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三 第 1a 页
九之四
门下侍郎苏公
公名辙字子由老苏先生之次子举进
士复中制科除商州军事推官乞养亲
不赴复为大名府推官熙宁二年上书
召对为三司条例司属官出为河南推
官淮阳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南京判
官谪监筠州盐酒税知歙州绩溪县
哲宗即位除秘书省校书郎明年至京
师除右司諌迁起居郎中书舍人户部
门下侍郎苏公
公名辙字子由老苏先生之次子举进
士复中制科除商州军事推官乞养亲
不赴复为大名府推官熙宁二年上书
召对为三司条例司属官出为河南推
官淮阳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南京判
官谪监筠州盐酒税知歙州绩溪县
哲宗即位除秘书省校书郎明年至京
师除右司諌迁起居郎中书舍人户部
卷四十三 第 1b 页
侍郎辙林学士奉使契丹还为御史中
丞拜尚书右丞迁门下侍郎元祐末落
职知汝州降授试少府监分司南京筠
州居住又贬授散官安置循雷二州元
符末移岳州复太中大夫宫观崇宁中
降朝请大夫居颍昌政和末年八十馀
薨
辙年十九举进士释褐二十三举直言 仁
宗亲策之于廷时 上春秋高始倦于勤
辙因所问极言得失策入辙自谓必见黜
丞拜尚书右丞迁门下侍郎元祐末落
职知汝州降授试少府监分司南京筠
州居住又贬授散官安置循雷二州元
符末移岳州复太中大夫宫观崇宁中
降朝请大夫居颍昌政和末年八十馀
薨
辙年十九举进士释褐二十三举直言 仁
宗亲策之于廷时 上春秋高始倦于勤
辙因所问极言得失策入辙自谓必见黜
卷四十三 第 2a 页
然考官司马君实第以三等范景仁难之
蔡君谟曰吾三司使也司会之言吾愧之
而不敢怨惟胡武平以为不逊力请黜之
上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弃之天下谓我
何宰相不得已寘之下第除商州军事推
官知制诰王介甫意其右宰相专攻人主
比之谷永不肯撰词宰相韩魏公哂曰此
人策语谓宰相不足用欲得娄师德郝处
俊而用之尚以谷永疑之乎知制诰沈文
通亦考官也知其不然故文通当制有爱
蔡君谟曰吾三司使也司会之言吾愧之
而不敢怨惟胡武平以为不逊力请黜之
上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弃之天下谓我
何宰相不得已寘之下第除商州军事推
官知制诰王介甫意其右宰相专攻人主
比之谷永不肯撰词宰相韩魏公哂曰此
人策语谓宰相不足用欲得娄师德郝处
俊而用之尚以谷永疑之乎知制诰沈文
通亦考官也知其不然故文通当制有爱
卷四十三 第 2b 页
君之言諌官杨乐道见 上曰苏辙臣所
荐也 陛下赦其狂直而收之盛德之事
也乞宣付史馆 上悦从之(颍滨遗/老传)
神宗嗣位既二年矣求治甚急辙以书言事
即日召对延和殿时介甫新得幸以执政
领三司条例 上以辙为之属不敢辞介
甫急求财利而不知本吕惠卿为之谋主
辙议事多牾一日介甫出一卷书曰此青
苗法也诸君熟议之有不便以告勿疑它
日辙告之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
荐也 陛下赦其狂直而收之盛德之事
也乞宣付史馆 上悦从之(颍滨遗/老传)
神宗嗣位既二年矣求治甚急辙以书言事
即日召对延和殿时介甫新得幸以执政
领三司条例 上以辙为之属不敢辞介
甫急求财利而不知本吕惠卿为之谋主
辙议事多牾一日介甫出一卷书曰此青
苗法也诸君熟议之有不便以告勿疑它
日辙告之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
卷四十三 第 3a 页
救民之困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
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有良民不
免非理费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违限
如此则鞭菙必用州县事不胜烦矣唐刘
晏掌国计未尝有所假贷有尤之者晏曰
使民侥倖得钱非国之福使吏倚法督责
非民之便吾虽未尝假贷而四方丰凶贵
贱知之未尝逾时有贱必籴有贵必粜以
此四方无甚贵甚贱之病安用贷为晏之
所言则常平法耳今此法见在而患不修
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有良民不
免非理费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违限
如此则鞭菙必用州县事不胜烦矣唐刘
晏掌国计未尝有所假贷有尤之者晏曰
使民侥倖得钱非国之福使吏倚法督责
非民之便吾虽未尝假贷而四方丰凶贵
贱知之未尝逾时有贱必籴有贵必粜以
此四方无甚贵甚贱之病安用贷为晏之
所言则常平法耳今此法见在而患不修
卷四十三 第 3b 页
公诚有意于民举而行之刘晏之功可立
俟也介甫曰君言有理当徐议行之后有
异论幸勿相外也自此逾月不言青苗会
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召议事广廉尝奏
乞度僧牒数千道为本钱于陜西漕司私
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介甫意合即请而
施之河北自此青苗法遂行于四方(遗老/传)
初陈旸叔以枢密副使与介甫共事二人操
术不同介甫所唱旸叔不深和也既召见
谢卿材等八人欲遣之四方搜访遗利中
俟也介甫曰君言有理当徐议行之后有
异论幸勿相外也自此逾月不言青苗会
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召议事广廉尝奏
乞度僧牒数千道为本钱于陜西漕司私
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介甫意合即请而
施之河北自此青苗法遂行于四方(遗老/传)
初陈旸叔以枢密副使与介甫共事二人操
术不同介甫所唱旸叔不深和也既召见
谢卿材等八人欲遣之四方搜访遗利中
卷四十三 第 4a 页
外传笑知所遣必生事迎合然莫敢言辙
往见旸叔旸叔逆问君独来见何也对曰
有疑欲问公耳近日有八人者欲遣往诸
路不审公既知利害所在事有名件而使
往按实之耶其亦未知其实漫遣出外网
捕诸事也旸叔曰所遣果贤将不肯行君
无过忧对曰公诚知遣使之不便而恃遣
者之不行何如旸叔曰君姑退得徐思之
后数日旸叔召属官于密院言曰 上即
位之初命天下监司具本路利害以闻至
往见旸叔旸叔逆问君独来见何也对曰
有疑欲问公耳近日有八人者欲遣往诸
路不审公既知利害所在事有名件而使
往按实之耶其亦未知其实漫遣出外网
捕诸事也旸叔曰所遣果贤将不肯行君
无过忧对曰公诚知遣使之不便而恃遣
者之不行何如旸叔曰君姑退得徐思之
后数日旸叔召属官于密院言曰 上即
位之初命天下监司具本路利害以闻至
卷四十三 第 4b 页
今未上今当遣使宜得此以议可草一劄
子乞催之惠卿觉非其非党中意不乐漫
具草无益也辙知力不能救以书抵介甫
旸叔指陈其决不可者且请补外介甫大
怒将加以罪旸叔止之奏除河南推官(遗老/传)
元祐元年除右司諌 宣仁后临朝用司马
君实吕晦叔等欲革弊事旧相蔡确韩缜
枢密使章惇皆在位窥伺得失中外忧之
辙言曰 先帝晚年寝疾弥留照知前事
之失亲发德音将洗心自新以合天意而
子乞催之惠卿觉非其非党中意不乐漫
具草无益也辙知力不能救以书抵介甫
旸叔指陈其决不可者且请补外介甫大
怒将加以罪旸叔止之奏除河南推官(遗老/传)
元祐元年除右司諌 宣仁后临朝用司马
君实吕晦叔等欲革弊事旧相蔡确韩缜
枢密使章惇皆在位窥伺得失中外忧之
辙言曰 先帝晚年寝疾弥留照知前事
之失亲发德音将洗心自新以合天意而
卷四十三 第 5a 页
此志不遂奄弃万国天下闻之知前日弊
事皆 先帝之所欲改思慕圣德继之以
泣是以 皇帝践阼 圣母临政奉承遗
旨罢导洛废市易损青苗止助役宽保甲
免买马放修城池之役复茶盐铁之旧黜
吴居厚吕孝廉宋用臣贾青王子京张诚
一吕嘉问蹇周辅等命令所至细民鼓舞
相贺臣愚不知朝廷以为凡此谁之罪也
上则大臣蔽塞聪明逢君之恶下则小臣
贪冒荣利奔竞无耻二者均皆有罪则大
事皆 先帝之所欲改思慕圣德继之以
泣是以 皇帝践阼 圣母临政奉承遗
旨罢导洛废市易损青苗止助役宽保甲
免买马放修城池之役复茶盐铁之旧黜
吴居厚吕孝廉宋用臣贾青王子京张诚
一吕嘉问蹇周辅等命令所至细民鼓舞
相贺臣愚不知朝廷以为凡此谁之罪也
上则大臣蔽塞聪明逢君之恶下则小臣
贪冒荣利奔竞无耻二者均皆有罪则大
卷四十三 第 5b 页
臣以任重责重小臣以任轻责轻虽三尺
童子所共知也今确等自山陵以后犹偃
然在职不肯引咎辞位以谢天下谨案确
等受恩最深任事最久据位最尊获罪最
重而有腼面目曾不知愧确等诚以昔之
所行为是耶则今日安得不争以昔之所
行为非耶则昔日安得不言穷究其心所
以安而不去者盖以为是皆 先帝所为
非吾过也夫为大臣忘君徇巳不以身任
罪戾而归咎 先帝不忠不孝宁有过此
童子所共知也今确等自山陵以后犹偃
然在职不肯引咎辞位以谢天下谨案确
等受恩最深任事最久据位最尊获罪最
重而有腼面目曾不知愧确等诚以昔之
所行为是耶则今日安得不争以昔之所
行为非耶则昔日安得不言穷究其心所
以安而不去者盖以为是皆 先帝所为
非吾过也夫为大臣忘君徇巳不以身任
罪戾而归咎 先帝不忠不孝宁有过此
卷四十三 第 6a 页
乞出臣此章宣示确等使自处进退之分
臣虽万死不恨也三人竟皆逐去然卒不
以其前后反复归咎 先帝罪之世以为
恨(遗老/传)
吕惠卿始謟事介甫倡行虐政以害天下其
后势钧力抗则倾陷介甫甚于仇雠世尤
恶之时惠卿自知罪大乞宫观自便不预
贬窜辙且疏其奸请加深谴乃以散官安
置建州天下韪之(遗老/传)
司马君实既以清德雅望专任朝政知雇役
臣虽万死不恨也三人竟皆逐去然卒不
以其前后反复归咎 先帝罪之世以为
恨(遗老/传)
吕惠卿始謟事介甫倡行虐政以害天下其
后势钧力抗则倾陷介甫甚于仇雠世尤
恶之时惠卿自知罪大乞宫观自便不预
贬窜辙且疏其奸请加深谴乃以散官安
置建州天下韪之(遗老/传)
司马君实既以清德雅望专任朝政知雇役
卷四十三 第 6b 页
之害欲复行差役不知差雇之弊其实相
半讲之未详而欲一旦复之民始闻而喜
徐而疑惧君实不信也王介甫以其私说
为诗书新义以考试天下士学者病之君
实改为新格而势亦难行方议未定辙言
自罢差役至今仅二十年吏民皆未习惯
况役法关涉众事根芽盘错行之徐缓乃
得审详若不穷究首尾匆遽便行恐既行
之后别生诸弊今州县役钱例有积年宽
剩大约足支数年若且依旧雇役尽今年
半讲之未详而欲一旦复之民始闻而喜
徐而疑惧君实不信也王介甫以其私说
为诗书新义以考试天下士学者病之君
实改为新格而势亦难行方议未定辙言
自罢差役至今仅二十年吏民皆未习惯
况役法关涉众事根芽盘错行之徐缓乃
得审详若不穷究首尾匆遽便行恐既行
之后别生诸弊今州县役钱例有积年宽
剩大约足支数年若且依旧雇役尽今年
卷四十三 第 7a 页
而止催督有司审议差役趁仐冬成法来
年役使乡户但使既行之后无复人言则
进退皆便又言进士来年秋赋日月无几
而议不时决传闻四方不免惶惑诗赋虽
号小技而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
诵读讲解尤不可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
施行欲乞先降指挥来年科场一切如旧
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巳见
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天下举人知
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
年役使乡户但使既行之后无复人言则
进退皆便又言进士来年秋赋日月无几
而议不时决传闻四方不免惶惑诗赋虽
号小技而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
诵读讲解尤不可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
施行欲乞先降指挥来年科场一切如旧
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巳见
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天下举人知
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
卷四十三 第 7b 页
祐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遗老/传)
是岁 上将亲飨明堂辙言 国朝旧典冬
至圜丘必兼飨天地从祀百神若其有故
不祀圜丘别行他礼或大雩于南郊或大
飨于明堂或恭谢于大庆皆用圜丘礼乐
神位其意以为 皇帝不可以三年而不
亲祀天地百神故也臣窃见皇祐明堂遵
用此法最为得礼臣愚欲乞明诏礼官今
秋明用皇祐明堂典礼庶几精诚陟降溥
及上下奏入不报至七年 上将亲郊辙
是岁 上将亲飨明堂辙言 国朝旧典冬
至圜丘必兼飨天地从祀百神若其有故
不祀圜丘别行他礼或大雩于南郊或大
飨于明堂或恭谢于大庆皆用圜丘礼乐
神位其意以为 皇帝不可以三年而不
亲祀天地百神故也臣窃见皇祐明堂遵
用此法最为得礼臣愚欲乞明诏礼官今
秋明用皇祐明堂典礼庶几精诚陟降溥
及上下奏入不报至七年 上将亲郊辙
卷四十三 第 8a 页
备位政府乃与诸公共伸前议合祭天地
(遗老/传)
初 神宗以夏国内乱用兵攻讨于熙河路
增置兰州于延安路增置安彊米脂等五
寨至此夏国虽屡遣使而未脩职贡二年
夏始来贺登极使还未出境又遣使入界
朝廷知其有请地之意然大臣议弃守未
决辙言曰顷者西人虽至而疆埸之事初
不自言度其狡心盖知朝廷厌兵确然不
请欲使此议发自朝廷得以为重朝廷深
(遗老/传)
初 神宗以夏国内乱用兵攻讨于熙河路
增置兰州于延安路增置安彊米脂等五
寨至此夏国虽屡遣使而未脩职贡二年
夏始来贺登极使还未出境又遣使入界
朝廷知其有请地之意然大臣议弃守未
决辙言曰顷者西人虽至而疆埸之事初
不自言度其狡心盖知朝廷厌兵确然不
请欲使此议发自朝廷得以为重朝廷深
卷四十三 第 8b 页
觉其意忍而不予情得势穷始来请命一
失此机必为后悔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
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
舋一开祸难无已间不容发正在此时不
可失也况今日之事 主上妙年 母后
听断将帅吏士恩情未接兵交之日谁使
效命若其羽书沓至胜负纷然临机决断
谁任其责惟乞圣心以此反覆思虑早赐
裁断无使西戎别致猖狂弃守之议皆不
得其便于是朝廷许还五寨夏人遂服
失此机必为后悔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
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
舋一开祸难无已间不容发正在此时不
可失也况今日之事 主上妙年 母后
听断将帅吏士恩情未接兵交之日谁使
效命若其羽书沓至胜负纷然临机决断
谁任其责惟乞圣心以此反覆思虑早赐
裁断无使西戎别致猖狂弃守之议皆不
得其便于是朝廷许还五寨夏人遂服
卷四十三 第 9a 页
初元丰中河决大吴 先帝知故道不可复
还因导之北流水性已顺惟河道未深堤
防未立岁有决溢之患本非深害至此诸
公皆未究悉河事而潞公欲以河为重事
中书侍郎吕微仲枢密副使安厚卿从而
和之始谓河西流入泊淀久必淤浅异日
或从北界入海则河朔无以禦狄故三人
力主回河之计诸公莫能夺吕晦叔时为
中书相辙间见问曰公自视智勇孰与
先帝势力隆重能鼓舞天下孰与 先帝
还因导之北流水性已顺惟河道未深堤
防未立岁有决溢之患本非深害至此诸
公皆未究悉河事而潞公欲以河为重事
中书侍郎吕微仲枢密副使安厚卿从而
和之始谓河西流入泊淀久必淤浅异日
或从北界入海则河朔无以禦狄故三人
力主回河之计诸公莫能夺吕晦叔时为
中书相辙间见问曰公自视智勇孰与
先帝势力隆重能鼓舞天下孰与 先帝
卷四十三 第 9b 页
晦叔惊曰君何言欤对曰河决而北自
先帝不能回而诸公欲回之是自谓智勇
势力过 先帝也且河决自元丰导之北
流亦自元丰是非得失今日无所预诸公
不因其旧而修其未完乃欲取而回之其
为力也难而其为责也重矣晦叔唯唯曰
当与诸公筹之既而回河之议纷纷而起
晦叔亦以病没(遗老/传)
辙迁户部侍郎常因转对言曰愿明诏有司
罢外水监丞举河北河事及诸路都作院
先帝不能回而诸公欲回之是自谓智勇
势力过 先帝也且河决自元丰导之北
流亦自元丰是非得失今日无所预诸公
不因其旧而修其未完乃欲取而回之其
为力也难而其为责也重矣晦叔唯唯曰
当与诸公筹之既而回河之议纷纷而起
晦叔亦以病没(遗老/传)
辙迁户部侍郎常因转对言曰愿明诏有司
罢外水监丞举河北河事及诸路都作院
卷四十三 第 10a 页
皆归转运司至于都水军器将作三监皆
兼隶户部使定其事之可否裁其费之多
少而工部任其功之良苦程其作之迟速
苟可否多少在户部则伤财害民户部无
所逃其责矣苟良苦迟速在工部则败事
乏用工部无所辞其谴矣利出于一而后
天下贫富可责之户部矣朝廷以为然从
之惟都水仍旧(遣老/傅)
辙自为中书舍人与范子功刘贡父同详定
六曹条例子功领吏部元丰所定吏额主
兼隶户部使定其事之可否裁其费之多
少而工部任其功之良苦程其作之迟速
苟可否多少在户部则伤财害民户部无
所逃其责矣苟良苦迟速在工部则败事
乏用工部无所辞其谴矣利出于一而后
天下贫富可责之户部矣朝廷以为然从
之惟都水仍旧(遣老/傅)
辙自为中书舍人与范子功刘贡父同详定
六曹条例子功领吏部元丰所定吏额主
卷四十三 第 10b 页
者苟悦群吏比旧额几数倍朝廷患之命
量事裁减巳再上再却矣子功奉使辙兼
领事吏有白中孚者进曰吏额不难定也
昔之流内铨今侍郎左选也事之烦剧莫
过此矣昔铨吏止十数而今左选吏至数
十事不加旧而用吏至数倍何也昔无重
法重禄吏通赇赂则不欲人多以分所得
今行重法给重禄赇赂比旧为少则不忌
人多而幸于少事此吏额多少之大情也
旧法日生事以难易分七等重者至一分
量事裁减巳再上再却矣子功奉使辙兼
领事吏有白中孚者进曰吏额不难定也
昔之流内铨今侍郎左选也事之烦剧莫
过此矣昔铨吏止十数而今左选吏至数
十事不加旧而用吏至数倍何也昔无重
法重禄吏通赇赂则不欲人多以分所得
今行重法给重禄赇赂比旧为少则不忌
人多而幸于少事此吏额多少之大情也
旧法日生事以难易分七等重者至一分
卷四十三 第 11a 页
轻者至一釐以下积若干分而为一人今
若取逐司两月事定其分数则吏额多少
之限无所逃矣辙以其言遍问属官皆莫
应独李之仪对曰是诚可为也即与之仪
议之曰此群吏身计所系也若以分数为
人数必大有所损将大致纷纭虽朝廷亦
将不能守乃具以白宰执请据实立额俟
吏之年满转出或事故死亡者勿补及额
而止不过十年羡额当尽功虽稍缓而见
吏知非身患不复怨矣诸公以为然遂申
若取逐司两月事定其分数则吏额多少
之限无所逃矣辙以其言遍问属官皆莫
应独李之仪对曰是诚可为也即与之仪
议之曰此群吏身计所系也若以分数为
人数必大有所损将大致纷纭虽朝廷亦
将不能守乃具以白宰执请据实立额俟
吏之年满转出或事故死亡者勿补及额
而止不过十年羡额当尽功虽稍缓而见
吏知非身患不复怨矣诸公以为然遂申
卷四十三 第 11b 页
尚书省取诸司两月生事诸司吏皆疑惧
莫肯供再申乞榜诸司使知所立额俟它
日见阙不补非法行之日即有减损也榜
出文字即具至是成书以申三省左仆射
吕微仲大喜欲攘以为已功以问三省吏
皆莫晓有诸司吏任永寿者颇知其意微
仲悦之于尚书省创吏额房使永寿与三
省吏数人典之小人无远虑而急于功利
即背前约以立额日裁损吏员复以好恶
改易诸吏局次(几近下吏人恶为上名所压者/即为拨出上名于它司闲慢司)
莫肯供再申乞榜诸司使知所立额俟它
日见阙不补非法行之日即有减损也榜
出文字即具至是成书以申三省左仆射
吕微仲大喜欲攘以为已功以问三省吏
皆莫晓有诸司吏任永寿者颇知其意微
仲悦之于尚书省创吏额房使永寿与三
省吏数人典之小人无远虑而急于功利
即背前约以立额日裁损吏员复以好恶
改易诸吏局次(几近下吏人恶为上名所压者/即为拨出上名于它司闲慢司)
卷四十三 第 12a 页
(分欲入要地者即自寺丞/监拨入省曹之类是也)凡奏上行下皆微仲
专之不复经三省法出中外汹汹微仲既
为御史所攻永寿亦以恣横赃污刺配久
之微仲知众不伏乃使左右司再加详定
略依本议行下(遗老/传)
使契丹还为御史中丞自元祐初革新庶政
至是五年矣一时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
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摇撼在位吕微仲
与中书侍郎刘莘老二人尤畏之皆持两
端为自全计遂建言欲引用其党以平旧
专之不复经三省法出中外汹汹微仲既
为御史所攻永寿亦以恣横赃污刺配久
之微仲知众不伏乃使左右司再加详定
略依本议行下(遗老/传)
使契丹还为御史中丞自元祐初革新庶政
至是五年矣一时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
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摇撼在位吕微仲
与中书侍郎刘莘老二人尤畏之皆持两
端为自全计遂建言欲引用其党以平旧
卷四十三 第 12b 页
怨谓之调亭 宣仁后疑不决辙于延和
面论其非退复再以劄子论之奏入 宣
仁后命宰执于帘前读之仍谕之曰苏辙
疑吾君臣遂兼用邪正言极中理诸公相
从和之自此参用邪正之说衰矣辙复奏
曰窃见方今天下虽未大治而 祖宗纲
纪具在州郡民物粗安若大臣正已平心
无生事要功之意因弊修法为安民靖国
之术则人心自定虽有异党谁不归心向
者异同反覆之心盖亦不足虑矣但患朝
面论其非退复再以劄子论之奏入 宣
仁后命宰执于帘前读之仍谕之曰苏辙
疑吾君臣遂兼用邪正言极中理诸公相
从和之自此参用邪正之说衰矣辙复奏
曰窃见方今天下虽未大治而 祖宗纲
纪具在州郡民物粗安若大臣正已平心
无生事要功之意因弊修法为安民靖国
之术则人心自定虽有异党谁不归心向
者异同反覆之心盖亦不足虑矣但患朝
卷四十三 第 13a 页
廷举事类不审详曩者黄河北流正得水
性而水官穿凿欲导之使东移下就高汩
五行之理及 陛下遣官按视知不可为
犹或固执不从经今累岁回河虽罢减水
尚存遂使河朔生灵财力俱困今者西夏
青唐外皆臣顺朝廷招来之厚惟恐失之
而熙河将吏创筑二堡以侵其膏腴议纳
醇忠以夺其节钺功未可觊争巳先形朝
廷虽知其非终不明白处置若遂养成边
舋关陜岂复安居如此二事则臣所谓宜
性而水官穿凿欲导之使东移下就高汩
五行之理及 陛下遣官按视知不可为
犹或固执不从经今累岁回河虽罢减水
尚存遂使河朔生灵财力俱困今者西夏
青唐外皆臣顺朝廷招来之厚惟恐失之
而熙河将吏创筑二堡以侵其膏腴议纳
醇忠以夺其节钺功未可觊争巳先形朝
廷虽知其非终不明白处置若遂养成边
舋关陜岂复安居如此二事则臣所谓宜
卷四十三 第 13b 页
正已平心无生事要功之意者也昔嘉祐
以前乡差衙前民间常有破产之患熙宁
以后出卖坊场以雇衙前民间不复知有
卫前之苦及元祐之初务于复旧一例复
差官收坊埸之钱民出衙前之费四方惊
顾众议沸腾寻知不可旋又复雇去年之
秋又复差法又熙宁雇役之法三等人户
并出役钱上户以家产高强出钱无艺下
户昔不充役亦遣出钱故此二等人户不
免咨怨至于中等昔既巳自差役今又出
以前乡差衙前民间常有破产之患熙宁
以后出卖坊场以雇衙前民间不复知有
卫前之苦及元祐之初务于复旧一例复
差官收坊埸之钱民出衙前之费四方惊
顾众议沸腾寻知不可旋又复雇去年之
秋又复差法又熙宁雇役之法三等人户
并出役钱上户以家产高强出钱无艺下
户昔不充役亦遣出钱故此二等人户不
免咨怨至于中等昔既巳自差役今又出
卷四十三 第 14a 页
钱不多雇法之行最为其便罢行雇法上
下二等忻跃可知唯是中等则反为害且
如畿县中等之家例出役钱三贯若经十
年为钱三十贯而已今差法既行诸县手
力最为轻役农民在官日使百钱最为轻
费然一岁之用已为三十六贯二年役满
为费七十馀贯罢役而归宽乡得闲三年
狭乡不及一岁以此较之则差役五年之
费倍于雇役十年赋役所出多在中等如
此条目不便非一故天下皆思雇役而厌
下二等忻跃可知唯是中等则反为害且
如畿县中等之家例出役钱三贯若经十
年为钱三十贯而已今差法既行诸县手
力最为轻役农民在官日使百钱最为轻
费然一岁之用已为三十六贯二年役满
为费七十馀贯罢役而归宽乡得闲三年
狭乡不及一岁以此较之则差役五年之
费倍于雇役十年赋役所出多在中等如
此条目不便非一故天下皆思雇役而厌
卷四十三 第 14b 页
差役今五年矣如此二事则臣所谓宜因
弊修法为安民靖国之术者也臣以闻见
浅狭不能尽知当今得失然四事不去如
臣等辈犹知其非而况于心怀异同志在
反覆幸国之失有以藉口者乎臣恐如此
四事彼已默识于心多造谤议待时而发
以摇撼众听矣伏乞宣喻宰执事有失当
改之勿疑法或未完修之无倦苟民心既
得则异议自消 陛下端拱以享承平大
臣逡巡以安富贵海内蒙福上下所同岂
弊修法为安民靖国之术者也臣以闻见
浅狭不能尽知当今得失然四事不去如
臣等辈犹知其非而况于心怀异同志在
反覆幸国之失有以藉口者乎臣恐如此
四事彼已默识于心多造谤议待时而发
以摇撼众听矣伏乞宣喻宰执事有失当
改之勿疑法或未完修之无倦苟民心既
得则异议自消 陛下端拱以享承平大
臣逡巡以安富贵海内蒙福上下所同岂
卷四十三 第 15a 页
不休哉然大臣怙权耻过终莫肯改(遗老/传)
辙为执政三省又奏除李清臣吏部尚书给
事中范祖禹封还诏书进呈不允祖禹执
奏如初正言姚勔亦言不当三省复除蒲
宗孟兵部尚书辙谓诸公且候邦直命下
然后议此如何皆不应及帘前微仲奏诸
部久阙尚书见在人皆资浅未可用又不
可阙官须至用前执政 上有黾俛从之
之意辙奏前日除李清臣给諌纷然争之
未定今又用宗孟恐不便 宣仁后曰柰
辙为执政三省又奏除李清臣吏部尚书给
事中范祖禹封还诏书进呈不允祖禹执
奏如初正言姚勔亦言不当三省复除蒲
宗孟兵部尚书辙谓诸公且候邦直命下
然后议此如何皆不应及帘前微仲奏诸
部久阙尚书见在人皆资浅未可用又不
可阙官须至用前执政 上有黾俛从之
之意辙奏前日除李清臣给諌纷然争之
未定今又用宗孟恐不便 宣仁后曰柰
卷四十三 第 15b 页
阙官何辙曰尚书阙官已数年何尝阙事
今日用此二人正与去年用邓温伯无异
此三人者非有大恶但昔与王圭蔡确辈
并进意思与今日圣政不合见今尚书共
阙四人若并用似此四人使互进党类气
势一合非独臣等耐何不得亦恐朝廷难
耐何矣且朝廷只贵安静如此用人台諌
安得不言臣恐自此闹矣 宣仁后曰信
然不如且静诸公遂卷除目持下(遗老/传)
微仲之在陵下也尧夫奏乞除执政 上即
今日用此二人正与去年用邓温伯无异
此三人者非有大恶但昔与王圭蔡确辈
并进意思与今日圣政不合见今尚书共
阙四人若并用似此四人使互进党类气
势一合非独臣等耐何不得亦恐朝廷难
耐何矣且朝廷只贵安静如此用人台諌
安得不言臣恐自此闹矣 宣仁后曰信
然不如且静诸公遂卷除目持下(遗老/传)
微仲之在陵下也尧夫奏乞除执政 上即
卷四十三 第 16a 页
用李邦直为中书侍郎邓圣求为尚书右
丞二人久在外不得志遂以元丰事激怒
上意邦直尤力旧法母后之家十年一奏
门客时皇太妃之兄朱伯材以门客奏徐
州富人窦氏尧夫无以裁之一日日中请
辙于都堂与邦直议之辙曰 上始亲政
皇太妃閤中事当遍议之车服仪制已付
礼部月费宜付户部奏荐付吏部可也凡
事付有司必以法裁处朝廷又酌其可否
而后行于体为便明日奏之 上曰月费
丞二人久在外不得志遂以元丰事激怒
上意邦直尤力旧法母后之家十年一奏
门客时皇太妃之兄朱伯材以门客奏徐
州富人窦氏尧夫无以裁之一日日中请
辙于都堂与邦直议之辙曰 上始亲政
皇太妃閤中事当遍议之车服仪制已付
礼部月费宜付户部奏荐付吏部可也凡
事付有司必以法裁处朝廷又酌其可否
而后行于体为便明日奏之 上曰月费
卷四十三 第 16b 页
俟内中批出奏荐皇太后家减二年皇太
妃十年议已定邦直独曰此可为后法今
姑与之可也 上从之邦直之附会类如
此会廷策进士邦直撰策题即为邪说以
扇惑群听辙论之曰 先帝在位近二十
年而终身不受尊号裁损宗室恩止袒免
减朝廷无穷之费出卖坊埸雇募衙前免
民间破家之患罢黜诸科诵数之学训练
诸将慵墯之兵置寄禄之官复六曹之旧
严重禄之法禁交谒之私行浅攻之策以
妃十年议已定邦直独曰此可为后法今
姑与之可也 上从之邦直之附会类如
此会廷策进士邦直撰策题即为邪说以
扇惑群听辙论之曰 先帝在位近二十
年而终身不受尊号裁损宗室恩止袒免
减朝廷无穷之费出卖坊埸雇募衙前免
民间破家之患罢黜诸科诵数之学训练
诸将慵墯之兵置寄禄之官复六曹之旧
严重禄之法禁交谒之私行浅攻之策以
卷四十三 第 17a 页
制西戎收六色之钱以宽杂役凡如此类
皆 先帝之睿算有利无害而元祐以来
上下奉行未尝失坠者也至于其他事有
失当何世无之父作之于前子救之于后
前后相济此则圣人之孝也汉武帝外事
四夷内兴宫室财用匮竭于是修盐铁搉
酤均输之政民不堪命几至大乱昭帝委
任霍光罢去烦苛汉室乃定光武显宗以
察为明以谶决事天下恐惧人怀不安章
帝即位深鉴其失代之以宽厚恺悌之政
皆 先帝之睿算有利无害而元祐以来
上下奉行未尝失坠者也至于其他事有
失当何世无之父作之于前子救之于后
前后相济此则圣人之孝也汉武帝外事
四夷内兴宫室财用匮竭于是修盐铁搉
酤均输之政民不堪命几至大乱昭帝委
任霍光罢去烦苛汉室乃定光武显宗以
察为明以谶决事天下恐惧人怀不安章
帝即位深鉴其失代之以宽厚恺悌之政
卷四十三 第 17b 页
后世称焉臣不胜区区愿 陛下反覆臣
言(御/名)勿轻事改易若轻变九年已行之事
擢任累岁不用之人人怀私忿而以 先
帝为词则大事去矣奏入不报再以劄子
面论之 上不悦李邓从而媒孽之乃以
夲官出知汝州(遗老/传)
苏子由崇宁中居颍昌方以元祐党籍为罪
深居自守不复与人相见逍遥自处终日
默坐如是者几十年以至于没亦人所难
能也(吕氏/杂志)
言(御/名)勿轻事改易若轻变九年已行之事
擢任累岁不用之人人怀私忿而以 先
帝为词则大事去矣奏入不报再以劄子
面论之 上不悦李邓从而媒孽之乃以
夲官出知汝州(遗老/传)
苏子由崇宁中居颍昌方以元祐党籍为罪
深居自守不复与人相见逍遥自处终日
默坐如是者几十年以至于没亦人所难
能也(吕氏/杂志)
卷四十三 第 1a 页
八之三
参政吴正肃公
公名育字春卿建州浦城人中进士甲
科举贤良方正通判苏州还知太常礼
院改右正言供职知制诰进翰林学士
知开封府庆历五年拜枢密副使数月
改参知政事复为枢密副使出典数州
召为翰林侍读学士辞疾请郡得汝州
会疾甚以集贤院学士判西京留司御
史台召还判尚书都省除宣徽南院使
参政吴正肃公
公名育字春卿建州浦城人中进士甲
科举贤良方正通判苏州还知太常礼
院改右正言供职知制诰进翰林学士
知开封府庆历五年拜枢密副使数月
改参知政事复为枢密副使出典数州
召为翰林侍读学士辞疾请郡得汝州
会疾甚以集贤院学士判西京留司御
史台召还判尚书都省除宣徽南院使
卷四十三 第 1b 页
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以疾辞改知河中
徙河南薨年五十五
公为人明敏劲果强学博辨能自忖度不可
守不发已发莫能屈夺(欧阳公/撰墓志)
公为政简严所至民乐其不扰去虽久愈思
之知襄城县宗室宦官往来上冢过县者
无虚日或夜半叩县门索牛驾车公辄不
应及旦徐告曰牛不可得也由是皆曰此
不可为也凡过其县者不敢以鹰犬犯民
田至它境然后敢纵猎其治开封府尤先
徙河南薨年五十五
公为人明敏劲果强学博辨能自忖度不可
守不发已发莫能屈夺(欧阳公/撰墓志)
公为政简严所至民乐其不扰去虽久愈思
之知襄城县宗室宦官往来上冢过县者
无虚日或夜半叩县门索牛驾车公辄不
应及旦徐告曰牛不可得也由是皆曰此
不可为也凡过其县者不敢以鹰犬犯民
田至它境然后敢纵猎其治开封府尤先
卷四十三 第 2a 页
豪猾曰吾何有以及斯人去其为害者而
巳(墓/志)
元昊初遣使上书有不顺语朝廷亟命将出
师而群臣争言竖子可即诛灭独公以谓
元昊虽名蕃臣而实夷狄其服叛荒忽不
常宜示以不足责外置之且其巳僣名号
誇其人势必不能自削以取羞种落第可
因之赐号若国主者且故事也彼得其欲
宜不肯妄动然时方锐意于必讨故皆以
公言为不然其后师久无功而元昊亦归
巳(墓/志)
元昊初遣使上书有不顺语朝廷亟命将出
师而群臣争言竖子可即诛灭独公以谓
元昊虽名蕃臣而实夷狄其服叛荒忽不
常宜示以不足责外置之且其巳僣名号
誇其人势必不能自削以取羞种落第可
因之赐号若国主者且故事也彼得其欲
宜不肯妄动然时方锐意于必讨故皆以
公言为不然其后师久无功而元昊亦归
卷四十三 第 2b 页
过自新 天子为除其罪卒以为夏国主
由是议者始悔不用公言而虚弊中国(墓/志)
(又龙川志六宝元初元昊慢书始闻张邓公为相即/议绝和问罪时西边弛备已久不知兵识者以为忧)
(吴春卿时为谏官上言夷狄不识礼义宜勿与较许/其所求彼将无词举动然后阴敕边臣密脩战备使)
(年岁之间战守之计立则元昊虽欲妄作不能为深/害矣奏入邓公笑曰人言吴舍人心风果然既而和)
(事一绝元昊入寇所至如入无人之境后数年力尽/求和岁增赂遗仍改名兀卒朝廷竟亦不问世乃以)
(春卿之/言为然)
公尝与贾丞相争事 上前殿中人皆恐色
变公论辨不巳既而曰臣所争者职也顾
力不能胜矣愿罢臣职不敢争 上多公
由是议者始悔不用公言而虚弊中国(墓/志)
(又龙川志六宝元初元昊慢书始闻张邓公为相即/议绝和问罪时西边弛备已久不知兵识者以为忧)
(吴春卿时为谏官上言夷狄不识礼义宜勿与较许/其所求彼将无词举动然后阴敕边臣密脩战备使)
(年岁之间战守之计立则元昊虽欲妄作不能为深/害矣奏入邓公笑曰人言吴舍人心风果然既而和)
(事一绝元昊入寇所至如入无人之境后数年力尽/求和岁增赂遗仍改名兀卒朝廷竟亦不问世乃以)
(春卿之/言为然)
公尝与贾丞相争事 上前殿中人皆恐色
变公论辨不巳既而曰臣所争者职也顾
力不能胜矣愿罢臣职不敢争 上多公
卷四十三 第 3a 页
直乃复以为枢密副使居岁馀大旱贾丞
相罢去御史中丞高若讷用洪范言大臣
廷争为不肃故雨不时若因并罢公(墓/志)
公知蔡州蔡故多盗公按令为民立伍保而
简其法民便安之盗贼为息京师有告妖
贼聚确山者 上遣中贵人驰至蔡以名
捕者十人使者欲得兵自往取之公曰使
者欲藉兵立威欲得妖人以还报也使者
曰欲得妖人尔公曰吾在此虽不敏然聚
千人于境内安得不知使信有之今以兵
相罢去御史中丞高若讷用洪范言大臣
廷争为不肃故雨不时若因并罢公(墓/志)
公知蔡州蔡故多盗公按令为民立伍保而
简其法民便安之盗贼为息京师有告妖
贼聚确山者 上遣中贵人驰至蔡以名
捕者十人使者欲得兵自往取之公曰使
者欲藉兵立威欲得妖人以还报也使者
曰欲得妖人尔公曰吾在此虽不敏然聚
千人于境内安得不知使信有之今以兵
卷四十三 第 3b 页
往是趣其为乱也此不过乡人相聚为佛
事以利钱财尔一弓手召之可致也乃馆
使者日与之饮酒而密遣人召十人者皆
至送京师告者果伏辜(墓/志)
庞丞相经略河东与夏人争麟州界亟筑栅
于白草公以谓约不先定而亟城必生事
遽以利害牒河东移书庞公且奏疏论之
朝廷皆不报已而夏人果犯边杀骁将郭
恩而庞丞相等与其将校十数人皆以此
得罪麟府遂警(墓/志)
事以利钱财尔一弓手召之可致也乃馆
使者日与之饮酒而密遣人召十人者皆
至送京师告者果伏辜(墓/志)
庞丞相经略河东与夏人争麟州界亟筑栅
于白草公以谓约不先定而亟城必生事
遽以利害牒河东移书庞公且奏疏论之
朝廷皆不报已而夏人果犯边杀骁将郭
恩而庞丞相等与其将校十数人皆以此
得罪麟府遂警(墓/志)
卷四十三 第 4a 页
公在二府太保公以列卿奉朝请父子在廷
士大夫以为荣而公踧踖不安自言子班
父前非所以示人以法顾不敢以人子私
乱朝廷之制愿得罢去不听 天子数推
恩群臣子弟公每先及宗族疏远者至公
之卒子孙未官者七人(墓/志)
公在谏职时贾昌朝等数人名编脩资善堂
书而实教授内侍公奏罢之为参知政事
山东盗起 仁宗遣中使察视还奏盗不
足虑惟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得山东心此
士大夫以为荣而公踧踖不安自言子班
父前非所以示人以法顾不敢以人子私
乱朝廷之制愿得罢去不听 天子数推
恩群臣子弟公每先及宗族疏远者至公
之卒子孙未官者七人(墓/志)
公在谏职时贾昌朝等数人名编脩资善堂
书而实教授内侍公奏罢之为参知政事
山东盗起 仁宗遣中使察视还奏盗不
足虑惟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得山东心此
卷四十三 第 4b 页
为可忧 上欲徙二人淮南公曰盗诚无
足虑而小人乘时以倾大臣非国家福也
乃止后判西京留司御史台留台旧不领
民事时张尧佐知河阳民讼久不决多诣
公者公为辨曲直判状尾尧佐畏恐奉行
上尝语辅臣曰育刚正可用但嫉恶太过
耳
公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
遇事不妄发发即莫能夺其辩论明白使
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
足虑而小人乘时以倾大臣非国家福也
乃止后判西京留司御史台留台旧不领
民事时张尧佐知河阳民讼久不决多诣
公者公为辨曲直判状尾尧佐畏恐奉行
上尝语辅臣曰育刚正可用但嫉恶太过
耳
公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
遇事不妄发发即莫能夺其辩论明白使
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
卷四十三 第 5a 页
白事数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
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公取可行者固执
行之
王巩云其父仲仪言陈执中罢相 仁宗问
谁可代卿者执中举吴育上即召赴阙
会乾元节侍宴偶醉坐睡忽惊顾拊床呼
其从者 上愕然即除西京留台以此观
之执中虽俗吏亦可贤也育之不相命矣
夫然晚节有心疾亦难大用 仁宗非弃
材之主也(东坡/志林)
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公取可行者固执
行之
王巩云其父仲仪言陈执中罢相 仁宗问
谁可代卿者执中举吴育上即召赴阙
会乾元节侍宴偶醉坐睡忽惊顾拊床呼
其从者 上愕然即除西京留台以此观
之执中虽俗吏亦可贤也育之不相命矣
夫然晚节有心疾亦难大用 仁宗非弃
材之主也(东坡/志林)
卷四十三 第 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