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第 1a 页
三朝名臣言行后录卷第七
丞相温国司马文正公
公名光字君实陜州夏县人初以父任
为将作监主簿举进士甲科签书武成
军判官事入为国子监直讲召试除馆
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从庞庄敏公辟
通判并州事擢脩起居注同知谏院除
知制诰力辞至八九改授天章阁待制
兼侍讲仍知谏院 神宗初擢为翰林
学士力辞不许为御史中丞迁翰林侍
丞相温国司马文正公
公名光字君实陜州夏县人初以父任
为将作监主簿举进士甲科签书武成
军判官事入为国子监直讲召试除馆
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从庞庄敏公辟
通判并州事擢脩起居注同知谏院除
知制诰力辞至八九改授天章阁待制
兼侍讲仍知谏院 神宗初擢为翰林
学士力辞不许为御史中丞迁翰林侍
卷二 第 1b 页
读学士拜枢密副使辞不拜以端明殿
学士出知永兴军移知许州不赴乞判
西京留司御史台以归又提举崇福宫
居洛十五年官制行改太中大夫资政
殿学士元丰八年除知陈州诏过阙入
见则拜门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左仆射
兼门下侍郎九月薨年六十八时方祀
明堂礼成不贺赠太师温国公 哲宗
亲篆碑额曰清忠粹德之碑绍圣初夺
赠谥仆所立碑再贬为朱崖军司户参
学士出知永兴军移知许州不赴乞判
西京留司御史台以归又提举崇福宫
居洛十五年官制行改太中大夫资政
殿学士元丰八年除知陈州诏过阙入
见则拜门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左仆射
兼门下侍郎九月薨年六十八时方祀
明堂礼成不贺赠太师温国公 哲宗
亲篆碑额曰清忠粹德之碑绍圣初夺
赠谥仆所立碑再贬为朱崖军司户参
卷二 第 2a 页
军崇宁元年除名入党籍靖康初诏复
赠谥至建炎二年遂诏配飨 哲庙云
公自成童凛然如成人七岁闻讲左氏春秋
大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义自是手
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年十五书无所
不通文词醇深有西汉风(苏内翰撰行状〇又/冷斋夜话云司马温)
(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登之足跌/没水中群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儿)
(得不死盖其活人手段巳见龆龀中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又邵氏后录云予见温公亲书一)
(帖云光年五六岁弄青胡桃女兄欲为脱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子以汤脱之女兄复来问脱胡桃皮者)
(光曰自脱也先公适见诃之曰小子何得谩语光自/是不敢谩语○又吕氏家塾记云司马温公幼时患)
赠谥至建炎二年遂诏配飨 哲庙云
公自成童凛然如成人七岁闻讲左氏春秋
大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义自是手
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年十五书无所
不通文词醇深有西汉风(苏内翰撰行状〇又/冷斋夜话云司马温)
(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登之足跌/没水中群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儿)
(得不死盖其活人手段巳见龆龀中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又邵氏后录云予见温公亲书一)
(帖云光年五六岁弄青胡桃女兄欲为脱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子以汤脱之女兄复来问脱胡桃皮者)
(光曰自脱也先公适见诃之曰小子何得谩语光自/是不敢谩语○又吕氏家塾记云司马温公幼时患)
卷二 第 2b 页
(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讽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
(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山谷言顷与范内翰纯甫同局纯甫多能言
温公事方公初官时年尚少家人每每见
其卧斋中忽蹶起着公服执手版危坐久
率以为常竟莫识其意纯甫常从容问之
荅曰吾时忽念天下安危事夫人以天下
安危为念岂可不敬耶(冷斋/夜话)
知礼院时中官夌允言死诏以允言有军功
特给卤簿公言孔子不以名器假人今允
(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山谷言顷与范内翰纯甫同局纯甫多能言
温公事方公初官时年尚少家人每每见
其卧斋中忽蹶起着公服执手版危坐久
率以为常竟莫识其意纯甫常从容问之
荅曰吾时忽念天下安危事夫人以天下
安危为念岂可不敬耶(冷斋/夜话)
知礼院时中官夌允言死诏以允言有军功
特给卤簿公言孔子不以名器假人今允
卷二 第 3a 页
言近习之臣非有元勋大劳而赠三公给
卤簿其为繁缨不亦大乎故相夏竦卒诏
赐谥文正公言谥之美者极于文正竦何
人可以当此书再上改谥文庄(行/状)
公之召试枢密副使庞籍之荐也籍为郓州
徙并州皆辟公通判事公感籍知巳为尽
力时赵元昊始臣河东贫甚官苦贵籴而
民疲于远输麟州窟野河西多良田皆故
汉地公私杂耕天圣中始禁田河西者虏
乃得稍蚕食其地俯窥麟州为河东忧籍
卤簿其为繁缨不亦大乎故相夏竦卒诏
赐谥文正公言谥之美者极于文正竦何
人可以当此书再上改谥文庄(行/状)
公之召试枢密副使庞籍之荐也籍为郓州
徙并州皆辟公通判事公感籍知巳为尽
力时赵元昊始臣河东贫甚官苦贵籴而
民疲于远输麟州窟野河西多良田皆故
汉地公私杂耕天圣中始禁田河西者虏
乃得稍蚕食其地俯窥麟州为河东忧籍
卷二 第 3b 页
请公桉视公为画五策宜因州中旧兵益
禁兵三千厢兵五百筑二堡河西可使堡
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
矣募民有能耕麟州闲田者复其税役十
五年能耕窟野河西者长复之耕者必众
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
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
夜开城门引千馀人渡河载酒食不为战
备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
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籍
禁兵三千厢兵五百筑二堡河西可使堡
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
矣募民有能耕麟州闲田者复其税役十
五年能耕窟野河西者长复之耕者必众
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
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
夜开城门引千馀人渡河载酒食不为战
备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
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籍
卷二 第 4a 页
初不以望公而公深以自咎籍既没升堂
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两贤之
(行/状)
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公言真伪不可知使其
真非自至不为瑞若伪为远夷笑愿厚赐
而还之因奏赋以讽(行/状)
有司奏六月朔日当食公言故事食不满分
或京师不见皆贺臣以为日食四方见京
师不见天意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
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皆不当贺
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两贤之
(行/状)
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公言真伪不可知使其
真非自至不为瑞若伪为远夷笑愿厚赐
而还之因奏赋以讽(行/状)
有司奏六月朔日当食公言故事食不满分
或京师不见皆贺臣以为日食四方见京
师不见天意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
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皆不当贺
卷二 第 4b 页
诏从之后遂以为常(行/状)
苏辙举直言策入第四等而考官胡宿以为
不当收公言辙于同科四人中言最切直
有爱君忧国之心不可不收时宰相亦以
为当黜 仁宗不许曰求直言而以直弃
之天下其谓朕何公遂与谏官王陶同上
疏愿为宗庙社稷自重郤罢宴饮安养神
气后宫嫔御进见有度左右小臣赐予有
节厚味腊毒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
上嘉纳之(行/状)
苏辙举直言策入第四等而考官胡宿以为
不当收公言辙于同科四人中言最切直
有爱君忧国之心不可不收时宰相亦以
为当黜 仁宗不许曰求直言而以直弃
之天下其谓朕何公遂与谏官王陶同上
疏愿为宗庙社稷自重郤罢宴饮安养神
气后宫嫔御进见有度左右小臣赐予有
节厚味腊毒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
上嘉纳之(行/状)
卷二 第 5a 页
初至和三年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
寒心而不敢言惟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公
时为并州通判闻而继之上疏言礼大宗
无其子则小宗为之后者为之子也愿
陛下择宗室贤者使摄储贰以待皇嗣之
生退居藩服不然则典宿卫尹京邑亦足
以系天下之望疏三上其一留中其二付
中书公又与镇书此大事不言则巳言一
出岂可复反愿公以死争之于是镇言之
益力及公为谏官复上疏且面言臣昔为
寒心而不敢言惟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公
时为并州通判闻而继之上疏言礼大宗
无其子则小宗为之后者为之子也愿
陛下择宗室贤者使摄储贰以待皇嗣之
生退居藩服不然则典宿卫尹京邑亦足
以系天下之望疏三上其一留中其二付
中书公又与镇书此大事不言则巳言一
出岂可复反愿公以死争之于是镇言之
益力及公为谏官复上疏且面言臣昔为
卷二 第 5b 页
并州通判所上三章愿 陛下果断而力
行之时 仁宗简默不言虽执政奏事首
肯而巳闻公言沈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
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
尔公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 陛下开
纳 上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因令公以
所言付中书公曰不可愿 陛下自以意
喻宰相是日公复言江淮盐事诣中书白
之宰相韩琦问公今日复何所言公默计
此大事不可不使琦知思所以广 上意
行之时 仁宗简默不言虽执政奏事首
肯而巳闻公言沈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
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
尔公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 陛下开
纳 上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因令公以
所言付中书公曰不可愿 陛下自以意
喻宰相是日公复言江淮盐事诣中书白
之宰相韩琦问公今日复何所言公默计
此大事不可不使琦知思所以广 上意
卷二 第 6a 页
者即曰所言宗庙社稷大计也琦喻意不
复言后十馀日有旨令公与御史里行陈
洙同详定行户利害洙与公屏语曰日者
大飨明堂韩公摄太尉洙为监祭公从容
谓洙闻君与司马君实善君实近建言立
嗣事恨不以所言送中书欲发此议无自
发之行户利害非所以烦公也欲洙见公
达此意尔时嘉祐六年闰八月也至九月
公复上疏面言臣向者进说 陛下欣然
无难意谓即行矣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
复言后十馀日有旨令公与御史里行陈
洙同详定行户利害洙与公屏语曰日者
大飨明堂韩公摄太尉洙为监祭公从容
谓洙闻君与司马君实善君实近建言立
嗣事恨不以所言送中书欲发此议无自
发之行户利害非所以烦公也欲洙见公
达此意尔时嘉祐六年闰八月也至九月
公复上疏面言臣向者进说 陛下欣然
无难意谓即行矣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
卷二 第 6b 页
人言 陛下春秋鼎盛子孙当千亿何遽
为此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
际援立其所厚善者尔唐自文宗以后立
嗣皆出于左右之意至有称定策国老门
生天子者此祸岂可胜言哉 上大感悟
曰送中书公至中书见琦等诸公不及今
定议异日夜半禁中出寸纸以某人为嗣
则天下莫敢违琦等皆唯曰敢不尽力后
月馀诏 英宗判宗正寺固辞不就职明
年遂立为皇子称疾不入公复上疏言凡
为此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
际援立其所厚善者尔唐自文宗以后立
嗣皆出于左右之意至有称定策国老门
生天子者此祸岂可胜言哉 上大感悟
曰送中书公至中书见琦等诸公不及今
定议异日夜半禁中出寸纸以某人为嗣
则天下莫敢违琦等皆唯曰敢不尽力后
月馀诏 英宗判宗正寺固辞不就职明
年遂立为皇子称疾不入公复上疏言凡
卷二 第 7a 页
人争丝毫之利至相争夺今皇子辞不赀
之富至三百馀日不受命其贤于人远矣
有识闻之足以知 陛下之圣能为天下
得人然臣闻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而
礼使者受命不受词皇子不当避使者不
当徒反凡召皇子内臣皆乞责降且以臣
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英宗遂受命(行/状)
兖国公主下嫁李玮以骄恣闻公上疏言
太宗时姚坦为兖王翊善有过必谏左右
教王诈疾踰月 太宗召王乳母入问起
之富至三百馀日不受命其贤于人远矣
有识闻之足以知 陛下之圣能为天下
得人然臣闻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而
礼使者受命不受词皇子不当避使者不
当徒反凡召皇子内臣皆乞责降且以臣
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英宗遂受命(行/状)
兖国公主下嫁李玮以骄恣闻公上疏言
太宗时姚坦为兖王翊善有过必谏左右
教王诈疾踰月 太宗召王乳母入问起
卷二 第 7b 页
居状乳母曰王无疾以姚坦故郁郁成疾
耳 太宗怒曰王年少不知为此汝辈教
之杖乳母数十召坦慰勉之齐国献穆大
长公主 太宗之子 真宗之妺 陛下
之姑而谦恭率礼天下称其贤愿 陛下
教子以 太宗为法公主事夫以献穆为
法巳而公主不安于李氏诏玮出知卫州
公主入居禁中而玮母杨归其兄璋散遣
其家人公言 陛下追念母家使玮尚主
今乃母子离析家事流落 陛下独无雨
耳 太宗怒曰王年少不知为此汝辈教
之杖乳母数十召坦慰勉之齐国献穆大
长公主 太宗之子 真宗之妺 陛下
之姑而谦恭率礼天下称其贤愿 陛下
教子以 太宗为法公主事夫以献穆为
法巳而公主不安于李氏诏玮出知卫州
公主入居禁中而玮母杨归其兄璋散遣
其家人公言 陛下追念母家使玮尚主
今乃母子离析家事流落 陛下独无雨
卷二 第 8a 页
露之感悽恻之心乎玮既责降公主亦不
得无罪 上感悟诏公主降封沂国待李
氏恩礼不衰(行/状)
除知制诰辞至八九乃改天章阁待制兼侍
讲(按文集公有上庞丞相启云光于属文性分素薄/又懒为之当应举时强作科埸文字虽仅能牵合)
(终不甚工颇慕作古文又不能刻意致力窥前脩之/藩徒使其言迂僻鄙俚不益世用虽亲旧书启不免)
(假手于人今知制诰之职掌为天子作诏文宣布华/夷岂可使假手荅书启者为之邪若苟贪荣利强颜)
(为之不惟取一身没齿之羞亦非所以增朝廷之光/华也以是观之光之不授知制诰出于赤诚非饰让)
(也但不为朝廷/及世人所谅耳)
充媛董氏薨赠淑妃辍朝成服百官奉慰定
得无罪 上感悟诏公主降封沂国待李
氏恩礼不衰(行/状)
除知制诰辞至八九乃改天章阁待制兼侍
讲(按文集公有上庞丞相启云光于属文性分素薄/又懒为之当应举时强作科埸文字虽仅能牵合)
(终不甚工颇慕作古文又不能刻意致力窥前脩之/藩徒使其言迂僻鄙俚不益世用虽亲旧书启不免)
(假手于人今知制诰之职掌为天子作诏文宣布华/夷岂可使假手荅书启者为之邪若苟贪荣利强颜)
(为之不惟取一身没齿之羞亦非所以增朝廷之光/华也以是观之光之不授知制诰出于赤诚非饰让)
(也但不为朝廷/及世人所谅耳)
充媛董氏薨赠淑妃辍朝成服百官奉慰定
卷二 第 8b 页
谥行册礼葬给卤簿公言董氏秩夲微病
革之日方拜充媛古者妇人无谥近制惟
皇后有之卤簿夲以赏军功未尝施于妇
人惟唐平阳公主有举兵佐高祖定天下
之功乃得给至韦庶人始令妃主葬日皆
给鼓吹非令典不足法时有司新定后宫
封赠法皇后与妃皆赠三代公言别嫌明
微妃不当与后同袁盎引却(御/名)夫人坐正
为此耳 天圣亲郊太妃止赠二代而况
妃乎(行/状)
革之日方拜充媛古者妇人无谥近制惟
皇后有之卤簿夲以赏军功未尝施于妇
人惟唐平阳公主有举兵佐高祖定天下
之功乃得给至韦庶人始令妃主葬日皆
给鼓吹非令典不足法时有司新定后宫
封赠法皇后与妃皆赠三代公言别嫌明
微妃不当与后同袁盎引却(御/名)夫人坐正
为此耳 天圣亲郊太妃止赠二代而况
妃乎(行/状)
卷二 第 9a 页
仁宗崩 英宗以哀毁致疾 慈圣光献太
后同听政公首上疏言 章献明肃太后
保佑 先帝进贤退奸有大功于赵氏特
以亲用外戚小人故负谤天下今 太后
初摄大政大臣忠厚如王曾清纯如张知
白刚正如鲁宗道质直如薛奎者当信用
之鄙猥如马季良谗謟如罗崇勋者当疏
远之则天下服又上疏 英宗言汉宣帝
为昭帝后终不追尊卫太子史皇孙光武
起布衣得天下自以为景帝后亦不追尊
后同听政公首上疏言 章献明肃太后
保佑 先帝进贤退奸有大功于赵氏特
以亲用外戚小人故负谤天下今 太后
初摄大政大臣忠厚如王曾清纯如张知
白刚正如鲁宗道质直如薛奎者当信用
之鄙猥如马季良谗謟如罗崇勋者当疏
远之则天下服又上疏 英宗言汉宣帝
为昭帝后终不追尊卫太子史皇孙光武
起布衣得天下自以为景帝后亦不追尊
卷二 第 9b 页
钜鹿都尉南顿君惟哀安桓灵皆自旁亲
入继大统追尊其父祖天下非之愿以为
戒(行/状)
公所得 仁宗遗赐珠金直百馀万率同列
三上章言国有大忧中外窘乏不可专用
乾兴故事若遗赐不可辞则宜许侍从以
上进金钱佐山陵费不许公乃以所得珠
为谏院公使钱金以遗其舅氏义不藏于
家
英宗疾既平 皇太后还政公上疏言治身
入继大统追尊其父祖天下非之愿以为
戒(行/状)
公所得 仁宗遗赐珠金直百馀万率同列
三上章言国有大忧中外窘乏不可专用
乾兴故事若遗赐不可辞则宜许侍从以
上进金钱佐山陵费不许公乃以所得珠
为谏院公使钱金以遗其舅氏义不藏于
家
英宗疾既平 皇太后还政公上疏言治身
卷二 第 10a 页
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其言切至皆母
子间人所难言者时有司立法 皇太后
有所取用有司奏覆得御宝乃供公极论
以为不可当直下合同司移所属立供如
上所取巳乃具数奏 太后以防矫伪(行/状)
曹佾除使相两府皆迁公言佾无功而得使
相 陛下以慰母心尔今两府皆迁无名
若以还政为功则宿卫将帅内侍小臣必
有觊望巳而都知任守忠等皆迁公复争
之因论守忠大奸 陛下为皇子非守忠
子间人所难言者时有司立法 皇太后
有所取用有司奏覆得御宝乃供公极论
以为不可当直下合同司移所属立供如
上所取巳乃具数奏 太后以防矫伪(行/状)
曹佾除使相两府皆迁公言佾无功而得使
相 陛下以慰母心尔今两府皆迁无名
若以还政为功则宿卫将帅内侍小臣必
有觊望巳而都知任守忠等皆迁公复争
之因论守忠大奸 陛下为皇子非守忠
卷二 第 10b 页
意沮坏大策离间百端赖 先帝不听及
陛下嗣位反覆革面交(御/名)两宫国之大贼
人之巨蠹乞斩于都市以谢天下诏以守
忠为节度副使蕲州安置天下快之(行/状)
时有诏陜西刺民兵号义勇公上疏极论其
害云康定庆历间籍陜西民为乡弓手已
而刺为保捷指挥民被其毒兵终不可用
遇敌先北正兵随之每致崩溃县官知其
坐食无用汰遣归农而惰游之人不能复
反南亩彊者为盗弱者为之转徙父老至
陛下嗣位反覆革面交(御/名)两宫国之大贼
人之巨蠹乞斩于都市以谢天下诏以守
忠为节度副使蕲州安置天下快之(行/状)
时有诏陜西刺民兵号义勇公上疏极论其
害云康定庆历间籍陜西民为乡弓手已
而刺为保捷指挥民被其毒兵终不可用
遇敌先北正兵随之每致崩溃县官知其
坐食无用汰遣归农而惰游之人不能复
反南亩彊者为盗弱者为之转徙父老至
卷二 第 11a 页
今流涕也今义勇何以异此章六上不从
乞罢谏官不许(行状〇又龙川志云治平中韩魏/公建议于陜西刺义勇凡三丁刺)
(一每人支买弓箭钱三贯文省共得二十馀万人深/山穷谷无得脱者人情惊挠而民兵纪律疏略终不)
(可用徒费官钱不赀无一人敢言其非者司马君实/时为谏官极言不便持劄子至中堂魏公曰兵贵先)
(声后实今谅祚方桀骜使闻陜西骤益二十万兵岂/不震慑君实曰兵之用先声为无其实也独可以欺)
(之于一日之间耳少缓则敌知其情不可复用矣今/吾虽益二十万兵然实不可用不过十曰西人知其)
(详不复惧矣魏公不能荅复曰君但见庆历间陜西/乡兵初刺手背后皆刺面充正兵忧今复作尔耳今)
(巳降敕榜与民约永不充军戍边矣君实曰朝廷屡/失信民间皆忧此事未敢以敕榜为信虽光亦未免)
(疑也魏公曰吾在此君无忧此语之不信君实曰光/终不敢奉信非独光不敢信但恐相公亦不能自信)
(耳魏公怒曰君何相轻甚邪君实曰相公长在此坐/可也万一均逸偃藩它人在此因相公见成之兵遣)
乞罢谏官不许(行状〇又龙川志云治平中韩魏/公建议于陜西刺义勇凡三丁刺)
(一每人支买弓箭钱三贯文省共得二十馀万人深/山穷谷无得脱者人情惊挠而民兵纪律疏略终不)
(可用徒费官钱不赀无一人敢言其非者司马君实/时为谏官极言不便持劄子至中堂魏公曰兵贵先)
(声后实今谅祚方桀骜使闻陜西骤益二十万兵岂/不震慑君实曰兵之用先声为无其实也独可以欺)
(之于一日之间耳少缓则敌知其情不可复用矣今/吾虽益二十万兵然实不可用不过十曰西人知其)
(详不复惧矣魏公不能荅复曰君但见庆历间陜西/乡兵初刺手背后皆刺面充正兵忧今复作尔耳今)
(巳降敕榜与民约永不充军戍边矣君实曰朝廷屡/失信民间皆忧此事未敢以敕榜为信虽光亦未免)
(疑也魏公曰吾在此君无忧此语之不信君实曰光/终不敢奉信非独光不敢信但恐相公亦不能自信)
(耳魏公怒曰君何相轻甚邪君实曰相公长在此坐/可也万一均逸偃藩它人在此因相公见成之兵遣)
卷二 第 11b 页
(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魏公默然然竟不为止其/后不十年义勇运粮戍边率以为常一如君实之言)
王广渊除直集贤院公言广渊奸邪不可近
昔汉景帝为太子召上左右饮卫绾独称
疾不行及即位待绾有加周世宗镇澶渊
张美掌州之钱谷世宗私有求假美悉力
应之及即位薄其为人不用今广渊当
仁宗之世私自结于 陛下岂忠臣哉愿
黜之以厉天下(行/状)
执政建言濮安懿王德盛位隆宜有尊礼诏
太常礼院与两制议翰林学士王圭等相
王广渊除直集贤院公言广渊奸邪不可近
昔汉景帝为太子召上左右饮卫绾独称
疾不行及即位待绾有加周世宗镇澶渊
张美掌州之钱谷世宗私有求假美悉力
应之及即位薄其为人不用今广渊当
仁宗之世私自结于 陛下岂忠臣哉愿
黜之以厉天下(行/状)
执政建言濮安懿王德盛位隆宜有尊礼诏
太常礼院与两制议翰林学士王圭等相
卷二 第 12a 页
顾不敢先公独奋立议曰为之后者为之
子不敢复顾其私亲今日所以崇奉濮安
懿王典礼宜一准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
事高官大爵极其尊荣议成圭即敕吏以
公手藁为桉至今存焉时中外汹汹御史
吕诲传尧俞范纯仁吕大防赵鼎赵瞻等
皆争之相继降黜公上疏乞留之不可则
乞与之皆贬(行/状)
初西戎遣使致祭而延州指使高宜押伴傲
其使者侮其国主使者诉于朝公与吕诲
子不敢复顾其私亲今日所以崇奉濮安
懿王典礼宜一准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
事高官大爵极其尊荣议成圭即敕吏以
公手藁为桉至今存焉时中外汹汹御史
吕诲传尧俞范纯仁吕大防赵鼎赵瞻等
皆争之相继降黜公上疏乞留之不可则
乞与之皆贬(行/状)
初西戎遣使致祭而延州指使高宜押伴傲
其使者侮其国主使者诉于朝公与吕诲
卷二 第 12b 页
乞加宜罪不从明年西戎犯边杀略吏士
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公亦论其不
可至是契丹之民有捕鱼界河伐柳白沟
之南者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选
将代之公言国家当戎狄附顺时好与之
计较末节及其杰骜又从而姑息之近者
西戎之祸生于高宜北狄之隙起于赵滋
朝廷方贤此二人故边臣皆以生事为能
今若选将代中祐则来者必以滋为法而
以中祐为戒渐不可长宜敕边吏彊埸细
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公亦论其不
可至是契丹之民有捕鱼界河伐柳白沟
之南者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选
将代之公言国家当戎狄附顺时好与之
计较末节及其杰骜又从而姑息之近者
西戎之祸生于高宜北狄之隙起于赵滋
朝廷方贤此二人故边臣皆以生事为能
今若选将代中祐则来者必以滋为法而
以中祐为戒渐不可长宜敕边吏彊埸细
卷二 第 13a 页
故徐以文檄往反若轻以矢刃相加者坐
之(行/状)
神宗即位首擢公为翰林学士公力辞不许
上面谕公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
不学惟董仲舒杨雄兼之卿有文学何辞
为公曰臣不能为四六 上曰如两汉制
诏可也公曰夲朝故事不可 上曰卿能
举进士取高等而云不能四六何也公趋
出 上遣内臣至閤门强公受告拜而不
受趋公入谢曰 上坐以待公公入至廷
之(行/状)
神宗即位首擢公为翰林学士公力辞不许
上面谕公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
不学惟董仲舒杨雄兼之卿有文学何辞
为公曰臣不能为四六 上曰如两汉制
诏可也公曰夲朝故事不可 上曰卿能
举进士取高等而云不能四六何也公趋
出 上遣内臣至閤门强公受告拜而不
受趋公入谢曰 上坐以待公公入至廷
卷二 第 13b 页
中以告置公怀中不得巳乃受(行/状)
除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常朝班为不
臣宰相不从陶争之力遂罢公既继之言
宰相不押班细故也陶言之过然爱礼存
羊则不可巳自颂宰相权重今陶复以言
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臣愿俟宰相押
班然后就职 上曰可陶既出知陈州谢
章诋宰相不巳执政议再贬陶公言陶诚
可罪然 陛下欲广言路屈巳受陶而宰
相独不能容之乃巳(行/状)
除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常朝班为不
臣宰相不从陶争之力遂罢公既继之言
宰相不押班细故也陶言之过然爱礼存
羊则不可巳自颂宰相权重今陶复以言
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臣愿俟宰相押
班然后就职 上曰可陶既出知陈州谢
章诋宰相不巳执政议再贬陶公言陶诚
可罪然 陛下欲广言路屈巳受陶而宰
相独不能容之乃巳(行/状)
卷二 第 14a 页
公上疏论脩心之要三曰仁曰明曰武治国
之要三曰官人曰信赏曰必罚其说甚备
且曰臣昔为谏官即以此六言献 仁宗
其后以献 英宗今以献 陛下平生力
学所得尽在是矣(行/状)
公在 英宗时与吕诲同论 祖宗之制勾
当御药院常用供奉官以下至内殿崇班
则出近岁居此位者皆暗理官资食其廪
给非 祖宗夲意又故事年未五十不得
为押班今除张茂则止四十八不可至是
之要三曰官人曰信赏曰必罚其说甚备
且曰臣昔为谏官即以此六言献 仁宗
其后以献 英宗今以献 陛下平生力
学所得尽在是矣(行/状)
公在 英宗时与吕诲同论 祖宗之制勾
当御药院常用供奉官以下至内殿崇班
则出近岁居此位者皆暗理官资食其廪
给非 祖宗夲意又故事年未五十不得
为押班今除张茂则止四十八不可至是
卷二 第 14b 页
又言之因论高居简奸邪乞加远窜章五
上 上为尽罢寄资内臣居简亦补外未
几复留二人公复争之(日录云壬午延和登对/言高居简不宜在左右)
(因曰/先帝初立左右惕息因居简以謟自入故晚/年复张/陛下登极中外颂美首以留此四人为失)
(上曰祔庙毕自当去曰闺闼小臣何与山陵先后彼/知当去而置肘腋尤非宜舜去四凶不为不忠/仁)
(宗贬丁谓不为不孝居简狡猾膳大不惟离间君臣/恐令/陛下母子兄弟夫妇皆不宁也/上命留劄)
(光请以付密院/上从之癸巳崇政登对言臣与居/简势难两留乞罢中丞除外任/上曰今日巳令出)
(外矣光曰凡左右之臣不须才/智谨朴小心不为过则可矣)又言近者王中
正往陜西知泾州刘涣等謟事中正而鄜
延钤辖吴舜臣违失其意巳而涣等进擢
上 上为尽罢寄资内臣居简亦补外未
几复留二人公复争之(日录云壬午延和登对/言高居简不宜在左右)
(因曰/先帝初立左右惕息因居简以謟自入故晚/年复张/陛下登极中外颂美首以留此四人为失)
(上曰祔庙毕自当去曰闺闼小臣何与山陵先后彼/知当去而置肘腋尤非宜舜去四凶不为不忠/仁)
(宗贬丁谓不为不孝居简狡猾膳大不惟离间君臣/恐令/陛下母子兄弟夫妇皆不宁也/上命留劄)
(光请以付密院/上从之癸巳崇政登对言臣与居/简势难两留乞罢中丞除外任/上曰今日巳令出)
(外矣光曰凡左右之臣不须才/智谨朴小心不为过则可矣)又言近者王中
正往陜西知泾州刘涣等謟事中正而鄜
延钤辖吴舜臣违失其意巳而涣等进擢
卷二 第 15a 页
舜臣降黜权归中正谤归 陛下是去一
居简得一居简 上手诏问公所从知公
曰臣得之宾客非一人言事之有无惟
陛下知之若无臣不敢避妄言之罪万有
一之不可不察(行/状)
壬寅延和登对言张方平参政奸邪贪猥不
叶物望 仁宗知之故不用不然方平两
登制科在两府久矣 上作色曰朝廷每
有除拜众言辄纷纷非朝廷好事光曰此
乃朝廷好事也知人帝尧所难况 陛下
居简得一居简 上手诏问公所从知公
曰臣得之宾客非一人言事之有无惟
陛下知之若无臣不敢避妄言之罪万有
一之不可不察(行/状)
壬寅延和登对言张方平参政奸邪贪猥不
叶物望 仁宗知之故不用不然方平两
登制科在两府久矣 上作色曰朝廷每
有除拜众言辄纷纷非朝廷好事光曰此
乃朝廷好事也知人帝尧所难况 陛下
卷二 第 15b 页
新即位万一用奸邪台谏循嘿不言 陛
下何从知之此乃非朝廷好事也若其竞
来论列 陛下可以察其是非若所言公
当虽制命巳行亦当追寝若挟私非是自
可罪言者既退其暮复以一劄言方平癸
卯闻予还翰林兼侍读滕元发权中丞晦
叔封駮言光在台举职不宜遽罢甫非光
之比十月丙午朔诏閤门召光及甫受命
光奏臣论张方平若当方平当罢不当臣
当贬不可两无所问间臣更加美职心所
下何从知之此乃非朝廷好事也若其竞
来论列 陛下可以察其是非若所言公
当虽制命巳行亦当追寝若挟私非是自
可罪言者既退其暮复以一劄言方平癸
卯闻予还翰林兼侍读滕元发权中丞晦
叔封駮言光在台举职不宜遽罢甫非光
之比十月丙午朔诏閤门召光及甫受命
光奏臣论张方平若当方平当罢不当臣
当贬不可两无所问间臣更加美职心所
卷二 第 16a 页
未安不敢祗受晚际 上赐手诏敦喻光
上奏谢丁未受敕告(日/录)
甲寅余初赴经筵 上自制自书资治通鉴
序以授光光受读降再拜读三家为诸侯
论上顾禹玉等称美久之(日/录)
诏用宫邸直省官四人为閤门祗候公言国
初草创天步尚艰故即位之始必以左右
旧人为腹心耳目谓之随龙非乎日法也
閤门祗候在文臣为馆职岂可使厮役为
之(行/状)
上奏谢丁未受敕告(日/录)
甲寅余初赴经筵 上自制自书资治通鉴
序以授光光受读降再拜读三家为诸侯
论上顾禹玉等称美久之(日/录)
诏用宫邸直省官四人为閤门祗候公言国
初草创天步尚艰故即位之始必以左右
旧人为腹心耳目谓之随龙非乎日法也
閤门祗候在文臣为馆职岂可使厮役为
之(行/状)
卷二 第 16b 页
边吏上言西戎部将嵬名山欲以横山之众
取谅祚以降诏边臣招纳其众公上疏极
论以为名山之众未必能制谅祚幸而胜
之灭一谅祚生一谅祚何利之有若其不
胜必引众归我不知何以待之臣恐朝廷
不独失信于谅祚又将失信于名山矣若
名山馀众尚多还北不可入南不受穷无
所归必将突据边城以救其命 陛下独
不见侯景之事乎 上不听遣将种谔发
兵迎之取绥州费六十万万西方用兵盖
取谅祚以降诏边臣招纳其众公上疏极
论以为名山之众未必能制谅祚幸而胜
之灭一谅祚生一谅祚何利之有若其不
胜必引众归我不知何以待之臣恐朝廷
不独失信于谅祚又将失信于名山矣若
名山馀众尚多还北不可入南不受穷无
所归必将突据边城以救其命 陛下独
不见侯景之事乎 上不听遣将种谔发
兵迎之取绥州费六十万万西方用兵盖
卷二 第 17a 页
自是始矣(行/状)
登州有不成婚妇谋杀其夫伤而不死者吏
疑问即承知州事许遵谳之有司当妇绞
而诏贷之遵上议准律因犯杀伤而自首
者得免所因之罪妇当减二等不当绞诏
公与王安石议之安石是遵议公言谋杀
犹故杀也皆一事不可分为二若谋为所
因与杀为二则故与杀亦可为二邪自宰
相文彦博以下皆附公议然卒用安石言
至今天下非之(行/状)
登州有不成婚妇谋杀其夫伤而不死者吏
疑问即承知州事许遵谳之有司当妇绞
而诏贷之遵上议准律因犯杀伤而自首
者得免所因之罪妇当减二等不当绞诏
公与王安石议之安石是遵议公言谋杀
犹故杀也皆一事不可分为二若谋为所
因与杀为二则故与杀亦可为二邪自宰
相文彦博以下皆附公议然卒用安石言
至今天下非之(行/状)
卷二 第 17b 页
百官上尊号公当荅诏上疏言 先帝亲郊
不受尊号天下莫不称颂末年有建言者
国家与契丹有往来书信彼有尊号而我
独无以为深耻于是群臣复以非时上尊
号汉文帝时单于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
置匈奴大单于不闻文帝复为大名以加
之也愿 陛下追用 先帝夲意不受此
名 上大悦手诏荅公非卿朕不闻此言
善为荅词使中外晓然知朕至诚非欺众
邀名者遂终身不复受尊号(行/状)
不受尊号天下莫不称颂末年有建言者
国家与契丹有往来书信彼有尊号而我
独无以为深耻于是群臣复以非时上尊
号汉文帝时单于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
置匈奴大单于不闻文帝复为大名以加
之也愿 陛下追用 先帝夲意不受此
名 上大悦手诏荅公非卿朕不闻此言
善为荅词使中外晓然知朕至诚非欺众
邀名者遂终身不复受尊号(行/状)
卷二 第 18a 页
执政以河朔灾伤国用不足乞今岁亲郊两
府不赐金帛送学士院取旨公言两府所
赐以匹两计止二万未足以救灾宜皆减
半公与学士王圭王安石同对公言救灾
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两府辞赐安石曰
常衮辞赐馔时议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
位不当辞禄且国用不足非当今之急务
也公曰衮辞禄犹贤于持禄固位者国用
不足真急务安石言非是安石曰不足者
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公曰善理财者不
府不赐金帛送学士院取旨公言两府所
赐以匹两计止二万未足以救灾宜皆减
半公与学士王圭王安石同对公言救灾
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两府辞赐安石曰
常衮辞赐馔时议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
位不当辞禄且国用不足非当今之急务
也公曰衮辞禄犹贤于持禄固位者国用
不足真急务安石言非是安石曰不足者
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公曰善理财者不
卷二 第 18b 页
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
福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
足公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
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譬如雨泽夏
涝则秋旱不加赋而上用足不过设法阴
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此乃桑羊欺汉武
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武帝之不明耳
至其未年盗贼蜂起几至于乱若武帝不
悔祸昭帝未变法则汉几亡争议不巳王
圭进曰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司马光言
福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
足公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
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譬如雨泽夏
涝则秋旱不加赋而上用足不过设法阴
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此乃桑羊欺汉武
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武帝之不明耳
至其未年盗贼蜂起几至于乱若武帝不
悔祸昭帝未变法则汉几亡争议不巳王
圭进曰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司马光言
卷二 第 19a 页
是也然所费无几恐伤国体王安石言亦
是惟 明主裁择 上曰朕意与光同然
姑以不允荅之会安石当制遂引常衮事
责两府两府亦不复辞(行状〇桉文集公自/记此事甚详又云明)
(日迩英讲读罢/上独留介父与语两府不敢先出/以俟之至晡后乃出不数日参知政事日录又云臣)
(非谓今者得两府郊赉能富国也欲/陛下以此为/裁省之始耳且/陛下强裁省之则失体今大臣以)
(河北灾伤忧公体国自求省郊赉/从其请所以成其美何伤体之有)
诏公与张茂则同相视二股河及新堤利害
公用都水监丞宋昌言策乞于二股之西
置土堤约水东流若东流日深北流日浅
是惟 明主裁择 上曰朕意与光同然
姑以不允荅之会安石当制遂引常衮事
责两府两府亦不复辞(行状〇桉文集公自/记此事甚详又云明)
(日迩英讲读罢/上独留介父与语两府不敢先出/以俟之至晡后乃出不数日参知政事日录又云臣)
(非谓今者得两府郊赉能富国也欲/陛下以此为/裁省之始耳且/陛下强裁省之则失体今大臣以)
(河北灾伤忧公体国自求省郊赉/从其请所以成其美何伤体之有)
诏公与张茂则同相视二股河及新堤利害
公用都水监丞宋昌言策乞于二股之西
置土堤约水东流若东流日深北流日浅
卷二 第 19b 页
薪刍渐备乃塞其北放出御河胡卢河下
流以纾恩冀深瀛以西之患时议者多不
同公于 上前反覆论难甚苦卒从之后
皆如公言赐诏奖谕(行/状)
王安石始为政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建为
青苗助役水利均输之政置提举官四十
馀员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公上疏逆
陈其利害曰后当如是行之十馀年无一
不如公言者天下传诵以公为真宰相虽
田父野老皆号公司马相公而妇人孺子
流以纾恩冀深瀛以西之患时议者多不
同公于 上前反覆论难甚苦卒从之后
皆如公言赐诏奖谕(行/状)
王安石始为政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建为
青苗助役水利均输之政置提举官四十
馀员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公上疏逆
陈其利害曰后当如是行之十馀年无一
不如公言者天下传诵以公为真宰相虽
田父野老皆号公司马相公而妇人孺子
卷二 第 20a 页
知其为君实也迩英进读萧何曹参事公
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
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 上曰汉常守萧
何之法不变可乎公曰何独汉也使三代
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
武王克啇曰乃反啇政政由旧然则虽周
亦用啇政也书曰无作聪明乱旧章汉武
帝用张汤言取高帝法纷更之盗贼半天
下元帝改宣帝之政而汉始衰由此言之
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后数日吕惠卿进讲
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
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 上曰汉常守萧
何之法不变可乎公曰何独汉也使三代
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
武王克啇曰乃反啇政政由旧然则虽周
亦用啇政也书曰无作聪明乱旧章汉武
帝用张汤言取高帝法纷更之盗贼半天
下元帝改宣帝之政而汉始衰由此言之
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后数日吕惠卿进讲
卷二 第 20b 页
因言先王之法有一年变者正月始和布
法象魏是也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
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罚世轻世重是
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
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
为条例司官耳 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
曰布法象魏布旧法也何名为变若四孟
月朔属民读法为时变月变耶诸侯有变
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不自变也刑
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
法象魏是也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
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罚世轻世重是
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
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
为条例司官耳 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
曰布法象魏布旧法也何名为变若四孟
月朔属民读法为时变月变耶诸侯有变
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不自变也刑
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
卷二 第 21a 页
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
弊则脩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
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
风雨之不庇也公卿侍从皆在此愿 陛
下问之三司使掌天下财不才而黜可也
不可使两府侵其事今为制置三司条例
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尚安用例苟用
例则胥史足矣今为看详中书条例司何
也惠卿不能对则诋公曰光为侍从何不
言言而不从何不去公作而荅曰是臣之
弊则脩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
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
风雨之不庇也公卿侍从皆在此愿 陛
下问之三司使掌天下财不才而黜可也
不可使两府侵其事今为制置三司条例
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尚安用例苟用
例则胥史足矣今为看详中书条例司何
也惠卿不能对则诋公曰光为侍从何不
言言而不从何不去公作而荅曰是臣之
卷二 第 21b 页
罪也 上曰相与论是非耳何至是讲毕
赐坐户外将出 上令徙户内左右皆避
去 上曰朝廷每更一事举朝何也
王圭曰臣疏贱在阙门之外朝廷之事不
能尽知借使闻之道路又不知其虚实也
上曰闻则当言之公曰青苗出息平民为
之尚能以蚕食下户至饥寒流离况县官
法令之威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取则与之
不愿不强也公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
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
赐坐户外将出 上令徙户内左右皆避
去 上曰朝廷每更一事举朝何也
王圭曰臣疏贱在阙门之外朝廷之事不
能尽知借使闻之道路又不知其虚实也
上曰闻则当言之公曰青苗出息平民为
之尚能以蚕食下户至饥寒流离况县官
法令之威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取则与之
不愿不强也公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
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
卷二 第 22a 页
臣闻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
若之何昔 太宗平河东立和籴法时米
斗十馀钱草束八钱民乐与官为市后物
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东世世患臣恐异
日之青苗犹河东之和籴也 上曰陜西
行之久矣民不以为病公曰臣陜西人也
见其病不见其利朝廷初不许也而有司
尚能以病民况立法许之乎 上曰坐仓
籴米何如坐者皆起曰不便 上巳罢之
幸甚 上曰未罢也公曰京师有七年之
若之何昔 太宗平河东立和籴法时米
斗十馀钱草束八钱民乐与官为市后物
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东世世患臣恐异
日之青苗犹河东之和籴也 上曰陜西
行之久矣民不以为病公曰臣陜西人也
见其病不见其利朝廷初不许也而有司
尚能以病民况立法许之乎 上曰坐仓
籴米何如坐者皆起曰不便 上巳罢之
幸甚 上曰未罢也公曰京师有七年之
卷二 第 22b 页
储而钱常乏若坐仓钱益乏米益陈奈何
惠卿曰坐仓得米百万斛则省东南百万
之漕以其钱供京师何患无钱公曰东南
钱荒而米狼戾今不籴米而漕钱弃其有
馀取其所无农末皆病矣侍讲吴申起曰
光言至论也公曰此皆细事不足烦人主
但当择人而任之有功则赏有罪则罚此
则 陛下职也 上曰然文王罔攸兼于
庶言庶狱庶(御/名)惟有司之牧夫公趋出
上曰卿得无以惠卿之言不乐乎公曰不
惠卿曰坐仓得米百万斛则省东南百万
之漕以其钱供京师何患无钱公曰东南
钱荒而米狼戾今不籴米而漕钱弃其有
馀取其所无农末皆病矣侍讲吴申起曰
光言至论也公曰此皆细事不足烦人主
但当择人而任之有功则赏有罪则罚此
则 陛下职也 上曰然文王罔攸兼于
庶言庶狱庶(御/名)惟有司之牧夫公趋出
上曰卿得无以惠卿之言不乐乎公曰不
卷二 第 23a 页
敢(行/状)
迩英留对是日光读资治通鉴贾山上疏言
秦皇帝居灭绝之中不自知事因言从谏
之美拒谏之祸 上曰舜堲谗说殄行若
台谏欺罔为谗安得不黜光曰进读及之
耳时事臣不敢论也及退 上留光谓曰
吕公著言藩镇欲兴晋阳之甲岂非谗说
殄行也光曰公著平居与侪辈言犹三思
而发何故 上前轻发乃尔外人多疑其
不然 上曰此所谓静言庸违者也光曰
迩英留对是日光读资治通鉴贾山上疏言
秦皇帝居灭绝之中不自知事因言从谏
之美拒谏之祸 上曰舜堲谗说殄行若
台谏欺罔为谗安得不黜光曰进读及之
耳时事臣不敢论也及退 上留光谓曰
吕公著言藩镇欲兴晋阳之甲岂非谗说
殄行也光曰公著平居与侪辈言犹三思
而发何故 上前轻发乃尔外人多疑其
不然 上曰此所谓静言庸违者也光曰
卷二 第 23b 页
公著诚有罪不在今日向者朝廷委公著
专举台官公著乃尽举条例司之人与条
例司㸦相表里使炽张如此乃始逼于公
议复言其非此所可罪也 上言安石不
好官职及自奉养可谓贤者光曰安石诚
贤但性不晓事而愎此其短也又不当信
任吕惠卿惠卿真奸邪而为安石谋主安
石为之力行故天下并指安石为奸邪也
上曰今天下詾詾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
是众之所恶也光曰然 陛下当审察其
专举台官公著乃尽举条例司之人与条
例司㸦相表里使炽张如此乃始逼于公
议复言其非此所可罪也 上言安石不
好官职及自奉养可谓贤者光曰安石诚
贤但性不晓事而愎此其短也又不当信
任吕惠卿惠卿真奸邪而为安石谋主安
石为之力行故天下并指安石为奸邪也
上曰今天下詾詾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
是众之所恶也光曰然 陛下当审察其
卷二 第 24a 页
是非然后守之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
绛吕惠卿以为是天下皆以为非也 陛
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遂退(日/录)
上问近相陈升之外议云何光对 陛下擢
用宰相臣愚贱何敢与 上曰第言之光
曰今巳宣麻诞告中外臣虽言何益 上
曰虽然试言光曰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
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援引乡
党之士充塞朝廷天下风俗何以更得淳
厚 上曰然今中外大臣更无可用者独
绛吕惠卿以为是天下皆以为非也 陛
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遂退(日/录)
上问近相陈升之外议云何光对 陛下擢
用宰相臣愚贱何敢与 上曰第言之光
曰今巳宣麻诞告中外臣虽言何益 上
曰虽然试言光曰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
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援引乡
党之士充塞朝廷天下风俗何以更得淳
厚 上曰然今中外大臣更无可用者独
卷二 第 24b 页
升之有才智晓民政边事它人莫及光曰
升之才智诚如圣旨但恐不能临大节而
不可夺耳昔汉高祖论相以为王陵少戆
陈平可以辅之平智有馀然难独任 真
宗用丁谓王钦若亦以马知节参之凡才
智之士必得忠直之人从旁制之此明主
用人之法也 上曰然升之朕固已诫之
光曰富弼老成有人望其去可惜 上曰
朕所以留之至矣彼坚欲去光曰彼所以
欲去者盖以所言不用与同列不合故也
升之才智诚如圣旨但恐不能临大节而
不可夺耳昔汉高祖论相以为王陵少戆
陈平可以辅之平智有馀然难独任 真
宗用丁谓王钦若亦以马知节参之凡才
智之士必得忠直之人从旁制之此明主
用人之法也 上曰然升之朕固已诫之
光曰富弼老成有人望其去可惜 上曰
朕所以留之至矣彼坚欲去光曰彼所以
欲去者盖以所言不用与同列不合故也
卷二 第 25a 页
上曰若有所施为朕不从而去可也自为
相一无施为唯知求去彼信于尼之言云
虽亲国家事亦勿与知故也 上又曰王
安石何如光曰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
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此其实也 上曰
韩琦敢当事贤于富弼但木强耳光曰琦
实有忠于国家之心但好遂非此其所短
也 上因历问群臣至吕惠卿光曰惠卿
憸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皆惠卿
所为也近日不次进用大不合众心 上
相一无施为唯知求去彼信于尼之言云
虽亲国家事亦勿与知故也 上又曰王
安石何如光曰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
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此其实也 上曰
韩琦敢当事贤于富弼但木强耳光曰琦
实有忠于国家之心但好遂非此其所短
也 上因历问群臣至吕惠卿光曰惠卿
憸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皆惠卿
所为也近日不次进用大不合众心 上
卷二 第 25b 页
曰惠卿明辨亦似美才光曰惠卿文学辨
慧诚如圣旨然用心不端 陛下更徐察
之江充李训若无才何以动人主 上因
论台谏天子耳目光曰台谏天子耳目
陛下当自择人今言执政短长者皆斥逐
之尽易以执政之党臣恐聪明将有所蔽
蒙也 上曰諌官难得卿更为择其人光
退而举陈荐苏轼王元规赵彦若(日/录)
庚申延英进读通鉴三叶毕 上更命读一
叶半读至苏秦约六国从事 上曰苏秦
慧诚如圣旨然用心不端 陛下更徐察
之江充李训若无才何以动人主 上因
论台谏天子耳目光曰台谏天子耳目
陛下当自择人今言执政短长者皆斥逐
之尽易以执政之党臣恐聪明将有所蔽
蒙也 上曰諌官难得卿更为择其人光
退而举陈荐苏轼王元规赵彦若(日/录)
庚申延英进读通鉴三叶毕 上更命读一
叶半读至苏秦约六国从事 上曰苏秦
卷二 第 26a 页
张仪掉三寸舌乃能如是乎光对曰秦仪
为从横之术多华少实无益于治臣所以
存其事于书者欲见当时风俗专以辨说
相高人君委国而听之此所以谓利口之
覆邦家者也 上曰朕闻卿进读终日忘
倦光曰臣空疏无取 陛下每过形奖饰
不胜惶惧 上曰卿进读每存几谏光对
曰非敢然也欲陈著述之本意耳(日/录)
吕晦叔曰昨使契丹虏中接伴问副使狄咨
曰司马中丞今为何官咨曰今为翰林学
为从横之术多华少实无益于治臣所以
存其事于书者欲见当时风俗专以辨说
相高人君委国而听之此所以谓利口之
覆邦家者也 上曰朕闻卿进读终日忘
倦光曰臣空疏无取 陛下每过形奖饰
不胜惶惧 上曰卿进读每存几谏光对
曰非敢然也欲陈著述之本意耳(日/录)
吕晦叔曰昨使契丹虏中接伴问副使狄咨
曰司马中丞今为何官咨曰今为翰林学
卷二 第 26b 页
士兼侍读学士虏曰不为中丞邪闻是人
甚忠亮晦叔以著于语录(日/录)
上谓晦叔曰司马光方直其如迂阔何晦叔
曰孔子上圣子路犹谓之迂孟轲大贤时
人亦谓迂阔况光岂免此名大抵虑事深
远则近于迂矣愿 陛下更察之(日/录)
韩琦上疏论青苗之害 上感悟欲罢其法
安石称疾求去会拜公枢密副使公上章
力辞至六七曰 上诚能罢制置条例司
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虽不用
甚忠亮晦叔以著于语录(日/录)
上谓晦叔曰司马光方直其如迂阔何晦叔
曰孔子上圣子路犹谓之迂孟轲大贤时
人亦谓迂阔况光岂免此名大抵虑事深
远则近于迂矣愿 陛下更察之(日/录)
韩琦上疏论青苗之害 上感悟欲罢其法
安石称疾求去会拜公枢密副使公上章
力辞至六七曰 上诚能罢制置条例司
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虽不用
卷二 第 27a 页
臣臣受赐多矣不然终不敢受命 上遣
人谓公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它
事为辞公言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
无不可言者安石起视事青苗法卒不罢
公亦卒不受命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
喻切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
令色鲜矣仁彼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
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謟䛕之人于今
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
售者意谓吕惠卿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
人谓公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它
事为辞公言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
无不可言者安石起视事青苗法卒不罢
公亦卒不受命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
喻切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
令色鲜矣仁彼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
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謟䛕之人于今
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
售者意谓吕惠卿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
卷二 第 27b 页
王氏者必惠卿也小人夲以利合势倾利
移何所不至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
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由
是天下服公先知(行/状)
八日垂拱登对乞知许州或西京留司御史
台国子监 上曰卿何得出外朕欲申卿
前命卿且受之光曰臣旧职且不能供求
外补况敢当进用 上曰何故光曰臣必
不敢留 上沉吟久之曰王安石素与卿
善卿何自疑光曰臣与王安石素善但自
移何所不至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
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由
是天下服公先知(行/状)
八日垂拱登对乞知许州或西京留司御史
台国子监 上曰卿何得出外朕欲申卿
前命卿且受之光曰臣旧职且不能供求
外补况敢当进用 上曰何故光曰臣必
不敢留 上沉吟久之曰王安石素与卿
善卿何自疑光曰臣与王安石素善但自
卷二 第 28a 页
其执政违忤甚多今忤安石者如苏轼辈
皆毁其素履中以危法臣不敢避削黜只
欲苟全素履臣善安石岂如公著安石举
公著云何后毁之云何彼一人之身何前
是后非必有不信者矣 上曰安石与公
著如胶漆及其有罪不敢隐其恶乃安石
之至公也 上曰青苗巳有显效光曰兹
事天下知其非独安石之党以为是尔
上曰苏轼非佳士卿误知之鲜于侁在远
轼以奏藁传之韩琦赠银三百两而不受
皆毁其素履中以危法臣不敢避削黜只
欲苟全素履臣善安石岂如公著安石举
公著云何后毁之云何彼一人之身何前
是后非必有不信者矣 上曰安石与公
著如胶漆及其有罪不敢隐其恶乃安石
之至公也 上曰青苗巳有显效光曰兹
事天下知其非独安石之党以为是尔
上曰苏轼非佳士卿误知之鲜于侁在远
轼以奏藁传之韩琦赠银三百两而不受
卷二 第 28b 页
乃贩私盐及苏木瓷器光曰凡责人当察
其情轼贩鬻之利岂能及所赠之银乎安
石素恶轼 陛下岂不知以姻家谢景温
为鹰犬使攻之臣岂能自保不可不早去
也且轼虽不佳岂不胜李定定不服母丧
禽兽之不如安石喜之欲用为台官(日/录)
公言司马君实初除枢密副使竟辞不受时
公在魏闻之亟遣人赍书与潞公勉之云
主上倚重之厚庶几行道道或不行然后
去之可也似不须坚让潞公以书呈君实
其情轼贩鬻之利岂能及所赠之银乎安
石素恶轼 陛下岂不知以姻家谢景温
为鹰犬使攻之臣岂能自保不可不早去
也且轼虽不佳岂不胜李定定不服母丧
禽兽之不如安石喜之欲用为台官(日/录)
公言司马君实初除枢密副使竟辞不受时
公在魏闻之亟遣人赍书与潞公勉之云
主上倚重之厚庶几行道道或不行然后
去之可也似不须坚让潞公以书呈君实
卷二 第 29a 页
君实云自古被这般官爵引得坏了名莭
为不少矣后得宽夫书云君实作事今人
所不可及须求之古人(韩魏公语录〇又魏公/与公书云伏氶恳辞枢)
(弼必䔬感悟/上听大忠大义充塞天地横绝古今/窃与海内有志之士同切倾慕俱有执鞭之愿焉)
老先生尝谓金陵曰介甫行新法乃引用一
副当小人或在清要或为监司何也介甫
曰方法行之初旧时人不肯向前因用一
切有才力者候法行巳成即逐之却用老
成者守之所谓智者行之仁者守之老先
生曰介甫误矣君子难进易退小人反是
为不少矣后得宽夫书云君实作事今人
所不可及须求之古人(韩魏公语录〇又魏公/与公书云伏氶恳辞枢)
(弼必䔬感悟/上听大忠大义充塞天地横绝古今/窃与海内有志之士同切倾慕俱有执鞭之愿焉)
老先生尝谓金陵曰介甫行新法乃引用一
副当小人或在清要或为监司何也介甫
曰方法行之初旧时人不肯向前因用一
切有才力者候法行巳成即逐之却用老
成者守之所谓智者行之仁者守之老先
生曰介甫误矣君子难进易退小人反是
卷二 第 29b 页
若小人得路岂可去也若欲去必成雠敌
它日将悔之介甫默然后果有卖金陵者
虽悔之亦无及也(元城先/生语录)
出知永兴军朝辞进对犹乞免本路青苗助
役宣抚使下令分义勇四番欲以更戍边
选诸将骁勇募闾里恶少为奇兵调民为
乾粮麨饭虽内郡不被边皆脩城池楼橹
如边郡且遣就粮长安河中邠三辅骚然
公上疏极言方凶岁公私困弊不可举事
而永兴一路城池楼橹皆不急乾粮麨饭
它日将悔之介甫默然后果有卖金陵者
虽悔之亦无及也(元城先/生语录)
出知永兴军朝辞进对犹乞免本路青苗助
役宣抚使下令分义勇四番欲以更戍边
选诸将骁勇募闾里恶少为奇兵调民为
乾粮麨饭虽内郡不被边皆脩城池楼橹
如边郡且遣就粮长安河中邠三辅骚然
公上疏极言方凶岁公私困弊不可举事
而永兴一路城池楼橹皆不急乾粮麨饭
卷二 第 30a 页
昔常造后无用腐弃之宣抚司令臣皆未
敢从若乏军兴臣坐之于是一路独得免
(行/状)
熙宁七年 上以天下旱蝗诏求直言公读
诏泣下欲默不忍乃复陈六事一青苗二
免役三市易四边事五保甲六水利此尤
病民者宜先罢又以书责宰相吴充 天
子仁圣如此而公不言何也(行/状)
神宗既退司马温公一时正人皆引去独用
王荆公尽变更 祖宗法度用兵宣利天
敢从若乏军兴臣坐之于是一路独得免
(行/状)
熙宁七年 上以天下旱蝗诏求直言公读
诏泣下欲默不忍乃复陈六事一青苗二
免役三市易四边事五保甲六水利此尤
病民者宜先罢又以书责宰相吴充 天
子仁圣如此而公不言何也(行/状)
神宗既退司马温公一时正人皆引去独用
王荆公尽变更 祖宗法度用兵宣利天
卷二 第 30b 页
下始纷然矣 帝一日侍 太后同祁王
至 太皇太后宫时宗祀前数日 太皇
太后曰天气晴和行礼日亦如此大庆也
帝曰然 太皇太后曰吾昔闻民间疾苦
必以告 仁宗常因赦行之今亦当尔
帝曰今无它事 太皇太后曰吾闻民间
甚苦青苗助役钱宜因赦罢之 帝不怿
曰以利民非苦之也 太皇太后曰王安
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 帝欲爱惜
保全不若暂出之于外岁馀复召用可也
至 太皇太后宫时宗祀前数日 太皇
太后曰天气晴和行礼日亦如此大庆也
帝曰然 太皇太后曰吾昔闻民间疾苦
必以告 仁宗常因赦行之今亦当尔
帝曰今无它事 太皇太后曰吾闻民间
甚苦青苗助役钱宜因赦罢之 帝不怿
曰以利民非苦之也 太皇太后曰王安
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 帝欲爱惜
保全不若暂出之于外岁馀复召用可也
卷二 第 31a 页
帝曰群臣中惟安石能横身为国家当事
耳祁王曰 太皇太后之言至言也 陛
下不可不思 帝因发怒曰是我败坏天
下耶汝自为之祁王泣曰何至是也皆不
乐而罢温公常私记富韩公之语如此而
世无知者崇宁中蔡京等脩 哲宗史为
王安石传至以安石为圣人然亦书 慈
圣光献后 宣仁圣烈后因间见 上流
涕为言安石变乱天下巳而安石罢相岂
安石之罪虽其党竟不能文耶抑天欲彰
耳祁王曰 太皇太后之言至言也 陛
下不可不思 帝因发怒曰是我败坏天
下耶汝自为之祁王泣曰何至是也皆不
乐而罢温公常私记富韩公之语如此而
世无知者崇宁中蔡京等脩 哲宗史为
王安石传至以安石为圣人然亦书 慈
圣光献后 宣仁圣烈后因间见 上流
涕为言安石变乱天下巳而安石罢相岂
安石之罪虽其党竟不能文耶抑天欲彰
卷二 第 31b 页
吾夲朝 母后之贤自不得而删也 帝
退安石十年不用元丰末 帝属疾念可
以托圣子也独曰将以司马光吕公著为
师傅王安石不预也乌乎圣矣哉(闻见/录)
熙宁初朝廷遣大理寺丞蔡天申为京西察
访妄作威福震动一路河南尹转运使蚤
晚衙之甚恭时司马温公判留司御史台
因朝谒应天院神御殿天申者独立一班
盖尹以下不敢相压也既报班齐温公呼
知班曰引蔡寺丞归夲班知班引天申立
退安石十年不用元丰末 帝属疾念可
以托圣子也独曰将以司马光吕公著为
师傅王安石不预也乌乎圣矣哉(闻见/录)
熙宁初朝廷遣大理寺丞蔡天申为京西察
访妄作威福震动一路河南尹转运使蚤
晚衙之甚恭时司马温公判留司御史台
因朝谒应天院神御殿天申者独立一班
盖尹以下不敢相压也既报班齐温公呼
知班曰引蔡寺丞归夲班知班引天申立
卷二 第 32a 页
监竹木务官富赞善之下盖朝仪位著以
官为高下朝谒应天院留台职也天申即
日行(闻见/录)
元丰五年公忽得语涩疾自疑当中风乃豫
作遗表大略如六事加详尽感槩亲书缄
封置卧内且死当以授所善范纯仁范祖
禹使上之凡居洛十五年再任留司御史
台四任提举崇福宫(行/状)
孙和甫曰固在西府亲见 神宗晚年以事
无成功当宁太息欲召司马君实用之时
官为高下朝谒应天院留台职也天申即
日行(闻见/录)
元丰五年公忽得语涩疾自疑当中风乃豫
作遗表大略如六事加详尽感槩亲书缄
封置卧内且死当以授所善范纯仁范祖
禹使上之凡居洛十五年再任留司御史
台四任提举崇福宫(行/状)
孙和甫曰固在西府亲见 神宗晚年以事
无成功当宁太息欲召司马君实用之时
卷二 第 32b 页
王禹玉蔡持正并在相位相顾失色禹玉
忧不知所出持正密议欲于西边深入探
虏巢穴以为此议若行必不复召君实虽
召将不至自是西师入讨夷夏被害死者
无算盖自西边用兵 神宗尝持浅攻之
议虽一胜一负犹不至大有杀伤至于西
边将帅习知兵事亦无肯言深入者非禹
玉持正不历外任不习边事无敢开此议
者(龙川/志)
元丰五年文潞公与富韩公集洛中公卿大
忧不知所出持正密议欲于西边深入探
虏巢穴以为此议若行必不复召君实虽
召将不至自是西师入讨夷夏被害死者
无算盖自西边用兵 神宗尝持浅攻之
议虽一胜一负犹不至大有杀伤至于西
边将帅习知兵事亦无肯言深入者非禹
玉持正不历外任不习边事无敢开此议
者(龙川/志)
元丰五年文潞公与富韩公集洛中公卿大
卷二 第 33a 页
夫年德高者为耆英会以洛中风俗尚齿
不尚官就资圣院建大厦曰耆英堂温公
年未七十潞公素重其人用唐狄兼谟故
事请入会温公辞以晚进不敢班富文二
公之后潞公谓温公曰彦博留守北京遣
人入大辽侦事回云见虏主大宴群臣伶
人剧戏作衣冠者见物必攫取怀之有从
其后以挺扑之者曰司马端明耶君实清
名在夷狄如此温公愧谢(闻见/录)
温公判西京留司御史台遂居洛买园于尊
不尚官就资圣院建大厦曰耆英堂温公
年未七十潞公素重其人用唐狄兼谟故
事请入会温公辞以晚进不敢班富文二
公之后潞公谓温公曰彦博留守北京遣
人入大辽侦事回云见虏主大宴群臣伶
人剧戏作衣冠者见物必攫取怀之有从
其后以挺扑之者曰司马端明耶君实清
名在夷狄如此温公愧谢(闻见/录)
温公判西京留司御史台遂居洛买园于尊
卷二 第 33b 页
贤坊以独乐名之始与伯温先君子康节
先生游尝曰光陜人先生卫人今同居洛
即乡人也有如先生道学之尊当以年德
为贵官职不足道也公尝问康节曰光何
如人康节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公深以
为知言康节又曰君实九分人也其重之
如此(闻见/录)
司马温公既居洛时往夏县展墓省其兄郎
中公为其群从乡人说书讲学或乘兴游
荆华诸山以归多游寿安山买瓷窑畔为
先生游尝曰光陜人先生卫人今同居洛
即乡人也有如先生道学之尊当以年德
为贵官职不足道也公尝问康节曰光何
如人康节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公深以
为知言康节又曰君实九分人也其重之
如此(闻见/录)
司马温公既居洛时往夏县展墓省其兄郎
中公为其群从乡人说书讲学或乘兴游
荆华诸山以归多游寿安山买瓷窑畔为
卷二 第 34a 页
休息之地尝同范景仁登嵩顶由輍辕道
至龙门涉伊水至香山憩石楼临八节滩
凡所经从多有诗什自作序曰游山录士
大夫争传之公不喜肩舆山中亦乘马路
险策杖以行故嵩山题字曰登山有道徐
行则不困措足于平稳之地则不跌(御/名)之
哉其旨远矣(闻见/录)
温公知永兴军到官踰月上章曰臣之不才
最出群臣之下先见不如吕诲公直不如
范纯仁程颢敢言不如苏轼孔文仲勇决
至龙门涉伊水至香山憩石楼临八节滩
凡所经从多有诗什自作序曰游山录士
大夫争传之公不喜肩舆山中亦乘马路
险策杖以行故嵩山题字曰登山有道徐
行则不困措足于平稳之地则不跌(御/名)之
哉其旨远矣(闻见/录)
温公知永兴军到官踰月上章曰臣之不才
最出群臣之下先见不如吕诲公直不如
范纯仁程颢敢言不如苏轼孔文仲勇决
卷二 第 34b 页
不如范镇伏望圣恩裁处其罪若臣罪与
范镇同则乞依范镇例致仕若罪重于镇
或窜或诛所不敢逃 帝必欲用公召知
许州令过阙上殿方下诏谓监察御史里
行程颢曰朕召司马光卿度光来否颢对
曰 陛下能用其言光必来不能用其言
光必不来 帝曰未论用其言如光者常
在左右人主自可无过公果辞召命 帝
尝谓左丞蒲宗孟曰如司马光未论别事
只辞枢密一节朕自即位以来惟见此一
范镇同则乞依范镇例致仕若罪重于镇
或窜或诛所不敢逃 帝必欲用公召知
许州令过阙上殿方下诏谓监察御史里
行程颢曰朕召司马光卿度光来否颢对
曰 陛下能用其言光必来不能用其言
光必不来 帝曰未论用其言如光者常
在左右人主自可无过公果辞召命 帝
尝谓左丞蒲宗孟曰如司马光未论别事
只辞枢密一节朕自即位以来惟见此一
卷二 第 35a 页
人 帝之眷礼于公不衰如此特公以新
法不罢义不可起元丰官制成 帝曰官
制将行欲取新旧人两用之又曰御史大
夫非用司马光不可蔡确进曰国是方定
愿少俟之王圭亦助其说至元丰七年秋
资治通鉴书成进御时拜公资政殿学士
赐带如二府品数者脩书官皆迁秩召范
祖禹及公子康为馆职时 帝初微感疾
既安语宰辅曰来春建储以司马公吕公
著为师保至来春三月未及建储而 帝
法不罢义不可起元丰官制成 帝曰官
制将行欲取新旧人两用之又曰御史大
夫非用司马光不可蔡确进曰国是方定
愿少俟之王圭亦助其说至元丰七年秋
资治通鉴书成进御时拜公资政殿学士
赐带如二府品数者脩书官皆迁秩召范
祖禹及公子康为馆职时 帝初微感疾
既安语宰辅曰来春建储以司马公吕公
著为师保至来春三月未及建储而 帝
卷二 第 35b 页
升遐 神宗知公之深如此(闻见/录)
神宗崩公赴阙庭卫士见公入皆以手加额
曰此司马相公也民遮道呼曰公无归洛
留相 天子活百姓所在数千人聚观之
公惧会放辞谢遂径归洛 太皇太后闻
之诘问主者遣使劳公问所当先者公言
近岁士大夫以言为讳闾阎愁苦于下而
上不之知明主忧勤于上而下无所诉此
罪在群臣而愚民无知归怨 先帝宜下
诏首开言路从之下诏榜朝堂而当时有
神宗崩公赴阙庭卫士见公入皆以手加额
曰此司马相公也民遮道呼曰公无归洛
留相 天子活百姓所在数千人聚观之
公惧会放辞谢遂径归洛 太皇太后闻
之诘问主者遣使劳公问所当先者公言
近岁士大夫以言为讳闾阎愁苦于下而
上不之知明主忧勤于上而下无所诉此
罪在群臣而愚民无知归怨 先帝宜下
诏首开言路从之下诏榜朝堂而当时有
卷二 第 36a 页
不欲者于诏语中设六事以禁切言者曰
若阴有所怀犯非其分或扇摇机事之重
或迎合巳行之令上以观望朝廷之意以
侥倖希进下以眩惑流俗之情以干取虚
誉若此者必罚无赦 太皇太后封诏草
以问公公曰此非求谏乃拒谏也人臣惟
不言言则入六事矣时有应诏言事而坐
越职赎铜者公具论其情且请改赐诏书
行之天下从之于是四方吏民言新法不
便者数千人公方草具所当行者而 太
若阴有所怀犯非其分或扇摇机事之重
或迎合巳行之令上以观望朝廷之意以
侥倖希进下以眩惑流俗之情以干取虚
誉若此者必罚无赦 太皇太后封诏草
以问公公曰此非求谏乃拒谏也人臣惟
不言言则入六事矣时有应诏言事而坐
越职赎铜者公具论其情且请改赐诏书
行之天下从之于是四方吏民言新法不
便者数千人公方草具所当行者而 太
卷二 第 36b 页
皇太后巳有旨散遣脩京城役夫罢减皇
城内觇者止御前工作出近侍之无状者
三千馀人戒饬中外无敢苛刻暴敛废导
洛司物货埸及民所养户马宽保马限皆
从中出大臣不与公上疏谢当今急务
陛下略巳行之矣小臣稽慢罪当万死(行/状)
拜门下侍郎公力辞不许数赐手诏 先帝
新弃天下 天子冲幼此何时而君辞位
耶公不敢复辞初 神宗皇帝以英杰绝
人之资励精求治凛凛乎汉宣帝唐太宗
城内觇者止御前工作出近侍之无状者
三千馀人戒饬中外无敢苛刻暴敛废导
洛司物货埸及民所养户马宽保马限皆
从中出大臣不与公上疏谢当今急务
陛下略巳行之矣小臣稽慢罪当万死(行/状)
拜门下侍郎公力辞不许数赐手诏 先帝
新弃天下 天子冲幼此何时而君辞位
耶公不敢复辞初 神宗皇帝以英杰绝
人之资励精求治凛凛乎汉宣帝唐太宗
卷二 第 37a 页
之上矣而宰相王安石用心过当急于功
利小人得乘间而入吕惠卿之流以此得
志后者慕之争先相高而天下病矣 先
帝明圣独觉其非出安石金陵天下欣然
意法必变虽安石亦自悔恨其去而复用
也欲稍自改而惠卿之流恐法变身危持
之不肯改然 先帝终疑之遂退安石八
年不复召而惠卿亦再逐不用元丰之末
天下多故及 二圣嗣位民日夜引领以
观新政而进说者以为三年无改于父之
利小人得乘间而入吕惠卿之流以此得
志后者慕之争先相高而天下病矣 先
帝明圣独觉其非出安石金陵天下欣然
意法必变虽安石亦自悔恨其去而复用
也欲稍自改而惠卿之流恐法变身危持
之不肯改然 先帝终疑之遂退安石八
年不复召而惠卿亦再逐不用元丰之末
天下多故及 二圣嗣位民日夜引领以
观新政而进说者以为三年无改于父之
卷二 第 37b 页
道欲稍损其甚者毛举数事以塞人言公
慨然争之曰 先帝之法其善者虽百世
不可变也若安石惠卿等所建为天下害
非 先帝夲意者改之当如救焚拯溺犹
恐不及昔汉文帝除肉刑斩右趾者弃市
笞五百者多死景帝改之武帝作盐铁搉
酤均输等法昭帝罢之唐代宗纵宦官公
求赂遗德宗罢之德宗为宫市五坊小儿
暴横盐铁使月进羡馀顺宗罢之当时悦
服后世称颂未有或非之者也况 太皇
慨然争之曰 先帝之法其善者虽百世
不可变也若安石惠卿等所建为天下害
非 先帝夲意者改之当如救焚拯溺犹
恐不及昔汉文帝除肉刑斩右趾者弃市
笞五百者多死景帝改之武帝作盐铁搉
酤均输等法昭帝罢之唐代宗纵宦官公
求赂遗德宗罢之德宗为宫市五坊小儿
暴横盐铁使月进羡馀顺宗罢之当时悦
服后世称颂未有或非之者也况 太皇
卷二 第 38a 页
太后以母改子非子改父众议乃定遂罢
保甲团教依义勇法岁一阅保马不复买
见在者还监牧给诸军废市易法所储物
皆鬻之不取息而民所欠钱皆除其息京
东铸铁钱河北江西福建湖南盐及福建
茶法皆复其旧独川峡茶以边用未即罢
遣使相视去其甚者户部左右曹钱榖皆
领之尚书凡昔之三司使事有散隶五曹
及寺监者皆归户部使尚书周知其数量
入以为出元祐元年正月公始得疾诏公
保甲团教依义勇法岁一阅保马不复买
见在者还监牧给诸军废市易法所储物
皆鬻之不取息而民所欠钱皆除其息京
东铸铁钱河北江西福建湖南盐及福建
茶法皆复其旧独川峡茶以边用未即罢
遣使相视去其甚者户部左右曹钱榖皆
领之尚书凡昔之三司使事有散隶五曹
及寺监者皆归户部使尚书周知其数量
入以为出元祐元年正月公始得疾诏公
卷二 第 38b 页
与尚书左丞吕公著朝会与执政异班再
拜而巳免舞蹈公疾益甚叹曰四患未除
吾死不瞑目矣乃力疾上疏论免役五害
乞直降敕罢之率用熙宁以前法有未便
州县监司节级以闻为一路一州一县法
诏即日行之又论西戎大略以和戎为便
用兵为失时异议甚众独太师文彦博议
与公合众不能夺遂诏诸将兵皆隶州县
军政委守令通决之又废提举常平司以
其事归之转运使及提点刑狱罢青苗钱
拜而巳免舞蹈公疾益甚叹曰四患未除
吾死不瞑目矣乃力疾上疏论免役五害
乞直降敕罢之率用熙宁以前法有未便
州县监司节级以闻为一路一州一县法
诏即日行之又论西戎大略以和戎为便
用兵为失时异议甚众独太师文彦博议
与公合众不能夺遂诏诸将兵皆隶州县
军政委守令通决之又废提举常平司以
其事归之转运使及提点刑狱罢青苗钱
卷二 第 39a 页
专行常平粜籴法(行/状)
公奏以文学德行吏事武略等为十科以求
天下遗材命文臣升朝以上岁举经明行
脩一人如进士高选皆从之(行/状)
元祐初司马温公辅政是岁天下断死刑凡
千人其后二吕继之岁常数倍此岂智力
所能胜耶(谈/丛)
公曰温公当揆路日盖知后必有反覆之祸
然仁人君子如救焚拯溺何暇论异日事
元丰之末京东剧寇欲取掊克吏吴居厚
公奏以文学德行吏事武略等为十科以求
天下遗材命文臣升朝以上岁举经明行
脩一人如进士高选皆从之(行/状)
元祐初司马温公辅政是岁天下断死刑凡
千人其后二吕继之岁常数倍此岂智力
所能胜耶(谈/丛)
公曰温公当揆路日盖知后必有反覆之祸
然仁人君子如救焚拯溺何暇论异日事
元丰之末京东剧寇欲取掊克吏吴居厚
卷二 第 39b 页
投之铸冶中赖居厚觉蚤间道遁去不然
贼杀一转运使从官得晏然而巳乎(刘先生/谭录)
公欲改新法或谓公曰元丰旧臣如章惇吕
惠卿辈皆小人它日有以父子之义闻
上则朋党之祸作矣不可不惧公正色曰
天若祚宋必无此事遂改之不疑(闻见/录)
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其好学如
饥渴之嗜饮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
心自然天下信之退居于洛往来陜洛间
皆化其德师其学法其俭有不善曰君实
贼杀一转运使从官得晏然而巳乎(刘先生/谭录)
公欲改新法或谓公曰元丰旧臣如章惇吕
惠卿辈皆小人它日有以父子之义闻
上则朋党之祸作矣不可不惧公正色曰
天若祚宋必无此事遂改之不疑(闻见/录)
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其好学如
饥渴之嗜饮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
心自然天下信之退居于洛往来陜洛间
皆化其德师其学法其俭有不善曰君实
卷二 第 40a 页
得无知之乎博学无所不通音乐律历天
文书数皆极其妙晚节尤好礼为冠婚丧
祭法适古今之宜不喜释老曰其微言不
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不事生产买第洛
中仅庇风雨有田三顷丧其夫人质田以
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自以遭遇圣明言
听计从欲以身徇天下躬亲庶务不舍昼
夜宾客或以诸葛孔明事多食少之语戒
之公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谆谆不
复自觉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大事也既没
文书数皆极其妙晚节尤好礼为冠婚丧
祭法适古今之宜不喜释老曰其微言不
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不事生产买第洛
中仅庇风雨有田三顷丧其夫人质田以
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自以遭遇圣明言
听计从欲以身徇天下躬亲庶务不舍昼
夜宾客或以诸葛孔明事多食少之语戒
之公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谆谆不
复自觉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大事也既没
卷二 第 40b 页
其家得遗奏八纸上之皆手札论当世要
务京师民画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夲饮
食必祝焉四方皆遣人购之京师时画工
有致富者(行/状)
温公与其兄伯康友爱尤笃伯康年将八十
公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每食少顷则
问曰得无饥乎天少冷则拊其背曰衣得
无薄乎(范太/史集)
晁无咎言司马温公有言吾无过人者但平
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东坡/集)
务京师民画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夲饮
食必祝焉四方皆遣人购之京师时画工
有致富者(行/状)
温公与其兄伯康友爱尤笃伯康年将八十
公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每食少顷则
问曰得无饥乎天少冷则拊其背曰衣得
无薄乎(范太/史集)
晁无咎言司马温公有言吾无过人者但平
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东坡/集)
卷二 第 41a 页
公又云司马文正对宾客无问贤愚长幼悉
以疑事问之有草簿数枚常致坐间苟有
可取随手记录或对客即书率以为常其
书字皆真谨公见时巳有三十馀簿(刘先生/谭录)
东都曹生言范右相既贵接亲旧情礼如故
它亦不改世未有也然体面肥白洁泽岂
其胸中亦以为乐邪惟司马温公枯瘦自
如岂非不以富贵动其心邪(谈/丛)
公初患历代史繁重学者不能综况于人主
遂约战国至秦二世如左氏体为通志八
以疑事问之有草簿数枚常致坐间苟有
可取随手记录或对客即书率以为常其
书字皆真谨公见时巳有三十馀簿(刘先生/谭录)
东都曹生言范右相既贵接亲旧情礼如故
它亦不改世未有也然体面肥白洁泽岂
其胸中亦以为乐邪惟司马温公枯瘦自
如岂非不以富贵动其心邪(谈/丛)
公初患历代史繁重学者不能综况于人主
遂约战国至秦二世如左氏体为通志八
卷二 第 41b 页
卷以进 英宗悦之命公读其书置局秘
阁以其素所贤者刘攽刘恕范祖禹为属
官 神宗尤重其书以为贤于荀悦亲为
制叙赐名资治通鉴诏迩英读其书赐颍
邸旧书二千四百二卷书成拜资政殿学
士赐金帛甚盛(行状/又邵氏后录云温公脩通/鉴成进御丞相王圭蔡确见/上)
(问何如/上曰当略降出不可久留又咨叹曰贤于/荀悦汉纪远矣罢朝中使以其书至政事堂每叶缝)
(合以睿思殿宝章睿思/殿/上观书之所也)
辽人夏人遣使入朝与吾使至虏中者虏必
问公起居及为相辽人敕其边吏曰中国
阁以其素所贤者刘攽刘恕范祖禹为属
官 神宗尤重其书以为贤于荀悦亲为
制叙赐名资治通鉴诏迩英读其书赐颍
邸旧书二千四百二卷书成拜资政殿学
士赐金帛甚盛(行状/又邵氏后录云温公脩通/鉴成进御丞相王圭蔡确见/上)
(问何如/上曰当略降出不可久留又咨叹曰贤于/荀悦汉纪远矣罢朝中使以其书至政事堂每叶缝)
(合以睿思殿宝章睿思/殿/上观书之所也)
辽人夏人遣使入朝与吾使至虏中者虏必
问公起居及为相辽人敕其边吏曰中国
卷二 第 42a 页
相司马矣(御/名)毋生事开边隙(神道/碑)
公薨京师之民罢市而往吊鬻衣以致奠巷
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 上命户部侍
郎赵瞻内侍省押班冯宗道护其丧归葬
瞻等还言民哭公哀甚如哭其私亲四方
来会葬者盖数万人而岭南封州父老相
率致祭且作佛事以荐公者其词尤哀注
香于手顶以送公葬者凡百馀人而画像
以祠公者天下皆是也(神道/碑)
先生每与司马君实说话不曾放过如范尧
公薨京师之民罢市而往吊鬻衣以致奠巷
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 上命户部侍
郎赵瞻内侍省押班冯宗道护其丧归葬
瞻等还言民哭公哀甚如哭其私亲四方
来会葬者盖数万人而岭南封州父老相
率致祭且作佛事以荐公者其词尤哀注
香于手顶以送公葬者凡百馀人而画像
以祠公者天下皆是也(神道/碑)
先生每与司马君实说话不曾放过如范尧
卷二 第 42b 页
夫十件事只争得三四件便巳先生曰君
实只为能受尽言尽人忤逆终不怒便是
好处(程氏/遗书)
伯淳道君实之语自谓如人参甘草病未甚
时可用也病甚则非所能及观其自处必
是有以救之之术(遗/书)
君实之能忠孝诚实只是天资学则元不知
学尧夫之坦夷无思虑纷扰之患亦只是
天资自美尔皆非学之功也(遗书〇又曰或/问范祖禹曰或)
(谓夫子有言人有笃学力行而不知道者信/乎祖禹曰吾尝闻之夫子有指而言之也)
实只为能受尽言尽人忤逆终不怒便是
好处(程氏/遗书)
伯淳道君实之语自谓如人参甘草病未甚
时可用也病甚则非所能及观其自处必
是有以救之之术(遗/书)
君实之能忠孝诚实只是天资学则元不知
学尧夫之坦夷无思虑纷扰之患亦只是
天资自美尔皆非学之功也(遗书〇又曰或/问范祖禹曰或)
(谓夫子有言人有笃学力行而不知道者信/乎祖禹曰吾尝闻之夫子有指而言之也)
卷二 第 43a 页
或云三代以下宰相学术温公一人而巳公
以为何如公曰学术诚然若宰相之才所
以图回四海者未敢以为第一盖当时正
人多短于才所谓爱而知其恶也(刘先生/谭录)
苏内翰轼作公神道碑铭曰于皇上帝子惠
我民孰堪顾天惟圣与仁 圣子受命如
尧之初 神母诏之匪亟匪徐圣神无心
孰左右之民自择相我兴授之其相惟何
太师温公公来自西一马二童万人环之
如渴赴泉孰不见公莫如我先 二圣忘
以为何如公曰学术诚然若宰相之才所
以图回四海者未敢以为第一盖当时正
人多短于才所谓爱而知其恶也(刘先生/谭录)
苏内翰轼作公神道碑铭曰于皇上帝子惠
我民孰堪顾天惟圣与仁 圣子受命如
尧之初 神母诏之匪亟匪徐圣神无心
孰左右之民自择相我兴授之其相惟何
太师温公公来自西一马二童万人环之
如渴赴泉孰不见公莫如我先 二圣忘
卷二 第 43b 页
巳惟公是式公亦无我惟民是度民曰乐
哉既相司马尔贾于途我耕于野士曰时
哉既用君实我后子先时不可失公如麟
凤不鵱不搏羽毛毕朝雄狡卒服为政一
年疾病半之功则多矣百年之思知公于
异识公于微匪公之思 神考是怀 天
子万年四夷来同荐于清庙 神考之功
范太史祖禹作布衾铭记云温国文正公所
服之布衾隶书百有十字曰景仁惠者端
明殿学士范蜀公所赠也曰尧夫铭者右
哉既相司马尔贾于途我耕于野士曰时
哉既用君实我后子先时不可失公如麟
凤不鵱不搏羽毛毕朝雄狡卒服为政一
年疾病半之功则多矣百年之思知公于
异识公于微匪公之思 神考是怀 天
子万年四夷来同荐于清庙 神考之功
范太史祖禹作布衾铭记云温国文正公所
服之布衾隶书百有十字曰景仁惠者端
明殿学士范蜀公所赠也曰尧夫铭者右
卷二 第 44a 页
仆射高平公所作也元丰中公在洛蜀公
自许往访之赠以是衾先是高平公作布
衾铭以戒学者公爱其文义取而书于衾
之首及寝疾东府治命敛以深衣而覆以
是衾公于物澹无所好唯于德义若利欲
其清如水而澄之不巳其直如矢而端之
不止故其居处必有法动作必有礼其被
服如陋巷之士一室萧然图书盈几终日
静坐泊如也又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
转而觉乃起读书盖恭俭勤礼出于天性
自许往访之赠以是衾先是高平公作布
衾铭以戒学者公爱其文义取而书于衾
之首及寝疾东府治命敛以深衣而覆以
是衾公于物澹无所好唯于德义若利欲
其清如水而澄之不巳其直如矢而端之
不止故其居处必有法动作必有礼其被
服如陋巷之士一室萧然图书盈几终日
静坐泊如也又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
转而觉乃起读书盖恭俭勤礼出于天性
卷二 第 44b 页
自以为适不勉而能与二范公为心交以
直道相与以忠告相益凡皆如此其诚心
终始如一将殁而犹不忘祖禹观公大节
与其细行虽不可遽数然夲于至诚无欲
天下信之故能奋然有为超绝古今居洛
十五年若将终身焉一起而功被天下内
之婴童妇女外之蛮夷戎狄莫不敬其德
服其名唯至诚故也公兄子宏得公手泽
纸夲于家属祖禹序其本末俾后世师公
之俭云(范/集)
直道相与以忠告相益凡皆如此其诚心
终始如一将殁而犹不忘祖禹观公大节
与其细行虽不可遽数然夲于至诚无欲
天下信之故能奋然有为超绝古今居洛
十五年若将终身焉一起而功被天下内
之婴童妇女外之蛮夷戎狄莫不敬其德
服其名唯至诚故也公兄子宏得公手泽
纸夲于家属祖禹序其本末俾后世师公
之俭云(范/集)
卷二 第 1a 页
五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十之一
希夷陈先生(穆脩种放李之/才魏野林逋附)
先生名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后唐长
兴中举进士不中隐居武当山后徙华
山云台观周世宗召至京师赐号白云
先生 太宗朝再召赐号希夷先生端
拱二年卒
陈抟长兴末举进士不第去隐武当山九室
岩辟谷练气二十馀年后居华山云台观
多闭门独卧至百馀日不起周世宗召至
希夷陈先生(穆脩种放李之/才魏野林逋附)
先生名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后唐长
兴中举进士不中隐居武当山后徙华
山云台观周世宗召至京师赐号白云
先生 太宗朝再召赐号希夷先生端
拱二年卒
陈抟长兴末举进士不第去隐武当山九室
岩辟谷练气二十馀年后居华山云台观
多闭门独卧至百馀日不起周世宗召至
卷二 第 1b 页
阙下令于禁中扄户以试之月馀始开抟
熟寐如故甚异之因问以黄白之术抟曰
陛下为天下君当以苍生为念岂宜留意
于为金乎世宗不悦放还山令长吏岁时
存问 太宗即位再召之留阙下数月多
延入宫中与语谓宰相宋琪等曰陈抟独
善其身不干势利真方外之士遣中使送
至中书琪等问曰先生得玄默脩养之道
可以授人乎曰抟遁迹山野无用于世练
养之事皆所不知无可传授然正使白日
熟寐如故甚异之因问以黄白之术抟曰
陛下为天下君当以苍生为念岂宜留意
于为金乎世宗不悦放还山令长吏岁时
存问 太宗即位再召之留阙下数月多
延入宫中与语谓宰相宋琪等曰陈抟独
善其身不干势利真方外之士遣中使送
至中书琪等问曰先生得玄默脩养之道
可以授人乎曰抟遁迹山野无用于世练
养之事皆所不知无可传授然正使白日
卷二 第 2a 页
升天何益于治 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
之表洞达今古治乱之旨真有道仁圣之
主正是君臣合德以治天下之时勤行脩
练无以加此琪等表上其言 上览之甚
喜未几放还山(谈/苑)
抟负经纶之才历五季乱离游行四方志不
遂入武当山后隐居华山自晋汉以后每
闻一朝革命颦蹙数日人有问者瞪目不
荅一日方乘驴游华阴市闻 太祖登极
惊喜大笑问其故又笑曰天下自此定矣
之表洞达今古治乱之旨真有道仁圣之
主正是君臣合德以治天下之时勤行脩
练无以加此琪等表上其言 上览之甚
喜未几放还山(谈/苑)
抟负经纶之才历五季乱离游行四方志不
遂入武当山后隐居华山自晋汉以后每
闻一朝革命颦蹙数日人有问者瞪目不
荅一日方乘驴游华阴市闻 太祖登极
惊喜大笑问其故又笑曰天下自此定矣
卷二 第 2b 页
太祖方潜龙时抟尝见天日之表知太平
之有自矣遁迹之初有诗云十年踪迹走
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
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见
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
一般春岂浅丈夫哉(邵伯温易/学辨惑)
陈抟周世宗尝召见太平兴国初再召赴阙
太宗赐诗云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
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揔把三峰乞与
君先生服华阳巾草屦垂绦以宾礼见赐
之有自矣遁迹之初有诗云十年踪迹走
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
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见
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
一般春岂浅丈夫哉(邵伯温易/学辨惑)
陈抟周世宗尝召见太平兴国初再召赴阙
太宗赐诗云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
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揔把三峰乞与
君先生服华阳巾草屦垂绦以宾礼见赐
卷二 第 3a 页
坐 上方欲征河东先生谏止会军巳兴
令寝于御园兵还果无功百馀日方起恩
礼特异久之辞归(渑水燕谈○又辨惑云召至/阙求一静室休息乃赐馆于)
(建隆观扃户熟寐月馀方起诏以野服见/上方欲/征河东抟谏止之九年复来朝始陈河东可取暨王)
(师再举果执刘/继元平并州)
太宗问抟曰昔在尧舜之为天下今可致否
对曰尧舜土阶三尺茅茨不剪其迹似不
可及然能以清静为治即今之尧舜也
上善之(辨/惑)
陈抟被诏至阙下间有士大夫诣其所止愿
令寝于御园兵还果无功百馀日方起恩
礼特异久之辞归(渑水燕谈○又辨惑云召至/阙求一静室休息乃赐馆于)
(建隆观扃户熟寐月馀方起诏以野服见/上方欲/征河东抟谏止之九年复来朝始陈河东可取暨王)
(师再举果执刘/继元平并州)
太宗问抟曰昔在尧舜之为天下今可致否
对曰尧舜土阶三尺茅茨不剪其迹似不
可及然能以清静为治即今之尧舜也
上善之(辨/惑)
陈抟被诏至阙下间有士大夫诣其所止愿
卷二 第 3b 页
闻善言以自规诲陈曰优好之所勿久恋
得志之处勿再往闻者以谓至言(倦游杂录/○又辨惑)
(云康节尝诵希夷之语曰得便宜事不可再作得便/宜处不可再去又曰落便宜是得便宜故康节诗云)
(珍重至人尝有语落便宜是/得便宜盖可终身行之也)
后复再召抟辞曰九重仙诏休教丹凤衔来
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辨/惑)
端拱初抟忽命弟子于张超谷凿石为室二
年七月室成手书数百言为表其略曰臣
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巳于今月二十二
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如期而卒
得志之处勿再往闻者以谓至言(倦游杂录/○又辨惑)
(云康节尝诵希夷之语曰得便宜事不可再作得便/宜处不可再去又曰落便宜是得便宜故康节诗云)
(珍重至人尝有语落便宜是/得便宜盖可终身行之也)
后复再召抟辞曰九重仙诏休教丹凤衔来
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辨/惑)
端拱初抟忽命弟子于张超谷凿石为室二
年七月室成手书数百言为表其略曰臣
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巳于今月二十二
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如期而卒
卷二 第 4a 页
(笔/录)
抟好读易以数学授穆脩伯长脩授李之才
挺之之才授康节先生邵雍尧夫以象学
授种放放授庐江许坚坚授范谔昌此一
枝传于南方也世但以为学神仙术善人
伦风鉴而已非知图南者也(辨/惑)
穆脩字伯长汶阳人后居蔡州师事图南而
传其学脩少豪放性𥚹少合多游京洛间
人尝书其诗句于禁中壁间 真庙见之
深加叹赏问侍臣曰此为谁诗或以穆脩
抟好读易以数学授穆脩伯长脩授李之才
挺之之才授康节先生邵雍尧夫以象学
授种放放授庐江许坚坚授范谔昌此一
枝传于南方也世但以为学神仙术善人
伦风鉴而已非知图南者也(辨/惑)
穆脩字伯长汶阳人后居蔡州师事图南而
传其学脩少豪放性𥚹少合多游京洛间
人尝书其诗句于禁中壁间 真庙见之
深加叹赏问侍臣曰此为谁诗或以穆脩
卷二 第 4b 页
对 上曰有文如是公卿何以不荐丁晋
公在侧曰此人行不逮文由是 上不复
问盖伯长与晋公有布衣旧晋公顷赴夔
漕伯长犹未仕相遇汉上晋公意欲伯长
先致礼伯长竟不一揖而去晋公衔之由
是短于 上前后晋公贬朱崖徙道州伯
长有诗云却讶有虞刑政失四凶何事不
量移可见其不相善也伯长祥符二年梁
固榜登进士第调海州理掾以忤通判遂
为捃拾由是削籍隶池州其集中有秋浦
公在侧曰此人行不逮文由是 上不复
问盖伯长与晋公有布衣旧晋公顷赴夔
漕伯长犹未仕相遇汉上晋公意欲伯长
先致礼伯长竟不一揖而去晋公衔之由
是短于 上前后晋公贬朱崖徙道州伯
长有诗云却讶有虞刑政失四凶何事不
量移可见其不相善也伯长祥符二年梁
固榜登进士第调海州理掾以忤通判遂
为捃拾由是削籍隶池州其集中有秋浦
卷二 第 5a 页
会遇诗自叙甚详后遇赦叙颍州文学参
军故当时呼之曰穆参军老益贫家有唐
夲韩柳集乃丐于所亲厚者得金募工镂
板印数百帙携入京师相国寺设肆鬻之
伯长坐其旁有儒生数辈至其肆辄取阅
伯长夺取怒视谓曰先辈能读一篇不失
一句当以一部为赠自是经年不售时学
者方从事声律未知为古文伯长首为之
唱其后尹源子渐洙师鲁兄弟始从之学
古文又传其春秋学(辨/惑)
军故当时呼之曰穆参军老益贫家有唐
夲韩柳集乃丐于所亲厚者得金募工镂
板印数百帙携入京师相国寺设肆鬻之
伯长坐其旁有儒生数辈至其肆辄取阅
伯长夺取怒视谓曰先辈能读一篇不失
一句当以一部为赠自是经年不售时学
者方从事声律未知为古文伯长首为之
唱其后尹源子渐洙师鲁兄弟始从之学
古文又传其春秋学(辨/惑)
卷二 第 5b 页
李之才字挺之青州人倜傥不群师事伯长
伯长性严急稍不如意或至呵叱挺之左
右承顺如事父兄略无倦意登科任孟州
司户挺之坦率不事仪矩时太守范忠献
公以此颇不悦挺之自若也后忠献建节
移镇延安郡僚多送至境外挺之但别于
近郊众或让之挺之曰异时送太守至于
是且情文贵称范公实不我知而出疆远
送非情岂敢以不情事范公未几忠献责
守安陆过洛三城故吏无一人往者独挺
伯长性严急稍不如意或至呵叱挺之左
右承顺如事父兄略无倦意登科任孟州
司户挺之坦率不事仪矩时太守范忠献
公以此颇不悦挺之自若也后忠献建节
移镇延安郡僚多送至境外挺之但别于
近郊众或让之挺之曰异时送太守至于
是且情文贵称范公实不我知而出疆远
送非情岂敢以不情事范公未几忠献责
守安陆过洛三城故吏无一人往者独挺
卷二 第 6a 页
之沿檄往省之忠献始称叹遂受知焉又
尝为卫州共城令时先君康节居祖母丧
筑室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衣蔬食三年躬
㸑以养先祖挺之闻先君好学苦志自造
其庐问先君曰子何所学先君曰为科举
进取之学耳挺之曰科举之外有义理之
学子知之乎先君曰未也愿受教挺之曰
义理之外有物理之学子知之乎先君曰
未也愿受教挺之曰物理之外有性命之
学子知之乎先君曰未也愿受教于是先
尝为卫州共城令时先君康节居祖母丧
筑室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衣蔬食三年躬
㸑以养先祖挺之闻先君好学苦志自造
其庐问先君曰子何所学先君曰为科举
进取之学耳挺之曰科举之外有义理之
学子知之乎先君曰未也愿受教挺之曰
义理之外有物理之学子知之乎先君曰
未也愿受教挺之曰物理之外有性命之
学子知之乎先君曰未也愿受教于是先
卷二 第 6b 页
君传其学挺之后终殿中丞签书泽州判
官厅公事泽人刘羲叟晚出其门受历法
亦为名士易学则唯先君得之也(辨/惑)
种放字明逸隐居终南山豹林谷闻希夷先
生之风往见之希夷先生一日令洒扫庭
除曰当有嘉客至明逸作樵夫拜庭下希
夷挽之而上曰君岂樵者二十年后当为
显官名声闻天下明逸曰放以道义来官
禄非所问也希夷笑曰人之贵贱莫不有
命君骨相当尔虽晦迹山林恐竟不能安
官厅公事泽人刘羲叟晚出其门受历法
亦为名士易学则唯先君得之也(辨/惑)
种放字明逸隐居终南山豹林谷闻希夷先
生之风往见之希夷先生一日令洒扫庭
除曰当有嘉客至明逸作樵夫拜庭下希
夷挽之而上曰君岂樵者二十年后当为
显官名声闻天下明逸曰放以道义来官
禄非所问也希夷笑曰人之贵贱莫不有
命君骨相当尔虽晦迹山林恐竟不能安
卷二 第 7a 页
异日自知之后 真宗朝召为司谏 帝
携其手登龙图阁论天下事辞归山拜谏
议大夫后改工部侍郎希夷又谓明逸曰
君不娶可得中寿明逸从之至六十岁卒
先是希夷为明逸卜上世葬地于豹林谷
下不定穴既葬希夷见之言地固佳安穴
稍后世世当出名将明逸不娶无子自其
侄世衡至今为将帅有声希夷解化明逸
立碑叙希夷之学曰明皇帝王伯之道云
(闻见/录)
携其手登龙图阁论天下事辞归山拜谏
议大夫后改工部侍郎希夷又谓明逸曰
君不娶可得中寿明逸从之至六十岁卒
先是希夷为明逸卜上世葬地于豹林谷
下不定穴既葬希夷见之言地固佳安穴
稍后世世当出名将明逸不娶无子自其
侄世衡至今为将帅有声希夷解化明逸
立碑叙希夷之学曰明皇帝王伯之道云
(闻见/录)
卷二 第 7b 页
希夷先生有高识尝戒门人种放曰子他日
遭逢明主不假进取迹动天阙名驰寰海
名者古今之美器造物者深忌之天地间
无完名子名将起必有物败可戒之放至
晚节侈饰过度营产满酆镐间门人戚属
亦怙势强并岁入益厚遂丧清节王嗣宗
守京兆乘醉慢骂条奏于朝会赦方止(记闻/云种)
(放以处士召见拜谏官/真宗待以殊礼名动海内/后谒归终南山恃恩骄倨甚王嗣宗时知长安放至)
(通判以下群拜谒放小俛垂手接之而巳嗣宗内不/平放召其侄出拜嗣宗嗣宗坐受之放怒嗣宗曰向)
(者通判以下拜君君扶之而巳此白丁耳嗣宗状元/及第名位不轻胡为不得坐受其拜放曰君以手搏)
遭逢明主不假进取迹动天阙名驰寰海
名者古今之美器造物者深忌之天地间
无完名子名将起必有物败可戒之放至
晚节侈饰过度营产满酆镐间门人戚属
亦怙势强并岁入益厚遂丧清节王嗣宗
守京兆乘醉慢骂条奏于朝会赦方止(记闻/云种)
(放以处士召见拜谏官/真宗待以殊礼名动海内/后谒归终南山恃恩骄倨甚王嗣宗时知长安放至)
(通判以下群拜谒放小俛垂手接之而巳嗣宗内不/平放召其侄出拜嗣宗嗣宗坐受之放怒嗣宗曰向)
(者通判以下拜君君扶之而巳此白丁耳嗣宗状元/及第名位不轻胡为不得坐受其拜放曰君以手搏)
卷二 第 8a 页
(得状元耳何足道也嗣宗怒遂上疏言放实空疏才/识无以踰人专饰诈巧盗虚名/陛下尊礼放擢为)
(显官臣恐天下窃笑益长浇伪之风且/陛下召魏野/野闭门避匿而放阴结权贵以自荐达因抉/擿言放)
(阴事数条/上虽两不/之问而待放之意寖衰)祥符八年一旦山斋晚
起服道衣聚诸生列饮取平生文藁悉焚
之酒数行而逝亦奇男子也(玉壶/清话)
种放别业在终南山后生从之学者甚众性
颇嗜酒躬耕种秫以自酿所居有林泉之
胜殊为幽绝 真宗闻之遣中使携画工
图之开龙图阁召辅臣观焉 上叹赏之
其后甘棠魏野居有幽致 帝亦遣人图
(显官臣恐天下窃笑益长浇伪之风且/陛下召魏野/野闭门避匿而放阴结权贵以自荐达因抉/擿言放)
(阴事数条/上虽两不/之问而待放之意寖衰)祥符八年一旦山斋晚
起服道衣聚诸生列饮取平生文藁悉焚
之酒数行而逝亦奇男子也(玉壶/清话)
种放别业在终南山后生从之学者甚众性
颇嗜酒躬耕种秫以自酿所居有林泉之
胜殊为幽绝 真宗闻之遣中使携画工
图之开龙图阁召辅臣观焉 上叹赏之
其后甘棠魏野居有幽致 帝亦遣人图
卷二 第 8b 页
之故野有诗云幽居 帝画看(渑水/燕谈)
处士魏野字仲先陜州人居于东郊架草堂
有水竹之胜好弹琴作诗清苦多闻于时
前后郡守皆所礼遇 上祀汾阴召之辞
疾不至野以诗贽公曰从前辅相皆频出
独在中书十五秋泰岳汾阴俱礼毕这回
好伴赤松游公览之喜形于色以酒茗药
物为荅素编先公遗扎有公自写此诗数
夲(王文正公遗事○仁宗政要云旦得诗感悟以疾/屡辞政柄遂拜太尉玉清昭应宫使又曰魏野谓)
(寇准曰自古功名盖世少有全者因与诗曰好去上/天辞将相归来平地作神仙及贬始悔不用野之言)
处士魏野字仲先陜州人居于东郊架草堂
有水竹之胜好弹琴作诗清苦多闻于时
前后郡守皆所礼遇 上祀汾阴召之辞
疾不至野以诗贽公曰从前辅相皆频出
独在中书十五秋泰岳汾阴俱礼毕这回
好伴赤松游公览之喜形于色以酒茗药
物为荅素编先公遗扎有公自写此诗数
夲(王文正公遗事○仁宗政要云旦得诗感悟以疾/屡辞政柄遂拜太尉玉清昭应宫使又曰魏野谓)
(寇准曰自古功名盖世少有全者因与诗曰好去上/天辞将相归来平地作神仙及贬始悔不用野之言)
卷二 第 9a 页
(云○又温公集云野子闲亦/不仕皇祐中赐号清逸处士)
林逋字君复居杭州西湖之孤山 真宗闻
其名赐号和靖处士诏长吏岁时劳问逋
工笔画善为诗如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
辀颇为士大夫所称又梅花诗云疏影横
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评诗者谓前
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又其临终为
句云茂陵他日求遗藁犹喜初无封禅书
尤为人称诵自逋之卒湖山寂寥未有继
者(归田录○又笔谈云林逋隐孤山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汎小艇游西)
林逋字君复居杭州西湖之孤山 真宗闻
其名赐号和靖处士诏长吏岁时劳问逋
工笔画善为诗如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
辀颇为士大夫所称又梅花诗云疏影横
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评诗者谓前
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又其临终为
句云茂陵他日求遗藁犹喜初无封禅书
尤为人称诵自逋之卒湖山寂寥未有继
者(归田录○又笔谈云林逋隐孤山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汎小艇游西)
卷二 第 9b 页
(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舡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
(也○又青箱杂记云逋景祐初尚无恙范文正公亦/过其庐赠逋诗曰巢由不愿仕尧舜岂遗人又曰风)
(俗因君厚文章到/老醇其激赏如此)
(也○又青箱杂记云逋景祐初尚无恙范文正公亦/过其庐赠逋诗曰巢由不愿仕尧舜岂遗人又曰风)
(俗因君厚文章到/老醇其激赏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