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七
卷五十七 第 1a 页 WYG0496-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五十七
 建置沿革三
  后汉 魏
  晋
卷五十七 第 2a 页 WYG0496-0002a.png

卷五十七 第 3a 页 WYG0496-0002c.png

卷五十七 第 4a 页 WYG0496-0003a.png
   按自前燕慕容氏建置州郡有可考者分列图
   内别有前燕慕容廆设冀阳成周营邱唐国诸
   郡后燕慕容熙析置青州并州北燕又分置并
   青幽平四州亦有石城建德冀阳郡俱当在今
   承德府属境第其疆域莫详图中难于晰属统
   著篇末以备考
卷五十七 第 5a 页 WYG0496-0003c.png
 后汉 魏
 晋
  后汉为乌桓鲜卑地后尽属于鲜卑
  后汉书乌桓傅光武初乌桓与匈奴连兵为寇居
  止近塞五部民庶家受其辜建武二十二年匈奴
  国乱乌桓击破之匈奴转北徙二十五年辽西乌
  桓大人郝旦等率众向化封为侯王君长者八十
  一人皆居塞内布于缘边诸郡(三国志魏书谓布/列辽东属国辽西)
卷五十七 第 5b 页 WYG0496-0003d.png
  (右北平渔阳广阳上谷代/郡雁门太原朔方诸郡界)建安初冀州牧袁绍矫
  制赐蹋顿等皆以单于印绶建安十二年曹操自
  征乌桓大破蹋顿于柳城虏二十馀万人
  后汉书鲜卑傅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
  山故因号焉汉初亦为冒顿所破远窜辽东塞外
  与乌桓相接光武初匈奴率鲜卑与乌桓寇抄北
  边建武二十五年鲜卑始通驿使和帝永元中石
  校尉耿夔击破匈奴北单于逃走鲜卑因此徙据
卷五十七 第 6a 页 WYG0496-0004a.png
  其地匈奴馀种留者尚十馀万皆自号鲜卑是后
  或降或叛桓帝时鲜卑檀石槐为大人尽据匈奴
  故地延熹九年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不肯
  受乃自分其地为三部从右北平东至辽东接扶
  馀秽貊二十馀邑为东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
  十馀邑为中部从上谷以西至燉煌乌孙二十馀
  邑为西部各置大人主领之皆属檀石槐自檀石
  槐后诸大人遂世相傅袭
卷五十七 第 6b 页 WYG0496-0004b.png
   按匈奴在武帝时徙而西北自王莽变易其号
   复扰近塞建武中匈奴左部转居塞内特徙幽
   并边人于常山关居庸关东以避之盖又窜入
   乌桓鲜卑之境至建武二十二年以后匈奴复
   又北徙汉南地空于是全为乌桓鲜卑所有鲜
   卑之强大过于乌桓而乌桓布居塞内在长城
   之北阴山之南附近边墙是今承德府属之南
   境并为后汉乌桓之地若鲜卑当在乌桓之北
卷五十七 第 7a 页 WYG0496-0004c.png
   然考后汉书所载既有辽东乌桓渔阳乌桓上
   谷乌桓之别而鲜卑亦复有辽东辽西等名三
   国魏志亦谓乌桓鲜卑因汉末之乱中国多事
   不遑外讨故得檀汉南之地其疆圉分合虽不
   可考要其为二部之错居也久矣抑又考之后
   汉书鲜卑傅谓鲜卑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
   上饶乐水即今英金河正当今赤峰县北境而
   后汉书又谓檀石槐初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
卷五十七 第 7b 页 WYG0496-0004d.png
   上去高柳(高柳为汉县在/今阳高县境)北三百馀里通考于
   檀石槐庭注马邑郡界是檀石槐建庭之处在
   今大同朔平二府北境外而东至英金河左右
   皆鲜卑疆域所及可知今承德府属之北境皆
   鲜卑地也胡三省通鉴注引宋白之说则谓建
   安时鲜卑庭在右北平郡界盖鲜卑强盛渐徙
   而南已兼及今承德府属之南境故魏武出卢
   龙口东伐乌桓必先涉鲜卑庭也
卷五十七 第 8a 页 WYG0496-0005a.png
  魏为鲜卑地
  三国志鲜卑傅文帝践阼步度根(檀石槐死子和/连立和连死兄)
  (子魁头立魁头/死弟步度根立)遣使献马帝拜为王后数与轲比
  能更相攻击步度根部众稍寡弱将其众万馀落
  保太原雁门郡而轲比能众遂强盛青龙元年步
  度根为比能所杀 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众推为
  大人部落近寨文帝亦立为附义王后与东部鲜
  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争斗比能彊盛控弦
卷五十七 第 8b 页 WYG0496-0005b.png
  十馀万骑馀部大人皆惮之后幽州刺史王雄遣
  勇士刺杀比能更立其弟(在青龙/三年) 素利弥加厥
  机皆为大人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寨外道远初不
  为寇然其种众多于比能建安中太祖皆表宠以
  为王
   按檀石槐部傅至步度根惟保并州内塞于是
   檀石槐旧地属于轲比能考比能建庭之地亦
   仍在代郡雁门郡之北边外而魏志称比能制
卷五十七 第 9a 页 WYG0496-0005c.png
   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五原以东抵辽
   水皆为鲜卑庭是今承德府属全境并在其中
   至于素利弥加厥机本檀石槐所立之东部大
   人与轲比能各自为部志称其居于塞外道远
   不为寇者盖其地尚在比能之东北而辽西右
   北平渔阳边外附近之地皆为比能所有也逮
   比能被刺之后魏志虽称其时种落离散强者
   远遁弱者请服边陲差安然考魏末晋初正鲜
卷五十七 第 9b 页 WYG0496-0005d.png
   卑诸部互相攘据之时今承德府属全境之地
   魏与晋实皆不得而有之也
  晋初为鲜卑诸部所分据属鲜卑段氏宇文氏及
  慕容氏地
  魏书徒河段就陆眷傅本出于辽西至务目尘立
  (在晋惠帝时魏书及北/史谓在穆帝时者误)即就陆眷父也据有辽西
  之地而臣于晋其所统三万馀家控弦上马四五
  万骑
卷五十七 第 10a 页 WYG0496-0006a.png
  十六国春秋前燕录段疾陆眷(即就/陆眷)之孙辽自立
  (在晋明帝/太宁三年)段氏自务勿尘(即务/目尘)以来日益强盛其
  地西接渔阳东界辽水
   按鲜卑段氏自务目尘据有辽西居于徒河(今/锦)
   (县西北在建昌朝/阳二县东境外)太安二年始封为辽西公子
   疾陆眷继之(在怀/帝时)建兴元年慕容廆遣子翰攻
   段氏取徒河新城(新城在徒河西在今建昌县/东境方舆纪要谓晋永嘉中)
   (鲜卑段氏/所置县)至阳乐引兵而还则其时段氏当已
卷五十七 第 10b 页 WYG0496-0006b.png
   迁于令支(今迁安县地在/平泉州南境外)疾陆眷死其从弟末
   柸杀其叔涉复辰而代之(在元帝太/兴元年)末柸死段
   辽(十六国春秋称为疾陆眷之孙魏书/及北史作疾陆眷之弟未详孰是)又杀其
   子牙而代之是时疆域颇广其所居之令支虽
   在今平泉州境之外而实兼有今承德府属南
   境之地前燕录称慕容皝攻掠段辽令支以北
   诸城可知今永平府北边外皆段氏地所谓西
   接渔阳东界辽水者盖自今西至滦平县东至
卷五十七 第 11a 页 WYG0496-0006c.png
   建昌朝阳县之南境并当为段氏所有其北境
   则为宇文氏东境即慕容氏也
   又按当段辽盛时慕容皝于咸和九年攻乙连
   不克咸康三年筑好城于乙连东以逼乙连知
   段氏之北界在于乙连方舆纪要乙连城在营
   州西南二百里当为今建昌县西南境地也段
   氏之地至咸康四年为慕容皝与石虎所分然
   考石虎之伐段氏自邺城而东北慕容皝之伐
卷五十七 第 11b 页 WYG0496-0006d.png
   段氏自棘城而西南当时段辽所署渔阳太守
   北平相代相上谷相等四十馀城降于石虎其
   地并在今长城以内惟慕容皝先攻令支以北
   诸城其后以段辽诈降于石虎请皝应接复败
   石虎将麻秋于密云山拥辽及其部众以归知
   密云东北之地悉为慕容氏所有也段氏既灭
   之后慕容氏之南境与石赵相接当石虎入段
   氏令支时怒皝不会师进军棘城皝击败之拓
卷五十七 第 12a 页 WYG0496-0007a.png
   境至凡城而还成康五年石虎使将军石成寇
   凡城建元二年又使将军尹农寇凡城知慕容
   氏之南界在于凡城水经注谓自卢龙至凡城
   二百许里当在今平泉州南境自凡城以南则
   为赵地矣又后赵录建武六年(时为晋咸康六/年在石虎既破)
   (段氏/之后)自幽州以东至白狼大兴屯田是白狼亦
   石赵与慕容燕接界之处也
  周书文帝纪宇文氏先世为大人其后曰晋回号
卷五十七 第 12b 页 WYG0496-0007b.png
  宇文国并以为氏普回子莫那自阴山南徙始居
  辽西九世至豆归为慕容皝所灭
  魏书匈奴宇文莫槐傅(宇文氏本鲜卑别部魏书/谓为匈奴者盖匈奴之种)
  (而据有鲜/卑部众)出于辽东塞外世为东部大人莫廆立
  (莫槐死弟普揆立普拨死子邱不勤立邱不勤死/子莫廆立本名莫圭魏书以避道武帝讳故作莫)
  (廆/)部众强盛自称单于塞外诸部咸畏惮之
  魏书昭帝纪昭帝立(在晋惠帝/元康五年)分国为三部帝自
  以一部居东在上谷北濡源之西东接宇文部(当/宇)
卷五十七 第 13a 页 WYG0496-0007c.png
  (文莫/圭时)
   按宇文氏本居辽东塞外周书称自莫那徙居
   辽西而未详其地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碑则
   谓晋太康之世据有黄龙考宇文氏之国都本
   在紫蒙城方舆纪要谓在柳城西北是宇文氏
   所都亦尚在黄龙之北所谓据有黄龙者盖其
   南境所及耳太康之世约当宇文莫圭时莫圭
   距逸豆归之灭才及三传周书谓莫那九世至
卷五十七 第 13b 页 WYG0496-0007d.png
   豆归则自莫圭以前当居黄龙之北也自太康
   时据有黄龙知今朝阳县东之土默特右翼境
   亦宇文氏地又前燕录有宇文乞得归屯保浇
   水(即饶乐水今翁牛/特境之英金河)之文知今赤峰县属之翁
   牛特境亦宇文氏地至于濡水之发源在今丰
   宁县西境外拓跋氏居濡源之西而宇文氏与
   之相接则东自今朝阳县西至丰宁县皆兼得
   宇文氏地而特偏居北边缘其时南境属段氏
卷五十七 第 14a 页 WYG0496-0008a.png
   耳又按慕容廆以太康五年立而太康之世宇
   文氏方据有黄龙其后黄龙之入于慕容氏史
   无明文考太安元年宇文莫圭遣将素延围棘
   城(在今义州西北通典棘城在/营州柳城郡东南百七十里)为廆所败其子
   悉独官继之太兴二年自将攻棘城复为廆所
   败然是时用兵止在棘城为慕容廆所居之地
   知黄龙尚属宇文氏也悉独官子乞得归代立
   以太宁三年复又击廆廆遣其子皝破之悉虏
卷五十七 第 14b 页 WYG0496-0008b.png
   其众乘胜拔其国城黄龙之属于慕容氏当在
   是时观慕容氏于咸康时建都龙城在宇父乞
   得归既破之后而宇文逸豆归未灭之先可知
   也自乞得归既败逸豆归杀而代之至建元二
   年为慕容皝所伐远遁漠北皝辟地千馀里于
   是宇文氏故地悉入于燕其后并于慕容氏为
   前燕地
   按慕容氏本东胡之后世为鲜卑君长自莫护
卷五十七 第 15a 页 WYG0496-0008c.png
   跋在魏初率其诸部从塞外入居辽西始建国
   于棘城之北慕容涉归(莫护跋死子木延立木/延死子涉归立亦名奕)
   (洛/韩)又迁邑于辽东之北太康五年慕容廆代立
   十年又迁于徒河之青山(通典徒河青山在营/州柳城郡东百九十)
   (里/)元康四年复迁居大棘城是时慕容氏地尚
   在今朝阳建昌县东境之外当慕容涉归以全
   柳城之勋进拜鲜卑单于是柳城本非慕容氏
   地知其犹属于晋也又太康二年慕容涉归始
卷五十七 第 15b 页 WYG0496-0008d.png
   寇昌黎太康五年慕容廆入寇辽西复掠昌黎
   然曰寇曰掠是慕容氏尚未能据有其地知其
   亦属于晋也逮永嘉之乱慕容氏始强太兴初
   于诸部弱小者稍击取之疆域渐广太兴二年
   廆袭平州刺史崔毖奔高句骊悉降其众于是
   兼有平州之地至咸和八年慕容皝代立之后
   既并段辽则承德府属之南境皆为所有又灭
   宇文氏则承德府属之北境亦为所有矣
卷五十七 第 16a 页 WYG0496-0009a.png
  慕容皝时都于龙城(至慕容儶迁都于蓟复/迁于邺以龙城为留台)
  十六国春秋前燕录咸康七年春正月皝以柳城
  之北龙山之西(一作/南)福地也使唐国内史阳裕等
  筑龙城构门阙宫殿庙园(一作/宗庙)耤田遂改柳城为
  龙城县八年冬十月皝迁都龙城
   按慕容氏立国其郡县之建置前史未详所可
   考者龙城为皝之国都在今朝阳县属土默特
   右翼地昌黎郡为皝所徙置晋志所载之昌黎
卷五十七 第 16b 页 WYG0496-0009b.png
   郡(晋书地理志谓三国魏/置魏书地形志作晋置)即前汉交黎县后汉
   昌黎县本在今朝阳县境之外自咸康三年慕
   容氏徙昌黎郡即与龙城相近建元二年皝破
   宇文逸豆归徙其部人五万馀落于昌黎是时
   已居龙城则昌黎正为近畿之地因徙人户以
   实之前燕录有昌黎太守知其自为一郡也
   又按慕容皝时后赵石虎正强然考后赵之地
   其北境但至令支(后赵录建武五年虎以李农/为持节监辽西北平诸军事)
卷五十七 第 17a 页 WYG0496-0009c.png
   (营州牧/镇令支)与蓟(后赵录建武六年慕容皝袭幽冀/幽州刺史石光闭城不出皝直抵)
   (蓟/城)后赵录建武五年(即晋咸/康五年)虎以辽西迫近燕
   境徙其民于冀州之南六年复徙辽西北平渔
   阳万馀户于兖豫雍洛四州之地又前燕录皝
   长史刘翔称石虎畏惧悉徙边陲之民散居三
   魏以蓟城为北境可知今承德府属之地皆不
   在石赵境内也前燕录又称咸康六年皝出蠮
   螉塞袭赵长驱至蓟城慕容儶二年自东道出
卷五十七 第 17b 页 WYG0496-0009d.png
   徒河西道出蠮螉塞中道出卢龙塞三道并进
   伐赵徒河在今锦县西北蠮螉即居庸之转音
   在今平昌州西北卢龙塞即潘家口在今迁安
   县西北慕容氏时都龙城为今朝阳县境地其
   西南疆域所至跨有承德府属全境故自徒河
   至居庸皆其分道入边处也魏书又魏奚与契
   丹为慕容氏所破俱窜松漠之间则今府属全
   境并属慕容氏无疑
卷五十七 第 18a 页 WYG0496-0010a.png
  苻坚灭燕为秦地
  晋书地理志苻坚灭燕之后分幽州置平州镇龙
  城
   按苻坚初灭燕以郭庆为幽州刺史镇蓟(今顺/天府)
   其后以苻洛为幽州刺史镇龙城是时承德府
   属全境并当属于幽州逮苻洛自和龙举兵反
   既讨平之乃分置平州刺史镇龙城而以幽州
   刺史镇蓟则自今承德府东境若平泉州赤峰
卷五十七 第 18b 页 WYG0496-0010b.png
   建昌朝阳诸县之地宜为当日平州所属其西
   境则幽州所属也又前秦时有昌黎太守知其
   仍置昌黎郡
  慕容垂复国为后燕地慕容宝复都于龙城慕容
  盛慕容熙及高云相继有之
  魏书慕容廆傅垂称大位尽有幽冀平州之地
  晋书地理志慕容熙以青州刺史镇新城并州刺
  史镇凡城营州刺史镇宿军高云以并州刺史镇
卷五十七 第 19a 页 WYG0496-0010c.png
  白狼(诸州皆在龙成近地乃后燕/之制与古青州并州营州别)
   按慕容垂定都中山建留台于龙城以其子慕
   容农慕容隆相继镇龙城皆称都督幽平二州
   诸军事知其时承德府属之地仍分属幽州平
   州慕容宝既迁龙城之后当慕容盛时以幽州
   刺史镇肥如(在今卢龙/县北境)平州刺史镇宿军(方舆/纪要)
   (宿军城在营州东北/后燕所置为平州治)肥如虽在今府境之外然
   即当平泉州之南境宿军当建昌县之东北境
卷五十七 第 19b 页 WYG0496-0010d.png
   知其时承德府属之地亦属幽平二州也慕容
   熙之光始二年以幽州刺史镇令支(在今迁/安县境)
   年以青州刺史镇新城(方舆纪要新城在营州/东徒河西慕容熙置青)
   (州治新城/即其地)并州刺史镇凡城(方舆纪要凡城在/营州西南慕容氏)
   (所置/城)六年以营州刺史镇宿军冀州刺史镇肥
   如盖增置青州并州及冀州又改平州为营州
   地不加广而州名转多是时府属之地乃慕容
   氏青并营三州所属而错出于其幽冀二州至
卷五十七 第 20a 页 WYG0496-0011a.png
   高云以并州刺史镇白狼(方舆纪要白狼/城在营州西南)而以
   幽冀二州牧镇肥如是时府属之地乃高氏并
   州所属而错出于其幽冀二州高云时不详青
   州营州者其仍旧与并省别无可考又后燕录
   慕容垂时有昌黎太守知其仍自为一郡慕容
   盛及高云时皆有昌黎尹盖自慕容宝复都龙
   城之后昌黎郡即移治龙城(北魏昌黎郡治在/龙城亦沿燕旧)
   故改称为尹也其所属之县惟石城广都有令
卷五十七 第 20b 页 WYG0496-0011b.png
   知其置县馀不可考
  冯跋时为北燕地至冯宏并于魏
   按北燕录称冯跋即天王位于昌黎以昌黎郡
   即在龙城也跋初僣位时以冯乳陈为征西大
   将军并青二州牧以冯万泥为骠骑大将军幽
   平二州牧是时元魏日强燕之封境渐削所谓
   并青幽平诸州大约止在黄龙附近数百里之
   地昌黎为都城所在故仍设尹石城建德并有
卷五十七 第 21a 页 WYG0496-0011c.png
   太守知其置郡建德又有令知其置县又魏人
   伐燕诏永昌王健攻建德乐安王丕攻冀阳亦
   为北燕所置郡其地并当在今平泉州建昌朝
   阳二县境至魏之取和龙先克白狼城是白狼
   在北燕时亦为重镇
 
 
 
卷五十七 第 21b 页 WYG0496-0011d.png
 
 
 
 
 
 
 
钦定热河志卷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