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十之三
     中书侍郎傅献简公
   公名尧俞字钦之郓州须城人未冠登
   进士第知蔡州新息县用荐者为监察
   御史里行 英宗即位进殿中侍御史
   迁右司諌同知諌院出知和州 神宗
   初召还丁忧服除直昭文馆同判流内
   铨迁三司盐铁副使出知江宁府两岁
   间凡五易郡遂丐闲局得提举西京嵩
   山崇福宫坐事落职夺官监卫州黎阳
卷八 第 1b 页
  县仓草埸 哲宗即位召为秘书少监
  兼侍讲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
  迁吏部尚书兼侍读元祐四年为中书
  侍郎在位薨年六十八
公初登第时徂徕先生石介每过公公来尝
 不在介问曰君少年登科不以游嬉为娱
 独闭门不出何也公对曰性不憙嚣杂非
 有它也介叹息大奇之既仕益学问其在
 洛孟择其士之贤者皆折节与交相课治
 经史每数日一置酒论难间各面攻其短
卷八 第 2a 页
 识者遂知其为远器(范忠宣公/撰墓记)
公为御史諌官四年所上百六十馀章多触
 忌讳抵权倖名重朝廷而风节凛然闻于
 天下(墓/志)
兖国公主嫁李(御旧/名)为内臣梁怀吉张承照所
 间不相中 天子斥二人于外无几何诏
 还二人主家而出(御旧/名)卫州公上疏言逐主
 婿而还隶臣悖礼为四方笑且 陛下后
 何以诲诸女乎(墓/志)
皇城司卒密奏言富人尝杀人有司鞠问无
卷八 第 2b 页
 状愿得卒诘所从而内侍主者留不遣公
 言臣料 陛下必不惜此人意恐将不复
 闻外事耳臣以谓 陛下付有司辨其是
 非而赏罚之则事上闻者皆实乃所以闻
 外事也今纵之使言不问虚实则货贿行
 而是非乱矣虽刺告盈前亦何益哉(墓/志)
仁宗春秋高未立嗣公上疏请建宗室之贤
 以系天下望及 英宗为皇子有司阙供
馈而 仁宗未之知也公建言 陛下既
 以宗社之重建皇嗣宜一切以家人礼使
卷八 第 3a 页
皇子朝夕侍膳左右以通慈孝之诚今礼
遇有阙非所以隆亲亲重国本也于是诏
 有司供具甚厚(墓/志)
内侍朱晦子颖士以内降监汳口而都水监
 复荐之公言枢密院既不治颖士求内降
 罪而都水又安知其可任而举之且汳口
岁兴大役责亦甚重今上下相结迭相阿
 徇其盗 陛下名器将不但一汳口而已
 也后既罢颖士公又屡请治枢密都水罪
 以戒欺罔内侍赵继宠以董淑妃故越次
卷八 第 3b 页
 得勾当天章阁蔡世宁取内藏库珠私示
 内人公皆乞治其罪久之未听则又曰忠
 义之言日切而 陛下不亮权倖之交日
 深而 陛下不察自夏至今如朱颖士等
 已三犯法内侍省法且尽废矣章各数上
 每上益切权倖惮焉(墓/志)
时国用乏言利者争献计富国公奏曰今度
 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欲救其弊陛下
 宜躬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啇
 旅如是可矣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
卷八 第 4a 页
 敛者用则天下治矣(墓/志)
京师大雨踰月郡国多水灾公上书请诏百
 官言事未听又上书曰 陛下不以臣言
 为然不过以水灾归之天数而已臣请以
 政事明之大理误断郑州严奕狱巳决辄
 请对举觉法官不得首误法也今审刑大
 理匿法罔上而乾刚未奋阳明未融亦致
 异之一端也(墓/志)
英宗初即位有疾 皇太后同听政至是
 上疾平公上书请 天子听政又再上疏
卷八 第 4b 页
 太后请还政 天子未听久之颇闻内侍
 任守忠有惎间语公又上疏 太后曰天
 下之可信者无大于以天下与人亦无大
 于受天下于人 殿下今日诛窜谗人则
慈孝之声并隆于天下矣于是 太后遂
 还政而逐守忠等公复奏疏 天子谓
 皇太后给事左右之人宜颇录其勤劳少
 加恩惠以上慰母后下安反侧且守忠既
 去其馀一切不问可也(墓/志)
神宗为淮阳王公上言王年踰志学尚居中
卷八 第 5a 页
 禁臣愿俾之出馆稍亲诸务问安内寝著
 为定规然后饮食起居必有常度左右前
 后皆用正人(墓/志)
迁右司諌每对辄移时或督使言事方是时
 天子虽躬庶政而犹退托任大臣公言大
 臣之言非是 陛下偶以为然而行之可
 也审其非矣从而徇之则人主之柄安在
 臣愿君臣之际是是非非母相面从揔览
 众议无所适莫则威柄归 陛下矣(墓/志)
尝论事上不从因曰卿何不言蔡襄公对
卷八 第 5b 页
 曰若襄有罪 陛下何不自朝廷意正典
 刑责之安用臣等言上曰欲使台諌言
 其罪以公议出之公曰若付之公议臣但
 见蔡襄办山陵事有功不见其罪臣身为
 諌官使臣受旨言事臣不敢(龟山/语录)
陜西言近边熟户颇逃失诏以内侍李若愚
 等为陜西四路钤辖专使招纳岁一入奏
 事公以谓此安抚经略使职也且若愚等
 陛下不信其言则如不用言必见从则边
 帅之权遂移于四人矣寻罢之(墓/志)
卷八 第 6a 页
大臣有建言濮安懿王宜称皇考公曰此于
 人情礼文皆大谬戾是必邪人有为为之
 即上疏争其非且愿与建议之人廷办邪
 正又与侍御史知杂事吕诲等同上十馀
 疏言极切至主议者知天下恟恟不可遏
 遂易考称亲公又言亲非父母而何亦不
 可也夫恩义大端存亡一也 先帝既以
 陛下为子当是之时设濮王尚无恙 陛
 下得以父名之乎又因水灾上书言简宗
 庙则水不润下今以濮王为皇考于 仁
卷八 第 6b 页
 宗之庙简孰甚焉又陈十事皆当世要务
 俄命公与赵瞻使契丹而吕诲吕大防范
 纯仁皆罢复除公侍御史知杂事公还五
 拜疏论列益急必求罢去 英宗面留公
 公言诲等已逐臣义不当止愿得罪去因
 再拜辞上愕然曰是果不可留也不得
 巳出公知和州(墓/志)
公在 英宗时最被眷遇尝雪中赐对公自
东庑升 上倾身东向以待每奏事退常
 目送之故言多见听尝曰卿最知朕一日
卷八 第 7a 页
 奏事殿中 上曰多士盈廷孰忠孰邪公
 曰大忠大佞固不可移中人之性系上所
 化 上敬纳其言(墓/志)
熙宁三年王安石新用事方变法令公以母
 丧服除至京师安石素善公谓公曰举朝
 纷纷今幸公来巳议以待制諌院奉还矣
 公谢曰恩甚厚但恐与公所谓新法者相
 妨耳且为言新法之不善者安石大怒乃
 以为直昭文馆权同判流内铨(行/状)
傅尧俞权盐铁副使尧俞初除服入都未见
卷八 第 7b 页
 介甫介甫屡召之既见语及青苗尧俞以
 为不便介甫即不悦自是恶之及此除命
 介甫以为资浅且令权发遣曾公以为尧
 俞曾任知杂御史资不浅乃正除副使介
 甫退有密启明日敕巳降閤门有旨复收
 入晚批出与权曾公复争之 上曰尧俞
 知杂不到官且为人弛慢曾公请弛慢之
状 上曰观其面即见弛慢之状(温公/日录)
出为河北转运使未行改知江宁府又改许
 州数月再除江宁移河阳又移徐州凡再
卷八 第 8a 页
 阅岁徙五郡公自知不为时所容而持权
 者欲困公以奔走因请闲局得提举崇福
 宫会在徐时或告狂人言天文休咎疑为
 变公以事未白不受辞后狂人竟伏诛公
 坐不即捕落职夺官方狱大起所连逮甚
 众或至惶惧自杀而公处之自如家人未
 尝见忧色复起居舍人监卫州黎阳仓草
 埸郡掾行县公同邑官出迎拜谒甚恭郡
 守檄邑官代公治出纳公不可曰居其官
 不可以旷职虽祈寒隆暑必躬坐庾中治
卷八 第 8b 页
 事不少懈(墓/志)
哲宗登极除御史中丞即上疏言 陛下使
 臣拾遗补阙以辅盛德明善正失以平庶
 政举直错枉以正大臣臣请极其力以死
 继之若夫窥人之私擿其细故此非臣之
 志也愿 陛下(御/名)终如始则天下幸甚(墓/志)
御史张舜民论事语及大臣罢去公与侍御
 史王岩叟力争之章七上不报除吏部侍
 郎不受命求外补乃出知陈州(行/状)
召还复为中丞会蔡确贬新州自宰执侍从
卷八 第 9a 页
 以下罢去者凡七八人而御史府为之一
 空遣使押公就职公徐进言曰确之罪自
 绝于天 陛下既屈典刑矣然臣之愚恐
 虽圣度如天亦或有所未能平者夫事至
 而应之以无心事往若未尝经意者此圣
 人所以养至诚而御遐福也愿 陛下宽
 圣心省浮念诚 陛下之气和则上下之
 气和而天地之和应矣且确党之尤者固
 宜贬逐其馀一切置之以安反侧则天下
 幸甚(行/状)
卷八 第 9b 页
拜中书侍郎论事率由大公而未尝容心其
 荐引多得吉人良士及薨 太皇太后谕
 近臣曰传侍郎清直一节终始不变金玉
 君子人也嗟惜久之 两宫皆幸其第哭
 之恸(墓/志)
公性纯厚貌重气和而寡言其遇人不设城
 府与人语唯恐伤之至当言职论事 上
 前亹亹不穷正直确切无所回隐左右为
 惧而公益安徐不见听终不巳平生自奉
 养甚约室无媵妾食才脱粟一肉所用服
卷八 第 10a 页
 器虽敝败不易笃于孝友家事付昆弟得
 任子恩亦先推与之为守令本于岂弟而
 能击奸豪以安良民其在徐前守侵用公
 使钱公寖为偿之未足而公罢后守反以
 文移公当偿千缗公竭资且假贷偿之久
 之钩考得实公盖未尝侵用也公卒不辨
 其容物不校类如此故司马温公尝叹曰
 清直勇三德吾于钦之畏焉洛之君子邵
 雍曰钦之至清而不耀至直而不激至勇
 而能温此为难尔人以雍言为然(墓/志)
卷八 第 10b 页
公在 上前吐论激切事已则终不复言出
 为和州也通判杨洙乘间问曰公以直言
 斥居此何为言未尝及御史时事公曰前
 日言职也岂得巳哉今日为郡守当宣朝
 廷美意而反呫呫追言前日之阙政与诽
 谤何异(行/状)
卷八 第 1a 页
   十之四
    徂徕石先生
 先生名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进士及
 第历郓州南京推官御史台辟主簿未
  至以论赦书不当求五代及诸伪国后
  罢为镇南掌书记侍父远官为嘉州判
  官丁外内艰服除入为国子监直讲擢
  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出通判濮州未至
  卒年四十一
石守道学士为举子时寓学于南都其固穷
卷八 第 1b 页
苦学世无比者王侍郎渎闻其勤约因会
 客以盘餐遗之石谢曰甘脆者亦介之愿
 也但日飨之则可若止得一餐则明日何
 以继乎朝飨膏梁暮厌粗粝人之常情也
 介所以不敢当赐便以食还王咨重之(倦游/录)
徂徕石守道常语学者曰古之学者急于求
 师孔子大圣人也犹学礼于老聃学官于
 郯子学琴于师襄矧其下者乎后世耻于
求师学者之大蔽也乃为师说以喻学者
是时孙明复先生居太山之阳道纯德备
卷八 第 2a 页
深于春秋守道率张洞北面而师之访问
讲解日夕不怠明复行则从升降拜起则
执杖屦以侍二人者久为鲁人所高因二
 人而明复之道愈尊于是学者始知有师
弟子之礼(渑水/燕谈)
先生丁父忧垢面跣足躬耕徂徕山下葬五
 世之未葬者七十丧以易教授于家及为
直讲学者从之甚众太学由此益盛
庆历三年吕夷简罢相夏竦罢枢密使而杜
 衍章得象晏殊贾昌朝范仲淹富弼韩琦
卷八 第 2b 页
 同时执政欧阳脩余靖王素蔡襄并为谏
 官先生喜曰此盛事也歌颂吾职其可已
 乎乃作庆历圣德诗略曰众贤之进如茅
 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众贤谓衍等大
 奸斥竦也诗且出泰山先生见之曰子祸
 始于此矣先生不自安求出通判濮州(渑/水)
(燕谈云圣德诗云维仲淹弼一夔一卨又曰琦器魁/櫑岂视扂楔可属大事重厚如勃其后富范为宋名)
(臣而魏公定策两朝措天下于/太山之安人始叹先生之知人)
先生非隐者其仕尝位于朝矣然鲁之人不
称其官而称其德以为徂徕鲁之望先生
卷八 第 3a 页
 鲁人之所尊故因其所居山以配其有德
 之称曰徂徕先生者鲁人之志也先生貌
 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虽在畎亩不忘天
 下之忧以谓时无不可为为之无不至不
 在其位则行其言吾言用功利施于天下
 不必出乎已吾言不用虽获祸咎至死而
 不悔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
 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
 无所讳忌世俗颇骇其言由是谤议喧然
 而小人尤嫉恶之相与出力必挤之死先
卷八 第 3b 页
 生安然不惑不变曰吾道固如是吾勇过
 孟轲矣(欧阳公/撰墓志)
先生为文博辩雄伟而忧思深远其为言曰
 学者学为仁义也惟忠能忘其身惟笃于
 自信者乃可以力行也以是行于己亦以
 是教于人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
 孟轲杨雄韩愈氏者未尝一日不诵于口
 思与天下之士皆为周孔之徒以致其君
 为尧舜之君民为尧舜之民亦未尝一日
 少忘于心至其违世惊众人或笑之则曰
卷八 第 4a 页
吾非狂痴者也是以君子察其行而信其
言推其用心而哀其志(墓/志)
天圣以来穆伯长尹师鲁苏子美欧阳永叔
始唱为古文以变西昆体学者翕然从之
其有杨刘体者人戏之曰莫太昆否石介
守道深疾之以为孔门之大害作怪说二
篇上篇排佛老下篇排杨亿于是新进后
学不敢为杨刘体亦不敢谈佛老后欧阳
 公苏公复主杨大年(吕氏家/塾记)
石介既卒夏英公言于 仁宗曰介实不死
卷八 第 4b 页
 北走胡矣寻有旨编管介妻子于江淮又
 出中使与京东部刺史发介棺以验虚实
 是时吕居简为京东转运使谓中使曰若
 发棺空而介果北走则虽孥戮不足以为
 酷万一介尸在未尝叛去即是朝廷无故
 发人冢墓何以示后世耶中使曰诚如金
 部言然则若之何以应中旨居简曰介之
 死必有棺殓之人又内外亲族及会葬门
 生无虑数百至于举柩窆棺必用凶肆之
 人今皆檄召至此劾问之苟无异说即皆
卷八 第 5a 页
 令具军令状以保任之亦足以应诏也中
使大以为然遂自介亲属及门人姜潜以
 下并凶肆棺殓舁柩之人合数百状皆结
 罪保證中使持以入奏 仁宗亦悟竦之
 谮寻有旨放介妻子还乡而世以居简为
 长者(东轩笔录○又云夏竦之死也/仁宗将往/浇奠吴奎言于/上曰夏竦多诈今亦死矣)
(仁宗怃然至其家浇奠毕踌蹰久之命大阉去竦面/羃而视之世谓剖棺之与去面羃其为人主之疑一)
(也亦所谓/报应者邪)
张安道雅不喜石介谓狂谲盗名所以与欧
 范不足至人目以奸邪一日谒曾祖至祖
卷八 第 5b 页
 父书室中案上见介书曰吾弟何为与此
 狂生游又问黄景微何在闻前日狂生以
 羔雁聘之不受何不与吃了羊着了绢一
 任作怪何足与之较辞受义理也曾祖除
 御史中丞固辞不拜石介以书与祖父以
 不拜为非其略云内相为名臣子容为贤
 子天下属望所系非轻岂可以辞位为廉
 张见者此书也(苏氏/谈训)
欧阳公铭先生之墓曰徂徕之岩岩与子之
德兮鲁人之所瞻汶水之汤汤与子之道
卷八 第 6a 页
 兮愈远而弥长道之难行兮孔孟遑遑一
 世之屯兮万世之光曰吾不有命兮安在
 乎桓魋与臧仓自古圣贤皆然兮噫子虽
 毁其何伤
卷八 第 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