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巩昌府志巩为国家西北门户番虏乘垣无一墙之限套酋瞰
室仅衣带之隔阶文西固之间番族动辄蠢蠢三面濒夷四境
宿兵地莫重于此者故自周秦开疆汉唐置吏以至今日无岁
不寻于干戈饰备当如何者今新疆虽建边长兵寡难恃戎镇
虽设饷匮卒饥堪虞侥倖惟恃其不来单弱何称于有备故庙
堂西顾而嗟疆臣蒿目而筹无不为三面兢兢云
洪武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徐达进兵陇右巩昌元守将总帅注
庸归附 秋七月大将军徐达遣将来伐南境秦徽阶岷西礼
成文北境安会渭秦俱归附三年伪夏平章丁世贞会吐番
攻文州守将朱显忠死之(攻城四十日援兵不至部下皆曰与/其陷死地孰若出城求生路乎显忠)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厉声曰为将守城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岂有求活将军耶忠知/下有携心独领家兵二百人突围力战死于阵死三日救至番)
(虏/遁)四年议征西虏征西将军冯胜副将军傅友德陈德出陇西
攻下丼肃河西平 五年夏四月邓愈沐英等征西番分兵为
三路并力齐入番部抵川藏覆其巢(西至昆崙山斩首八千级/俘男女一万名口马五千)
(牛羊十三万番人震慑愿求内附封其酋僧为法王/佛子随俗以神道设教后更驭以茶马番遂受羁)十一年春
二月曹国公李景隆率师建岷州卫于祐川 十二年秋七月
西平侯沐英率师建洮州卫于洮州 十三年开设文县守禦
千户所(土官赵逵垛集土民为军隶陜西都司十五年/改𨽻秦州卫十八年裁革文县以千户领县事)二十七
年千户张哲㨿火烧关断临江桥以叛命平羌将军宁政讨平
(先是哲得龙马于古教场心自负妖人霍佛奴谓哲有天/命遂叛政兵至连战大败军皆降哲窜入林搜得诛之)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顺二年设靖虏卫于旧会州(旧会州原在河上元移会州于西/宁城空其地国初残虏远遁惟建)
(巡司巳已之变虏复猖獗残胡迭烈逊踏冰渡河入寇遂/改巡司设卫名靖虏从都御史陈镒总兵郑名之请也)六年
复设文县 成化四年置洮岷边备以饰兵驭将防制番虏(以/兆)
(岷阶固徽成/文和分隶之)八年春设立全陜巡抚以察吏抚民督储制番首
以右都御史罗汝敬为之(初巩西南以茶马驭番给兵或以宪/司或以行人无定差久不能无弊台)
(臣王绍建议用重臣廷议设都御史督理之兼赞兵务后设/监察御史紏茶法专理其事都御史巡抚全陜遂为定制)
年设分巡陇右道以臬司副佥为之 正德七年蜀盗攻陷徽
州城邑焚掠殆尽八年夏六月蜀盗复至徽州南鄙按察佥
事李璋帅三卫兵迎击破之 十年套虏深入抢掳临之兰金
巩之安会渭秦 十五年八月西固番侵掠阶成总制尚书王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琼遣镇守刘文帅帅问罪破其八族受降而还(斩首前后三百/级愿奉约易马)
(者三十六/族与订盟)十六年设临巩兵备道以臬副驻兰州 嘉靖四年
陇东流贼百馀攻秦安邑令张继先督民兵二百人战于束龙
谷执其魁馀散去 五年贼复至三百馀人㩀秦州桃花山四
劫知州王卿都指挥尹谟讨平之 十三年春正月𤞑贼马兴
鸠众千馀人㩀阶州铁炉山以叛杀千户王灵凤 秋八月套
虏入犯自秋历冬掠安定会宁通渭十四年夏五月贼兴再
犯徽成杀指挥王煦(兴诡言受招安当事者遣/煦往谕语不合遂见杀)秋七月巡抚都
御史黄臣亲督大军讨兴平之(黄闻煦被杀大怒督参政陈时/明分巡佥事纪常参将崔嵩韩)
(选白浃指挥种继率大军遇于石门大战破/之灵凤子印身先士卒射死兴于阵手斩之)万历三年夏四月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番癿力咂犯阶州执守备范延武(守备被执番以刀挟之令跪/守备不跪炙以火守备大骂)
(番惧/留之)四年春三月分守参议刘伯燮副总兵孙国臣兴师问罪
得癿力咂诛之(大军以正月至阶番入材榨路口兵不得交相/持月馀计无所施咂忽遗番状谢罪请降归国)
(臣议曰师老矣姑因之踏经罚九九与和约给赏南门入/西门出杀六十五人番始觉遁执咂杀之枭其首于番界)五年
设兵粮道驻靖虏卫 十八年海虏大举入寇逾临洮掠渭源
游骑至郡东焦家铺城中戒严(总兵刘承嗣参将邓凤游击孟/孝臣郭有光四将兵战于朱家)
(山败绩虏遂深/入杀掳甚惨)四十五年秋八月新疆传警分守陇右道按察
使朱燮元督兰靖参将张世成杨麒提兵躬禦却之(时公兼摄/临巩道闻)
(警星夜驰至洪水督兰靖参将张世/成杨麒往禦之虏闻有备夜遁去)秋九月川虏犯旧洮州兵
备右参政毕自严督同副将李国柱提兵躬禦却之(虏牧两川/中隔番帐)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侦探不能远又烽火失传以夜半猝至故戍卒近番颇罹其害/公闻警驰至而副总兵李国柱率洮州兵亦至相持数日我军)
(以大将军炮击之虏死炮下者甚/多惟斩获四级虏始遁去四十八)四十八年秋七月海川二虏
犯洮岷守道张公士俊闻警驰赴督兵将禦却之(时洮岷道阙/公代署警报)
(踵止居民遑遑走避远近戒严公星夜至洮岷督各/将领清野坚壁以待虏知有备留牧十馀日潜遁)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巩昌府志警备论曰警备官政事也旧志不载岂以府属辽衍
卫所周罗区区警备为迂为细乎不知事虽细而关系甚大言
若迂而利害最切是不可不纪者盖巩南苦番北苦虏而中路
横加以猓夷矿徒会静之间鞠为盗薮今且聚众入城明火肆
劫凶丑群聚拒捕戕官虽岁荒民穷哨聚出于有因然玩愒废
弛戎心启于无忌使处处皆严巡徼即奸徒何地安着故兵彻
州郡而五胡兴职罢典兵而群盗起自古天下多事发难于夷
狄者什一首事于揭杆者什五有烱鉴也细乎钜乎州县未必
皆有卫所而处处俱设教场非徒设也迂乎切乎故修则为实
政废则为故事记警备者盖预备以待警非因警而始备忧深
思远之明哲当无俟余言之毕矣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墩堡(此民间墩堡也其沿/边墩堡见边政别考)(附郭)
陇西县 关 后川 药铺 赤山 隘(五)沙湾口(扁曰陇/右咽喉)
截道 深安 乌隆 锦布 堡(四)赤亭 科羊 白土坡
荆河岩 砦 汪家 宋坂 榆木 石门 镇(三)熟羊
锦布 北二十 墩(六)赤山 岳家 北山 仁寿乌隆
 烽火台
秦州关(三)秦州关(郎关/子镇)石 现子 堡(八)牡丹原
皂郊 剪子岭铁炉坡 三阳川 刘沟 街子口 东柯
峪 砦(四十)沙陇头 横河谷 翟家平 马跑泉 马房
山 东柯峪 花南务 卧牛山 白石谷 红崖子 原店
 甘涧谷 贾家川(俱州/东南)小家谷 女皃沟 瓦子平平阑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杏树湾青草岭 牡丹园 草川 堡坌谷 马鞍山
姚家庄 徐家店 茹林平 店头庙(俱州/西南)百顷原 北稻
(俱州/东北)吕家平剪子岭 放牛谷 蜘蛛谷 咸泉谷
花园头 铁炉坡 松树坡(俱州/西)三阳川(在州/北)(四)社树
坪 草川铺 上三十 下三十
徽州 关(二)虞关(有署有官有吏/弓兵三十名)仙人
镇 木庐 火钻
阶州 关(三)望贼关 七防关 石关 白马
民堡(二十/四)段河 嘴头 麻池 仙人 硙子 桑家 潘家
 大坪 桥南 高杜 月圆 宗家 崔家 闫家 如水
 陈家 姚家 李家 徐家 何家 下曹上曹 董家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赵家
设堡官六人各管四堡遇变与砦军挟刀同禦
安定县 关(一)巉口(有署有官有/吏有弓兵)(四)青岚峪口 大
西口 双峪口 硖口 堡(二/十)永城 高山 张生 中滩
 唐家 雷家 韩家 平川 东岳 青土 袁家沟李家硖
 塌寺岳家沟烽火岔石家 苏家 满家 圆嘴 关川
 砦(九)秦义岔 永安营 小南岔 姚家坌 北岔 泉
子岔 橽子岔 烽火岔 九条岔 镇(二)秤钩湾 西巩
驿
会宁县 关(二)乌兰 青家(有署有官有吏/弓兵十一名)(十/七)河崖
 白杨 白虎山 高庙山 红山 厍家硖 王家崖 张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家团 胡家山 高山 赵家山 西南岔 麦子岔 高原
滩 大卢 金龙峪 野力麻 镇(五)翟家 乾沟 郭城
 陡城 水泉 墩 桃华山 老李岔 西宁城 闹店子
 罐子 碾夺山 巉崖山 木瓜山 万家山 稍岔 俄
东峪 安马岔 东岔山 韩
地方保甲各备器械以时暸望斥堠有警则举烽为号
通渭县 关(三)闭门 华川 石门 隘(七)田家硖 砥
石硖 淡家硖 石嘴硖 袁家硖 金带硖 蔺家硖 堡
(二/十)中林山 石岘子 汤峪 高山寺 石山 高窑 乾
锅 苏羊坡 椅子山 石崖峰 蔡家 白杨 鸡窝 红
土 长义 斗底岔 高崖 山砦 悬空 第八岔 砦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渭阳 坚鸡 四罗 山砦 坡龙 镇(七)鸡川 安远
蔡家 白塔 寺子 义冈 铺路 新增墩台八座(知县刘/世纶创)
(建)盘路坡 马儿湾 十八盘 蔺家硖 吴家河 倒回沟
 猫儿现 野狼现
秦安县 关(三)卧马 躔移 马颊 隘(四)罐儿峡 神
仙岭 鹞子岭 断山 堡(三十/六)西河 西断 安川 武峡
 大山 东川 圆树 中岭 高崖 南济 石峡 南山
 三甸 照坡 高妙 麻谷 宜硙 锦带 煖泉 把龙
 拔坡 陇滩 叶甲 玉钟 南岭 王甲 癿铁 高甲
 神坡 了 鸡川 琵琶 衍阁 卧龙 螺泉 郭嘉
 砦(二十/二)呐叭 乾硙 白鹤 高峰 九龙 狮蛮 卧马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花山 剡家 田夹 第七 观耳 黑土 扁坡 玉钟
 锦带 河西 岳家 曜子 马颊 神仙 地 马颊
 镇(三)莲花 陇城 鸡川
宁远县 关 大木树 马务 水关 文盈 隘(六)
班山口 花崖山口 石门山口 大阳山 砚石硖 木林
峡 堡(八)喝龙 焦赞 沙团 雷家 广吴 滳水 佛
儿 花崖 砦(十/五)瓦舍坪 禄龙庙 立界岭 僧官寺
马山 松山头 党总旗 木家岭 大平头 纪家 禄寺
川 马龙川 双龙山 讨纳平 野寺 镇(六)滩哥 绑
撒 青瓦 四门 纳泥 乐善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伏羌县 关(一)槐树 隘 天门山(堡)黄羊(在邑东南二十/五里周围五十)
(丈墙高一丈五尺㡳阔八尺顶阔四尺门北向壕深八尺口寿/一丈老人一名经管有警收保石人中里二里人民倚山三姜)
石硖(在邑东北三十里周围五十丈墙高一丈五尺底阔一丈/顶阔五尺门南向壕深一丈三尺阔一丈耸出渭河一面)
(倚山三面阻水生成险峻有/警收𡽗中𡽗下𡽗上三里民)见龙(在邑西南离城四十五里永/宁镇西周围七十丈墙高一)
(丈五尺底阔八尺顶阔五尺楼门北向壕深一丈阔一丈/二尺一面倚山三面悬崖颇险收永上安边渭阳三里民)
泉洞(在邑西二十里石崖之半高/险有警可收敛铺居人民)永新洞(在邑西三十里石/崖之半有三官殿)
(高/险)镇 永宁 小乐门礼新 砦威远
清水县 关(一)盘岭 隘(五)玉屏山 小陇山 坂坡峡
 石牛峡 轩辕谷 堡(十/五)杜家 华林 申家 窦家
华延 旧城 冶坊 茹刺 大元 杏林 韦家峪麻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崔家 倒淋 铁石 镇(八)白沙 𢇲穰 弓门 冶坊
张家 百家 汤峪 闫家
西和县 隘(三)土桥 屏风峡 青阳峡 堡(七)岐山
铁城 木门 保子 横岭 仇池 宝泉 谷藏 砦南
岈 北岈 镇 盐观 白石 永宁 大潭
礼县 关(五)洮平 牛脊 野麻 尖岔 木树 隘 夹
箭岭隔虎谷 马槽沟堡(一)岐山 砦(八)红土 高
坡 簸箕湾 保子山 南丹 大山 雷王山 楸子山
(二)长道 大潭
两当县 隘(三)董真容 银瓮峡青杠坡 堡 天门
擂鼓 寨山 贾家 砦(一)冯家镇(五)杨家 刘家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合四 前川 杨坪
成县 关(一)黄渚 堡 白还
文县 关(三)玉垒 火烧 临江 隘(四)阴平道 吧咱
叱豁尾 邓艾城 堡 玉皇 黎坪 马家 赵村清泉
鹞子 楼舍 那塞 乔帐 庵理 乡岩 张家 麦鹅
松树 新舍 侯家 赦书 老罗 草坪 潘家刘家
风坡 郑 左家 砦 安昌 哈喃 阳汤 大黑
漳县 堡(二)凤台 盐厂 镇 三岔 墩(四)闫家
凤凰 药山 空耳头
边政 今天下号称泰宁已顾独患苦虏九边之患虏秦为最
秦患虏陇右为最盖东夷縻以贡市云中上谷羁以市赏国家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岁不过费一郡之租一象胥领之疆臣期而毕事有高枕卧耳
然犹叙劳绩焉无柰套虏之黠而海酋之骜也是飘歘不受羁
绁者套虏西则靖固戒严海虏东则临巩惊优今且牧两川矣
然又苦番番自癸酉大创之后南境稍戢往独急兰靖近松虏
逐新疆启西北无虞而今时所宜急筹者无如洮岷旧洮州矣
洮州原设守备改参将今父以副总兵领之临洮设镇戎备非
不周然旧洮州之兵食独单非完计也说者以为镇戎为海虏
设而驻临洮鞭虽长不及马腹若虏入洮境而待应援江虽决
无济渴鳞今即不能移镇戎于洮州秋防时移住三月亦得备
堂奥固不若备门户也旧洮设守备不若设守禦千户所募而
守固不若自为守也矧前所屯寨在焉又甚便乎筹边者其以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为然否
洮岷边备道驻节岷州公署见建置 夫武署为边政考也而
先之以监司者何盖监司奉 玺书而镇边庭外以靖疆固圉
内以察吏安民凡所以规调兵食驱策将领拊揗疲瘵绸缪户
牗者皆揆文奋武之专司其运筹折冲将吏咸禀受节度焉固
师中之丈人而建节之大帅也故首列以 副总兵府在卫城
西
旧洮州堡在洮州卫西七十里原洮州卫旧地移卫而东以其
地为堡自海虏逼两川遂为重地原设操守隆庆五年改设守

靖虏卫 永安堡在卫东北一百三十里隆庆元年虏酋宾兔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率轻骑自老龙湾踏冰渡河内掠白草原会宁地方当事者议
于隆庆五年建堡裴家川名永安移靖虏守备于此改北路游
兵戍守仍隶靖虏参将
打刺赤堡在卫东八十里本宋之镇戎堡筑以防夏者堡废趾
存成化十年巡抚都御史马文升复修因地冲兵单以本卫中
千户所官军填补驻操守一员
乾盐池堡在卫东一百二十里周四里有奇宋之定戎堡旧趾
也成化十八年巡抚阮鹗修筑以本卫右千户所全伍官军填
补劄操守一员 平滩堡在卫西九十里旧兰州地成化二十
二年虏犯大浪口守备廖斌获捷乃建堡摘拨步军九十八名
操守领之遂隶于本卫芦塘堡在卫北二百二十里黄河外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新疆内原松虏着力免牧地自新疆启建堡内设参将一员领
芦沟守备一员小芦塘索桥防守二员专备新疆与靖虏参将
犄角而守亦与洪水三眼井为声援 芦沟堡在卫北一百四
十里万历乙未秋套虏从长滩冰沟时常入犯丙申议建此堡
内设守备一员领中军一员坐堡一员专备套虏
分疆论曰分疆信地也自古防边者先分布矣警备不豫则鏬
隙可乘画地不明则推诿易起必统领者若元气周流脉络关
节无不贯注而后荣卫调分职者若臂指流行五官四体无不
辐辏而后一身强此分疆责成意也至若游兵应援无定具常
山率然之形比邻同室相关殴被发缨冠之义又非分疆所必
限矣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巩南境洮岷边备道驻节岷州卫有中军有把总有操守有卫
所官军道属西起旧洮州朵的河历洮岷西固阶文界四川青
川所延长一千九百里西南起两川古叠州东北至巩昌府漳
成二县界横亘八百里
洮州副总兵驻劄本卫领旧洮州阶州西固文县四守备岷州
一操守有中军有两哨有卫所其地随道属第一意治兵不与
民事卫境东至岷州界五十里至卫一百二十里西至番界一
百里南至生番界一百三十里北至临洮府二百三十里旧洮
州堡地界西迤边墙二百里东至洮州七十里南邻番界八十
里西北去番虏三百里岷州卫地界西至洮州一百二十里南
至阶州界四百里东至西固界二百里北至临洮府二百三十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里西固守禦所地界东至阶州一百六十里西至番族二十五
里西北至番族三十里东南至阶州界一百二十里南至番族
二十里西南至番族一十五里北至本卫三百三十里阶州守
禦所地界东至成县二百八十里西至西固城界一百六十里
南至文县界二百五十里北至西和县界二百九十里文县守
禦所地界东至四川青川千户所界四百里西至古扶州生番
界二百里南至上丹堡生番界五十里北至阶州界一百一十
五里
靖虏兵粮道驻节本卫有中军有两哨有卫所官军道属东起
固原西安州界西扺兰州一条城北至新疆南临安会延袤约
一千里本卫驻参将一员领永安守备一乾盐打刺平滩大庙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哈思吉分水岭水泉陡城入防守各有信地与芦塘参将犄角
而守有中军有把总有卫所官军芦塘堡地界东至倚黄河三
百里北抵边墙一百里西望洪水三眼井东南接永安永安堡
地界西领索桥堡至河北领塔儿湾至河东联大庙芦沟二堡
南接裴城水泉二防守芦沟堡地界东界锁黄川二百八十里
西界永安堡南界本卫一百四十里北界中卫香山二百四十
里其乾盐打刺等十一大堡各有分界志不详
要害论曰要害者为害之要地也必彼可为害我可扼吭如洮
岷之旧洮州堡绾番虏腰领北境靖虏之锁黄川永安芦沟诸
堡杜山后之窥伺遏踏水之奔冲斯称要害所当备矣其他琐
琐山谷微微蹊径奚要害之足云然卫志有之姑存其名以备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洮州卫旧洮州入路一路自丹把川由劄龙三岔至榨堵墙透
官洛恶藏入一路自西边挖墙填堑渡朵的河犯旧洮州窥岷
一路自九条岭入一路自马莲滩透马旗堡入犯卫窥岷一路
自搭连川透土门堡直犯临洮一路自黑石嘴透遭接寺窥岷
一路自白松岭大草滩大山口窥临洮洮岷为秦陇藩篱洮又
岷之襟喉旧洮又洮之门户洮当孤悬绝域环诸番迫强虏备
稍疏岷先震邻临巩不得安枕卧矣以上皆极冲要害而戍堡
单弱自非增九条丹把之戍相为声援恐旧洮孤危不可恃也
岷州卫一路烟刺勿杓等族生番自中寨骆驼巷大沟入一路
铁占等七族生番自马烨仓鹿儿坝后沟入一路麻子川属番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勾引打刺等族生番自分水岭入一路自西湾濠寨西通海虏
东犯临巩最宜首防一路官洛恶藏等族属番自着古滩锁沟
偷入作贼以上虽有入犯之路然无拥众之强或乘间窃发则
歼厥渠魁倘大肆猖獗则倾彼巢穴未足深患所可虑者火酋
诸虏驻牧西海往来两川朵的河遗孽生齿日繁逾洮闯岷窥
犯临巩包顶土门往往得志缘其深入不忌料我议后无人急
须足兵益饷扼要设防壮在山之大势伐穿窦之狡谋斯番虏
兼制之要计也
西固城守禦所一意备番他无所防然番入之路有之一路自
消冰沟入犯两河口沙川寨等处一路山后坡平道儿等族生
番自核桃坡入掠横岩近郊一路自黄水湾错落坪透涧溪沟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入犯平定寨等处一路自西寨坡入有边墙一道堵之一路自
柳坝通西礼阶岷
阶州守禦所设所虽止防番然去郡渐远矿盗茶徒𤞑夷乱民
不时窃发之来去亦各有路今记之一路自角弓峪通西礼生
番盗贼出入之路一路大竹坪林壑险峻矿徒𤞑民往往窃㨿
一路自三岔口黄杨坪通木竹慈竹或至城下昔掳守备范延
武从此入一路自大石河乘其坪旷无险恣意出没入路非一
尽备不能盖由人情偷惰彼此推诿故彼得出其不意及酿成
大患动兵縻饷为害非小曷若专有责成俾不因循偾事七防
责在巡检礼泉责在游徼大竹坪责在防矿大石河严编保甲
时其盘诘各尽厥职何忧寇盗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文县守禦所一路自哈南寨入一路自阳汤寨入一路自松平
寨入一路自东屯入昔人建有守备行重可知矣按邑志曰昔
人建置军民相参堡寨联络备非不善柰何番甫戢宁守者轻
其易与上下懈弛乙丙之难率由四路入如蹈无人之境非细
事也又四寨之外皆楩楠杞梓之材守者公然深入采取作器
贸易大开门户是诲之盗也司守者尚其革夙弊慎侦探明烽
燧严盘备庶可无后患矣或又以守备坐城中不足耀武何若
移驻东屯行署又四路适中之地东望玉垒南镇虎穴节短应
速似亦策之得者
靖虏卫一路自塔儿湾乘冰渡河由锁黄川青沙现入犯安会
一路自迭烈逊老龙湾入犯靖宁隆德一路自梁泉经青沙现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无所不犯一路自莽牛口经打刺赤入犯卫南境一路自哈思
吉入犯一路自烟同沟经营房滩入犯安会一路自三角城入
犯附论曰靖虏昔苦松套二虏交讧其要害颇多自新疆既启
松虏远遁边内建堡设将置戍开屯芦塘与红水东西犄角靖
之西北境即称内地可矣惟是东境尚苦套酋往往踏冰深入
往犹窃出山后今公然取道山前锁黄川海纳都一带矌远难
防隆静安会每被其蹂躝永安裴城二堡兵单不足禦游兵观
望又不得力今虽建芦沟堡设守备差足辅车若欲为静隆安
会万全计非锁海二川适中处再建一堡置将宿兵不可也然
建堡置将岂易言哉
关梁 洮州卫 黑松岭关东三十里 黑石嘴关东北四十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里 大岭关北九十里 石岭关八角关北一百四十里
旧洮州关西七十里此系要害 羊撒关北六十里 凤山桥
北四十里 旧桥东南四十里 新桥西南四十里 岷州卫
 石关儿东一百三十里西控虏羌东维秦陇天然之锁钥也
 野狐桥西四十里由洮入岷必经之路 西固城守禦所
化石关北九十里 平定关西北三十里 杀贼桥东南七十
里 邓邓桥东北一百里 兰峪桥东南二十里 两河口桥
 阶州守禦所 望贼关北一百八十里 七防关东八十里
 石关西二十里 白河桥东南二十里 石门桥北五十里
 栈道东一十五里 文县 人烧关东南十里丨昔元人烧
关入蜀故名 玉垒关东北二百里晋邓艾入蜀之路 临江
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桥山势巉岩长虹特起昔张 㩀此以断援兵
马政附论曰有兵则有马马之须于兵甚急也我国家之马政
其法不啻备矣然无如西塞之招啇榷茶羁番易马之为得策
也盖番地不产五榖所食惟青稞菽豆硙作炒面杂以芜箐酪
浆非茗饮辄病废食不可须臾离若潜制其命者初奉金牌纳
马者不过必力等若干族因立守禦所于浩亹防之成化以来
黑章咂等族叛服不常阻寨道路守禦废而羌横自亦不刺驻
牧西海洮河二卫番夷大罹其害往往失故土眤近汉疆欲资
我保护多内附求纳马盖虏为驱鱼之獭番若依人之鸟于是
置洮河西宁三茶司额设监收一员各大使一员董之者兵宪
而台史监察之为西南永利实巩之南境故考之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岷州卫志曰国初议招番军止八名耳近年增添太多耗费愈
甚而民兵又有戍凉戍洮戍阶之分自两虏窥洮声震于岷当
道者见番军不得力欲以其饷募兵以资防禦窃意番军难以
遽革而客兵徒以縻费莫若限番军之数以省饷扯回戍兵以
壮卫则兵食不加而自足是岷之长算也
兵卫论曰卫以兵为名非止防夷亦以禦侮则兵是赖也卫额
五千而见兵财半馀皆安在乎即半亦未必尽在卫一遇操阅
类仓卒雇市人以充额即失额主者不问矣是尚谓有兵乎无
兵矣尚谓有卫乎弊由清勾为故事而考课不严征调祇虚文
而稽覈无法加以屯粮兑支成风俗军无固志主管以卖脱为
应得下循常规欲卫之有兵不能也无兵矣尚论简练耶器械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耶说者谓非痛革积弊大加振刷不可第上之绳约解纵久收
拾不易下之心志纽习熟促并翻骇恐猝未易振也以当承平
不妨相安无事一旦缓急能无束手是当事者所宜念也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纳马夷人 本卫境六十六族 列咂族 瓦麻族 上下扯
 巴族 窝族 郭着族 哈尔木车族 驼龙族 纳郎族
 甘藏着落族 香藏族 木舍族 列咂扳地族 卜劄族
 川多族 底思当下族 碾斑族 卜刺方 喘哥儿族 夫
 刺族 膻藏族 些你巴族 雀哥族 劳昝族 答失下族
  满松族 哈杓族 奔古八族 六卦族 些藏族 劄来
 十族 多龙族 禄尔族 阿爵十族 芍原族 相古族
 尔着五族 苫苦族 多藏族 阿让尔族 劄的族 川卜
 族 郭锁六族 挣多族 尾子族 哈古四族 麻六族
 些龙族 搅龙四族 捏日族 鸡翎族 沙麻儿族 答些
 族 团咂族 阿让尔族 着泥寺 着落寺 上冶三族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木九族 恶藏族 官洛族 阿中族 火巴族 落巴族
 饿狸族 参多族 答力族 岷州境七十六族 节藏族
 多牟族 小五平族 竹力族 西宗族 青沙坡族 哈咓
 族 大的族 捏东哈族 巴龙族 榆树族 恶卜赤族
 忍藏族 水平族 三角坪族 鹅儿族 居木族 青石山
 族 真文族 占藏族 小青石族 劄工族 竹林族 上
 搭刺族 竹泉族 竹席族 下搭刺族 栗中族 栗林族
  麻子川族 七的族 多纳族 峰崖山族 真庄族 七
 龙族 长 山族 阴山族 板藏族 昔藏寺族 峰崖族
  尖藏族 竹园庄族 墙匡族 六工族 西宁沟族 刺
 即族 居占族 太平头族 刺答族 汤吉族 坎卜他族
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北咂族 着咂族 上罗卜族 塞卜族 在堡族 下罗
卜族 哈即族 多知族 上芭篱族 竹林族 鹊中族
上索咂族 北咂族 八哈族 狼岔峪族 南哈族 蜜多
族 下索咂族 赏哈族 汤的族 憨班堡族 劄刺族
刺哈族 锋铁城堡
番之环洮岷而居者生熟不下六七百族其纳马入贡者财十
之二三无论生番跳梁即熟番居近川口者如必力阿力他杓
刚劄甘加五种 帐轻迁与虏不易而駌骜亦与虏同近虽贪
茶茗就抚赏恐野性终不易驯是番族中所当加意防范者也
防禦论曰防禦者扼要而禦患者也自古筹边者尚之为其足
以制敌而自卫也今之所谓防禦者吾惑焉吃紧要堡当防必
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矣乃斗筲小聚零星羸卒或三五十名或一二十名縳柴拦马
垒石塞壑小入不足以堵截大举或反以损威此何为者也画
形图本不过涂塞标号粮籍不无虚冒何若专力要堡其他无
益分布各路总计不下五六千人似宜收回本镇以壮军伍但
当远斥候谨烽燧则收保蚤而备禦先战为先发守为有待胜
算固在我矣何赖琐琐之细谨乎故今第详其大者馀惟记名
以备览
卷二十七 第 19a 页
杨恩首阳山辩
首阳山在中古以前一山耳自孔子称伯夷叔齐饿
于首阳之下其名遂与五岳争高后世好奇之士争
欲私之说文以为在辽西刘延之以为在偃师马融
以为在蒲坂方舆胜览以为在陇西曹大家注通幽
赋亦云在陇西庄子云北至岐山西至首阳故索隐
以为在岐山之西寰中遂有五首阳后来不知何时
断以河东蒲坂者为是即其地祠而祀之至今相因
以为此夷齐饿处他首阳皆废矣野史杨子曰河东
卷二十七 第 19b 页
之首阳非夷齐饿处也然则何者为是曰陇西者为
是何以明其然有五证焉史称黄帝采首山之铜铸
䁀阌原注山在蒲坂止名首山不名首阳禹贡曰壸
口雷首至于太岔注雷首在蒲坂南止名雷首不名
首阳春秋传曰赵宣子田于首山止名首山不名首
阳使蒲坂果为首阳何为经史俱不著阳字唯唐风
有之而毛氏通考则曰采苓乃秦风之首误收唐风
之末篇次相连而错耳亦以首阳在秦不在唐为断
此可据明甚乃安成刘氏注唐风求首阳不得以意
卷二十七 第 20a 页
度之曰即古之雷首夫雷首可以为首阳耶书曰道
渭自鸟鼠传曰渭水出陇西首阳县县以山名今鸟
鼠与首阳并峙昭昭若此传为汉儒所作去古未远
今舍经传明书之首阳不信而猥以首山雷首当之
柰何不信孔子而信刘氏耶此一证也又论世者原
心夷齐既以耻食周粟而去亦必远引其心始安蒲
坂去礼镐不四百里固周之畿内地避周而顾居畿
内不食其地之粟又食其地之薇乎陇西古西羌地
至周孝王时始封非子于秦开天水郡则周初尚未
卷二十七 第 20b 页
属版籍夷齐固乐居之此一证也夷齐之诗曰登彼
西山兮采其薇矣是明言山为西山也蒲坂之山㨿
甚舆大势为北山据周都为东山据蒲坂为南山非
西山而云西山夷齐岂不辨方隅者耶陇西在天地
之西首阳又在陇西之西颜师古亦云当以陇西为
是此一证也又山名首阳以居群山之首阳光先被
之耳蒲当舆地胸腹之间不得言首又负坎而立亦
何得言阳即称山南曰阳亦蒲之阳耳首阳云乎哉
不过以雷泽发源为雷首以中条起处为首山于首
卷二十七 第 21a 页
阳无当也天下之山自昆崙来此北戒者陇上诸山
为头颈终南太白太行中条为胸腹医无闾为尾陇
西地高山峻与东海对立相望矅灵出海阳光首照
又一证也夷齐采薇而食是山有薇矣今蒲坂首阳
薇所不产每致祭则取于别所后来好事者移植亦
复不多陇西蕨薇遍满山谷土人以之代食且储以
禦饥贾人转贩江南京都皆陇西产又一证也夫是
数者有一焉亦足以明此是而彼非矣况历历若此
乎祗缘近代以来陇右人文湮郁著述鲜少遂为河
卷二十七 第 21b 页
东楼取更千百年无拈出者可为太息矣夫忠孝节
义天下之公理贤人君子古今之共师吾而诚有志
乎千古犹旦暮万里为比邻河东陇西孰非我闼在
此在彼岂必深辩但以神之享祀必顾其安而祠之
妥神当求其是二贤之神游于陇西今时之祀举河
东谓二贤昧初心入周畿而歆之乎是更千百载犹
饥也可哀也当道贤人君子诚念此而兴复遗迹表
章崇祀比于河东世世勿绝则二贤之心白而风化
所关非小也斯区区所以致辩之意矣
卷二十七 第 22a 页
阶州志 斩贼关(旧名望贼在州东北一百/五十里路通沔略宜防)七防关(州东北三百/馀里距略阳)
(甚近川湖要路商贾络绎旧设官吏弓兵盘诘抽税后奉文革/税焉近被贼优民去其乡商不出途荒山僻径劫掠公行已成)
(蓁莽矣为地方计者当/急思整顿之良策也)上下板桥(州西北十里郭/参将设有军守)柳埧(州西北/三十里)
(通西礼土番盗贼/出入之路有墩)米仓山堡(郭参将设有/军守今废)中寨(州东北二百里/通西礼番盗出)
(入之路有/墩军守)吊子峪(州西北一百三十里通西礼/番资出入之路有墩)太石河(与西礼/建界土)
(番土贼矿徒𤞑猓每/聚为患宜设法防禦)太石山堡(郭参将筑山高路峻要害宜防)
三岔口 黄杨坪 木竹坪 慈竹坪(以上四处皆/在耿贫峪最)
(深处昔年西番事掳范守备于此因议添设寨堡于三岔口四/处军民同守未果此间多民地采樵所出州城并附近居民赖)
(以举火/宜防)石关(州西十里郭/参将设军守)两水沟(州西三十里通西礼/番/出入之路有墩)石门桥
(州西五十里西番惟上下打牙族利族最强盛/隔岸烽火岭为入犯生事之路必经此桥宜防)石门沟(通西礼/番盗出)
卷二十七 第 22b 页
(入之路有/墩宜防)角弓峪(州西八十里通西礼番/盗出入之路有墩宜防)白鹤桥(在角弓峪江/西岸番之熟)
(宜/防)杀贼桥(州西一百二十里西固交界西番必繇之路安家/境林家山两族最强曾内犯伤官兵宜防/按阶)
(内地凡各番及土贼茶徒矿𤞑出入之路各有墩堡兵壮防守/十减八九矣七防关责在巡简礼泉山责在防守官大竹坪责)
(在防矿官惟是太石河红石庄大水埧铁甲山野马河皆番民/典西礼岷土番连界矿𤞑资贼之薮也平埧无险可守惟有严)
(编保甲择地方不时稽查以清窟/穴此巡捕官所宜每饭不忘者也)夫关隘以诘奸而堡寨以收
 保此亦官政所最急者挽近多重边堡而轻忽民堡殊不知虏
 阑而入则不趋边堡而趋民堡矣避有备攻无备弗可轻也况
 今贼氛未靖处处宜防使各堡编垊俱修备修守互相绸镠则
 长城宁独在边防哉
险要虽以防番然去郡渐远矿盗茶徒𤞑夷乱民不时窃发其来
卷二十七 第 23a 页
去径路宜纪之以备侦防 一路自角弓峪通西礼生番资贼出
入之路 一路大竹坪林壑险峻矿徒𤞑民往往窃㨿 一路自
三岔口黄杨坪通木竹慈竹或至城下昔年掳守备范延武从此
路入 一路自大石河乘其坪旷无险恣意出没(以上入路不/一尽备不能)
(惟人情伦惰推委奸诡通同市利故彼得出其不意时为地方/大患耳若专有责成严加约束防范侦探俾不因循偾事则又)
(司疆者/之责也)
矿贼 大金厂 小金厂 鲜家沟 龙窝子 大竹
 坪(系成县军屯/有防守官军)丰泉山堡(系矿贼入蜀要/路有官军防守)
𤞑贼 马陈二姓每数十人挟妻子马骡迁徙抢掠得财即去而
 各屯军馀窝留分利最宜严禁
卷二十七 第 23b 页
土番 土番上接岷下连西礼每每窝盗事发差捕则聚众持挺
 拒敌即编立保甲庄头终为难驯
军馀 锁池小川𡱝牛江等距州数百里每村以千百计往往以
 窝矿窝徊为地方害邻近州县以非辖难制阶营又以鞭长不
 及有心地方者宜留意焉
卷二十七 第 24a 页
洮岷 旧洮州堡在洮州卫西七十里南接生番西邻川虏二
夷内侵必从此入临巩门户洮岷咽襟西北筹边兹首冲重地
也内设防守一员有中军有坐堡额兵一千见六百员名马四
百壹十八匹 按洮州卫原以防番无虏患自正德间亦不刺
窃㩀西海而洮始防虏频年内犯往往得志至十八年由官洛
直犯临洮损兵折将洮非昔日之洮视诸边为首冲旧洮州当
其锋而甘不他官洛恶藏土门等㫮其入路近虽筑边一道低
薄难恃虏来动以万计而卫兵不足三千众寡之形未阵先辨
何以足兵何以足饷何以为久安长计任疆场之寄者枕戈而
筹之可矣 古尔占堡在堡西十里有防守官一员旗军二十
七名马一十七匹 官洛堡在堡西二十五里有防守土舍一
卷二十七 第 24b 页
人管番夫一百三名 恶藏堡在堡西二十里有防守土舍一
人管番夫一百三名 迤东杨升等一十二堡堡虽小俱系要
冲其防守军各不过二三十名地冲若彼备单若此挹萧苇以
捍冲流举杯水以浇舆薪宁有幸乎保疆者何以筹之西固迤
东专力备番堡无要者
靖虏卫 芦塘堡在卫北二百二十里黄河外今为内地南倚
黄河不虑踏冰之入西连洪水气势相依以靖镇而论新疆第
一要堡也内创设参将一员有中军有两哨有坐堡军屯环列
以禦松酋 芦沟堡在卫北一百四十里东通锁黄扼套虏之
冲西连永安绾松疆之要新设守备一员领中军一员坐堡一
员拨正游等营军一千二百一十名守禦 打刺赤堡在卫东
卷二十七 第 25a 页
七十里驻操守一员嘉靖十七年中千户所官军三百八十七
员名守防 乾盐池堡在卫东一百二十里驻操守一员以本
卫右千户所全伍官军三百一十九员名防守 平滩堡在卫
西九十里旧兰州境成化二十二年虏犯大浪口守备廖斌禦
战大捷乃建堡拨本卫步军九十八名戍守遂隶于卫驻操守
一员领官军一百三十八员名守防 永安堡在卫东北一百
五十里裴家川隆庆元年虏自老龙湾犯入郭城驿至卫城外
掳掠甚惨固原军门王公崇古议建今堡靖虏守备移驻防守
仍𨽻靖虏参将 小芦塘在卫东北二百里黄河外本年同建
此堡分拨标下兵一百五十名防守官一员为辅车之之势
索桥堡在芦塘东四十里黄河北岸本年同建转输民运以便
卷二十七 第 25b 页
支给防守官一员领军一百名专一防河管理船只
徭役论曰而知新法条鞭之为北境累矣何者盖南境气候既
燠物产复饶有木绵粳稻之产有蚕丝楮紽之业又地僻力馀
营植不碍民间贫富不甚相悬一切取齐条鞭奚不可北境则
不然地寒凉产瘠薄即中路又苦冲烦贫富相去何啻倍徙然
条鞭未行之前民何以供役不称困盖富者输赀银差无逋贫
者出身力役可完且一身既食于官八口复帮于户讵惟存贫
兼复资养吏习民安慈其效矣自条鞭既行一槩徵银富者无
论巳贫者有身无银身又不得以抵银簿书有约催科稍迫有
负釜盂走耳徵输不前申解难缓那借所不免也以拆墙垒璧
之计见捉襟露肘之形官民不两病乎驿所之病亦复类此前
卷二十七 第 26a 页
巳略言之盖彼以包赔致流窜是走递而累户口此以应急损
边廪又因差而累钱粮条鞭之于北境宜耶不宜耶名曰均徭
均耶弗均耶必百姓曰均斯均矣
里社论曰夫户口里社所以记版籍也然版籍如常而民生日
瘁者何则名存实亡籍在民流偏枯赔貱日损不支耳盖征发
者按籍取嬴赔貱者分外竭力力尽则逋势所必至则今之版
籍乃贫小之赘疣公府之虚劵也以虚劵而责实征譬之半疋
制长衣奚止捉衿露肘嬴夫肩重担能无颠仆倾踣又如内耗
之人仪貌容观岂不伟然而精神气脉消铄殆尽止可苟岁月
而能当寒暑哉且如安定籍二千二百矣实在止四百是以四
百应二千二百之役也通渭籍一千六百矣实在止六百是以
卷二十七 第 26b 页
六百供一千六百之用也又富者以羡赀买轻贫者以无力肩
钜他邑皆然陇西尤甚官避耗减之名而开除不列民困赔累
之苦而控诉无门此而不变势将何极变之柰何则垛残甲以
攒里严欺隐以清门是今日所宜急讲也语曰不患寡而患不
均均则徭赋通匀居者无偏重偏轻之弊供输平等流者有渐
还渐复之机夫以虚大致逃亡是求多反损之道也以攒减还
流窜是名损实益之法也此可为尹晋阳告敢为王胶东望哉
驿递论曰今之驿递在在称病矣其病始于召募自余记省二
十年以前官民相安不闻称病也盖彼时酌丁力佥编其所佥
者皆丁多粮广之大户盖粮广则地腴力厚出备不难丁多则
众擎易举流行无滞即以各属槩计之每处户不下二千馀本
卷二十七 第 27a 页
驿所编马驴牛不及二百头岂二千户之中不能选二百富大
之户乎此所以二百年来不称病也召募乃于原额丁粮之外
率增十分之五以给募夫又令其自行打取夫富户应役时其
阖户出备视原额不啻倍之虽倍而力大不觉也今即增五分
反免五分之费是于旧差中减五分也若零丁小户丁粮之外
原无他优今槩增之五分是贫小之民替富民包赔也定门则
何为又自行打取则小民之埘鸡蓄彘方应里积衙皂之吞噬
而破衣短襦又遭站户之褫剥力难自活有负釜盂逃去耳试
查二十年以来户口十分减去二三否则其病不但在驿所而
且及户口里甲日耗所由来已故条鞭虽良法而俗有弗宜未
有不反为害者今募夫小民均称苦累有愿复粮编之请语曰
卷二十七 第 27b 页
穷则变长民者其何以调剂之
卷二十七 第 28a 页
临洮志
洪武二年大将军徐达进兵克秦陇乃遣冯胜统诸卫兵进征
临洮李思齐穷迫遂以城降 顾时戴德各将本部兵征兰州
克之 残元王保保自甘肃以兵耒袭兰州奄至城下守将指
挥张温击却之 大将军帅诸将西征吐番克河州(招谕吐番/元帅何锁)
(南普化鬼六等/皆纳印请降)追元豫王至西黄河厎黑松林杀阿撒秃子于
河州 四年议征沙漠以宋国公冯胜为征西将军傅友德陈
德为副兵道出临洮攻甘肃 五年邓愈沐英等至西番分兵
为三道并力齐入番部川藏覆其巢穴(穷至昆崙山斩首不可/胜计俘男女一万口马)
(五千牛羊/十三万)三十一年三月肃王自甘肃移兰州(前以甘肃兵/变不常遂题)
卷二十七 第 28b 页
(请移/于此)弘治十五年兵备副使高显守备杨佑统兵袭番夷锁
南温古六失加败之 正德九年命总制都御史彭泽逐北虏
(虏住牧西海泽命总兵/官徐谦帅万人征之)十年套虏深入掠临洮䓁处总制都
御史邓章调官军不能禦十三年虏复潜入临洮 嘉靖四
年设钦差户部郎中住兰州督理丼固边储自姜志德始(先是/正德)
(五年御史潘仿建言添设户部员外周汝勤未几裁去本年以/兵部尚书金献民郎中胡宗明题改设户部郎中)
八年洮岷番侵临洮总制尚书王琼遣镇守都督刘文等进兵
击破之 十八年设临巩兵备道敕命按察司官驻兰州整
饰军务二十一年春正月北虏潜入兰州大肆抢掠 万历
三年西羌劄着他等入犯郡境杀掠人民固镇总兵孙国臣统
卷二十七 第 29a 页
兵分五路由旧洮州入剿大灭之(洮郡推官刘希稷盬军斩首/二百四十馀颗烧死男妇数)
(百夺获夷器辎/重三千有奇)十八年七月十三日虏酋火落赤由河境入
犯临洮临巩兵备佥事郭宗贤固镇总兵刘承嗣督兰州游击
孟孝臣兵马大战于和政驿败之(斩首十馀级火酋次子把罕/兔长婿拜言他卜囊俱中炮)
(死于/阵)十五日郡四郊皆虏道路堵塞人心危惧孝臣自改河
领兵潜至南川下营贼势稍解 十六日游击刘子都搜虏至
十九原虏自河西红道峪潜入子都遇战奋击贼势大众力屈
而死 十八日临洮和府岳维华分遣民兵相机击虏斩首五
十馀级(先是贼方入境维华调度守城旦暮登埤不辞/劳瘁传檄收钦境内幸保无虞者皆维华力也)虏屯
营朱家山二十七日总兵刘承嗣督领参将邓凤游击孟孝臣
卷二十七 第 29b 页
郭有光等提靖固延宁四处兵马与贼大战时秋雨霪霖浃旬
日不止盔甲弓箭俱湿我兵不得骋贼乘势大举承嗣遂败绩
(是时死于阵者指挥李如玉千/户魏承勋李国瑞把总何天衢)虏追承嗣甚急孝臣死救入
营得免 火酋始入犯甚狂逞兵无纪律我兵零星堵剿逐至
郭麻滩遂失势觅去路不得先发弱虏柝各柞口奔出留精兵
尾后至八月初二日尽出境(夺获原掳男妇一百六十/名口牛羊器物万计)十九
年正月火酋部落潜住莽刺之南山固镇总兵尤继先统领番
汉官兵袭之击大创贼兵(斩首一百/四十二颗)七月陕西巡抚都御史
叶梦熊防秋驻临洮(自此遵廷议每岁秋初/移镇临河冬初回省)二十一年移陕
西参将彭振云领兵防范临洮未几改副总兵 二十三年改
卷二十七 第 30a 页
副总兵为临洮镇(以五府都督官守之设生营都司一员千把/总官六员募兵一千五百丼凉等操兵马并)
(降夷俱/入营伍)二十四年正月昆着等酋紏合真相等 假抢番
窥犯内地兵备佥事张栋会同临镇总兵官刘綎遣大兵入剿
贼迎敌我兵全胜追至巢穴虏复大溃馀奔逃(斩首一百二十/有奇生擒八名)
(获头畜一万/八千有零)二十六年三月虏酋着力兔等住牧松山缘我
兵收降剿斩数多议欲雠犯兵备副使张栋会同临镇总兵官
陈霞调大兵分五路堵剿至六个井大破之迄四月遂虏远遁
(斩首六十一颗收获马/驼牛羊辎重器械无算)四月虏复寇乌兰兵备副使张栋遣
兰河二营兵马由照山子渡河追袭虏大败自是虏不敢窥松
(斩首二颗生擒一名/夺获夷器甚众)五月虏沙害海豸等率众自大岔口归
卷二十七 第 30b 页
降栋收之发临兰二营给月粮马匹听操遣(男妇三百名口马/驼牛羊毳幕甚多)
 十一月总督尚书李汶陜西巡抚贾待问以松虏远遁檄临
巩兵备副使荆州俊议处恢复(自<折 t="33"/>成祖逐胡虏于三受降城/外河套尚无虏松山皆为内地)
(至成化初东胜地一失孛罗㩀套松山尽为虏有迄庆历间款/市既启着力兔宰僧阿赤兔䓁酋盘㩀松山䓁处于是兰靖每)
(被荼毒凉庄遂成一线彼且呼朋引类抢汉掠番甫一登高尽/窥内境二十三年奉檄遣兵深入松山追杀松虏馘青酋于乙)
(未之夏䤋永酋于乙未之秋丁酉冬则破羊川之犯戊戍春遂/伐之谋所以着羊诸酋知西海不能渡松山不能守旋遁沙碛)
(适贺兰而松山复为/中国物矣乃议恢复)十二月遣临洮府同知冯恂兰营游击
阎逄时带领兵马自金城关由大岔口出塞踏勘双墩子红水
芦塘等处议筑长边(恂等勘得双墩子以东至红水河四十里/有水可以筑墙红水河以东三十里俱石)
(山无土不堪挑筑应砌石墙自咸滩墩至小芦塘旧墩至索桥/三十里川险间断或筑墙或桃壕各相便宜)
卷二十七 第 31a 页
二十七年正月虏聚众屯住团卜山窥伺内地临巩兵备副使
荆州俊遣河营副总兵周国柱统兵击败之(斩首十五颗生擒/二名口夺获达马)
(七十五匹器/械夷物甚多)二月总督李汶会同陜西巡抚贾待问丼肃巡
抚徐三畏临镇总兵官孙仁兵备副使荆州俊等亲诣松山条
议脩筑分工举役选各营精锐兵马设伏要害去处堤防虏优
(河东自永安堡索桥起脩芦塘川等城三座补脩芦塘湖大城/一座至双墩团庄分界河西自泗水堡脩游玉门儿䓁城三座)
(补脩扒沙营城一座至双墩/团庄分界是年五月告成)兵备副使荆州俊㩀兰营报遣
通丁真夷往松山芦塘巡哨遇虏对敌胜之(斩首二十三级/擒获妇女二口)
设立将领兵马粮刍以备分守(自永泰川以东设芦塘参将一/员小芦塘操守一员𨽻靖虏道)
(永泰川以西设红水游击一员中军一员把总二员坐堡一员/马步兵一千名三眼井操守一员坐堡一员马步兵五百名各)
卷二十七 第 31b 页
(于兰州卫分拨粮料俱/随原卫关支隶临巩道)三月副使荆州俊调集兵马搜剿虏
酋遗孽松山犁然空(恐虏酋窥伺督发临兰二营内丁降夷昼/伏夜行直抵青羊水剿除萌孽斩首二十)
(馀级松山/自此始空)四月虏酋潜入松山优筑谋夺故巢副使荆州俊
发兵伏黄沙掌袭击败之追至中卫虏遁去(斩首七颗夺达/马一匹甲二副)
五月虏精兵住抗那将紏众渡河侵犯内境州俊遣哨丁崔彦
明䓁伏和尚坪俟虏半渡齐出扑射败之(斩首二级人马被/射溺死者甚众)
虏贼潜至灵匝山抢掠番汉牧放牛羊荆州俊遣兵由藏山对
敌三次大破之(斩首二/十一级)二十八年正月副使荆州俊招降达
番川藏六卜等千馀名火酋觉发兵来夺州俊随遣官兵迎护
降番遇虏连战大胜虏披靡远退(直至交子冈斩首十/九级夺获夷器甚多)三月
卷二十七 第 32a 页
州俊建弘济桥于囤子沟以济缓急(兰与河由囤子沟通道止/距二百里中界洮河水势)
(汹涌不可渡彼此策应必由临洮缓急不能相济当事者苦之/遂檄通判徐有登督脩浮桥于此计阔四十一丈舡十二只)
 六月总督李汶檄参政荆州俊加脩红水三眼井二堡 二
十九年二月荆州后计处松山善后事宜(先是红水止设守备/因极边冲要改守备)
(为游击增兵马又以城池窄狭复自旧城/东西南三面展脩新城一百四十九丈)五月火永䓁酋结
好率众占㩀莽捏收番用图报复兵势压境荆州檄将领设
伏兵胜之(斩首三十四级夺达马二/十三匹夷具千五百有奇)三十年正月参政荆州
俊以番虏哱罗台失等率众归附收之(遣河营参将姚德明出/境巡视至却逊界口哱)
(罗台失䓁男妇一千七百/六十五名携马牛旃罽降)虏土灭恰等侵掠河境州俊发番
汉官兵至古尔半大破之(斩首五十有五生擒七获牛羊二千/三百有奇辎重甚多)
卷二十七 第 32b 页
 二月荆州俊遣哨丁真夷兵侦虏至卜浪五都儿遇敌胜之
(斩首四获达马/一百三十有奇)酋子揣库儿寇逼河境州俊遣番兵哈番板
等击破之(斩首二获达马二/十一匹辎重亦多)八月虏屯㩀松山之北总督李
汶檄洮固二镇兵由芦塘出边捣巢贼大创(斩首二十一获/达马四十三匹)
八月至十月州俊收红水等处降夷共八起(男妇百七/十有五)九月
真相台吉等酋提兵谋雪土灭恰雠州俊恊同总兵官孙仁调
遣诸营兵至节子冈大战获全胜(斩首二百十三获达马百/三十有二辎重数万计)
十月虏尚窥伺内地州俊遣官兵巡哨至沙窝遇战胜之馀虏
北遁(斩首三获达马/一匹夷具甚多)十一月西羌六丑力节等作逆临镇总
兵官孙仁督兵由宕昌五路进剿大灭之(仁即先年固镇总兵/官孙国臣子羌人前)
卷二十七 第 33a 页
(后为逆孙父子相继剿之斩首二百/五十馀级夺获夷器四千并燔其族)十二月大酋部落从沙
沟过冰桥住达子州谋犯河州州俊遣官兵破于陇羊硖(斩首/四获)
(达马一匹/夷具甚多)三十一年五月总督李汶巡抚顾其志上疏议脩
老虎城改为永泰城(时缘松疆新复沿边千里所设墩堡无几/远近难以应援遂筑北城设副总兵统辖)
(芦塘参/游兵马)六月撤移兰州参将䓁官于新疆驻劄(初兰州诸营/堡原以备禦)
(松虏既有新边即属腹里于是撤兰州参将并党家䓁堡操守/于新疆城堡更于城以南筑小堡二一名镇虏一名保定添设)
(墩台二十馀/座拨军守瞭)八月虏窃挖红水新边州俊遣兵堵剿于白墩
子馀虏惊奔(斩首二十八获达马六匹/牛十一只夺夷器甚多)冬虏众躧冰南犯州
俊会同总孙仁遣骁骑相机拒剿至把撒等川火攻破之(斩首/十七)
(获达马二匹夺夷器甚<折 t="33"/>多时/火酋小婿摆兔他卜囊死于阵)三十三年七月属番扳只杀千
卷二十七 第 33b 页
户张燧巡抚顾其志会军门李汶檄参将姚德明勒兵问状得
三渠魁仍还所掠以番俗罚九九遂平八月荆州俊因事揆
策复立番站以通道路(河州至归德<折 t="33"/>国初设站者六曰三岔/窎沟讨来保安红土边多清水每站设)
(番官一员如腹里驿丞例各给印信站马应付往来公使非图/借力于番也明荒服同轨之义联远人携二之心万历二十年)
(总兵尤继先统兵西征以军装负累番马递送自是番疲于力/并废其驿而道路为之不通顷因挫哈之变州俊多方筹策查)
(照原设驿递如三岔等站仍旧复立每站各选番官一员各军/五名各马八匹番人亦无梗化者)
水利 狄道县唐古泉水由清水渠至番城灌田地二百馀顷
 洮河水由深沟儿至郡城西灌田园百馀顷年久淤塞万历
乙巳知县阎士望疏通之 三岔河水至野门口灌田地百馀
顷 柳林沟水由好水沟至洮河田地一顷二十五𤱔 合水
卷二十七 第 34a 页
清水至家康崖灌田地一顷五十亩 新店子沟水至税家湾
灌田地一百顷 太石铺沟水由古城至洮河灌田地八十馀
𤱔 牛头沟水至朱家沟灌田地三十顷 安家河湾水至李
家湾灌田地伍拾亩中铺沟水由蒋家山根至沟口灌田地二
十顷 兰州阿干水自分水岭分为二南流金县为浩亹河北
流兰州为阿干河由西园至城内灌阿干等里田园九十九顷
一十一亩 五泉水自皋兰山下至南园灌田园二十五顷五
十六亩 黄峪沟水在州西七里笋箩沟水在州西南六里金
蒲水在州西二十里东柳沟水在州东三十里西柳沟水在州
西五十里五沟灌溉所资不同共计田地三百馀顷 崔家崖
坝教场后坝皆东西二川所资水利于黄河者灌田园二百馀
卷二十七 第 34b 页
顷 金县马家沟水灌田地一十馀顷小龛峪水灌田地九
十馀亩 官沟水分流马家沟由常川入城灌田园一顷 河
州老鸦山口水至九眼泉有古迹渠成化癸卯守备康永开坝
百五十里灌田地一千顷年久湮废隆庆间参将张翼知州聂
守中仍疏通之万历壬辰知州耿德章复浚之后官渠坝口多
冲坏万历壬寅知州陈文焯相势新开长渠一道自焦家坝北
折入九眼泉三十里灌溉仍故 漫湾渠水永乐间都督刘钊
创开万历癸卯知州陈文焯复浚灌田地一百顷
矿洞 兰州北二百五十里松山之南矿炉三十座
窑冶 狄道县瓦窑十座 铸泻炉四座 兰州磁窑三十四
座 瓦窑十座 铸泻炉一座 金县磁窑二座 瓦窑
卷二十七 第 35a 页
铸泻炉一座 河州磁窑七座 瓦窑十一座 铸泻炉三座
茶马 地亩 成化改元兵部以马政议行屯田于滨边卫所
每地一顷岁徵银一钱以备买马之用名曰地亩
桩头 成化丁酉以所给战马倒折系在家者奏准在外各边
照京营马队官军事例马主出桩头银两则次以罚调养失宜
及走失被盗者名曰桩头 系都指挥者出银三两 系指挥
者出银二两五钱 系千百户镇抚者出银二两 系旗军者
出银一两五钱 系走失被盗者各加银五钱 朋合 成化
丁酉以所给战马倒折系在阵者奏准在外各边照京营马队
官军事例每岁以六个月为率各出朋合银两则次以备置买
战死马匹每月都指挥指挥一钱千百户镇抚七分旗军五分
卷二十七 第 35b 页
名曰朋合
收领 先是地亩桩朋银两敛于无事之日类解陜西行太仆
寺收贮以备原卫所官军买马拖欠则催徵告领则覈给嘉靖
己丑总督王琼奏请各卫自行收支莭省冗费后因卫所作弊
至癸巳岁巡茶御史郭圻仍令解贮夲寺如遇买补必须呈报
茶院批行该道勘实方给领如拖欠三年以上者虽有银两不
准给发若积贮虽多亦不准别卫借用迩来卫所徵解多不及
时弊且滋生万历甲辰巡茶御史史学迁按洮清查严督其地
亩䓁银不时徵解如期而收领之弊窦且尽息矣
卷二十七 第 36a 页
疆域 河境原近西海番虏环㩀洪武丙辰征虏将军邓愈穷
追番部至昆崙山道路疏通奏设必里卫分二十一族颁降金
牌二十一面为符纳马永乐丙戌都指挥刘钊奏立守禦千户
设屯十一处成化以来黑章咂等族移帐侵优屯寨阻塞道路
累尝抚化而叛服不常正德初虏酋亦卜刺等部落潜㩀西海
河洮二卫属番大罹其害失其故土侵逼汉疆遂设河州茶马
司额设大使一员监收官一员 岁用茶 每岁用茶易马赏
番等项共五万一千二百篦有奇 岁中马 每岁中马原额
年例一千五百四十匹分给各镇官军骑征馀者发牧作种(万/历)
(戊子后因库有积茶番有馀马莭次增中河州增至三千四百/五匹五司岁计一万二千馀匹至庚子岁巡茶御史毕三才因)
卷二十七 第 36b 页
(马增多引茶缺大题准每/岁额定三千四十匹)岁给马 延宁轮流一千三百匹
 固原七百五十匹 兰州归德景古等营三百七匹 河
州营五十匹 苑马寺九十三匹
纳马番族 河州癿藏族 老鸦族 弘化族 珠珍族 灵
藏族 加咂族 西番州族 达子州族 搅觉族 白章咂
族 令咂族 剉哈族 子刚巴族 罗思曩刺族 龙卜族
 保安站族 思拜思族 朵工族 列思巴族 双逄族
引劄目族 黑达子族 英雄族 撒刺族 边多族 火蓝
族 拾藏族 铁巴族 朵藏族 川藏族 着亦咂族思
曩咂色纳族 咂泥族 青寺尔族 龙瓦尔族 朵日族
卷二十七 第 37a 页
果尔族 阿思工族 汪束族 川撒尔族 大安族 巴哈
族 吉巴族 乞台族 火尔藏族 吉咂族 羌刺族 远
竹族 沙藏族 些儿加族 使哈族 乞加加族 失加右
族 牙卜灭六族 朵加尔加族 冲不鸾车族
税课 兰州税课局带收丼州官茶先是因甘肃孤悬河
外原非行茶地方亦无招中事规嘉靖癸亥巡茶鲍御史看
得该镇番族颇多比照洮河西宁事例题准于丼州建设
茶司因商人苦于运拽调停折中收贮兰州自隆庆庚午岁
起将洮河西宁三茶司商人择其节年完茶数多者各给甘
州茶一引运至兰州税课局带收其应易马者迎运甘州
卷二十七 第 37b 页
应给啇者令本商运至西宁等处货卖则啇有一半脚
力之省称两便矣迩来官司及拽运渐起弊端啇颇称累
万历甲辰巡茶御史史学迁按洮檄该局收纳不得留难仍
缉脚力沿途窃茶者重治之啇颂在道
卷二十七 第 38a 页
堡寨 狄道县所辖民堡六座 郑家堡 漆家堡 沙泥堡
骆家堡杨家堡 康家堡 临洮卫所辖堡五座 官堡
高崖堡 何家堡 庆平堡 铜钱岔堡 渭源县所辖民堡
四座 马家堡 耿家堡 王家堡 南川官堡 兰州旧辖
民堡八座 桑园儿堡 柴家台堡 达家台堡 张家湾堡
 黄峪沟堡八盘堡 阿干镇堡 小马莲滩堡 兰州卫
旧辖堡一十六座 把石沟堡 什字川堡 西古城堡 积
积滩堡 马家湾堡 安宁堡 十里店堡 东岗镇堡 东
古城堡 夏官营堡 柳沟店堡 朱典营堡 石头沟堡
丼草店堡三角镇堡茨坪刘家堡 中护卫所辖堡六座
卷二十七 第 38b 页
 盐场堡一条城堡 买子堡 秦旗营堡 佃子川堡
张家堡
新疆 红水河堡在州北五百四十里周围一百二十丈高三
丈一尺阔二丈壕深一丈五尺阔称之内设游击中军公署各
一所经过公馆一所仓场各一处关王庙宇一处营房俱全后
因改将增兵复议旧堡三面接筑新城一百四十九丈角台楼
铺门洞全外条耕牧团庄一处 三眼井堡在州北五百里城
池高阔如红水内设操守公署一所经过公馆一所关王庙宇
一处营房仓廒全以上二堡万历二十七年兵备副使荆州俊创
建永泰城在松山红水迤南一百二十里周围四百八十丈高四
卷二十七 第 39a 页
丈阔三丈内设副总兵一员千把总官五员马步军二千名仓
场各一处仓官一员保定堡在天池水永泰迤南一百五十里周
围一百六十丈高三丈五尺阔二丈五尺内设操守官一员马步
军一百五十名镇虏堡在滚巴川保定迤南一百二十里周围高
阔尺丈额设官军名数与保同(按此一城二堡草创未及万历三十/二年总兵李汶会巡抚顾其志议奏)
(添设盖谓红三二堡去兰远甚城孤援寡因是度程涂察险夷建立/三城与红三相唇齿而副总兵统辖芦塘等处势若列星便若臂指)
(倘一有事自不患/彼此非辅车也)金县所辖民堡八座清水堡定远堡 宋
家堡魏家堡邵家堡龛谷塞堡窦家堡上刘家堡河州
所辖民堡一十一座和政堡定羌堡银川堡长宁堡俺歌堡
 韩家堡尹家堡吹麻堡黑石山堡高陵山堡红土坡堡
卷二十七 第 39b 页
 河州参将营所辖堡一十座大通堡 党家堡弘花堡龙
沟堡景古城堡马家滩堡双城堡吹麻堡千观台堡陡石
关堡河州卫所辖寨四座十里屯寨水泉坪寨 安远坡寨古
城寨归德游击所辖堡一座寨六座归德堡 周鉴寨王源
寨刘庆寨李钊寨康泰寨杨鸾寨保安操守所辖堡一座
 保安站堡新脩起台堡大城一座周围一百六十丈关城三面一百
一百丈高三丈五尺阔二丈五尺内设守备中军公署各一所过往
公馆一所关王庙一所营房俱全万历二十九年兵备右参政荆州俊创建
关隘 狄道县关一座 摩云岭关在县北一百五十里 兰
州关一座 金城关在城北二里黄河北岸宋绍兴四年置㩀
卷二十七 第 40a 页
河山之险以为固 国朝景泰间守备李进凿石重建万历二
十五年兵备副使张栋易土为砖有记 河州关二十四座
积石关在州西百二十里 癿藏关在州西七十里 老鳽关
在州西九十里 土门关在州西九十里 槐树关在州南七
十里 杀马关在州南八十里 陡石关在州南八十里 崔
家硖关在州 樊家硖关在州 五台关在州 西山小路关
 红崖子关 莫泥关 石嘴儿关 朵只巴关 舡板岭关
 西儿关 乔家岔关 雅塘关 思巴思关 大马家滩关
 小马家滩关 麻山关 安龙关
塞垣 兰州参将所管边墙四道 河南大边一道东自靖虏
卷二十七 第 40b 页
卫大狼沟起至迤西沈骨硖止通长四百馀里 河北边墙一
道自盐场堡起至沙冈墩止长五千六百二十丈 桑园儿小
边齐岘口起至小水河止长四百五十丈 桑园儿筑砌边墙
共长七百一十三丈 红水游击所管边墙一道 新边自芦
塘交界永泰川起至迤西扒沙交界双墩子止通长九十里
河州参将所管边墙四道 大通河边墙一道自大通河起至
迭逊沟止通长八十里 河北大通堡边墙一道长二百九十
丈河南大夏河边墙一道长一百四十丈 石砌莺窝硖边墙
一道长二十五丈
𤇺燧 兰州参将营所辖墩台一十七座 猴子山墩 古城
卷二十七 第 41a 页
角墩 高岭儿墩 烟洞沟墩 峰台山墩 一豁岘墩 定
火城墩 老鹳窝墩 黑磘洞墩 三十六盘墩 看泉山墩
彬草山墩 石山墩 土人川墩 望远山墩 羊角山墩
滚巴川墩 庄营二处 野狐桥团庄 猴子山营房 兰州
卫所辖墩台二十七座 黑石头墩 白虎山墩 镇宁墩
东岗镇墩 沙岗墩 齐岘口墩 窦家崖墩 鸡瓜山墩
上碾堡墩 结家嘴墩 第三都墩 闫家坪墩 扎马台墩
 古浮桥墩 深沟儿墩 土圈山墩 黄上坪墩 狼儿山
墩 卧龙川墩 车道岭墩 密不老墩 水泉儿墩 安家
山墩 崔家崖墩 青石嘴墩 高山墩 横岭墩 中护卫
卷二十七 第 41b 页
所辖墩台四座 鲁谷儿墩 王信沟墩 尖山儿墩 西
坪墩 红水游击营所辖墩台三十一座 永太墩 青石嘴
墩 太山墩 乱山墩 麻黄墩 沙梁墩 城东墩 城南
墩 城北墩 西界墩 黑石墩 平川墩 镇虏墩 平虏
墩 城南墩 城北墩 旧古墩 板井墩 威远墩 靖边
墩 咸井墩 骚狐泉墩 三山墩 八字山墩 靖虏川山
墩 顽羊山墩 骆驼山墩 龙头山墩 锁寒山墩 平川
墩 灭胡墩 营房二处 骚狐泉营房 锁寒川营房 河
州参将营所辖墩台七十座 崔家源墩 乾沟源墩 小黑
水墩 张百户寨墩 舡板岭墩 乾沟山墩 刘家山墩
卷二十七 第 42a 页
安家山墩 孔家寺墩 青石山墩 朱家台墩 党家源墩
 党家山墩 大通源墩 黑山石墩 勉哥山墩 黎哥山
墩 小川山墩 飞山崖墩 苟家山墩 康家山墩 段家
山墩 弘花寺墩 上沙子墩 下沙子墩 满古都墩 哈
唇墩 火烧沟墩 白路湾墩 川城儿墩 苦水泉墩 焦
家山墩 党家山墩 高嘴山墩 韩家寺墩 双城山墩
川撒山墩 节子凹墩 箭山岭墩 旦陇坡顶墩 果麻岭
墩 经厂岭墩 酸茨石岭墩 李子坡墩 打儿加墩 葱
花岭墩 石嘴岭墩 山寨岭墩 任家山墩 王尔山墩
石嘴岭墩 丘家岭墩 槐山岭墩 火烧岭墩 灭儿古山
卷二十七 第 42b 页
墩 的巴山墩 槐关岭墩 癿藏山墩 起台墩 潘家岭
墩 柏杨中岭墩 牛头山墩 石嘴山墩 牛安山墩 柔
柴凹墩 八阳山墩 老马安山墩 陜藏山墩 青山墩
鹿场山墩 归德游击营所辖墩台十座 山坡墩 官田墩
下马厂墩 撒通山墩 寺角嘴墩 马连墩 王屯寨墩
周屯寨墩 通小山墩 芦子沟墩
卷二十七 第 43a 页
卷二十七 第 44a 页
二百三十里
卷二十七 第 44b 页
万历二十七年李汶疏
看得松山既空故疆已复其经理善后最为吃
紧而善后云者非筑边建堡设官屯兵其道
无繇也今会官踏看松山东西一带延长四百馀
里堪修长边一道河东自永安索桥至小松山双
墩分界共一百八十里河西自泗水土门至小松山双墩
分界共二百二十里在河东则芦塘川应设参将一
员兵马二千名筑城一座芦沟口以西红水河应设
守备一员兵马五百名筑堡一座芦塘湖设防守一
员兵马一百名筑堡一座在河西则扒沙营应设
卷二十七 第 45a 页
参将一员兵马二千名帮筑旧城一座阿坝岭应设
守备一员兵马五百名筑堡一座裴家营工门儿
各设防守一员兵马各一百名筑堡各一座屯戍协守
相为声援等因炤得自 国初驱胡虏于三受降
城外则河套贺兰尚且无虏松山故自宁区即成
化初虏据 虽或不无西讧然王住有时松山亦非
瓯脱惟是降万间𣢾市一起招致宾酋等盘窟
其中庄浪从此遂成一线而兰靖庄凉则无处无
时不荼毒且伪造妖书红旗传播胡主起于草地以
摇远迩虽屡入屡挫窥犯犹昔幸今恢复亟宜
卷二十七 第 45b 页
修守查得自凉之泗水以至靖之索桥横亘不过四百
里许乃旧自永安历皋兰渡河逾庄浪以至凉则一
千五百里舍此四百里不守而欲守一千五百里之边果
孰难而孰易修此四百里之边墙又何难而何阻勘
得自镇番以至中卫烽堠相望迄今旧址犹存其
修边也虽皆主于筑墙然遇沙卤则挑壕遇崖绝
则削堑取其足以遏奔轶斯已也工俱自今春三月
起至冬十月止为便
卷二十七 第 46a 页
卷二十七 第 47a 页
吐蕃传初太宗平薛仁杲得陇上地虏李轨得凉州破吐谷浑高昌开四镇玄
宗继收黄河碛石宛秀等军中国无斥候警者几四十年轮台伊吾屯田禾菽
弥望开远门揭候书曰西极道九千九百里示戍人无万里行也乾元后陇右
剑南西山三州七关军镇监牧三百所皆失之宪宗尝览天下图见河湟旧封
赫然思经略之未暇也宣宗大中三年二月复三州七关明年张义潮奉瓜沙
伊肃甘等十一州地图以献会要五年七月 纪五年十月沙州人张义潮以
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广十一州归于有司十一月置归义军义潮为节度
使其后河渭州虏将尚延心献𣢾收二州咸通二年义潮奉凉州来归七年仆
固俊取西州收诸部十月斩恐热
长庆二年刘元鼎使吐蕃踰湟水至龙泉谷西北望杀胡川哥舒翰故壁多在
湟水出蒙故抵龙泉与河合其西三百里曰紫山直大羊同国古所谓昆崙者
东距长安五千里河源其间流澄缓下稍合众流色赤行益远它水并注则浊
卷二十七 第 47b 页
故世誉谓西戎地曰河湟
卷二十七 第 48a 页
西宁卫东至庄浪卫境三百里西至西石硖七十里
又西出塞外至罕东卫故地五十里南至黄河三
百里北至大通河二百六十里东南四百里并河州界
东北六百里至古浪城西南一千五百里抵安定卫故
地西北六百里接永昌卫境北去行都司一千二百四十里
东至陜西布政司二千三百里并有古之西平乐都
西海浇河四郡之地十五为蕃部所居而纳马易茶
犹为服属
洪武元年正月甘肃省理问所官祁贡哥星吉归
(此西祁始祖)二年都督沐英略地昆崙讨蕃部
平之 四年五月元西宁州同知李南哥以州归附(此)
卷二十七 第 48b 页
东祁二李始祖五年始置西宁卫八年立安定阿端
二卫十年四月命征西将军邓愈副将军沐英讨
土蕃至昆崙山大破之十九年命长兴侯耿炳文城
西宁三十年罕东酋长锁南吉刺斯入贡置罕东
卫以锁南吉刺斯为指挥佥事 置西宁荼马司
招罕东等四卫甲冲等十三部纳马易荼 永乐
四年置苑马寺于碾伯城置曲先卫 洪熙元年
安定王叛命会宁伯李英西征至昆崙山鸦零阔
平之 宣德八年改西宁卫为军民指挥使司领左
右中前后中左六千户所 弘治五年遣指挥哈林
诣西宁求安定王族孙陜巴袭封哈密忠顺王 正
卷二十七 第 49a 页
德四年北虏头目阿尔秃厮丞相亦卜刺窜入西海
攻破西宁诸蕃先是北虏小王子怒阿尔秃厮亦卜刺欲杀之
二酋惧奔河太拥部落至凉州乞空閒地居牧凉州将吏闭门
不敢应凡十馀日始大掠入西海攻破西宁安定王䓁部夺其印
诰诸蕃散亡遂据有其地 此西海住虏之始 七年闰五月
海虏入犯北川守备江淮追至旱坪山击败之 七
月指挥甘俊袭击海虏于红柳滩八年正月海虏
犯南川守备金冕禦之扁道岭败绩指挥使陈治死
之 九年命总制都御史彭泽总兵徐谦西征海鲁
 北虏亦卜刺复入西海先是总兵徐谦帅万人讨虏西海
虏 南渡河大掠洮岷属蕃未久复回继为小王子所收阿尔秃
卷二十七 第 49b 页
厮亦卜刺二酋俱北徙未几亦卜刺闻小王子复有杀害意仍窜入
西海 十一年正月海虏犯南川守备神楫禦于扁道沟
百户葛镇丁显死之巴沙昝咂诸蕃部叛百户佛玄
战水磨沟死之 总兵徐 率兵袭巴沙等叛蕃败
之 十四年十月隆卜部乌思巴尔诸蕃酋叛千户李淳
战死之十一月革咂部蕃镇南温古六失加侵掠弘
化寺兵备副使高显守备杨佑帅兵袭至摆羊戎山破
之 嘉靖二年闰四月海虏入犯北川守备杨佑击于
清水沟败之八年北虏阿尔秃厮入西海与亦卜刺结
姻 九年叛蕃掠碾伯四月指挥彭果击叛蕃于土
官沟败之十年海虏入犯西宁守备彭杲败之 十
卷二十七 第 50a 页
五年正月套虏入犯西宁闲居总兵官鲁经参将
鸾败之二月守备崔骐伏兵思巴务峡袭击海虏
败之十六年二月守备崔骐败海虏于铁佛寺二十
年正月套虏入犯下川口都指挥祁凤禦走之吉囊
犯西宁总兵杨信副总兵王辅等败之二十二年昝
咂部蕃酋却星吉出掠守备许世爵进败之 俺
答阿不孩来牧海虏四犯凉州十一月守备许世爵
扑杀蕃酋二十三年五月海虏犯南川守备薛卿
禦之王狗尔峡北虏由西海归套二十九年尔加
定部蕃攻掠碾伯守备唐勇捣巢败绩三十年
昝咂部蕃攻掠红崖堡百户刘清总旗孙瑞先
卷二十七 第 50b 页
等死之 碾伯操守贺有年追击叛蕃战死之
兵备副使范瑟置定西门于冰沟南控扼叛蕃
三十一年守备郑晓击虏于燕麦川 三十二年设
加和尚尔加定聚昝咂诸蕃部攻掠堡寨兵备副
使范瑟率兵讨破之三十三年署事参将金鉴
禦海虏于沙棠川败之 三十四年闰十一月参将张
廷辅击叛蕃于沙棠川败之三十六年海鲁犯南
川大掠五日而还 六月操守彭汝为追击尔加定
诸部叛蕃死之八月昝咂部蕃出掠红崖沟 十
月叛蕃出掠水磨沟复掠钟家庄三十七年五月
叛蕃出掠白石沟七月红帽儿蕃入掠瞿昙寺
卷二十七 第 51a 页
十月昝咂叛蕃入掠杨官沟十二月昝咂叛蕃入
掠弩木只沟碾伯操守严威击走之 叛蕃复
掠西水磨沟 三十八年正月刺咂部蕃出掠土官儿
沟操守杨真禦走之 参将张世俊击叛蕃于
乾沟败之一月刺咂部蕃复掠黑松峡于家寨
九月海虏犯南川庄浪参将周钦合禦之 三月
海虏入犯 川参将张世俊遣指挥罗松伏兵沙
山尾击败之四十年三月叛蕃掠颜只沟操守
严威击破之四月革咂 咂叛蕃从南山掠马哈
刺沟 参将崔骐禦海虏于摆羊戎山击走之
 隆庆二年思我思哥部蕃出掠兵备副使侯东
卷二十七 第 51b 页
莱督参将陈恺掩击获其豪酋千户钱世盈
与红帽儿贼战死之六年参将萧文奎帅奇兵
掩击却尔加部叛蕃斩其豪酋 万历九年哈咂
部蕃入掠思打岔硖百户郭承勋刘世爵追出塞
外中伏死之十三年兵备副使燕好爵帅兵捣哈咂
部蕃破之十四年套虏庄秃赖入掠碾伯等处诸
番部十五年九月松虏入掠燕麦川蕃部兵备佥
事万世德禦走之松虏再犯北川万世德禦走之
十六年九月海鲁瓦刺他卜囊入掠南川蕃部副总
兵李魁等禦于王狗尔硖死之覆其军十七年哈
咂部蕃入犯三川防守百户刘存仁追战死之九月
卷二十七 第 52a 页
套虏卜失兔入掠瞿昙寺等处十八年正月昝咂
部蕃入掠沙棠川防守百户刘世臣追战死之五月
顺义王扯力艮送佛至西海因掠洮河二州七月
诏遣兵部尚书郑洛经略西海松虏宰僧阿赤
兔入掠隆卜部蕃十九年正月经略尚书郑洛檄
副使石槚参将祁德招收诸生蕃部五万八千有
奇九月总兵张臣赞画佥事万世德参将鲁光
祖等出塞逐虏至西海焚仰华寺二十三年九月
戊寅海虏瓦刺他卜囊衰大寇南川兵备副使刘敏
宽参将达云禦于捏尔朵硖歼之 十月辛酉
海虏瓦刺他卜 聚纳刺诸虏入寇西川都御史
卷二十七 第 52b 页
田乐副使刘敏宽帅参将达云游击张应学
余世威邓荣祖等合禦于康缠沟大败之壬戌
都御史田乐监军同知龙膺亲督诸营兵追
虏出塞至白石崖大败之 二十四年议城刺哈山
通归德路 议置玄朔城于玄朔山西 九月西宁
营哨骑同刺卜尔部蕃禦虏于西海之明沙斩首
十五级 海虏永瓦诸部遁居盐池脑大酋渡河
而南已上龙膺志二十五年七月永召卜寇西川兵备
刘敏宽参将赵希云禦于刺牙壑兵败希云
死之北川守备王汝翼中军彭大胤死之二十六年
永召卜归套火落赤牧西海请𣢾许之 是年海
卷二十七 第 53a 页
虏大举入寇副总兵李魁禦于湾沟硖死之 三
十一年大落赤犯西川兵备李有实参将张大纪破
虏于巴尔革三十四年城威远北川平虏南川伏羌
 是年思各迷犯抢南川守备李希梅死之四
十三年火落赤䘚子黄台吉牧西海 四十七年黄
台去犯沙棠川兵备李作舟副总兵王汝金禦于
燕麦川却之七年黄台吉犯西宁兵备宋祖舜
副总兵梁甫䓁禦却之 崇祯三年黄台吉兄弟
杀乞师套虏王超兔大头目威镇入据海兄弟悉
杀之许𣢾七年十月二十七日镇海民马安邦叛兵
备孔闻籍同妻女自焚死太监张守礼守备丁
卷二十七 第 53b 页
孔胤中军李本隆百户张尔靖等死之时张太监因
买马激变十一月掌教冶秉乾西纳班着尔领真
平之 十年 酋瓦刺大骨什巴都尔黄台吉攻哈
酋超兔杀之收其众许𣢾十二年十一月巡抚吕大
器剿巴咂加尔朵番斩级一千五百十六年十二月
伪防禦使齐之宸制将军鲁文彬至西宁十
七年正月土官祁廷諌子兴周执文彬杀之 伪总
兵贺锦破西宁兴周复击锦于南川伏羌堡
杀之兴周入西海
卷二十七 第 54a 页
昆崙山在卫治西北故临羌县境汉书地理志注云昆崙在临羌西北有王母祠石室仙海
盐池西有弱水昆崙山祠唐长庆中刘元鼎使吐蕃云三山中高四下曰紫山古所谓昆
崙鲁曰闷摩黎山元 潘昂霄黄河志云吐蕃朵甘思东北鄙有大雪山即昆崙自
山腹至顶皆雪炎夏不消远年成冰洪武间西平侯沐英征西将军邓愈追羌俱至
此山非古所谓昆崙也自酒泉太守马岌傅会立西王母祠故得是名见昆崙积
石二山办
积石山去卫治东南三百里故龙支县南境两山夹峙多巨斧㾗河出其中相传即
禹所导处恐非按张守节史记正义云河有小积石山河出大昆崙经于阗入盐泽
潜行入吐谷浑界大积石山又东北流至小积石山
 东吴俞安期昆崙积石出辨云按范晔汉书志郡国云临羌有昆崙 班固汉书志
 地里其金城郡临羌县下注云西北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西有弱水昆崙山祠至唐而
 吐蕃自云昆崙山在其国中长庆中刘元鼎使吐蕃称三山中高四下曰紫山古所谓昆崙
 虏曰闷摩黎山胜国潘昴霄黄河志云吐蕃朵丼思东北鄙有大雪山即昆崙国
卷二十七 第 54b 页
  朝洪武三年西平侯沐英九年征西将军邓愈追羌人至此山岁云昆崙此始于凉张骏
  时马岌傅会之言也马岌为凉酒泉太守上言酒泉南山即昆崙周穆王见西毒谓
  此山宜立西王母柌以裨朝廷无疆之福骏从之西王母既祠厥后范瞱遂以昆崙载
  之临羌而注班固地理志者亦约晔书张大之酒泉之南山非临羌之西北手然禹本
  纪云河出昆崙昆崙甚高三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
  醴泉华池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龙鱼河图云昆崙山天中柱也水经云昆崙墟
  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河水出其东北陬淮南子云高万一千里有奇上有木禾珠树
  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在其北佛图调西域志云阿耨达大山其上有大渊
  水即昆崙山康泰扶南传云天竺恒水之源乃极西北出昆崙山穆天子传云天子自
  昆崙山入于宗周里西土之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昆崙侧瑶池上万有一千一百里郦
  道元注水经按是数说参以山海经谓里至互殊非所详䆒盖考之山海经而不悟昆
  崙有海内大荒之别也山海经之海内西经云海内昆崙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方八百里
  高万仞百神之所在河水出其东北隅入禹所导积石山郭璞注云言海内海外复有
卷二十七 第 55a 页
 昆崙山又山海经之大荒西经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山名曰昆
 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
 穴处名曰西王母是有二昆崙焉盖穆天子所登山海经所谓海内之昆崙班固西
 域传所载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馀里南北千里东则接汉阸以玉门阳关西
 则限以葱岭计其里至度其在所是介葱岭于阗之间矣葱岭以西为天竺国
 又西有大昆崙是为天柱是为地中山海经所谓大荒中之昆崙西域志所谓阿耨达
 大山禹本纪水经所谓去嵩高五万里水经所谓河水出其东北陬屈从其东南流又南
 入葱岭山者是已班固所谓河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是其重源也张骞寻河源至乎
 于阗葱岭以为河源而司马迁遂有乌睹昆崙之论不信夫禹本纪山海经之载又
 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独不睹尚书亦有织皮昆崙析支渠搜之纪乎又水经载河水由
 葱岭径西域十三国而注泑泽班固西域传云河有葱岭于阗两源合而束注蒲昌
 海一名盐泽即泑泽也去玉门阳关三百馀里广袤三百里其水冬夏不增减潜行地
 下南出积石山为中国河范晔云西域内属诸国自玉门阳关西至葱岭六千馀里
卷二十七 第 55b 页
  其纪河源与固同夫汉自煌西至盐泽列起亭障戊巳校尉屯于车师都护之府置
  于乌垒介西域之中督察动静是葱岭于阗之流入于蒲昌汉之官卒目所经见
  班固记之谅非绵邈计度之辞水经所载十三国郦道元亦引固书入證往往吻合是
  非诞妄至云盐泽之水洄端电转为隐沦之脉当其澴流飞禽上经无不坠之是即河
  水所潜出于积石亦岂臆造繇汉以来彰彰著嗣后唐咸亨元年薛仁贵征吐
  蕃败绩大非川二年以河关静边镇置积石军久之遂讹河关两山夹峙河出其中
  者为禹贡所导之积石矧又辅以马岌西王母之祠范晔临羌之纪昆崙既在河关
  之上益为积石明證乎水经云河水南至积石山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南流郦道元
  谓之重源东方朔十洲记云昆崙接积石圃寔昆崙之支辅与水经南至积石山
  之文合山海经云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南流万物无不有郭璞注云
  山在金城河关县西南羌中后汉书云段颎为护羌校尉追烧当羌且斗且行割肉
  餐雪四十馀日遂至河首积石山出塞二千馀里隋置河源郡积石镇命刘权镇
  之统远化赤水二县在古赤水城又在曼头城西字文𫐠追破吐谷浑处所谓得地
卷二十七 第 56a 页
 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置郡县镇戍徙天下轻罪居之者也注云有积石山河水所出
 又有乌海贞观中诏李靖侯君集等西征吐谷浑军次鄯州始议所向后战于曼
 都山穷追出塞登汉哭山复战于乌海破天柱部于赤海君集道宗行空荒之地
 二千里乃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观河源自是以上曷尝言积石在河关
 也唐置军而更名积石借其嘉称犹之征吐谷浑近在青海而以君集等为积石
 道鄯善道赤水道且末道盐泽道也岂实隶其地邪亦置河源军于鄯城县又非
 河源郡之故地可證也逮至开元中张守节作史记正义云河州有小积石山河
 源出大昆崙入盐泽东南潜行入吐谷浑界大积石山又东北流至小积石山指河源
 所出者为大昆崙似以临羌山为小昆崙矣又以河关为小积石吐谷浑界者为大积
 石其名迹未尽溷也肃代之季吐蕃据有河湟华夷隔越既易五朝历数十年
 邈无经载长庆中刘元鼎使吐蕃胡怪乎以河关为积石紫山为昆崙以积石冒出
 之流星宿川为河源也而杜佑之通典欧阳玄之广记马端临之通考以至邓展都实
 潘昂霄辈不悟置军名所繇起䆮寻相延遂坚执元鼎之说极诋山海水经以及班
卷二十七 第 56b 页
  固郭璞郦道元之俦呜呼曲士拘儒经见不广凡于知识未逮者辄为荒唐诚谚
  所谓少所见多所怪妄鼓笔札而令前人之与古迹受诬千载直如长夜至子昂霄
  之志一行奉为指南而我明按河关者建立禹庙祀在有司积石之讹益莫可
  辨昆崙之墟终古下移深可嘅惜矣客有难余者曰尚书昆崙析支差次叙之在
  所相去似不应遥范晔称金城之西南滨于析支则临羌之有昆崙独不可以理
  推之而乃信不可知之载牒以置辨乎余曰不然水经云河自朔方东转径渠搜北盖
  渠搜在今榆林北析支渠搜亦差次叙之相去大远又析支即河曲羌所居盖都实所
  称九渡水是巴又称繇九渡至昆崙行二十六日程河始行昆崙南经叙昆崙在折支
  之上又岂应山在析支下哉蒲昌之水潜出积石既有经證于汉而昆崙流入葱岭
  独无是理乎矧尚书亦称道流水东流为济溢为荥东出于陶丘沇水亦既潜
  而复见尚言亦诡诞矣余赋黄河悉陈群籍䆒其源委会通其故乃备列之
  以发千百年之覆云
 雪山西去卫治百馀里上有积雪四侯不消望之若银屏相传有虫其形类蛆谓之
卷二十七 第 57a 页
 雪蛆大可觔馀味极脆美
金山西卫治六十里上有湫池遇旱祷之常雨隋炀帝征吐谷浑宴群臣其上后围
 吐谷浑于覆袁川命元寿南屯金山是也
热水山西南去卫治五百里山南出热水流入青海山北出冷水即西宁河源古所谓湟水也
拔延山在卫治西故化隆县境隋炀帝征吐谷浑大猎此山长围周亘二千里隋地里志云
 湟水即其地
连云山在卫治西吐谷浑界隋开皇间山响称万年者三诏颁郡国仍遣使醮于山所
 其日景云浮于上雉兔驯坛侧
大非山近青海吐谷浑尝踰山入寇
都曼山在卫治西蕯孤吴仁以轻骑破吐谷浑处
库山在卫治西 任城土道宗破吐谷浑伏允于此
騩山在卫治西按山海经云騩山去太华二千八百五十七里是錞于西海凄水出焉西流注
 于海则是山在西海之东而为西宁境内之山也
卷二十七 第 57b 页
戎峡山在卫治西湟水所经也
唐述山南去卫治二百八十里郦道元云山甚灵秀山峰之上立石数百丈亭亭桀𥪡竞
 势争高远望嵾嵾若攒图之托霄上其下层岩峭举壁岸无阶悬岩之中多石
室焉室中若有积卷名积书岩世士鲜有津逮者每见神人往还彼羌目鬼为唐述
 因名其山指其堂密之居谓之唐述窟其怀道宗玄之士皮冠净发之徒亦往栖托焉
石城山西南去卫治二百八十里即石堡城崖壁峭立三面险绝惟一径可上隋史万岁石
城山诗曰石城门峻谁开辟更鼓误闻风落石是也
阿刺古山东南去卫治一百八十里一名大山连延高大大河左绕西宁前捍也
金娥山在卫治西北七十里俗名娘娘山恐即隋炀帝宴群臣山也
覆袁山在卫治西北临永昌卫界隋炀帝征吐谷浑至此
车我真山在覆袁山西炀帝征吐谷浑伏允遁去遣其名王诈称伏允保此山
土楼山在卫治北郦道元水经注云上有土楼北倚山原峰高三百尺又若削成楼下有神
 彫墙故壁存焉阚骃十三州志曰西平亭北有土楼神祠今在亭东北五里湟水径其南
卷二十七 第 58a 页
骆驼山在卫治东北三十五里天顺中宣城伯卫颖击叛蕃巴沙部进次此山
玄朔山去卫治六十里上有五峰
雾山在卫治北三百里水经注云湛水东南流至雾山注浩亹河
红崖山东北去卫治八十里其土赤因名山半有石洞中有佛阁志称红崖峙其右是也
峡口山东去卫治三十里汉名湟狭郦道元谓之漆峡地极险阻为湟鄯往来咽喉地唐人尝
 筑省章城控制要害
清江山在宋德固故砦北二十五里
承风岭在卫治西塞外唐李玄敬与吐蕃战青海败绩还走屯此黑齿常之率死士袭击吐蕃处
赤岭在卫治西临吐蕃界开元中主分界碑
大非岭在卫治西南薛仁贵征吐谷浑置重栅于此岭扁道岭在牛心川
星岭在长宁谷隋炀帝征吐谷浑过此
癿毡岭宋属西宁州政和中置制羌砦
黄坂在长宁州晋西平太守曹祛遣曲晁拒张寔处五里坂宋都护张严与金人战死处
卷二十七 第 58b 页
青唐峗苗履与金人战死处
牛心堆在卫治西南李靖征吐谷浑败其兵于此
雁谷在故临羌县西汉护羌校尉邓训掩击羌迷唐处龙泉谷在卫西八里有龙
泉疑即西川称龙泉谷也唐刘元鼎使吐蕃踰湟水至龙泉谷谓哥舒翰故璧多在湟水
蒙谷刘元鼎使吐蕃出蒙谷抵龙泉则蒙谷在龙泉东也
湟谷在卫治西南段颎率义从胡破羌处丁令谷在宋清平故砦南崇宁中置隶积石军
大允谷在黄河北烧当居处
保敦谷在卫治南一百八十里宋王赡遣李宾踰南山入保敦谷讨荡叛羌崇宁三年筑
 绥平堡于此允吾谷在汉允吾故县西
唐翼谷在允吾谷西汉马伏波追破西羌处
和罗谷在故湟水县西汉陇西太守遣李睦击羌处
唐谷在湟水县谒者张鸿长史由飒击烧当战没于此三兜谷在卫治西北临承昌卫境汉
 护羌校尉傅育战处
卷二十七 第 59a 页
 长宁谷在卫治西北今谓之北川隋炀帝征吐谷泽入此
 雒都谷在故浩亹县西汉马武与羌人战处
 宗谷在大硖口西十里宋王厚征溪赊罗撒右军出宗谷口即此
 承流谷在碾伯城西郦道元云会达扶东西二溪水又期顿溪谷二水北注之吐那㧓长门
  两川南流注湟水是至大硖口入湟也
 丁羊谷属古湟州境出金宋和政间金坑得矿成金
 琵琶峡在覆袁川东隋太仆卿杨义臣屯兵于此围吐谷浑
 东西邯南临黄河汉马武破羌于北即邯川之东西侯霸请置东西邯屯田五部列屯夹
  河是也
 苕藋地名在卫治西北临永昌卫境晋义熙中南凉以北凉兵至此大掠五千馀户而还
 九曲在卫治西南唐天宝中哥舒翰收复其地
 西海西去卫治三百馀里水经注云西平二百五十里者有讹字也世谓之青海阚骃所
 谓卑禾羌海周数伯里北有盐池有鱼无鳞背负黑点海中有山至冬冰合游牝马其
卷二十七 第 59b 页
 上得龙种日行千里称青海骢王莽讽卑禾羌献西海地置郡即此隋炀帝置马
 牧于此求龙种苦拔海在尉迟川西黄河南去卫治南二百八十里按水经河水径西海郡
 南又东北流入西平郡界径黄河城南郦道元注云西北去西平二百一十七里又东径白土城南又东
 与湟水合湟水其源出西塞外流经卫治北东至汉允吾县东入黄河古湟申之名繇是水也今
 谓之西宁河通志及行都司志疑苏木连河者非也水经注云湟水径龙夷城西海皆在临羌新
 县西又东经戎峡山即西塞外之石峡也自塞外以至径西平城北咸无南注之文安得指卫北山阴之水为
 湟水也浩亹水一曰閤门东去卫治二百五十里今谓之通河旧志谓在卫城西二百里者似非按范晔
 地志云浩亹水东至允吾入湟水郦道元水经注云浩亹河出西北塞外径敦煌酒泉张掖南径西平
 鲜谷塞尉故城南又东径养女山北又东径浩亹县故城东流注于湟水又东径允吾县北由此考之
 大通河非浩亹乎大通河起于宋筑大通城于河上亦犹宋改鄯州为西宁州遂呼湟水为
 西宁河也 羌水出卫治西南径临羌故县东北流入湟水
 卢溪水出卫治西南卢川东北流注湟水
 临羌溪水发故临羌新县西北径其县东入湟水常溪在卫治东水注安夷川
卷二十七 第 60a 页
宜春水在卫治东北七十里水出宜春溪西南流至石峡堡南入湟河
勒且水其源出平戎东南勒且溪昔勒且羌种所居也北流至大峡口北入湟水按水经注云湟
水有勒且之名即此号也阚骃云金城河与勒且河合是已来谷水出碾伯东南山中
乞斤水出碾伯东南山中与来谷水合至石嘴儿关北入湟水 六谷水在故破羌县东南北
流入湟水 唐述水径唐述山南注湟河 大谷水在浇河故城北 卢水接隋地里志在化隆县
境宗水在卫治东一统志谓来自青海径卫境入湟水南有宗谷口非矣
牛心川在卫治南旧志指为那孩川古麒麟河俗谓之南川按郦道元水经注云牛心川水出
西南远山中东北流径牛心川东又北径西平亭西东北入湟水又径西平城北则南川为牛心川无疑
矣那孙川在卫治南五十里捏尔朵峡西水流注牛心川长宁川在卫治西北按一统志谓伯颜
川旧志谓车卜鲁川一名干尔朵川俗呼为北川皆此川也晋置长宁县于此郦道元水经注
云水出松山合养女川南入湟水即隋炀帝所入长宁谷也隋炀帝纪四月帝巡河右至西平
五月庚辰帝入长宁谷 养女川在卫治北水径养女山注长宁川
景羊川西北去卫治五十里水东注长宁川晋昌川在长宁川西北水流注长宁川㐲溜川在西石
卷二十七 第 60b 页
 硖东东北流湟水石杜川在伏溜川东东北流注湟水蠡川在石杜川东东北流注湟水
 龙驹川水出卫治西南山下北流注湟水 杀胡川在卫治西唐刘元鼎使吐蕃至龙泉谷西望杀
 胡川是也大非川在王孝杰未栅西临吐谷浑界良非川在西塞外 尉迟川在石堡城故振武
 军西白土川在白土城东 覆袁川在卫治西北临甘州境隋炀帝西征困土谷浑于此
 廉川在卫治北界按杨统云浩亹镇北㩀廉川秃发乌孤所都乌孤传云尝登廉川大山而
 泣即此以地考之即今之大通河古浩亹水乌孤所都廉川堡是在河北今庄浪卫境矣沙棠川
 在卫治东北水经注谓之甘夷川永乐中置牧马苑更名广牧川吐那孤川在卫治东湟水北
 长门川在卫治东湟水北 安夷川东去卫治六十里 控众川合安夷川东入湟水达扶溪按水
 经注东西二水参差北注东出承流谷南注湟水是在大峡口北也阳非川在碾伯东会流溪细谷三
 水至马哈刺铺东南入于湟水破羌川在故破羌县东左入湟水宗哥川在古宗哥城北即湟水也至宗
 哥城遂名宗哥川随地异名耳邈川在鄯州境唂厮罗所都宋建湟州于此㐲罗川未详所在吐谷浑伏
 罗来居之麒麟河在卫治南按晋书南凉王秃发乌孤时麒麟游于绥戎故名宋史地里志云绥戎城
 在西平郡鄯城县西一百里是非今之南川也苏木连河在卫治北山阴旧志疑为湟水非也菊花河在大通城
卷二十七 第 61a 页
 西六十里乳骆河在临宗砦东溜溪在卫治西临羌新县故城西南又东北流入湟水白盐池在西海上今
 为海虏所㩀拂鹈泉一名鸊鹈泉在卫西南古石堡城吐蕃以五万骑入振武拂鹈泉钞回鹘还国者是
 也五泉在卫北水经注云发四平亭北雁次相缀东北流至土楼南
 广利渠在卫治东宋何灌引邈川水溉湟闻田千顷是已
 西宁州故城元时筑今半在城南颓垣高峙尚有存焉安夷县故城东去卫治七十里汉置是县
 隶金城郡章帝建初中拜度辽将军吴棠领护羌校尉居安夷是又为都护治今谓之
 平戎城按郦道元水经注云湟水又东径安夷故城城有东西二门去西平东七十里是也倚
 郭县故城在卫治南四十里崇宁三年置即今之南川伏羌地也
 鄯城县故城在卫治西今之西川镇海堡地仪凤三年置按唐地理志云有河源军西六十里有
 临蕃城唐地理志云有土楼山非此地耶 长宁县故城在卫治北四十里晋地理志云西平郡有
 长宁县今之北川总堡是其地也 乐都城东去卫治一百三十里今谓之碾伯城郦道元云湟
 水径乐都城南是已南凉秃发傉檀都此今碾伯城西二里有二城若连环约三里未详所置
 破羌县故城东去卫治一百七十里汉宣帝神爵二年置城省南门阚骃十三州志云湟水在破羌县
卷二十七 第 61b 页
南门东过是已隋改为湟水县即今之老鸦城地也 龙支县故东去卫治二百七十里一曰龙耆汉拜
曹凤为西部都尉治此郦道元云湟水又东南径小晋兴城北故都尉治又阚骃曰允吾县西罕里
有小晋兴城是在今之古鄯地矣唐上元中吐蕃攻没鄯州以龙支城属河州故与河州近也宋
地里志云南至廓州分水岭四十里按汉书霍去病逐诸羌及渡湟筑令居塞或云龙居塞
疑亦此也及考水经注云润水出允吾县北令居县西北塞外南流径令居县故城西又南径永
登亭西历黑石谷南流注郑伯津是令居又在湟水北而今之庄浪卫境矣姑备列之
允吾县故城东去卫治三百下里在今古鄯东四十里按地理志谓湟水至允吾入河乃今竞称
允吾为庄浪卫境以隋改故广武郡都尉治为允吾县始允吾在庄浪境耳汉允吾是在
湟水南也按郦道元云湟水又东径允吾县北为郑伯津则允吾在湟水南是为西宁地界无疑
阚骃曰允吾西四十里有小晋兴城小晋兴城为今之古鄯地计其里至与夫形势是在今之下川
口也 浩亹县故城东北去卫治三百里在宋大通城西北汉置县王莽更名兴武
大通城在卫治东北旧名达南控扼夏境宋崇宁中收复湟鄯乃筑塞拒守水曰大通古浩
亹水西宁后距也又有三角城元筑以控要害垣址尚存湟河郡故城在卫治西南前凉
卷二十七 第 62a 页
 张骏分浇河郡地为湟河郡晋兴郡在卫治东南小晋兴城南晋永宁中分西平郡界置
 郡统左南等县 廓州故城在卫治西南二百二十里小积石山本浇河郡宋少帝景平中拜
 吐谷浑河豺为浇河郡公即此水经注云浇河郡有二城东西角倚隋因之为浇河郡宋为
 宁塞城后废今为蕃族所居西海郡故城在临羌新县故城西三百里王莽遣使讽
 卑禾羌献地内属奏置西海郡是也 龙夷城故先零地阚骃十三州志曰城在临羌新县
 西三百里王莽置西海郡治此城魏郭淮与羌治无戴战于城北湟中城故小月支地十三
 州志曰西平张掖之间有小月氐国鲜谷塞尉故城在卫治西北临甘州界郦道元所谓浩
 亹水东南径西平之鲜谷塞是也赤城郦道元湟水径赤城北
 护羌城故护羌校尉治在临羌县故城西南汉章帝建初二年以武威太守传育为护
 羌校尉移居临羌即是城也 临羌县故城在卫治西塞外王莽更曰监羌汉武帝元猗
 元年封孙都为侯国谓之绥戎城非也 临羌新县故城阚骃曰临羌新县在郡西百八十里
 湟水径其南城有东西二门西北隅有子城龙驹城在卫治西南今之西川地镇海堡东
 宁西城在倚郭县西四十里 宣威城在倚郭县北五十里宋高永年战死处
卷二十七 第 62b 页
临籓城在卫治西唂厮啰置通青海高昌储国广威县故城属廊州本化隆县唐先
天中曰化成天宝元年更是名达化县故城在积石军东晋置属浇河郡米川县故城
在卫治南二百里王厚云沿河西至廓州六十里唐贞观中置后改米州 省章故城在小峡
口宋筑之以控制要害积石军故城在卫治南二百三十里本汉金城郡河关县地唐咸亨
中置军隶陇右节度府后没吐蕃宋收复置溪哥城元符中为溪巴温所㩀大观中
臧征扑哥以城降即其地置积石军 宁塞军故城在积石西唐为宁边军
宛秀城在积石西八十里唐天宝中哥舒翰置宛秀军以实河曲是也
肤公城在廓州城北二十里去卫治西南二百里旧名结罗城宋崇宁中收复改是名
来宾城在肤公城东一百三里属乐州石堡城在卫治西南二百八十里唐开元十七年吐
蕃陷此城留兵㩀之侵扰河右命信安王祎与河西陇右同议攻讨诸将咸以石堡险远难
攻祎不听引兵深入急攻拔之命曰振武军二十九年复为吐蕃所陷董延光攻之不克八年
哥舒翰复拔之置神武军德通城本瞎令古城宋政和中刘法解振武军围筑此应龙
城在石堡城西唐天宝中哥舒翰筑置神威军古骨龙城在石堡城宋政和中熙河经略刘
卷二十七 第 63a 页
法大破夏人于此后赐名振武城石城南近黄河昔段颎击羌于石城投河坠坑而死者
八百馀入即于此也左南县故城南临黄河在石城西一百四十里晋惠■帝永宁中置前凉
张瑁从左南缘河而截赵麻秋军是也 皇县故城南近黄河在唐述山晋永宁中置水经
云河水又东径临津城北白土城南十三州志云左南津西六十里有白土城城在大河北而为缘
河济渡处魏凉州刺史郭淮破羌遮塞于白土即此处矣邯川城南临黄河在曰土城西汉
建元初以牛邯为护羌校尉故川有耶名黄河城在卫治东南水经云河水又东北径黄
河城南郦道元注云西北去西平二百一十七里前凉张骏分浇河郡地为湟河郡疑即此城而
水经黄字讹之耳历考载牒无黄河郡县之名也 逢留河城南临黄河永元五年贵
友代聂尚为护羌校尉攻迷唐斩获八百馀级收其熟麦数万解于逢留河上筑城
以盛麦作大船于河峡作桥河源军故城唐置在故鄯城县西南去卫治一百二十里一云
赵充国停候地泉军故城在鄯城县西六十里唐开元中郭知运张怀亮置
绥戎故城在鄯城县西一百二十里南凉时麒麟游于绥戎即此定戎城在绥戎城西南六十里
绥和守捉故城去卫治西南二百五十里令州守捉故城在卫治南一百八十里
卷二十七 第 63b 页
 安人军故城一曰安仁在卫治西南威戎军故城在卫治西北三百五十里唐开元杜希望收
 吐蕃置 树敦城贺真城二城为吐谷浑巢穴元魏恭帝三年凉州刺史史宁破吐谷浑
 南山与突厥木杆分道拔之曼头城赤水城隋大业中裴矩击吐谷浑拔二城同波堡在
 肤公城南一十五里 同波北堡在廓州西丰里 安川堡在湟州西南八十里
 宁川堡在安川堡南四十里 善治堡在通济桥北大同堡本古骨龙城接应堡宋政和八年
 赐名 石门堡在德通城北旧名石门子宋政和中赐名 顺通堡在积石军故城东八十里
 峡口堡在故湟州界王厚收复南宗堡在临宗砦北一十五里 通湟砦在故湟州东三十里
 瓦吹砦在来宾城东北界一十七里 安陇砦在故湟州西南四十五里德固砦在绥远关西界二十里
 临宗砦在宗谷南去故湟州分界一十一里 绥边砦在卫治东北旧名宗谷是也
 宁塞砦在廓州城东一十七里南至黄河一十五里怀和砦在肤公城西五十三里
 堡塞砦在卫治南保敦谷 清平砦在保敦谷西三十里在故倚郭县南五十里黄沙戍在
 达化县东绥远关旧名洒金平在湟州西即今之大峡口也
 浩亹隘在卫治东北故浩亹县境汉光武建元中先零诸羌数万拒浩亹隘马武与马援击
卷二十七 第 64a 页
破之即是处也 虎台西去卫治五里有台九层高九丈八尺相传南凉王所筑秃发傉檀子
名虎台或是其所筑也或曰将台亦传南凉所筑王孝杰米栅在尉迟川西
风伯古祠在北川郦道元云在长宁亭南山上春秋祭之西平亭魏黄初中立西平郡凭倚
故亭增筑南西北三城以为郡治 长宁亭在养女岭南郦道元云去西平亭西北四十里
十三州志曰六十里远矣晋建长宁县于此 邯亭在邯州城南近黄河
罗亭在积石山北后汉段颎破羌处 开元分界碑在赤岭西唐开元中许吐谷浑互
市信安王祎张守圭定封界于赤岭之西洪济梁在积石山西一百八十里有金天军唐
哥舒翰拔洪济城长庆中刘元鼎使吐蕃由洪济梁南行寻河源是也
通济桥在湟河上即振武城浮桥
西宁卫城古湟中地西汉为全城郡西平亭魏晋为西平郡元魏隋为鄯州大业中复为
西平唐为鄯州西平郡都督府没吐蕃号青唐城宋复建鄯州崇宁中改西宁州元因之在明洪
武十九年命长兴侯耿秉文率陜西诸卫军士筑之基割元西宁州故城之半周围九里一百八十
步三尺碾伯城东去卫治一百三十里即南凉乐都城故地唐为湟州宋唂厮啰称邈川城元符
卷二十七 第 64b 页
 中改湟州升飨德军节度治宣和中改乐州明洪武十九年置嘉顺马驿又置石千户所嘉靖
 三十三年增置守备万历十二年改置䢞击府城高四丈下厚三丈五尺广袤三里三百一十八步
 古鄯城东去卫二百七十里西汉为龙支县故地为西部都尉治晋为小晋兴城明洪武十九
 年置古鄯马驿万历十二年置守备镇海城西去卫治四十里唐鄯城县故城地明万
 历二十一年置游击府巴州城在张伯东南八十里明洪武十九年置巴州马驿嘉靖元年
 置防守官平戎城东去卫治七十里汉安夷县故城地明洪武十九年置平戎马驿嘉
 靖元年置防官老鸦城东去卫治一百七十里汉破羌县故城地隋改为湟水县明洪
 武十九年置马驿嘉靖元年置防守官 水沟城东北去卫治二百一十里明洪武十九
 年置冰沟驿嘉靖中置防守官 铁厂在北山五十里万历二十四年都御史田乐
 檄兵备按察使刘敏宽募铁师采矿烧铁后时不给久废塞焉
卷二十七 第 6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