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453-07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元儒考略卷三
            明 冯从吾 撰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自幼颖悟九岁从群子弟试
 乡校每中前列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知用力圣贤
 之学宋末举进士不第入山著书元世祖时侍御史
 程钜夫奉诏求贤江南起澄至京师未几以母老辞
 归钜夫请置澄所著书于国子监以资学者朝廷命
卷三 第 1b 页 WYG0453-0785b.png
 有司即其家录上元贞初游龙兴按察经历郝文迎
 至郡学日听讲论录其问答凡数千言行省掾元明
 善以文学自负尝问澄易诗书春秋奥义叹曰与吴
 先生言如探渊海遂执弟子礼事之左丞董士选延
 之家亲执馈食曰吴先生天下士也既入朝荐澄有
 道擢应奉翰林文字有司敦劝久之乃赴而代者已
 至澄即日南归未几除江西儒学副提举居三月以
 疾去至大初召为国子监丞皇庆初升司业尝为学
卷三 第 2a 页 WYG0453-0786a.png
 者言朱子于道问学之功居多而陆子静以尊德性
 为主问学不本于德性则其敝必偏于言语训释故
 学以尊德性为本议者遂以澄为陆氏之学澄一夕
 谢去诸生有不谒告从之南者俄拜集贤直学士俾
 乘驿至京师次真州疾作不果行家居四方从学者
 恒数百人英宗即位起翰林学士时敕写金字藏经
 命澄为序澄持不奉诏泰定初为经筵讲官进帝范
 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诸书寻谢病归从学
卷三 第 2b 页 WYG0453-0786b.png
 者益众再徵不起卒于家年八十有五追封临川郡
 公谥文正澄身若不胜衣正坐拱手气融神迈答问
 亹亹使人涣若冰释所居仅草屋数椽程御史题曰
 草庐学者称草庐先生所著有易春秋礼记尚书纂
 言私录支言等书又著学基学统二篇使人知学之
 本与为学之序云元史有传
陈徵字(阙/) 其先阆州人宋陈尧叟十三世孙徙家南
 康受学临川吴澄研精经史考覈百氏元时累荐弗
卷三 第 3a 页 WYG0453-0786c.png
 就游吴遂家焉子惟寅惟允皆博学善诗文 一统
 志
武恪字伯威宣德府人初以神童游学江南师事吴澄
 澄奇之荐入国学肄业明宗在潜邸选恪为说书秀
 才及出镇云南恪在行明宗欲起兵陜西恪谏曰太
 子北行于国有君命于家有叔父命何可违也南何遽
 非福若向京师发一矢史官必书反不可悔矣左右
 恶恪言乃曰武秀才有母在京合遣归恪遂还京师
卷三 第 3b 页 WYG0453-0786d.png
 居陋巷教训子弟文宗知其名除秘书监典簿秩满
 丁内艰再除中瑞司典簿改汾西县尹皆不起人或
 劝之仕恪曰向为亲屈今亲已终不复仕矣台哈布
 哈荐为沁水尹近臣又荐为授经郎皆不就好读周
 易每日坚坐或问先生之学以何为本恪曰以敬为
 本所著有水云集元史入隐逸传
韩性字明善绍兴人其先家安阳宋名相琦其八世祖
 也高祖左司郎中膺胄扈从南渡家于越性博综群
卷三 第 4a 页 WYG0453-0787a.png
 籍而于儒先性理之说尤深造其阃域为文自成一
 家四方学者受业其门户外之屦至无所容延祐初
 诏以科举取士学者以文法为请性语之曰今之贡
 举悉本朱子私议为贡举之文不知朱氏之学可乎
 四书六经千载不传之学自程氏至朱氏发明无馀
 蕴矣顾行何如耳有德者必有言施之场屋直其末
 事岂有他法哉士有一善必为之延誉不已及辨析
 是非则毅然有不可犯之色性出无舆马仆御所过
卷三 第 4b 页 WYG0453-0787b.png
 负者息肩行者让道巷夫街叟至于童稚厮役咸称
 之曰韩先生韩先生云宪府尝举为教官谢曰幸有
 先人之敝庐可庇风雨薄田可具饘粥读书砥行无
 愧古人足矣禄仕非所愿也后荐章屡上竟隐居不
 仕以殁年七十有六赐谥庄节先生所著礼记说诗
 音释书辨疑郡志文集行世元史入儒学传
元明善字复初大名清河人资颖悟绝出读书过目辄
 记诸经皆有师法而尤深于春秋弱冠游吴中浙东
卷三 第 5a 页 WYG0453-0787c.png
 使者荐为安丰建康两学正历行省掾仁宗在东宫
 首擢为太子交学及即位改翰林待制升翰林直学
 士诏节尚书经文译之以进每奏一篇帝必称善曰
 二帝三王之道非卿莫闻也为礼部尚书正孔氏宗
 法以宣圣五十四世孙思晦奏袭封衍圣公拜湖广
 行省参知政事复入为翰林学士眷遇之隆当时莫
 并卒谥文敏明善早以文章自豪后从吴澄问经传
 奥义叹曰与吴先生言如探渊海遂执弟子礼师事
卷三 第 5b 页 WYG0453-0787d.png
 之翻然有志于学又与虞集相切劘故晚益精诣所
 著有文集行世元史有传
萧汉中字景元泰和人泰定中撰读易考原𤼵文王序
 卦之旨为图分上下经之义跃然
陈栎字寿翁徽之休宁人栎生三岁祖母吴氏口授孝
 经论语辄成诵五岁入小学即涉猎经史七岁通进
 士业十五乡人皆师之宋亡科举废栎慨然𤼵愤致
 力于圣人之学涵濡玩索贯穿古今尝以谓有功于
卷三 第 6a 页 WYG0453-0788a.png
 圣门者莫若朱晦庵晦庵没未久而诸家之说往往乱
 其本真乃著四书𤼵明书傅纂疏礼记集义等书无
 虑数十万言凡诸儒之说有畔于朱氏者刋而去之
 其微辞隐义则引而伸之而其所未备者复为说以
 补其阙于是朱子之说大明于世延祐初诏以科举
 取士栎不欲就试有司强之试乡闱中选遂不复赴
 礼部教授于家不出门户者数十年性孝友尤刚正
 日用之间动中礼法与人交不以势合不以利迁善
卷三 第 6b 页 WYG0453-0788b.png
 诱学者谆谆不倦临川吴澄尝称栎有功于朱氏为
 多凡江东人来受业于澄者尽遣而归栎栎所居堂
 曰定宇学者因以定宇先生称之元统二年卒年八
 十三揭徯斯志其墓乃与吴澄并称曰澄居通都大
 邑又数登用于朝天下学者四面而归之故其道远
 而章尊而明栎居万山间与木石俱而足迹未尝出
 乡里故其学必待其书之行天下乃能知之及其行
 也亦莫之禦是可谓豪杰之士矣世以为知言元史
卷三 第 7a 页 WYG0453-0788c.png
 入儒学传
程端礼字敬叔鄞县人幼颖悟纯笃年十五能记诵六
 经晓析大义庆元自宋季皆尊尚陆九渊氏学而朱
 子之学不行于庆元端礼独从史蒙卿游以传朱氏
 明体适用之指学者及门甚众所著有文集及读书
 工程国子监以颁示郡邑校官为学者式仕为衢州
 路学教授弟端学字时叔通春秋至治中进士仕为
 国子助教动有师法刚严方正学者严惮之迁太常
卷三 第 7b 页 WYG0453-0788d.png
 博士所著有春秋本义三传辨疑春秋或问元史入
 儒学传
金履祥字吉甫兰溪人幼而敏睿父兄授之书即能记
 诵比长益自策励于书靡不毕究及壮知向濂洛之
 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二人盖得朱子之传
 者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邃德祐初以迪功郎史馆
 编校召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辞弗就宋亡遂
 绝意进取屏居金华山中兵燹稍息则上下岩谷追
卷三 第 8a 页 WYG0453-0789a.png
 逐云月寄情啸咏视世故泊如也平居独处终日俨
 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
 笃于分谊何基王柏之丧履祥率同门之士以义制
 服观者始知师弟子之系于伦常也有故人子坐事
 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赀营购卒赎
 以完其子后贵履祥终不自言尝以刘恕外纪记司
 马氏通鉴以前事不本于经舛谬不可信乃断自尚
 书旁采子史作通鉴前编又著尚书表注四书考證
卷三 第 8b 页 WYG0453-0789b.png
 表注论者谓多所自得视蔡傅加精考證门人许谦
 上之朝命刋行谦序之略曰圣贤之心尽在四书而
 四书之义备于朱子顾其立言辞约意广读者咸得
 其粗而不能悉究其义或以一偏之致自异而初不
 知未离其范围世之诋訾贸乱务为新奇者其弊正
 在此耳此金先生考證之所由作也初履祥既见王
 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举先儒之言
 居敬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于事物之表敬
卷三 第 9a 页 WYG0453-0789c.png
 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及见何基基谓之
 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当时
 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靖柏之高明刚正似谢
 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居仁山
 之下学者称仁山先生大德中卒元统初门人吴师
 道为国子博士移书学官祠于乡学至正中谥文安
 元史入儒学传
吴师道字正传兰溪人自羁丱知学即善记览工词章
卷三 第 9b 页 WYG0453-0789d.png
 诗歌弱冠因读宋儒真德秀遗书乃幡然有志于为
 己之学师事金履祥刮摩淬砺日长月益复以持敬
 致和之说质于许谦谦复之以理一分殊之旨由是
 心志益广造诣益深大抵务在发挥义理而以辟异
 端为先务登至治初进士历国子博士其为教一本
 朱子之旨而遵许衡之成法六馆诸生人人自以为
 得师丁内艰归以礼部郎中致仕所著有易诗书杂
 说春秋胡傅附辨战国策校注敬乡录及文集二十
卷三 第 10a 页 WYG0453-0790a.png
 卷师道同郡又有王馀庆字叔善仕为江南行台监
 察御史亦以儒学名重当世元史入儒学传
许谦字益之金华人生数岁而孤稍长肆力于学虽疾
 恙不废已闻仁山金履祥讲道兰江上委已而学焉
 履祥语之曰士之为学犹五味之在和醯酱既加则
 酸咸顿异子来见我已三日而犹夫人也岂吾之学
 无以感𤼵子耶谦闻之惕然履祥尝告之曰圣人之
 道中而已矣谦由是事事求夫中者而用之居数年
卷三 第 10b 页 WYG0453-0790b.png
 尽得其所傅之奥尝自谓吾非有大过人惟为学之
 功无间断耳延祐初屏居东阳八华山学者翕然从
 之寻开门讲学远而幽冀齐鲁近及荆扬吴越皆不
 惮百舍求受业焉其教人以五性人伦为本以开明
 心术变化气质为先以为己为立心之要以分辨义
 利为处事之制至诚谆悉内外殚尽尝曰已或有知
 使人亦知之岂不快哉讨论讲贯终日不倦惰者作
 之锐者抑之拘者开之放者约之为学者师垂四十
卷三 第 11a 页 WYG0453-0790c.png
 年及门著录者千馀人随人材分咸有所得四方之
 士以不及门为耻搢绅先生至是邦必即其家存问
 焉岁大祲谦貌加瘠或问之谦曰今公私匮竭道殣
 相望吾岂能独饱耶其处心如此中外名臣交章屡
 荐而郡复以遗逸应诏乡闱大比请司其文衡皆莫
 能致至其晚节独以身任正学之重远近学者以其
 身之安否为斯道之隆替焉顺帝至元三年卒年六
 十八门人以义制服者若干人常以白云自号世称
卷三 第 11b 页 WYG0453-0790d.png
 为白云先生赐谥文懿所著四书丛说书傅丛说诗
 名物钞观史治忽几微自省编等书谦不矜露所为
 诗文非扶翼经义张维世教则未尝轻笔之书吴澄
 谓其议论正大援据精博俨然新安尸祝黄溍谓程
 子之道得朱子而复明朱子之大至许公而益尊史
 称何基王柏及金履祥殁其学犹未大显至谦而其
 道益著故学者推原统绪以为朱子之世适云元史
 入儒学传
卷三 第 12a 页 WYG0453-0791a.png
王麟字(阙/) 东平人有志圣贤之学闻金华许白云谦
 讲道至顺初麟徒步往从之谦作学箴遗之麟佩服
 之后举于乡为昌平教授以所闻启发学者及谦卒麟
 为发丧制服遇讳必斋戒设祭人皆称为笃信好学
 君子也子延陵本朝永乐间为翰林检讨
虞集字伯生本蜀之仁寿人宋丞相允文五世孙曾祖
 刚简为利州路提刑尝与魏了翁范仲黻李心传辈
 讲学蜀东门外得程朱微旨蜀人师尊之祖㠭知连
卷三 第 12b 页 WYG0453-0791b.png
 州以文学知名父汲黄冈尉宋亡侨居临川与吴澄
 友善家贫教授于诸生中得富珠哩翀欧阳玄而称
 许之后以翰林编修致仕母杨氏祭酒文仲女集三
 岁即知读书宋亡汲挈家避兵岭外干戈中无书可
 携杨氏口授语孟左传欧苏文比还就外傅始得刻
 本则已尽通诸经大义矣文仲素以春秋名家而族
 弟参知政事栋明于性理之学杨氏在室即尽通其
 说故集与弟槃皆受业家庭出则以契家子从吴澄
卷三 第 13a 页 WYG0453-0791c.png
 游授受具有源委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
 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为国子助教
 即以师道自任诸生时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
 馆生多相率请益焉累官翰林学士兼国子祭酒命
 修经世大典成谢病归顺帝至正八年卒追封仁寿
 郡公谥文靖集学虽博洽而究极本原研精探微心
 解神契其经纶之妙一寓诸文其文未尝苟作性素
 孝友与弟槃同辟书舍为二室左室书渊明诗于壁
卷三 第 13b 页 WYG0453-0791d.png
 题曰陶庵右室书尧夫诗题曰邵庵故世称邵庵先
 生所著有道园学古录若干卷槃字仲常以进士尹
 嘉鱼方正有学识吴澄亟称之集尝集方外士扣击
 其说以为圣人之教不明为学者无所底止苟于吾
 道异端疑似之间不能深知而欲窃究夫性命之原
 死生之故其不折而归之者寡矣槃不然闻有僧在
 坐辄不入虽集亦严惮之不幸年不及艾先集卒所
 著有非非国语行世元史有传
卷三 第 14a 页 WYG0453-0792a.png
陈旅字众仲莆田人幼孤其外大父赵氏学有渊源抚
 而教之旅得所依惟笃志于学于书无所不读稍长
 负笈至于温陵从乡先生傅古直游声名日著以荐
 为闽海儒学官御史中丞马祖常见而奇之因相勉
 游京师既至翰林侍读学士虞集见其所为文叹曰
 此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即延至馆中朝夕
 以道义学问相讲习自谓得旅之助为多又以荐除
 国子助教居三年考满诸生不忍其去请于朝再任
卷三 第 14b 页 WYG0453-0792b.png
 焉元统二年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至元四年入为
 应奉翰林文字至正元年迁国子监丞又二年卒旅
 闻见该博为文峻洁高古生平尤笃于师友之义每感
 虞集为知己其在江浙时冒暑访集于临川集感其
 来留旬日而别惓惓以斯文相勉集每与学者语必
 以旅为生平益友云有文集行世元史入儒学传
刘霖字(阙/) 安福人少从虞集学博通五经元季寇陷
 安成乃避地泰和学者师尊之性耿介所著有四书
卷三 第 15a 页 WYG0453-0792c.png
 纂释太极图解易本义童子说杜诗𩔖注
潘迪字(阙/) 元城人博学能文历官国子司业集贤学
 士所著易春秋庸学述解及格物𩔖编六经发明诸
 书传于世
章仕尧字(阙/) 温州平阳人元时科举方尊程朱之学
 仕尧研精覃思𤼵明四书旨意尝曰时之治乱由人
 心之邪正人心之邪正由学术之醇疵识者以为名
 言同邑史伯璿字(阙/) 亦精究四书得朱子之旨所
卷三 第 15b 页 WYG0453-0792d.png
 著有四书管窥及外编行世 一统志
杜本字伯原临江清江人博学善属文尝被召至京师
 未几归隐武夷山中文宗在建康时闻其名及即位
 以币聘不起以丞相托克托荐赐上尊文币召为翰林
 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使者趣之行至杭州称疾固
 辞致书丞相曰公能以万事合为一理以万民合为
 一心以千载合为一日以四海合为一家则可言制
 礼作乐而跻五帝三王之盛矣竟不至本沈静寡欲
卷三 第 16a 页 WYG0453-0793a.png
 无疾言遽色与人交笃于义有贫无以养赀力无以
 学者皆济之学者称为清碧先生卒年七十五所著
 有四经表义六书通编十原等书时有张枢字子长
 金华人亦屡徵不起所著有春秋三传归一义三十
 卷刋定三国志六十五卷林下窃议曲江张公年谱
 各一卷敝帚编若干卷元史入隐逸传
熊朋来字与可豫章人宋咸淳进士授宝庆签判未上
 而宋亡隐处州里间生徒受学者常百数十人取朱
卷三 第 16b 页 WYG0453-0793b.png
 子小学书提其要领以示之学者家传其书几遍天
 下豫章为江西会府与群贤讲论经义无虚日儒者
 咸依为重元初以荐为福建庐陵教授所至考古篆
 籀文字调律吕协诗歌以兴雅乐制器定辞必则古
 式学者化焉调建安主簿不赴晚以福宁州判官致
 仕四方学者因其所自号称为天慵先生每燕居鼓
 瑟而歌以自乐门人归之者日盛旁近舍皆满至不
 能容朋来恳恳为说经旨老益不倦延祐初诏以进
卷三 第 17a 页 WYG0453-0793c.png
 士科取士江浙湖广皆卑词致礼请为主文朋来屡
 往应之及对大廷其所选士居天下三之一朋来之
 学诸经中三礼尤深当世言礼学者咸宗之至治中
 英宗始锐意于制礼作乐元明善以朋来为荐未及
 召而卒年七十八朋来动止有常喜怒不形于色接
 宾客人人各自以得其意有家集三十卷虞集志其
 墓元史入儒学传
何中字太虚抚之乐安人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家有藏
卷三 第 17b 页 WYG0453-0793d.png
 书万卷手自校雠其学弘深该博广平程钜夫清河
 元明善柳城姚燧东平王搆同郡吴澄揭徯斯皆推
 服之至顺二年江西行省平章全岳柱聘为龙兴郡
 学师明年六月以疾卒所著有易𩔖象二卷书传补
 遗十卷通鉴纲目测海三卷知非堂藁十七卷同郡
 危复之字见心宋末为太学生师事汤汉博览群书
 好读易尤工于诗至元初元帅郭昂屡荐为儒学官
 不就至元中朝廷屡遣奉御察罕及翰林应奉詹玉
卷三 第 18a 页 WYG0453-0794a.png
 以币徵之皆弗起隐于紫霞山中士友私谥曰贞白
 先生元史入隐逸传
宇文公谅字子贞其先成都人父挺祖徙吴兴今为吴
 兴人公谅通经史百氏言弱冠有操行嘉兴富民延
 为子弟师夜将半闻有叩门者问之乃一妇人公谅
 厉声叱去之翌日即以他事辞归终不告以其故至
 顺四年登进士第授婺源州同知丁内艰改馀姚州
 迁高邮府推官未几除国子助教日与诸生辩析诸
卷三 第 18b 页 WYG0453-0794b.png
 经六馆之士资其陶甄者往往出为名臣调应奉翰
 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以病得告后召
 为国子监丞除江浙儒学提举改佥岭南廉访司事
 以疾请老公谅平居虽暗室必正衣冠端坐尝挟手
 记一册识其编首曰昼有所为暮则书之其不可书
 即不敢为天地鬼神实闻斯言其检饬之严如此所
 著述有折桂集观光集辟水集以斋诗藁玉堂漫藁
 越中行藁凡若干卷门人私谥曰纯节先生元史入
卷三 第 19a 页 WYG0453-0794c.png
 儒学传
黄瑞节(阙/) 安福人元季不仕尝辑濂洛关闽诸儒
 格言为朱子成书行世
李孝光字季和温州乐清人少博学笃志复古隐居雁
 荡山五峰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闻台哈布哈
 以师事之南行台监察御史阖辞屡荐居馆阁至正
 七年诏徵隐士以秘书监著作郎召与旺扎勒图济尔
 噶朗董立同应诏赴京师见帝于宣文阁进孝经图
卷三 第 19b 页 WYG0453-0794d.png
 说帝大悦赐上尊明年升文林郎秘书监丞卒于官
 年五十三孝光以文章负名当世其文一取法古人
 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以措辞有文集二十
 卷元史入儒学传
陆以道字(阙/) 无锡人明易经溯程朱之源得象外旨
 趣至正中官至翰林待制所著有宋鉴提纲
王充耘字(阙/) 吉水人举进士同知永新州著书义矜
 式行世
卷三 第 20a 页 WYG0453-0795a.png
 
 
 
 
 
 
 
 
卷三 第 20b 页 WYG0453-0795b.png
 
 
 
 
 
 
 
 元儒考略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