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491-027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昌国州图志卷二
           元 冯福京等 编
 叙州
  学校
学旧在州东一百步往宋熙宁八年令张懿文所建元
祐七年簿尉顾复又徙而东四十步淳熙十六年令王
徙于丞厅之南役未竟去官令钱棣其后始克有成嘉
卷二 第 1b 页 WYG0491-0273b.png
定甲申令赵大忠治增益然始创之规逼仄环学皆水
终不能有所展拓絜斋袁燮记(阐斯道之奥发是心之/良而辅成国家之风教)
(者其惟学乎夫学之于人犹食之有榖粟犹衣之有桑/麻也岂可一日阙哉四明之有昌国海中一岛也厥地)
(狭矣而士生其间俊敏逸群修洁自将者时时有之其/质美矣加以切磨培植之功孰能而禦之前乎此非无)
(贤令尹也而教养一事多阙而不备岂不知当务之为/急哉或者其兴若废与兵刑财用不同非有朝家之威)
(命大吏之督责姑徐徐焉未见其获戾故虽有所兴为/不过一二焉而止亦其势然也若夫𤼵于诚心无所畏)
(尊而自为之其度越他人顾不远哉今承议郎赵侯清/献公之裔孙也典刑犹在喟然兴叹曰事岂有不可为)
(者哉力或不足痛节冗费可也检柅吏奸毋俾侵蚀可/也义所当为勇于必为可也士有强力资以为助可也)
卷二 第 2a 页 WYG0491-0273c.png
(如是而后其用足焉左之右之莫不如志而建学之规/模具其中矣或因其故而葺治之或创其新而增益之)
(曰殿曰堂屹然中居曰斋曰序翼然旁列门庭由是壮/焉像设由是崇焉祭器祭服由是作焉廪廥以储之垣)
(墉以卫之承学之士皆得优游涵泳其中而又课焉试/焉以警厉之鸢飞鱼跃咸受其赐无有终极可不谓尽)
(于其职乎且南安一小郡耳而东坡苏公记学之成称/其甲于江西礼殿讲堂视大邦君之居典领得人能使)
(其居官大理固然也今侯之所为其亦若是也夫虽然/侯之设心非独兹事也严祈报之典则冢土是崇恤穷)
(乏之民则委积是丰户籍之覈所以窒欺伪也海步之/就与夫岭路之夷又所以便往来也凡有益于民者是)
(究是图如恐不及矧为礼义教化之官其汲汲也宜如/之何侯名大忠三衢人擢进士科居官所至可纪无忝)
(厥祖矣余是/以深美之)归附后升县为州学亦随之至元十七年
卷二 第 2b 页 WYG0491-0273d.png
各道设提学司实五品官遂僭拟教授董学事至元二
十九年省府例以下州不设教授止存正录
 学官二员
  学正   学录
 儒户五十八户(至元二十九年抄定之数其时强有/力之司存颇多间有逃而之彼者今)
  (虽欲归儒非申/请于上不可)
圣旨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肋里皇帝圣旨据尚书
省奏江淮等处秀才乞免杂泛差役事准奏今后在籍
卷二 第 3a 页 WYG0491-0274a.png
秀才做买卖纳商税种田纳地税其馀一切杂泛差役
并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加存恤仍禁约使臣人等毋得
于庙学安下非理搔扰准此至元二十五年十一月(缺/)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谕中外百司官吏人等孔子之
道垂宪万世有国家者所当崇奉曲阜林庙上都大都
诸路府州县邑应设庙学书院照依世祖皇帝圣旨禁
约诸官员使臣军马毋得于内安下或聚集理问词讼
亵渎饮宴工役造作收贮官物其赡学地土产业及贡
卷二 第 3b 页 WYG0491-0274b.png
士庄诸人毋得侵夺所出钱粮以供春秋二丁朔望祭
祀及师生廪膳贫寒老病之士为众所尊敬者月支米
粮优恤养赡庙宇损坏随即修完作养后进严加训诲
讲习道艺务要成材若德行文学超出时辈者有司保
举肃政廉访司体覆相同以备选用本路总管府提举
儒学肃政廉访司宣明教化勉励学校凡庙学公事诸
人毋得沮扰据合行儒人事理照依已降圣旨施行彼
或恃此非理妄行国有常宪宁不为惧宜令准此至元
卷二 第 4a 页 WYG0491-0274c.png
三十一年七月(缺/)日大成殿三间自迁学后殿宇颓圮
往宋淳祐丁未令沈睿重建郡人尚书王应麟记(淳祐/纪元)
(之六年圣上首善崇化以风四方绿字穗书敷贲廱頖/庠声序音丕冒出日昌国大夫沈睿始至谒校宫时礼)
(殿之建适六十祀矣朽蠹弗葺诸生进而言曰学肇基/于县治之东淳熙间王令阮迁于芙蓉洲西挹秀涵清)
(气势闳伟俊人魁士含章挺生道原文脉实系兹殿盍/鼎新之对敡云汉作人之休德君曰承流宣化职也敢)
(不祇若啬用鸠工士欢趍之参预应公嘉其意谂帅守/颜公佐以郡少府钱经始于明年暮春越季夏殿成般)
(尔献巧枚枚奕奕貌象惟肖如临沂泗侑坐缀食端章/俨䓇陟降庭止式礼莫愆冠进衣逢瞻仪兴敬观摩丽)
(习文风蔼如明年君入监左帑相与祠于学既十年诸/生思之请著石章应麟鄞末学也辞弗获尝读临之象)
卷二 第 4b 页 WYG0491-0274d.png
(曰君子以教思无穷夫泽上有地犹君子之近民也近/民则教弥数故周官族闾读法视州党尤密今之学郡)
(修而邑弛为吏者政急而化缓期会讼狱日缌缌畏百/适虑不越几桉而夫子宫墙漫不省健者舞知怠者视)
(荫弁髦武城蒲密之言而诿曰难治教化不明醇浇朴/散治不愈难与然非独今日也汉东京儒雅最盛令长)
(垂意学校者惟宋圴杨仁著于传何其寂寥哉沈君能/急所缓喟然兴于学可谓知本矣昔夫子慨道不行托)
(兴于桴海是邦近天子之光家诗书人孝悌吾道其行/矣乎县大夫虽不得宿其业以俟道化之成后之君子)
(勿替引之率时髦士规圣矩贤毋以小成自画学必正/大志必高明言必仁义行必笃敬进而经纶天下之大)
(经退而居贤德善俗俾耆老搢绅顾瞻楹桷肃然改容/曰此贤令教思之泽也将见立于朝者为皋稷入其里)
(者比邹鲁尚当墨笔以/颂化民成俗之功云)归附后元贞乙未州判官冯福
卷二 第 5a 页 WYG0491-0275a.png
京始至首勉学之士协力修理由内及外为之一新时
学正冯庚苟世英也州判记(天下定于一一者何道是/已是故三代之得天下以)
(仁得此道也恭惟皇帝嗣登大宝嘉与天下洗濯维新/他未遑及首发明诏惠顾学校使秀于民而为士者有)
(鸢飞鱼躣之乐无风震雨凌之恐所以尊崇斯道者恩/至渥也下土一介臣福京授阙铨曹来佐昌国凛凛乎)
(惧学舍之将就颓圮以不称圣朝新美之造日与诸生/是究是图永肩一心遂集群力殿堂斋庑修理既完训)
(蒙有育德之堂棂星敞阖辟之户惟是始创之规地势/逼仄环学皆水虽欲充拓无下手处矣诸生来言曰吾)
(党于此既幸而获全性命于国家混一之馀圣恩隆厚/又幸而弦诵之安其业游息之有其所其可自同于蚩)
(蚩之氓而不知帝力之有哉乃者护持庙学之诏旨未/克写诸琬琰以寓诸生观省迪厉之忱兹不为大阙典)
卷二 第 5b 页 WYG0491-0275b.png
(乎于是鸠工砻石刋诸礼殿之前晨薰夕灯丕照对越/虽邈在海洲不啻天威之咫尺也因谓诸生曰学既修)
(矣诸生亦知所以自修者乎修道之教所以率性保命/也修辞立诚所以居业进德也修其天爵所以置人爵)
(于无足言也苟惟夏屋渠渠之是修而不能修其身于/暗室屋漏之顷其如修学何古人自入大学已习为治)
(国平天下之道故胸中所存皆尊主庇民之事业用之/则其道行不用则其学傅决不虚生虚老于一世诸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无亦以任重道/远之事施诸身以一日必葺之规施诸学则芃芃棫朴)
(薪之槱之庶不负圣天子向用斯道之意先圣先师羹/墙如见洋洋乎是所望于诸子也乃摭儒籍之与有力)
(于修学者刋其姓名于下方以为来者/之劝云元贞丙申中秋日潼川冯福京)
讲堂往宋嘉泰三年令葛洪建扁曰申义参政楼公钥
卷二 第 6a 页 WYG0491-0275c.png
书申义堂三大字并为之记(东阳葛容父洪为昌国令/于县庠之讲堂名曰申义)
(求书其扁余喜葛君知政之乐为又乐堂名之佳既为/之大书矣而复为之记余分教永嘉时作序齿文以示)
(诸生其略曰孔子称甚矣鲁道之衰也洙泗之间龂龂/为相逊孟子曰谨庠序之教申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夫洙泗之间行者相逊何以为鲁道之/衰谨庠序之教何与于道路之负戴者及究其说汉地)
(理志云鲁濒洙泗之水其民涉渡幼者扶老而代其任/俗既益薄长老不自安与幼者相逊也徐广又曰盖幼)
(者患苦长者长者忿愧自守故龂龂争辞所以为衰也/想其盛时老者晏然如父兄之役子弟无复相逊子所)
(谓老者安之殆为此也孟子亦谓孝悌既申则颁白负/戴少者自当代之噫后世教养士子以科举得人之多)
(寡为庠校之盛衰者与古意岂不远甚昌国甬东也民/以渔盐为业近世儒风日兴而犹未盛葛君崇教化以)
卷二 第 6b 页 WYG0491-0275d.png
(善其俗一闻余言则曰此名堂之本意也始余从弟镛/尉东阳而归余启得人之问以容父为称首兹为乡邑)
(治声固已卓然又将兴学化民以几古人之意诚非文/法吏所能为者齐变至鲁鲁变至道顾不在兹乎钥既)
(为之记而命/镛弟题其上)越明年慈湖先生杨简复记于其后(嘉泰/四年)
(春昌国葛令君访简于慈溪石鱼对语从容及邑学忽/作而言曰名学之堂以申义愿简申之简欣然奉命令)
(曰此人心所自有惟申而明之尔简于是益喜令言至/当厥明叙而书之孔子曰人者天地之心又曰心之精)
(神是谓圣孟子亦每每道性善又曰仁人心也大哉斯/言盖万世人心所自有之灵人孰不爱敬其亲有不爱)
(敬其亲者非人也人孰不知徐行后长有不后于长者/非人也此心之所自有也不学而能也不虑而知也心)
(之精神是谓圣果如吾圣人之言也其有不然者非其/心之罪也惟民生厚因物有迁感于物而昏也心之精)
卷二 第 7a 页 WYG0491-0276a.png
(神无方无体至静而虚明有变化而无营禹曰安汝止/明其本静止也舜曰道心明此即道也夫孝天之经地)
(之义人之行事亲事长乃天地之/心列圣之道可不自知自敬乎)
斋旧有四造道进德存心成性至元壬午本学申请于
提举司添置两斋曰明善曰立礼其实㭊四斋之屋为

小学学东庑之南旧名亲仁斋岁久不治至元贞乙未
州判官冯福京重行修盖扁曰育德堂专以为训蒙之
所请乡之耆宿郭荐应季挺任教𨗳焉且为之记(天生/烝民)
卷二 第 7b 页 WYG0491-0276b.png
(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则孩提之童其德固已/浑然及其长也是宜天下无不善之民矣然而世有污)
(隆之异人有君子小人之分岂天之降才尔殊也无乃/教道之不兴而习俗之污染也康节邵子曰上品之人)
(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斯言岂欺我哉自非生/知安行之上智其有不待品节裁成之教而能德胜其)
(气哉是故古之君子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上自王宫国/都下至比闾族党修道之教靡敢一日而废然而教之)
(必有其序未始躐等而施故童蒙之养圣人慎焉自胄/子之教昉兴于帝朝而家有塾党有庠小学之教遂盛)
(于闾里今散见于传记间者能食教右能言教唯以至/视听坐立洒扫应对莫不有教迨十岁而出就外傅则)
(其朝夕之所薰陶气习之所变化已克念其希圣希贤/之质又五年而始入大学教以格物致知修已治人之)
(事知𩔖通达有如时雨化之者则其德业之成就讵可/量哉此隆古盛时道行俗美臣焉而忠子焉而孝人皆)
卷二 第 8a 页 WYG0491-0276c.png
(有士君子之行者盖自幼至壮日日时时生生不息之/岁月无适而不用其涵养渐摩之教也州庠旧有小学)
(颓圮弗治草蔓湮塞余始至而惧焉谂于众曰圣人之/教有始有卒小子之学焉可废也遂扫地而一新之)
(厥既讫工乃取蒙养之义书育德堂三字扁焉专以为/发蒙之所而记夫教之不可逭者如此庶不负菁莪乐)
(育之/造云)
台门旧有五间圮毁已久至元甲申重建摄教应季挺
实董其事改扁州学二字
棂星门旧植六柱启六扉归附后门遂不存元贞元年
州判冯福京重建存礼制也
卷二 第 8b 页 WYG0491-0276d.png
祭器旧所存者岁久刓弊简陋弗完往宋进士赵若諘
考订礼经参以紫阳朱子释奠图更造视他学稍整今
多损阙未有能新之者
 笾六十  豆九十  簠三十三
 簋三十二 篚五   爵三十八
 尊五   杓七   坫二十六
 奠盆十五 罍三   洗二
 羃巾七  几十二  黄绢帐额子
卷二 第 9a 页 WYG0491-0277a.png
 烛台二十 木楪百二十
礼服
 礼冠十  礼服十  中单十
 佩十
钱粮
  旧管
水田五百九十三亩四十五步二分
园地山地柴山一千一百三十二亩三角四十七步
卷二 第 9b 页 WYG0491-0277b.png
砂岸三所
屋二座
坊基四所
  旧收
米二百二十一石一斗六升六合
谷四石
钱九百一十二贯六百八十七文十八界
  续添
卷二 第 10a 页 WYG0491-0277c.png
田地园山旧志无亩步系郎孝祥没官业
  见徵(数内岩耗十定旧无之始/于元贞二年冯州判经理)
米折省斛一百五十九石七斗六升三合七勺五抄
谷二十七石四斗二升二合
小麦折省斛三十九石八斗五升八合六勺五抄
豆折省斛一十六石八斗二升五合
长短□岩租中统钞一十锭
  贡士庄
卷二 第 10b 页 WYG0491-0277d.png
旧于往宋咸淳年间令姚濂任内以邑民张氏争诉立
嗣县以其家产业五分之一申于府于台于部照应𨽻
学置庄专为贡选士人计偕之费归附后至元十七年
升州存县以本庄田粮归学后县革而学亦废有司收
系入官逮至元甲午钦奉圣旨节该赡学地土产业及
贡士庄诸人毋得侵夺钦奉如此虽屡告于有司迄今
未归诸学
  旧管
卷二 第 11a 页 WYG0491-0278a.png
田七十六亩三角一十步
地八十二亩三角四十五步
山二百丹二亩三角一十七步
 内除亭户佔种及拨付文昌宫
 实管数见后系官项下
  旧收
米一十二石七斗
谷八十八石一斗
卷二 第 11b 页 WYG0491-0278b.png
小麦三十石一斗五升
乌豆一十二石六升
租钱四十六贯十八界
 除见徵数见官租项下馀无所稽
  旧规式
鹿鸣宴主宾每位支三十贯文
绿罗每疋折送八十贯文
乡举一百二十贯漕胄宗室举八十贯宗室取应举四
卷二 第 12a 页 WYG0491-0278c.png
十贯乡举过省二百贯漕胄宗室过省一百五十贯宗
室取应过省一百贯乡举廷对三百贯漕胄宗室廷对
二百贯宗室取应廷对一百贯乡补四十贯漕胄宗室
补三十贯升上庠释褐照过省例一百五十贯升宗庠
释褐照过省例一百贯以上旧志所载今存之者钦睹
诏书有议行贡举之法以待来者有考焉
  翁洲书院
书院在州治之北往宋帅机应公傃读书之所登进士
卷二 第 12b 页 WYG0491-0278d.png
第侄应公㒡接踵魁多士官至参政于淳祐年间理宗
书赐翁洲二字因以为名宗族姻党之子弟肄业于中
圣朝混一各道建立提学司首以应翔孙任山长而江
浙行省例以为阙本院素无田产翔孙于元贞乙未帅
其子侄拨已分产𨽻书院公其出纳以为教养之资州
判官冯福京记(翁洲书院往宋参政应公葺芷先生读/书之所也先生由此奋身以词赋魁天)
(下士立取要官荐登政府急流勇退归荣故乡翁洲为/昌国别名理宗书以宠光其居第先生遂以扁书院延)
(师其间率其子弟及族之人与夫乡之俊秀皆造焉讲/肄程式一遵晦庵朱文公白鹿洞规衿佩兟兟礼乐秩)
卷二 第 13a 页 WYG0491-0279a.png
(秩实为一方精舍之望先生遗世越三十年大元混一/行省例取以充山长之选厥有既受檄谓无以为养皆)
(望洋而不至则以其族之儒而耆者董行教事且望舍/菜而已岁在乙未曰天定者以省亲辞去白之州州俾)
(学正摄闻诸府遂次第以达行省之听继准命下诘问/资粮之有无存设之当否州谓院既无于寸产士又𨽻)
(于州庠教养咸阙不可徒冒其名具以实告行省几去/其阙先生之犹子全轩翔孙义形于色曰不可使家世)
(诗书之业自我而坠乃辍已分田𨽻书院公其出纳以/赡师生告诸提举司转闻省议韪之遂得不废首选严)
(陵何君烨之来任山长事实大德改元之蜡月也乃沥/龟朋之吉载刋鹿洞之规爰采新田重恢旧观于是何)
(君来言曰书院几废而复兴子实与闻其事愿为之记/以示后人鸣呼士无志古道之行久矣三代盛时五家)
(为比家有塾焉五百家为党党有庠焉为庠者三十而/后合于乡乡即遂也遂有序焉由遂而达于为方百里)
卷二 第 13b 页 WYG0491-0279b.png
(之国若庠若序何可胜计则是无尺地而不兴学无一/民而不受教虽兔置﨣赳之夫皆麟趾振振之士三岁)
(大比王拜贤书实井田中德行道艺人也其孝友睦姻/任恤之风至今犹可想见岂若后世之郡邑或百里或)
(千里而后有一学又必俟有司之建立县官之经费哉/往宋初造如四书院亦乡自为之非出于在上者之驱)
(迫其意甚古自是邈乎无闻今书院再创于翁洲不惟/继志述事以有得于穷神知化之妙且将推一家礼义)
(之泽以渐沐其乡里又使党庠遂序之遗风见诸当世/可谓一举而三得甚盛甚伟非志于古道而笃于力行)
(者能之乎因发余之绪言告夫二三子者以为切磨之/益参政公书院之创为宗晦庵之学像而祠之所以使)
(来游来歌者之目击而道存也二三子知之乎晦庵于/经讲说殆遍平生精力萃在论孟庸学之四书盖谓学)
(者必学于此而后能得夫穷理正心之方以为修已治/人之本故为之章句为之辑略又设为或问惟恐辨之)
卷二 第 14a 页 WYG0491-0279c.png
(不明𤼵之不尽所以嘉惠后学之盛心勤且忠矣今其/书具存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齐民之子莫不家傅而人)
(诵固宜君子得闻大道之要小人得蒙至治之泽若大/学序文之言矣数十年来庠序日广而道学愈不明士)
(籍日增而心术愈不正其故何哉无乃学者误于眼耳/之见闻不能真体实认而知行之未至耳大抵晦庵之)
(书论辨反覆训释详明析事理之精微无毫釐之渗陈/漏故读之者一开卷间口未绝吟而其理已粲然毕)
(于前不待思索皆自以为有得迨夫卷方释手一回顾/顷则向者粲然毕陈之理已若空中之华罔然复无所)
(见然则暂晓了于手披口诵之间不浃洽于躬行心得/之妙信奚益哉此道学所以不明心术所以不正遂使)
(儒先之传注几为圣经之赘疣盖不善读书者之罪也/谢显道尝以记问自矜明道程纯公以玩物丧志语之)
(是知诵言而忘味者则言乃道之障碍伊川程正公以/易傅授尹彦明曰只说得七分学者须自体究是知由)
卷二 第 14b 页 WYG0491-0279d.png
(辞而得意者则辞乃道之筌蹄此伊洛诸老之成就后/学悉皆引而不𤼵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
(趣之盖欲其深造自得实有以见夫道体之大全非徒/从事言辞而已也昔王文公注易或曰加详焉使学者)
(易知何为而不可曰不可也易知则学者将不思不思/则其知也非自得之知旨哉斯言此其为后学虑者夫)
(岂训诂诸儒之所及哉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二三子其思之乎犹待警𤼵鞭策乎所学所得果何物/哉道是已六经皆载道之文然道非心外物顾思与不)
(思耳思之思之而又思之若有神物以通之超然而觉/顿然而悟洞洞属属之辉光全心皆道胶胶扰扰之酬)
(酢大道即心出处语嘿之间造次颠沛之顷以至起居/饮食之徵将无须臾而非道心之形著矣思至于是复)
(何思哉达则道行于世非已之达穷则道藏诸身非已/之穷行藏系道已奚与焉矧今圣明御极诏天下郡国)
卷二 第 15a 页 WYG0491-0280a.png
(养士且议行贡举制猗欤盛哉二三子何患乎道之不/行也余他日于山泽樵渔之间闻有自海滨而应聘者)
(必将以为翁洲之士也二三子其试思之则无负全轩/作新书院之意亦何君远来开堂之所乐云堂舍若干)
(椽田土若干亩此有司事故/不书大德戊戌正月望日记)
 学官一员
  山长
 屋宇
  门楼五间
  燕居一间
卷二 第 15b 页 WYG0491-0280b.png
  斋二(曰诗/曰礼)
  讲堂三间(扁曰德/善堂)
  祠堂二间(本晦庵朱文公/儒先二应公)
 田土
  水田四十亩
  涂田一百五十亩
 岁收
  水田租谷六十二石九斗
卷二 第 16a 页 WYG0491-0280c.png
  涂田租谷每岁与佃户两平抽分丰歉不等
  岱山书院
书院在岱山因以为名往宋咸淳癸酉里人魏矩等请
于郡以岱山废酒坊空官地建立未就绪而归附焉恒
产皆无近于至元三十年本处盐场官徐应举朱许芳
买民屋三间迁于市以存其名江浙行省未知其详例
以为阙
 学官一员
卷二 第 16b 页 WYG0491-0280d.png
  山长
 屋宇
  屋三间一厦
 田无
  医学
学在州前真武宫之南至元二十九年医提领许若壁
陈锡寿李继之买民屋以建前以祠三皇圣像后以为
医生讲肄之所至元甲午胡逢辰以儒者流精于仓扁
卷二 第 17a 页 WYG0491-0281a.png
之术来为学正医生赖其启迪
  义庄
旧有田一百二十一亩地一十八亩岁收米九十一石
麦五石专以济鳏寡孤独之民今归有司
  社仓
旧有田六十七亩淳祐十二年县令费诩建屋二十楹
于龙峰山门之左且率乡人士祖朱文公遗意醵金于
浙右米艘之至顿籴以蓄其中遇青黄不接艰食之时
卷二 第 17b 页 WYG0491-0281b.png
则平价以粜岁以为常亦赈饥之美意也归附后仓燬
于火遂废云
  囚粮
往宋嘉定己卯县令于县治之西取在官之田岁可入
粟十斛又取富都中庄洋官田一十七亩岁可入粟二
十三斛吏为掌之以济在囚无亲族之供赡者亦良法
也今归之有司
  乡村
卷二 第 18a 页 WYG0491-0281c.png
富都乡占东西北总九都
 里二
  德行里     鼓吹里
 村二
  甬东村在东   茹侯村在南
 八十三
  晓峰  门鹿  螺头  小□
  中庄  小□河 盘屿  大茅
卷二 第 18b 页 WYG0491-0281d.png
  小茅  东江  杨  谢浦
  翁浦  洞  严家 泽浦
  郑  刘岭东 寺  姚家
  祝家 大□ 小□ 马
  芦花  苔浦  孟家 沈家门
  田公 大剪  下塘头 王大簄
  丘家□ 南  东村  施家
  小芦  钓屿  沈家 松子
卷二 第 19a 页 WYG0491-0282a.png
  麻屿  泄  螺门  小枝
  郎家 东湖  北墠  虞家
  大□河 小砂 小剪东茅洋
  蚕良 大舟  大芦  干□
  三松江 五百 小舟  中庄
  溪口  李家 纸甓  侯家
  东山  浦东  南墠  溪弹
  苏仲  西山头 宜坑  水泉
卷二 第 19b 页 WYG0491-0282b.png
  白泉  东湖  西湖  虞家
  柯梅  (缺/)  郎家 大□
  茅岭  长屿  军亭  大青
安期乡占东南总三都
 里一
  三山里
 村三
  桃花村在东南 马秦村在东 扶桑村在南
卷二 第 20a 页 WYG0491-0282c.png
 四十七
  梅岑  外党  桑木湾  里党
  长股  短股  木丘   黄砂
  大马秦 沙角  螺   小马秦
  蛎  富溪  册子  陈家
  石述  枝  南田  吴农
  北田  北砂  桃花  登部
  千步砂 黄  石滨  昆十
卷二 第 20b 页 WYG0491-0282d.png
  东弄  嘉芹  下砂  大田
  虾䗁  黄砂  外
  杜庄  车敖  郎家东西
  朱  中心  浡涂
  厉  东茅岘 竹头  吴家跳
金塘乡占西南总四都
 里一
  湖上里
卷二 第 21a 页 WYG0491-0283a.png
 村二
  大村在西   烈港村在南
 四十三
  五百 凿崎  上周  上林
  黄将 三家村 里  大
  塔头  夏家 上干  泗洲
  东堠  西堠  小里  蛤蜊
  烈港  岑江  宣家 涨史
卷二 第 21b 页 WYG0491-0283b.png
  扶桑  盘  大沙  小沙外
  青  长白  马墓  宜山
  孤史  册子(岑江/背)秀山  秀枝
  双鸦  章门  石屋  厉
  长涂  跋  深水  灌门
  许家 稠江  册子(海/西)
蓬莱乡占东北总五都(今并/为三)
 里一
卷二 第 22a 页 WYG0491-0283c.png
  岱岸里
 村三
  岱山村在东北  朐山村在西北
  北界村在北
 六十九
  高亭  南亭  西  莆洋
  白峰  青横  谷  松屿头
  郑家 千步砂 戽斗  秦头
卷二 第 22b 页 WYG0491-0283d.png
  岱支  里  砂塘下  东
  岳子  峮头  戚家砂  下茅
  石述  佘浦  朐东   地砂
  桑子  岩子  杨公衕  后
  化坑  杨公额 三姑  洋山
  马迹  黄家 䲔门  嘉湖
  关  □巉  菱湖  礁
  北砂  大小田    大
卷二 第 23a 页 WYG0491-0284a.png
  外石  泗头 苔汫  长表头
  里行  叫儿  墓  上黄砂
  鸡鸣  深水  大小马公
  □  福立  下黄砂 神前
  西庄  干斜  吟  大盘
  石衕  东枯  (缺/)华  大小壁下
  大𤼵  泽下  王家
 
卷二 第 23b 页 WYG0491-0284b.png
 
 
 
 
 
 
 
 昌国州图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