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469-000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

  宋 乐史 撰

  河南道一

  开封府一

  开封府今理开封浚仪二县禹贡为兖豫二州之域星
分房宿在春秋时为郑地战国时为魏都史记云魏惠
王自安邑徙都大梁即今西面浚仪县故城是也后秦
卷一 第 1b 页 WYG0469-0003d.png
始皇二十二年攻魏因引河水灌城而拔之即以为三
川地汉祖起沛郦生说曰陈留为天下冲四通五达之
郊无名山大川之阻即谓此地也后定天下为陈留郡之
浚仪县至文帝封皇子武为梁王都大梁后以其地卑
湿东徙睢阳即今宋州也晋武改为陈留国东魏孝静
帝废国为梁州分为陈留开封二郡北齐废开封郡并
入陈留郡至后周改梁州为汴州以城临汴水因以为
名隋初州如故大业初州废又为郡二年废郡以其地
卷一 第 2a 页 WYG0469-0004a.png
并入荣阳颍川济阴东莱等四郡有通济渠即炀帝所
开以通江淮漕运经中而过唐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
汴州总管府管汴洧杞陈四州领浚仪新里小黄开封
封邱等五县七年改为都督府废开封小黄新里三县
入浚仪县复废杞州之雍邱陈留营州之中牟洧州之
尉氏来属龙朔二年以中牟𨽻郑州延和元年复置开
封县天宝元年改汴州为陈留郡乾元四年复为汴州
建中筑罗城梁开平元年升为东京置开封府后唐同
卷一 第 2b 页 WYG0469-0004b.png
光元年复为汴州以宣武军为额晋天福三年又升为
东京置开封府汉周至今并因之

  元领县六 今十六

  开封 浚仪 封邱 陈留 尉氏 雍邱 襄邑
(宋州割到) 考城(曹州割到) 武阳(郑州割到) 中牟(郑州割到) 太康
(陈州割到) 长垣(渭州割到) 酸枣(滑州割到) 扶沟(许州割到) 鄢陵
(许州割到) 东明(新置)

  府境

卷一 第 3a 页 WYG0469-0004c.png
  东西三百里 南北三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西至西京四百二十里 西至长安一千二百五十
里 东至宋州三百里 西至郑州一百四十里
南至蔡州五百里 北至滑州二百二十里 南至
宋州三百一十八里 又东南至陈州三百一十里
 西南至许州二百十五里 东北至曹州二百二
十里 西北至孟州三百五十里

卷一 第 3b 页 WYG0469-0004d.png
  户

  唐开元领县六户八万二千一百皇朝管县一十六
户主九万一千二百三十二客八万八千三百九十


  风俗

  汉书河南之气厥性安舒今汴地涉郑卫之境梁魏
之墟人多髦俊好儒术杂以游豫有魏公子之遗风
难动以非易感以义

卷一 第 4a 页 WYG0469-0005a.png
  姓氏

  陈留郡五姓 防 谢 何 虞 蔡

  人物

  陈平杨武户牗乡人 郦其食 申屠蟠 蔡邕陈
留人 边韶 百里嵩 潘最 毛玠陈留平丘人
 典韦 元瑀尉氏人子籍 江伟 江式 唐刘
仁軏尉氏人与子姓三人并授上柱国州党荣之号
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卷一 第 4b 页 WYG0469-0005b.png
  土产

  绢 绵 谷子 麻黄 酸枣

  开封县旧二十乡今八乡八坊本汉县属河南郡今县
河五十里开封古城是汉理所后魏天平元年于此置
开封郡高齐天保七年郡与县俱废隋开皇六年复置
属郑州唐武德四年自郑州来属贞观元年并入浚仪
延和元年又折浚仪于州城内别置今县管东界 逢
泽在县东北十四里今名蓬池史记秦孝公二十年使
卷一 第 5a 页 WYG0469-0005c.png
公子少管率师会诸侯逢泽又谓卫国之岸地唐天宝
六年改为福源池 夷门史记大梁有十二门有曰夷
门隐士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夷门门吏魏公子无忌厚
遗之不受 吹台在县南五里陈留风俗传县有苍颉
师旷城其城有列仙吹台梁孝王亦增筑焉朱梁开平
二年改繁台为讲武台此即吹台也其后有繁氏居其
侧里人乃以姓呼之 沙海在县西北十二里战国策
云齐欲发卒取周九鼎颜率说曰夫梁之君臣欲得九
卷一 第 5b 页 WYG0469-0005d.png
鼎谋于沙海之上为日久矣即为此也至隋文疏凿旧
迹引汴水注之习舟师以伐陈陈平之后立碑其侧以
纪功德焉今无水 蓼堤在县东北六里高六尺广四
丈梁孝王都大梁以其地卑湿徙睢阳乃筑此堤至宋
州三百里 蔡水在县南本梁沟始皇二十二年王贲
引水攻大梁是此 通济渠在县南二里隋大业元年
以汴水迂曲回复稍难自大梁城西凿渠引汴水入号
通济渠 开封故城在县西十五里郑庄公所筑陈留
卷一 第 6a 页 WYG0469-0006a.png
风俗传曰阮简为开封令有劫贼外白甚急 高阳故
城 甘城即秦大史甘公所居之地因星文说张耳令
背项羽依高祖即于此城 信陵亭在城内临河当相
国寺前即魏公子无忌胜槩之地 琵琶沟在县南十
一里西从中牟县界流入通济渠隋炀帝欲幸江都自
大梁城西南凿渠引汴水入即莨宕渠也旧图经云形
似琵琶故名

  仓垣县在县东北二十里水经云济水东经仓垣城舆
卷一 第 6b 页 WYG0469-0006b.png
地志曰仓垣城南临汴水西北有苍颉坟城有列仙台

  棘城在县西南三十里左传云晋荀吴涉自棘津

  新里县故城在县东三十里隋高帝开皇十六年分浚
仪县置因新里为名炀帝大业二年废唐武德四年复
置贞观元年又废 苍颉坟在县东北二十里舆地志
云苍颉西北有苍颉冢 樊于期墓在县南一十三里
史记云樊于期逃秦罪入燕燕荆轲谓曰须君首可以
谋秦王于是自杀函封送秦魏人葬于此 张仪墓在
卷一 第 7a 页 WYG0469-0006c.png
县东北七里史记云仪魏人相秦一十年卒葬于此俗
以坟形似砚因名砚子台以张耳墓南砚台此谓北砚
台 张耳墓在县东七里汉书耳大梁人高祖布衣时
尝从耳游后事赵有功受封卒葬于此 蔡伯喈墓在
县东北四十五里后汉书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汉灵
帝时坐收廷尉死狱中葬于此 荆轲墓在县东四十
里史记曰轲卫人也游燕为丹入秦刺秦王不巾而死
旧图经云招魂葬于此

卷一 第 7b 页 WYG0469-0006d.png
  浚仪县旧二十五乡今十二乡八坊汉武帝元年废新
里城而立浚仪属陈留郡舆地志云夷门之下新里之
东浚水之北象而仪之以为邑名后魏以县𨽻梁州后
周改梁州为汴县亦𨽻焉隋废汴改属郑州唐初置汴
州县复归焉今居郭内开封故城在即今为理之所也

  寒泉陂在县西六十里诗云爰有寒泉在浚之下其
水冬夏常冷因曰寒泉 酺池在县西北七里古大梁
城梁孝王作 砖硠城在县西北三十里史记张良报
卷一 第 8a 页 WYG0469-0007a.png
韩雠伏处于博浪候秦始皇 古浚仪城二一在县东
三十里一在县北四里 赤城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水
经云蒗荡渠东南径赤城至浚仪 信陵君墓在县南一
十二里史记魏公子无忌昭王少子安釐王弟为信陵
君 侯嬴墓在县南一十二里史记魏公子无忌谋杀
赵询自刎而死遂葬于此 段干木死西土魏王迁都
之日子孙改葬于此 陆云祠在县北二里晋书陆云
尝为浚仪令民为立祠 青邱亦曰元池女娀简狄浴
卷一 第 8b 页 WYG0469-0007b.png
于晋邱之水有元鸟遗卵吞之生契即此水也 鸿池
即卫献公射鸿于此 望京楼城西门楼本无名唐文
宗大和二年节度使令狐陶重修因登临赋诗曰夷门
一镇五经秋未得朝天未免愁因上此楼望京国便名
楼作望京楼

  封邱县北六十里二十乡今七乡古封国之地左氏传
谓赐封父之繁弱是也鲁国都纪云卫地之延乡汉高
祖与项籍战败于翟母免难之处后以延乡为封邱县
卷一 第 9a 页 WYG0469-0007c.png
翟母即此地也𨽻陈留郡后魏道武帝并入酸枣宣武
帝复置隋开皇三年𨽻汴 黑山在县北三里魏志初
平四年春太祖军甄城荆州牧刘表断袁术粮道术引
军入陈留屯封邱黑山徐赋佐之 黄池在县西南七
里东南三里按春秋哀公十二年会晋侯吴子于黄池
吴晋争长杜预注云陈留封邱县南有黄亭近济水

  云响城在县南一十里按史记云吴晋率诸侯会于黄
池莫不云集响应共筑此城因以为名 期城在县西
卷一 第 9b 页 WYG0469-0007d.png
南七里按城冢史记云期城者夏禹理水时所筑今呼
为簸箕城 废守节县在县西北三里唐武德三年李
绩于酸枣县置梁州乃分胙城酸枣二县以属焉于时
柬州未平人思效节县新创立故以守节为名至四年
废 封邱台在县东五里按世本东郡齐国侯伯倏子
卒葬此遂于城内作地道 向子墓亦名墓子台 桐
牢亭在县二里按春秋鲁哀公会晋侯同盟于虫牢杜
预注云郑地陈留封邱县北有桐牢亭襄公十八年传
卷一 第 10a 页 WYG0469-0008a.png
云楚侵郑东北至于虫牢而反续汉记云封邱有桐牢
亭韦昭曰古虫牢地也今俗谓之桐涡 朱亥墓在县
西三十里按史记秦攻赵赵求救于魏安釐王遣将晋
鄙将兵救赵惧秦不进魏公子无忌使朱亥赍铁锤杀
晋鄙而统其军以救赵卒葬于此 翟母墓在县西南
七里按陈留风俗传云汉高祖与楚项羽战败于延乡
有翟母者免其难也 百里嵩墓在县东七里后汉书
嵩字景山陈留封邱人为徐州刺史时旱嵩乃传车巡
卷一 第 10b 页 WYG0469-0008b.png
部所到属县膏雨随车卒葬于此 程徵君墓在县南
四里魏书程仲字孔礼陈留封邱人有志行明帝青龙
三年徵不就景初二年正始五年徵又不就晋武帝大
始二年卒封元乡亭侯

  陈留县东三十五里旧二十五乡今七乡本古有莘城
国语谓之莘墟史记云郑桓公反以周衰徙都于留即
此地后为陈所并故曰陈留秦始皇二十六年置陈留
县汉为陈留郡县𨽻焉西晋末郡县并废后魏复置隋
卷一 第 11a 页 WYG0469-0008c.png
废唐武德四年置县𨽻杞州贞观元年废移𨽻汴州其
后因之魏书谓四战之地是也乃汉高祖兵败母死之
地 阿谷水在县北五十八里家语曰孔子南游于楚
至阿谷之坠使子贡奉觞从女子乞饮即此也 小黄
城汉县名属陈留故城今在县东北三十三里亦曰小
黄园 昭灵夫人陵庙在县北三十七里风俗传曰沛
公起兵野战于黄乡天下平定乃命使以梓宫招魂幽
野有丹蛇在水自洒濯入梓宫其浴处仍有遗发今庙
卷一 第 11b 页 WYG0469-0008d.png
号昭灵焉 睢沟在县东南五里舆地志云汴水自荣
阳受睢水东至陈留彭城南入泗水经县界入雍邱界
自后开通济渠此渠废今无水 汉武帝宫在县罗城
内风俗传孝武帝元狩元年置行宫今废为舍 逍遥
宫南县南六里馀隋大业六年置今废 陈陵在县北
二十里按城冢记云大梁城东三十里汴水北五里有
黄柏山陈元方祖父坟二十区有碑存 故莘城在县
东北三十五里古莘国国语汤伐桀桀与韦顾之君等
卷一 第 12a 页 WYG0469-0009a.png
拒汤于莘之墟遂战于鸣条之野 老邱城在县北四
十五里按春秋传云定公十五年郑罕达败宋师于老
邱杜预注云老邱宋地 平邱城在县北九十里陈留
风俗传云邱城卫灵公邑春秋昭公十三年晋会诸侯
于平邱杜预注云平邱在陈留长垣县西南 斗城在
县南三十五里按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葬伯有于斗
城杜预注斗城郑地名 裘氏城在县南六十里风俗
传云陈留有裘氏乡城冢记云秦时故县也 澹台子
卷一 第 12b 页 WYG0469-0009b.png
羽墓在县南六十里风俗传子羽冢在陈留县 张良
城在县东六十里按城冢记云张城汉高祖为张良筑
亦名张良城良世孙名德为兖州刺史袭封陈留侯食
小黄万户至炀帝时葬张城西南三百步今呼为张光
墓也

  尉氏县南一百里原十乡本春秋郑大夫尉氏之邑即
狱官也魏徙都于梁遂属魏秦始皇二年置尉氏县汉
以县𨽻梁国武帝分梁国置陈留郡因属焉东魏𨽻开
卷一 第 13a 页 WYG0469-0009c.png
封郡隋开皇三年罢郡𨽻汴州十六年属洧州州废入
许唐武德四年复置洧州贞观八年州废复归汴郡南
阮所居之所 三亭冈在县西南三十里史记秦昭王
使谒者王稽于魏夜与范睢言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
郡即此冈之南也 长明沟在县西四十五里源出许
州长葛县界与太沟合流司马彪郡国志云苑陵县有
白雁陂引渎南流谓之长明沟 笔沟在县东北四十
里与康沟相合端直如笔 蓬池在县北五里按述征
卷一 第 13b 页 WYG0469-0009d.png
记曰大梁西南九十里尉氏有蓬池阮籍诗云徘徊蓬
池上回首望大梁即此是也 向城在县西南五十里
左传襄公十一年诸侯伐郑会于北林师于向杜预注
云向地在颖川长社县东北 菟氏城在县西北四十
里按左氏传昭公五年郑伯劳楚屈生于菟氏杜预注
云菟氏郑地 鸡鸣城在县西南三十里按郦元注水
经云魏惠王元年韩懿侯会伐魏于皛泽陂比对鸡鸣
城 故钟城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按续述征记云钟城
卷一 第 14a 页 WYG0469-0010a.png
魏太傅钟繇故里城南三里有钟繇碑 蒋城在县西
五十里其城以西半属新郑县界左传僖二十四年凡
符邢茅胙祭周公之胤社预注云蒋在弋阳县 废苑
陵城在县南四十八里按属征记成皋东南一百三十
里有苑陵城郑国之所都其城今见在郑州新郑县唐
武德四年绥抚使任环移苑陵县属洧州贞观元年废

  鄢陵三县别置大业二年废 宿苍舒墓在县东四
十五里按孝子传云宿苍舒陈留尉氏人小有至性七
卷一 第 14b 页 WYG0469-0010b.png
岁遭饥荒卖身为奴以供父母后起家为上党太守
杜元凯墓在县西南五十里晋封当阳县侯累迁司徒

  阮籍墓在县东四十五里籍陈留尉氏人即竹林七
贤有碑在 阮籍台在县东南二十步籍每追名贤携
酌长啸登此也

  雍邱县东八十七里旧二十八乡今八乡古雍国黄帝
之后姞姓殷汤封夏后于杞周武王克殷封夏后东楼
公于杞是为杞国即此地也汉为雍邱县𨽻陈留郡魏
卷一 第 15a 页 WYG0469-0010c.png
为雍邱国封鄄城王植为雍邱王又国废为县归陈留
不改后魏于县置阳夏郡隋开皇三年郡废为县至十
七年置杞州大业三年州罢唐初复置贞观元年州废
县皆归汴晋避讳改为杞汉初复故 圉城在县南五
十里左传昭五年晋韩起如楚送女过郑郑伯劳诸圉
风俗传云旧陈地苦楚之难修干戈于境以虞其患故
曰圉舆地志汉高祖使樊哙下之为县属宋州今故城
存 外黄城左氏谓惠公败宋师于黄杜注黄宋邑汉
卷一 第 15b 页 WYG0469-0010d.png
县属陈留以魏郡有内黄此故加外焉今界内有山号
黄柏山故城在今县东六十里汉书外黄县即繁阳城
六国魏将地赵廉颇攻取之即此也 雍邱故城今县
城是也春秋时杞国城也杞为宋灭城北临汴河晋永
嘉末镇西将军祖逖为豫州刺史理于此逖累破石勒
军黄河以南皆为晋土人皆感悦逖卒百姓立祠焉
雁亭在县北四十里左氏传卫侯伐郑至鸣雁杜注云
在雍邱鸣雁亭也 夏后祠祠中有井能云雨祈祷甚
卷一 第 16a 页 WYG0469-0011a.png
应也 空桑城在县西二十里按帝王世纪云伊尹生
于空桑此是伊尹生处 祺城在县西北一十八里按
陈留王袭封雍邱王表云禹祠原在此城汉光武迎其
神移雍邱城内植城于雍邱作宫请迁其神于旧馆其
赞曰悬仰圣业功济唐虞微君之勋吾其为鱼尔雅曰
祺者吉祥名 妇姑城在县东十里按戴延之西征记
云梁东百里古有妇人寡居养姑孝谨乡人义之为筑
此城故名曰妇姑城后人因讹为妇固城 肥阳城在
卷一 第 16b 页 WYG0469-0011b.png
县东北二十里按城冢记云禹治洪水时在肥泽之阳
所筑 高阳城在县西二十九里颛顼高阳氏佐少昊
有功受封此邑 范睢墓在县北六十八里史记睢先
事魏中大夫须贾后入秦为相号曰应侯卒葬于此
郦食其墓在县西南二十八里汉书食其陈留高阳人
好读书家贫为里监门贤豪谓之狂生后为齐所杀乃
葬于此陈留王集云植猎于高阳之下过食其坟以斗
水束藻荐于座赞曰野无卮酒惟兹行潦食无嘉肴宴
卷一 第 17a 页 WYG0469-0011c.png
用蘋藻 郦商墓在县西南二十八里汉郦商食其之
弟也陈胜起兵商乃聚少年得数千人属高祖从征伐
有功封曲周侯葬于此 白虎墓王业字子香雍邱人
为荆州刺史有惠化卒于枝江有白虎夹柩送归因此
号之今子孙号为白虎王氏



卷一 第 17b 页 WYG0469-0011d.png








  太平寰宇记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