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浙西水利书 卷下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a 页 WYG0576-012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浙西水利书卷下   明 姚文灏 撰
  今书
   夏忠靖公治水始末
永乐元年四月上以苏松水患为忧命户部尚书夏
公原吉特往疏治八月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
赍水利集赐公使讲究拯治之法公于是上奏臣奉职
不称重贻宵旰之忧夙夜警惕惟勤咨访钦承圣谕愧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b 页 WYG0576-0121d.png
感交集臣与共事官属及谙晓水利者参考舆论得其
梗概盖浙西诸郡苏松最居下流太湖绵亘数百里受
纳杭湖宣歙诸州溪涧之水散注淀山等湖以入三江
顷为浦港湮塞汇流涨溢伤害苗稼拯治之法要在浚
涤吴松江诸浦导其壅滞以入于海按吴松江旧袤二
百五十馀里广一百五十馀丈西接太湖东通大海前
代屡浚屡塞不能经久自吴江长桥至夏驾浦约百二
十馀里虽云通流多有浅狭之处自夏驾浦抵上海县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a 页 WYG0576-0122a.png
南跄浦口可百三十馀里潮沙障塞已成平陆欲即开
浚工费浩大且滟沙淤泥浮泛动荡难以施工臣等相
视得嘉定之刘家港即古娄江径通大海常熟之白茅
港径入大江皆系大川水流迅急宜浚吴松南北两岸
安亭等浦引太湖诸水入刘家白茅二港使直注江海
又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松要道今下流壅遏难疏傍有
范家浜至南跄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上接大黄
浦以达湖泖之水此即禹贡三江入海之迹每岁水涸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b 页 WYG0576-0122b.png
之时修筑围岸以禦暴流如此则事功可成于民为便
上从其言命集民丁开浚公每身先劳之布衣徒步昼
夜经营不遑寝食目为之赤或劝公少休公曰吾自安
之虽盛暑不张盖或持盖至公曰众暴体赤日吾忍独
求凉乎时役兵民数万曲尽抚恤之道疏壅滞修堤防
浚沟洫水患乃息既而有欲干泽于上者奏以水退淤
肥宜召民佃种以益国用文移抵公所公叹曰民疲极
矣救死且不暇况复役乎即驰奏曰车戽则徒劳民力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3a 页 WYG0576-0122c.png
耕种则已失时何益于国上悟事遂寝
   魏文靖公重修捍海塘记
浙江按察使陈公璇述其同寅佥宪陈公永重修捍海
塘之槩以书来属予记之盖太海去海盐城东一里许
而洪涛巨浪昼夜舂撞古有塘岸专以捍禦潮汐其保
障军民之功不止海盐一邑而浙西诸郡皆赖之其利
岂浅鲜哉永乐初塘坏有司以闻上遣通政使赵公居
任董苏松嘉湖数郡军民修筑仅完宣德中巡抚侍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3b 页 WYG0576-0122d.png
郎周公忱复俾民于塘里增土五丈仍令嘉兴府差夫
七百人分方守候遇坍即修岁以为常正统九年秋风
潮大作塘复冲决水溢四境伤民禾稼及郡县仓粮知
府黄懋复请于朝下布按二司相勘于塘里重筑新塘
用银且四十万因令所属有罪人纳赎以充费景泰五
年夏四月佥宪公实领其事乃因塘故址外砌大石内
实瓦砾劳来工役曲尽恩意于是人争效力费省而功
倍塘之广十有二丈高一丈八尺真足以障怒涛而捍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4a 页 WYG0576-0123a.png
居民然予惟贤智之士为民兴利除害不患其难成患
其易坏盖继之者无其人则已成之功未有不堕废者
也此宪使公汲汲欲纪佥宪公之绩之本意后之为藩
臬为郡县者嗣其功而时葺之则海隅苍生岂复垫溺
之忧乎是为记
   钱文通公浚松江蒲汇塘记
书云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然水至吾松则又分二道而
入海盖西北洼下则自太湖入淀山湖经吴松江以入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4b 页 WYG0576-0123b.png
海东北高仰则受杭禾之水达黄浦以入海高下既殊
旱淫交病然旱惟东北受病其患小水则西北列郡无
所归泄其患大吴松江自胜国末湮塞迨今逾百年兴
言修浚非无其人然或沮于浮议或怵于钜费因循岁
月卒莫能举稍遇淫雨即成一壑国赋亏而民艰食矣
天顺二年都宪崔公奉敕巡抚东南首询水患以松为
尤甚乃举府判洪侯景德暨二县尹杨昕李纹治之侯
等相视以为江之故道虽浚必合莫若从新地凿之力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5a 页 WYG0576-0123c.png
易为而功不坏起自大盈浦东至吴松江巡司计二万
二千丈又自新泾西南至蒲汇塘入江计四千丈阔皆
一十四丈深皆二丈而低乡之潦可泄东北则自曹家
河平地凿及新场计三万馀丈深阔皆与江同又自华
泾塘六磊塘婴窦湖乌泥泾入浦而高乡之旱亦免大
小联络无不通贯噫亦勤矣哉用工总三万五千馀沿
江耆耄相与鼓舞而言曰兹江之湮为吾民病久矣曩
时字人者虽廉得利害而讫无成功宁知物有通否必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5b 页 WYG0576-0123d.png
待其人耶是举也程工而授计口而食民虽劳而不怨
则图本垂永之计熟愈于此哉溥松人也且职史事故
请书之
   何布政宜水利策略
窃惟水利乃民事之最大者有志于养民者必先究心
于此也夫天地以生物为心天之意宁不欲雨旸时若
以成百榖以养万民然而气运不齐不能无水旱之灾
是以人犹有所憾也食天禄而亮天工者诚能于水利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6a 页 WYG0576-0124a.png
而尽心焉使旱涝有备百榖用成则人自无憾于天地
矣斯非易所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中庸
所谓赞天地之化育者哉盖水利兴修则不必散府库
之财而民自受莫大之惠不惟当时之民受惠而后世
之民亦无不受其惠也若水利非民事之大则孔子之
于神禹何独以尽力沟洫而赞之乎吾每巡行两浙闻
有知水利者未尝不从容延访盖已得其大槩但其
中有宜于此而不宜于彼宜于彼而不宜于此者又在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6b 页 WYG0576-0124b.png
乎斟酌而行之也一修筑围岸苦于无土若围外河水
浅狭即将外河车乾取土若外河深阔则将围内沟洫
车乾取土是皆一举两得之术也一凡围内有径塍者
遇涝易于车戽是以常年有收其无径塍者遇涝难
于车戽是以常年无收宜谕令田户凡大围有田三四
百亩者须筑径塍一条五六百亩者须筑径塍二条七
八百亩以上者皆如数增筑可也一围岸四畔或土脉
虚浮外水渗入昼虽车乾夜复涨溢者宜于岸塍中心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7a 页 WYG0576-0124c.png
开掘一槽深及外河之底随䈒河泥填及一半俟其稍
乾用杵筑令坚实又复䈒泥筑满则水无自而入矣又
有围岸因鳅鳝窟穴或树根朽烂遂成漏洞者亦依前
法筑之若田中有泉水为害者可用砖灰围砌泉口如
井栏样则泉不能漫散矣又法将泉口掘作深坎用大
缸覆之却以江土围筑缸上而泉亦不能出矣一高田
去河辽远无水可车者须于田内计亩开塘如田一亩
开塘一分有田二亩开塘二分其三亩四亩以上各宜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7b 页 WYG0576-0124d.png
依数开之庶可防旱或有愚民吝惜不肯将田开塘者
可以善言谕之曰尔有田二亩若将二分开塘则彼一
亩八分更不忧旱年年有收是所费者小而所利者大
若惜此二分之田不以开塘则彼二亩旱即无收是所
惜者小而所害者大古人宁捐膏腴之产而广沟洫之
制者为此故也以此善言谕之彼岂不乐从乎一开浚
沟渠修筑围岸所以为民也或有顽民惰农饰为巧词
告称频年水旱田禾无收米价方贵民食缺乏民困未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8a 页 WYG0576-0125a.png
苏不能用工乞待年榖颇登米价颇贱民食颇足民困
颇苏之时为之者可以善言谕之曰正为频年水旱是
以开浚修筑以防旱涝使田禾由此而得收米价由此
而得贱民食由此而得足民困由此而得苏况古人有
言不一劳者不久逸不暂费者不永宁今若又不兴
修水利则田禾何由而收米价何由而贱民食何由而
足民困何由而苏譬如有一贫民无他产业止是与人
佣工求取钱米度日偶然一日不能佣工不曾求得钱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8b 页 WYG0576-0125b.png
米已是饥饿一日若明日忍饥急去佣工则明日便有
钱米便可得食若因今日饥饿不去勉彊佣工则明日
又是忍饥终无钱米可用饥过数日必死以此善言谕
之彼岂不乐从乎
   叶给事廷缙请赈饥治水奏
臣窃惟直隶之苏松常浙江之杭嘉湖约其土地虽无
一省之多计其赋税实当天下之半况他郡所输犹多
杂赋六郡所出纯为粳□郊庙之粢盛在此内府之珍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9a 页 WYG0576-0125c.png
膳在此百僚之俸给六军之粮饷亦在此至于京师士
庶以亿万计亦皆待饱于给饷之馀是六郡之赋税诚
国家之基本生民之命脉不可一日而不经理也若水
道不通为六郡农田之害所系亦重矣司国计而任民
牧者岂可不加之意乎盖天目诸山之水潴为太湖而
六郡环乎其外太湖之水又由江河以入于海闻昔人
于溧阳则为堰坝以遏其冲于常州则穿港渎以分其
势于苏松则开江河以导其流惟是入海之处潮汐往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9b 页 WYG0576-0125d.png
来易于湮塞故前代或置开江之卒或设撩浅之夫以
时浚治仅免水患历岁既久其法废弛遂致诸湖巨浸
壅遏于中江河故道淤涨于外土民利其膏腴或堰而
为田或筑而为圃上源之来者不衰而下流之去者日
滞是以川泽浸淫经冬不涸围田沮洳终岁不乾加以
夏秋淫雨浃旬山水横发渰没田畴漂沦庐舍固其所
也方弘治四年一涝如人初病犹之可也迨五年复涝
如病再发已难支持幸而六年颇收稍得苏昔而今岁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0a 页 WYG0576-0126a.png
大水视昔尤甚六郡人民困苦流离不可胜言如病发
于羸惫之馀若不多方救药则灾害何自而弭财赋何
自而出民何以为民国何以为国乎即今抚按等官相
继论奏伏望圣明以天地为心以民命为急思粮储为
国家之大用水患为东南之大患于廷臣之中选差有
才力通晓水利者一二员授以节钺重其委任即日前
去会同抚按官讲求民瘼设法赈恤军需之可停者停
之逋负之可蠲者蠲之俟民心稍定民困稍苏然后指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0b 页 WYG0576-0126b.png
定地方分投相视询访故老寻求遗迹何地为山水入
湖之冲何港为太湖入海之道自源徂流一一按究然
后相与度其经费量其事期大加浚治务使下流得以
宣泄而上源不致泛溢可也然当此饥歉之际欲兴大
役若非任事者处之得其道则民力不堪不能不重困
也臣生长其地目击其患又叨居言职不敢𨼆默用是
敷布心腹陈其利害如此至若水道之曲折工费之多
寡事期之久近则不敢以遥度也伏惟陛下俯垂睿览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1a 页 WYG0576-0126c.png
即赐施行幸甚幸甚
   钱修撰与谦上海县捍患堤记
吴故多水患而近时尤数且甚命吏居民荐罹沓厄相
顾错愕罔测厥儗加之抚者资及按者期至俟陟计满
莫怀永图是以沟壑填枕而上不惜下亦知其无所于
倚而甘心焉良可悼也惟我皇上宵旰兢惕畏灾悯农
暨一二同德胥戚之臣轸念及此而抚臣是择爰得新
昌何公世光以右副都御史来广储博贷戒防饬浚如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1b 页 WYG0576-0126d.png
恐不及于是吾民始有生意而争来言利弊矣时则有
若鄞进士董君启之出尹上海承公之意进父老诹厥
便得策献之其言曰邑分东西乡高下迥绝东抵海障
类高亢患旱利于浚西跨五湖钟震泽下流类卑洼患
涝利于防故尝有浚防之令矣役弗钧而力偷规弗定
而文观患自若也兹浚则择其人严其戒而已而防为
艰请以民之义孚力赡者督其役且以履亩计防程其
工而分督之地阔而防远者多为之畛以析之以拒漫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2a 页 WYG0576-0127a.png
延使食其地者各效其力而无劳于官役于官者官食
之而食之所出处之以权于廪藏无损也又曰农罔穫
冬愈隙矣毋俟春溢弗及也且因而食之有助敛不给
之义焉何公闻而贤之详授以区画之方埤阙之计劝
惩之典而听其行且令曰凡吏吴者式是规浙臬佥事
雷公元芳以其职与闻乎是亦伟而许之君于是奉令
惟谨躬率其僚冯丞以下相利庀材如其策筑之应期
而成延袤凡百馀里凡其崇视凶岁漫迹加尺者三盖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2b 页 WYG0576-0127b.png
丈有二尺也凡其广加崇尺者三而其杀三分去一盖
防制也其侧植杨插茭以护之凡其障而筑之也析竹
织芦而匝之以干凡其材悉出于官凡夺田益堤而妨
于艺者官计其地而钧其赋于其疆之人而东之浚者
不与焉既而有以患闻者上乃命工部侍郎徐公原一
率厥属主事祝君惟贞大举浚防而何公以下至于
董者皆与之君子谓是役也先国之谋而上合焉预民
之患而下乐焉创于一邑而四国则焉成于群议而若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3a 页 WYG0576-0127c.png
出一人焉惟患之捍而饥则赈焉不可泯也乃碑于其
地曰抚都御史何公以上海董君堤于是是为弘治甲
寅十二月朔日也
   徐尚书治水奏
臣等窃惟东南地势低下水患自古有之永乐初元水
复涨溢太宗文皇帝命户部尚书夏原吉大加疏治方
得止息逮今九十馀年各处港浦仍复湮塞为患滋甚
仰惟皇上轸念地方命臣等会同修浚盖将拯垫溺之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3b 页 WYG0576-0127d.png
民于衽席之上化鱼鳖之区为稻粱之域臣等敢不罄
竭驽钝以图仰副圣意用是夙夜不遑宁处相度施工
窃见嘉湖常镇水之上流苏松水之下流上流不浚无
以开其源下流不浚无以导其归于是督同委官人等
将苏州府吴江长桥一带茭芦之地疏浚深阔导引太
湖之水散入淀山阳城昆承等湖又开吴松江并大石
赵屯等浦泄淀山湖水由吴松江以达于海开白茅港
并白鱼洪鲇鱼口等处泄昆承湖水以注于江又开七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4a 页 WYG0576-0128a.png
浦盐铁等塘泄阳城湖水以达于海下流疏通不复壅
塞开湖州之溇泾泄天目诸山之水自西南入于太湖
开常州之百渎泄荆溪之水自西北入于太湖又开各
斗门以泄运河之水由江阴以入江上流疏通不复湮
滞自弘治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兴工至八年二月十五
日工毕幸而一向天气晴和人无疫疠凡百众庶争先
效劳即今水患消弭人无垫溺之忧田有丰稔之望列
郡士民莫不庆抃是非臣等之能皆皇上盛德大福广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4b 页 WYG0576-0128b.png
被东南之所致也今将修浚过港渎画图贴说谨具奏

   杨主事君谦治水纪绩碑文
上临御之七年为弘治甲寅乃眷南顾以兹吴浙之间
数被水患黎民阻饥思大拯救之爰采廷议特命工部
左侍郎徐公会同巡抚都御史何公经略其事浚筑惟
便而以其属员外郎祝君惟贞从行赞画公深惟大江
之南自镇徂杭膏腴千里而震泽潴聚其间西纳东吐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5a 页 WYG0576-0128c.png
本利非害自壅遏不导故胸腹受病肆为灾沴然水有
上下治亦宜钧乃率司府僚吏周巡列郡讨源求委尽
得其利害曲折公乃与巡抚公度地计工当用人二十
万乃足事因创差夫之法一甲三人而以其馀为资给
又别给米人一石先食后役措画孔艰凡在守令无不
相率视效罔敢逸怠以是年十一月经始严神享肃官
箴而后即工惟苏之松陵为震泽喉襟而吴松七浦白
茅则奔海之大道利博而治最急者也乃令张通判旻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5b 页 WYG0576-0128d.png
先以万六千人之长桥疏其窦八十有五又于其外薙
荻去淀凡千亩决为通波随流北折而东又以万五千
人开七浦四十里及盐铁尤泾各十馀里又以人八万
开白茅六十里其上曰鲇鱼口者湖流之出是凡四渠
为新开河为龙潭洪为白鱼洪为落星港尽皆疏之
悉彻海焉自昔以吴松滟沙浮荡不可治公按而视之
曰此正三江要道水下最捷何可已也其地隶松乃以
郝通判希贤率人四万五千开其下流凡七十里以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6a 页 WYG0576-0129a.png
复江之旧常州之境惟是宜兴百渎及江阴入江诸港
岁久湮塞乃以姚通判文灏开渎五十放之太湖又开
港三导运河入江用人亦五万而吾苏守史侯公鉴独
以勤勚为诸郡先而松守陈逊之常守华廷佐咸殚心
力以相其事公又以诸溇不通则苕霅之水不得入于
太湖通而不为之堤则水乘风泛溢为其傍灾其地浙
也则以周大参公瑞发人二万开溇七十有二作石堤
七十里以利湖州又浚西湖利杭又作石堤三十里利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6b 页 WYG0576-0129b.png
嘉兴盖上源下流钧修并治水以大通而员外郎祗敬
公命日无宁居与雷佥宪元芳往来提调兼督防田之
事责成尤笃浚治之外岸益高厚大凡是役以丞簿稽
工以义民部夫所至顿次舍置井灶时止作薪刍并给
医药有备民用是不困而皇上圣德格天一霁经时人
以和适无沾涂栉冒之苦役不百日而成六郡人士莫
不胥庆以为上恩洪大思粒食兹土遂以公来建是丕
绩惠延无穷历观前代致力于斯者非不甚众然言浮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7a 页 WYG0576-0129c.png
于实或以近效自画迄无远谟惟国朝永乐中一治垂
利盖八十载然考之郡记其时授地调役亦未有若今
日之大者则稔岁之臻有不加于前乎哉惟公忠贞博
大御之以整暇是以动用大众终始晏然所谓社稷大
臣临事决议愈大而愈靖者公其有焉工之毕当作之
明年二月虽成未验既而大雨兼旬水骤长骤缩流若
箭驶雨与昔同而利病悬异然后人之信且喜滋甚卓
哉巍乎垂宇宙誇古今斯实一代之伟烈不可尚已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7b 页 WYG0576-0129d.png
   举人秦庆请设淘河夫奏
臣惟国家财赋多出于东南而东南财赋尽出于水利
方今时务莫要于此不可以为缓而忽之也近年以来
列郡数被水灾民不聊生推原其故皆由于太湖之溢
而太湖之所以溢则由于三江众浦之失其道耳弘治
七年巡抚都御史何鉴具以上闻既而给事中叶绅巡
按御史刘廷瓒相继论列伏蒙皇上轸念地方特命工
部侍郎徐贯来总水事凡通湖达海隘口支川无不疏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8a 页 WYG0576-0130a.png
治自七年冬至八年春不数月而成功一时水患十去
八九列郡人民仰荷皇上再造之恩如天地之难名也
然臣以为疏导之利虽已弘于一时而经制之宜犹未
及于永久惟昔之善治水者每于平成之后必立宣防
之法如近代撩浅开江等卒亦皆制置有定浚治有常
是以当时利兴而害去国富而民安臣以为今当略仿
前制思患预防乞敕该部转行巡抚及水利官督率府
县治农官遍诣三江各浦地方相视要害讲求便宜用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8b 页 WYG0576-0130b.png
其土著之民专习搜淘之事免其别差著为定令仍须
往来劝督验其功程以行赏罚务使水道不复壅遏而
旱涝不能为灾可也经久之宜莫善于此伏望皇上矜
其愚而垂仁采纳焉臣不胜激切愿望之至
   松学生金藻三江水学
禹贡曰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又曰九川涤源九泽既陂
今东江已塞而松江复微是川源无涤也太湖泛滥堤
防不修是泽无陂障也惟其无陂所以靡定惟其无涤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9a 页 WYG0576-0130c.png
所以靡入东风则西决西风则东溃一雨连旬数月如
海此频年水患所以不可救治者良由备之不预虑之
不周托之不重而任之不久也孔子称禹尽力乎沟洫
孟子称禹以四海为壑愚以为禹贡之法孔孟之言
万世所当顺守而不可忽者也治水君子顺此而行之
则有无穷之利忽此而不行则有无穷之害顺之之道
有六曰探本源也顺形势也正纲领也循次序也钧财
力也勤省视也所以行之之要在任得其人而已矣任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19b 页 WYG0576-0130d.png
得人而六事不举者未之有也六事举矣水不为利而
为害者亦未之有也所谓任得人者治水救民莫大之
事况国家财赋多出东南伏闻尧舜治水必委之于神
禹而辅之以伯益故能地平天成万世永赖洪惟我太
祖高皇帝设立府县司牧区图粮里所以重农事也太
宗文皇帝专任户部尚书夏公总督江南水利数十年
来民蒙其泽但当时任之不久而继之无人所以其功
不全其利不远今之治水总之以佥宪而已凡百举动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0a 页 WYG0576-0131a.png
不得自为事功难成愚以为若欲水患消除必遵祖宗
之法专任大臣而辅之以所属责成守令而催办于粮
里不宜泛遣他官而堕失厚利添设耆塘而扰害良民
也是故有敬德有实学有高识有远虑有仁慈有刚果
不恃一已之聪明而采纳天下之公论不恤一已之劳
逸而体悉万夫之冻馁斯可以膺大任而成大功也所
谓勤省视者伏闻神禹治水十三年居外三过其门而
不入后世君子乃欲不出郊原而求其刑赏当水利修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0b 页 WYG0576-0131b.png
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是故有廉能不省视与无
廉能同省视不赏罚与不省视同赏罚不继续与不赏
罚同省视之时与民约信某日到某乡某月到某县三
月一周一年三遍非大寒暑不休息非大风雨不更期
大约省视一年二年围岸可成三年四年沟洫可深五
年六年浦渎可通七年八年三江可入至于九年闸窦
可完石堤可备一图水利省视在里长一区水利省视
在粮长治农县丞则省视一县治农通判则省视一府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1a 页 WYG0576-0131c.png
而守令则兼之也提七郡之纲而以水功分数为殿最
者大臣也参赞乎上纲纪乎下者大臣之佐也若夫相
与调剂以成其事者巡抚也相与纠举以正其法者巡
按也如此而水利不兴菽粟不如水火者吾未之信也
顾君子省视何如耳所谓钧财力者财不钧则无食无
食则多怨力不钧则无功无功则徒费愚谓围岸沟洫
田户存者不须起倩随其田旁而责其户以自修之一
尺一步皆有归著今之修围者不令自为须要起倩彊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1b 页 WYG0576-0131d.png
者不服役弱者不得休其弊甚多不可附说往年开河
每里起夫二三十里伤于太多在家人户又无所助虽
或有之亦是弱者官府给粮不过数斗仓廪有限其能
再乎愚谓总是民财何须劳扰为今之计莫若每甲朋
出长夫一名三时治水一冬休养其馀九户分为九等
每月一户贴钱三百六十文十夫一舟往来宿食百夫
十舟千夫百舟自正月发运已毕水工方兴至十月开
仓纳粮水工又止千夫修一处万夫修十处各自立功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2a 页 WYG0576-0132a.png
以凭赏罚惟是石堤闸窦或忧浩废欲乞朝廷暂将七
郡鱼课船课竹木杂课量停起解留充水用待至功成
之后悉依原议庶几不以积习害机宜不以近利堕永
制而万年之功成矣所谓循次序者事有缓急功有难
易知所先后水利修矣昔人以开江置闸围岸为东南
第一义又以河道田围二事可兼修而不可偏废此皆
确论但惜其失先后之序故后人祖之者率多以开江
为急而围岸沟洫漫不之省是以用力多而成功少积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2b 页 WYG0576-0132b.png
习久而曲论生愚以为江固当开闸固当置围岸沟洫
则在开江置闸之先而围岸又当先于沟洫也修围之
法水涨则专增其里土不狼籍水涸则兼筑其外岸方
坚固围大者其中须画界岸但今低乡围岸荡无根基
须得桩笆方可修筑若乃震泽诸湖须用石堤如高邮
三湖可也高邮三湖资其行舟以运粮震泽诸湖资其
灌田以出粮皆宜专任大臣经理其事而不惜所费况
江南运河亦资震泽诸湖之利岂可独留心于彼而不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3a 页 WYG0576-0132c.png
加意于此乎开沟无他法惟在深广而已开河之法疾
流搔乘缓流捞剪污泥盘吊平陆开挑开江之法与开
河同但各处包带积荒田土与夫沙涂水荡却用长夫
开以沟洫画以疆界垦辟成田召人耕种抵足原租馀
充闸费待至开江之时遇有所损之处即以此偿之如
此则上不烦官下不损民中不害事而横议息矣老农
云种田先做岸种地先做沟此二句切中今时之病盖
高乡不收无沟故也低乡不收无岸故也至若池塘又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3b 页 WYG0576-0132d.png
高乡急务大约有田一顷开塘十亩可以蓄水而防旱
矣所谓探本源者天下之事有利有害莫不皆有本源
也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害于民者则当拔其
本塞其源况水之利害财货之盈缩生民之休戚国家
之安危系焉尤当深探其本而穷究其源者也窃见弘
治五年江南久雨湖泖相连风涛汹涌民居漂荡迨及
六年乖气流行疫疠大作至于七年宿水连春夏雨过
时菜麦禾苗极目沈沦饥民逃窜绝野萧条凡此灾害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4a 页 WYG0576-0133a.png
虽曰气运之常亦人事不修之故今欲救其已然之灾
不若因之以救未然之灾除一二年之害不若因之以
除千百年之害救已然一二年之灾仓廪府库是也救
未然千百年之灾江湖田野是也江湖浚治然后田野
开辟田野开辟然后百榖丰登仓廪盈溢盗贼可息狱
讼可简教化可兴礼乐可作尚何灾害之足忧哉荀卿
曰田野者财之本也仓廪者财之末也事业者货之源
也府库者货之流也孟子曰无政事则财用不足程子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4b 页 WYG0576-0133b.png
曰五事内也谨而明之六府外也时而治之朱子曰顺
五行修五事财之本也治水君子明而至于肃乂哲谋
圣则修矣治而至于时雨时旸时燠时寒时风则顺
矣五事修矣五行顺矣于是相克而生百榖生榖而成
六府六府而资三事而成九功九功叙九叙歌此礼乐
所由兴也是故修堤防以救涝土克水也修江湖以救
旱水克火也修炉治以为耜火克金也修斧斤以为耒
金克木也修耘耨以生榖木克土也夫五行之序不同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5a 页 WYG0576-0133c.png
而所同者水为先也是天下万物无有先于水者也先
于水者两仪也两仪之所先太极也譬则太极祖也两
仪父母也五行五子也水长子也欲干父母之蛊固在
乎子而长子尤其所重也夫五行以水为先犹五事以
貌为先治水君子恭敬以修其貌咨访以修其言巡省
以修其视采择以修其听备虑以修其思以合五行以
叙九功以慰万民之所望以副圣天子之所托庶几端
本澄源而君子所当留心者欤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5b 页 WYG0576-0133d.png
   三江水学或问上
或问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此禹贡扬州治水之法予既
揭之以为一篇之纲领者当矣而又引九川涤源九泽
既陂何也曰三江流水也涤源流水之所以入也震泽
止水也既陂止水之所以定也使禹贡无此二句总结于
后将谓三江既入震泽自然底定矣自汉以来治经者
多忽此惟蔡氏得紫阳夫子之传故其言曰九州之
川浚涤泉源而无壅遏九州之泽已有陂障而无决溃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6a 页 WYG0576-0134a.png
治水君子笃信而深思之则诸泽陂障自有不可得而
已者曰三时治水一冬休养与论语使民以时孟子不
违农时不同何也曰断不可泥至冬乃役之说以陷于
死亡也盖至冬乃役如上入执宫功之类非若水利
乃野外工役不可以冬月为之也诗云蟋蟀在堂役车
其休又曰塞向墐户入此室处又曰三之日于耜四之
日举趾书于仲春曰平秩东作于仲冬曰厥民隩盖三
时勤苦一时休养今古之通谊也曰近日开河亦是冬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6b 页 WYG0576-0134b.png
月如何亦成曰幸得一冬晴暖所以不见甚伤然终不
可为法盖嘉定人夫亦多死者曰开河必动大众如何
保得不死曰程子开河他人管者多死程子管者不死
一人只是处置得宜耳曰役夫众多如之何可以全其
生也曰冬月不役是求生之一路也老弱不用是求生
之一路也衣食温饱是求生之一路也痛革暴虐是求
生之一路也有疾即与之药而发回是求生之一路也
船舍近便足蔽风雨是求生之一路也如此求生而犹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7a 页 WYG0576-0134c.png
不免于死是诚当死者也然亦不可不为之祭埋而厚
恤其家也曰常年治水不亦劳乎曰春秋常事不书凡
用民力无不书者所以重民力也合义不合义必书得
时不得时必书惟修泮宫不书立閟宫不书修阡陌不
书浚沟洫不书二百四十二年无一笔岂皆不用民力
于疆畎哉诚以四事如饮食然不可一日而阙者也圣
人之教万世至矣曰春秋有浚洙之文何也曰洙鲁北
水名庄公畏齐来伐故浚以防之非为农民兴水利也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7b 页 WYG0576-0134d.png
   三江水学或问下
明日客复来曰九川涤源九泽既陂言九州之川泽也
子之引之却是专言扬州可乎野人曰既言九州则扬
州在其中矣客曰不用耆塘可也又用粮里可乎野人
曰粮里旧所置也耆塘今所增也不足而增可也既足
而增可乎所谓十羊九牧者也客曰上得其人则虽用
耆塘亦不害野人曰与其上得人而下不得人孰与其
上下皆得人乎客曰府县下乡省视得无扰民如柳子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8a 页 WYG0576-0135a.png
之论乎野人曰先之劳之圣人之言也劝课农桑守令
之责也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公侯之事也循行国邑周
视原野司空之职也何有听民自为而坐食者乎柳子
之论为扰民者发之过也客曰随其田旁自修沟岸不
若计其田亩钧其工程为善盖田有长倚泾者有横出
泾者有不出泾者用子之法则长倚泾者用工太多横
出泾者用工太少不出泾者无工可为岂得为钧乎野
人曰旧时鄙见亦如此然钧则钧矣终是甲治乙田丁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8b 页 WYG0576-0135b.png
修丙岸非惟不肯尽心抑且无凭赏罚思之十年始遇
有识乃上海陆宗恺却与华亭曹宪副定庵之意正同
盖不出泾之田涝则不得泄旱则不得溉粪则难于入
敛则难于出凡有此田者多是贫难下户当优恤者也
若其横出泾者与长倚泾者旱则易于溉涝则易于泄
粪则便于入敛则便于出有此田者多是殷实有力者
也故定为此法允惬舆情使贫乏者既得以安生而有
力者又无计以偷闲坚固浚涤者既得以蒙赏而淤浅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9a 页 WYG0576-0135c.png
疏脆者又无计以逃罪愚所谓一尺一步皆有归著一
赏一罚皆得其当者诚非臆度之言也客曰低乡无土
如何修岸野人曰此则须用载土捞泥且如商贾从长
沙贩米经年累月涉历风涛只是欲得米故不辞艰苦
今在平河载土近处捞泥得一船即是一船之米得万
船即是万船之米但寄之于田岁岁取之无穷也人患
不载不捞耳客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野人曰四
年渰没万姓漂流尚谓之无事乎且愚见不过遵祖宗
浙西水利书 卷下 第 29b 页 WYG0576-0135d.png
之法守圣贤之规修堤防浚沟洫涤川原而已何扰之
有客曰探本源只当云探水之本源如何说得到五事
上野人曰三江之水原自太湖太湖之水原自诸山诸
山之水原自天雨天雨原自地气地气原自人心人心
善则五事修五事修则五行顺五行顺则五气和五气
和则五休徵应反此则五咎徵应矣故曰天未始不为
人人未始不为天也
 浙西水利书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