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九
卷六十九 第 1a 页 WYG0469-05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九

  宋 乐史 撰

  河北道十八

  幽州

  幽州范阳郡今理蓟幽都二县禹贡冀州之域星分尾
箕虞舜为幽州晋地道记云舜以冀州南北广大分燕
地北为幽州夏殷省幽并冀又为冀州之域周复置幽
卷六十九 第 1b 页 WYG0469-0561b.png
州礼职方东北曰幽州释名曰幽州在北幽昧之地故
曰幽晋地道记云幽州因幽都以为名山海经有幽都
之山今列于北荒矣史记曰颛顼都于帝邱其地北至
幽陵又曰周武王定商封召公奭于燕春秋襄二十八
年北燕伯朝于晋世本云南有燕此故言北按北燕姬
姓南燕姞姓后稷之妃家也国都城记云燕地北过山
戎庄三十年公及齐侯遇于鲁济谋山戎以其病燕故


卷六十九 第 2a 页 WYG0469-0561c.png
  按山戎今州东二百一十三里渔阳县国也其后
寖大自召公后三十六叶与七国并称王分置渔
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也

  战国策苏秦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
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河易水地方二千里
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粟支南有碣石雁
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史
记货殖传曰燕秦千树栗以比封侯燕称王十叶至
卷六十九 第 2b 页 WYG0469-0561d.png
始皇灭燕置三十六郡以燕都及燕之西陲为上谷
郡楚汉之际项羽封臧荼为燕王都蓟韩信徇河北
荼降汉五年反诛之因立卢绾为王十二年绾降匈
奴复封皇子建为王薨吕后诛建子寻又分燕国之
地置涿郡及广阳国文帝元年徙琅琊王刘泽于燕
传国至孙定国免武帝元狩六年又封皇子旦为王
旦诛国除后置十三州改为幽州领郡国十治于此
寻开拓东边又置方菟乐浪二郡昭帝元凤元年改
卷六十九 第 3a 页 WYG0469-0562a.png
燕国为广阳郡宣帝本始元年更为国以封燕刺王
太子建为王领县四都蓟建曾孙嘉王莽时绝后汉
光武二年封叔父良为广阳王十五年徙王赵省广
阳合上谷和帝永元元年复立为广阳郡幽州刺史
与郡同治至献帝又废郡复立幽州治于蓟即今郡
是寻辽东人公孙度以中国扰攘保据燕地分辽东
郡为辽西中辽郡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孙渊自立为
王于燕二年司马宣王征燕斩渊父子辽东悉机薨
卷六十九 第 3b 页 WYG0469-0562b.png
无子国除寻改范阳郡曰范阳国分上谷置广宁郡
乃隶范阳国改右北平曰北平而幽州属焉领郡国
七而治于涿今范阳县是也晋永嘉后陷于石勒勒
僭号襄国于蓟置幽州于州置燕郡石氏败历慕容
隽都之隽为苻坚所灭坚乱慕容垂得其地州郡之
名如故至后魏道武破慕容宝复于蓟立燕郡领县
又于郡治置幽州领郡三至北齐于州至东北道行
台后周改置燕范阳二郡兼立总管府于州隋开皇
卷六十九 第 4a 页 WYG0469-0562c.png
三年废郡所领五县复属州总管如故炀帝初废总
管三年罢州以其地并入涿郡唐武德元年改为幽
州总管府管幽易平檀燕营辽八州领蓟良乡潞涿
固安雍奴安次昌平八县又分潞县置元州领一县
隶总管四年窦建德平以固安县属北易州六年改
总管为大总管管三十九州七年改为大都督府改
涿县为范阳九年改大都督幽易景瀛东盐沧满蠡
北义燕营辽平檀元北燕等十七州贞观元年废元
卷六十九 第 4b 页 WYG0469-0562d.png
州以渔阳潞二县来属又废北易州以固安来属八
年又置归义县督幽易燕北燕平檀六州乾封五年
置无终县如意元年分置武隆县景隆三年分置三
河县开元十三年升为大都督府十八年割渔阳玉
田三河三县置蓟州天宝元年改为范阳郡都范阳
上谷妫州密云归德渔阳顺义归化八郡乾元元年
复为幽州

  元领县八

卷六十九 第 5a 页 WYG0469-0563a.png
  蓟  幽都  良乡  永清  安次

  武清  潞县  昌平

  州境

  东西(缺) 南北(缺)

  四至八到

  南至东京一千二百八十五里 西南至西京一千
六百八十五里 西南至长安二千五百四十五里
 东至蓟州二百一十里 南至莫州二百八十里
卷六十九 第 5b 页 WYG0469-0563b.png
 西至易州二百一十四里 北至妫州二百一十
里 东南至沧州五百五十里 西南至涿州一百
二十里 西北至妫州二百里 东北至顺州八十


  户

  唐天宝户六万七千二百四十二

  风俗

  郡国志云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其气躁急南通
卷六十九 第 6a 页 WYG0469-0563c.png
齐赵渤海之间一都会也又汉书云愚悍少虑轻薄
无威仪亦有所长敢于赴人之急难此燕丹之遗风
燕之为言燕也其气内盛燕俗贪得阴性也又曰幽
州在北幽昧之地故曰幽也燕太子丹爱宾客养勇
士不爱后宫美人化为风俗宾客相遇以妇人侍宿
又曰幽冀之人钝如锥

  人物

  蔡泽  郭隗  徐乐  韩婴  寇恂
卷六十九 第 6b 页 WYG0469-0563d.png
卢植  郦炎  张飞方成人  张华

  卢思道范阳人  卢谌  唐卢承庆范阳人相
高宗  孙藏用  卢照邻范阳人  卢鸿范
阳人徙家洛阳隐嵩山徵至不拜元宗

  土产

  绵  绢  人参  瓜子  贡范阳绫
史记燕秦千树栗与千户侯等士马所生鱼盐桑枣
之利又银锡二穴密云郡都管筋角是劲又有水精
卷六十九 第 7a 页 WYG0469-0564a.png
是宝出昌平县

  蓟县本汉旧县也注水经云蓟城北隅有蓟邱故以为
名犹鲁之曲阜齐之营邱也礼记云武王克商封黄帝
之后于蓟汉书地理志云蓟故燕国名召公所封之地
垣墙山一名万安山在县西五十里山有铁鼎其下有
旧置治处 笄头山隋图经云笄头山有温泉可治百
病 千延水隋图经云千延水经马城高都俗谓为阿
头河又于大宁北注雁门水隋图经云雁门水出雁门
卷六十九 第 7b 页 WYG0469-0564b.png
山又北入羊门水 神泉隋图经云神泉经北连羊门
泉水一名䚰台水 高梁河在县东四里南流合桑乾
水 桑乾水自西北平昌县界来南流经府西又东流
经府南又东南与高梁河合州郡图云蓟县北有雁上
里又水经云桑乾水东与洗马沟水合 泽水按隋图
经云即桑乾河也至马陉山为落马河出山谓之清泉
河亦曰千泉非也至雍奴入笥沟俗谓之合口高梁水
 渤海 碣石皆郡界 历室战国策曰乐毅与燕惠
卷六十九 第 8a 页 WYG0469-0564c.png
王书云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于历室郡国志云在蓟
县界历石宫接平石界史记云邹子之燕昭王拥彗前
驱请列弟子之坐而受业筑碣石宫以处邹子亲往师
之 蓟城郡国志云蓟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开十门
慕容隽铸铜为马因名铜马门今大𠫇前石函长二尺
高一尺历代不敢开铭曰泰建元年造铜虎符 幽都
山北方大阴故曰幽都尔雅谓北方之美者幽都之筋
角焉 督亢亭即荆轲以地图献秦王处 紫渊水幽
卷六十九 第 8b 页 WYG0469-0564d.png
都记云紫水其泥亦紫 燕昭王冢九州要记云古渔
阳北有无终山上有昭王冢前有千岁狐化为书生谒
张华华识之因以昭王冢前华表木照之遂变 蜀先
主宅幽都记云刘备郡人幼时宅中有桑树如车盖曰
我当乘此宝盖后果王蜀 卢植冢植事马季长为弟
子仕至北中郎将邑人有冢存系祀典 薛琡梦三国
典略云东魏张亮先与薛琡善梦亮山上挂丝寤而告
亮占之曰山上丝是幽字君必为幽州后果如之 阴
卷六十九 第 9a 页 WYG0469-0565a.png
乡汉县名后汉有旧地理书并失其所在盖蓟县南界
良乡县东界固安之地北界三县交入之地 君子城
郡国志云箕子城石勒每破一州必简别衣冠号为君
子城洎平幽州擢荀绰裴宪等还襄国经此后俗讹为
箕子城 雍奴县故城郡国志云雍奴县即汉执金吾
寇恂侯雍奴亦泽薮之名四面有水曰雍澄而不流曰
奴 张华冢华郡人也有宅墓郡国志云今有张华村
临桑乾河

卷六十九 第 9b 页 WYG0469-0565b.png
  幽都县十二乡旧县即蓟县地今邑治蓟西界按郡国
县道记云建中二年于罗城内废燕州廨置在府北一
里其燕州本国因栗末靺羯首领突地稽当隋开皇中
领部落归化处之于营州界炀帝八年为置辽西郡以
突地稽为太守治营州东二百里汝罗城后遭边寇侵
抄又寄治于营州城内唐武德二年改辽西郡为燕州
仍置总管六年自营幽徙居幽州城内历代袭燕州刺
史建中初为朱滔所破灭寻州废立此县于故城
卷六十九 第 10a 页 WYG0469-0565c.png
良乡县西南八十里十三乡在燕为中都汉为良乡县
属涿郡北齐天宝七年省入蓟县武平六年复置唐圣
历元年改为国节县神龙元年复旧为良乡 大防山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山下有石穴注水经云圣水东南
流经大防领下又有小防山亦与大防山连其水冬煖夏
冷出美鱼 防水隋图经云防水在良乡县界有石穴
东北洞开春秋有白鱼珍美非常味东经羊头阜俗谓
羊头阜是也 圣水郡国志云俗名回城水源出县西
卷六十九 第 10b 页 WYG0469-0565d.png
北玉石东流经县北四里又南流入范阳县界又有清
定水出回安界东注圣水谓之刘公口 广阳故城在
今县东北三十七里汉为县高齐天保七年省入蓟县
永清县东南一百五十里本汉益昌县地隋大业七年
于今县西五里置通泽县隋末废唐如意元年于今治
置武隆县景云元年改为会昌县天宝初为永清县以
边境永清为名 桑乾水在县北十里东南流

  安次县东南一百里十六乡本汉旧县县东枕永清渠
卷六十九 第 11a 页 WYG0469-0566a.png
汉武帝以属燕王旦有罪削以属渤海郡续汉书郡国
志安次属渔阳唐武德四年移于城东南五十里石梁
城置贞观八年又自石梁城移治于今县西五里魏常
道城置开元二十三年又自常通城移就耿桥行市南
置即今县治也 楼桑村郡国志云安次县楼桑村即
蜀先主刘备宅于此村今有庙存

  武清县东南一百五十里十乡本汉雍奴县也注水经
云雍奴薮泽之名四面有水曰雍水不流曰奴汉书地
卷六十九 第 11b 页 WYG0469-0566b.png
志雍奴县属渔阳郡魏志张合从击袁谭于渤海围雍
奴大破之谓此邑也唐天保初改为武清县

  潞县东六十里十乡本汉旧县也属渔阳郡唐武德二
年于此置元州仍置临泃县元州领潞临泃渔阳无终
四县贞观元年废元州省临泃无终二县以潞渔阳归
幽州 汹河水东自渔阳县界流入 潞河一名沽河
一名鲍邱水北自檀州密云县界流入水经云鲍邱水
东历夏溓泽后魏诸州记云城西三十里有潞河源出
卷六十九 第 12a 页 WYG0469-0566c.png
北山南流谓此水也 平谷故城汉县故城在今县北
 安乐故城汉县废城在今县西北

  昌平县西北九十三里今四乡本汉军都县属上谷郡
后汉改属广阳郡晋太康地理志云军都县属燕国后魏移
军都县于今县东北二十里即故城在其南也更于今
县郭城置东燕州及平昌郡昌平县后郡废而县隶幽
州 军都山又名居庸山在县西北十里后汉书曰尚
书卢植隐居上谷军都山立黉肆教授好学者自远方
卷六十九 第 12b 页 WYG0469-0566d.png
而至 居庸关在今县西北北齐改为纳款淮南子云
天下九塞居庸是其一 七度水隋图经云七度水在
昌平界接虎眼泉俗谚曰高梁泉无上源清水泉无下
尾盖以梁高微流凭藉泉所在分流散漫 芹城隋图
经云昌平有芹城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