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一之一
    丞相魏国韩忠献王
  王名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中天圣五
  年进士第二人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
  改太常丞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徙开封
  府推官迁度支判官景祐三年除右司
  諌供职宝元二年擢知制诰知审刑院
  益利路大饥为体量安抚使康定元年
  西边用兵为陜西安抚使寻加枢密直
  学士充经略安抚副使同管勾都总管
卷三 第 1b 页
  司事降知秦州兼秦陇都总管沿边招
  讨等使庆历二年改除秦州观察使数
  月复为枢密直学士充陜西四路都总
  管经略招讨等使明年召拜枢密副使
  除资政殿学士知杨州徙郓州真定府
  定州皇祐五年授武康节度使知并州
  徙相州除枢密使嘉祐三年拜集贤殿
  大学士平章事六年进昭文相 英宗
  即位封魏国公 神宗即位除镇安武
  胜等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改
卷三 第 2a 页
  淮南节度使判永兴军复判相州徙大
  名府熙宁六年复请相八年薨年六十
  八赠尚书令配飨 英宗庙庭 上亲
 制神道碑以赐之题碑额曰两朝顾命
  定策元勋之碑 徽宗朝追封魏王
公自幼而孤鞠于诸兄既长能自立有大志
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所学不用力而过人
性淳一无邪曲孝于其母悌事诸兄皆不
 教而能(李清臣/撰行状)
天圣五年 仁宗初临轩试进士公年二十
卷三 第 2b 页
 名在第二时唱名第一甲方终太史奏日
 下五色云见左右从官皆贺于殿上(家/传)
监左藏库时方贵高科多径去为显职公独
 滞于筦库众以为非宜公处之自若不以
 为卑冗职事亦未尝苟且禁中须索金帛
皆内臣直批圣旨下库无印记可以考验
 公奏曰天禧中尝专置传宣合同一司关
 防甚严官物非得合同凭由不可给后相
 习为弊废而不行愿复旧制诏从之旧有
监秤内臣一员纲运至必俟监秤始得受
卷三 第 3a 页
 纳内臣往往数日不至宝货皆暴露廊庑
 远方衙校苦于稽留公奏罢之灾伤州郡
 所输物帛不如度者例犹追剥公请蠲之
(家/传)
徙开封府推官理事不倦暑月汗流浃背府
 尹王博文大器重之曰此人要路在前而
 治民如此真宰相器也(胡氏传/家录)
以右司諌供职劝 上明得失正朝廷纪纲
 亲近忠直放远邪佞时灾异数见公以灾
 变娄发主于执政者非才累言于 上未
卷三 第 3b 页
 见纳公又奏曰岂 陛下择辅弼未得其
 人邪若杜衍范仲淹孔道辅宋郊胥偃众
 以为忠正之臣可备进擢不然尝所用者
 王曾吕夷简蔡齐宋绶亦人所属望也章
 十上不报公乃抗疏乞出疏示中书敕御
 史台集百官会议 上乃罢宰臣王随陈
 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等四人者(家/传)
(〇王岩叟编别录云公常言天下事不如人望者多/仁宗朝王随陈尧佐为辅相皆老病而不和中书事)
(多不决韩亿石中立二人参预又颇以私意害公公/既论罢之天下望在王沂公吕申公杜祁公范希文)
(而公亦引荐之及宣麻曰乃张士逊昭文章得象集/贤宋庠晁宗悫参政天下大失望是时朝廷欲以公)
卷三 第 4a 页
(为知制诰宠其尽言公曰諌行足矣因/取美官非夲意也人其谓何语闻遂寝)
时灾异数见朝廷但斋醮禳谢公既上疏极
 论又闻大庆殿建设道场公奏前世祈祷
 之法必彻乐减膳脩德理刑下诏求言侧
 身避殿始可转祸为福愿法而行之宫中
 宴饮亦望节减不独仰奉天戒实可上安
 圣躬且大庆殿者国之路寝 陛下非行
 大礼被法服则未尝临臣下非大庆会则
 不能一至于庭岂容僧道凡庸之人继日
 累月喧杂于上非所以正法度而尊威神
卷三 第 4b 页
 也今后设醮望于别所安置 上嘉纳之
(家/传)
公又言赏罚当从中书出今数闻有内降不
 可不止王曾蔡齐宋绶当世名臣宜大用
 上纳其说王沂公见公论事切直有本末
喜谓公曰比年台諌官多畏避为自安计
 不则激发近名如君固不负所职諌官宜
 若此沂公天下正人公得此益自信(行/状)
民间复作销金服玩公请以先朝旧制禁绝
 之乃下诏申谕未几有犯者开封以刑名
卷三 第 5a 页
 未明申请审刑院议止徒三年公奏大中
 祥符八年敕犯销金者斩请复用之(家/传)
诏同详定阮逸胡瑗等所造钟律公论曰
祖宗旧法遵用斯久属者徇一士之偏议
变数朝之定律臣切计之不若穷作乐之
 源为致治之夲使政令平简民物熙洽海
内击壤鼓腹以歌太平斯乃上世之乐可
 得以器象求乎既达其源又当究今之所
急国家方夏宁一久弛边备犬戎之性岂
能常保愿 陛下与左右弼臣缓兹求乐
卷三 第 5b 页
 之诚移访安边之议急其所急在理为长
 遂诏将来南郊且用和岘旧乐(家/传)
发解开封府举人时惟礼部贡院置封弥誊
 录二司开封止有封弥官公请并设誊录
 司以示至公从之(家/传)
侍御史袁素言乞依贾昌朝所奏取景德至
 景祐年凡百用度较其出入省罢不急诏
 公与张若谷任中师同三司详定公谓景
 德以来岁月巳深文案必不完具若俟齐
 集而议徒成淹久但考见今日实为浮费
卷三 第 6a 页
 自可裁度上闻如故将相戚里之家多
 占六军等耗县官衣粮为私家仆隶在京
 不啻数千人若此类何必待景祐文书较
 计邪诏从之又言自古兴俭以劝天下必
 以身先之今欲减省浮费莫如自宫掖始
 请令三司取入内内侍省并御药院内东
 门司先朝及今来赐予支费之目比附酌
 中皆从减省无名者一切罢之诏禁中支
 费只入内内侍省御药院内东门司同相
 度减省报详定所其臣僚支赐即许会问
卷三 第 6b 页
 入内内侍省施行(家/传)
公为諌官三年所存諌藁欲敛而焚之以效
古人谨密之义然恐无以见人主从諌之
美乃集七十馀章为三卷曰諌垣存藁自
序于首大略曰諌主于理胜而以至诚将
 之(家/传)
知审刑院先是盗杀同党既巳就捕例不抵
死公曰此但并有其赀或就灭其口非有
自新改过之心无足矜者请更议其法乃
诏盗杀其徒而不首者毋得原(家/传)
卷三 第 7a 页
以益利路人饥为体量安抚使公至则蠲减
税以募人入粟招募壮者等第刺以为厢
禁军一人充军数口之家得以全活檄剑
门关民流移而欲东者勿禁简州艰食为
甚明道中以灾伤尝劝诱纳粟后粜钱十
六馀万归于常平公曰是钱乃赈济之馀
非官缗也发库尽以给四等以下户逐贪
残不职吏罢冗役七百六十人为饘粥活
饥人一百九十馀万蜀人曰使者之来更
生我也(家/传)
卷三 第 7b 页
李元昊初叛兵锋锐甚中国久不知战人心
 颇恐士大夫多避西行公使蜀道潼陜归
 奏事便殿 上问西兵形势公具以所闻
 对 上即曰朕比忧乏人桉边卿其为朕
 往授陜西安抚使趣上道公勇欲自效驰
 至延安则羌巳解围去然士气沮伤将吏
 往往移病求罢职公即选练材武治战守
 器慰安居人收召豪杰与之计议檄诸郡
 完城郭如河北始设烽燧以候虏先是大
 将刘平战北或诬其叛去遂锢守平妻子
卷三 第 8a 页
 具狱河中府公力辨白释之录战死者赙
 恤赏赠边臣皆劝范雍守延州朝廷以为
 不能欲以赵振代公奏曰振粗勇可使搏
 战非谋议守边才愿留雍以观后效无巳
 则起范仲淹为可臣为国家忧非私仲淹
 也若涉朋比误 陛下事当族庆人陈叔
 庆等陈边防策既而补官东南公奏曰忠
 义愤懑为国献计虽稍收用乃置于僻左
 实羁縻之非所以开示诚意徕人才也又
 奏罢率马令以宽民力及裁处它利害甚
卷三 第 8b 页
 悉 上益知公可辨大事(行/状)
康定元年五月 天子命夏公竦都护西师
 而以公副之未几遣学士晁宗悫内侍王
 守忠督出兵攻贼公曰如诏意为便不则
 元昊聚兵出不意攻我我仓猝赴敌必败
 合府争曰承平久不习战羌寇暴起今将
 与兵未训讲其可深入客斗乎愿谨关塞
 以岁月平之公所论不得用使持奏还而
 元昊掠镇戎军偏将刘继宗逆战果不利
 诏下切责俾以进兵日月来上众复会议
卷三 第 9a 页
 曰军事虽可择便宜行之然大计亦不当
 遽乃画攻守二策求中决公驰驿奏阙下
 上许用攻策巳而执政以为难公不得巳
 独上章曰元昊窃数州精兵不出四五万
 馀皆妇女老弱举族而行我四路之兵不
 为少分戍数十城塞彼聚而来故常众我
 散故常寡相遇每不敌是以元昊能数胜
 今不究此失乃待贼太过以二十万重兵
 惴然坐守界濠不敢与虏确臣实痛之愿
 更命近臣观贼之隙如不可不击则愿不
卷三 第 9b 页
疑臣言奏虽不下知兵者以公说为然(行/状)
公往来塞下勤苦志寝食期有以报 上出
 按屯至泾原闻元昊乞和公谕诸将曰无
约而降者谋也宜益备不可懈弛遽调兵
 瓦亭兵未集贼果入钞山外公指图授诸
 将曰山间狭隘可守过此必有伏或致师
 以怒我为饵以诱我皆无得辄出待其归
 且墯也邀击之而裨将任福王仲宝狃小
胜数违节度公遣府吏耿传就诘责不从
 则又檄福曰违节度有功亦斩福犹进兵
卷三 第 10a 页
 遇伏遂战死嫉公者乞置公大罪后大帅
使收馀兵得檄福衣带间封上之安抚使
 王公尧臣亦以实奏朝廷知罪在诸将止
 左迁右司諌知秦州(行/状)
公在秦增广州城以保固东西市招辑属户
 益市诸羌马讨杀生羌之钞边者厉兵以
 待贼讫公去秦贼不敢窥秦塞为盗(行/状)
庆历二年陜西四帅皆改观察使公为秦州
 观察使曰吾君忧边臣子何可以择官独
 不辞(行状○又家传云公上表谢曰辞之则有可/疑之迹掇希求进用之嫌受之则有从权之)
卷三 第 10b 页
(名恊军旅/称呼之便)
初京师所遣戍兵脆懦不习劳苦贼常轻之
 目曰东军而土兵劲悍善战公奏增土兵
 以抗贼而稍减屯戍内实京师又以笼竿
 城据冲要乞建为德顺军以蔽萧关鸣沙
 之道既任事久岁补月完甲械精坚诸城
皆有备赏罚信于军中将亦习斗识形势
每出辄有功勇气倍于初时公方建请于
 鄜庆渭三州各以土兵三万为一军军虽
 别屯而耳目相通为一视虏所不备互出
卷三 第 11a 页
捣之破其和市屠其种落困挠其国因以
 招横山之人度横山隳则平夏兵素弱必
 不能支我下视兴灵穴中兔尔章既上又
与范公定谋益坚而元昊黠贼知不可敌
 亦敛兵不敢辄近塞(行/状)
丞相范公纯仁治平中为御史坐言事谪通
判安州尝言康定间元昊寇边韩魏公领
 四路招讨驻延安忽夜有人携匕首至卧
内遽褰帏帐魏公起坐问谁何曰某来杀
諌议又问曰谁遣汝来曰张相公遣某来
卷三 第 11b 页
盖是时张元夏国正用事也魏公复就枕
 曰汝携予首去其人曰某不忍愿得諌议
 金带足矣遂取带而出明日魏公亦不治
此事俄有守陴卒报城橹上得金带者乃
 纳之时范兄纯祐亦在延安谓魏公曰不
 治此事为得体盖行之则沮国威今乃受
 其带是堕贼计中矣魏公握其手再三叹
 服曰非琦所及(麈/史)
公与范公在兵间最久两公名重一时人心
归之乐为之用朝廷倚以为重故天下称
卷三 第 12a 页
 为韩范 仁宗知公久劳于外遣使密谕
 旨曰卿孤立无人援荐独朕知之行召卿
矣明年春与范公同召拜枢密副使公自
请捍边至五表不听既至又与范公伸前
议同决策上前期以兵覆元昊会夏国
 送𣢾公谋不果用范公每恨龃龉功不就
 故作阅古堂诗叙其事传于世(行/状)
时边事虽欲讲解元昊犹上书邀朝廷其轻
 者欲自建元为父子呼兀卒及令我使与
 陪臣为列二府遽欲从之公独谓不可许
卷三 第 12b 页
 数廷议众尚不从公持之愈坚故晏丞相
 至变色而起公守所见不易卒杀其礼如
 公言(行/状)
初夏人方议讲和公以谓边备不可弛请与
 范公俱出按行遂命公宣抚陜西范公宣
 抚河东范公请益兵数万屯河阳蒲中及
 以兵从公以为不必请兵上前议未合
 退于殿庐中范公犹争以为非益兵不可
 公曰若尔则琦乞自行不用朝廷一人一
 骑范公色忿欲再请对道公语公笑止之
卷三 第 13a 页
会杜祁公富韩公赞公说卒不发兵范公
 亦不以为忤也(家传○又别录云公尝为门人/语此事曰国家事镇之则静但)
(敢者少尔如希文/亦未免有易动处)
公既至关陜属岁大饥群盗啸聚啇虢之郊
张海郭貌山邵兴众数千人巡检上官珙
与战失利馀军溃散藏匿山谷邵兴揭榜
招诱啇州钱监役兵公遣属官薛向乘传
往料简之其旧系边兵即令归隶旧籍馀
并押赴陜府填诸军阙额又遣人贲榜招
致上官珙下散军谕以免罪归所属仍召
卷三 第 13b 页
 扬拙等将沿边土兵入山捕张海邵兴等
 皆相继歼衄关辅按堵是冬大旱河中同
 华等十馀州饥民相率东徙出关公即选
 官分诣州县发省仓赈之又蠲赋役察官
 吏能否者升黜之又以兵数虽多而杂以
 疲老耗用度选禁军不堪征战者停放一
 万二千馀人后田况乞选诸路军不堪战
 者为厢军云若谓兵骄久一旦澄汰恐致
 乱则去年韩琦汰边兵万馀人岂闻有为
 乱者哉(家/传)
卷三 第 14a 页
时 仁宗以天下多事急于求治手诏宰相
 杜衍曰朕用韩琦范仲淹富弼皆中外人
 望有可施行宜以时上之又开天章阁赐
 坐咨访绝务公条九事大略备西北选将
 帅明按察丰财利㧕佞倖进有能退不才
 去冗食谨入官继又献七事议稍用而小
 人巳侧目不安二府或合班奏事公必尽
 言事虽属中书公亦对 上指陈其实同
 列尤不悦独 仁宗识之曰韩琦性直(行/状)
(〇又强至所编遗事云公言/仁庙御批朕用韩琦/富弼范仲淹皆公议人望之所归凡所议事仰章得)
卷三 第 14b 页
(象杜衍以下公心恊力行之文正/家藏一本一以与公今尚存也)
苏子美辈为进奏院事发仁宗为谗者所
 惑夜遣中使散入大臣家捕同饮者公明日
 对曰夜来闻遣宦官绕京城捕馆职甚骇
 物听此事但付有司自有行遣缘 陛下
 即位来不曾做此等事何故今日陡如此
 上色悔久之(别/录)
公云诸人欲以进奏院事倾正党宰相章得
 象晏殊不可否贾昌朝参政阴主之张方
 平宋祁王拱辰皆同力以排至列状言王
卷三 第 15a 页
益柔作傲歌罪当诛公时在右府不与此
 事因两府同对偶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
 校方平等皆 陛下近臣今西边用兵有
 何限大事不为陛下论列而同状攻一
 王益柔其情亦可见 上遂释然(别/录)
富郑公安抚河北还至都门命守郓公奏曰
朝廷闻北虏点兵弼以忠义请行事毕归
奏去京师咫尺胸中筹策不得一陈于
陛下之前乃责补闲郡四方不闻其罪曾
 无一人为弼言者臣切为 陛下惜之累
卷三 第 15b 页
 上不报(行/状)
前此陜西帅郑公戬以刘沪董士廉城水洛
 泾原守将尹洙狄青谓非便诏辍其役会
戬罢兼泾原路二人犹城之青欲斩以徇
 不克戬论救于朝朝廷薄二人罪公曰二
 人者实违诏何可无罪列十事辨析后士
廉诣阙讼而柄臣为之佐佑又属公与当
时有名大臣改更天下敝事侥倖者惮之
故富公杜公相继罢去公亦恳求补外(行/状)
徙知郓州京东素多盗捕盗之法以百日为
卷三 第 16a 页
 三限限中不获者抵罪盗未必得而被刑
者甚众公请获它盗者听比折除过捕者
有免刑之路故盗多获朝廷著为天下法
 至今用之(家/传)
公自杨徙郓自郓徙镇定所至设条教葺帑
廪治武库劝农兴学人人乐其恺悌爱慕
之如父母定州久用武将治兵无法度至
 于骄不可使当明公镐引诸州兵平甘陵
 独定兵邀赏赉怨语几欲噪城下公素闻
 其事以为定兵不治将为乱既至即用兵
卷三 第 16b 页
 律裁之察其横军中尤不可教者捽首斩
 军门外士死攻围赙赏其家涅其孤儿使
 继衣廪恩威既信则仿古兵法作方员锐
 三阵指授偏将日月教习之由是定兵精
 劲齐一号为可用冠河朔京师发龙猛卒
 戍保州在道窃取人衣屦或饭讫不与人
 直至定公留不遣曰保州极塞尝有叛者
 岂可杂以骄兵戍之易素教者数百人以
 往而所留卒未踰月亦皆就律不敢复犯
 法一府裨佐如狄青辈熟闻公平日语见
卷三 第 17a 页
卷三 第 18a 页
卷三 第 19a 页
 潘美为帅避寇钞为已累令民内徙空塞
 下不耕号禁地而忻代州宁化火山军废
 田甚广欧阳公脩尝奏乞耕之为并帅沮
 挠久不行公至遣人行视曰此皆我腴田
 民居旧迹犹存今不耕适留以资虏后且
 皆为虏人有之矣遂奏募弓箭手居之得
 户四千垦地九千六百顷属城岁发防秋
 兵至河外人病远饷公曰寇来可预知奚
 防秋为罢不复遣河东俗杂羌夷用火葬
 公为买田封表刻石著令使得葬于其中
卷三 第 19b 页
 人遂以焚尸为耻(行/状)
除枢密使公以皇朝百馀年祖宗以征伐
 平定中国外临制四夷机事归枢密府文
 书藏于吏舍朽蠹散亡为可惜奏择吏整
 比纪次之多得三圣亲笔见其神断及四
 方兵要根本为六百八十卷制禄令驿令
使有成法三司吏不复得弄文移为稽故
赇贿自绝讫今以为便请稍出内帑钱籴
粟数百万实边备建遣郝质王庆民度藏
才三族故地命郭霭复城为丰州与麟府
卷三 第 20a 页
 相为羽翼瞰契丹夏国相通之道(行/状)
溪洞蛮彭仕羲纳其子师宝之妻师宝与子
 投辰州告之且言将谋叛转运使李肃之
 等遂领兵讨之自是入寇不巳仕羲方乞
 复通贡奉却欲得投来子孙二府合议宰
 相文彦博呼吏拟奏许之公曰二子既还
 则为鱼肉矣它日朝廷何以来蛮夷也遂
议遣殿中丞雷简夫往议之先约勿杀师
宝俾知龙赐州然后许降仕羲乃听命纳
 𣢾荆湖之间遂无事(家/传)
卷三 第 20b 页
中书习旧敝每事必用例五房史操例在手
 顾金钱惟意所去取所欲与白举用之所
 不欲行或匿例不见公令删取五房例及
 刑房断例除其冗谬不可用者为纲目类
 次之封縢谨掌每用例必自阅自是人始
 知赏罚可否出宰相五房史不得高下于
 其间又编中书机要如枢密院举督天下
 吏职严京百司察不职者及贵臣挟恃放
 纵有罪无所贷以惩废弛之风阴消官者
权又试补宗室外官兴学校变科举别考
卷三 第 21a 页
 五路贡士虽不行其后颇如其说(行/状)
公推广上之仁德使及微细考寻天禧初
尝于京门外四禅院买地以瘗无主骸骨
 官给钱六百幼者半之后因循不复给钱
 而死者暴露于道见者闵伤乃举旧制行
 之(家/传)
公自为宰相即与当时诸公同力一德谋议
 制作完补天下事所汲引多正直有名或
 忠厚可镇风俗列侍从备台谏以公议用
 之士莫自知出何人门下嘉祐四年下祫
卷三 第 21b 页
 飨赦事多便民者命诸路举学行尤异敦
 遣诣京师馆于太学试舍人院差使授官
 立柴氏后为崇义公法春秋存亡国继绝
 世之义择才臣诣四方宽恤民力籍户绝
 田租为广惠仓以广赈恤募耕唐邓废田
 劝课农作摹方书赋药物以救疾病守令
 治最者久其任以率吏课裁定令敕以省
 疑谳弛茶禁以便东南之人愚民得无陷
 大罪议者以谓近于三代之仁义多公所
 论议施行(行/状)
卷三 第 22a 页
仁宗春秋高继嗣未立天下以为忧虽或有
言者而大臣莫敢为议首公数乘间伏奏
乞选立皇子上顾曰后宫一二欲就馆
 卿其母亟后诞育皆皇女公一日挟孔光
传进对曰汉成帝立二十五年无继嗣已
 议立帝弟之子定陶王为皇太子成帝中
 材常主犹能之以 陛下之圣何难于此
哉 太祖为天下长虑福流至今惟 陛
 下以 太祖心为心则无不可矣 仁宗
感悟始以 英宗判宗正寺 英宗力辞
卷三 第 22b 页
 宦官宫妾势未便中外皆为危之公复启
 曰 陛下属之以大任而不肯当盖其沉
 远详重识虑有以过人非有它也事犹豫
 不决招谗慝生变故且名未正则尚得以
 辞名体一定父子之分明则浮议亦不复
 得摇矣 仁宗欣纳曰如此则宜乘明堂
 大礼前亟立为皇子乃召枢密大臣谕
 其事大臣或愕曰此大事毋遽 上顾曰
 朕意决矣曰诚如此臣敢为天下贺又召
 学士为诏书学士亦请对然后进藁英
卷三 第 23a 页
 宗既为皇子尚坚卧公又奏曰今既为
 陛下子何所间哉愿令宫人就谕旨及夲
 宫族属敦劝上如其请 先帝始就庆
 宁宫会仁宗弃天下平旦入预大议
 英宗即皇帝位宫门徐开追百官班宣
 遗制卫士坐甲诸司幕庑下治丧人情肃
 然日至巳午市肆犹有未知者公性厚重
 未尝名其功其门人亲客或燕坐从容语
 及立皇子定策事必正色曰此 仁宗神
 德圣断为天下计 皇太后母道内助之
卷三 第 23b 页
 力朝廷有定议久矣臣子何预焉故一二
 大事天下莫知其详(行状〇又遗事云公自定/武入为枢密使时/仁宗)
(嗣未立公请置内学教宗子建储之意默存其中事/未及行公秉政/仁宗倦勤甚势渐迫更不暇置内)
(学每进对罢即论太子天下本不可不预立以系天/下心语日益深切前后不可胜数仁宗终无一言不)
(喜亦不怒公患之它日/仁宗忽顾公谓朕亦有意/多时时有二宗子尝育宫中公乘其意动急叩之谓)
(二宗子/陛下亦必自能见其孰聪明知否可属大/计/仁宗以/英宗为言公即将顺以彼一人便若)
(幽厉语更不及/英宗乞降圣旨劄子权判宗正司/后两府通签御劄张昪太尉见之惧深罪公何不素)
(议及次日殿上大言此事系社稷/陛下不可错/上曰此事与相公经啇量来昪下殿至中书又诘公)
(公曰此甚入思虑来不错昪退公/笑曰若与之素议岂不坏了事)
英宗初为皇子时允弼最尊属心不平且有
卷三 第 24a 页
 语及即位 国朝制度嗣天子即位先亲
 王贺次六军次见百官公是时先独召允
 弼入称 先帝晏驾皇子即位大王当贺
 允弼曰皇子为谁曰某人允弼谓岂有团
练使为天子者何不立尊行公曰 先帝
 有诏允弼曰焉用宰相遂循殿陛上公叱
 下曰大王人臣也不得无礼左右甲士巳
 至遂贺次召诸亲王见六军百官中外晏
 然(遗/事)
英庙即位已数日初挂服于柩前哀未发而
卷三 第 24b 页
 疾暴作大呼语言恐人所不可闻左右皆
 反走大臣辈骇愕痴立莫知所措公亟投
 杖于地直趋至前抱入帘曰谁激恼官家
 且当服药内人惊散公呼之徐徐方来遂
 拥 上以授之曰皆须用心照管官家再
 三慰安以出仍戒当时见者曰今日事唯
 某人见某人见外人未有知者复就位哭
 处之若无事然欧阳永叔归以语所亲曰
 韩公遇事真不可及(别/录)
英宗初以惊疑得疾虽平而疑未解潜晦自
卷三 第 25a 页
 居犹若疾者面壁坚卧莫受药饵公日率
 同僚自捧药以进公俯而恳告则或熟视
 公而不言或取药覆公之衣而不顾公或
 跪于榻上者移时或拜于床下者数四
太后每劳公曰相公亦不易胜矣大王汝
 自劝及大王劝之尤不顾也然须公强之
 而后服(别/录)
英宗遇貂珰少恩礼左右不悦多道禁中隐
 密者虽大臣亦心惑其说公独屹然不动
 昌言于众曰岂有前殿不曾差了一语而
卷三 第 25b 页
 一入宫门得许多错来琦深疑此事帘前
 亦屡以此为对自尔人情知公意不可摇
 妄传语言者遂稍息 慈寿一日送密札
 与公有为孀妇作主之语仍敕中贵俟报
 公但曰领圣旨公以山陵有事呈乞晚临
 后上殿诸公不与既见谓上曰官家不
 得惊有一文字须进呈只是不可泄 陛
 下今日皆 太后力恩不可报然既非天
 属之亲愿加意承奉便自无事上曰谨
 奉教公又云此文字臣不敢留幸宫中密
卷三 第 26a 页
焚之若泄则间遂开卒难合矣它日 光
献对中书泣诉 英宗疾中语言起居之
 状继而枢密院对语亦如前富公弼退而
 谓公曰适闻得帘下所说否弼则不忍闻
盖富意以 太后之言为然而归咎于
英宗及公力劝 太后彻帘不敢令富公
 预闻后中书巳得光献旨还政密院犹
未知也迨手书出富公愕然因此不悦(家/传)
英庙既自外来又方寝疾不豫人情倾向在
 太后公虑宫中有不测者一日因对深以
卷三 第 26b 页
 言动 太后曰臣等只在外面不得见官
家内中保护全在 太后若官家失照管
 太后亦未安稳 太后惊曰相公是何言
 语自家更是用心公即曰 太后照管则
众人自照管同列为缩颈流汗既而吴奎
长文曰语不太过否公曰不得不如此(别/录)
公潜察 英庙已安而 曹后未有还政意
 乃先建议 英庙曰可一出祈雨使天下
 之人识官家 上然之咨 太后 太后
怒曰独不先禀此耶孩儿未安恐未能出
卷三 第 27a 页
 公曰可以出矣 太后曰人主出不可以
 不备礼仪方处丧素仗未具公曰此小事
 朝廷颐旨即办不数日素仗成 上遂幸
 相国寺京师之疑已解太后不久竟还
 政(别/录)
曹后初未还政公力引古以动之云前世母
 后更聪明者多莫不以固吝权位败名德
 太后若脱然复辟则是千古所未有请阅
 史书一一可见 太后曰自家何敢望贤
 人公察其意回矣即连赞成之后数日批
卷三 第 27b 页
出云某日更不御殿公亟令捲帘彻座乃
 往白 上 上曰莫未否公曰巳得亲诏
矣 上遂释然(别/录)
初曹后难于还政公说曰当别与 太后议
 仪制(山呼警跸益卫/士五百人之类)太后既允即以讽
上 上曰相公苦崇奖母后是岂好事公
 曰臣等亟以此诱之方肯放下 陛下何
惜此耶若以轻重比之与之者止如鸡卵
 放下者乃如太山富公云何啻太山遂定
(别/录)
卷三 第 28a 页
英宗初在藩邸恭俭好学礼下师友甚得名
誉嘉祐末 仁宗不豫大臣议选立宗室
子 仁宗勉从众议立为皇子然左右近
 习多不乐者帝忧惧辞避者久之及
 仁宗晏驾帝即位以忧得心疾大臣议
请 慈圣垂帘帝疾甚时有不逊语
 后不乐大臣有不预立皇子者阴进废立
 之计惟宰相韩琦确然不变参知政事欧
 阳脩深助其议尝奏事帘前 慈圣呜咽
 流涕具道不逊状琦曰此病故耳病巳必
卷三 第 28b 页
 不尔子病母可不容之乎 慈圣不怿曰
 皇亲辈皆笑 太后欲于旧涡寻兔儿闻
 者惊惧皆退数步独琦不动曰 太后不
 要胡思乱量少间脩乃进曰 太后事
 仁宗数十年仁圣之德著于天下妇人之
 性鲜不妒忌昔温成之宠 太后处之𥙿
 然何所不容今母子之间而反不能忍耶
 太后曰得诸君知此善矣脩曰此事何独
 臣等知之中外莫不知也 太后意稍和
 脩复进曰 仁宗在位岁久德泽在人人
卷三 第 29a 页
 所信服故一日晏驾天下禀承遗命奉戴
 嗣君无一人敢异同者今 太后一妇人
 臣等五六措大耳举足造事非 仁宗遗
 意天下谁肯听从 太后默然久之而罢
 后数日独见 英宗 帝曰 太后待我
 无恩公曰自古圣帝明王不为少矣然独
 称舜为大孝岂其馀尽不孝也父母慈爱
 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惟父母不慈而子
 不失孝乃可称耳今但 陛下事之未至
 耳父母岂有不慈者 帝大悟自是不复
卷三 第 29b 页
言 太后短矣熙宁中欧阳公退居颍上
 辙往见之间言及此公曰古所谓社稷臣
韩公近之昔上在颍邸方人情疑二公
 招记室王陶使密说王倾身奉事慈圣
 王用其言身执家人礼至亲奉几案进饮
食 慈圣由是归心而大计始定(龙川/志)
仁宗灵驾欲到永昭葬且有日道路忽传皇
堂栋损有司忧骇不知所出公至郑始闻
时诸使见公钩公指皆欲不问而掩之公
 正色曰不可果损当易之若违葬期侈所
卷三 第 30a 页
费此责犹可当亦无可奈何若苟且掩之
 后有坏覆人主致疑心臣下何以当责一
 坐为之叹息服其不苟处事必尽识且及
 远既到皇堂栋乃不损(遗/事)
英宗初立外六班有谋变者或言于公公曰
 事不成不过族耳吾不惧也既而卒无事
 英宗即政公以其勇智不世出可与有为
 乃考寻中书祖宗御批得百馀番俱缺
 落不完补缀仅能识其字皆经国长算大策
 如取太原下江南伐犬戎付中书之类编
卷三 第 30b 页
 成十馀轴一日袖进 英宗一见之不觉
 避御座是时同列皆谓公有不言教万乘
 事后上仙公哭之恸曰何事不可为(别/录)
英宗即位有疾请光献太后垂帘同听政
 有入内都知任守忠者奸邪反复间谍两
 宫时司马温公知諌院吕諌议为侍御史
 凡十数章请诛之 英宗虽悟未施行宰
 相韩魏公一日出空头敕一道参政欧阳
 公巳签书矣参政赵公槩难之问欧阳公
 曰何如欧阳公曰第书之韩公必自有说
卷三 第 31a 页
魏公坐政事堂以头子勾任守忠者立庭
 下数之曰汝罪当死责蕲州团练副使蕲
 州安置取空头敕填之差使臣即日押行
其意以谓少缓则中变矣(闻见/录)
公为宰相十年当仁宗之末 英宗之初
朝廷多故公临大节处危疑苟利国家知
 无不为若湍水之赴深壑无所疑惮或諌
 曰公所为如是诚善万一蹉跌岂惟身不
自保恐家无处所殆非明哲之所尚也公
 叹曰此何言也凡为人臣者尽力以事君
卷三 第 31b 页
 死生以之顾事之是非何如耳至于成败
 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成遂辍不为哉闻者
 愧服其忠勇如此故能光辅三后大济艰
 难使中外之人餔啜嬉游自若曾无惊视
 倾听窃语之警坐置天下于太宁公之力
 也(温公撰/祠堂记)
孙和甫嘉祐治平间在中书编排文字尝言
 昭陵未复土英庙未亲政朝廷多故中书
 文字日盈于前公一一从头看看了即处
置了接人更久处事更多精神意思定而
卷三 第 32a 页
 不乱静而不烦如终日未尝触事者殊不
 似议了一件事读了一𥿄文字精神意思
 终日不来(别/录)
治平中夏国泛使至将以十事闻朝廷未知
 其何事也时太常少卿祝咨主馆伴既受
命先见枢府已而见丞相韩魏公曰枢密
 何语曰枢府云若使人议及十事第云受
命馆伴不敢辄及边事公笑曰岂有止主
饮食而不及它语耶公乃徐料十事以授
祝曰彼及某事则以某辞对辩某事则以
卷三 第 32b 页
某辞折祝唯唯而退及宴使者果及十事
 凡八事正中公所料祝如所教荅之夏人
耸伏(渑水/燕谈)
濮安懿王以 英宗践祚例当改封 英宗
 尤详谨不欲遽既踰大祥始诏两制议其
 礼两制谓当封大国称皇伯中书疑所生
 称皇伯无经据又封爵须下诰名之则未
 得其中方下三省再议英宗复诏罢之
 而台諌官攻中书不已㔫指切欧阳公诸
 公莫不避匿自解公独谓人曰此中书事
卷三 第 33a 页
皆共议何可独罪欧阳公士大夫叹其平
直忠谅不肯推谤以与人(行/状)
公素知陜西苦屯戍馈饷颇艰当得民兵以
 为助因乞籍民为义勇二府难其事諌官
 亦争之曰关辅民将惊骇亡去愿以一身
 救二十万人死二府以白 上 上曰河
 北有义勇乎曰有又曰河东有义勇乎曰
 有然则陜西奚独为不可论遂决至今关
 辅为便人皆服 上之言简而尽而亦多
 公之守也(行/状)
卷三 第 33b 页
夏贼叩大顺城公言宜留岁赐遣使诘其罪
 大臣自文丞相悉以为不然左右或举宝
 元康定之丧师以动上意公曰军事须
 料彼此今日禦戎之备大过昔时且谅祚
 狂童国人不附其势何敢望元昊诘之必
 服大臣或私相语曰渠谓料敌且观渠所
 料公卒建遣何次公往诘谅祚逾月而次
 公还以谅祚表闻属 英宗已卧疾二府
 同入问起居毕公叩御榻曰谅祚表云何
 英宗力疾顾曰一如所料一如所料(行/状)
卷三 第 34a 页
初英宗卧疾久一日公问起居退 神宗出
 寝门忧形于色顾公曰柰何公曰愿大王
 早暮在上左右 神宗曰此乃人子之
 职公曰非为此也 神宗感悟而去 英
 宗自感疾后不能语凡处分事皆书于纸
 治平三年十二月 上疾渐革二府问疾
 罢公奏曰 陛下久不视朝中外忧惶宜
 早建立太子以安众心 上颔之公请
 上亲笔指挥上乃批曰立大王为皇太
 子公曰大王乃颍王也烦圣躬更亲书之
卷三 第 34b 页
 英宗又批于后大大王颍王某公曰欲乞
 只今晚宣学士降麻 上颔之公召御药
 高居简于前授以御札曰适巳得圣旨令
 今晚宣学士依此降制是晚锁院时 神
 宗侍侧闻是命辞于榻前者久之制下又
 设置东宫官属于是国本定矣初 英宗
 既许建储处分毕颜色悽惨嘻嘘涕下文
 潞公退而语之曰相公适见 上面色否
 人至此虽父子之间亦不能不动公曰国
 事至此无可奈何(家/传)
卷三 第 35a 页
英宗初晏驾急召上未至 英宗复手动
 曾公愕然亟告公欲止召太子公拒之曰
 先帝复生乃一太上皇愈促召 上其达
 权知变如此(遗/事)
上既即位王陶由东宫官入御史府为中丞
 意有所觖望奏弹宰相不押常朝班朝廷
 以宰相日奏事垂拱退诣文德殿押常朝
 班或巳过辰正则御史台放班行之巳数
 十年为故事陶愤不胜乃肆诬诋语涉不
 逊諌官阴为恊比 上察其奸罢陶言职
卷三 第 35b 页
 公亦遽乞补郡乃遣内侍张茂则赐手札
 慰谕起之(行状○又闻见录云/神宗初即位王/陶言魏公不押常朝班为跋扈/帝遣)
(近侍以陶疏示魏公公奏曰臣非跋扈者/陛下遣/一小黄门至则可缚臣以去矣帝为之动出陶知陈)
(州〇又家传云王陶既出邵亢犹欲撼公/上曰/若不是韩琦朕只是一皇亲太保耳亢闻此语惶惧)
(自/悔)
一日中书进呈罢 上独留公访对久之因
 语及 英宗初即位服药次第 上曰是
 时不易处当日如何公曰是时人情诚忧
 惧然内则惟于 太后前主以必不妨外
 则急于皇子位差置官属相继 陛下自
卷三 第 36a 页
 观察使以使相封郡王奉朝请立于允初
 之上人心知有所属内外遂安 英宗亦
 得安然服药 上敛容拱手曰此恩何敢
 忘公惶恐谢它日 上谓公近有欲以二
 大国封濮王者如何公曰 先帝遵守典
 礼不敢爵父而 陛下岂可爵祖又当以
 何亲称之邪此必党濮议者欲求必胜殊
 不顾上累 陛下孝德而措 先帝于重
 不幸也愿深察之 上欣然纳焉(家/传)
韩魏公为相日曾公为亚相赵康靖欧阳公
卷三 第 36b 页
为参政凡事该政令则曰问集贤该典故
 则曰问东厅该文学则曰问西厅至于大
事则自决之矣人以为得宰相体(麈/史)
公为 英宗山陵使复土还朝以疾辞位除
 两镇节度使判相州公以兼领两镇近世
 无有力辞改淮南节度使虚上相之位以
 待之会种谔以兵取绥州纳降人嵬名山
 族帐数万人谅祚将以兵报西边皆警辍
 公往经略授陜西安抚使判永兴军(家传/曰公)
(辞二府方奏事殿上议边事未决曾公亮等奏曰今/日韩琦朝辞在门外乞与同议/上亟召之公既对)
卷三 第 37a 页
(即奏曰臣前日备员政府自当参议今日藩臣也惟/奉行朝廷命令耳决不敢预闻/上观公意确遂罢)
(议后元丰中吕惠卿除知延州乃自请乞与二府同/议边事坐是黜贬/上因谕辅臣曰尝记韩琦初往)
(陜西召至此与二府议事再三/辞不肯预始知老臣自识体也)方行夏人诱保
 安军守将杨定杀之以复怨公既趋关中
 知羌中苦饥又负罪势可以困奏绝其岁
 赐选将厉兵具餴糗器用移师西指为出
 讨计而谅祚死秉常告哀谢罪械送杀杨
 定者李崇贵韩道喜以自赎时议多欲弃
 绥州朝廷巳屡趣废公曰绥州要害出贼
 胁下已得之何可废也宜增筑卑熟户大
卷三 第 37b 页
 酋折继世降羌嵬名山守之后虽不取犹
 足以易地未见听则使府佐刘航驿奏后
 果用易塞门安远故寨不合卒留为绥德
 城险固可守虏人常恨失之狂人尉仓等
 谋为乱以术禽取戮之不脱一人宽其诖
 误又城喷珠堡据筚篥川赴甘谷寨拓秦
 州之塞招弓箭手居之用便宜脩泾原叶
 燮会为熙宁栅画图付将吏教以方略张
 声援屯兵扼贼路毕役虏不敢犯皆夺其
 地利包属羌于其中以固藩卫武事有序
卷三 第 38a 页
  则欲先收横山渐取河南地遂为大字檄
  陈向背福祸榜塞下腾入虏中招横山之
  众而或者恐其有功力沮坏之(行状○又遗/事云有以使)
(永昭后公不退为问者公曰是时/英宗始立疾作/不任事/慈寿怀二三时在永昭一日遣一近珰小)
(封亲札谕/英宗狂惑等事问相公如何报曰/慈/寿既云未定叠未定叠人言语何足怪它日复遣使)
(见逼甚公曰只乞与曾公亮以下啇量曾公辈果不/敢当皆云候韩琦回琦是时既使回一日奏对罢直)
(论以为/太后既无亲出子/上幸养在宫中久/先帝有诏与子其于子母不为不顺若更怀犹豫听)
(谗佞祸乱由此必起立人之子皆知不若立巳之子/然/太后既无子不得不自认业/慈寿由此语塞)
(不复出口琦是时岂暇自顾进退之分未几/英宗/上仙/今上即位一日遂垦辞位/上流涕谓相公)
(欲何之琦一日又尽持四方士人见责不退书开陈/以谓清议不容如此岂敢安位/上又流涕不语请)
卷三 第 38b 页
(益坚它日忽宣谕巳有恩命云亦不久在外虚/席/以待故除两镇有衮衣待还之语公复进见谓制语)
(太过使臣不得安外乞改之/上不许遂之相后移/雍/上使喻云只俟西帅回召见琦是时巳知不可)
(为坚请还相次改/北门事由此分矣)
诏复知相州仍令赴阙朝觐陛辞之日 上
 从容访问政事公因进言用人当辨邪正
 为治之本莫先于此 上曰侍中国之龟
 鉴朕敢不从(家传○又遗事云公自长安入觐/朝廷欲留之公阴知时事遂坚请)
(相陛辞日/上谓卿去谁可属国者公引元老一二/人/上默然问金陵何如公曰为翰林学士则有馀)
(处此地则不可/上又不答公便退后有问公何以/识之公曰尝读金陵荅杨忱一书窥其心术只为一)
(身不为天下以此知非宰相器○又闻见录云公自/永兴过阙/神宗问曰卿与王安石议论不同何也)
卷三 第 39a 页
(魏公曰/仁宗立/先帝为皇嗣时安石有异议与/臣不同故也/帝以魏公之语问荆公公曰方/仁)
(宗欲立/先帝为皇子时春秋未高万一有子措/先帝于何地臣之论所以与韩琦异也荆公强辩类)
(如此当魏公请册/英宗为皇嗣时/仁宗曰少俟/后宫有就閤者公曰后宫生子所立嗣退居旧邸可)
(也盖魏公有以处之矣然荆公终/英宗之世屡召不至实自慊也)
改判大名府时朝廷行青苗法众议皆以谓
 不便台諌官凡言及者皆以罪斥中外无
 复敢言公慨然上疏乞罢其法条例司疏
 难颁下及令进奏官指挥本院将中书劄
 子颁行天下公再奏曰臣详制置司疏駮
 事件即将臣元奏要切之语多从删去唯
卷三 第 39b 页
 举大槩用偏辞曲为阻难及引周礼国服
 为息之说文其谬妄上以欺罔圣听下以
 愚弄天下之人将使无复敢言其非者臣
 不胜痛愤至再有辨列按周礼泉府掌以
 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
 以其价买之物揭而书之以待不时而买
 者各从其抵郑众释云书其价揭著其物
 也不时买者谓急求者也抵故价也臣谓
 周制民有货在市而无人买或有积滞而
 妨民用者则官以时价买之书其物价示
卷三 第 40a 页
 民若有急求者则以官元买价与之此所
 谓王道也经又云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
 丧纪无过三月郑众释云赊贳也以祭祀
 丧纪故从官贳买物唐贾公彦疏云赊与
 民不取利也经又云凡民之贷与其有司
 辨之以国服为之息郑众释云贷者谓从
 官借本贾也故有息使民弗利以其所贾
 之国所出为息也此所谓王道也而郑康
 成云以其于国服事之税为息也于国事
 受园廛之田而贷万泉者则期出息五百
卷三 第 40b 页
 臣谓周礼园廛二十而税一近郊十一远
 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唯其
 漆林之征二十而五郑康成盖约此法谓
 从官贷钱若受园廛之地贷万钱者出息
 五百公彦因而解谓近郊十一者万钱期
 出息一千远郊二十而三者万钱期出息
 一千五百甸稍县都之民万钱期出息二
 千臣谓如此则须漆林之户取贷方出息
 二千五百也然当时未必如此今放青苗
 钱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
卷三 第 41a 页
 秋再放十千至年终又令纳利二千则是
 贷万钱者不问远近之地岁令出息四千
 也周礼至远之地止出息二千今青苗取
 利尚过周礼一倍则制置司所言比周礼
 贷民取息立定分数巳不为多亦是欺罔
 圣听且谓天下之人皆不能辨也且今古
 异制贵于便时周礼所载有不可施于今
 者其事非一若谓泉府一职今可施行则
 上言以官钱买在市不售及民间积滞之
 货候民急求则依元买价与之民有祭祀
卷三 第 41b 页
 丧纪就官中借物限旬日三月还官而不
 取其利制置司何不将此周公太平巳试
 之法尽申明而行之岂可独举注疏贷钱
 取息之利事以诋天下之公言哉上始得
 公疏意已大悟亟欲寝罢王安石引疾在
 告唯参知政事赵抃等对 上谕欲罢之
 意抃乃曰此主于安石乞更俟安石出议
 之安石既出执之益坚闻者惜之未几御
 史中丞吕公著亦言青苗法非便安石欲
 黜之 上曰须别坐事令出既而又曰公
卷三 第 42a 页
 著言韩琦近有章疏朝廷亦当听纳自古
 执政与藩臣若生间隙至有举晋阳之甲
 以逐君侧之恶者安石遽曰只此可以逐
 矣公著遂坐诬大臣欲举晋阳之甲罢知
 蔡州諌官孙觉闻之曰此言觉尝奏之今
 贬公著误也公既以言忤权臣又公著告
 词明坐所因公益皇恐遂以疾上章乞知
 徐州章四上 神宗遣内侍李舜举慰谕
 之乃止(家传〇又行状云初法下曰琦老臣也义/不敢默及不听晓官属亟奉行曰琦一郡)
(守也其敢不如令○又闻见录云魏公知杨州王荆/公初及第为签判每读书至达旦略假寐日巳高急)
卷三 第 42b 页
(上府多不及盥漱魏公见荆公少年疑夜饮放逸一/日从容谓荆公曰君少年无癈书不可自弃荆公不)
(荅退而言曰韩公非知我者魏公后知荆公之贤欲/收之门下荆公终不屈故荆公熙宁日录中短魏公)
(为多每曰韩公但形相好尔作画虎图诗诋之至魏/公薨荆公有挽诗云幕府少年今白发伤心无路送)
(灵輀犹不志魏/公少年之语也)
太宗 真宗尝猎于大名之郊赋诗数十篇
 贾魏公时刻于石公留守日以其诗藏于
 班瑞殿既成客有劝公摹本以进者公曰
 脩之则已安用进为客亦莫喻公意韩绛
 来遂进之公闻之叹曰昔岂不知进耶顾
 上方锐意四夷事不当更导之尔(别/录)
卷三 第 43a 页
公因语华相在北门颇姑息三军公曰御军
 自有中道严固不可爱亦不可若当其罪
虽日杀百人何害人自不怨(遗/事)
公曰魏公潞公俱尝镇北门方魏公时朝城
令决一守把兵士方二下辄悖骂不已知
县以解府魏公使前问云汝骂长官信否
 曰当时乘忿实有之公曰汝为禁兵既差
在彼便有阶级安可如此即于解状判领
赴市曹处斩从容平和略不变色众但见
其投笔方知有异至潞公时复有外镇解
卷三 第 43b 页
 一卒如前者潞公震怒问之兵对如实亦
 判处斩而掷笔以此见二公之量不同如
 魏公则彼自犯法吾何怒之有不惟学术
 之妙亦天资之过人尔(元城/语录)
 公所历诸大镇皆有遗爱人人画像事之独
  魏人于生祠为塑像岁时瞻奠比狄梁公
 戎狄尤畏公名凡使契丹及来使者必问
 韩侍中安否今何在其子忠彦使幕北虏
 主问左右孰屡使南朝识韩侍中观忠彦
 貌类父否或对曰颇类乃即宴坐命画工
卷三 第 44a 页
 图之而去馆伴杨兴功遽以告忠彦北门
为聘使道旧与京尹书皆押字不名及公
留守则名于书其副使成禹锡仍喻来介
 曰以侍中在此故特名及公去魏后留守
 引前比欲得其名数强之卒不可每南来
 涉临清界即诫其下曰此韩侍中境无多
 须索也(行状○又渑水燕谈云公旧有德于关中/秦人爱之后子华自丞相出宣抚陜西父)
(老有远来观于道傍者愕然相谓曰/吾以谓韩公乃非也于是相引以去)
熙宁八年三月 上遣近珰贲诏书问公曰
 两朝通好垂八十年近岁以来生事弥甚
卷三 第 44b 页
 代北旧疆自有定封比亦遣官桉行经界
 甚明朕曲敦盟好固欲息民虏情无厌势
 未能已今横使再来意在必得 祖宗旧
 地决难顺从若事出不测其将奈何卿夙
 著忠义历事三朝乃心罔不在王室国有
 大政谋及故老今待遇之要备禦之方如
 何卿宜密陈朕将亲览公慨然曰事至如
 此难为从半涂间理会须讲所以致之由
 乃可因手书千馀言以对又面语使者曰
 横使虽傲不肯去第勿恤待以常礼使之
卷三 第 45a 页
 久留无害也宜复选使使虏就议则渠自
 不安矣比使者归朝廷已许其地而萧禧
 还矣(别录○又闻见录云熙宁七年春契丹遣㲹/使萧禧来言代北对境有侵地请遣使分画)
(神宗许之遣太常少卿刘忱为使忱对便殿曰臣受/命以来在枢府考核文据未见/夲朝有尺寸侵虏)
(地且雁门者古名限塞虽跬步不可弃臣当以死拒/之忱出疆/帝手敕曰虏理屈则忿卿姑如所欲与)
(之忱不奉诏初以秘书丞吕大忠为副使命下大忠/丁家艰诏起复未行忱亦使回虏又遣萧禧来/帝)
(开天章阁召执政与忱大忠同对论难久之忱固执/前议大忠亦然执政知不可夺罢忱为三司判官大)
(忠乞终丧制/帝遣中使赐富韩公韩魏公文潞公/曾鲁公手诏问以计策韩魏公疏曰臣观近年以来)
(朝廷举事则似不以大敌为恤虏人见形生疑必谓/我有图复燕南之意故造此衅端屡遣使以争理地)
(界为名观我应之之实如何尔其所致虏之疑者七/事高丽臣属契丹于朝廷久绝朝贡乃因啇舶招谕)
卷三 第 45b 页
(而来于/国家初无损益而契丹谓以图我一也吐/蕃部族不相君长未尝为边患而强取其地建熙河)
(一路杀其老弱以数万计契丹闻之当谓行将及我/二也边近四山地势高仰不可为溏泺向闻遣使部)
(兵遍置榆柳以制虏骑三也义勇民兵将校甚整教/习亦精而忽创团保甲一道纷然义勇人十去其七)
(破可用之成法得增数之虚名四也河北城池工筑/并兴增置守具检视器械五也创都作院颁降弓刀)
(新样大作战车费财殚力先自困弊六也置河北三/十七将各专军政州县不得关预声言出征又深见)
(可疑之形七也夫北虏素为敌国因疑起事不得不/然亦其善自为谋者也今横使再至初示偃蹇以探)
(伺朝廷况代北初与雄州素有定界若优容而与之/虏情无厌浸淫不许虏遂持此以为巳直纵未大举)
(势必渐扰诸边卒隳盟好臣昔曾言青苗钱事而言/者辄赐厚诬非/陛下之明几及大戮自此闻新法)
(日下实避嫌疑不敢论列今亲被诏问事系国家安/危言及而隐罪不容诛臣尝切计始为/陛下谋者)
(必曰自/祖宗以来因循苟简治国之本当先富强/则可以鞭笞四夷尽复唐之故疆然后制作礼乐以)
卷三 第 46a 页
(文太平故散青苗钱为免役法次第取钱又内外置/市易务新制日下更改无常官吏违者坐徒不以赦)
(降监司督责以刻为明今农怨于畎亩啇旅叹于道/路官吏不安其职恐/陛下不尽知也夫欲攘斥四)
(夷以兴太平而先使邦本困摇众心离怨此则/陛/下始谋者大误也又好进之人不顾国家利害但得)
(边事将作富贵可图必曰虏势已衰特外恃骄慢尔/以/陛下神圣文武若择将臣领大兵深入虏境则)
(强划之地一举可复此又未之思也今河朔累岁灾/伤民力大乏将官粗勇寡谋保甲未经训练若驱重)
(兵顿于坚城之下粮道不继腹背受敌虽曹彬米信/名德宿将犹以此致岐沟之败也臣愚今为/陛下)
(计谓宜遣使报聘优致礼币具言朝廷向来兴作乃/脩备之常与北朝通好之久自古所无岂有它意且)
(疆土素定当如旧界请命边吏退近者侵占之地不/可持此造端隳累世之好如将官之类因而罢去以)
(释虏疑万一听服则可以迁延岁月/陛下益养民/爱力选贤任能疏远奸䛕进用忠鲠使天下悦服边)
(备日充虏果败盟然后一振威武恢复故疆快忠义/不平之心雪/祖宗累朝之愤矣富韩公文潞公曾)
卷三 第 46b 页
(鲁公皆主不与之论时王荆公再入相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也以笔画其地图命天章阁待制韩缜奉)
(使举与之盖东西弃地五百馀里云/祖宗故地荆/公轻以卑邻国又建以与为取之论至后世奸臣以)
(伐燕为/神宗遗意卒致天下之乱荆/公之罪可胜数哉具载之以为世戒)
公器量过人性浑厚不为畦畛峭堑功盖天
 下位冠人臣不见其喜任莫大之责蹈不
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怡然有常
未尝为事物迁动平生无伪饰其语言其
行事进立于朝与士大夫语退息于室与
 家人言一出于诚门人或从公数十年记
 公言行相与反复考究表里皆合无一不
卷三 第 47a 页
 相应其所措置规摹闳大高远外视如甚
 略巳而详观其中则细故小物莫不各有
 区处故有志必成平居与人接礼下之问
劳慰存气语和易容人过失不以为己忤
小大无所较计及朝廷事则守其所当争
及于义理而后止毅然终不可夺(行/状)
公气貌严重人虽望而畏之及乎接物极恭
 而温初为馆职所与游者皆一时英俊石
曼卿气豪迈多戏侮同舍独见公不敢少
慢但时呼为韩家盖当时市井小民凡所
卷三 第 47b 页
 畏者尊官则呼厥姓曰某家故石效此语
 为人敬服如此器量闳博无所不容自在
 馆阁已有重望于天下与同馆王拱辰御
 史叶定基同发解开封府举人拱辰定基
 时有喧争公安坐幕中阅试卷如不闻拱
 辰忿不助巳诣公室谓公曰此中习宰相
 器度耶公和颜谢之(别录云赵良规宾客尝曰/公初入馆时年二十馀岁)
(亦未尝有事迹著于人者然/人意巳自以公辅许之矣)及公为枢密副使
 石介有庆历圣德颂曰予早识琦琦有奇
 骨可属大事敦厚如勃后为宰相欧阳永
卷三 第 48a 页
叔作相州昼锦堂记曰临大节决大事垂
绅正笏不动声气而措天下于太山之安
 可谓社稷之臣矣天下传之以为知言(家/传)
公为陜西招讨时师鲁与英公不相与师鲁
 于公处即论英公事英公于公处亦论师
鲁公皆纳之不形于言遂无事不然不静
(遗/事)
公言在政府时极有难处事盖天下事无有
尽如意须索包惣不然不可一日处矣(别/录)
公言琦待罪中书时事有不当然者必坚立
卷三 第 48b 页
 不动反覆论列须正而后退不敢取次便
 放过(别/录)
庆历中公与杜衍富弼范仲淹同心辅政更
 革弊事援引正人时张方平钱明逸王拱
 辰为两制皆历中丞故杜祁公而下为三
 人者排逐指为朋党相继罢去是时二府
 许逐厅见宾客拱辰来见因讽劝公奋手
 作跳掷势曰须是跃出党中公对琦惟义
 之从不知有党也既而公亦求去位(家传〇/又遗事)
(云公惟务容小人善恶黑白不太分故小人忌之亦/少如范富欧尹常欲分君子小人故小人忌怨日至)
卷三 第 49a 页
(朋党亦起方诸公斥逐独公安/焉后扶持诸公复起皆公力也)
公既解相印王丞相遗公书谓过周勃霍光
 姚崇宋璟又曰为古人所未尝任大臣所
 不敢天下以为名言欧阳文忠公亦曰进
 退之际从容有馀德业两全谤谗自止过
 周公远矣(行/状)
公在宰相作久旱喜雨诗上句言雷动风行
 雷雨作解之事断句云须臾慰满三农望
 却敛神功寂似无人谓此真做出相业也
 在北门重阳有诗云不羞老圃秋容淡且
卷三 第 49b 页
 看寒花晚节香公居常谓保初节易保晚
 节难故晚节事事尤著力所立特完又作
 喜雪诗云危石盖深盐虎陷老枝擎重玉
 龙寒人谓公身虽在外自任以天下之重
 如此公为诗用意深非详味之莫见其指
 皆此类也(遗/事)
公虽在外然其心常系社稷至身老而心益
 笃虽病不忘国家或有时闻更 祖宗一
 法度坏朝廷一纪纲则泣血终日不食(别/录)
公曰琦平生仗孤忠以进每遇大事即以死
卷三 第 50a 页
 自处幸而不死皆偶成实天扶持非琦所
 能也(别录〇又遗事云公云临事若虑得是劄定脚/做更不移成败则任它方可成务如琦孤忠每)
(赖神道相助幸/而多有成耳)
公尝谓大臣以李固杜乔为本其弊犹恐为
 胡广赵戒以胡赵自处弊可知也(遗/事)
公曰昔与希文议边事唯旋旋小进为得计
 亟欲多展必不可保(别/录)
公言庆历中与希文彦国同在西府 上前
 争事议论各别下殿各不失和气如未尝
 争也尝时相善三人正如推车子盖其心
卷三 第 50b 页
 主于车可行而巳不为巳也(别/录)
公因说康定以来事叹曰忠义难立直道难
 行(别录忠义/一作中道)
公因论进退曰处去就之难者不可猛而有
 迹公每闻新执政用一人叹曰放上则易
 放下则难(遗/事)
凡人语及其所不平则气必动色必变辞必
 厉唯公不然更说到小人忘恩背义欲倾
 巳处辞和气平如道寻常事(别/录)
公为丞相每见文字有攻人隐恶者即手自
卷三 第 51a 页
 封之未尝使人见(别/录)
欧阳永叔在政府时每有人不中理者辄峻
 折之故人多怨公则不然从容喻之以不
 可之理而巳未尝峻折之也(语/录)
公因论君子小人之际皆当以诚待之但知
 其小人则浅与之接耳凡人至于小人欺
 巳处觉必露其明以破之公独不然明足
 以照小人之欺然每受之未尝形色也(别录/〇又)
(遗事云人有疑公待君子小人皆以诚往往为小人/所欺奈何公曰不然亦观其人如何随分数放之耳)
(岂可以为小人/不待以诚邪)
卷三 第 51b 页
公谓小人不可求远三家村中亦有一家当
求处之之理知其为小人以小人处之更
 不可校如校之则自小矣人有非毁但当
 反巳是不是巳是则是在我而罪在彼乌
 用计其如何(遗/事)
公语小人害君子犹蜂虿之毒物违之正使
 不能加诸人可谓善处矣(遗/事)
公以恩及人无求德心故所及者广所感亦
 深平时非不知人之欺终不别白能受其
欺贱官因事争于前每及巳之误即受之
卷三 第 52a 页
 事行其直者不主巳为是若禀事尝讦触
 非而却之异日复禀终不以前日芥蒂置
 乎色亦惟是之从(遗/事)
孙和甫奉使虏中过魏请教于公公曰勿以
 为夷狄而鄙薄之甚善
公在魏府僚属路拯者就案呈有司事而状
 尾忘书名公即以袖覆之仰首与语稍稍
 潜卷从容以授之(别/录)
禁卒有私逃数日而负其母以至者军中执
 之以见公按法当死卒曰母老且病近在
卷三 第 52b 页
 数舍间常恐不复见诚知擅去当诛得一
 见死无恨公恻然考按得实即以便宜释
 之军中感悦有垂涕者(别/录)
公性至仁其临事或诛一人或笞一人颜色
 不觉有异(别/录)
仁宗朝李都尉喜延士大夫尽声色之乐一
时馆阁清流无不往者公于其间最年少
 独未尝造焉李数召而公数以事辞人有
 强之者公曰固欲往但未有名耳公处之
 不失和李莫能致怨同时诸公亦不以为
卷三 第 53a 页
介也(别/录)
公在大名日有人献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
 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亦绝宝也公以
 百金荅之㔫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
卓覆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且
将用之酌酒劝坐客俄为一吏误触倒玉
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
 色不动笑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亦自有
 时数俄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坐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遗/事)
卷三 第 53b 页
公帅定武时夜作书令一侍兵持烛于旁侍
 兵它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
 如故少顷回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
 鞭之亟呼视之曰勿易渠巳解持烛矣军
 中感服(别/录)
公姿貌英特美须髯骨骼清耸眉目森秀图
 绘传天下人以谓如高山大岳望之气象
 雄杰而包育微细畜泄云雨藏匿宝怪盖
 自然也平时家居虽祁寒盛暑倦剧对僮
 使亦摄衣危坐无怠容遇事遽猝而意不
卷三 第 54a 页
 乱冗剧而才有馀万兵侍帐百吏绕前处
 之安静𥙿如也巳而剖决皆就条理勤于
 吏职簿书文檄检察研核莫不躬亲左右
 或曰公位重年耆艾功名如此朝廷赐守
 乡郡以养安幸无亲小事公曰巳惮烦劳
 吏民当有受敝者且俸禄日万钱不事事
 吾何安哉公㔫知命每诫其子曰穷达祸
 福固有定分枉道以求之徒丧所守切勿
 为也余以孤忠自信未尝有因缘凭籍而
 每遭人主为知巳今忝三公所恃者公
卷三 第 54b 页
 道与神明而巳矣焉可诬哉其自守如此
(行/状)
公之在相位也凡进用人惟以公议所在多
 有未尝识者人亦不知出何人门下人或
 可询闻所称荐用之不疑尝访于王安石
 安石曰文行则孙觉吏事则张颉皆可用
 也时二人皆常调小官公乃处觉于馆阁
 任颉于省府它皆此类也所荐引于上
 前者未尝辄漏其语间因上有宣谕或
 同僚谈说人始闻之公初罢相 上问孰
卷三 第 55a 页
 可以为执政者公力荐韩绛忠直有公辅
之器 上遂用为枢密副使既而有排毁
绛者 上曰韩琦之去惟荐此人朕岂可
违公既罢去苏颂除脩注往谢二府参政
赵槩曰韩公屡欲用君以鲁公避亲嫌今
 乃 上记前日韩公语矣二公始知公尝
 援巳也(家/传)
公喜用知名士或不识其面既用之其人亦
 不自知所进荐也不私所亲以官而怨家
仇人其才果可用必用之守杨州日转运
卷三 第 55b 页
  使李参沮州事在陜西尝救有罪将李纬
  宽之而纬子师中不知犹讼于朝孙沔为
  御史以西事诋公甚力及为宰相悉置不
  报显进之三人者皆愧悔深自恨(行状〇又/遗事云李)
(师中为布衣坐父纬镇戎退阵当斩公驰至镇戎以/贼众我寡非诸将罪且欲戮其为首一人师中父在)
(贷中方请于朝李师中赴南宫试遂上书论公募民/为兵往应贼大扰乞斩公谢陜西既不行后尝有疑)
(公心公执政有请勿害师中者公曰彼是时以子救/父岂可加罪人闻之咸服其公恕然师中终未之信)
(后擢知两制师中方愧服且深谢之○又家传曰师/中方坐事废黜一日擢为高阳关安抚使赐对日)
(神宗谕曰韩琦力荐卿有才故委以方面师中方大/愧服〇又遗事云公兄为泰倅孙元规为司理尝荐)
(之遂拜元规书问未尝踰时不讲后公为西帅兵败/元规领言责深议公罪自此慊公书问遂绝公一日)
卷三 第 56a 页
(以书问元规平日事契如此若以伯氏尝荐而后见/攻此乃韩厥之举也若琦当言责亦不为元规隐此)
(何待琦之不广愿公勿疑元规疑之终不讲书公秉/政颇以公有害巳心后起废为庆帅过阙乃泣见曰)
(沔真小人公知沔沔不知公○又家传曰沔帅庆州/过阙赐对/英宗谕曰韩琦称卿有边帅才故复用)
(卿沔退而袖长书俯伏/谢罪皇愧几无所容)
有问公郭逵众人皆谓出公力曰用人等事
 非人臣得专须还它 主上若用人是则
 将顺非则开陈何谓琦力始 英宗欲郝
 质在西府公谓质固得但二府论道经邦
 地一黥卒主之恐反使不安如狄青才业
 为中外所仗一旦居此论议卒纷然而去
卷三 第 56b 页
爱之适所以害之 英宗沉吟久曰曰如
此则用郭逵粗胜质遂然之既阻其一又
阻其次不可王陶遂见诬以引往年之厮
役又曰此事惟赵少师知之是时同议以
 谓大躐等当近下安排名目遂有同签书
 之号(遗/事)
公元勋盛德如此闻人一小善则曰琦不及
(别/录)
公平日奖进人物极博至心许者不过一二
 人多见其与人长忘人短而用之谓太滥
卷三 第 57a 页
 其实胸中不啻黑白(遗/事)
公平日论时望诸公皆不以经纶许之谓才
器须周可当四面入粗入细乃经纶事业
 今皆可当一面才也(遗/事)
公论近世宰相独许裴晋公 本朝惟师服
 王沂公又尝云若晋公点检著亦有未尽
 处君子成人之美不可言也不知摘晋公
 何事恨不得闻也或问公威克厥爱允济
 如潞公临大事全是威何如曰待威而后
济者亦是也然有不须以威而能济者观
卷三 第 57b 页
 公意岂以德不足者必待威以立事耶古
 人谓雕鹗百鸟望而畏之鸾凤百鸟望而
爱之其服则一其品固相远矣(遗/事)
公尝言 仁庙议配飨清议皆与沂公不与
 申公诚意不可欺如此又曰顷时丁寇立
朝天下闻一善事皆归之莱公未必尽出
莱公也闻一不善事皆归之晋公未必尽
出晋公也盖天下之善恶争归焉人之脩
身养诚意不可不谨又曰沂公为相论其
事则无可数者论其人则天下信之为贤
卷三 第 58a 页
宰相又曰申公以进贤自任恩归于巳时
 士皆出其笼络独欧范尹旋收旋失之终
 不受其笼络(遗/事)
公谓挺然忠义奋不顾身师鲁之所存也身
安国家可保明消息盈虚之理希文之所
存也敢问二公曰立一节则师鲁可也考
 其终身不免终亦无所济若成就大事以
 济天下则希文可也
公言富公为郓倅沂公作安抚使一日谓富
 公曰即日当曾位富不敢当沂公曰然进
卷三 第 58b 页
 时易退时难(遗/事)
或问君实晦叔天下所属望它日大用何如
 公曰才偏规摹小问晦叔平日曰今日乃
 是平日(遗/事)
孔嗣宗任河北宪司农召议役法别公请言
 公不荅请益坚公曰故旧不当无言此行
 但为河北说得些众人不敢道意思足矣
 嗣宗临上马又曰富贵易得名节难保嗣
 宗归不怿者数日终不能自克(遗/事)
吴长文子璟素以坚挺有器节称公亦称之
卷三 第 59a 页
 及幕府有阙门下有以璟为言者公曰此
 人气虽壮然包蓄不深发必暴且不中节
 当以此败置而不言不踰年璟败皆如其
 言(遗/事)
赵君锡被召别公请教公曰平日之学正为
 今日若不错馀不错矣终不语及它事又
 请云若 上问某事以何对公曰此则在
 廷评自处(遗/事)
李清臣平日多于公前论释氏贵定力谓无
 定则不能主善公每然之后朝廷斥异论
卷三 第 59b 页
者清臣颇持两端公因书问之曰比来台
 阁斥逐纷纷吾亲得不少加定力耶公之
 善谕人如此(遗/事)
钱明逸久在禁林不满意出为秦州居常怏
 怏不事事公闻之语人曰巳虽不足独不
思所部十万生灵耶(别/录)
公平日谓成大事在胆未常以胆许人往往
 自许也(遗/事)
公曰勇可习(遗/事)
潞公在西府人有以公进退讽潞公者潞公
卷三 第 60a 页
 曰彦博岂可望韩公韩公地位别彦博则
 有些粗材蒙朝廷擢备两府耳人颇与潞
 公自知之明(遗/事)
韩魏公屡荐欧阳公而 仁宗不用它日复
荐之曰韩愈唐之名士天下望以为相而
竟不用使愈为之未必有补于唐而谈者
 至今以为谤欧阳脩今之韩愈也而 陛
 下不用臣恐后之谈者谤必及国不特臣
辈而巳 陛下何惜不一试之以晓天下
 后世也 上从之(谈/丛)
卷三 第 60b 页
公言欧曾同在两府欧性素𥚹曾则龌龊每
 议事至厉声相攻不可解公一切不问俟
 其气定徐以一言可否之二公皆伏(遗/事)
公晚与欧阳永叔相知而相亲最深永叔心
 服公之德量尝曰累百欧阳脩何敢望韩
 公公曰永叔相知无它琦以诚而已公知
 永叔不以系辞为孔子书又多不以文中
 子为可取中书相会累年未尝与之言及
 也(别/录)
石守道编 三朝圣政录将上一日求质于
卷三 第 61a 页
 公公指数事为非其一 太祖惑一宫鬟
视朝晏群臣有言太祖悟伺其酣寝刺
杀之公曰此岂可为万世法已溺之乃恶
其溺而杀之彼何罪使其复有嬖将不胜
 其杀矣遂去此等数事守道服其清识(遗/事)
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忠邪太明白公与范
 公适自陜西来朝道中得之范公拊股谓
 公曰为此怪鬼辈坏了也公曰天下事不
 可如此如此必坏(别/录)
公言始学行巳当如金玉不受微尘之污方
卷三 第 61b 页
 是及其成德有所受亦有所不害者不然
 无容矣(遗/事)
公尝谓忠义之心皆有之惟其执之不固勉
 之不力是以不及于古人(遗/事)
公尝从容议及养兵事慨然曰琦有所思而
得之未尝语人人亦未必信养兵虽非古
然积习已久不可废之又自有利处不为
 不深昔者发百姓戍边无虚岁父子兄弟
有生离死别之苦议者但为不如汉唐调
 兵于民独不见杜甫石壕吏一篇调兵于
卷三 第 62a 页
 民其弊乃至此后世既收拾强悍无赖者
养之以为兵良民虽税敛良厚而终身保
骨肉相聚之乐此岂小事又其练习战阵
 而豪勇可使安得与农民同日道也(别/录)
公尝谓处事不可有心有心则不自然不自
 然则扰太原土风喜射故民间有弓箭社
 琦在太原不禁亦不驱故人情自得亦可
寓武备于其间后宋相继政颇著心处之
 下令籍为部伍仍须用角弓太原人贫素
 只用木弓自此有卖牛置弓者人始骚然
卷三 第 62b 页
 矣此盖出于有心也(遗/事)
公重恩义好乐士大夫奖与后进赒人之急
 视用财物如瓦砾糠粺不以慁其意既乏
 则捐已服用玩好或脱取家人簪珥与之
 士归趋之无远近公不厌疏戚与交旧之
 孙子寒窭无所托而依以为生者常十数
 家少善尹师鲁师鲁亡割俸卑其孤为直
 其冤于朝仍奏录其子合宗族百口衣食
 均等无所异嫁孤女十馀人养育诸侄比
 于已子所得恩例先及旁族逮其终子有
卷三 第 63a 页
 褐衣未命者追孝祖考恨不及养奉莹域
 其厚自五世祖冢皆访得之买田其旁植
 松槚召人守视之贵显五十年身为将相
 累更大赐予及其殁也库无羡钱室无奇
 玩赖 天子赐金帛官出葬资丧事得以
 无乏(行状○又闻见录云尹师鲁以贬死其子朴/方襁褓既长韩魏公闻于朝命以官荐为属)
(教育之如子弟朴少年有才所为或过/举魏公挂师鲁之像哭之朴亦早死)
公天性清简至于图画博奕声伎之娱一无
 所好独观书史昼夜不倦馀暇则喜书札
 素爱颜鲁公书而加以遒健自成一家端
卷三 第 63b 页
 重刚劲类其为人(行/状)
韩魏公在相府时家有女乐二十馀辈及崔
 夫人亡一日尽厚遣之同列多劝且留以
 为莫年欢公曰所乐能几何而常令人心
 劳孰若吾简静之乐也识者以谓过人远
 矣(别/录)
崔公孺諌议大夫立之子韩魏公夫人之弟
 也性亮直善面折人魏公执政用监司有
 非其人者公孺曰公居陶镕之地宜法造
 化为心造化以蛇虎者害人之物故置蛇
卷三 第 64a 页
 于薮泽置虎于山林今公乃置之于通衢
 使为民害可乎魏公甚严惮之(记/闻)
或问伊川量可学否曰可学进则识进识进
 则量进曰如魏公可学否曰魏公是间气
(胡氏传/家录)
论韩魏公范文正公皆是天资不由讲学(上蔡/语录)
卷三 第 64b 页

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一
卷三 第 1a 页
   一之二
    枢密使济阳曹武惠王
  王名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汉乾祐中
  补成德军牙职入周以后宫近戚历典
  蒲晋军 太祖乾德初改内客省使兼
  枢密承旨二年征蜀以为归州行营都
  监师还授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
  开宝七年十月征江南为升州西南路
  行营都部署明年十一月江南平以功
  拜枢密使领忠武军节度 太宗即位
卷三 第 1b 页
  加同平章事从平太原加兼侍中出为
  天平节度使雍熙三年王师北伐为幽
  州道行营前军都部署以违诏失律责
  授检校太保右骁骑上将军四年起为
  武宁节度使 真宗嗣位召拜枢密使
  咸平二年薨年六十九追封济阳郡王
  配享 太祖庙庭
王事周尝监蒲州军蒲帅王知镐性长厚以
 王帝室近亲尤所加礼而王恭谨弥至虽
 公府宴乐必端简终日未尝旁视王公谓
卷三 第 2a 页
 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今睹监军诚
散率之甚也(李宗谔/撰行状)
使吴越宣赉既毕即日而回私觌之礼皆所
 不受越人追以奉之王犹不纳既而曰吾
 或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尽籍其数归奏世
 宗愿纳内帑世宗曰前使东南者皆分外
 求索是致远人颇轻朝命汝独如此可谓
 贤矣然此常礼不必固辞王始拜赐悉散
 遗亲旧不留一钱(行/状)
充晋州兵马都监刘钧盗据并汾晋为敌境
卷三 第 2b 页
 王未及壮爰膺戎寄昼则训练夜则警巡
 食无膏梁衣靡文采尝一日王与主帅暨
 诸宾从环坐于野适有邻道守将命单介
 驰书诣王使人素不识潜问人曰谁为曹
 公有指王以示之者使人初谓其绐也笑
 曰岂有国戚近臣肯衣弋绨袍坐木素胡
 床者乎审视之方信其简俭如此(行/状)
太祖始在潜跃实典禁军以王中立不倚尤
 所推重然王非因公事未尝造门群居宴
 乐亦所罕至 太祖益以此奇之建隆二
卷三 第 3a 页
 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当日常欲亲汝汝
 何故疏吾王顿首谢曰臣事周朝连葭莩
 之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
 妄有交纳 太祖曰朕素知汝意方将擢
用宜罄乃诚以辅新邦也(行状○又记闻云/太祖事世宗于澶)
(州曹彬为世宗亲吏掌茶酒/太祖尝从求酒彬曰/此官酒不敢相与自沽酒以饮/太祖及即位语群)
(臣曰世宗旧吏不欺其主者独曹彬/耳由是委以腹心使监征蜀之军)
大举伐蜀诏刘光义充归州路行营前军副
 部署以王为都监始破三会巫山寨次平
夔州又取遂州时诸将皆欲屠城杀降以
卷三 第 3b 页
 逞威暴唯王申禁戢之令明劝赏之法繇
 是乘破竹之势不血刃而峡中郡县悉下
 两川平王与诸将会成都大将王全斌等
 日夕纵酒不恤军事部下列校皆求取无
 厌蜀人苦之王屡劝全斌等宜速振旅凯
 旋全斌等逗留不发卒致全师雄等作乱
 郡县相应盗贼𧒒起王与崔彦进悉力剪
 平之洎全斌等归阙 太祖尽得全斌等
 所为事状又面诘王仁赡仁赡历诋诸将
 奢纵不法事冀以自解止言清畏廉恪唯
卷三 第 4a 页
 曹彬一人耳 太祖大怒全斌等并下吏议
 即日授王宣徽南院使充义成军节度使
 王独恳请曰收蜀将校皆得罪臣以无功
 独蒙厚赏恐无以劝天下 太祖笑曰卿
 有茂功加以不伐设有微累仁赡肯惜言
 哉夫惩恶劝善此所以励臣子也王不敢
 辞(行状○又掇遗曰曹彬讨蜀初克成都有获妇女/者彬悉闭于一第窍以度食且戒左右曰是将进)
(御当密卫之洎事罢咸访其亲以还之无者备礼以/嫁之及师还辎重甚多或谮言悉奇货也/太祖密)
(令伺之图书也无铢金寸锦之附焉○又记闻曰王/仁赡自剑南独先归阙乞见历数王全斌等贪纵之)
(状/太祖笑谓仁赡曰纳李廷圭妓擅开丰德库金/宝此又谁邪仁赡惶怖叩仗待罪曰此行清介畏谨)
卷三 第 4b 页
(但止有曹彬一人尔○晋公谈录曰/太祖遣王全/斌等平蜀全斌杀降兵三千人时曹彬不从但收其)
(文案不署字及师还/太祖传宣送中书取勘左右/曰方克复西蜀回虽杀降兵亦不可便案劾今后)
(陛下如何用人/太祖曰不然河东江南皆未归服/若不勘劾恐今后委任者转乱杀人但且令勘劾洎)
(勘案成宣令后殿见责问曰如何敢乱杀人又曰曹/彬但退不干你事曹不退但叩头伏罪曰臣同商议)
(罪合诛戮/太祖遂皆原之后忽一日宣曹并潘美/曰命汝收江南又顾曹曰更不得似往时西川乱杀)
(人曹徐奏曰臣若不奏又恐/陛下未知曩日西川/杀降之事臣曾商量固执不下臣见收得当日文案)
(元不着字太祖令取览之谓曰如此则当时何故坚/自服罪曰臣从初与全斌等同被委任若全斌等获)
(罪臣独清雪不为稳便所以一向服罪/太祖曰卿/既欲自当罪又安用留此文字曰臣初谓/陛下必)
(行诛戮故留此文书令老母进呈乞全老母之命/太祖尤器遇之又潜谓曰但只要他归服切勿煞是)
(他无罪过自是自家着他不得卿切会取曹曰谨奉/诏旨不敢违越晋公曰今国家享无疆之休良由是)
卷三 第 5a 页
(耳而曹之诸子皆享/丰禄岂非馀庆乎)
王与 太祖密论天下事无不合 上意而
 公堂会议如不能言 太祖益所器重(行/状)
太祖遣曹彬潘美征江南彬辞才力不迨乞
 别选能臣美盛言江南可取帝大言谕彬
 曰所谓大将者能斩出位犯分之副将则
 不难矣美汗下不敢仰视将行夜召彬入
 禁中帝亲酌酒彬醉宫人以水沃其面既
 醒帝抚其背以遣曰会取会取他本无罪
 只是自家着他不得盖欲以恩德来之也
卷三 第 5b 页
 是故以彬之厚重美之明锐更相为助令
 行禁止未尝妄戮一人而江南平(闻见/录)
曹彬事 太祖时将讨金陵责后主称疾不
 朝之罪以彬长者令为统帅将终全其城
 彬累遣告城中大军决取十一月二十七
 日破城宜早为之图后主将遣其爱子清
 源郡公仲寓入觐至仲冬下旬日日克期
 仲寓未出彬屡遣督之言郎君到寨即四
 面罢攻后主终惑左右之言以为坚垒如
 此天象无变岂可计日而取盖敌人之言
卷三 第 6a 页
 岂足为信但报言行李之物未备宫中之
 宴饯未毕将以二十七日出彬又令恳言
 至二十六日亦无及矣果以是日城陷整
 军成列至其宫城门后主方开门奉表纳
 降彬荅拜为之尽礼先是宫中预积薪后
 主誓言若社稷失守当携血属以赴火既
 见彬彬谕以归朝俸赐有限费用至广当
 厚自赍装既归有司之籍则无及矣遣后
 主入治装裨将梁迥田钦祚皆力争以为
 苟有不虞咎将谁执彬但笑而不荅迥等
卷三 第 6b 页
 切諌彬曰非尔所知观煜神气懦夫女子
 之不若岂能自引决哉煜果无他彬遣五
 百人为般致辎重登舟有一卒负笼下道
旋彬立命斩之负檐者罔敢蹉跌后主既
失国殊无心问家计既升舟随军官吏入
其宫屏帏几砚什器皆设不动所赍持鲜
(谈/苑)
江南文武官吏赖王保全皆得其所亲属有
为军士所掠者王即时遣还之因大搜军
中无得匿人妻女仓廪府库悉委转运使
卷三 第 7a 页
 按籍检视王一不问振乏绝恤鳏寡仁人
 之心无所不至吴人大悦及归舟中无他
物惟图籍衣被而巳(行/状)
曹彬攻金陵垂克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
 问疾彬曰余之病非药石所愈唯须诸公
 共发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
 则自愈矣诸将许诺共焚香为誓明日稍
 愈及克金陵城中皆按堵如故曹翰克江
 州忿其久不下屠戮无遗彬之子孙贵盛
 至今不绝翰卒未三十年子孙有乞丐于
卷三 第 7b 页
 海上者矣程颐云(记/闻)
金陵之陷后主以藏中黄金分赐近臣办装
 张佖得二百两诣曹彬自陈不受愿奏其
 事彬以金输官而不以闻(谈/苑)
太祖遣曹彬等下江南许以平定之日授之
 相印洎凯旋恩礼踰厚而绝无前命彬等
因曲宴从容陈叙及之 上曰非忘之也
顾念河东未下而卿等官位隆重岂可更
亲此事耶彬等宴退其家各赐钱百万其
重爵劝功若此(沂公笔录○涑水记闻云彬怏怏/而退至家见钱满室乃叹曰好官)
卷三 第 8a 页
(亦不过多得钱/耳何必使相也)
以功拜枢密使王在宥密常公服危坐如对
君父接小吏亦以礼未尝以名呼归私第
唯闭閤宴居不妄通宾客五鼓才动巳待
漏于禁门矣虽雪霜不易其操如此者八
(行/状)
王和气接物煦如阳春忠诚事君皎如白日
 不以富贵骄人唯以谦恭自处两总机密
 五临蕃翰位益高而志益下宠愈厚而忧
 愈深不蓄羡财为子孙计不树私党为门
卷三 第 8b 页
 馆恩所居之宅仅芘风雨败檐疏牖不堪
 其忧而王处之恬然自若喜愠之色家人
 不知湛然澄波莫窥其际所以西降蜀南
 平吴出将入相善始令终者盖王能以功
 业自全而善守富贵也加以历代治乱近
 朝兴废灿然胸中问一知十每与朝士清
 谈终日鸿儒硕生自以为不及(行/状)
曹侍中为人仁爱多恕平数国未尝妄斩人
尝知徐州有吏犯罪既立案逾年然后杖
 之人皆不晓其旨彬曰吾闻此人新娶妇
卷三 第 9a 页
 若杖之彼其舅姑必以妇为不利而恶之
 朝夕笞骂使不能自存吾故缓其事而法
 亦不赦也其用志如此(记/闻)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
 曰自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
 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室弊坏子弟请加修
 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
 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既平
 江南回诣閤门入见榜子称奉敕江南干
 当公事回其谦恭不伐又如此(归田/录)
卷三 第 9b 页
曹武惠王始生周岁日父母以百玩之具罗
 于席观其所取武惠左手提干戈右手取
 俎豆斯须取一印馀无所视后果为枢密
 使相卒赠济阳王配享帝食公虽兼领将
 相不以爵禄自大造门者皆降庑而揖不
 名呼下吏吏之禀白者虽剧暑不冠不见
 伐江南西蜀二国诸将皆稛载而归惟公
 但图史衾簟而巳为藩帅中涂遇朝绅必
 引车避过市戢其传呵戒导吏去马不得
 越十轮恐壅遏市井性仁恕清谨无挠强
卷三 第 10a 页
 记善谈论清白如寒儒宅帑无十日之蓄
 至坐武帐止衣弋绨纻絮而巳征幽州偶
 失律于涿鹿素服待罪赵参政昌言请按
 军法朝廷察之止责右骁卫上将军未几
 遂起赵参政自延安还因事被劾于尚书
 省久不许见时公巳复枢密使三抗疏力
 雪之方许朝谒士论叹伏(玉壶/清话)
侍中曹公彬为枢密使向公敏中为副使当
 是时契丹犯塞继迁叛命每军书狎至上
 必亟召枢臣计议彬则曰此狂寇当速发
卷三 第 10b 页
 兵诛讨斩决而已止用强弩若干步兵若
 干定矣敏中徐曰某所储廪未备或道途
 迂远或出兵非其时当别施方略制之纤
 悉措置多从敏中所议上谓将帅难其人
 彬必恳激而言臣请自效更无他说敏中
 常私怪之及子玮亦有将材累历边任威
 名甚重晚自枢贰出镇西鄙临事整众酷
类先君复果于战斗而不肯以安民柔远
为意岂将帅之体固当若是邪(王沂公/笔录)
曹冀王彬前后受命帅师征讨诸国凡降四
卷三 第 11a 页
 国主江南西川广南湖南也未尝杀一无
 辜功名显著为诸将之首诸子皆贤令玮
 琮璨继领旄钺陶弼观王画像有诗曰蒐
 兵四把降王缚教子三登上将坛其后少
 子玘追封王爵实生 慈圣光献太后辅
 佐 仁祖母仪累朝圣功仁德天下怀慕
 以至济阴生享王爵子孙昌盛近世无比
 非元功阴德享报深厚何以至此虽汉马
 唐郭殆无以过呜呼盛哉(渑水/燕谈)
卷三 第 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