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469-008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十一

  宋 乐史 撰

  河南道十一

  蔡州 颍州

  蔡州汝阳郡今理汝阳县禹贡豫州也春秋沈蔡二国
之地后为楚魏二国之境历降为晋宋陈魏曹卫鲁八
国之地后又为韩魏之地秦兼天下以其地为三川郡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469-0083b.png
汉改三川为汝南郡后汉魏晋如之宋文帝于此立司
州领郡四以为重镇使孝武守之元嘉二十七年后魏
太武帝率兵攻围汝南太守陈宪守拒四十馀日积尸
与城齐不拔而退地形志云谓之悬瓠城亦名悬壶城
又注水经云汝水周城形如悬瓠故取名焉始自魏太
和中幸悬瓠平南王肃起层楼于城隅下际水湄降眺
栗渚殊为佳观故宋书亦云悬瓠为戍以防郤陂是也
皇兴二年改为豫州东魏置行台侯景为悬瓠都督举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469-0084a.png
十三州入梁后周置总管府寻改为舒州以地势平舒
为名后又改为豫州其后又改为洛州其后又以此为
溱州取城南溱水为名其后又改为蔡州以古国名之
也俄置汝南郡隋初移入悬瓠即今州城是也大业二
年废郡复为蔡州唐武德三年平王世充置豫州总管府
管豫道舆息舒五州豫州领汝阳平舆真阳吴房房蔡
五县七年改为都督府废舆道舒息四州贞观元年罢
都督府废平舆上蔡二县复以道州之堰城息州之新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469-0084b.png
息郎州之郎山舒州之褒信新蔡五县来属天授三年
又改平舆西平二县开元四年以西平属仙州二十六
年省仙州复以西平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汝南郡乾元
元年复为豫州宝应元年避代宗庙讳改为蔡州汉初
升为防禦州皇朝因之昔宋檀和之为刺史出猎猛兽
伏而不起亦不伤人

  元领县十

  汝阳 上蔡 平舆 西平 遂平 郎山 真阳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469-0084c.png
新息 褒信 新蔡

  州境

  东西二百九十里 南北二百四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四百七十五里 西北至西京六百二
十里 西北至长安一千四百三十二里 东至
颍川四百四十里 南至申州二百六十八里
西至唐州二百七十四里 北至海州三百二十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469-0084d.png
二里 东至南光州淮水中流为界二百六十五
里 西南至唐州桐柏县一百八十四里 西北
至汝州襄城县二百八十四里 东北至陈州二
百六十四里

  户

  唐开元户五万一千二百一十皇朝户主一万八千
三百九十七客二万九千五百六十

  风俗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469-0085a.png
  汉书角亢氐之分东接汝南皆韩地其俗夸奢尚气
力好啇贾渔猎难制御今其俗人性清和乡闾孝友
男务垦辟女修织纴

  人物

  李斯上蔡人 戴凭汝南人为侍中与百官说经书
夺席五十馀重时谓之解经不穷戴侍中 袁安汝
阳人五世孙绍字本初 蔡顺 薛包并汝南人
黄叔度南顿人 陈藩汝南平舆人 应奉汝南南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469-0085b.png
顿人读书五行并下 应阳汝南人 许劭字子将
汝南平舆人评曹操曰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吕蒙汝阳人鲁肃代周瑜之任吕蒙曰君与关帅为
邻将何以备不虞关熊虎也因示肃五策肃乃越席
而起曰吾不知卿才略至是遂拜蒙母结友 吕范
汝南人刘备诣京见孙权范密诣请留之后权讨关
帅谓范曰早从卿言无此劳也 和峤汝南人 干
宝新蔡人撰搜神记三十卷示刘惔惔曰卿可谓鬼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469-0085c.png
之董狐 唐源乾曜西平人为相

  土产

  旧贡龟甲双距绫 四窠云花𤄬鷘绫 今贡龙凤
蚊幮 泽兰 茱萸 虻虫 木蛭已上二物各二
两 蓍草 生石斛

  汝阳县旧九乡今八乡本汉县属汝南郡晋属汝南国
宋属汝南郡隋开皇十三年罢郡属豫州十七年改汝
阳为溵水属陈州今界内有大溵水名之其年又于上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469-0085d.png
蔡县东北别置汝阳属豫州即今县是也 悬瓠城亦
名悬壶城水经注云汝水屈曲形若悬瓠故城取名其
上西北隅魏高祖以大和中宰悬瓠平南王肃起高堞
于小城建层楼于隅阿下际水湄降聎栗渚殊为佳观
宋书悬瓠为戍以防㕁陂其中城即悬瓠地也 鸿郤
陂在县东十里汉书曰汝南旧有鸿郤大陂郡以为饶
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翟方进为丞相以为决去
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之费遂奏罢之及翟氏灭乡里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469-0086a.png
归恶言方进诸防下良田不得而奏罢陂王莽时常常
枯旱郡中追怨方进童谣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
羹芋魁反乎覆陵当复谁及建武中太守邓晨使许阳
为都水掾令复为鸿郤陂阳曰昔成帝梦上天天帝怒
曰何故坏我濯龙池于是乃因高下形势起塘四百馀
里数年乃得立郡亦常熟今废 黄溪水水色纯黄故
以名之在郡南 栗园汝水湾中有地数顷有栗园今
谓之栗州是也 平舆故城在今县东汝水南旧沈子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469-0086b.png
国地春秋谓蔡灭沈后属楚为邑平舆故城尚存 宜
春城汉置北宜春县于此故城在今县西南尚存 安
城故城汉为县废城在今县东南即于水北有二龙乡
有月旦里是也 西望城在县东南梁太清二年羊鸦
仁为魏所逼粮运断绝乃弃悬瓠归义阳仍留夏绍亭
西望城以防备邀道 汝南县城唐贞元七年正月割
汝阳县汝水之南地置县续元和十三年敕停以地复
归汝阳县 戴凭宅凭仕后汉学通九经 荆将军庙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469-0086c.png
即六国荆卿也昔羊角哀梦左伯桃与荆轲战乃自刎
以助伯桃今轲冢犹存庙像甚盛

  上蔡县北五十五里旧九乡今四乡古之蔡国左传
陈蔡方睦于卫史记周武王克殷封叔度于蔡挟武庚作
乱周公杀管叔而放蔡叔与车七乘其子胡改行率德
训善周公闻之举胡为鲁卿士鲁国理周公言成王复
封胡于蔡是谓蔡仲即此地汉为县迄今不改 上蔡
古城在县西南十里 李斯墓在县西二十里 李斯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469-0086d.png
井在县南二里 蔡冈在县东十里周五十里 汝水
在县西五十里

  平舆县东西五十里旧五乡今三乡古沈子国今有沈
亭存焉汉为县属汝南郡高齐废隋大业二年重置十
三年陷王充置舆州管平舆一县今西蔡县西九十里
有故城即隋之县也唐武德中属蔡州贞观元年废天
授二年重置 汝水在县南四十三里 葛陂在县东
北四十里费长房投杖成龙处 二龙泽许劭许虔俱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469-0087a.png
有高名汝南称平舆有二龙 张喜庙喜仕汉为平舆
令天久旱喜躬为请雨因焚身而雨㴻后人感德而庙
存 石母台在县西北五十步 葛仙公庙在县东四
十里

  西平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依旧管四乡本汉旧县春秋
时古柏子国之地后汉末废至后魏复焉在郾南五十
里属汝南郡齐高帝改属临颖郡隋初改属道州大业
未又废之武德初又置贞观元年废天授二年正月又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469-0087b.png
置寻废开元初又置后汉戴封为西平令时旱祷祀无
应封积薪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雨降远近称伏盖与
陈州大康事同 棠溪苏秦说韩王曰韩有剑戟出于
棠溪即今县西界有棠溪村是也 龙泉水烈士传曰
西平县有龙泉水可以淬刀剑 二十四陂在县界并
魏典农邓艾所置也 故西平城在县西七十里 九
顶山独树山并在县西南一百里

  遂平县西北九十里旧六乡今四乡古房子国汉为吴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469-0087c.png
房县属汝南郡孟康曰本房子国吴王阖闾弟夫槩奔
楚楚封于此为棠溪氏以封吴故曰吴房唐贞观元年
废八年又置元和十二年以吴元济叛改为遂平县仍
移于文武栅南新城置权𨽻唐州寻复还蔡州 嵯峨
山在县西五十五里从唐州慈邱县界东来 岞岈山
在县西五十六里从唐州慈邱县来 吴房故城在县
西南四十里

  郎山县东西九十里依旧六乡汉安昌县属汝南郡张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469-0087d.png
禹所封之邑也至汉末改为郎山县以界内郎山为名
后魏真君二年于郎陵故城复置安昌县以𨽻初安郡
隋开皇三年自郎陵故城移安昌县于今所属豫州十
六年仍改安昌又为郎山县 淮水经县理南去县一
百二十里 郎陵山一名大郎山在县北三十里 西
望故城在县东南七十里后魏太和十一年豫州刺史
王肃于西望陂南筑之以禦梁太清二年豫州刺史羊
鸦仁常为魏兵逼粮运断绝乃弃悬瓠归于义阳上表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469-0088a.png
曰臣辄率所部还旧镇留夏绍等停西望城防备即此
城也 故道城今在县西南即古道国也春秋云江黄
柏是也 郎陵故城汉为县所治今在西南二十五里
晋武帝封何曾为鄢陵公即此地也

  真阳县南八十里四乡本汉慎阳县地属汝南郡梁为
白狗堆戍于此故后魏将尧雄曰白狗梁之北面重镇
即此隋开皇十六年改置真邱县唐初改为真阳县以
在滇水之阳为名 淮水经县南去县八十里 滇水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469-0088b.png
县西北二十里注入淮 阳故城汉为县故城在今县
西南 白狗城在县西南七十里

  新息县东南一百五十里五乡春秋息国为楚所灭汉
为息县属汝南郡孟康曰其后东徙故加新字后周宣
政元年于此置息州隋大业二年州废属豫州唐武德
四年置息州贞观初废之复为县 淮水自西流入经
县南去县五里 汝水自西流入经县北去县八十里
 阳安故城汉为县即左氏传江国之地也 贾君祠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469-0088c.png
后汉贾彪字伟节与荀爽齐名为新息长初县人例不
养子彪严其制数年之间养子干数佥曰贾父所长人
思其德故建祠焉 古息城在县北三十里 息侯庙
在县西南十里 珉王坑在县西南十里去息侯庙东
南五步其玉色洁白堪为器物隋朝官采唐贞观中亦
令民采取其后为淮水所没开元中淮水东移其坑重
出其玉温润倍胜昔时 玉梁渠去县西北五十里隋
仁寿年新筑唐开元中县令薛务更加疏导西厈通管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469-0088d.png
陂十六所利田三千馀顷

  褒信县东南一百五十五里旧四乡今五乡本汉郾县
之地后汉光武分立褒信县晋属汝阴宋武北伐改为
苞信县也 淮水经县南去县七十五里 汝水经县
东北去县五十五里 白亭左氏传楚太子建之子胜
吴令尹子西召之使处吴境为公杜注云白楚县也汝
阴褒信西南有白亭

  新蔡县东西一百八十里六乡古吕国也国语当成周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469-0089a.png
之时南有荆蛮申吕周穆王时有吕侯训夏赎刑史记
蔡叔二子迁于新蔡舆地志蔡平侯自上蔡徙都于此
故曰新蔡汉为县属汝南郡晋属汝阴郡宋属新蔡郡
东魏孝静帝于此置蔡州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舒州
领广宁州县仁寿二年改县为汝州大业二年改为新
蔡县属蔡 汉鲖阳故城汉为县属汝南郡应劭曰城
在鲖水之阳 葛陂周回三十里后汉费长房汝南人
为市掾从壶公学道不成思家辞归壶公以一竹杖曰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469-0089b.png
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长房乘
杖须臾归自谓适经旬日而已十馀年矣即以杖投陂
中顾乃为龙矣后汉曾于此立葛陂县 琥珀邱在县
南三十里 汝水经县南去县二里

  颖州

  颖州汝阴郡今理汝阴县禹贡豫州之域春秋时胡子
之国战国时属楚秦灭楚为颖川郡两汉为汝南郡之
汝阴县也魏于此立汝阴郡司马宣王使邓艾屯田于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469-0089c.png
此后废为颖川郡地后魏景明四年于此置颖州取颖
水为名高齐罢州置郡隋初废郡大业初废州置郡唐
武德四年平王充于汝阴县西北十里置信州领汝阴
清邱永安高唐永乐等六县六年改为颖州移于今治
领高唐永乐永安三县贞观元年省清邱县八年又以
废涡州之下蔡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汝阴郡乾元元
年复为颖州长庆二年以颖州𨽻郑滑节度使汉初升
为防禦州广顺二年复为颍州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469-0089d.png
  元领县五 今四

  汝阴 沈邱 颖上 万寿(新置)

  一县割出

  下蔡(置寿州)

  州境

  东西三百七十里 南北三百三十五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六百五十里 西至西京九百二十里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469-0090a.png
西取陈州路至长安一千八百二十里 东至寿州
二百五十八里 南至光州三百八十九里 西至
蔡州四百里 北至亳州二百六十里 东南至寿
州二百六十里 西南至蔡州褒信县二百二十五
里 西北至陈州三百里 东北至徐州靳县四百
四十五里

  户

  唐开元户二万八千一百九十九皇朝户主一万五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469-0090b.png
千七百一十五客一万七千三百

  风俗

  与亳州同

  人物

  管夷吾颖上人 应璩汝阴人

  土产

  花官絁 绵(以上贡)

  汝阴县旧二十六乡今十乡本汉旧县属汝南郡魏文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469-0090c.png
帝黄初三年属汝阴郡后魏孝昌三年于此置颖川北
齐以县属汝阴郡开皇三年罢颖州武德四年置信州
六年复为颖州县皆属焉 寝邱史记蒙恬伐楚之寝
邱徐广注今固始县寝邱也续汉志固始县有寝邱吕
氏春秋楚孙叔敖戒其子我死王必封汝无受利地荆
楚之间有寝邱其为地不利可长有也其子从之楚功
臣封二叶而灭惟寝邱不夺汉以为县 䣚邱史记魏
安釐王十一年秦拔我䣚邱 颖水西北自陈州项城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469-0090d.png
县界流入俯于城下 淮水在颖上县西南 清邱城在
县东五十六里隋大业九年筑置清邱县唐武德四年
废 信州城在县西北十五里隋大业十三年郡城为
贼房献伯所陷其年郡民江子建率众于险处作栅唐
武德二年授子建信州刺史以栅近汝南褒信县故名
信州四年复为颖州贞观元年移入汝阴旧城 胡城
在县西北二里春秋时胡子之国也春秋昭四年楚子
胡子伐吴杜预注胡国汝阴胡城是也 女郎台在县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469-0091a.png
西北一里古老云昔胡之女嫁鲁昭侯为夫人筑台以
宾之故俗谓之女郎台台上有井 汝水西南自蔡州
新蔡县界流入东南入淮即巢父饮牛之所 细阳城
汉为县属汝南郡故城在今县西北四十里 故任城
在县北一里陈将任蛮奴伐齐于颖水北岸筑城以围
汝阴 百尺堰在县西北一百里司马宣王讨王凌至
百尺堰即此

  沈邱县西北一百二十六里旧九乡今四乡汉以邱名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469-0091b.png
立寝县属汝南魏书云王凌欲兴兵讨司马宣王宣王
觉自往袭凌凌败惧面縳叩头隋开皇三年于此置沈
州唐初州废以地并入汝阳县神龙二年又析汝阴置
沈邱县以𨽻信州后废信州仍旧还颖焉 沈邱在县
南一百步春秋或作寝邱因邱立县 武邱在县东六
十里一名邱头司马文王征诸葛诞屯兵于此及陷寿
春斩诞魏高贵乡公改为武邱 武阴城在县东六十
里按城冢记云周武王祭南岳回至汝水西野宿于武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469-0091c.png
邱因名武阴 塼城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司马宣王使
邓艾于此置屯种稻以备东南筑城围仓廪 小女水
在县北

  颖上县东南一百七十里旧十一乡今三乡本汉慎县
地属汝南郡吴魏之际设关防莫勤于此隋大业二年
于今县南故郑城置颖上县以地颖水上游为名仍𨽻
颖州焉唐武德元年移于今理 关州在县西南四十
五里魏志云司马景王征毌邱俭使诸葛诞从安风津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469-0091d.png
先至寿春俭与弟秀藏水边草中安风津人张属获之
即此州也 荆亭城在县西南六十里 淮水自西南
汝阴县界流入去县七十里又东北入下蔡县界 颖
水西自汝阴县界流入又东流入淮 慎县故城在今
县西北与故甘城相近 故甘城汉为县废城在今县
西北

  万寿县北九十里五乡本汝阴县百尺镇也国朝开宝
六年十一月分汝阴北五乡为万寿县以万寿乡为名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469-0092a.png
高乡郭在县南七里古老云魏高贵乡公所筑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469-0092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