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a 页
大清一统志
 乌里雅苏台统部(东与黑龙江为界西与新疆为界/南至瀚海为界北与俄罗斯为界)
︹建置沿革︺古漠北地秦汉时匈奴居之汉初冒顿强
  盛并有漠南武帝时累岁征伐匈奴徙居于此后
  汉为北匈奴地后魏初蠕蠕据之蠕蠕灭而突厥
  起尽有西北之地唐贞观初李靖击灭突厥回纥
  及薛延陀并称强李绩灭薛延陀回纥遂并有其
  地至五代时回纥始衰则有室韦妪厥律诸部散
  居之服属于辽金时蒙古诸部始盛元太祖十五
  年定诸部建都于此名和林元之亡也小王子犹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b 页
  依故土迨后小王子东徙为察哈尔其留旧地者
  为喀尔喀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喀尔喀为噶尔丹所扰投诚内
  徙三十六年噶尔丹灭始还故土雍正閒置乌里
  雅苏台将军统其众
 ︹职官︺
  定边左副将军一员(驻劄乌里雅苏台城雍正十/一年设统辖唐努乌梁海科)
(布多地方喀尔喀四部官/兵并会办库伦以西事务)
  参赞大臣二员(雍正十一年设内一员/以蒙古王公台吉兼任)章京四员
(嘉庆十二年额定乌里雅苏台章京内阁侍读/一缺户部章京一缺兵部章京一缺理藩院章)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a 页
(京一缺三年期满由谈将军咨请更换到部由/部咨取各该衙门照例保送一员带领引)
(见派往办理印务粮饷/驿站牧务蒙古事务)
  管理八旗换防佐领一员(由绥远城驻防/派拨骁骑校同)骁骑校
   一员
  管理绿营换防守备一员(由直隶宣化镇山西大/同镇派拨千总以下同)
   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 外委一员
  唐努乌梁海总管五员(五旗各一员由定边左副/将军选拟/奏补佐领骁)
(骑校/同)佐领二十五员 骁骑校二十五员
  喀尔喀掌印扎萨克 协理旗务台吉 管旗章
   京 副章京 参领 佐领 骁骑校(巳详载/蒙古统)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b 页
(部卷/内)
  驻班乌里雅苏台喀尔喀副将军四员(雍正三年/设三员乾)
(隆六年设一员钤辖各部蒙古官兵均以其部/内扎萨克汗王贝勒贝子公/简任/谨按)
(喀尔咳四部蒙古藩爵内各有副将军参赞一/员每年四季轮流同扎萨克台吉前往乌里雅)
(苏台驻班听/侯将军调遣)参赞四员(雍正十一年设三员/乾隆六年设一员)
   帖式八员(每部二员由理藩/院派往五年更换)
  扎萨克公台吉四员 协理台吉四员 管旗章
   京 副章京四员 听差台吉二员(以上皆每/季更代)
   协理台吉一员 管旗章京副章京一员 骁
   骑校一员(以上皆每/年更代)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a 页
  管理牧厂喀尔喀扎萨克一员 协理台吉一员
    管旗章京副章京一员(以上皆每/季更代)
  管理孳生驼厂喀尔喀土谢图汗左翼中旗扎萨
   克一员 管旗章京副章京一员(以上皆/不更代)
  科布多参赞大臣一员(管理扎哈沁厄鲁特明阿/特阿勒坦乌梁海阿勒坦)
(淖尔乌梁海地方统辖杜尔伯特/新土尔扈特新和硕特三部官兵)章京一员(办/理)
(粮饷驿站牧务蒙古事/件由京派往三年更换)
  管理绿营换防兼理屯田游击一员(由直隶宣化/镇山西大同)
(镇派拨千/总以下同)千总二员 把总六员 外委一员
  扎哈沁总管二员(内一员三等/信勇公兼任)参领一员 佐领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b 页
    五员 骁骑校五员
   明阿特总管一员 参领一员 佐领二员 骁
    骑校二员
   厄鲁特总管一员 参领一员 佐领二员 骁
    骑校二员
   阿勒坦乌梁海副都统一员(雍正二年设管/辖七旗事务)分理
    左右翼散秩大臣二员(副都统散秩大臣仍/各兼一旗总管事务)
    管四员 佐领七员 骁骑校七员
   阿勒坦淖尔乌梁海总管二员 佐领四员 骁
    骑校四员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a 页
  杜尔伯特副将军二员(左右翼各一员乾隆二十/七年设均以其翼内扎萨)
(克请/旨简任其属下之宰桑授以梅勒扎/兰苏穆章京昆都等职梅勒与副章京同扎兰)
(与参领同苏穆章京与佐/领同昆都与骁骑校同)佐领(左翼十一旗二/十员辉特下后)
(旗一员右翼三旗十五/员煇特下前旗一员)骁骑校(每佐领下设一/员/谨按杜尔)
(伯特等封爵已/载新疆统部)
  土尔扈特(新土尔扈特二旗佐领三员其旧土尔/扈特隶新疆地分四路南路旧土尔扈)
(特四旗佐领五十四员北路旧土尔扈特三旗/佐领十四员东路旧土尔扈特二旗佐领七员)
(西路旧土尔扈特/一旗佐领四员)骁骑校(每佐领下设一员/谨按土尔扈特等封)
(爵己载新/疆统部)
  和硕特(新和硕特一旗佐领一员其中路和/硕特隶新疆地分三旗佐领十一员)骁骑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b 页
   校(每佐领下设一员/谨按和/硕特等封爵已载新疆统部)
  驻防科布多喀尔喀扎萨克一员 协理台吉一
   员 管旗章京副章京一员 听差台吉二员
(以上皆每季更代或以社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乌梁海扎哈沁汗王贝勒贝子公散秩大)
(臣副都统二人或三/四人每二月更代)
  管理屯田喀尔喀参领二员 佐领二员 骁骑
   校三员(以上皆每/年更代)
  管理牧厂喀尔喀协理台吉一员(每年/更代)管旗章京
   副章京二员(每半年/更代)
  库伦办事大臣二员(雍正九年驻劄司员乾隆二/十七年改驻办事大臣一由)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a 页
(京满洲蒙古大臣/简放一由喀尔喀扎萨/克内/特派三年更换以司俄罗斯边务东)
(会黑龙江将军西会定/边左副将军共理之)驻劄司员二员 笔帖
   式二员 驻劄恰克图司员一员(以上司员均/由理藩院派)
(往三年/更换)
 ︹属部︺
  喀尔喀北路土谢图汗部(二十旗东起左翼中旗/北与车臣汗部中末旗)
(右翼中旗接其东南圈出一小游牧为中次旗/其北为左翼末旗左翼中左旗左翼末旗之北)
(为左翼右末旗达库伦之驿于是分道其北为/中旗在肯特山之西南汗山峙其境南与车臣)
(汗部右翼中旗接东库伦之西为中右末旗跨/土拉河其西为中右旗当土拉河曲处其西南)
(为左翼左中末旗当喀噜喀河源中右旗之西/为中左旗左翼左中未旗之西为土谢图汗旗)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b 页
(西与赛因诺颜部厄鲁特旗接中旗之北为右/翼左末旗当土拉河源东与车臣汗部中右后)
(旗接其西为右翼右末旗跨哈拉河其北为中/左翼末旗北王卡伦与俄罗斯为界又西为右)
(翼右末次旗跨色楞格河西与赛因诺颜部中/末旗接西北与唐努乌梁海接其南为右翼左)
(旗皆北至卡伦与俄罗斯为界右翼左旗之南/为右翼左后旗其西为左翼前旗跨喀噜喀河)
(南与中左旗土谢图汗旗接西与赛因诺颜部/厄鲁特前旗接土谢图汗旗之南为右翼右旗)
(西与赛因诺颜部中前旗接其东为左翼/后旗西与赛因诺颜部右翼中左旗接)
  喀尔喀中路赛因诺颜部(二十二旗附以厄鲁特/二旗东起厄鲁特旗跨)
(鄂尔坤河东与土谢图汗旗接其北为厄鲁特/前旗当塔米尔河北岸东与土谢图汗部左翼)
(前旗接其北为左翼左末旗跨瑚努伊河其西/为右翼前旗其北为左翼中旗跨哈绥河其北)
(为中末旗东与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末次旗接/北与唐努乌梁海接厄鲁特旗之南为中前旗)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a 页
(跨鄂尔坤河翁金河东与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旗接其西为右翼左末旗右翼中左旗皆跨翁)
(金河右翼中左旗东与土谢图汗部左翼后旗/接其南为左翼右旗右翼左末旗之西为赛因)
(诺颜旗其西为中右旗跨推河其西南为右翼/中末旗其北为右翼末旗其西北为右翼右后)
(旗西与扎萨克图汗部右翼右旗接其西北为/左翼左旗其西为中后旗赛因诺颜旗之东北)
(为右翼中右旗赛因诺颜之西北为中右翼末/旗左翼左旗之东北为中左末旗左翼中旗之)
(西为右翼后旗北与扎萨克图汗部中左翼末/旗接其西南为中后末旗跨齐老图河其西北)
(为中左旗北与扎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右旗接/其南为右翼旗中后旗之西为乌里雅苏台城)
(定边左副/将军治)
  喀尔喀东路车臣汗部(二十三旗东起左翼前旗/与黑龙江呼伦贝尔城接)
(南与内扎萨克乌珠穆沁左翼旗接其西北为/中右旗其西为左翼后末旗左翼后末旗之南)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b 页
(为右翼后旗左翼后末旗之北为中前旗跨克/鲁伦河其西为中左前旗其西为左翼左旗北)
(至卡伦与俄罗斯为界左翼后末旗之西为左/翼后旗其西为中左旗南与土谢图汗部左翼)
(中旗接其北为左翼中旗跨克鲁伦河其西北/为中末次旗其西南为左翼右旗其西为右翼)
(左旗其西为车臣汗旗车臣汗旗之北为右翼/前旗其西南为右翼中左旗右翼前旗之北为)
(中后旗跨教嫩河右翼中左旗之西为右翼中/前旗其北为中右后旗西与土谢图汗部右翼)
(左末旗接中左旗之西为中末右旗其西为中/末旗南与土谢图汗部左翼中旗接其西为右)
(翼中右旗又西为右翼中旗北与土谢图汗/部中旗接南与土谢图汗部左翼中旗接)
  喀尔喀西路扎萨克图汗部(十八旗附以辉特部/一旗东起中左翼末)
(旗南与赛因诺颜部右翼后旗接其西为右翼/右末旗又西为中左翼右旗南与赛因诺颜部)
(中左旗接其北为中左翼左旗北与唐努乌梁/海接其西南为左翼前旗左翼后末旗同游牧)
卷一百九十四 第 7a 页
(其西为左翼左旗跨空归河西北与科布多所/属杜尔伯特左翼十一旗接其南为中右翼末)
(次旗左翼左旗之西为左翼右旗其西南为中/右翼左旗西与科布多所属扎哈沁旗接其东)
(南为左翼中旗右翼后旗同游牧其南为中右/翼末旗其东南为辉特旗其西南为扎萨克图)
(汗兼右翼左旗其西为右翼前旗扎萨克图汗/旗之东南为右翼右旗东与赛因诺颜部右翼)
(右后旗接右翼前旗之南为左翼后旗中右翼/末旗之西为右翼后末旗北与科布多所属扎)
(哈沁/旗接)
   唐努乌梁海部(五旗定边左副将军所属乌梁海/二十五佐领二在德勒格尔河东)
(岸东与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末次旗接南与赛/因诺颜部中末旗接二在库苏古尔泊东北四)
(当贝克穆河折西流处三当谟和尔阿拉河源/四当噶哈尔河源俱北与俄罗斯为界十在西)
(北跨阿勒坦河阿穆哈河亦与俄罗斯为界扎/萨克图汗部所属乌梁海五佐领一在库苏古)
卷一百九十四 第 7b 页
(尔泊北一在德勒格尔河西岸南与扎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左旗接一北临贝克穆河西与南)
(俱临华克穆河一在谟什克河西一当扎库尔/河源赛因诺颜部所属乌梁海十三佐领俱南)
(依鄂尔噶汗山西与科布多所属阿勒坦淖尔/乌梁海二旗接北与俄罗斯为界哲布尊丹巴)
(呼图克图门徒所属乌梁海三佐领在陶/托泊北西临华克穆河北与俄罗斯为界)
   杜尔伯特部(十四旗东界由特斯河南岸起至萨/拉托罗海纳林苏穆河察罕努噜止)
(与唐努乌梁海连界东南界由杭吉勒察克起/至哈布齐克布拉克山拜甡图之南山止与哈)
(尔哈连界再由拜甡图之南山起至奇勒稽思/淖尔爱拉克淖尔之南岸扎布噶河北岸塔塔)
(呼特喀里止与喀尔喀连界南界由塔塔呼特/喀里起至哈喇淖尔绰诺哈唻呼额可阿喇勒)
(淖尔北岸齐尔噶图山止与科布多官厂连界/西南界由齐尔噶图山起至塔拉布拉克乌兰)
(布拉克察罕布尔噶苏茂垓科布多河东岸止/与明阿特连界西界由科布多河东岸起沿河)
卷一百九十四 第 8a 页
(至索果克河东岸止与阿勒坦乌梁海连界西/北界由索果克河起至蒙古勒雅素哲斯达巴)
(噶噜图维和尔淖尔卡伦止与阿勒坦乌梁海/连界北界由哈克淖尔卡伦起至哈透乌里雅)
(苏台卡伦止与卡伦连界再由哈透乌里雅苏/台卡伦起至阿期哈图河固尔班哈伦昭莫多)
(止与卡伦连界再由昭莫多起至罕达该图齐/齐尔噶纳鄂尔济呼布拉克阿拉克鄂博卡伦)
(止俱与卡/伦连界)
   扎哈沁部(一旗东界由/占和硕萨拉/德杜库库图勒起至哈喇/布拉克巴尔噜克止与喀)
(尔喀连界东南界由巴尔噜克起至昂吉尔图/止与喀尔喀连界南界哈布塔克山与巴尔库)
(勒连界西南界由哈布塔克山起至和托昂鄂/博止与土尔扈特和硕特连界西界由和托昂)
(鄂博起至布尔干河东岸止与阿勒坦乌梁海/连界西北界由布尔干河起至浩赖僧库尔都)
(木达僧库尔惠图僧库尔之北山止与阿勒坦/乌梁海连界北界由惠图僧库尔起至土古里)
卷一百九十四 第 8b 页
(克止与喀尔喀屯田兵官厂连界东北界由土/古里克起至德杜库库图勒止与喀尔喀连界)
  土尔扈特部(新土尔扈特二旗东界由哈弼察克/起至奔巴图们楚克乌兰布勒干和)
(硕止与和硕特连界东南界由布勒干和硕起/至拜塔克山止与扎哈沁连界南界由拜塔克)
(山起至胡图斯山乌陇古河乌兰波木止与古/城连界西界由乌兰波木起至清依勒河昌罕)
(阿璊那彦鄂博止与阿勒坦乌梁海连界西北/界由那彦鄂博起至绰和尔淖尔那郭干淖尔)
(之中山止与阿尔坦乌梁海连界北界由绰和/尔淖尔那郭干淖尔之中山起至哈弼察克止)
(与阿勒坦乌/梁海连界)
  和硕特部(新和硕特一旗东界和托昂鄂博与扎/哈沁连界南界布勒干和硕西界们楚)
(克乌兰北界奔巴图哈弼/察克止与土尔扈特连界)
  明阿特部(一旗东界由塔拉布拉克起至齐尔噶/图山科布多河止与杜尔伯特连界南)
卷一百九十四 第 9a 页
(界由齐尔噶图山起沿科布多河北岸至逊都/里山止与喀尔喀屯田兵厄鲁特连界西界由)
(逊都里山起至茂垓止与杜尔伯特连界北界/由茂垓起至察罕布尔噶苏乌兰布拉克塔拉)
(布拉克止与杜/尔伯特连界)
   厄鲁特部(一旗东界由济尔噶朗图起沿布彦图/河西岸至布克图和硕止与喀尔喀屯)
(田兵连界南界由布古图和硕起沿布彦图河/北岸至哈透乌里雅苏台止与喀尔喀屯田兵)
(连界西界由哈透乌里雅苏台起至都噜淖尔/止与阿勒坦乌梁海连界北界由都噜淖尔起)
(至习集克图河止与阿勒坦乌梁海连界再由/习集克图河起沿科布多河南岸至济尔噶朗)
(图止与明/阿特连界)
   阿敕坦乌梁海部(七旗东界由都噜淖尔起至哈/透乌里雅苏台止与厄鲁特连)
(界再由哈透乌里雅苏台起至西伯尔沙扎该/山岛图淖尔之南山止与喀尔喀屯田兵连界)
卷一百九十四 第 9b 页
(东南界由惠图僧库尔起至都木达僧库尔浩/赖僧库尔之北山哈弼察克止与扎哈沁连界)
(再由哈弼察克起至绰和尔淖尔那郭干淖尔/之中山清依勒河那彦鄂博昌罕阿璊乌兰波)
(木止与土尔扈特和硕特连界南界由乌兰波/木乌陇古河起至巴噶淖尔止与塔尔巴哈台)
(所属土尔扈特连界西南界由巴噶淖尔起至/噶勒扎尔巴什淖尔北岸纳林哈喇山止与塔)
(尔巴哈台所属土尔扈特连界再由纳林哈喇/山起至碑尔素克托罗垓止与塔尔巴哈台连)
(界西界由碑尔素克托罗垓起至巴尔哈斯淖/尔止与卡伦连界北界由巴尔哈斯淖尔起至)
(哈窦里达巴止与卡伦连界东北界由哈窦里/达巴起至哲斯达巴蒙古勒雅素沿索果克可)
(科布多河西岸习集克图/河止与杜尔伯特连界)
   阿勒坦淖尔乌梁海部(二旗在索果克卡伦外东/界由哈勒巴哈雅山起至)
(布古素山博罗布尔噶苏河止南界由博罗布/尔噶苏起至托甲图山习伯图山达尔钦图河)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0a 页
(止西界由达尔钦图河起至阿尔占山巴勒塔/尔罕山呼巴图噜山止北界由呼巴图噜山起)
(至阿勒坦淖尔伯勒山楚勒/坤卓尔哈勒巴哈雅山止)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0b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0b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0b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0b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0b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0b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0b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0b 页
大清一统志
 乌里雅苏台(东界库伦西界科布多南界瀚海/北界俄罗斯距/京师七千馀里)
︹建置沿革︺乌里雅苏台即元之和林境也其治在赛
  因诺颜部中后旗之西北
 本朝乾隆二十九年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扎布奏乌
  里雅苏台旧城圯请增修复以土浮难兴版筑应
  照旧造木城增高丈六尺厚一丈周围共五百丈
  内外排木栅中实土东西南各置门北迎河掘沟
  引水环之即以沟土筑城城在齐格尔苏特乌里
  邪苏台二河间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1a 页
 ︹晷度︺北极高四十七度六分距
 京师偏西十九度强
 ︹山川︺伊逊都兰哈拉山(在乌里雅/苏台城东)玛拉哈山(在伊逊/都兰哈)
(拉山/西)翁郭山(在玛拉/哈山南)巴彦山(在乌里雅苏/台城东南)额布根
  山(在巴彦/山东南)枯黑勒山(在额布根/上西南)阿尔洪山(在乌里/雅苏台)
(城西/南)唐努山(在乌里雅苏台城北近山游牧/之乌梁海为唐努山乌梁海)哲尼
  克山(在唐努/山东北)额尔奇克山(在哲尼/克山北)鄂尔噶汉山(在/唐)
(努山/西北)敖兰乌纳瑚山(在鄂尔噶/汉山北)乌里雅苏台河(源/出)
(中后旗西流东合一水经乌里雅苏台城南/南纳舒鲁克河北纳苏布拉河注扎布噶河)扎布
  噶河(上源曰锡拉河出赛因诺颜部左翼左旗西/南流北纳哈拉河布尔噶苏台河折西北流)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1b 页
(特里乌苏河自北来会又西北会乌里雅苏/台河西流为扎布噶河又西流入科布多界)推河
(源出赛因诺颜旗西南流东纳伊玛图河额尔德/穆图河经赛因诺颜部中右旗北纳哈拉瑚吉尔)
(河潴为鄂/罗克泊)塔楚河(源出赛因诺颜旗数水合/南流潴为锡拉布里都泊)拜塔
  里克河(源出赛因诺颜部右翼右后旗数水合南/流东纳察罕齐齐尔里克河墨特河经赛)
(因诺颜部右翼末旗歧为二支一南流经赛因诺/颜部右翼中末旗潴为察汉泊一西南流潴为绷)
(察汉/泊)翁金河(源出赛因诺颜部右翼左末旗二水/合东流经右翼中左旗中前旗北合)
(二水入土谢/图汗部界)鄂尔坤河(源出赛因诺颜部中左末/旗东南山曰塔米尔河东)
(流南北合数水经其部之右翼中右旗察罕鄂伦/河出其西山东北流来会又东经厄鲁特前旗是)
(为鄂尔坤河经土谢图汗旗又合数小水折东北/流经土谢图汗部之左翼前旗右翼左后旗与土)
(拉河会又东北经土谢图汗部之右翼左旗北合/二水南与哈拉河会又北东纳伊逊河齐雅图河)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2a 页
(与色楞格河会合/北流入库伦界)吟绥河(源出赛因诺颜部中左/末旗东山东北流经其)
(部之右翼前旗西纳珠萨兰河南纳瑚伊/努河东流为色楞格河与鄂尔坤河合)特斯河
(源出扎萨克图汗部之中左翼左旗西流/右会数小水入科布多界为乌布萨泊)伯鲁克
  泊(源出唐努山之北曰克穆齐克河东流南会巴/尔鲁克河集尔哈瑚河北会阿克河又东流南)
(会扎达克河北会一水是为克穆齐克河又东流/南会扎库尔河北会伊克克穆河又东流南会察)
(罕阿拉尔河北会特穆尔乌苏河又东流南会谟/和尔阿拉河北会额锡穆河又东流南会巴拉克)
(河北会乌兰乌苏河又东北流南会谟什克河北/会图兰河鄂克河又东北流南会华克穆河北会)
(伊博克河又东北流南会二小水北会鄂克穆河/哈彦萨拉克穆河又东北流南会库克穆河北会)
(图集泊水又东北流南/会博尔鲁克河注于泊)
 ︹台站︺华硕啰图台 舒鲁克台 特木尔图台 达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2b 页
   罕德勒台 呼吉尔图台 阿噜图斋台 鄂博
   尔托斋台 乌兰班巴图台 霍博尔车根台
   瓦克台 都特库土勒台 偶塔台 鄂罗海台
    乌尔图哈喇托罗海台 图依台 沙尔噶勒
   卓特台 乌尔图额沁呼都克台 塔楚台 噶
   噜迪台 哈喇呢敦台 哈建图台 乌努格特
   台 昂进台 遮林台 哈沙图台 乂普齐尔
   台 忙克图台 吉里台 老萨台 什保太台
    哈必尔噶台 莫端台 赛里乌苏台(以上东/南接张)
(家口所/属军台)阿勒达尔台 博尔辉台 胡都克乌兰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3a 页
  台 伊克哲斯台 已罕哲斯台 珠尔库珠克
  台 布古珠勒克台 阿尔噶灵图台 巴罕淖
  尔台 图根淖尔台 哈尔噶纳台 济尔噶朗
  图台 扎哈布拉克台 哈喇乌苏台(以上西至/科布多军)
(台)楚布哩雅台 柯尔森赤楼台 鄂博尔乌拉
  克沁台 阿鲁乌拉克沁台 爱拉克台 察普
  担台 塔木塔拉海台 珠尔库珠台 察罕托
  罗海台(以上北至唐努/乌梁海军台)
 ︹卡伦︺阿拉浑博勒尔(东接库伦所属/之额林沁卡伦)鄂依拉噶 塔
  尔沁图 库库托罗海 哈特呼勒 博勒图斯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3b 页
     察罕布隆 呵噶尔 沙巴尔 斋噶勒 哈
    齐克 巴彦布拉克(西接科布多所属之津吉/里克卡伦以上北面卡伦)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4a 页

                          纂修官(臣)张 芾恭纂辑
                          前纂修官(臣)李嘉端恭覆辑
                          校对官(臣)黄桐勋恭 校
                          校对官(臣)许诵恒恭 覆校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4b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4b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4b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4b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4b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4b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4b 页
 大清一统志
  库伦(东界黑龙江西界乌里雅苏台南界瀚/海北界俄罗斯距/京师五千馀里)
 ︹建置沿革︺准部未定之先其地为喀尔喀土谢图汗
   台吉噶尔丹及土谢图汗之亲弟哲布尊丹巴呼
   图克图所居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喀尔喀内附尚书阿尔尼奉
命会阅于此乾隆二十七年置办事大臣专理俄罗斯通
   商之事并抚驭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治所在土
   谢图汗部右翼左末旗之南中旗之北其在土拉
   河以东克鲁伦河以西者为东库伦在土拉河以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5a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6a 页
(彦集鲁/克山北)坤策勒山(在西库/伦东)伊呢尔山(在坤策/勒山南)巴哈
  噶托尔山(在伊呢/尔山东)策策山(在巴哈噶/托尔山南)商喀山(在策/策山)
(东/南)讷拉特山(在商喀/山东)轰郭尔山(在讷拉特/山东北)鄂淖尔
  山(在轰郭尔/山东北)鄂罗辉山(在郭淖尔/山东北)杭爱山(在西库/伦北境)
  土拉河(源出土谢图汗部右翼左末旗南流经库/伦东西纳哈拉图鲁河洪郭尔河经其部)
(之中旗折西流经库伦南又经其部/之中右末旗中右旗与喀噜喀河会)喀噜喀河(源/出)
(土谢图汗部左翼左中末旗北流经其部/之中左旗又北流会土拉河入鄂尔坤河)克鲁伦
  河(亦名胪胊河出车臣汗部中右后旗西南流北/纳集隆河特勒尔集河又南西纳巴彦集鲁克)
(山水博尔肯河折东流经右翼中前旗北纳僧库/尔河经右翼中左旗车臣汗旗北纳塔尔河又东)
(北经右翼左旗左翼右旗左翼中旗中左旗左翼/左旗中左前旗中前旗入黑龙江呼伦贝尔城界)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6b 页
(康熙三十五年/大军临克鲁伦河/圣祖仁皇帝亲征噶尔丹/命大学士伊桑阿致祭)
(克鲁伦河之神其文曰朕统御寰宇怀柔百神遐/迩内外罔有殊视凡乘舆巡历之地必虔告所过)
(名山大川所以昭秩祀也顷因厄鲁特噶尔丹悖/德逆天俶优边境朕躬统大军远出声讨以期殄)
(寇安民兹已行次克鲁伦河惟神夙以巨浸名于/绝塞溯长源之浚发引千里之众流朕率师莅止)
(临观嘉叹是用备陈牲帛遣官申祭神其丕彰灵/应默赞军威迅荡涤夫秽氛永澄清乎朔漠异日)
(垂诸史册蔚有/休光惟神鉴焉)色楞格河(上源曰齐老图河出赛/因诺颜部中左末旗为)
(鄂尔哲依图泊东北流经其部之中左旗右翼后/旗南纳特尔克河阿集拉克河西纳伊第尔河德)
(勒格尔河入扎萨克图汗部界北会哈拉鄂伦河/南会阿察河又东流南会哈绥河是为色楞格河)
(又东流南会塔特河扎达河巴尔土河入土谢图/汗部界折而东北流左会鄂博尔克伦河又东流)
(左会特尔格河哈尔集苏/台河而与鄂尔坤河会)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7a 页
 ︹卡伦︺珠尔特伊(自此迤东十二卡伦为黑龙江/将军辖此下皆自东以次而西)西伯
  尔布拉克 巴彦珠尔克 乌裕勒和齐 巴雅
  斯呼兰图 巴图尔和硕 库克多布 额尔德
  尼陀罗海 蒙克西里 阿巴噶图 苏克特
  察罕鄂拉 库布勒哲库 孟克陀罗海 哲格
  勒图 孟格集格 鄂博图 鄂淩图 托尔罗
  克 图尔克纳 托克托尔 和林纳尔素 拉
  索克 和尔泰 伯尔克 乌尔和特 巴彦阿
  都尔噶 阿嘎楚 集尔博尔 集尔浑 库谟
  里 阿鲁苏鲁克 阿兴阿 库野 明几 乌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7b 页
  雅勒喀 库德里 齐克泰 齐兰 布拉 察
  罕乌苏 哈拉呼集尔 哈布塔海 集尔格忒
   鄂尔多和 特穆伦 额林沁(以西接乌里雅/苏台所属之阿)
(拉浑博勒尔卡伦雍正五年尚书察毕那等奉/旨会同俄罗斯勘定疆界设卡伦五十九座)
(极东之十二卡伦就近属黑龙江将军派索伦官/兵戍守迤西之四十七卡伦以喀尔喀四部蒙古)
(按其游牧远近派兵戍守其四十七卡伦以恰克/图为适中之地恰克图之东卡伦二十八系土谢)
(图汗车臣汗两部管理恰克图之西卡伦/十九系扎萨克图汗赛因诺颜两部管理)
 ︹属境︺恰克图(雍止七年立市集于此派理藩院司员/董其事乾隆二十七年始驻大臣办理)
(夷/务)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8a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9a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0a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1a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2a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3a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4a 页
大清一统志
 科布多(东至乌里雅苏台界西至伊犁塔尔巴哈台/巴里坤界南至瀚海界北至俄罗斯距/京)
(师八千/馀里)
︹建置沿革︺科布多在元时为诸王分封之地准部末
  平时厄鲁特噶尔丹居焉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平西域置城
︹晷度︺北极高四十八度一分距
 京师偏西二十五度强
︹山川︺乌尔图海尔罕山(在科布/多城东)齐尔噶图山(在科布/多城东)
(偏北屯/田界)杜兰哈喇山(在科布多城东南扎/哈沁界内山产铅砂)哈布塔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4b 页
  克山(在杜兰哈/喇山东南)拜克塔山(在科布多城南/近扎哈沁界)阿勒坦
  山(即金山在科/布多城之西)巴尔鲁山 阿尔占山 巴勒塔
  尔罕山(三山皆在阿勒坦/淖尔乌梁海界西)逊都里山(在科布/多城北)托申
  图山(在科布多城北阿勒/坦淖尔乌梁海界)拜甡图山(在科布多/城东北)
  套里岭(在科布多西北阿/勒坦乌梁海界北)乌陇古河(在科布多城/南河二源东)
(曰布尔干河西曰青吉斯河布尔干河出新和硕/特旗北合喀喇图泊水南流经扎哈沁旗东南流)
(青吉斯河出新土尔扈特旗北合哈拉泊水西南/流合哈弼察克河又东南与布尔干河合为乌陇)
(古河折西流经阿勒坦乌梁/海旗潴为赫萨尔已什泊)额尔齐斯河(在科布/多城西)
(自塔尔巴哈台境宰桑淖尔/溢出又北流入俄罗斯界)阿拉克淖尔(在科布/多城东)
(有扎市噶河自乌里雅苏台境流入会奇勒稽斯/淖尔水爱拉克水都尔根淖尔水喀拉淖尔水注)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5a 页
(淖尔北有科布多河布彦图河注/淖尔西有伊格尔河注淖尔南)阿勒坦淖尔(在/科)
(布多城北阿勒坦淖尔乌梁海旗东北绰尔齐河/沙克尔河巴什库斯河阿斯巴图河俱出阿勒坦)
(淖尔乌梁海旗合北流潴焉东纳格结河西/纳巴哈齐里河伊克齐里河郭尔达尔河)乌布
  萨淖尔(在科布多城东北特斯河自乌里雅苏台/界西流入泊和赖河特里河伊尔河博尔)
(河扎尔河齐塔齐河俱南流入泊喀喇奇拉河古/萨尔泊水出杜尔伯特左翼旗北流萨里克哈拉)
(河亦出杜尔伯特左翼/旗东流俱潴于淖尔)
 ︹台站︺搜吉台 察罕布尔噶苏台 达布索图淖尔
  台 纳林博罗齐尔台 依什根托罗垓台 扎
  哈布拉克台 西博尔图台(以上南至/古城军台)沙拉布拉
  克台 煇觉博尔齐尔台 轰郭尔鄂笼台 察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5b 页
  罕硕罗图台 哈透乌里雅苏台 乌鲁格依台
  毕柳图台 傅罗布尔噶苏台(以上北至阿勒坦/淖尔乌梁海军台)
 ︹卡伦︺津吉里克 额尔逊 萨玛噶勒台 阿拉克
  鄂博 鄂尔济呼布拉克 齐齐尔噶纳 汗达
  垓图 博罗依齐噶图 博陀果尼霍垒 乌鲁
  克淖尔 栖格尔苏特依 哈透乌里雅苏台
  哈克淖尔 索果克 卫霍尔 噶鲁图 乌科
  克 沁达垓图 乌尔鲁 昌吉斯台 那林
  库鲁阿吉尔噶 和呢迈拉虎(以上西接乌里雅/苏台东接俄罗斯)
(一带卡伦卡伦以北为阿/勒坦淖尔乌梁海游牧)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6a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7a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8a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9a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0a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1a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2a 页
大清一统志
 外藩蒙古统部(东接/盛京黑龙江西接伊犁东路/南至长城北踰绝漠袤延万馀里)
︹分野︺天文昴毕及尾箕分野躔大梁析木之次(史记/天官)
(书昴毕閒为天街其阴阴国阳阳国张渊观象赋/天街分中外之境注云天街二星昴毕閒近月星)
(阴阳之所分中国之境界天街以西属外国毡褐/引弓之民皆属焉天街以东属中国搢绅之士冠)
(带之伦/皆属焉)
︹建置沿革︺古雍冀幽并营五州北境周时猃狁山戎
  居之秦汉北边外匈奴尽有其地汉末乌桓鲜卑
  杂处其閒元魏时蠕蠕及库莫奚为大隋唐属突
  厥后入于回纥延陀辽金以来建置都邑城郭与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2b 页
  内地不异元之先曰蒙古居西北极边奄有天下
  遂成一统明初阿裕实哩达喇遁归朔漠复其故
  号遗种繁衍诸部时拥众侵边迄明世北陲不靖
(初顺帝殂于应昌阿裕嗣立徙和林改元宣光传/其次子托果斯特穆尔改元天元洪武二十一年)
(命大将军蓝玉出大宁进抵庆州破之于捕鱼儿/海托果斯特穆尔从十馀骑跳身遁后遂为其下)
(伊苏德勒所弑部落溃散终太祖世不敢大为寇/自托果斯特穆尔后五传至昆特穆尔皆被杀远)
(族果勒齐篡位称可汗去国号复称鞑靼其下以/非顺帝裔不附酋长阿噜台等杀果勒齐而迎元)
(后布延实哩立以为可汗永乐六年以书谕之不/报复遣给事中郭骥往骥被杀于是淇国公邱福)
(统五将军出塞击之师歼焉帝闻震怒八年亲征/布延实哩惧欲与阿噜台俱西阿噜台不从君臣)
(始各为部布延实哩西奔帝追及鄂诺河元太祖/始兴地也布延实哩率众战大败绝迹遁帝班师)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3a 页
(至静卤镇遇阿噜台大破其众乃班师十年布延/实哩为斡拉玛哈穆特等所杀而阿噜台与斡拉)
(相雠穷蹙内附特封以王号后复入寇兴和二十/年帝复亲征阿噜台大破之遂击乌梁海荡其巢)
(而还仁宗时阿噜台数败斡拉势日蹙乃率其属/东走乌梁海驻牧辽塞宣德中为斡拉托欢所杀)
(斡拉蒙古部落也在鞑靼西永乐閒封玛哈穆特/以王号其后拥兵将入犯帝亲征大破其众于呼)
(兰和实衮追奔至图喇河复修贡职其子托欢嗣/仍封王号既袭杀阿噜台欲自称可汗而众不附)
(乃求元后托克托布哈立之自为丞相居漠北喀/喇沁等部俱属马己诱多颜诸卫窥塞托欢死子)
(额森嗣为太师众益强托克托布哈不能制正统/十四年额森诱胁诸番大举入寇阉王振挟帝亲)
(征百官上章留不听驾至大同还次宣府额森追/及王师覆于土木英宗北狩额森拥英宗犯京师)
(为兵部尚书于谦等所败于是战守筹画大具而/虏使来输平送英宗还既而额森弑其主自立东)
(自女直乌梁海野人西至蒙古赤斤哈密皆受约/束额森来贡称田盛大可汗田盛者汉言天圣也)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3b 页
(诏称为斡拉可汗额森恃强益骄景泰中阿喇知/院攻额森杀之斡拉遂微时鞑靼部长保喇复攻)
(破阿喇求托克托布哈子玛尔科尔立之号小王/子保喇与其属玛拉噶皆雄视部中鞑靼复炽天)
(顺中玛尔科尔死众共立玛古和尔济苏亦号小/王子自是鞑靼部长益各专擅小王子世次多莫)
(可考成化初保喇与小王子玛拉噶等入据河套/边事日棘会保喇弑小王子玛拉噶杀保喇更立)
(他可汗寻复弑之有阿尔楚者与玛拉噶相仇杀/博啰乃与阿尔楚合别部嘉勒斯赉博勒呼亦入)
(据河套廷议发兵讨之赵辅刘聚相继为将军无/功玛拉噶诸部亦稍衰败而玛勒图入河套称可)
(汗以嘉勒斯赉为太师寻与博勒呼入寇大败于/韦州玛勒图不复居套嘉勒斯赉遂杀博勒呼并)
(其众益专恣为玛勒图所杀玛勒图死边患少息/成化末入寇者复称小王子渐往来套中与和斯)
(相倚日益强大宏治十三年小王子复居河套为/边患无虚岁嘉靖十一年小王子徙幕东方谓之)
(土蛮而所分诸部落在西北边者其从父行济农/谙达二部最强据河套时时入寇二十九年谙达)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4a 页
(移驻威宁海子招集亡命居丰州筑城自卫与土/蛮迭犯东西诸边隆庆四年谙达乞封诏封为顺)
(义王自是约束诸部无入犯岁来贡市西塞以安/而东部土蛮时寇辽东初小王子裔布希亦称小)
(王子驻牧察哈地是为察哈尔亦曰插汉儿谙达/方强惧为所并徙帐于辽收福馀杂部数入掠蓟)
(西四传至林丹称胡土克图可汗渐强盛万历四/十三年数犯辽东崇祯元年攻破喀喇沁及白言)
(台吉布斯图诸部乘势犯宣大邀岁赏东西驰逐/所部多叛之诸蒙古先后归附于我/大清)
(太宗文皇帝亲征察哈尔林丹惧西奔图伯特/死于打草滩其子来降插部遂灭/阿裕实哩达)
(喇旧作爱猷识理达腊托果斯特穆尔旧作脱古/思帖木儿伊苏德勒旧作也速迭儿昆特穆尔旧)
(作坤帖木儿果勒齐旧作鬼力赤阿噜台旧作阿/鲁台布延实哩旧作本倠失里鄂诺河旧作斡难)
(河斡拉旧作瓦喇玛哈穆特旧作马哈木乌梁海/旧作兀良哈托欢旧作脱欢呼兰和实衮旧作忽)
(阑忽失温图喇旧作土刺托克托布哈旧作脱脱/不花哈喇沁旧作哈喇嗔额森旧作也先阿喇旧)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4b 页
(作阿刺保喇旧作孛来玛尔科尔旧作麻儿可儿/玛拉噶旧作毛里孩玛古和尔济苏旧作马古可)
(儿吉思阿尔楚旧作斡罗出博啰旧作孛鲁嘉勒/斯赉旧作癿加思兰玛勒图旧作满鲁都博勒呼)
(旧作孛罗忽和斯旧作火筛济农旧作吉囊谙达/旧作俺答布希旧作卜赤布斯图旧作卜失兔图)
(伯特旧作图白/忒今俱改正)
 本朝龙兴蒙古科尔沁部率先归附及既灭察哈尔
  诸部相继来降于是正其疆界悉遵约束有大征
  伐并帅师以从及定鼎后锡以爵禄俾得世及每
  岁朝贡以时奔走率职惟谨设理藩院以统之盖
  奉正朔隶版图者部落二十有五为旗五十有一
  并同内八旗其贡道由山海关者科尔沁郭尔罗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5a 页
  斯杜尔伯特扎赉特四部落为旗十由喜峰口者
  阿噜科尔沁扎噜特土默特喀喇沁喀尔喀左翼
  柰曼敖汉翁牛特八部落为旗十三由独石口者
  阿巴噶左翼阿巴哈纳尔左翼浩齐特乌珠穆沁
  巴林克什克腾六部落为旗九由张家口者阿巴
  噶右翼阿巴哈纳尔右翼苏尼特四子部落喀尔
  喀右翼茂明安六部落为旗七由杀虎口者归化
  城土默特乌喇特鄂尔多斯三部落为旗十二是
  为内扎萨克蒙古至于漠南而外则有漠北汉唐
  之盛兵力或能至漠南若漠北则固荒远矣元初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5b 页
   起自西北建都和林其后混一天下遂于和林置
   行中书省列于十一行省之中其后裔于明初退
   保于此位号相传终明之世自称强国
 圣朝功德隆盛遐迩咸宾开国之初蒙古北部喀尔喀
   三汗同时纳贡至康熙年间喀尔喀与准噶尔搆
   难举国内属
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于是全部列爵分旗隶我宇下又
   有善巴自为一部曰赛因诺颜雍正九年以奋击
   准噶尔功
诏授扎萨克分辖各旗共四部七十四旗今增至八十六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6a 页
   旗其朝贡会盟隶理藩院其贡道由张家口来享
   来王奔走恐后与漠南无异焉又有察哈尔者本
   元后裔雄长北陲我
  朝肇基王业各蒙古相率归诚唯察哈尔恃其强盛
   未即款服
太宗文皇帝亲征林丹汗走死其子额哲来降至康熙年
   閒以布尔呢叛逆复加戡定始迁其众于大同宣
   化边外惟以总管等官临治与各扎萨克之袭有
   世爵者不同第散处边陲习于游牧固与诸蒙古
   无异其察哈尔旧地遂置各牧厂于此长林丰草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6b 页
   讹寝咸宜凡驼马牛羊之孳息者岁以千万计考
   牧之盛卓越千古其地在彰武台及独石口张家
   口外隶于内务府
  上驷院太仆寺等衙门由北路而西则更有阿拉善
   厄鲁特青海厄鲁特阿拉善厄鲁特本驻牧套西
   称为套彝顺治四年遣使入贡后为噶尔丹侵并
   其地窜至近边康熙年间于宁夏甘州边外给以
   地
赐牧阿拉善编置佐领为旗一青海厄鲁特青海本禹贡
   西戎地周秦以还诸羌繁衍罕归声教厥后一变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7a 页
  而为吐谷浑再变而为吐蕃至明代入于蒙古而
  后复为厄鲁特所有我
 朝开创之初其部酋顾实汗输诚归附雍正初平定
  青海编旗授爵分置佐领为旗二十有八乾隆间
  增设一旗嘉庆十一年一等台吉一旗兼袭郡王
  仍为旗二十八又有大喇嘛察罕诺们汗所属蒙
  古分为四佐领不统于各旗均隶理藩院其贡道
  由西宁朝贡之谨与内扎萨克等迤西而南有古
  西南徼外诸羌戎地唐时始通中国史称其国西
  南与婆罗门接壤则其俗之信奉释教固宜元时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7b 页
  其地领于番僧明代因之自黄教兴而诸番崇信
  于是有达赖喇嘛班禅喇嘛更在各番王之上
 本朝崇德年间不远万里遣使纳贡乃以其恭顺独
  先锡之封号俾得以世相继康熙閒准夷侵扰经
 王师平定其地诸番皆登乐土于焉阐扬善教同我
  太平所谓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者
  盖怀柔驾驭之道即于是寓焉矣其地在四川云
  南徼外其朝贡隶于理藩院其贡道由西宁于此
  见
圣朝威德所彰无远弗届屏藩万里中外一家诚旷古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8a 页
   所未有也
  ︹旗分︺
   科尔沁右翼旗
     右翼前旗
    右翼后旗
     左翼旗
     左翼前旗
     左翼后旗
   扎赉特旗(属科尔/沁右翼)
   杜尔伯特旗(属科尔/沁右翼)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8b 页
   郭尔罗斯前旗(属科尔/沁左翼)
    后旗(属科尔/沁左翼)
   喀喇沁右翼旗
    左翼旗
    添设一旗
   土默特右翼旗
    左翼旗
   敖汉旗
   柰曼旗
   巴林右翼旗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9a 页
    左翼旗
   扎噜特右翼旗
    左翼旗
   阿噜科尔沁旗
   翁牛特右翼旗
    左翼旗
   克什克腾旗
   喀尔喀左翼旗
   乌珠穆沁右翼旗
    左翼旗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9b 页
   浩齐特右翼旗
    左翼旗
   苏尼特右翼旗
    左翼旗
   阿巴噶右翼旗
    左翼旗
   阿巴哈纳尔右翼旗
    左翼旗
   四子部落旗
   茂明安旗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0a 页
   乌喇特中旗
    前旗
    后旗
   喀尔喀右翼旗
   鄂尔多斯右翼中旗
    右翼前旗
    右翼后旗
    左翼中旗
    左翼前旗
    左翼后旗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0b 页
    添设一旗
   喀尔喀旗
    土谢图汗部(旗二/十)
    车臣汗部(旗二/十三)
    扎萨克图汗部(旗十/九)
    赛因诺颜部(旗二/十四)
   阿拉善厄鲁特旗
   青海厄鲁特(旗二/十八)
   西藏
   归化城土默特右翼旗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1a 页
   左翼旗
  牧厂
  察哈尔(八/旗)
 ︹封爵︺(按诸旗封爵定于/国初今以锡爵之始所得/之爵列为目录至雍正乾隆嘉庆间有晋封及)
(降袭者并分注于各旗之下其封爵仍旧者不复/注焉至不掌旗之王公诸爵并按各旗增载于篇)
  科尔沁右翼和硕土谢图亲王(崇德元年封所属/有不掌旗贝勒一)
(康熙十/四年封)
   左翼和硕达尔汉亲王(顺治十六年由郡王晋/封所属有不掌旗亲王)
(一崇德元年封郡王一顺治六年封贝勒一顺/治十八年由镇国公晋封贝子二一雍正四年)
(封一乾隆二十三年封亲王后屡升降至嘉庆/二十四年降袭贝子辅国公四一顺治十八年)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1b 页
(封一雍正二年封旋晋贝于后仍降袭辅国公/以上并世袭一雍正二年封一乾隆十五年封)
    右翼前旗多罗扎萨克图郡主(崇德元/年封)
    右翼后旗镇国公(崇德元/年封)
    左翼前旗多罗冰图郡王(崇德元/年封)
    左翼后旗多罗郡王(顺治七年封所属有不掌/旗辅国公一乾隆三年封)
(贝子至三十/六年降袭)
    右翼扎赉特多罗贝勒(雍正十年由/贝子晋封)
    右翼杜尔伯特固山贝子(顺治五/年封)
    左翼郭尔罗斯前旗辅国公(崇德元/年封)
    左翼郭尔罗斯后旗镇国公(顺治五/年封)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2a 页
  喀喇沁右翼多罗杜棱郡王(康熙七年由贝勒晋/封所属有不掌旗辅)
(国公二一雍正九年封世袭一乾隆/八年封寻晋贝子后遽降袭辅国公)
   左翼多罗贝勒(初封镇国公后晋贝子/嘉庆八年晋封贝勒)
   增设一旗辅国公(乾隆五十三年由一等塔布/囊晋封所属有不掌旗辅国)
(公一雍正九/年封世袭)
  土默特右翼固山贝子(康熙二年由/镇国公晋封)
   左翼多罗达尔汉贝勒(康熙元年由镇国公晋/封所属有不掌旗贝勒)
(一康熙四/年封世袭)
  敖汉多罗郡王(崇德元年封所属有不掌旗郡王/一顺治五年封贝子一雍正十年)
(封并世袭镇国公一乾隆三十三年/封台吉一嘉庆十年由贝子降袭)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2b 页
  柰曼多罗达尔汉郡王(崇德元/年封)
  巴林右翼亲王品级多罗郡王(顺治七年由镇国/公晋封郡王乾隆)
(十九年加亲王品级所属有不掌/旗辅国公一乾隆二十一年封)
   左翼固山贝子(顺治五年封所属有不掌旗/贝子一顺冶五年封世袭)
  扎噜特右翼多罗达尔汉贝勒(顺治五年封所属/有不掌旗镇国公)
(一顺治五年封世袭公品级/台吉一乾隆四十八年封)
  左翼多罗贝勒(顺治五/年封)
  阿噜科尔沁多罗贝勒(顺治五年由/贝子晋封)
  翁牛特右翼多罗杜棱郡王(崇德元年封所属有/不掌旗镇国公二一)
(崇德八年封世袭一康熙六十一年封辅国公/寻晋贝子累袭至嘉庆二十一年降袭镇国公)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3a 页
   左翼多罗达尔汉岱青贝勒(顺治十/八年封)
  克什克腾一等台吉(顺治九/年封)
  喀尔喀左翼多罗贝勒(康熙三/年封)
  乌珠穆沁右翼和硕车臣亲王(崇德六年封所属/有不掌旗镇国公)
(一雍正元年封辅国公/一乾隆三年封并世袭)
   左翼多罗额尔德尼贝勒(顺治三/年封)
  浩齐特右翼多罗郡王(顺治十/年封)
   左翼多罗额尔德尼郡王(顺治七/年封)
  苏尼特右翼多罗杜棱郡王(崇德七年封所属有/不掌旗辅国公一顺)
(治六年封贝勒后/降袭辅国公世袭)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3b 页
    左翼多罗墨尔根郡王(崇德六年封所属有不/掌旗贝勒一顺治六年)
(封)
   阿巴噶右翼多罗卓哩克图郡王(崇德六年封乾/隆五十三年削)
(去掌旗另授一等台吉/掌旗其郡王爵仍世袭)
    左翼多罗郡王(顺治八年封所属有不掌旗贝/子一顺治三年封辅国公一康)
(熙五十四年/封并世袭)
   阿巴哈纳尔右翼多罗贝勒(康熙六/年封)
    左翼固山贝子(康熙四/年封)
   四子部落多罗达尔汉卓哩克图郡王(天聪七/年封)
   茂明安一等台吉(康熙三年封所属有不掌旗/贝勒一顺治七年封世袭)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4a 页
   乌喇特中旗镇国公(顺治五/年封)
    前旗镇国公(顺治五/年封)
    后旗辅国公(顺治五/年封)
   喀尔喀右翼多罗达尔汉贝勒(顺治十年封亲王/康熙四十七年降)
(袭贝勒所属有不掌旗贝子二一顺治十年封/一顺治十年封郡王康熙四十三年降袭贝子)
(镇国公一康熙十/四年封并世袭)
   鄂尔多斯右翼中旗多罗郡王(顺治六年封所属/有不掌旗辅国公)
(一雍正/六年封)
    右翼前旗多罗贝勒(顺治六/年封)
    右翼后旗固山贝子(顺治六年封镇国/公后晋固山贝子)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4b 页
    左翼中旗固山贝子(顺治六/年封)
    左翼前旗固山贝子(顺治六/年封)
    左翼后旗固山贝子(顺治六/年封)
    添设一旗一等台吉(雍正九/年授)
   喀尔喀后路土谢图汗(康熙三十年命本/旗外统辖十九旗)
    和硕亲王一(康熙三十五年封所属/有不掌旗一等台吉一)
    多罗郡王二(并康熙三/十年封)
    固山贝子一(康熙三十年封多/罗郡王后降袭)
    镇国公一(康熙三十二年授一等台吉/后晋贝子后降袭镇国公)
    辅国公五(一康熙五十年封一雍正十年封一/康熙三十年授一等台吉乾隆三年)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5a 页
(晋封一康熙三十年授一等台吉乾隆二十年/晋封一康熙五十八年授一等台吉乾隆二十)
(四年/晋封)
    一等台吉九(一康熙三十年封辅国公后降袭/一乾隆十八年封辅国公后降袭)
(公品级一等台吉一康熙三十年授一康熙三/十三年授一康熙三十五年授一康熙三十六)
(年授一康熙五十八年授一/雍正八年授一雍正十年授)
   喀尔喀东路车臣汗(康熙二十七年命所属有不/掌旗辅国公一康熙五十六)
(年封本旗外统/辖二十二旗)
    和硕亲王一(康熙三十年封/郡王后晋袭)
    多罗郡王一(康熙三十年封贝子后晋封所属/有不掌旗贝勒一雍正十一年封)
    多罗贝勒一(康熙三/十年封)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5b 页
    固山贝子二(并康熙三/十年封)
    镇国公一(康熙三十/四年封)
    辅国公二(一康熙五十年授一等台吉雍正二/年晋封一康熙三十年封贝子后降)
(袭)
    一等台吉十四(一康熙三十年封贝子后降袭/所属有不掌旗镇国公一乾隆)
(二十五年由贝子降袭一康熙三十年授一乾/隆十九年授一康熙五十年授一康熙三十年)
(授一康熙三十年授一康熙三十六年授一康/熙三十四年授一康熙三十六年授一康熙四)
(十年授一康熙三十五年授一康熙四十年/授一康熙五十二年授一雍正十三年授)
   喀尔喀西路扎萨克图汗(康熙四十二年命所属/有不掌旗公衔台吉一)
(康熙三十年封辅国公后/降袭本旗外统辖十八旗)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6a 页
   郡王品级多罗贝勒一(康熙三十年封乾隆二/十二年加郡王品级)
   镇国公二(一康熙三十年封贝勒后降袭一/雍正六年授一等台吉后晋封)
   辅国公六(一康熙三十年封贝子后降袭一康/熙三十六年由一等台吉晋封一康)
(熙五十年由一等台吉晋封一康熙五十三年/授一等台吉雍正二年晋封所属有不掌旗辅)
(国公一雍正十年封一雍正/二年封一乾隆二十一年封)
   一等台吉九(一康熙三十年授一康熙三十年/授所属有不掌旗辅国公一雍正)
(二年封一康熙三十六年授一康熙四十八年/授一雍正四年授一乾隆二十三年授一乾隆)
(二十年授一乾隆二十一/年授一乾隆二十年授)
  喀尔喀赛因诺颜部赛因诺颜扎萨克和硕亲王
(康熙三十六年由郡王晋封亲王所属有不掌/旗镇国公一一等台吉一本旗外统辖二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6b 页
(旗)
   和硕亲王一(雍正九年递晋所属有不掌旗贝/子一雍正元年封辅国公二一乾)
(隆二十二年封一乾隆二/十八年封一等台吉一)
   多罗郡王二(一康熙三十年封镇国公后晋封/郡王一雍正十年封辅国公后晋)
(封郡/王)
   多罗贝勒二(一康熙三十年封多罗郡王后降/袭一康熙三十年封镇国公后晋)
(袭)
   镇国公一(康熙三十一年授一等台吉后晋封/所属有不掌旗辅国公一乾隆三十)
(一年/封)
   辅国公五(一康熙三十一年封一康熙三十五/年由一等台吉晋封一康熙四十六)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7a 页
(年授一等台吉后晋封一康熙五十一年授一/等台吉乾隆元年晋封一康熙三十年授一等)
(台吉雍正/十年晋封)
    公品级一等台吉一(乾隆十九年/加公品级)
    一等台吉九(一康熙三十年授一康熙三十一/年授一康熙三十五年授所属有)
(不掌旗辅国公一乾隆元年封一康熙三十五/年授一康熙三十五年授一康熙三十六年授)
(所属有不掌旗公品级三等台吉一乾隆二十/一年加公品级一康熙四十八年授一康熙五)
(十一年授一/乾隆三年授)
    附厄鲁特固山贝子二(一康熙四十一年封郡/王后降袭一康熙四十)
(四年封辅国公/雍正元年晋封)
   阿拉善厄鲁特和硕亲王(康熙三十六年封贝勒/后晋袭所属有不掌旗)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7b 页
(镇国公二一康熙三十七年封辅国公/后晋袭一雍正九年封辅国公后晋袭)
   青海厄鲁特多罗郡王三(一雍正元年封亲王后/降袭一康熙四十二年)
(封一雍正元年/由贝勒晋封)
    多罗贝勒二(一康熙四十二年封/一康熙五十五年封)
    固山贝子三(一雍正元年封贝勒后降袭一康/熙五十五年封公衔一等台吉后)
(晋袭一雍/正元年封)
    辅国公四(一康熙五十年封一康熙五十年封/一康熙五十年封一雍正三年授一)
(等台吉九/年晋封)
    一等台吉十六(一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后降/袭一康熙五十年封贝子复降)
(袭一康熙五十九年封辅国公后降袭一雍正/三年授一雍正三年授一雍正三年授一雍正)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8a 页
(三年授一雍正九年授一雍正三年授一雍正/三年授一雍正三年授一雍正三年授一雍正)
(九年授一雍正三年授一雍/正三年授一雍正三年授)
  西藏辅国公一(雍正八年授一等/台吉九年晋封)
   一等台吉三(一雍正六年授一雍正七年封/辅国公后降袭一雍正五年授)
  归化城土默特辅国公一(乾隆二十/一年封)
   左翼都统(崇德元年授后改袭/三等子兼三等男)
   右翼都统(顺治四年授后/改袭三等男)
 ︹职官︺
  掌印扎萨克(每旗各设一员以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掌之其不设扎萨克者则)
(辖于将军都/统及大臣)协理旗务台吉(每旗或二员或四/员惟土默特左翼)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8b 页
(旗喀喇沁三旗称/塔布囊与台吉同)管旗章京(每旗设/一员)副章京(每/旗)
(十佐领以上设二员/十佐领以下设一员)参领(每六佐领/设一员)佐领(每百/五十)
(丁设一员各旗/多寡无定员)骁骑校(每佐领下/设一员)
  科尔沁(六/旗)佐领(左翼中旗四十六员左翼前旗三/员左翼后旗三十二员右翼中旗)
(二十三员右翼前旗十/六员右翼后旗十六员)
  扎赉特(一/旗)佐领(十六/员)
  杜尔伯特(一/旗)佐领(二十/五员)
  郭尔罗斯(二/旗)佐领(前旗二十三员/后旗三十四员)
  喀喇沁(三/旗)佐领(中旗五十一员左翼旗四/十八员右翼旗四十四员)
  土默特(二/旗)佐领(左翼旗八十员附喀尔喀/二员右翼旗九十七员)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9a 页
   敖汉(一/旗)佐领(五十/五员)
   柰曼(一/旗)佐领(五十/员)
   巴林(二/旗)佐领(左翼旗十六员右/翼旗二十六员)
   扎噜特(二/旗)佐领(左翼旗十六员/右翼旗十六员)
   阿噜科尔沁(一/旗)佐领(五十/员)
   翁牛特(二/旗)佐领(左翼旗三十八员/右翼旗二十员)
   克什克胜(一/旗)佐领(十/员)
   喀尔喀左翼(一/旗)佐领(一/员)
   乌珠穆沁(二/旗)佐领(左翼旗九员右/翼旗二十一员)
   浩齐特(二/旗)佐领(左翼旗七员/右翼旗五员)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9b 页
  苏尼特(二/旗)佐领(左翼旗二十员/右翼旗十三员)
  阿巴噶(二/旗)佐领(左翼旗十一员/右翼旗十一员)
  阿巴哈纳尔(二/旗)佐领(左翼旗九员/右翼旗七员)
  四子部落(一/旗)佐领(二十/员)
  茂明安(一/旗)佐领(四/员)
  乌喇特(三/旗)佐领(中旗六员前旗十/二员后旗六员)
  喀尔喀右翼(一/旗)佐领(四/员)
  鄂尔多斯(七/旗)佐领(左翼中旗十七员左翼前旗四/十二员左翼后旗四十员右翼)
(中旗八十四员右翼前旗四十二员右/翼后旗三十六员右翼前末旗十三员)
  喀尔喀(四部八/十六旗)佐领(土谢图汗旗一员中旗四员/中次旗一员中左旗一员中)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0a 页
(右旗三员中右末旗一员中左翼末旗四员左/翼中旗十四员左翼中左旗一员左翼前旗三)
(员左翼后旗四员左翼末旗一员左翼中左末/旗一员左翼右末旗五员右翼左旗八员右翼)
(右旗一员右翼左后旗二员右翼左末旗一员/右翼右末旗一员右翼右末次旗二员车臣汗)
(旗二员中左旗三员中右旗四员中左前旗一/员中右后旗一员中前旗五员中后旗二员中)
(末旗三员中末次旗二员中末右旗一员左翼/中旗二员左翼左旗二员左翼右旗一员左翼)
(前旗二员左翼后旗三员左翼后末旗二员右/翼中旗八员右翼中左旗一员右翼中右旗二)
(员右翼中前旗一员右翼左旗一员右翼前旗/二员右翼后旗三员扎萨克图汗兼管右翼左)
(旗三员中左翼左旗二员中左翼右旗一员中/左翼末旗一员中右翼左旗一员中右翼末旗)
(二员中右翼末次旗一员左翼中旗一员左翼/左旗一员左翼右旗一员左翼前旗二员左翼)
(后旗一员左翼后末旗一员右翼右旗一员右/翼右末旗一员右翼前旗二员右翼后旗一员)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0b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0b 页
(翼旗三员北右翼旗六员绰罗斯前右翼头旗/四员北中旗三员土尔扈特西旗四员南中旗)
(四员南前旗一员南后旗三员/辉特南旗一员喀尔喀旗一员)
   西藏办事大臣二员(雍正四年设统理前后/藏喇嘛事务三年更换)驻劄
    司员一员 笔帖式一员(以上司官由理藩/院派往三年更换)
    员三员(由四川省同知通判/知县县丞内㨂派)
   管理绿营换防游系一员(分防前后藏/定日江孜)都司一员
     守备三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
    八员
   管理绿营粮台换防游击一员(分防打箭炉至/前藏一带粮台)
    司一员 守备三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七员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1a 页
     外委九员(以上换防各员均由/四川各标营派拨)
   前藏唐古特三品噶布伦四员(总办藏务内一员/系喇嘛充补不给)
(顶/戴)四品仔琫三员(稽查商上事务凡喇嘛/库藏出纳之所为商上)四品
    商卓特巴二员(总理商/上库务)五品业尔仓巴二员(管/理)
(粮/务)五品朗仔辖二员(管理/街道)五品协尔帮二员(管/理)
(刑/名)五品硕第巴二员(管理布达拉/一带番民)六品达琫二
    员(管理/马厂)六品大中译二员 六品卓呢尔三员
     七品小中译三员(以上均办理噶厦事务凡/噶布伦议事之所曰噶厦)
   管理番兵四品戴琫六员 五品如琫十二员
    六品甲琫二十四员 七品定琫一百二十员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1b 页
  分理番民五品边营官二十三员 五品大营官
   十九员 六品中营官五十九员 七品小营
   官二十五员
  后藏唐古特三品大营官四员 六品中营官十
   七员 七品小营官十六员
  达木蒙古佐领八员(佐领以下各员均隶驻/藏大臣选拟/奏补)防禦
   八员 骁骑校八员
  归化城土默特副都统一员(归绥远城将军管辖/旧设左右翼都统二)
(员由本处功臣子孙承袭因事革退后另拣京/员补授嗣于乾隆二十六平裁一员二十八年)
(复裁一员副都统二员/乾隆三十一年裁一员)参领十员(左翼五员/右翼五员)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2a 页
    领四十九员(左翼二十五员/右翼二十四员)骁骑校四十九员
(左翼二十五员/右翼二十四员)
   察哈尔都统一员(乾隆二十六年设兼/辖张家口驻防官兵)副都统一
    员(原设二员乾隆三/十一年裁一员)理事章京十七员(九员由/理藩院)
(捒选引/见补放八员由都统选拟/咨理藩院送各蒙古本旗引/见)总管十
    员(八旗各一员驼马场一/员牛羊群牧场一员)副总管一员(牛羊群/牧场)
   参领八员(八旗各/一员)副参领八员(八旗各/一员)佐领一
    百二十员(镶黄旗十九员正黄旗十九员正白/旗十七员正红旗十三员镶白旗十)
(三员镶红旗十三员正蓝/旗十三员镶蓝旗十三员)骁骑校一百二十员
(镶黄旗十九员正黄旗十九员正白旗十七员/正红旗十三员镶白旗十三员镶红旗十三员)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2b 页
(正蓝旗十三员/镶蓝旗十三员)护军校一百十五员(镶黄旗十/七员正黄)
(旗十七员正白旗十七员正红旗十三员镶白/旗十三员镶红旗十三员正蓝旗十二员镶蓝)
(旗十/三员)亲军校四员(镶黄旗一员正黄旗/二员正白旗一员)捕盗六
   品官四员(正黄旗一员正红旗一员/镶红旗一员镶蓝旗一员)
 ︹驿站︺(会典康熙三十一年设立外藩各蒙古驿站每/驿相去百里惟科尔沁土默特柰曼喀尔喀由)
(山海关外行走郭尔罗斯杜尔伯特在黑龙江大/路不另置驿自喜峰口至扎赉特干六百里为一)
(路旧驿外置驿十四自古北口至乌珠穆沁九百/馀里为一路旧驿外置驿六自独石口至浩齐特)
(九百馀里为一路置驿九自张家口至四子部落/五百馀里为一路置驿五又自张家口至归化城)
(六百里置驿六自杀虎口至乌喇特九百馀里为/一路旧驿外置驿七又自归化城至鄂尔多斯八)
(百馀里/置驿八)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3a 页
 ︹风俗︺朔漠以畜牧射猎为业生生之资于是乎出(辽/史)
  俗无室庐随水草以居迁徙不常(金/史)风气刚劲狃
  习劳事不见纷华异物而迁故家给人足戒备整
  完(辽/史)
 ︹山川︺白狼山(汉书地理志右北平白狼注师古曰有/白狼山故以名县魏书地形志建德郡)
(石城有白鹿山祠水经注石城川水径石城县故/城南北屈径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魏志曰辽西)
(单于蹋顿尤强袁尚归之数入为害公出卢龙堑/山堙谷五百馀里未至柳城二百里尚与蹋顿将)
(数万骑逆战公登白狼山望柳城卒与虏遇乘其/不整纵兵击之斩蹋顿降者二十万口霍冀九边)
(图白狼山在喜峰口东北东有大盐场北有和众/旧县地又东为兴中府富庶县地/按此山在喀)
(喇沁界旧大宁城东南辽金元和众在此山北兴/中府旧城即汉时柳城县今为土默特右翼西古)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3b 页
(尔板苏巴尔汉城曹操登白狼以望柳城则必山/势高峻斯可俯览二百里之远今喀喇沁左翼东)
(三十里有白鹿山蒙古/名布虎图似为近之)龙山(水经注白狼水东北/径龙山西燕慕容皝)
(以柳城之北龙山之南福地也使阳裕筑龙城改/柳城为龙城县十二年黑龙白龙见于龙山皝亲)
(观龙去二百步祭以太牢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悦号新宫曰和龙宫立龙翔祠于山上/按)
(龙山在土默特右翼西一百/里古尔板苏巴尔汉城之北)鲜卑山(后汉书鲜卑/东胡之支也)
(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按传又云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注水在今营州北辽史地理志中)
(京大定府当饶乐河水之南温渝河水之北故大/定在喀喇沁右翼南百里老河北则古鲜卑山当)
(相去/不远)乌桓山(后汉书乌桓本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馀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
(辽史地理志乌州本乌桓之地有乌桓州乌丸山/按阿噜科尔沁西北有乌聊山或曰即乌桓山)
  马盂山(辽史地理志大定府有马盂山明统志马/盂山广袤千里中一峰形类马盂九边图)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4a 页
(马盂山在喜峰口北南惠和西长兴北全宁又北/高州三韩地东北潢河/按马盂山在喀喇沁界)
(或曰右翼北四十里有鄂/通台和罗图山即马盂山)七金山(辽史地理志大/定府有七金山)
(明统志山有七峰辽时于其中建三学寺/按辽/志大定府圣宗尝过七金山土河之滨南望云气)
(有郛郭楼阙之状因议建都今喀喇沁右翼东一/百二十里有七金山蒙古名和尔博尔金山在老)
(河东岸西南去旧大定城不/远老河即古土河此当是也)松山(辽史地理志大/定府有松山)
(按辽时于其地置松山州元史云本松林南境当/在旧大定城之北宋薛映记所谓中京正北八十)
(里至松山馆是也但喜峰口以北自古总称松漠/山多大松辽志上京临潢府有松山平地松林饶)
(州有松山松山州有松山皆非中京道所统地其/中京道所统泽州有松亭关王曾上契丹事曰松)
(亭岭甚险峻又曰自过北口山中长松郁然可知/松山随地而名其在大定府者在今喀喇沁右翼)
(界大宁旧城西北又如翁牛特右翼西南一百二/十里左翼南二百里皆有松山克什克腾西南三)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4b 页
(十五里有平地松林扎噜特左翼东南/有喀喇莫多林皆古所谓千里松林也)木叶山(在/潢)
(河与土河合处辽史地理志永州太祖于此置南/楼东潢河南土河二水合流故号永州谓之冬巴)
(纳有木叶山上建契丹始祖庙奇善可汗在南庙/哈屯在北庙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
(示不忘本/接老河合潢河处在今喀尔喀左翼/西北一百三十里与翁牛特左翼接界木叶山当)
(在其旁明统志谓木叶山在辽地相去千里盖失/考耳/巴纳旧作捺钵奇善旧作奇首哈屯旧作)
(可敦今/俱改正)黑山(辽史地理志庆州有黑山赤山太保/山/桉俱在今巴林地黑山蒙古名)
(喀/喇)祖山(辽史地理志祖州大祖始置西楼咸宁县/有祖山有太祖天皇帝庙/按此山在巴)
(林北金史庆州/境内有祖州)上京马盂山(辽史上京临潢府有/马盂山兔儿山野鹊)
(山盐山凿山松山平地松林大斧山列山屈劣山/勒得山唐所封大贺氏勒得王有墓存焉/按马)
(盂山在阿噜科尔沁东北二百六十五里扎噜特/右翼西北二百二十里与大定府马盂山不同又)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5a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6a 页
(狼居胥山为那林朔龙山又东北为翁金朔龙山/当河套外正北迤逶而东绵互乌喇特北茂明安)
(喀尔喀右翼南又东北至四子部落东南为色尔/贝山势益高峻又东至牧厂及察哈尔地为苏门)
(哈达山阿哈拉图山古楚古特山又东为都兰山/得尔山至旧开平城北为卧龙山山势稍断又东)
(北至克什克腾西为海喀喇山又东南为虾蟆岭/为大衍岭至翁牛特西南为书库里岭为厄勒苏)
(太岭又东南至喀喇沁界为拜布哈岭为克勒岭/为黄海岭为卯金山卯金山最高大又南为承德)
(府东诸山岭又东为老河诸水发源之明安山又/东北为大淩河发源诸山又北为柰曼敖汉界内)
(诸山又东北至喀尔喀界又东至广宁边外为法/库山并冈阜接连计自套北至辽三四千里侯应)
(谓东西千馀/里约略言尔)阳山(在阴山西河套正北其西即高/阙塞史记蒙恬传度河据阳山)
(注徐广曰阳山在河北水经河水自临河县东径/阳山南/按阳山即阴山以东西异名耳在乌喇)
(特西北二百里蒙古/名洪戈尔即阳山也)缘狐山(汉书地理志云中郡/祯陵缘狐山在西北)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6b 页
(按山在归化/城西黄河东岸)黑山(金史地理志丰州富民有黑/山神/按黑山后魏神麚中)
(常数军实于此又薄山/柞山俱在今归化城界)木根山(晋书载记苻坚建/元元年遣邓羌讨)
(刘卫辰擒之于木根山魏书登国七年幸木根山/遂次黑盐池通鉴唐武德七年遣杨师道趋大木)
(根山胡三省注大木/根山在云中河之西)拔邻山(魏书始光四年讨赫/连昌济君子津次拔)
(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至黑水通鉴注/拔邻山在黑水东北/按此山近君子津)薛林山
(魏书泰常四年从君子津西渡大狩于/薛林山五年自薛林东还至于屋窦城)纥那山(杜/佑)
(通典纥那山在胜州西北一/百二十里旧志山在河套内)马梁山(旧志明嘉靖/中总督曾铣)
(遣将李珍出塞捣敌巢于马梁山后破之/按自木根山以下皆在套内鄂尔多斯界)黄河
(自陜西宁夏界北流出边经鄂尔多斯西行五百/里一支分为二歧东注水经所谓南河也其北河)
(流至阿尔布坦山南迤西溢为大泽土人名胜葛/里脑儿即古屠申泽自此屈而东流过古高阙南)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7a 页
(行二百里许稍东南流又折西南与南河合乃直/向东行经乌喇特南至大土尔根河入河处转东)
(南流过归化城西界至湖滩河朔渡口遂南流入/山西偏头关陜西府谷县界鄂尔多斯驻牧套中)
(西北东三面/以河为境)潢河(即辽水之西一源古名饶乐水/又名滥真水别名托纥臣水亦)
(曰吐护真河蒙古名西喇木伦源出克什克腾西/界东流经巴林南受北来之喀喇木伦河古黑水)
(河也又东至阿噜科尔沁南二百里翁牛特左翼/北四十里又东与南来之老河会古土河也又经)
(喀尔喀左翼北扎噜特二旗南又东经科尔沁左/翼西南六十里又东南流会辽水入边为辽河后)
(汉书鲜卑传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水经注/滥真水出西北塞外历重山东南入白狼水北史)
(契丹传隋文帝时内附当辽西正北二百里依托/纥臣水而居旧唐书奚传自营州西北饶乐水以)
(至其国唐书地理志檀州燕乐县北口八百里有/吐护真河奚王牙帐也又营州北四百里至湟水)
(辽史地理志上京临潢府有潢河又饶州有潢/河金史地理志全州安丰临潢府卢州有潢河)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7b 页
   河(今曰老河源出喀喇沁右翼南一百九十里之/明安山东北流会诸小水经旧大宁城东又北)
(经敖汉北翁牛特左翼南又东北经柰曼及喀尔/喀左翼北流五百里许与潢河合辽史地理志中)
(京大定府有土河又上京道永州东潢河南土河/二水合流故曰永州金史地理志大定县有土河)
(按上河之名始于辽时其前无可考證或疑即/水经注之白狼水以塞外入辽之水惟老河合潢)
(河且老河东北流经古黄龙柳城之北与水经注/合隋唐以来犹名白狼隋志辽西郡柳城有白狼)
(水唐书奚传其地南白狼河是也但按汉志右北/平白狼注师古曰有白狼山故以名县辽西郡临)
(渝渝水首受白狼东入塞外又有侯水北入渝交/黎渝水首受塞外南入海水经注言白狼水东南)
(至房县注于辽其文/互异未可悬定耳)混同江(即松花江亦曰吉林/江自/盛京永吉州)
(界北流出边经郭尔罗斯前旗东东北合嫩江又/东折经郭尔罗斯后旗界又东流入黑龙江界东)
(北会黑/龙江)嫩江(即脑温江自黑龙江境南流经扎赉/特东杜尔伯特西又南经郭尔罗斯)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8a 页
(后旗西与混同/江会流而东)
 ︹古迹︺匈奴旧地(寰宇记匈奴先祖夏后氏之裔曰淳/维殷时奔北方居之周末七国时与)
(燕赵秦为边邻赵孝成王时使李牧备匈奴十馀/岁不敢近赵边城秦始皇使蒙恬北击胡悉逐出)
(塞收河南地渡河以阴山为塞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缮之起临洮至)
(辽东万馀里匈奴北徙十馀年后冒顿自立为单/于遂东袭灭东胡王西击走月支南并楼烦白羊)
(河南王侵燕代悉收复秦蒙恬所夺匈奴地服从/北夷而南与诸夏为敌国单于姓挛鞮氏其国称)
(之曰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谓天为撑犁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左右)
(大将左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以东接濊貊朝鲜右/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氏羌而单于庭直代)
(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是时汉初定天下匈/奴大攻围马邑高帝自将击之围于白登七日后)
(乃结和亲之约武帝时卫青出云中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所为塞因河为固汉亦弃上谷)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8b 页
(之斗辟县造阳地以予之霍去病复出陇西北地/二千里过居延攻祁连山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匈)
(奴河南地新秦中以实之青复出定襄绝漠单于/自度战不能如汉兵遂独与壮骑数百溃西北遁)
(走去病出代二千馀里左贤王遁去骠骑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瀚海而还自后漠南无王庭汉)
(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后五单于争立)
(更相攻伐呼韩邪单于兄左贤王呼屠吾斯自立/为郅支骨都侯单于攻呼韩邪破走之郅支遂都)
(单于庭呼韩邪自款五原塞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留月馀遣归国单于自请愿留居光禄)
(塞下郅支自度力不能定匈奴乃益西破坚昆北/降丁零数遣兵击乌孙胜之坚昆东去单于庭七)
(千里南去车师五千里郅支留都之其后呼韩邪/归北庭人众稍稍归之国中遂定郅支恐见袭击)
(欲远去会康居王数为乌孙所困使使至坚昆迎/郅支单于遂引兵西至康居建昭三年西城都护)
(甘延寿以副都护陈汤议发兵即康居诛郅支呼/韩邪且喜且惧上书复入朝愿保塞上谷以西至)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9a 页
(燉煌请罢边备帝下有司议郎中侯应曰臣闻北/境塞至辽东外有阴山东西千馀里草木茂盛多)
(禽兽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为寇孝武/出师征伐斥夺此地攘之于漠北建塞徼起亭隧)
(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少安漠北地/方少草木多大沙匈奴来寇少所蔽隐从塞以南)
(经深山谷往来差难边长老言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如罢备塞戌卒示夷狄之大利不)
(可帝纳之及王莽篡位因单于故印文曰匈奴单/于玺莽更曰新匈奴单于章单于始求税乌桓莽)
(不许重以卬文改易衅由是生都护但钦上言匈/奴寇击诸国莽大怒议十道并出穷追战于北边)
(骚动无复虚岁光武时蒲奴立为单于而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其从父兄比密遣人奉匈)
(奴地图求内附八部大人共议立比为呼韩邪单/于以其大父尝依汉得安故袭其号于是款五原)
(塞愿永为藩蔽捍禦北虏匈奴始分为南北单于/诏听南单于入居云中北单于使骑击败之复诏)
(徙居西河美稷明帝永平十六年大发缘边兵征/匈奴时北虏衰耗党众离叛南部攻其前丁零寇)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9b 页
(其后鲜卑击其左西域侵其右不复自立加以饥/蝗降者前后至南单于上言宜及北庭分争出兵)
(讨伐破北城南并为一国和帝永元初乃以耿秉/为征西将军与车骑将军窦宪率骑及南单于众)
(出朔方击北虏大破之二年南单于复大破北虏/单于轻骑数十遁走不知所在其弟右谷蠡王于)
(除鞬自立为单于将千人止于蒲类海遣使款塞/大将军窦宪以塞北地空欲结恩北虏乃上书请)
(置中郎将领护如南单于故事方欲辅归北庭会/窦宪被诛五年于除鞬自叛还北帝遣任尚追斩)
(之破灭其众后遂无闻先是朔方以西障塞不修/鲜卑因此数寇南部单于上言求复障塞乃增置)
(缘边诸郡兵列屯塞下顺帝永建中去特若尸逐/就单于立左部勾龙吾斯等背叛寇西河单于本)
(不预谋中郎将陈龟以单于不能制下逼迫之单/于自杀勾龙吾斯等立勾龙王车纽为单于东引)
(乌桓西收羌戎及诸胡等数万人寇掠并凉幽冀/四州呼兰若尸逐就单于兜楼储先在京归汉安)
(元年立之遣中郎将护送归国建康初中郎将马/寔募刺杀勾龙吾斯送首洛阳进击馀党乌桓七)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0a 页
(十万馀口皆降灵帝中平五年右部醯落与休屠/各胡十馀万人反攻杀单于子右贤王于扶罗立)
(而国人杀其父者遂叛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而/于扶罗诣阙自讼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复欲归国)
(国人不受乃止河东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一年而/死南单于遂虚其位献帝兴平二年于扶罗死弟)
(呼厨泉立为单于以兄被逐不得归国魏武以其/既在内地人众猥多惧必为寇始分其众为五部)
(立其中贵者为帅选汉人为司马监督之晋武帝/初塞外匈奴大水寒泥黑难等一万馀落归化俱)
(纳之使居河西太康七年又有匈奴种类大小几/十万口来降并抚纳之惠帝元康末刘元海首为)
(叛乱窃大号即魏武所/立左部都尉左贤王也)乌桓旧地(寰宇记乌桓本/东胡也汉初为)
(冒顿所破始保乌桓山因为号武帝遣霍去病击/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为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
(东五郡塞外即妫川以东至安东府界是也建武/之后或处漠南塞内附中置校尉于上谷宁城在)
(妫川郡怀戎县西北自匈奴衰弱而乌桓强盛建/安十二年魏武自征乌桓大破之于柳城斩虏二)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0b 页
(十万馀人其众万馀落或/处漠南塞散居缘边诸部)鲜卑旧地(马端临文献/通考鲜卑东)
(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因号焉汉初为冒顿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与乌桓相接未尝通中国光武初)
(与乌桓寇钞北边建武二十一年辽东太守祭肜/击破之由是内属和帝永元中窦宪遣右校尉耿)
(夔击破匈奴北单于遁走留者尚有十馀万落鲜/卑因此徙其地而有其人由此渐盛或降或畔与)
(匈奴乌桓更相攻击桓帝时鲜卑檀石槐者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馀里兵马甚)
(盛东西部大人皆归焉尽据匈奴旧地东四万四/千馀里南北七千馀里分其地为三部东接夫馀)
(濊貊二十馀邑为东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馀邑为中部从上谷以西至燉煌接乌孙二十馀)
(邑为西部各置大人主之魏时步度根立众稍衰/弱不为寇害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以勇健不贪推)
(为大人众遂强盛后幽州刺史王雄遣勇士刺杀/比能立其弟素利弥加厥机在辽西右北平渔阳)
(塞外其后诸子争立众离散/诸部大人慕容拓跋更盛焉)奚旧地(寰宇记奚本/东部鲜卑之)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1a 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2a 页
(馀万袭之其主大檀震怖挟其族党焚烧庐舍绝/迹西走于是国落四散太武缘栗水西行过汉将)
(窦宪旧垒六月次于菟园水去平城三千七百里/分军搜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度燕然山东)
(四五千馀里南北三千里前后归附三十馀万收/其人户畜产百馀万孝明帝熙平初其主丑奴善)
(用兵西征高车大破之尽并叛者国遂强盛丑奴/死阿那瑰立经十日其族兄俟力发示发率众伐)
(之阿那瑰轻骑南走归魏封朔方郡公蠕蠕王阿/那瑰来降之后其从父兄俟力发婆罗门率众讨)
(示发破之众推婆罗门为主会婆罗门为高车所/逐率部落诣凉州降于是蠕蠕数万相率迎阿那)
(瑰婆罗门寻谋叛投嚈哒嚈哒三妻皆婆罗门姊/妹也仍为州军讨擒之始阿那瑰初复其国尽礼)
(朝廷明帝之后中原丧乱不复称臣及齐受东魏/禅后阿那瑰为突厥所破自弑文宣立其子庵辰)
(为主置之马邑川后背叛文宣亲讨大/破之时又累为突厥所破以至于亡)突厥旧地
(寰宇记突厥之先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后魏/末其酋帅土门部落稍盛始至塞上通中国发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2b 页
(击蠕蠕大破之遂自号伊利可汗其季子俟斤立/为在杆可汗勇而多智务于征伐西破嚈哒东走)
(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其地东自辽海以/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至北海五六千里)
(皆属焉俟斤死舍其子大逻便而立其弟是为他/钵可汗他钵卒国中立其子庵逻为嗣大逻便心)
(不服每遣人詈辱之庵逻不能制国中相与议曰/四可汗子摄图最贤因迎立之为大可汗号沙钵)
(略可汗居都斤山庵逻降居独洛水称第二可汗/以大逻便为阿波可汗还领所部既而沙钵略忌)
(阿波骁悍因袭击大破之阿波西奔达头可汗达/头者名玷厥沙钵略之从父也旧为西面可汗既)
(而遣阿波率兵而东与沙钵略相攻于是分为东/西部互相侵掠连兵不己沙钵略既为达头所困)
(又东畏契丹遣使诣隋告急请将部落度漠南寄/居白道川诏许之其子雍虞闾立是为颉伽施多)
(那都篮可汗隋平陈后以陈叔宝屏风赐大义公/主公主沙钵略妻周千金公主也主心恒不平因)
(书屏风为诗叙陈亡以自寄隋闻恶之时沙钵略/子曰染干号突利可汗居北方遣使求婚隋令裴)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3a 页
(矩谓曰当杀大义公主方许婚突利谮之都蓝因/发怒遂杀公主于帐隋妻以宗女安义公主突利)
(以故南徙度斤旧镇锡赉优厚雍虞闾怒曰我大/可汗也反不知染干于是与玷厥举兵攻染干染)
(干夜以五骑归朝隋拜染干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于朔州筑大利城以居之部落归者甚众雍虞)
(闾又击之遂迁于河南在夏胜二州之閒雍虞闾/旋为部下所杀启民遂有其众大业三年焬帝幸)
(榆林启民来朝帝亲巡云中溯金河而东北幸启/氏所居明岁疾终其子吐吉立是为始毕可汗十)
(一年八月始毕率其种落入寇围帝于雁门援兵/至始毕引去隋末乱离华人多往依之薛举窦建)
(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尊号皆称臣受其可汗之号东自契丹室韦西尽)
(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之控弦百万唐起义太原/使刘文静聘其国引以为援武德二年始毕卒其)
(子室钵苾以年幼不堪嗣位立为泥步设使居东/偏直幽州之北立其弟俟利弗设是为处罗可汗)
(迎隋萧后及齐王之子正道于窦建德所因立/为隋王奉隋后隋人在虏庭者悉隶之行隋正朔)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3b 页
(置百官居定襄众万人明年处罗死其弟咄苾嗣/是为颉利可汗颉利始为莫贺咄设牙直五原北)
(薛举陷平凉与连和唐遣光禄卿宇文歆赂之使/与举绝隋五原太守张长逊以所部五城附虏歆)
(并说还五原地皆见听太子建成议废丰州并割/榆中地于是处罗子郁射设以所部万帐入处河)
(南以灵州为塞颉利以什钵苾为突利可汗使居/东七年颉利与突利兵并起自原州连营而南太)
(宗北讨军至幽州可汗万骑奄至举军失色太宗/乃亲率百馀骑驰诣虏阵告之曰国家于突厥无)
(负何为深入我秦王也故来一决可汗若自来我/当与可汗两人独战若或兵马总来我惟百骑相)
(禦耳颉利弗之测笑而不对太宗又驰骑语突利/曰尔往与我盟急难相救今将兵来何无香火情)
(也亦宜早出一决胜负突利亦不对颉利见兵少/又闻与突利语阴相忌乃不欲战因遣使请和许)
(之贞观元年阴山以北薛延陀回纥拔曳固等十/馀部皆相率叛颉利遣突利讨之不胜轻骑走颉)
(利怒拘之十馀日突利由是怨憾内欲背之三年/颉利遣使奏言与突利有隙请击之诏秦武通以)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4a 页
(并州兵马随便应接明年薛延陀自称可汗于漠/北遣使求贡方物颉利始称臣诏兵部尚书李靖)
(击虏马邑颉利走九俟斤以众降拔曳固仆骨同/罗诸部霫奚渠长皆来朝于是诏李靖出定襄道)
(并州都督李世绩出通汉道左武卫大将军柴绍/出金河道灵州大都督任城王道宗出大同道幽)
(州都督卫孝节出恒安道营州都督薛万彻出畅/武道并受靖节度以讨之突利及郁射设荫奈特)
(勒并帅所部来奔四年正月李靖进屯恶阳岭夜/袭定襄颉利惊扰因徙牙于碛口大酋苏密等以)
(隋萧后及杨正道来降颉利计窘走保铁山靖袭/击之尽获其众颉利得千里马独奔沙钵罗行军)
(副总管张宝相擒之其国遂亡复定襄恒安地斥/境至大漠矣伊吾城之长素臣突厥举七城以降)
(因其地为西伊州颉利之亡其下或走薛延陀或/入西域而来降者尚十馀万自幽州属灵州建顺)
(祐化长四州为都督府剖颉利旧地左置定襄都/督右置云中都督二府统之乃以突利可汗为顺)
(州都督令率其下就部初颉利之立用次弟为延/陀设主延陀部步利主霫部统特勒主胡部斛特)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4b 页
(勒主斛薛部以突利主契丹靺鞨部东方之众皆/属焉突利敛取无法下不附故薛延陀奚霫等皆)
(内属突利入朝拜右卫大将军北平郡王及首都/督入朝道病卒子贺逻鹘嗣突利弟结社率以郎)
(将宿卫十三年从幸九成宫阴结部落得四十馀/人并拥贺逻鹘相与夜犯御营折冲孙武开率兵)
(奋系寻皆斩之诏原贺逻鹘流于岭外于是群臣/多言处突厥中国非是乃立阿史那思摩为乙弥)
(泥熟俟利苾可汗赐氏李树牙河北悉徙突厥还/旧地思摩者颉利族人也太宗令统颉利旧部落)
(居于河南举碛以北延陀主之南突厥保之其地/南大河北白道居三年不能得其众思摩遂轻骑)
(入朝残众稍稍南渡河分处胜夏二州车鼻可汗/乃盗有其地车鼻亦阿史那族世为小可汗颉利)
(败诸部欲其君长之会薛延陀称可汗乃往归焉/其为人沈果有智颇为众所附延陀畏逼将杀之)
(乃率所部遁去窜金山之北三垂斗绝惟一面可/容车骑壤土夷博即据之胜兵三万自称乙注车)
(鼻可汗距长安万里西葛逻禄北结骨皆并统之/二十一年遣子沙钵罗特勒献方物且请身自入)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5a 页
(朝太宗遣使徵之竟不至太宗大怒遣右骁卫郎/将高侃发回纥仆骨兵击之师次阿息山部落不)
(肯战车鼻携爱妾从数百骑走追至金山获之送/于京师处其馀众于郁督军山诏建狼山都督府)
(统之初其子羯漫陀泣諌车鼻请归国不听乃遣/子庵铄入朝后来降拜左屯卫将军建新黎州使)
(领其众于是突厥尽为封疆臣矣始置单于都护/府领狼山云中桑乾三都督苏农等二十四州瀚)
(海都护府领金微新黎等七都督仙萼贺兰等八/州即擢领酋为都督刺史麟德初改燕然为瀚海)
(都护府领回纥徙故瀚海都护府于古云中城号/云中都护府碛以北蕃州悉隶瀚海南隶云中后)
(改云中府为单于大都护府高宗东封泰山狼山/都督葛逻禄叱利等三十馀人皆从至泰山下勒)
(名于封禅之碑自永徽以后三十年北方无戎马/警调露初单于府大酋温传奉职二部落反立阿)
(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并应之高宗遣鸿/胪卿萧嗣业等讨之反为所败更拜礼部尚书裴)
(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太仆少卿李思文/等讨之明年行俭战黑山大破之其下斩泥熟匐)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5b 页
(以降擒温传奉职还馀众保狼山永隆中温传部/又迎颉利族子伏念于夏州走度河立为可汗诸)
(部响应复诏行俭讨之行俭兵壁代之陉口緃反/閒因击败之伏念益北留辎重妻子保金牙山行)
(俭遣部将掩得其辎重乃北走保细沙行俭遂虏/伏念送京师斩东市永淳元年骨咄禄又反骨咄)
(禄者颉利之疏族伏念败骨咄禄啸亡散保总材/山又治黑沙城有众五千盗九姓畜马稍强大乃)
(自立为可汗以弟默啜为杀咄悉匐为叶护时单/于府检校降户部落阿史德元珍者为长史王本)
(立所囚会骨咄禄来寇元珍请谕还诸部赎罪许/之至即降骨咄禄与为谋遂以为河波达千悉属)
(以兵乃寇单于府北鄙垂拱閒连寇朔代掠吏士/右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与战黄花堆大破之)
(追奔四十馀里遁走碛北天授初骨咄禄死默啜/自立为可汗契丹首领李尽忠等反默啜请击贼)
(自效乃引兵击契丹尽获其家口酋长崩溃武后/嘉其功册为特进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
(汗初咸亨中突厥内属者分处丰胜灵夏朔代閒/谓之河曲六州降户至是默啜索此降户兼请粟)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6a 页
(田种十万斛农器三千具铁数万斤武后初不许/纳言姚璹等建议与之乃归粟器降人数千帐默)
(啜寖强诏淮南王武延秀就纳其女为妃遣右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摄春官尚书持节护送默啜)
(猥曰我女拟嫁与李家天子儿今将武家儿来我/世降附李家今闻唯有两儿在我当立之即囚延)
(秀等妄号知微为可汗自将十万骑南向破蔚州/飞狐进残定州后大怒改默啜为斩啜寻又围逼)
(赵州进攻相州时中宗还自房陵为皇太子拜行/军大元帅以纳言狄仁杰为副默啜闻之取赵定)
(所掠男女八九万悉坑之出五回道去默啜兵与/颉利时略等地纵广万里诸蕃悉往听命后立其)
(弟咄悉匐为左厢察骨咄禄子默矩为右厢察皆/统兵二万子匐俱为小可汗位两察上典处木昆)
(等十姓兵四万又号为拓西可汗是时连岁寇边/景龙二年三月张仁愿于河北筑三受降城自是)
(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无寇掠默啜西灭婆葛/遂役属契丹奚因虐用其下部落怨叛十姓左五)
(咄陆右五弩失毕俟斤皆请降葛逻禄胡屋鼠尼/施三姓大漠都督特进朱斯阴山都督谋落匐鸡)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6b 页
(元池都督蹋实力胡鼻率众内附诏处其众于金/山以右羽林大将军薛讷为凉州镇军大总管节)
(度赤水建康河源等军屯凉州右卫大将军郭虔/瓘为朔州镇军大总管节度河戎大武并州之北)
(等军屯并州默啜婿高丽莫离支高文简与𨁂跌/都督思太吐谷浑大酋慕容道奴等合万馀帐相)
(踵款边诏纳之河南默啜讨九姓战碛北九姓溃/思结等部来降默啜又北讨拔曳固战独乐河拔)
(曳固火败默啜轻归不设备道大林中拔曳固残/众突出击默啜斩之乃与入蕃使郝灵荃传默啜)
(首至京师骨咄禄子阙特勒合故部攻杀小可汗/立其兄默棘连是为毗伽可汗是时奚契丹相率)
(款塞突骑施苏禄自立为可汗突厥部众多贰乃/召默啜时衙官燉欲谷为谋主初默啜死阙特勒)
(尽杀其用事臣惟憞欲谷者以女婆匐为默棘连/可敦独免俄而降户𨁂跌思太等自河曲叛归开)
(元八年冬御史大夫王晙为朔方道大总管奏请/西徵拔悉密东发奚契丹两蕃期以明年秋引朔)
(方兵集稽落水上分道掩其牙默棘连大恐燉欲/谷曰拔悉密今在北庭与两蕃东西相去极远势)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7a 页
(必不合王晙兵马亦必不能来即皆能来我当前/三日悉众北徙彼粮竭自去拔悉密轻而好利必)
(先至击之可取也俄而拔悉密果引众逼突厥牙/知晙等不至乃引却突厥欲击之燉欲谷曰此众)
(去家千里必将死战不如蹑之距北庭二百里燉/欲谷分兵閒道先掩北庭因纵击拔悉密之众悉)
(擒之还出赤亭掠凉州突厥遂大振尽有默啜馀/众明年因乞和是时天子东巡泰山默棘连遣大)
(臣阿史德颉利发入献遂从封禅吐蕃以书约与/连和钞边默棘连封上其书天子嘉之引使者梅)
(录啜宴于紫宸殿诏朔方西受降城许互市二十/二年默棘连为梅录啜所毒忍死杀梅录啜夷其)
(种乃卒子伊然可汗嗣八年卒子登利可汗年幼/其母婆匐与小臣饫斯达干乱遂预政诸部不协)
(登利从父分掌东西兵号左右杀士之精劲皆属/焉可汗与其母诱斩西杀夺其兵左杀惧勒兵攻)
(登利杀之左杀者判阙特勒也复立毗伽可汗子/俄为骨咄叶护所杀立其弟又杀之叶护乃自立)
(为可汗天宝初其大部回纥葛逻禄拔悉密并起/攻叶护杀之国人奉判阙特勒子为乌苏米施可)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7b 页
(汗拔悉密等三部共攻之杀乌苏米施其弟白眉/特勒鹘陇匐立是为白眉可汗于是突厥大乱国)
(人推拔悉密酋为可汗诏朔方节度王忠嗣以兵/乘其乱抵萨河内山击其左阿波连干十一部破)
(之独其右未下而回纥葛逻禄杀拔悉密可汗奉/回纥骨力裴逻定其国毗伽可汗妻婆匐及骨咄)
(禄可敦率众自归天子御花萼楼宴群臣赋诗美/其事始突厥国于后魏大统时至是灭后或朝贡)
(皆旧部九姓云/其地尽入回纥)回纥旧地(回纥其先匈奴也元魏/时亦号高车部或曰敕)
(勒讹为铁勒至隋臣于突厥大业中处罗可汗攻/胁铁勒部裒责其财既又恐其怨则集渠豪数百)
(悉坑之乃叛去自为俟斤称回纥姓药罗葛氏有/时健俟斤者众始推为君长子曰菩萨材勇有谋)
(与薛延陀共攻突厥北边颉利遣欲谷设领骑十/万讨之菩萨身将五千骑破之马鬣山追北至天)
(山大俘其部人声震北方繇是附薛延陀相唇齿/号活颉利发树牙独乐水上自突厥衰灭其国渐)
(盛国主亦号可汗唐贞观二十一年内附龙朔三/年移燕然都护府于回纥部落仍改名瀚海都护)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8a 页
(府以碛为界大抵北蕃悉隶之天宝初裴罗助拔/悉密击走乌苏可汗后三年袭破拔悉密南居突)
(厥旧地徙牙乌德鞬山昆河之閒南距西城千七/百里西城汉高阙塞也北尽碛口三百里明年裴)
(罗又攻杀突厥白眉可汗斥地愈广东极室韦西/金山南控大漠尽得古匈奴地至德初出兵助国)
(讨平安史之乱故累朝恩礼最重然恃功横恣朝/廷虽患其邀求无厌颇姑息听从之元和中改为)
(回鹘会昌中其国衰乱其相馺职与庞特勒十五/部奔葛逻禄残众入吐蕃安西于是可汗牙部十)
(三姓奉乌介特勒为可汗南保错子山既而为幽/州张仲武所破灭庞特勒自称可汗居甘沙西州)
(无复昔时之盛矣/按突厥旧地回纥旧地其西/境皆与准噶尔部接界今为伊犁塔尔巴哈台诸)
(路以其境壤连跨故/与新疆部并列焉)薛延陀旧地(唐书传薛延陀/者先与薛种杂)
(居后延陀有之号薛延陀姓一利咥氏风俗大抵/与突厥同保燕末山其主夷男率部帐七万附颉)
(利可汗后突厥衰夷男反攻颉利弱之于是诸姓/多叛颉利归之者唐太宗方图颉利册拜夷男为)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8b 页
(真珠毗伽可汗乃树牙郁督军山直京师西北六/千里东靺鞨西叶议突厥南砂碛北俱伦水地大)
(众附颉利之灭夷男率其部稍东保都尉犍山独/逻水之阴远京师才三千里而赢东室韦西金山)
(南突厥北瀚海盖古匈奴地也胜兵二十万以二/子大度设突利失分将之号南北部太宗以李思)
(摩为可汗夷男恶之使大度设勒兵二十万南绝/漠壁白道川击思摩思摩走朔州言状于是诏营)
(州都督张俭统所部与奚霫契丹乘其东朔州道/行军总管李绩众六万骑三千营朔州灵州道行)
(军总管李大亮众四万骑五千屯灵武庆州道行/军总管张士贵众万七千出云中凉州道行军总)
(管李袭誉经略之大度设次长城会绩兵至行瓂/属天遽率众走赤柯度青山绩选敢死士与突骑)
(经腊河趋白道大度设顾不脱度诺真水陈以待/绩捣其罅虏溃斩首数千级获马万五千大度设)
(亡去残卒奔漠北俄为回纥所屠其昆弟子咄摩/支立为可汗遣使者上言愿保郁督军山帝诏绩)
(等曰降则抚之叛者击之咄摩支阴欲拒战外为/好言乞降绩知之纵兵系斩五千馀级系老稚三)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9a 页
(万遂灭/其国)契丹旧地(唐书传契丹本东胡种魏青龙/中部酋比能稍桀骜为幽州刺)
(史王雄所杀众遂微逃潢水之南黄龙之北至元/魏自号曰契丹直京师东北五千里而赢东距高)
(丽西奚南营州北靺鞨室韦阻冷陉山以自固射/猎居处无常其君大贺氏有胜兵四万析八部臣)
(于突厥与奚不平每斗不利辄遁保鲜卑山唐武/德中其大酋孙敖曹遣人来朝太宗伐高丽悉发)
(酋长与奚首领从军还过营州召其长窟哥赐䌽/缯大酋辱纥主曲据又率众归即其部为元州拜)
(曲据刺史隶营州都督府未几窟哥举部内属乃/置松汉都督府以窟哥为都督赐氏李以达稽部)
(为峭落州纥便部为弹汗州独活部为无逢州芬/问部为羽陵州突便部为白连州芮奚部为徙河)
(州坠斤部为万丹州伏部为匹黎赤山二州俱隶/松漠府即以辱纥主为之刺史窟哥有孙曰尽忠)
(为松漠都督而敖曹有孙曰万荣为归诚州刺史/于是营州都督赵文翙数侵侮其下尽忠等皆怨)
(望即共举兵杀文翙盗营州反尽忠自号无上可/汗以万荣为将所向辄下武后诏鹰扬将军曹仁)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9b 页
(师等二十八将击之战西硖石黄獐谷败绩后乃/以右武卫大将军建安王武攸宜为清边道大总)
(管击契丹万荣败而走山俄而尽忠死更诏夏官/尚书王孝杰等率兵十七万讨契丹战东硖石师)
(败万荣遂屠幽州于是神兵道总管杨元甚率奚/军掩其尾契丹太败万荣轻骑走潞河东奴斩其)
(首众遂附突厥开元二年尽忠从父弟失活以默/啜政衰来归诏复置松漠府以失活为都督仍其)
(府置静析军以失活为经略大使所统八部皆擢/其酋为刺史有可突干者为静析军副使悍勇得)
(众胁奚众共降突厥幽州长史张守圭讨契丹破/之自至德后鲜入寇岁入长安朝会光启时方天)
(下盗兴北疆多故乃钞奚室韦小小部种皆役服/之因入寇幽蓟刘仁恭穷师踰摘星山讨之禽其)
(大将群胡恸哭十年不敢近边其八部大人法常/三岁代时耶律按巴坚建旗鼓为一部自号为王)
(而有国大贺氏遂亡/按/巴坚旧作阿保禨今改正)
 ︹土产︺牛 羊 马 橐驼 駃騠(骏马也/汉书)貂鼠 青
卷一百九十四 第 70a 页
   鼠 猞猁狲 玛瑙 鹊桦皮 白葡萄 野马
    野驼 野骡 黄羊(明统/志)酥乳饼(金/史)鵽鸠(其色/淡黄)
(形如鸽爪如人足而有毛唐书突厥传泥熟匐叛/鸣鵽群飞入塞吏曰所谓突厥雀者南飞胡必至)
(比春还悉堕灵夏閒率无首泥熟匐果亡又/本/朝天聪七年八月鵽鸠群集辽东国人皆曰辽东)
(素无此乌今蒙古之雀来必蒙古归/顺之兆明年察哈尔额哲果来降)空青石(石中/隐隐)
(有水色赤如琥珀大如指/决病目者以水拭之即愈)
                  前纂修官(臣)高人鉴恭纂辑
                  纂修官(臣)柱文耀恭覆辑
                  前校对官(臣)孙家泽恭校
                  校对官(臣)许诵恒恭覆校
卷一百九十四 第 7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