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470-024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六

  宋 乐史 撰

  淮南道四

  庐州

  庐州合肥郡今理合肥县禹贡扬州之域古庐子国春
秋时为舒国地昔成汤放桀芮伯命巢即此地春秋僖
公三年徐人取舒杜注云舒国今庐州舒县是也战国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470-0241b.png
时楚属秦置三十六郡此为庐江九江二郡地汉为合
肥县后汉如之三国时属魏为重镇故魏书云建安二
十年张辽屯合肥吴王孙权率十万众攻围辽以八百
人破之至青龙元年满宠为扬州都督诸军镇于此上
表请于合肥城西北三十里立新城宠表曰合肥城南
临江湖北远寿春贼攻围之得据水为势官兵救之当
先破贼大军然后围乃得解贼往甚易兵救甚难今城
西三十里有奇险可依宜立城以固守此为引贼平地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470-0242a.png
而犄其归路又贼未至而移城却内此所谓形而诱之
引贼远水择利而动也遂报听其年孙权自出欲围此
城以其远水积二十馀日不敢下船乃上岸耀兵宠遣
步骑六千伏肥池隐处卒起击之斩首及有赴水死者
明年孙权又自将十万至合肥新城是也晋为淮南庐
江二郡地东晋亦为重镇以戴若思屯守是也宋齐之
代独为庐江郡梁置汝阴陈郡及南豫州寻又改合肥
为合州亦为重镇至隋初改合州为泸州炀帝初州废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470-0242b.png
为庐江郡唐武德三年改为庐州领合肥庐江慎三县七
年废巢州为巢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庐江郡乾元元
年复为庐州后唐为昭顺军节度周显德五年改为保
信军皇朝因之

  元领县五

  合肥 慎 巢 庐江 舒城

  州境

  东西二百八十三里 南北三百三十五里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470-0242c.png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一千五十里 西北至西京一千五百
里 东北至(阙)           西北
至长安二千二百里 东至和州二百九十五里
南至舒州四百里 西至寿州界二百一十五
里 北至濠州三千三十里东南至洞口今为
新妇口三百八十四里对岸即旧南陵县地今
为繁昌县相对 西南至舒州四百七十六里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470-0242d.png
西北至寿州三百里 东北至滁州全椒县一百
四十五里

  户

  唐开元户二万二千九百皇朝管户主一万八千
八百一十七客二万六千四百一十七

  风俗

  同濠寿案庐江记语音风土明茂习胜淮左诸


卷一百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470-0243a.png
  姓氏(阙)

  人物

  范增居巢人项羽将 元医庐江舒人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

  周瑜仕吴舒人也为吴将破曹公水军十万于赤壁
瑜精音律

  土产

  交梭丝布贡 石斛 开火新茶 蜡 鹿脯 苏

卷一百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470-0243b.png
  合肥县旧二十一乡今一十一乡汉旧县属九江郡今
有故城在今县北应郡曰夏水出城父东南此至与肥
合故曰合肥郦元云按水派别无合注之理盖夏水瀑
长合于肥故曰合肥梁又改为汝阴县北齐分置北陈
郡皆在此邑城也 金牛山图经云昔有金牛从此山
出奔入江人逐之故其处有渚犹谓金牛渚 巢湖在
今县东南六十里吴志云或云巢作剿字音亦谓焦湖
耆老相传曰居巢县地昔有一巫妪豫知未然所说吉
卷一百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470-0243c.png
凶咸有徵验居巢门有石龟巫云若龟出血此地当陷
为湖未几之间乡邑祭祀有人以猪血置龟口中巫妪
见之南走回顾其地已陷为湖人多赖之为巫立庙今
湖中姥之庙是吴志云郑宝在巢湖拥众万人庐江九
江人多依之即此湖也吴魏相攻孙权以箭重回舟亦
此湖也 濡须水郡国志云濡须水自巢湖出谓之马
尾沟有偃月坞焉 筝笛浦续搜神记云浦中昔有大
舶覆水内渔人宿傍闻竿笛之声及香气氤氲是曹公
卷一百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470-0243d.png
妓船覆于此 藏舟浦即魏帝与孙权藏舰于此唐贞
观十年刺史杜公作斗门与肥水接浦内有岛屿花竹
颇为佳堤 小史港即汉建安中庐江府小史焦仲卿
妻刘氏为姑所出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死仲卿
闻之亦自缢时人怜之后为名 古津水在县西北四
里魏武帝使张辽屯兵合肥新城吴孙权将兵十万馀
众围之辽兵少乃募敢从者八百馀人击于此而退
肥水出县西南八十里旧家山东南流入于巢湖梁韦
卷一百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470-0244a.png
散为豫州刺史讨魏合肥散按行山川曰吾闻汾水可
以濯晋阳绛水可以灌安邑即此是也乃堰肥水亲自
督励堰成水通舟舰继初魏夹肥水筑二小城散先攻
之魏师五万奄至众惧不敢请表益兵散笑曰贼已至
城下方复求军临难铸兵岂及马腹且吾求济师彼亦
徵众犹如无益巴丘蜀增白帝军监又劝散退还巢湖
散怒曰将军死绥有前无却魏因筑垒于堤以自固散
起斗舰高与合肥城等四面攻之城遂溃 界楼故城
卷一百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470-0244b.png
一名金牛城在县西北五十里隋开皇五年立镇置仓
在庐寿二州界 西津桥在县西北五里建安二十年
吴孙权自陆口征合肥兵还权与凌统等在津北为魏
将张辽所袭权上津桥桥南已毁撤丈馀无板权内竖
谷利令权持鞍绥鞚利于后着鞭遂得超度于此 合
肥故城汉为县故城在今县北 焦湖庙搜神记幽明
录焦湖庙有一柏枕或云玉枕有小圻时单父县人杨
林为贾客至庙祈求巫谓曰君欲好婚否林曰幸甚巫
卷一百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470-0244c.png
即遣林近枕边因入圻中遂见朱门琼室有赵大尉在
其中即嫁女与林生六子皆为秘书郎历数年并无思
归之志忽如梦觉犹在枕旁林怆然久之

  慎县东北七十里旧十七乡今六乡本汉浚遒县地属
九江郡晋改置慎县因县西北古慎城为名东魏置平
梁郡陈初郡废复为县 滁水源出县西暴秃古塘郦
元注水经云滁水出浚遒县也 逍遥津即蜀将张飞
败孙权处 浮关山亦名浮槎山在县东南四十五里
卷一百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470-0244d.png
 古慎城在县西北四十一里楚白公之邑也按春秋
哀公十六年吴人伐货白公败之即此城也 古滁阳
城在县东北六十四里吴赤乌十三年孙权遣兵断滁
作堰以淹北道遂筑此城为守备东晋置南梁郡隋开
皇三年废 浚遒县故城在县南二十五里春秋哀公
十二年夏公会吴于橐皋注云橐皋在浚遒县东南此
地是也魏武帝伐吴修北城以屯守呼曰曹城

  巢县东南一百三十五里旧十五乡今八乡古巢伯之
卷一百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470-0245a.png
国尚书云成汤放桀于南巢又云巢伯来朝即此也春
秋时此灭之以为邑秦汉为居巢县亚父范增居巢人
春秋但名巢汉为居巢盖有详略耳后汉献帝建安中
曹公军居巢孙权于濡须口筑城拒守又遣夏侯惇曹
仁张辽等屯居巢后属吴周瑜为居巢张后以吴魏战
争地遂荒废晋平吴复立属巢县 半汤山山下有泉
半冷半热以名之 四鼎山郡国志云即白狗仙人得
道处又魏伯阳以白犬试丹处 黄沙城郡西有小陇
卷一百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470-0245b.png
山小龟头城存焉 濡须水源出县西巢湖亦谓之马
尾沟东流经亚父山曹吴两军于此相拒月馀权乘轻舟从濡
须口入人谓是挑战咸欲击之公曰此必权欲见吾军部伍敕
军中勿得浪动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叹曰生子当如
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与公笺曰春水方生
公宜速去公曰权不欺孤遂还 偃月坞在县东南二
百八十里 濡须水口初吕蒙守濡须闻曹公将东夹
水筑坞诸军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舟何用坞为蒙曰
卷一百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470-0245c.png
兵有利钝邂逅之间步骑相蹙何暇及水遂筑如偃月
故以为名曹公军至相拒月馀方退今按濡须水与和
州含山县分中流为界 踟蹰山在县南三十七里山
北临濡须港按顾野王地志云东关口有踟蹰山昔□
箕也春秋传曰楚子观兵于□箕上此是也 亚父山
在县东十里汉属巢人范增楚王立为亚父死于山旁
故曰亚父山 居巢山本名如墨山在县南六十里其
溪谷间有墨石研之如墨因以为名天宝六年敕改为
卷一百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470-0245d.png
居巢山 东关山在县东四十里按顾野王舆地志云
巢湖西北至合肥界湖东四十里东南有石梁凿山通
水是名关口相传云夏禹所凿一号东兴本属和州今
巢县亦管其一半地高峻险峡实阨之所故天下有事
是必争之地吴魏相持于此南岸吴筑城北岸魏置栅
嘉平四年诸葛恪于东关作大堤遏巢湖左右依山峡
筑两城留千人使全㟨晋略守之魏遣诸葛诞胡遵围
东关将至其堤诸葛恪率众四万大破之遂退走 王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470-0246a.png
乔山本名黄山在县西南九十里昔王子乔于此山采
药向紫微山学道故曰王山后人语讹呼为黄山其山
出黄精之药天宝六年敕改为黄山 栭山在县四十
八里栭者小栗也其山昔有小栗因以为名顶有一井
口员三丈莫测深浅后人以灵异凡逢旱多于井上祈
雨甚有徵效俗呼为天井 巢山本名曰道人山在县
西南一百里天宝六年敕为巢山 巢湖在县西一十
五里自合肥县经过一名巢湖一名樵湖一名焦湖云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470-0246b.png
巢县陷为湖 汤泉在县东北一十里其泉涌出时热
凡抱疾之人饮浴此汤无不效验复有一泉半冷半热
号曰半汤 王仙君洞其洞在紫微中山山有三顶傍
有一小山即洞之所也洞长二十五步阔一丈二尺高
一丈五尺东户阔一丈二尺穴中有蝙蝠大如鸠不出
其穴北户有古石坛一高八尺阔一丈五尺洞内壁上
有手迹尤大昔王子乔洪崖先生并于此得道后闭穴
门而去晋初会稽道人游先生以杖拨开山洞乃亦得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470-0246c.png
仙其山本名翠微山游先生时有紫云在其上遂为翠
微山真羽客栖神之所 范增冢按古今葬地记云西
楚项羽以增为亚父不用其谋遂疽发背而死葬于此
冢在巢县郭东有亭亭内有井谓之亚父井

  庐江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旧十二乡今七乡本汉龙滁
县地故城在今县西一百二十里梁武帝置庐江县义
宁县元年移于石渠东南景隆二年移于今所 七门
堰在县南一百一十里刘馥为州刺史修筑断龙舒水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470-0246d.png
灌田千五百顷 巢湖在县北三十五里 西江水在
县东南百九十里即岷山导江至此谓之西江 梅山
在邑东三十里按左传楚师伐郑右回梅山楚师多冻
即此山也 三公山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山有三峰
相去一里俗传昼皆东靡似有顾瞻江东宣城郡界有
九子峰俗云是三公子天宝六年改为顾山 冶父山
在县东北二十里按左传桓公十三年楚师莫敖伐罗
楚师大败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皆楚也 古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470-0247a.png
潜邑城在邑南二里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吴子遇因楚
丧伐之吴公子烛庸帅师围潜注云潜楚邑也在庐江
六县西南即此城 何晏坟在县北十七里其墓高大
景元二年有人发墓得塼铭是何公之坟 庐江坟在
县东州里梅山侧遇风雨晦暝即闻音韵如金石 蓝
家冢今俗名连家冢 龙舒故城汉为县故城在今县
西尚存 监乡郡国志云按七贤传云汉武出淮扬到
监乡帝问曰此名何陈翼对曰乡名为监上曰万乘主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470-0247b.png
问何欺乎欲举燔之翼曰不可燔臣不欺佩刀当生白
毛若欺当无毛视之刃果有之长寸馀 陵山搜神记
云龙舒陵亭有一大树高数十丈黄鸟千数巢其上时
久旱长老共相谓曰彼树常有黄气或谓有神灵可以
祈雨因以酒脯往祭亭中有寡妇李宪者夜起室中或
有光见一绣衣妇人曰我树神也以汝性洁佐汝为生
朝来父老皆欲祈雨吾已求之于帝至明日日中当验
宪乃具告亭中众大惊异至日中果大雨遂为立祠神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470-0247c.png
谓宪曰诸乡老在此吾居近水当少致鲤鱼言讫有鲤
鱼十头飞集堂下坐者莫不惊悚如此岁馀神曰将有
大兵今辞汝去留一玉环曰持此可以避难后袁术刘
表相攻龙舒之民皆流亡惟宪里不被兵又隋将麦铁
杖为陈擒于此亭侧

  舒城县南一百二十里旧二十乡今二乡古舒国地汉
书云庐江六年东即古舒城后汉立郡徙里皖城唐开
元二十三年刺史竹承构奏于故城置舒城县 龙山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470-0247d.png
按括地志云龙山在舒城以山状如龙形 古舒王庙
汉文帝封淮南厉王之子赐为庐江王居舒即此县也
王有遗爱立庙祀之 三角山在县西南二百五十里
今高五里山峰贼角一名多智其山出水以闰益生人
又饮之聪明博敏故曰多智 南峡山在县西南一百
里山有两峰夹道故曰夹山连峰叠嶂绵亘甚远北至
舒城东至庐江南至桐城西至寿州盛唐界 龙舒水
在县南三里按左传杜预云庐江西南有龙舒即此水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470-0248a.png
是也源从三角山东北流舒鸠山城在县城内按春秋
僖公三年徐人取舒杜预云今庐江县是也舒鲍城县
西一百里龙舒水南因置龙舒乡 龙舒城在县西一
百里龙舒水西城内有池水六七尺惟亢阳霖霪水无
盈耗 舒庸城与舒鸠城相似谓之舒庸城 六城在
县东南六十里按春秋文公五年楚人灭六杜预云六
皋陶之后也今庐江六县即淮南王黥布所都之邑也
 无为军今为镇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470-0248b.png
无为军本庐州巢县之无为镇即魏武帝征孙权筑城
于此魏吴相攻因号为城临濡须水上壖也寻为无为
监为江津之要津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为无为军
在巢县南六十里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