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470-022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四

  宋 乐史 撰

  淮南道二

  和州

  和州历阳郡今理历阳县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楚地
左氏传云吴取楚太子建之母于巢又云楚囊师于棠
杜预楚地和州盖分为二邑皆楚境战国时犹为楚地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470-0226b.png
秦属九江郡汉为历阳县属郡不改土地十三州志云扬
州后徙于阴陵今按濠州定远县界阴陵故地是也即
知汉末兼为扬州在吴时为重镇晋为淮南郡东晋改
为历阳郡又按郡国志云历阳西通胡城即晋王遵筑
以禦石虎宋因之兼立南豫州齐梁因之不改梁末侯景
乱江北之地尽属高齐高齐立为和州改临江为齐江
以和州领历阳齐江二郡及后又省齐江并乌江并入
历阳为一郡隋开皇十三年罢郡省齐江之谯县入历阳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470-0226c.png
县以为和州炀帝初州废复立历阳郡武德三年杜伏
威归顺因改为和州天宝元年改为历阳郡乾元元年
复为和州

  元领县三

  历阳 乌江 含山

  州境

  东西七十九里 南北一百八十五里

  四至八到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470-0226d.png
  南至宣州三百二十六里 南至庐州二百二十里
 北至滁州一百六十二里 东南至横江西岸一
千五百里大江中心为界与宣州当涂县相接
东北至东京一千四百八十里 西北至西京一千
九百里 西北至长安二千七百四十里 东渡
江至宣州二百二十六里 西南至庐州巢县界
一百四十五里 东北至扬州六合县界一百五
十里 西北至庐州镇县界一百一十五里

卷一百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470-0227a.png
  户

  唐开元户二万一千皇朝管户主四千七百八十九
客四千九百六十一

  风俗

  (阙)

  姓氏

  (阙)

  人物无

卷一百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470-0227b.png
  土产

  贡纻布 茶 鱼 稻

  历阳县元十二乡今八乡本汉旧县也南有历水故曰
历阳九江都尉居之属九江郡后汉为扬州刺史所理
之地 鸡笼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淮南子云麻湖初
陷之时有老母提一鸡笼以登此山因化为石今山石
状如鸡笼因名之 六合山梁武登此山以望六合故
名 梁山在县南七十里俯临江水南对江南之博望山宋
卷一百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470-0227c.png
书云孝武帝大明七年祀梁山大阅水军于中江是日有
白雀二集华盖有司奏请改元为神雀帝不许因立双
阙于梁山又侯景之乱梁将王僧辩军次芜湖与景将
侯子鉴战于梁山大破之江东岸有博望山属姑熟二
山隔江相对望之如门南朝谓之天门山两岸山顶各
有城并将军王元谟所筑自六代为都皆于此屯兵捍
禦 横江浦在县东南二十六里建安初孙策自寿春
欲经略江东扬州刺史刘繇遣将樊能于縻屯横江孙
卷一百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470-0227d.png
策破之于此对江南岸之采石往来济处隋将韩擒虎
平陈自横江济亦此处也 当利浦在州城东十二里
本名扬浦晋龙骧将军王浚平吴水军扬帆顺流于此
而下王浑以旗招不住浚报云风利不得泊遂先入石
头山后因以当利为名 沸井和州图云郡有沸井一
所在郡西一百步古城内 洞口浦魏将曹休张辽伐
吴至此吴军相望注水经云江水左列洞口 巢湖东
石梁禹为理水之门故置之今又俗名项口是也 麻
卷一百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470-0228a.png
湖亦古历阳城之城地在县西三十里源出桑山淮南
子云历阳之郡一夕反而为湖晋地理志云汉明帝时
历阳沦为麻亦古历阳城之城地在县西三十里源出
桑山淮南子云历阳一夕反而为湖在明帝时谬矣麻
湖与皇后潭包为一湖分而自殊矣 历阳湖郡国志
云昔有一书生过一姥姥待之甚厚生语姥曰此县门
前石龟眼赤血出此地当陷为湖母后数往候之门吏
问姥姥具以对吏因以朱点龟眼姥见遂走之西山顾
卷一百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470-0228b.png
城遂陷为湖今湖中有明府鱼婢鱼奴鱼 濡须坞在
县西南一百八十里南临须水状如偃月汉建安十七
年吴闻曹公将来因筑此坞吴录云初欲夹水立坞诣
军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舟何用坞为吕蒙曰兵有利
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步骑蹙入不暇及水岂得入船
乎权曰善遂筑坞曹公不能下而退陆士衡辩论曰濡
须之战临川拥锐即此处也 平疴汤在州北四十五
里此汤能愈疾故曰平疴有碑存 彭祖宅按列仙传
卷一百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470-0228c.png
云历阳有彭祖宅祷祈风雨应期而至

  乌江县东北四十里旧十五乡今四乡本秦乌江亭汉东
城县地项羽败于垓下东走至乌江亭舣船待羽处也
魏黄初三年曹仁据乌江以讨吴晋太康六年始于东
城界至乌江县隋为乌江郡 四隤山在县西北七十
五里项羽既败垓下东走至东城所从惟二十八骑汉
兵追者数千羽乃引骑回四隤山而为圆阵即此山也
 项亭汉书云汉军追羽至东城乌江亭长舣船待之
卷一百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470-0228d.png
即此今有庙在县南三里史记云身死东城是也 江
水经州城北下五里与上元县分中流为界 乌江浦
在县东四里 安阳渡在县东北八十一里与上元县
对界 包浦与阴塘水同入皇后湖湖即东连包浦西
翼潭湖

  含山县西南五十五里元十二乡今四乡本晋龙元
县也晋太兴二年元帝置今县南有龙元村建元初又
立蒙县周天和元年并入历阳至唐武德六年改置含
卷一百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470-0229a.png
山县八年废焉长安四年又置改为武寿县神龙元年改
为含山县以县境众山为名曰含山县 大岘山在县
西北一十三里按郦道元注水经云滁水东经大岘山西
北流大岘亭即此山也齐东昏之末裴叔业据寿春
叛附元氏东昏遣萧悫往大岘拒之是其所也 祷
应山本名白石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列仙传云历阳有
彭祖石室今山下有洞口初俯偻而入约十步乃渐高
广莫知远近又有二石龙鳞皆成即彭祖所居之室洞
卷一百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470-0229b.png
出钟乳常有石燕飞集唐开元二十年敇禁采樵赐名
祷应山大历中有道士商栖霞历阳人也居此绝粒三
十年馀身轻若飞 新妇港在县南一百七十里源从东
关来经当涂界二十里入大江昔有人居此江口新妇至
孝故以为名 斗米径水在县西南八十里按旧经历
阳豪杰李子建当隋末杜伏威之起从伏威守城伏威
兵戍栅口欲开路运粮以救军食时子建请于东关下
开沟通黄港陂入历湖率都下人各赍米一斗就功米
卷一百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470-0229c.png
尽径成馈运无阙故谓之斗米径废龙元县在县东南
四十里舆地志云旧属谯国周大象元年拓定江淮并
入历阳依旧为龙元县陈平后以其地还历阳唐分历
阳为含山县比属焉 东关在县西九十里按舆地记
云南谯郡郸县界有巢湖湖东南有石梁凿开渡水名
东关古老相传夏禹所凿高峻崄狭实守扼之所吴魏
相持于此南岸吴筑城北岸魏置栅 魏武帝祠在县
西南九十里按魏志建安十八年曹公侵吴楼船东泛
卷一百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470-0229d.png
巢湖将逼历阳至濡须口登东关以望江山后人因立祠
焉 江水在县南一百七十里

  楚州

  楚州淮阴郡今理山阳县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属吴
越春秋云吴将伐齐自高陵掘江通淮即是此处 战
国属楚史记云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乃东侵
广地至于泗上今泗州是也秦并楚置三十六郡盖属
九江郡即射阳县之地汉书地理志云射阳属临淮郡下
卷一百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470-0230a.png
邳国自魏至西晋俱为临淮广陵二郡地东晋为重镇
元帝以刘隗屯守穆帝时中郎将荀羡北讨云旧淮阴
镇帝形都要水陆皆通易以观衅沃野有开殖之利方
舟运漕无他屯阻乃营立城池焉宋书郡国志并记云
安帝义熙元年省射阳县分广陵之盐城地立山阳东
城东城在乡三县为山阳郡属南徐州宋因之郡国云
此对清泅临淮守险有平阳石龟田稻丰饶义熙中侨
立兖州为重镇梁初得之寻入后魏又为山阳郡隋初
卷一百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470-0230b.png
郡废为楚州炀帝初州废以地并入江都郡唐武德四
年臧君相归附平立为东楚州领山阳安置盐城三县
八年废西楚州以盱眙来属仍去东字天宝元年改为
淮阴郡乾元元年复为楚州后唐天成三年升为州化
军莭度州显德五年平淮南降为防禦州皇朝为团
练州

  元领县五

  山阳 淮阴 宝应 盐城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470-0230c.png
  一县割出

  旴𣅿(入泗州)

  州境

  东西四百七十六里 南北二百七十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二千二百五十五里 西北至西京一
千六百七十里 西北至长安二千五百三十里
东至海二百一十五里 东至(阙)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470-0230d.png
  南至扬州三百里 西至泗州傍淮路二百二十里
 北至连水运路至海四百一十五里 北至淮七
十里 东南至泰州界八十里海陵县是也 西南
至招义四百二十里 西北至泗州二百六十二里
 东北至(阙)

  东北至淮口入海水路一百八十里

  户

  唐开元户一万四千七百四十八皇朝户主一万五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470-0231a.png
百七十八客一万一千八百三十九

  风俗

  汉书地理志楚俗同扬州

  姓氏

  (阙)



  人物

  韩信淮阴人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470-0231b.png
  土产

  丝 绢 赀布 淮白鱼

  山阳县元九乡今四乡本汉射阳县地在射水之阳故曰
射阳汉高祖封刘缠为射阳侯晋熙元年省射阳县置
山阳郡属滁州又立阳县以𨽻焉以境内有地名山阳
因名郡戴延之西征记云山阳津名 山阳汉吴王濞
反于广陵山阳王率众于此拒之因名山阳以旌忠也
 石龟山郡国志云山有石龟游因名之今山下有邓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470-0231c.png
艾筑城存 茶陂按淮阴图经云县南二十里有茶陂
 淮水郦元注水经云淮水之会即城角也左右两川
翼夹之二水入之即谓泗口也 䢴沟水南自安宜县
界流入吴越春秋云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掘江
通淮运粮之水路也 南昌亭在县西三十里史记云
韩信布衣时从南昌亭长寄食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
食餐时不为具食信竟绝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
召亭长赐钱百万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都梁宫炀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470-0231d.png
帝置以避暑 公路浦淮口是也昔𡊮术向九江将奔
𡊮谭路出斯浦因名之 淮阳城故城注水经云淮水
又东经淮阴县故城北临淮水汉书高帝六年封韩信
为淮阴侯者韩信去下邳而钓于此处今城东二冢西
冢漂母墓也昔漂母食于淮阴信为楚王于下坯立冢
增坟以报母也东冢郡信母墓巴汉高祖庙在县西四
十五里惠帝元年令郡诸侯正立高祖庙至今尤存射
阳湖在县东南八十里汉书广陵王胥有罪其相胜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470-0232a.png
之奏夺王射陂即此也今谓之射阳湖与盐城宝应三
县分湖为界大历三年与洪泽并置官屯自后所收岁
减今并亭废 故仓城东南接州城隋文帝初将伐
陈因旧城新筑储盖军粮有逾百万迄于大业末年恒
有积榖隋乱荒废

  淮阴县西五十里旧七乡今四乡本汉旧县属临淮郡
宋于此置北兖州后废隋开皇三年又置淮阴县 浊
水今谓之山阳浊东南州郭西北流经县地流入淮即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470-0232b.png
古之䢴沟昔吴王夫差将伐吴北霸中国自广陵
掘江连淮以通粮运旧水道屈曲多诸梁埭隋文
帝重加修掘通利焉 韩信城信本此县人其家
宅处所并存后受为侯因筑此城 淮水在县西
二百步 枚乘宅墓在县南二百步赵嘏诗云家
在枚皋旧宅边即此也 白塘水在县南九十五里
故老云邓文平吴时修此塘置屯四十九所灌田
以充军储 淮阳娑罗树碑在县南二百步海州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470-0232c.png
刺史李邕文并书 盐渎汉书淮阴盐渎属临淮


  宝应县南九十里旧十四乡今六乡本安宜县梁氏志
云本汉安平县属陵郡唐武德四年于此立仓州领安宜
一县七年州废县𨽻楚州肃宗末以获天宝因改为宝
应县 宜溪在县界古安宜邑因此溪为名 白水陂
在县西八十五里邓艾所立与旴眙县破釜塘相连开
八水门立屯溉田一万二千顷大业末破釜塘坏水北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470-0232d.png
入淮白水塘因亦竭涸今时雨调通尤得灌田 射阳
湖在县界六十里中流与盐城分界 箕山在县东六
十里 得宝记按楚州刺史郑辂撰记云开元中有李
氏女子嫁贺若氏既寡为尼名真如家于巩县天宝元
年七月七日有五色云自东方而来云中有人引手援
以一囊令宝之及天宝末真如流寓安宣县肃宗元年
建子月十八日夜真如忽见皂衣二人引去东南淹至
一城楼观严饰见天帝谓曰下界丧乱杀气腥秽达于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470-0233a.png
诸天莫若以神宝压之乃授以第二宝复谓真如曰前
所授汝小囊有宝五段人臣可得见之今者八宝惟王
者所宜见真如具以闻官建己月上达肃宗方疾视宝
促召代宗谓曰汝自楚王为太子今上天宝赐于楚天
祚汝已自改号宝应元年升楚州为上州县为望县改
安宜县为宝应真如所居之地得宝河壖高厂境物润
茂为六合县尉崔珵所居两堂之间西域湖人过尝望
而瞻礼也八宝一曰如意宝珠二曰红靺鞨三曰琅玕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470-0233b.png
珠四曰玉印五曰皇后采桑钩二枚六曰雷公石二枚
其五曰宝一曰元黄天符二曰玉鸡三曰榖璧四曰王
母玉环二枚

  盐城县东南二百里元四乡本汉盐渎县属临淮郡晋
安帝更名盐城县伪唐割属泰州皇朝太平兴国三
年却割还楚州海水阮升之南兖州记云上有南兖州
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县人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
巨海用致饶沃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0470-0233c.png
许此吴王所以富国强兵而抗汉室也 射阳湖在县
西北一百二十里阔三十丈通海三百里预五湖之数


  盐城监

  盐城监古之盐亭也历代海岸煎盐之所元𬋩九场伪
唐以为盐城周显德三年平江淮之后因之不改焉盐
场九所在县南北五十里至三十里俱临海岸

  五祐 紫庄 南八游 北八游 丁溪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0470-0233d.png
  竹子 新兴 七惠 四海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