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一
卷九十一 第 1a 页 WYG0470-002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一

  宋 乐史 撰

  江南东道三

  苏州

  苏州吴郡今理吴长洲二县禹贡扬州之域所谓三江
既入震泽底定按震泽今州西六十里太湖是也周时
谓吴国释名曰吴虞也封太伯于此以虞其志也按史
卷九十一 第 1b 页 WYG0470-0021b.png
记周太王长子曰太伯太伯弟仲雍避少弟季历逃荆
蛮自号勾吴吴人立为君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太伯
初适吴筑城在平门外自太伯至王僚二十六王都之
今无锡县有吴城是也仲雍传国至曾孙周章武王尅
殷因而封之又封周章弟虞仲于故夏墟谓之虞仲从
太伯至吴子寿梦十九世当鲁成时盛大称吴入州来
楚一岁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始大通于上
国吴王阖闾西破楚入郢北威齐晋兴伯名于诸侯筑
卷九十一 第 2a 页 WYG0470-0021c.png
大小城都之今州城是也其南百四十里与越分境后
吴伐越越王之子败之槜里即今嘉兴县界槜里城是也
其子夫差为越王勾践所灭后又属越后六王至无彊
为楚威王所灭吴故地威王曾孙考烈王其相春申君
黄歇乃自淮北更封江东复还相楚使其子为假君留
吴后秦并其地置会稽郡项羽初杀会稽太守殷通即
此汉亦为会稽郡后顺恭分置吴郡宋齐亦为吴郡与
吴与丹阳为三吴齐因之陈置吴州隋平陈改吴州为
卷九十一 第 2b 页 WYG0470-0021d.png
苏州盖因州西有姑苏山以名郡炀帝初复曰吴州寻
改为吴郡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苏州六年陷辅公
祏七年平公祏复置苏州郡督督湖杭暨四州治于故
吴城分置嘉兴县八年废嘉兴县入吴县九年罢都督
贞观八年复置嘉兴县领吴城昆山嘉兴常熟四县天
宝元年改为吴郡乾元元年复为苏州皇朝为平江军节


  元领县八

卷九十一 第 3a 页 WYG0470-0022a.png
  吴县 长洲 昆山 常熟 吴江(浙置)

  三县割出

  嘉兴 海盐 华亭(已上县建秀州)

  州境

  东西三百二十五里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二千六百里 东北至西京三千一百
里 西北至长安三千三十里 东至海三百六里
卷九十一 第 3b 页 WYG0470-0022b.png
正西微南至湖州三百七十里 南至杭州三百七
十里 西至常州宜兴县界一百三十二里 北至
常州二百里 东西至海岸钊山四百五里 西南
至湖州二百二十里 西北至常州一百九十五里
 东北至海州三百三十里东北至常熟界三百
二十九里

  户

  唐开元户一十万九千五百皇朝户主二万七千八
卷九十一 第 4a 页 WYG0470-0022c.png
百八十九客七千三百六十

  风俗

  郡国志云俗好用剑轻死盖湛卢属镂干将要离之
遗风耳东北有海盐县复有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
利亦江东一都会也海外鳀人岁时往来

  人物

  吴公子季札封延陵 言偃字子游吴人 严助朱
买臣并吴人 陆绩吴人六岁袁术出橘绩怀三枚
卷九十一 第 4b 页 WYG0470-0022d.png
归遗母后博学识星历卒郁林太守 孙坚吴人先
世仕汉家于富春葬东城冢上数有光怪云气五色
父老曰非凡气孙氏其兴乎及母生坚梦赐绫出吴
昌门 朱桓吴人曹仁步骑数万至桓将五千人据
高城以逸待劳为主制客百胜之势也遂击退之乃
封侯初奉觞曰臣当出军愿一捋陛下须孙权凭几
桓进捋曰臣今日可谓捋虎须也权大笑 顾谭吴
人与诸葛恪为太子四友屈指以计后为吴相 张
卷九十一 第 5a 页 WYG0470-0023a.png
温吴人当今无双三十二为选曹尚书使蜀蜀人敬
之后幽死诸葛孔明曰其人清浊太别善恶太分陆
逊吴人破关公逊之谋也子抗与羊祜邻境交好
不疑晋吴之境馀粮栖亩而不犯后四子晏景机云
分领抗兵晋王浚东下晏景被杀机云入洛并无罪
夷灭初抗克步阐诛及婴孙识者谓后世必受其殃
及机之诛三族无遗 叶谭吴人为秀才至洛阳王
武子嘲之曰五府初开群公辟命若吴楚之人亡国
卷九十一 第 5b 页 WYG0470-0023b.png
之馀有何秀异而应斯举答曰秀异固产于外方不
出中国是以明珠文贝生于江郁之滨夜光之璞出
于荆山之下若以人求之文王生于东夷大禹生于
西羌子不闻乎武王尅商迁殷顽民于洛邑诸君得
非其苗裔乎济甚礼之 张翰吴郡人纵任不拘时
人号为江东步兵为齐王囧曹掾翰因秋风起乃思
吴中莼菜鲈鱼鲙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
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著首丘赋 张绪吴郡
卷九十一 第 6a 页 WYG0470-0023c.png
人宋时为侍中灵和殿前有蜀柳齐武帝尝玩曰此
杨柳风流似张绪当年其见赏如此 顾荣吴人 陆
倕吴郡人 常曜吴郡云阳人 皇甫侃吴郡人撰
礼记讲疏五十卷为员外散骑常侍性至孝日诵孝
经二十遍以拟观世音经 唐朱子奢苏州吴人也
才子 陆元方苏州吴县人相则天其子象先相睿


  姓氏

卷九十一 第 6b 页 WYG0470-0023d.png
  吴都出四姓

  朱 张 顾 陆

  土产

  丝葛 白石脂 藕 绫 席 草履 蛇床子

  吴县三十乡本秦旧县也吴王阖闾所都汉书地理志
吴之故国周太伯之邑也今按阖闾城周回三十里水
陆十有二门 虎丘山在县西北九里吴越春秋阖闾
葬于国西北积壤为丘揵土临湖以葬三日金精上扬
卷九十一 第 7a 页 WYG0470-0024a.png
为白虎据坟故曰虎丘山今寺即阖闾墓也又郡国志
云铜椁三重以水银为池金玉为凫雁郡山遥望未免
堆径近即岩壑之势足焉交林上合峻路下通升降窈
窕迹不卒至山涧是孙权𤼵掘求阖闾宝器涧侧有平
石可容千人谓千人坐顾恺之顾野王并为虎丘山序
野王云高不抗云深无藏影卑非培塿浅异疏林路若绝
而复通石将断而更缀抑巨丽之名山信大吴之胜壤
御史中丞沈礼明等游山赋诗并书于屋壁 支硎晋
卷九十一 第 7b 页 WYG0470-0024b.png
高士支道林遁迹憩游其上故有此名 姑苏山一名姑
胥山县西三十五里连横山之北越绝书云吴地胥门
外有九曲路阖闾造以游姑胥之台望湖中窥百姓淮
南子亦谓姑馀 胥山在县西四十里吴录云吴王杀
子胥投之于江吴人立祠于江因名胥山 岝崿山山
本在太湖中禹治水移于此 砚石山在县西三十里
胥门外山西有石鼓亦名石鼓山又有琴台越书云吴
人于砚石置馆娃宫刘达注吴都赋引扬雄方言云吴
卷九十一 第 8a 页 WYG0470-0024c.png
有馆娃宫吴人呼美女为娃故三都赋云幸乎馆娃之
宫 庭山有宫五门东通林屋西达峨眉南接罗浮北
连岱岳又按元中记云吴国西有具区泽中有包山山
有洞庭宝石入地下潜行通琅琊东武淮南子云断修
蛇于洞庭左传哀公元年夫差败越于夫椒今太湖中
别有夫椒山下有大洞天宫潜通五岳包山上旧无三
班谓蛇虎雉侯景乱后乃有虎蛇为人之害也 石城
山郡国志云吴王离宫处此山越王献西施于此山上
卷九十一 第 8b 页 WYG0470-0024d.png
有石马望之如人骑南有石鼓鼓鸣即兵起南又有石
射棚 太湖周回三万六千顷按吴县南太湖有洞庭
山左传吴师伐越败之于夫椒即太湖中椒山是也尔
雅谓吴越之间有具区注云吴县南太湖即震泽也按
五湖太湖中有贡湖游湖胥湖等名是谓五湖一云周
五百里曰五湖 松江郡国志云禹贡三江吴郡南松
江钱塘江浦阳江是也禹贡曰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韦
昭曰三江谓吴郡南松江钱塘江浦阳江虞氏志云松
卷九十一 第 9a 页 WYG0470-0025a.png
江于彭蠡分为三是即韦说为谬按江有自太湖出湖
海屈曲七百里出鲈鱼即吴左慈为王钓者 沪渎按
吴郡志云松江东泻海曰沪海亦谓之沪渎是也 朝
夕池刘达测候云海水朝夕上下因以为池沼故曰朝
夕也 女坟湖吴地云吴王葬女取土成湖又郡国志
云三女坟在郭西云阖庐食蒸鱼尝半而与女女怒自
杀阖闾痛之葬于国西阊门外文石为椁金鼎玉杯银
樽珠襦悉以送女又记云湛卢之剑夜飞适楚又云以
卷九十一 第 9b 页 WYG0470-0025b.png
水绕坟因名女坟湖又云葬女时有白鹤舞于吴市因
入羡门悉化为犬 干隧战国策云越王散卒三千擒
夫差于干隧即此地今在县西黄堂郡国志云今太
守所居屋即春申君之子假君之殿也因数失火故涂
以雌黄故曰黄堂 吴太伯庙在阖闾门之外后汉
桓帝时太守糜豹所建 阊门吴城西门也以天门
通阊阖故名之又曰孔子与颜渊俱登东鲁山望
吴阊门谓曰尔何见曰见一匹练前有生蓝孔子曰噫
卷九十一 第 10a 页 WYG0470-0025c.png
此白马卢刍使人视之果然又郡国志云吴由此伐楚
国改为破楚门 石鼓在砚山馆娃宫傍有石鼓一枚
山顶有池池上生莼岁充供献时虽亢旱池水未曾枯
竭 匠门本名干将门门外有干将墓后语讹呼为匠
门其言剑匠因名之又郡国志云申公巫臣冢亦在西
南齐门吴越春秋云吴谋伐齐齐使女质吴吴因为
太子聘之女少思齐因病阖闾乃起北门名曰望齐门
令女往游其上女思不止病益甚女曰死必葬我虞山
卷九十一 第 10b 页 WYG0470-0025d.png
之巅以望齐国阖闾伤之如其言虞山今海虞是也
鸭城在县东二十五里有鸭城当匠门外吴王养鸭所
 昌门郡国志云旧阊门春申君改为昌门陆机诗云
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亦孙坚母梦肠透出之所门
外七里有死亭湾即朱买臣妻惭自缢于此亦号死亭
又有鸡陂垆即吴王养畜所皋桥即汉皋伯通居此
桥以得名梁鸿赁舂之所 要离冢在吴县西四里阊
门南地内史记云离吴人也又有梁鸿墓在要离墓之
卷九十一 第 11a 页 WYG0470-0026a.png
北 朱诞墓在娄门外一里晋光禄大夫朱诞字永长
父恩本国中(阙)正少有奇名藏迹吴中晋阳秋云陈敏
乱三吴知名士皆受爵禄贺循朱诞不辱其身 顾彦
先墓在京门外九里有晋骠骑将军嘉兴公顾彦先墓
 何充墓在岝崿山东一里有晋司空何充墓 宋张
裕墓在吴县西二十七里花山裕为益州刺史也 骨
屏亭吴城记云虎丘山东十里有水二项名曰(阙) 坊
未尝枯竭北十里有骨屏亭东岸有汉豫章郡都尉陆
卷九十一 第 11b 页 WYG0470-0026b.png
列墓 袁崧城在县东北百里晋书云左将军袁
崧陈郡人也时为吴郡太守隆安四年所筑城在
沪渎江边城之以禦孙恩恩围崧于此城陷害崧
城今为陂湖所冲已半毁江中城东三十里夹山二
城相对阖闾所筑以避越处 莲塘吴城记在县西十
二里有田数亩生莲花千叶甚丽蜀州李建中移植京师
不生 澹台墓在吴县南十八里平城孔子时澹台灭
明又有澹台湖 吴王女墓在阊门外按山川记云夫
卷九十一 第 12a 页 WYG0470-0026c.png
差小女年十八童子韩重私悦之王怒女结恨而死葬
后重往吊之女形见赠径寸明珠以送重 杜子恭墓
按吴地记云子恭有内术尝就人借瓜刀其主求之恭
曰当相还也刀主至嘉兴鱼跃入船破鱼得刀墓在西
郭门外有石碑 皋亭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山上有
石城周回十里山东有吴偏将军凌统墓其墓之前有
石碑云统字公绩吴兴馀杭人也志毅果敢常为前锋
吴志云统父操有胆略为破贼校尉没死江夏统年十五领
卷九十一 第 12b 页 WYG0470-0026d.png
父军破江夏又与周瑜破曹操于乌林遂拜为偏将军
年四十九卒汉建安二十九年也大帝闻统卒抚床起
坐哀不能自抑 明圣湖吴地志云县南明圣湖前记
云湖中有金牛常见光耀故以来明圣之名 粟山吴
地记云在县西粟山一名新石头山上有城周回五十
里下有飞泉石杵方二尺长一丈四尺吴先主刻题云
黄武七年岁在戊申八月二日馀字不可识石杵西有
金岘前记云古于此采金刘道真记云县西有姥山绝顶
卷九十一 第 13a 页 WYG0470-0027a.png
之上有石甑一人摇辄动与千人不异也 定山在县
西二十里有定山突出浙江中高二百二十丈波涛所
冲行旅为阻谢灵运诗曰朝发渔浦南暮宿富春郭定
中雾杳杳赤亭无淹泊即此也 富阳浦汉末为县于
其津吴大帝时有浦通浙江至庐溪及桐溪改曰桐庐
并见吴录县东有大溪注庐口绿波青岩晋徵士散骑
侍郎戴勃游此自言山水之极致也勃字长云戴安道
之长子 大江通建德有岩濑上荫崇峦下有清潭昔
卷九十一 第 13b 页 WYG0470-0027b.png
严子陵常钓此 铜坎吴地记云县西十里有铜山周
回六十里有铜坎十馀穴深者二十馀丈浅者六七丈
所谓采山铸钱之处左太冲吴都赋云煮海为盐采山
铸钱是也山北一碑篆书字不可尽识山东平地有铜
滓 姑苏台吴王夫差为西施造以望越按吴地志云
阖闾十一年起台于胥门姑苏山山南造九曲路高三
百尺越绝书云台高见三百里故太史公云登姑苏望
五湖是此 胥口吴地志云姑苏山西北十二里有胥
卷九十一 第 14a 页 WYG0470-0027c.png
口东岸有汉奉车都尉冲州刺史吴煇墓煇字光修即
汉丹阳太守吴景父也 石头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大
江边一名陌城是也吴城志云夫差十二年既杀子胥
后悔之君臣临江作塘创设祭奠百姓缘为立庙宋元
嘉三年吴县令谢从谒庙于匠门内吴越春秋云夫差
设祭杯动酒尽焉

  长洲县二十七乡吴之长洲苑因江州得名至吴大帝
封长王东于此晋废以地并入吴县通天元年又析吴
卷九十一 第 14b 页 WYG0470-0027d.png
县之地复置之在郭下分治洲界长洲苑在县西南七
十里孟康曰以江水洲为苑也 馀杭山郡国志云一
名万安山山下即干遂擒夫差处 洞庭山按苏州记
云山出美茶岁为入贡故茶说云长洲县生洞庭山
者与金州蕲州梁州味同又郡志云句山下有石洞名
洞庭即此林屋山也 凤皇山晋太康二年于此掘得
石凤皇从穴而飞因而名之上有陆凯墓

  昆山县东十八里十八乡本汉娄县地属会稽郡梁天
卷九十一 第 15a 页 WYG0470-0028a.png
监六年分娄县置信义县大同初又分信义县置昆山
县属吴郡因县有昆山故立名也 昆山吴地志云华
亭水东有昆山故陆机思乡诗云彷佛谷水阳婉娈昆
山阴 马鞍山形如马鞍因以名之 秦柱山在县南
三十里山南带海上有烽火楼台吴时以望海寇吴录
云一名望山昔始皇登此望海缘以为名 石首鱼吴
地志云昆山县石首鱼冬化为凫土人呼为鹭鸭小鱼
长寸秋化为黄雀食稻至冬还海复为鱼

卷九十一 第 15b 页 WYG0470-0028b.png
  常熟县北一百里二十乡本吴县之地南徐州记武王
克商求仲雍之后得周章已居吴因封之后汉至吴亦
县焉为司监都尉署吴平𨽻饶阳晋武帝分吴县置海
虞县属吴郡成帝又置南沙县属晋陵郡梁大同六年
置常熟县今昆山县一百三十里常熟故县是也 虞
山在县西六里越绝书云虞山巫咸所居山东西十八
里有数十石室又有石坛周回六十丈又山有仲雍齐
女冢东是仲雍西是齐女 言偃宅苏州记云周文学
卷九十一 第 16a 页 WYG0470-0028c.png
孔子弟子言偃宅在常熟县西一百步史记云偃吴人
也字子游又吴地志云宅有井井边有监洗石周四尺
舆地志云梁萧正德为郡太守后萧将去莫知所在
吴江县南四十里七乡梁开平三年两浙奏析吴县于
松江置 吴江本名松江又名松陵又名笠泽其江出
太湖二源一江东五十里入小湖一江东二百六十里
入大海至秋月多生鲈鱼张翰思鲈鲙之所也 曹王
庙即唐太宗第十四子也调露二年授苏州刺史善飞
卷九十一 第 16b 页 WYG0470-0028d.png
白鸟迹书今福善寺额通元石像皆其踪也先天二年
敕立祠于松殿基下有石盆常有黄蛇盘于其上揭而
见之得大锤大斧各一 养鱼城在县西二十五里即
吴王养鱼所也又郡国志云鱼城下水中有石首鱼至
秋化为凫凫头中尚存石子



  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