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二之一
    丞相韩国富文忠公
  公名弼字彦国河南人举茂材异等授
  将作监丞召试迁太子中允直集贤院
  出通判郓州召为开封府推官擢知諌
  院为三司盐铁判官改右正言知制诰
  庆历二年假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
  郎使契丹还除翰林学士不拜三年拜
  枢密副使自请为河北宣抚使道除资
  政殿学士知郓州移青郑蔡州河阳除
卷十 第 1b 页
  宣徽南院使判并州至和二年召拜同
  平章事六年丁母忧 英宗即位拜枢
  密使同平章事踰年以病求解机务以
  使相判河阳 神宗即位封郑国公熙
  宁元年移汝州入觐明年复相八月复
  以使相判河南府改亳州夺使相徙汝
  州寻请老拜司空复节度使平章事进
  封韩国公致仕元丰三年官制行改授
  开府仪同三司以至和与议建储之功
  拜司徒六年薨年八十元祐初诏配享
卷十 第 2a 页
  神宗庙庭
富韩公初游场屋穆脩伯长谓之曰进士不
 足以尽子之才当以大科名世公果礼部
 试下时太师公官耀州公西归次陜范文
 正公遣人追公曰有旨以大科取士可亟
 还公复还京师见文正辞以未尝为此学
 文正曰已同诸公荐君矣久为君辟一室
 皆大科文字可往就馆时晏元献公为相
 求婚于文正文正曰公女若嫁官人仲淹
 不敢知必求国士无如富弼者元献一见
卷十 第 2b 页
 公大爱重之即议婚公遂以贤良方正登
 第(闻见/录)
郭后废范仲淹争之贬知睦州公上言朝廷
 一举而获二过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以
 来忠言(苏内翰撰/神道碑)
宝元初赵元昊反公时通判郓州陈八事且
 言元昊遣使求割地邀金帛使者部从仪
 物如契丹而词甚倨此必元昊腹心谋臣
 自请行者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又言夏
 守赟庸人平时犹不当用而况艰难之际
卷十 第 3a 页
 可为枢密乎议者以为有宰相器(神道/碑)
擢知諌院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公言请罢燕
 彻乐虽虏使在馆亦宜就赐饮食而已执
 政以为不可公曰万一北虏行之为朝廷
 羞后使虏还者云虏中罢燕如公言 仁
 宗深悔之初宰相恶闻忠言下令禁越职
 言事公因论日食以为应天变莫若通下
情遂除其禁(神道/碑)
元昊寇鄜延杀二万人延帅范雍钤辖卢守
 勤闭门不救中贵人黄德和引兵先走刘
卷十 第 3b 页
 平石元孙战死而雍守勤归罪于通判都
监窜之岭南德和诬奏平降贼诏以兵围
守其家公言平自环庆引兵来援以奸臣
 不救故败竟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守
勤德和皆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
 其狱枢密院奏方用兵狱不可遂公言大
 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时守勤养子为
 御药亦奏罢之德和竟坐腰斩(神道/碑)
延州民二十人诣阙告急上召问具得诸
 将败亡状执政恶之命远郡禁民擅赴阙
卷十 第 4a 页
 者公言此非 陛下意宰相恶 上知四
 方有败耳民有急不得诉之朝则西走元
 昊北走契丹矣(神道/碑)
夏守赟为陜西都总管又以宦者王守忠为
 都钤辖公言用守赟已为天下笑而守忠
 钤辖乃与唐中官监军无异且守勤德和
 覆车之辙可复蹈乎诏罢守忠(神道/碑)
自用兵以来吏民上书者甚众初不省用公
 言知制诰本中书属官可选二人置局中
 书考其所言可用用之宰相以付学士公
卷十 第 4b 页
 言此宰相偷安欲以天下是非尽付它人
 又引国初故事请使宰相兼领枢密院
 仁宗曰军国之务当尽归中书枢密非古
 官然未欲遽废即诏中书同议枢密院事
 宰相辞曰恐枢密院谓臣夺其权公曰此
 宰相避事耳非畏夺权也会西夏首领二
 人来降补借奉职羁置荆湖公言二人之
 降其家已族矣当厚赏以劝来者 上命
 以所言送中书公见宰相论之宰相初不
 知也公叹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耶更
卷十 第 5a 页
 极论之 上从公言乃以宰相兼枢密使
(神道/碑)
刘从愿妻遂国夫人者王蒙正女也宝元中
 出入内廷或云得幸于 上外人无不知
 者以此获罪夺封罢朝谒久之复得入张
 公安道为諌官再以疏论列皆留中富郑
 公时知制诰制下复遂国之封郑公缴还
 词头封命遂寝唐制唯给事中得封还诏
 书中书舍人缴词头盖自郑公始安道见
 吕申公申公犹以非旧典不乐二公之不
卷十 第 5b 页
 相喜凡皆此类也(龙川/志)
契丹自晋天福以来践有幽蓟北鄙之警略
 无宁岁凡六十有九年至景德元年举国
来寇 真宗用寇准计亲征澶渊射杀其
骁将顺国王挞览虏惧遂请和时诸将皆
请以兵会界河上邀其归徐以精甲蹑其
后歼之虏惧求哀于上遂诏诸将按兵
 纵虏归虏自是通好守约不复盗边者三
十有九年及元昊叛兵久不决契丹之臣
有贪而喜功者以我为怯且厌兵遂教其
卷十 第 6a 页
 主设词以动我欲得晋高祖所与关南十
 县庆历二年聚重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
 六符来聘 仁宗命宰相择报聘者时虏
 情不可测群臣皆莫敢行宰相以公名闻
 乃以公接伴英等入境 上遣中使劳之
 英托足疾不拜公曰吾尝使北病卧车中
 闻命辄起拜今中使至而公不起见何礼
 也英矍然起拜公开怀与语不以夷狄待
 之英等遂去左右密以其主所欲得者告
 公且曰可从从之不可从更以一事塞之
卷十 第 6b 页
 公具以闻 上命御史中丞贾昌朝馆伴
 不许割地而许增岁币且命公报聘见虏
 主虏主曰南朝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
 隍籍民兵此何意也群臣请举兵而南寡
 人以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
 晚公曰北朝忘 章圣皇帝之大德乎澶
 渊之役若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
 朝与中国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所
 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
 北朝诸臣争劝用兵者此皆其身谋非国
卷十 第 7a 页
 计也虏主惊曰何谓也公曰晋高祖欺天
 叛君而求助于北末帝昏乱神人弃之是
 时中国狭小上下离叛故契丹全师独克
 虽虏获金帛充牣诸臣之家而壮士健马
 物故太半此谁任其祸者今中国提封万
 里所在精兵以百万计法令脩明上下一
 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胜乎曰不能公
 曰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亦人
 主当之欤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臣
 下所得止奉使者岁一二人耳群臣何利
卷十 第 7b 页
 焉虏主大悟首肯久之公又曰塞雁门者
 以备元昊也塘水始于何承矩事在通好
 前地卑水聚势不得不增城隍皆脩旧民
 兵亦旧籍特补其缺耳非违约也晋高祖
 以卢龙一道赂契丹周世宗复伐取关南
 皆异代事宋兴已九十年若各欲求异代
 故地岂北朝之利也哉本朝 皇帝之命
 使臣则有词矣曰朕为 祖宗守国必不
 敢以其地与人北朝所欲不过利其租赋
 耳朕不欲以地故多杀两朝赤子故屈巳
卷十 第 8a 页
 增币以代赋入若北朝必欲得地是志在
 败盟假此为词耳朕亦安得独避用兵乎
 澶渊之盟天地鬼神实临之今北朝首发
 兵端过不在朕天地鬼神岂可欺也哉虏
 大感悟遂欲求婚公曰婚姻易以生隙人
 命脩短不可知不若岁币之坚久也本朝
 长公主出降赍送不过十万缗岂若岁币
 无穷之获哉虏主曰卿且归矣再来当择
 一受之卿其遂以誓书来公归复命再聘
 受书及口传之词于政府既行次乐寿谓
卷十 第 8b 页
 其副曰吾为使者而不见国书万一书词
 与口传者异则吾事败矣发书视之果不
 同乃驰还都以晡入见宿学士院一夕易
 书而行(闻见录云富公再使以国书与口传之词/不同驰还奏曰政府固为此欲置臣于死)
(臣死不足惜柰国事何/仁宗召宰相吕夷简面问/之夷简从容袖其书曰恐是误当令改定富公益辨)
(论不平/仁宗问枢密使晏殊如何殊曰夷简决不/肯为此真恐误耳富公怒曰晏殊奸邪党吕夷简以)
(欺/陛下富公晏公/之婿也其忠直如此)既至虏不复求婚专欲
 增币曰南朝遗我书当曰献否则曰纳公
 争不可虏主曰南朝既惧我矣何惜此二
 字若我拥兵而南得无悔乎公曰本朝
卷十 第 9a 页
 皇帝兼爱南北之民不忍使蹈锋镝故屈
 巳增币何名为惧哉若不得已而至于用
 兵则南北敌国当以曲直为胜负非使臣
 之所忧也虏主曰卿勿固执古亦有之公
 曰自古惟唐高祖借兵于突厥故臣事之
 当时所遗或称献纳则不可知其后颉利
 为太宗所擒岂复有此礼哉公声色俱厉
 虏知不可夺曰吾当自遣人议之于是留
 所许增币誓书复使耶律仁先及六符以
 其国誓书来且求为献纳公奏曰臣既以
卷十 第 9b 页
死拒之虏气折矣可勿复许虏无能为也
上从之增币二十万而契丹平契丹君臣
至今诵其语守其约不忍败者以其心晓
然知通好用兵利害之所在也(神道碑〇温/公日录云公)
(力争献纳二字及还/而晏公已称纳矣)
初公纠察在京刑狱时有用伪牒为僧者事
觉乃堂吏为之开封按馀人而不及吏公
 白执政请以吏付狱执政指其坐曰公即
 居此无为近名公正色不受其言曰必得
吏乃止执政滋不悦故荐公使契丹欲因
卷十 第 10a 页
 事罪之欧阳脩上书引颜真卿使李希烈
 事留公不报使还除吏部郎中枢密直学
 士恳辞不受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
 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
 曰徒乱人意寻迁翰林学士公见 上力
 辞曰增岁币非臣夲志也特以朝廷方讨
 元昊未暇与虏角故不敢以死争耳(神道/碑)
富郑公庆历中以知制诰使北虏还 仁宗
 嘉之一日王拱辰言于 上曰富弼亦何
 功之有但能添金帛之数厚夷狄而弊中
卷十 第 10b 页
 国耳 仁宗曰不然朕所爱者土宇生民
 尔财物非所惜也拱辰曰财物岂不出于
 生民邪 仁宗曰国家经费取之非一日
 之积岁出以赐夷狄亦未至困民若兵兴
 调发岁出不赀非若今之缓取也拱辰曰
 犬戎无厌好窥中国之隙且 陛下只有
 一女万一欲请和亲则如之何 仁宗悯
 然动色曰苟利社稷朕亦岂爱一女耶拱
 辰言塞且知谮之不行也遽曰臣不知
 陛下能屈己爱民如此真尧舜之主也洒
卷十 第 11a 页
 泣再拜而出(东轩/笔录)
庆历三年三月遂命公为枢密副使辞愈力
至七月申前命公言虏既通好议者便谓
无事边备渐弛虏万一败盟臣死且有罪
非独臣不敢受亦愿 陛下思夷狄轻侮
 中原之耻坐薪尝胆不忘脩政因以告纳
 上前而罢逾月复以命公时元昊使辞
 上俟公缀枢密院班乃坐且使宰相章得
象谕公曰此朝廷特用非以使虏故也公
 不得已乃受时晏殊为相范仲淹为参知
卷十 第 11b 页
 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与公副之欧阳
 脩余靖王素蔡襄为諌官皆天下之望鲁
 人石介作庆历圣德诗以美之公既以社
 稷为任而 仁宗责成于公与仲淹数以
 手诏督公等条具其事又开天章阁召公
 等坐且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遣中使
 二人更往督之且命仲淹主西事公主北
 事公遂与仲淹各上当世之务十馀条又
 自上河北安边十三策大略以进贤退不
 肖止侥倖去宿弊为夲欲渐易诸路监司
卷十 第 12a 页
 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
 悦矣(神道/碑)
元昊遣使以书来称男而不臣公言契丹臣
 元昊而我不臣则契丹为无敌于天下不
 可许乃却其使卒臣之四年七月契丹来
 告举兵讨元昊十二月诏册元昊为夏国
 主使将行而止之以俟虏使公曰若虏使
 未至而行则事自我出既至则恩归契丹
 矣从之是岁契丹受礼云中且发兵会元
 昊伐呆儿族于河东为近 上问公曰虏
卷十 第 12b 页
 得无与元昊袭我乎公曰虏自得幽蓟不
 复由河东入寇者以河北平易富饶而河
 东崄瘠且虞我出镇定捣燕蓟之虚也今
 兵出无名契丹大国决不为此就使妄动
 当出我不意不应先言受礼云中也元昊
 夲与契丹约相左右以困中国今契丹背
 约结好于我独获重币元昊有怨言故虏
 筑威塞州以备之呆儿屡杀威塞人虏疑
 元昊使之故为是役安能合而寇我哉或
 请调发为备公曰虏虽不来犹欲以虚声
卷十 第 13a 页
困我若调发正堕其计臣请任之 上乃
止虏卒不动公谓契丹异日作难必于河
朔既上十三策又请守一郡行其事(神道/碑)
初石介圣德诗誉公等而诋夏竦竦怨之会
介以书与公责以伊周之事竦遂教女奴
 习介书改伊周曰伊霍又伪作介为弼撰
废立诏草飞语上闻 仁宗虽不信而公
 惧不自安因保州贼平求出宣抚河北归
 及国门不得见除知郓州自郓移青会河
 朔大水民流京东择所部丰稔者三州劝
卷十 第 13b 页
 民出粟得十五万斛益以官廪随所在贮
 之得公私庐舍十馀万间散处其人以便
 薪水(渑水燕谈云各因坊村择寺庙及公/私空屋又因山岩为窟窒以处流民)官吏
 自前资待阙寄居者皆给其禄使即民所
 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山林河泊之利有
 可取以为生者听流民取之其主不得禁
 官吏皆书其劳约为奏请使佗日得以次
 受赏于朝率五日辄遣人以酒肉糗饭劳
 之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流民死者为大
 冢葬之谓之丛冢自为文祭之明年麦大
卷十 第 14a 页
 熟流民各以远近受粮而归凡活五十馀
 万人募而为兵者又万馀人 上闻之遣
 使劳公即拜礼部侍郎公曰救灾守臣职
 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煮
 粥食之饥民聚为疾疫反相蹈籍死或待
 次数日不食得粥皆僵仆名为救之而实
 杀之自公立法简便周至天下传以为法
 至于今不知所活者几千万人矣(神道碑/○又记)
(闻云富公知青州州岁穰而河朔大饥饥民东流公/以为从来拯饥多聚之州县人既猥多仓廪不能供)
(散以粥饭欺弊百端由此人多饿死死者气熏烝𢇻/疫随起居人亦致病毙是时方春野有青菜公出榜)
卷十 第 14b 页
(要路令饥民散入村落使富民不得固陂泽之利而/等级出米以待之民重公令米榖大积分遣寄居闲)
(官往主其事间有健吏募流民中有曾为吏胥走隶/者皆倍给其食令供簿书给纳守禦之役借民仓以)
(贮择地为场堀沟为限与流民约三日一支出纳之/详一如官府公推其法于境内吏之所在手书酒炙)
(之馈日至人人忻戴为之尽力比麦熟人给路粮遣/归饿死者无几作丛冢葬之其间强壮堪为禁卒者)
(募得数千人面刺指挥二字奏乞拨充诸军时朝中/有与公不相能者持之不报人为公忧之公连上章)
(恳请且待罪乃得报自是天下流民处多以青州为/法○邵伯温曰富公使虏功甚伟而每不自以为功)
(至知青州活饥民四十馀万则每自言之曰过于作/中书令二十四考矣公之所以自任者世乌得而窥)
(之哉苏内翰奉诏撰公墓道之碑/首论公使虏之功非公之心也)
王则据贝州反齐州禁兵欲屠城以应之或
 诣公告之公以齐非所部恐事泄变生时
卷十 第 15a 页
 中贵人张从训衔命至青公度从训可使
 即以事付从训使驰至郡发吏卒取之无
 得脱者且自劾擅遣中使罪 仁宗嘉之
(神道/碑)
至和二年召拜集贤相与文彦博并命宣制
 之日士大夫相庆于朝 仁宗密觇知之
 谓侍臣欧阳脩曰古之求相者或得于梦
 卜今朕用二相人情如此岂不贤于梦卜
 也哉脩顿首称贺(神道/碑)
富韩公为相议欲稍由学校进士命侍从儒
卷十 第 15b 页
臣讲立法制太学诸生经明行脩者由右
学升左学由左学升上舍岁终择上舍中
经行尤高者比及第人命之以官既签同
 列奏独翰林欧阳永叔舍人刘原父异论
 曰如是则通经者未升于左学而辞赋者
 已在于高科矣事卒不行(吕氏家/塾记)
至和间富公当国立一举三十年推恩之法
盖公与河南进士段希元魏升平同埸屋
 相善公作相不欲私之故为天下之制至
今行之(闻见/录)
卷十 第 16a 页
仁宗弗豫大臣不得见中外忧恐文彦博与
 公等直入问疾内侍止之不可因以监视
 禳祷为名乞留宿内殿事皆关白而后行
 禁中肃然(神道/碑)
公之为相守格法行故事而附以公议无心
 于其间故百官任职天下无事以所在民
 力困弊赋役不均遣使分道相视裁减谓
 之宽恤民力又弛茶禁以通啇贾省刑狱
 天下便之(神道/碑)
六年丁秦国太夫人忧诏为罢春燕故事执
卷十 第 16b 页
 政遇丧皆起复公以谓金革变礼不可用
 于平世 仁宗待公而为政五遣使起之
 卒不从命天下称焉(神道碑○又龙川志云富/郑公韩魏公同在中书郑)
(公母老矣一日语及故事宰相有起复视事者魏公/曰此非朝廷盛事已而郑公居母忧朝廷屡诏起之)
(上章三辞贴黄言臣在中书日尝与韩琦言之决不/当起魏公叹曰吾但以实言之不料以为怨自此二)
(人稍稍/有隙)
仁宗末年富公自相位丁太夫人忧服除
 英宗已即位魏公已迁左相故用富公为
 枢密相魏公已下皆迁官富公亦迁户部
 尚书公辞曰切闻制辞叙述 陛下即位
卷十 第 17a 页
 以臣在忧服无可称道乃取嘉祐中臣在
 中书日尝议建储以此为效而推今日之
 恩嘉祐中虽尝汎议建储之事 仁宗尚
 秘其请其于 陛下则如在茫昧杳冥之
 中未见形象安得如韩琦等后来功效之
 深切著明也(闻见/录)
英宗即位之初感疾不能视朝大臣请 光
 献大后垂帘权同听政后辞之不获乃从
 英宗才康复 后已下手书复辟魏公奏
 台諌有章疏请太后早还政 后闻之
卷十 第 17b 页
 遽起魏公急令仪鸾司彻帘 后犹未转
 御屏尚见其衣也时富韩公为枢密相怪
 魏公不关报彻帘事有韩魏公欲致弼于
 族灭之地之语欧阳公为参政首议追尊
 濮安懿王富公曰欧阳公读书知礼法所
 以为此举者忘 仁宗累 主上欺韩公
 耳富公因辞执政例迁官疏言甚危三日
 不报见 英宗面奏曰 仁宗之立 陛
 下 皇太后之功也 陛下未报 皇太
 后大功先录臣之小劳非 仁宗之意也
卷十 第 18a 页
 方 仁宗之世宗属与 陛下亲相等者
 尚多必以 陛下为子者以 陛下孝德
 彰闻也今 皇太后谓臣与胡宿吴奎等
 曰无夫妇人无所告至不忍闻臣寔痛之
 岂 仁宗之所望于 陛下者哉以笏指
 御床曰非 陛下有孝德孰可居此 英
 宗俯躬曰不敢富公求去益坚遂出判河
 阳自此与魏公欧阳公绝后富公致政居
 洛每岁生日魏公不论远近必遣使致书
 币甚恭富公但荅以老病无书魏公之礼
卷十 第 18b 页
 终不替至薨乃已天下两贤之魏公欧阳
 公之薨也富公皆不祭吊国史著富公以
 不预策立 英宗与魏公绝至此祭吊不
 通非也(闻见/录)
英宗一日因公进除目而震怒响满一殿掷
 除目榻下公慨然搢笏拾除目执之进曰
 前日 陛下在藩邸时喜怒犹不可妄况
 今即天子位窃以天子亦有怒焉出九师
 以伐四夷否则陈斧钺以诛大臣今日
 陛下之怒不为常事除目也必以臣等有
卷十 第 19a 页
 大过恶可怒者何不斩臣以谢天下 英
 宗为之霁色温言公进说犹久之不已(晁/以)
(道富公/奏议序)
英宗初临御韩魏公为相富郑公为枢密相
 一日韩公进拟数宦者策立有劳当迁官
 富公曰 先帝以神器付 陛下此辈何
 功可书韩公有愧色后韩公帅长安为范
 尧夫言其事曰琦便怕它富相公也(邵氏/后录)
踰年恳辞机务章二十上以使相判河阳复
 五上章辞使相且言 真宗以前不轻以
卷十 第 19b 页
 此授人 仁宗即位之初执政欲自为地
 故开此例终 仁宗之世宰相枢密使罢
 者皆除使相至不称职有罪者亦然天下
 非之今 陛下初即位愿立法自臣始不
 从(神道/碑)
神宗即位以集禧观使召赴阙公辞不至熙
 宁元年移判汝州且诏入觐以公足疾许
 肩舆至殿门令公子绍隆扶以入且命无
 拜坐语从容至日昊又欲以观使留公公
 力辞赴郡明年二月除司空侍中昭文馆
卷十 第 20a 页
 大学士不拜复以为左仆射平章事公既
 至未见有于上前言灾异皆天数非人
事得失所致者公闻之叹曰人君所畏惟
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去乱亡无几
矣此必奸臣欲进邪说故先导上以无所
畏使辅拂諌诤之臣无所复施其力此治
乱之机也吾不可以不速救即上书数千
言杂引春秋洪范及古今传记人情物理
 以明其决不然者(神道/碑)
群臣请上尊号及作乐 上以久旱不许群
卷十 第 20b 页
 臣固请作乐公又言故事有灾变皆彻乐
 恐以同天节虏使当上寿故未断其请臣
 以为此盛德事正当以示夷狄乞并罢上
 寿从之即日而雨公又上疏愿益畏天戒
 远奸佞近忠良上亲荅诏曰义忠言亲
 理正文直苟非意在爱君志存王室何以
 臻此敢不置之枕席铭诸肺腑终老是戒
 更愿公不替今日之志则天灾不难弭太
 平可立俟也公既上疏谢复申戒不巳且
 云愿 陛下待群臣不以同异为喜怒不
卷十 第 21a 页
 以喜怒为用舍(神道/碑)
熙宁初韩魏公罢政富公再相 神宗首问
边事公曰 陛下临御未久臣愚以为首
当推恩惠布德泽二十年未可道著用兵
 二字若干戈一兴上贻圣忧下竭民力愿
 勿首先留意边事万一戎狄渝盟人神共
 怒为应敌之计可也 上问所先当如
 何公曰阜安宇内为先盖是时王荆公巳
 有宠劝帝用兵以威四夷于是用王韶
 取熙河以窥灵武结高丽以图大辽又用
卷十 第 21b 页
 章惇取湖北夔峡之蛮又用刘彝沈起窥
 交趾二人造战舰于富良江上交趾侦知
 先浮海载兵陷廉州又破邕州杀守臣苏
 缄屠其城掠生口而去又用郭逵赵卨宣
 抚广南使直捣交趾逵老将与卨议论不
 同为交趾扼富良江兵不得进瘴死者十
 馀万人元丰四年五路大进兵取灵武夏
 人决黄河水匮以灌吾垒兵将冻溺饥饿
 不战而死者数十万人又用吕惠卿所荐
 徐禧筑永乐城夏人以大兵破之自禧而
卷十 第 22a 页
 下死者十馀万人报夜至 帝早朝当宁
 恸哭宰执不敢仰视 帝叹息曰永乐之
 举无一人言其不可者右丞蒲宗孟进曰
 臣尝言之 帝正色曰卿何尝有言在内
 惟吕公著在外惟赵卨曾言用兵不是好
 事既又谓宰执曰自今更不用兵与卿等
 共飨太平然 帝从此郁郁不乐以至大
 渐呜呼痛哉(闻见/录)
时王安石参知政事议改法理财与公意不
 合公称病求去章数十上 上问谁可代
卷十 第 22b 页
 卿公荐文彦博上默然良久曰王安石
 何如公亦默然八月以武宁军节度使同
 平章事判河南府请改亳州
公在亳州时方行青苗息钱法公以谓此法
 行则财聚于上人散于下且富民不愿请
愿请者皆贫民后不可复得故持之不行
 而提举常平仓赵济劾公以大臣格新法
除左仆射判汝州公言新法臣所不晓不
可以复治郡愿归洛养疾许之(神道/碑)
熙宁二年富公自亳州被劾移判汝州过南
卷十 第 23a 页
京张安道留守富公来见坐久之富公徐
 曰人固难知也张公曰谓王安石乎亦岂
难知者皇祐间方平知贡举或荐安石有
 文学宜辟以考校姑从之安石者既来凡
 一院之事皆欲纷更之方平恶其人檄以
出自此未尝与之语也富公俛首有愧色
盖富公素喜荆公至得位乱天下方知其
奸云(闻见/录)
富公熙宁中罢相镇亳常深居养疾罕出视
事幕府事须禀命者常以状白公公批数
卷十 第 23b 页
字于纸尾莫不尽其理或事有难决幕府
忧疑不能措手者相与求见公公以一二
言裁处徐语它事幕府晓然率常失其所
疑者退而叹伏以为不可及公早使强虏
 以片言折狂谋尊中国及揔大政视天下
事若不足为者矧退处一郡乎(渑水/燕谈)
公虽居家而朝廷有大利害知无不言交趾
 叛诏郭逵等讨之公言海峤崄远不可以
责其必进愿诏逵等择利进退以全王师
契丹来争河东地界上手诏问公公言
卷十 第 24a 页
 熙河诸郡皆不足守而河东地界决不可
 许(神道/碑)
故参知政事王尧臣子同老上言至和三年
 仁宗弗豫其父尧臣尝与文彦博刘沆及
 公同决大策乞立储嗣 仁宗许之会翊
 日有瘳故缓其事人无复知者以其父尧
 臣所撰诏草上之 上以问彦博彦博言
 与同老合上嘉公等勋绩如此而终不自
言下诏以公为司徒(神道碑○又闻见录云富/公之客李偲问公曰公治)
(平初进户部尚书屡辞今进司徒一辞而拜何也公/曰治平初乃弼自辞官今日潞公皆迁弼岂敢坚辞)
卷十 第 24b 页
(妨佗人也盖潞公与荆公论政事不合/出判北京七年不召自此眷礼复厚矣)
公性至孝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
气色穆然终身不见喜愠然以单车入不
测之虏廷诘其君臣折其口而服其心无
 一语少屈所谓大勇者乎其好善疾恶盖
出于天资常言君子小人如冰炭决不可
 以同器若兼收并用则小人必胜薰莸杂
处终必为臭其为宰相及判河阳最后请
老家居凡三上章皆言天子无职事惟辨
君子小人而进退之此天子之职也君子
卷十 第 25a 页
与小人并处其势必不胜君子不胜则奉
身而退乐道无闷小人不胜则交结(御/名)
千岐万辙必胜而后已小人复胜必遂肆
毒于善良无所不为求天下不乱不可得
(神道/碑)
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馀人如王质与
 其弟素余靖张瑰石介孙复吴奎韩维陈
 襄王鼎张温之杜杞陈希亮之流皆有闻
 于世世以为知人(神道/碑)
元丰六年富公疾病矣上书言八事大抵论
卷十 第 25b 页
 君子小人为治乱之夲 神宗语宰辅曰
 富弼有章疏来章惇曰弼所言何事 帝
 曰言朕左右多小人惇曰可令分析孰为
 小人 帝曰弼三朝老臣岂可令分折左
 丞王安礼进曰弼之言是也罢朝惇责安
 礼曰左丞对上之言失矣安礼曰吾辈
 今日曰诚如圣谕明日曰圣学非臣所及
 安得不谓之小人惇无以对是年五月大
 星殒于公所居还政堂下空中如甲马声
 公登天光台焚香再拜知其将终也闰六
卷十 第 26a 页
 月丙申薨司马温公范忠宣来吊哭公之
 子绍庭绍京泣曰先公有自封押章疏一
 通殆遗表也二公曰当不启封以闻苏内
翰作公神道碑谓世莫知其所言者是也
 神宗闻讣震悼出祭文遣中使设祭恩礼
 甚厚政府方遣一奠而已(闻见/录)
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汎与人语若无所异同
 者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屈智识
 深远过人远甚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
 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宰相自唐以来谓
卷十 第 26b 页
 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
 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则
 吏从傍唱相公尊重客踧踖起退及公为
 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
 语从容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自是群
 公稍效之自公始也自致仕归西都十馀
 年常深居不出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
 以疾所亲问其故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
 礼皃当如一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
 数若有见有不见非均一之道若人人见
卷十 第 27a 页
 之吾衰疾不能堪也士大夫亦知其心无
 怨也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
 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
 之至于■安门市为之空其得人心也如
 此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不识相见则
 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
 其得士大夫心又如此呜呼苟非事君尽
 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
 见于外能如是乎(记/闻)
刘器之云富郑公年八十书座屏云守口如
卷十 第 27b 页
 瓶防意如城(晁氏/客语)
故事宰相以使相致仕者给全俸公以司徒
 使相致仕居洛自三公俸一百二十千外
 皆不受公清心学道独居还政堂每早作
 放中门钥入聸礼家庙对夫人如宾客子
 孙不冠带不见(麈史云富郑公治家严整子舍/女仆戒不得互相往来闺门肃)
(如/也)平时谢客文潞公为留守时节往来公
素喜潞公昔同朝更拜其母每劝其早退
 云既薨公子绍廷字德先能守家法与公
 两婿及诸甥皆同居公之第家之事一如
卷十 第 28a 页
 公无恙时毫发不敢变乡里称之建中靖
 国初擢为河北西路提举常平德先辞曰
 熙宁变法之初先臣以不行青苗法得罪
 臣不敢为此官 上益嘉之除祠部员外
 郎崇宁中卒(闻见/录)
富文忠辞疾归第以其俸劵还府府受之伊
 川先生曰受之者固无足议然纳者亦未
 为得也留之而无请可矣(程氏/遗书)
富公致事家居专为佛老之学故吏吕大临
 与叔奏记于公曰大临闻之古者三公无
卷十 第 28b 页
 职事惟有德者居之内则论道于朝外则
 主教于乡古之大人当是任者必将以斯
 道觉斯民成已以成物岂以爵位进退体
 力盛衰为之变哉今大道未明人趋异学
 不入于庄则入于释疑 圣人为未尽轻
 礼义为不足学致人伦不明万物憔悴此
 老成大人恻隐存心之时以道自任振起
 坏俗在公之力宜无难矣若夫移精变气
 务求长年此山谷避世之士独善其身者
 之所好岂世之所以望于公者哉(吕/集)
卷十 第 29a 页
苏内翰轼作公神道碑铭曰五代八姓十有
 二君四十四年如丝之棼以人为嬉以杀
 为懁兵交两河腥闻于天上帝厌之命我
 祖宗卑尔炉锤往销其锋孰谓民远我闻
 其呻宁尔小忍无残我民六圣受命维
 一其心敕其后人 帝命是承勿劓刵人
 矧敢好兵百三十年讳兵与刑惟彼北戎
 谓 帝我骄 帝闻其言折其萌芽笃生
 莱公尺箠笞之既服既驯则扰绥之堂堂
 韩公与莱相望再聘于燕北方以宁景德
卷十 第 29b 页
 元年始盟契丹公生是岁天命则然公之
 在母秦国寤惊旌旗鹤雁降格其庭云有
 天赦已而生公天欲赦民公启其衷北至
 燕然南至于河亿万维生公手抚摩水潦
 荐饥散流而东五十万人仰哺于公公之
 在内自泉流濒其在四方自叶流根百官
 维人百度惟正相我 三宗重华恊明
 帝谓公来陨星其堂有坟其丘公岂是藏
 维岳降神今归不留臣轼作颂以配崧高
卷十 第 1a 页
   十之五
    老苏先生
  先生名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尝举进
  士茂材异等皆不中至和嘉祐间欧阳
  文忠公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韩忠献
  公复荐之召试舍人院辞疾不至遂除
  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诏与
  陈州项城令姚辟同脩太常因革礼书
  成方奏未报卒年五十八赠光禄寺丞
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
卷十 第 1b 页
 君少独不喜学年巳壮犹不知书职方君
 纵而不问乡闾亲戚皆怪之或问其故职
 方君笑而不荅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
 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
 文辞岁馀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材异等
 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
 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
 文辞者五六年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
 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
 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
卷十 第 2a 页
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志也悫故得之精自
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
 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
 别之(欧阳撰/墓志)
嘉祐中仆领益部得苏君所著权书衡论因
 以书先之于翰林欧阳永叔一见大称叹
目为荀卿子献其书于朝自是名动天下
 士争传诵其文时文为一变称为老苏时
相韩公琦闻其名而厚待之尝与论天下
事亦以为贾谊不能过也初作昭陵礼废
卷十 第 2b 页
 阙琦为大礼使事从其厚调发趣办州县
 骚然先生以书谏琦且再三至引华元不
 臣以责之琦为变色然顾大义为稍省其
 过甚者及先生没韩亦颇自咎恨以诗哭
 之曰知贤不早用愧莫先于余者矣(张安道/撰墓表)
嘉祐初王安石名始盛党友倾一时欧阳脩
 亦善之劝先生与之游而安石亦愿交于
 先生先生曰吾知其人矣是不近人情者
 鲜不为天下患安石之母死士大夫皆吊
先生独不往作辨奸一篇先生既没三年
卷十 第 3a 页
 而安石用事其言乃信(墓表○辨奸略云羊叔/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
(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𣏌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
(衍之为人也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使/晋无惠帝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𣏌之奸固)
(足以败国然不学无文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
(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语言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
(而阴贼险很与人异趣是王衍卢𣏌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
(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
(以盖世之名而济未形之恶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当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之患必然而无疑者)
(非特二子/之比也)
东坡中制科王荆公问吕申公见苏轼制策
卷十 第 3b 页
 否申公称之荆公曰全类战国文章若安
 石为考官必黜之故荆公后脩 英宗实
 录谓苏明允为战国纵横之学云(邵氏闻/见后录)
因论苏明允衡书权论曰观其著书之名巳
非岂有山林逸民立言垂世乃汲汲于用
兵如此所见安得不为荆公所薄曰大苏
 以当时不去二虏之患则天下不可为又
其审敌篇引晁错说景帝削地之策曰今
 日夷狄之势是亦七国之势其意盖欲扫
荡二虏然后致太平耳曰才以用兵为事
卷十 第 4a 页
 日相搔扰何时见天下息肩时节以 仁
宗之世视二虏岂不胜如战国时然而孟
 子在战国时所论全不以兵为先岂以崇
虚名而受实敝乎亦必有道矣(龟山/语录)
五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十
卷十 第 4b 页
卷十 第 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