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a 页 WYG0484-000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吴郡图经续记卷上
            宋 朱长文 撰
  封域 城邑 户口 坊市 物产 风俗
  门名 学校 州宅 南园 仓务 亭馆
  海道 牧守 人物
   封域
苏州在禹贡为扬州之域书云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即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b 页 WYG0484-0003d.png
此地也至周为吴国始泰伯与其弟仲雍皆太王之子
王季历之兄也泰伯以天下逊其弟王季乃与仲雍南
奔以避之即其所居自号勾吴吴民义而从之者千馀
家当商之末世筑城郭以自卫遂为吴泰伯春秋传曰
泰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自泰伯作吴五世而武
王克商求泰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巳君吴因而封
之其爵为伯国语云命圭有命固曰吴伯不曰吴王自
周章传十四世吴子寿梦立吴益大称王而春秋书之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2a 页 WYG0484-0004a.png
曰子鲁成公七年春吴伐郯秋吴入州来是时楚一岁
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始通于上国矣又更
四君至吴王阖闾吴自泰伯以来所都谓之吴城在梅
里平墟乃今无锡县境及阖闾立乃徙都即今之州城
是也于是西破楚入郢北威齐晋盖当是时吴与越以
浙江分境越患犹远吴越春秋云勾践五年入臣于吴
群臣祖道至浙江上盖浙为吴境也勾践七年既释囚
返国厚献吴王夫差夫差悦之于是赐书增之以封东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2b 页 WYG0484-0004b.png
至句甬西至槜李南至姑末北至平原纵横八百馀里
子胥谏之不听(事具吴/越春秋)吴之南境盖狭矣勾践终败吴
而围之鲁哀公二十二年越灭吴吴乃为越而越王未
闻居吴也勾践后更六王至无疆更一百四十馀年为
楚威王所灭取吴故地威王曾孙曰考烈王春申君黄
歇为之相乃以吴封春申使其子为假君留吴及秦并
其地置会稽郡汉顺帝永建四年分会稽为吴郡以浙
江中流为界晋宋齐梁陈之间虽颇割地而郡不改与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3a 页 WYG0484-0004c.png
吴兴丹阳号为三吴隋平陈割盐官以隶于杭至唐有
吴长洲嘉兴昆山常熟海盐华亭七邑号为雄郡乾元
二年尝置长洲军大历中废五代时分嘉兴海盐华亭
别为秀州隶苏者唯五县钱氏献其籍国朝以为平江
节度所领县仍故谓之望郡云
   城邑
昔阖闾问于子胥曰吾国在东南僻远之地险阻润湿
有江海之害内无守禦外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3b 页 WYG0484-0004d.png
为之奈何于是子胥说以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
(一作/革)阖闾乃委计于子胥使之相土尝水象天法地
筑大城周四十里小城周十里开八门以象八风是时
周敬王之六年也自吴亡至今仅二千载更历秦汉隋
唐之间其城郭门名循而不变陆机诗云阊门何峨峨
飞阁跨通波其物象犹存也隋开皇九年平陈之后江
左遭乱十一年杨素帅师平之以苏城尝被围非设险
之地奏徙于古城西南横山之东黄山之下唐武德末复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4a 页 WYG0484-0005a.png
其旧盖知地势之不可迁也观于城中众流贯州吐吸
震泽小滨别𣲖旁夹路衢盖不如是无以泄积潦安居
民也故虽名泽国而城中未尝有垫溺荡析之患非智
者创于前能者踵于后安能致此哉而流俗或传吴之
故都在馆娃宫侧非也盖娃宫胥台乃离宫别馆耳当
吴之盛时高自矜侈笼西山以为囿度五湖以为池不
足充其欲也故传阖闾秋冬治城中春夏泊城外旦食
蛆山书游苏台射于鸥陂驰于游台兴乐石城走犬长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4b 页 WYG0484-0005b.png
洲其耽乐之所多矣左氏传载楚子西之言曰夫差次
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
今故老犹能道其遗迹信不虚也自唐季盗起浙西帅
周宝以杨茂实为刺史为盗所据龙纪元年钱镠遣其
弟銶破徐约于此州以都将沈粲权领其后李宥(一作/宿)
孙儒杨行密将台濛三陷郡城乾宁五年镠既平董昌
遣其将顾全武自会稽航海道帅师击之台濛遁去盖
于此十馀年间民困于兵火焚掠赤地唐世遗迹殆尽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5a 页 WYG0484-0005c.png
钱氏有吴越稍免干戈之患自乾宁至于太平兴国三
年钱俶纳土凡七十八年自钱俶纳土至于今元丰七
年百有七年矣当此百年之间井邑之富过于唐世郛
郭填溢楼阁相望飞杠如虹栉比棋布近郊隘巷悉甃
以甓冠盖之多人物之盛为东南冠实太平盛事也
   户口
西汉之会稽郡举今二浙之地皆在焉其为户二十二
万三千三十八东汉之吴郡举今浙西之地皆在焉其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5b 页 WYG0484-0005d.png
为户十六万四千一百六十四晋之吴郡举今杭秀睦
三州之境皆在焉其为户二万五千唐之苏州举今秀
州之地在焉初其为户一万一千八百五十九天宝之
盛至七万六千四百二十一自钱武肃分苏以为秀州
用自屏蔽其隶苏者吴长洲昆山常熟又分吴县为吴
江合五邑而巳忠懿王以其国归之有司国朝与民休
息稼穑丰殖大中祥符四年有户六万六千一百三十
九由祥符至于今七十馀年间累圣丕承仁泽日厚庞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6a 页 WYG0484-0006a.png
鸿汪洋何生不育元丰三年有户一十九万九千八百
九十二有丁三十七万九千四百八十七呜呼盛矣盖
此州在汉乃一县之境比唐为半郡之馀而其民倍蓰
于当时不可胜数盖自昔未有今日之盛也故其输帛
为疋者八万输纩为两者二万五千输苗为斛者三十
四万九千(苗有蠲放者/在此数中)输钱免役为缗者八万五千皆
有畸(数畸残/田也)焉而又有盐税𣙜酤之利为多以一郡观
之则天下盖可知矣昔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6b 页 WYG0484-0006b.png
曰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苟有用我者期月而
巳可也三年有成况今承百年太平之后而有四海全
盛之势哉方圣上精一以迪德几微以成务讲政修教
朝出于轩陛暮行于海宇六府三事既允治矣方当节
之以礼和之以乐跻民于尧舜三代之隆此其时哉
   坊市
图经坊市之名各三十盖传之远矣如曳练坊者或传
孔子登泰山东望吴门而叹曰吴门有白马如练因是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7a 页 WYG0484-0006c.png
立名黄鹂市之名见白公诗所谓黄鹂巷口莺欲语乌
鹊桥头冰未销是也其馀皆有义训不能悉知其由其
巷名见于载籍者如弹铗渴乌一二种皆莫知其处乃
知事物不著于文字之间则艰于传远故方志之说不
可废也近者坊市之名多失标榜民不复称或有因事
以立名者如灵芝坊因枢密直学士蒋公堂豸冠坊因
侍御史范公师道德庆坊因今太子宾客卢公革各以
其所居得名盖古者以德名乡之义也苟择其旧号益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7b 页 WYG0484-0006d.png
以新称分其邑里因以彰善旌淑不亦美哉昔梅福弃
官易名姓为吴市门卒今此有西市门殆其所隐乎
   物产
吴中地沃而物夥其原隰之所育湖海之所出不可得
而殚名也其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稻有早晚其名
品甚繁农民随其力之所及择其土之所宜以次种焉
惟号箭子者为最岁供京师其果则黄柑香硕郡以充
贡橘分丹绿梨重丝蒂函列罗生何珍不有其草则药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8a 页 WYG0484-0007a.png
品之所录离骚之所咏布濩于皋泽之间海苔可食山
蕨可掇幽兰国香近出山谷人多玩焉其竹则大如筼
筜小如箭桂含露而斑冒霜而紫修篁丛笋森萃萧瑟
高可拂云清能来风其木则栝柏松梓棕楠杉桂冬岩
尝青高林相望椒梂栀实蕃衍足用其花则木兰辛夷
著名惟旧牡丹多品游人是观繁丽贵重盛亚京洛朱
华凌雪白莲敷沼文通乐天昔尝称咏重台之菡萏伤
荷之珍藕见于传记其羽族则水有宾鸿陆有巢翠鹍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8b 页 WYG0484-0007b.png
鸡鹄鹭鵁鶄鸥鶒之类巨细参差无不咸备华亭仙禽
其相如经或鸣高原或扰樊笼其鳞介则鲦鲿鰋鲤䱍
䲛渐离乘鲎鼋鼍蟹螯螺蛤之类怪诡舛错随时而有
秋风起则鲈鱼肥楝木华而石首至岂胜言哉海濒之
民以网罟蒲蠃之利而自业者比于农圃焉又若太湖
之怪石包山之珍茗千里之紫莼织席最良给用四方
皆其所产也若夫舟航往来北自京国南达海徼衣冠
之所萃聚食货之所丛集乃江外之一都会也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9a 页 WYG0484-0007c.png
   风俗
泰伯逊天下季札辞一国德之所化远矣更历两汉习
俗清美昔吴太守糜豹出行属城问功曹唐景风俗所
尚景曰处家无不孝之子立朝无不忠之臣文为儒宗
武为将帅时人以为善言陆机诗云山泽多藏育土风
清且嘉泰伯导仁风仲雍扬其波岂不然哉盖朱买臣
陆机顾野王之徒显名于历代而人尚文支遁道生慧
响之俦唱法于群山而人佞佛故吴人多儒学喜施舍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9b 页 WYG0484-0007d.png
盖有所由来也然誇豪好侈自昔有之吴都赋云竞其
区宇则并疆兼巷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馔亦非虚语也
自本朝承平民被德泽垂髫之儿皆知翰墨戴白之老
不识戈矛所利必兴所害必去原田腴沃常获丰穰泽
地沮洳寖以耕稼境无剧盗里无奸凶可谓天下之乐
土也顾其民崇栋宇丰庖厨嫁娶丧葬奢厚逾度捐财
无益之地蹶产不急之务者为多惟在位长民者有以
化之耳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0a 页 WYG0484-0008a.png
   门名
吴王阖闾建城之始立陆门八以象八风水门八以象
八卦吴都赋云郛郭周市重城结隅通门二八水道陆
衢刘梦得诗云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其
传久矣或谓八门者其南曰盘门以尝刻蟠龙之状或
曰水陆相半沿洄屈曲故谓之盘也曰蛇门者为其于
十二位在巳也又云以越在巳地为木蛇北向示越属
吴也其西曰阊门者象天门之有阊阖也曰胥门者子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0b 页 WYG0484-0008b.png
胥居其傍民以称焉夫差伐齐之后胥门巢将上军盖
当时以巢所居为号也(门外有/胥门塘)其东曰娄门者娄县名
也盖因其所道也秦谓之疁(音/留)汉谓之娄今之昆山其
地一也曰葑(作/封)门者取封禺之山以为名封山故属吴
郡今在吴兴方言谓封曰葑葑者茭土樛结可以种殖
者也其事或然曰将门者吴王使干将于此铸宝剑今
谓之匠声之变也北曰齐门者齐景公女嫁吴世子者
登此以望齐也又南曰赤门北有平门盖不预八数或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1a 页 WYG0484-0008c.png
曰平门者故谓巫门巫咸所葬也当吴时不开东面之
门欲以绝越其后稍或开塞盖其多途则艰于守卫几
禁也今所启者五而巳葑门陆衢中或堙塞范文正公
命辟之为门往来至今大以为便
   学校
吴郡昔未有学以文讲解者不过数人景祐中范文正
公以内阁典籓而叹庠序之未立我先君光禄率州人
请建学文正公请于朝奏可乃割南园之一隅以创焉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1b 页 WYG0484-0008d.png
既成或以为太广范公曰吾恐异时患其隘耳乃置学
田命师儒其后为守者继成其事富郎中严又建六经
阁自安定先生翼之首居于此而博洽有道之士如
会之逢
张舜民刍张公达伯玉之俦继处其任学者甚
众登科者不绝有若滕正议元发钱翰林醇老诸公稍
稍以出熙宁之际朝廷选置学官更问大义士之来者
甚盛矣顷时李校理綖又割南园地以广其垣然黉舍
未多今犹以为隘也宣圣殿旁旧有文正公祠以安定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2a 页 WYG0484-0009a.png
先生配岁时释奠者皆焚香拜首学中有十题曰辛夷
百干黄杨公堂槐鼎足松双桐石楠笼头桧蘸水桧泮
池玲珑石或云苏子美尝掌学命名也
   州宅上
郡国志云今太守所居室即春申君之子为假君之殿也
因数失火涂以雄黄故曰黄堂又传吴宫至秦时犹存
守宫吏以火视燕窟遂火焉其遗迹虽无存者其地则
未闻或改也汉会稽太守治于吴朱买臣载其故妻到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2b 页 WYG0484-0009b.png
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即此地也今郡廨承有唐五代
之后昔韦苏州诗云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白乐天
于西楼命宴齐云楼晚望皆有篇什所谓池阁者盖今
之后池是也西楼者盖今之观风楼也齐云楼者盖今
之飞云阁也白公诗云欲辞南园去重上北城看木兰
堂之名亦久矣皮陆唱和诗有木兰后池即此也池中
有老桧婆娑尚存父老云白公手植巳二百馀载矣询
之士子云张刑部太初作山阴堂蒋密直治后池诸亭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3a 页 WYG0484-0009c.png
及瞰野亭见山阁吕光禄建按武堂蔡秘阁子直置射
堂裴校理如晦立飞云阁韩度支子文植怪石二于便
厅后榜曰介轩近晏大夫处善葺故亭于城西北隅号
曰月台以便登览馀则未悉闻也
   州宅下
盖古之诸侯有三门外曰皋门中曰应门内曰路门因
其门以为三朝朝之后有三寝曰路寝一曰燕寝二自
罢侯置守其名既殊其制稍削然犹存其槩今之子城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3b 页 WYG0484-0009d.png
门古之所谓皋门也今之戟门古之所谓应门也今之
便厅门古之所谓路门也今之大厅古之外朝也今之
宅堂古之路寝也苏为东南大州地望优重府庭有此
称自唐乾宁元年刺史成及建大厅更五代至于圣朝
嘉祐间年祀寖远栋宇既敝紫微王公君玉乃新作是
厅选材鸠工闳敞甲诸郡陈祠部天常新作子城门
楼观甚伟而大厅之前戟门之后廊庑卑陋不称且甲
仗架阁二库在焉海濒卑湿暑气蒸润戎器簿籍或材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4a 页 WYG0484-0010a.png
敝文朽不可用又高丽人来朝过郡郡有燕劳其从者
皆坐于廊此而不葺非所以革弊示远也元丰六年太
守朝议大夫章公以是说谋于转运使得羡钱二百万
又以公使助之于是易以修廊覆以重屋二楼对立楼
各八楹木章必精陶埴以良吏无容奸工各献巧故省
费而功速明年春落成又修戟门易之高于旧三尺由
是台门至于府庭栋宇相副轮焉奂焉不陋不奢后无
以加也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4b 页 WYG0484-0010b.png
   南园
南园之兴自广陵王元璙帅中吴好治林圃于是酾流
以为沼积土以为山岛屿峰峦出于巧思求致异木名
品甚多比及积岁皆为合抱亭宇台榭值景而造所谓
三阁八亭二台龟首旋螺之类名载图经盖旧物也钱
氏去国此园不毁王黄州诗云他年我若功成后乞取
南园作醉乡乃玩而爱之之至也或传祥符中作景灵
宫构求珍石郡中尝取于此以供京师其间楼榭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5a 页 WYG0484-0010c.png
岁久摧圮吕济叔尝作熙熙堂厥后守将亦加修饰今
所存之亭有流杯四照百花乐丰惹云风月之目每春
纵士女游览以为乐焉
   仓务
南仓子城西北仓在阊门侧皆前后临流每岁输税于
南和粜于北以元丰三年计之所籴无虑三十万斛东
南之计仰给于此而农民赖官籴以平榖价其利溥哉
税务旧在驿前范文正公迁于西河之上官私舟楫往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5b 页 WYG0484-0010d.png
来输税者不必迂路至今以为便酒务损敝前守司谏
孙公请于朝给省金四万缗新之晏公章公相继趣成
近巳毕工又尝大修南仓既闳且固为储积之利
   亭馆
临水之亭图经所载者四今漕渠之上增建者多矣曰
按部曰缁衣曰济川曰皇华曰使星曰候春曰褒德曰
旌隐之类联比于岸矣所谓褒德者近于秘监富公之
居旌隐者近于密直蒋公之居昔之郡将名亭以褒二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6a 页 WYG0484-0011a.png
老也近岁高丽人来贡圣朝方务绥远又于城中辟怀
远安流二亭及盘阊之外各建大馆为宾饯之所
   海道
吴郡东至于海北至于江傍青龙福山皆海道也汉武
帝遣严助发兵会稽浮海救东瓯后朱买臣言东越王
居保泉山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捲南行
可破灭也上拜买臣会稽太守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
粮食水战具居岁馀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6b 页 WYG0484-0011b.png
等俱击破东越晋袁山松虞潭尝于沪渎筑城垒以防
寇自朝家承平总一海内闽粤之贾乘风航海不以为
险故珍货远物毕集于吴之市今濒海皆有巡逻之官
所以戢盗贼禁私鬻也
   牧守
昔汉会稽太守治于吴自朱买臣见遇武帝引章之郡
世歆其荣光武时有任延者称为循吏延字长孙年十
九为会稽都尉迎官惊其壮及到静治无为惟先遣馈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7a 页 WYG0484-0011c.png
礼祠延陵季子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待以师
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俸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
田以周穷急所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飧饭之吴有龙
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掾史请召之延曰龙丘先
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
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相望于道积
一岁苌乃诣府愿得备录遂命为议曹祭酒是以郡中
贤士大夫争往官焉自晋至唐牧守之良者巳载图经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7b 页 WYG0484-0011d.png
矣于新唐史又得数事焉史称王仲舒之为刺史也堤
松江为路变屋瓦绝火灾赋调常与民为期不扰自办
于頔之为刺史也罢淫祠浚沟浍端路衢为政有绩杨
发之为刺史也其治以恭长慈幼为先是皆可述者也
若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亦可谓循吏而世独知其能
诗耳韦公以清德为唐人所重天下号曰韦苏州当贞
元时为郡于此人赖以安又能宾儒士招隐独顾况刘
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类见旌引与之詶唱其贤于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8a 页 WYG0484-0012a.png
人远矣乐天高行美才其于簿领宜不以屑意然观其
勤瘁非旬休不设宴见于题咏尝作虎丘路免于病涉
亦可以障流潦未几求去梦得赠诗云姑苏十万户皆
作婴儿啼盖其实也梦得之为州当灾疫之后民无流
徙朝廷以其课最赐三品服此三人者至今以为美谈
自钱武肃王吴越以其子元璙为刺史当兵火剽焚之
后而元璙以俭约慎静镇之者三十年与江南李氏接
境而能保全屏蔽者元璙之功也元璙后封广陵郡王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8b 页 WYG0484-0012b.png
子文奉嗣之颇亦好士有胜致卒官其后忠懿王纳土
请吏朝廷始除守以治之自太平兴国三年至今元丰
四年更七十二人矣(题名具/总集)朝廷以剧郡常慎其选非
台阁之贤漕宪之序不以轻授其风流文雅开敏彊济
丰功琦行贵名茂阀列于国史炳于家乘者多矣草野
之士独处而罕闻虽闻而不详何以遽数哉今朝议大
夫章公尝将漕二浙有威名及既下车饬治众职虽小
必察始至会暴风湖海之濒民或漂溺公遣吏巡视赈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9a 页 WYG0484-0012c.png
恤请蠲田租人不失所锄治奸吏绳遏浮薄击沮豪右
莫不畏慑政声流闻诏曰吏不数易然后得以究其材
今夫苏剧郡也而尔为之守克有能称嘉省厥劳仍其
旧服往惟率职不懈以称吾久任之意哉可令再任苏
守自国朝以来惟公再任邦人美之时议欲大修郡城
增浚运河公务爱民力请罢其役民甚德之
   人物
吴中人物尚矣汉严助朱买臣会稽吴人以儒学文辞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19b 页 WYG0484-0012d.png
名当时举贤良对策者百馀人武帝善助对独擢助为
中大夫助既贵幸乃荐朱买臣亦为中大夫由是并在
左右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其后相继为
会稽太守助为会稽数年不闻问天子赐书曰君厌承
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
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助
恐上书谢愿奉三年计最买臣怀会稽太守章步归
郡邸长安厩吏乘驷马车来迎会稽会闻太守且至发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20a 页 WYG0484-0013a.png
民除道县长吏并送迎车百馀乘此二人者并起书生
遂宰一郡福千里其为荣遇可胜言哉然助能谕指南
越遣子入侍买臣击破东越有功亦足称焉自东汉至
于唐代有贤哲巳具图经而四姓者最显陆机所谓八
族未足侈四姓实名家四姓者朱张顾陆也其在江左
世多显人或以相业或以儒术或以德义或以文词巳
著于旧志矣自广陵王元璙父子帅中吴是时有丁陈
范谢四人者同在宾幕以长者称丁氏之后有晋公出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20b 页 WYG0484-0013b.png
入将相范氏之后有文正公参豫大政为世宗师文正
公族侄龙图公师道以直清显先朝履历谏宪谢氏之
后有太子宾客涛宾客有子曰绛为知制诰缙绅推之
陈氏之后有太子中允之奇者谢陇西郡王宅教授以
归召之不起以行义著乡闾谓之陈君子者也又若宣
徽使郑文肃公以谋烈赞枢府定边陲秘书监富公严
以耆德守乡邦而许洞以歌诗著名祥符之间皆吴人
也而东南之才美与四方之游宦者视此邦之为乐也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21a 页 WYG0484-0013c.png
稍稍卜居营葬而子孙遂留不去者不可以遽数也今
兹宗工名儒出于吴者高则登黄扉入禁林次则帅方
面列台阁与夫里居之大老灼灼然在人耳目俟来者
为记焉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上 第 21b 页 WYG0484-0013d.png
 
 
 
 
 
 
 
 吴郡图经续记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