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a 页 WYG0470-038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六

  宋 乐史 撰

  山南东道五

  荆州

  荆州江陵郡今理江陵县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史记
以为鹑首楚之分自张十八度至轸十二度楚之分野
春秋以来楚国之都谓之郢都西接巴巫东连云梦亦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b 页 WYG0470-0382d.png
一都会之所秦以鄢郢为南郡今州也秦又取巫中地
为黔中郡以楚之汉北立南阳郡襄王子熊元为考烈
王徙于寿春命之曰郢其庶子负刍杀弟哀王而立五
年为秦将军王剪所虏楚自此灭焉项羽改南郡为临
江国汉初复为南郡置南蛮校尉以领之高帝末分长
沙为桂阳郡改黔中为武陵郡分南郡为江夏郡景帝
又改南郡为临江国武帝元封元年置刺史部十三州
分荆州置交州建初二年徙钜鹿王恭为江陵王三公
卷一百四十六 第 2a 页 WYG0470-0383a.png
上言江陵在京师正南不可以封乃徙封安陆王汉末
刘表为荆州牧表卒子琮代立魏恐蜀先主据之于是
来伐败于赤壁荆州入蜀先主得益州吴大帝就先主
求还荆州不得遂来伐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蜀求和
遂分荆州以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吴南郡零陵武陵
以西属蜀以縻芳为南郡太守及刘备殁后所分之地
悉复属吴而荆州南北双立故三国志魏荆州理宛今
南阳郡是也吴荆州理江陵今郡是也又晋书云荆州
卷一百四十六 第 2b 页 WYG0470-0383b.png
领郡十九理襄阳洎平吴复理南阳即今所也郡改为
新郡又分南郡江南为南平郡颇为重镇故晋书桓元
子以永和元年督荆州镇夏口八年迁江陵始营城府
盛弘之荆州记云元嘉十四年荆州所领三十郡自晋
室南迁皇居建业则以荆扬为京师根本之所寄楚为
重镇上流之所总拟周之分陜故有西陜之号焉自后
植中为大将军屯上明使刘波守江陵是也又晋列传
羊叔子杜元凯继理荆州或镇襄阳或镇江陵王敦为
卷一百四十六 第 3a 页 WYG0470-0383c.png
刺史理武昌至桓玄子陶侃王忱始于江陵营城府此
后尝以江陵为州理宋武帝分置荆司郢雍湘五州皆
州城地也齐梁因之按安(阙)志云荆州之境合带蛮蜑
土地辽延称为殷旷江左大郡莫过荆襄若非时望名
贤不居此郡梁初陷于魏后复之梁元帝为湘东王荆
州居之凡二十年侯景既平即位遂都之为西魏所陷
迁后梁居之位为藩国又因置总管府隋初改为江陵
镇以隶襄州至七年改为荆州炀帝初复为南郡义宁
卷一百四十六 第 3b 页 WYG0470-0383d.png
二年为萧铣所据唐武德四年平铣改为荆州领江陵
枝江长林安兴石首松滋公安七县五年荆州置大总
管管荆辰郎浓东松沈基复巴睦崇硖平十三州统潭
桂交循夔高康钦尹九州六年改平州为玉州改巴州
为岳州七年废基州入郢州其年改大总管为都督督
荆辰澧郎东松岳硖玉八州仍统潭桂交夔高钦尹等
七州其沈复睦崇四州循康二州都督并不统八年废
玉州以当阳县来属贞观元年废郢州以章山来属二
卷一百四十六 第 4a 页 WYG0470-0384a.png
年降为都督府惟督前七州而已其桂寻等七州不统
也八年废东松州入硖州又省章山入长林十年辰州
改隶黔州都督荆硖澧郎岳五州都督从三品荆州领
江陵枝江当阳长陵安兴石首松滋公安等八县龙朔
二年升为大都督督硖岳复郢五州天宝元年改为江
陵郡乾元元年三月复为荆州大都督府自至德后中
原多故襄邓百姓两京衣冠尽投江湖故荆南井邑十
倍其初仍置荆南节度上元元年九月置南郡以荆州
卷一百四十六 第 4b 页 WYG0470-0384b.png
为江陵府长史为尹官僚制置一准两京以旧相吕湮
为尹充荆南节度使领澧郎硖夔忠归万等八州又割
黔中之涪湖南之岳潭衡郴邵永道连八州增置万人
军以永平为名二年置长宁县于郭内与江陵尹卫伯
玉以湖南阔远请于衡州置防禦使自此八州别置使
改属江南西道

  元领县八 今九

  江陵 枝江 公安 石首 松滋 建宁 潜江
卷一百四十六 第 5a 页 WYG0470-0384c.png
玉沙(以上三县新置)

  监利复州割到

  三县割出

  荆州别为军 当阳入荆门 武安并入荆门军

  州境

  东西五百五十里 南北七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一千八百八十五里 北至西京一千三
卷一百四十六 第 5b 页 WYG0470-0384d.png
百九十五里 西北至长安一千六百五十五里
 北至郢州三百二十三里 东至复州陆路三
百五十二里水路八百一十五里 南至峡州
水路三百三十里陆路一百二十五里 北至襄
州四百五十四里 西至岳州水路五百七十
三里陆路三百八十五里 西南至澧州四百
五十四里 西南至襄州四百四十五里 东北
至澧州四百三十五里 西北至峡州安远界
卷一百四十六 第 6a 页 WYG0470-0385a.png
二百六十五里 东北至郢州长寿县界二百二十


  户

  唐开元户八万四千八百皇朝管户主三万六千一
百七十四客二万七千二百七十三

  风俗

  荆之为言强也阳盛物坚其气急悍故人多剽悍唐
至德之后流佣争食者众五方杂居风俗大变然五
卷一百四十六 第 6b 页 WYG0470-0385b.png
月五日竞渡戏船楚俗最尚废业耗民莫甚于此
皇朝有国以来已革其弊又人俗多居于江津诸


  姓氏

  武昌郡六姓 吴 伍 程 史 龙 郢

  武陵郡三姓 卞 伍 龚

  人物

  文种楚南郢人后相越 江上丈人伍子胥进千金
卷一百四十六 第 7a 页 WYG0470-0385c.png
之剑丈人不受 陆通字接舆楚人谓之楚狂接舆
 老莱子楚人事亲尝服斑斓之衣年八十为婴儿戏
于亲前 汉阴叟楚人居汉水之阴子贡南游见丈
人为囿凿池抱瓮出灌园用力多子贡教凿木为桔
槔丈人曰吾闻有机事者必有机心也 后汉胡广
字伯始华容人三登大尉再作司徒一履司空又为
太傅 唐刘洎江陵人封中清苑县男

  土产

卷一百四十六 第 7b 页 WYG0470-0385d.png
  绵绢 方绫 甘草 乌梅 贝母 柑子 橙子
白鱼 橘

  史记云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又江津诸州其土
沃壤所利丹石齿革羽毛桧柏金银松滋县出碧涧
沈子曰茶饼茶芽今贡

  江陵县旧十二乡今十七乡汉旧县属南郡史记曰江
陵故郡郡西通巴巫有云梦之饶秦昭王二十九年白
起伐楚取鄢置南郡分为江陵县汉景帝改郡为国故
卷一百四十六 第 8a 页 WYG0470-0386a.png
荆州记云昔荆州城掘地得石函有铁契云楚都郢邑代
无绝 画扇峰荆州记云修竹亭西一峰迥然西映落
月远而望之全如画扇 景里洲三国志魏将夏侯尚
围南郡作浮桥渡景里州今在郡西 龙洲宠洲盛弘
之荆州记龙宠二洲之间旧云多鱼而渔者投罟挥网
辄絓绝乃有水客泅而视之见水下有石牛二头尝为
网碍故渔者惩之皆鼓枻而去 枚回洲在江陵西南
六十里荆州志云自籍州次东大州有三名城首曰梅
卷一百四十六 第 8b 页 WYG0470-0386b.png
回盛弘之记以为村名旧云是梅槐合生成树故谓之
梅槐中名景里下名燕尾荆南志云此州北江呼为蔷
薇江始自枚回下迄燕尾上有奉城故江津长所居家
语曰江出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及至江津不方舟避风
不可以济郭璞江赋所谓济江津以起涨言其深广
渎水出绝南赤坂冈下流入城今名曰子夏渎盖入郢
所开也 夏口水左传吴伐楚沈尹射奔于夏汭杜注
汉水曲入江今名夏口盛弘之云夏首又东二十馀里
卷一百四十六 第 9a 页 WYG0470-0386c.png
有滑口二水之间谓之夏洲首尾七百里华容监利二
县在其中矣楚辞曰过夏口而西浮郭仲产云此水冬
塞夏通因名夏水也 荒谷水盛弘之荆州记云春秋
所谓莫敖缢于荒谷此也 涌水江陵城东南五十里
有涌水源东行百馀里会于江左氏传云阎敖游涌而
逸也 东天井盛弘之荆州记云在天井台之东井周
回二里许深不可测中潜室人时见之则见兵寇祈之
多验又渚宫故事云江陵城东二十里有天井周回二
卷一百四十六 第 9b 页 WYG0470-0386d.png
里其深不可测旱而祷之即大雨时至 高沙湖在枚
回州上荆南志云翠泽平晶水陆瀰旷芰荷殷生鳞羽
滋阜湖南林野清旷可以栖托故徵士宗炳昔常家
焉北有小水自湖通江谓之罾口又荆渚故事云江陵
城西二十里高沙湖其中多鱼 五叶湖荆州南志云
昔湖侧有土人张被五叶同居因以为名 马鞍溪昔
伍子胥奔吴避难于此 纪南城左传蔡侯郑伯会于
邓始惧楚也杜预注楚国今南郡江陵县北纪南城也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0a 页 WYG0470-0387a.png
 故郢城在县东北十二里汉志有郢县云楚别邑左
氏传庄王袭郢舒使公子燮与子仪守二子作乱郢城
至襄十四子囊临终遗言必城郢太史公曰楚都城至
平王而更城郢也杜预以为史所言郢者即州北纪南
城是盛弘之荆州记云昭王十年吴通漳水灌纪南入
赤湖进灌郢城遂破楚则是前攻纪南而后破郢也伍
端休江陵纪云南门三门一名龙门一名修门离骚九
章曰过夏首而西浮顾龙门而不见招魂曰魂兮归来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0b 页 WYG0470-0387b.png
入修门王逸注郢城门也 故奉城在燕尾洲上郭仲
产荆州记云江津长车之领百家主渡江南渚宫左氏
传曰楚子西沿汉溯江将入郢王在渚宫下见之 江
堤梁始兴忠武王憺字僧达为荆州刺史过大水江溢
堤将坏船憺亲率吏冒雨计所坏丈尺筑之雨势甚猛
人皆恐惧或请避之王曰王遵尚欲身塞河堤我独何
心以免乃登堤叹息终日彻膳刑白马祭神酹酒于流
以身为百姓请命言终而水退堤出 湘东苑渚宫故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1a 页 WYG0470-0387c.png
事云湘东王于子城中穿沟池长数百丈植莲缘岸杂
以奇木其上有通波阁跨水为之南有芙蓉堂东有禊
饮堂堂后有隐士亭亭北有正武堂堂前有堋垛马栅
其西有乡射堂堂置行栅可移动东南有连理堂堂前
柰生连理太清初生北柯连理当时以为湘东践祚之
瑞北有映月亭修竹堂临水斋斋前高山山有石洞潜
行二百馀步苑中山有石上有阳云楼极高峻远近皆
见北有临风亭明月楼颜之推诗云楼倍明月宴并将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1b 页 WYG0470-0387d.png
军扈羲所造 竹林堂宋临川王义庆所造梁元帝因
而修庭前有竹名桂竹郭璞云桂竹出使兴小桂县来
风防露上合下疏每日出罗纨金翠光春秋月隔帘而
望花开也其西有筱箭春月抽笋似桂而辛吕览有骆
越之筱尔雅有会稽之竹箭隆暑赫曦但有凉气入其
下者咸以御风其中多种蔷薇刘宅紫蔷薇康家四出
蔷薇白马寺黑蔷薇名十里香长沙千叶蔷薇多有品
汇并以长格支其上使花叶相通其下有十间花屋仰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2a 页 WYG0470-0388a.png
而望之则枝叶交映迫而察之则芬芳袭人新阳太守
郑送雌鹤在此堂留其雄者尚在裒宅霜天夜月无日
不鸣商旅江津闻其多泪者时有野鹤飞赴庭中驱之
不去即裒宅之雄也交颈颉颃抚翼闻奏钟磬翻然共
舞婉转低昂妙会弦节其花卉虽繁竹林弥盛昔豫章
以树名郡酸枣以棘为邦故号竹林堂 清暑台一名
大暑台台在江陵城东北二十一里 罗含宅渚宫记
云安成王在镇以罗含故宅录事刘朗之常见一丈夫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2b 页 WYG0470-0388b.png
衣冠甚伟被衿而立朗之惊问忽然失之未及还朗之
以罪见黥时人谓君章有神罗君章宅在江陵城西三
里庾信亦尝居之 郭仲产宅渚宫故事云郭仲产为
南郡从事宅在枇杷寺南江陵城东十五里有枇杷寺
其村有名枇杷元嘉末起斋堂以竹为棂竹遂渐生枝
条长数尺扶疏苔翠蔚然如屋仲产以为祥俄而同义
宣之谋被诛 萍实渚宫故事云宋文帝为宜都王临
州有人献王萍实六子大者如升小者如鹤卵圆而赤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3a 页 WYG0470-0388c.png
初莫有识者以问长史王华曰此萍实也宣尼所谓王
者之应宋祚当卜年六百顷之宜都王即位祚终于六
十矣 子晋庙有枯树庾子山感而成赋 梁河东王
誉庙在江陵西北三十五里宣帝即位收葬于此谥武
桓 猎冢即樊姬墓也为楚庄王夫人今为諌猎墓 章
华台在县东三十三里楚灵王所筑台形三角 白碑
驿在县西北四十八里 梁宣明二帝陵唐开元二十
一年起 楚庄王冢在县西龙山乡三十里渚宫故事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3b 页 WYG0470-0388d.png
庄王墓前后十冢陪葬皆有行列

  枝江县西一百二十里旧十一乡今十乡汉旧县属南
郡古罗国之地江沱出邑西东入江即史记谓楚文王
自丹阳徙都此易曰丹阳即今巴东郡是也唐上元元
年析枝江县置长宁县于郡郭以视两京赤县至二年
又废枝江入长宁寄户口实于长宁久之不便至大历
六年复废长宁却立枝江于旧地即今邑也 百里洲
荆州图记云其上宽广土沃人丰波潭所产足穰俭岁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4a 页 WYG0470-0389a.png
特宜五榖洲首派别南为外江北为内江荆南志云县
界内洲大小凡三十七有人居十八无人居盛弘之荆
州记县南自上明东及江津其中有九十九洲楚谚曰
洲不满百故不出王者桓玄有问鼎之志乃增一为百
以充百数僣号旬时身屠宗灭及其倾覆洲亦消毁至
宋文帝在藩忽生一洲果龙飞江表斯有验矣三洲洲
中最大号曰阳洲陇洲回洲是百洲之数 获湖宋沈
攸之为荆州刺史堰湖开渎通引江水田多收获故以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4b 页 WYG0470-0389b.png
获为名 新洲渚宫故事云梁王僧辨灭侯景百僚劝
进湘东即皇帝位栅江陵城周回七十里时议都御史
中丞刘谷等进曰臣等闻荆南之地有天子气又渚洲
已满百梁典云太清末枝江县阳閤浦忽生一洲群公
上疏称庆明年元帝即位承圣末其洲与大岸相连惟
九十九而已 蜀江在县南九里

  公安县东水路八十里旧八乡今九乡即后汉作唐县
地在西偏又为孱陵县地俱属吴之南郡荆州记云刘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5a 页 WYG0470-0389c.png
备败于襄阳本荆州吴大帝推先主为左将军荆州牧
镇油口即居此城时人号备为公故名其城为公安也
 黄山字或作皇昔人或呼为睢山今乡人或为王山
云宋大将军谢晦被诛死于此山立庙因呼此神为王
山祠坛基址犹在 油水自松滋县界入一谓之白石
水也 景口 沦口郦元注水经云油水下有景口景
口东复有沦口沦水南与群水合 孱陵城十三州志
曰吴大帝封吕蒙为孱陵侯即此地也 马头戍在县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5b 页 WYG0470-0389d.png
西北盛弘之荆州记云灌羊湖西三十里有马头戍吴
大司马陆抗所屯以对江津口与晋太傅羊祜相拒大
弘信义抗有疾祜馈之药抗即推心服之于时谈者以
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 香积山在县西二百五十七
里 麝香山在县西二百七十里 涔港在县西六十


  松滋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旧五乡今六乡本汉旧县古
今地志云松滋古鸠滋地汉属江陵郡后汉省魏复立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6a 页 WYG0470-0390a.png
之以属安丰及庐江郡庐江今庐州是也晋太康地志
咸康三年以松滋流户在荆土者立松滋县以隶河东
郡邑也至东晋孝武帝时荆州刺史桓冲以苻坚强盛
自襄阳退屯之因上疏曰孱陵县界地名上明田土高
良可以资业军人在吴时乐乡城以上四十馀里北枕
大江西接三峡今县西废上明县即冲所筑其乐乡即
吴陆抗所筑皆在邑界 洈山汉书地理志南郡高城
县洈山洈水所出东入县即此也 巴山左氏传巴人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6b 页 WYG0470-0390b.png
伐楚荆荆南记云巴人后遁而归因有巴复村在山北
因曰巴山也 明月山在县西七十里山岭弯弯如月
 九苞山在县西九十五里 石瓦山在县西六十里
 蜀江在县北一里源自宜都县来 刘虬墓渚宫故
事云松滋县西有刘虬墓今陟屺寺即虬宅

  石首县东南水路二百里旧四乡今三乡唐武德四年
置县北有石首山取为名焉本汉华容县之地也 石
首山水经云大江右径石首山北也 岐阳山在县西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7a 页 WYG0470-0390c.png
一百步宋鲍明远岐阳守风诗云洲回风正悲江寒雾
未歇即此也荆州记云无所出不足书本属南平界范
元平记云故老相承云胡伯始以本县境无山置此山
上计偕簿 石门山梁邵陵王纶崇奉道士张京于此
置观以处之凿石开径其状若门因名石门山与岳华
容县分半境为之也 龙穴水经云大江右得龙穴水
口注云江浦右逸也北对虎州又州之北有龙巢地名
昔夏禹济江黄龙夹舟舟人失色无主禹笑曰吾受命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7b 页 WYG0470-0390d.png
于天竭力养民生性也死命也何忧龙哉于是二龙弭
鳞掉尾而去故地俱取名焉

  建宁县东一百三里七乡新置唐元和十一年以人户
输纳不便于是置徵科巡院皇朝乾德三年因之升为
建宁县 石龙山在县东南六十里下有石龙淙石壁
上有龙隐形踪焉

  潜江县东一百一十里十二乡新置唐太宗十一年以
人户输纳不便置徵科巡院于白洑皇朝乾德三年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8a 页 WYG0470-0391a.png
因之升为潜江县 汉山在县北二十里自长沙县来
至狮子口经县界

  玉沙县南一百二十里五乡新置本梁开平四年分汉
江南为白沙徵科巡院皇朝乾德三年因之升为玉
沙县 白螺山在县西南一百四十五里

  监利县(阙)   本汉华容县地荆州图副云晋太康
五年立监利属南郡梁开平三年以荆州割据遂属荆
州 章华台在县郭内 陶朱公冢在华容县西碑见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8b 页 WYG0470-0391b.png
存 乾溪涌水皆在邑界 五花山在县(阙)三里

  荆门军

  荆门军本汉旧县隋时废即荆襄州之要津唐贞观二
十一年复置唐末荆州高氏割据建为军领荆州当阳
县皇朝开宝五年割荆州之长林县襄州之故乐乡合
为一县置于郭下

  今领县二

  长林  当阳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9a 页 WYG0470-0391c.png
  军境

  东西三百八十里 南北三百二十五里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一千三百一十三里 西北至西京一
千七百一十四里 东至郢州汉江一百一十三
里 西至峡界州二百八十五里 南至荆南
界一百五十五里 北至襄州界一百七十四里
西南至荆南枝江县界二百八十二里 东南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9b 页 WYG0470-0391d.png
至荆南沅江县界二百八十三里 西北至襄
州南漳县界二百一十五里 东北至郢州襄州
界汉江一百八十三里 东南至襄州界一百
六十八里 东北至峡州界二百八十八里 东
南至荆南一百四十九里

  户

  旧户在襄州二州籍皇朝户主一千七百三十四客
二千三百三十六

卷一百四十六 第 20a 页 WYG0470-0392a.png
  风俗

  并与襄荆二州同

  土产

  并与襄荆二州同

  长林县(阙)  晋安帝隆安五年刺史桓玄立武宁郡
于故编县城其属有长林县与郡俱立分编县所置也
盛弘之荆州记云当阳县东有栎林长坂昔时武宁至
乐乡八十里中拱树修竹隐天蔽日长林盖取名于此
卷一百四十六 第 20b 页 WYG0470-0392b.png
武德年于县东界一百二里置基州及章山县七年废
基州以章山县属郢州州废属荆州八年省入长林皇
朝开宝五年割襄州故乐乡县合为一县来属书本
军乐乡者即春秋鄀国之地晋置乐乡县也 章山汉
书地理志云江夏郡竟陵县竟山在东北古文以为内
方山尚书禹贡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孔安
国注云内方在荆州汉水之所经也 湕水在郡北角
田村去城一百里伍端林江陵记云带湕水谓此水也
卷一百四十六 第 21a 页 WYG0470-0392c.png
荆南志云荆潭以上为湕水荆潭以下为漕水 层台
荆南志云楚地以北山东有层台昔楚庄王筑之延袤
百里砥石千里时有诸卿士諌王王从而毁也 石桥
荆州记云南石桥津泉水从紫盖山下东流为溪故累
石为桥以渡行者因以为称 云梦泽周礼荆州之薮
是为云梦郑玄注在华阳县尔雅十薮楚有云泽郭璞
注巴邱湖是也春秋文耀钧大别云巴东雷泽九江衡
山皆云梦也宋永初山川古今记云梦泽一名巴邱湖
卷一百四十六 第 21b 页 WYG0470-0392d.png
荆州之薮故魏武帝与吴主书赤壁之困过云梦泽中
有大雾遂使失道是此氛章华台左氏传云楚子城章
华之台有愿与诸侯落之春秋外传楚灵王登章华之
台顾谓武举曰美夫举对曰先君庄公为台高不过望
国氛大不过宴俎豆人不废时官不废朝是以能除乱
克敌今君此台也国人疲焉财用尽焉百官烦焉以为
美楚其殆矣

  当阳县西一百五十里旧十乡今六乡汉旧县属南阳
卷一百四十六 第 22a 页 WYG0470-0393a.png
郡即广阳王子益之封地又为临沮侯国今在县北有
故城焉又按庾仲雍荆州记云本楚之邑也春秋左传
楚潘宗伐麋至于锡穴颍客释例云麋当阳也 绿林
山王莽末王康王常王凤起兵于绿林山中 南北紫
盖山在县南八十里南者与覆船相接二山顶上方而
四垂若伞盖之状常有林石皆绀色故以紫为称上有
丹田井 当阳坂即曹操追蜀先主之所 䌽水出紫
盖山下䌽碧甘馨异于上派 金牛荆州记云紫盖山
卷一百四十六 第 22b 页 WYG0470-0393b.png
有金牛每云晦日辄见金牛出食光照一山即金之精
尔 漳口荆州图副谓之漳口左传宣四年楚若敖尔
攻于漳澨谓此水也 沮水当阳北十馀里东南流一
百里入迤江即左传楚昭王取其妹季芈畀我以出涉
睢是也又按漳沮二水并出建安界而合流于此故左
传所谓江汉漳沮楚之望也 交州荆州图副云故老
相传是楚昭王所筑王仲宣常登其东隅故其赋云挟
清漳之通津倚曲沮之长州关公为吕蒙所败还至当
卷一百四十六 第 23a 页 WYG0470-0393c.png
阳保此城诈降而遁朱焉潘璋斩于临沮之章乡也
磨城盛弘之荆州记云麦城东有驴城沮水之西有磨
城犄角麦城昔伍子胥造此二城以麦城假驴磨立名
俗谚云东驴西磨麦自破




卷一百四十六 第 23b 页 WYG0470-0393d.png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