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a 页 WYG0447-005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魏郑公谏续录卷上
            元 翟思忠 撰
太宗论自古政化得失因曰大乱之后造次不可致化
公对曰不然凡人居安乐则骄逸骄逸则思乱思乱则
难化在危困则忧死亡忧死亡则思化思化则易教犹
饥人易食也太宗曰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大
乱之后将来(来疑/作求)致化宁可造次而望乎公对曰此指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b 页 WYG0447-0056d.png
常人不在圣哲若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
而速期月而可信不为过三年成功犹谓其晚太宗深
纳其言右仆射封德彝等咸共非之曰三代以后人渐
浇讹(按本传讹/作诡下同)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皆欲化而不能
岂能化而不欲魏徵书生不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
乱国家公曰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行帝道则帝行王
道则王在于当时所(按贞观政/要无所字)化之而已考之载籍可
得而知昔黄帝与蚩尤七十馀战其乱甚矣既胜之后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a 页 WYG0447-0057a.png
复致太平九黎乱德颛顼征之既克之后不失其化桀
为乱虐而汤放之在汤之日则得太平纣为无道武王
伐之成王之日亦致太平若言人渐浇讹不返淳朴至
今应悉为鬼魅宁可复得而教化耶德彝等无以难之
然心(按心字原本作咸以上句文义推求德彝等盖/口不辨而意不谓然从本传作心为是今改正)
为不可太宗力行不倦每谓侍臣曰贞观之初人皆异
论云当今必不可行帝王道唯魏徵劝我而已我从其
言不过数载遂得华夏安宁远夷宾服使我不动干戈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b 页 WYG0447-0057b.png
数年之间遂至于此皆魏徵之力也又复谓公曰玉虽
有美质在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
即为万代之宝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约我以仁义
宏我以道德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匠惟惜不得
使封德彝见之公再拜谢曰海内康宁自是陛下威德
所加实非群下之力但喜逢明圣不敢贪天之功太宗
曰朕能任公公称所委其功岂独在朕乎何取饰让也
上封人多请太宗亲纳表奏以防壅塞太宗以问公公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3a 页 WYG0447-0057c.png
对曰观此人意见殊乖大体若请陛下不任百司亲庶
事岂唯朝堂一所则州县之务亦须陛下亲断
太宗论隋日禁囚公对曰臣昔在隋时闻有盗发炀帝
令士澄捕之(按贞观政要士澄/上有于字注姓也)但有疑即苦加拷掠枉
承贼者二千馀人并令同日斩决大理丞张元济怪之
试寻其状乃有六七人盗发之日先禁他所才被放出
亦遭推劾(按贞观政/要劾作勘)不胜苦痛虚以自诬元济因此更
事寻究二千人内唯有九人不明又按验九人四人非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3b 页 WYG0447-0057d.png
贼有司不敢执奏遂并杀之太宗曰非唯炀帝无道之
君臣下亦不尽忠须相匡谏不避诛戮岂得苟行谄佞
求悦誉乎君臣如此何能不败赖公等共相辅弼遂得
囹圄空虚欲公等善始令终常如今日
太宗谓侍臣曰齐文宣何如人公对曰非常颠狂然与
人共争道理自知短屈即能从之臣闻齐时魏恺先任
青州长史尝使梁还除光州长史不就杨遵彦奏之文
宣帝大怒召而责之恺曰臣先任青州大藩长史今有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4a 页 WYG0447-0058a.png
使劳更无罪过反受小州所以不就乃顾谓遵彦曰此
汉有理因令舍之太宗曰往者卢祖尚不肯受官朕遂
杀之文宣帝虽颠狂尚能容止此事朕所不如也祖尚
不受处分虽失人臣之礼朕即杀之大是伤急一死不
可再生悔所无及宜复其官荫
太宗曰周孔儒教非乱代之所行商韩刑法实清平之
秕政道既不同固不可一槩也公对曰商鞅韩非申不
害等以战国纵横间谍交错祸乱易起谲诈难防务深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4b 页 WYG0447-0058b.png
法峻刑以遏其患所以权救于当时固非致化之通轨
太宗与贵臣宴于丹霄殿谓群臣曰为政之要务全其
本若中国不静远夷虽至亦何所益朕与公辈共理天
下令(令疑/作今)中夏乂安四方静肃并由公等咸尽忠诚共
康庶绩之所致尔朕实喜之然安不忘危亦兼以惧朕
见隋炀帝纂祚之初天下彊盛弃德穷兵以取颠覆颉
利近者足为彊大意既盈满祸乱斯及丧其大业为臣
于朕叶护可汗亦大彊盛自恃富贵通使求婚失道怙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5a 页 WYG0447-0058c.png
乱奄致破灭其子既立便肆猜忌众叛亲离覆基绝嗣
朕虽不能远纂尧舜禹汤之德目睹此辈何得不诫惧
乎公等辅朕功绩已成唯当慎以守之自致长保并宜
勉力事有不可则须明言君臣同心何得不理公对曰
陛下宏至化安天下可谓功巳成矣然每睹非常之庆
弥切虑危之心自古致慎无以加此臣闻鲍叔牙饮桓
公祝曰愿君无忘在莒管仲无忘于鲁宁戚无忘饭牛
陛下居安思危在治思乱无忘之念过叔牙之愿矣臣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5b 页 WYG0447-0058d.png
闻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明诏奖励足使懦夫立节(按本/传高)
(昌平帝宴两仪殿叹曰高昌若不失德岂至于亡然朕/亦当自戒徵曰昔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饮)
(叔牙奉觞而起曰愿君无/忘在莒时云云与此异)
太宗问拓设使人曰拓设兵马今有几许对曰见有四
千馀兵旧有四万馀人太宗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
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如割胫(按贞观政/要胫作股)以自啖腹饱
而身毙又曰身安天下安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表正而
影曲上理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缘外物皆由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6a 页 WYG0447-0059a.png
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须
(按贞观政/要须作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搅(按贞观政/要搅作扰)生人且复出
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
思此不敢放逸公对曰古昔圣哲之主亦近取诸身远
体诸物昔楚聘詹何曰未闻身理而国乱者陛下所明
实古之大义(按通鉴武德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
(腹饱而身毙无拓/设使人语亦各异)
太宗谓侍臣曰朕闻西人爱珠若得好珠劈身藏之侍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6b 页 WYG0447-0059b.png
臣曰贪财损已实为可笑太宗曰勿唯可笑今官人贪
财不顾性命身死之后子孙被辱何异西人之爱珠耶
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
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亦为可
笑公对曰臣闻鲁哀公谓孔子曰有人好忘者移宅乃
忘其妻孔子曰又有好忘者甚于此丘见桀纣之君乃
忘其身太宗曰朕与公等既知笑人今共相匡辅庶免
人笑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7a 页 WYG0447-0059c.png
太宗谓侍臣曰朕见胡裴始毕上书论西蕃事意颇有
情理朕谓(谓疑/作与)共语非常战惧今奏一事人亦应如此
公对曰天颜俯临岂得不惧臣见在外诸司欲奏事者
先三五日寻思反覆及其临奏三分不能道得一分寻
常易事尚难如此况争谏之人出言皆是触忤赖蒙陛
下假其颜色若不如此理终不申
太宗曰古来帝王皆欲国祚长久但为威势既高下情
不能上达加以小人君子杂处其间用不得人遂至灭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7b 页 WYG0447-0059d.png
亡公对曰巧佞忠正无代不有但相时君所好而进若
用忠正则理用邪佞则乱必然之理也太宗曰为帝王
者必须慎其所与只如鹰鹞鞍马声色殊味朕若欲之
随须即至如此等事常败人正道邪佞忠正亦在时君
所好若任不得贤何能无灭公对曰臣闻齐威王问淳
于髡曰寡人所好与古者圣王同否髡对曰古者圣王
所好有四今有(有疑/作王)所好唯有三种古者好色王亦好
之古者好马王亦好之古者好味王亦好之古者好贤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8a 页 WYG0447-0060a.png
王独不好齐王曰今无贤可好也髡曰古之美色即(即/疑)
(作则/下同)有西施毛嫱奇味即有龙肝豹胎善马即有飞兔
騄耳此等今既无之王之厨膳后宫外厩今亦备矣王
若以今之无贤未知前代贤者得与王相见否太宗深
然之
太宗尝御瑶池殿顾谓侍臣曰西蕃通来几时公对曰
禹贡云西至流沙又曰西戎即叙不明境域所至汉武
帝置燉煌张掖等郡自此以后渐通西域太宗谓群臣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8b 页 WYG0447-0060b.png
曰朕闻汉武帝时为通西蕃中国百姓死者大半此事
著在史籍不能具道但隋后主欲开葱岭已西镇守俱
未当死者继于道路如闻流沙已西仍有隋破坏车毂
其边即有白骨狼籍北筑长城东渡辽水征伐不息人
无聊生天下叛之聚而为盗炀帝安然恣其所欲遂至
灭亡祇为不闻其过朕以此事永为鉴诫今与诸公共
理百姓但有不可行即向朕言勿得面从苟相悦誉且
朕素无学术未闻政道一日万几不能尽经耳目所有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9a 页 WYG0447-0060c.png
处断恐独见不明致有失所所以委公等公等善相辅
弼使兆庶得所此乃长保富贵荫及子孙若尸禄旷官
苟贪荣利必加黜辱终不容舍朕既以汉武帝隋后主
为龟镜公等亦须常将此事相规谏也群臣并拜谢公
进曰陛下思宏至化砥砺群下臣等敢不竭股肱之力
但恐识度愚浅无益万分臣闻汉武帝承五代之资天
下无事府库充实士马强盛遂思骋其欲以事四夷闻
蒟酱而开邛僰贪良马而通大宛老弱疲于转输丁壮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9b 页 WYG0447-0060d.png
死乎军旅海内骚然户口减半至于国用不足府库空
虚乃𣙜酤盐铁征税关市课算舟车告婚卖爵侵渔百
姓万端俱起外内困穷无以给边费议以营田代卒冀
以助军迄于暮年方始觉悟下哀痛之诏封丞相为富
民侯仅以寿终几及大乱炀帝恃其强盛思欲追踪汉
武戎车屡动人不聊生十馀年间亡身戮国陛下威加
海外无远不臻深惟二主以为殷鉴所谓一人有庆兆
民赖之臣等奉以周旋不敢失坠太宗曰朕遇千虑一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0a 页 WYG0447-0061a.png
失必望有犯无隐
太宗曰百官之内应有堪用者朕未能知之不可造次
为天下主诚亦难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
即为天下所听用得好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
者竞进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诫惧
故知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审悉公对曰举选之事
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陟察其善恶今欲求人必须先访
其行审知其善然后任之假令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0b 页 WYG0447-0061b.png
力不及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彊干为患极多但乱
代为(为疑/作惟)求其材不顾其行太平必须材行俱兼始可
任用也
太宗曰铁之为用无处不须至于金银玩好而已不知
何意人皆爱之公曰兵仗农器非铁不可金银珠玉唯
有丰年人以为货故谚云丰年珠玉俭年谷粟太宗曰
正为蕃人爱不可全弃
太宗谓孙伏伽曰今以公为谏议大夫必须献可替否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1a 页 WYG0447-0061c.png
又谓侍臣曰公等全无谏争公对曰昔者齐景公射不
中的而左右俱称其善景公曰自晏子死不复闻寡人
之过弦章对曰上之所好下必从之君若以謇谔为忠
则人皆晏子陛下每称述忠谏之士若有事须献替谁
敢不尽其忠
太宗问曰义宁之初国家虽有关中王世充李密各自
割据当此之时诸君所事之主谁优谁劣公对曰李密
智计英拔而器度局小戴冑奏称王世充言议分明繁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1b 页 WYG0447-0061d.png
而寡要为化但为一时之利不堪思其后图太宗曰平
定天下朕虽有其事若守之失图功业亦复难保秦始
皇实可为诫公等宜念公忘私荣名高位可以长守公
对曰臣闻之战胜易守胜难陛下深思远虑安不忘危
功业既彰德教复洽常以此为政天下不得不安四海
不得不乐
吐谷浑使人请婚唐俭奏称其使大战惧太宗曰公等
以此言虚实公对曰今四方诸国并为陛下臣妾若发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2a 页 WYG0447-0062a.png
一使遣诸国征之立即败亡何得不惧也
太宗曰隋炀帝求觅无已内则淫荡于声色外则𠞰人
以黩武遂至灭亡朕睹此但以清静抚之今百姓自言
安乐岂知朕之力也公对曰尧人击壤而歌亦云帝力
何有于我哉只将此事以为太平百姓亦不知由主上
安之也太宗曰朕今安养百姓岂求其知但论理乱在
时君耳公对曰此事非知之难终行之难
太宗曰隋日山东养武马一匹百馀贯钱公对曰当时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2b 页 WYG0447-0062b.png
官人因自贩马粟麦既贱立限令市非理督责乃至破
其产业官人马尽便宽其日月百姓不堪所以聚而为
盗太宗谓侍臣曰朕身不下殿堂而四夷宾服此之功
业实所重惜思安其术未尝一日忘也朕见隋炀帝都
不以官人违法为意性多猜忌唯虑有反叛者朕则不
然但虑公等不遵法式致有冤滞每见告密之徒殊不
挂意宜体此心务以德养人即是勿毁之道公对曰陛
下平定宇内实如诏旨今功业既定天下巳安而日慎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3a 页 WYG0447-0062c.png
一日务以德胜臣等虽愚敢不奉职(职疑/作体)圣意太宗又
谓萧璟(璟疑作/瑀下同)曰卿在隋时数见皇后否璟对曰自其
儿女不得相见臣何人也辄得见之公曰臣闻炀帝特
不信齐王常有中使察之奏其饮宴则曰经营何事称
意若其忧悴则曰彼将有他念故尔父子之间且犹至
是而况他人乎太宗曰今朕视正道胜炀帝知齐王远

太宗谓侍臣曰比三两月来不见公等谠言未知以朕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3b 页 WYG0447-0062d.png
不可谏争隐而不言为是庶事咸得不须论也公对曰
陛下每见一事即为鉴诫臣等深识圣情必事理有违
岂敢隐而不奏然比来大使既出内外无事所以不论
太宗曰古来虽复时遭丧乱未有如隋日者朕皆平之
功何如古人公对曰前代虽逢丧乱皆有牧宰割据不
过数岁即有所归至于隋末天下鼎沸百姓涂炭经十
馀年陛下应天顺人一时平定此乃再造天地重立区
夏此之功业古人未有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4a 页 WYG0447-0063a.png
太宗谓右仆射李靖等曰人君之道唯在宽厚非但刑
戮乃至鞭挞亦不欲行比每人嫌朕大宽未知此言可
行否公对曰古来帝王以杀戮肆威者实非久安之策
臣等见隋炀帝初有天下亦大威严而官人百姓造罪
(未疑/作不)一今陛下仁育天下万姓获安臣下虽愚岂容
不识恩造太宗曰公等假以为非朕终不改此志
太宗谓李靖等曰今且向晓后有一星出东方旧者合
昏没何因更有此星又曰扫星公对曰典籍所载有长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4b 页 WYG0447-0063b.png
星有孛星有彗星长星其形极长孛星小短彗星如扫
形今人所谓扫者即是彗星公又奏曰臣闻古帝王未
有无灾变者但能修德灾变自消陛下因有天变遂能
诫惧反覆思量深自剋责虽有此变必不为灾(按贞观/政要贞)
(观八年有彗星见于南方/魏徵进曰云云与此异)
太宗曰夫人之身假令无病不免有疥癣及时有小恶
处用人求备理实为难公对曰自古为政但举大体尧
舜之时非全无恶但为恶者少桀纣之代非全无善但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5a 页 WYG0447-0063c.png
为恶者多譬如百尺之木岂能无一枝节今官人居职
岂能全不为非但犯罪者少即是大化
太宗谓房玄龄等曰今天下百姓藉我抚养先须令我
安稳今上封者惟道九成往来百姓辛苦公对曰陛下
意存容纳许其进言则妄处多不妨时有可录陛下所
有长短此人多不肯隐但容纳之亦是善事
太宗谓长孙无忌等曰在外百姓太似信佛上封人欲
我每日将十个大德共达官同入令我礼拜观此乃是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5b 页 WYG0447-0063d.png
道人教其上书公对曰佛法本贵清净以退浮竞且道
俗事既不同昔释道安一时名德苻永固与之同舆权
翼以为不可释惠琳非无才俊宋文引之升殿颜延之
云此三台之位岂可使刑馀之人居之今陛下若欲崇
信佛教岂须日别见道人
吴王恪奉见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朕于儿子常欲一处
但国家事义实亦不同欲令其子孙代代相继且又绝
其觊觎朕今供养太上皇与私亦异以镇抚四海不贻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6a 页 WYG0447-0064a.png
太上皇忧为孝则天子之孝也公对曰臣闻孝行有三
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今陛下立身扬名富有
天下华夷安泰此实大孝岂同进饘粥侍左右之孝也
且以四海之主岂比庶人若与子孙同在一处非所以
保根固本之策
太上皇幸两仪殿内外群臣奉见太上皇还西宫太宗
从至太安宫还顾谓长孙无忌等曰今天下无事侍太
上皇与公等同宴可谓至乐然朕若与公等忘政事但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6b 页 WYG0447-0064b.png
欢宴盖非常安之法公对曰陛下酣宴之后犹不忘庶
政古者尧舜禹汤所以太平实用此道太宗因曰古之
人君处廊庙居逸乐臣下一事失所便弃前功解免黜
放急处如此公对曰人君发怒于一臣将行刑罚而能
念其旧功者鲜矣陛下今发德音臣等幸甚
太宗曰朕每思言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匹夫之间
出言不善人或记之成其耻累朕则四海之主出一言
失所亏损岂同匹夫者耶公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7a 页 WYG0447-0064c.png
有亏失古人以为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之所
诫慎
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所居殿隋文帝造已经四十馀年
损坏处少唯承乾殿是炀帝造工多觅新奇斗拱至小
年月虽近破坏已多今为政更欲别作意见亦恐似此
屋耳公对曰昔魏文侯时租赋岁倍有人致贺文侯曰
今户口不加租赋岁倍此由课敛多譬如皮熟之令大
则薄令小则厚人当亦如此由是魏国大化臣今量之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7b 页 WYG0447-0064d.png
陛下为政百夷宾服天下已安但须守今日化道亦归
之于厚此即是已足也
太宗谓公曰昨进周齐史看末代之主为恶莫不相似
俱至灭亡然两主若为优劣公对曰二主亡国虽同其
行即(即疑/作则)别齐主懦弱政出多门上下相蒙遂至亡国
周主立性凶强威福在已亡国之事皆在其身以此而
论齐主为劣
太宗谓侍臣曰计朕平定四方忧矜百姓虽不及前代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8a 页 WYG0447-0065a.png
哲王比炀帝固应万倍但君臣相须事同鱼水然鱼不
得水则不立水无鱼则废世有理乱移易风俗终自如
旧故知国家唯藉臣佐及百姓共相翊戴方得保其尊
荣公对曰昔楚王召詹何为相何曰唯解修身不解理
国王又遣使重请何曰未有身正而国不理者今远方
慕化并由陛下克已自修所以夷狄咸知效命
太宗御太极殿大赦因谓侍臣曰为君极难法若急恐
滥及善人法若宽则不肃奸宄宽猛之间若为折衷公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8b 页 WYG0447-0065b.png
对曰自古为政者因时设教若人情似急则济之以宽
如有宽慢则纠之以猛时既不常所以法令无定
太宗曰朕常思自古有天下者皆欲子孙万代政化过
于尧舜及其所行则与尧舜相反如秦始皇亦是英雄
之主平定六国已后才免其身至子便失其国桀纣幽
厉亦皆丧亡朕为此不得不惧且天下百姓倾耳侧目
唯看善恶朕岂得不自思之公对曰自古以来人君为
难祗为出言即成善恶若人君出言欲闻已过其国即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9a 页 WYG0447-0065c.png
兴若出言欲人从已其国即丧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
一言可以丧邦正为如此但天下人皆自进于陛下以
荣其身若正人即欲以正道辅佐佞人即欲以邪道自
媚工巧者则进奇服异器好鹰犬者即欲劝令畋游所
欲自进者不觉为非皆言为是若陛下常守正道则奸
人不能自效如开其路则人人欲遂其心矣太宗曰然
太宗问侍臣隋大业起居注今有在者否公对曰在者
极少太宗曰起居注既无何因今得成史公对曰隋家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19b 页 WYG0447-0065d.png
旧史遗落甚多比其撰录皆是采访或是其子孙自通
家传参校三人所传者从二人为实又问隋代谁作起
居舍人公对曰崔祖浚杜之松蔡允恭虞世南等臣每
见虞世南说祖浚作舍人时大欲记录但隋主意不在
此每须书手纸笔所司多不即供为此私将笔抄录非
唯经乱零落当时亦不悉具
太宗曰隋时百姓假有财物岂能自保自我有天下以
来存心抚养无所科差人人皆得营产业守其资财即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0a 页 WYG0447-0066a.png
我所赐向使我徵求无已虽数赏赐亦不如不得公对
曰尧舜在上百姓亦云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含哺鼓腹
而云帝何力于其间哉今陛下如此含养百姓可谓日
用而不知矣又奏曰昔晋文公出畋逐兽砀(按贞观政/要兽下有)
(于/字)入大泽迷不知所出其中有渔者文公谓曰我若君
也道安从出我且厚赐汝渔者曰臣愿有献文公曰出
泽而受之于是送出泽文公命曰子之所欲教寡人者
何也愿受之渔者曰鸿鹄保大海之中厌而数移徙之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0b 页 WYG0447-0066b.png
小泽则必有缯丸之忧鼋鼍保渊(按贞观政要/保下有深字)厌而出
之浅渚则必有网罗钓射之忧今君逐兽砀入至此何
行之大远也文公曰善谓从者记渔者名渔者曰君何
以名为君其尊天事地敬社稷固四国慈爱万人薄赋
敛轻租税者臣亦与焉君不尊天事地不敬社稷不固
四国外失礼于诸侯内逆人心一国流亡渔者虽有厚
赐不得保也遂辞不受太宗曰卿言是也
太宗谓侍臣曰观古来帝王有盛有衰犹朝之有暮皆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1a 页 WYG0447-0066c.png
为蔽其耳目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不见其过以至
于灭亡朕在九重之中不能遍览天下故布之卿等以
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公对
曰自古亡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理忘乱所以不能
长久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遂能留心政道常如临
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臣等滥当重任今又亲蒙
诫勖唯知自励敢不尽心(按贞观政要太宗谓侍臣尚/有可爱非君数语及徵所对)
(载舟覆舟/语别见后)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1b 页 WYG0447-0066d.png
太宗谓侍臣曰月令早晚有公对曰今礼记所载月令
起自吕不韦太宗曰但为政专依月令善恶复皆如所
记否公对曰秦汉以来圣主依月令事多矣若一依者
亦未有善但古者设教劝人为善所行皆欲顺时善恶
亦未必由此太宗曰月令既起秦时三皇五帝并是圣
主因何不行月令公对曰计月令起于上古是以尚书
云敬授人时吕不韦止是修古月令未必始起秦代也
太宗问曰朕比读书所见善事并即行之都无所疑至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2a 页 WYG0447-0067a.png
于用人则善恶难别故知人极为不易朕比任使公等
数人何因政化犹不及文景公对曰陛下留心正道委
任臣等逾于古人正由臣等庸短不能副陛下所寄若
论四夷宾服天下无事古来未有似今日者至于文景
不足以方圣德公又曰自古人君初为政者皆欲比于
尧舜及天下既安即不能终其善事人臣初被委任亦
欲尽心竭力及得富贵即欲保全官爵若使君臣常不
懈怠岂有天下不安之理太宗曰确论至理诚如公言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2b 页 WYG0447-0067b.png
太宗谓侍臣曰狄人杀卫懿公尽食其肉独留其肝宏
演呼天大哭自出其肝而内懿公之肝今欲求其人不
可得也公对曰在君待之而已昔豫让为智伯报仇欲
刺赵襄子襄子执而获之谓让曰子昔不事范中行乎
智伯尽灭之子乃委质智伯不为报仇今为智伯何也
让答曰臣昔事范中行中行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
之智伯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报之在君之礼而已何
患无人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3a 页 WYG0447-0067c.png
太宗谓侍臣曰朕昨往怀州有上封事者云何为常差
山东众丁于苑内营造即日徭役似不减隋时怀洛已
东凋残人不堪命(按贞观政要作/残人不堪其命)而畋猎犹数骄逸之
主也今者复来怀州游畋是不得复至洛阳矣夫四时
蒐狩既是帝王常礼今幸怀州秋毫不干于百姓凡上
书谏争自有常准臣贵有辞主贵能改如斯诋毁有似
咒诅公对曰国家开正(正疑/作直)言之路所以上封者极多
陛下亲自披阅或冀片言可取所以侥倖之士得肆丑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3b 页 WYG0447-0067d.png
辞臣谏其君甚难(按贞观政/要难作须)折衷从容讽动使行之孔
子曰凡谏有五吾从讽谏汉元帝常酬祭宗庙(按贞观/政要作)
(以酎祭/宗庙)出便门御楼船御史大夫薛广德当乘舆前免
冠顿首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按贞观政要/臣下有言字)臣自刎以
颈血污车轮陛下不得入庙矣元帝不悦光禄勋(按贞/观政)
(要勋/作卿)张猛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
乘危广德言不可不听元帝曰晓人不当如是耶乃从
桥以此而言张猛可谓能谏其君者也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4a 页 WYG0447-0068a.png
公拜扫还乡太宗遣三卫二十人从仍借殿中马三十
匹赐物七百段并给传乘至是还奉见焉太宗劳之曰
今日卿至真可谓喜也公再拜谢太宗乃问所经百姓
安否公对曰百姓咸蒙亭毒之恩并得安居乐业太宗
曰朕存心爱养不愧古人所未免百姓之言唯猎一事
耳时桂阳主在坐奏称陛下出游唯将近亲左右及给
使等何关百姓公曰譬如人之故旧有儿子无赖破其
产虽不关已然心必恶之又曰去冬暮从怀州还有人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4b 页 WYG0447-0068b.png
言陛下复欲幸关南在外悉装束讫而竟不行因何有
此消息太宗笑曰当时实有此心但畏卿嗔遂即不去
公再拜谢
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文孰难左仆射房
玄龄奏称天地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败乃服由
此言之草创为难公对曰帝王之起必由仁德天下乐
推同心协力为物除害天授人与翻为不难然既得之
后志趣骄逸人乐安静而行役不休人已凋残而裒敛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5a 页 WYG0447-0068c.png
不息有国之弊常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文则难太宗谓
房玄龄曰卿所对不如徵之切也
太宗谓侍臣曰君乱于上臣理于下或臣乱于下君理
于上二者苟逢(逢原本作违今从/贞观政要改正)何者为甚公对曰君
心向理则照见下非若诛一劝百谁敢不畏若悯暴于
上忠谏不从虽百里奚伍子胥之在吴虞不救其祸太
宗曰必如此也齐文宣悯暴杨遵彦以正道扶之得理
如何公对曰遵彦弥缝暴主救理人物才得免乱亦甚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5b 页 WYG0447-0068d.png
艰辛与圣主严明臣下畏法不同日而语
太宗谓侍臣曰山崩川竭自古以为灾比来水旱不调
抑亦由人事公谢曰山有朽壤而崩古人不以为患唯
政教有失乃以为灾太宗曰然
太宗谓侍臣曰朕观隋主文集博物有才亦知悦尧舜
之风丑桀纣之行然而行事即与言相违何也公对曰
自古称人主之善在有君人之量能任使人智者为之
谋勇者为之战虽聪明圣哲以黈纩冕旒垂耳目隋主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6a 页 WYG0447-0069a.png
虽有俊才无人君之量恃才骄物所以至于灭亡太宗
曰然昔汉武征役不息户口减半中途能改还得传祚
子孙向使隋主蚤悟亦不至灭亡也
太宗曰往岁马料甚厚今唯料麸三升数年来又放宫
人三五千人出准计所费与旧当减半何为往日人多
料厚而常足今日人少料薄反以不供何也公对曰往
岁所须皆于百姓取足今日所用皆于仓库出供所用
虽多不扰百姓所以用虽少于往时而供进时有所阙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6b 页 WYG0447-0069b.png
太宗曰今人与古人同邪公对曰人多以古人淳朴今
人浇浮以臣量之势亦相似太宗曰今之人固不及古
古之君臣为化唯以百姓心为心近代帝王唯损百姓
以适其欲朕今与公等虽不及古然须以百姓为心不
得有损于物而自奉也
庆善乐为文舞破阵乐为武舞诏公及虞世南褚亮李
百药等为之词太宗谓侍臣曰昔周公相成王制礼作
乐久之乃成逮朕即位数年之间成此二乐五礼又复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7a 页 WYG0447-0069c.png
刋定未知堪为后代法否朕观前王有功于人者作事
施令有即违(违疑/作为)法所贵不忘其德者也朕既平定天
下安堵海内若德惠不倦有始善终自我作古何虑不
法若遂无德于物后代何所遵承以此而言后法不法
犹在朕耳公对曰陛下拨乱反正功高百王自开辟以
来未有如陛下者也更创新乐兼修大礼自我作古万
代取法岂止子孙而已
太宗谓侍臣曰太子师保古难其选成王幼小以周召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7b 页 WYG0447-0069d.png
为保傅左右皆贤足以长仁致化称为圣主及秦之胡
亥始皇所爱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篡也诛功臣杀
亲戚酷烈不已旋踵亦亡以此而言人之善恶诚由近
习朕弱冠交游唯柴绍窦诞然则诞等为人既非三益
及朕居宝位经理天下虽不及尧禹之明庶免乎孙皓
高纬之暴以此言之复不由染何也公对曰中人可与
为善亦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
天平定寇乱救兆人之命旋踵致太平岂绍诞之徒能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8a 页 WYG0447-0070a.png
累圣德但经(经原本作傅今从/贞观政要改正)云放郑声远佞人近习
之间尤宜深慎太宗称善
太宗谓侍臣曰汉代常以八月选洛阳中子女姿色端
丽者载还后宫此不可为法然即日宫内甚多配役之
口使其诞乳诸王是非所宜据此论选补宫列理宜依
礼公对曰人多惑嬖色乃致败乱周幽惑褒姒晋献惑
骊姬耽于宠欲废嫡立庶幽王因此身死遂丧西周献
公身虽获没祸延数代嫔御之间所宜深慎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8b 页 WYG0447-0070b.png
太宗问侍臣曰帝王之兴必有天命非幸而得之也房
玄龄对曰王者必有天命太宗曰此言是也朕观古之
帝王有天命者其势如神不行而至其无天命终至灭
亡昔周文王汉高祖启洪祚初受命则赤雀来始发迹
则五星聚此并上天垂示徵验不虚非天所命理难妄
得朕若仕隋朝不过三卫亦自惰慢不为时须公对曰
易云潜龙勿用言圣德潜藏之时自不为凡庶所识所
以汉祖仕秦不踰亭长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9a 页 WYG0447-0070c.png
太宗谓房玄龄曰封禅是帝王盛事比表请者不绝公
等以为何如公对曰帝王在德不在封禅自丧乱以来
近泰山州县凋残最甚若车驾既行不能全无使役此
便是因封禅而劳役百姓太宗曰封禅之事不自取功
绩归之于天譬如玄龄等功臣虽有益于国能自谦让
归之于朕岂似(似疑/作以)不言而欲自取今向泰山功归于
天有似于此然朕意常以嵩高既是中岳何谢(谢疑/作封)
山公等评议(按通鉴贞观六年群臣表请封/禅徵奏以为不可语与此异)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29b 页 WYG0447-0070d.png
太宗问公曰朕为人主实仰止古先帝王至于积德累
仁丰功厚利四者朕皆行之何等优劣公对曰德仁功
利陛下兼行矣至于功利二善所益居多夫平海内之
乱除戎狄之害是陛下之功安堵黎元各复生业是陛
下之利
太宗谓侍臣曰夫贤人出仕进则利物荣主退则官达
名成勤(勤疑/作近)于此事闻之益少唯有见恶如崩淫酒是
务此皆不学而能是善人常少恶人居多古人称百年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30a 页 WYG0447-0071a.png
一贤谓之比户企伫奇才常不可得公对曰夫贤人居
则善其身达则兼济其物是以明圣求之不有懈怠
太宗谓侍臣曰朕闻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内安
必有外扰当令(令疑/作今)远夷率服百榖丰稔贼盗不作内
外宁静朕喜得此事故共公等乐饮此非朕一人之力
亦由公等共相存(按贞观政/要存作匡)辅然安不忘亡理不忘乱
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虑终始常得如此始是可贵公
对曰自古以来元首股肱不能备具或时君圣臣即不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30b 页 WYG0447-0071b.png
贤或遇贤臣即无圣主今陛下圣明所以致化臣等驽
蹇不称陛下所任然臣等虽不堪任用陛下放黜即得
若有贤臣但令君不思化亦无所益今天下大平臣等
(按贞观政要等/下有犹未二字)以为喜此由(按贞观政要/此由作惟愿)陛下居安思
危孜孜不怠太宗曰万几事重岂得不思公可语起居
郎常书笏上云居安思危朕若不思即向朕道
太宗与大将军蔺谟语谟不对太宗怒而系之后知其
聋乃释不问语侍臣曰我昨发怒蔺谟若遂加其罪岂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31a 页 WYG0447-0071c.png
不枉滥公对曰古者帝王多因喜怒遂滥其赏罚今陛
下思怒蔺谟遂能却更思省若此心不移四海之福
有司奏近臣所荐凌敬乞贷之状太宗责公等滥进何
也公对曰臣等每蒙顾问常具言其长短有学识强谏
争是其所长爱生产好经营是其所短今其为人作碑
文教人读汉书即附托官人回易求利于臣等所悦事
实未乖(按贞观政要作与/臣等所说不同误)陛下未见其长唯见其短以
为臣等欺罔实不甘心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31b 页 WYG0447-0071d.png
高丽等三番僧求学至中国游莱州以闻太宗曰不须
遣来此非为学问但觇国家虚实耳公对曰陛下所为
若善此等固当取则若不善虽拒蛮夷亦无益也
太宗曰书云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
而为之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公对曰古语
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不畏哉(按贞/观政)
(要并入前帝王/有盛衰节内)
权贵疾公每言于太宗曰魏徵凡所谏争委曲反覆不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32a 页 WYG0447-0072a.png
从不止意以陛下为幼主不同于长君太宗曰朕少不
学问唯好弓马至于起义即有大功既封为王偏蒙偏
爱理道正术都不留心及为太子初入东宫思安天下
欲克已为政唯魏徵与王圭导我以礼宏我以道勉彊
从之大觉利益遂力行不息以致太平并魏徵等之力
所以特加礼重每事听从非私之也言者乃惭而止
霍行斌告变公预其事太宗览之谓侍臣曰此言大无
由绪不须鞫问行斌宜付所司定罪公曰臣蒙近侍未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32b 页 WYG0447-0072b.png
以善闻而有大逆之名罪合万死陛下曲垂矜照臣将
何以自安请鞫之寻仍拜谢太宗曰卿之累仁积行朕
所自知愚人相谤岂能由已不须致谢(按贞观政要载/有告徵谋反太)
(宗不问遽斩所告者当/即此事但无行斌姓名)
房玄龄王圭掌内外考绩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奏其不
平追案勘问王圭不伏太宗付侯君集案之公奏称无
阿私必不可推鞫太宗大怒令君集勘当未奏太宗问
君集君集奏称臣谓魏徵玄龄王圭挟私滥考何得阿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33a 页 WYG0447-0072c.png
党固执言不可推徵答云玄龄王圭俱是国家重臣并
以忠正任使其所考者既多或一两人不当祗是见有
左右终非心有阿私若即推绳不相信任此事便不可
信何以堪当重委假令错缪有实未足亏损国家穷鞫
若虚失委大臣之体且万纪每日常在考堂必有乖违
足得论正当时鉴见一无陈说身不得考方始纠弹徒
发在上嗔怒非是诚心为国无益于上有损于下所惜
伤于政体不敢有所阿党遂释不问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33b 页 WYG0447-0072d.png
公频论止足之分太宗未之许公曰群臣委任既久许
其避退权用之次观其能否既得预察群才又无独任
之谤使善人得进长廉让之风若能行之于令足为将
来永法太宗曰信如公言然论者犹有同异时至京下
当别议
太宗谓群臣曰为政者岂待尧舜之君龙益之佐自我
驱使魏徵天下乂安边境无事时和岁稔其忠益如此
先是将发十六道黜陟大使畿内道未有其人太宗亲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34a 页 WYG0447-0073a.png
定之问房玄龄等曰此道事最重谁可充使右仆射李
靖对曰畿内事非魏徵莫可太宗作色曰朕欲向九成
事亦不小宁遣魏徵助朕(按贞观政要作宁可遣/魏徵出使朕字属下句)每行
不欲与其相离者适谓其见朕是非必无所隐今从公
等语遣去朕若有得失公等能止邪乃令李靖充使公
从往九成宫
 
 
魏郑公谏续录 卷上 第 34b 页 WYG0447-0073b.png
 
 
 
 
 
 
 
 魏郑公谏续录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