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a 页 WYG1254-057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未轩文集补遗卷上
            明 黄仲昭 撰
 序引
  兴化府志后序
兴化府志成翠渠周君既序诸首简矣郡守陈侯谓仲
昭尝操笔与俱不可不序诸后因忆初入局时其于总
志发凡立例辱周君往往商确于仲昭大要以遵国法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b 页 WYG1254-0576b.png
救时弊为主仲昭所治人物志则合前后诸志所载各
举其一节之盛者为之类例而裒次之若近代人物前
志未及载者亦商确于周君而各以类从至于前代奸
佞诸臣亦录附于篇以示戒焉既脱稿乃依周君所定
卷第编入至是遂为一郡完志矣昔司马文正公集古
今治乱成败之迹名曰资治通鉴然则斯志也其亦郡
邑资治之鉴与贤守令一开卷之顷见夫户口之增损
土田之莱辟赋税之登耗水利之通塞宁不思所以为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a 页 WYG1254-0577a.png
民兴利除害者乎见夫庠序之废举学术之邪正风俗
之美恶人物之臧否宁不思所以为民移风易俗者乎
倘因前人治忽之迹而为今日是非之鉴益之损之与
民宜之则所以资于治者不既深欤陈侯锐意欲成是
书其同寅贰守谈侯致用通守曾侯宗道节推罗侯汝
文又相与赞成之而县尹吴侯惟明亦效力焉诸君子
其皆有见于此乎然仲昭因斯志之成犹不能无遗憾
焉莆自宋太平兴国置郡以来至绍熙间始遇赵侯彦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b 页 WYG1254-0577b.png
励而前志成又历胜国以迄于今始遇陈侯而斯志成
盖五百三十年间仅两见焉故前志纪绍熙以前事犹
未免阔略今志于胜国时事虽掇拾一二而阔略尤甚
文献不足无所考證周君每与仲昭论及于此未尝不
深慨夫作者之难遇也嗣政君子其尚心陈侯之心而
以时续之俾后之执笔者无复有文献不足之憾顾不
韪欤因陈侯之命谨以是书诸末简弘治癸亥三月之晦
  人物志引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3a 页 WYG1254-0577c.png
天地既辟则山峙川流各有定位其扶舆清淑之气必钟于人
而人得是气以生者以体则具以用则周自有大异于众人者
是所谓人物也人物既盛则人纪赖以扶植风俗赖以醇厚世
道赖以隆平其所关系不既重矣乎是以古先圣王必表章斯
人以范世而励俗若武王克商首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式
商容之闾康王命毕公旌别淑慝以化训殷之顽民而欲其表
厥宅里树之风声皆此意也吾郡山川号称清淑其钟之于人
者肇自梁陈著于唐而盛于宋历元以迄于今而不衰第宋志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3b 页 WYG1254-0577d.png
独缺人物一类至知军何侯纮始续修以补其缺又自为一书
杂而无章国初乡先辈吴公源方公朴约分修之自宋南渡前
属之方南渡后属之吴其后因议论异同遂以志悉诿之方而
吴自为一书名曰事述方志仅编成宋名臣七十馀人未及脱
稿而卒事述起自梁陈讫于元季凡六十馀人其后复著至正
近记又增数人自吴后百馀年未有续之者近岁郡人彭惠安
韶续修莆阳志其于人物则类稡何志及方吴二编所载而增
以国朝诸名人凡百四十馀人闺门女妇又二十馀人而仙游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4a 页 WYG1254-0578a.png
人物不与焉弘治辛酉仲昭以郡守陈侯之命陪翠渠周君重
修郡志自顾谫陋无能为役意以人物一志多经前人著论有
可依据以纪述无俟于作也遂与周君议定去取别立义例增
入仙溪志所载者而裒辑之期以成编重商确而卒业焉不意
周君连月以子病未暇绪正而迫于登梓乃取所尝裒辑者次
为十类若力学践行师表后进则列于儒林致君泽民乂安
宗社则列于名臣随所任使克举厥职则列于宦业事亲从
兄笃于爱敬则列于孝友委身徇国舍命不渝则列于忠义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4b 页 WYG1254-0578b.png
序事纂言足以达意则列于文苑怀材抱道考槃自乐则列
于隐逸兴利除害以惠乡人则列于乡惠贤母贞妇足范闺
门则列于女德他如据土全民俟时归正列国陪臣才行可
录时危遘难前志失纪专精一艺有益于世则列于杂传而
以贤人君子尝寓于兹土者附焉作人物志
  奸佞志引
昔吾夫子答颜子之问为邦既斟酌四代之礼乐以示为治之法
复告以放郑声远佞人以为害治之防至其作春秋则不惟褒其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5a 页 WYG1254-0578c.png
善而必诛其恶盖亦此意也近世郡邑有志人物有传非徒以
纪故实誇文献而已亦将以端政化厚风俗而垂监戒于后世
亦一郡一邑资治之史也然考其立例但取其善者录之而恶
者无纪焉是岂吾夫子所以立法垂训之意哉肆予于郡之先
辈既采其善者以类相从为人物志矣而于奸邪误国有传载
诸史册者亦窃取吾夫子告颜子之意别录为一卷而凡一时
党恶以求速化者亦采辑以附于篇使夫官于斯者有所监戒
而知亲贤远奸以善其政生于斯者有所法守而知崇德修慝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5b 页 WYG1254-0578d.png
以善其身其于世道亦或有万一之助云作奸佞志
  补遗志引
予编次莆郡三县人物志锓之于梓已及三之二矣继闻宋
佥宪端仪董学东广时尝纂修莆阳人物备志因从其子
解元元翰求得其稿而观之盖犹未及成书然其裒集类稡
亦既详密视诸旧志所载增三十馀人皆足以范世而励俗
不忍遗也今于未刻卷帙尚可增入者则各以类从而次第
之其馀锓梓已定不可复增与夫续有所得而皆不可少者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6a 页 WYG1254-0579a.png
复类而编之别为补遗一卷以附于人物志之后云
 郡志新增列传
  明广东提学佥事宋端仪列传
宋端仪字孔时别号立斋劝之孙也自幼庄重简默不与群
儿伍年十三四即有志讲学博古弱冠著录郡庠举业之暇
辄取乡郡先辈考论其世其于贤否邪正悉录之以为法戒
时郡守潘侯琴以郡学所祀乡贤选择未精当因发策询诸
生俾陈得失以定去取端仪所对品藻详明大为潘侯所叹赏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6b 页 WYG1254-0579b.png
成化戊子再应科举小试偶不利众咸为称屈其祖舅学士
林先生文欲以书白于当道者端仪曰出处素定奔走乞哀
吾甚耻之识者已知其为远大之器矣岁甲午乡试第七
人辛丑举进士廷试第六人拜礼部精膳司主事丁内外
艰服阕改本部祠祭司迁主客司员外郎端仪三任礼部
持身清慎且谙练国典甚为部堂诸公所推重公暇惟以
校雠著述为事其于家人生产略不加之于意官主客二
年四夷朝献之使多奉贽以见而一芥无所取其或有所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7a 页 WYG1254-0579c.png
求请则历举故典以开谕之其人亦往往心服以去弘
治丙辰升广东按察司佥事奉敕提督学政至则躬历
列郡较其行艺课其勤怠虽瘴乡海岛无所不至其教
人务欲以身表率而痛抑其浮诞奇险之习至其考较
黜陟之际则一以至公处之在广五年未尝立赫赫之
威而列郡之士翕然知所向方辛酉之夏以乡试届期
冲冒炎瘴巡历南韶诸邑预选应试之士遂染疾卒于
官年甫五十有六端仪天性孝友少时母吴多婴疾凡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7b 页 WYG1254-0579d.png
汤药食饮之类必躬料理以进处诸弟怡怡然有恩意
内外无间言至其识见之敏鉴裁之明亦皆有过人者
卒之日士林咸以用未究所蕴惜之所著有考亭渊源
录莆田人物志乡贤考證莆阳遗事莆阳旧事偶录立
斋閒录祠部典故高科考及族谱藏于家
  苏州教授林智秦府右长史郑循初列传
林智字若浚初号勿斋晚更号拙叟后塘人唐邵州刺
史蕴之裔也领正统九年乡贡授宜兴训导至则严立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8a 页 WYG1254-0580a.png
教条每蚤作燃烛坐斋中课诸生诵读讲解至夜乃息
日以为常历九载迁铜梁教谕寻以忧去及起复至京
适宜兴教谕缺员前诸生德其教者又相与荐智补之
其教法如为训导时将满秩南畿提学御史陈公选上
疏荐之其略曰伏见宜兴儒学教谕林智端谨而无失
勤敏而有恒而又有文学之可取有教法之可范伏望
圣明简拔俾居风纪之职代臣提督之任必能造就人
才裨益风化也吏部拘于例不允得拟注县令之职智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8b 页 WYG1254-0580b.png
闻之曰吾年已向衰岂能舍所业而争簿书哉力辞少
宰叶公盛高其行特以苏州教授处之其教法亦如在
宜兴时满九载诸生群诣巡抚都御史王公恕恳留再
任王公力为转达吏部而智力请老归居十有四年年
七十八卒智司教几三十年作人为多若阁老徐公溥
少宰王公鏊其尤显者也尝校文浙江者一江西者再
所得亦多知名士平生著述有蛙名集藏于家子季琼
登进士第与智同时师儒又有郑循初字子初号拙轩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9a 页 WYG1254-0580c.png
后埭人宋殿中侍御史伯玉之后也登正统十二年乡
贡授馀杭训导馀杭旧登科第者甚少循初至严条约
而身先之虽祁寒暑雨必衣冠端坐为诸生讲解竟日
无怠容馆下士有徐绮者举进士由是人始知向学科
甲遂不乏人满考英庙诏吏部选教职中学问老成动
止可法者一人为驸马周景处学录天官卿乃合一时
待次教官五十馀人严试而精选之得循初遂以应诏
时有欲以庄田献景者重赂循初为通于景循初峻拒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9b 页 WYG1254-0580d.png
之且戒景无轻听以自取悔尤其后果有贵近请是庄
而获谴者景由是益敬重之秩满迁南京国子监博士
寻升鲁府右长史甫旬日启陈六事中一事言肃宫闱
以清内治颇忤王意未几以外艰归王竟坐是事得罪
乃深悔不用循初言及起复王特奏乞还循初旧任而
循初先已拜秦府右长史之命矣抵任因事匡正多所
裨益居五载以老恳求归田王因奏言循初辅导端谨
乞量升职以荣其行遂进阶中顺大夫赐致仕归卒年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0a 页 WYG1254-0581a.png
八十一循初性孝友简静家居十六年杜门读书著文
间与贤士大夫唱和以为乐足迹未尝一轻至公门士
论重之所著有拙轩稿若干卷子嘉祐登乡贡均州学

  翰林检讨兼国子监监丞林大猷列传
林大猷字子道仕敏之曾孙也少有俊声天顺三年举
乡荐第七人授新建教谕勤于启诲待诸生尤有恩义
成化十一年迁国子监学录关洛晋鲁之士慕其学行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0b 页 WYG1254-0581b.png
执经从游者无虑数百人斋舍至不能容大猷为之编
次尅期俾轮番听讲又以一日通集在监诸生听讲谓
之普讲祭酒耿公裕待以宾礼十六年进监丞尽剔宿
弊一新旧规而为诸生讲学益勤弗替诸生需次久间
有贫者授以衣病者给以药死者则躬诣哭殓之其丧
或属其乡人挟之以归或捐俸为买地京师以葬久而
力弗能给又以疏告于好义君子俾出赀助焉会有欲
荐大猷江西提学者力以二亲未沾恩命及旧游之地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1a 页 WYG1254-0581c.png
不便行事辞寻丁内艰归服阕复徐旧任满九载升翰
林检讨仍掌监丞事又三载以疾卒于官年六十大猷
士行端谨学问该博一时名动京师卒之日在朝大夫
士及六馆诸生咸哀悼之子夔第进士拜户部主事
  广东按察司佥事陈燮列传
陈燮字廷辅世居莆之泮东至父显始卜居仙游罗峰
山之下景泰元年领乡荐会试屡不利卒业太学会两
京御史多缺员有诏严考胄监之贤而拔其尤者与进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1b 页 WYG1254-0581d.png
士相兼补之燮名在优等遂拜南京广东道监察御史
燮外若浑厚而中实介然有分辨都宪高公明及诸道
寅僚皆加敬礼凡有章奏必以属笔于燮而燮亦尽其
所当言者略不避祸亦不沽名也尝巡视在京及凤阳
仓储剔蠹刬弊豪强不得逞乃托乡人谢瑚等行百金
求宽纵之瑚等绐其人以为已达于燮而遂没其金以
为已有燮闻之遂发其奸状置瑚等于法由是燮之清
操益表白于时既而大江以南有勍盗当路檄燮捕之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2a 页 WYG1254-0582a.png
燮画策剿获无遗吏部上其最迁广东按察司佥事宪
度益谨广东地濒海每互市番舶至诸司皆有例钱谓
之报水钱燮独不受广人至今称之未三载卒于官燮
质貌魁伟资性颖异自其少时治举子业已有声称及
入太学执经从游者甚众以其学取科第登仕版者无
虑十数人若今冢宰倪公岳其尤著者也所著四书经
义千馀篇四方习举业者争相传录以为矜式云
  林亦之陈藻列传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2b 页 WYG1254-0582b.png
林亦之字学可福清县人号纲山从林光朝于红泉东
井间时称高弟光朝卒莆人请亦之嗣居讲席丞相赵
汝愚帅闽辟亦之入书院待以宾友之礼陈藻字元洁
号乐轩复从亦之游及亦之卒又以藻继之二人虽贯
福州而居莆日久士之出其门者甚众景定中藻门人
福清林希逸守莆言其有道于朝有旨并赠迪功郎希
逸又即成山立祠以祀光朝及亦之藻而并刻其遗文
为三先生集云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3a 页 WYG1254-0582c.png
  特科进士郑钺列传
郑钺一名少伟字夷白号云我前埭人霞之裔也咸淳
中特奏名与黄仲元郭堂俱闽中之望宋末陈文龙守
兴化军钺其门客也尝记文龙遗事其言甚痛愤激烈
入元不复仕尝与陈子修雠校通志略尽复夹漈联比
诠次之旧又尝著孔子年谱仲元序之谓是谱首以聊
大夫二事压卷前书所未有谓仪封人请见为由鲁适
卫时谓鲁公问政及答季康子数问皆归鲁以来事此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3b 页 WYG1254-0582d.png
见又确谓夫子未尝师郯子谓行乎季孙三月不违斯
言非知夫子者此论又高又钺所著诗文有云我存稿
亦仲元为序谓云我奇士也其文恶乎而不奇二书今
皆不存惟二序仅见于四如文稿云
  徽州府知府陈彦回列传
陈彦回惟新里龟塘人父立诚字仲仁洪武初举秀才
授保德州知州改应州左迁博白知县坐罪废凡十六
年起家除归安县丞寻复以罪被诛家众籍没商戍云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4a 页 WYG1254-0583a.png
南之临安彦回祖七秀母涂氏子善需皆道卒仅存祖
母郭氏至蜀遇赦无所资以还时同县黄积良知合州
定远县收彦回为其家人因改姓名曰黄礼称祖母为
母既而积良亦商戍他方彦回转依南充县丞于中和
会阆中教谕严德政以彦回明书经举训导保宁府学
丁丑九载考绩太祖亲擢为平江知县明年太祖晏驾
彦回捧香进京师给事中杨惟中等十馀人举彦回文
学廉干宜加擢用因引见东角门遂升知徽州府明年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4b 页 WYG1254-0583b.png
正月朝贺以考覈称职蒙赐赏赉十月丁郭氏忧徽民
汪侃等百馀人诣阙奏留未报已卯春彦回乃疏其改
姓历官情罪首实于朝乞正名籍得宥为民寻有旨复
其原官留治郡事是年四月彦回复上疏愿乞终制遂
命迁葬其祖母及父母丧毕即回郡供职明年三月复
莅徽逾年会北兵起彦回召募义勇赴援壬午诏械送
京师弃市妻妾给配
  贵州左布政使黄琏列传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5a 页 WYG1254-0583c.png
黄琏字汝器别号求我望江里佘埔人也第成化二年
进士授南京户科给事中专与南京户部属僚一员提
督磨勘天下版籍其职盖增设也然遇朝廷政事缺失
内外官吏臧否必与同官上疏论列未尝少有顾避越
七载丁外艰服阕改南京礼科满九载升浙江布政司
右参议奉敕巡视温处银场处州尝有山寇聚众劫掠
银矿琏躬率兵击之一鼓擒其渠魁馀党尽散弘治五
年上虑浙江等处银场矿脉或微或绝岁课未免取盈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5b 页 WYG1254-0583d.png
于民乃因肆赦诏条特命所司体究欲为减豁琏与同
事佥宪陈嘉谟备陈各场银课采办者甚少陪纳者甚
多实为民害会同镇巡藩臬奏闻得旨各场岁办计银
一万二百三十七两有奇尽数除免银坑悉无填塞凡
官员为银场而设者俱调别用琏于是有云南之命云
南属卫粮储多卫僚揽之以输不以时入军民苦之督
粮者沿袭因循莫克举正巡抚大臣乃以属琏因严设
禁令定立限期桀骜不顺令者寘之于法自是七八年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6a 页 WYG1254-0584a.png
逋负悉输纳无敢后期者巡抚巡按交章论荐乞升补
本司参政之缺而吏部先已擢琏参政贵州矣琏至以
其地夷獠杂居不可以中州文法绳之为政务简静不
事苛扰论者以为得体期年巡抚巡按复交章荐其操
履端方政事修举逾三年升本司右布政使不数月复
转左布政使会属夷普安米鲁福佑等叛朝廷命南京
户部尚书王率兵征剿特委琏总督粮储琏处置有方
军前馈饷赖以不乏未几贼平凯旋方将论功行赏而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6b 页 WYG1254-0584b.png
琏以疾卒于官年六十六琏天性淳实居官所至以廉
谨著称尤能容人之过在浙江时廷议以琏能勤有劳
绩将迁其秩适巡按御史张文意不满于琏叙考有贬
辞因是遂不果迁后琏在贵州文以他事商本司照磨
琏略不介意旧事待之特厚且荐其才于当道识者多
之所居里东南诸村落土田岁常苦旱琏乃白诸郡邑
发民凿渠由金墩抵岩沁数里引木兰延寿馀水溉之
遂变硗瘠为膏腴乡人感念不忘在官所得禄俸馀赀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7a 页 WYG1254-0584c.png
不以治生产惟汲汲于修先人祠墓具祭器置书籍间
亦推以济乡党之贫者而其自奉与其所以教戒诸子
者务极俭约故死之日家无馀赀遗孤奔官所扶柩归
亦未免称贷于人以资道途之费云
  增城县知县伍衡列传
伍衡字时敏新安里吉了人也学博气淳工古文词尤
工古近体诗其文平实稳顺时出新意诗七言歌行丽
缛奇崛颇有温庭筠李长吉之风律诗充赡华美不为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7b 页 WYG1254-0584d.png
雕镂语要其归盖已自成家数非近世规规模仿剽窃
以为奇者之比也元末兵乱依同知柳伯顺入国朝始
以荐起为增城知县其出处亦未闻有玷缺云所著诗
文多散逸无全稿予尝索于其裔系烃录得杂文七篇
古近诗不满百首盖其仅存者
  郑永迪妻徐氏列传
徐氏国清里郑永迪妻也永迪殁徐氏年二十有八妾
许氏年二十馀皆有子二人相守孀居抚教诸子如一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8a 页 WYG1254-0585a.png
时称郑氏双节许先卒徐年八十一见其孙师烈举乡
试郡以事上旌表其门
  黄子厚妻林氏列传
林氏莆东里黄子厚妻也年二十六夫卒一女甫龀子
季兴遗腹数月始生忍贫守志抚教子女遣季兴著录
郡庠后升太学有司上其事诏旌表门闾年七十七卒
  殿元柯竹岩二妾王氏曹氏列传
王氏曹氏殿元柯竹岩潜二妾也初潜未有子其配封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8b 页 WYG1254-0585b.png
宜人俞氏恒以宗祀为虑先后为纳二妾抚之有樛木
之恩既而王生子宗文尚幼曹犹未有所出而潜卒时
王年方二十八曹年方二十七俞氏所以慰抚之者益
至宗文幼时俞氏率其二母相与鞠育抚爱皆如已出
及宗文稍有知俞氏日训谕之俾事二母皆如所生未
尝以疏戚为异同也由是二母之励操益坚论者谓二
母之节固本其天性之美亦俞氏之贤有以成之也竹
岩之道可谓行于妻子矣事闻诏有司并旌表之宗文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9a 页 WYG1254-0585c.png
今为中书舍人
  蔡本澄妻戴氏清列传
戴氏名清合浦里人年十四适兴福里蔡本澄越二年
本澄当戍辽东以妇年少艰于跋涉因买妾与俱戴之
父恐其不返乃与约五年不归听其改适立劵为信至
期父请如约戴泣曰夫从役者义也女守志者礼也前
约已非岂可弃礼义而践非约哉独居守志凡十九年
夫归生一子未晬与夫俱亡戴哀毁几绝父怜其家贫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19b 页 WYG1254-0585d.png
无依潜受吴公瑞䀻戴闻之曰吾平生之事已毕只欠
一死使人呼为蔡本澄之妇足矣岂可以二其天哉即
往父家与之绝婚公瑞贪戴之贤讼于官欲夺其志太
守陈侯表叹曰世尚有斯人耶令还其聘戴自脱簪珥
以偿不足又称贷以益之复归于蔡今年五十有四一
节凛然至于养姑事父母待娣妹姻戚罔不尽其道盖
其天性然也太守王侯弼扁其门曰柏舟遗烈
  余舜民妻朱氏淑清列传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0a 页 WYG1254-0586a.png
朱氏字淑清黄石余舜民之妻也年二十而嫁仅生一
子曰淮甫三岁而舜民卒朱氏年方二十四父母欲夺
其志朱氏以死自誓家贫纺绩为业事舅姑孝谨处妯
娌和睦人称贤妇无间言今年几八十尚无恙太守王
侯弼扁其门曰玉洁金贞
  朱洪妻官氏列传
官氏东厢朱洪妻也年几三十夫殁仅生一子曰兴宗
甫六岁官氏与一女奴相依抚育成人为娶吴淑婉为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0b 页 WYG1254-0586b.png
妇亦生一子曰定庆方晬兴宗又殁淑婉时年二十六
与其姑共鞠育定庆至八岁而官氏以天年终淑婉独
抚教之年几弱冠为娶王一静为妇仅生一女定庆复
殁一静时年二十一遗腹生一子曰文旺与姑闭门纺
绩教育遗孤今淑婉年六十一一静年三十八矣里耆
言状于部使者下郡县覈实郡守王侯弼扁其门曰三
世一节
  林伯量妻郑氏列传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1a 页 WYG1254-0586c.png
郑氏澄渚林伯量妻也年十八于归越十载而伯量卒
无子仅一女郑氏哀毁踰节称未亡人遂以伯量弟子
镳为嗣事姑尽孝抚嗣子爱如已出支持门户处众御
下皆斩斩中度坚守贞节终始无瑕里耆上其状于郡
太守王侯弼扁其门曰清冰黄蘖
  林从弼妻李氏源清列传
李氏字源清东厢人父孟昭以适本厢林从弼越九年
从弼卒源清年甫二十五生二子长曰秀次曰茂俱幼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1b 页 WYG1254-0586d.png
痛念林氏远祖昭度早卒妣翁氏守志教督二子俱成
名郡请于朝表其坊曰孝义遂剪发自誓守志终身期
不沗其先烈乃日夜辛勤女工养姑字幼营葬夫丧既
而茂未冠而殇秀娶谢氏生一子曰有年未几秀复夭
卒谢氏亦誓志与姑相依为命以长育其子郡守王侯
弼扁其门曰节义重光其后源清及谢氏相继完节以
终有年领乡贡为萧山教谕
  林廷谏妻王氏秉洁列传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2a 页 WYG1254-0587a.png
王氏字秉洁云南府知府伟之女也年十六适龙井林
廷谏数年无孕育秉洁念嗣续为大为廷谏纳妾张氏
生子大顺甫半周而廷谏卒王氏年方二十九张氏年
方二十二遭家贫窘撼之者日众嫡媵俱毅然誓不二
天以保家恤孤为事大顺稍长即遣从师受学弱冠为
之婚娶又力贫营墓以葬夫丧里人上其状郡守王侯
弼扁其门曰一室双贞
  陈瑛妻吴氏淑清列传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2b 页 WYG1254-0587b.png
吴氏字淑清西朱人广州府通判偕之孙女宁波卫知
事陈寅仲子瑛之妻也瑛著录郡庠早逝吴氏年方二
十有八仅一子天启甫五岁矢心守志事舅姑以孝谨
闻舅姑殁养母方氏备至母年九十以天年终哀毁踰
礼蔬食终其丧里耆上其状于郡同知朱侯海扁其堂
曰节孝闺仪既而有司奏请旌之已下宪臣覈实覆奏
未报
  黄与瑞妻林淑清列传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3a 页 WYG1254-0587c.png
林淑清洋城人教授瑄之女也归于同里黄与瑞年甫
二十有二而与瑞卒仅生一子曰相方二岁淑清尽鬻
奁具以葬夫丧孝事尊章抚教孤子闺门严肃无少玷
缺其后相第进士拜南京户部主事淑清以相恩封太
安人盖至是年已五十有六矣有司上其节请旌表门
闾诏允之
  周礼妻郑玉姬列传
郑玉姬仙游屏山人侍郎郑纪女莆章江周礼妻礼卒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3b 页 WYG1254-0587d.png
时玉姬年方二十有六一子茂棠甫三岁立志守节既
而茂棠亦殇乃罄其奁资卜宅兆安厝其夫并子奉舅
饶州太守琰姑欧安人尽孝敬后舅姑继卒玉姬勤俭
自持日夜纺绩积有馀赀助营葬事与夫同穴今年五
十有二知县吴侯远奏旌其节未报
  黄仪韶妻李氏纯德列传
李氏字纯德后黄黄仪韶妻也年十九而归归三年而
寡仅生一子曰文鸑李氏哀毁几不能生或劝之曰夫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4a 页 WYG1254-0588a.png
亡子幼何自苦乃尔李氏哭曰夫死而背之不义子幼
而弃之不仁遂营葬安厝夫柩称未亡人教文鸑读书
以绍先业夫弟之子文鷟幼失怙恃抚育之如已子守
节三十馀年郡守王侯弼扁其门曰劲节芳名文鸑领
乡荐会试京师上疏请命有司为立绰楔表之下礼部
议行未报
  赵朝妻林氏淑德列传
林氏字淑德东厢林与善女左厢赵朝妻也仅生一子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4b 页 WYG1254-0588b.png
曰大夏甫六阅月而夫亡时林氏年方二十有八坚志
守节罄其奁赀营宅兆以安厝夫柩父母及姑怜其家
贫子幼欲使改图林氏引刀截其一指示无他志也孀
居三十年完节无瑕里人言状于县转以上闻请旌之
而林氏卒大夏今为广东独鹤驿驿丞
  吴崇著妻李氏列传
李氏兴福里吴崇著之妻也年二十六而崇著卒李氏
妊娠才两月恸哭自誓曰天若祚吾家当生男子否则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5a 页 WYG1254-0588c.png
吾亦待死而已及期子默生李氏抚孤营葬艰苦备尝
今年八十有二尚康强无恙孙曾满眼崇著之嗣续日
以蕃衍者实李氏之力也
  欧茂仁妻胡氏列传
胡氏武盛里欧茂仁妻也年甫二十二仅生一子未三
月而茂仁卒父母怜其少寡欲夺其志胡氏以死自誓
遂绝迹不至外家闭门纺绩孝养舅姑内外称之无异
词乡邻尝有人命狱累年不断或举胡氏公正可咨以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5b 页 WYG1254-0588d.png
决郡守陈侯表遣人迎之不得已至郡庭一言而黑白
判然陈守及章通判哲各赠联句以表之今年六十有
五里人上其节行于官未行
  林逊学妻宋氏列传
宋氏左厢林逊学妻也逊学早逝宋氏年方二十有六
值先业覆坠一男一女皆幼零丁孤苦四顾无依日夜
勤劳纺绩鞠育二孤男邦辉稍长即遣就学冀以振林
氏之先绪邦辉后领乡荐历官知清远县有子有孙而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6a 页 WYG1254-0589a.png
宋氏今年七十有三身获康强人以为贞节之报云
  张从璧妾陈氏列传
陈氏塘下张从璧之妾也从璧著录邑庠卒陈氏时年
十八守志不嫁从璧之兄子源泰早卒妻陈氏年二十
三抚幼子钟秀亦不改嫁彭惠安韶著张氏孝节堂记
因叙二孀之节而推本从璧之父汉纲卒时母陈氏甫
踰壮年持贫烈烈能成立其四子以为张氏一节相承
盖其所由也远矣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6b 页 WYG1254-0589b.png
  吴徽珍妻郭氏列传
郭氏连江里民吴徽珍妻也年二十四而徽珍卒无子
郭氏三年丧毕贫乏不能自存舅姑令其还家又无同
胞兄弟但依母以居郭氏宗族怜其艰窘劝其嗣弟以
田二亩畀之俾耕以自给不足复辛勤女工以资助焉
郭去吴仅里许凡遇节序忌晨必躬诣奠祭恸哭而归
其礼舅姑及夫之兄弟宗族亦不异夫在时守志三十
年今年五十有七见存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7a 页 WYG1254-0589c.png
  陈诚卿妻吴氏列传
吴氏醴泉里塘边人宋屯田员外郎世延之族孙女归
于崇福里陈诚卿年二十五而诚卿卒仅生一子曰国
玉父母悯其少寡欲改嫁之吴氏不从其父乃躬督舁
夫以轿至欲逼致还家吴氏知不能免因绐其父入室
治行遂引刀尽落其发出谓其父曰不知今还可嫁否
其父惭而止自是辛勤女工以抚教其子嫠居凡十有
五年年四十卒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7b 页 WYG1254-0589d.png
  周伯服妻康氏睿列传
康氏名睿崇福里康恊盛之女莆田里周伯服之妻也
于归五载而夫卒康氏年方二十有五子端生甫二岁
家复贫窘母怜其零丁艰苦欲夺其志康氏涕泣曰夫
之不幸乃妾之不幸也不幸而徼幸不仁不智无礼无
义者之所为耳矧周门衰替惟有一息何忍弃之遂誓
死不二迄今几四十年人无疵议云
  周元惠妻黄氏银奴列传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8a 页 WYG1254-0590a.png
黄氏名银奴城南沟下人南昌训导朝章之女清浦上
廊周元惠之妻元惠年二十八卒无子黄氏哀毁骨立
踰年葬夫既襄事念夫之二兄皆不可托以居乃迁木
主于私室旦暮哭泣哀动邻里既而尽脱其簪珥首饰
买田一十二亩以奉岁时伏腊忌晨之祭又延母到家
与共居不幸母卒复延已嫁佘氏姑与共居盖欲以明
其志也今已及衰年语及夫辄流涕乡邻宗族咸称道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8b 页 WYG1254-0590b.png
  吴士诚妻郑氏列传
郑氏东厢郑小五次女嫁后吴吴士诚为妻生二子希
圣希贤士诚卒郑氏寡居其娣夫唐姓者利其赀色坚
求娶之郑氏不可适太监徵珠民间唐诬以多珠官不
察索之急郑氏曰奴害我因自携一子诣太监言状太
监义而归之时莆士大夫为节妇卷以旌之林殿元环
有诗云奉祀采蘋并采藻教儿希圣与希贤卒年六十
九希圣妻陈氏东洋陈道潜御史侄女也希圣著录郡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9a 页 WYG1254-0590c.png
庠卒生子则文方五岁陈氏誓志不嫁外氏使人微讽
之陈氏曰昔吾姑不负吾舅吾何忍负吾良人以负吾
姑哉持操益励卒年八十则文妻李氏洋尾李长龄之
妹也则文卒生子朝清方二岁李氏抚其子以事其姑
孝慈备至及朝清长得风痫之疾不省人事李氏中夜
语其姑曰吾家三世守寡然所恃者子今吾子不可恃
吾其从良人于地下哉姑慰勉之因相与哽咽不胜姑
睡定遂自投井死时年四十八乡人哀之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29b 页 WYG1254-0590d.png
  陈景正妻郭氏列传
郭氏孝子义重之后今为连江里东角人父荣授赣州
税课司大使许以郭氏配黄石陈景正甫纳采遂侍父
之官既而景正就婚于赣阅两月以赴试秋闱先归期
以试毕复往不意抵家卧病踰年卒郭氏闻讣号恸即
欲奔丧父母不许闽有薛姓者为赣学教授有子丧耦
来求婚父母许之郭氏泣谓母曰儿既为景正妻何忍
他适必欲儿死则可若欲儿生则不可及揣知父意已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30a 页 WYG1254-0591a.png
决一夕遂自经众觉救之因寝疾呕血父乃止自是恳
恳求归陈氏陈氏闻之亦遣人来迎父母固尼不遣郭
氏忧郁愈甚忽仆地而绝越二日乃苏及三年丧毕父
解官归莆居五日陈氏舁轿至遂不辞家众而行父母
留衣服奁赀为质郭氏不顾入门哭夫尽哀事姑执妇
道切切欲求可继夫嗣者未几疾作父母百计诱之归
郭氏曰生为陈氏妇死亦为陈氏鬼耳母烦多言也越
数月竟卒年二十有六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30b 页 WYG1254-0591b.png
  高瑶妻林氏淑书列传
林氏字淑书城南人监察御史诚之女也年十八归于
城左乡贡士高霖之子瑶甫半载舅氏以会试卒于京
邸瑶欲匍匐归其丧贫无所资以行母子对哭林氏谓
瑶曰亲丧万里旅魂无依为子者虽贫宁容已乎乃罄
其奁赀首饰畀瑶为道里费因得扶柩以归后十年瑶
卒仅生子獒甫四岁而殇林氏恸哭曰吾所以不死者
以有遗孤在今若此吾何以生为姑氏乃曰吾所望在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31a 页 WYG1254-0591c.png
吾妇吾孙今吾孙复亡吾妇无所依吾生在旦夕矣林
氏惧伤老人心乃忍死吞声日夜蓬垢勤女工以养姑
抚教其女适人亦殁今姑年七十八林氏年五十八妇
姑煢然相依邻里咸哀之而称林氏为孝节云(右俱/节妇)
  刘贵文妻朱氏季贞列传
朱氏字季贞连江里塔麓朱七秀女也七岁时父宦游
远方家人皆斋素祈安及复常朱氏独不从曰吾将祈
亲永命至笄父母力劝乃止及归刘为贵文妻时舅姑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31b 页 WYG1254-0591d.png
既没门户艰棘竭力赞理不遑寝食遭母林氏丧过于
哀毁致成肺疾自是遂屏去红衣终身不御年三十有
六夫亡子闵方三岁阑犹在娠闽訚出于庶氏方二岁
三女俱幼朱氏坚确自守孀节凛然媵俞氏化之年方
二十有六亦无贰志女稍长教以女仪既嫁教以妇道
男稍长遣就外传始有知即教以人伦大义勤俭立家
抚诸子自孩提以至婚娶均平如一人不知其有异母
子而其子亦不自知也长姒李氏年二十八守寡过哀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32a 页 WYG1254-0592a.png
伤神得狂疾然犹知大节弟侄不与共坐年八十朱氏
迎归刘与同饮食终其身其平生善行大率类此子闵
字子贤学古有至行君子谓刘氏有是母宜其有是子
(右贤/母)
  刘亿衷妻李氏列传
李氏黄石李六秀之女也性孝自少以终鲜兄弟志欲
终养及长议配同里刘亿衷以亿衷适长不可出赘于
是来归朝夕垂涕少食请求终养舅姑怜其志而许之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32b 页 WYG1254-0592b.png
既得归恒致甘旨于舅姑妇职不废父多病每病剧辄
告天刲股者一减寿者二及卒哀毁骨立罄其家赀营
葬终奉祭祀至其子孙犹不替云(右孝/女)
  蔡高妻程氏列传
程氏蔡襄弟高之妻高为太康簿卒于官时程氏年二
十四县人哀其贫以钱百二十千为赙泣曰吾家世廉
吏不可以此污吾夫却不受归乡里以冰雪自持终其
(右节/妇)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33a 页 WYG1254-0592c.png
  陈韡妻林氏列传
林氏石碑林知县涣之女枢相侯官陈韡之妻也知书
能文有丈夫志绍定间寇陷汀邵延平诸邑韡起复守
延平兼招捕使林氏以书与韡约曰死则同死遂毅然
赴官所邦人感激相告曰太守犹携家为死守计我辈
何畏有从韡奔走王事而妻子无依者林氏皆延入州
宅日与游处其子则与己子同学人无不尽死力未几
寇平人谓林氏与有力焉(右哲/妇)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33b 页 WYG1254-0592d.png
  林仁伯妻吴氏列传
吴氏黄石林仁伯妻也年二十有八仁伯以疾卒子福
方在襁褓家计萧然吴氏誓死不易节时有哀其贫欲
夺其志者吴氏涕泣曰吾生为林氏妇死为林氏鬼耳
上有天下有地此心终不负也力贫以奉尊章抚教其
子读书不坠儒业孀居三十馀年今年六十有一矣终
始一节人无间言
  朱本实妻吴氏德著列传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34a 页 WYG1254-0593a.png
吴氏字德著后吴人石埠朱本实妻也年二十有八而
夫亡哀毁绝饮食病困危殆者几一月励操孀居抚教
其子钦文既长成为娶书街黄氏女未有子而钦文复
卒吴氏抚膺恸哭曰吾早寡今复绝嗣吾所以忍死者
以吾舅姑夫儿四丧俱待吾以归土且吾妇幸有遗孕
吾庶几获见朱氏宗嗣之复续耳既而黄氏生子靖老
里人皆曰天道有知此殆为吴氏节孝之报乎吴氏今
年五十有七与黄氏共抚育靖老尚无恙云
未轩文集 补遗卷上 第 34b 页 WYG1254-0593b.png
  林铉妻王氏肃懿列传
王氏字肃懿江口人训导棱之女也适于澹轩林学士
之孙铉年二十有二铉卒无子王氏哀毁骨立誓无异
志以铉长兄之次子渠为嗣抚爱如已出渠稍长即资
遣从明师攻进士业期以绍前人光弘治乙卯渠果领
乡荐王氏今年五十有一矣里耆将上其节行于有司
请旌之
  郑汝洁妻吴氏玉美列传