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a 页
大清一统志
 云南省(在/京师西南八千二百里东西距二千五/百一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五十里东至广)
(西泗城府界七百五十里西至神护关接野人界/一千七百六十里南至交趾界七百五十里北至)
(四川宁远府会理州界四百里东南至广西镇安/府界一千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天马关接缅甸界)
(二千三百一十里东北至贵州兴义府普安/县界四百三十里西北至吐蕃界二千里)
︹分野︺天文东井舆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南境战国时楚顷襄王使庄蹻
  略地至滇池遂自王秦时通道置吏为西夷滇国
  汉武帝元封二年开置益州郡属益州部刺史兼
  为牂牁郡西境(今广南府及/广西州地)越巂郡西南境(今丽/江府)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b 页
(及永北/厅地)后汉分益州郡西境置永昌郡(后汉永平/十二年割)
(益州郡西部都尉置属益州部今/永昌鹤庆大理姚州四府州地)三国汉建兴二
   年改益州郡置建宁郡又分建宁永昌置云南郡
(今大理姚州/二府州地)分建宁牂牁置兴古郡(今广西州及/曲靖府之沾)
(益罗平/二州地)晋泰始七年分益州置宁州(领云南兴古/建宁永昌四)
(郡统县/四十五)太康三年废宁州入益州(置南夷校尉以/护之监五十八)
(部蛮/族)太安二年复置宁州(时又分建宁以西之七/县别立为益州郡永嘉)
(二年改益州郡为晋宁郡分牂牁立平夷夜郎二/郡是时其地再为李雄所有其后李寿分宁州兴)
(古永昌云南朱提越巂河阳六郡为汉州咸康四/年分牂牁夜郎越巂朱提四郡置安州八年罢并)
(宁州以越巂还属/益州省永昌郡)刘宋因之领郡十五(建宁晋宁/牂牁平蛮)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a 页
(夜郎朱提南广建都西平西河东/河阳云南兴宁兴古梁水十五郡)萧齐时为宁州
   镇领郡三十(左建平南广南朱提南牂牁梁水建/宁晋宁云南西平夜郎东河阳西河)
(阳平蛮兴古兴宁西河平乐北朱提宋昌/永昌益宁又有南犍为等九郡不领县)梁大同
   中置南宁州太清二年为西爨所据(唐书南蛮传/自曲州靖州)
(西南昆州曲轭晋宁渝献安宁距龙和城通谓之/西爨白蛮自弥鹿升麻二川南至步头通谓之东)
(爨乌/蛮)隋开皇初遣使朝贡因置恭州协州昆州寻
   废唐武德元年复开南中置南宁州四年置总管
   府(旧唐书志州管南宁恭协/昆尹会姚西濮西宗九州)又置姚州都督府(并/置)
(州十/三)七年改南宁总管为都督(督西宁豫西利南/云縻南笼七州并)
(前九州为/十六州)八年改南宁为郎州(新唐书南蛮传爨/蛮西有徒莫祇蛮)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b 页
(贞观二十三年内属以其地置傍/望览邱求五州隶郎州都督府)永徽初罢郎州
  都督更置戎州都督(新唐书志诸蛮州九十二皆/无城邑椎髻皮服惟来集于)
(都督府则衣/冠如华人焉)天宝末没于南诏蒙氏大中中蒙氏
  自号大礼国(滇载记光化四年郑买嗣灭蒙氏改/国号曰大长和五代后唐天成三年)
(赵善政代之改国号曰大天兴清泰中杨干真/又夺之改国号曰大义宁寻为段思平所灭)
  晋天福二年段氏改国号曰大理宋初仍为大理
  国(滇载记元符二年段氏绝高升泰改国号曰/大中国既而复求段氏立之号曰后理国)
  宪宗三年灭之收府八郡四部三十有七至元八
  年分三十七部为南北中三路路设达噜噶齐并
  总管十三年立云南诸路行中书省治中庆路领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a 页
  路三十七府二属府三属州五十四属县四十七
(大德三年罢云南行御史台立云南诸路道肃政/廉访司领中庆威楚武定鹤庆丽江等路又曲靖)
(宣慰司领曲靖澄江普定等路临安宣慰司领宁/安广西元江等路大理金齿宣慰司领大理金齿)
(等路又金齿等处宣抚司领柔远茫施镇康镇西/平缅麓川等路又有乌撒乌蒙宣慰司而广南西)
(路宣抚司元史阙/达噜噶/齐旧作达鲁花赤今改正)明洪武十五年置云
  南布政使司改中庆路为云南府治焉领府十一
(云南大理临安楚雄澄江蒙/化景东广南广西镇沅顺宁)军民府七(曲靖姚安/鹤庆武定)
(寻甸丽/江元江)直隶州一(北/胜)嘉靖元年置永昌军民府
 本朝初因之康熙六年置开化府八年降寻甸府为
  州(属曲/靖府)三十七年升北胜直隶州为永北府雍正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b 页
  四年改隶四川之东川府来属五年改隶四川之
  乌蒙镇雄二府来属六年降镇雄府为州(属乌/蒙府)
  年置普洱府九年改乌蒙府曰昭通府乾隆三十
  一年降永北府为直隶厅三十五年降广西武定
  镇沅元江四府皆为直隶州景东蒙化二府皆为
  直隶厅省姚安府(入姚州属/楚雄府)改鹤庆府为州(属麓/江府)
  嘉庆二十四年升永昌府属之腾越州为直隶厅
  共领府十四直隶州四直隶厅四
   云南府 大理府 临安府 楚雄府 澄江
   府 广南府 顺宁府 曲靖府 丽江府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a 页
   普洱府 永昌府 开化府 东川府 昭通
   府 广西直隶州 武定直隶州 元江直隶
   州 镇沅直隶州 景东直隶厅 蒙化直隶
   厅 永北直隶厅 腾越直隶厅
 ︹形势︺东接黔蜀(东川曲靖二府之东接贵州昭通府/西北接四川东南接贵州又武定姚)
(州之北及永宁土府/之东皆与四川接界)南控交趾(临安开化二府/与安南接界)西
  拥诸甸(永昌以西/皆蛮甸也)北距吐蕃(丽江府及永宁土府/之北与西蕃接界)
  其名山则有点苍鸡足高黎共玉龙其大川则有
  金沙江澜沧江潞江滇池西洱河其重险则有石
  门诚梁益之旧区西南之重镇也(旧/志)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b 页
 ︹文职官︺
  总督(驻云南府辖云南贵州雍正六年兼/辖广西省十三年仍改为云贵总督)
  巡抚(驻云/南府)
  提督学政(驻云/南府)
  布政使(驻云/南府)经历(旧有理问乾隆/二十九年裁)库大使(济/用)
  按察使(驻云/南府)经历 司狱
  分守粮驿道(驻云南府旧为粮储道乾隆三十三/年兼管驿传辖云南武定二府州改)
(今/名)
  分巡盐法道(驻云南府旧为驿盐道乾隆三十一/年兼辖云南武定二府三十三年专)
(管盐法/改今名)库大使(旧有经历乾/隆七年裁)
卷一百七十八 第 5a 页
   分巡迤东道(驻寻甸州辖澄江广南曲靖开化东/川昭通广西七府州旧辖云南临安)
(澄江广南曲靖普洱开化东川昭通广西武定/元江镇沅十三府乾隆三十一年以云南武定)
(归盐道辖临安普洱元/江镇沅归迤南道辖)
   分巡迤西兵备道(驻大理府辖大理楚雄顺宁丽/江永昌景东蒙化永北八府厅)
   分巡迤南兵备道(驻普洱府乾隆三十一年设辖/临安普洱元江镇沅四府州)
   云南府知府 同知 通判(乾隆四十八/年移驻南关)府学教
    授 训导 经历(旧有司狱乾/隆十七年裁)知州四员(嵩明/晋宁)
(安宁昆阳旧有昆阳州同/驻海口乾隆四十三年裁)州学学正四员 训
    导四员 吏目四员 知县七员(昆明富民宜/良呈贡罗次)
(禄丰/易门)县丞(昆明驻/板桥)县学教谕七员 训导七员
卷一百七十八 第 5b 页
卷一百七十八 第 5b 页
    导三员 吏目三员 知县五员(建水通海河/西㠄峨蒙自)
    县学教谕五员 训导五员 巡检(建水曲江/司旧有石)
(屏州宝秀司巡检乾隆二十年裁㠄峨县兴衣/司巡检三十九年裁宁州傍甸乡阿迷州甸苴)
(关巡检俱嘉/庆七年裁)典史五员(旧设四员乾隆三十/五年增建水一员)
   楚雄府知府(旧有同知乾隆/二十一年裁)府学教授 训导
    司狱 知州三员(旧设南安镇南二员乾隆三/十五年以姚安府属之姚州)
(一员/来隶)州判二员(南安驻𥔲嘉雍正九年设/姚州驻普淜雍正十年设)州学
    学正三员 训导三员 吏目三员 知县四
    员(旧设楚雄定远广通三员乾隆三十/五年以姚安府属之大姚一员来隶)县学教
    谕四员 训导四员 典史四员 盐井直隶
卷一百七十八 第 6a 页
    提举司三员(黑井琅井白井白井司治旧在姚/安府境乾隆三十五年拨入曲靖)
(府五十二/年改拨)盐大使四员(黑井白井安丰井阿陋/井旧有复隆白石谷大)
(使二员俱乾隆四十二年栽白井/安丰井五十二年由曲靖府改拨)训导二员(琅/井)
(白/井)
   澄江府知府 府学教授 训导(旧有司狱嘉庆/二十四年裁)
    知州二员(新兴/路南)州学学正二员 训导二员
    吏目二员 知县二员(河阳/江川)县学教谕二员
    训导二员 典史二员
   广南府知府 府学教授 训导 经历(乾隆三/十六年)
(移驻普/厅塘)知县(宝宁乾隆/元年设)典史
卷一百七十八 第 6b 页
   顺宁府知府 通判(驻缅宁乾隆十二/年由右甸移驻)府学教授
     训导 经历(驻右/甸)知事 巡检(猛缅司乾隆/十二年设)
    知州(云)州学学正 训导 吏目 知县(顺宁/乾隆)
(三十五/年设)县学教谕 训导 典史
   曲靖府知府 同知(旧有通判乾隆/四十一年裁)府学教授
    训导 司狱 知州六员(沾益陆凉罗平/马龙寻甸宣威)州学
    学正六员 训导六员 吏目六员 巡检三
    员(旧设宣威可渡司兼管可渡傥塘二驿乾隆/二十年添设沾益炎松司寻甸易古司二员)
    知县二员(南宁/平彝)县学教谕二员 训导二员
    巡检(南宁白水司旧有南宁县白水马龙州易/龙沾益州松林宣威州炎方驿丞四员俱)
卷一百七十八 第 7a 页
(乾隆二/十年裁)典史二员
  丽江府知府 同知(驻中甸乾隆/二十一年设)通判(驻维/西)府学
   教授 训导(旧有知事乾隆四十八年/裁经历嘉庆二十四年栽)知州二
   员(鹤庆剑川乾隆三十五年降鹤/庆府为州并旧属之剑川来隶)州学学正二
   员 训导二员 吏目二员(旧设剑川一员乾/隆三十五年增设)
(鹤庆一员鹤庆旧有观/音山巡检三十六年裁)知县(丽江乾隆三/十五年设)教谕
    训导 典史 盐大使二员(丽江井/弥沙井)
  普洱府知府 同知二员(一驻思茅雍正十三年/设一驻威远乾隆三十)
(五年由镇/沅府改隶)通判(驻他郎乾隆三十五/年由元江府来隶)经历二员
(旧设府经历一员嘉庆四年/增威远经历一员驻猛甸)知事二员(旧设威/远知事)
卷一百七十八 第 7b 页
(一员嘉庆十六年增/设他郎知事一员)巡检(思茅厅兼管司狱/乾隆三十九年设)
    县(宁/洱)教谕 训导(驻他/郎)典史 盐大使(抱香井/旧为抱)
(母井大使嘉庆八年改香盐井大使以抱母井/盐务归威远同知管理十九年兼管二井改今)
(名)
   永昌府知府 同知(驻龙/陵)府学教授 训导 司
    狱 巡检三员(龙陵厅沙木/和施甸司)知县二员(保山永/平旧有)
(腾越知州嘉庆二/十四年升直隶厅)县学教谕二员 训导二员
     典史二员
   开化府知府 同知(驻安/平)府学教授 训导 司
    狱(属安平同知嘉/庆二十四年设)知县(文/山)县丞(驻江那里嘉庆/二十四年设)
卷一百七十八 第 8a 页
   典史
  东川府知府 同知(驻巧家营嘉庆十六年设旧/有汤丹通判乾隆三十五年)
(裁)府学教授 经历(驻巧/家营)知县(会/泽)巡检二员(歹/补)
(司者海司者海巡检旧驻/则补嘉庆十六年移驻)典史(旧驻者海嘉庆/十六年移驻府)
(城)
  昭通府知府(旧名乌蒙府属四川省雍/正五年来隶九年改今名)同知(驻大/关)
   通判(驻鲁/甸)府学教授 经历(旧有司狱嘉/庆七年栽)知事
   二员(旧设一员驻大关乾隆四/十八年增设一员驻牛街)巡检二员(鲁甸/司大)
(关盐/井渡)知州(镇/雄)州同(驻彝/良)州判(驻威/信)州学学正
   吏目 巡检(母亨/司)知县二员(恩安/永善)县学教谕(永/善)
卷一百七十八 第 8b 页
   县丞(永善驻/副官村)典史二员
  广西直隶州知州(旧为广西府乾隆三十五/年降为州裁通判经历)州判
(乾隆四十一/年设驻五嶆)州学学正 训导吏目 知县
   二员(师宗弥勒旧并为州乾隆三/十五年降为县裁师宗州同)县丞(师宗驻/邱北乾)
(隆三十/五年设)县学教谕二员 训导二员 巡检(弥/勒)
(竹园村乾隆/十七年设)典史二员(乾隆三十五年设旧有/师宗弥勒二州吏目是)
(年/裁)
  武定直隶州知州(旧为武定府乾隆三十五/年降为州裁同知经历)州学
   学正 训导 吏目 巡检(金沙/江)知县二员(旧/设)
(元谋一员乾隆三十五年/降禄劝州为县裁和曲州)县学教谕二员 训
卷一百七十八 第 9a 页
    导二员 典史二员(乾隆三十五年设旧为/禄劝州吏目是年裁)
   元江直隶州知州(旧为元江府乾隆三十五年/降为州裁通判经历知事)
    学学正 吏目 巡检(因远/司)知县(新/平)县学教谕
     巡检(扬武/坝)典史
   镇沅直隶州知州(旧为镇元府乾隆三十五年降/为州旧有同知是年改隶普洱)
(府)州学学正 吏目(乾隆三十/五年设)巡检(新抚/司)知县
(恩/乐)县学教谕 典史 盐大使(案板/井)
   景东直隶厅同知(旧为景东土府掌印同知/乾隆三十五年改直隶厅)厅学
    教授 训导 经历 巡检(猛统/司)
   蒙化直隶厅同知(旧为蒙化土府掌印同知/乾隆三十五年改直隶厅)厅学
卷一百七十八 第 9b 页
   教授 训导 经历 巡检三员(南涧司澜沧/江漾濞江)
  永北直隶厅同知(旧为永北府乾隆三/十五年改直隶厅)厅学教授
    训导 经历 知事(驻金江/渡口)
  腾越直隶厅同知(旧为腾越州属永昌府嘉/庆二十四年改直隶厅)厅学
   学正 训导 经历(嘉庆二十四年设/旧有州判是年裁)司狱(嘉/庆)
(二十四年设旧/有吏目是年栽)巡检(龙川/江)
 ︹武职官︺
  督标(中左右三营旧设前后/二营乾隆三十五年裁)中军兼中营副将
   左右营游击二员 都司 守备二员 千总
   六员 把总十二员 经制外委十八员 额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0a 页
    外外委十五员
   抚标(左右/二营)中军兼左营参将 右营游击 守备
    二员 千总四员把总八员 经制外委十
    二员 额外外委六员
   提督(驻大理府中左右三营旧设/前后二营乾隆三十五年裁)中军兼中营参
    将 左右营游击二员 中左右营守备三员
     千总六员 把总十二员 经制外委十八
    员 额外外委十二员
   临元镇总兵官(驻临安府中/左右三营)中营游击 左右营
    都司二员 中左右营守备三员(二驻本营一/防簸岩汛)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0b 页
   千总六员(三驻本营三分防阿/迷一碗水江川各汛)把总十二员(二/驻)
(本营十分防通海新兴曲江澄江路/南石屏宁州河西蒙自斗母阁各汛)经制外委
   十八员(十四驻本营二防簸岩汛二/分防大石峒斗母阁二汛)额外外委
   十二员
  开化镇总兵官(驻开化府中/左右三营)中营游击 左右营
   都司二员 中左右营守备三员 千总六员
    把总十二员(六驻本营六分防江那牛羊箐/口关河口马街子捏结白石头)
(寨各/汛)经制外委十八员(十二驻本营六分防天/生桥六诏八寨塘山车)
(塘老寨塘乐/龙塘各汛)额外外委十二员
  腾越镇总兵官(驻腾越厅中/左右三营)中营游击 左右营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1a 页
   都司二员(一驻本营/一驻南甸)中左右营守备三员(二驻/本营)
(一驻/南甸)千总六员(三驻本营三分防南/甸杉木笼大坝各汛)把总十二
    员(八驻本营二防南甸汛/二分防蛮东暮福二汛)经制外委十八员(七/驻)
(本营四防南甸汛七分防蒲窝杉木/笼马鹿缅箐固栋等榜大坝各汛)额外外委
    十五员
   昭通镇总兵官(驻昭通府中/前左右四营)中前左右营游击四
    员(一驻本营三分驻/凉山大关永善)守备四员(一驻本营三分/驻鲁甸大关吞)
(都)千总八员(四驻本营四分防凉山/大关永善副官村各汛)把总十六
    员(三驻本营十三分防诸仙背龙峒凉山苏甲/鲁甸大德宏大耆老雄魁豆沙关蓝田坝米)
(贴吞都桧/溪各汛)经制外委二十四员(六驻本营四防/大关汛二防鲁)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1b 页
(甸汛二防永善汛二防吞都汛八分防诸仙背/龙峒查拿凉山黑鲁机大黑山滩头米贴各汛)
    额外外委十八员
   鹤丽镇总兵官(驻鹤庆州中/左右三营)中营游击 左右营
    都司二员 中左营守备二员 千总六员
    把总十二员(五驻本营二防麓江汛五分防姜/营打鼓观音山通甸吉尾各汛)
    经制外委十八员(十三驻本营五分防打金坝/松桂阿喜朵美九河关各汛)
    额外外委九员
   普洱镇总兵官(驻普洱府/中右二营)中右营游击二员(一驻/本营)
(一驻/思茅)中右营守备二员(一驻本营/一驻思茅)千总四员(二/驻)
(本营二防/思茅汛)把总八员(二驻本营二防思茅汛四/分防通关小江边班鸠那)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2a 页
(莫田/各汛)经制外委十二员(三驻本营五防思茅汛/四分防通关西萨蛮谷)
(永靖关/各汛)额外外委十三员
     以上临元等六镇均听总督提督节制
   曲寻协副将(驻曲/靖府)中营都司 左右营守备二员
(一驻寻甸/一驻罗平)千总四员(二驻本营二分防/寻甸罗平二汛)把总八
    员(二驻本营六分防陆凉易罗/交水平彝寻甸罗平各汛)经制外委十二
    员(三驻本营九分防马龙功山秧田冲束色/堡板桥大水井偏头山恩勒村白水各汛)
    外外委八员
   楚雄协副将(驻楚雄府旧设总兵乾隆三十五年/改副将四十年改游击四十七年仍)
(改副/将)中军都司(旧为游击乾隆三十五年改都/司四十年裁四十七年仍设都)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2b 页
(司)千总二员(分防妥甸/姚州二汛)把总四员(一驻本营三/分防广通镇)
(南𥔲嘉/各汛)经制外委六员(二驻本营四分防南安/大姚定远白马河各汛)
   额外外委七员
  云南城守营参将(旧驻杨林康熙二/十二年移驻省城)守备 千总
   二员(一驻本营一/防呈贡县汛)把总四员(分防易门禄丰/杨林安宁各汛)
   制外委六员(分防板桥罗次晋宁/昆阳宜良富民各汛)额外外委六
   员
  寻沾营参将(驻宣威州旧为游击/雍正七年改参将)守备 千总二
   员(一驻本营一/驻上下堡子)把总四员(一驻本营三分防井/田炎方傥塘各汛)
   经制外委六员(三驻本营三分防遮鸡/可渡上下堡子各汛)额外外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3a 页
    委三员
   武定营参将(驻武/定州)守备(驻撒/甸)千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驻撒甸)
    把总四员(分防撒甸金江鸡/街大麦地各汛)经制外委七员(二/驻)
(本营二防撒甸汛三分防/姜驿普渡河虚仁驿各汛)额外外委三员
   大理城守营都司(驻大/理府)守备 千总三员(一驻本/营二分)
(驻云南县/宾川州)把总四员(二驻本营二分/驻赵州邓川州)经制外委
    六员(三驻本营三分防弥/渡浪穹云龙各汛)额外外委四员
     以上曲寻等二协云南等四营均隶提督管
      辖
   元江营参将(驻元江州旧为副将乾/隆三十八年改参将)守备 千总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3b 页
   二员(一驻本营/一驻他郎)把总四员(一驻本营三分防阿/墨马鹿猪街各汛)
   经制外委六员(一驻本营五分防他郎因/远邦轰老乌宿南各汛)额外
   外委五员
  新㠄营游击(驻新/平县)守备 千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驻㠄峨)
   总四员(一驻本营三分防舍叠/龙慢干坝扬武坝各汛)经制外委六员
(三驻本营三分防旧/哈俄爽塔笼各汛)额外外委四员
    以上元江等二营均隶临元镇管辖
  广南营参将(驻宝/宁县)守备 千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驻富州)
   总四员(二驻本营二分防/者洪普梅二汛)经制外委六员(分防/剥隘)
(者宾板蚌命帖弥/勒湾阿记得各汛)额外外委五员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4a 页
   广西营游击(驻广/西州)守备 千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驻弥勒)
    总四员(二驻本营二分防/师宗邱北二汛)经制外委六员(四驻/本营)
(二分防竹园/村架哈二汛)额外外委四员
     以上广南等二营均隶开化镇管辖
   永昌协副将(驻保/山县)中军兼左营都司 右营守备
     千总三员(俱驻/本营)把总七员(六驻本营/一驻永平)经制外
    委十员(六驻本营四分防姚关观/音山枯柯沙木和各汛)额外外委十
    员
   龙陵协副将(驻龙/陵厅)左营都司 右营守备 千总
    二员(一驻本营一/防遮放汛)把总六员(三驻本营三分防/龙陵关象达芒市)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4b 页
(各/汛)经制外委七员(六驻本营一/防遮放汛)额外外委七员
   顺云营参将(驻缅/宁厅)左右军守备二员(一驻本营/一驻顺宁)
    总四员(一驻本营三分防顺/宁宁安天生桥各汛)把总九员(二驻木/营七分)
(防右甸云州腊东南柯万/年桩猛托撒马厂各汛)经制外委十三员(二/驻)
(本营十一分防锡腊遮拨马台坡头棬内宁安/分水岭象鼻岭雾露寨丙野三岔河各汛地)
    额外外委十员
     以上永昌等二协顺云一营均隶腾越镇管
      辖
   东川营参将(驻东川府旧为游击隶四川省/雍正四年改参将拨隶云南)左右
    军守备二员(一驻本营/一驻木得)千总二员(分防待补法/纳江二汛)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5a 页
   把总六员(二驻本营四分防牛栏/江陈机木得则补各汛)经制外委七
   员(一驻本营六分防侍补牛栏江/陈机木得机租法纳江各汛)额外外委七
   员
   镇雄营参将(驻镇/雄州)左右军守备二员(一驻本营/一驻奎乡)
    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驻牛街)把总五员(一驻本营四分防/奎乡伐乌关长官)
(司锅魁/河各汛)经制外委八员(四驻本营四分防洛泽/河杉树块劄西罗坎关)
(各/汛)额外外委五员
     以上东川等二营均隶昭通镇管辖
   维西协副将(驻维/西厅)左营都司 右营守备(驻中/甸)
    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驻阿郭子)把总四员(分防浪沧江阿/海洛古中甸奔)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5b 页
(子栏/各汛)经制外委八员(分防浪沧江喇普鲁甸拉/撇古阿郭子奔子栏其宗)
(格咱/各汛)额外外委五员
   永北营参将(驻永/北厅)左右军守备二员(一驻本营一/驻阿喇山)
    千总二员 把总六员(分防北山关蒗蕖永宁/阿喇山苗力下金江各)
(汛)经制外委九员(分防习甸上金江子里江大/水井巴喇阿哵咧片角南阳)
(厂鱼乍/江各汛)额外外委五员
   剑川营都司(驻剑/川州)千总 把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防通甸汛)
    经制外委三员(一驻本营二分防/通甸兰州二汛)额外外委二
    员
     以上维西一协永北等二营均隶鹤丽镇管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6a 页
     辖
  威远营参将(驻威远厅旧为游击/嘉庆十年改参将)左右军守备二
   员(一驻本营/一驻猛住)千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驻镇沅)把总六员(一/驻)
(本营五分防镇沅猛住/茂蔑抱母斗母各汛)经制外委八员(分防镇/沅猛住)
(茂蔑新抚三家坡斗/母课里暖里各汛)额外外委六员
  景蒙营游击(驻景/东厅)守备 千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驻蒙化)
   总四员(二驻本营二分防/景谷福都二汛)经制外委六员(二驻/本营)
(四分防蒙化景谷/定边猛统各汛)额外外委五员
    以上威远等二营均隶普洱镇管辖
 ︹户口︺(康熙五十二年原额人丁十八万五千八百六/十五乾隆三十七年停编丁今滋生男妇大小)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6b 页
(共四百四十九万九千四百八十九名口计八十/六万六千二百九十九户屯民男妇共一百五十)
(四万八千六百二十七名口计/十七万五千二百二十三户)
  ︹田赋︺(田地九万三千一百七十七顷三十三亩一分/有奇夷田地八百八十三段共额徵地丁正杂)
(银十九万二千九百一两三钱九分五釐米/二十三万三千五百四十八石八合三勺)
  ︹税课︺(关税无/通省盐井二十四区编发照票一十/三万一千四百二十七张额徵正课银二十六)
(万四千一百八十三两四钱七分三/费等银一十一万二千九十二两一/釐又井费经/钱三分七釐)
(外昭通府行四川水引/盐课载四川省税课门)
  ︹名宦︺︹汉︺张乔(安帝初为益州刺史元初四年越巂夷/封离叛永昌三郡夷应之众至十馀万)
(破二十馀县诏乔选能从事者讨之乔遣杨竦击/破离等离乞降三十六种皆附乔因奏长史奸猾)
(激乱者九十人皆/减死论诸夷遂定)庞芝(益州刺史熹平/五年讨平叛夷)张亮则(南/郑)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7a 页
(人牂牁太守威著南土永昌/越巂夷欲叛畏亮则乃止)︹三国︺︹汉︺诸葛亮(琅邪/人建)
(兴元年领益州牧益州耆帅雍闿杀太守求附于/吴又使郡人孟获诱煽诸夷牂牁越巂皆叛三年)
(亮率众南征所在战捷由越巂入斩闿等闻孟获/为夷汉所服乃募生致之使观营阵复纵使更战)
(七纵七擒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帅而用之)
   王寻(建兴间为越巂太守哀牢王/类牢叛攻破之类牢款服)张嶷(充国人延/熙三年除)
(越巂太守以恩信结诸蛮北徼捉马最骁劲不承/节命嶷自往讨生缚其帅魏狼又解纵闻者多降)
(服)︹晋︺李毅(天水人太康中为南夷校尉太安元年/毛诜等叛讨平之以毅为宁州刺史)
   王逊(魏兴人惠帝末西南夷叛宁州刺史李毅卒/城中百馀人奉毅女固守永嘉四年治中毛)
(孟诣京师求刺史乃以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逊与孟俱行道遇寇贼踰年乃至外逼李雄内有)
(夷寇吏士散没城邑邱墟逊披荒纠厉收聚离散/诛豪右不奉法度者数十家征伐诸夷俘馘千计)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7b 页
(于是莫不振服威行南土元帝初累加安南将军/逊以地势形便上分牂牁为平彝郡分朱提为南)
(广郡分建宁为夜郎郡分永昌为梁水/郡又改益州郡为晋宁郡事皆施行)︹隋︺梁毗(马/氐)
(人文帝时为西宁州刺史蛮夷酋长以金多者为/豪隽递相侵夺毗患之后因其以金为遗置坐侧)
(对之恸哭曰此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汝等每以/此相灭今将来欲杀我耶一无所纳自是蛮夷感)
(悟不相/攻击)︹唐︺韦仁寿(京兆万年人高祖时擢巂州都/督府长史南宁州纳款朝廷岁)
(遣使抚接至率贪沓边人苦之多叛去帝素闻仁/寿治理诏检校南宁州都督仁寿将兵五百人循)
(西洱河开地数千里称诏置七州十五县酋豪皆/来宾见即授以牧宰威今简严人人安悦将还酋)
(长泣曰天子藉公镇抚奈何欲去我仁寿以池壁/未立为解诸酋即相率筑城起廨甫旬略具仁寿)
(告以实父老乃悲啼祖行遣/子弟随贡方物天子大悦)赵孝祖(永徽初以左/领将军为郎)
(州道行军总管讨白水蛮大勃弄杨承颠至罗仵/侯山大破之逐北至周近水孝祖上言小勃弄大)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8a 页
(勃弄常诱弄栋叛今因破白水请遂西讨诏可孝/祖军入夷人皆走险进至大勃弄执承颠馀屯大)
(者数万小数千皆破/降之西南夷遂定)韦皋(万年人贞元閒为剑南/节度使兼云南安抚使)
(说南诏异年寻归唐后屡/从破吐蕃兵岁贡方物)︹元︺乌里特哈达(蒙古人/宪宗二)
(年命太弟讨南蛮诸国以乌里特哈达总督军事/至昆泽擒其王段兴智出师凡二年平大理五城)
(八府四郡洎乌白等蛮三十七部请悉置郡县从/之加大元帅镇大理/乌里特哈达旧作元良合)
(台今/改正)信苴日(僰人段氏之后中统二年诏领大理/鄯阐等城自各万户以下皆受其节)
(制至元元年舍利畏及三十七部诸爨叛信苴日/率众进讨大破之爨部平十一年为大理总管舍)
(利畏复叛以计杀之于是置郡县署守令行赋役/施政教与中州等帝嘉其忠勤累进大理威楚金)
(齿等处宣慰使都元帅/复拜为云南行省参政)张立道(大名人至元十年/授大理等处巡行)
(劝农使佩金符地有昆明池界金马碧鸡之间环/五百馀里夏潦暴至必冒城郭立道求泉源所自)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8b 页
(出役丁夫二千人治之泄其水得壤地万馀顷皆/为良田爨僰之人虽知蚕桑而未得其法立道教)
(之饲养收利十倍于旧云南由是益富庶猓/猓诸山蛮慕之相率来降收其地悉为郡县)赛音
   谔德齐沙木思迪音(回回人至元十一年平章政/事行省云南俗无礼仪男女)
(往往自相配偶亲死则火之不为丧祭无粳稻桑/麻子弟不知读书赛音谔德齐沙木思迪音教之)
(拜跪之节婚姻行媒死者为之棺椁奠祭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诸路学宫明伦堂购经)
(史授学田由是文风稍兴西南诸夷翕然款附居/云南六年卒百姓巷哭帝思其功诏云南省臣赛)
(音谔德齐沙木思迪音成规不得辄改/赛音谔/德齐沙木思迪音旧作赛典赤瞻思丁今改正)
   爱鲁克(至元五年从云南王征金齿诸部震服定/其租赋平火不麻等二十四砦阅中庆路)
(版籍得隐户万馀以四千户即其地屯田十七年/拜参知政事平乌蒙萝佐山白水叛蛮/爱鲁克)
(旧作爱鲁/今改正)尼雅斯拉迪音(赛音谔德齐沙木思迪/音长子至元十七年授)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9a 页
(云南行中书省左丞寻升右丞建言三事其一谓/云南省规措所造金薄贸易病民宜罢其一谓行)
(省既兼领军民则元帅府亦当罢其一谓云南官/员子弟入质惟达官子弟当遣馀宜罢奏可/尼)
(雅斯拉迪音旧作/纳速刺丁今改正)齐喇(西域人至正十八年拜镇/西缅麓川等路宣抚司时)
(成都乌蒙诸驿阻绝齐喇市马给传往来便之后/从云南王入缅统兵三千屯镇骠国设方略招徕)
(其党由是复业者甚众/齐喇旧作怯烈今改正)多尔济(西夏宁州人世/祖时为云南廉)
(访副使会诸蛮叛僚佐悉称故去多尔济独居守/后为廉访使僰夷与蛮相仇杀省臣受僰赂诬奏)
(蛮叛杀良民多尔济奏劾废之子仁通以伯忽/等叛殁于战/多尔济旧作朵儿赤今改正)
   克德济(实喇娄人至元二十一年征缅造舟二百/艘进攻江头城拔之获锐卒万人因图其)
(形势遣使诣阙陈攻守之策不报后诸蛮据太公/城以阨大兵遣使谕祸福为所害遂击之金齿十)
(二城皆降/伊克德济旧作也罕/的斤实喇娄旧作匣喇鲁今改正)额森布哈(蒙古/人至)
卷一百七十八 第 19b 页
(元二十三年拜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时/阿郎可马丁诸僰夷为变讨平之遂立登云路府)
(州县六十馀所得户二十馀万官其酋长定其贡/税边境以安/额森布哈旧作也先不花今改正)
   张万嘉努(至元间为副都元帅征云南峨昌多兴/罗罗诸夷民为之立祠后征缅战死)
(嘉努旧作家/奴今改正)程思廉(东胜州人至元二十六年立/云南行御史台思廉为御史)
(中丞始至蛮夷酋长来贺意甚倨思廉奉宣上意/明示祸福闻者慑服云南旧有学校而礼教不兴)
(思廉振起之始/有从学问礼者)刘正(靖州人大德元年为云南行/中书省左丞云南民岁输金)
(银甸寨远者秋季遣官领兵往徵人马费岁以万/计所差官必重赂省臣乃得遣徵收之数必十加)
(二而折阅之数及送迎馈赆亦如之正首/疏其弊给官秤俾土官输纳其弊始革)库克新
(赛音谔德齐沙木思迪音第三子大德时为云南/行省右丞条具诸不便事言于宗王王不可库克)
(新与左丞刘正驰还京师有旨令宗王协力施行/由是一切病民之政悉革豪民规避繇役投充王)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0a 页
(府宿卫库克新按朝廷原额所无者悉籍为民减/其宿卫三分之二令诸郡邑遍立庙学选士为教)
(官文风大兴/库克/新旧作忽辛今改正)张瑾(河南人至正閒为云南/廉访副使兴学劝农锄)
(强旌善常行部至澄江辨释禁狱/五十馀人剖决冗案三百馀事)舒噜(任都元帅/时朝廷遣)
(兵讨车里不利舒噜晓以大义其酋寒赛感悟愿/增差赋并出黄金采女赠之一无所受寒赛曰入)
(我土而不为金妇饵者元帅一人/而已/舒噜旧作述律杰今改正)干尔密(梁王闻/明师入)
(滇秦母嘉僖率妻忽的斤等百馀人趋昆明池谓/行省右丞驴儿达德曰我宗室无降理遂仰药死)
(驴儿达德蒙古人亦自杀从死者几二/百人/干尔密旧作瓦尔密今改正)︹明︺傅友德
(砀山人洪武十四年为征南将军生擒达尔玛略/定永昌澄江临安元江寻甸楚雄等处又取东川)
(乌蒙鹤庆丽江金齿其时陈桓叶升以随征/东川封侯/达尔玛旧作达里麻今改正)王祎
(义乌人洪武时奉诏谕云南梁王己听其言会有/自立于朔漠者遣托克托索饷迫梁王杀祎遂遇)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0b 页
(害谥文节/托克托/旧作脱脱今改正)沐英(定远人洪武中以西平/侯征南右副将军从傅)
(友德取云南乘雾趋白石江生擒达尔玛田梁王/走死属郡皆下遂拔大理分兵收未收诸蛮设官)
(立卫守之诏英留镇思伦发寇定边众号三十万/英大破之诸蛮震慑麓川始不复梗入朝帝亲抚)
(之曰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汝英也英后先镇云/南十年简守令课农桑垦田至百万馀亩滇池隘)
(浚而广之无复水患通盐井之利以来商旅辨方/物以定贡税视民数以均力役疏节阔目民以便)
(安卒之日军民巷/哭远夷亦为流涕)梅思祖(夏邑人洪武十五年以/汝南侯从傅友德平云)
(南署云南布政司事思/祖善抚辑远人安之)张紞(富平人洪武中云南/平出为右参政历左)
(布政使十三年治行为天下第一凡土地贡赋法/令条格皆紞所裁定民间丧祭冠昏咸有定制务)
(变其俗滇/人遵用之)沐春(英长子嗣爵镇云南洪武二十七/年平越巂蛮立澜沧卫其冬阿资)
(复叛春捣其巢擒之越州遂平春在镇七年大修/屯政凿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1a 页
(千馀户民为/立祠祀之)陈迪(宣城人洪武中除云南右布政/使普定曲靖乌撒乌蒙诸蛮煽)
(乱迪率土/兵击破之)沐晟(英次子建文元年嗣爵镇云南平/思伦发馀党以其地为三府二州)
(五长官司永乐四年拜晟征夷左副将军从张辅/平交趾晋封黔国公予世劵洪熙初加太傅铸征)
(南将军印给之世镇其地自是为定制子孙相承/镇守二百馀平群蛮服其威无敢大肆南服赖之)
   冯贵(武陵人永乐中征交趾累迁左参政莅事明/决练土兵二千人骁果善战贵抚以恩义数)
(击贼有功中官马骐夺之黎利反以羸卒禦贼力/屈而死时参政侯保以黄江要害筑堡守之拒数)
(月死/于战)陈逊(浦城人永乐閒任右布政使博学有志/操卒于官无以为殓同时有周乐吉水)
(人任按察使亦以清操/著名僚友为之殡殓)周新(南海人永乐间任按/察使执法公平不畏)
(强/禦)李任(永康人宣德元年以都指挥从征交趾守/昌江与指挥顾福死守九月馀前后三十)
(馀战卒以力诎皆自刎内官冯智指挥刘顺俱自/经城中军民士女不屈死者数千人事闻赠恤)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1b 页
   崔聚(怀远人宣德初从安远伯柳升征黎利升遇/伏死聚帅军援昌江及陷郎中史安主事陈)
(镛李宗昉及后军都事潘禋皆/死聚被执百计降之终不屈死)张璞(江夏人正统/间按滇时镇)
(守太监梁裕滥取货物民不堪命璞尽革之裕与/同知敖英搆谋诬奏逮璞下狱卒赠太仆寺少卿)
   王恕(三原人成化十二年以右都御史巡抚云南/时镇守中官钱能贪恣甚恕廉得其私通外)
(国状劾能罪当死恕居云南仅九月威行徼外黔/国以下咸惕息奉令疏凡二十上直声动天下当)
(是时安南纳江西叛人王姓者为谋主潜遣谍入/临安市铜铸兵器欲伺间袭临安微恕事且不测)
   樊英(常山人成化閒按滇绳贪奖廉交/人越界掠杀英移谕祸福遂纳款)陈骐(南海/人成)
(化閒任按察副使时钱能横甚命藩臬官五日一/谒或令锦衣卫指挥受礼骐正立不屈能怒曰这)
(蛮子食蛇惯了故此大胆骐曰岂但蛇即豺狼虎/豹也要食能目左右欲殴之骐趋出执法如故)
   王诏(赵州人宏治元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土官好争袭所司入其贿变乱曲直生边患)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2a 页
(诏不通苞苴一断以法且去弊政/之不便民者诸夷归命边徼安戢)林俊(莆田人宏/治元年擢)
(云南副使鹤庆元化寺称有活佛岁时集士女万/人争以金涂其面俊命焚之得金悉以偿民逋又)
(毁淫祠三百六十区皆撤其材修学宫干厓土舍/刀怕愈欲夺从子宣抚官劫其印数年俊檄谕之)
(遂归印进/按察使)杨继宗(杨城人宏治初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继宗尝为云南副使三)
(司多旧僚相见欢然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遂劾罢不职者八人)郭绪
(太康人宏治中为云南参议孟养思禄孟养思揲/搆怨不已巡抚命绪往谕之绪单骑从数人行甸)
(日至南甸斩棘徒步引绳以登及至孟赖去金沙/江仅二舍手为檄使驰过江谕以招徕意蛮人相)
(顾惊曰中国使竟至此乎发兵率象马数万夜渡/江环绪数重从行者惧请勿进绪拔刀叱曰明日)
(必渡江思禄闻遣使来听命禄继至绪先叙其劳/次白其然后责以叛诸酋闻咸俯伏呼万岁请)
(归侵地及前/所留使人)贺元忠(吴县人宏治中为金腾道兵/备副使未久即去行李萧然)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2b 页
(土人聚百金于驿为赆元忠正色却之/送者皆号泣后人目其亭曰却金亭)席书(遂宁/人宏)
(治十七年云南昼晦五日敕大吏考察诸吏书以/部郎上疏言致灾之由系朝廷不系云贵在大臣)
(不在庶官正德十二年任右布/政使沾益土舍搆乱赞剿有功)唐龙(兰溪人正德/时以御史巡)
(按云南钱凝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疑为奏辨/下镇抚覆勘会遣官录囚受凝嘱欲出和为龙所)
(持卒正其罪土官凤朝明坐罪死革世职凝令/滇人为保举而矫旨许之龙抗疏争寝其事)
   孟春(郴州人正德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弥/勒州十八寨蛮酋阿勿阿寺为乱焚掠宁州)
(通海孟春讨斩阿勿/生擒阿寺诸寨悉平)陈察(常熟人正德时以御史/巡按云南助巡抚何孟)
(春讨定弥勒州嘉靖初疏言金齿腾冲地极边徼/既统以巡抚总兵又有监司守备分辖无事镇守)
(中官因劾太监刘玉都/督沐崧罪诏并罢还)陈洪谟(武陵人正德时为/云南按察使镇守)
(中官史泰金腾分守中官刘玉假进贡名索金宝/洪谟檄所司毋奉行泰纵家人横于道洪谟执而)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3a 页
(治/之)聂贤(长寿人正德间任金沧副使有指挥贪虐/结贵官贤诱使尽吐其私贿还故主然后)
(系/之)刘节(大庾人正德时为金腾道兵备副使廉正/有威时两镇中官贪甚节力为裁抑权贵)
(侧目革镇之/议自此始)姜龙(太仓人正德末迁云南副使备/兵澜沧姚安滇故盗薮龙让土)
(酋酋惧抚谕群盗悉听命巨盗方定者既降而贫/为妻妾所诟不忍负龙竟仰药死在滇四年番汉)
(大/治)唐胄(琼山人嘉靖初擢金腾副使土酋莽信虐/计擒之木邦孟养搆兵胄遣使宣谕木邦)
(土酋遂/献地)顾应祥(长兴人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昆阳新兴贼作乱应祥与)
(巡按毛凤诏等讨平之居三年所规/画便宜凡二十馀疏云南人深德之)欧阳重(卢陵/人嘉)
(靖六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时寻甸土酋安/铨凤朝文反攻围会城重督兵击败之朝文计穷)
(绝普渡河走追兵至歼焉铨逃寻甸为土兵所执/贼尽平缅甸木邦诸酋数相雠杀重谕以祸福皆)
(还侵地供贡如故重乃恤创残赈贫乏轻徭赋规/画盐铁商税屯田诸务民咸便之云南岁贡金千)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3b 页
(两费不赀大理苍山产奇石镇守中贵遣军匠/凿山压死无算重皆疏论浮费大省山得永闭)
   文盛(崇阳人嘉靖十五年以云南按察使就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时安南莫登庸篡位朝)
(议致讨文盛乃广设方略招携怀远有武文渊者/以所部万人降又诏安南旁近诸国助讨皆听命)
(登庸惧奉表请降愿修贡文盛以闻朝议不许/既而毛伯温至南宁受登庸降卒如文盛议)
   象贤(歙人嘉靖十五年为云南副使巡抚汪文盛/受命讨安南象贤言剿不如抚文盛然之屡)
(迁右副都御史代石简抚云南集土汉兵七万/讨元江土舍那鉴鉴惧仰药死择那氏后立之)
   钧(进贤人嘉靖中为云南副使两司赴黔国公率/廷谒钧始正其礼且釐还所侵丽江府民地)
   毛凤诏(麻城人嘉靖间按滇时阉镇为害凤诏抗/疏斥罢后以佥事道分巡金沧尤多善政)
   吕光洵(新昌人嘉靖末以右都御史巡抚云南时/苗夷阿方李向阳等为乱光泃督兵讨平)
(之武定土酋凤继祖叛趣兵讨击继祖遂授首黔/国公沐朝弼数致厚贿却不受且发其罪朝弼结)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4a 页
(权贵倾光/洵遂罢归)邹应龙(长安人隆庆时以兵部右侍郎/巡抚云南至则发黔国公沐朝)
(弼罪朝弼竟被逮万历改元铁索箐贼/作乱讨平之又讨叛番梅/多斩获)萧彦(泾县/人万)
(历中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陇川兵大噪兵备/姜忻抚定之而其兵素骄给饷小缓遂作乱过会)
(城彦调兵攻之斩首八十胁从皆抚散自缅甸叛/孟养车里二宣慰久不贡至是修贡彦抚纳之)
   黄文炳(籍贯未详万历间任兵备道时陇川多安/民反五年未平文炳密调兵措饷捣其巢)
(擒渠帅还而民不知仁恩实洽于民/心尝尝宾馆云求通民情愿闻已过)李材(丰城人/万历閒)
(以按察使任兵备道正伦纪禁浮屠俗先耻让男/女别途日延绅士讲修身之学以剿何披莽裕功)
(擢郧阳都御史寻以御史苏酂诬劾其/不实下狱郡人薛继茂讼其始释)朱永吉(桂/林)
(人精天文术数客黔在傅宗龙幕解安邦彦围随/宗龙至滇崇祯閒为游击屡破普名声后吾必奎)
(通贼永吉身被重伤伏发力战死偏/将赵能冯忠葬于路侧能亦自刎)沐天波(黔宁/王沐)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4b 页
(英十一世孙袭爵镇滇土司沙定洲陷省城走保/楚雄与副使杨畏知协力固守李定国入滇贼解)
(围走孙可望遣人招之天波执义不赴乃约共讨/贼图恢复从永明王入缅诸臣多傲慢天波独事)
(之甚谨后缅酋谋献永明诱天波之木城天波察/有变与王起隆林旗鼓等囊石为锤击杀数十人)
(遂死之其子忠亮被执亦不食死常沙贼陷城时/母陈氏妻焦氏皆自焚死/本朝康熙六十年崇)
(祀乾隆四十一年/赐谥忠节)杨畏知(宝鸡人崇祯中为云南/分巡金沧副使武定土)
(官吾必奎反陷楚雄畏知督兵诛必奎驻其地会/沙定洲之乱诸郡皆陷西攻楚雄畏知固守贼引)
(去后孙可望西略畏知惧战败投水不死踞而骂/可望素重其名折矢誓共讨贼畏知要以不杀人)
(不焚庐舍迤西八府免屠戮畏知力也后以忠直/为可望所杀楚雄人以畏知守城功为立祠以祀)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赐谥忠节)
  ︹本朝︺赵廷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十八年任云贵总/督兵燹之馀继以荒歉廷臣调剂兵民)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5a 页
(甚有恩惠性不喜繁侈每行部/不过数骑竟有不知其至者)李天浴(汉军镶蓝/旗人康熙)
(七年任云南巡抚廉明勤慎属吏凛然无敢犯法/者吴三桂奏请徙滇民天浴力疏止之民赖以安)
   甘文焜(汉军正蓝旗人康熙七年任云贵总督时/吴三桂逆节已萌僭侈踰法文焜持大体)
(多所裁抑及三桂叛文焜死之赠兵部尚书谥忠/果雍正閒入祀昭忠祠同时游击阎洪标林宗珍)
(皆于安南卫战死事/闻/赐恤荫)李兴元(遵化人康熙十年/任按察使方正执)
(法严抑藩兵不许违禁取利及准折民閒子女吴/三桂叛守节不屈杖之下狱寻安置蒙化遇害)
   赵良栋(宁夏人康熙十九年授云南总督时/大/兵围云南久不下良栋驰至督诸军进攻)
(逼之三日贼溃纳款良栋敛兵不入城即/日率所部趋曲靖秋毫无犯有古良将风)蔡毓荣
(奉天正白旗人康熙十九年授绥远将军同诸军/恢复云南贼平后改授云贵总督时逆氛初靖毓)
(荣招抚散亡给牛种劝耕作流民渐复业/奏上筹滇十疏设施各有条理滇人德之)王继文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5b 页
(广宁人康熙二十年任布政使/大兵讨吴逆步/骑数十万米刍阙供议欲取食民閒继文白巡抚)
(伊辟言于都统赖塔及固山贝子章泰等曰现粮/可支三日如三日后米刍不继请正继文军法乃)
(急遣员赍银分市邻邑未三日米刍飞至后巡抚/伊辟卒遗疏荐遂抚滇贼平之后招徕流民以斩)
(复业升云贵总/督惠政尤多)范承勋(奉天正黄旗人康熙二十/五年任云贵总督滇经乱)
(后庶事草创承勋至整饬营伍盗息民安即捐俸/修建学宫置礼乐器聘名士纂修通志所规画动)
(中机宜在任六/载威惠大行)许宏勋(辽阳人康熙二十五年任/按察使持法刚正无所挠)
(二十七年楚北兵哗滇奸人张麻子等思乘机为/变期以三鼓发宏勋侦得其谋亟白督抚戒谯楼)
(鼓彻夜无三挝密捕乱首十数人无得脱者/比明己斩首悬辕门兵民帖然人服其智)石文
   晟(奉天正白旗人康熙三十三年巡抚云南豁达/多材略为政务举大网先是云南屯赋仍前明)
(旧额科重军民病之文晟疏请减十之六又请增/广举子乡试解额以振起人文士民无不感戴)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6a 页
   刘荫枢(韩城人康熙四十二年任按察使论囚平/恕晋本省布政使值岁旱减价粜粟民不)
(苦饥浚治六河疏海/口大得灌溉之利)杨名时(江苏人康熙五十八/年任云南巡抚会征)
(西藏/大兵驻省城约束严明无敢叫嚣凡军民/疾苦大者奏请小者更易科条事无遗纤悉恩信)
(浃于蛮髳于属员之邪正事之得失风气之淳薄/皆尽言无隐乾隆元年以礼部尚书卒/赠)
(宫傅谥/文定)魏方泰(广昌人康熙间任学政杜顶替严/冒籍革陋规所拔多孤寒励以实)
(践乾隆八/年崇祀)蒋洞(常熟人康熙閒任学政苞苴不/行文风丕振临元开皆有专祠)
   嘉宾(奉天人任按察使雪冤惩慝宵小绝迹升布/政使定义学规制添书院膏火兴水利拯流)
(移全活甚众乾/隆十一年崇祀)魏翥国(昆明人从定西藏剿鲁魁/平法戛历任副将雍正八)
(年乌蒙禄万福叛赴援东川为贼刺伤左股驰/保东城旋以创剧卒/赐祭葬荫一子)
   尔泰(满洲镶蓝旗举人雍正閒迁云南巡抚寻晋/云贵总督兼辖广西经理三省苗疆改土归)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6b 页
(流所在多惠政而尤喜培植人材吏民思之晋大/学士乾隆十年卒谥文端配享/太庙入祀)
(贤良/祠)陈宏谋(临桂人雍正间任云南布政使时方/改土归流运粮苦远建短运递运之)
(法按程交卸覈数给值增铜厂工本更凿新矿开/采者除抽税外听民货鬻添设义学三百六十馀)
(所后以东阁大学士致仕/卒谥文恭入祀贤良祠)明瑞(满洲镶蓝旗人乾/隆三十二年任总)
(督时缅酋滋扰由木邦破贼至蛮结贼驱群象拒/被鎗伤目策马指挥不少挫斩获甚多授一等诚)
(嘉毅勇公将抵阿瓦救援不至死之/赐祭/葬谥果烈于京师建专祠/圣制怀旧诗列)
(五功臣中明瑞用兵纪律/严明所至不扰人多颂之)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7a 页

                              总纂官(臣)顾 莼恭纂并覆辑
                              校对官(臣)黄世铭恭 校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7b 页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7b 页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7b 页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7b 页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7b 页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7b 页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7b 页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7b 页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7b 页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7b 页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7b 页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7b 页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7b 页
大清一统志
 云南府(云南省治东西距三百七十里南北距二百/九十八里东至澄江府路南州界一百二十)
(五里西至楚雄府广通县界二百四十五里南至/澄江府新兴州界一百五十五里北至曲靖府寻)
(甸州界一百四十三里东南至澄江府河阳县界/八十四里西南至楚雄府南安州界四百二十二)
(里东北至寻甸州界二百三十里西北至武定州/界一百一十里自府治至/京师八千二百里)
︹分野︺天文东井舆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荒裔战国时庄蹻王滇为滇国
  汉元封二年开置益州郡治滇池县三国汉建兴
  三年改为建宁郡晋太安二年复置益州郡(晋书/地理)
(志太安二年惠帝分建宁/以西七县别立为益州郡)永嘉二年改为晋宁郡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8a 页
(是时郡为李雄所/据已而复归于晋)宋齐因之(按宋书南齐书晋宁/郡并治建伶县华阳)
(国志治/滇池县)梁初置南宁州后入于爨蛮隋初立昆州
 寻废唐武德元年复置昆州贞观六年属戎州都
 督府天宝末为南诏蒙氏所据置鄯阐府(滇记蒙/氏名都)
(曰苴别都曰鄯阐府志南诏寻閤劝尝/改鄯阐曰东京隆舜时又改东京曰上都)历五代
  及宋为大理国段氏地(按段氏时以高智升领/鄯阐牧遂世有其地)
  宪宗五年置鄯阐万户府至元七年改为路十三
  年改鄯阐为中庆云南行中书省治焉明洪武十
  五年改曰云南府为云南布政使司治
 本朝因之领州四县七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8b 页
  昆明县(附郭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嵩明州界六十里西至安宁州界四十里)
(南至呈贡县界三十里北至嵩明州界五十里东/南至宜良县界七十里西南至昆阳州界七十里)
(东北至嵩明州界五十里西北至富民县界四十/里汉为建伶谷昌二县地属益州郡后汉因之晋)
(为晋宁郡治宋齐因之梁后没于蛮隋立昆州唐/置益宁县为昆州治天宝中没于南诏五代石晋)
(后又为段氏所据元宪宗四年立昆明千户至元/十三年置善州并置昆明县寻废州以县为中庆)
(路治明为云南府/治/本朝因之)富民县(在府城西北七十里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七)
(十里东至嵩明州界三十里西至罗次县界三十/里南至昆明县界三十里北至武定州界四十里)
(东南至昆明县界五十里西南至安宁州界三十/五里东北至曲靖府寻甸州界四十里西北至罗)
(次县界三十里汉置秦臧县属益州郡后汉因之/晋属晋宁郡宋齐因之梁后没于蛮唐复置秦臧)
(县属昆州天宝后没于蛮号黎灢甸元至元四年/立黎灢千户十三年改置富民县明属云南府)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9a 页
(本朝/因之)宜良县(在府城东一百二十里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澄江府路南)
(州界二十里西至呈贡县界四十里南至澄江府/河阳县界三十里北至嵩明州界三十里东南至)
(路南州治三十里西南至河阳县界三十里东北/至曲靖府陆凉州界三十里西北至昆明县界五)
(十里汉滇池县地唐为昆州地后蛮酋罗氏筑城/于此号罗裒龙元宪宗六年立大池千户至元十)
(三年升宜良州治大池县二十二年罢州为县省/大池入焉属中庆路明属云南府/本朝因之)
  嵩明州(在府城东北一百三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七十五里东至曲靖府寻甸)
(州界五十里西至昆明县界七十里南至昆明县/界六十里北至寻甸州界十五里东南至宜良县)
(界三十里西南至昆明县界七十里东南至东川/府界二百里西北至富民县界六十里汉益州郡)
(地后为蛮所据名其地曰嵩明蒙氏改为嵩盟部/元宪宗六年立嵩明万户府至元十二年改为长)
(州十五年升为嵩明府二十二年复改为嵩/明州属中庆路明属云南府/本朝因之)晋宁
卷一百七十八 第 29b 页
   州(在府城南九十里东西距六十五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澄江府河阳县界三十五里西至昆)
(阳州界三十里南至河阳县界十里北至呈贡县/界五十里东南至澄江府治一百里西南至澄江)
(府江川县界五十里东北至呈贡县界八里西北/至昆明县界八十里汉置滇池县为益州郡治后)
(汉因之晋属晋宁郡梁后没于蛮隋开皇中置昆/州寻废唐武德初复置晋宁县属昆州天宝后入)
(于蒙氏为阳城堡部段氏因之元宪宗七年立阳/城堡万户至元十二年改为晋宁州领归化呈贡)
(二县明因之属云/南府/本朝因之)呈贡县(在府城南四十里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六十)
(里东至宜良县界五十里西至昆明县界十里南/至晋宁州界五十里北至昆明县界十里东南至)
(澄江府河阳县界四十里西南至晋宁州界五十/里东北至昆明县界四十里西北至富民县界四)
(十里汉滇池县地有呈贡故城世为些莫强宗部/蛮所居元宪宗六年立呈贡千户至元十三年置)
(呈贡县属晋宁州明属云南府/本/朝因之康熙八年裁归化县入焉)安宁州(在府/城西)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0a 页
(七十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七十五里东至昆/明县界二十里西至禄丰县界六十里南至昆阳)
(州界十五里北至罗次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昆阳/州界二十里西南至易门县界九十里东北至富)
(民县界六十里西北至罗次县界七十里汉置连/然县属益州郡后汉因之晋属晋宁郡宋齐因之)
(梁后没于蛮隋为昆州地唐武德初改置安宁县/仍属昆州后为乌白蛮迁居元宪宗七年隶阳城)
(堡万户府至元三年立安宁千户十二年改为安/宁州属中庆路领罗次禄丰二县明属云南府)
(本朝因之雍正三年以原/裁入昆阳之三泊县入焉)罗次县(在府城西北一/百三十里东西)
(距六十里南北距九十里东至富民县界三十里/西至禄丰县界三十里南至安宁州界六十里北)
(至武定州界三十里东南至富民县界三十里西/南至禄丰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富民县界二)
(十一里西北至武定州界三十五里本汉益州郡/地唐时为乌蛮罗部所居南诏蒙氏为扶邪县宋)
(时大理高量成令高连庆治其地元至元十二年/置罗次州隶中庆路二十四年改为县二十七年)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0b 页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0b 页
(云南府/本朝因之)易门县(在府城西南二百五十里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九十里)
(东至昆阳州界三十里西至楚雄府南安州界一/百里南至临安府嶍峨县界六十里北至禄丰县)
(界三十里东南至昆阳州界三十五里西南至嶍/峨县界六十里东北至安宁州界三十五里西北)
(至南安州界一百里汉益州郡地后为乌蛮所居/宋时段氏使高福世守其地元至元四年立洟门)
(千户所隶巨桥万户十三年改为易门/县隶昆阳州明属云南府/本朝因之)
 ︹形势︺西南重镇会要之地(明统/志)控驭戎蛮藩屏黔蜀
  山川朗秀屹为要防(滇/志)左环金马右拥碧鸡列昆
  海以为池枕罗峰而带郭(通/志)东倚晋宁西控五甸
  扼滇池之津要处螳川之上游(府/志)
 ︹风俗︺盐池田鱼之饶金银畜产之富(晋常璩/南中志)民气和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1a 页
  柔天时无剧寒甚暑(图/说)山箐所居土人种类不一
  守信约敦朴素邻保相资(通/志)民遵礼教畏法度士
  大夫多材能尚节义彬彬文献与中州埒(府/志)
 ︹城池︺云南府城(周九里门六环城有濠可通舟楫城/外设重关即唐时蒙氏柘东城故址)
(明洪武十五年甃砖/本朝康熙二十年乾/隆五十三年累修嘉庆四年十八年又修)富民
  县城(周二里门三环城有濠旧在天马山之阳明/崇祯十三年移今所/本朝康熙十年三十)
(一年雍正八年乾/隆二十六年累修)宜良县城(周四里门四明洪武/二十四年以宜良守)
(禦所城改建/本朝康熙五十年/雍正九年乾隆二十六年累修)嵩明州城(周三/里门)
(四本名汝札卧城乌蛮车氏所筑后为枳氏所夺/又名枳垲后圯明宏治九年始筑土城隆庆二年)
(易以砖/本朝雍正/七年乾隆二年累修)晋宁州城(周三里门四隋刺/史梁毗筑后圯明)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1b 页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1b 页
(赞雍正十二年重修易琉/璃瓦入学额数二十名)昆明县学(在府学右/本朝康熙二)
(十九年改建乾隆二十五/年修入学额数二十名)富民县学(在县西卧云/山麓旧附罗)
(次县学内/本朝康熙二十一年始以巡按/署改建雍正十一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宜良
   县学(在县治南雉山旧在县治西明天启四年徙/建/本朝康熙三十八年雍正十一年重修)
(入学额数/二十名)嵩明州学(在州治北黄龙山左旧在州/治西元至正八年建明嘉靖)
(二十八年迁于黄龙山右/本朝康熙九年重/修雍正十一年徙建今所入学额数十五名)
   宁州学(在州治南旧在州治北明洪武十六年建/正统元年徙建今所/本朝康熙四十一)
(年五十二年雍正十二年/累修入学额数二十名)呈贡县学(在县治东北/明宏治七年)
(建/本朝康熙二年迁今所四/十三年重建入学额数十五名)安宁州学(在州治/北元大)
(德中建/本朝康熙八年雍正/五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罗次县学(在县治/东明万)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2a 页
(历二十一年建于县治西/本朝康熙/三十二年徙建今所入学额数十二名)禄丰县学
(在县西郭外西山麓旧附安宁州学明隆庆元年/建县治北/本朝康熙十一年徙建今所雍正十)
(一年修乾隆十二年又/修入学额数十二名)昆阳州学(在州治南明永/乐元年建于月)
(山左万历中迁天启六年又迁凤仪山左/本朝康熙元年复旧入学额数十五名)易门县
   学(在县治东明万历中建后改建城南寻复旧所/本朝康熙三十四年重修乾隆二十一年又)
(修入学额/数十二名)昆明书院(在昆明县南门外/本朝康/熙二十四年总督蔡毓荣建)
(圣祖仁皇帝赐/御书育才二字扁额)五华书院(旧在昆明县/治西北明嘉)
(靖中建/本朝雍正九年总督/鄂尔泰改建于城内五华山麓)九峰书院(在富/民县)
   山书院(在宜良县城内/本/朝康熙三十九年建)雪山书院(在宜良县/本朝乾)
(隆五十八年/知县李淳建)鹿元书院(在嵩明州治/本朝康熙/四十九年布政使李华之)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2b 页
(建)龙泉书院(在嵩明州治/本朝康熙/四十二年知州雷御龙建)泊阳书院
(在安宁州西南/旧三泊县城内)太极书院(在安宁州/本朝嘉庆/十一年知州严师程建)
  碧城书院(在罗次县/本朝康熙/四十六年谢曾祚建)桂香书院(在禄/丰县)
(城内/本朝康熙三/十年知县蔡维寅建)云龙书院(在禄/丰县)文昌书院(在/易)
(门旧县/本朝康熙十/六年邑人赵文猷建)聚奎书院(在昜门县城内/本朝雍正四)
(年知县丁/人龙增修)巨桥书院(在昆/阳州)
 ︹户口︺(原额人丁共二万六千七百九十四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九十四万二千六百八十九名口计)
(一十八万七千三百六十七户又屯民男妇共三/十九万一千三百一十六名口计七万三千五百)
(八十/户)
 ︹田赋︺(田地一万三百一十六顷五十二亩四分有奇/共额徵地丁正杂银三万二千三百四十一两)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3a 页
(八钱八釐米三万八千四百六/十九石八斗二升二合六勺)
 ︹山川︺五华山(在昆明县城内旧志由螺峰叠巘而下/当省会之中领袖群山土赤色可煅金)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建拜云亭于其上)祖遍山(在五华山左并峙/城中上有双白塔)
  山(在昆明县城内东北隅色深碧旋如螺髻故名/府志元时山在北郭外一里许明初扩城始在)
(城内其岩曰盘坤曰补陀罗曲磴攀跻而上有石/兀然突出曰明月石山麓有二洞曰幽谷曰潮音)
(深邃莫测又潮音/洞口有盘瓠庙基)扶葱山(在昆明县/东二十里)金马山(在昆/明县)
(东二十五里西对碧鸡山相距五十馀里其中即/滇池也汉书郊祀志宣帝改元神爵或言益州有)
(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諌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注如淳曰金形似马碧形似鸡后)
(汉书郡国志越巂郡青蛉县有禺同山俗谓有金/马碧鸡明统志山不甚高延亘西南数十里上有)
(长/亭)鸣凤山(在昆明县东距金马山三里旧名鹦鹉/山明巡抚陈用宾易今名上有太和宫)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3b 页
(诸/胜)万德山(在昆明县/南十里)碧鸡山(在昆明县西南三十/里峰峦秀拔为诸山)
(最东瞰滇池华阳国志/碧鸡光景人多见之)高峣山(在昆明县西南碧/鸡山右下有明杨)
(慎别业府志高峣山与碧鸡/相望以山形似秦峣关故名)太华山(在昆明县西/南环拥苍秀)
(其麓为太平山其左/为华亭山皆称名胜)罗汉山(在太华山之右卓立/海岸其南峭壁千仞)
(常绕白云其北迤逦幽奥相传为梁王避暑宫山/有金蝉关碑明杨慎书王褒移金马碧鸡神文于)
(其/上)大鼓浪山(在昆明县西南相近又有小鼓浪/山皆渔者居之南五里为观音山)
   甲壁山(在昆明县西十里山有白石/状如鼻焉又称为石鼻山)进耳山(在昆/明县)
(西二十里又曰笔架山明统志上有/庙汉时有奉使而卒者土人祠之)聚仙山(在昆/明县)
(西二十里山北有神魔洞旧/名西华石乳嵌结形若芙蓉)宝珠山(在昆明县西/二十里上有)
(瀑布层岩溅/沫如珠故名)三华山(在昆明县西去聚仙/山五里上有玉峰泉)玉案山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4a 页
(在昆明县西二十五里一名列和蒙山上有石棋/盘又名棋盘山山北平坡中有三泉如盆池郡人)
(春日游/赏于此)商山(在昆明县北二十里一作𨹁山俗谓/蛇山其下旧多桃花林滇南纪游蛇)
(山直出云表如立屏翰府志𨹁山在螺山之北连/峰叠巘多药草紫芝黄独之属下有冷泉浴之可)
(去风疾县志会城之/主山也北为虹山)文殊山(在昆明县北二十五/里一名蒙滞雄山上)
(有文/殊泉)龙泉山(在昆明县东北二十里又/名太极山上有黑龙潭)松华山(在/龙)
(泉山东五里联络十/二峰当三川水口)洞口山(在富民县东南三里/山下有洞水从中出)
(流经县南西/北入安宁河)灵芝山(在富民县南二里旧名/赤城化山常产灵芝)颠卧
   山(在富民县西十馀里一名滇和山明统志县有/三卧谓颠卧噜卧蒙课卧也卧译为和县志噜)
(卧今名噜和山蒙课卧今/名无怯和山俱在县西)九峰山(在富民县西北/二十里峰峦有)
(九故名九峰又/北有黄弄山)客争容山(在宜良县东十里为县/镇山今名犁摩/山)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4b 页
  观音山(在宜良县西十里山项有泉/今名水井山其南有岩泉山)笮箐山(在宜/良县)
(西五/十里)蓬莱山(在宜良县北八/里一名晒袍山)北乐山(在宜良县北/三十里一名)
(播雄山又/名保红山)蛇山(在嵩明州城内山小而奇形如/盘蛇一名黄龙山州主山也)
  嵩山(在嵩明州东三十里又南一峰曰小秀嵩旧/志山高如偃月环州之山皆出其下府志山)
(耸出霄汉俗呼摇铃山蜀汉时孟获/立寨于此明初尚书吴云死节处)敕雺山(在嵩/明州)
(东四十里世传蒙世隆征乌蒙得四女归至此山/四女望乡叹息忽山巅雾起结为三峰蛮谓三为)
(敕峰为雺州志其/山独峻又名峻葱)杨林山(在嵩明州东南二十五/里旧杨林县东山麓有)
(石状如/羊立)竹雄山(在嵩明州东南/旧杨林县东)乌纳山(在嵩明州/东南旧杨)
(林县西南十里一名屼/山山亘百馀里西连呈/贡东接宜良顶有石如马首远近祷祀以毡/裹)
(之土人呼马首/为乌纳故名)东葛勒山(在嵩明州西四十里旧/邵甸县西北高三十里)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5a 页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6a 页
(古琴断漆又有双/株梅树倚石而生)洛阳山(在安宁州东十里下有/泉流经东桥灌田三千)
(馀/顷)罗青山(在安宁州西二里上有/罗青庙庙前一泉甚甘)呀 山(在安宁/州西北)
(五里州之主山山有/煎盐水又产仙茅花)葱山(在安宁州西北二十里/土人名为龙山高耸冠)
(群峰其北复/起为凤城山)岱晟山(在安宁州北十五里旧尝产/仙女稻一称笔架山又曰坎)
(山)玉龙山(在罗次县东三里中有碧石/窦涌泉如玉龙吐水因名)九戌山(在/罗)
(次县旧治南五里又名九/峰下涌九涧今名九涌山)崛嵏山(在罗次县南十/五里又名穹荡)
(山乌蛮谓/之崛嵏峰)金凤山(在罗次县西五里/山形翔舞如凤)苴么崱裒山
(在罗次县旧治东北四十里延亘县西两/峰相望苴么崱裒蛮语译云子望母也)三次和
   山(在禄丰县西五里列如翠/屏明统志蛮名蒙答缚山)南平山(在禄丰县西/十五里三面)
(陡绝南面/稍平故名)姚陵山(在禄丰县东北三十里群山中/一峰耸拔山顶有泉及古寨蛮)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6b 页
(语呼城曰笼旧/亦名骥笼山)宝应山(在昆阳州/东南十里)月山(在昆阳州/西二里)
  长松山(在昆阳州西五/里其上多松)珊蒙果山(在昆阳州西十/里三峰秀列)
  白鹤山(在昆阳州西北七十里相/传有白鹤巢其上故名)滑光嶍山(在昆/阳州)
(西北废三泊县西南三十里岩上有一小城/或谓之光嶍山又其西北十五里有云龙山)葱蒙
  卧山(在昆阳州西北废/三泊县北十五里)望州山(在昆阳州北十/里山势昂耸)
  卧山(在昆阳州北二十里/滇池侧一名白乌山)黎崖山(在易门县南五/十里一名马头)
(山又名黎岩下有平谷宜畜牧明统志作蒙低黎/岩山县志异马多产于此盖称西马云明万历初)
(巡抚邹应龙斩马誓/蛮于山上名斩马山)禄益山(在易门县西南百里/明统志名益禄恶危)
(山上有閟依土城/昔鄯阐边戍之所)智勇山(在易门县治北土人名/娘当山滇志旧名戈晟)
(智桶/山)横山水洞(在昆明县西三十里山横如墙凿/山坳为东西洞自西跨东五十有)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7a 页
(八丈得泉二十二道滇记横山水洞明隆庆六/年布政使陈善所开引白崖水溉田四万馀亩)
  葛洞(在富民县南小石岭府志诸葛亮/南征时尝置营于此亦名诸葛营)龙口洞(在/易)
(门县南五十里/明杨慎有诗)滇池(在昆明县南呈贡县西晋宁/州西北昆阳州北一名滇南)
(泽亦曰昆明池史记西南夷传楚威王时将军庄/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汉书)
(地里志滇池县大泽在西滇池泽在西北后汉书/西南夷传此郡有池周回二百馀里水源深广而)
(末更浅狭有似倒流故谓之滇池河三国蜀志诸/葛亮征南中至滇池水经注池中有神马家马交)
(之则生骏驹九域志滇池周广五百里盘龙江黄/龙溪诸水之所汇池中有二岛曰大小卧纳下委)
(为螳螂川元史地理志昆明池五百馀里夏潦必/冒城郭张立道为大理等处劝农使求泉源所自)
(出泄其水得地万馀顷皆为良田滇纪滇池受邵/甸牧羊山诸泉及黑白龙潭海源洞诸水会为巨)
(浸而泄于稍西一小河又折而北不见其去故又/名滇海通志去府城西南八十里曰海口与昆阳)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7b 页
(州接界即螳螂川之口也滇池潆回至此惟此一/河泄之若咽喉然沿海财赋岁以万计利害由其)
(通塞府志明初傅友德沐英驻云南皆事屯田资/滇池灌溉之利宏治十四年抚臣陈金浚治之自)
(此岁一疏睿在田赋正供/谓之海夫/本朝仍旧)盘龙江(在昆明县东五/里滇池之上源)
(也一名滇池河源自嵩明州故邵甸县之东山/西山凡九十九泉合流经府城东又南入滇池)
   城江(在宜良县东源自澄江旧杨宗县北流入县/界经县西北东入大池江/按舆图有杨宗)
(海在杨宗废县北东北流绕宜良县西/北经汤池塘南而东入八达河即北水)大池江(在/宜)
(良县南八十里一名盘江一名大河从曲靖府陆/凉州西流入境经县东南流六十里出县界入澄)
(江府界谓之钱池河通志有大赤江在宜良县北/五里源出杨林花鱼潭东入大池江/按舆图即)
(八达河其下/流为南盘江)龙巨江(在嵩明川南一名龙济溪源/出曲靖府寻甸州西南果马)
(山南流入境至州东南入嘉利泽又/东经河口北东北流入寻甸州界)星宿江(源出/罗次)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8a 页
(县北百花山与河曲分界处南流经禄丰县北与/金水河合曰星宿江又南流至易门县西北曰九)
(渡河又南流与易江水合曰绿汁江又西南流入/元江州新平县界又折而西入楚雄府南安州界)
(南入沅江州/按通志禄丰县城北五里有东河/出罗次县分水岭至县入星宿江亦星宿江之一)
(源而江名不一曰大溪曰大河曰/九渡河绿汁江实因地异名耳)易江(在易门县/东十五里)
(自罗衣岛/入绿汁江)绿水河(在昆明县祖遍山之左/流出城东又南入滇池)金棱河
(在昆明县东十里源出杨花坝元赛音谔德齐沙/木思迪音筑堤分盘龙江水由金马山麓流经东)
(乡灌田堤上旧植黄花故名俗呼金汁河滇说大/理段素兴时筑春登云津二堤分种黄白花有绕)
(道金棱萦城银棱之目指此及银棱河也/赛音/谔德齐沙木思迪音旧作赛典赤赡思丁今改正)
   银棱河(在昆明县西十里引乌龙潭水由商山麓/流过沙浪里南堤上旧多白花故名俗呼)
(银汁河府志明洪治中尝浚/金棱银棱二河亦名东西沟)宝象河(在昆明县南/二十里名胜)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8b 页
(志源出上板桥分泻金/棱河水至官渡入滇池)邵甸河(在嵩明州西六十/里河源有二皆发)
(曲靖府寻甸州梁王山西北一自牧羊村历核桃/村至高仓一自屈泽屯至高仓二水交流至回黎)
(湾松花坝甃石遏流入于盘龙江又南汇为昆明/池通志有牧样水源出嵩明州乌纳山之牧样涧)
(西南入/邵甸河)大堡河(在晋宁州西源出澄江府新兴州/界经州之永兴乡分流入于滇池)
   洛龙河(在呈贡县北十里源出黑白二龙潭/民资灌溉下流入滇池上有石室)利资
   河(在安宁州旧三泊县北河流自北而南交汇于/县复流入于滇池州志旧三泊县南有望洋鸣)
(蚁利资三河萦抱县治为/三泊溪其县得名以此)金水河(在罗次县南源/自九戍山北流)
(经县西复折而南流经/禄丰县界合星宿河)青水河(在禄丰县西南平/山东二十五里)
   螳螂川(在富民县东即安宁河滇池之下流也自/滇池潆流安宁州境又东北入县界又北)
(历武定州禄劝县境为普渡河入金沙江晋书王/逊传李骧等寇宁州逊使姚崇爨琛拒之战于堂)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9a 页
(狼大破骧等/按刘丈徵滇志谓螳/螂川在县东安宁河在县西南者误)渠滥川(在昆/阳州)
(东南五里东北流入滇池隋开皇中史/万岁至渠滥川破蛮落三十馀部即此)龙泉水(在/富)
(民县西五里其旁/有祠以镇龙怪)洟扎郎水(在富民县北十/里西入大溪)农纳
   水(在富民县北五十里源出/武定州界西南流入大溪)沙摩溪(在罗次县西/自富民县流)
(入县界南达禄/丰县为大溪)西湖(在昆明县西南滇池上游即/九域志所云积波池也俗呼)
(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旧志湖中蒲藻长青川禽/翔集多产衣钵莲花皆千叶通志内有近华浦为)
(滇名胜/本朝康熙二十九年巡/抚王继文搆亭其上曰涌月亭)嘉利泽(在嵩明/州东南)
(二十五里泉水交会周百馀里即杨林泽也或谓/之杨林海子又谓之罗婆泽通志流入寻甸州为)
(牛栏江/按舆图下流为/车洪江当即牛栏江别名)交七浦(在晋宁州旧归/化县东北二十)
(里广二十馀/亩滇池下流)金鲤潭(在呈贡县东北旧归化县南/六里州志其地旧为平原恒)
卷一百七十八 第 39b 页
(苦旱明隆庆六年水涌成潭金鲤/游泳于其中遂为一方灌溉之利)九龙池(在昆明/县城内)
(其地蔬圃居半故又曰菜海子平为稻田下为莲/池沿五华之右贯城西南汇于盘龙江达滇池明)
(沐氏有别业在/其上曰柳营)鸳鸯池(在昆明县西二十里聚仙/山下其水流入清水河为)
(内池入滇/水为外池)黑鱼池(在昆明县东北二十五里一名/黑龙江深不可测中有鯈鱼人)
(莫敢取旁有龙祠祷雨辄应其东南有/白龙池在城东北十馀里流入银汁河)瀑布泉(在/昆)
(明县西三十/里宝珠寺后)龙泉(有四一在昆明县西南碧鸡山/下洞内有金线鱼故又名金鱼)
(泉一在昆明县西勒甸村山中水分青白色上有/祠一在昆明县北商山下湫旁有祠祠西有亭扁)
(曰第一泉一在/故杨林县西)对龙泉(在嵩明州西两泉相对/百馀步合流入嘉利泽)
   泉(在安宁州北十里亦名碧玉泉一名汤池滇略/滇温泉至多而州之碧玉泉为冠四山壁立中)
(为石坎飞泉注焉白云时起水底可拾针芥明杨/慎云温泉在安宁州白崖德胜閒浪穹宜良邓州)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0a 页
(三泊凡数十处而安宁为最清澈见底垢自浮去/不积旧有人见其窍出丹砂数粒乃知其下为耳)
(砂)海眼泉(在安宁州北十五里明统志水一日三/潮随涌随涸旧志名圣水泉在温泉之)
(右一里曹溪寺左又曹溪寺右一/里有龙泉喷沫而上莹澈如明珠)石洞泉(有二一/在昆阳)
(州山有三洞泉出会而为潭中有青白大/鱼俗呼随龙鱼人不敢捕一在嵩明川)龙淙(在/昆)
(明县西二十里府志旧名白龙泉/本朝康熙二/十二年总督范承勋易今名有龙淙石屋听瀑楼)
(墨雨庵一草亭宛转溪石香桥/颠文卧石小巫峡小龙湫诸胜)汤池渠(在宜良县/西南三十)
(五里明洪武中黔国公沐英于云南广开屯田汤/池旧为沟塍广不盈尺英令同知王俊因山障堤)
(凿石刋木别疏大渠泄于铁池其袤三十六/里阔丈有二尺深称之灌溉农田大旱不竭)清水
   塘(在宜良县东十五里溉尖山一带民田相/近又有潢水塘塘低用水车引之溉田)堰塘
(在晋宁州界印山左/本朝康/熙十一年修筑山田资以灌溉)红莲沼(在富民县/东南泉常)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0b 页
(涌出荷花烂漫/上有神龙祠)清侯井(在昆明县城内滇考大理/时高智升领鄯阐牧建宅)
(于五华山下凿井/得泉因号清侯)阐西井(在昆明县城内濯丝织/锦鲜明异于他水一名)
(阐侯井又东城外有茜红/井其色殷然可以染红)盐井(在安宁州西有大/井石井河中井大)
(界井新井俱产盐汉书地理志连然有盐官华阳/国志连然县有盐井南中所共资唐书南蛮传安)
(宁州城有五盐井人得煮鬻自给滇程记安宁民/食马蹄盐盐产象池井明嘉靖中复浚新井名曰)
(连然新井杨慎为之记/按唐书何/履光李宓争安宁皆以盐井为重)
  ︹古迹︺谷昌故城(在昆明县北汉县属益州郡后汉因/之华阳国志汉武帝遣将军郭昌平)
(滇中因名县为郭昌以威蛮人孝章时始改曰谷/昌旧志晋宋齐皆属晋宁郡后废/按班志作谷)
(昌常璩之言恐误又据明统志有苴兰城谓即谷/昌城按汉志故苴兰与谷昌并载亦未必一地也)
   建伶故城(在昆明县西北汉县属益州郡后汉因/之晋志惠帝太安二年分建宁西七县)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1a 页
(为益州郡永嘉二年更名晋宁治建伶县宋因之/元嘉十八年晋宁太守爨赤子叛讨平之齐志晋)
(宁郡亦治/建伶后废)秦臧故城(在富民县水经注臧作藏汉/置属益州郡晋属晋宁郡宋)
(齐因之后废唐复置属昆州天宝/中入于南诏府志故城在府西北)杨林故城(在嵩/明州)
(南三十五里元史地理志在州东南治杨林城杂/蛮枳氏车氏斗氏么氏四种所居之地城东门内)
(有石如羊形故又作羊林唐羊林部落即此元宪/宗七年立杨林千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县明统志)
(成化中省/县入州)滇池故城(在晋宁州东汉书地理志益/州郡滇池明统志梁以后县)
(废其故城/在州东)归化故城(在呈贡县东南元史地理志/归化县在晋宁州东北呈贡)
(县南西滨滇泽地名大吴龙昔吴氏所居后为些/莫徒蛮所有世隶鄯阐宪宗六年分隶呈贡千户)
(至元十二年割大吴龙安江安堋立归化县县志/本名安江城元置县仅有土城明嘉靖中砌以石)
(本朝康熙七年省/入呈贡县故址犹存)安宁故城(在今安宁州冶南/唐书南蛮传有两)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1b 页
(爨大鬼主崇道者与弟日进日用居安宁城左闻/章仇兼琼开步头路筑安宁城群蛮震惧共杀筑)
(城使者元宗诏蒙归义讨之天宝七载诏特进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境取安宁城及井滇纪天宝九)
(载南诏攻安宁鲜于仲通南讨遂解围去及仲通/败南诏遂取安宁十三载李宓进取安宁及井未)
(几败元史地理志蒙氏终鄯阐酋孙氏为安宁城/主及袁氏高氏互有其地明统志閤罗凤叛唐以)
(苏閟阿裒治之滇考高智升以侄泰运守安宁通/志今州城明万历四年知州姚继先改筑于旧土)
(城之/北)三泊故城(在安宁州南三十里元至元十三/年于那龙城立县/本朝康熙八)
(年省入昆阳雍正三年复/以其地归安宁遗址尚存)易门故城(在今易门县/元史地理志)
(县在昆阳州之西治市坪村世为乌蛮所居段氏/时高智升治鄯阐奄有之至元四年立洟门千户)
(所十二年改为易门县明/统志旧治在县南三十里)废昆州(在昆明县西唐/志昆州本隋置)
(隋乱遂废武德元年开南中复置在长安西南五/千三百七十里北接巂州领县四首益宁后州县)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2a 页
(俱/废)官渡废县(在昆明县东南元置寻省入昆明/县府志今府南二十里有官渡里)
  池废县(在宜良县东元史地理志宪宗六年立大/池千户隶嵩明万户至元十三年升宜良)
(州治大池县州罢为/县后废大池来属)大赤废县(在宜良县西元置/县后为赤水堋巡)
(司移入昆明县界明统志元宜良州领大/赤县后并入州府志赤水坪因大赤旧名)邵甸废
  县(在嵩明州西十里元史地理志在州西治白邑/村无城郭车蛮斗蛮旧地名东甸蛮以束为邵)
(宪宗七年立邵甸千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县明统志洪武中省入州)大甫废县(在晋/宁州)
(南二十里元至正/中置县寻省入州)江东废县(在安宁州东南旧传/为段氏所置元初县)
(废又北有青笼城/亦昔蛮酋恃险处)河西废县(在昆阳州之河西乡/元至元中置寻省入)
(州)柘东城(即今昆明县治元志唐閤罗凤叛其子/凤伽异增筑城曰柘东六世孙晟丰祐)
(改曰/鄯阐)玉女城(在昆明县榖昌故城旁/旧志玉女城元梁王筑)马举龙城(在/富)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2b 页
(民县明统志乌蛮酋些门些末始筑马举龙城号/黎灢甸元至元中立黎灢千户所府志县旧治在)
(安宁河南黎花村旁寻徙河北嘉靖中复迁河南/土主村万历中复徙河北因水患复迁北山崇祯)
(中始移/今治)集兴笼城(在嵩明州南州志相连有梅堂/阿葛笼蒙琮笼白笼诸城周回)
(相望数十里皆/南诏杨祐所筑)旧金城(在嵩明州西南元史地理/志汉人立长州筑金城阿)
(葛二/城)天女城(在晋宁州西明统志天女城晋/李毅之女秀代父领州时所筑)古土
   城(在晋宁州西北明统志隋刺史/梁昆筑有九门十三衢今废)伽宗城(在呈贡/县西滇)
(说大理时高智升领土官伽/宗筑城于此因名伽宗城)扶邪城(在罗次县境/县志南诏有)
(扶邪都统实录云南诏/于罗次州置扶邪县)押赤城(在罗次县东南旧/为乌蛮所都元史)
(乌哩特哈达传攻罗部至押赤城/乌哩特哈达旧作兀良合台今改正)罗部城(在罗/次县)
(南旧为罗部农落弹所居亦曰罗部府元史乌哩/特哈达传从世祖攻大理分兵取附都鄯阐转攻)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3a 页
(乌蛮之合刺章水城前次罗部府其酋长高升集/诸部兵拒战大破之于洟河浪山下又地理志罗)
(次县治压磨吕白村本乌蛮罗部后因立州/县志县旧城在今县南二十五里旧县坝)骥踪
   笼城(在禄丰县东北又县南有颠裒城皆昔蛮酋/恃险处又有禄丰城即今县治元史地理志)
(禄丰在安宁州西治白村其地瘴热非大酋所居/惟乌杂蛮居之迁徙不常至元十二年割安宁千)
(户之碌琫化泥骥踪笼三处立禄丰县因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碌琫译谓碌为石琫为甑讹为今名)
   巨桥城(在今昆阳州境元史地理志昆阳州在滇/池南僰卢杂蛮所居有城曰巨桥城今为)
(州治府志閤罗凤叛唐令曲縳蛮居之段氏时隶/鄯阐元宪宗并罗畐等十二城立巨桥万户后升)
(为州州志明正德四年始移筑土城于月山崇祯/七年又移于长松山甃以砖旋为流寇屠平仍还)
(旧/治)华纳城(在昆阳州西北葱蒙卧山之东城外有/王仁求碑题曰大周故河东州刺史王)
(府君碑明统志州即古河东州或曰/唐时南龙州置于此皆未见所据)云南废卫(中/卫)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3b 页
(在昆明县城北隅世恩坊东左卫在五华山后右/卫在旧学西前卫在府治西南后卫在府治东南)
(俱明洪武十五年建/本朝康熙九年俱省二十/二年复设左右二卫二十六年复省又广南卫明)
(洪武二十九年建于广南府永乐/元年迁建于府治东/本朝省)宜良废所(在宜/良县)
(西明洪武二十四年建城周/三里/本朝康熙五年省)汉学基(在昆明县城/内南中志汉)
(元封元年南略昆明二年使韩悦开益/州授经教学故云南有古汉学基焉)旧汉营(在/昆)
(明县东一里府志唐时凤伽异筑柘东城得/诸葛碑其文云碑即仆蛮为汉奴今碑亦废)蛮王
   寨(在昆明县东六里地/名大厂遗址犹存)忽纳寨(在晋宁州西旧志/明洪武十四年傅)
(友德等入云南元梁王博罗走晋/宁州忽纳寨赴滇池死即此地)敬思堂(在昆明/县城内)
(明洪武二十五年西平侯沐春嗣封因/名其燕居之堂曰敬思程本立为之记)思召堂(在/昆)
(明县太华山旧藏明西平/侯沐英遗文因以名堂)宸章阁(在府学内元建/以藏玺书名御)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4a 页
(书阁后改曰宸/章明沐晟重修)盟蛮台(在嵩明州治南元史地理/志嵩明州昔汉人居之后)
(乌白蛮强盛汉人徙去盟誓于此因号嵩盟今州/南有土台会盟处也州志汉诸葛亮南征至此与)
(蛮盟/所筑)高智升宅(在昆明县五华山下智升避南诏/相位领鄯阐牧凿井得泉以居)
   南楼(在昆明县城内南门明西平侯沐英驻/节于此题曰南楼望远刘有年作记)遥岑
   楼(在昆明县城内北/门一曰眺京楼)栖凤楼(在昆明县城内明黔/国公沐昆建亭于中)
   聚远楼(在昆明县五华山寺内日本僧昙演建明/都督沐晟重修楼北有泰然堂堂后有真)
(意亭为滇人/游燕之所)缥缈飞楼(在昆明县太华山/明黔国公沐英建)碧玉楼
(在安宁州/北温泉上)水云乡(在西湖明黔国公别业一名西/园有楼名簇锦山茶树四面簇)
(之故名又有渔池/前人题咏最多)海庄(在昆明县高峣山下明杨/慎谪滇侨居于此又有碧)
(峣精舍亦在高峣山又停舟烟舍在旧/官渡县杨慎游憩之所今遗址尚存)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4b 页
 ︹关隘︺金马关(在昆明县金马山麓旧有关城/元时梁王所筑今仅存遗址)高峣关
(在昆明县高峣山下有高峣渡明杨慎云滇海/西岸舍舟登陆俗亦曰高桥为津关总要处)
  鸡关(在昆明县碧鸡山北金碧两山如/扄一线通道为迤西诸郡门户)兔儿关(在/嵩)
(明州西南四十里明洪武中/置巡司/本朝康熙五年裁)太平关(在呈贡县南/二十五里为)
(临澄/孔道)炼象关(在罗次县北二十里一作栋橡雄峰/深涧界安宁禄丰之间旧有巡司二)
(流官一土官一明崇祯末建石城扼守/本朝康/熙五年裁流官巡司滇记关北三十五里为矣者)
(村东十五里/有清水沟)老鸦关(在禄丰县东四十/里旧有巡司今废)南平关(在/禄)
(丰县西南平山/上有土巡司)兰谷关(在禄丰县西三十五里与/楚雄府接界两山夹水鸟)
(道羊肠自县至楚雄必由之道又有六里/箐溪谷蒙笼林木茂密与兰谷并称深险)呈贡堡
(在呈贡县西北为/土蛮分地置守处)安宁堡(在安宁州西又州西八/十里有禄膘堡明洪武)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5a 页
(中置巡司一名禄㟽食釜盐产/里井中/本朝康熙七年裁)禄丰堡(在禄丰/县西)
  冶所(在昆阳州南二十里/地产铁亦为戍守处)板桥驿(在昆明县东四/十里明洪武十)
(四年沐英等征云南师至板桥是也/本朝康熙/二十四年设驿丞乾隆二十一年裁移县丞分驻)
(于/此)滇阳驿(在昆明县东南明洪武中建/今移南门外旧设驿丞今裁)杨林驿(在/嵩)
(明州南即杨林所旧城西去府城/百里必经之道旧设驿丞今裁)
 ︹津梁︺溥润桥(在昆明县东门外旧名至正/桥/本朝康熙三十五年修)迎仙桥(在/昆)
(明县东鸣凤山/麓明万历中建)云津桥(在昆明县东二里许跨盘/龙江上本名大德桥明洪)
(武中修建以其当云/南之要津故更今名)翰林桥(在昆明县南坝/本/朝康熙二十二年重)
(建又有永济桥在松华/山麓锁盘龙江之上流)永定桥(在富民县南数十/步跨大河高数丈)
(上覆瓦屋二十楹旁有窗壁旧称天/河桥又有者北桥在县北四十里)通衢桥(在宜/良县)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5b 页
(城东门外又通/济桥在县南)安正桥(在宜良县北一/里大闸水口)太平桥(在/宜)
(良县北一里/通陆凉卫)飞虹桥(在嵩明州东五里又嘉/利桥在州东四十里)思利
  桥(在晋宁州/南二里)通利桥(在呈贡县北二/里明宏治中建)东桥(在安宁/州城东)
(门外跨螳螂川一名永/安桥明宏治中重修)昌应桥(在安宁州东二十/里明万历中建后)
(圯/本朝康/熙八年重修)天津桥(在安宁州东南里许明万历/中建旧名沙河桥/本朝康)
(熙二十三年/重修改今名)新桥(在罗次县东七里/本朝康熙/十年建甃石架木覆屋三楹)
  启明桥(在禄丰县/南十五里)普济桥(在昆阳州城南门/外明万历中建)石龙
  桥(在昆阳州北三十五里为迤/西通道/本朝康熙七年建)易川桥(在易门县/东八里又)
(东七里为易江/桥地名江渠)
 ︹堤堰︺文公堤(在宜良县北十里水自汤池流入大赤/江明嘉靖中修筑水硐七十二所土田)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6a 页
(赖以/灌溉)松花坝(在昆明县东北元赛音谔德齐沙木/思迪音经画水利筑坝分水一为盘)
(龙江一为金汁河并修建六河诸闸溉田万顷一/为盘龙江八闸曰铜牛闸南坝闸小坝闸四道坝)
(闸永昌河闸堕苴闸王公闸小西门闸即松花坝/南流之派数十里入昆明池一为金汁河七闸曰)
(戴金箔闸大韩冕闸小韩冕闸桑园闸金棱闸燕/尾闸小坝闸即松花坝东流之派一为银汁河六)
(闸曰猓猡闸王公偃闸白龙潭闸小营闸文殊寺/闸王俊闸即白龙池所发顺流而下者一为海源)
(河四闸曰左闸右闸中闸鸡舌尖闸其水由黄龙/潭发源与银汁河同流一为宝象河六闸曰石坝)
(闸杨林沟闸响水闸鱼龙村闸土桥闸斗舌尖闸/其水由府城东南老雀桥发源与海源河同流一)
(为马料河四闸曰猪圈坝三闸光村闸新村闸秧/草闸其水由东南白土村发源与宝象河同流)
(本朝康熙五年抚臣袁𢡟功疏请岁支盐课随时/增修二十二年抚臣王继文又题请岁筑自是水)
(利尽/复)石坝(在富民县西引安宁河水分二渠/以溉田/本朝顺治十八年重修)大坝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6b 页
(在呈贡县东五里其水来自黑白龙潭/溉田千顷/本朝康熙十一年重修)老李冲坝
(在呈贡县之化城村/本朝乾隆四十八/年引梁王山泉注此建筑坝埂以资启闭)小禄丰
  坝(在罗次县南秋冬蓄水春夏溉田/本朝康熙九年知县马光筑石堤)旧县坝(在/罗)
(次县南二十五里坝周一/里蓄泄以时为阡陌之利)黑龙潭坝(在禄丰县东/初筑于潭之)
(下流后改筑上/流灌溉甚溥)清水坝(在昆阳/州西)标泉坝(在昆阳州/之平定乡)
(本朝乾隆三十四年筑坝开/沟安设枧涵洞用资灌溉)唐家闸(在宜良县/东三里县)
(东有大闸障九龙池水有小闸障白龙潭/水唐家闸总束大小二闸之水溉田万顷)分水石
  闸(在晋宁州西北/本朝/康熙十年修溉田甚广)
 ︹陵墓︺︹隋︺西爨王墓(在昆明县东十五里旧有碑题曰/昆明隋西爨王之碑唐成都闾邱)
(均撰文洛阳贾馀/绚书碑今无存)︹唐︺王仁求墓(在安宁州废三泊/县南二十里石桩)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7a 页
(村其碑文为闾邱均所撰仁求为周/河东刺史均亦仕唐为太常今剥蚀)︹元︺梁王博罗
  墓(在昆明县西进耳山/博啰旧作孛罗今改正)赛音谔德齐沙木思迪
  音墓(在昆明县为云南行省平章德政甚/多及卒百姓巷哭赐葬鄯阐北门)︹明︺王袆
  墓(在昆明县东/二里地藏寺)吴云墓(在嵩明州/秀嵩山)李纯墓(在昆明/县西玉)
(案/山)于昱墓(在昆明县西十/五里朝宗山)严清墓(在昆明县东/北羊肠村后)
  继鲁墓(在昆明县西/北安阜园)朱运昌墓(在昆明县东/十里麦冲山)傅宗
  龙墓(在昆明县/西棋盘山)
 ︹祠庙︺黑水祠(在昆明县城内东南隅汉书地理志滇/池北有黑水祠府志元时载入祀典一)
(称大/灵庙)金马神祠(在昆明县东/金马山麓)碧鸡神祠(在昆明县/西碧鸡山)
(麓)盐泉神祠(在安宁州/善政坊)文齐庙(在昆明县东祀汉/益州太守文齐后)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7b 页
(汉书西南夷传光武徵齐为镇远将/军道卒诏为起祠堂郡人立庙祀之)王子渊祠(在/昆)
(明县城内祀汉/諌大夫王褒)武侯祠(在昆明县五华山祀汉/诸葛亮有司以时致祭)
   烈庙(在晋宁州古土城内祀晋刺史/李毅之女秀唐开元初赐庙额)姚岳庙(在晋/宁州)
(西四十五里即王/逊部将姚崇也)张行省祠(在昆明县西祀张立/道元史本传立道官)
(云南最久得土人之心/为之立祠于鄯阐城西)咸阳王庙(在府学后祀元/赛音谔德齐沙)
(木思迪音/封咸阳王)二忠祠(在昆明县东二里明成化中建/专祠祀王祎宏治中奏改二忠)
(增祀吴云又有吴尚书祠在/嵩明州秀嵩山专祀吴云)傅公祠(在昆明县南/祀明征南大)
(将军颍国/公傅友德)西平侯庙(在昆明县城内祀明西平侯/沐英府志咸阳王西平侯二)
(庙/本朝康熙三十年改迁/于府东重关内今名报功祠)黔国公庙(在西平侯/庙东祀明)
(黔国公/沐晟)太史祠(在昆明县西南高峣/山祀明修撰杨慎)昭忠祠(在昆/明县)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8a 页
(城隍庙东/本/朝嘉庆八年建)
 ︹寺观︺五华寺(在昆明县五华山旧名/悯忠寺元至元初建)金牛寺(在昆明/县东门)
(外滇南纪游东郭有金牛寺寺外八角亭中有铜/牛一重数万觔以镇水怪又有铜马寺在城东十)
(里金马山/西北麓)东寺(在昆明县南一名常乐/寺有浮图高一十三丈)西寺(在昆/明县)
(南一名慧光寺与东寺俱唐贞元初梇栋节度使/王嵯颠建寺内亦有白塔与东寺塔对峙/本朝)
(康熙六年重/修最称雄壮)罗汉寺(在昆明县西碧鸡山近太华/环滇海又有华亭寺亦在碧)
(鸡山元延/祐中建)法界寺(在昆明县西王案山山内又有/筇竹寺花木清幽又圆照寺宝)
(昙寺俱在玉案山腹其上别为/宝珠寺有瀑布明杨慎有诗)太华寺(在昆明县/西太华山)
(俯瞰滇池其内有碧莲/方丈及一碧万顷楼)海源寺(在昆明县西三华/山内有龙湫祷雨)
(即应又妙高寺亦在三华/山林壑幽奇栋宇璀璨)涌泉寺(在昆明县北商/山之麓有瀑布)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8b 页
(明巡按刘维创亭/甃石引为曲水)灵芝寺(在富民县西元延祐初/建辟地得灵芝五本故)
(名)法明寺(在宜良县/东唐时建)盘龙寺(在晋宁州东五里山/秀泉幽万松葱郁元)
(至正/间建)法华寺(在安宁州东洛阳山大理段氏建中/有遥岑楼登之可览一州之胜明杨)
(慎以所得禹碑/墨本镌之岩石)曹溪寺(在安宁州西北葱山南宋/时建中有优昙花树/本)
(朝康熙中总督范承勋建护花房于寺/左又有圣水塔一名清禅塔在寺之右)圆通寺(在/禄)
(丰县东/元时建)回澜寺(在禄丰县西北层岩秀丽/带水萦回明万历中建)华岩寺
(在昆阳州西北元/时建一名大云寺)宗镜寺(在易门县北黄龙山宋/名宝镜寺元易今名)
   长春观(在昆明县东元至大初建府志本元梁王/宫明初即其地为岷王宫后废因改建为)
(观)太和观(在昆明县东鸣凤山中有铜亭楹柱檐/瓦皆铜铸成地甃大理石极瑰丽其右)
(为环/翠宫)凤翥宫(在呈贡县/北三台山)
卷一百七十八 第 4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