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a 页
大清一统志
 左哈萨克(在旧准噶尔部之西北东西千里南北六/百里东至塔尔巴哈台界西至右哈萨克)
(部界南至伊犁界北至俄罗斯国/界其贡道由伊犁以达于/京师)
︹建置沿革︺汉为康居国冬治乐越慝地到卑阗城后
  汉为康居国及栗弋国地魏为康国坚昆国及者
  舌国东境地(者舌国见右/哈萨克部)隋为康国唐为黠戛斯
  地自后无闻今为左哈萨克部哈萨克部有三曰
  东部曰中部曰西部哈萨克汗阿布赉之告顺德
  纳曰我哈萨克之有三玉兹如准噶尔之有四卫
  拉特也西尔莫特之告舒赫德曰哈萨克内有伊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b 页
   克准多木达都准邑罕准三部盖东部者左部也
   曰鄂图尔玉兹谓之伊克准中部者右部也曰乌
   拉克玉兹谓之多木达都准西部最远曰奇齐克
   玉兹谓之巴罕准左部之汗曰阿布赉右部之汗
   曰脱卜柯依西部之头人曰都尔逊(都尔逊未授/为汗故今不)
(载西/部)初阿布赉乘准噶尔部达瓦齐之乱数侵扰
   准部
  本朝乾隆二十年准噶尔平
遣使往谕阿布赉输诚归化适阿睦尔撒纳叛走哈萨克
   阿布赉纳之我兵进讨累败其众后阿布赉悔为
卷一百九十三 第 2a 页
   阿逆所卖密计擒之以求臣于我会阿逆遁归准
   噶尔二十二年我兵复进讨阿布赉以其兵三万
   助攻阿逆陈情谢罪奉表请内附乃以托忒乌珠
   克字印文导我师巡行诸部时阿睦尔撒纳窜迹
   于阿尔察图阿布赉将以计擒之不获阿逆奔俄
   罗斯旋伏冥诛乃擒其党额布济齐巴罕以献其
   别部和集博尔根及喀拉巴勒特并率其属三万
   户来服左部咸定二十四年以后屡遣使朝贡并
赐冠服宴赉如例
 ︹晷度︺北极高四十六度二十分至四十八度距
卷一百九十三 第 2b 页
 京师偏西三十二度至三十七度(西域/图志)
 ︹形势︺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国控弦八九万
  人(史记大/宛传)建庭叶什勒居客斯腾城(西域/图志)
 ︹风俗︺康居国王每冬寒夏暑则别居不一处(颜师古/汉书注)
  无城郭逐水草事游牧冬夏别居无常处地广人
  稠甲于他部(西域/图志)
 ︹山川︺阿尔津沙拉什保台山(在哈萨克东南境此山/之东北为阿尔辉西里)
(即准噶尔境/额米尔界)鄂绰沁吉斯山 勒克楞山(山南即/准噶尔)
(境斋/尔界)扎拉图哈萨拉克山 喀尔克图哈萨拉克
  山 喀拉巴克喀尔海山(自阿尔津沙拉什保台/山以次而西至此山而)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a 页
(止是为哈萨/克南境山)厄勒伊们山(在喀拉巴克喀尔海山/西北为哈萨克西境山)
(叶什勒河源/出其南麓)依底克山(在哈萨克西北二千/里境外接右部界地)尼雅
  克图山(在厄勒伊/们山北)尼满哈济兰山(在尼雅克/图山东)喀尔
  玛奇尔哈山(在尼满哈济/兰山东北)阿克奇拉山 巴颜山
   蒿哈萨拉克山(皇朝文献通考蒿作毫乾/隆二十一年将军哈达哈败阿)
(布赉兵于此自喀尔玛奇尔/哈山至此山皆以次而东)阿巴拉尔山(在蒿哈/萨拉克)
(山东南自尼雅克图山至此是为哈萨克/北境山阿巴拉尔山东即塔尔巴哈台境)楚库鲁
  克河(在哈萨克东境河东/即塔尔巴哈台境)三察尔河(在楚库鲁/克河西)
  尔格河(在三察尔河西南以上/三河在哈萨克东境)克巴什博尔济尔
  河(在博尔喀/得克泉西)绰多尔图河(在克巴什博尔济尔河/西源出喀拉巴克喀尔)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b 页
(海山二河在哈/萨克西南境)叶什勒河(皇朝文献通考作/伊什尔河在哈萨克西)
(境源出厄勒伊们山沿河西北行二百里地名春/吉索波蓝其地极寒哈萨克汗盛夏常居于此盖)
(建庭/处也)鄂埒河(在哈萨克西北境河/源有独树见古迹)罕拉海图泉(在/色)
(格尔/河东)乌尔图泉(在色格/尔河西)阿济苏泉 阿林泉(自罕/拉海)
(图泉至阿林泉以次而/西皆在哈萨克东南境)青吉斯泉(在阿林/泉南)阿尔齐
  图泉 奎苏泉 什纳噶泉(沮洳涣散/灿若列星)额特伦泉
   博尔喀得克泉(自青吉斯泉至博尔喀得克泉/以次而西皆在哈萨克南境)
 ︹古迹︺独树(在哈萨克西北境鄂埒河之上独干轮囷/其上分为五枝盘拿荫广可蔽二百骑哈)
(萨克谓之鄂埒引噶克叉莫朵噶克叉莫朵者独/树之谓以生鄂埒河之源故名哈萨克人过其下)
(者必膜拜供献而不敢称其名相传为数千年物/云乾隆二十二年哈萨克使臣来朝/高宗)
卷一百九十三 第 4a 页
(纯皇帝询问神树所在使臣具以实奏有/圣制寄题哈萨克独树诗千年神干首被/光荣)
(于天/末焉)康居诸国(汉书西域传康居国王冬治乐越/慝地到卑阗城去长安万二千三)
(百里不属都护乐越慝地马行七日至王夏所居/蕃内东至都护治所五千五百五十里东羁事匈)
(奴宣帝时汉拥立呼韩邪单于而郅支单于怨望/杀汉使者西阻康居至成帝时康居遣子侍汉贡)
(献然自以绝远独骄嫚不肯与诸国相望汉为其/新通重致远人终羁縻而未绝后汉书栗弋国严)
(国奄蔡国俱属康居晋书康居国在大宛西北二/千里与栗弋伊列邻接其王居苏薤城地和暖饶)
(桐柳葡萄出好马泰始中遣使献善马魏书康国/康居之后也自汉以来相承不绝其王本姓温后)
(姓昭武左右诸国并以昭武为姓王都萨宝水上/阿禄迪城米国史国曹国何国安国小安国那色)
(波国乌那曷国穆国皆归附之大延中始遣使贡/方物隋书康国大业中遣使贡方物又米国都那)
(密水西西北去康国百里东去苏对沙那国五百/里西南去史国二百里东去瓜州六千四百里史)
卷一百九十三 第 4b 页
(国都独莫水南十里北去康国二百四十里南去/吐火罗五百里西去那色波国二百里东北去未)
(国二百里东去瓜州六千五百里曹国都那密水/南数里东南去康国百里西去何国百五十里东)
(去瓜州六千六百里何国都那密水南数里东去/曹国百五十里西去小安国三百里东去瓜州六)
(千七百五十里皆旧康居之地唐书康在那密水/南支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
(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隋时其王臣突厥/武德十年始遣使来献自贞观后岁入贡永徽时)
(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安濒乌浒河治阿滥谧城/即罽王故地东安在那密水之阳治喝汗城东曹)
(居波悉山之阴汉贰师城地也西曹隋时曹也治/瑟底痕城中曹治迦底真城石治柘折城即窳匿)
(城地米治钵息德城何即附墨城故地火寻居乌/浒水之阳治急多飓遮城即奥鞬城故地戊地距)
(火寻西北六百里史居独/莫水南即苏薤城故地)坚昆国(魏略西域传北/乌伊国在康居)
(北坚昆国在康居西北丁令国在康居北此/上三国坚昆居中央南去车师六国五千里)黠戛
卷一百九十三 第 5a 页
  斯国(唐书回鹘传黠戛斯古坚昆国也郅支单于/破坚昆于时东距单于庭七千里南至车师)
(五千里郅支留都之后世讹为结骨稍号纥骨亦/曰纥扢斯云坚昆本强国地与突厥等东至骨利)
(干南吐蕃西南葛逻禄始隶薛延陀未始与中国/通贞观二十二年遣使献方物其酋长俟利发失)
(钵屈阿栈身入朝以其地为坚昆府隶燕然都护/高宗世再来朝乾元中为回纥所破后讹为黠戛)
(斯盖回纥谓之/若曰黄赤面云)
卷一百九十三 第 5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5b 页
 大清一统志
 右哈萨克(在旧准噶尔部之西北左哈萨克之西二/千里东至左哈萨克界西至塔什罕界南)
(至布鲁特安集延诸部界北至俄罗斯国界东/南至伊犁界其贡道由伊犁以达于/京师)
 ︹建置沿革︺汉为康居五小王地魏晋为康居地后魏
  为者舌国隋唐为石国或曰柘支曰柘折曰赭时
  即石国也自后无闻今为右哈萨克部其汗曰阿
  布勒班毕特即阿比里斯其巴图尔有三曰吐里
   拜曰辉格尔德曰萨萨克拜而吐里拜实专国政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左哈萨克阿布赉既臣服请招
  右部与之偕来会参赞大臣富德方以兵索逆贼
卷一百九十三 第 6a 页
   哈萨克锡拉至右部遣使往抚是时吐里拜等方
   与塔什罕回人交兵不下平之乃下于是吐里拜
   诣军门纳𣢾奉马进表请归附二十三年以后屡
   遣使入朝
恩赐宴赉如例
 ︹晷度︺北极高四十三度至四十五度距
  京师偏西四十五度四十八分(西域/图志)
 ︹形势︺石国东北距西突厥西南有真珠河亦曰质河
   东南有大山(唐书西/域传)
 ︹风俗︺康居国风俗及人貌衣服略同大宛(晋书西/域传)
卷一百九十三 第 6b 页
  部曰乌拉克玉兹其俗大略与左部等又名北哈
  萨克(西域/图志)
 ︹山川︺依底克山(见左部为右/部东北境山)穆呼札尔山 哈喇绰
  克多岭 莽阿锡鲁岭 阿格纳斯岭(自穆呼札/尔山至阿)
(格纳斯岭于锡尔河北岸萨哈斯河南岸层峦绵/亘相接而西阿格纳斯岭正当腾吉斯池南岸是)
(为右部哈萨/克西南境山)格根河(在依底克山西南水潴不/流为右部哈萨克东北境)
  穆尔河(在格根河西/南水潴不流)雅哈尔斯河(在纳穆尔河东/南两河之闻有)
(小城曰/噶玛克)锡尔河(在雅哈尔斯河西南河南流折而/西经穆呼札尔山哈喇绰克多岭)
(莽阿锡鲁岭阿格纳斯岭之阴河源处西岸有波/拉克城东岸有那斡喀特城那斡喀特城南踰山)
(有蒿达克城由蒿达克城/西踰锡尔河为塔什罕城)萨哈斯河(在锡尔河西/西南流入腾)
卷一百九十三 第 7a 页
(吉斯池河南岸当穆呼札尔山下有噶拉楚克城/又西当哈喇绰克多岭下有达拉什城又西当莽)
(阿锡鲁岭下有沙尔城沙/尔城当腾吉斯池东南岸)塔拉斯河(发源在依底/克山西北又)
(西南流经萨哈斯河/北入于腾吉斯池)腾吉斯池(在阿格纳斯岭北/周数百里盖小海)
(也与俄罗/斯邻接)哈拉库尔(在依厎克山西塔拉斯河/东二支合流西南潴为池)
  布逊淖尔(小池潴不流在哈拉库/尔与塔拉斯河之閒)
 ︹古迹︺康居五小王地(汉书西域传康居有五小王一/曰苏䪥王治苏䪥城二曰附墨)
(王治附墨城三曰窳匿王治窳匿城四曰罽王治/罽城五曰奥鞬王治奥鞬城凡五王属康居/按)
(西域山北诸部皆随水草游牧无城郭汉书所谓/行国也惟右哈萨克有达拉什城噶拉楚克城波)
(拉克城那斡喀特城蒿达克城诸名其地在古康/居之西偏则汉书所谓五小王各治一城者地正)
(相值想亦其旧俗相/因异于诸行国也)者舌国(魏书西域传者舌国/在破洛那西北去代)
卷一百九十三 第 7b 页
(一万五千四百五十里/太延三年遣使朝贡)石国(唐书西域传石或曰/柘支曰柘折曰赭时)
(汉大宛北鄙也隋大业初西突厥杀其王以特勒/匐职统其国显庆三年以瞰羯城为大宛都督府)
(开元初封其君莫贺咄吐屯有功为石国王二十/八年又册顺义王天宝初封王子那俱车鼻施为)
(怀化王赐铁劵久之叛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讨之/俘以献王子走大食乞兵攻怛逻斯城败仙芝自)
(是臣大食宝应/时遣使朝贡)安息国(汉书安息王治番兜城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不属)
(都护北与康居东与乌弋山离西与条支接俗与/乌弋罽宾同以银为钱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
(有大马爵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大国/也临妫水武帝始遣使至安息因发使以大鸟卵)
(及犁靬眩人献于汉安息东则大月氏后汉书安/息国居和椟城其东界木鹿城号小安息章帝章)
(和元年遣使献狮子符拔和帝永元九年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扺条支临大海欲度安息西界船人)
(言入海人皆赍三岁粮英乃止从安息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蛮国又西行三千六百里至斯宾国)
卷一百九十三 第 8a 页
(南行渡河又西南至于罗国九百六十里安息西/界极矣自此南乘海乃通大秦魏书安息在葱岭)
(西都蔚搜城北与康居西与波斯相接在大月氏/西隋书安国汉时安息国也王姓昭武与康国王)
(同族都那密水南城有五重环以流水宫殿昏为/平头炀帝初遣杜行满至其国又乌那曷国都乌)
(浒水西旧安息之地王姓昭武康国种类东北去/安国四百里西北去穆国二百馀里东去瓜州七)
(千立百里穆国都乌浒河西亦安息故地与乌那/曷为邻其王姓昭武亦康国种类东北去安国五)
(百里东去乌那曷二百馀里西去波斯国四千馀/里东去瓜州七千七百里唐书东安在那密水之)
(阳治喝汗城东距河二百/里许西南至大安四百里)条支国(汉书条支国临/西海暑湿田稻)
(有大鸟卵如瓮传闻有弱水西王母亦未尝见后/汉书条支国城在山上周回四十馀里临西海海)
(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惟西北隅通陆道/出狮子犀牛封牛孔雀大雀转北而东复马行六)
(十馀日至安息魏书波斯国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条支国也城方十里河经其城中南流出金银)
卷一百九十三 第 8b 页
(鍮石珊瑚琥珀车渠马脑多大真珠颇梨琉璃水/精瑟瑟金刚火齐镔铁铜锡朱砂水银等物气候)
(暑热家自藏冰有鸟形如橐驼有两翼飞不能高/食草与肉亦能啖火其王姓波氏神龟中遣使入)
(贡隋书波斯国都达曷水之苏蔺城即条支故地/西去海数百里东去穆国四千馀里西北去拂菻)
(四千五百里东去瓜州万一千七百里炀帝遣李/昱使波斯寻遣使贡方物唐书波斯距京师万五)
(千里东与吐火罗康接北邻突厥可萨部西南皆/濒海赢四千里拂菻也贞观初遣使朝贡龙朔后)
(为大食所灭大食国本波斯地灭波斯并诸国地/广万里东距突骑施西南属海永徽二年始遣使)
(朝贡贞元时与吐蕃相攻宋史开宝元年遣使来/朝贡后太宗问其使对云国与大秦邻为其统属)
(今所管民才数千有都城介山海閒先是其入贡/路繇沙州涉夏国抵秦州天圣初诏自今取海路)
(田广州至京师旧志自条支西渡海为大秦国一/名犁鞬又名海西后汉桓帝延熹九年始遣使自)
(日南徼外来献其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馀城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多出金玉宝物晋太康中遣使)
卷一百九十三 第 9a 页
(入贡魏书云大秦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其海旁出犹渤海也而东西与渤海相望盖)
(自然之理地方六千里居两海之閒东南通交阯/又水道通益州永昌郡从安息西界循海曲亦至)
(大秦是也唐时曰拂菻国去京师四万里直突厥/可萨部西濒海东南接波斯贞观乾封大足开元)
(年尝入贡宋时其国益强大食国亦服属之自后/世以航海之便取道海南于是古西域西南近海)
(之国概称西洋故时国名益以难考/按旧志称/自后魏至隋唐康居安息二国地界相混盖安息)
(在康居之西本相邻接今右哈萨克部西鄙辽阔/盖兼有二国境壤矣条支大秦为西海极西之地)
(又在安息之外今摘录诸史及旧/志原文附载于此以备考證焉)
卷一百九十三 第 9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9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9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9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9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9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9b 页
大清一统志
 东布鲁特(在旧准噶尔部西南回部西北东北距伊/犁一千四百里东南距阿克苏七百九十)
(里其贡道由回部/以达于/京师)
︹建置沿革︺汉为乌孙西鄙本塞王故国地大月氏破
  走塞王而居之乌孙昆莫又破走大月氏嗣居其
  地北魏为波路国唐为布露一名勃律有大小两
  部旧居南山之南后徙此地自后无闻东布鲁特
  部落有五最著者三曰萨雅克鄂拓克曰萨拉巴
  哈什鄂拓克曰塔拉斯鄂拓克各有头目其长玛
  木克呼里则兼辖诸部旧游牧地在格根喀尔奇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0a 页
   拉特穆尔图为准噶尔所侵西迁以避之寓居安
   集延境
  本朝乾隆二十一年准噶尔平乃得复其故地二十
   三年将军兆惠等追捕逆贼哈萨克锡拉兵临布
   鲁特界萨雅克部头目图鲁起拜萨拉巴哈什部
   头目车里克齐等咸愿内附乃遣使抵其游牧宣
   示
谕旨塔拉斯头目迈塔克亦率所部来降于是东布鲁特
   全部皆内属自后屡遣使朝贡二十六年其别部
   酋长额木尔贝亦率所部内迁遣使归诚愿受安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0b 页
   插贡匕首
诏嘉美之赐额木尔贝三品顶带
  ︹晷度︺北极高四十一度三十分至四十二度距
  京师偏西四十一度三十分至四十三度三十分(西/域)
(图/志)
  ︹形势︺在天山西北近葱岭正在葱岭之北(西域/图志)
  ︹风俗︺其俗好利喜争尚畜牧事耕种颇畏法度(西域/图志)
  ︹古迹︺波路国(北史西域传波路国在阿钩羌西北去/代一万三十九百里/按北魏阿钩羌)
(国在莎车西南在今为拔达克山地波路在其西/北与今布鲁特在拔达克山西北者地势正合波)
(路与布鲁音亦相近/其为布鲁特部无疑)勃律国(唐书西域传大勃律/或曰布露直吐蕃西)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1a 页
(与小勃律接王居孽多城临娑夷水其西山巅有/大城曰迦布罗开元初王没谨忙来朝以其地为)
(绥远军国迫吐蕃数为所困吐蕃曰我非谋尔国/假道攻四镇尔久之吐蕃夺其九城没谨忙求救)
(北庭节度使张孝嵩遣将率说兵四千往没谨忙/因出兵大破吐蕃复九城诏册为小勃律王没谨)
(忙死贡献不入安西都护三讨之无功天宝六载/诏副都护高仙芝伐之遂平其国执小勃律王归)
(京师诏改其国号/归仁置归仁军)
 ︹列女︺
 ︹本朝︺蓝翎比班璧特之母(年一百六岁乾隆五十三/年伊犁将军奏报)
(恩赐大缎二匹貂皮六张/恭载/圣制诗)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1b 页
大清一统志
 西布鲁特(在回部喀什噶尔之西北三百里东南皆/扼葱岭西至布哈尔诸部落界东北接东)
(布鲁特界其贡道由/回部以达于/京师)
︹建置沿革︺汉休循捐毒二国地三国仍之而属于疏
  勒(按休循三国志作休脩循脩/二字双声古通用非有异也)北魏为者至拔国
  唐为鸟飞州有都督府隶安西都护府又妫塞都
  督府以汉休循捐毒地置自后无闻西布鲁特部
 落凡十有五其最著者四曰额德格讷鄂拓克曰
 蒙科尔多尔鄂拓克曰齐里克鄂拓克曰巴斯子
  鄂拓克诸鄂拓克久思内附以准噶尔阻未得自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2a 页
  通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将军兆惠既定喀什噶尔追擒
   馀孽道经诸部并遮道吁请内附又遣使往抚诸
   部头目阿济比等率其众二十万人皆来投诚二
   十五年以来屡遣使朝贡并
赐敕宴赉如例二十七年阿济比等所属鄂斯诸部地为
   霍罕额尔德尼所据驻守新疆大臣遣谕额尔德
   尼令还侵地遂复其旧壤二十八年其别部长阿
   瓦勒比愿以其部供内地游牧并悉心经理群牧
  事宜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2b 页
诏嘉许之赐四品顶带
  ︹晷度︺北极高四十度一分至三十分距
  京师偏西四十三度三十一分至四十六度三十分
(西域/图志)
  ︹形势︺逾葱岭而至与东布鲁特相望东南扼葱岭西
   迄于布哈尔(西域/图志)
  ︹风俗︺休循捐毒国民俗衣服类乌孙因畜随水草(汉/书)
(西域/传)逐水草事游牧为无城郭之部落(西域/图志)
  ︹山川︺伊斯克里克山(在西布鲁特境伊斯克里/克鄂拓克于此山游牧)吉布
   察克山(在西布鲁特境吉布察/克鄂拓克于此山游牧)那林河源(一源出/喀什噶)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3a 页
(尔界北山北流经蒙科尔多尔额德格讷两鄂拓/克之閒是河之东为东布鲁特河西为西布鲁特)
(一源出伊犁西南境山西流经萨拉巴噶什鄂拓/克之北又西经阿来地与北流之源合北流入安)
(集延/境)
 ︹古迹︺休循国(汉书西域传休循国王治鸟飞谷在葱/岭西去长安一万二百一十里东至都)
(护治所三千一百二十一里至捐毒衍敦谷二百/六十里西北至大宛国九百二十里西至大月氏)
(千六百/一十里)捐毒国(汉书西域传捐毒国王治衍敦谷/去长安九千八百六十里东至都)
(护治所二千八百六十一里至疏勒南与葱岭属/西上葱岭则休循也西北至大宛千三十里北与)
(乌孙接/按汉休循捐毒二国皆/依葱岭而居即西布鲁特之境也)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3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3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3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3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3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3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3b 页
大清一统志
 霍罕(在回部喀什噶尔西北八百八十里东与布鲁/特部落错处西至塔什罕界南至葱岭界北至)
(那林河界其贡道由/回部以达于/京师)
︹建置沿革︺汉为大宛国地三国晋同北魏为洛那国
 地隋为鏺汗国唐为拔汗那国天宝初改国号曰
  宁远霍罕部之东曰玛尔噶朗又东为安集延东
  北为那木干皆有城郭四城地当平陆居葱岭之
  西北皆有伯克而霍罕城伯克额尔德尼实为之
  长诸城之众皆听命焉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将军兆惠追捕霍集占遣使抚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4a 页
  定布鲁特诸部遂至其地额尔德尼遣使迎至城
  内日馈羊酒极为恭顺使因乃遣其头目奉表请
  内附于是四城伯克咸来服属二十五年以后屡
  遣使贡献二十八年侵夺布鲁特地驻守新疆大
  臣移檄责谕立遵檄还所侵地三十五年额尔德
  尼卒侄纳禄博图袭位并遣使来朝贡龙泉盘子
 ︹晷度︺北极高四十一度二十三分距
 京师偏西四十五度五十六分(西域/图志)
 ︹形势︺大宛国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
  北则乌孙东则捍深于寘(史记大/宛传)地当平陆南控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4b 页
  葱岭北滨那林河南北山泉会合襟带诸城之閒
  土膏沃衍(西域/图志)
 ︹风俗︺大宛其俗土著耕田有城郭屋室(史记大/宛传)气候
  和煦人民殷庶畜牧饶富其人亦布鲁特种奉回
  教习帕尔西语(西域/图志)
 ︹山川︺那林河(在葱岭西北经流数千里霍罕安集延/诸国濒之以居大小泉源支流不一并)
(会此河其发源从东布鲁特境西行过安集延城/之北又西行过玛尔噶朗城北又西行过那木干)
(城之南又西行过霍罕城北自此又西北行过赛/玛尔堪城之北又折东南入于达里冈阿鄂谟鄂)
(谟广千馀里为西境巨海无有涯际凡葱岭以/西之水咸归焉汉甘英穷临西海即此水也)
 ︹古迹︺大宛国(史记大宛传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5a 页
(小七十馀城汉书西域传大宛国王治贵山城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东至都护治所四千二)
(十一里北至康居卑阗城千五百一十里西南至/大月氏六百九十里北与康居南与大月氏接别)
(邑七十馀城多善马张骞始为武帝言之上遣使/者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善马宛王不肯与攻杀)
(汉使于是遣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宛宛人斩其王/母寡首献马三千匹汉军乃还晋书西戎传大宛)
(去洛阳万三千三百五十里武帝遣拜其王蓝/庾为大宛王蓝庾卒子摩之立遣使贡汗血马)
  那国(魏书西域传洛那国故大宛国也都贵山城/在疏勒西北去代万四千四百五十里太和)
(三年遣使献汗血/马自此每使朝贡)宁远国(唐书西域传宁远者本/拔汗那或曰鏺汗元魏)
(时谓破洛那去京师八千里居西鞬城在真珠河/之北有大城六小城百贞观中王契苾为西突厥)
(瞰莫贺咄所杀阿瑟那鼠匿夺其城鼠匿死子遏/波之立契苾兄子阿了参为王治呼闷城遏波之)
(治渴塞城显庆初遏波之遣使朝贡三年以渴塞/城为休循州都督府授阿了参刺史自是岁朝贡)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5b 页
(天宝三载改/其国号宁远)
 ︹土产︺汗血马(见晋书/及魏书)白鹰 白海青(并乾隆年/閒入贡)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6a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7a 页
 大清一统志
  安集延(在回部喀什噶尔西北五百里东南至鄂什/四百里西至霍罕三百八十里东至喀什噶)
(尔界南接葱岭西北至那木干界北至那/林河界其贡道由回部以达于/京师)
 ︹建置沿革︺汉为大宛国地与霍罕部略同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将军兆惠檄谕令协擒逆回霍
   集占其伯克奉命以逆回未至彼境即专使吁请
   入
觐二十五年伯克托克托玛哈墨第等来朝贡
赐宴赏赉如例
  ︹晷度︺北极高四十一度二十八分距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7b 页
 京师偏西四十四度三十五分(西域/图志)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8a 页
大清一统志
玛尔噶朗(在安集延西/百八十里)
︹建置沿革︺与霍罕部略同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侍卫达克塔纳往抚谕其伯克
  伊拉斯呼里拜率其属投诚内附
︹晷度︺北极高四十一度二十四分距
 京师偏西四十五度十分(西域/图志)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8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8b 页
大清一统志
 那木干(在玛尔噶朗/西北八十里)
︹建置沿革︺与霍罕部略同其地东北与布鲁特杂处
  东境踰河即为塔什罕地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与霍罕安集延同时输诚内附
︹晷度︺北极高四十一度三十八分距
京师偏西四十五度四十分(西域/图志)
卷一百九十三 第 19a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20a 页
 大清一统志
 塔什罕(在回部喀什噶尔西北一千三百里东至布/鲁持界东南至那木干界东北至右哈萨克)
(部界其贡道由回/部以达于/京师)
 ︹建置沿革︺汉为康居大宛接界之地北魏为九姓昭
  武所居隋唐为安国石国地明为塔什罕国(旧作/达失)
(干今/改正)地居平原有城郭向有三和卓分辖回众曰
  莫尔多萨木什曰沙达曰吐尔占旧为右哈萨克
  所羁属莫尔多萨木什者哈萨克所置和卓也吐
  尔占逐之哈萨克以兵问罪久而不解
 本朝乾隆二十三年参赞大臣富德追讨哈萨克锡
卷一百九十三 第 20b 页
   拉至其地遣使抚定塔什罕回众时吐尔占方与
   右哈萨克战于河上因谕以睦邻守土之道乃大
   感悟与哈萨克释争相睦即遣使奉表求内属先
   是有准噶尔部逸贼额什木札布在其境内于是
   擒以献其年遣使来朝贡
赐宴如例塔什罕之西南行数百里踰锡尔河又踰那林
   河(二河见右哈萨/克部及霍罕部)为赛玛尔堪城又西南为哈拉
   克则城又西为乌尔根齐城又西临达里冈阿鄂
   谟是为西海西境于是尽焉
 ︹晷度︺北极高三十度五分距
卷一百九十三 第 21a 页
 京师偏西四十七度三十三分(西域/图志)
 ︹形势︺塔什罕城居平原多园林饶果木土宜五谷民
  居稠密(明史西/域传)在古康居大宛之閒当葱岭直北
  四百里外(西域/图志)
卷一百九十三 第 21b 页

                       前纂修官(臣)孙铭恩恭纂辑
                       总纂官(臣)邵 灿恭覆辑
                       校对官(臣)贺式韩恭 校
                       校对官(臣)许诵恒恭覆校
卷一百九十三 第 22a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23a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24a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25a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26a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27a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28a 页
大清一统志
 拔达克山(在回部喀什噶尔叶尔羌之西南六百馀/里国居葱岭中其贡道由回部以达于)
(京/师)
︹建置沿革︺汉为乌秅国北魏为权于摩国及阿钩羌
  国唐为喝盘陀地开元中于其地置葱岭守捉元
  明为拔达克山(元史作巴达哈伤明史作八答/黑商皆系译音之讹今俱改正)
  城郭负山险其汗曰素尔坦沙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逆回波罗泥都霍集占自叶什
  勒库勒败后奔拔达克山副将军富德率兵追之
  遣使往谕素尔坦沙以二酋负恩悖逆状令擒献
卷一百九十三 第 28b 页
  是时二贼方窜入拔达克山沙木尔伯克所属之
  锡克南村乘閒逸去檄至素尔坦沙因遮缚波罗
  泥都而以兵围霍集占于阿尔浑楚哈岭贼退保
  齐那尔河距战不能支擒之囚于柴札布因报逆
  贼就擒状副将军富德责令献俘进军斡罕以待
  之是时痕都斯坦部方以兵临拔达克山谋劫霍
  集占兄弟而塔尔巴斯者拔达克山雠国也贼将
  通之共攻拔达克山初素尔坦沙以二酋与己同
  为噶木巴尔派欲即缚献恐诸部不从方迁延观
  望副将军富德宣示威德晓以顺逆利害之故乃
卷一百九十三 第 29a 页
   大感悟杀二酋以波罗泥都尸身被盗专函霍集
   占首以献因率其部落十万户与其邻博洛尔部
   三万户俱内附二十五年遣使入
觐贡八骏马
赐敕嘉奖时素尔坦沙与侄塔什玛木特相攻塔什玛木
   特闻
敕使至即释争率属内附二十六年来贡刀斧二十八年
   献波罗泥都尸及其妻子并遣使来朝贡
  ︹晷度︺北极高三十六度二十三分距
  京师偏西四十三度五十分(西域/图志)
卷一百九十三 第 29b 页
 ︹形势︺山居田石閒有白草其西则有县度(汉书西/域传)
  山险阨葱岭之右颇擅形势(西域/图志)
 ︹山川︺阿尔浑楚哈岭(在拔达克山属境素尔坦/沙奉檄围霍集占于此)叶什
  得拉克河(源出葱岭之西陲北流经拔达克山博/洛尔两部之閒至叶什得拉克以地名)
(河分为二支一流经北入图斯库尔一流曲折向/西南又北入于叶什勒库勒淖尔叶什勒库勒旧)
(对音伊西洱库尔与叶尔羌接界有/圣制/平定回部勒铭伊西洱库尔碑文已载喀什噶尔)
(卷/中)齐那尔河(在拔达克山南境素尔坦/沙奉檄擒霍集占于此)
 ︹古迹︺乌秅国(汉书西域传乌秅国王治乌秅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东北至都护治所)
(四千八百九十二里北与子合蒲犁西与难兜接/累石为室民接手饮其西则有县度去阳关五千)
(八百八十八里去都护治所五千二百里县/度者石山也溪谷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云)权于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0a 页
  摩国(魏书西域传权于摩国故乌秅国也其王居/乌秅城在悉居半西南去代一万二千九百)
(七十/里)阿钩羌国(魏书西域传阿钩羌国在莎车西/南去代一万三千里西有县度山)
(其閒四百里中往往有栈道下临不测之渊人行/以绳索相持而度因以名之/按汉书称乌秅国)
(西有县度魏书则以权于摩国即汉之乌秅而县/度在阿钩羌国之西考阿钩羌去权于摩止三十)
(里境壤毗连盖汉乌秅国至魏分而/为一其在今则皆拔达克山境也)喝盘陀国(唐/书)
(西域传喝盘陀或曰汉陀曰渴馆檀亦谓渴罗陀/由疏勒西南入剑末谷不忍岭六百里其国也距)
(瓜州四千五百里直朱俱波西南距县度山北抵/疏勒西护密西北判汗国也治葱岭中都城负徒)
(多河其王本疏勒人世相承为之西南即头痛山/也葱岭环其国后魏大延中始通中国贞观九年)
(遣使者来朝开元中破平其国/置葱岭守捉安西极边戍也)
 ︹土产︺刀 斧(皆乾隆年/间入贡)(乾隆二十五/年贡八骏)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0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0b 页
 大清一统志
  博洛尔(在叶尔羌西南拔达克山之东/其贡道由回部以达于/京师)
  ︹建置沿革︺汉为乌秅国地北魏为阿钩羌国地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其酋沙瑚沙默特输诚向化与
   拔达克山同内附二十五年遣使沙伯克等来朝
赐宴赉予并
赐敕书二十八年贡剑及斧二十九年为拔达克山素尔
   坦沙所侵乞援于叶尔羌驻劄都统新柱因遣使
   戒谕素尔坦沙令还所俘掠罢兵相睦素尔坦沙
   恪遵约束沙瑚沙默特表谢并遣使来朝贡匕首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1a 页
  其部中所最珍也三十四年贡双玉把匕首自此
  贡献不绝
 ︹晷度︺北极高三十七度距
 京师偏西四十三度三十八分(西域/图志)
 ︹土产︺剑 斧(乾隆二十/八年贡)匕首(乾隆三十四年/贡双玉把匕首)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1b 页
 大清一统志
  布哈尔(在拔达克山西一千馀里其/贡道由回部以达于/京师)
  ︹建置沿革︺汉为难兜国自后无闻
  本朝乾隆二十五年回部厎平遣使颁
敕谕二十九年其部长阿布勒噶尔遣使诺罗斯伯克达
   雅尔伯克因拔达克山素尔坦沙吁请以其属内
   附
  ︹晷度︺北极高三十八度四十二分距
  京师偏西五十七度三十二分(西域/图志)
  ︹古迹︺难兜国(汉书西域传难兜国王治去长安万一/千五百里东北至都护治所八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2a 页
(里西南至罽宾三百三十里/按汉书载乌秅国/西与难兜接乌秅为今之拔达克山难兜为今之)
(布哈尔其地位/远近正相值也)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2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2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2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2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2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2b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2b 页
 大清一统志
  爱乌罕(在拔达克山布哈尔之西南其/贡道由回部以达于/京师)
  ︹建置沿革︺汉为大月氏国后汉为大月氏贵霜王国
   北魏为嚈哒国隋为悒怛国唐为大月氏地爱乌
   罕在葱岭西部落最大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其汗爱哈默特沙知西域厎平
   闻风慕化遣使密尔汉等重译来朝贡刀及四骏
   马
赐宴赉如例二十八年正月颁
敕书嘉奖遣使归国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3a 页
 ︹古迹︺大月氏国(汉书西域传南道西踰葱岭则出大/月氏大月氏治监氏城去长安万一)
(千六百里不属都护东至都护治所四千七百四/十里南与罽宾接都妫水北为王庭后汉书西域)
(传初月氏为匈奴所灭遂迁于大夏分其国为五/部翕侯后贵霜翕侯邱就攻灭四翕侯自立为贵)
(霜王又灭濮达罽宾悉有其国子阎膏珍代立复/灭天竺置将一人监领之月氏自此之后最为富)
(盛)嚈哒国(魏书西域传嚈哒国大月氏种类也原/出塞北自金山而南在于阗之西都马)
(许水南二百馀里去长安一万/一百里去瓜州六千五百里)悒怛国(隋书西域/传悒怛国)
(都乌浒水南二百馀里大月氏之种类也大业中/遣使贡方物/按爱乌罕为今葱岭西南大国汉)
(书所云南道西踰葱岭则出大月氏与今爱乌罕/适合魏嚈哒隋挹怛皆月氏种类其所载都马许)
(水南及乌浒水南盖字画之传讹汉书称其都妫/水乌浒与妫其音固相近是嚈哒悒怛之与月氏)
(同为一地皆/爱乌罕境也)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3b 页
 ︹土产︺刀(形如半弓乾隆/二十七年贡)(乾隆二十七/年贡四骏)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4a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a 页
 大清一统志
  痕都斯坦(在拔达克山西南爱乌罕东南与北印度/国交界其贡道由回部以达于/京师)
  ︹建置沿革︺汉以来为罽宾国地其国人工巧精于治
   玉以水磨治不以沙石为错地邻五印度去中国
   绝远其俗善贾旧于回部叶尔羌地方贸易
  本朝乾隆二十五年西域厎平颁
敕书赐物今通市如故向称温都斯坦今考梵文改正痕
   都斯坦
  ︹晷度︺北极高二十九度十五分距
  京师偏西四十五度五分(西域/图志)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b 页
 ︹古迹︺罽宾国(汉书罽宾国王治循鲜城去长安万二/千二百里不属都护大国也东北至都)
(护治所六千八百四十里东至乌秅国二千二百/五十里东北至难兜国九日行西北与大月氏西)
(南与乌弋山离接地平温有目宿杂草奇木檀櫰/梓竹漆种五榖葡萄诸果其民巧雕文刻镂治宫)
(室织罽刺文绣好治食市列以金银为钱文为骑/马幕为人面出封牛水羊象大狗沐猴孔雀珠玑)
(珊瑚虎魄璧流离它畜与诸国同自武帝始通其/王数剽杀汉使元帝放其使者于悬度绝而不通)
(成帝时遣使谢罪汉欲遣使者报送其使杜钦说/王凤曰罽宾绝远虽不附不能危城郭送客者起)
(皮山南更不属汉之国四五历大小头痛之山赤/土身热之阪又有三池盘石阪临峥嵘不测之深)
(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二千馀里乃到悬度罢/弊所恃以事无用非久长计使者可至皮山而还)
(凤白从钦言魏书罽宾国都善见城居四山中地/东西八百里南北三百里隋书漕国在葱岭北汉)
(时罽宾国也其王姓昭武都城方四里国法严整/葱岭山有顺天神仪制极华金鍱为屋银为地王)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6a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7a 页
(立山中有石峡两壁悬崖如斧劈行二三里出峡/有门石色如铁人指云此铁门关也/赛玛尔堪)
(元史作邪米思干辽大石林牙有国时名为河中/府铁门关在城之东南数百里见邱处机西游记)
(赛玛尔堪旧作撒马儿罕伊里巴里旧作亦力/巴力哈里旧作哈烈特穆尔旧作帖木儿沙鲁哈)
(雅旧作沙鹿海牙萨兰旧作赛兰塔实干旧作达/失干克实旧作渴石德尔密旧作迭里迷今俱改)
(正)哈里国(续文献通考哈里在肃州西相去一万/一千馀里东北至赛玛尔堪二千四百)
(里地俱平川四面大山有沙哈鲁者国人尊之为/苏勒坦犹华言君王也东有安都怀巴拉默等城)
(皆隶焉衣服色尚白无正朔不用甲子以七日为/一周择日用事则以第一日名阿啼纳为上吉凡)
(拜天聚会用之明永乐七年朝贡正统二年贡马/玉石/苏勒坦旧作速鲁檀安都旧作俺都怀巴)
(拉默旧作淮八/刺墨今俱改正)识匿国(唐书识匿东南直京师九/千里东五百里距葱岭守)
(捉所南二百里属护密西北五百里抵俱密初治/苦汗城后散居山谷有大谷五酋长自为治谓之)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7b 页
(五识匿地二千里无/五谷贞观后屡朝贡)天方国(古筠冲地一名天堂/又曰默伽水道自忽)
(鲁谟斯四十日始至自古里西南行三月始至明/宣德五年郑和使西洋遣人至其国国王遣使来)
(贡道从嘉峪关至万历中贡使不绝于西域为大/国土饶沃无雨雹霜雪草木资露以生四时皆如)
(夏相传回回设教之祖曰玛哈穆特者首于其地/行教其墓顶常有光故人皆向善西土称为乐国)
(有礼拜寺分四方共三百六十閒皆白玉为柱黄/甘玉为地其堂以五色石砌成沈香大木为梁凡)
(五堂堂左有司马仪墓其国称为圣人又有诸师/传教之堂规制俱极宏丽又相近有默德那国回)
(回祖国也/其实自为一/按王圻以赛玛尔堪为即汉罽宾地/部与痕都斯坦不相属也天方国为)
(回人祖国在今回部之西其地绝远今甄录旧史/原文附载于卷末以资考證焉/玛哈穆特旧作)
(马哈麻/今改正)
 ︹土产︺玉器(乾隆年閒入贡者有玉盘玉壶玉碗五杓/玉瓿玉盂玉瓢玉杯玉饮器玉洗玉合玉)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8a 页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9a 页
大清一统志
 巴勒提(在博洛尔之南痕都斯坦之东/其贡道由回部以达于/京师)
︹建置沿革︺自古无闻其地在痕都斯坦东陲相与邻
  接国俗亦大略相似盖汉唐时罽宾国近东属境
  也其部群山接近中有长河其境有土伯特札穆
  巴克什米尔诸地分两部落其酋长默默斯帕尔
  及乌苏完分统之各有众八千馀人旧在叶尔羌
  贸易
 本朝乾隆二十五年西域既平其酋长请内附自此
  通市不绝
卷一百九十三 第 39b 页
 ︹晷度︺北极高三十一度五十分距
 京师偏西四十五度二十八 分(西域/图志)
                     前纂修官(臣)孙铭恩恭纂辑
                     总纂官(臣)邵 灿恭覆辑
                     前校对官(臣)孙家泽恭 校
                     校对官(臣)许诵恒恭覆校
卷一百九十三 第 4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