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卷三十 第 1a 页 WYG0469-025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三十

  宋 乐史 撰

  关西道六

  凤翔府 司竹监

  凤翔府扶风郡理天兴县禹贡雍州之域春秋及战国
时为秦都秦德公初居雍即今天兴县也至献公始徙
栎阳始皇并天下属内史项羽封章邯为雍王亦此地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0469-0257b.png
汉高帝更名中地郡复为内史景帝初分属右内史武
帝大初元年更名右扶风所以扶助京师行风化也与
京兆尹左冯翊谓之三辅理皆在城中后汉出理槐里
即今兴平县东南七里故槐里城是魏文帝除右字但
为扶风郡亦是重镇曹公使张合屯陈仓建兴中诸葛亮
攻陈仓及郿皆不克晋大康八年为秦国后魏太武于
今州理东五里筑雍城镇文帝改为岐州隋开皇元年
于州城内置岐阳宫岐州移于今理大业三年罢州为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0469-0258a.png
扶风郡唐武德元年复为岐州领雍陈仓郿虢岐山凤
泉等六县又割雍等三县置围川属稷州贞观元年废
稷州以围川及麟州之麟游普润等三县来属七年又
置岐阳县八年改围川为扶风县省虢天宝元年改为
扶风郡至德二载肃宗自顺化郡幸扶风置天兴县改
雍县为凤翔县并治郭下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改为
宝鸡县其年十月复两京十二月置凤翔府号为西京
与成都京兆河南太原为五京宝应元年并凤翔县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0469-0258b.png
入天兴县后罢京名

  元领县九 今十

  天兴 扶风 郿县 岐山 宝鸡 普润 虢县
麟游 盩厔京兆割到 崇信新置

  一县旧废

  岐阳入岐山扶风

  州境

  东西一百八十三里 南北三百八十九里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0469-0258c.png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一千五百八十里 东至西京一千一百
七十里 东至长安三百一十九里 南取大白山
路至兴元府六百一十里 西至陇州一百五十三
里 北至泾州二百六十二里 东南至京兆府界
一百七十五里 西南至凤州二百四十一里 西
北至泾州三百二十里 东北至邠州二百二十五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0469-0258d.png
  户

  唐开元户四万四千五百三十二皇朝管户主二万
六千七百九十客一万三千三百一十五

  风俗

  天水陇西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猎为
先大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才力为官名将多
出焉故曰山西出将秦诗谓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
偕行此实遗风又曰在其板屋乃山多林木人获居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0469-0259a.png


  姓氏

  扶风郡六姓 马 窦 班 辅 鲁 惠

  人物

  白起郿人 春秋时有蹇叔 孟明 公孙枝 子
车奄息 汉有班彪子超固 傅毅 马援 马融
郭伋扶风茂陵人 马枢扶风郿人梁邵陵王纶引
为学士览二万书乃叹曰吾闻贵爵禄者以巢由为桎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0469-0259b.png
梏爱山林者以伊吕为筦库 王世充天兴人本姓
支西域人也代居白鹿原其父收幼卒随母嫁灞城
王灿遂冒姓王氏 唐元载 杨炎 李淳风皆岐
州人

  土产

  龙须席贡 蜡烛贡 麻布 棉布 胡桃

  天兴县旧十六乡今十四乡本秦雍县秦国都也汉县
属右扶风四面积高曰雍又四望不见四方故谓之雍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0469-0259c.png
秦回中宫在县西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烧回中宫
候骑至雍即此也唐至德二年分置凤翔县永泰元年
废乃改雍县为天兴县 吴岳秦都咸阳谓之西岳
三畤原史记封禅书曰秦文公作鄜畤宣公作密畤灵
公又作吴阳上畤在此原故号三畤原也亦谓之周原
乾归故城在县西四十二里十六国春秋曰苻登太初
二年乞伏乾归西据苑川号为西秦因筑此城也 五
水汧渭岐漆雍已上五水皆历郡界 雍水在县北二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0469-0259d.png
里源出县西北平地水经注雍水历中牢溪俗号中牢
水亦曰冰井水 野人坞在县南一百八十步秦穆公
失骏马野人盗食之处也 汉五帝畤 祈年宫汉书
地理志祈年宫秦穆公起又有祈年观 回中宫史记
秦始皇二十九年巡陇西北地出笄头山过回中宫汉
书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杀都尉烧回中宫候骑至
雍武帝元狩四年幸雍通回中道北出萧关又有三良
宫相近 故长安城汉惠帝所筑今在天兴县城西北苑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0469-0260a.png
中也 石鼓文在县南二十里许石形如鼓其数有十盖
纪周宣王游猎之事其文即史籀之迹唐贞观中吏部
侍郎苏勖纪其事云虞褚欧阳共称古妙虽岁久讹缺
然遗迹尚有可观而历代纪地理志者不存纪录尤可
叹惜

  扶风县东百里旧十七乡今十九乡本汉美阳县地今
京兆府武功县北美阳故城是也后周天和元年于此
置燕州隋开皇十六年于今岐阳置岐山县以属燕州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0469-0260b.png
隋末废州唐武德三年分岐县于围川城置围川县四
年𨽻稷州贞观元年废稷州来属至八年改为扶风县
又按说文云围川字作湋近代讹舛故为围 三畤原
在县南二十里 湋水在县南三十里 白水在县南二
百步 雍水在县一百里

  郿县东南一百里依旧十乡本秦县也汉志郿属右扶
风三辅黄图云右辅都尉理所秦宁公徙居平阳即此地
今县十五里渭水北故郿城是也后魏废帝因县内郿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0469-0260c.png
城改为郿城县至天和三年以郿城县并入周城县隋
开皇三年废岐山郡以周城县属岐州十八年改周城
县为渭滨县大业二年复郿县唐武德三年移县于郇
州城即今理也白起此县人 县理城亦曰斜城城南
当斜谷因为斜口斜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 终南山
在县南三十里 郿坞在县东北十六里董卓封郿侯
据此北阜筑坞高七十文号曰万岁坞亦曰董卓坞以
写长安城形 太白山在县东南五十里辛氏三秦记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0469-0260d.png
云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三百里不知高几许俗
云武功太白去天三尺山下军行不得鸣鼓角鸣则疾
风暴雨立至周地图记云太白山上恒积雪无草木半
山有横云如瀑布则澍雨人常以为候验之如离毕焉
故曰南山瀑布非朝即暮魏略曰吉茂苏则遇乱隐于
扶风南太白山中以经籍自娱按唐史玄宗天宝八载太
白山人李浑上言有神人言金星洞内有玉版石纪圣
皇福寿之符命御史中丞王鉷入山求获上御勤政楼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0469-0261a.png
受焉于是大赦天下封大白山神为神应公四时祭祀
金星洞改为嘉祥洞 积石原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水
经注云积水原即此原也魏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
与司马懿拒渭南郭淮算亮必登此原遂先登据之亮
至果不得上即此原也 五丈原在县西南二十三里
魏氏春秋诸葛亮据渭南司马宣王谓诸将曰亮若出
武功依山东转是其勇也若西上五丈原诸君无事矣
亮果出屯此原与懿相拒 渭城经县东南 成国渠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0469-0261b.png
在县东北九里至上林入蒙茏沟洫志云关中有成国
渠如淳注云成国渠在陈仓也 斜谷按唐书永贞元
年西川节度使刘辟反先是凤翔斜谷路馆驿停废今
却宜置命高崇文为神策行营节度使崇文领兵马取
凤翔斜谷路李元奕领兵取骆谷路同赴梓州应接当
秦惠王时用司马错之策以伐蜀汉光武使吴汉伐公
孙述魏司马文王使邓艾伐刘禅晋穆帝使桓温伐李
子仁宋武帝使朱龄石伐醮纵梁武帝使邓元起伐刘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0469-0261c.png
季连周大祖使尉迟迥平萧纪隋文帝使梁霁平王谦
居唐宪宗命高崇文平刘辟自秦至元和九度伐蜀四
为水军溯江而上唯秦与邓艾尉迟迥梁霁及崇文五
在斜谷骆谷出师南讨不庭矣 斜水出斜谷历邑界
东入渭 斜城在渭水南一里周武帝天和元年筑置
云州于此建德三年废唐武德元年又于此置郇州三
年又废故此城存 武功故城在今县东四十里即凤
泉故县北渭水之南水经注云渭水东径武功故县北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0469-0261d.png
南对大白山北隔渭水与武功故斄城对

  岐山县东五十里旧十乡今十四乡周古公徙于岐即
此地本汉雍县之地后周天和四年割泾州鹑觚县之
南界置三龙县属岐州隋开皇十六年移三龙县于岐
山南十里改为岐山县属州不改因山为名大业九年
移于今县东北八里唐武德元年移理于今岐阳县界
张堡垒七年移理龙尾城贞观八年又移理猪驿南县
理是也 岐山在县东北十里亦名天柱山禹贡曰导
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0469-0262a.png
汧及岐河图括地象云岐山在昆崙山东南为地乳上
多白金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山上时人亦谓此山为凤
凰堆郦道元水经注天柱山有凤凰祠或云其峰高峻
迥异诸山状如柱因以为名 渭水在县南三十里经
邑界姜泉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母有乔氏
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于姜水即此
水也 终南山东连亘入京兆府界 废岐阳县在州
东一百里亦汉杜阳之地属右扶风隋开皇十六年移
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0469-0262b.png
三龙县于此因改为岐山县唐贞观十七年割扶风岐
山二县之土以置此邑盖在岐山之阳因以为名元和
三年二月以其地复入岐山扶风二县此额已废 五
将山在县西北六十里十六国春秋曰苻坚为慕容所
逼长安谣曰帝出五将久长得先是又谣曰坚入五将
山长得坚大信之率数百骑出五将宣告州郡期以孟
冬拔长安坚至五将姚苌遣吴忠围之坚众奔散忠执
坚以归新平即此山也 讳谷水源出县东北六里讳
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0469-0262c.png
谷也南流入扶风县界

  宝鸡县西南九十里旧四乡今十乡汉书地理志陈仓
县属右扶风三国志云在魏为重镇太和二年蜀将诸
葛亮攻围郝昭守之不拔即此城也又周地图记云陈
仓县晋末废秦将姚时于县界置宛川县后魏大统十六
年移宛川县入汉陈仓故城复为陈仓县即今县东二
十里古城是也属武都郡后周天和三年又于此置显
州建德三年又废显州及陈仓隋开皇十八年又置陈
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0469-0262d.png
仓县属岐州大业十年移县理于渭水北留谷城今县
是也唐至德二年改为宝鸡县以秦文公获石鸡于此
徵以为名今犹有宝鸡祠存焉咸通三年于县东南开
渠引渭水入升原渠通船筏至京故城即长安城也汉
惠帝所筑在今理天兴县之西北苑中也 陈仓山在
县南十里辛氏三秦记云大白山南有陈仓山山上有
石鸡与山鸡不别赵高烧山山鸡飞去而石鸡不去晨鸣
山头声闻三十里或谓是玉鸡录异传云秦文公时雍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0469-0263a.png
南山有梓树文公伐之辄有大风雨树生合不断有一
人夜往山中闻有鬼语树神曰秦若使人被发以朱丝
绕树伐汝汝得不忧否树神不语明日人语文公如其
言伐树树断其中有一青牛出走入丰水中复出使骑
击之不胜骑堕地复上发解牛畏之不出故置髦头因
此也 渭水 汧水皆历县界 箕谷水源出县东南
箕谷 陈仓故城在今县东二十里即秦文公所筑魏
略云大和中魏遣将军郝昭筑城陈仓城适讫会诸葛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0469-0263b.png
亮来攻亮本闻陈仓城恶及至怪其整顿闻知昭在其
中大惊愕亮素闻昭在西有威名念攻之不易初太原
靳详少与昭相亲厚后为蜀所得及亮围陈仓详为亮
监军使于城外呼昭谕之昭于楼上应详曰魏家科法
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曩时高刚守祁山坐不
专意虽终得全于今诮议不止我必死矣卿还谢诸葛
亮便可攻也详以告亮亮进兵云梯冲车昼夜攻距二
十馀日亮无利会费曜等救至亮乃引去按本城有上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0469-0263c.png
下二城相连上城是秦文公筑下城是郝昭筑 三友
故城在县西四十六里耆旧传司马宣王与诸葛亮相
拒于此因筑此城十六国苻健于此置武都郡 大散
关在县西南五十二里老子著书处或云在函谷按郡
国志云岐阳大山(一本大作太无山字)岭通褒谷大路 宝鸡祠汉
书郊祀志曰秦文公获石鸡于陈仓北坂今有神祠是
也 玉女祠秦穆公女弄玉凤台之地也又秦穆公陵
在此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0469-0263d.png
  麟游县东北一百一十里旧十一乡今四乡本汉杜杨
之地隋义宁元年唐高祖辅政于仁寿宫置凤栖郡及
麟游县二年改凤栖为云台县属麟游郡为麟州领县
不改贞观元年废麟州以所管普润麟游二县属岐州
六年以县自宫城移于今所 雀模岭在县东北五十
里 大横水在县东南流入 九成宫在县西一里本
隋仁寿宫隋文帝置按隋书开皇十三年杨素于岐山
北建仁寿宫夷山堙谷馆宇相属督意严急作者多死
卷三十 第 14a 页 WYG0469-0264a.png
高祖不悦及幸新宫游观乃喜后帝岁暮日晚登仁寿
殿周望原隰见宫外烽火瀰漫又闻哭声令左右观之
报曰鬼哭上曰此即役死之魂岁暮思归耳取酒奠之
乃止义宁元年废宫置立郡县贞观五年复旧宫为避
暑之所改名九成宫 永安宫在县西三十里唐贞观
八年置

  普润县北七十里旧十乡今四乡本汉安定鹑觚二县
之地在汉又为漆县并有铁官今城西有漆水复有小
卷三十 第 14b 页 WYG0469-0264b.png
城盖置铁官之处也隋大业元年于细川置普润县以
属岐州盖以杜漆岐三水溉灌田畴民获利济以为县
名十三年移于今理贞元十一年改属陇右经略使今
属凤翔 细川谷水在县南北流入泾州界 杜水源
出县东南溪涧间 漆水源出县东南漆溪按许慎说
文曰漆水出右扶风杜阳岐山东入渭也 岐水即大
栾水也源出县东南流入漆水即古岐水是也 汉杜
阳县城郡国县道记云杜阳晋省在今凤翔府北九十
卷三十 第 15a 页 WYG0469-0264c.png
里普润县界东南已失其所在 文王故城按郡国县
道记云陇州吴山县东西四十里即岐山县之西南界
有一故城彼人谓之文王城按周文王都酆不合于此
更有城其城恐是汉杜阳县又岐山县东十九里有杜
阳谷内亦有一杜阳故城二县俱在扶风郡界若据十
三州志云郡道里数即陇州杜阳故城近之据汉志注
云汉水南入渭即普润县界文王城近之

  虢县南四十里旧四乡今六乡古虢国之地即周文王
卷三十 第 15b 页 WYG0469-0264d.png
弟虢叔所封是曰西虢按礼记注谓虢或谓郭在武都
南一百里有虢叔城是也又按地理志云虢汉并于雍
今虢县后魏立为武都郡大统十三年迁同州洛邑县
于武都城西置洛邑县还取旧名后周天和中又于洛
邑置朔州寻废州移州原郡理之隋开皇三年废郡以
县属岐州大业三年改洛邑为虢县唐贞观七年废至
天授二年复置 桃虢二城史记云秦武公灭虢为县
谓之小虢今虢西有二城相去十里今才分馀趾城之
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0469-0265a.png
所居俗谓之桃虢川有路通汉中汉志注云虢宫秦宣太
后起其二城一为虢国一为虢宫 磻溪神祠郦道元
水经注磻溪中泉也即太公钓所石壁深高幽隍邃密
林障秀阻人迹罕交东南隅有石室盖太公所居水次平
石钓处即太公垂钓之所其水清泠神异北流十二里
注于渭也 周原史记封襌书云秦文公作鄜畤秦灵
公作吴阳上畤宣公作密下畤是三畤焉畤止也神灵
所止处 废清水县汉县本属秦州按唐书州郡志录
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0469-0265b.png
凤翔府元无此邑即知是秦州之属邑独会要云天
宝末陷于蕃中至大中三年凤翔节度李玭奏七月二
十五日收复至秦州东北一百二十五里即与陇城接
界故属凤翔府寻废

  盩厔县东南二百里依旧十七乡本汉旧县也武帝置
属右扶风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山水之曲以名之后
汉晋武复立魏因之后周天和二年乃移于今鄠县西
北三十五里又割雍州之终南郡于此置恒州领周南
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0469-0265c.png
郡建德三年从鄠县西北移于今所置周南郡唐武德
二年废恒州天宝中改名宜寿后又为盩厔后唐同光
元年割属凤翔 湋水在今县北五里 隋宜寿宫在
县东南三十二里 汉长杨宫在县东南三十二里中
有射熊观汉武帝好自击熊罴司马相如从上林上疏
谏扬雄作长杨赋 秦五柞宫在县东南三十八里汉武
后元二年幸盩厔五柞宫帝崩于五柞宫张晏注以宫
有五柞树因以名西京杂记五柞树皆连三抱上枝覆
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0469-0265d.png
荫数里水经注长杨五柞二宫相去八里 青梧观在
五柞中西京杂记观前有龙尾堆雍州记云望仙泽中
有石盘龙两所鳞甲动有云气如钟鸣 读书台在县
东北三十七里后汉马融读书之所 姜维岭本名沈
岭在县南五十里蜀后主延熙二十年大将军姜维率
众出骆谷经沈岭即此 司竹园在今县东一十二里
穆天子西征至元地乃植之竹是此故史记曰渭川千
亩竹汉谓鄠杜竹林故有司竹都尉其园周回百里以
卷三十 第 18a 页 WYG0469-0266a.png
供国用义宁元年义兵起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举兵
于司竹园号娘子军 骆谷关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
唐武德七年开骆谷道以通梁州在今关北九里贞观
四年移于今所 骆谷道汉魏旧道南通蜀汉魏少帝
正始四年曹爽伐蜀诸军入骆谷三百馀里不得前牛
马驴骡以转运死略尽少帝甘露二年蜀将姜维出骆
谷军于长城即此谷道也按此道近代废塞唐武德七
年复开东北自鄠县界西南经县又西南入骆谷出骆
卷三十 第 18b 页 WYG0469-0266b.png
谷入洋州兴势县界 楼观在县东三十二里晋惠帝
时置其地旧有尹先生楼因名楼观唐武德初改名宗
圣观 老子庙华阳子箓记秦始皇好神仙于尹先生
楼南立老子庙即此也晋惠帝元康五年重更修葺莳
木万株南北连亘七里给户三百供洒扫隋文帝开皇
元年复修建堂宇 老子陵郦道元水经注就水北径
大陵西世谓之老子陵昔李耳为周柱下史以时衰适
西戎于此有冢事非经證然庄子著书云老子死秦人
卷三十 第 19a 页 WYG0469-0266c.png
三号是非不死有冢可徵也 终南故城郡国记云唐
武德二年于汉盩厔故城置终南县八年县废因名终
南城

  崇信县西北二百二十五里依旧五乡本唐神策军之
地后改为崇信军皇朝建隆四年以崇信暨赤城东西
两镇及永信镇等四处于此合为崇信县

  司竹监按唐六典掌植养园竹之事其管内及百司所
须帘笼筐篚之属择其材干以供之其笋以时供上食
卷三十 第 19b 页 WYG0469-0266d.png
岁终以竹功之多少为考课又按汉官有司竹长丞魏
晋河内园竹各置司守之官江左省后魏有司竹都尉
北齐后周俱阙隋有司竹监及丞唐因之在京兆鄠盩
厔怀州河内今皇朝惟有鄠盩厔一监属凤翔




  太平寰宇记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