齑粉焚爇为灰送长河于是家人患者皆愈大中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7a 页 WYG0589-0073c.png
年前政张侍郎名文规三代台相之家(嘉贞弘/靖延赏)廉察桂
林从武时职司通引偶闻此事曾召问具以实对乃为
石氏射灯檠傅从武子勖在职近方去世淯谐嗣亦效
卑职得金貂传闻
   米兰美绩
长庆中前政李给事名渤字浚之自给事中除桂林奏
请名儒吴武陵为倅故事副使上任具櫜鞬通诗文数
日于毬场致宴酒酣吴乃致词云奉约同游山水柰何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7b 页 WYG0589-0073d.png
以红帛系予首仍命妇女于看棚聚观相耻既彼我酡
颜各争意气吴为台盘坐褰衣裸露以溺给事怒命衙
士拉送衙司枭首时都押衙米兰知其不可遂引而寝
多遣人护卫给事扶归寝堂夜半而觉闻家众聚哭甚
悲惊而问焉乃曰昨闻设亭喧噪又闻命衙司斩副使
不知其由忧及祸是以悲泣给事大惊亟命递问之米
兰具启昨虽奉严旨未敢承命副使犹寝在衙院无苦
给事达明早至衙院卑词引过上下俱自克责益相敬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8a 页 WYG0589-0074a.png
奉时未有监军于是乃奏米兰牧于象郡以酬敕下允
从遂又以使衙仪卫送上本任
   李给事长歌
李给事名渤为太学博士长歌喜弟淑再至歌曰前年
别时秋九月白露吹霜金吹烈离鸿一别影初分泪袖
双挥心哽咽别来几度得音书南岳知(此下/阙)庐山峨峨
倚天碧捧排空崖千万尺社榜长题高士名食堂每记
云山迹我本开云此山住偶为名利相萦误自负心机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8b 页 WYG0589-0074b.png
四十年羞闻社客山中篇忧时魂梦忆归路觉来疑在
林中眼昨日亭前乌鹊喜果得今朝尔来此吾吟行路
五十篇尽说江南数千里自怜兄弟今五人其营儒素
家尚贫虽然禀气各不一就中总免拘常伦长兄年少
曾落拓拔剑沙场随卫霍口里虽谭周孔文怀中不舍
孙吴略次兄一生能苦节夏聚流萤冬映雪非论疾恶
志如霜更觉临泉心似铁第三之兄更奇异昂昂独负
青云志下看金玉不如泥肯道王侯身可贵却愁清逸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9a 页 WYG0589-0074c.png
不干时高踪大器无人知倘逢感激许然诺必能万古
留清规念尔年来方二十夙夜孜孜能独立卷中笔落
星汉摇洞里丹灵鬼神泣嗟余流浪心最狂十年学剑
逢时康心中不解事拘束世间谈笑多相妨广海青山
殊未足逢著高楼还醉宿朝走安公枥上驹暮偷陶令
篱边菊近来诗思殊无况苦被时流不相放云腾浪走
势未衰鹤膝蜂腰岂能障送尔为文殊不识贵从一一
传胸臆若到湖南见紫霄会须待我同攀陟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19b 页 WYG0589-0074d.png
   颜特进(名延/之)
宋颜延之字延年琅琊临沂人曾祖含父显延之少孤
贫居附南郭空巷甚陋好读书无不览文章之美冠绝
当时好饮酒不拘细行年三十尚未婚起家豫章公世
子参军累官秘书监宋太祖文皇帝讳义隆宋氏第三
主昵爱僧惠琳常独占一榻延之因醉白曰昔刘盆子
尚同参军乘舆袁丝正色曰此三公之座岂可以刑馀
之人居延之性方直言无所回避居身清约不求财利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20a 页 WYG0589-0075a.png
布衣蔬食独酌郊野与谢灵运以词彩齐名而迟速相
悬尝敕俱入拟乐府上篇延之立成而灵运久而方就
帝问其优劣于鲍昭昭曰谢五言如芙蓉初发自然可
爱颜诗铺锦列绣彫缋满眼寻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
造渊明饮焉每遇一佳景必酣醉而还临去留钱二百
万与渊明悉送酒家及渊明卒延之为之诔以孝建三
年卒年七十三赠特进自潘岳陆机之作文士莫及颜
谢焉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20b 页 WYG0589-0075b.png
   李光禄(名袭/志)
李袭志金州安康人也仕隋历始安郡丞大业末江外
盗贼尤多袭志散家财召得三千人以守郡城高祖受
隋禅降玺书劳问编入属籍授桂州总管前后任桂州
凡三十八载政尚清简岭外安之后上表请入朝拜右
光禄行汾州刺史致仕卒于家
   李卫公(名/靖)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姿貌瑰伟有文武才略武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21a 页 WYG0589-0075c.png
德二年同赵郡王孝恭至江陵破萧铣四十万擒铣赴
京承制度岭至桂州分路招抚大首领冯盎李光庭等
怀辑九十六州六十万户诏充岭南道安抚大使检校
桂州大总管武德六年征辅公祏于江淮平之又领兵
出塞屡显大功拜右仆射平章事封卫国公薨年七十
九桂州子城自卫国公所制号曰始安郡
   褚中令(名遂/良)
令公散骑常侍亮之子仕太宗启沃圣心恢宏帝业历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21b 页 WYG0589-0075d.png
官中书令高宗将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令公受先
皇寄托之重极谏以为不可由是忤旨贬潭州显庆二
年又贬桂州时李义府许敬宗倾巧曲佞附托皇后重
贬令公爱州明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二死后二年又追
削官爵子孙并流爱州高宗崩遗诏复爵
   张中令(名九/龄)
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也以文学进士及高第与赵冬
曦齐名俄应制以明皇嗣位久未南郊上表抗论由是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22a 页 WYG0589-0076a.png
名价益重与燕国公张说同姓以词学亲洽时括田使
宇文融干预朝政说恶之融所奏论多见抑挫不行融
与台丞连表讼说帝令说藉草辨对高力士密奏以说
有大功于国不宜挫辱乃落下平章事致仕九龄连坐
贬赵州又以家乡不便乞换回近岭南一处遂出江西
俄转桂州都督兼岭南按察使薨年六十八
   桂州陈都督
国朝吕才博士博涉群书该通众艺为太宗皇帝所知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22b 页 WYG0589-0076b.png
著阴阳吉凶地理要诀五十馀卷行于世今之婚嫁占
刻多用其言又别著驳阴阳数千言以为行年冢宅五
音皆不可信愚以为吕氏多才多学博古辨今不欲世
人晓达阴阳辄恃年命罔拘慎博前知遂立斯言以节
逾僭若考前史焉得称无昔宁氏起宅相者云必出贤
甥魏舒由是甚显遇羊祜少时有占地者言墓合出天
子祜恶而掘之占者云犹出折臂三公祜因坠马折臂
竟位三公陶侃微时种瓜有老人求瓜侃厚惠之其人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23a 页 WYG0589-0076c.png
感此因指眠牛冈可贵侃用葬母位至太尉吴主孙氏
家世富春葬于城东冈冢上常结五色庆云齐主萧道
成先茔在武进县其上结庆云宋明帝命猎人以五尺
铁钉之入柱忽作龙吟惊震山谷皆福昆嗣略据所闻
以为證议陈思应本名聿修富州龙平人也少居乡里
以博学为志开元中忽有异人求寄宿聿修观其容止
稍异乃尽礼延之明日将告去谓聿脩曰某久攻地
理颇有十全一宿淹留厚沐情礼思有所报遥见此洲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23b 页 WYG0589-0076d.png
上五里地形当富贵不可言用为殡冈必福昆嗣聿修
忻然相感遂同诣其处视之客曰若葬此处可世世出
郡守又指一处曰若用此处可世世为都督聿修敬谢
分袂而去居数载丧母亲遂以所指都督处为茔他日
拜坟忽见其地产金笋甚众默追宿客之言又睹金笋
斯验益以自负遂采而归既再至金笋又产三载服阕
所获多矣因携入京以求遇素鲜知巳茫然暗投见晦
朔及吊庆公侯相府侍儿通传有憩于民舍者聿修厚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24a 页 WYG0589-0077a.png
许其直求税一榻为之逆旅俄而节朔贵门侍者复至
聿修悉以金笋衒其目果异而问焉颇亦敬奉粗蒙善
遇因以金笋为赂居数日又遣人覆检聿修得以所业
文词经断缀之金笋献遗未几朝贵咸闻或有引达者
又以文业干进凡诸要地尽知其名稍得岐路进取益
切于时有同姓名思应者亦以昭穆情昵乃以前任告
牒相遗因易名干执政遂特除桂州都督今府署大厅
厅壁记具列名氏亦有子孙职于本郡故鄙谚有云良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24b 页 WYG0589-0077b.png
宅吉冢缘者遇之信然矣
   袁恕巳
恕巳沧州东光人也长安中为刑部少卿与张柬之崔
玄炜敬晖桓彦范等五王建议时则天不豫张易之与
弟昌宗入内侍疾将图不轨恕巳等与左羽林将军李
多祚率兵五百人就宫中斩易之昌宗枭首天津桥废
则天迎中宗即位重兴大唐社稷功格天地武三思用
张垍计潜与中宗韦后私通帝雅信后言计无不成行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25a 页 WYG0589-0077c.png
竟流贬五王于岭南寻发伪制使周利正尽杀之恕已
流环州利正逼令服野葛汁不死以手爬地取土而食
爪甲皆尽至骨乃击杀之睿宗诛韦后方雪其冤恕已
孙高贞元中历给事中謇谔雅传家法宪宗制追赠左
丞高父建官至太府卿
   张鷟
张鷟字文成深州深泽人也后赵右侯宾之后少聪敏
过人其祖齐王文学以当时儒士多称鷟之才莫不叹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25b 页 WYG0589-0077d.png
异因曰我孙为人所知如天以鸑鷟为凤凰之佐五色
成文因名鷟字文成弱冠应举下笔成章中书侍郎薛
元超特授襄乐尉迁监察御史司门员外至开元中姚
崇为相诬其奉使江南受遗赐死其子上表请代父死
黄门侍郎张廷圭刑部尚书李日知连表称冤遂减死
流岭南数年起为龚州长史卒年七十三文成凡七举
四参选皆中甲科正谏大夫员半千谓人曰张子之文
如青铜钱万拣万中时号青铜钱学士久视中太官令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26a 页 WYG0589-0078a.png
马仙童陷突厥中默啜问曰文成何在此人何不足用
又新罗日本国前后遣使入贡多求文成文集归本国
其为声名远播如此著雕龙策帝王龟镜朝野佥载二
百卷文成以五为县尉因著才命论以适志盛行于世
有李季孙者注才命论言是燕公词盖不览唐史率意
纪文大惑时人一向纰缪(休符/驳议)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第 26b 页 WYG0589-0078b.png
 
 
 
 
 
 
 
 桂林风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