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第 1a 页 WYG0469-001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三
宋 乐史 撰
河南道三
河南府一
河南府古洛州今理河南洛阳二县禹贡豫州之域星
分柳宿为周之始都按博物志云周在中枢三河之分
风云所起四险之国也昔周武王克殷还顾瞻河洛而
太平寰宇记卷三
宋 乐史 撰
河南道三
河南府一
河南府古洛州今理河南洛阳二县禹贡豫州之域星
分柳宿为周之始都按博物志云周在中枢三河之分
风云所起四险之国也昔周武王克殷还顾瞻河洛而
卷三 第 1b 页 WYG0469-0018d.png
叹曰我南望三途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雒母远
天室遂定鼎郏鄏以为东都周书又曰周公将主政乃
作大邑南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也
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周公相成王以酆镐偏在西方职
贡不均乃使召公卜居涧水东瀍水之阳以即中土而
为洛邑而为成周王都今王城是也又按孝经援神契
云八方之广周洛为中于是遂筑新邑荣定九鼎以为
王之东都又云成王营洛邑建明堂朝诸侯复还酆镐
天室遂定鼎郏鄏以为东都周书又曰周公将主政乃
作大邑南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也
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周公相成王以酆镐偏在西方职
贡不均乃使召公卜居涧水东瀍水之阳以即中土而
为洛邑而为成周王都今王城是也又按孝经援神契
云八方之广周洛为中于是遂筑新邑荣定九鼎以为
王之东都又云成王营洛邑建明堂朝诸侯复还酆镐
卷三 第 2a 页 WYG0469-0019a.png
故书序曰成王既黜殷命返归在酆周公往营之后始
迁殷顽民居之河南府东故洛城是也自成王后十世
幽王为犬戎所杀其子平王居洛邑所谓深邑也平王
后十三叶敬王避王子朝之乱东居近成周成周城小
不受王都故坏翟泉而广焉敬王后十一叶赧王又徙
居为西周即王城今苑城内是也皇甫谧帝王世记云
赧王尽献其邑三十六于秦秦昭襄王纳其献立为三
川郡初理洛阳后徙荣阳自平王东迁至赧王凡二十
迁殷顽民居之河南府东故洛城是也自成王后十世
幽王为犬戎所杀其子平王居洛邑所谓深邑也平王
后十三叶敬王避王子朝之乱东居近成周成周城小
不受王都故坏翟泉而广焉敬王后十一叶赧王又徙
居为西周即王城今苑城内是也皇甫谧帝王世记云
赧王尽献其邑三十六于秦秦昭襄王纳其献立为三
川郡初理洛阳后徙荣阳自平王东迁至赧王凡二十
卷三 第 2b 页 WYG0469-0019b.png
叶而周氏灭矣汉书地理志云初洛邑与宗周通封畿
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相覆为千里至襄王以河内赐
晋文公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地分小徐广注史记云周
王畿凡七县河南洛阳榖城平阴偃师巩缑氏是也楚
汉之初立韩公子成为韩王其地属韩汉元年项羽楚
将段邱公申阳河南王都洛阳二年阳降汉于其地置
河南郡领县二十二理洛阳汉高五年即位定陶自洛
阳徙都长安后汉建武元年幸南宫遂定都焉至五年
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相覆为千里至襄王以河内赐
晋文公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地分小徐广注史记云周
王畿凡七县河南洛阳榖城平阴偃师巩缑氏是也楚
汉之初立韩公子成为韩王其地属韩汉元年项羽楚
将段邱公申阳河南王都洛阳二年阳降汉于其地置
河南郡领县二十二理洛阳汉高五年即位定陶自洛
阳徙都长安后汉建武元年幸南宫遂定都焉至五年
卷三 第 3a 页 WYG0469-0019c.png
改河南郡为河南尹领二十一县属司𨽻校尉献帝即
位关东兵起相国董卓遂逼西都长安尽烧洛阳宫庙
曹子建诗云步登北芒坂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
室尽烧焚后卓死又都焉至建安元年曹操进兵诣京
师帝遂南都于许魏受禅都洛阳陈留王奂合河南等
五郡置司州十三州志云京师之州司𨽻校尉掌焉故
曰司州普受禅又都洛阳司州不改永嘉五年刘曜王
弥入京师于是司州没胡刘聪以洛阳为荆州石季龙
位关东兵起相国董卓遂逼西都长安尽烧洛阳宫庙
曹子建诗云步登北芒坂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
室尽烧焚后卓死又都焉至建安元年曹操进兵诣京
师帝遂南都于许魏受禅都洛阳陈留王奂合河南等
五郡置司州十三州志云京师之州司𨽻校尉掌焉故
曰司州普受禅又都洛阳司州不改永嘉五年刘曜王
弥入京师于是司州没胡刘聪以洛阳为荆州石季龙
卷三 第 3b 页 WYG0469-0019d.png
又改为司州建武元年分司州之河南等七郡为洛州
东晋永和五年桓元子入洛阳复置河南郡属司州符
坚使王猛克洛阳改司州为豫州后秦不改宋武帝入
洛更置东垣西垣二县仍于虎牢置司州逮后魏神麚
三年遣将安颉攻洛阳拔之后为洛州太和十七年又
改洛州为司州十九年改河南郡为河南尹魏武帝自
洛阳迁都长安是为西魏魏孝静帝自洛阳徙都邺是
为东魏按郡国县道记云魏天平元年又改司州为洛
东晋永和五年桓元子入洛阳复置河南郡属司州符
坚使王猛克洛阳改司州为豫州后秦不改宋武帝入
洛更置东垣西垣二县仍于虎牢置司州逮后魏神麚
三年遣将安颉攻洛阳拔之后为洛州太和十七年又
改洛州为司州十九年改河南郡为河南尹魏武帝自
洛阳迁都长安是为西魏魏孝静帝自洛阳徙都邺是
为东魏按郡国县道记云魏天平元年又改司州为洛
卷三 第 4a 页 WYG0469-0020a.png
州改河南尹为河南郡西魏大统三年复改洛阳为司
州仍置牧司州寻陷入高齐司州不改又移河南郡于
渑池县大坞城置寻又改司州为洛州河南郡惟领宜
迁一县后周建德六年平邺之后于洛阳置洛州总管
仍省东魏及高齐两河南郡改宜迁为河南县仍废河
阳总管隋初仍旧置总管二年废总管置河南道行台
省并罢洛阳郡置洛州以郡旧领县属焉大业元年炀
帝命仆射杨素等营搆宫室大业二年遂成新都而徙
州仍置牧司州寻陷入高齐司州不改又移河南郡于
渑池县大坞城置寻又改司州为洛州河南郡惟领宜
迁一县后周建德六年平邺之后于洛阳置洛州总管
仍省东魏及高齐两河南郡改宜迁为河南县仍废河
阳总管隋初仍旧置总管二年废总管置河南道行台
省并罢洛阳郡置洛州以郡旧领县属焉大业元年炀
帝命仆射杨素等营搆宫室大业二年遂成新都而徙
卷三 第 4b 页 WYG0469-0020b.png
居之今洛阳是也其宫北据邙山南值伊阙之口洛水
贯都有河汉之象东去故城一十八里故炀帝尝登邙
山观伊阙故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仆
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定议建
都焉其宫室台殿宇文恺所创也恺巧思绝伦因此制
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与比仍以洛州移入新都
废州在宫城南又改为豫州置牧三年罢州为河南郡
仍置尹四年改东京为东都十二年炀帝幸江都留越
贯都有河汉之象东去故城一十八里故炀帝尝登邙
山观伊阙故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仆
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定议建
都焉其宫室台殿宇文恺所创也恺巧思绝伦因此制
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与比仍以洛州移入新都
废州在宫城南又改为豫州置牧三年罢州为河南郡
仍置尹四年改东京为东都十二年炀帝幸江都留越
卷三 第 5a 页 WYG0469-0020c.png
王侗内守十四年炀帝崩立越王侗于洛复置洛州侗
寻为王世充所害充改洛州为司州唐武德四年讨平
王世充复为洛州置总管府领洛郑熊榖嵩管伊汝鲁
九州洛州领河南洛阳偃师巩阳城缑氏嵩阳陆浑伊
阙九县其年罢总管府置陜东道大行台九年罢行台
置洛州都督府领洛怀郑汝四州权于府置尚书省贞
观元年割榖州之新安来属七年又割榖州之寿安来
属八年移理所于河南县之宣范坊十八年废都督府
寻为王世充所害充改洛州为司州唐武德四年讨平
王世充复为洛州置总管府领洛郑熊榖嵩管伊汝鲁
九州洛州领河南洛阳偃师巩阳城缑氏嵩阳陆浑伊
阙九县其年罢总管府置陜东道大行台九年罢行台
置洛州都督府领洛怀郑汝四州权于府置尚书省贞
观元年割榖州之新安来属七年又割榖州之寿安来
属八年移理所于河南县之宣范坊十八年废都督府
卷三 第 5b 页 WYG0469-0020d.png
督缑氏嵩阳二县显庆二年置东都官员一准雍州是
岁废榖州以福昌永宁长水沔池四县怀州之河阳济
源温王屋郑州之杞水来属龙朔二年又以许州之阳
翟郑州之密县绛州之垣县来属乾封元年以垣县𨽻
绛州咸亨四年又置柏崖大基二县其年省柏崖县上
元二年复置缑氏县永淳元年复置嵩阳县光泽元年
改东都为神都垂拱四年置永昌县载初元年置武临
县天授元年置武泰县寻废仍改郑州之荣阳为武泰
岁废榖州以福昌永宁长水沔池四县怀州之河阳济
源温王屋郑州之杞水来属龙朔二年又以许州之阳
翟郑州之密县绛州之垣县来属乾封元年以垣县𨽻
绛州咸亨四年又置柏崖大基二县其年省柏崖县上
元二年复置缑氏县永淳元年复置嵩阳县光泽元年
改东都为神都垂拱四年置永昌县载初元年置武临
县天授元年置武泰县寻废仍改郑州之荣阳为武泰
卷三 第 6a 页 WYG0469-0021a.png
来属三年置来庭县神龙元年改神都复为东都废永
昌来庭二县改武泰为荣阳迁郑州先天元年置伊阙
县开元元年改洛州为河南府二十二年置河阴县天
宝元年改东都为东京朱梁开平初都汴州废西京为
雍州仍改东京为西京后唐同光元年复为东都晋高
祖天福三年又都汴洲此为西京自汉周至于宋皆因
之
元领县二十六
昌来庭二县改武泰为荣阳迁郑州先天元年置伊阙
县开元元年改洛州为河南府二十二年置河阴县天
宝元年改东都为东京朱梁开平初都汴州废西京为
雍州仍改东京为西京后唐同光元年复为东都晋高
祖天福三年又都汴洲此为西京自汉周至于宋皆因
之
元领县二十六
卷三 第 6b 页 WYG0469-0021b.png
河南 洛阳 登封 寿安 伊阙 永宁 长水
新安 福昌 伊阳 巩县 密县 沔池 缑氏
颖阳 王屋 河清 偃师
六县割出
阳翟(入许州) 河阴 河阳 温县 济源 汜水(已上
五县入孟州)
二县废
陆浑(并入伊阳) 告成(并入封登)
新安 福昌 伊阳 巩县 密县 沔池 缑氏
颖阳 王屋 河清 偃师
六县割出
阳翟(入许州) 河阴 河阳 温县 济源 汜水(已上
五县入孟州)
二县废
陆浑(并入伊阳) 告成(并入封登)
卷三 第 7a 页 WYG0469-0021c.png
府境
东西三百四十里 南北三百四十里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四百二十里 西至长安八百六十里
东至郑州二百七十里 南至汝州一百八十里
西至陜州二百五十里 北至泽州二百八十里
东南至许州三百二十里 西南至虢州四百六十
五里 西北至绛州五百里 东北至怀州一百四
东西三百四十里 南北三百四十里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四百二十里 西至长安八百六十里
东至郑州二百七十里 南至汝州一百八十里
西至陜州二百五十里 北至泽州二百八十里
东南至许州三百二十里 西南至虢州四百六十
五里 西北至绛州五百里 东北至怀州一百四
卷三 第 7b 页 WYG0469-0021d.png
十里
户
唐开元领县二十六户十九万四千七百四十六皇
朝领县一十八主四万二千八百一十八客三万九
千一百三十九
风俗
周礼职方氏河南曰豫州豫者逸也言常安逸也李
巡云豫者舒也言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又汉书地
户
唐开元领县二十六户十九万四千七百四十六皇
朝领县一十八主四万二千八百一十八客三万九
千一百三十九
风俗
周礼职方氏河南曰豫州豫者逸也言常安逸也李
巡云豫者舒也言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又汉书地
卷三 第 8a 页 WYG0469-0022a.png
理志周人巧伪趋利贵财贱气高富下贫心喜为商
贾九州记云洛阳转毂贾耽郡国志云无所不至
姓氏
河南郡九姓 贺 邱 褚 祝 兰 窦 南宫
穆 独孤
人物
贾谊洛阳人 司马迁 卜式 韩擒虎平陈有功
己上并河南人 长孙无忌洛阳人 于志宁河南
贾九州记云洛阳转毂贾耽郡国志云无所不至
姓氏
河南郡九姓 贺 邱 褚 祝 兰 窦 南宫
穆 独孤
人物
贾谊洛阳人 司马迁 卜式 韩擒虎平陈有功
己上并河南人 长孙无忌洛阳人 于志宁河南
卷三 第 8b 页 WYG0469-0022b.png
人 唐张说其先范阳人代居河东又徒家为河南
之洛阳人 贾曾洛阳人 房琯 萧昕 元德秀
并洛阳人 武元衡缑氏人 元稹 贾餗并河南
人 裴休济源人 曹确河南人
土产
桑白皮 桔梗 玄参 丹参 旋覆花 大戟
白蜡 半夏 芫花 峭粉 以上并入贡
赋绫绢 九州记云金门之竹可以为笙管金门山
之洛阳人 贾曾洛阳人 房琯 萧昕 元德秀
并洛阳人 武元衡缑氏人 元稹 贾餗并河南
人 裴休济源人 曹确河南人
土产
桑白皮 桔梗 玄参 丹参 旋覆花 大戟
白蜡 半夏 芫花 峭粉 以上并入贡
赋绫绢 九州记云金门之竹可以为笙管金门山
卷三 第 9a 页 WYG0469-0022c.png
名在福昌县
河南县旧管四十乡今四乡五十坊汉书地理志河南
故鄏乡地郏山名鄏邑名今邑西南之地谓之鄏郏中
按周平王避犬戎乱自宗周徙居于此历十三世至敬
王乃迁都成周即此也秦灭汉为县属河南郡后汉亦
为河南县晋及后魏皆理于今苑城东北隅后魏周大
象二年移于故洛城西隋大业二年又移于今洛城内
宽政坊即今理所也寻又改洛阳为豫州三年罢州为
河南县旧管四十乡今四乡五十坊汉书地理志河南
故鄏乡地郏山名鄏邑名今邑西南之地谓之鄏郏中
按周平王避犬戎乱自宗周徙居于此历十三世至敬
王乃迁都成周即此也秦灭汉为县属河南郡后汉亦
为河南县晋及后魏皆理于今苑城东北隅后魏周大
象二年移于故洛城西隋大业二年又移于今洛城内
宽政坊即今理所也寻又改洛阳为豫州三年罢州为
卷三 第 9b 页 WYG0469-0022d.png
河南郡县属不改唐永昌元年改为合宫县至神龙元
年复旧二年十一月又改为合宫县至唐隆元年仍旧
为河南县 洛水在县北四里 伊水在县东南十八
里 瀍水在县西北六十里禹贡曰伊洛瀍涧既入于
河孔安国注云瀍水出河南北山水经曰瀍水出河南
榖城县北山今验水西从新安县入县东界 天津桥
在县北四里隋炀帝大业元年初造北桥以架洛水用
大缆维舟皆以铁锁钩连之南北夹路对起四楼其馀
年复旧二年十一月又改为合宫县至唐隆元年仍旧
为河南县 洛水在县北四里 伊水在县东南十八
里 瀍水在县西北六十里禹贡曰伊洛瀍涧既入于
河孔安国注云瀍水出河南北山水经曰瀍水出河南
榖城县北山今验水西从新安县入县东界 天津桥
在县北四里隋炀帝大业元年初造北桥以架洛水用
大缆维舟皆以铁锁钩连之南北夹路对起四楼其馀
卷三 第 10a 页 WYG0469-0023a.png
若日月表胜之象然洛水溢浮桥橔辄坏唐贞观十四
年更为石工方正为脚尔雅箕斗之间天汉之津梁故
取名焉 中桥唐咸通三年造累石为脚如天津之制
通济渠在县南三里隋大业元年分洛水西北名千
步碛渠又东北流入水谓之洛 金谷郭缘生述征记
云金谷谷也地有金水自太白原南流经此谷晋卫尉
石崇因即川阜而造制园馆崇金谷诗序云余以元康
六年从大业卿出为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
年更为石工方正为脚尔雅箕斗之间天汉之津梁故
取名焉 中桥唐咸通三年造累石为脚如天津之制
通济渠在县南三里隋大业元年分洛水西北名千
步碛渠又东北流入水谓之洛 金谷郭缘生述征记
云金谷谷也地有金水自太白原南流经此谷晋卫尉
石崇因即川阜而造制园馆崇金谷诗序云余以元康
六年从大业卿出为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
卷三 第 10b 页 WYG0469-0023b.png
谷涧涧中有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物备具又水灌鱼
池焉与诸贤登高临下列坐水湄遂各赋诗感性命之不
求惧凋落之无期云 周山今在苑中当县之西也皇
览云河南城下有周山一名小亭山周地记云周山下
有周谷本周之采地也 榖城山瀍水所出 芒山一
名邙山在县地北十里一名平遥山亦郏山之别名也
都城所枕又有光武陵魏明帝欲平北邙山令登台使
观见孟津廷尉辛毗谏曰天地之性高高下下今而反
池焉与诸贤登高临下列坐水湄遂各赋诗感性命之不
求惧凋落之无期云 周山今在苑中当县之西也皇
览云河南城下有周山一名小亭山周地记云周山下
有周谷本周之采地也 榖城山瀍水所出 芒山一
名邙山在县地北十里一名平遥山亦郏山之别名也
都城所枕又有光武陵魏明帝欲平北邙山令登台使
观见孟津廷尉辛毗谏曰天地之性高高下下今而反
卷三 第 11a 页 WYG0469-0023c.png
之既非其理若九河盛溢洪水为害兵陵皆夷河以禦
之帝乃止又杨佺期洛城记云北连岭修亘四百馀里
实古今东洛九原之地也又戴延之西征记云邙山西
岸东垣亘阜相倚禹其下有张母祠即永嘉中此母有
神术能愈病故元帝渡江时延圣大于丹阳即此母今
祠存伊尹苏秦张仪扁鹊田横刘宽杨修孔融吴后主
蜀后主张华嵇康石崇何宴陆倕阮籍羊祐皆有冢在
此山后汉梁鸿登芒山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山兮
之帝乃止又杨佺期洛城记云北连岭修亘四百馀里
实古今东洛九原之地也又戴延之西征记云邙山西
岸东垣亘阜相倚禹其下有张母祠即永嘉中此母有
神术能愈病故元帝渡江时延圣大于丹阳即此母今
祠存伊尹苏秦张仪扁鹊田横刘宽杨修孔融吴后主
蜀后主张华嵇康石崇何宴陆倕阮籍羊祐皆有冢在
此山后汉梁鸿登芒山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山兮
卷三 第 11b 页 WYG0469-0023d.png
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
兮噫 太白原其原芒山之异阜也在县西北六十八
里舆地志云金水始自太白原东南经金谷即此原也
佩印山左氏传晋赵诸陵并在此山上即芒山之别阜
也 阙塞山左氏传晋赵鞅纳王使女宽守阙塞伏虔
谓南山伊阙是也杜预云洛阳西南伊阙口也俗名龙
门 孝水山海经谓廆山俞随之水出于其阴北流注
于谷水注水经云世谓之孝水在河南城西十馀里故
兮噫 太白原其原芒山之异阜也在县西北六十八
里舆地志云金水始自太白原东南经金谷即此原也
佩印山左氏传晋赵诸陵并在此山上即芒山之别阜
也 阙塞山左氏传晋赵鞅纳王使女宽守阙塞伏虔
谓南山伊阙是也杜预云洛阳西南伊阙口也俗名龙
门 孝水山海经谓廆山俞随之水出于其阴北流注
于谷水注水经云世谓之孝水在河南城西十馀里故
卷三 第 12a 页 WYG0469-0024a.png
潘安仁西征赋云澡孝水而濯缨嘉美名之在兹 月
陂洛水自苑内上阳宫南㳽漫东注当宇文恺版筑之
时因斜堤令东北流水冲作堰九所形如偃月谓之月
陂 千金堰戴延之西征记云金瀍三水合处有千金
堨即魏陈留王所立引水东灌民今赖之又九州要记
云洛阳千金堨傍有九龙祠 濛汜池魏书云明帝于
宫西凿濛汜池以通御沟义取日入濛氾以为名 琼
花池洛阳宫殿簿云西宫临章殿有琼花池 皋门桥
陂洛水自苑内上阳宫南㳽漫东注当宇文恺版筑之
时因斜堤令东北流水冲作堰九所形如偃月谓之月
陂 千金堰戴延之西征记云金瀍三水合处有千金
堨即魏陈留王所立引水东灌民今赖之又九州要记
云洛阳千金堨傍有九龙祠 濛汜池魏书云明帝于
宫西凿濛汜池以通御沟义取日入濛氾以为名 琼
花池洛阳宫殿簿云西宫临章殿有琼花池 皋门桥
卷三 第 12b 页 WYG0469-0024b.png
榖水上有皋门桥即晋惠帝所造故潘岳西征赋云秣
马皋门 铜井陆机洛阳记云宫墙西有二铜井 甘
城左传谓甘昭公有宠于惠后杜预注云河南有甘水
昭公王子带食邑于甘故汉书郡国志云河南有甘城
故榖城在县西北古榖城即周所置在榖水之东岸
西晋省并入河南故有城存北齐天保中常在王演使
稗将严略增筑以拒周俗亦谓之严城后周拒齐又筑
孝水城亦在今县西北隋大业二年又于此置青城宫
马皋门 铜井陆机洛阳记云宫墙西有二铜井 甘
城左传谓甘昭公有宠于惠后杜预注云河南有甘水
昭公王子带食邑于甘故汉书郡国志云河南有甘城
故榖城在县西北古榖城即周所置在榖水之东岸
西晋省并入河南故有城存北齐天保中常在王演使
稗将严略增筑以拒周俗亦谓之严城后周拒齐又筑
孝水城亦在今县西北隋大业二年又于此置青城宫
卷三 第 13a 页 WYG0469-0024c.png
北隔苑城与榆林店相对 苌弘祠郡国志云周人无
辜见杀今洛中有祠存谓撞钟祠是也即后人讹尔
白君祠郡国志二瀍水西南有曰仲吕墓前有祠堂石
碑题曰真人白君之表即晋永宁二年志之 许由庙
在邑界 石虎郡国志云在洛阳西秦末尝鸣应三十
里今人铁打钉两足兼截双耳 金□在城邙山下按
刘义庆世说王济字武子被责移地于此时人多地贵
济好走马因布钱为埒以示之故号为金□ 鸿都门
辜见杀今洛中有祠存谓撞钟祠是也即后人讹尔
白君祠郡国志二瀍水西南有曰仲吕墓前有祠堂石
碑题曰真人白君之表即晋永宁二年志之 许由庙
在邑界 石虎郡国志云在洛阳西秦末尝鸣应三十
里今人铁打钉两足兼截双耳 金□在城邙山下按
刘义庆世说王济字武子被责移地于此时人多地贵
济好走马因布钱为埒以示之故号为金□ 鸿都门
卷三 第 13b 页 WYG0469-0024d.png
洛阳北宫门也 百尺楼在金镛城内有百尺楼 棠
棣碑在县西四里修行寺东街永徽初贾敦实前后为
洛州长史并有惠政百姓立二碑于此时人号为棠棣
碑 白居易影堂在县南二十里唐会昌元年置 玉
泉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山内有玉泉寺 唐明宗五庙
在县西北六里福善坊 晋朝五庙在县西北八里恭
安坊天福八年置 汉朝七庙在县西北八里精善坊
周朝六庙在县西南三里建隆元年置在彰善坊
棣碑在县西四里修行寺东街永徽初贾敦实前后为
洛州长史并有惠政百姓立二碑于此时人号为棠棣
碑 白居易影堂在县南二十里唐会昌元年置 玉
泉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山内有玉泉寺 唐明宗五庙
在县西北六里福善坊 晋朝五庙在县西北八里恭
安坊天福八年置 汉朝七庙在县西北八里精善坊
周朝六庙在县西南三里建隆元年置在彰善坊
卷三 第 14a 页 WYG0469-0025a.png
唐李靖庙在县西七里精善坊
洛阳县旧三十乡今三乡四十三坊本成周之地镐京
为西都王城为东都敬王以后王城西周成周为东周
至秦襄王以为洛阳县属三川自汉以后县恒属河南
故太史公云留滞周南即今邑也朱超石与兄书日洛
下道路本好青槐荫映可爱隋炀帝迁都自今县东三
十里有故城存于移今德𢡟坊西南隅唐垂拱四年七
月折置永昌县长安二年六月废永昌神龙二年冬改
洛阳县旧三十乡今三乡四十三坊本成周之地镐京
为西都王城为东都敬王以后王城西周成周为东周
至秦襄王以为洛阳县属三川自汉以后县恒属河南
故太史公云留滞周南即今邑也朱超石与兄书日洛
下道路本好青槐荫映可爱隋炀帝迁都自今县东三
十里有故城存于移今德𢡟坊西南隅唐垂拱四年七
月折置永昌县长安二年六月废永昌神龙二年冬改
卷三 第 14b 页 WYG0469-0025b.png
洛阳为永昌县唐隆元年复为洛阳县皇朝移于小清
化坊 洛水在县西南三里自苑内上阳之南㳽漫东
流宇文恺筑斜堤令东北流当水冲凑堰九所形如偃
月谓之月陂今虽渐坏尚有存者 北邙山在县北二
里 委栗山在县东南三十里魏明帝景初元年十月
营洛阳委栗山为园邱今形制犹在 大石山一名万
安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九州要记云晋惠帝于此山
请雨七日大霖魏文帝测之高二百丈魏武乐府有南
化坊 洛水在县西南三里自苑内上阳之南㳽漫东
流宇文恺筑斜堤令东北流当水冲凑堰九所形如偃
月谓之月陂今虽渐坏尚有存者 北邙山在县北二
里 委栗山在县东南三十里魏明帝景初元年十月
营洛阳委栗山为园邱今形制犹在 大石山一名万
安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九州要记云晋惠帝于此山
请雨七日大霖魏文帝测之高二百丈魏武乐府有南
卷三 第 15a 页 WYG0469-0025c.png
篇云南上大石山即此山也 大谷在县东五里后汉
书曰孙坚进军大谷渠路九十里张衡东京赋曰盟津
达其后大谷通其前陈留王洛神赋经通大谷潘安仁
閒居赋张公大谷之渠皆谓此 翟泉左传曰王子虎
会诸侯之大夫于翟泉今城中大仓西南池水是也晋
永嘉元年有苍鸟起步广理地陷境有刘曜纂逼之辱
又帝王纪云景王葬于翟泉今东阳门内有大街北有
大仓中有景王陵西南望步广里北眺翟泉二处相距
书曰孙坚进军大谷渠路九十里张衡东京赋曰盟津
达其后大谷通其前陈留王洛神赋经通大谷潘安仁
閒居赋张公大谷之渠皆谓此 翟泉左传曰王子虎
会诸侯之大夫于翟泉今城中大仓西南池水是也晋
永嘉元年有苍鸟起步广理地陷境有刘曜纂逼之辱
又帝王纪云景王葬于翟泉今东阳门内有大街北有
大仓中有景王陵西南望步广里北眺翟泉二处相距
卷三 第 15b 页 WYG0469-0025d.png
远近约略之也又戴延之南征记云太子宫东有翟泉
今乾无水 洛子神郡国志后魏虎贲中郎将洛子渊
者洛阳人镇防彭城因同营人樊元宝归附书至洛下
云宅在灵台南元宝至忽见一老翁云是吾儿书引入
屋宇显敞饮食非常久之送元宝出唯见高崖对水方
知是洛水之神因立祠迄今人祀以祈水旱 玉井魏
略云明帝引榖水过九龙祠前为玉井绮拦又洛阳记
云璇华宫有玉井皆以玉垒饰是也 阮曲水经注云
今乾无水 洛子神郡国志后魏虎贲中郎将洛子渊
者洛阳人镇防彭城因同营人樊元宝归附书至洛下
云宅在灵台南元宝至忽见一老翁云是吾儿书引入
屋宇显敞饮食非常久之送元宝出唯见高崖对水方
知是洛水之神因立祠迄今人祀以祈水旱 玉井魏
略云明帝引榖水过九龙祠前为玉井绮拦又洛阳记
云璇华宫有玉井皆以玉垒饰是也 阮曲水经注云
卷三 第 16a 页 WYG0469-0026a.png
榖水又东南转曲而东注谓之阮曲盖嗣宗所居之地
七里涧陆机洛阳记云城东有桥以跨七里涧 九
观陆机洛阳记云临商陵云等八观在宫之西唯绝顶
一观在东是号曰九观 平阴故城汉为县废城在今
县北五十里是按此城东有平州谓之河阴川城北枕
黄河西抵印山北距曹魏文帝改平阴后魏移县理于
故洛城西皇女台侧隋开皇三年又移县于寿安县东
北二十五里严名城是也大业元年废入洛阳 峻阳
七里涧陆机洛阳记云城东有桥以跨七里涧 九
观陆机洛阳记云临商陵云等八观在宫之西唯绝顶
一观在东是号曰九观 平阴故城汉为县废城在今
县北五十里是按此城东有平州谓之河阴川城北枕
黄河西抵印山北距曹魏文帝改平阴后魏移县理于
故洛城西皇女台侧隋开皇三年又移县于寿安县东
北二十五里严名城是也大业元年废入洛阳 峻阳
卷三 第 16b 页 WYG0469-0026b.png
陵晋武帝陵 汉明帝章帝陵明帝在今县西北章帝
在今县东南 白社里在故城建春门东即薰威辇旧
居之地 回洛仓隋大业三年十二月置回洛仓去洛
阳县七里仓城周十里开三百窖百万斛至十三年李
密叛频攻此仓多为洛阳人所据后竟为密陷还复奋
得后运米入洛阳终为乱兵所掠 宣武场魏明帝斗
猛兽处 铜驼街陆机洛阳记云汉铸铜驼二枚在宫
南四会号头夹路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聚群贤铜驼
在今县东南 白社里在故城建春门东即薰威辇旧
居之地 回洛仓隋大业三年十二月置回洛仓去洛
阳县七里仓城周十里开三百窖百万斛至十三年李
密叛频攻此仓多为洛阳人所据后竟为密陷还复奋
得后运米入洛阳终为乱兵所掠 宣武场魏明帝斗
猛兽处 铜驼街陆机洛阳记云汉铸铜驼二枚在宫
南四会号头夹路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聚群贤铜驼
卷三 第 17a 页 WYG0469-0026c.png
陌上集少年言人物之盛也风土记云石季龙取之何
向邺 三市洛阳记云大市名金市在大城西南市在
大城南马市在东旧置丞马又郦道元注水经云马市
即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之处 苏秦宅郡国志云在利
仁里后为魏尚书高显业宅后造为寺 董卓宅郡国志
曰在永和里掘地取得金玉宝玩后魏邢蛮掘得金沙
及钱铭曰董太师之物后梦卓索蛮吝不还经年无病
而卒 石崇宅有绿珠楼今谓之狄泉是也 夕阳亭晋
向邺 三市洛阳记云大市名金市在大城西南市在
大城南马市在东旧置丞马又郦道元注水经云马市
即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之处 苏秦宅郡国志云在利
仁里后为魏尚书高显业宅后造为寺 董卓宅郡国志
曰在永和里掘地取得金玉宝玩后魏邢蛮掘得金沙
及钱铭曰董太师之物后梦卓索蛮吝不还经年无病
而卒 石崇宅有绿珠楼今谓之狄泉是也 夕阳亭晋
卷三 第 17b 页 WYG0469-0026d.png
贾充出镇长安百僚饯送自旦及暮故曰夕阳亭 故
洛阳城在县二十里按洛阳记洛阳城东西七里南北
九里内宫殿台观府藏寺舍晋魏之代凡有一万一千
二百一十九门自永嘉之乱刘曜入洛阳元帝渡江官
署里闾鞠为茂草至后魏孝文帝幸洛阳巡故宫遂咏
黍离之诗群臣侍从无不感怆又至隋帝因校猎登北
邙山观伊阙顾谓侍臣曰得非龙门耶自古何不建都
于此时臣苏威对曰以俟陛下耳遂定议都焉因诏杨
洛阳城在县二十里按洛阳记洛阳城东西七里南北
九里内宫殿台观府藏寺舍晋魏之代凡有一万一千
二百一十九门自永嘉之乱刘曜入洛阳元帝渡江官
署里闾鞠为茂草至后魏孝文帝幸洛阳巡故宫遂咏
黍离之诗群臣侍从无不感怆又至隋帝因校猎登北
邙山观伊阙顾谓侍臣曰得非龙门耶自古何不建都
于此时臣苏威对曰以俟陛下耳遂定议都焉因诏杨
卷三 第 18a 页 WYG0469-0027a.png
素营之大业九年成徙都之其宫北据邙山南值伊阙
以洛水贯都有天汉之象宫室台殿皆宇文恺所造巧
思营布前代郡邑莫之比焉 十二门陆机洛阳记云
洛阳十二门北九里城内宫殿台观有閤闼左右出入
城内皆三道公卿尚书从中道凡人左右出入不得相
逢夹道中榆柳以荫行人又晋书曰洛阳御道筑墙高
丈馀又云洛阳十二门皆有双阙石桥桥跨阳渠水又
按舆地志洛阳城外有阳渠水即周公所置池上源汪
以洛水贯都有天汉之象宫室台殿皆宇文恺所造巧
思营布前代郡邑莫之比焉 十二门陆机洛阳记云
洛阳十二门北九里城内宫殿台观有閤闼左右出入
城内皆三道公卿尚书从中道凡人左右出入不得相
逢夹道中榆柳以荫行人又晋书曰洛阳御道筑墙高
丈馀又云洛阳十二门皆有双阙石桥桥跨阳渠水又
按舆地志洛阳城外有阳渠水即周公所置池上源汪
卷三 第 18b 页 WYG0469-0027b.png
函谷东流注城西北角仍分流绕城至建春门外合流
折东流注于池是也 上东门洛阳东画门也在寅地
晋改为建春门东观汉记云郅恽为上东门侯光武还
恽不纳又后汉书袁绍横力揖董卓曰天下健者岂惟
董公乎乃悬节于上东门而去又汉公卿饯二疏于上
东门汉旧仪云册皇上为诸侯王皆于上东门中以东
门在卯故也晋书十二门东面最北曰东上门后又改
为东阳门即阮籍诗步出上东门也又晋书衍见石勒
折东流注于池是也 上东门洛阳东画门也在寅地
晋改为建春门东观汉记云郅恽为上东门侯光武还
恽不纳又后汉书袁绍横力揖董卓曰天下健者岂惟
董公乎乃悬节于上东门而去又汉公卿饯二疏于上
东门汉旧仪云册皇上为诸侯王皆于上东门中以东
门在卯故也晋书十二门东面最北曰东上门后又改
为东阳门即阮籍诗步出上东门也又晋书衍见石勒
卷三 第 19a 页 WYG0469-0027c.png
停啸于上东门徐使召之已去 开阳门南面有门曰
开阳在己上应邵汉官仪曰此门始成未有名夜有一
柱飞来在楼上后琅琊开阳县上言南门一柱忽然飞
去莫知所在光武使视则是也遂刋记年日月因以名
上有九子母像国家常往祈焉次西汉有小苑门在午
上晋改曰宣阳门内有冰井故述征记曰冰井在凌云
台北故藏冰处也又云移门即宣阳也按薜综注东京
赋曰謻门冰室门也冰室门及门榭皆屈邪行依城池
开阳在己上应邵汉官仪曰此门始成未有名夜有一
柱飞来在楼上后琅琊开阳县上言南门一柱忽然飞
去莫知所在光武使视则是也遂刋记年日月因以名
上有九子母像国家常往祈焉次西汉有小苑门在午
上晋改曰宣阳门内有冰井故述征记曰冰井在凌云
台北故藏冰处也又云移门即宣阳也按薜综注东京
赋曰謻门冰室门也冰室门及门榭皆屈邪行依城池
卷三 第 19b 页 WYG0469-0027d.png
为道也华延隽洛阳记云即汉之宫门次西汉曰津门
在未上洛阳水浮桥下按后汉书陈宣为諌议大夫建
武十年洛水泛长在津门门司欲筑堤遏水先止之曰
王尊已止水绝其足朝中兴必不入矣水果退 广阳
门西面有三门在申上述征记云广阳门西南有刘曜
垒试弩棚西北有斗鸡台射雉观又按河南十二县境
簿云茧观在广阳门次北汉曰有雍门在酉上晋改曰
西明又次北曰上西门上所以不纯白者厄汉家于戍
在未上洛阳水浮桥下按后汉书陈宣为諌议大夫建
武十年洛水泛长在津门门司欲筑堤遏水先止之曰
王尊已止水绝其足朝中兴必不入矣水果退 广阳
门西面有三门在申上述征记云广阳门西南有刘曜
垒试弩棚西北有斗鸡台射雉观又按河南十二县境
簿云茧观在广阳门次北汉曰有雍门在酉上晋改曰
西明又次北曰上西门上所以不纯白者厄汉家于戍
卷三 第 20a 页 WYG0469-0028a.png
故以丹漆镂之 夏门北面有二门其西汉曰夏门晋
改为大夏门正在亥上魏略门董卓烧南北二宫魏武
帝更为夏门内立北宫至明帝又造三层楼高十丈陆
机与弟书曰大夏门有三层楼高百尺又按晋宫阙簿
云宣武观在大夏门有三层楼汉曰榖门晋改曰广莫
门在丑上九龙祠在履顺坊按东郡记后魏孝文迁都
洛阳修千金堨渠城而水不流常见有龙扼之水不得
下为是祭之龙退而水行 王戎墓在殖业坊高四丈
改为大夏门正在亥上魏略门董卓烧南北二宫魏武
帝更为夏门内立北宫至明帝又造三层楼高十丈陆
机与弟书曰大夏门有三层楼高百尺又按晋宫阙簿
云宣武观在大夏门有三层楼汉曰榖门晋改曰广莫
门在丑上九龙祠在履顺坊按东郡记后魏孝文迁都
洛阳修千金堨渠城而水不流常见有龙扼之水不得
下为是祭之龙退而水行 王戎墓在殖业坊高四丈
卷三 第 20b 页 WYG0469-0028b.png
故老传云隋大业迁都之始人为酒窖得名云晋司徒
尚书令安丰元年王君之墓铭 裴楷墓在修义坊十
字街北有碑存 高贵卿公陵在县西北三十里屈涧
之滨
太平寰宇记卷三
尚书令安丰元年王君之墓铭 裴楷墓在修义坊十
字街北有碑存 高贵卿公陵在县西北三十里屈涧
之滨
太平寰宇记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