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四
卷四十四 第 1a 页
  形势
云南虽称荒服而绸缪防禦不可不周者以滇点与楚
蜀辅车唇齿之势也说者谓云南山川形势东以曲靖
为关以沾益为蔽南以元江为关以车里为蔽西以永
昌为关以麓川为蔽北以鹤庆为关以丽江为蔽又云
云南要害之处有三东南八百老挝交阯诸蛮以元江
临江为锁钥西南缅甸诸蛮以腾越永昌顺宁为咽喉
西北吐蕃以丽江永宁北胜为阨塞识此三要可以筹
云南矣元史言云南之地东至普安路之横山其西至
𬗟地之江头城凡三千九百里南至临安之鹿沧江北
卷四十四 第 1b 页
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凡四千里其迤东西二十郡大抵
以滇池而分南北所画为界者则在两江东北为金沙
西南为澜沧先儒以为即禹贡梁州之黑水也司马迁
史记称滇池旁地腴饶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
僰僮旄牛以此巴蜀殷富而范蔚宗后汉书亦称滇池
河土平敞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人俗豪汰
居官者皆富及累世由是观之滇固非瘠土也唐天宝
以后蒙氏以一隅之力累抗王师此即财力雄富之一
验今山川形势与古不殊体息劳徕垦田积粟使其民
成饶裕之俗是在良有司矣
卷四十四 第 2a 页
沿革
汉置益州郡领县滇池双柏连然俞元谷昌昆泽叶榆律高不韦云南
巂唐贲古胜休来唯等共二十四 属越巂郡县遂久蜻蛉共二属牂
牁郡县苴兰等共四
东汉仍为益州领县胜休律高昆泽建伶等共十七永昌郡领县哀牢
慱南等共八
蜀汉改置郡建宁云南兴古共三
晋置宁州领郡云南兴古建宁永昌共四属县云平铎封汉兴新定谈
槁修云冷丘永寿雍乡南涪等共四十五 太康以后改置郡益州晋
宁平夷共三
宋仍为宁州领郡建宁晋宁牂牁西河东河河阳云南兴宁兴古梁水
卷四十四 第 2b 页
等共十县同乐谈槁万安新定新兴万寿晋乐丹南成昌建安云南云
平西安句町南兴梁水西随新封镡封等共五十二
南齐为宁州镇领郡建平梁水建宁晋宁兴宁西阿平乐永昌等共十
四属县同乐新定晋乐绥宁丹南梁水西随骠封永丰绥云遂安临江
双柏云平都阳晋绥新城成昌西中南兴新丰益宁安宁永安壅乡西
城等共七十二
晋宋齐宁州所领郡邑皆不止此今止录在今境内者
唐置云南郡领县姚城泸南长明共三
元置云南诸路行中书省为路中庆威楚武定鹤庆云远丽江孟杰普
安澄江普定建昌德昌会川广西元江大理柔远茫市镇康镇西平𬗟
麓川木邦孟定蒙兀等共三十七府仁德柏兴共二 属府北胜永昌
卷四十四 第 3a 页
腾冲共三 州嵩盟开南威远顺蒗蕖永宁通安兰巨津罗雄建安泸
礼里阔邛部隆姜昌德威龙普济武安黎溪会理麻龙等共五十四
县杨林邵甸威楚南甸易笼石旧临西芳华通泉交水石梁罗山普舍
研和邑市为美归厚中泸沾闰盐金等共四十七
皇明改置布政司领府十二云南大理临安楚雄澄江蒙化广西景东
广南顺宁永宁镇沅军民府八永昌曲靖鹤庆姚安寻甸武定元江丽
(武定今去/军民字)州三北胜云州(今改属/顺宁府)新化(今改属/临安府)长官司一者乐甸
 其羁縻府二宣慰司六宣抚司三州四长官司二
卷四十四 第 3b 页
卷四十四 第 3b 页
滇志
国朝置云南布政司治于昆明城括二十郡左右分画左曰迤东右曰迤西界
以大江东北曰金沙西南曰兰沧金沙自北入东海兰沧自南入南海幅员不
趐万里官军从大将军南下及五方之人或以戍或以徙或以侨寓不归是曰
汉人并生夷地是曰夷人夷有二种居黑水之里曰爨居黑水之表曰僰爨属
郡县僰属羁縻总计夷汉汉人三之夷人七之又分计两夷僰人三之爨人七
之天所以限华夷也
大事考洪武初段宝遣段贞奉表归款五年遣翰林待诏王祎八年遣中
书省参知政事吴云先后招谕云南不下死之诏谥祎忠文云忠节建祠春
秋并祀十四年命颖川侯传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
副将军帅师征云南平之十五年改行省为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诸
府州县司置都指挥使司领诸卫所置提刑按察司分巡安普临元金沧洱海
卷四十四 第 4a 页
四道兼察诸府州县司卫所十六年以云南所属乌撒乌蒙芒部三府隶与
四川布政司征南将军傅友德等送故元云南右丞观音保参政车里不花
及酋长段世等至京师各赐衣服命观音保为金齿指挥使赐名李观以段宝
二孙为武昌卫雁门卫镇抚赐名归仁归义命长兴侯耿炳文诏谕颖川侯
傅友德等班师留西平侯沐英镇守云南十七年论平云南功进封傅友德
颖国公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等予诰劵世袭馀各升赏十九年云南
左布政使张紞奏请中盐商人照旧纳米榖于金齿诏从之二月命傅友德
耿炳文再征云南贵州诸蛮平之 二十一年麓川百夷思伦发反西平侯沐
英遣都督冯诚督兵禦之贼大败寻遣人诉奏诿罪其下诏通政司经历杨大
用赍敕往谕宥之 六月东川诸蛮叛命颖国公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西平侯
沐英普定侯陈桓为左右副将军帅师讨平之 六月越州土酋阿资叛命友
德英等讨之筑堡平夷阿资遁奔普安土官普旦与资俱降二十二年佥都
卷四十四 第 4b 页
御史黄政从征云南还次普安遇寇及其子琬皆死之二十三年置景东蒙
化二卫二十四年阿资复叛平羌将军何福率兵讨之阿资降二十五年
六月丁卯西平侯沐英卒十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子春袭爵镇守云南二
十八年阿资复叛沐春讨诛之三十年平缅蛮刀斡孟叛逐宣慰使思伦发
发至京具诉诏遣沐春何福徐海率兵讨之擒刀斡孟正法令思伦发仍长平
缅 永乐元年车里宣慰司刀暹荅入寇掳威远州知州西平侯沐晟请讨之
 上命先行抚谕暹荅悔惧归州官及入贡方物谢罪释之三年二月宁远
州土官刀吉罕奏安南侵夺猛慢等七寨命礼部遣使谕之四月敕西平侯
沐晟伐安南云南西南诸夷大小古刺等部落入朝进贡 诏置宣慰司二
长官司五统之六年平安南降其郡四十有八封沐晟黔国公世袭宣德
七年八百大甸土官刀之雅入贡请讨波勒不许九年敕都督沐昂赞辅黔
国以驭蛮夷正统二年马龙他郎甸蛮为梗都督沐昂讨平之十月麓川
卷四十四 第 5a 页
 夷思任发叛侵掠腾冲南甸四年遣刑部主事杨宁往谕思任发不听闰
 二月命黔国公沐晟率都督沐昂方政讨麓川次潞江方政战死之沐晟帅师
 还至楚雄卒 诏追封沐晟定远王谥忠敬方政谥忠毅六年思任发遣使
 入谢太监王振力主讨议侍读刘球谏不听 命定西伯蒋贵为征夷将军兵
 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征麓川太监吉祥监督军务侍郎徐晞督军饷 十一
 月总兵蒋贵等大破麓川思任发遁 总兵蒋贵遣指挥万诚等率兵击败蛮
 贼韦郎罗于维摩州宣谕广南富州土官侬郎沈政七年论平麓川功进封
 蒋贵定西侯王骥靖远伯升郎中侯琎为礼部右侍郎杨宁为刑部右侍郎
 十月思任发复叛复以定西侯蒋贵靖远伯王骥兼兵部尚书提督军务征麓
 川缅甸八年二月靖远伯王骥等至金齿大败缅人于蛮江思任发复遁
 九年四月督麓川军饷左佥都御史程富还京赐白金纻丝升左副都御史
 五月命侍郎杨宁参赞云南军务 十月巡抚侍郎杨宁遣使入缅诘问思任
卷四十四 第 5b 页
发事缅人惧函任发首以献 十二年十月麓川思任发子思机发思上发据
孟养以叛十三年命靖远伯王骥督军务都督宫聚为总兵张軏田礼为副
率兵讨之十一月靖远伯王骥等督兵破思机发于孟养寨河西县学教谕
詹英劾骥老师费财滥行爵赏 召骥还乃班师(麓川事两志所载略有异/同旧志载正统六年以后)
(事是年权阉王振专政遣都御史王骥统东南兵十五万征麓川思任发任发/逃获其妻妾象马宝玉无算官升功职四百馀员明年麓川降明年定西侯蒋)
(贵靖远伯王骥以征麓川为名再入云南明年缅人获思任发函其首献于军/又明年靖远伯王骥帅师会诸道复征麓川詹英劾之乃已玩其语意似归咎)
(于权珰迤西近地仁甫氏去昔/未远尚有传闻于故老者乎)成化十二年更置临安澜沧金腾曲靖四兵
备道十四年罢寻甸广西土官知府设流官十九年命佥都御史程宗抚
谕木邦设猛密安抚司 弘治五年诏查录开平王曾孙常复于临安戍所授
南京锦衣卫指挥使五月麓川夷酋思楪囚禁罕挖法构兵巡按御史张奉
檄谕各土汉兵临思楪境取还挖法楪惧因械其首祸者三十馀人 七年置
卷四十四 第 6a 页
宾川州正德二年云南属夷阿本叛巡抚吴文度率兵讨平之嘉靖元年
改金齿指挥使司为永昌军民府仍置永昌卫改腾冲指挥使司为腾越州仍
置腾冲卫 添设大理府督捕通判驻白崖七年武定寻甸土酋煽乱兵部
尚书伍文定讨平之 九年十一月大学士张璁请革云南镇守内臣从之
十六年敕云南镇巡会讨安南二十三年添设姚安府督捕通判驻赤石崖
二十四年添设洱海守备三十年元江那鉴杀侄那宪夺其印巡抚石简
率兵往讨左布政使徐樾死之 四十五年巡按御史刘思贤请罢临元参将
设守备从之 武定土酋凤继祖叛 命巡抚兵部尚书吕光洵发兵讨贼
赐之剑 兵备佥事张泽率寻甸兵与贼战败绩贼执泽以归 巡抚尚书吕
光洵视师境上兵备参政卢岐嶷副使杨守鲁陆纶朱袗等分道进剿屡败之
赋渡江遁贼势孤要挟求抚归佥事张泽不许贼以兵逼原执兵备佥事
张泽不屈死之 官兵渡江追贼于七州地界逆贼继祖为其下所杀馀众悉
卷四十四 第 6b 页
降 隆庆三年添设邓川州流官知州四年复设临元参将罢守备敕云
南巡抚都御史兼制建昌毕节地方 五年黔国公沐朝弼以病具疏求致仕
请以其子沐昌祚带都督衔挂印代镇从之 六年巡抚邹应龙论劾黔国公
沐朝弼奉旨逮问革任安置南京以其子沐昌祚袭黔国公镇守云南万
历元年十一月巡抚都御史刍应龙剿平铁索箐屡叛夷寇罗革等二年二
月迷蒙牳獛等贼叛劫不已应龙会昌祚并发兵雕剿悉平五年广南侬贼
叛巡抚王凝会镇守沐昌祚抚定之 九年罢临元参将复设守备 十一年
冬十月陇酋岳凤耿酋罕虔勾缅叛巡抚刘世曾御史董𥙿会黔国公沐昌祚
疏遣参将刘綎邓子龙讨之 十一月莽应里会孟养猛密车里八百等兵并
众入犯巡抚刘世曾遣参将邓子龙破之擒罕虔于攀枝花游击刘綎擒岳凤
及子曩乌于陇川献俘京师十三年论平岳罕功加巡抚刘世曾右都御史
兼兵部右侍郎照旧巡抚沐昌祚加太子太保各荫一子 添设金腾参将姚
卷四十四 第 7a 页
 关守备罢顺蒙参将改设守备罢临元守备复设参将十五年罗雄酋者继
 荣叛抚镇刘世曾沐昌祚雕剿斩继荣罗雄平改设流官赐州名罗平所名
 定雄 罗平馀党董仲文等复叛官兵进剿平之 密堵送速二城久归缅迤
 西思威思化思顺以兵复之按察使李材游击刘天俸乘胜助兵斩千馀级巡
 抚刘世曾以捷闻寻升材右佥都御史巡抚郧阳巡按御史苏酂疏论迤西
 功多僇尸抵级命逮材天俸等下诏狱削巡抚刘世曾籍(甚哉边事之难/言也远如滇强)
(如缅尤难之难也言语不通凭象胥之口传宣任意多变幻其词将官以首功/为奇货又不独滇与缅也李公以理学鸣似无此举动而苏公抗疏数千言如)
(严霜凛冽<折 t="33"/>神宗怒不测一切救疏如不闻每岁夏秋谳狱怒移西曹诸司夺/俸者数矣久之御史薛继茂上疏救始下部覆奉/恩旨改戍或又谓公在郧)
(阳与中贵有却或飞语入/官借滇事为辞未可知也)十六年裁银场道分属四守道改分巡安普道为
 兵巡安普道敕临元参将兼治沾平守备事 十九年丁苴白改夷普应春
 等叛抚镇吴定沐昌祚讨平之题设新平县 改新化州隶临安府 二十年
卷四十四 第 7b 页
特旨增贡金一千两二十一年设蛮哈守备 二十二年缅贼搆党复入寇
巡抚陈用宾遣把总官黄龚移文暹罗国袭之 筑八关二堡于三宣要害戍
缅并议屯田 复增贡金一千两二十四年猛卯酋多亨勾缅搆乱巡抚陈
用宾檄木邦罕钦灭之筑平麓城议屯田 四月黔国公沐昌祚致仕以子睿
为都督佥事镇守二十五年二月顺宁土酋猛廷瑞与大候奉赦搆杀巡抚
陈用宾以参政李先著同副使邵以仁勘处先著议抚以仁径袭击廷瑞平之
因请改顺宁府为流官大候州为流郡 赐名云州先著繇是被诬逮系死于
狱二十六年九月顺大馀孽歪轰猛思贤等复叛抚镇陈用宾等再讨平之
奏以顺宁府改隶金腾道猛密妇罕烘率孙思礼内附置芒市适缅溃遣兵
送思礼归仍长其地二十八年矣堵十三寨莽亢等复叛再讨平之顺大始
定命云南抚镇恊讨播酋杨应龙巡抚陈用宾移镇曲靖都督沐睿移镇沾
卷四十四 第 8a 页
益用宾睿遣参将谢崇爵会广南知府黄字督中军张澍指挥沐粲等率兵
至乌江与贼战胜之贼众数万陡至我兵败奔争渡桥折督阵官何天庆甘靖
方朝宗杨玉王彦伟俱阵亡全军象马尽没总督李化龙论崇爵罪以赐剑
斩之二十九年太监杨荣奏开宝井于猛密巡抚陈用宾上疏争之至三十
三年奉 旨封闭五月论顺大功陈用宾晋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沐睿
晋右都督各荫一子三十年三月思陀甸长官司土舍披额等纠合侬兵杀
护印土舍李泰华攻劫纳更纳楼二土司官兵剿平之六月筑顺宁右甸所
城三十一年九月建云州城三十二年缅攻猛密徵兵于思轰参将王廷
光止轰毋发轰从之缚献其使缅怒攻轰轰败死都司王万年救之不及酋长
思华据其地 原奏开采官张国臣被杀疏闻不报三十三年巡抚陈用
宾遣副将陈寅擒缅目多罕复蛮莫界思正弟衎忠随为思线夺据衎忠奔于
蛮洒九月遣参将张名世讨平舍勒母寨夷贼即其地建城十二月缅犯
卷四十四 第 8b 页
木邦副将陈寅等不救木邦失抚按论罢之三十四年正月指挥贺世勋韩
光大等围内监府从外举火入杀太监杨荣焚烧府第辎重歼其从役缢树投
井乞死者百数十人(自荣入滇百姓被其害者什之九戎伍不什一耳指挥/樊高明直宿不赴荣朴责之群弁攘袂而起閧于抚镇)
(一时不无委曲调停因即夜登舟见直指于昆阳又得滇人懦弱等语以为当/路授意微矣适值两夜顺风往返迅速是日早二弁率军张守志阮廷忠张联)
(科等一呼而集抚镇闻变咸出署坐近地人从城上望但见火光炎炎府中柏/树无风自摇惨毒不忍言疏闻/皇祖震怒不食赖/圣母慈圣太后力为解)
(司礼亦有后唐张承业不任受<折 t="33"/>旨时山阴朱公在政府传布所上揭奏谓/陛下无以一人故变动一方若欲票拟尤当有禹汤格言又数日/旨出髣髴)
(记忆大都谓荣死不足恤但不知纪纲何一旦至此其他一切宽网惟薄罚地/方官罢中使不遣所论首事者群弁以序归之二弁世勋毙于狱光大戍边大)
(哉圣人之能容乎若万一不测一骑入金马关恐滇/人之忧别有所在此惟同时知其微者知此语矣)二月顺宁云州右甸城
成 请建学顺宁并右甸守禦所改云州隶府七月蒙自新安等夷临城劫
杀遣都司张名世参将张榜率兵雕剿贼败遁走三十五年十一月武定夷
酋阿克叛攻破府城杀指挥金守仁千户王应爵并男妇四百五十馀人千户
卷四十四 第 9a 页
梅应时黄桂镇抚金荣高力战死之 十二月戊辰阿克率郑举等拥推官白
明通以兵随其后直抵会城明通至城下求入不许随进公移请以冠带印信
给贼 已已贼率兵从北城外绕西南而东分道四掠沿村镇市焚劫一空寺
观庙字及军兵营房仅存十之三四民老稚不及避者杀之壮者卤而归 庚
午贼率众南指有若攻城之状须臾舍而西坐索武定府印良久不已许之乃
去 辛未贼复来西城下缒城得印熟视各上马负印而前即日拔营归去
(是役始于激成终于无备阿克一羯夷乳臭子夷所用事托重而恃力者曰马/头凡四十有八而郑举独称豪有力州郡每岁供亿所取给举不啻强半业藏)
(怒而不言尤不堪者五伯无名无已之求又每遇巡方檄下搜除奸宄展转变/易无岁无其名每一经访烦费罪罟倍加于汉人一旦愤发有如溃痈时郡守)
(挈符入贺问各贼发端之繇不知/也已而径抵会城势莫可遏矣)寻甸夷目大理保杨礼召补夷妇海冲等
叛攻破嵩明署印知事李性先弃印逃出城吏目韦宗孝儒学学正龙旌死之
宗孝阖门殉节贼进逼杨林 守临元道按察副使康梦相参将张名世统宁
卷四十四 第 9b 页
州等土兵入卫省城贼已先去即命梦相监其军追贼于武定 都司汪如渊
率禄崇功李凤等兵救杨林贼退 时巡按御史周懋相候代驻曲靖就近调
沾益安绍庆土兵檄同知孙台督赴监军按察副使罗希益听部署诸路合兵
并进是月除夕前二日大理保等攻寻甸城杀指挥诸藩𥙿千户陈万国戚
贵卿土舍黄有能绍庆与战败之除夕元旦二夜复来劫营又大败之贼遁
三十六年正月行左布政使彭应时右参政杨俊臣副使陈祹都司范继斌游
击将军段扆督守备裴希度王之瑞率汉土兵分道追剿阿克郑举等郑举
等复破禄丰知县苏梦旸率民兵力战死之六月诸路合兵追贼阵擒阿克
亲兄恩弟郑举男国贤郑文子宗舜丘相鲁男祖尧等十一名阿克郑举逃入
东川官兵压东川境东川土司禄哲缚阿克郑举解献军门左布政使彭
应时于黎溪州擒获郑文郑宗舜参政杨俊臣督广南侬兵及官兵与海冲
战擒斩有差副使罗希益督同都司汪如渊率安绍庆兵斩杨礼男杨成俘
卷四十四 第 10a 页
妻妾四口斩贼党阿白游击段扆前后斩获有差致仕黔国公沐昌祚具疏
报武寻失事状语侵其子沐睿 诏逮睿并巡抚陈用宾系法司狱相继病死
 巡按御史周懋相论劾临元参将张名世擅杀良民报功并前报斩阿克不
以实罪状下部勘覆 十月巡抚都御史薛梦雷疏题武寻致变失事始末
诏逮武定知府陈典推官白明通元谋知县毛文彩解京师候讯 题报两路
贼平请处分逆犯阿克郑举丘相鲁契尧司郑宗舜杨礼丘仕鲁凤恩弟郑国
贤等九名奉 旨解京听法司会审正法免献俘三十七年二月巡抚周嘉
谟题请补铸武定府印信去军民二字 兵部覆巡按御史周懋相疏行抚按
提解张名世赴京听法司覆问定罪三十八年陇川宣抚多安民叛入缅巡
抚周嘉谟屡遣招谕不听十二月檄金腾兵备按察副使黄文炳副总兵董献
策讨之杀安民陇川平 三十九年正月巡抚周嘉谟条上陇川善后立多安
民弟安靖管陇川事 五月陇川夷目紏落献陇川宣抚司金牌信符十月
卷四十四 第 10b 页
叙陇功升周嘉谟兵部右侍郎 赐金币馀以次升赏 四十一年水西沾益
以雠搆兵二月安尧臣以兵万人入沾益境逼安绍庆巢穴杀伤无限侵及官
道并虏男女索厚价取赎巡抚周嘉谟备述具疏题参行两省会问四十二
年巡抚都御史周嘉谟请改设云龙州流官 裁革五井提举以盐课归云龙
州 割山后地六里属云龙州 四十三年四月建水州土酋刀春琪搆引交
兵入犯攻破五邦等地方土舍沙源率兵堵截胜之斩交人伪封侯伯三人擒
斩交兵有差四十八年荞甸寇劫掠郡县巡抚沈儆炌招抚之设守备官营
法古甸龙峒等营 云龙州土酋段进忠杀其侄应袭段嘉龙巡抚沈儆炌檄
澜沧兵备按察副使熊鸣岐诱擒械系省城杀之改设流官(云龙原设土官/知州一员段氏)
(世袭流官吏目一员掌州印幅员三里夷民输赋银二百比段进忠杀应袭段/嘉龙事平善后改土设流裁冗割地裒益焉先经巡抚都御史周嘉谟巡按御)
(史邓渼议/题至是得请)北胜州土舍高兰与高世昌争袭雠杀巡抚沈儆炌檄兵备按
卷四十四 第 11a 页
察副使熊鸣岐徵丽江土官木增兵攻之兰仰药死仍枭示各土司 六月巡
抚沈儆炌题以辽饷措解难前奏蠲前加金之数得 旨 先帝即位之初轸
念畿省凋瘵首罢税务以苏民困今既称地方加派辽饷措处烦难朕心悯恻
特允所请准将每年贡金蠲免二千两仍进三千两以备成造各大典礼钱粮
急需以昭朝廷恤念小民德意户部知道(贡金之数原二千万历十八年/特旨加三千时在京仕绅往白司)
(徒郎关中杨君应宿唯唯诘旦入署言于大司农蒲坂杨公俊民曰云南增贡/金事某职掌也当力争杨公即令具疏上请有/旨免一千两再有渎陈仍如)
(数增大司徒谓彼此相传姑无言竟以言者未已仍增为五/千其详具赋役志中节经抚按请免不报至是/俞抚臣言)八月题裁大理
府白崖督捕通判一员金齿打牛坪云龙甸巡简三员 设守备一员于荞甸
统兵三百为四小营防守禦寇 天启元年九月四川永宁土酋奢崇明奢寅
贵州土舍安邦彦相继逆叛两省各移白便宜发兵赴救十月巡抚沈儆炌
调合省土兵于曲靖以按察副使黄似华监纪并援黔蜀十二月遣都司李
卷四十四 第 11b 页
天常指挥王懋勋张神武等统宁州嶍峨汉土兵四千援黔师次安庄卫叠水
岩官军陷没天常死之懋勋神武俱被害嶍峨土官禄崇功子培被执二年
正月遣都司杨明廷统兵三千援蜀师次毕节会乌撒土酋安效良以助逆先
伏兵阻截我兵败绩明廷并中军程坤死之指挥蒋藩屏百户卢应藩奉差指
挥朱家相张联斗缒城出走弗及俱为贼所杀参将尹启易统兵四千次乌撒
闻效良叛退保交水 二月沾益土妇设科恶目补鲊柰科李贤期曲等叛焚
劫沾倘炎松交白六站堡 设科李贤等陷平夷杀管操指挥曹三捷及军民
数百众失卫所伍印掌印指挥唐九官千百户等被创奔逃 武定夷目张世
臣紏小东川夷贼千馀攻陷他颇补知二营杀管营武举官陈竭忠 巡抚沈
儆炌便宜起原任参将李思忠督兵赴武定防守三月添设武寻游击一员
倘甸守备一员其沾平荞甸守备俱改游击东川土酋禄千钟及禄阿伽张
世臣率兵数千与设科等合攻嵩明知州王育德率军民固守官兵先至者犒
卷四十四 第 12a 页
赏安插便宜留之巡抚沈儆炌便宜起原任参将袁善督守备金为贵土官
沙源至果马为贵冲锋首败贼众斩级十馀贼退袁善又计擒倘甸夷目阿
托搜获为美县印一有元至正年号 贼攻嵩明袁善督沙源等兵至狗街大
战斩东川七州土官一人其馀首功一百五十馀级贼屡经挫䘐回巢遣夷目
出倘乞降许之设科等率兵入陆凉州境焚劫各乡知州郭俊义统兵出禦
兵败死之武定贼张世臣阿歹阿尧张拱汉等胁撒里等夷民叛攻府城知
府胡其慥率兵民守陴参将李思忠领宁州禄溥禄洪等汉土兵与战大败之
斩首四十馀师进撒甸撒麻邑撒里环州等寨追剿各贼并各叛夷前后擒斩
二百馀级各贼就擒惟张世臣遁匿(张世臣最号凶悍与东川乌撒有婚姻/之好阿歹等凤克之馀裔也是役寔为)
(寻甸犄角且以我为不能两应耳一战胜/后迎刅而解世臣虽鼠窜实游釜之鱼耳)四月遣参将尹启易守备李加培
周嘉映自交水督兵进沾益安效良亲统水西乌撒兵拒战我兵陷没夺去贡
象三加培嘉映俱死之七月补鲊安应龙等攻陷亦佐焚燬县治民居知县
卷四十四 第 12b 页
封存章逃赴广西府 八月补鲊攻越州焚劫关厢村屯巡抚沈儆炌发曲靖
兵往援九月补鲊阿九安应龙等贼攻罗平州所署印通判梅守聘千户傅
卑重等率兵民守城贼焚关厢攻城六日不克引去十月安效良兵入沾益
军民降附奔逃同城乌撒卫后所千户刘受禄等弃城投交水 交冈犯安南
长官司龙古哨土官舍沙源等与新安所官军堵截斩交兵战象交人遁归
十二月阿九安应龙等围罗平两月不解州官缒城以血书告急巡抚闵洪学
遣同知吕声杨统土官龙在田等兵往援遣参将施翰统土官沙源等兵策应
 三年正月补鲊阿九安应龙等攻破阿邦等寨复攻师宗城声扬等力禦胜
之贼退劄偏头山二月官兵攻阿邦比得等寨斩贼四百八十馀级 贼首
补鲊阿九安应龙等复攻州城官兵斩贼七十馀级贼败退应袭白醇如土舍
吾必奎追之各斩贼有差 是月奉 旨暂停本省贡金候事平仍进三月
巡抚闵洪学遣副使黄似华于罗平监军遣游击李思忠于师宗策应檄施
卷四十四 第 13a 页
翰等兵雕剿补兆偏头山等贼斩获二百馀擒鲁邑叛首施恩远四月计诱
罗平贼首阿九父子等于法干寨杀之 是月巡抚闵洪学檄参将施翰乘胜
追剿补鲊安应龙等至亦佐擒酋妇隆氏拔归顺坎者芦塘三营至普安擒贼
从安氏三陇应麒及安应龙妻属斩馘三百馀级师还勒石除罗平苛政七十
二款(罗平各夷之乱也丝有司横徵无艺岁额之外溢千三百馀金而歇户/诸色横索尤甚民不堪命乱所从来矣勒石除苛政七十二款夷汉相)
(庆可/知)巡抚闵洪学遣参将袁善率兵恢复平夷卫城并白水站收招流口散
屯种如故五月建交水城移平夷右所官军守之改安宁提举司为琅井
提举司驻琅井安宁盐课附州徵解水西普安贼兵万馀攻平夷守将袁善
用铳击贼斩级无数贼焚尸野祭而去善又督兵蹑之繇羊肠亦佐越州贼复
遁 七月建平夷卫城及白水站土垣八月巡抚闵洪学发兵两路援黔左
布政使谢存仁督兵繇黄草坝新城马乃安南所进沿路剿抚斩级五十馀参
将袁善督裨将王聘选张云鹏等统兵繇亦资孔普安进袭土官营斩八十八
卷四十四 第 13b 页
卷四十四 第 13b 页
瑗率兵袭叛首张世臣于他颇贼党势孤斩世臣执其妻及子武寻贼平八
月新化州新平县贼首鲁魁鲁克等潜伏山箐巡抚闵洪学檄分守临元副使
胡其慥游击刘崇礼分兵搜捕俘斩三百名颗有奇馀党悉降就地安插立十
二哨戍之而还十一月巡抚闵洪学遣裨将吾必奎等统兵恢复炎方驿招
集其民 十二月朔黔国公沐昌祚卒 是月乌撒土酋安效良缚亦佐县贼
首安应龙并贵州乌撒卫经历司各印信来献劳其使而归之还至曲靖府城
外被杀 五年二月巡抚闵洪学遣副总兵袁善统兵复沾益州城修复松炎
沾倘四驿站堡三月安效良忿来献功人见杀又因我兵进复沾益遂紏水
蔺二酋拥众入犯我兵止六千人贼数甚夥分兵一围沾益一攻炎方副总兵
袁善督宣抚沙源力战胜之贼不能窥沾益守备吾必奎坚守炎方以老其师
袁善等乘胜间出炎方内外夹击又胜之于炎方前后五战计斩级三百四十
馀他死鸟铳者无算贼遁去 四月发兵沾益剿捕贼党龙更斩贼级八十有
卷四十四 第 14a 页
 奇俘贼属牛羊有差 五月安效良复紏水西兵入寇巡抚闵洪学檄左布政
 使谢存仁副总兵袁善合尹启易督守备郝太极宣抚沙源率兵堵截是月戊
 午贼前锋游骑至马龙与我兵适相遇贼骑见战象而惊我兵袭击贼自蹂躏
 授首已未战于磨盘山至甲子首尾五日斩贼级共二千有奇贼从间道走寻
 甸官兵追及战于凤梧山下杀伤相当贼遂繇山顶分两路遁走我兵又蹑其
 后又㐲兵截其归斩数十贼假道东川因东川斫树塞路不与通遂取别路而
 归是役贼负山连营声言十馀万我兵仅万人又阿遣马酋龙戈资赍金投贼
 为之乡导贼纵横曲马之间及败走寻甸度龙胜江或从船或从七星桥又途
 穷于凤梧路塞于东川而指示径窦导之出疆皆戈资之为也比调集景东兵
 象如干广南铳手如干及赤石崖毒弩手俱入会城黔兵已入滇境而贼一夕
 遁去矣贼退遣人赍金奖谕东川购戈资献军门数其罪逆斩之传首诸夷
 六月从抚按之 请以沐启元为征南将军黔国公镇守云南
卷四十四 第 14b 页
沿革论粤稽五典已见三苗及乎夏后殷周而降或称万国来朝而南方乃
有百国是为百濮鄯阐国滇也昆瀰国大理也句町国临安也牂牁国乌蒙也
其他九十馀多不可考汲冢书献令曰西南产里百濮以象齿短狗为献产里
即今车里周公作指南车以导之归者是也春秋时叔熊逃难于濮而蛮楚鼢
冒始启濮战国仍属楚襄王使将军庄蹻略巴黔以西以兵威定之会秦击楚
道塞归报不能得因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长之滇有楚俗之始也秦使常
略五尺道置吏汉元狩间彩云见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此始滇王当羌对
汉使语不逊武帝恶之时白崖有天竺白饭王之后名仁果者称白王为众所
戴天子册为滇王仍治白崖蹻世乃绝白人之名此始元封中司马相如入西
夷上人盛览从相如学归授乡人滇之文教此始是年郭昌卫广平其未服滇
王降请置吏入朝以为益州郡赐玉印益州之名此始建武中楪榆诸羌叛刘
尚连破之元和中滇池有神马甘露白乌之祥乃建学立师滇有学较此始蜀
卷四十四 第 15a 页
汉建兴改益州郡为建宁又分建宁置云南郡即今云南县地雍闿附吴孟获
诱煽诸夷武侯斩雍闿服孟获四郡皆平乃收用豪杰时仁果十五世孙龙祐
那者能抚其民号大白子国侯仍以其地封之晋宋齐梁陈隋皆以守令治其
人酋长世其官唐贞观册建宁白国长张乐进求时哀牢夷纳农逻耕于蒙之
巍山有祥异所居成聚乐进求惧逊国农逻为奇王自是蒙族分立为六诏六
诏之名此始唐置姚州南诏赂王昱合六诏为一册为云南王南诏之名此始
天宝间南诏杀张虔陀取夷州鲜于仲通击之败绩南诏北结吐番以自固后
为吐番所苦请内附仍封之以韦皋为安抚使皋以南诏兵破吐番取铁桥十
六城俘其五王南诏献地图土贡赐金印吐番不复为云南患此始宋王全斌
既平蜀以图献太祖以玉斧画大渡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云南几为绝域元世
祖繇丽江入大理定鄯阐为中庆路 皇明置云南布政使司声教之盛始此
上下数十载兴衰之迹有如传舍夫乱不极则治不生孟子辞杨墨而辟之曰
卷四十四 第 15b 页
一治一乱然中国之治乱也繇尧舜至于战国中间圣圣贤贤犹迭兴未乏绝
而滇之治乱则繇战国至于今也天将使此土化部娄为高陵化荆棘为松柏
化鸡犬为鹿鹤化浊恶为清凉非 圣人不能故挈而卑之至是正朔始有定
奉历年二百六十以来如一日虽有小警旋为大定盛矣
交易用贝一枚曰庄四庄曰手四手曰苗五苗曰索按许氏说文曰古者货贝
而宝龟至周而有泉至秦乃废贝行泉汉书曰王莽时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
枚为一朋直二百十六牝贝三寸六分以上一朋直五十公贝二寸四分以上
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不得为朋每枚直钱三
是为货贝繇是观之汉时钱贝并行秦亦不能尽废之也货殖传贝五种大贝
牝贝公贝小贝不成贝不成贝者不用惟大贝直钱多馀三种皆今所用也然
则汉末天下尚用之今所用者小贝之尤细者晋郭璞贝赞云先民有作龟贝
为货贵以文采贾以大小简易则资犯而不过盖用钱则有拣选用贝则枚数
卷四十四 第 16a 页
而已五尺童子适市而人不欺者其以此耶故曰简易则资也秦灭六国惟楚
公子庄蹻王滇故楚独存秦虽使常頞于滇中略五尺道然未尝属秦故货贝
之在南中独不变者岂秦法未尝入滇耶于此亦可以考世矣嘉靖乙未滇人
掘玉案山得大黄布刀制如罄折衡重三钱考之泉志盖王莽时铸也然则汉
世之泉固尝行于滇矣然泉不若贝之简易不欺故泉不永而贝至今以为货
滇之产或凿窍于山纵斧于石或泅水而入龙蛇之幽宫或趼足而走岚瘴之
乡冒虎狼之险贸而得之皆长物也滇人无所用之五方良贾贱入而贵出利
之归本土者十不一焉铜以供天下贸易近为圜法之府而本地又自以兼金
易紫贝其价日益月增欲滇人无贫不可得也又其半则四方行脚方士释子
募缘者取给焉曰宇内一切真人一切出世佛皆繇滇出欲滇人无好佛好玄
不可得也
东坡诗纪所经温泉天下七处以骊山为最滇中宁州白崖曲江德胜关浪穹
卷四十四 第 16b 页
 宜良邓川三泊江川罗次所在有之不止数十处而安宁为最凡温汤所在下
 必有硫黄其水犹有味独安宁清彻见底垢自浮去不积不知何理也旧有人
 见其窍出丹砂数粒乃知其下有丹砂传闻徽州黄山温泉亦类此后周王褒
 温汤铭云白矾上彻丹砂下沉华清驻老飞流莹心乃知温泉所在必白矾丹
 砂硫黄三物为之根乃蒸为暖流耳
 古者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后世宫人骑马多着羃䍦全身障之犹是古意又
 首有围帽谓之席帽垂丝网之饰以珠翠至炀帝去席帽戴皂罗巾帼而以席
 帽油御雨云唐永徽中皆用帷帽施裙到颈渐为浅露开元初宫人着胡帽靓
 妆露面古制尽矣今山西蒲州妇人出以锦帕覆面至老不去云南省城亦然
 大理妇女戴次上大帽亦古意之遗也
卷四十四 第 17a 页
隋书志云江南之地多蛊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
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因食入人
腹内食其五脏死则其产移蛊主之家若盈月不
杀人则畜者自踵其害累世相传不绝目侯景之乱
杀戮殆尽蛊家多绝既无主人故飞游道路之中
则殒焉今此俗移于滇中每遇亥夜则虫飞出饮
水其光如星鲍照诗所谓吹蛊痛行晖也予亲见
之 蛊毒在上则服升麻吐之在腹则服郁金下之
或合升麻郁金服之不吐则下宋李巽岩侍郎焘
为雷州推官鞫狱得此方活人甚多见范石湖集
丘文庄公曰自汉南越入中国始有南海然西海竟不知
所在今祀东海于登州祀南海于广州皆临海而祭西
卷四十四 第 17b 页
海则望祀于蒲州北海则望祀于怀庆盖因宋都汴而
怀庆在其北是时失幽燕无因至辽蓟之间而北望
以祭之可也国朝都燕而乃往南以祭北海可乎古谓
青州为北海郡今京师东北乃古碣石沦海之处于此立
祠为宜滇之极西百夷之外闻有大海通西南岛夷即西
海也宜于云南城望祀之慎按王莽立西海郡于西宁之
地亦妄也今滇西百夷之外有大海在今阿瓦地沐璘为都
督曾至其处有诗云蛇首楼船十丈长船头铙鼓乐笙
簧篙师百橹齐摇去阿瓦城边水似汤即西海无疑矣
又按王充论衡云汉得西王母石室因立西海郡而汉
书不载其事今其地没于匈奴矣柳子厚铙歌题云李
靖灭吐谷浑西海上
卷四十四 第 18a 页
 赋役志 包氏志草云云南汉夷相错其地沃瘠相半所入不过曰赋役曰矿
 曰盐曰税课数者始未尝不荡佚简易而后稍疲累也夫计生齿不加繁田土
 不加辟膏腴半属巨室徵输独烦编户俗窳贱农召夷佃作刀耕火种涔旱时
 有而赋额亏凿穴椎岩万死一生砂脉渐微悬课益逋而矿额亏一线之井非
 池非海淋卤甚艰再榷孔亟而盐额亏物力大耗征敛无经关门昼闭啇旅日
 稀而税额亏又足之以割股充腹之喻而归于慎德转移之一言具矣庸夫阁
 笔踟蹰因念今昔不同时常变不同局烦简不同用旧贯改作褒益多寡不同
 规画而四亏之故可反覆推矣果若所言横索之惧优乎而今尽官徵矣惰农
 不力雨旸弗若乎而陂塘堤备在在咸有矣胡为乎额尤亏于赋也椎凿不释
 金气衰微乎然孤虚旺相上应乎天有退而成功者必有进而将来者胡为乎
 额尤亏于矿也负盐出井举滇而咶之非有聚佣煮海之利出浮于入乎然再
 榷之令罢数岁复隆开而作咸非一井盗淋卤者日聚讼矣胡为乎盐额尚亏
 也物力耗征艺苛关门画闭啇旅不行此可籍口于万历之季而今顿改矣即
卷四十四 第 18b 页
 道途多梗取偿物价不翅相当而税额何尚亏论理财者曰不在官则在民乃
 有不在官而在庶人之在官者不在民而在奸民者此两种人内不出外不入
 则穷乡无坐索之里胥徭役无偏累之贫户小民之乐输且先于有司之督责
 矣又有在奸民在游惰之民者夫民不见可欲不相往来攘攘熙熙而不绝者
 以利言也东野之叟年七十馀无子每岁走诸银场如鹜犹曰其人忠实官司
 不肯纵舍也良家子废业人奴窃其主及四方亡命逋逃一以此为渊薮其狡
 黠与强有力久而起家者皆是也一复隆井耳复隆之人能办之乃会城市魁
 往之求登垄阴报盐丁名于官而以士夫名合士夫姓假士夫子弟衣冠投刺
 冒百金以归有亲见而密告者又惧结业畏之如虎不敢为左证卒也道远力
 誳付之无可柰何已矣四方之货一入滇虑无不售其道愈远其来愈难其于
 入货者愈有辞于出货者愈有利试问数十年来扬扬大都何计然程郑之多
 也如是而四赋果在官乎果在民乎抑亦出于官与民之外乎今天下多事度
 支力竭算及猥细议者曰与其开利孔不若清弊窦也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司
卷四十四 第 19a 页
计者无为四亏所惑而徐综覈焉庶滇犹不至坐困不然外有不即除之叛夷
内有不即去之征缮捉襟露肘左枝右梧即事定功成之后闾左日萧条而莫
知所究竟也
贡 金原无正额嘉靖十三年始派解二千两每年春夏办足色金一千两
价银六千三百六十三两秋冬办成色金一千两价银伍千五百六十七两俱
于布政司济用库秋粮差发各项银内措处动买万历二十二年奉 旨每年
加足色成色金三千两共五千两继以阁臣王锡爵疏免 准减成色金一千
两立限每年七月十五日解 进复以抚臣吴定疏免 仍增一千两继以部
臣杨俊民疏免复 准减一千两又复以科臣王德完疏请召买复增一千两
是后云南抚按相继请免章不啻数十上一切不报至 今上即位允抚臣沈
儆炌之奏除免加增顷又以疆场多虞暂免解进民稍稍息有
宝石 原非额赋间奉勘合给发司府库银易买万历二十七年专 敕太监
开采巡抚陈用宾上疏力请寻奉诏停免是物也产于猛密谓之宝井或曰
卷四十四 第 19b 页
如廉州之珠池泅水得之或曰以钩镰入水取之其始甚大经风而碎皆不可
知但传闻近年夷人与外人交易久见其拣择曰知石之高下美恶今出之权
在彼不如昔之任意择取得价而已是以其价益贵其好者愈难得又夷方多
置毒药旅途多盗近有避税取径路行者受祸愈酷此宝石之大略也然京师
贾人所聚寔多即有 旨取内供足以供之
象只 原系土司进 贡万历六年二十六年节奉勘合于夷方买进每次三
十只每只价银六十二两伍钱金之累在于本土象之累在于客途是役也象
人以为奇货百相索也百相应也入其疆如芒刺之在背出其疆如重负之息
肩也先期半载于永宁具舟盖此路平衍舍此无他途而今不敢言矣即兵燹
宁定恐非岁月可以望坦坦者况驯象所尚未称乏或不遽倚办于厥贡乎
屏石奉勘合尺寸于大理苍山采进六七尺者采挖运解俱艰议照光年以
五尺以下折算充数然物重途远即太平犹难况今日乎
兵食志
卷四十四 第 20a 页
天下皆有卫所皆有军皆有屯然而兵食之寄不与焉滇前志列三端如日月
星辰无以易者志草于军实下附募兵矣然读至终篇竟无一语岂著书者漏
略抑为人芟除也从来用兵所用皆土司兵而土司兵亦不在论中岂谓官数
军实具而兵足乎屯种之数具而食足乎今日 朝端之咨议士大夫之乐谈
何非兵将战马兵器火器号衣𥿄甲及设法理财请 内帑供军储兵饷乎何
不闻一处取诸卫所军屯也顷四五年中蒐罗将才大者或起之乎废闲或借
之于就近有间关捧檄不远万里直是从天而下小者亦多得诸草泽自相荐
引于行伍中什不得一至索健儿于十军之外则曲交之征人实抽腾永之戍
卒所至效用而奏功者土司兵耳土司兵在安攘备考所列俱出迤西近沙普
诸路又出迤东以上种种茫不得其要领又念滇事最急孰过此二端不能寥
寥间请于填抚闵公辱承裁答大都谓兵屯与时迁化桑田沧海多非故我所
称不能为有无信然也屯粮为胥史窟穴殽乱之极不得已彻底清釐殚两年
之力而成书尚恐非实录土兵先年用迤西今用迤东者先年防𬗟近年防交
卷四十四 第 20b 页
干戈相寻之处则死士出焉其习然耳时下沙普二兵最劲沙可六千普可五
千此外广南铳手似精但其酋闇弱兵无纪律元江兵派之夷寨脆弱不堪宁
州景东可各三四千不甚劲而土官并恭谨宁州尤切近足备缓急嶍峨兵不
满千不足恃石屏可一千二三百铳手亦精又云滇赋岁额出入之数岁无馀
剩惟省府城卫县三仓本色年该四万向来收支之数院司不一过而问之每
四五月仓无粒米自某受事亲置簿登记故陈陈相因运曲靖络绎不绝皆是
物也然岁所得不过一万六七千而已盖二百言而大都已囊括矣巳又遗募
兵大数及土司略莭及新定屯粮一一取以为㩀庶几此书不至寥落至于土
司风土远近情伪彊弱之详仍于羁縻志中足之可以参互并观此外别有乡
兵所谓牛丛也者前抚沈公从郡人姑苏学博王来仪之议行之会城得兵近
万虽不敢谓尽可用然缓急时有君子代匮备而不用兹是谓乎今附原议于
后以俟来者志草之策卫所曰清黄于结袭之始调能于考选之曰策土著曰
时拣练㕥习其技艺优月粮以厚其赏赉策屯田曰复陂塘㕥有备于水旱惩
卷四十四 第 21a 页
豪右以无慢其经界窃以为梁肉药石因其时而用之今日之滇病矣其无酌
所调剂者存已乎
洪武制外卫军七分屯种三分操备盖以七人所种之榖养三人也但初则一
军授田二十亩种榖三石二斗岁徵榖五十石入屯仓每月支谷二石岁支二
十四石为家小粮支三石二斗为种榖是徵五十石入仓其实在官止二十二
石八斗也后官吏为奸屯仓既远渐不可支七分军岁纳榖五十石益困每告
诉皆云莫可改后都指挥张麟精审其弊遂为奏改名曰与除谓以家小食榖
二十四石及种榖三石二斗皆与军而除其岁徵之榖也然谷之纳亦多弊遂
照例以米四斗折谷一石使岁纳米九石一斗二升于是军不困而官易徵迄
今便之
卷四十四 第 21b 页
卷四十四 第 21b 页
沈儆炌请蠲贡金疏 滇土府土州土县壤地千里
小者数百里所输仅差发银二三十两多者五十两
或百两而止其流官州县得数百金遂了一州一县
之额若岁入有一二千金者便以名城钜邑称矣
卷四十四 第 22a 页
卷四十四 第 23a 页
  旅途志
郡国未有以旅途记者滇在天末东有黔中诸夷间之北有蜀之
裔土南有粤之羁縻属县间之道途通塞命脉系焉昔楚庄蹻
溯沅水略地至滇池其转战逐北经历之地未有纪也秦常頞通
五尺道汉唐蒙治夜郎道司马相如治灵关道其所镂山刻木之
地未有纪也刘尚之击栋蚕孔明之击雍闿皆渡泸水李雄僭蜀
遣李钊攻宁州刺史王逊进军繇小会隋史万岁之讨爨玩自蜻
蛉川经大小勃弄元世祖之伐大理自忒刺分三路或繇宴当或
繇白蛮或繇满陀城而其师行所过止宿警跸未有纪也公孙述
时句町大姓保境为汉遣使自番禺江奉贡而其间道所趋阅历
卷四十四 第 23b 页
 何所未有纪也惟唐志载贞观十年遣祠部郎中袁滋与内给事
 刘贞谅使南诏自戎州开边县繇曲州石门镇邓枕山马鞍渡蒙
 夔山谕官州薄 州界江山荆溪谷 渘池汤麻顿柘东城安宁
 井曲水石鼓祛龙至羊首咩城贞观十四年遣内侍刘希昂使南
 诏自巂州清溪关繇大定达仕二城西南经箐口永安木瓜岭台
 登城苏祈县羌浪驿蓬岭会川河子镇渡泸水至姚州又载安南
 经交阯太平峰州南田恩楼县忠城多利州朱贵州浮动山天井
 山山上夹道皆天井间不容跬者三十里又经汤泉州禄索州龙
 武州皆爨蛮安南境又历傥迟顿入平城洞澡水至曲江剑南地
 然其山川之险易物情之变幻未有纪也 国朝通滇为列藩其
卷四十四 第 24a 页
入觐之路置传设驿马曰东路间道走蜀者曰西路顷岁安氏衡
决乌酋吠声东西道断因北走金沙大渡曰建越路建越多夷患复
不能以时开通又南问道粤西自广南达南宁其分岐而合于广
南者通曰广南路广南在滇之南折而东北始达南宁其道迂又
有繇东直走罗平安笼以达田州者曰罗平路一一撮其亭徼焉
覈其远近险夷考其人情焉东路繇黔以达于沅州始为楚郡故
止于沅州志普定兴隆路并志黔志黔亦㕥志滇也黔之腹心滇
之咽喉也志清浪晃州路并志楚志楚亦以志滇也楚之边徼滇
之唇齿也西路繇黔西以达纳溪建越路繇会川以达荣经始为
蜀邑故止于纳溪荣经志乌撒建越路并志蜀志蜀亦㕥志滇也
卷四十四 第 24b 页
蜀之藩篱滇之门户也广南罗平至于南宁始为粤郡故止于南
宁志归顺田州路并志粤志粤亦以志滇也粤之穷荒滇之阨塞
也诸路皆繇陆惟金沙有水道而未通故以金沙江附焉山川书
其历不书其望艰难险阻迂怪谣俗咸书以补他志所不及云
卷四十四 第 25a 页
陆路
 普安入黔旧路
云南治城三亭而达板桥驿近郊有金马关 板桥达杨林所号三
亭实六亭(者察赤/水鹏)杨林所达易龙驿(有木密关/守禦所)号三亭(纳禧/罗傍)实七
亭罗傍山沈杨林海子方如支郡三城有渔舟百十艘有黄坡沿海
阨塞昔歼腾永叛卒于此 易龙达马龙州号三亭(赵福白/塔昌隆)实八亭
途经小关索岭古城堡鲁婆伽巡简司夹路多斗玚花丹素二采
马龙三亭而达南宁跸马始用昆蹄昆蹄者范金饰马蹄以禦石齿
尔雅曰昆蹄善升甗郭璞曰甗山形如甑或曰周公通九夷时所制
也有响水关 南宁达白水号三亭(阿幢桥分/水交水)实八亭交水平川可
走轮阿幢桥有大道走曲靖府号三岔路有铁沟哨 白水达平夷
卷四十四 第 25b 页
六亭(多罗响/水石层)有茶花箐多盗路有清溪洞面溪流中窅深苣火入之
有浮屠龙象芝朵云英之像皆石乳溜结者有桂花洞有桂花一夲
百尺根盘洞底枝出洞外秋华时香彻他山 平夷卫六亭(火烧东/堡平夷)
而达亦资孔驿枕石象山中路有棹楔曰滇南胜境还观山平天阔
东望则箐雾瘴云此天限二方也有平夷所马鬃岭硝洞 亦资孔
驿达普安州号六亭实八亭(蒿子海子/大蒿莪娘)有番纳牟山土人称云南坡
陂陀相续行石齿中 普安州达新兴驿号六亭(板桥革刺撒/麻水塘高丽)实八
亭而畸出城有狗场坡民无编户土酋号十二营长其部落有猡猡
仲家犵獠僰人言语各不相谙㕥僰人译之夷俗有火炬二节丑未
月之念四日是其辰也是节击鲜以祭小儿各持火喧戏于市若中
州上元然撒麻亭有八部山地名旧普安唐盘州遗址在焉有软桥
卷四十四 第 26a 页
坡其水为盘江之委板桥坡地广黄壤树多青松土人燧松梯㕥代
烛堡站实枕新盘山 新兴达安南卫号六亭(芭蕉沈纳牛/场腊茄鸟鸣)实八亭
有新兴坡芭蕉关分水岭江西坡沙子岭上老鸦关沙行者十六石
行者十四卫城南闉有尾洒井清甘可茗因以名驿夷言尾洒华言
水下也安南达查城号六亭(尾洒水洞<折 t="33"/>甸/盘江黄土坡)实十亭而遥有哈马
章倒马坎盘江坡至盘江江出乌蛮汇于广西者香江(即左/江)饶瘴疠
草青之日有绿烟腾波散为宛虹駮霞触之如炊粳菡萏行人畏之
江岸乃靖远伯南征丧大师之所每水溢时多化为异物过江有癞
石坡黄土坡西关坡山幽箐邃吐雾弥天不分咫尺行者前后相呼
 查城四亭而达关岭(安龙箐白/口堡关岭)玆东路险绝首程也有白口坡东
坡安龙箐坡有胡椒凹有象岭石右皆崖箐万仞中仅有道如梁行
卷四十四 第 26b 页
者慄汗有香树坡小箐口坡草多芝鸟多山呼兽多熊中途悬岩有
吕公像旧自查城至白水路赊马痡万历中叶当事者请移邮传于
关岭所执政误读岭为山岭遂承 旨为关山岭驿 关岭四亭(鸡/背)
(白水/阿桥)而达安庄卫关岭四十三盘而下有鸡公背与关岭相对两山
之趾界㕥溪涧至白水有悬崖叠水飞流瀑布自山端下注二崿相
承下为深潭神蛇宅之见者必婴重疢又谓有水犀时出岩谷后徙
去夏涨时喷沫如云雾冒数里 安庄五亭(龙泉马场/杨家桥)而达普定实
玆荒徼名都旧永宁安顺镇宁三州同城今移镇宁于安庄永宁于
安南而擢安顺为军民府自威清㕥西皆隶焉地稍平衍山如髻鬟
城南闉有塔山浮图标其颠兵使者署中有石化树可四五尺碧叶
紫花结实红而黑其夲犹石也浙藩司之后园亭佳胜相传贾似道
卷四十四 第 27a 页
别署有树化石石根犹古松也其类是与 普定六亭(沙作饭笼龙/窝阿箬乐得)
而达平坝卫 平坝四亭而畸(阿冬镇夷/狗场的澄)达威清卫有的澄桥其水
黝湛夹堤多簝叶 威清五亭而达贵州治城(阿江小箐/倒树六寨)山稍夷类
崤渑夹路多野橙以春冬之交华治城近峦之秀者曰凤凰带城有
襄阳桥林多贵竹有贵竹长官司因竹㕥名州野产紫芝土人呼菌
王解菌毒城市㕥猴兔二辰为易 贵州五亭(高寨独脚/毕堡龙洞)而达龙里
卫 龙里六亭(乾溪瓮城新/安巃/麻子)而达新添卫路夹长涧有长谷坪空洞
坡野猪洞巃嵷坡野猪洞猪穴之石崖截立千仞盘回复迮人骑弗
戒恒有队者新安对亭有埭峭立而上平下有洞深靓九龙观标其
颠 新添达平越卫号六亭(崖头冷溪黄丝/堡西阳谷子)实十亭而遥经望城江
西猡猡酉阳倒马五坡有谷蛮关龙场蛇场路皆石齿马升甗昆蹄
卷四十四 第 27b 页
踏声铿然火星出地箐有苗寇行者侧足焉 平越达清平卫号六
(三郎羊场杨/老胡资鸡场)实九亭而遥陟梅岭关度麻合江津人乃木獠夷江
涘苗人以石垩就水泽发獠家夷女罶鳅虾㕥供腊祭地有羊场鸡
场实诸夷互市㕥十二辰相递历十二日一市每场岁三十市岁暮
即场醵会特牛角为觞吹芦笙为乐 清平达兴隆卫七亭而遥(落/灯)
(罗冲重安/周洞黄猴)渡重安江江色如渥靛岸树二桓絙缆绝之舟循缆㕥渡
有云溪洞可隐千室望香炉山为岊三城其高敝霄下肆无景上有
瀵流一溪沃畴千圳聚落千部时出禦货戕人官兵来讨辄沜水下
注酉阳土兵环之弗克攻有陨自崖者获之询之江估也舍之苗俗
㕥长至为岁朝考鼓击抃群饮醉卧土兵尾江估以登窥其关杀其
关焉者二人急摐金群帅悉登尽歼之遂城香炉为官戍其苗于
卷四十四 第 28a 页
卷四十四 第 29a 页
(云间鹊飞鸣天上来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又曰昔去三湘远今/还万死馀意者太白上夜郎溯三湘至晃州闻命而返遂㕥晃州为)
(夜郎/欤)途经南宁鲇鱼二堡山产石墨道皆黝泥 晃州驿五亭而遥
(新村冷水/波州对火)达便水再乱沅江途亘蜈蚣关山速道迮形如其名树多
桦土人燧桦肤以代烛 便水驿达沅州号四亭(栗子冷水/岩田竹坪)实八亭
州临江江绕明山自沅㕥西亭徼荒漫记里多倍而遥徂宵两燎相
积跋灺乃至路经栗子关地产玉泥可陶陟阪石滑舍骑乃跻 自
云南至沅州一千八百九十里为东路 太史杨庄介公得罪南窜
自公安至博南为滇程记亭徼之远近山川之夷险尽此矣今取其
自会城至沅州者稍增损志东路西路而下不揣固陋摹拟续之
卷四十四 第 29b 页
 乌撒入蜀旧路
繇交水西北五亭而达松林驿平陂相半旧名普鲁吉今以名堡
松林七亭而达炎方驿有火忽都堡途经松韶关 炎方八亭而达
沾益州与乌撒后所同城始食蜀盐西有崇山连亘数十里曰石龙
山土酋安氏所居有水箐坡马鞍哨土兵守之皆隶安氏 沾益八
亭而达倘塘驿有倘塘站隶黔中实黔滇蜀错绣地自倘塘至纳溪
县皆贵州都指挥马烨所开路 倘塘达可度五亭而遥有大溪出
山谷中清而驶梁㕥巨木横溪上曰可度桥因㕥名驿隶四川乌撒
府其站曰普德归有石牙有石井中哨石岩路渐峻滇疆止于石岩
 可度九亭而达乌撒卫有四川乌撒府与卫同城乌酋所居曰盐
仓去城一舍中道停骖之所有古松四株其险道有杨桥三湾 乌
卷四十四 第 30a 页
撒八亭而达瓦店有桤木林横长十馀里纵莫知其极树多梨以地
险多夷寇行人莫敢取盐仓酋纵马其中食之其阨塞有磴子坎每
月㕥午未日聚行旅千馀严兵乃过 瓦店七亭而达黑张自乌撒
㕥西山地瘠不宜稻惟此地有稻田数百双乌撒瓦店皆仰食焉有
天生桥产银卝 黑张七亭而达周泥至野马川即望周泥在面山
下至山趾陟七星关山颠穷日乃至七星关水潴于陆广水势漰湱
为滇蜀要津昔梁王追明玉珍于此有桥悬崖架木为之 周泥九
亭而达毕节卫黔西诸驿皆隶蜀惟毕节驿隶黔 国初都督马烨
镇贵州裸摙水酋妇奢香欲激之叛因尽薙罗鬼开水西为郡有宣
慰同知宋钦妻刘氏间道走金陵诉之 高皇帝命刘召奢香与子
妇奢助至宫约令刋山开龙场九驿自贵州至毕莭乃徵烨杀之香
卷四十四 第 30b 页
遂设九驿廪饩马匹皆水酋供之 毕莭七亭而达层台所旧有卫
今废有木稀巡司倒马坎 层台六亭而达白崖有相见坡白崖
五亭而达赤水卫卫在雪山关下临赤虺河河源出芒部冬春以缆
连舟为浮桥夏秋泛溢奔流津人饬篙柁乃济赤水七亭而达摩
泥所跻雪山关岭头饶瘴雾鲜晴旭行淖泞中人马苦之 摩泥七
亭而达普市有一碗水坡泥行如雪山关行人谣云摩泥普市天三
曰无雨似神仙大抵黔中为古牂牁郡古志云上值天井故多雨潦
信然夹路皆深茅多戾虫不可瞑行 普市十亭而达永宁卫蔺酋
与卫夹江而居水至纳溪县达于江 国初景川侯曹震奉命庀
工开之其滩一百九十五名滩八十二石之大者凿之水之陡者平
之舟楫通焉刻石于江门大滩上 永宁五亭而达永安 永安驿
卷四十四 第 31a 页
七亭而达江门 江门驿七亭而达大洲沿江有九溪十八口刋山
凿石崱屴多不可骑 大洲驿六亭而达纳溪县江中有三层峡天
子磴至渠坝有马阎王七空桥今废马阎王即马烨烨镇黔果于杀
戮诸罗惮之故云 自交水至纳溪一千二百一十里为西路
 昔天兵南下㕥西平督东师战普定颖川督西师战乌撒南土
既定遂㕥两路置传为神京孔道滇人之出也自交水十五日而达
永宁顺流大江其归也挽舟为难则溯沅水取道贵筑迩年滇师西
援成都乌酋为二陵之禦遂破毕节堕乌撒可度以外无复人境矣
夫滇人西出而东归若两息出入然无四卫是无滇也乱后轮蹄绝
迹津渡日迷即旦暮再辟亦不能无师老马矣
 建昌路考
卷四十四 第 31b 页
繇云南治城西北达富民县可八亭有河环流县治即滇池之流也
河有舆梁途经妙高坡清水关 富民西北十二亭达武定府有鸡
街子坡趾夷而顶峻东南为云南西北为武定官兵征凤继祖败绩
于此踰坡有小甸关阨要可守 武定西历乌龙洞跃鹰村高桥村
至马鞍山七亭村落十馀皆枕山面流川原平衍广二十馀里有径
路涉高桥水径一亭冬春乃通 踰马鞍山西九亭达元谋县历黑
箐哨阴翳多淖出箐至蜡哨乾海子林杉森密猴猱扳援不畏人
崇山复岭涧有积雪气寒冽下马头山始平衍气始炎树多木绵其
高干云有金刚钻树碧干猬刺浆杀人土人密种㕥当篱落地宜甘
蔗芝麻有微瘴虚仁驿在中道今邮传俱废止存板屋二十馀家
元谋北六亭达黄瓜园旧有环州驿今废历马街子龙海落地皆平
卷四十四 第 32a 页
原而荒人皆𤏡夷繇龙海落西渡河有苴林村繇苴郤达姚安秦蜀
贾人繇越建来者繇此入迤西诸郡其地无关察可以逋税黄瓜
北四亭达江边金沙北渡有三一繇宾川渡江至北胜蒗蕖可通盐
井卫地属番夷不可行一繇大姚县鱼闸渡至黎溪一即此江水驶
奔挽舟里许乃横舟乱流而济江北无居民惟南岸有巡简司傍而
居者百馀家
按谢在杭氏滇略金沙江一曰若水源出旄牛徼外(在丽江/西北)东南至
于丽江鹤庆北胜姚安诸界水滨产金沙故名山海经曰黑水之间
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水经注曰若水南经云南之遂久县今金
沙江巡简司是也又东流合绳水孙水淹水泸水注于马湖诸葛亮
南征渡泸即此昔黄帝长子昌意德劣不足绍承大位降居斯水为
卷四十四 第 32b 页
诸侯娶蜀山女生颛顼于若水之野是其地已
渡金沙江北五亭达姜驿初行谷中缘溪而上十里升火焰山其高
三十里峰回路转陡绝之处翼㕥木栈至山颠三里许即姜驿驿久
颓圮近署茅屋三四家后有夷寨罗婺居之昔从克酋叛今虽就縻
尚凶狞可畏江外地皆逼东川七州蜀令不行滇棱莫震中辟通道
亦蜂腰之势也 姜驿北八亭达黎溪站初行三里有石镌行都司
界滇徼尽些三十五里有松平关松杉参天其密如锥行松阴中尽
日不绝山产白铜品上者曰白缺可入丹药 黎溪北七亭而达凤
山营有五里坡险隘多盗七州夷寨夹路胪焉昔擒克酋于此凤山
营设于山颠下有二营曰火烧曰观音联络山麓铃柝相闻寔要地
云 凤山北五亭而夷达会川卫中道曰绿厂有银卝闭久其岑楼
卷四十四 第 33a 页
俯视皆平芜山川明媚 会川西北五亭达大龙站道始严行旅千
百人结队而行营哨之兵前驱每月放行人两次曰送哨大龙北
六亭至巴松营始溯孙水汉志云孙水出台登县南至会无入若水
台登即泸沽会无即元谋也夹岸皆崇山羊肠百转溯流而北高下
因山萦曲因水陵谷间绝者为危桥㕥度水蚀山趾石齿狰狞者不
可通轮蹄或行水中夏秋暴涨则道断山水稍衍之地为营哨环重
垣堑深隍为草屋㕥居戍卒恒有火灾水之东为猓西为番猓属皆
椎髻被毡 持刀盾番属居碉房髡顶挟弓矢劫掠无时掠赀货并
缚人入其寨㕥绳系两趾环以火索重赂㕥赎不尔则卖之远夷每
一人偿㕥十牛稍就羁縻者曰熟蛮偕官兵侦捕官给资粮焉巴
松站北六亭达白水历甸沙关滋泥坎公母营凹脑营皆隘道人骑
卷四十四 第 33b 页
贯鱼行夷患处处有之而甸沙滋泥为毒将至白水有金川桥一木
横溪阔三丈许俯瞰水面百丈如碧瑱窅澄不见其流 白水六亭
而达阿庸历观音营半站营其桥曰小高桥河西有德昌所产美材
贾人贩之一版十金者至江南可百金又山中产不烬木其物得于
山谷石脉中掘深丈许非石非木坚而且白凿之绵绵不断如絮绩
以为帨投火不烬名曰火毳汉桓帝时梁冀作火浣布单衣会宾客
行酒文神异经曰南方有火山长四十里广四五里生不烬之木昼
夜火燃得烈风不猛暴雨不灭此其类也将至阿庸有松盘顶枝叶
巃嵷如偃翠盖因名其地曰一把伞 阿庸北九亭达禄马山水展
拓平畴千亩而人民稀少芜秽太平河西为盐井卫历沙湾黄连堡
沙行二十馀里时有飓风扬尘沙蔽天其厉揭而涉者曰潢水河河
卷四十四 第 34a 页
源有海方广二十里梁而度者曰大高桥 禄马北折而东七亭达
建昌卫即古邛都阻重山面邛池八部志曰邛河纵广岸二十里深
百馀丈鱼长一二丈头特大遥视如戴铁釜东南十馀里土官村有
径路繇凉山可达水西产马颈长而身短善升峻阪 建昌东北五
亭达礼州所 礼州东北七亭达泸沽驿一路尽蓁莽少烟火寇盗
视前更剧曰关王庙曰猫儿坎曰溪陇站曰三道沟曰大湾曰梁甫
坟皆桐槽诸番伏莽之地非厉兵不得过 泸沽东五亭达冕山所
有泸沽峡竖崖环水劖削一径绕山腰如带仰视壁立午霄俯瞰无
际旁有小径皆桐槽夷贼出入之路峡共长十五里出峡至铁厂踰
通济桥折而东始脱孙水渐望冕山有奇峰如巫山 冕山北八亭
达通相营历小相公岭盘幽谷而上可三十里逼近夷巢出没之途
卷四十四 第 34b 页
千溪万径列营数十聚兵几千犹时有梗塞之患踰岭冬月多冰槽
滑不可步稍失足即坠深崖雨雪甚必悬车束马而下险与泸沽埒
行旅度泸沽相岭则相庆脱险云 通相营三亭达越巂卫有棹楔
摽南中第一关 越巂北六亭达利济驿踰青冈岭迤东行空山中
诸夷环向大创之后稍戢利济北八亭达镇西驿地酷寒无五榖
居民皆仰食河南中有径路达峨眉县可避大相岭大渡河亭卒单
弱遂为番夷所㩀 镇西北八亭达河南站历镇西所有隘道行阴
岩中循水而下其水曰河南沟历危桥二十馀 河南北六亭达富
林营登晒经关关头有晒经石方阔五尺馀外泽而中空相传玄奘
归自西域暴经石上下关济大渡河河源出吐番急流注下险恶倍
于金沙夏秋之交瘴毒甚厉又有流沙河不可以舟人马皆徒涉
卷四十四 第 35a 页
富林北八亭达黎州安抚司有大渡河所其城三面依山临深谷为
隍可数十丈一面通大相公岭途经古汉原县高山有良田千圳有
哑泉其出无方人马饮之辄死西入天竺茶商行之至打节芦而止
 黎州东北九亭至箐口驿度大相公岭即邛崃山王阳所历九折
坡也而岭名相公盖以武侯得名西南至黎州东北至箐口其山乃
竟山顶有孔明庙久圮石像存焉行者过之相戒无哗不尔必有飓
风飏雪砖雪瓦伤人华阳国志曰邛崃一名邛笮故邛人笮人界也
岩阻峻回曲折乃至山上凝冰夏结冬则剧寒有长贫若采八度之
难阳母闳峻并坂名黄泥堡有七纵桥太史杨慎过之改为七擒㕥
孔明将略在擒不在纵也有诗镌石碑在川主庙前今碑已断仆道
左 箐口三亭达荣经县经川主庙为孔明初擒孟获处自云南至
卷四十四 第 35b 页
荣经县一千八百六十里为建越路
元谋在滇西鄙自姚楚入则径自滇上入则迂故武侯渡泸取道白
崖万岁南伐转战勃弄 夲朝建会城于善阐以西偏为属县邮传
商旅未有不经会城者玆路虽设仅有空名环州姜驿邮卒无委积
之供大渡金沙津吏阙沙堤之筑遂谓游邛都者皆回车过泸沽者
必微服其寔火焰以北尽率江浒禄马礼州原可走轮两岭非有关
索之峻两津非加槃河之恶也东西不靖玆寔上游谓宜招集骁勇
补营堡之单弱劖削巉岨开道路之郁纡又礼州德昌盈盈一水顺
流数日可达金沙皆当乘时开通永利百世况兹荒徼番猥跳梁辟
通道于中则盘错之险尽失而金银丹漆僰僮笮马之属络绎于雅
黎嘉眉之间非惟滇赖蜀亦利焉若任其幽阻罔思后图恐滇道一
卷四十四 第 36a 页
断而五卫失辅车之依蜀且患长鞭之莫及矣
 粤西路考
繇云南治城金马之南历狗街至大渔村为呈贡境遵滇池东岸
梁王山麓至马军铺为归化境又二亭达晋宁州可九亭而夷
晋宁东南循松子山涧行路滨溪水峰峦如列戟至河涧铺登关
索岭西瞰滇池东观澄水为迤东阨塞渐下至茨桐铺踰石关达
江川县九亭 江川东循星云湖上行有海门桥抚仙星云之通
津也度桥而南过甸苴关踰二山皆宁州地又循杞麓湖上行至通
海县号七亭寔六亭而夷 通海南至曲江驿江有流沙甚深策马
乱流可济稍驻足有陷者秋水突至即为巨津旧有渡舟恒苦漂溺
巡按御史沈正隆捐俸建桥三成沙走无着力处穷人力掘沙见土
而后甃以巨石首尾三年乃落之号八亭寔九亭而畸曲江南至
卷四十四 第 36b 页
临安府气渐炎夷险皆半可九亭临安东南历漾田安边哨有三
转湾坡多盗坡竟至阿迷州通十二亭 阿迷东踰桥至东山关有
崇山跻山必穷日力乃至山颠为马者哨土酋普氏㩀其地重栅守
之居者百馀家夷多于汉可四亭而畸自阿迷东入夷巢无亭徼止
宿天明行至日中而税多野处马者东历矣马驿至多椃铺六亭
罗夷居之去多椃里许有石洞幽邃泉水出焉水清冷流石成渠有
淙淙声居人以甃瓮负水出诸洞二三月间流涸汲者穷其源或深
入数里 多椃铺东南历木瓜铺永宁哨至罗台驿四亭矣马罗台
旧有驿今俱废驿记藏之广西府地俱为普氏夷寨杂㕥四方流移
汉人数家踰山有架衣庄产坚甲木瓜铺绵芋可百里西北枕山而
莅者为新城所地高乾无可种莳其产木绵马金囊罗台驿踰山
卷四十四 第 37a 页
而南经倒马坎林深磴险溪径杂出昔有普者辂者为夷贼巨魁茶
毒行旅今就擒其地隶普氏而沙侬溷处夷患时有普氏设哨守之
夹路多松土人劈为木片㕥代瓦大风雨则不能禦至陇希寨共四
亭 陇希南至新哨侬普二氏分疆之所尝为牳㹒所焚有旁径滋
寇共六亭至弥勒湾山稍平夷一望沙碛皆战场疆理隶弥勒州以
汉官久不至侬氏斥境至此而又远不能制水下陆诏沙普诸酋互
争之戎马纷沓居民望风逃匿无宁曰焉 弥勒湾东踰山有竹子
箐荆棘丛生莽有伏戎过杨屋戈勒袜舍三寨临俺排江循西岸而
进江出两山中瘴毒不可迩清明后为酷触之无治者江东有大八
百小八百二寨皆侬氏属夷至俺排寨有公署建于寨之下诛茅为
屋六楹环以木栅共计八亭而遥自公署度板桥绝江循东岸历革
卷四十四 第 37b 页
雷寨马鞍山六朗者莫至者豹公署号八亭寔六亭者豹东南历
小者马寨有径路通季达贼又南历省芽者兔罗干速徵皆有溪流
沃田耕省而穫多路出田中共六亭至速为寨旧有速为驿今废
速为东南历毋忙寨至木铁下有公署上有侬夷寨数十馀家路坦
夷可四亭木铁南历那龙那堵者图大者马有高山深林四亭至
广南府夷汉杂处可千馀舍居民皆楼居以竹为椽柱覆㕥松皮去
地三四尺人居其上畜溷于下中设地炉悬稻穗其上薰令极乾每
日舂而食编竹笼若鱼罶累累数十置西南隅以祀鬼甘犬鼠非上
宾不设万历末年侬氏兄弟争立紏交阯入犯兵燹之馀民居皆草
创田野蓁芜未复业焉有杨广庙昔狄青部将杨文广追侬智高至
此土人立庙祀之在治西三里许 广南南至宝月关连山皆峭壁
卷四十四 第 38a 页
不可通惟此凿石通道侬氏设关其上严启闭踰关至公署可五亭
 宝月关公署南经可王寨至西洋江五亭有崇山峙江岸江之浅
者可揭而涉为广南富州界广南之夷曰侬人富州之夷曰沙人气
类略同而沙视侬为劲渡西洋江有崇坡跻坡至罗贡箐寇盗丛箐
林中南往者必索西洋兵北来者必索富州兵为导富酋李氏与侬
氏搆隙兵不越境或伐巨木横箐中以绝往来两氏祻未豸则罗贡
道断或取道归朝焉出箐至罗贡寨共四亭 罗贡南历沙斗位来
踰山上下可十里至布戛寨共四亭 布戛南五亭至富州居民
千馀家习气类广南酋沈明通孱弱不振州治为其下李天保所㩀
明通出奔归朝天保内修兵甲外结交阯傲睨归朝广南归顺间称
勍敌焉 富州东南三亭至板崙田畴广沃人民殷富实荒徼奥区
卷四十四 第 38b 页
有公署灾于火 板崙东三亭至纳桑寨公署去寨二里许纳桑
南入纳桑箐地隶广西镇安州寔滇粤瓯脱地箐林类罗贡而崄巇
过之萑苻取人多扼于险出箐至镇安州四亭民居多依峭壁构竹
楼覆以黄茅为团仓㕥囷榖参差茅舍间径路仅容一人其下皆腴
田行人野宿田中侵晨启行寨夷必焚其籍草以辟鬼州南有交阯
寨莫氏以官监之镇安酋长岑氏半服役焉每年纳毡 数十领以
当赋税 镇安东行川原中原穷登岭南入苟把箐其长三十里林
莽倍密实交粤弃地夷寇之来莫知其踪行者㕥土兵夹卫出箐为
箐口寨共六亭寨隶归顺居民稍就平原 箐口东踰岭下至苟把
寨有照阳关石壁峭立半壁有石洞穴山而过路出其中可十亩关
西望朝曦出自洞中故曰照阳上下有石隘磴石崚嶒碍车马税輗
卷四十四 第 39a 页
軏解鞍鞯乃跻入关至安得寨共四亭 安得东历打滥箐草棘乱
生木多桂竹多棕有山呼鸟鸣林中谷响相荅自此多石山拔地突
起山环若城中有平畴者曰硐路出其中出入之所皆有石隘良田
美池一年耕穫尝足支二三年伐竹搆居绩绵为布居民有老死不
踰硐如避秦人者见车马络绎闻华人言皆聚观惊咤男子能华言
巾栉短衣皮屦妇人椎结跣足长裙其硐曰打滥曰平岩曰细村自
安得至细村六亭 细村东历六硐那驮至归顺州六亭有石山三
峰奇峭如苏氏木假山地气温煖草木四时尝青土酋尚礼法驭下
㕥严閤境无盗商贾凑集如中州焉州治北有险砦下有径一日而
达交阯高平府 归顺东有河度舆梁一徒杠二历花硐至霸笼墟
六亭而遥有石隘三 霸笼东历湖运关有河出交阯达左江湍泻
卷四十四 第 39b 页
石中不可以舟循河行有上雷州在河之右下雷州在河之左厉揭
而涉者一徒杠而度者二其地阴凝阳泄明发寒气浸人亭午即炎
炎如坐炊甑隆冬犹汗浃背其人皮冠而絺衣询之云煖其首则诸
疾不作气使然尔稻田两熟竹有刺可作篱落自霸笼至下雷州六
亭 下雷州六亭有高山公署行旅止宿苦无水踰石隘有三脚村
茅屋数家皆凶狠不能华言三脚村东历石隘四五处倍高险六
亭而达龙英州环州石峰削而锐如笋刺地而出酋所居背负一峰
高出诸峰之上 龙英东有关为太平州界其地去交阯仅二亭渐
上高冈下至耸硐六亭 耸硐东过养利州尽曰行硐中平衍可方
轨树生石上根蜿蜒入于石四亭而遥至七村 七村至左州三亭
始有城郭民始平居华言州枕左江舟行十日而达南宁左州东
卷四十四 第 40a 页
达驮芦四亭 驮芦东乱左江至新宁州四亭 新宁东至牛冈六
亭 牛冈至南宁府再乱左江五亭而遥 繇云南治城东历水海
子黄土坡七甸至汤池九亭汤池历老大坡宜良县一碗水土官哨
白山屯至路南州八亭而畸有陈家渡水出陆凉州达宁州 路南
东南历板桥屯小色朵大色朵林马硐至发矣哨七亭有革泥巡简
司毋伏矣哨多石 发矣哨东南历马矣哨龙铺六丰上马州至弥
勒州八亭 弥勒东南历弥南哨横水塘青水哨石子哨矣勒新村
习干中哨龙潭芭蕉村至竹园村七亭其途坦平可通轮 竹园村
东南历石牛坡拖正旧哨新哨至江边共八亭江阔六十馀丈水通
曲靖府阿幢桥岸有坡崎岖地隶土酋普世隆其疆止于大百户渡
江上坡亦崎岖历大百户有普世隆寨又历怀远哨至阿小寨隶普
卷四十四 第 40b 页
国祯山后有砦共八亭 阿小寨东南历卜洪寨大勒八到二哨矣
堵村至三乡城九亭 三乡历归德哨至弥勒湾七亭繇弥勒湾会
于广南路 繇弥勒州入广西府历龙甸村吉双乡矣明村阿平阿
朝即歪鸦迫至龙得哨七亭龙甸村有龙甸桥矣明村有草子山
龙得村东南历小寨小江桥大江渡象鼻岭沙人寨布荣寨矣夷寨
石头寨小河至密勒勒九亭自广西府至江边道路新辟可通舆马
江外皆土舍昂氏地密勒勒有昂氏砦 密勒勒东南历大黑布沼
小黑布沼八倒哨矣堵哨山白村至三乡城三亭昂氏地止于小布
黑沼八倒山趾有水田有马者龙乡矣堵有阿宁乡龙腾宿寨山白
村有大勒哨山草海子皆平衍三乡北达交水南入广南寔东偏名
区土酋阿机负固叛官兵荡之㕥广西府经历镇其地汉官畏瘴毒
卷四十四 第 41a 页
不敢入酋长龙腾宿普国祥辈搆兵如乱绳焉自三乡县会密勒湾
入广南路 繇宝月关东分岐至阿用寨七亭 阿用寨东循西洋
江至老太庄七亭 老太庄东历打鱼庄入富州界过板淜寨度西
洋江沿江道迮崖峻山后有那齐寨寔盗薮共九亭至花甲硐地界
有野处之所又九亭至耿牙寨去花甲硐二亭花甲有硐官罗氏服
役广南富州之间 耿牙东至高山公馆八亭 高山东至东坡七
亭有野处之所东坡东至归朝七亭富州酋沈氏居焉其地负崇
山面河寨夷千馀家沙徭兼有之远望有云气如絮罩其上炎热多
瘴 归朝东七亭至架村架村东历莫村昔为交阯伪王莫氏地
归朝酋新得之尽日行箐中十亭而达镇安州 繇富州有径路东
南二日可达归朝亭里未详繇归朝有径路东南四日可达归顺
卷四十四 第 41b 页
州道里未详 繇归朝东至四亭(地/名)六亭 四亭(地/名)东至者散四亭
 者散东至者令四亭 者令东至博隘三亭博隘有大江舟行达
田州四日又八日而达南宁府 繇广南府东历铺兵村弄董抵弄
鲁下赛利十二日而达田州道繇泗城州有土酋岑天章与父绍勋
搆兵东行者皆闭泗城自云南繇临安弥勒湾广南富州归顺至
南宁府二千一百二十里 繇宜良弥勒三乡至弥勒湾七百二十
七里 繇弥勒州广西府至三乡县一百九十五里 繇宝月关归
朝至镇安七百一十里并归朝至慱隘广南至泗城田州通为广南

昔两路之通也仕宦商贾间出广南其人闻华言则相视而笑遗以
食盐槟榔金丝烟喜出过望㕥米薪豚酒酬焉行旅野宿无盗贼之
卷四十四 第 42a 页
虞顷岁滇粤往来者踵相接有亡命窜其中导之初以数人持刀盾
伏于箐伺行者噪而出行者大駴奔去委二簏于地发之皆兼金也
其后每劫必大获有聚杀百人要于路者罗贡狗把纳桑为渊薮诸
酋中归顺最贤北来皆索其兵而其下必索重贿乃呵护出疆镇安
酋苛求无厌而仕宦为甚拂其欲无得免者行旅㕥广南为畏途矣
噫诸夷浑沌也重利以启之奸人以诱之窍之不凿者鲜矣岂特广
南一路为然哉
繇云南东至宜良县十二亭途经汤池有老大坡 宜良东至天生
关七亭关右有天生桥宽平丈馀可容车马 天生关东至赵誇四
亭 赵誇东至师宗州九亭路出夷砦中时有摽夺之患师宗东至
罗平州九亭 罗平东至三板桥六亭 三板桥东至江头七亭
卷四十四 第 42b 页
江头东至黄草坝八亭地寔黔壤昔普安陷于贼州民群聚于此庐
焉 黄草坝东至郑屯八亭有江褰裳可涉郑屯东至栖革四亭
 栖革东至安笼所四亭安笼地隶粤西粤师援黔道出此辟路宽
衍止宿之所有公署今俱废 安笼所东至板屯六亭板屯东至
坝楼四亭过江有舟可度自安笼至此沿江多瘴峻岭隘道夷寇出
没无时又三日至安隆司 安隆司东至芭蕉关四亭关险峻扼诸
夷之吭 芭蕉关东至潞程九亭自此至田州道俱坦夷潞程东
至王店九亭王店东至归乐九亭界泗城田州有夷患 归乐东
至荣庄九亭 荣庄东至田州九亭州临右江舟行八日而至南宁
 田州东至旧州九亭 旧州东至上林县五亭上林县东至果
化县五亭 果化县东至隆安县五亭 隆安县东至太滩驿十二
卷四十四 第 43a 页
亭 大滩驿东至南宁府六亭 繇安笼所北九十里至羊场军屯
历鲁沟山箐 繇年场军屯历 上灰渣军屯至水桥军屯四十里
水桥隶贵州安南卫水桥历播者过普渡河朵渡寨行山箐中六
十里至罗运罗运有小箐五十里至打罕旧为永宁州治其地酷
寒土人呼为胆寒讹为打罕
按郑旻牂牁江解略曰余弭节度槃江江广百馀步沿江上下绝击
汰之迹水势批岩滵汩土人谓水涨时漂 撞舟峭壁箐岚人迹罕
入下流至打罕联泗城界舟船始通焉则打罕当在查城安南之南
第云舟船可通其视田州博隘放流更捷矣然迄无行者岂铲夷未
加罂笩盘剥为苦乎抑夷獠砦窳不欲汉人出其地故榛芜难辟乎
姑记之以俟知者
卷四十四 第 43b 页
打罕五十里至罗架有小箐有泗城头目居此 罗架五十里至火
烘旧镇宁州治此今泗城镇宁分属焉其地炎多瘴火烘历高补
笼寨有寨夷为盗行者必以火烘兵卫导又历猪场坝为安顺十三
枝地无定属夷寇寔多共三十五里至康佐长官司扁担关为土酋
余腾龙地全黔叛惟腾龙效顺辟此路通滇 扁担关历长冲窑上
接土酋薛氏境繇高磨堡石堡军屯普定伍官屯至平坝五十五里
其地军屯卫士皆参将范邦雄摄之雄有勇略为水酋所惮诸屯赖
保聚焉 自汤池繇罗平黄草坝安笼所至南宁府一千六百九十
里 自安笼所分岐至平坝卫达东路三百三十里通为罗平路
汉番阳令唐蒙风晓南粤南粤食蒙枸酱询之蜀贾人知夜郎临牂
牁江江广数百馀步足以行船南粤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桐师遂
卷四十四 第 44a 页
上书欲发夜郎兵浮牂牁江出不意以制粤今按牂牁郡属县至句
町卧漏则罗平黄草大略皆夜郎地所云浮船制粤非即博隘田州
之间乎田酋杀父妻母狙喜兽斗杀人如芟草芥行旅逢其怒多罹
害又安笼㕥东有行竟日无水多至数十人则无米可易者是以出
其途者鲜少或识其道里而山川阙焉然视广南则径矣火烘打罕
故为二州汉官不莅其地侨寓二卫诸酋杂处顷岁槃江东西尽叛
惟余酋效顺滇黔借径通声息始识此路因并志之
卷四十四 第 44b 页
 水路 金沙江考(附图)
江源出吐番共龙州东至巨津宝山三面环丽江至鹤庆受漾共江
诸水又东经北胜受桑园龙潭程海诸水又东经姚安受蜻蛉大姚
龙蛟诸水又东经楚雄定远县受龙川诸江水又东至武定元谋县
受苴宁河又东至禄劝州受滇池海口青鱼塘甸基武七三泊始甸
螳川后甸松坪禄膘雨龙罗次石门五道河罗亩大石坝富民赤旧
普渡河广翅塘诸水又东经会礼州受宁远越溪双桥长河泸沽打
冲东河热池诸水又东经东川济虑部过乌栊山受寻甸牛栏江壁
谷川齿化溪诸水又东经乌蒙南又东经马湖受尼溪大小纹溪诸
水又东至叙州府入于江前佥事王惟贤议自云南海口开至安宁
罗末富民只旧你革达古普渡安革法法革干土色江边纳木姑共
卷四十四 第 45a 页
 十三程内土革有叠水自武定金沙江巡简司至骂喇毋白马口灿
 喇则五曲革直勤则卓刺除鲁圭宁折答甸沙吉撒麻村至土色大
 河阿纳木姑凡十四处内则卓沙吉有叠水近庄按察使祖诰议自
 巡简司开繇白马口历普隆红岩石喇鲊至广翅塘皆禄劝州地其
 下有三滩水溢没石乃可放舟涸则跻岸缆空舟㕥行又历直勒村
 骂喇土色皆会礼州地其下有鸡心石石如堆者三累江中舟者相
 水势缓急可行又历踏照乱得头峡喇鲊至粉壁滩甚驶皆东川地
 又历驿马河新滩至虎跳滩阴沟硐皆巧家地虎跳湍泻陡石不可
 容舟阴沟二山颓集水行山腹中皆从陆过滩易舟而下又历大小
 流滩为蛮夷司地又历黄郎木铺贵溪寨业滩至南江口为乌蒙府
 地始安流自广翅塘至南江木啇行之可十日又至文溪铁索江边
卷四十四 第 45b 页
数滩历麻柳湾教化岩为马湖府地又历拽滩莲花三滩会溪石角
滩至叙州府 按金沙经营滇北合江汉朝宗为南国纪昔在草昧
尼落雄睨南土凭恃斯险负固抗衡今车书大同极滇西鄙远及穷
发辙迹俱遍而其通道要津反弃之以与乌蛮巧色俾滋蟠踞非所
㕥弘一统也考之纪载汉武先击劳浸靡莫㕥兵临滇池而伪王俛
首华阳国志云自僰道至朱提有水道步道水道有黑水及羊官水
至险难行步道度三津亦艰阻而行人为之谣曰楢溪赤水盘蛇七
曲盘羊乌栊势与天通今乌栊在东川即绛云弄其山多雪四时不
消金沙绕出其下羊官黑水非指兹江乎元至元十四年诏开乌蒙
道爱鲁帅师击玉连州所过城砦尽下之水陆皆置驿传今乌蒙有
罗佐关其下有罗佐桥为入滇要路则水陆皆在东川乌蒙间即所
卷四十四 第 46a 页
称劳浸靡莫非乎覈形势啇利钝未有不先辟此险而能控荒服破
呰窳者壅寨矶怒漩洑瀑泻地之险也画州启道崇伯子之智可师
也阴阳词说盗弄兵甲人之险也三表五饵怀王傅之略可彷也兹
江苟通则滇池之轻舠可挽而之普渡建越之艨艟可汎而下泸沽
通滇蜀觔脉之会续长江衣带之势是使诸夷不长缨而系十五郡
可裘领而挈也大哉
高皇帝之言曰关索岭非正路正路当在西北犹之远矣
卷四十四 第 46b 页
卷四十四 第 46b 页
卷四十四 第 46b 页
卷四十四 第 46b 页
卷四十四 第 46b 页
卷四十四 第 46b 页
卷四十四 第 46b 页
   南金沙江源流考 张 机
 按大金沙江发源昆崙山西北吐蕃地即夏禹所导黑水也虽与云南小金沙
 江及澜沧潞江皆发源吐蕃然大金沙江之源较三江最荒远且其源于三江
 源邈不相近其下流亦十倍小金沙江及澜潞二江之水按禹贡华阳黑水惟
 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周文安辩疑录云甘肃志甘州之西十里有黑水流入
 居延海肃州之西北有黑水东流荒远莫穷所之是其源入雍州之西流入梁
 州之西南其正西别流绕西极之外而无所据见地势西北最高故能经西而
 西南也云南志载金沙江出西番流至缅甸其广五里径趋南海得非黑水源
 出张掖流入南海者乎河源在中州西南直四川马湖蛮邦之正西三千馀里
 云南丽江宣抚司之西北一千五百馀里愚观黄河源近云南地则大金沙江
 源自番雍之地南入缅海论雍梁间水惟此大耳此水为黑水无足辨矣朱子
 云天下有三大水曰黄河曰长江曰鸭绿江此语无怪也宋初斧画云南南渡
卷四十四 第 47a 页
又偏安一隅朱子又从何知有此江之长广于江河哉黄真元又云考大金沙
江澜潞三水虽皆入南海大小远近迥不同澜仅潞四分之一大金沙三倍干
澜潞澜潞所出地名在鹿石山在雍望俱可穷源上流亦狭大金沙江之源则
远出番域上流已阔澄若重溟黝然深碧夏秋涨溢江色不变若比于杨子浪
沧一小溪即诗语大金沙江之长广又可知矣其注云傍多松有琥珀自孟养
地来孟养正在金沙江之滨今澜沧不闻有琥珀大理志指澜沧为黑水亦不
深考耳相传大金沙江上源近大宛国自里麻茶山至孟养极北不闻有所往
号赤发野人境峭壁不可梯绳弱水不任舟筏土人惟远见川外隐隐有人马
形似殆西羌之域也今姑略其源惟自其经流支流入海可见者言之水流至
孟养陆阻地有二大水自西北来一名大居江或云大车江一名槟榔江二水
至此合流又名大盈江今腾越州人总甸内诸水亦曰大盈江殆窃侈其名也
江流至此夷人方名其为金沙江江中产绿玉黄金钿子金精石墨玉水晶间
卷四十四 第 47b 页
出白玉滨江山下出琥珀旧志以琥白绿玉出在澜沧江者谬矣昔年王靖远
蒋定西追麓川叛贼思机发思卜发弟兄造船飞渡孟养及复与思禄盟誓江
乾石烂乃许其过江者皆此江也滇人相传名大金沙江若以别丽江北胜武
定马湖之小金沙江耳自此南流经宦猛莫啖莫郎至猛掌有一江西来入大
金沙江又南下昔朴怕鲊猛莫猛外经蛮莫有一江源自腾越大盈经镇夷南
甸干崖受展西茶山古涌诸水伏流南牙山麓出经蛮莫入大金沙江江又经
蛮法鲁勒猛拱遮鳌管屯大菖蒲山峡小菖蒲山峡课马孟养怕崩山峡户董
鬼哭山戛撒昔年缅人攻孟养以船运兵饷到戛撒为孟养所败者此江也正
统中蒋雄率兵追思机发为缅人所压杀于江中亦此江也大约江自蛮莫以
上山竦水陡正统中郭登自贡章顺流不十日至缅甸者亦此江也下流经温
板有一江源自腾越龙川江经界尾高黎共山陇川猛乃猛密所部莫勒江至
太公城江头城入于金沙江下流又经猛吉准古温板又名温板江温板又名
卷四十四 第 48a 页
流沙河相传唐僧取经过此渡故名皆金沙江也猛戛马哒喇至江头城江中
有大山极秀耸山上大寺又有一江源自猛办洗母戛南来入大金沙江又经
止郎龙大马革底马撒跻马入南海其江至蛮以下地势平衍江阔可十五馀
里旧志云五里者非也经南江益宽流益慢缅人善舟又善泅水操橹楫者如
涉平地至是江海之水潴为一色矣文选载佛经云拔提河一名金沙池脱履
金沙云云金沙江亦名拔提河矣今再附考蒙化府志澜沧江与样濞江蒙人
谓之大小二江合西洱河胜沟河至顺蒙交界处土人谓之罗擦聚日出水光
荡射可观不二十馀日至锦龙江即水下流海客船多会易于此渐渐至南海
永昌府志潞江一名怒江水经注云漏江杨慎云漏江今讹为露江源出吐番
流经芒市至木邦地名喳哩江又流经八百车里地至摆古东入南海自木邦
以下即可通舟楫昔年陇川多士宁前往摆古见莽瑞体皆繇此江顺流而下
也旧传潞江流至洪门车里沙碛浸散与近腾越志以为入大金沙江皆非是
卷四十四 第 48b 页
愚尝谓三江皆可舟可航夷人欲据险隐塞不使通行岂知天地设此三江正
为 本朝制驭西南缅甸诸夷设当事者诚不可忽而不讲求也异日 圣天
子问缅甸诸夷久不朝贡之罪则此三江者固汉家楼船下番禺出奇制粤之
牂牁江也
  北金沙江源流考 前 人
按金沙江源出吐番共龙川犁牛石下谓之犁牛河又名犁水讹犁为丽又名
丽江即古名丽水盖以其江内产黄金故名金沙江元宪宗取大理用革囊为
筏以济金沙江者即此江也其流经吐番铁城桥东经丽江府巨津宝山二州
又东经鹤庆府北胜州姚安府又自武定府北界经黎溪州蒙氏僣封为四渎
之一亦即此江也又自武定下流入济虑部夷人凿桐槽船以通往来行旅遂
又名金沙渡又西过四川东川府一名黑水一名纳夷然皆金沙江别名又经
四川行都司会川建昌德昌打冲等卫所又经乌蒙府又经马湖府蛮夷长官
卷四十四 第 49a 页
司与马湖江相合下流至叙州入岷江矣今自其支流者言之大理宾川大江
北入金沙江鹤庆漾共江东南至龙珠山入石穴伏流复出金沙江三庄河与
漾共江会流入金沙江北胜州桑园河经州西南桑园村下流入金沙江龙潭
泉有九眼下流入金沙江程湖南入金沙江姚安府青蛉河西经大姚县东入
金沙江龙蛟江一名苴泡江合姚州连场香水二河入金沙江安宁州螳螂川
即滇池所泄下流溁回州治上过昆阳州下经富民县入金沙江楚雄府龙川
江西合诸水为峨川又东合诸水经定远县黑盐井下流入金沙江考安宁
楚雄二水虽小皆可通舟楫武定府西溪河经楚雄府至元谋县西入金沙江
又勒夷水普渡河俱入金沙江以上皆云南之水朝宗于东海顺流于中国者
四川东川府牛栏江源出寻甸府入金沙江辟谷川源出寻甸府甸白津河西
入金沙江越巂卫大渡河源出吐番下流合马湖江四川行都司宁远河西南
合泸水入金沙江怀远河南合泸水入金沙江盐井卫越溪河东合打冲河入
卷四十四 第 49b 页
金沙江双桥河流经打冲河入金沙江会川卫泸古河河出小相公岭入金沙
江打冲河千户所打冲河蛮名黑惠江又名纳夷江源出吐番下流入金沙江
晃桥千户所东河源出小相公岭会泸古河入金沙江四川行都司南泸水源
出吐番南入金沙江元史云水源广而多瘴鲜有行者春夏常热可燖鸡豚诸
葛武侯五月渡泸即此水也元李景山云益州记水经俱以泸水在永昌不韦
县寰宇纪以为在巂州会川县景因出使越巂考泸水源盖建昌泸川驿有孟
获城又有泸古州孔明渡泸繇巂州入益即滇池此名渡泸为有验今水出吐
番过建昌会川合金沙江夹岸多高岩丛苇故下渡如经甑釜炎蒸雍郁多感
瘴疠至今犹然或以金沙江即泸水误矣云南之水迤东可通中国者如云南
府大城江自阳宗明湖经宜良入盘江临安之泸江曲江婆兮江入盘江澄江
府之巴盘江铁赤河入盘江广西府之八甸溪入盘江盘江至府境水为大曲
靖府之潇湘江白石江合盘江经交水至弥勒入平伐横山寨下经广西静江
卷四十四 第 50a 页
入于海广南府西洋江入广西田州府右江南汪溪亦入右江寻甸府阿交合
溪入沾益州界北在经理广西田州水陆者安可忽之哉如大理府西洱河下
与漾备江合流入澜沧江漾备亦名神庄江澜沧江源出吐番自西而南至于
丽江兰州云龙过永昌楚雄临安车里大甸七十城门至交阯入海赵州白崖
𧸘江一名赤水江下流至定边名礼社江合澜沧江临安府西有礼社江入纳
楼茶甸界为禄礼江经合蒙自为梨花江注于交阯清水江楚雄府马龙江源
自蒙化境繇定边𥔲嘉合白崖𧸘江南入元江景东澜沧江大河源出定边入
马龙江景东府杉木江马涌江合南浪江入威远州界永宁府罗易江北过府
境勒汲河入四川盐井卫界顺宁府备溪江西洱漾濞二水合流至本府铁场
山下入澜沧江故名元江府礼社江一名元江源出白崖𧸘江合澜沧江诸水
入交阯新化州摩沙勒江即礼社江下流至元江入交阯者乐甸长官景东河
源出景东经本甸下入马龙江北胜州罗易江入永宁府白角河入西番界永
卷四十四 第 50b 页
昌府澜沧江银龙江入澜沧江胜备河入备溪江潞江一名怒江经芒市木邦
八百下流为喳哩江经摆古入南海槟榔江出吐番绕金齿百夷经干崖阿昔
下合大车江至江头城腾越大盈江一名大车入南甸为小梁河至干崖为安
乐河西流为槟榔江龙川江下流至缅甸大公城合大盈江云南府安宁河出
安宁经富民罗次为沙摩溪至禄礼为大溪至易门为九渡河入元河又星宿
河出武定经禄丰过易门入元江蒙化府阳江出郡西北甸头花判涧南至甸
尾过定边与迷川礼社江相合过元江入海澜沧江与漾濞江蒙人谓之大小
二江至顺蒙交界处土人谓之罗擦聚二水相交日出水光荡射可观不二十
馀日至锦龙江一名九龙船行会海客于此渐至南海愚谓云南通缅甸诸夷
水路旧惟知有金沙江可通大舟不知潞江喳哩一派可通摆古澜沧银龙一
派可通八百交阯皆可舟可船之水经理缅甸者诚不可不讲求也故附及之
卷四十四 第 51a 页
卷四十四 第 52a 页
升庵集孔明出师表五月渡泸今以为泸州非也泸州
古之江阳而泸水乃今之金沙江即黑水也其水色黑故以
泸名之尔沈黎古志孔明南征由今黎州路黎州四百馀
里主两林蛮自两林南琵琶部三程至巂州十程至泸水泸水
四程至弄栋即姚州也今之金沙江在滇蜀之交一在武定府
元以驿一在姚安之左却据沈黎志孔明所渡当是今之左却也
琵琶一作虱琶两林今之邛部长官司也
卷四十四 第 52b 页
卷四十四 第 52b 页
  议开金沙江书 杨士云
按志金沙江古名丽水源出吐番界共龙川犁牛石下名犁
水讹犁为丽东经巨津宝山二州三面环丽江府东经鹤庆
受漾共江诸水又东经姚安府受青蛉大姚龙蛟诸水又东
经武定府受元谋西溪诸水又受滇池螳螂诸水又东经东
川府西入滴泸部受寻甸牛阑谷壁喟啮化诸水又东经乌
蒙南又东经盐井建昌会川越巂诸卫合泸水受怀远宜远
越淇双桥长河泸湘大洞鱼洞罗罗打冲东河热池诸水又
东至马湖府受泥淇大小汶诸水又东至叙州府受大江此
南中西北之险蒙氏僣称北渎者也按史汉武帝遣驰义侯
开越巂郡寻遣郭昌等开益州郡诸葛武侯渡泸南征斩雍
卷四十四 第 53a 页
闿擒孟获遂平四郡定滇池皆先夺此险也始通西南诸夷
历晋迄隋通壅靡常至唐蒙氏世为边患至酋龙极矣屡寇
黎雅一破黔中四盗西川皆繇据此险也遂基南诏亡唐之
祸宋太祖鉴此以玉斧画大渡河曰此外非吾有弃此险也
遂成郑赵杨段氏二百馀年之僣元世祖乘革囊及筏渡江
进薄大理掳段智兴破此险也遂平西南之夷 国初梁王
拒命我 太祖高皇帝命将征讨神机庙算悉出 圣裁谕
颍川侯等曰关索岭路本非正道正道又在西北盖谓此也
班固谓皆恃其险乍臣乍骄范瞱谓冯深阻峭纡徐岐道宋
祁谓丧牛于易患生无备诚确论也夫云南四大水惟金沙
江合江汉朝宗于海为南国纪天设地造本为天下用也历
卷四十四 第 53b 页
代乃弃诸夷酋资其桀骜虽建立城戍仅仅自守时或陷没
岂知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脉络禹贡于每州末必曰浮
某水达某水入某水逾某水盖纪贡道达帝都著天下大势
以水为经纪也孰谓滔滔大川可浮可达反舍而陆乃北至
永宁东至镇远不亦劳乎禹外薄四海各迪有功夫一劳久
逸暂费永宁执事之议详矣为国家虑深且远矣所谓计费
吝赏责效谗言斯固古今之恒态不可成天下之事者也然
英杰见同必有绎之者缵神禹疏凿之绩恢四海会同之风
息东西两路之肩拊滇云百蛮之背昔为绝险奥区今为掌
中腹里 皇明大一统无外之治亿万年无疆之休实在于
此凡有识者咸日望之庶几见之惟执事留意幸甚
卷四十四 第 54a 页
  疏通边方河道议 毛凤韶
窃照云南地方有水路直抵四川马湖府初以遐僻为禹迹
所不到遂为土人所据至我 国家始郡县其地同于华夏
然贡献之物扛官使之行李军民商贾之物货担负万里筋
力已疲而土官土舍因见道路阻绝每怀异志及今国势强
盛不行开通将来之悔不敢谓无也本道访㩀武定府揭帖
内开本府有迤东通四川水路自云南海口至安宁罗末富
民只旧你革达吉普渡河安革法干土色至大江俱本省地
方大江至四川东川地方大江边阿纳木姑共一十三站内
土色有叠水又有迤西通四川水路自云南陆路至富民武
定虚仁环州至金沙江巡简司凡五站夲司金沙江水路下
卷四十四 第 54b 页
船至骂刺母白马口灿刺则五曲革直勒则卓刺除鲁圭宁
抄答甸沙吉撒麻村亦至土色大江阿纳木姑凡一十四站
内则卓沙吉有叠水等情又㩀金沙江巡简司应袭巡简土
舍李朝宣禀帖内开金沙江上至丽江澜沧至姚安府武定
府下至东川乌蒙芒部上江弘治正德间马湖府安监生放
杉板嘉靖十七年王万安亦放杉板俱系拖稍五板大船经
过或十馀只或八九只建昌行都司奉 钦取大木宁番越
巂盐井建昌等五卫俱在上江打冲和三江口并德昌千户
所地方或劄𥱼或散放会川卫在下江科州采砍查审开江
船行若问滩水险阻鲁开虎跳滩天生桥十分不为险阻等
情又审据本府姜驿驿丞梁松禀称本驿设在金沙江巡简
卷四十四 第 55a 页
司之西过江五十里与四川会川卫抵界每见客人采贩木
劄成𥱼筏自本司江流而昼夜六日即抵马湖随𥱼下船或
一二十只装载粮食有养猪畜客人跳𥱼掷船如履平地离
本司江下五六十里有大小虎跳滩俱是沙江至冬春水落
之际可以施功开凿等情又据本府揭帖内开据经过建昌
客人何松执称建昌卫管下德昌守禦千户所洗迷村伐木
下江头一程至白水站一程至会川卫管下甸沙关甸沙关
一程至梅易千户所三程至武定府和曲州金沙江等情随
唤何松亦称马湖建昌等处客人采取大小板枋俱是德昌
下河从金沙江巡简司经过直至马湖叙州令伊画图各到
道为照前项河道武定迤东极为捷径且甚便益但访得河
卷四十四 第 55b 页
内间有蛮尖石两边崖石生合成桥水从石缝流下未委虚
的若迤西金沙江则水面洪阔四时横流客商通贩前后不
绝中间虽有虎跳二滩然皆沙石易凿此则断然可通而无
疑者也先年巡抚都御史黄衷曾议开修取金沙江巡简司
旷爱招集马湖横江客人俱到布政司举行间以升迁中止
近年巡抚都御史汪文盛亦曾委官踏勘以征南中止事功
之会人咸惜之合无批行总司会同布都二司从长计议先
将东西二道各委能干文武重职带同属官多给官银督同
本处土官土舍俱优其廪给带领木竹石铁等匠厚其口粮
衣鞋沿途用银雇倩熟知地利乡导人役随带小船及沿河
采买竹木劄为𥱼筏乘载通行逐处踏勘直至马湖大江而
卷四十四 第 56a 页
止中间要见舟楫无碍经行者几处危石可凿者几处几丈
几尺如有绝险人力所不能施者或作两截盘运沿河陆路
可通者几处不通者几处应合开辟者几处几里几十步及
沿河有无人烟稀密堪立驿递铺分哨堡等项各计合用功
力夫匠若干钱粮若干悉心料理勘估明白画图帖说并将
用过官银具繇造册回报然后拟议奏 请行委三司堂上
官亲诣督理开通施行则不独一时一方之利实 国家久
安长治之计也
卷四十四 第 56b 页
仁甫氏旧志曰梁州黑水今兰沧江是此江所
经峡壑深堑两山夹流原非禹凿元张立道
使交阯繇黑水入三崇山兰沧经其麓今其地
盖有黑水祠乃永昌诸生黄贞元又以黑水归
金沙江谓有两金沙而非李氏以兰沧为黑水
以江内外分夷汉又非樊绰以丽水为黑水非
程氏以西洱为黑水非地里志以南广为黑水语
详腾越志中
卷四十四 第 57a 页
卷四十四 第 58a 页
大学衍义补 云南地汉时已入中国谓为西南夷唐末为南诏所㨿后为蒙
段二氏所有自为一国宋竟不能有之元世祖始平大理以其地内属 本朝
立为蕃府命黔国公世守之今其云南楚雄临安大理等府设置如内地而更
以元江永昌之外麓川车里等处为西南夷亦犹汉时自成都而视滇池也
国初止立麓川车里二宣慰司今则为宣慰司者凡七焉七者皆百夷之地而
惟麓川最大且要正统中以思任发梗化降为陇川宣抚司大抵云南之地其
南以元江为关以车里为蔽而达于八百其西以永昌为关以麓川为蔽而达
于木邦西南通𬗟甸底于南海东南通宁远而境乎安南西北尽丽江而通乎
吐蕃所以制驭之者与南蛮北狄不同盖彼去中国远甚其有叛乱不过梗化
亏欠岁贡而已不足为中国轻重也为今之计宜择一要害地或景东或腾冲
命将一员统军于此守备严禁中国客啇不许擅入其地则彼不知中国虚实
而不为人所煽惑引诱设为互市有所交易许其移文通译赍载以来使彼知
中国之货难得则不敢轻自弃绝矣
卷四十四 第 58b 页
自金齿过蒲缥将至怒江有屋床山乃云南百夷界限也高山夹箐地险路狭
马不可并行过是山三里许即怒江渡此江即百夷地也沿河下数十里上高
黎共山即今之通街也高黎共山路亦颇险上二十里下一陡涧复上三十里
至山巅夷人立栅为砦过砦复下四十里许平地乃麓川江上流过此则无险
隘之地矣一路从怒江西上二日程至腾冲府七日许到麓川一路从云南白
崖过景东从木通甸至弯甸渡河入茫施约十日程到麓川自怒江上流蒙来
渡至景东沿河小渡十数处皆可入境也
卷四十四 第 59a 页
镇守 沐英直隶定远人以西平侯克平云南诏留镇守洪武二十五年卒
追封黔宁王谥昭靖子春袭 春英长子袭西平侯继镇洪武三十一年卒谥
惠襄无嗣弟晟袭 晟英次子袭西平侯继镇以征安南功加升黔国公正统
四年征麓川班师卒追封定远王谥忠敬子斌袭 斌晟长子初名俨上赐
名斌袭黔国公继镇景泰元年卒谥荣康子琮袭 琮斌子袭黔国公成化元
年继镇加太子太傅佩征南将军印弘治九年卒谥武僖侄孙昆袭 昆参将
诚长子以武僖公无嗣袭黔国公弘治九年继镇加太子太傅卒赠太师谥庄
襄子绍勋袭绍勋昆长子袭黔国公正德十六年继镇加太子太傅卒赠太
师谥敏靖子朝辅袭 朝辅绍勋长子袭黔国公嘉靖十六年继镇加太子太
保卒赠太保谥恭僖弟朝弼袭 朝弼绍勋次子以恭僖公二子融巩俱优给
病故繇弟袭黔国公嘉靖二十六年继镇被逮卒子昌祚袭 昌祚朝弼子袭
黔国公隆庆元年继镇万历二十四年以病乞休子睿以都督挂印代镇睿卒
仍以原官起用屡进少傅兼太子大傅卒孙启元袭 睿昌祚子万历二十四
卷四十四 第 59b 页
 年以父昌祚乞休授都督佥事继镇升都督同知右都督被逮卒 启元睿子
 袭黔国公天启五年继镇
卷四十四 第 60a 页
土司官氏
云南府
昆明县赤水鹏巡检司土官阿喇马丹洪武中从刘侍郎使车里后从征阵亡
录其子马速鲁麻为巡检沿至马时升袭 清水江巡检司土官李保永乐中
以通事译夷语宣谕八百诸酋授巡检洪熙中有李贤者入贡褒以 敕谕进
将仕佐郎沿至李国柱袭其地控昆富二邑之交武夷累犯省城恒经之李氏
所辖地有篾浪九村 罗次县土官杨大用宁州人洪武中归附颖川侯录其
功表为景东府知事累官右参议其后有杨正者自请录用初为邓川之上江
巡检后调楚雄之沙桥寻授罗次土知县世其官米鲁安铨那鉴之乱咸徵其
部兵至五百而止今沿至土舍杨耀德 炼象关巡检司土官李者夲县昆石
乡夷人初仕元为防送千户洪武中率众从征殁于阵录其子李阿白为土巡
检弘治中铨注炼象官兵讨武定凤氏及他役李氏咸以兵从多或至二百人
沿至今土舍李世膺 安宁州土官董通洪武中率众从傅颖国为乡导供资
卷四十四 第 60b 页
粮后元遗孽作乱通保境拒之乃录其子董节奉训大夫安宁州土知州设流
以来政归有司每徵调则倩乡氓充行伍焉今沿至应袭董九成 禄礼县南
平关巡检司土官李矣洪武中以甲首宣谕收招各酋授巡检阿克之变有李
印者死于阵今沿至李惟贤袭宜良县汤池巡检司土官马奴以通事屡偕
诸使臣入三宣后又导诸夷 贡方物正统中以其子马祺为巡检从诸夷酋
之请也凤继祖之乱发其兵三百人近以荞甸不靖复徵其众戍昆阳今沿至
马羲徵袭〇大理府 邓川州土官阿这羊塘里民洪武十五年蛮贼高生与
故元右丞普颜䔍之乱惟这执忠不屈为西平侯所旌后以擒高生等功授土
知州世袭所部皆爨属强者依山弱半附郭嘉靖中阿国祯以兵一千奉调征
安凤后又以兵一千从督抚邹侍郎荡赤石崖论功 钦赉如例万历中阿荣
以八百众护饷征岳罕建陇川土城又以六百众搜捕寻甸贼李贤辈其后
矣堵蛮莫五井诸役咸在行间称用命焉 青索鼻巡检司土官杨良波淜邑
里人为元蒙化州判官天兵克大理归附招叛民累功土巡检所部兵不满百
卷四十四 第 61a 页
每邓川出兵则杨氏以所部从今沿至杨胤龙冠带巡捕 浪穹县土官王药
师初以刍粟饷大军授邓川州吏目后以征普颜䔍功改浪穹典史世袭官兵
讨铁锁箐及米鲁武寻咸以兵从阿氏备一队今沿至王梦祖冠带官事天启
壬戌沾益乱亦调其众犒以银牌 蒲陀崆巡检司土官杨顺浪穹县坊长里
民洪武中指挥周能典大理卫事以顺充通事招抚蒙化白崖傅颖川表为土
巡检其后屡从阿氏建功今沿至杨凤阶冠带署事 凤羽乡巡检司土官尹
胜邓川州玉泉乡人元末为木邦府判天兵克大理归命和门西平檄授土巡
检安凤之乱从阿氏攻李锁飞李牙保等寨今沿至尹世忠听袭 上江嘴巡
检司土官杨信剑川州人初为村长以刍糗馈大军后累功于三营佛光宁北
之间授世袭土巡检常从阿氏讨叛今沿至土舍杨廷举 下江嘴巡检司土
官何海浪穹山后里人倡义率土民归顺授土巡检世有其职今沿何养正冠
带听袭 把事张心浪穹宁北乡人方天兵入境时招其乡民归附馈粮无乏
锡之冠裳以把事钤其众后安凤荞甸铁锁箐诸役咸效驱除称勇敢焉近征
卷四十四 第 61b 页
陇川耿马调集或至三百人沿至张轸听袭 定西岭巡检司土官李清字赵
州弥只里民元为弥只防户洪武中归附授土巡检沿至李齐月袭其部夷尝
土而耕约信不爽从未闻征战之役 德胜关驿土官王义太和县人国初附
大将军招集高奴李珠等五百众授驿丞今沿至王绍恩袭 洱西驿土官张
鉴元时为提举率众来归属于指挥周能获故元在丞伯都督等又筑外城累
劳授驿丞沿至张从德死无嗣 云南县土官杨奴在城僰夷元时典邑以县
降授土县丞初佥土兵一千五百名其后麓川蛮莫木邦寻武咸效行间多至
六百名而止近阿克杨礼叛其部所向克捷大略皆徒跣裹毡无部伍其长技
以劲弩毒矢为迤东诸夷所惮居平与洱海卫军杂耕相安沿至杨如槚以乡
贤崇祀今其子杨淇袭 张兴阜民乡㭍百庄僰民元为品甸千户所土官大
军至楚雄兴首效顺为指挥脱列伯乡导至品甸招谕甸民归附者累千以甲
马献后又攻石寨有功授土主簿世袭与杨氏分土而居顺大之役徵其兵五
百名郑举之役三百名今沿至张纲听袭 楚场巡检司土官杨波日元右丞
卷四十四 第 62a 页
不花颜之裔洪武中选为百夫长造金沙渡舟及筑城运盐累劳绩充冠带把
事卒子木嗣木卒子僧寿嗣僧寿有武勇从征麓川佛光蒲窝镇康累功给勘
合管办巡检司事寻具奏实授土巡检后东川武定铁索诸役或戮力行阵或
护饷馈军今沿至杨阶听袭 徐甸巡检司土官李义夲甸僰民 国初招故
元左丞李些右丞赛因帖木儿不花大王搠思鉴俱听命论功授土官巡检今
沿至李尚松听袭 安南坡巡检司土官李纳麟赵州人洪武中招白崖头目
高添惠等户口五百皆归附授土巡检今沿至李相听袭 云南驿土官袁奴
云南县站户僰人洪武中招故元同知自羌万户自白及夲处夷民三百户归
附复以馈粮累劳授土驿丞至征麓川徵其兵二百是后夲县土官杨氏奉令
讨叛袁氏皆以所部从 宾川州宾居巡检司土官董保太和县城北厢里民
元时顺宁司经历以象马来降授大理经历沿至董禄降土巡检后董鉴以
兵二百从征凤朝文今沿至董达袭 金沙江巡检司土官得力玉石昆明
人从大军攻乌撒金齿累功授曲靖阿幢桥巡检给繇调金沙江后累效战
卷四十四 第 62b 页
功于武寻赤石崖然其众不满百今沿至得富袭 云龙州土官段保洪武中
以州来归授土知州沿至段绶卒子嘉龙袭其妻纵虐失夷心族舍进忠计诱
漕涧夷杀嘉龙而篡之庚申秋道府诱禽进忠械系省城论死以其地为流官
治给嘉龙子䌽冠带钤束其众所部夷猡二种夷弱猡强其三崇山后又有野
蛮嚚戾好杀 箭杆场巡检司土官字忠元时为土官以众来归授土巡简与
世袭后字廷宣屡从邓川阿国祯讨安铨凤朝文荞甸诸贼天启初以巡司
改属云龙州沿字显道袭 师井巡简司土官杨胜邓川州玉泉乡人洪武
中率众来归以粮济师授土巡简后杨时从征安凤效力今沿至杨勋袭天启
初改属云龙 顺荡井巡检司土官李良元时管军百户倡众归义从鹤庆知
府董赐入 朝除土巡简后以罪失其官寻复之荞甸安铨凤朝文诸变咸以
功著万历初从征岳凤亦与力焉今沿至李继武袭万历四十五年改隶云龙
 上五井巡检司土官杨惠剑川州江东乡民归诚从戎讨邓川杨奴及佛光
寨之叛授浪穹县主簿后杨信以麓川功得世袭土巡检又有杨世勋者从征
卷四十四 第 63a 页
那鉴死焉今沿至杨世恩袭万历四十五年改隶云龙 十二关巡检司土官
李智邓川州玉泉乡民洪武中归义授土巡检后亦效力于寻甸荞甸间今沿
至李应朝听袭四十五年改隶云龙 十二关长官司土官李罗赛直隶真定
府赵州人在元为防送千户洪武初以招附品甸大王及头目自些等功授副
长官沿至李弼出兵一百于马头山攻安凤之党禽沙凹者乌辈献馘李国出
兵三百捣赤石崖俄喇诸寨招收阿曲朋夷民百六十馀众其后加兵蒙化大
候矣堵奉赦罕虔等皆奉调遣然其兵多不过三百凤克叛亦以三百众卫姚
安今沿至李祚昌袭〇临安府 宁州土官弄甥元土官普提之后洪武初归
附授土知州沿至普奉以专横伏法遂设流官治州事赋讼尽属有司而徵调
则土官以部夷行嘉靖间改禄姓有禄世仁者为同知禄绍先为知州传至禄
华诰讨罗平有功晋秩至运同华诰卒子厚袭厚卒子溥袭溥卒弟洪袭石
屏有禄嘉𢡟阿迷有禄嘉瑞蒙自有禄有道皆其族分出捕禦盗贼修攘考称
其七马精强遵纪律倘忠勇不替可备全滇缓急云 嶍峨县土官普净(郡志/作禄)
卷四十四 第 63b 页
(侑)国初归附授县丞寻以功升世袭知县弘治间专任流官而以土官巡捕
沿至今禄崇功袭所居去县治五里许辖部猡猡窝泥二种幅员可五百里
徵调之众不满千人 王添祥正统间以车里功升主簿传至俊锱锜钦皆有
其官今沿至王烈听袭 阿迷州土官普柱洪武中为土知州后设流录其裔
觉为东山巡检司土巡检沿至普维藩与宁州禄氏搆兵师 焉维藩死子名
声幼兵道畜名声城中令郡诸生教之既长召诸寨夷共立之以延普氏名声
收集其众勇于攻战天启元年十一月奉调剿逆至今所至辄以冲陷闻 部
旧村巡检司白氏世为土巡检沿至白麟应袭 纳楼茶甸长官司土官普少
罗罗人洪武初归附授副长官传普定喜柱宗明微星安铨安正普鼎禄今沿
至普延龄袭司治在从仁乡他负白村所辖有僰夷猡猡二种部内矿场曰中
场曰鹅黄曰摩柯封闭已久而亡命逋其中窃取之 溪处甸长官司土官束
充和泥人洪武中归附授副长官其后见于传记者有赤渴角嵩粤成觉定觉
明觉棋觉凤恩海禄宽恩贵夲无姓亦不知冠带自知府陈晟授以赵姓今沿
卷四十四 第 64a 页
至赵恩洪死子赵恩禧听袭其司又有土官钱姓者其始不可考今沿至钱觉
泰听袭治在左作寨村旧有部酋名贺殜讹为和泥夲一部后蛮酋官桂兄弟
分为三部溪处其一也部夷僰夷窝泥二种 教化三部长官司土官荞乍和
泥人洪武中授副长官传至张泽未袭土舍张德胜用事子张明听袭司治在
珑村大教化众山连络一山中峙土官公署与居民皆在其巅推官江鱼行部
至之部夷曰马喇曰沙人曰猡曰侬人曰野蒲曰喇记 思陀甸长官司土官
遮比和泥种洪武中授副长官遮亏传亏习亏习传习宗习宗传宗白宗白传
白祥今沿至土舍李泰华司治在瓦吴陀寨村部夷皆窝泥种 亏容甸长官
司土官阿普洪武中授副长官其后有阿睿廿宗今沿至孙承祖袭司治亏弓
村地湿热多瘴疠胜国安置罪人之所部夷唯光头百夷一种 左能寨长官
司土官猎豆沿至龙胜安死子龙上登袭龙氏素以桀骜不听道府钤束每有
文移辄称都司八寨长官司屡廑戒谕其治在崇府寨高山连亘崖谷之险倍
于他司部夷惟窝泥一种 王弄山长官司土官阿頞洪武中授副长官其后
卷四十四 第 64b 页
有阿乍传至乌珀乌志得乌腾凤死今其子有乌高举其地层峦幽阻鲁部河
自礼社江流至司境入于交阯盖夷夏要冲云所部侬人猡猡牳鸡㹒喇沙人
阿成凡七种 落恐甸长官司土官他有和泥人洪武中授副长官其后有少
圭廷秀沿至陈国诰为溪处钱觉平所杀檄元江那氏为之处今其子有陈汝
忠司治在落恐寨部夷惟窝泥一种 诸甸皆藏匿山林群聚杂处喜人怒兽
一言不合则机弩引弓相向死则以财物偿之非德化所能怀柔各长官俱夲
土罗罗和泥人原无姓名各从族汇夲语定名或随世递承其父名之末字更
接一字相呼弘治初知府陈晟以百家姓首二句司分一姓加于各名之上唯
纳楼未受其地在郡西南远者不二百里近者百里沐西平入安南盖取道于
此今莲花滩之外即交夷而临安无南面之虞者诸甸为之蔽也惟是流官惮
瘴久不履其地诸酋不袭而自冠带且始相犄角而渐相倾危遂日寻干戈数
十年来广南沙侬以征戍窃㩀其地窝泥弱而无谋为所并吞官兵讨之不得
志各长官寄食如栖苴耳 安南长官司正德中废今王弄山沙伏诚子沙源
卷四十四 第 65a 页
万历三十八年以部兵斩贼当事者委以王弄副长官事四十三年擒交南伪
胜智侯生获阮文美等因以安南司地卑之令阻截交路天启二年奉调征剿
给印掌管 纳更山巡检司土官龙政和泥人成化间授土巡简其后有龙觉
龙成龙准沿至龙统死子龙升听袭治车人寨礼社江自亏容东流至此出宁
远州俗呼河底其撒果山下有陇墩渡七宝山下有蛮板渡哈刺山下有蛮汪
渡所谓纳更三渡也 新化州摩沙勒巡检司土官巡简普 传至普荣死无
嗣 新平县南硐巡检司土官易 传至易体乾被杀子易儒以他事毙狱叔
易体宣听袭〇永昌府 潞江安抚司土官安抚线氏今沿至听袭土舍线世
禄副长官尹氏今沿至听袭土舍尹绍尧千夫长尹氏今沿至尹祥把事额氏
线氏今沿至额思敬线礼 凤溪长官司土官正长官莽氏把事张氏今沿至
莽成龙张世禄听袭 施甸长官司土官正长官莽氏今沿至莽崇德听袭
其地平衍饶沃可为郡邑部民骁悍不畏死遇战斗则祼跣以从邻夷避之不
敢犯其境 甸头巡简司土巡简莽氏沿至莽瓮听袭 水眼巡检司土巡简
卷四十四 第 65b 页
莽氏沿至莽云蛟听袭 腾越州龙川江驿土驿丞王氏百夫长刀氏沿至王
来聘刀承爵听袭 保山县有十五喧二十八寨诸夷有大僰蒲人峨昌其
酋长或以百夫长称或以千夫长称或以实授百户称皆奉命令服徭役第性
勇悍不能骤格又为市懀所诱渐习奸伪耳今其见于尺藉者敢顶喧罕氏旱
纳喧线氏石册寨施甸东山寨下腾场寨金齿东山寨甸头寨保场寨乌邑寨
七莽氏皆副千夫长也古里喧早氏荡习喧孟氏蛮云喧早氏西牙喧线氏波
艮邑寨木瓜郎寨阿思郎寨南窝寨周册寨信邑寨瓦窑寨七莽氏北冲寨罗
明寨罗古寨罗板寨四早氏潞江寨左氏皆百夫长也蛮冈喧扫氏锦邑寨老
姚寨交邑寨牛旺寨山邑寨五莽氏皆实授百户也蒲缥寨莽氏火头也其见
于郡志以喧称者有曰蛮宽曰空广曰蛮场曰喇伦曰蛮养上曰蛮养下以
寨称者有曰枯柯曰明邑曰茶山曰乾海子今或以他事失其官耳 永平县
土官马氏世为土县丞今沿至马一騆袭又有杨氏未著其官沿至土舍杨暄
其部夷素纯谨每徵调其众可五百人罕岳顺大诸役皆在乌近大理讨段进
卷四十四 第 66a 页
忠亦调及之 永平驿土官李氏世为驿丞今沿至李国臣听袭 打牛坪驿
土官杨氏世为驿丞今沿至杨腾凤听袭 打牛坪巡检司土官蒙氏世为巡
简今沿至蒙英听袭 右甸守禦千户所蒋氏土官二一为正千户沿至蒋浪
一为副千户沿至蒋从智〇楚雄府 镇南州土官段氏领州同知沿至段钦
 陈氏领州判官沿至陈国试 镇南关巡简司土官杨氏领巡简沿至杨恩
 英武关巡检司土官张氏领巡简沿至张九思 阿雄关巡检司土官者氏
领巡简沿至者安仁 沙桥驿土官杨氏领驿丞沿至杨仪 楚雄县土官杨
氏领县丞沿至杨绍先 杨氏领巡简沿至杨应雷 冠带通事寇氏沿至寇
列恂 通把李氏张氏沿至李惟栋张思颜 把事何氏李氏杨氏沿至何仲
文李含杨东 广通县土官段氏领主簿沿至段一机 回蹬关巡检司土官
杨氏领巡检沿至杨光宠 沙矣旧巡简司土官苏氏领巡检沿至苏什得
定远县土官李氏领主簿沿至李文 把事王氏沿至王辅 黑盐井土官樊
氏杨氏李氏俱领巡检沿至樊可亨杨德隆李绪 定边县土官阿氏领县丞
卷四十四 第 66b 页
 沿至阿天民 把事邵氏沿至邵崇仁 诸族自 国初归附授职居州县幅
 员之中事权在有司居平衣食租税卒有疆场之事则发鱼书令帅其部曲以
 从戎然皆编氓也或曰罗婺或曰和泥或曰僰或曰猡州可出兵四百人县可
 二百人〇曲靖府 沾益州土官安举宗在元为曲靖宣慰使其后有禄哲大
 兵平南哲妻实卜与夫弟阿哥归附卜授乌撒府知府哥授沾益州土知州(志/草)
(作阿/索)传至安九鼎世绝妻安素仪典州事因以乌撒安绍庆继实禄哲七世孙
 禄墨次子乌撒酋安云龙弟此沾益绝而乌撒继也其后云龙为乌人安国正
 所杀复以绍庆次子效良为乌撒土知府此乌撒绝而沾益继也绍庆死长子
 效忠先卒沿孙安远袭效良弟效贤娶于水西曰设科水蔺之变与效良合其
 法堕落龙瓦歹木洞诸营长以叛远不能制寻死远弟边初赘亦佐酋妇隆氏
 今以继远而诸营阴阳于水乌间为滇寇边寄空名而已土官营栅坐石龙山
 险阻四塞介蜀黔之境所部四十八营以勇健称其众三倍乌撒云 陆凉州
 土官阿纳 国初内附树功授知州绾州符焉延及资曹以功升府同知万历
卷四十四 第 67a 页
中夷妇昂氏传其侄资世守以罪戍边侄资国效应袭 世居州治中部曲在
强弱之间远逊沾益 旧越州土官龙海洪武中归附以其地为越州以海知
州事二十八年分其地属沾益陆凉亦佐海之子阿资寻以罪诛永乐三年资
之子禄宁诣 阙奉贡有诏授宁土县丞以官护之令镇巡安插乃置之亦佐
与沙氏分土而居后有海潮者以功加土州判称旧越州沿至海现图死妻资
氏署事今土舍海现祥应袭幅员南北径百二十里东西倍之士马强悍征调
或至三千人武寻等乱咸调之 亦佐县土官沙普元为县酋长洪武初归附
世领县事后以罪降县丞万历中沙腾蛟以侄继伯死子运泰袭运泰死妻隆
氏袭居旧县东士马柔弱自沾乌丧乱以来益不能自振拔矣 安插土官恭
项初为麓川宣慰司人天兵四十万讨思任项以万兵为乡导每战先登俘思
任思机妻孥八十象十三斩首万馀复发私积饷军三月费不赀麓川既
定靖远伯请改宣慰司为陇川宣抚司即以项为宣抚尚方与冠服金带并
铸印畀之后与其下刀木立不相能搆兵焚司治项奔省城镇巡复发天兵
卷四十四 第 67b 页
 讨之木立惧自经死 朝廷以民不与恭氏而不欲泯其前功仍以宣抚使
 安置曲靖令世其官至今食宣抚租不替沿至恭华国袭 杨光初为腾冲守
 禦千户所吏目思任屠腾冲获光去二年馀自麓川脱归以贼中情形来言因
 以金帛令小旗杨寿龄㣟麓川百夫长刀乌猛期与合兵图贼光先攻陶孟板
 杀其酋长遂与乌猛合攻江东西刀刚贡曩诸寨皆下之夺其浮桥大师毕济
 麓川定改守禦千户所为指挥使司因升光府知事迁曲靖府沿至杨继祖袭
  松韶关巡检司土官李英平蛮乡民宣正间以捕盗著能麓川之役从征
 累功巡简后以毕节夷乱从大兵解赤水围俾世其官沿至李舒和绝 南宁
 县白水关巡简司土官李桧芳以行伍从指挥李观克大理乌撒累功授土巡
 简沿至李承恩世绝〇澄江府 路南州土官秦普洪武十七年以降附授州
 同知永乐中升知州普生禄禄生福福无子有二女曰玄贞曰庆姐相继典州
 事至成化中设流遂失其官沿至土舍秦世文世泽未斩徵调尚及之然皆编
 民耳今世文死子秦国选摄捕盗事益削弱不振故近时徵调不及其属夷皆
卷四十四 第 68a 页
猡猡性顽然每土官至争迎于家击牲以饮率妇人罗拜于下执理甚恭杀之
不怨 新兴州铁炉关巡检司土官王爵夲州白城乡人初为通事以麓川功
授巡简后以昆新之间时有寇阻因建关于铁炉山以扼其要授爵世官正嘉
间矿塘通海一碗水诸为乱屡征调后有王德隆亦从征凤继祖传至王钥以
罪戍边今土舍王世久听袭 江川县关索岭巡检司土官李实夲县星云里
民宣德元年设巡司于岭上以地险流官鲜能其职邑中公举实因以为土官
巡简弘治中李厚奉调征贵州香炉山米鲁福祐豆温乡正德中征安南长官
司叛夷那代今沿至李敏听袭 安插土官刀门俸初为镇康州土知州正统
中大兵讨麓川应募攻剋上江深入湾甸后军饟不给馆谷者三月因直捣缅
地获思任思机累功升孟定府知府以其子刀班线为镇康州知州后门俸入
贡如京师思氏馀孽思笑纠木邦攻镇康杀班线掠其金牌印信复攻孟定门
俸次子刀孟不能支挈家奔永昌时靖远伯班师未久不能复征因安置门俸
于澄江传至刀镇国死子天荫袭〇蒙化府 土官左禾蒙城乡摩牙里人其
卷四十四 第 68b 页
先有左青罗者元为顺宁府同知传至禾为九部大头顺宁司通事洪武中平
云南仍以禾为火头后大兵征高天惠等逃窜禾遂招谕蒙化州人得授州判
官永乐中左伽嗣以兵与麓川战于大候功第一累升中宪大夫临安府知府
掌州事正统中晋州为府遂真授知府今沿至左近嵩袭世居城北隅江内
部夷柔而守纪江外数枝以勇悍每应征调多野战而无行伍 样备驿土官
尹义夲府僰民洪武中从征佛光授驿丞今沿至尹国祐听袭〇鹤庆府 土
官高海其先高赐元时为夲府土千户传至海于国初归附从征佛光寨有功
授千夫长世居郡城西北隅部夷附郭者驯而柔山后乌蛮猡猡依附险阻犷
悍好杀调以赴敌无所短长沿至高玉死子高藩臣袭其以百夫长称者则有
杨通王保王祥李清寸赐李奴王公张生赵宗皆郡人以征佛光石门及守城
馈饷功得世其官今其裔有杨绩勋王屏王从震李得麟寸汝珍李一龙王
宁张世立赵国瑞皆未能袭其先世之官仅以土舍署事而已 高信郡人
以资粮铠仗从征普颜笃论功授土知事今沿至高棠荫听袭 观音山驿
卷四十四 第 69a 页
土官郭生夲府山外民大军征佛光助顺授土驿丞今沿至郭维藩 在城驿
土官田宗郡人以刍粟供军储克佛光寨授土驿丞兼高仲下把事今沿至田
得惠听袭 观音山巡检司土官王友山外民 国初以军功授土巡简沿至
王之和听袭 剑川州土官赵氏洪武初归附寻有功授土千户今沿至赵瞻
死子国麒幼族舍赵睍暂摄之每徵调兵皆出编民多脆弱其以佛光讨贼运
饷功授百夫长者曰施保今沿至施应忠曰李善今沿至李承恩曰赵坚今沿
至赵添爵俱已袭其世官曰杨忠今沿至杨绳武曰杨保今沿至杨永镇曰杨
惠今沿至杨伯春曰杨均今沿至杨受技曰杨惠今沿至杨朝儒曰段祐今沿
至段开先曰杨海今沿至杨大兆曰李隆今沿至李栋俱以土舍听袭 顺州
土官子与其先有子日子希元时为世袭知州天兵平南以州同知待之俾束
部夷今至子如壁袭其部曲武健每徵调恒与顺宁并驱争先〇姚安府土
官高寿夲高泰祥之裔世居姚州元为姚安路总管子高寺纳土归附自久叛
夺其印信虎符西平奏以高保为土同知后自久攻姚州杀知州田夲吏目杨
卷四十四 第 69b 页
信保挈印奔洱海冯都督进兵讨之以保为前锋败贼于白盐井救官吏熊以
政等又捕贼于东山箐获伪元帅张光遂招谕人民于白石的村贼来夜劫营
又败之获其头目高昌渐蹙贼于马哈山芦头山禽其部酋阿普杨通普只
贼势衰止遂召复业人民定租税建城郭宫室开府治保死子孙世其官所
部居崇山尽力陇𤱔家有常给控制番人鸷悍喜斗每奉调征不庭或至二
千人远之麓川芒部师宗豆温阿堂凤继祖近之陇川丁改罕岳克举诸役皆
与焉而铁索箐之讨自三岔河进兵众至八千人万历中高金宸以征缅功晋
秩四品服金宸死高光𥙿袭光𥙿死妻高宗姒摄职丽江木氏女也以帷薄不
修被杀子高守藩听袭 姚州土官高义在元为土知州子高惠 国初归附
授州同知与府同知高氏同域每徵调则二氏并驱其战士可三百人今沿至
高应麒听袭〇广西府 师宗州土官阿的夲州恩荣里人其先世有普恩
者在元为武德将军世有其地至的归附授州同知恊州事世居治左之恩荣
寨的孙曰珑哥遂以珑为姓正嘉间沿至沿至珑节时有事于南安那大十八
卷四十四 第 70a 页
 寨阿勿及武寻荞甸咸徵其部三四百人万历中沿至珑有光死妻妾秦氏
 昂氏分摄之诸夷无统纪益以恣肆今沿至珑耿听袭 弥勒州土官昂氏初
 有普德者率众向化授土知州寻升知府成化中昂贵以不法事革知府以冠
 带置弥勒州住州治东食其地事在有司徵调之众卤掠无纪律故近不用其
 在部龙乡土舍曰昂尚才子钦在永安寨孙世英在曰者乡尚有部束乡之普
 世隆石洞寨之李世华俱以土舍称禄庆里寨之龙得升阿营里寨之普承宗
 米车寨之凤鸣山俱以营长称 维摩州土官资氏领州事设流后资高资金
 相继作祟州治为墟其后资金为家奴所杀祀亦绝万历中流民李应辉㩀之
 素狞悍声教阻绝州虽有流官仅侨寓画诺耳 土官高仁义初为姚安府土
 同知高贤族兄以兵从定西伯攻麓川上江累功姚安府照磨贤死其子高贵
 继于仁义为从子而官居其上以为嫌因调广西世职巡缉沿至高齐嵩死世
 绝仍于姚安取其亲枝高文启至郡承其职〇寻甸府土官安氏 国初为
 仁德府知府以高明马龙二州为美归厚二县土官属焉沿至安洋安乃相继
卷四十四 第 70b 页
煽乱乃改高明为嵩明属云南马龙属曲靖并归厚为美二县为二十马改郡
名寻甸设流官莅之安氏降为马头嘉靖初知府马性鲁以督徵粮税系安氏
馀孽安铨并其妻祼挞之铨愤激遂作乱攻破府治合武酋凤朝文直逼省城
 朝廷命尚书伍公文定集大师讨之灭其族而其属未尽革面万历戊申阿
克叛有大理保杨礼者响应又有阿遣马头龙氏亦助逆官兵讨而诛之龙氏
馀孽曰龙戈资顷复导水乌诸寇走寻甸寇退就禽斩于市其他观望怀豕心
者犹费抚绥之力云 木日夲丽江府土官木森子成化中与其兄木嵚争立
安插寻甸府隆万中木遇春从征罕岳罗雄以功授千夫长沿至土舍木可栋
 易龙驿土官奄索初为寻甸府把事洪武中从征资兵饷授土驿丞沿至奄
荣世绝〇武定府土官凤氏其先曰弄积妻商氏倡众归 天朝授土知府
正德间弄积三世孙阿英改姓凤潜畜异谋其子朝文叛后孙继祖复捍天网
巡抚尚书吕公光洵灭之疏于 朝改设流官授凤历府经历以永其嗣后每
朔望夷目辈咸稽首于府幕知府刘寅坐厅事见之惧其为后患也乃请于巡
卷四十四 第 71a 页
 抚陈公大宾以它罪杀之凤氏遂绝万历丁未阿克自称凤氏馀裔复捲土屠
 府城寻躏省城胁取府印而去官兵四路捕之生得献 阙下法司论罪磔于
 西市其部有十八马头江内者渐被王化江外者接壤东川七州砦窳盘错虽
 连年傱寻斧焉而终不能以犬马畜也壬戍沾曲大优有张世臣者几搆大衅
 今幸就网羁靮之御犹不能无致意云 元谋县土官阿吾元土知县广哀之
 子夲僰夷种天兵南下于金马山归命遂令招谕县民得世袭土知县后以设
 流革除安铨凤朝文之变其裔吾大用效顺杀贼克举之变其裔亦以三百众
 同官兵恢复县治今吾必奎报效讨沾平累功名色守备金沙江巡检司土官
 李安吉奴大理人初以部尉从观音保出降后从西平攻乌撒讨永昌谋叛土
 同知段惠又从征越州累功巡检今沿至李齐楠听袭 刘保山昆明人亦以
 观音保部曲归附论乌撒永昌越州功授摩耳山巡简寻裁夲司亦铨金沙江
 沿至刘银哥听袭〇景东府土官俄陶本府人其先有阿只鲁在元为景东
 土知府统威远州及案井母龙猛统阿笼三甸赐以金牌印信陶仍其职洪武
卷四十四 第 71b 页
大兵至楚雄以通事阿哀从军纳款大理既平遣柳指挥宣谕景东陶遂与柳
俱至楚雄献铠伏马匹并元所给牌印因以陶为景东府知府颁印世其职后
与思可战不敌奔白崖以奏章请于 朝调神策卫镇其地是为景东卫乃渐
以流官绾符莅之寻颁锡金带上镌诚心报国四字及银币甚厚令通政司经
历杨大用赐陶陶死子陶干嗣后遂世姓陶沿至陶瓒偕景东卫官兵攻麓川
者章羽牙杀奉撒等晋大中大夫资治少尹其祖母阿曩太淑人沿至陶金以
罪稽其袭会者乐甸刀仪刀重搆兵夺印去金以兵攻之斩刀仪得其印以归
乃令陶金袭今沿至陶明卿其部僰夷性夲驯朴而流民逋其中兵习弩射以
象助威溯铁索米鲁那鉴安铨阿堂以至凤继祖乌撒诸役咸发其战象夷兵
先年每调兵二千必自效千馀饷士之费未尝仰给公家今不然矣 姜固宗
镇南州人先以把事随阿哀辈赍金牌印信降寻以象马入贡以从马都督攻
𥔲嘉功得冠带卒子姜嵩宣德中升猛缅正长官复改夲府知事遂世其官凡
发陶氏象兵姜氏咸以服属从今沿至姜可久听袭 杨胜夲府人世为把事
卷四十四 第 72a 页
宣正中屡以麓川馈饷及者章羽牙功得冠带弘治中改三岔河哨为巡司以
当寇贼之冲也胜之裔司其于陬后又以一碗水九窑坡二哨多寇并责杨氏
钤之今沿至杨立程袭 陶暹夲府人初为头目招冈宣德中贡象入京铨
保甸巡简又从征马龙他郎甸者章羽牙寨累功县丞后世世为巡简陶氏奉
调出师暹之子孙咸在焉今沿至陶国臣护印听袭 阿赛初为俄罗铺村头
以谙夷语送迎得宾旅心授板桥驿土驿丞左右流官赛死子阿哀嗣哀死子
哀徐嗣徐死子云汉嗣遂以云为姓今沿至云必高护印听袭〇元江府 土
官那氏 国朝洪武初那中率众归附授世袭土知府寻设流官兴学较嘉靖
中那鉴争立篡杀为乱布政徐公樾率诸路兵讨之鉴毒江上流人马饮之辄
死师少却纵象马躏我兵徐公中流矢卒鉴惧而自杀遂革其官收印信令临
安卫指挥一人往署之而印犹悬那氏之家每官书移白指挥取其印必以夷
兵蜂拥环伺之署讫复拥去今土酋那天福鉴之孙也篡兄自立其地左环礼
社右浸澜沧镇以宝山自乐天炎两熟带甲万馀然僰夷懦而畏寒惟安其土
卷四十四 第 72b 页
不便征缮惟是流官侨寓䊵裤代割以致威德梗阏土酋虽停袭故傲焉雄长
也〇丽江府土官木得在元为丽江宣抚司副使夲朝洪武初入贡归附
后以克石门寨论功授世官为土知府又从吉安侯征巨津捕阿奴聪于吐蕃
斩伪元帅朱保及西平征景东定边咸在行间得死子初袭值白交山及伪平
章贾哈喇麓川思任之乱咸有战功其后世居西陲捍吐蕃每有徵调则输军
饷而兵不出沿八世至木增代有锡予增在任值北胜酋搆乱以兵禽首逆高
兰又值辽左军兴输饷二万于大司农殿宫鼎建亦输金于邦土陈言十事
下部议可朝廷嘉其忠诚特与晋参政秩 赐玺书荣其先世寻请老子懿
袭 木目夲府人以统兵从征麓川累功授夲府照磨沿至木苴刺未袭而死
世绝 通安州土官高赐鹤庆人在元为义兵万户洪武十五年 大兵平南
赐从征佛光寨招谕未附者以军储饷大师授通安州同知沿至高元袭元死
高岑以土舍护州印听袭 兰州土官罗克夲州人亦仕元为万户至 本朝
洪武中率众来归以军功授土知州其后有罗牙者从木初征伯夷刀干孟亦
卷四十四 第 73a 页
著战功沿至罗万象袭万象死罗灿以土舍护州印未经承袭 巨津宝山
二州原无土官巨津有流官知州宝山有吏目俱不入其地俸入取给于土府
人民服属于木氏〇广南府 土官侬郎恐元时为宣抚有二子长不花次祯
祐不花生侬郎今天兵南下归附授土同知死无嗣祯祐袭后以他事罹罪死
洪武二十九年镇守臣请官其子侬郎举 高皇帝曰侬祯祐犯事在大赦已
前饶他儿子侬郎举土人你们既保他也好吏部行文书着他知道等他来朝
时与他官职至仁庙时镇臣具疏再请得 旨准国公说着侬郎举做广南
府通判职事郎举死子胤祖袭正统中以征麓川功升同知嘉靖中侬承恩从
征元江殿后有功死无嗣四门族舍目兵百姓咸推侬文举以冠带署事阿
堂之役率兵三千助征凤继祖别者龙之讨皆以功奖其后征河底亦以功著
万历七年遂实授同知后征罕岳亦建功焉文举死子应祖继二十一年官兵
征三乡应祖亲获叛首阿机鲁柝阿则俘于军门钦赏白镪百镒二十八年
征播徵其兵二千授之职三十六年征寻甸叛目获大理保杨礼旌以四品服
卷四十四 第 73b 页
应祖死子绍周袭 自祯祐伏法设流官侬氏之泽斩矣郎举得袭实四门
舍目之力故至今沿为例凡侬氏替袭必繇之土官之政多出四门租税仅取
十之一土官贫弱以此道险瘴恶知府不至其地郡篆以临安卫指挥一人署
之指挥以他事远出则篆亦尘封一室土酋取入其宅必有瘟疫死亡万历末
年侬绍汤争立纠交阯兵象入郡焚掠一空迄今疮痍未苏 富州土官沈郎
先元时为富州安宁二州土官子沈永秀梁王署为元帅洪武中永秀令通事
何容等至西平侯送款给以文书令守州土永秀死沈大忠嗣守边有功西平
请于 朝授以知州其后子孙微弱不能袭多以土舍护印万历初沈仁挈印
逃奔泗城委官勘处竟未归有沈锐者取其印以归沿至沈世禄死子明通继
〇顺宁府土官猛关 国初归附授知府六传至猛廷瑞于纪罹法遂设流
官〇云州土官奉氏其先从靖远伯建功世为大候州知州沿至万历中有奉
赦奉学分两署自号上下二衙学居下衙不受制于赦惟恃女夫廷瑞㩀云梦
频年搆兵万历二十五年讨平之议以云梦置新州而赦守大候如故赦之子
卷四十四 第 74a 页
奉光不乐设流与其族猛麻奉恭搆兵抗命二十六年再征之 朝命改州为
今名犹官奉光子国恩为土州判〇猛缅长官司土官其先不可考万历
二十一年刀奉历遣人上书自言其祖奉和曾从王尚书军功授长官今自愿
纳粮乞冠带当事者从其请奉历死子奉升肆虐为头目奉堕所杀弟奉鼎
奉星争立鼎奔孟琏星恃耿马而木邦猛猛从中助兵巡抚周嘉谟檄金腾道
为之解纷令鼎星分食其地而以其母陶氏护印〇猛猛巡检司土官奉正万
历二十七年题授土巡检〇猛撒巡简司土官罕存与奉正同授巡检 谢公
滇略曰猛猛猛撒猛缅所谓三猛也附近顺宁而猛猛最为强劲部落万人时
与二猛为难其地田少箐多射猎为生猛缅地虽广衍而民柔怯酋长忠顺猛
撒微弱近折而入耿马矣〇永宁府土官卜都各吉洪武中以故元永宁州
部民来归授土知州死子各吉八合嗣永乐三年率香罗革甸瓦鲁之刺次和
四部番夷火头板必他布郎吉分阿只苴等入朝上嘉之升永宁为府授各
吉八合中顺大夫赐钑金花带镌四字曰克笃忠诚更以香罗革甸瓦鲁之刺
卷四十四 第 74b 页
次和为长官司授板必他等副长官后八吉老疾替袭于其子卜撒为四川盐
井土官刺马非所侵父子俱被杀卜撒妻诉于镇守三司逮刺马非赴京道卒
因疆理其地以卜撒弟南八嗣其职正统中盐井诸酋侵㩀之土官不能制乃
请设流官同知经历各一治署于澜沧卫握郡符遥制之其地密迩丽江故数
以侵渔为辞然永丽以金沙江为界画地而处原自分明经幕府委勘后争端
稍息今在永宁称土知府曰阿铨〇镇沅府土官刀平其先有中旺者仕元
为元江路总管洪武中传至平与兄那直率众归附有 旨元江练兵听调中
旺自任出民兵四千以那直子荣办府事而令刀平掌兵听调遂以西平之丨
请授千夫长后领兵招谕六谷三十六寨谕其火头沙羡等出官任差发因今
钤束后剿刀猛混及猛婆遗定案板等寨设镇沅州以平典州事永乐中从征
八百又从内官都术杨安赵忠等攻石崖者达寨外夷整线来降又以方物入
贡诏升镇沅为府平以知府领云其后子孙多以冠带署事嘉靖中传至刀
宁息奉调以兵征安铨者一千人其子刀仁奏勘准袭复以兵一千征那鉴克
卷四十四 第 75a 页
鱼复寨㩀之至今互怀吞并之志初镇沅印为那氏所夺于是始得献藩司乃
令绖历刘廷秀给之刀仁焉今沿至刀明泰袭〇北胜州 土官高斌祥夲州
四城乡僰夷人任元北胜府知府累官云南行省右丞洪武中以北胜地在边
徼改府为州二十三年斌祥子高策以军功授知州其后高昶以征麓川功晋
府同知高崙以征安凤功加阶朝列大夫高世𢡟以征顺大功亦加四品服世
𢡟死其族高兰以罪蒙诛今沿至高世昌袭 章吉帖木儿世为元北胜土知
府天兵克大理以部民及顺州民人来降并纳所握印及丽江宣抚司印三珠
虎符西平令其子章观音奴从军兵逃于伍乃杀其爵为州同知与高氏翼居
州治左右其兵蓬跣无部伍裹毡而战悍劲不避冲突木弩药矢是其长技今
沿至章成文听袭○蒗蕖州土官阿的洪武初以夷兵归附从征西平奏授
土知州属于澜沧卫其后有阿朝佐者征凤继祖斩其部酋普古者乐辈以功
称首及征铁索箐老姚关顺宁武定咸发其所部番兵五六百众往辄有功今
沿至阿永成听袭○者乐甸长官司丨土官刀氏洪武末内附世领司事其地
卷四十四 第 75b 页
山险瘴多介于镇沅元江景东之间曰事攻战铠械犀利兵寡而劲诸夷咸惮
之今其酋乃刀安
卷四十四 第 7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