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0469-024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九

  宋 乐史 撰

  关西道五

  华州

  华州华阴郡今理郑县禹贡雍州之域今州境兼有豫
州之域周礼职方氏云豫州其山镇曰华山地理志华
山古为敦物在华阴县南周时为畿内之国郑桓公友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0469-0249d.png
所封采邑一名咸林故国语曰郑桓公为周司徒采地
咸林也春秋时为秦晋地左氏传曰晋侯许奉秦伯以
河外列城五南及华山按华山记云此山分秦晋之境
鄙晋之西则曰阴晋边秦之东则曰宁秦战国时自高
陵以东皆魏之分史记云魏筑长城自郑洛滨今州东
南三里魏长城是也按郭缘生述征记云长城或说秦
晋分境祠华岳故筑此城秦并天下为内史之地两汉
及晋为京兆弘农二郡之地按后魏书云太平真君元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0469-0250a.png
年置华山郡至孝明帝分华山郡又置武山郡孝昌二
年又改为东雍州仍领华山郡以西有雍州故曰东雍
至西魏废帝三年改东雍州为华州今冯翊郡隋开皇
三年郡废而华州如故大业二年省华州其地属京兆
冯翊郡至义宁元年割京兆之郑县华阴二县置华山
郡因后魏郡名武德二年改为华州割雍州之渭南来
属五年渭南还雍州垂拱元年割同州之下邽来属二
年改为太州避武后讳神龙元年复旧名天宝元年改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0469-0250b.png
为华阴县乾元元年复为华州宝历中肃宗不豫又为
太州宝应二年复为华州兼京城防禦使又为镇国军
节度梁为感化军后唐同光元年改为镇国军周显德
元年降为刺史皇朝升为镇国军节度

  元领县三

  郑县 下邽 华阴 渭南京兆府割到

  州境

  东西一百四十三里 南北一百三十五里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0469-0250c.png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约九百八十里 东至西京约六百一十里
西至长安一百五十里 东至陕州二百六十里
南至啇州二百八十里 北至同州六十里 东南
至虢州一百六十里 西南至金州一千八百里
东北至河中府一百五里 西北至耀州一百五十


  户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0469-0250d.png
  唐开元户三万七百八十七皇朝管户主一万一百
六十九客六千九百四十六

  风俗与长安同

  姓氏

  武功郡二姓 苏 韩

  始平郡四姓 冯 庞 阴 宣

  人物

  杨震弘农华阴人号关中夫子曾孙彪难董卓不欲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0469-0251a.png
迁都 刘宽华阴人有人认牛下车与之 唐严挺
之华阴人为左丞子武剑南节度 杨绾华州人为
相十日天下望风而惧 姚仲下邽人多諌疏官至
右仆射 杨炯华阴人

  土产

  茯苓 茯神 细辛(以上今贡) 绵 绢 朱柿子
出丰原乡董侯里 石踏炉出将相乡猕猴谷此二
物元贡今停 鹘采于金氏陂 唐时贡五妆松一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0469-0251b.png
名乳毛松十二月探出蒲谷元不贡

  郑县旧二十四乡今九乡本秦旧县汉属京兆即郑桓
公封邑今郡北故郑城是其故城按郡国县道记云古
城连接今州城齐天保中官路经其中东西相连有三小
城至宇文朝县移于西南九里故郑城隋开皇三年又
移理于州北故郑城四年又移于废华州城唐武德四
年又自州城移于州东一里兴元元年新筑罗城共古
郑城并在罗城内仍移郑县于州西三里宫路南周智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0469-0251c.png
先生所居即今县是也 少华山在县东南十里山海
经曰大华之西八十里曰少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
多㸲牛其阴多磬石其阳多㻬琈鸟多赤鷩尔雅云西
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五部祠按水经云郑县
南山有五部神庙东南向华岳其庙有碑后汉光和四
年郑县令裴毕字君光所立今按碑文有石堤树谷御
史大夫将军牧伯其庙中题署有五部者谓石堤西戍
树谷明神五娄先生东台御史王剪 王乔谷俗谓太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0469-0251d.png
公谷即王乔所隐之处谷有乔祠堂岁常祠之 英山
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山海经云英山其上多扭橿
竹水亦曰大赤水又名箭谷水注水经曰竹水南出竹
山经媚加谷历广乡原北流注于渭 灌水一名小赤水
今名高谷水按山海经云出石脆山 孤柏原水经云
孤柏愚水出焉亦合灌水 沈水按汉书地理志沈县
阳属左冯翊注水经云沈水又北经沈城之西 圣山
在县西南去州二十五里旧图经云垂拱四年十一月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0469-0252a.png
飞土掩石雍水为池群峰竞起其月十二日忽踊四峰
高二百馀丈有白龟黄龙紫云其山盖地东西五百里
南北七里后立圣山庙 竹山在县西南一百四十里
一千二百六十丈山海经云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
铁 细腰原在县西南一十六里原中狭因名之
符愚山在县西南一百里高一百丈山海经云其阳多
铜其阴多铁符愚之水出焉北注于渭 沈阳故城在
州东北十五里驿路南石桥东有沈阳城按此城与故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0469-0252b.png
武城二县并后汉省按汉京兆尹渭南郡所管诸县多
在渭水之南北二县并是冯翊县属据三辅地界言之
皆合在渭北当在同州及高陵泾阳之北界盖因后汉
安顺间西羌扰乱关中县人移于渭水南郑县界权修
璧垒以居年代绵远因而称为汉焉

  下邽县东北隔渭水八十里旧二十八乡今七乡本秦
旧县地汉书地理志下邽属京兆尹以邽戎之人而来
为此县秦有上邽此故加下也魏志云董卓迁都长安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0469-0252c.png
华歆求出欲为下邽令即此邑后魏改邽为封以下为
夏避道武帝讳也隋开皇三年以夏封县属华州十七
年属同州置在雄霸故城大业二年复旧名按四夷县
道记云下邽县东南二十五里有下邽古城在渭水之
北即大业十一年自此城移入西魏废延寿郡城即今
县理是也唐垂拱元年十二月自同州来属 故甘泉
城在县东南四十里以此地水多咸苦城中井泉美遂
名甘泉城在县东南四十里亦谓之夏王城俗传赫连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0469-0252d.png
勃勃所筑 废下邽县城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地志云秦
下邽城也自汉及晋不改魏初移于雄霸城注水经云
渭水注下邽故城南即此也 古莲勺城在今县北二
十二里莲(音辇)(音酌)以草为名晋地道记云莲勺县属冯
翊后秦姚苌废后魏大和三年改冯翊为延寿郡莲芍
县仍旧隋开皇十年罢郡以莲勺属华州今县城是也
大业二年省莲勺入下邽汉张禹自河内徙家于此城
也 金氏陂在县东二十里按地舆志云汉昭帝时车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WYG0469-0253a.png
骑将军金日磾有功赐其地虞挚三辅决录云金氏本
下邽人也今陂久废即渠西废陂是也唐武德二年引
白渠入陂复曰金氏陂贞观三年陂侧置金监十二年
此监废其田赐王公古云此陂水满即关内丰熟西又
有金氏陂俗号曰东陂南有月陂形似月也亦名金氏
陂 金日磾冢在县城东南三百步高二丈年多不见
坟关地势犹存史记金翁叔名日磾以丐奴休屠王太
子从浑邪王将众五万降汉位至将军赐田于此归葬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WYG0469-0253b.png
因家焉非下邽人也 翟公冢在县东三十五里高九
尺汉廷尉翟公之冢 万寿涡在县南四十里古来此
涡或兴雾起云时有牛马猪羊变见形状遨游沙渚之
上还入其涡村坊往往见之今乾无水 六石人元在
县东南七里同在一处前赵石勒所造置在石人村西
魏入关遂移石人于府门外经宿还归本处往往夜行
昼则在本处今县东南十五里有二枚县东北一里有
二枚东南七里有二枚村人祷祭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WYG0469-0253c.png
  华阴县东六十里旧二十三乡今七乡尚书禹贡曰导
河积石南至于华阴战国属魏为阴晋地今县东南五
里有古城即是六国时阴晋地也魏纳于秦秦得改为
宁秦汉书高帝八年更宁秦为华阴县以在大华山之
阴故名之隋大业五年移于今理唐龙朔三年废潼津
县入华阴垂拱元年改为仙掌县神龙中复为华阴宝
历中为大阴县宝应二年复旧 太华山在县南八里
山海经云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广十里鸟兽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WYG0469-0253d.png
莫居有蛇焉名肥𧔥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远而望
之若有华状故名华山按名山记华岳有三峰直上数
千仞基广而峰峻叠秀迄于岭表有如削成今博山香
炉形实象之又华山与首阳本一山河神巨灵擘开以
足踏离其下分为两山以通河流故掌与脚迹存焉曹
植述征赋云表神掌于岩首又张衡西京赋云绍以二
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疏河曲厥迹犹存又水经云
华山顶上灵泉曰蒲又按华山记云顶有池生千叶莲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0469-0254a.png
花服之羽化因名华山白虎通西方华山少阴用事万
物生华故曰华山以西有少华故曰太华在昔有太元
真人茅盈内记始皇三十年九月庚子盈曾祖父蒙于
华山乘云驾龙白日升天先是邑人谣曰神仙得者茅
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元洲戏赤城继业而往在
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又汉武内传鲁生女长乐人初
饵胡麻乃永绝榖八十馀年少壮色如桃花一日与知
故人别入华山后五十年先识者逢生女于庙前乘白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0469-0254b.png
鹿从王母人因识之谢其亲里乡故而去又神仙传中
山卫叔卿尝乘云车驾白鹿见汉武将臣之叔卿不言
而去武帝悔求得其子度世令还追其父度世登华岳
见父与数人传于石上敕度世令还许含神雾华山上
有明皇玉女手持玉浆得服之则仙矣 集灵宫 存
仙殿 望仙台 集仙宫 望仙观皆汉帝宫观名也
汉书云华阴县有集灵宫三辅黄图云望仙观在华阴
县馀出华山记及三辅故事又华山记云弘农郑绍八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0469-0254c.png
月晓入华山见童子执五䌽囊盛柏叶露食之 石鼓
华山记云北有石鼓左太冲西京赋云神钲追递于高
冈是也 南北二庙北庙有古碑九所其一是汉振远
将军段煨更修之碑黄门侍郎张昶书魏文帝与钟繇
各于碑阴刻二十字此碑垂名海内南庙是华北君祠
今有北君灵台上仙下仙四神童院其庙外柏树二十
馀株即后周文帝所植 潼关有潼水焉按三辅记云
关因水得名水去关一里即左传云晋侯使詹嘉守桃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0469-0254d.png
林之塞是此按今潼关是自函谷至于潼关高出云表
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又云潼关本名冲关河
水自龙门冲激至华山东故以名也信神明之奥区帝
宅之户牖有百二之固又按今关即隋大业七年移于
南北镇城门坑槛谷以置去旧关四里馀至唐朝天授
二年移近向北临河为路元宗开元十三年于华岳祠
南通衢立碑御制其文并书即此是新关南路也旧路
在岳北是后牧是州者多带防禦潼关军使 琼岳宫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0469-0255a.png
在县西十八里隋大业四年置本名敷水宫改为华阴宫
义宁二年移宫置长监贞观六年改为华阴宫显庆三年为
琼宫今废 云台观在县南山下六里图经云为崄峻难登
置下方于山下天宝元年敕于熊牢岭置中方号曰大清
宫 松果山在县东南二十七里山海经云华山首曰钱来
山其上多铜有鸟名曰䳋渠状如山鸡黑身赤足与松
果山相连 馀粮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郦道元注水经云
馀山出粮馀山 潼石水在县东四十五里注水经云南自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0469-0255b.png
松果山北入黄河神灵经云冯夷者恒农华阴潼乡人也食
水入石得仙 王猛冢在县东八十里按晋书云猛北海
人家贫鬻畚于洛阳与华阴神遇苻坚之时为仆射卒
葬华阴唐贞观十一年致祭禁樵牧 车箱谷一名车水
涡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去敷水谷七里深不可测祈雨
者以石投之其中有一鸟飞出应时获雨 好女泉在永丰原
下其水微细 镐泉在县东十九里其水或涌或止深不可
测括地图云是河眼亦谓之镐池 敷西城郭缘生述征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0469-0255c.png
记云敷西县五代所置谓苻坚姚苌时有敷西县寻省
之在县西南 定城郭缘生述征记云或云段煨所造
未详夹道各一城城下有泥泉水出焉按煨在汉为镇
远将军后魏孝武帝永熙三年于城中置定城驿 平
舒城史记云秦始皇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
阴平舒道有人持壁遮使者曰为我遗镐池君春秋后
传华山君托书致镐池君云子过郭池见大梓下有文
颖石取以叩梓当有应者以书与之书入欢声言祖龙死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0469-0255d.png
按注水经云渭水又东经平舒城北昔始皇之将亡江
神返壁于华阴平舒道即此是也在县西南 长城在
今县西二里即春秋时秦晋分界处 杨震墓按三辅故
事云震改葬华阴潼亭先葬十馀日有鸟高丈馀集丧
前悲鸣葬毕始飞去时人刻石象鸟立于墓前与苻秦
丞相王猛墓相近二冢并在今潼西道北有杨震碑现
存周文帝破东魏杀大将窦泰于此贞观十一年太宗
因幸墓所伤其忠赤非命亲为文以祭之 漕河唐天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0469-0256a.png
宝三年以韦坚为左常侍兼陕州刺史开漕河自西苑
引渭水因古渠自华阴入渭引永丰及龙门仓米以给
京师名曰广运潭以坚为天下转运使灞浐亦会于渠
天宝中每年运米二百五十万石后以渐损大历之后才
可及四十万石也 永丰仓在今县东北四十里即韦
坚所置在渭水南号渭渠 废潼津县唐则天割仙掌
县置属虢州盖因潼川为名按潼水名灌水潘岳西征
赋云溯黄卷以济潼是也按唐历云圣历二年割虢州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0469-0256b.png
潼津县入太州神龙三年废 巨灵庙在县北一百里
渭南县西三十五里旧十九乡今八乡本汉新丰县地
盖苻坚新置汉初有渭南郡因以取名郭缘生述征记
云渭南县晋后所置则谓苻姚也后魏孝昌三年于今
县东四里明光原上置渭南郡及南新丰县西魏废帝
三年改南新丰为渭南县周建德二年省郡以县属京
兆割𨽻华州 三门水按沟洫志云秦始皇引渭水灌
都以象天汉 新丰原一名责原注水经云泠水历阴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0469-0256c.png
盘新丰二原之间是也又郡国县道记云渭水在县北
十四里 漕河在县北一里 凤凰原三秦记云新丰
界有凤凰原以凤集得名 半日村此村山高蔽亏阳
影常照其半 风门三秦记云风门在新丰县东南两
阜相对其所多风 倒兽山一名元象山在县东南五
十里十六国春秋曰王昭字子年隐于东阳谷凿穴而
居弟子受业者百人亦皆穴处石季龙兵乱弃其徒众
迁于倒兽山即此山也 隋崇业故宫在县东十五里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0469-0256d.png
 步寿宫三辅黄图步寿宫在新丰县水经注首水经秦
步寿宫西 步高宫三辅黄图步高宫在新丰县水经
注首水经秦步高宫亦名市邱城 首水出县南石楼山
北京二宫过渭之东阳谷水而合渭




  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