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453-076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元儒考略卷一
            明 冯从吾 撰
赵复字仁甫德安人元太宗命太子阔出征德安俘得
 复时姚枢以行台郎中同行中书省杨惟中从军枢
 奉命搜访人才见复与语大悦之复以九族俱残不
 欲生因与枢诀枢恐自裁留帐中共宿既觉月色皓
 然惟寝衣在遽驰马周号积尸间无有也行至水际
卷一 第 1b 页 WYG0453-0764d.png
 见复已披发徒跣仰天而号欲投水而未入枢晓以
 徒死无益汝存则子孙或可以傅绪百世随吾而北
 可必无他复强从之先是南北道绝载籍不相通洛
 闽之学惟行于南北方之士惟崇眉山苏氏之学至
 是复以所记程朱诸书尽录以付枢惟中闻复议论
 始嗜其学乃与枢谋建太极书院立周子祠以二程
 张杨游朱六君子配食选取遗书八千馀卷请复讲
 授其中复以周程而后其书广博学者未能贯通乃
卷一 第 2a 页 WYG0453-0765a.png
 原羲农尧舜所以继天立极孔曾颜孟所以垂世立
 教周程张朱氏所以发明绍续者作傅道图而以书
 目条列于后别著伊洛𤼵挥以标其宗旨朱子门人
 散在四方则以见诸登载与得诸傅闻者共五十有
 三人作师友图以寓私淑之志又取伊尹颜渊言行
 作希贤录使学者知所向慕然后求端用力之方备
 矣枢既退隐苏门乃即复傅其学由是许衡郝经刘
 因皆得其书而尊信之北方知有程朱之学自复始
卷一 第 2b 页 WYG0453-0765b.png
 复为人乐易耿介以儒学见重于世虽燕居不忘故
 土世祖在潜邸尝召见问曰我欲取宋卿可导之乎
 对曰宋吾父母国也未有引他人以伐吾父母者世
 祖悦因不强之仕元好问南归复赠之言以博溺心
 末丧本为戒以自修读易求文王孔子之用心为勉
 其爱人以德若此竟不受官而终学者称为江汉先
 生元史入儒学传
姚枢字公茂号雪斋柳城人后迁洛阳元初以杨惟中
卷一 第 3a 页 WYG0453-0765c.png
 荐为燕京行台郎中从军德安诏枢搜访人才得名
 儒赵复从复得睹程朱理学之书时伊噜斡齐行台
 惟事货赂以枢幕长分及之枢一切拒绝因弃官隐
 于苏门垦荒田数百亩诛茅为屋置私庙于室中堂
 龛鲁司寇容傍列周程张邵司马六君子像读书鸣
 琴其间以道学自任许衡窦默咸从游师友渊源倡
 明斯道若将终身世祖在潜邸遣召之待以客礼询
 及治道枢为书数千言首陈二帝三王之道尝从世
卷一 第 3b 页 WYG0453-0765d.png
 祖征大理枢陈宋太祖遣曹彬取南唐不杀一人事
 世祖嘉纳之诸凡内修外攘之政悉委任焉官至昭
 文馆大学士翰林承旨卒赠太师谥文献枢为人含
 弘仁恕未尝疑人欺已有负其德亦不留怨忧患之
 来不见颜色有来即谋必反复告之子炜字显夫号
 诚斋官至平章政事元史有传
许衡字平仲号鲁斋怀之河内人八岁从塾师问读书
 欲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稍
卷一 第 4a 页 WYG0453-0766a.png
 长嗜学益笃邅世乱且贫无书闻人有善本即往求
 观夜思昼诵一言一行必质之书尝暑中过河阳渴
 甚道旁有梨众争取啖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
 曰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
 主吾心独无主乎转鲁留魏与窦默友善自是出入
 经传泛滥释老下至医卜诸子百家兵刑货殖水利
 算数之𩔖靡不研究所至学者翕然师之既还怀会
 姚枢讲学苏门衡同默往从之始获读程朱诸书遂
卷一 第 4b 页 WYG0453-0766b.png
 幡然大悟还谓学者曰昔所授受殊孟浪也今始闻
 进学之序矣取向来简帙悉焚之使无大小皆自小
 学入尝与子书曰小学四书吾敬信如神明能明此
 他书虽不治可也已而移家苏门依枢以便诵习枢
 被召衡独处慨然以斯道为己任尝曰纲常不可一
 日亡于天下苟在上者无以任之则下之责也凡丧
 祭嫁娶必徵古礼以倡俗从学者益众家贫躬耕处
 之泰然歌诵之声闻户外如出金石世祖出王秦中
卷一 第 5a 页 WYG0453-0766c.png
 以枢荐召提学京兆风化大行世祖南征还怀比即
 位召衡于家上问所学以学孔子对寻请归已复召
 为太子太保衡力辞改国子祭酒谢病归未几徐左
 丞召议事中书省请归又未几召定朝仪官制复请
 归后召以集贤大学士守国子祭酒衡曰此吾事也
 乃请徵其弟子王梓刘季伟韩思永耶律有尚吕端
 善姚燧高凝白栋苏郁姚燉孙安刘安中十二人为
 伴读夹辅薰陶由是人人自得尊师敬业下至童子
卷一 第 5b 页 WYG0453-0766d.png
 亦知三纲五常为生人之道教成以改葬亲丧归后
 又召以国子祭酒领太史院事同王恂杨恭懿等定
 历历成以病归卒于家年七十三追封魏国公谥文
 正蒲人王楫年踰六十衰绖赴葬司宾者辞曰门人
 衰礼与楫曰吾师也术艺之师欤宾主之师欤吾犹
 惧乎报之无从吾将以愧夫王通之门人耳其感人
 如此衡之学一以朱子之言为法真知实践超然自
 得其立朝屡召屡辞归问伐宋终不对未尝少贬所
卷一 第 6a 页 WYG0453-0767a.png
 学以徇世诚朱子之后一人而已所著有小学大义
 读易私言孟子标题四箴说中庸说语录等书皇庆
 初诏从祀孔子庙庭元史有傅
窦默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肥乡人幼读书毅然有立
 志会世乱避地蔡州遇名医授以针术又走德安孝
 感令谢宪子以伊洛性理之书授之默自以为昔未
 尝学而学自此始寻北归隐居大名与许衡友善闻
 姚枢讲学苏门默同衡往从之朝暮讲习至忘寝食
卷一 第 6b 页 WYG0453-0767b.png
 继还肥乡以经术教授世祖在潜邸闻其贤遣召之
 默变姓名以自晦使者俾其友人往见而微服踵其
 后不得已乃拜命问治道首以三纲五常诚意正心
 为言久之请南还及世祖即位召问欲求如唐魏徵
 者用之乃荐许衡史天泽累官昭文馆大学士卒赠
 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默为人乐易平居未尝评品
 人物与人居温然儒者也至论国家大计面折廷诤
 人谓汲黯无以过之帝尝谓侍臣曰朕求贤三十年
卷一 第 7a 页 WYG0453-0767c.png
 惟得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子履官至集贤大学士
 元史有傅
眺国章字(阙/) 高平人性聪敏邃于理学避金不仕教
 导生徒从游者众士论归美方古逸民 山西通志
耶律有尚字伯强辽东丹王十世孙祖父官东平因家
 焉有尚资识绝人笃志于学受业许衡称高第弟子
 其学邃于性理而以诚为本仪容辞令动中规矩识
 与不识莫不服其为有道之君子至元中衡为祭酒
卷一 第 7b 页 WYG0453-0767d.png
 奏以门人十二人为伴读有尚其一也比衡告归上
 以有尚等为助教嗣领其学事久之拜监察御史不
 赴除秘书监丞出知蓟州裕宗在东宫召为詹事院
 长史寻改国子司业晋祭酒儒风为之丕振以亲老
 辞归后屡召屡辞累官昭文馆大学士兼祭酒力请
 致任有尚前后五居国学其立教以义理为本而省
 察必真切以恭敬为先而践履必端悫凡文辞小技
 足以破裂圣人之大道者皆屏黜之是以诸生知趋
卷一 第 8a 页 WYG0453-0768a.png
 正学崇正道以经术为尊以躬行为务悉为成德达
 材之士大抵其教法一遵衡之旧而勤谨有加焉身
 为学者师表者数十年海内宗之犹如昔之宗衡云
 卒年八十六谥文正元史有传
姚燧字端甫平州柳城人燧三岁而孤育于世父枢枢
 隐居苏门督教燧甚急杨奂驰书止之曰燧令器也
 长自有分尔何以急为且许醮以女年十三从许衡
 游至元中衡为国子祭酒奏召弟子十二人为伴读
卷一 第 8b 页 WYG0453-0768b.png
 燧自太原驿致馆下累官翰林学士承旨燧之学有
 得于衡以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为事为世名儒为文
 闳肆该洽有西汉风时高丽国王求燧诗文燧靳不
 与至奉旨乃与之王赠谢币帛金玉名画五十篚盛
 陈致燧燧即时分散诸属官及吏胥侍从金银付翰
 林院为公用器皿燧一无所取人问之燧曰彼藩邦
 小国惟以货利为重吾能轻之使知大朝不以是为
 意其器识豪迈过人𩔖如此然颇恃才轻视赵孟頫
卷一 第 9a 页 WYG0453-0768c.png
 元明善辈故君子以是少之所著有国统离合表若
 干卷牧庵集五十卷元史有传
吕戜字伯充先河内人金末随父佑徙家关中戜从许
 衡学衡为祭酒举戜为伴读辅成教养戜功为多至
 元间为四川行院都事劝主帅李德辉不杀巴人感
 德立祠祀之知华州劝农兴学俱有成效累官翰林
 侍读学士致仕卒追封东平郡公谥文穆大德中河
 东关陇地震月馀戜与萧㪺各设问答数千言以究
卷一 第 9b 页 WYG0453-0768d.png
 其理居父忧丧葬一仿古礼衡贻书称其信道力行
 为杨元甫之亚云元史有传
刘宣字(阙/) 潞州人徙太原沈毅清介有经世志尝从
 许衡讲明理学累官吏部尚书时伐交阯再征日本
 宣上疏谏累迁行台御史中丞节操为世所重卒谥
 忠宪 一统志
李俊民字用章泽州人得河南程氏传受之学金承安
 中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未几弃官不仕以所
卷一 第 10a 页 WYG0453-0769a.png
 学教授乡里从之者甚盛至有不远千里而来者金
 渡南迁隐于嵩山自号鹤鸣后徙怀州俄复隐于西
 山既而变起仓猝人服其先知俊民在河南时隐士
 荆先生者授以邵雍皇极数时之知数者无出刘秉
 忠之右亦自以为弗及也世祖在潜藩以安车召之
 延访无虚日遽乞还山世祖重违其意遣中贵人护
 送之又尝令张仲一问以祯祥及即位其言皆验而
 俊民已死赐谥庄静先生元史有传
卷一 第 10b 页 WYG0453-0769b.png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金泰和中进士累官监察御史
 坐言宰执罢归田里特立通程氏易教授生徒金亡
 不仕元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
 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
 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又名其读书之堂曰丽泽已又降玺书谕特立曰白
 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赐嘉名
 今复谕意岁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中统初诏曰中
卷一 第 11a 页 WYG0453-0769c.png
 庸先生学有渊源行无瑕玷虽经丧乱不改故常未
 遂丘园之贲俄兴窀穸之悲可复赐前号以彰宠数
 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元史入隐逸传
李冶字仁卿栾城人金末进士知钧州金亡不仕流落
 忻崞间聚书环堵人所不堪冶处之裕如也元世祖
 在潜邸闻其贤遣使召之且曰素闻仁卿学优才赡
 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既至问今之人材冶
 以赵复郝经等为对又问天下当何以治之冶对有
卷一 第 11b 页 WYG0453-0769d.png
 法度则治按名责实则治进君子退小人则治世祖
 嘉纳之晚家元氏买田封龙山下学徒益众及世祖
 即位复聘之欲处以清要冶以老病恳求还山至元
 二年再以学士召就职期月以老病辞去卒于家年
 八十八所著有敬斋文集四十卷壁书丛削十二卷
 泛说四十卷古今难四十卷测圆镜海十二卷益古
 衍疑三十卷元史有传
王磐字文炳号鹿庵永年人举金进士后仕元世祖官
卷一 第 12a 页 WYG0453-0770a.png
 至翰林学士兼修国史与许衡友善同议朝政裨益
 居多磐自幼笃志好学超然异众蒐罗经史百氏文
 词宏放尝讲学苏门东平严实兴学养士迎磐为师
 受业者尝数百人当时称为名儒文天祥死磐哭以
 诗有大元不杀文丞相君义臣忠两得之之句人争
 传诵之或有流涕者卒年九十二封潞国公谥文忠
 出其门者汲人王恽为最著恽字仲谋号秋涧博学
 有俊才举进士仕至翰林学士承旨追封太原郡公
卷一 第 12b 页 WYG0453-0770b.png
 谥文定所著有秋涧集元史有传
杨奂字焕然号紫阳乾州奉天人母程尝梦东南日光
 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已而生奂其父振以为
 文明之象因名曰奂天性至孝年十一丧母哀毁如
 成人未冠梦游紫阳阁景趣甚异后因以自号长师
 乡先生吴荣叔迥出伦辈读书厌科举之学遂以濂
 洛诸儒自期待金末尝作万言策指陈时病辞旨剀
 切皆人所不敢言者诣阙欲上之不果元初隐居讲
卷一 第 13a 页 WYG0453-0770c.png
 道授徒抵鄠县柳塘门生百馀人创紫阳阁(即清/风阁)
 紫阳先生尝避兵河朔河朔士大夫想闻风采求见
 者应接不暇东平严实久闻奂名数问其行藏而奂
 终不一诣岁戊戌太宗诏宣德税课使刘用之试诸
 道进士先生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以耶律楚材荐
 授河南路徵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既至招致一
 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按行境内
 亲问监务月课几何难易若何有以增额为言者奂
卷一 第 13b 页 WYG0453-0770d.png
 责之曰剥下欺上汝欲我为之耶即减元额四之一
 公私便之不踰月政成时论翕然谓前此漕司未有
 也在官十年请老于燕之行台壬子世祖在潜邸时
 驿召奂参议京兆宣抚司事累上书请归筑堂曰归
 来以为佚老之所教授著述不倦乙卯病革谕子弟
 孝弟力田以廉慎自保戒家人无事二家斋醮引觞
 大噱命门人员择载笔留诗三章怡然而逝年七十
 一赐谥文宪奂博览强记真积力久犹恐不及作文
卷一 第 14a 页 WYG0453-0771a.png
 务去陈言以蹈袭为耻一时诸老皆折行辈与之交
 关中号称多士一时名俱未有出奂右者不治家人
 生产业而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人有
 片善则委曲称奖惟恐其名不闻或小过失必尽言
 劝止不计其怨怒也初翰林学士姚燧早孤育于世
 父枢枢督教甚急奂闻驰书止之曰燧令器也长自
 有分何以急为乃以子妻之燧后为名儒其学得于
 奂者为多元好问撰神道碑称为关西夫子江汉赵
卷一 第 14b 页 WYG0453-0771b.png
 复序其集称其志其学粹然一出于正即其文可以
 得其为人其见重如此所著有还山前后集百卷天
 兴近鉴三卷韩子十卷槩言二十五篇砚纂八卷北
 见记三卷正统书六十卷元史有传
宋规字汉臣长安人与杨紫阳及遗山鹿庵九山数儒
 论道洛西弟子受业者甚众亲殁庐墓瑞草生茔阎
 复尝称之曰天性至孝德重三秦才赡而敏冠绝一
 时中统戊戌徵试中论赋两科拜议事官先是官吏
卷一 第 15a 页 WYG0453-0771c.png
 纵肆日久数侵苦小民规绳之以法惕然皆莫敢犯
 丙辰春诣阙陈便宜数事上悉嘉纳廉希宪云宋规
 循良可与共事希宪相知公有经济才议欲荐列有
 嫉其文章名世者沮之署为讲议官不就后徵为耀
 州尹官至蜀道宪副政声在在著闻号鉴山先生有
 鉴山补暇集梓行于世年七十七卒
岐裕斋解州人逸其名至元之初隐居不仕以学行鸣
 于时人称为裕斋先生云尝于所居西南建孔颜曾
卷一 第 15b 页 WYG0453-0771d.png
 燕居堂及学岁时率乡人修祀事习礼仪叙乡饮少
 长之节教树畜敦行谊乡人翕然臻向孙祖训以贤
 良方正举历官右都御史 山西通志
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少聪颖读书数行俱下从太
 史董朴受经深于理学故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有
 所本累官翰林学士中书左丞卒封太原郡公谥文
 忠结立言制行皆法古人故相张圭曰王结非圣贤
 之书不读非仁义之言不谈时以为名言所著有易
卷一 第 16a 页 WYG0453-0772a.png
 说及文集十五卷其易说吴澄读而善之元史有传
王恂字敬甫中山唐县人父良金末为中山府掾寻弃
 去潜心伊洛之书恂性颖悟笃信理学太保刘秉忠
 见而奇之世祖时以秉忠荐为太子赞善恂早以数
 学名太子尝问焉恂曰算数六艺之一定国家安人
 民乃大事也每侍讲读必𤼵明三纲五常之旨修身
 平治之道太子问守心之道恂曰尝闻许衡言人心
 犹印板板不差虽摹千万纸皆不差板既差矣摹之
卷一 第 16b 页 WYG0453-0772b.png
 于纸无不差者故要在正心太子深然之恂以正道
 经术辅相太子以师道自任由是贵戚多慕文学矣
 迁国子祭酒先是衡病归秉忠等言若以太子赞善
 王恂主国学庶几衡之规模不致废坠从之既又诏
 恂与杨恭懿及衡等定历居父丧过毁卒谥文肃子
 宽宾并从衡游元史有传
杜瑛字文玉霸州信安人父时升金末避地嵩洛山中
 究心伊洛之学瑛亦隐缑氏山中搜访诸书尽读之
卷一 第 17a 页 WYG0453-0772c.png
 究其旨趣元初教授汾晋间因家焉开府纽赫圭遗
 良田千亩辞不受望气者言所居下有黄金家人欲
 发视辄止之后来居者果得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
 屡徵聘不就人劝之仕瑛太息曰世去古虽远而先
 王设施本末先后犹具可考见苟仍旧习以滋世弊
 吾不能令随时俯仰以赴功吾不愿也杜门著书竟
 不仕以终卒赠魏郡公谥文献所著有春秋地里原
 委十卷语孟旁通八卷皇极引用八卷皇极疑事四
卷一 第 17b 页 WYG0453-0772d.png
 卷极学十卷律吕律历礼乐杂志三十卷文集十卷
 元史入隐逸传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祖岩起父居仁俱宋进士
 俱以文学政事知名至长孺其学益大振九经诸史
 下逮百氏无不包罗而揆序之咸淳中外舅徐道隆
 官荆湖四川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
 监重庆酒务与高彭李湜梅应春等号南州八士历
 福宁州倅会宋亡退栖永康山中元世祖至元间诏
卷一 第 18a 页 WYG0453-0773a.png
 下求贤有司强起至京拜集贤修撰与宰相议不合
 改教授扬州移建昌转宁海主簿延祐初转两浙运
 盐使司丞未上以病辞隐杭之虎林山以终长孺初
 师青田余学古学古师邑人王梦松梦松受学朱门
 叶味道长孺渊源既正复行游四方访求其旨趣益
 信涵养用敬为最切默存静观超然自得故其为人
 光明宏伟专务明本心之学慨然以孟子自许唯恐
 斯道之失其传诱引不倦一时学者争慕之方岳大
卷一 第 18b 页 WYG0453-0773b.png
 臣与郡二千石聘致说经环听者数百人尝言人虽
 最灵与物同体初无二本此学之大原听者跃然兴
 起海内求其辞章如购拱璧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
 不与乡闱取士屡司文衡文风一变年七十五卒所
 著有瓦缶编南昌集宁海漫抄颜乐斋稿行世其从
 兄之纲之纯俱有名人称之为三胡云元史入儒学
 传
宋思约字(阙/) 山西屯留人学问宏深涵养纯粹不欲
卷一 第 19a 页 WYG0453-0773c.png
 仕元私淑圣道当时学者敬宗之建丽泽书院以为
 讲学之所设先圣诸贤庙庑每春秋朔望率其诸徒
 行释奠礼俱以常正为业国朝正德六年入祀乡贤
 提学闵煦祀考云学问宏深不干禄仕传名圣道后
 学宗之 屯留志
 
 
 
卷一 第 19b 页 WYG0453-0773d.png
 
 
 
 
 
 
 
 元儒考略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