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七
卷八十七 第 1a 页 WYG0496-038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八十七
 人物一 (列女/) (流寓/) (方外并附/)
  热河山川雄秀英杰钟灵方今改设郡县建立学
  校人材由是蔚兴而前代自魏晋以还生其地者
  代有贤豪辽金及元为中京北京上都大宁地文
  武辈出亦炳然可观焉兹特综成事具录于篇至
  于列女贞操足风时俗与夫名贤流寓释道栖真
卷八十七 第 1b 页 WYG0496-0382d.png
  托迹灵区者并采附简末俾来者观感兴起志人
  物第十八
 晋
  孙泳 十六国春秋前燕录咸康四年赵率众来
  伐朝鲜令昌黎孙泳帅众拒赵大姓王清等密谋
  内应泳收斩之同谋数百人惶惧请罪泳皆赦之
  与同拒守俊二年伐赵赵征东将军邓恒焚仓库
  弃安乐遁去都尉泳急入安乐扑灭馀火藉其谷
卷八十七 第 2a 页 WYG0496-0383a.png
  帛俊以泳为广宁太守
   谨按慕容氏时昌黎有二咸康三年以前昌黎
   郡当渝水下流海口在今锦州府境与热河所
   属无关至前燕录称徙昌黎郡筑好城以逼乙
   连事在咸康三年后其地已移属龙城以西为
   今八沟东境卷中孙泳以下诸人事迹皆在咸
   康四年以后例得载入至庐副鸠为昌黎徒河
   人徒河本汉县在前燕时亦𨽻锦州府境至慕
卷八十七 第 2b 页 WYG0496-0383b.png
   容垂遣骠骑将军农出𧕪螉塞攻令支讨馀岩
   置幽州牧后已属热河境内(详见建/置沿革)故亦仍编
  载焉
  刘斌 十六国春秋前燕录廆以昌黎刘斌典机
  要咸康二年皝遣斌送王齐等于建康俊二年伐
  赵留世子守龙城以内史斌为大司农与典书令
  皇甫真留统后事
  韩宰 十六国春秋前燕录韩宰昌黎人仕俊为
卷八十七 第 3a 页 WYG0496-0383c.png
  谒者仆射扬威将军子炳降于魏
  谷衮 十六国春秋后燕录谷衮昌黎人也膂力
  兼人弯弓三百斤勇冠当时仕垂至广武将军
  卢副鸠 十六国春秋后燕录卢副鸠昌黎徒河
  人也仕垂为尚书令临泽公
 北魏
  屈遵(孙恒曾/孙道赐) 魏书屈遵傅屈遵字子皮昌黎徒
  河人也(魏书太平真君八年并/徒河属昌黎郡广兴县)名著当时慕容垂
卷八十七 第 3b 页 WYG0496-0383d.png
  以为博陵令太祖南伐属城长吏多逃窜遵独告
  其吏民曰往年宝师大败今兹垂征不还天之弃
  燕人弗支也魏帝神武命世宽仁善纳御众百万
  号令若一此汤武之师吾欲归命尔等勉之遂归
  太祖素闻其名厚加礼焉拜中书令出纳王言兼
  总文诰中原既平赐爵下蔡子从驾还京师卒
  遵子须须长子恒字长生沈深有局量少纂家业
  尤善书计给事诸曹迁将作监世祖即位稍迁尚
卷八十七 第 4a 页 WYG0496-0384a.png
  书右仆射加侍中以破平凉功赐爵济北公加平
  南将军督诸军东伐进号镇东大将军师次和龙
  冯文通致牛酒犒军献甲三千恒责其不送侍子
  数之以王命遂掠男女六千口而还世祖信任之
  委以大政车驾出征常居中留镇与襄城公卢鲁
  元俱赐甲第真君四年坠马卒时世祖幸阴山恭
  宗遣使乘传奏状世祖悼惜谓使人曰汝等杀朕
  良臣何用乘马遂令步归 恒子道赐袭祖爵进
卷八十七 第 4b 页 WYG0496-0384b.png
  为尚书加散骑常侍善骑射机辩有辞气世祖甚
  器之
  谷浑 魏书谷浑传谷浑字元冲昌黎人也父衮
  勇冠一时浑少有父风任侠好气以父母在常自
  退抑晚乃折节受经业被服𩔖儒者以善𨽻书为
  内侍左右迁前锋将军世祖即位从征赫连昌迁
  侍中安南将军领仪曹尚书赐爵濮阳公浑正直
  有操行性不苟合趋舍不与已同者视之蔑如然
卷八十七 第 5a 页 WYG0496-0384c.png
  不以富贵骄人时以此称之卒谥文宣
  卢鲁元 魏书卢鲁元传卢鲁元昌黎徒河人也
  曾祖副鸠祖父并至大官鲁元敏而好学宽和有
  雅度太宗时选为通直郎以忠谨给侍东宫恭俭
  尽节世祖亲爱之及即位以为中书侍郎拾遗左
  右宠待弥深鲁元益加谨肃内外大臣莫不敬惮
  焉性多容纳善与人交好掩过扬美由是公卿咸
  亲附之工书有文才累迁中书监领秘书事赐爵
卷八十七 第 5b 页 WYG0496-0384d.png
  襄城公从征赫连昌世祖亲追击之入其城门鲁
  元随世祖出入是日微鲁元几至危殆真君三年
  车驾幸阴山鲁元以疾不从及薨世祖临其丧赠
  襄城王谥曰孝葬于崞山为建碑阙自魏兴贵臣
  恩宠无与为比子统袭爵
  韩秀 魏书韩秀传韩秀字白虎昌黎人也祖宰
  父炳秀历迁尚书郎赐爵遂昌子拜广武将军高
  宗称秀聪敏清辩才任喉舌命掌机密延兴中尚
卷八十七 第 6a 页 WYG0496-0385a.png
  书奏以敦煌一镇界远西北欲移就凉州秀独谓
  徙就姑臧虑人怀异意乃从秀议太和初迁内侍
  长后为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假渔阳公在州数年
  卒子务袭爵
  韩麒麟(子兴宗显/宗孙子熙) 魏书韩麒麟传韩麒麟昌黎
  棘城人也(魏书太平真君八年/并棘城属昌黎郡)自云汉太司马增
  之后父瑚麒麟幼而好学美姿容善骑射恭宗监
  国为东曹主书高宗即位赐爵鲁阳男加伏波将
卷八十七 第 6b 页 WYG0496-0385b.png
  军父亡在丧有礼后参征南慕容白曜军事进攻
  升城师人多伤及城溃白曜将坑之麒麟谏曰勍
  敌在前便坑其众恐自此以东人各为守三齐未
  易图也白曜从之皆令复业齐人大悦高祖时除
  冠军将军齐州刺史假魏昌侯在官寡于刑罚以
  新附之人未阶台宦士人沈抑宜推用豪望从之
  京都大饥复表陈时务卒于官遗敕殡以素棺事
  从俭约麒麟立性恭慎恒置律令坐傍临终之日
卷八十七 第 7a 页 WYG0496-0385c.png
  唯有俸绢数十疋其清贫如此赠散骑常侍安东
  将军燕郡公谥曰康 长子兴宗字茂先好学有
  文才官秘书中散 兴宗弟显宗字茂亲性刚直
  能面折廷诤亦有才学法门法抚三齐称其聪悟
  尝与显宗校试抄百馀人名各读一遍随即覆呼
  法抚犹有一二舛谬显宗了无误错太和初举秀
  才对策甲科除著作佐郎车驾南讨兼中书侍郎
  既定迁都显宗上书其一愿舆驾早还北京省诸
卷八十七 第 7b 页 WYG0496-0385d.png
  州供帐其二北都富室竞以第宅相尚今因迁徙
  宜申禁约令贵贱有检无得踰制其三舆驾还洛
  阳轻将数千骑衔橛或失愿少垂省察其四愿垂
  拱司契委下员成高祖颇纳之又上言进贤求才
  朝廷但检门望不复弹坐当校其有寸长铢重者
  即先叙之又止奸在于防检不在严刑又代京宜
  建畿置尹崇本重旧以光万叶又伎作不可杂居
  士人不宜异处又侨置中州郡县名数甚众疑惑
卷八十七 第 8a 页 WYG0496-0386a.png
  书记错乱区宇非所以疆域物土可依地理旧名
  釐革又赐赉太过不可以亲近之昵猥损天府之
  储又诸宿卫内直者宜令武官习弓矢文官讽书
  传今给蒱博之具徒损朝仪一宜禁止高祖善之
  后为本州中正车驾南伐军次赭阳萧鸾戍主成
  公期遣高法援等来击显宗亲率拒战斩法援首
  高祖诏曰卿破贼斩帅何为不作露布显宗曰臣
  顷闻镇南将军王肃获贼二三驴马数匹皆为露
卷八十七 第 8b 页 WYG0496-0386b.png
  布臣在东观私每哂之近虽仰凭威灵擒斩不多
  所以敛毫卷帛解上而已新野平以为镇南广阳
  王嘉咨议参军后上表诉前征勋诏以白衣守咨
  议卒显宗撰冯氏燕志孝友传各十卷传于世景
  明初追赭阳勋赐爵章武男 兴宗子子熙字元
  雍少自修整有学识侍中崔光举为清河王怿常
  侍迁郎中令初兴宗以爵让弟显宗不受子熙缘
  父素怀卒亦不袭及显宗卒子熙别蒙赐爵乃以
卷八十七 第 9a 页 WYG0496-0386c.png
  先爵让弟仲穆父亡居丧有礼子熙为怿所眷元
  又害怿久不得葬每言王若不得复封以礼迁葬
  誓终身不仕灵太后返政以元又为尚书令解其
  领军子熙伏阙上书灵太后义之乃引子熙为中
  书舍人后遂赐元又死子熙清白自守不交人事
  少孤为叔显宗抚养及显宗卒子伯华幼子熙友
  爱等同生长犹共居车马资财随其费用又上书
  求析阶与伯华于是除伯华东太原太守兴和中
卷八十七 第 9b 页 WYG0496-0386d.png
  为侍讲卒遗戒不求赠谥
  孙绍 魏书孙绍传孙绍字世庆昌黎人世仕慕
  容氏祖志入国父协字文和绍少好学阴阳术数
  多所贯涉初为校书郎稍迁给事中朝廷大事好
  言得失遂为世知与常景等共修律令性抗直每
  上封事恳切不惮犯忤兄世元早卒善弹筝绍后
  闻筝声便涕泗鸣咽世以此尚之曾与百僚赴朝
  东掖未开绍于众中引吏部郎中辛雄窃谓之曰
卷八十七 第 10a 页 WYG0496-0387a.png
  此中诸人唯吾与卿犹享富贵雄甚骇愕未几有
  河阴之难绍善推禄命事验甚多迁左卫将军右
  光禄大夫卒谥曰宣
  卢丑 魏书卢丑传卢丑昌黎徒河人鲁元之族
  世祖为监国丑以笃学博闻入授经后以师传旧
  恩赐爵济阴公除镇军将军拜尚书加散骑常侍
  出为河内太守延和二年卒
 北周
卷八十七 第 10b 页 WYG0496-0387b.png
  怡峰 周书怡峰传怡峰字景阜辽西人也本姓
  默台因避难改焉高祖宽燕辽西郡守魏道武时
  率户归朝曾祖文峰少从征役以骁勇闻永安中
  为都将讨万俟丑奴以功授给事中明威将军转
  征虏将军都督齐神武与魏孝武搆隙太祖令峰
  率轻骑赴洛阳至潼关值魏西迁即从太祖回洛
  复潼关拜安东将军华州刺史寻转大都督讨曹
  泥进爵华阳郡公从破窦泰威名转盛授开府仪
卷八十七 第 11a 页 WYG0496-0387c.png
  同三司拜夏州刺史讨刘平伏有功东魏围颖川
  赴援至南阳疾卒峰沈毅有胆略得士心太祖嗟
  悼久之谥曰襄威子昂光春
   谨按北周时无辽西郡号自隋书地理志始称
   辽西郡旧置营州统柳城周书成于隋代当时
   为怡峰立传或即现在所置地书之亦未可知
   故仍载入
  豆卢宁(弟永/恩) 周书豆卢宁传豆卢宁字永安昌
卷八十七 第 11b 页 WYG0496-0387d.png
  黎徒河人本慕容氏前燕之支庶也高祖胜燕皇
  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或云避难改焉
  父长柔元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宁少骁果有志
  气身长八尺美容仪善骑射永安中以别将授都
  督破万俟丑奴尝与梁企定遇于平凉相与肄射
  悬莎草百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侯莫陈悦
  反率众归大祖从擒窦泰破刘平伏羌帅武兴氐
  反叛讨平之武成初为同州刺史封楚国公保定
卷八十七 第 12a 页 WYG0496-0388a.png
  四年授岐州刺史大军东讨舆疾从薨于同州谥
  曰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绩及生子赞亲属
  请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以绩为世子永恩
  少有识度与宁俱归授殄寇将军屡逢征讨皆有
  功封沃县公卒谥曰敬子通
  庾信豆卢公神道碑君讳永恩字某皝之后也尚
  书府君改姓豆卢筮仕于魏祖代左右将军魏文
  皇帝直寝父长少以雄略知名
卷八十七 第 12b 页 WYG0496-0388b.png
   谨按北魏之昌黎郡在今塔子沟东境北齐时
   为龙城县地周承北齐之业则昌黎郡人例得
   编载至豆卢恩碑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云今在
   咸阳县碑云恩字永恩北史附见其兄豆卢宁
   传但言永恩而阙其名据此则永恩本名恩后
   乃以字行耳庾信集讳字不同应以碑为正
 隋
  豆卢绩(子毓/兄通) 隋书豆卢绩传豆卢绩字定东昌
卷八十七 第 13a 页 WYG0496-0388c.png
  黎徒河人也本姓慕容燕北地王精之后也中山
  败归魏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祖苌父宁绩
  生时周太祖亲幸宁家时新破齐师因字曰定东
  聪悟有器局少受业国子学略涉文艺魏封义安
  县侯周改丹阳郡公明帝时绩自以经业未通请
  解职敕以本官就学拜邛州刺史未之官渭源烧
  当羌因饥作乱以绩有才略转渭州刺史甚有惠
  政德泽流行宣帝大象二年拜利州总管进位上
卷八十七 第 13b 页 WYG0496-0388d.png
  大将军月馀拜柱国高祖为丞相益州总管王谦
  作乱绩婴城固守经四旬势渐迫出奇兵击之斩
  数千级降二千人使持节上柱国赐一子爵中山
  县公开皇二年突厥犯塞以绩为北道行军元帅
  备边岁馀拜夏州总管以疾徵还卒谥曰襄子贤
  嗣 贤弟毓字道生少英果有气节汉王谅出镇
  并州毓以妃兄为王府主簿征突厥以功授仪同
  三司炀帝即位徵谅入朝谅纳咨议王頍之谋𤼵
卷八十七 第 14a 页 WYG0496-0389a.png
  兵作乱毓苦谏不从因谓弟懿曰吾匹马归朝自
  得免祸此乃身计非为国也今且伪从以思后计
  毓兄显州刺吏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
  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
  里谅不足图也许之贤密遣家人赍敕书至毓所
  谅出城将往介州令毓与总管属朱涛留守毓谓
  涛曰汉王构逆败不旋踵当与卿出兵拒之涛惊
  曰王以大事相付何得有是语拂衣去毓追斩之
卷八十七 第 14b 页 WYG0496-0389b.png
  闭城拒谅部分未定谅袭击之遂见害时年二十
  八及谅平赠大将军封正仪县公谥曰悯子愿师
  嗣 通字平东绩之兄也一名会有器局入朝官
  典宿卫出拜定州刺史转相州刺史迁夏洪二州
  总管所在并称宽惠卒谥曰安有子宽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豆卢氏本姓慕容氏燕王廆
  弟西平王运生尚书令临泽敬侯制制生右卫将
  军北地悯王精降后魏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赐
卷八十七 第 15a 页 WYG0496-0389c.png
  以为氏居昌黎棘城二子丑胜
  又考證沈炳震曰后燕录慕容宝傅精为慕容麟
  所杀未尝降后魏南燕录慕容钟傅钟封北地王
  降后秦封归义侯是北地王之封归义侯者乃南
  燕之北地王钟非后燕之北地王精且降后秦非
  后魏也
   谨按新唐书表沿隋书之误但隋书归魏无主
   名表则直指精耳十六国春秋运孙慕容永有
卷八十七 第 15b 页 WYG0496-0389d.png
   傅所谓西燕者也制无考北地王精亦未知为
   何人后又周书首列胜合观隋书及庾信二碑
   惟胜之子失名次曰代次曰长次曰宁曰永恩
   宁子曰绩曰赞绩子曰贤曰毓毓之子曰愿师
   永恩子曰通通一名会子曰宽历历可考新唐
   书表苌子永恩永恩子通通子宽亦同长即苌
   也自苌以下皆系丑而不系胜盖误又豆卢得
   氏之始周书以为胜庾信碑以为胜之子而旧
卷八十七 第 16a 页 WYG0496-0390a.png
   唐书豆卢钦望傅又以为苌俱不同大扺钟降
   后秦为归义侯而凡慕容氏皆从之改豆卢氏
   不必定在魏且钟于皝为从子不得为运孙据
   庾信碑宁兄弟为皝后亦不得系之于廆弟运
   姑缺疑焉
 唐
  尚可孤 唐书尚可孤傅尚可孤字可孤东部鲜
  卑宇文之别种世处松漠间天宝末𨽻安禄山复
卷八十七 第 16b 页 WYG0496-0390b.png
  事史思明上元中自贼所归累授左右威卫大将
  军封白水县伯为神策大将以功试太常卿徙封
  冯翊郡王鱼朝恩主卫兵器其勇养为子名智德
  使将兵三千屯扶风武功历十馀年队伍闲整朝
  恩死赐氏李名嘉勋李希烈叛擢为招讨复本姓
  名累战有功朱泚之难召可孤可孤率兵三千道
  襄邓而西遂收蓝田德宗将迁梁州命引兵守灞
  上拜神策京畿渭南啇州莭度招讨使进军与李
卷八十七 第 17a 页 WYG0496-0390c.png
  晟收长安为先锋以功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又会
  诸军进讨李怀光次沙苑卒于军可孤性谨审沈
  壮既有勋劳尝自论功御众公严晟数称之
  侯希逸 新唐书侯希逸傅侯希逸营州人长七
  尺丰下锐上天宝末为州裨将守保定城安禄山
  反使中人韩朝敡傅命希逸斩以徇禄山又以亲
  将徐归道为节度使希逸率兵与安东都护王元
  志斩之遣使上闻诏拜元志平卢节度使元志卒
卷八十七 第 17b 页 WYG0496-0390d.png
  共推希逸数有功然孤军无援又为奚侵掠乃拔
  其军二万浮海入青州据之平卢遂陷肃宗因以
  为平卢淄青节度使自是淄青常以平卢冠使宝
  应初与诸军讨平史朝义加检校工部尚书图形
  凌烟阁希逸始得青治军务农有状后召还检校
  右仆射封淮阳郡王迁司空未及拜卒
   谨按平卢军属营州都督故旧唐书希逸本傅
   称平卢人其实一也后李惠登亦然
卷八十七 第 18a 页 WYG0496-0391a.png
  张孝忠 新唐书张孝忠傅张孝忠字孝忠本奚
  种世为乙失活酋长父谧纳款授鸿胪卿孝忠始
  名阿劳以勇闻燕赵间共推张阿劳王没诺干齐
  名没诺干王武俊也孝忠魁伟长六尺性宽裕事
  亲孝天宝末以善射供奉仗内安禄山奏为偏将
  禄山史思明陷河洛常为贼前锋朝义败自归以
  兵属李宝臣易州诸屯委以统制十馀年威惠流
  闻田承嗣寇冀州宝臣付兵四千使出上谷屯贝
卷八十七 第 18b 页 WYG0496-0391b.png
  邱承嗣见其军整严叹曰阿劳在冀未可图也宝
  臣晚节稍忌刻杀大将李献诚等召孝忠不往宝
  臣死子岳擅立诏朱滔讨之孝忠遣易州录事参
  军董真入朝德宗嘉之朱滔与武俊叛遣蔡雄说
  之啖以金帛皆不受滔悉兵攻之诏李晟率师援
  孝忠遂全其军天子出奉天遣将杨荣国佐晟收
  京师贞元二年河北蝗民多饿死孝忠与其下同
  粗淡日膳裁豆䜺而已人推为贤将子茂昭茂宗
卷八十七 第 19a 页 WYG0496-0391c.png
  茂和
   谨按权德舆撰碑称讳孝字达忠不同为易州
   时封符阳郡王傅与碑同独旧唐书本傅作范
   阳今易州有唐时石刻张公山亭再葺记其文
   云光禄大夫试太子宾客使持节易州诸军事
   兼易州刺史充高阳军使兼御史中丞符阳郡
   王张公与权碑合则知以符阳为范阳者旧史
   之误也
卷八十七 第 19b 页 WYG0496-0391d.png
  李惠登 唐书李惠登傅李惠登营州柳城人为
  平卢军裨将安禄山乱从董秦泛海略定沧棣等
  州轻军远斗贼战辄北史思明反惠登陷贼以计
  挺身走山南依来瑱表试金吾卫将军李希烈反
  属以兵二千使屯隋州惠登挈州以归即拜刺史
  州数被乱野如爇火人无处业惠登虽朴素无学
  术而视人所谓利者行之所谓害者去之率心所
  安暗与古合政清静居二十年田亩辟户口日增
卷八十七 第 20a 页 WYG0496-0392a.png
  人歌舞之于是节度使于頔状其绩诏加御史大
  夫升隋为上州俄检校国子祭酒卒赠洪州都督
   谨按惠登在循吏傅又旧唐书韩愈傅昌黎人
   唐李翱作行状宋程俱作年谱并同今详新唐
   书宰相世系表韩颓当裔孙寻始迁颍川此愈
   所自出迁昌黎者寻之先与愈支别离愈亦自
   称昌黎但以当日族望言耳新唐书愈傅邓州
   南阳人据韩文考异辨宋洪兴祖所作年谱以
卷八十七 第 20b 页 WYG0496-0392b.png
   为河内之南阳邓州傅盖附会世系表颓当始
   居赭阳之说洪氏亦误从之二地同名南阳然
   迁徙屡更不可远引也今从考异定愈为河内
   南阳人兹不录
   谨按唐书地理志营州柳城郡县一柳城西北
   接奚北接契丹其地当在今塔子沟三座塔境
   内(详见建/置沿革)至唐时营州都督府于万岁通天二
   年曾为契丹李万荣所陷神龙二年移于幽州
卷八十七 第 21a 页 WYG0496-0392c.png
   开元四年移还柳城八年又往就渔阳其地虽
   佹得佹失但尚可孤诸人事迹在开元天宝间
   去武后未远计其生时在营州未迁以前故仍
   从旧志载入至李光弼唐书本傅虽称营州柳
   城人但其父楷洛于武后时入朝已属内地故
   不附载云
 
 
卷八十七 第 21b 页 WYG0496-0392d.png
 
 
 
 
 
 
 
钦定热河志卷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